扶贫的标语

2024-10-17

扶贫的标语(共11篇)

1.扶贫的标语 篇一

1、办事要公道,扶贫要公平。

2、干部是扶贫使者,百姓是监督力量。

3、情系困难群众,护航脱贫攻坚。

4、脱贫攻坚要胜利,监督执纪须给力。

5、真心实意抓扶贫,不负群众信任情。

6、扶贫资金动不得,纪真会动真格。

7、扶贫“玩猫腻”,“不客气”。

8、管好三资促发展,监督执纪来护航。

9、脱贫攻坚造福百姓,监督执纪呵护民生。

10、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摸清底子瞄准对象。

11、管好三资促发展,监督执纪来护航。

12、不存侥幸之念,勿扶贫之财。

13、创新扶贫基质,助推产业发展。

14、执纪问责亮利剑,打赢脱贫攻坚战。

15、扶贫攻坚有方,纪律保障有力。

16、真心实意抓扶贫,不负群众信任情。

17、精准扶贫暖民心,监督执纪得民意。

18、为脱贫护航,暖群众心房。

19、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摸清底子瞄准对象。

20、沉到村,督导户,扶贫不力问干部。

21、正风肃纪严问责,扶贫脱贫奔小康。

22、聚焦精准扶贫,严格执纪问责。

23、精准扶贫扶真贫,铁拳执纪执铁纪。

24、脱贫攻坚要胜利,监督执纪须给力。

25、扶贫责任重,廉洁扶贫光荣。

26、扶贫资金动不得,纪真会动真格。

27、谁扶贫款,必砸自己碗。

28、为脱贫攻坚护航,给清廉实干撑腰。

29、脱贫攻坚倾真情,谁动奶酪都不行。

30、将纪律挺在前面,将扶贫袄子甩在后面。

31、情系困难群众,护航脱贫攻坚。

32、脱贫攻坚要胜利,监督执纪续给力。

33、脱贫攻坚倾真情,谁动“奶酪”都不行。

34、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消除僻户。

35、精准脱贫到户到人,发展产业齐心脱贫。

36、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监督执纪不漏一人。

37、扶贫攻坚发展产业,精准到户引领脱贫。

2.扶贫的标语 篇二

一、主要成效

一是促进了各类产业的发展。2009年在5个试点村用于扶持发展种植业的互助资金51.9万元,扶持发展毛竹林低改面积285亩,富硒大米种植面积106亩,脐橙种植面积121亩。用于扶持发展养殖业的互助资金22.3万元,扶持发展水产养殖面积127亩。通过发放互助资金借款,有效缓解了贫困群众在发展生产中遇到的资金短缺、周转不灵等问题。使农户发展种养业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也促使试点村的“一村一品”产业规模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壮大。

二是加快了群众增收的步伐。在2009年获得互助资金借款的农户中,贫困户和低收入户达到80户,占当年借款农户数的58.8%。通过互助资金的发放扶持,使贫困群众从种养业中获得的效益有了较大的提高,获得互助资金借款的农户户均可增收650元以上。如:万安县夏造镇夏造村村民苏腾福借款8000元用于发展养猪和椪柑种植,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纯收入达到25000元;枧头镇横路村村民廖洪晨借款10000元发展肉兔养殖不到一年已出栏1000多只,纯利达5万多元。

三是提升了民主管理的水平。在试点工作中,充分调动试点村农户的参与性,由民主选举的互助资金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具体负责互助资金的审批、发放和回收等日常事务,并建立了借款农户公示制度、集体审批制度、年末评议制度等规章制度,引导农户树立市场观念,增强诚信意识,提高了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使试点村民主管理扶贫项目的能力得到了增强,群众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识得到了提高。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试点工作的部署。

一是抓组织领导。县、乡、村三级都成立了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部门职责、明确了专人负责试点工作。加强了与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等单位的联系沟通,在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信息采集,互助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检查,产业发展的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方面各尽所长、密切配合。并把试点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列入到年度扶贫开发工作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从而增强了试点乡村干部的责任心。二是抓宣传动员。为了确保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万安县通过召开“三会”(即试点村村两委班子会议、村小组组长会议、村民大会)、印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大力宣传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目的意义、加入资格、借款条件、借款占用费标准等,动员和吸收符合条件的农户踊跃加入到互助资金组织中来。三是抓民主参与。试点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章程、互助资金管理办法以及重大事项经互助资金组织成员大会讨论通过后才可生效。

(二)规范试点工作的程序。

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万安县根据省扶贫办举办的试点工作培训班的有关要求,结合试点村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万安县2008“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和《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会员借款流程图》等一系列规范性的文件和制度。各试点村也结合村情民意,制定了本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互助资金协会章程、 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使试点工作有的放矢,有章可循。二是严格界定借款对象。在互助资金的借款中,我们严格遵循了“三个必须”和“两个优先”的原则。 “三个必须”是指借款对象必须是已缴纳借款保证金的农户;必须是具有劳动能力和偿还能力的本村村民;必须是用于发展生产经营性项目。“两个优先”是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低收入户借款优先; 用于发展当地“一村一品”主导产业者借款优先。三是严格进行借款调查。互助组织成员提出借款申请后,由借款农户所在地的村小组长会同互助组织理事会中的调查员深入到借款农户家进行实地调查,主要调查借款农户提供的担保人是否自愿、借款用途与借款申请是否一致、 借款资金与发展规模是否一致、发展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否就绪等,并签署调查意见报互助组织理事会和监事会统一研究审批。四是健全项目档案资料。

(三)规范试点资金的管理。

一是建立互助资金专账专户。财政扶贫互助资金和农户缴纳的借款保证金在试点村所在地乡镇财政所开设互助资金专户,由各乡镇财政所对各试点村互助资金的周转使用进行日常监管和发放服务。财政所凭借款农户申请审批表,农户与村互助资金理事会签定的借款合同两项资料, 将借款资金拨入到借款农户在当地农户信用合作社的“一卡通”账户上。农户还款时,则凭借村互助资金理事会开具的还款通知书,将借款资金和借款占用费统一缴纳到互助资金专户中。二是建立借款户联保制度。需要借款的协会会员, 在借款时必须要有协会会员或本村村民的联合担保,担保人数则根据借款资金的额度来确定(借款2000元为1户担保, 借款4000元为2户担保,以此类推)。并且在借款农户与互助组织理事会签定借款合同时,担保人本人必须到现场并签定担保协议。三是建立借款户违约金制度。如果借款户逾期不归还借款资金,延期时除计算占用费外另按欠款资金总额收取一定比例的违约金。提供担保的农户有责任和义务督促借款户按时归还借款。对逾期不归还和无力偿还的,由提供担保的农户共同承担还款义务,并取消担保会员在互助资金借款的资格,直至借款户还清借款为止。四是建立借款户公示制度。村互助资金理事会对拟发放借款资金的农户的借款资金、借款用途、 借款期限等在村务公开栏予以公示,“透明化”操作,把互助资金审批、发放等关键环节置于广大村民和互助资金监事会的监督下,确保资金运行的快捷安全。五是规范借款占用费的使用。对借款所收取的年率5%的借款占用费,明确了除互助组织成员分红外,其余借款占用费可用于支付互助组织理事会、监事会工作人员的办公经费、误工补助等开支以及用于补充扩大互助资金本金。

三、存在问题

(一)部分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

虽然现在互助资金能够解决农户发展生产、发展产业所遇到的资金短缺、周转不灵等问题,但是万安县试点村产业的主导规模还没有做大、做强。许多村民虽然认识到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是一项群众直接受益的扶贫项目,但是考虑到发展产业的风险和对加入到互助资金协会中是否本年可以得到借款有所顾虑,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顾虑和偏差。

(二)档案资料健全较难。

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同时借款对象也处于不断的变动当中,村委会日常工作事务繁琐和杂乱,在一些报表和档案的整理、报送方面存在报送不及时、资料不健全等问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整改和完善。

(三)互助资金总量偏小。

3.扶贫的标语 篇三

精准认亲

破解“帮扶虚化”困惑

——入户认亲,不留盲点。整合市区两级“双联”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乡镇包村干部等力量,组成“不走的帮扶工作队”,采取“1+ N”方式,整村结对、入户认亲,帮扶对象实现全覆盖。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重点推动落实“六个精准”、协调实施扶贫项目、监督扶贫资金使用、宣传各项惠农政策和指导基层组织建设。

——规划引领,分类指导。根据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将贫困户分为有劳动力致富无门型、无劳动能力无子女型、因病致贫型和因灾致贫型四类,对应享受相应的帮扶政策,内容涉及免费技能培训、项目扶持、贴息信贷以及五保供养、老人代养、大病救助、特殊病种补充救助、教育扶助等政策性扶持和社会援助。

——动态监管,考核到人。健全扶贫开发统计与贫困监测制度,加强动态监控,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科级干部考核管理,定期通报完成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加强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信息跟踪管理,做好脱贫确认销户登记,逐月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实行一月一上报,半年一盘点,一年一公示,确保“村民不脱贫,帮扶不撤人”。

借船出海

破解“致富无门”困惑

——“财政资金”贵在造血。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和带动银行信贷资金、社会资金甚至民营资本进入扶贫开发领域,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区级财政安排不低于300万/年的扶贫开发专项资金,与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打捆专款使用。创新资产扶贫机制、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投资收益扶贫和理财收益扶贫等模式。

——“普惠金融”鼓励创业。以财政贴息、政府担保等方式,联合政策性担保公司为农民贷款提供担保,降低贫困农民贷款准入门槛,使有创业意愿的农民能够得到商业银行贷款支持。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使有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和一定还款能力的贫困户都能够通过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政府贴息小额信用贷款。

——“特惠金融”带动就业。探索“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扶贫资金贴息、风险补偿金”特惠政策,出台“帮扶贫困、享受贴息”政策,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壮大产业、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带动贫困人员就业。扩大“特惠金融”对贫困户发展农业小微项目的贴息补助范围。加快推进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缓解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状况。

产业扶贫

破解“贫穷遗传”困惑

——新型城镇化释放红利。整合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金土地、水利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加大交通、通信、能源供应等建设力度,切实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条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城镇落户限制,鼓励贫困人口通过搬迁、务工、就业、创业等形式在城镇落户,支持有技能的贫困村劳动力在城镇优先落户。建立完善与农业转移人口相关的土地、林地承包经营和宅基地、农房处置等政策,统筹将进城务工贫困农户统一纳入城镇保障范围。

——城乡一体化补齐短板。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户,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加快养老设施建设,在供养对象自愿的前提下,对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或赡养人无赡养能力、无抚养人的特困人员实行集中供养或代养。在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保障、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等领域出台扶持政策,尽可能杜绝“因病返贫”。

——农旅产业化拔除穷根。坚持“新村围绕产业建,产业围绕旅游转”思路,充分发挥农村近郊优势,以发展城郊型和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为方向,加速农村土地合理流转,跨村连乡、集中成片培育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带,配套发展休闲、娱乐、餐饮等乡村旅游服务业,推动传统农业向休闲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快速转型,切实提高农村发展活力和产出效益,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4.扶贫宣传标语 篇四

1、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攻坚

2、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力促扶贫双联深度融合

3、立足县情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整合资源全力建设小康社会

4、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消除贫困同步小康

5、干部驻村心连心、小康建设手牵手

6、结对帮扶一户一策,脱贫致富同心同向

7、创新思维精准扶持、凝心聚力彻底攻坚

8、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加速迈进小康社会

9、扭住重点精准扶贫,持之以恒全力攻坚

10、双联扶贫同频共振,脱贫致富精确对接

11、整合全社会力量,打赢扶贫攻坚战

12、同心同向同力精准施策 抓紧抓准抓实扶贫攻坚

5.扶贫宣传标语 篇五

13、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14、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化

15、脱贫先立志,致辞富靠自己。

16、开发扶贫,重在执行。

17、走出扶贫新路子,带动农户奔小康。

18、先富帮后富,共走小康路。

19、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 20、不甘贫困,奋力脱贫

21、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22、开发扶贫,重在执行

23、以积极的态度、得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完成扶贫开发任务

24、创新机制抓扶贫、开拓新路奔小康。

25、整村推进扶贫富村、扶贫济困到户惠民。扶贫宣传标语 1. 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二年内基本消除贫困. 2. 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奋力夺取扶贫攻坚的全面胜利.3. 扶贫攻坚,党心所向,民心所依. 4.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 5.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6. 人穷志愈坚,致富路更宽. 7. 以人为本建新村,产业扶贫奔小康.8. 坚持整村推进,提高扶贫效益.9.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民致富基础.10.劳务输出一人,脱贫致富一家.11.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12.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培养农村适用人才.

13、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14、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化

15、脱贫先立志,致辞富靠自己。

16、开发扶贫,重在执行。

17、走出扶贫新路子,带动农户奔小康。

18、先富帮后富,共走小康路。

19、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 20、不甘贫困,奋力脱贫

21、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22、开发扶贫,重在执行

23、以积极的态度、得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完成扶贫开发任务

24、创新机制抓扶贫、开拓新路奔小康。

25、整村推进扶贫富村、扶贫济困到户惠民。扶贫宣传标语 1. 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二年内基本消除贫困. 2. 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奋力夺取扶贫攻坚的全面胜利.3. 扶贫攻坚,党心所向,民心所依. 4.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 5.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6. 人穷志愈坚,致富路更宽. 7. 以人为本建新村,产业扶贫奔小康.8. 坚持整村推进,提高扶贫效益.9.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民致富基础.10.劳务输出一人,脱贫致富一家.11.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12.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培养农村适用人才.

13、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14、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化

15、脱贫先立志,致辞富靠自己。

16、开发扶贫,重在执行。

17、走出扶贫新路子,带动农户奔小康。

18、先富帮后富,共走小康路。

19、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 20、不甘贫困,奋力脱贫

21、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22、开发扶贫,重在执行

23、以积极的态度、得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完成扶贫开发任务

24、创新机制抓扶贫、开拓新路奔小康。

25、整村推进扶贫富村、扶贫济困到户惠民。扶贫宣传标语 1. 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二年内基本消除贫困. 2. 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奋力夺取扶贫攻坚的全面胜利.3. 扶贫攻坚,党心所向,民心所依. 4.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 5.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6. 人穷志愈坚,致富路更宽. 7. 以人为本建新村,产业扶贫奔小康.8. 坚持整村推进,提高扶贫效益.9.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民致富基础.10.劳务输出一人,脱贫致富一家.11.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12.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培养农村适用人才.

13、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14、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化

15、脱贫先立志,致辞富靠自己。

16、开发扶贫,重在执行。

17、走出扶贫新路子,带动农户奔小康。

18、先富帮后富,共走小康路。

19、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 20、不甘贫困,奋力脱贫

21、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22、开发扶贫,重在执行

23、以积极的态度、得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完成扶贫开发任务

24、创新机制抓扶贫、开拓新路奔小康。

25、整村推进扶贫富村、扶贫济困到户惠民。v扶贫宣传标语 1. 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二年内基本消除贫困. 2. 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奋力夺取扶贫攻坚的全面胜利.3. 扶贫攻坚,党心所向,民心所依. 4.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 5.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6. 人穷志愈坚,致富路更宽. 7. 以人为本建新村,产业扶贫奔小康.8. 坚持整村推进,提高扶贫效益.9.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民致富基础.10.劳务输出一人,脱贫致富一家.11.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12.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培养农村适用人才.

13、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14、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化

15、脱贫先立志,致辞富靠自己。

16、开发扶贫,重在执行。

17、走出扶贫新路子,带动农户奔小康。

18、先富帮后富,共走小康路。

19、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 20、不甘贫困,奋力脱贫

21、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22、开发扶贫,重在执行

23、以积极的态度、得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完成扶贫开发任务

24、创新机制抓扶贫、开拓新路奔小康。

25、整村推进扶贫富村、扶贫济困到户惠民。扶贫宣传标语 1. 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二年内基本消除贫困. 2. 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奋力夺取扶贫攻坚的全面胜利.3. 扶贫攻坚,党心所向,民心所依. 4.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 5.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6. 人穷志愈坚,致富路更宽. 7. 以人为本建新村,产业扶贫奔小康.8. 坚持整村推进,提高扶贫效益.9.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民致富基础.10.劳务输出一人,脱贫致富一家.11.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12.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培养农村适用人才.

13、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14、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化

15、脱贫先立志,致辞富靠自己。

16、开发扶贫,重在执行。

17、走出扶贫新路子,带动农户奔小康。

18、先富帮后富,共走小康路。

19、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 20、不甘贫困,奋力脱贫

21、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22、开发扶贫,重在执行

23、以积极的态度、得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完成扶贫开发任务

24、创新机制抓扶贫、开拓新路奔小康。

25、整村推进扶贫富村、扶贫济困到户惠民。Vv扶贫宣传标语 1. 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二年内基本消除贫困. 2. 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奋力夺取扶贫攻坚的全面胜利.3. 扶贫攻坚,党心所向,民心所依. 4.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 5.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6. 人穷志愈坚,致富路更宽. 7. 以人为本建新村,产业扶贫奔小康.8. 坚持整村推进,提高扶贫效益.9.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民致富基础.10.劳务输出一人,脱贫致富一家.11.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12.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培养农村适用人才.

13、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14、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化

15、脱贫先立志,致辞富靠自己。

16、开发扶贫,重在执行。

17、走出扶贫新路子,带动农户奔小康。

18、先富帮后富,共走小康路。

19、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 20、不甘贫困,奋力脱贫

21、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22、开发扶贫,重在执行

23、以积极的态度、得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完成扶贫开发任务

24、创新机制抓扶贫、开拓新路奔小康。

6.扶贫的标语 篇六

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对贫困地区加大了政策倾斜的力度,贫困面大为缩小,但囿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原因,脱贫工作的困难依然很大。特别是一些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贫困问题相对集中、贫困群体相对集中的贫困山区县,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这就更需要着眼于改善贫困乡村生产条件、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推动政策向扶贫倾斜、资金向扶贫聚集、项目向扶贫靠拢,推进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一、贫困山区县扶贫开发的现状

(一)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山区县贫困地区基本上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比如笔者所在的寿宁县就是偏远的山区县,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典型山区县,“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寿宁的真实写照,贫困人员主要分布在边远地区,贫困村面广点多,有49个建制贫困村,投入资金有限,集中使用也非常有限,一些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农民靠天吃饭、靠天增收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贫困人员发展能力弱,没有很好的扶贫项目。山区县贫困群众大多身处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的区域,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劳动者素质普遍不高,劳动技能单一,科技意识淡薄,受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等、靠、要”的旧观念依然存在,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致富的能力比较低。之前虽然通过“漫灌式”的扶贫部分解决了群众最关心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但都是“输血式”扶贫,至今为止的扶贫政策都存在着“输血”强劲,“造血”不足的问题,缺乏与精准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提升的“造血式”扶贫项目,未能很好地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三)因灾致贫、因病致贫的现象依然突出。山区县大都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常常是水灾、旱灾、风灾、地质灾害等多发区,由于应对自然灾害的各种配套措施不到位,形成小灾小返贫、大灾大返贫的现象。另外,由于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病不起”已成为山区县群众脱贫致富的拦路虎,脱贫人员由于一些重大疾病或长期生病导致债台高筑,直至重新返贫。

二、山区县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现实意义

(一)实施精准扶贫是贫困山区实现小康的主要抓手。习近平同志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施精准扶贫能够聚集力量,“点对点”“面对面”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计”,消除山区县贫困人口分散、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等扶贫“硬骨头”,有利于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激发山区县发展潜力,最终实现全面小康。

(二)实施精准扶贫是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方法。俗话说:人穷最怕志短,扶贫必先扶志。精准扶贫改变了以往以区域扶贫为目标的做法,实现了扶贫进村入户,建立了干部与贫困农户合力冲刺贫困的动力机制,瞄准了贫困农户切实需求,为贫困农户脱贫攒足了底气、找到了方法,调动他们自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实施精准扶贫是实现山区县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没有贫困村的小康,就没有山区县的小康”“没有少数民族群众的脱贫,就谈不上山区县的科学发展”,实施精准扶贫,能精准发力、精准帮扶,实现贫困地区、老区苏区、少数民族地区“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三、山区县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一)突出对象瞄准“找穷人”,防止有限扶贫资源的错配或漏配。努力实现贫困信息准确无误,提高扶贫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扶贫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扶贫识别机制应从以下三个层次予以完善。一是完善贫困档案工作,力求“到村到户”,继续做好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库、扶贫开发项目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将贫困信息系统化、条理化,为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依据。继续推进“扶贫开发细胞工程”等工作,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到村到户到人”。二是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严格执行村级扶贫项目公开直通车制度,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减少信息不对称情况,切实提高监管力度。对于为获得扶贫政策和资金而搞虚假贫困或者为攀升政绩而搞虚假脱贫的有关单位和个人予以严惩,并注重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引导贫困农户参与监督,以有效杜绝扶贫错位问题。三是动态评估。加强对贫困户、特困户的动态评估和适时调整,及时舍富纳贫,杜绝某几户家庭长期占用低保户的积弊,同时防止扶贫政策和资金成为少数贫困地区“精英”谋取利益的工具,提高扶贫资源投入的准确率。

(二)创新扶贫项目选择和运营机制“开穷方”,增强扶贫开发的支撑能力。“发展生产”是基础,但也不能盲目上项目,要找到合适项目,这样扶贫政策、资金才能在贫困地区落地生根。一要谋划扶贫产业项目。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禀赋,以培育多元增收产业为支撑,精准谋划一批适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项目。比如寿宁县针对下党乡生态环境优良、人文气息浓厚的特色,策划生成涵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总投资达3420万元的“十六个一”工程项目,制定扶贫攻坚“任务书、作战图、时间表”,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二要实施富民业扶贫工程。围绕持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这一核心,通过产业项目扶持到村,结合地方特色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比如寿宁县因地制宜扶持发展以茶叶为支柱,硒锌产业为重点,油茶、果蔬、花卉、中药材为特色的生态农业。同时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产业化基地、生态休闲旅游农业、山地农业、林下经济、农民创业园、家庭农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5年以来,在福建省委组织部驻村第一书记曾守福的策划下,寿宁县的下党村推出600亩扶贫定制茶园,“茶园卖出去了,茶叶也就跟着卖出去了。”正是这个理念,让曾守福想出了扶贫定制茶园模式。这样的政策,让加入合作社的茶农络绎不绝。“自从加入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管理,我的茶园过去一亩收入1800多元,现在每亩收入4600多元。”合作社成员高兴地说。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引入网络思维,下党村把“定制”茶园这种全新的扶贫方式,通过“互联网+”,启动建设扶贫定制农产品的020平台,实现其他农产品扶贫开发模式的科学复制。三要实施金融扶贫工程。产业要发展,金融为关键。通过信贷扶持到户,协调金融机构增加信贷额度,落实好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扶贫贴息贷款,积极建立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小额信贷保险等机制,推广“小额信贷促进会”运作模式,筹集扶贫信贷风险保证基金,对有生产经营项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小额信贷提供推介担保,政府给予贴息资金。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工作,为贫困户发展增收脱贫项目或改善居住条件提供信贷支持,确保贫困户贷得着、用得好、还的上。

(三)突出素质提升“拔穷根”,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脱贫能力。习近平同志指出:“脱贫致富从直观上来看,是贫困地区创造物质文明的实践活动。但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一方面要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是保证贫困者稳定脱贫的关键。因此,扶贫资源应向人力资本开发倾斜,通过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岗位培训和健康等措施提高人力资源水平。一要改善贫困者的健康状况,贫困地区因病返贫的农户占相当高的比例。必须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水平,提高贫困家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资金缺口由财政负担或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中列支。二要加强对贫困者的教育和培训。坚持“扶贫先扶志”,推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培训带民,推动教育投入、师资力量等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文化素质、就业能力。贫困山区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难以吸引各方面优先项目。比如对于基础教育而言,一方面,基础教育阶段难以吸引优秀建设;另一方面,即使是原有的教师也很不稳定。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确保贫困地区的基本教育资源供给并提高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待遇。

(四)立足基础夯实“转穷貌”,加强保障改善民生。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基础设施建设是硬件,社会保障是软件,只有把这些“短板”补上了,发展才有基础和后劲。一要实施基础设施扶贫工程。优先解决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主要手段,推进贫困乡村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高效农田改造、农田复垦、造福安居工程等带动贫困村发展的项目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状况。二要实施社会保障工程。健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大病救助体系,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的重大疾病治疗优先给予补助,对于因灾因病致贫或因人为灾害导致住房、生产设施损毁严重的贫困户,除享受已有政策补助外,给予救灾补助。加强对贫困户家庭就学子女的就学补助,编织兜住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安全网。三要实施集体经济增收工程。通过党建扶持到村,强化软弱涣散基层组织整顿转化,加强村级组织班子建设,选派大学生村干部到扶贫开发重点村,建立健全各项党建机制,提高村两委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为盘活农村集体经济,对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用地指标给予保障,安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指导发展适合村情的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财收入,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供资金保障。

(五)突出政策协调,立足工作机制“摘穷帽”,增强扶贫开发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合力。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是一项长期、艰巨、系统的工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要切实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增强责任,健全机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一要健全责任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县乡两级“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总抓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工作,并成立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建立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工作汇报制度,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二要健全包村包户制度。对扶贫开发重点村进行挂钩帮扶,按照“每年帮助制定一项脱贫计划、帮助落实一笔帮扶资金、帮助落实一名劳动力参加技术技能培训和就业、帮助发展一个以上的脱贫致富项目、帮助推销一种主要农产品”的“五个一”包村包户任务,根据“应包尽包”原则,提出“一对一”包户方案,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小康不罢休。三要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强化激励约束,确保扶贫目标任务落地生根,建立健全督查指导、情况通报、考核评估等制度,采取定期督查与随机抽查、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督促检查与考核奖评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将考评体系细化,将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个人,将扶贫工作成效的好坏纳入到年终考评,对完成情况较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宣传表扬,对完成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确保精准扶贫科学扶贫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扎实推进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是准确把握、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加强扶贫攻坚促进小康提速做出的一项事关全局工作的重大部署,把贫困山区脱贫致富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把扶贫开发作为“民生工程”“暖心工程”,立足“实效”,围绕“精准”下功夫,在思想上、举措上、政策上、行动上更加精细、更加务实、更讲效率,切实打好打赢新时期扶贫开发“攻坚战”,使贫困山区与全省、全国如期建成全面小康。

摘要:党的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作为全国十八个连片贫困区之一的闽东地区山区县,因其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滞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扶贫开发工作的压力依然很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因此,山区县的扶贫工作必须进一步创新扶贫思路和机制,提高扶贫对象的精准度和扶贫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政策协调等措施,加大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力度,实现扶贫政策创新,开创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山区县,精准扶贫,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吴加元,刘黎明.寿宁下党“扶贫定制茶园”创新扶贫新模式[N].闽东日报,2015-7-6(A02).

[2]潘婧瑶,张玉珂,赵艳红.四问“宁德模式”:贫困地区如何“弱鸟先飞”?[DB/OL].人民网,2016-1-18.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118/c1001-28061824-2.html.

7.扶贫的标语 篇七

关键词:扶贫开发 ;区域政策;扶贫模式

一、扶贫开发政策的历史演变

扶贫开发作为一项全国性政策是在1984年提出的,在随后近30年中不断发展变化,其历史的演进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农村经济改革和小规模的区域扶贫(1978—1985年)。在这一阶段通过农村经济体制创新,实现全面经济增长和改善农业交易条件,减缓了农村贫困。第二阶段,大规模有针对性扶贫计划的展开(1986—1993年)。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大规模的有计划的扶贫开发与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相结合减缓农村贫困。第三阶段,“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第四阶段,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实施(2001—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2001—2010年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虽然还叫“扶贫开发”,但扶贫工作重点与瞄准对象已经做了重大调整。回顾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历程,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

二、扶贫开发政策实施的区域差异

( 一 ) 东部地区扶贫开发模式与政策特点

1、东部地区的山海协同模式。东部地区经济实力强具备内部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东部综合实力增强,沿海区域与靠山区域两之间差距拉大,从而提出山海协作。主要模式是促使发达地区企业和欠发达地区开展优势互补的经济合作,推动省直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从科技 、教育、卫生等方面帮扶欠发达地区。。

2、政策特点:山海协作模式主要是市与市间帮扶,而不是局部地区的简短脱贫以发展为终极目标。扶持方式强调市场,一市场调控为主,政府的帮助为辅,尽量避免行政行为带来的负面效应。

( 二 ) 中部地区扶贫开发模式与政策特点

1、中部地区贫困人口与区域相对集中从而提出整村扶贫模式。与传统扶贫开发模式相比,整村扶贫最大的特点在于对扶贫单元进行重新界定。过去以县为单位现在以村为单位,改变了过去扶贫资源浪费扶贫效率低下的弊端。

2、政策的特点:中部地区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为整村推进工作奠定物质基础。中部地区贫困布局呈现大聚居、小杂居特点,整村推进瞄准特定区域针对性明显 。

( 三 ) 西部地区扶贫开发模式与政策特点

1、西部地区的国际合作模式。西部地区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地域,贫困人口密度较低,资源严重匮乏,前两种模式并不适用。在西部地区缺乏操作平台并且金额成本较高。因此通过争取外资,既有利于西部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也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2、政策的特点:西部地区县乡财政困难,既无力开展内部帮扶,也难以实现资源大规模投入,寻求中央扶贫专款与外资介入成为政策制定的必然选择。

三、西部贫困地区扶贫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1、当前西部地区扶贫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扶贫政策被市场经济弱化或瓦解。主要表现有①政府计划性的扶贫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持。②扶贫程序的官僚化、计划性扶贫机制不健全等使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很低③政府的各级扶贫部门对扶贫款的挪用、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2)扶贫对象范围的划定缺乏动态管理,使扶贫效果大打折扣。

(3)小额信贷扶贫模式未与西部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主要表现在:①在西部贫困地区小额信贷没有与其他方式紧密结合起来;②在选择项目的过程中没有发挥项目受益人的积极性;③信贷体系设计中调动各级扶贫办的积极性因素不够,影响实施效果。

2、西部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

(1)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扶贫模式。在西部开发扶贫工作过程中, 政府应把主要工作放在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对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方面,而不是亲自参与进去。

(2)改变享受国家贫困扶持的标准。将以县为标准改为以村为单位的划分标准,这样有助于更加有效、准确的把有限的扶贫资金投放到急需资金的贫困人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在开发式扶贫基础上,推进参与式的扶贫,。面向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式扶贫是我国过去扶贫工作的特点,这方面有许多经验可以总结,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资源开发的技术含量,同时增加人力资源的开发,以提高开发效率,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扶贫开发的伟大历史进程[N].人民日报, 2000-10-16.

[2]张磊.中国扶贫开发政策演变:1949~2005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227.

[3] 胡小晖,延军平.发展中国家开发不发达地区的经验及借鉴[J].世界地理研究,2000(2).

[4] 国务

8.扶贫日宣传标语 篇八

2.同心同向,精准脱贫

3.同心同行,精准助贫

4.同心同德,共奔小康

5.扶贫济困,践行友善

6.扶贫济困,你我同行

7.扶贫济困,积德行善

8.弘扬中华美德,关爱家庭

9.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10.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传统美德

11.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事业

12.多一份关爱、少一户贫困

13.情系困难群体,奉献诚挚爱心

14.扶贫济困靠大家,温暖人心你我他

9.扶贫宣传标语口号 篇九

1、学讲话 谋振兴 闯新路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4、转换发展新动能 培育发展新优势

5、完善发展新举措 打好发展组合拳

6、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

7、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二、三个“一号工程”

1、创新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

2、加快建设十大重点产业

3、深入推进“龙江丝路带”建设

4、应常态 增信心 强定力 促发展

三、优化发展环境

1、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2、推进法治建设 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2、立下愚公移山志 打赢脱贫攻坚战

3、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

4、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5、在发展道路上要发挥好制度优势,人数较少民族也都要奔小康,一个也不能少

五、提振精气神

1、增强政治意识 大局意识 核心意识 看齐意识

2、学知识 练本领 转作风 求实效

10.精准扶贫的先行样板 篇十

当镜头对着一颗颗夺眶而出的热泪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被那些无法言说的苦难和悲痛刻划蹂凌:灾难、艾滋病、留守、失学、家暴……

只有深入到这个庞大社会的显微时空,我们才能发现在歌舞升平集体无意识之下,在被高速发展的滚滚红尘遮蔽之中,无数苦难群体,命如蝼蚁,苟延踯躅。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反贫困的成绩为世界所公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反贫困在世界上是领先的。”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困难群体强烈的诉求没有得到及时响应,社会面临巨大的危机!

上天有好生之德, “弱者也具有基于人而享有的生存权、发展权、劳动权以及过体面生活、被平等对待的权利等。从伦理学意义上讲,这些基本权利也是社会弱者作为道德主体,依据道德所应享有的能使其利益得到维护的地位、自由和要求。”2015年,世界银行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将国际贫困线标准从此前的每人每天生活支出1.25美元上调至1.9美元。按此标准,我国脱贫现状还与世界水平存在着巨大鸿沟。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贫困不是单纯由于低收入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基本能力和权利的缺失。

“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哀怜百姓,不忍诛罚者,此世之所谓惠爱也。”面对贫困,庆幸的是人类世界总能滋生一批又一批仁义与惠爱者。像一把把暗夜里的火炬:哀怜百姓、扶贫济困,他们的悲悯和努力感动着无数苦难人群,并点燃起后者对未知生活的信心。

乐施会自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减贫灭贫,实现“无穷世界”的梦想,数十年来一直关注大陆扶贫、生计和人道救援,怀揣“助人自助,对抗贫困”的精神,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坚持参与式工作手法,尊重个人和性别的基本权利,与政府和民间合作伙伴进行良好合作,开展系列政策倡导、改善生计,铲除贫困根源,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

11.扶贫的标语 篇十一

——从面上看,全市有扶贫开发任务的莲花、上栗、芦溪、湘东四县(区)经过前一阶段的扶贫开发,面貌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总体贫困现象都得到明显改善,但改善的水平不一,且表现为重点县好于非重点县(区)。

——从点上看,无论是乡镇还是村,同县(区)面上的情况也大体相似。如接受调查的11个村从2005年到2009年的贫困发生率,4个重点村由平均30%以上下降到8%以下,而7个非重点村仍平均达到25%,其中高的超过30%,最低的也有20%。

——从其它方面看,这种反差也很明显。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村高于非重点村。从2006年至2009年,4个重点村平均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到200万元以上,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饮水工程等均达到了90%以上;而非重点村4年来很少争取到国家投资项目,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平均投入不到重点村的15%,道路不便、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饮水困难等问题基本没有得到普遍解决。二是公益事业发展重点村好于非重点村。全市1 5 1个扶贫重点村基本上都建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村级卫生所,村办公场所和学校也普遍得到改造,村民业余活动丰富多彩,就医就学有保障。而非重点村中多数的情况都远不如这些重点村。三是劳动力素质提升重点村比非重点村快。重点村的劳动力通过扶贫开发转移培训,有不少人学到了一技之长,外出务工的优势明显强于非重点村的人员。四是在多层次扶贫项目的集中推动下,在整体上重点村的经济发展比非重点村快。五是通过扶贫工作组的帮助指导,重点村的村、支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明显高于非重点村,村干部的办事能力、政策水平均强于非重点村的干部,党员队伍建设力度大。

上面这些情况,一方面表明我们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另一方面则显示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贫困人口主体的分布已发生了某种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为随着多年来对国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乡、村)的集中帮扶,它们普遍获得迅速发展,有的社会经济面貌和农民收入状况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其它非重点扶贫开发的县(乡、村),而许多非重点扶贫开发的贫困县(乡、村)由于未得到有效的帮扶,成为了新的贫困群体相对集中的地方。这些贫困群体因散布在非重点扶贫开发区域,往往被忽视而成为扶贫工作的薄弱环节。贫困现象的这种由过去以区域性贫困为主向当前区域性贫困与群体性贫困并存的转变,给我们如何准确地识别和判定贫困人口对象,制定科学的扶贫工作方针,合理配置扶贫资源,提高扶贫开发的社会效益,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应对。

1、关于贫困标准和贫困人口的识别

合理制定贫困标准和准确地识别贫困人口,是有效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的前提。当前,国家对农村贫困人口的统一认定标准是户人均年纯收入低于1196元(即月人均99.67元)。从目前的实际执行情况看,这个标准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未能反映区域之间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消费水平的差异,把不同经济发展状况和消费水平的区域放在同一个标准上,使一些非重点扶贫地区和非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没有得到应有的帮扶。二是这个标准已实行2年,这期间我国的社会经济已获得长足的发展,社会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再用1196元的年人均纯收入划定贫困线明显过低,掩盖了许多实际贫困,使许多实际上的贫困人口处于政策红线之外而得不到扶助,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适当调整贫困标准已成为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同时,我们理解,社会贫困存在有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之分。绝对贫困是处于社会最低生存需求线以下的贫困;相对贫困是处在最低生存需求线以上、社会平均最低基本生活水平线以下的贫困,它因地域差别而异,表现出不同的标准。处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人口都是贫困人口,应当同属于社会扶助对象。但是,贫困是一种动态社会现象,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幅员广大、地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悬殊的国家,对贫困的界别不能简单划一的用一个标准,而应当分区域依据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消费水平制定相应的标准。

2、关于扶贫工作对象的确定

以往的以确定贫困县来分配扶贫资源的扶贫工作方式存在两大弊端:一是没有排除贫困县中的非贫困人口,二是排除了非贫困县中的贫困人口,这就导致了扶贫对象和扶贫资源的渗漏。当前我国以区域瞄准为特点的扶贫开发已经告一段落,原国定重点扶贫县贫困人口规模已经缩小,若再继续沿用原方式,将会使区域性扶贫的效果大大降低,非国定重点扶贫县的多数贫困人口很难从一般性区域经济增长中受益。努力使扶贫资源有效地流向当前贫困人口并使他们受益,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对扶贫对象的认定就不能再按过去以县(乡、村)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为标准划定谁是重点扶贫单位、谁是非重点扶贫单位,对重点单位不分谁是贫困人口、谁不是贫困人口,一律撒楜椒面进行扶贫帮扶的方式。而应当以农村自然人为对象,按照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标准进行认定,即便是原定非贫困县甚至是发达或较发达地区的农户,只要他们的生活水准处在当地最低基本生活水平线以下,就应该列为贫困人口而纳入帮扶范围。因为据有关统计资料反映,目前全国生活在非贫困县的贫困人口约占到总贫困人口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我们通过对萍乡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所以,以个体贫困为基础确认扶贫对象,将有助于提高扶贫瞄准的命中率。

3、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

上一篇:《渴望生活》读后感下一篇:网页制作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