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方案

2024-08-14

环境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方案(精选13篇)

1.环境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方案 篇一

矿山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方案的法律法规

在编制矿山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方案中,方案编制依据一节中提到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令第256号 1999.01.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06.29;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发布)

(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劳动部2004年颁发;

(7)《“十一五”国土资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国发〔2007〕37号);

(8)《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4年3月1日起施行)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是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及物质财富不受损害、矿山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治理为目的,以创造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为主的非生产性建设项目。

以下主要根据自身矿山实际情况编制,切记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情况是不一样的,应具自身编制的方案修改完善。矿山通过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投入有限的资金有效保护了28996m旱地不因矿山开采导致土地破坏造成农作物不能种植,致使村民年均经济收入降低;通过投入资金进行治理,避免11636m旱地因开采而废弃、对露天开采破坏的63396m植被得以恢复。

2、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社会效益评价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当地社会发展目标为依据,分析评价项目投资引发的各项社会效益与影响,以及当地社会及人民对项目的不同反映,促进项目与当地社会、人民相互适应,共同发展。

以下也是根据矿山情况修改完善:矿区经综合治理后,不因采矿引发地质灾害,村民赖以生存的40628m

22222旱地、63396m植被遭受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居住环境。使矿山融入社会并带动评估区经济发展。

3、环境效益分析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对已有的一些环境资源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随着矿区整治复绿工作的完成,自然生态环境与景观得到恢复与改善,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将产生明显的环境效益。

以下也是根据矿山情况修改完善:矿区经综合治理后,致使评估区0.909725km土地不因开采导致水地流失、土地荒漠化,矿山开采破坏的土地、自然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及恢复。

2矿山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方案的规范和标准

(1)《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7);

(2)《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UDC-TD);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DZ);

(6)《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

2.环境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方案 篇二

——赵建华

个人简介:博士(Ph D),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现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华南师范大学“教育资源”主任、国际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APSCE)执行委员会委员(EC Member)、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惠普“优创”项目特聘专家、澳、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中、广东省中小学教师课程资源开发项目信息技、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名师培养理论导师。先后承 40 余项省部级以上及国际合作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在国际与国内学术期刊及 150 余篇,出版学术专 / 译著 9 部。80 多篇学术文章获得 EI、ISTP、Inspect、人大复印资料全文索引、CSSCI 索引。

访谈者:赵老师,您好!国家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特别重视顶层设计,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重要规划,有力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作为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您承担了2015年高校科技战略研究(教育信息化)项目“教育信息化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环境建设研究”,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发挥重要影响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进行深入研究。 今年是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和“十三五”建设的承接和布局年。请您谈一下,我国“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赵建华: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形成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经验。“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是“整合应用”,以“三通两平台”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优质教育资源数量和使用率得到显著提升,信息技术在教与学过程中得到普及应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得以显著提升,应用驱动在教育信息化实践中得到广泛关注,以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优质均衡、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按照《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中心是“融合和创新”,强调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层次应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建设功能得以凸显。

访谈者:您认为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及政策环境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赵建华: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其核心要素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是在教育系统各个领域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实现教与学方式变革、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科学、规范的体制机制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从教育信息化发展体制、机制、政策环境三个维度出发,深入分析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成效、发展进程中存在问题,收集来自于不同教育领域及国际可比较数据,提出具有针对性和系统化的观点和建议,可以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具参考价值的借鉴。

访谈者:从研究看,您发现我国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及政策环境中存在什么问题?

赵建华: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是教育信息化体制建设方面。目前主要采用“五层级”管理架构,中央——省(市)——市(区)—— 县(区)——乡镇(街)。由于层级较多,容易导致管理信息失真,业务运作时间较长,降低了管理效率,影响管理效果。在日常管理中,传统纸质文件传送、签阅等仍占主导地位。基层政策反馈耗时较长,影响了及时和有效决策。各级教育信息化行政管理部门所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由于统筹规划不完善,在实践中表现为责任主体、行政主体、实施主体边界不清,管理职能与实施职能存在交叉,致使存在职能越位、错位现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造成干扰,并降低了实施效果。部分省级教育信息化相关管理机构之间缺乏协同机制,在统筹推进方面存在步调不一致、协调困难现象,导致教育信息化各项政策措施未能形成合力,推进工作缺乏有效组织保障。此外,还存在管理机构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 导致部门之间协调困难,效率低下。

第二是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多元投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经费仍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参与不足。尚未建立起市场参与的有效机制。地方省市教育信息化的投入缺乏持续性,稳定性较差,对教育信息化稳步持续发展造成一定阻力。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使用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关配套政策和投入机制,导致经费的使用成效比较低。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教育信息化经费预算以建设为导向,存在“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资源”现象。在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中,缺乏明确的、可衡量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财政投入情况指标,导致针对教育信息化的资金投入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或者基线标准,从而导致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预算投入的盲目性,影响了预算经费绩效。在当前的教育信息化政策中未制定市场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政策和实施细则,导致市场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一定难度和屏障,影响了市场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第三是队伍建设方面。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信息化素质较低,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懂新技术、不了解新理念, 无法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这一点在市、 县 / 区层面表现尤为突出。所组织的培训,因平台建设机构、教师培训机构职能部门不统一,缺乏协作,信息化推进机构和教育技术培训机构各自为政。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后,对其教与学实践的影响不显著。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自己熟悉的教学方式。由于缺乏激励措施、环境和支持服务,导致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存在敷衍、应付、排斥现象,进而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第四是保障措施方面。教育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相关政策不完善,尤其缺乏保障制度。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队伍存在人员不稳定、无对应职称系列、缺乏个体成长性设计等。地方某些行政领导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忽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导致教育信息化工作难以取得成效。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意识不强,虽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包含信息安全方面的内容,针对师生信息安全的培训课程不多, 难以起到提升教育领域信息安全的作用。

访谈者:针对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及政策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您认为在“十三五”期间,可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

赵建华:“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在体制机制及政策环境方面,应重点从如下方面进行健全、 优化和完善:

一是在体制方面。积极关注国家行政机构管理改革中“省管县”政策实施对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影响,提倡省级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压缩教育信息化管理层级,采用管理效率比较高的扁平化管理方式。各级教育信息化行政管理部门积极研究“互联网 +”理念,创建基于“互联网 +”的新型管理模式,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倡利用大数据的教育信息化行政决策,提高决策管理的科学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统筹规划,出台省级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明确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内容、推进途径、方法、 策略等。各级行政部门建立包括发改、工信、财政等针对教育信息化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包括建立教育信息化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厅际协调小组等,使多部门(部委) 形成合力,促成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良性格局。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独立的实体性处室(正处级), 如教育信息化推进办或信息化处,协调高教处、基教处、 职成处、师资处等所承担的省级教育信息化管理职能, 统筹省级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省级以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成立教育信息化职能管理机构(正科级),如教育信息化推进办或信息化科,加强对地方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的统筹力度。各级各类学校设立教育信息化主管职位(副校级),成立学校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或信息中心),规划、统筹、管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成都市要求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各学校设立信息化主管,从教育行政管理、信息技术装备、教学应用研究三个层面形成了市、县、校三级管理体系,实现相互对应、上下互动、形成合力。

二是在机制建设方面。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政策应尽快建立并实施多元投入机制。在政府持续投入的基础上,鼓励社会资本以成立基金、校企合作或捐赠方式等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仍以政府投入方式为主,通过建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经济发达地区帮扶等方式,促进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事业发展。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允许政策创新,以解决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创建“以应用为导向”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在投入之前即对应用做出规划和设计,从根本上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的使用效果。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教育信息化责任主体, 应将教育信息化投入经费纳入到地方政府年度教育经费预算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在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如不低于8%)。进一步明确教育信息化建设均衡支出,规定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各项支出项目所占的比例,在教育信息化政策中明确规定学校可以将生均经费的一定比例(如10%)作为购买教学资源或支持服务费用。建立市场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评估准入机制,推动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运营,制定企业参与的具体政策和实施细则,明确企业参与区域教育信息化运营的项目内容、采购程序、融资管理、项目监管、绩效评价等规范要求,引入竞争机制, 加大支持力度。重庆市忠县采用融资租赁模式,一次性完成所有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市场反哺和运维长效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从短期项目驱动机制转向长期稳定的政策驱动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建设的运维和增值服务。允许企业在参与教育信息化运维服务过程中获取一定利益,通过市场反哺行为促成企业长期参与教育信息化运维。

三是在队伍建设方面,应建立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培养培训体系,明确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信息化素质需求,建立教育行政部门、专业机构、学校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开展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提升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规划、统筹、协调和执行能力,以高素质人才队伍支撑教育信息化高水平开展。建立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配备标准体系, 明确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队伍机构及编制要求,明确市、 县 / 区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配备比例及配备标准,设置可考量的区间。明确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的岗位职务序列、人员编制,制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提高岗位待遇,增强吸引力。持续开展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能力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对参与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的教师给予激励和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培训,并为教师参加培训提供配套政策支持,在政策上对农村地区教师培训进一步倾斜, 加大对不发达地区教师培训上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四是在资源建设方面,建立国家、省级、地方、各级各类学校在资源建设方面的事权划分机制,即由国家建立资源评估准入机制,制定资源建设标准(包括内容标准、技术标准、准入规范),构建开放体系,准许企业进入。建立省级资源联盟机制,建设本级中央资源数据库,包括一个教育资源元数据描述的记录数据库、一个搜索引擎、各类资源;市县级、学校建设特色资源等。 资源联盟机制以促进参与为核心,旨在推动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建议尽快建立学校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使用生均经费、购买资源服务的机制,以推动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建立服务机制。学校不仅购买资源库, 还要购买资源服务。建议针对教师群体建立激励机制, 通过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版税制度及教师经济激励机制, 确保教师在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权责益,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五是在保障措施方面,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应尽快制定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确立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专项督导的纲领和准则,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规定督导评估的内容和标准。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教育信息化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督导评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评估督导过程中,尽快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公开评估机构、评估方案、评估标准、 评估程序、评估结果等信息,提高评估工作的透明度, 以确保评估督导的公信力。对“互联网 +”和大数据理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尽快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育信息化在线动态监测系统,建设教育信息化基础数据库。各地教育信息化建设指标数据可以通过动态监测系统进行填写和动态跟踪,实现动态、过程性监测和评估, 充分发挥以评促建、以评促用、以评促管的建设性作用, 逐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监督和问责机制。

3.环境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方案 篇三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教育技术;教师培训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正深刻地改变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成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面对全球信息化宏观背景下的教育现代化挑战,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被视为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因素,成为各国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对策之一。

一、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现状分析

1.培训的内容与教学实践脱节。教育技术培训的关键是培养教师把技术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的能力。教师参加培训的过程就是寻求运用教育技术解决自身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

2.培训方法陈旧单一,缺少互动交流。目前的培训方式多单纯采用讲授式,受训教师参与机会少,主体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同时,培训中缺乏交流,培训教师无法掌握培训的真实情况。

3.培训难以满足个别化需要。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仍普遍沿用团体推进、整齐划一的操作方式,试图用统一的教学内容、需求多样的教育对象,不能满足个别化的学习需求。这种模式往往容易对教师重复同一层次的低水平操作技能培训不能促成教育技术与诸学科的整合。

4.只注重培训本身,不注重培训绩效。目前多数教育技术培训功利性明显,为证书而培训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忽视了培训是否有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即培训的绩效问题。培训的绩效不仅包括培训的行为,还包括培训的价值。

二、信息化环境对教育技术培训的适应性

当前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造成培训效果不佳的现实:教师教育技术意识淡薄;追求技术上的形式化;缺乏信息技术环境下相应的教学设计能力;缺乏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1.有利于打破时空限制,提高培训效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网络技术进行教师培训,有效解决在职教师学习的工学矛盾问题,提高教师培训效率。

2.有利于满足教师的个别化培训需求。信息化学习环境中教师使用教育技术有三种不同方式。一是教师仅仅会使用教育技术的一些操作;二是熟练掌握操作的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把IT作为学生的学习对象;三是把IT作为学生认知工具。

3.有利于实现学习过程的互动协作性。单向传输的传统培训模式不利于有效培训的实施。信息化学习环境造就了双向互动,实现同步或异步交流研讨,并可借助适当软件工具进行协同创作。

4.有利于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教育技术培训是学习教育技术,同时又是利用教育技术进行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实现多感官的优化组合,有利于构筑开放型学习环境,为任务驱动学习等培训新方式提供可能。

5.有利于形成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感性认识。信息化环境中的教育技术培训为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最直接的案例,实现培训内容与培训形式的统一。“融技术于课程”的培训要比“基本技术技巧”的培训对教师更有帮助。

6.有利于跟踪评估与绩效改善。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依托一定的信息平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培训,完善培训效果评测制度和激励机制,推进培训的应用成果分享与后续跟踪评估的一体化进程,对教师终身教学体系的建立起推动作用。

三、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

在培训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整个教育技术培训方案进行了设计,并在学校师资培训中进行实践探索,以期能够切实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1.培训目标。

从信息化社会需求、教师教学需求、学生发展需求等方面综合考虑,教育技术培训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理念。转变教师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培养教师树立科学的、基于教育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加强教师改革传统课堂的意识。

(2)基本知识。提高教师对教育技术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教育技术工具知识的掌握水平,了解现代教育思想、教与学的理论;掌握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

(3)应用能力。使每位教师获得实践层面的应用能力,提高教师课件制作能力,提高教师运用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形成教育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能力。

2.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设置需要考虑学校需求、教师发展要求和教育技术学科特点。

(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包括教学论、学习论,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设计方法,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等。

(2)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基础知识,各种工具软件的应用,教学课件、网络课程开发技能等。

(3)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包括教育技术应用方法与案例与课程不同层次整合的方法与案例等,旨在形成并逐步提高教师融理论于教学、用技术于实践的意识与能力。

3.培训方法。

教师培训具有成人学习的特点:学习自主性、协作性强,工学矛盾突出。培训宜采用任务驱动、专题讨论等适合成人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方法,面授、校本培训等多种途径相结合。(1)案例教学法。典型的案例分析有助于学习者更新观念,勇于实践。培训者与受训者直接参与,共同对教育技术各层次的教学应用案例进行讨论、反思,促进交流,同时激发实践的兴趣。(2)自主探究法。受训教师以自学为主,自主阅读相关资料,参加网络专题讨论,交流经验,展示自我。(3)任务驱动法。培训者根据受训教师对教育技术学习的实际需求,实现教育技术+学科内容+实际问题+自主探索+专家引导=具体学科任务驱动的学习模式。(4)协作学习法。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与协作,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互通有无;探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现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4.培训考核。

培训不仅要注重教师学什么、怎样学,更要关注培训的效果,即教师将新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果的能力。培训效果往往通过培训考核加以考查和保障。培训考核是整个培训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是简单的一次性考试,而应该是一个持续的、反复的绩效跟踪反馈与改进过程。

5.支持服务。

要顺利完成培训过程,完备的支持服务必不可少,包括为满足受训教师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需求而提供的学习条件等各种学习资源及全方位的帮助与服务。信息技术为更有效地实现培训支持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依托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平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自主训练模式的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04,(2).

4.党纪法规教育月工作方案 篇四

一、深入学习《条例》,体现教育“温度”。(9 月 4 日—9 日)

各科室、中心、接待站要通过微信群、橱窗、展板等多种方式,向广大党员干部全面宣传新《条例》和《监察法》,要利用周五支部学习时间,召开专题学习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原原本本、逐字逐句研读新《条例》,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熟知“政治纪律”的内容,做到党员知晓率 100%,切实掌握其精神要义,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守住纪律“底线”。

二、加强法纪宣传,体现教育“深度”。(9 月 10 日—16 日)

我单位要积极参加派驻第五纪检监察组开展的“小班课堂”教育活动,通过法纪知识微测试、签订勤政廉政承诺书、个人即兴畅谈心得体会等形式,对热点岗位、重点人员开展廉政教育,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水平,将法纪教育不断引向深入。

三、观看警示录像,体现教育“硬度”。(9 月 17 日—23 日)

派驻第五纪检检查组组织收看警示教育片《铲除美丽乡村污染源》,用身边人和事开展警示教育,绝不让“观片人”成为“片中人”,体现典型案例教育的力度与硬度。警示教育片播放时,台办全体人员要全部参加并在观看结束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深刻剖析,台办全体人员每人公开“廉洁为民承诺书”。

四、开展廉洁过节,体现教育“广度”。(9 月 24 日—30 日)

在中秋、国庆佳节期间,台办领导班子成员要静心阅读《忏悔录选编》一书(不得外传,注意保密),从一系列严重腐败案例中汲取

深刻教训,引以为戒、防微杜渐,真正敬畏纪律,遵规守矩。此间,每人手写一篇百字忏悔录读后微感悟,切实增强清正廉洁意识,强化为民服务理念。

五、现场抽查访谈,体现教育“精度”。(9 月 4 日—30 日)

党纪法规教育月期间,我单位将配合派驻第五纪检监察组开展督查,运用“四种形态”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现场提醒警示,达到教育精度化、精准化、精细化。

5.环境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方案 篇五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就业法规政策,扩大社区再就业工作覆盖面,社区决定在全社区范围内开展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和劳动保障执法检查活动。现结合社区实际,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摸底工作为主线,以劳动保障执法检查为重点,强化政策宣传,加大劳动保障执法检查力度,摸清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零就业家庭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就业状况、就业质量等,从而增强社会保障的支撑能力,促进劳动保障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就业法规政策宣传活动安排

1、目标任务

积极宣传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使各项新就业优惠政策家喻户晓,使广大劳动者能充分享受各种政策优惠,以此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促进全区的就业再就业工作。

活动以宣传就业政策,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受理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提供就业岗位进行职业指导和招聘洽谈为重点。通过宣传月活动的开展,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就业再就业的社会氛围。促使大中专技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观念有所转变,就业能力有所增强。

2、实施步骤

就业再就业宣传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7月28日-8月10日)宣传筹备阶段。召开就业再就业联席会议,制定活动方案,发布活动消 息,筹备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现场招聘洽谈会。

第二阶段:(8月12日-9月12日)组织实施阶段。①、通过各种媒体和其他相关途径广泛宣传促进高校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

②、举办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现场招聘洽谈会,同时在社区和人口密集的乡镇设宣传站。

③、组织动员各培训机构、职介机构、用人单位积极为大中专技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服务。

④、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为高校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及时提供政策咨询、失业登记、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等服务。

第三阶段:(9月12日-9月25日)检查总结阶段。检查政策宣传活动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对活动中突出的典型进行宣传,对相关资料信息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上报,对整个活动进行认真总结。

6.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活动方案 文档 篇六

根据北海市教育局《北海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18年全市“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北教资助〔2018〕1号)的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大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力度,强化资助育人理念,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使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在受助学生当中大力开展“励志、诚信、感恩”的资助育人教育。为确保我局2018年“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顺利开展,特拟定以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为指导,配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今年的中心工作,以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加强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宣传力度,以学生诚信、感恩教育为中心,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营造和谐教育氛围,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克服困难、自强自立、努力成才,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活动主题

“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

二、活动开展时间

2018年4月20日—5月31日

三、活动范围 合浦县西场镇官井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及学前教育幼儿

四、活动步骤及要求

(一)宣传活动准备阶段

1、学校高度重视本次活动,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督查开展好资助政策的宣传活动。

2、活动期间通过学校宣传栏和黑板报等宣传媒体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宣传资助政策和活动主题,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二)宣传活动开展阶段

1、校长利用校园广播、集会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家长宣传资助政策。

2、各班通过主题班会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传的教育活动。

3、各班通过校园网络收看国家资助政策相关的视频。

4、组织学生参加“学生资助政策知识”手抄报比赛。

(三)宣传活动总结阶段

学校要对本次开展的“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对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要详细制定解决方案及措施,并将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了解资助政策,逐步建立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工作长效机制,推进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完善,争取再上新的台阶。

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工作方案

7.环境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方案 篇七

关键词:环境税收优惠,环境补贴,政治分析

长期以来, 人们认为在环境保护领域, 环境税收比环境补贴更加有益。人们认为环境税收与环境补贴相比, 更加有利于阻止而不是鼓励资源流入污染严重的企业, 从行政管理角度来说更加容易, 还可以获得一笔财政收入, 用其可以补偿环境治理的支出和为环境保护项目筹集资金, 提高政府保护环境的能力。相反, 环境补贴需要耗费政府大量的资金, 并且未能使企业成本外部化, 对其它企业来说也不公平, 因为污染企业可能得到补贴, 而环保型企业则可能反而得不到补贴, 这是不公平的。此外, 环境补贴不能有效地减少社会总排污量, 因为环境补贴会提高行业利润率, 使本来不排污的企业可能加入到排污企业行业中来, 并且只要环境补贴数量大于治理污染的边际费用, 企业就会增加排污, 以求更多的财政补贴。正是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 人们认为环境税收与环境补贴相比, 更加有利于环境保护。事实上, 不管是从环境税收与环境补贴的经济效果来看, 还是从环境税收与环境补贴的环境保护效果来看, 环境税收与环境补贴之间的差异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大。

一、环境税收优惠与环境补贴的优劣比较:基本理论

出于分配正义和产业竞争等因素的考虑, 各国在实施环境税收制度时均会规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措施。政府通过诸如税收减免、豁免和差别税率之类的税收优惠来实现各种社会和经济目标, 比如通过税收优惠向政府期望的行为提供资金支持或者好处, 纳税人将会实施政府所期盼的行为。与环境税收优惠一样, 政府有时也会使用环境补贴来实现预期的社会目标, 比如环境补贴可以激励企业减少生产、驱使企业将污染成本最小化和激励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不管从经济效果的角度来看, 还是从环境保护的效果来看, 环境税收优惠措施和环境补贴并无区别。

虽然主张环境税收优惠的人认为它具有诸多好处, 但是,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主张均存在可质疑之处。第一, 人们认为环境税收优惠可以鼓励私人部门参与社会项目, 但是这只能说明政府需要支持私人部门实施社会项目, 而无法证明用环境税收优惠而不是用环境补贴来实现这一项目更具优势。第二, 有人认为环境税收优惠较为简单, 无需政府过多的监督, 也无需政府详细设计制度细节, 但是诸如环境补贴之类的环境补贴需要针对协议进行详细的谈判、实施更多的监督、涉及更多的繁文缛节和创设新的管理机构。政府如果认为通过环境税收优惠的方式来花钱的方式比较明智, 而通过直接开支方式来花钱的方式不明智, 那么政府便是非常的不理性。因为同等数额的开支性质一样, 不管是对花费同等税款的政府而言还是对获得同等税款的纳税人而言, 税款是通过环境税收优惠的方式获得还是通过环境补贴的方法获得无关紧要。事实上, 政府并不需要创设新的管理机构, 因为即便是环境税收优惠也需要账户填写程序。只要环境补贴制度设计合理也无需冗长的协商程度和复杂的合同。认为环境税收优惠较为简单其实是一种错觉, 因为要想获得环境税收优惠制度中的税收优惠需要获得行政机构的认证, 这一过程通常较为复杂。因此, 那些设计环境税收优惠的人和设计环境补贴的人一样, 都会发现复杂的规定对于保证制度的有效都非常必要。

环境税收优惠不但难以获得人们预期的诸多优势, 而且存在诸多缺陷。首先, 对于那些没有环境税收优惠也会从事环境税收优惠所激励行为的纳税人而言, 环境税收优惠成为一笔意外之财。如此看来, 环境税收优惠事实上没有起到激励人们的效果。要想避免这一问题, 便需要增加环境税收优惠的复杂性。当然, 环境补贴制度也会遇到这一问题。第二, 环境税收优惠缺乏平等性, 环境税收优惠对收入高的阶层所带来的好处多于给收入低的阶层所带来的好处, 环境税收优惠也无法使那些处于环境税收优惠之外的人获得好处。第三, 环境税收优惠扭曲了市场选择, 并导致了资源的分配出现了不确定。虽然环境税收优惠具有改善市场机制的作用, 但是有些改变并非社会所需。比如当我们主张对污染控制设备进行税收优惠时, 我们可能忽视鼓励产品生产商选择较为理想的原材料。

除了上述缺陷之外, 环境税收优惠还会导致其它问题。第一, 它会人为地分割政府部门的综合管理, 并让立法、行政管理和预算程序更加混淆和复杂。由于环境税收优惠涉及诸多立法部门, 所以这会使得立法较为复杂。由于环境税收优惠的行政管理涉及诸多部门, 所以行政管理也较为复杂。此外, 由于环境税收优惠无法纳入财政预算, 所以政府无法有效的设置优先处理事项, 这与国家理性设计优先事情和有效配置资源的想法相互冲突。当然, 这些问题借助复杂的制度都可以克服。但是, 这就会导致环境税收优惠与环境补贴制度具有相似性。第二, 环境税收优惠不仅无法改善税收体制, 而且有可能会极大地破坏税收体制。环境税收优惠通常与税收制度的平等原则相违。税收制度本来就较为复杂, 环境税收优惠的引入只会使税收概念和目标产生更多的混淆和混乱。环境税收优惠会使得人们很难区别哪些税制规定属于补贴, 哪些税制规定不是补贴。

二、环境税收优惠与环境补贴的选择:政治解读

如上所述, 不管从经济效果角度来看, 还是从环境保护效果角度来看, 环境税收优惠与环境补贴间的优劣并不明显。那么什么因素影响了环境税收优惠和环境补贴的选择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政治考量在环境税收优惠和环境补贴的选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有人认为环境税收优惠与环境补贴相比之下所具有的优点本质上是政治性的。人们往往对环境税收优惠存在这样的幻觉, 一方面人们认为环境税收优惠较为简单而且无需政府机构的管理, 另一方面政府赞成通过环境税收优惠来花钱而不愿意通过环境补贴来花钱。事实上, 环境税收优惠也涉及了财政开支, 只不过这是“后门开支” (back-doorexpenditures) , 那些负责开支水平和开支控制的立法者在保证前门紧关时而通过后门允许这样的隐藏开支。可见, 立法者和管理者之所以采纳环境税收优惠而不是环境补贴并非理性使然。

有人宣称商业主体会积极回应环境税收优惠但是不会回应其它形式的政府资助, 即环境税收优惠提供的金钱具有无限的魅力和魔力会吸引商业主体。这种认识建立在这样的想法之上, 即环境税收优惠事实上较为简单, 一旦使用环境税收优惠, 税法上的复杂性问题便会克服。这种认识认为商业主体视环境税收优惠为“干净的钱”, 而视环境补贴为不干净的钱, 因为环境补贴毕竟是一种补贴。因此, 商业主体更喜欢环境税收优惠, 否则的话便是不理性的。但是, 商业主体也愿意享受环境补贴所带来的好处。当然, 商业主体宣称环境税收优惠具有优越性的辩护的做法并非幻觉或非理性使然, 而是立法者和环境税收优惠的受益者有意而为。它们害怕一旦公众知道环境税收优惠所涉及的各种花费, 并对国家由此承担的花费和获得的好处进行权衡之后会发现环境补贴在很多方面更好。

环境税收优惠在税收技术和税收术语中隐藏的越深, 与其它任何技术性税收条款越像, 它就越带有税法的保护色彩, 然后环境税收优惠变得更加有必要。这使得公众必须花费更多精力来发掘这种补贴并估算它。但是政府这种设计财政开支的方法, 即偏好隐蔽的补贴而拒绝公开的补贴, 显然与预算原理相违背, 也与努力地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的目标相冲突。

总之, 政府在选择环境税收优惠和环境补贴的过程中, 政治因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种认为环境税收优惠不是补贴的看法绝对是一种错觉, 环境税收优惠措施无疑也是一种“补贴”。到底是选择环境税收优惠, 还是选择环境补贴, 大致反映了利益集团的一般政策。

三、结语

长期以来, 人们认为从环境税收优惠和环境补贴在平等、管理成本、时间、有效性以及收入损失和政治可行性方面等方面的差异来看, 环境税收优惠比环境补贴更加有利于环境保护。但是, 如上所述, 环境税收优惠和环境补贴之间的选择并非理性使然, 而是更多地寄托于政治考量。此外, 即便是选择环境税收优惠, 政府也必须需要确保环境税名副其实。从现行的环境税制度和人们对于环境税的学理探讨来看, 环境税的设计需要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需要设计新型的环境税, 二是需要改革现行的税法体系以使其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

本文受上海海事大学科研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20100099) 和上海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研究中心) 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王金南, 葛察忠, 高树婷, 孙钢.环境税收与公共财政〔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

〔2〕杜放, 于海峰.生态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3〕李慧玲.环境税费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7.

〔4〕Stanley S.Surrey, Tax Incentives as a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Government Policy:A Comparison with Direct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83Harv.L.Rev.705 (1970) P715-719.

8.环境政策的工具选择 篇八

摘要:排污权交易制度作为一项通过市场经济手段保护和治理环境的政策,越来越多的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认同,自美国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取得成功以来,西方一些国家也相继引入了这一环境政策,同样收到了积极的效果。近年来,我国在一些省市也建立了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基本内容作以阐述,并提出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我国实践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排污权交易;经济手段

1排污权交易制度概述

1.1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起源

排污权交易的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Dales)于1968年在《污染、财富和价格》中提出,面对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巨大压力,为了解决通过新建企业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美国联邦环境保护局(EPA)在实现《清洁空气法p(Clean Air Act)所规定的空气质量目标时提出了排污权交易的设想,引入了“排污减少信用”这一概念,并围绕“排污减少信用”从1977年开始先后制定了包括补偿政策(offsets)、气泡政策(bubbles)、节余政策(net-tlng)、银行政策(banking)在内的排污权交易计划。1986年EPA扩大了气泡政策的应用范围,允许不同工厂和企业间转让和交换排污削减量,这也为工厂和企业在如何进行费用最小的污染削减方面提供了新的选择。1986年12月4日美国正式颁布排污权交易最终报告书,全面阐述了排污权交易政策及其一般原则。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引入给环境管理程序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

1.2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特点

首先,排污权交易允许各污染源采取不同的治理污染措施,这就使污染的处理集中在治理成本较低的污染源处,使整个区域的污染治理更经济有效。

其次,由于排污权具有一定的价值,而且可以转让,因而污染企业有动机追加治理污染的投资,以便从转让排污权中获益或是减少购买排污权的支出。因此,排污权交易还能够刺激企业进行技术革新。

第三,与排污收费制度相比,排污权交易对环境质量的控制更为有效。

第四,排污权交易制度能够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在排污交易系统中,新旧企业都有动机去发展更有利的污染控制技术。

2排污权交易在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的排污权交易实践表明,排污权交易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特点的环境经济政策,能够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尤其是2007年11月10日,国内首个排污权交易平台——嘉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国排污权交易的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就目前的试点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1排污权交易的政策和法律滞后

目前我国排污权交易尚处于试点阶段,虽然一些省市区如山西、河南、江苏等都相继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排污权交易法规,但是在国家层面上还没有针对性的立法。结果是我国目前进行的排污权交易从审批到交易,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仅是凭各地的探索。这对跨地区的交易形成了地区之间的壁垒。

从国外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来看,大多有配套的排污权交易制度,而国内目前尚无配套的排污权交易制度。为了使排污权交易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尽快制定相关配套的政策和措施。

2.2总量难以确定

排污权交易的一个最基本的思路,即在总量控制下,利用各企业减排成本的不同,调整企业的减排任务,然而要控制总量,首先要科学、准确地测算出一个控制区域的最大污染物排放量。在我国,这一问题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

2.3初始分配存在分歧

排污总量确定后,如何公平、公正地分配给企业是排污权交易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初始分配如果是无偿的,那么对于新建企业有偿取得来说则显得十分不公平,政府也因此损失了一笔财政收入。如果是有偿的,那么是通过何种方式也是一个问题,如果是拍卖则可能导致大企业进行市场操纵,囤积居奇;如果通过市场定价则存在着不能及时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之弊,容易导致政府或政府部门操纵的危险。排污企业和环境行政部门之间还可能存在寻租行为,这也将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行。

2.4缺乏完善的市场机制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排污权交易市场需要有成熟的买卖双方和中介机构,政府除了适度的引导和监督以外,一般不干涉排污权交易,然而,排污权交易这一概念对于大多数国民还是陌生的,以至于进行交易缺乏相应的主体和社会支持。

3关于我国排污权交易实践的一些建议

3.1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排污权交易主要依赖于市场机制,而市场机制的成熟有赖于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因此,政府应尽快制定、出台有关总量控制和排污权制度的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以法律形式明确环境是可利用的资源,同时将排污权交易的具体操作细则交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环保等部门视情况自行制定,以此促进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3.2科学界定环境容量

总量控制作为排污权交易的基础,首先需要划分一定的区域,作为交易的范围,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通过对环境容量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计算。根据环境目标控制点的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污染物的特点和扩散模式。确定区域内的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即环境容量。

3.3实施排污权的有偿分配

建议我国排污权交易推行污染控制总量指标初次分配的有偿化,即采取拍卖和奖励等有偿措施分配排污权,这样不仅充分体现了“污染者付费原则”,还为政府增加了一笔治理资金。为此,政府应对长期以来无偿占用排污指标的单位进行全面的排污产权改制,对新建企事业单位通过出售、拍卖等方式分配排污权,全国实现排污指标的有偿初次分配。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排污权交易市场实现污染源之间排污权的重新分配。

3.4建立规范的徘污权交易市场

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是排污权交易体系的核心。在规范的市场中,排污权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交易必须坚持竞争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交易规则,禁止非法交易或幕后操纵,政府环境管理机构进行排污权交易操作时按照透明化原则公开有关的政策信息,对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做出反应,建立规范的市场同时要求提高公众的市场经济意识,以产生充足的交易主体。

3.5强化政府对排污权交易市场监管职能

9.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工作实施方案 篇九

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资助政策的宣传,提高学生家长对资助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更好地落实上级有关资助政策和教体局《资助政策宣传工作计划》的通知精神,制定本校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上级学生资助政策,加大资助工作宣传力度,提高资助工作服务质量,确保学生资助政策“应知尽知、应助尽助”。

二、主要措施

(一)、宣传月活动

把每年3月和9月作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通过开学典礼、年级会、主题班会、短信发送、微信推送、发放资料、广播等多途径多手段,宣传给学生,并通过学生宣传给家长。

1、校内宣传做到“六个一”:即设立一幅永久性的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栏、发放家长学生一份宣传资料、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举办一期班级板报、举行一次主题培训会、悬挂一幅宣传标语。

2、适时开展“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感恩活动。

(二)、做好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实地走访。

组织受助学生作为“资助宣传大使”或结合教师“大家访”

行动,走进农村,走进家庭,消除盲区和死角。,(三)、做好“两课”宣讲和“两封信”印发工作。

“两课”师指开学时给学生上一节资助政策宣传课,全面介绍本学段资助政策以及申请、评审和发放等流程,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知晓资助政策;毕业前,上一节下一学段资助政策宣传课,让学生了解下一学段学生自治政策。“两信”是指开学为每一名在校学生家长写一封本学段资助政策宣传信,学生享受资助政策后再为每一名享受资助的学生家孩子家长写一封该生享受资助情况的说明信。两封信做好回执签字存档。切实做到政策宣传全覆盖。

(四)保持资助热线电话畅通。

公布负责老师电话,随时答疑解惑、解决问题。

(五)加强队伍、制度建设

1、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学生资助政策宣传与解读第一责任人。要把班级管理与资助政策宣传结合起来、把学生资助与立德树人结合起来,把诚信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邮寄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教育。

2、健全宣传机制。严格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开展宣传,要严格把握尺度、合理选择时机,运用有效方式,准确表达内容。

三、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以副书记为组长的政策宣传小组,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做好宣传工作,确保家喻户晓。

2、健全并创新宣传机制。创新宣传形式,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多角度宣传资助政策,注重宣传的时效性与长效型,推动宣传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10.环境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方案 篇十

为进一步加大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力度,提升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国家资助政策的认识,按照《2018年建设幸福长春行动计划》及长春市“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的要求,根据农安县教育局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永安中学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活动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成立校学生资助政策宣传领导小组: 组 长:刘继承

副组长:赵辉

袁福贵、顾学成、张晓航

成 员:韩德友,王文龙、田英锐、马海燕、张雅洁、班主任

二、活动主题:国家资助政策宣传.三、活动时间:2018年5月1日——5月31日

四、宣传内容

(一)、向广大学生及家长宣传资助政策的具体内容,普通初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二)、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对我们初中生困难家庭完成学业的重大意义.(三)、大力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资助后成长成才的先进事迹以及诚实守信、自立自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典型事例.五、宣传对象

(一)教育民生工程受益群体.针对各项教育民生工程受益对象进行宣传,特别是对在校已经资助过的学生要重点宣传,使每位受益学生和家长了解所享受的教育民生工程政策,从而提高知晓率和满意度.(二)社会群众、学生与教职员工.在家长会和全体教职员工会上宣传国家的资助政策,使尽可能多的群众和教职员工都知晓教育民生工程政策,熟悉相关教育民生工程内容.六、活动方式

11.我国环境政策执行困境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环境政策;政策執行;困境;公众参与

我国是一个资源总量十分丰富的国家,但由于针对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需要的资源开发,加之庞大的人口基数,造成了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不足的局面。针对这一具体国情,中国政府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境政策,旨在遏制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回应民众日益增长的环保呼声。然而一波又一波的环境污染事件暴露出我国的环境保护还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200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副秘书长阿马诺就曾深刻的指出,导致中国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改善的重要原因,是“政府机构执行力度偏软”。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各级政府均有环境保护部门、环境保护的法律、政策,但由于环保部门对政策理解偏差、执行不力等因素,使得环境保护政策所构建的环保目标并不能被很好的达成,环境政策的执行困境已经成为严重制约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障碍。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造成我国环境政策执行困境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环境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操作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选择相应的政策工具,采取宣传、试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已合法化的公共政策付诸实践,从而实现政策既定目标的动态过程。从政策执行的定义来看,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政策执行机构、政策方案、政策工具等几个方面。

(一)环境政策执行机构的影响

首先,政策执行机构存在自身的利益追求。根据公共选择理论,政府机构和工作人员作为理性经济人在执行环保政策时往往带有自身的利益追求。我国的环境政策执行体系十分“立体”,各级环保部门除了执行本级政府的环境政策之外,还要执行上级政府的环境政策,而源自于各级政府之间的不同利益追求使得一项环境政策无法满足各利益主体的需要,尤其是环境政策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地方的工业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出于维护当地经济发展和自身政绩等利益的需要,往往在执行不符合自身利益的环境政策时采取敷衍或选择性执行的态度,阻碍环境政策的执行。

其次环境执法力度远远不够。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经济,轻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各级政府、环保执法部门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致在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环保部门人员缺失、自身素质缺乏也使得环境执法活动停滞不前,严重影响了和制约了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二)环境政策方案自身的影响

政策方案通过政策执行来实现其意义和价值,而政策执行以政策方案为基础和根据。政策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策执行过程,决定了政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果。因此,政策方案本身要注重科学性、稳定性和配套性。

环境问题事关公众的身心健康和基本权益,因此在制定环境政策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政策的科学性。环境政策的制定必须针对当时当地存在的客观问题,政策所包含的各项内容也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政策与客观情况不相匹配,政策的执行也就失去了实践基础。比如我国一些库区环境保护政策忽视了库区居民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强制性的退耕还林,但又无法为居民提供其它生产、生活的途径,使得环境政策得不到目标群体的支持,因此环境政策必然无法顺利的实行。其次,要注重环境政策的稳定性。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的成果不明显,甚至有时候会影响当地的工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科学的程序、方法制定出来的环境政策一定要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如果环境政策朝令夕改、频繁变动,目标群体就会对政府不信任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造成政策执行困难。另外,环境政策由具体的单项政策组成,每一个单项政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单项政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有通过具体政策的相互配合、协调,才能真正解决环境问题。

(三)环境政策工具的影响

政策工具是公共政策主体为了实现政策目标所能采取的各种方法、技术和手段的总称。目前我国的环境政策工具主要有三类:命令——控制性政策工具、经济性政策工具以及社会性政策工具。命令——控制性政策工具主要以国家权力为后盾,通过诸如污染物排放控制、排污许可证等制度来强制性的迫使污染排放主体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活动。经济性政策工具主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通过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经济刺激方式,迫使相关行为主体将其行为产生的外部性结果内部化,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社会性政策工具则主要依靠公众和企业的自愿参与,通过政府对相关环境信息的公开,提升公众和企业的环保意识来自觉保护环境。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的环境问题都有着当时当地的独特特点,再加上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处于严峻形势的局面下,我国的环境规制工具还不能全面推广例如排污许可证、排污税等经济性政策工具。因此环境政策的选择应该重视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在适合本地区经济、社会等条件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政策工具,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二、 完善环境政策执行的新途径——公众参与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依靠目前的环境执法力量很难覆盖所有的环境违法行为。因此,公众参与环境政策执行应运而生。公众参与环境政策执行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吸收公众参与,举报污染行为,监督执法过程,提出环境保护建议和意见,而这也是公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体现。

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政策执行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环境信访。环境信访是指公民、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通过写信、邮件、电话或者走访等形式,向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反映环境保护情况,并提出建议、意见或者诉求,依法由环境保护部门处理的活动。

第二,听证会。听证制度是行政法的一项基本程序制度,是指环境行政机关在做出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前,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开展的让相关当事人、利益关系人与执行部门,对所要认定的违法事实及应适用的处罚依据进行举证、质询、陈述、辩论的法定程序。

第三,座谈会。座谈会作为听取公众意见的一种方式,相比听证会来说,更加简单和随意,是被很多政府部门经常采用的了解民意的方式。

第四,公众环保检查团。公众环保检查团是指公众协助环保执法人员开展环境执法活动,监督和纠正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公众环保检查团除了参加环保执法检查活动以外,还会参与企业为提升治污水平而开展的项目验收活动和环境污染违法行为听证等。

国内外环境政策施行的实践经验证明,仅仅通过政府和环保执法部门动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依靠公众参与才能真正推动环境保护。要实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真正的发展,必须从法律上解决公众参与的制度问题,进一步细化公众参与权利。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将环境保护情况和环境污染事件进行合理化的公布,通过公众舆论和公众监督的压力迫使环境污染主体改善治污条件,保护环境。其次要加强民间环保组织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在环保事业方面的作用。积极引导民间环保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此外,还要注意创新公众参与形式,不断拓宽参与渠道,提升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将公众参与环保的热情转化成环境保护的推进力量,使环境执法更能体现民情、民意、民智,让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只有这样,环境政策才能真正得到高效的执行,环境污染才能真正的得到遏制。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锡锌.公众参与和行政过程[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

[2] 潘岳.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J].理论前沿,2004(13)

12.环境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方案 篇十二

关键词:贵州省,电子商务,法规政策,环境建设研究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 为贵州省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遇, 同时面对电子商务高标准的使用要求, 也使其面临着一些挑战, 所以贵州省应该不断探索可以提高旅游电子商务的措施, 为旅游产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有了法规政策的制约, 可以使人们在法律要求的环境中去发展电子商务, 同时也提高了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

一、对电子商务进行规范的法律政策的出台

1、国家加大了对电子商务的重视。

早在2004年国家就通过了《电子签名法》, 并在2005正式投入到管理当中, 《电子签名法》的出台在很大程度规范了人们的使用行为, 在电子签名的过程中也通过法律的规定对电子签名赋予了一定的法律效应。通过国家加大了对电子商务的重视, 才能提高电子商务的使用环境和应用的有效性, 在电子商务的使用过程中, 使用者容易出现投机取巧的行为, 损害了人们的利益, 所以贵州省在发展电子商务时, 一定要认真落实国家相关的法律要求, 建设和谐文明的使用环境, 从根本上提高法律效应的影响力。要合理的把电子商务和旅游业结合起来, 不断探索科学的法规政策环境的措施和方法, 提高电子商务的使用要求。

2、国家对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

经过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使用之后, 国家已经充分的认识到电子商务可以带来巨大的效益, 所以在对电子商务高度重视之后, 国家经过高度的阐明发现了电子商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同时也抓住了利用电子商务来提高我国经济的机遇, 为了实现电子商务更长远的发展目标, 国家制定了电子商务使用的相关法律政策。提出了加快建设电子商务法规政策环境的指导思想, 并结合我国科学的发展观, 以提高经济收益为基础, 制定了《电子签名法》。希望通过建设的法规政策环境来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同时鼓励人们要加大电子商务应用的力度, 使其可以为地区或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二、贵州省加快电子商务法规政策环境建设研究

1、贵州省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优势。

贵州省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也逐渐扩大了贵州省旅游业的名气和影响, 促进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在贵州有很多的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又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 丰富了贵州省旅游的内容, 增加了人们的兴趣, 使人们希望通过到贵州旅游进而欣赏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从而促进了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经过历史的演变, 很多民族依然还保存着传统的思想和生活习惯, 这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非常稀少, 所以人们在接触过快节奏的城市之后, 更希望到少数民族去体会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些因素都是贵州省独具的特色, 也是其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旅游电子商务也借此机会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应用, 由于使用的对象在增加, 也促进了建设法规政策环境的步伐, 因此, 贵州省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 探索改革的措施, 实现电子商务法规政策环境的建设。

2、贵州省应该加大商务人才的培训力度。

在建设电子商务法规政策环境时, 需要技术型的人才来完成政策环境的建设, 目前, 随着电子商务应用对象的不断扩大, 电子商务法规政策环境还没有实现全方位的建设和使用, 还是存在着使用不规范的现象。所以贵州省要在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加大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加强电子商务知识的普及, 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法规政策环境的好处, 政府应该及时的参与到改革的过程中, 利用政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来加快贵州省建设法规政策环境的速度。

结语: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人们日常生活中会涉及到很多的信息交流和交易, 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使电子商务可以更好的应用在人们生活中。同时国家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要求在人们使用电子商务时, 要建设法规政策的使用环境, 提高电子商务的水平和要求, 使电子商务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使用目标。在贵州省发展的过程中, 旅游业成了其发展的主要内容, 旅游电子商务的出现, 促进了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也为其带来了更加丰厚的经济利益, 所以贵州省要加大建设的力度, 实现全面的法规政策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柏良.在SCP范式下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市场结构分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5 (13) :20-23.

[2]韩丽红, 王一楠.基于电子商务模式的企业价值链竞争优势分析[J].学术交流, 2011, 32 (140:25-26.

[3]王雅铃, 郭宏宇.基于功能视角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2012, 32 (120:12-13.

13.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 篇十三

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教育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大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更加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加关注教育公平的良好氛围。

二、宣传的重点内容

1.为体现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

2.两免一补即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3、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

(一)借款主体及还款责任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以下简称“学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二)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3.已被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含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正式录取,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录取通知书的新生或高校在读学生(含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 4.学生本人入学前户籍、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均在本县(市、区); 5.家庭经济困难,所能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

(三)贷款申请及还款期限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按申请、审批和发放。每个借款人每年申请的贷款原则上最高不超过6000元,用于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问题。高校在读学生当年在高校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的,不得同时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贷款期限,原则上按全日制本专科学制加10年确定,最长不超过14年。学制超过4年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第二学士学位的,相应缩短学生毕业后的还贷期限。学生在校及毕业后两年期间为宽限期,宽限期后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按借款合同约定,按分期偿还贷款本息。1

3.获得资助的优秀贫困学生成长成才的典型事迹。

4、学生、家长、教师等社会各界对学生资助政策的反响。

二、宣传的主要方式和步骤

此次宣传活动注重实效,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网络媒介,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宣传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9月1日——8日):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收集整理党和国家近年来出台的学生资助政策,通过召开教职工大会、学生集会等形式调动校内各群体做好政策宣传活动的积极性。

组织实施阶段(9月9日——25日):各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介和校报、校刊、校园网、黑板报、宣传栏、展板、横幅等多种载体,通过街头宣传、制作标语、发放传单、召开学生会、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全面宣传学生资助政策及办理的程序,确保宣传工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取得实效。

总结深化阶段(9月26日——30日):深入开展“资助政策助我成长”征文比赛、演讲赛或知识竞赛,组织受助学生和家长感恩报告会,收集受助学生中的典型事迹,做好宣传月活动中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的整理工作并按规定上报。

三、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学校成立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制订活动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的开展工作。

2、大造声势,注重实效。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是党和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学生资助政策覆盖面广、受助人数多,各学校要通过宣传活动,使广大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都知晓学生资助政策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办理程序。为了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各中小学一是要在显眼位置至少悬挂1幅宣传标语;二是要积极开展资助政策进班级、进社区、进村社活动,要制发宣传单分发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手中(各班级和学校校务公开栏至少张贴一张宣传单)迅速扩大资助政策的知晓面;三是要通过校园集会、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知识竞赛、街头宣传等形式大造声势;四是要开展“资助政策助我成长”征文比赛、演讲赛或知识竞赛,收集受助学生中成长成才的先进典型。向区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书面报送2名受助学生成长成才的典型材料。

3、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内容丰富,政策性强,各学校要把此次宣传月活动作为

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明确专人扎实开展好宣传活动。各学校要依据自己所面对的不同受助对象进行有侧重点的政策宣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以“两免一补”政策宣传为重点,力求形成声势,营造氛围,注重实效。

4、做好资料收集,及时报送信息。

资阳四三一南津希望小学

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

为体现党和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资阳四三一南津希望小学成立领导小组,抓好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活动。

组长:邹定平(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及周边村民的资助政策宣传活动、负责在校会上对学生宣传资助政策。

成员:

张德跃收集受助学生中成长成才的先进典型。

张德树、陶旭、禹云成、蒋明德负责利用朝会、班队课对本班学生进行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活动、办黑板报、“资助政策助我成长”征文活动的准备工作及为家长解答相关疑问。

卓丽:负责学校资助政策的标语宣传及广播宣传工作。

刘长华:负责相关经费的记录、支出。

上一篇:我们一起运动去吧!随笔下一篇:保健品公司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