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岁寒三友作文

2024-07-08

冬天的岁寒三友作文(10篇)

1.冬天的岁寒三友作文 篇一

关于岁寒的三友作文

寒风起,雪花飘。

植物大多都相继脱下了绿色的外衣,不留一点儿生机。唯有那号称“岁寒三友”的松、竹、梅。

松,可谓是永不放弃的象征。不论多少雪压在它的身上,它也毫不退缩,似一位边防哨卡的战士,永远的保卫边疆。大风吹不进“军衣”里面,大雪压不断它坚硬的枝干。它似乎在咆哮:“让暴风雪来得更猛烈些吧!”正如陈毅爷爷总的一样:“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松用它挺拔的姿态告诉我们春天一定会到来的,因此坚强的战胜一次次风雪……它心中肯定在想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竹,不惧严寒酷暑,万古长青。竹的宿敌就是风。竹屹立在山中,而风总是拿它无能为力。郑板桥的《题墨竹林》中写道:“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也和松一样,有同一个信念,那就是“坚持不懈”。“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竹,似乎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松、竹经冬不凋 ,梅则迎寒而开。梅,可谓是迎风斗雪的`怒放着。春夏秋三个季节,梅一直像一棵普通的树,而一到万物沉睡的冬,它就迎寒怒放。有人说它不及牡丹富贵,不及玫瑰的艳丽,不及兰花的高雅,可是它却能在冬日里绽开最为美丽的花朵!“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的暗香,是对生命真正的诠释,有了冬天的考验,才能开出清雅的气息。这正如先苦后甜的人生。

“岁寒三友”,个个都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我们都要学习它们的精神,要有着坚定的信念。

2.岁寒三友作文 篇二

冬天,花凋谢了,草枯萎了,许多树的叶子都落尽了,唯有松树不畏严寒,仍挺立在白皑皑的雪地里,他那一颗颗针一样的叶子在寒风中摆动着好像在说:“我们不怕冷!”就像在藐视冬天。真不愧是诗中的那样:“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在百花凋谢的冬季,那一枝枝梅花正迎着寒风怒放,它不像别的花那样花繁叶茂,那样花枝招展,自己却凌风傲雪般的点缀冬天,那一朵朵淡黄色、浅红色的小花,散发着浓郁的花香,泌人心脾。真是“众方摇落度鲜研”,天越冷,开的越精神。

当严酷的冬天来到的时候,翠竹丝毫没有变黄,仍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还是那么清秀挺拔,叶绿翡翠。竹枝或竹叶上还托着或多或少的雪花,洁白如玉,十分好看。不时刮来寒风,但这也只能吹落几朵雪花和几片老叶,翠竹仍是那样直。

3.岁寒三友二年级小作文 篇三

松树,它那不畏严寒,坚毅挺拔的精神打动着我,不愧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松树拥有着风骨的象征,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竹子,它和松树一样也打动着我,但它是以虚心、正直、追求不断进步而打动的我。而且毛竹的事例,也会不禁让人赞叹!它用了四年的时间,仅仅就长了三厘米,在第五年开始,以每天三十厘米的速度疯狂成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十五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的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

还有那梅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就像琥珀或玛瑙所雕琢成的。这么美的花开在冬天,梅花丝毫不是娇贵的花,越是寒冷,越是风吹雪压,它开得就越精神,越美丽。伟人有首好诗“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经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它从不与百花争夺绿意盎然的春天,它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拥有一副铮铮傲骨,也从不自大。每到冬天,一股清逸优雅的香味就会徐徐飘来。

看到岁寒三友,我就想起了交警叔叔和环卫工阿姨,他们不畏惧风雨冰霜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他们都不会离开自己的岗位半步。就算到了春节,别的人都回家过年,他们还是会为了交通安全而奋战在第一线,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和干净。

4.寒岁三友_小学作文 篇四

梅花、竹子、松树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寒岁三友”。为什么只有梅花、竹子松树被称为寒岁三友呢?

因为,梅花、竹子、松树都是耐寒的植物,在寒冷的冬天展现生命力和美丽的一面,当其他花草都凋零枯萎的时候它们自然可以寄托人们无限的遐思和赞美!

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它那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因此,梅花被确定为我国的国花。国人赏花,不仅欣赏花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梅花株高约5-10米,干呈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叶片广卵形至卵形,边缘具细锯齿。花每节1~2朵,无梗或具短梗,原种呈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于早春先叶而开。

竹枝杆挺拔,修长,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我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竹子自古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人称赞竹子是“虚心竹有千千节”;大画家郑板桥专为竹子写了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我国古今文人很多,喜欢竹咏竹者众多。据传,无竹不居,所以留下大量竹画和咏竹诗。大诗人苏东坡则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从此可见竹子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竹子是属于禾本科竹亚科的一类植物,已经知道全球约有150属,有1225种;竹林面积多达1400万公顷呢!

松树是常绿树。绝大多数是高大乔木。高20~50米,最高可达75米呢!极少数的松树是灌木状,像偃松和地盘松较幼时的树冠就像金字塔的形状,树枝很多而且是轮状的。

5.岁寒三友介绍 篇五

一般为常绿乔木,很少为灌木,树皮多为鳞片状,叶子针形,花单性,雌雄同株,结球果,卵圆形或圆锥形,有木质的鳞片,木材和树脂都可利用。又如:松塔;松涛;松针;松脂;松亭(旁边有松树的亭子);松活(以松柏的枝叶扎成人、鹤、鹿、亭等形状,作为冥器,叫做松活);松肪(松脂);松扇(用柔嫩松皮制成的一种古扇);松钗(松树的枝叶);松腴(松脂);松花绿(亦作“松花”、“松绿”。偏黑的深绿色,墨绿);松篁(松树与竹子)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叶密生而有层云簇拥之势,欹斜层叠,不啻马远、刘松年笔意。在万物萧疏的隆冬,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松树的品格是中国人最为崇拜的。

主要分布在南方,北方也有一些。北京有个紫竹院公园,里面就有竹子。北大校园里也有不少。竹子是重要的物质材料:盖房子、做家具都有它的用武之地。竹笋还是席上的美味佳肴。也可以经常进入“寻常百姓家”。竹子可以做成笙箫琴笛,发出丝竹之乐的“清音”。因此竹比松树更得文人青睐。竹子更是坚强,有着清新之美,没有名花的娇贵。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生存。

早熟禾科竹亚科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的通称。植物学文献中记载有75属以上,1.000多种,但其中许多是同物异名。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青篱竹属(Arundinaria)的少数几个种原产于美国南部,在该处沿河岸生长或生长于沼泽地区,形成浓密的竹丛。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周天侯的《颂竹》:苦节凭自珍,雨过更无尘。岁寒论君子,碧绿织新春。便是它的写照。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竹子是森林资源之一。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多属1.2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竹类分布在温带和寒带。

竹子是常绿(少数竹种在旱季落叶)浅根性植物,对水热条件要求高,而且非常敏感,地球表面的.水热分布支配着竹子的地理分布。东南亚位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又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汇集的影响,雨量充沛,热量稳定,是竹子生长理想的生态环境,也是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竹子常和其他树种一起组成混交林,而且处于主林层之下,过去很少受人重视。当上层林木砍伐后,竹子以生长快、繁殖力强的特点很快恢复成次生竹林。竹子用途不断扩大,经济价值高,人们植竹造林,形成人工林。次生竹林和人工竹林,又以它强大的地下茎向四周蔓延扩大。因此,近几十年来,地球表面森林面积逐年减少(据统计,1988年以来,热带森林平均每年消失 2.425万公顷,每分钟消失46.14公顷),而竹林面积却日益扩大。目前全世界竹林面积约2.200万公顷。世界的竹子地理分布可分为3大竹区,即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有些学者还单列“欧洲、北美引种区”。

6.岁寒三友短文阅读答案 篇六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旷(guǎng)神怡 情趣盎然

B.唱和(hè) 慢步

C.折(shé)腰 淘冶

D.为(wéi) 曲

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 博大精深 淡薄 B.既 源远流长 淡泊

C.即 博大精深 淡泊 D.即 源远流长 淡薄

3.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内容,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四季常青 ②虚中有节 ③清丽俊逸 ④挺拔凌云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②①

答案

1.C

2.B

3.A

文学类文本阅读

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把重点放在散文和小说上,说明文考到的可能性不大(我想应该是说明文的解题技巧比较简单用于高考区分度不太大吧)。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主要是把答题技巧给背熟,只有肚子里有点东西才能答题不是吗。虽然老师上课时会慢慢补充相关的答题技巧,不过还是买一本有详细叙述的练习比较好,因为很可能要复习时你都不知道把笔记记在哪里了。

对了,我们老师要我们格外关注小说中的外国小说,说是外国小说和中国小说有很大的不同,手法也有很大差异,遇到不会的外国小说题型时一定要把它记下来并进行归纳整理;遇到看不懂的小说时,概括主题应该往大的方面去概括,大的主题就是指和平、爱情、亲情等永不过时的观点。

作文优美段落摘抄

1、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人生就是生活的过程。哪能没有风、没有雨?正是因为有了风雨的洗礼才能看见斑斓的彩虹;有了失败的痛苦才会尝到成功的喜悦。

2、一个人生活得太顺利,勉不了自高自大,为所欲为;一个人生活得太富足,勉不了骄奢傲慢,崇尚浮华。生命如果没有一点波折、一点阻碍,就很容易沉溺在自我满足的世界里,无法超越精进,而生命的停顿就是死亡。

3、人生,就要闯出一条路来!为了事业,为了奋斗的人生,尽管失去许多,但有失必有得!而得到的往往会比失去的更重要,它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古训被历代仁人志士当作修身养性之本,强调保持内心的宁静,对一个人修身养性尤为重要。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修身当从修心始,修心当从静心始。

4、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处处需要规则。人们遵守规则,生活才会有秩序,否则就会乱成一锅粥。规则是为了保证我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学校制定了各种纪律和行为规范。这些校纪校规就像校园里的“红绿灯”,时刻提醒我们注意自己的言行。

7.汪曾祺《岁寒三友》原文赏读 篇七

这三个人是:王瘦吾、陶虎臣、靳彝甫。王瘦吾原先开绒线店,陶虎臣开炮仗店,靳彝甫是个画画的。他们是从小一块长大的。这是三个说上不上,说下不下的人。既不是缙绅先生,也不是引车卖浆者流。他们的日子时好时坏。好的时候桌上有两个菜,一荤一素,还能烫二两酒;坏的时候,喝粥,甚至断炊。三个人的名声倒都是好的。他们都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对人从不尖酸刻薄,对地方的公益,从不袖手旁观。某处的桥坍了,要修一修;哪里发现一名“路倒”,要掩埋起来;闹时疫的时候,在码头路口设一口瓷缸,内装药茶,施给来往行人;一场大火之后,请道士打醮禳灾……遇有这一类的事,需要捐款,首事者把捐簿伸到他们的面前时,他们都会提笔写下一个谁看了也会点头的数目。因此,他们走在街上,一街的熟人都跟他们很客气地点头打招呼。

“早!”

“早!”

“吃过了?”

“偏过了,偏过了!”

王瘦吾真瘦。瘦得两个肩胛骨从长衫的外面都看得清清楚楚。他年轻时很风雅过几天。他小时开蒙的塾师是邑中名士谈甓渔,谈先生教会了他做诗。那时,绒线店由父亲经营着,生意不错,这样他就有机会追随一些阔的和不太阔的名士,春秋佳日,文酒雅集。遇有什么张母吴太夫人八十寿辰征诗,也会送去两首七律。瘦吾就是那时落下的一个别号。自从父亲一死,他挑起全家的生活,就不再做一句诗,和那些诗人们也再无来往。

他家的绒线店是一个不大的连家店。店面的招牌上虽写着“京广洋货,零趸批发”,所卖的却只是:丝线、绦子、头号针、二号针、女人钳眉毛的镊子、刨花①、抿子(涂刨花水用的小刷子)、品青、煮蓝、僧帽牌洋蜡烛、太阳牌肥皂、美孚灯罩……种类很多,但都值不了几个钱。每天晚上结帐时都是一堆铜板和一角两角的零碎的小票,难得看见一块洋钱。

这样一个小店,维持一家生活,是困难的。王瘦吾家的人口日渐增多了。他上有老母,自己又有了三个孩子。小的还在娘怀里抱着。两个大的,一儿一女,已经都在上小学了。不用说穿衣,就是穿鞋也是个愁人的事。

儿子最恨下雨。小学的同学几乎全部在下雨天都穿了胶鞋来上学,只有他穿了还是他父亲穿过的钉鞋①。钉鞋很笨,很重,走起来还嘎啦嘎啦的响。他一进学校的大门,同学们就都朝他看,看他那双鞋。他闹了好多回。每回下雨,他就说:“我不去上学了!”妈都给他说好话:“明年,明年就买胶鞋。一定!”——“明年!您都说了几年了!”最后还是嘟着嘴,挟了一把补过的旧伞,走了。王瘦吾听见街石上儿子的钉鞋愤怒的声音,半天都没有说话。

女儿要参加全县小学秋季运动会,表演团体操,要穿规定的服装:白上衣、黑短裙。这都还好办。难的是鞋,——要一律穿白球鞋。女儿跟妈要。妈说:“一双球鞋,要好几块钱。咱们不去参加了。就说生病了,叫你爸写个请假条。”女儿不像她哥发脾气,闹,她只是一声不响,眼泪不停地往下滴。到底还是去了。这位能干的妈跟邻居家借来一双球鞋,比着样子,用一块白帆布连夜赶做了一双。除了底子是布的,别处跟买来的完全一样。天亮的时候,做妈的轻轻地叫:“妞子,起来!”女儿一睁眼,看见床前摆着一双白鞋,趴在妈胸前哭了。王瘦吾看见妻子疲乏而凄然的笑容,他的心酸。

因此,王瘦吾老想发财。

这财,是怎么个发法呢?靠这个小绒线店,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他得另外想办法。这城里的街,好像是傍晚时的码头,各种船只,都靠满了。各行各业,都有个固定的地盘,想往里面再插一只手,很难。他得把眼睛看到这个县城以外,这些行业以外。他做过许多不同性质的生意。他做过虾籽生意,醉蟹生意,腌制过双黄鸭蛋。张家庄出一种木瓜酒,他运销过。本地出一种药材,叫做?莶,他收过,用木船装到上海(他自己就坐在一船高高的药草上),卖给药材行。三叉河出一种水仙鱼,他曾想过做罐头……他做的生意都有点别出心裁,甚至是想入非非。他隔个把月就要出一次门,四乡八镇,到处跑。像一只饥饿的鸟,到处飞,想给儿女们找一口食。回来时总带着满身的草屑灰尘;人,越来越瘦。

后来他想起开工厂。他的这个工厂是个绳厂,做草绳和钱串子。蓑衣草两股,绞成细绳,过去是穿制钱用的,所以叫做钱串子。现在不使制钱了,店铺里却离不开它。茶食店用来包扎点心,席子店捆席子,卖鱼的穿鱼腮。绞这种细绳,本来是湖西农民冬闲时的副业,一大捆一大捆挑进城来兜售。因为没有准人,准时,准数,有时需用,却遇不着。有了这么个厂,对于用户方便多了。王瘦吾这个厂站住了。他就不再四处奔跑。这家工厂,连王瘦吾在内,一共四个人。一个伙计搬运,两个做活。有两架“机器”,倒是铁的,只是都要用手摇。这两架机器,摇起来嘎嘎的响,给这条街增添了一种新的声音,和捶铜器、打烧饼、算命瞎子的铜铛的声音混和在一起。不久,人们就习惯了,仿佛这声音本来就有。

初二、十六①的傍晚,常常看到王瘦吾拎了半斤肉或一条鱼从街上走回家。

每到天气晴朗,上午十来点钟,在这条街上,就可以听到从阴城方向传来爆裂的巨响:“砰——磅!”

大家就知道,这是陶虎臣在试炮仗了。孩子们就提着裤子向阴城飞跑。

阴城是一片古战场。相传韩信在这里打过仗。现在还能挖到一种有耳的尖底陶瓶,当地叫做“韩瓶”,据说是韩信的部队所用的行军水壶。说是这种陶瓶冬天插了梅花,能结出梅子来。现在这里是乱葬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叫做“阴城”。到处是坟头、野树、荒草、芦荻。草里有蛤蟆、野兔子、大极了的蚂蚱、油葫芦、蟋蟀。早晨和黄昏,有许多白颈老鸦。人走过,就哑哑地叫着飞起来。不一会,又都纷纷地落下了。

这里没有住户人家。只有一个破财神庙,里面住着一个侉子。这侉子不知是什么来历。他杀狗,吃肉,——阴城里野狗多的是,还喝酒。

这地方很少有人来。只有孩子们结伴来放风筝,掏蟋蟀。再就是陶虎臣来试炮仗。

试的是“天地响”。这地方把双响的大炮仗叫“天地响”,因为地下响一声,飞到半空中,又响一声,炸得粉碎,纸屑飘飘地落下来。陶家的“天地响”一听就听得出来,特别响。两响之间的距离也大——蹿得高。

“砰——磅!”

“砰——磅!”

他走一二十步,放一个,身后跟着一大群孩子。孩子里有胆大的,要求放一个,陶虎臣就给他一个:“点着了快跑!——崩疼了可别哭!”

其实是崩不着的。陶虎臣每次试炮仗,特意把其中的几个的捻子加长,就是专为这些孩子预备的。捻子着了,嗤嗤地冒火,半天,才听见响呢。

陶家炮仗店的门口也是经常围着一堆孩子,看炮仗师傅做炮仗。两张白木的床子,有两块很光滑的木板。把一张粗草纸裹在一个钢钎上,两块木板一搓,吱溜——,就是一个炮仗筒子。

孩子们看师傅做炮仗,陶虎臣就伏在柜台上很有兴趣地看这些孩子。有时问他们几句话:“你爸爸在家吗?干嘛呢?”

“你的痄腮好了吗?”

孩子们都知道陶老板人很和气,很喜欢孩子,见面都很愿意叫他:

“陶大爷!”

“陶伯伯!”

“哎,哎。”

陶家炮仗店的生意本来是不错的。

他家的货色齐全。除了一般的鞭炮,还出一种别家不做的鞭,叫做“遍地桃花”。不但外皮,连里面的筒子都一色是梅红纸卷的。放了之后,地下一片红,真像是一地的桃花瓣子。如果是过年,下过雪,花瓣落在雪地上,红是红,白是白,好看极了。

这种鞭,成本很贵,除非有人定做,平常是不预备的。

一般的鞭炮,陶虎臣自己是不动手的。他会做花炮。一筒大花炮,能放好几分钟。他还会做一种很特别的花,叫做“酒梅”。一棵弯曲横斜的枯树,埋在一个磁盆里,上面串结了许多各色的小花炮,点着之后,满树喷花。火花射尽,树枝上还留下一朵一朵梅花,蓝荧荧的,静悄悄地开着,经久不熄。这是棉花浸了高粱酒做的。

他还有一项绝技,是做焰火。一种老式的焰火,有的地方叫做花盒子。

酒梅、焰火,他都不在店里做,在家里做。因为这有许多秘方,不能外传。

做焰火,除了配料,关键是串捻子。串得不对,会轰隆一声,烧成一团火。弄不好,还会出事。陶虎臣的一只左眼坏了,就是因为有一次放焰火,出了故障,不着了,他搭了梯子爬到架上去看,不想焰火忽然又响了,一个火球迸进了瞳孔。

陶虎臣坏了一只眼睛,还看不出太大的破相,不像一般有残疾的人往往显得很凶狠。他依然随时是和颜悦色的,带着宽厚而慈祥的笑容。这种笑容,只有与世无争,生活上容易满足的人才会有。

但是他的这种心满意足的神情逐年在消退。鞭炮生意,是随着年成走的。什么时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什么时候炮仗店就生意兴隆。这样的年头,能够老是有么?

“遍地桃花”近年很少人家来定货了。地方上多年未放焰火,有的孩子已经忘记放焰火是什么样子了。

陶虎臣长得很敦实,跟他的名字很相称。

靳彝甫和陶虎臣住在一条巷子里,相隔只有七八家。谁家的火灭了,孩子拿了一块劈柴,就能从另一家引了火来。他家很好认,门口钉着一块铁皮的牌子,红地黑字:“靳彝甫画寓”。这城里画画的,有三种人。

一种是画家。这种人大都有田有地,不愁衣食,作画只是自己消遣,或作为应酬的工具。他们的画是不卖钱的。求画的人只是送几件很高雅的礼物。或一坛绍兴花雕,或火腿、鲥鱼、白沙枇杷,或一套讲究的宜兴紫砂茶具,或两大盆正在茁箭子的建兰。他们的画,多半是大写意,或半工半写。工笔画他们是不耐烦画的,也不会。

一种是画匠。他们所画的,是神像。画得最多的是“家神菩萨”。这“家神菩萨”是一个大家族:头一层是南海观音的一伙,第二层是玉皇大帝和他的朝臣,第三层是关帝老爷和周仓、关平,最下一层是财神爷。他们也在玻璃的反面用油漆画福禄寿三星(这种画美术史家称之为“玻璃油画”),作插屏。他们是在制造一种商品,不是作画。而且是流水作业,描花纹的是一个人(照着底子描),“开脸”的是一个人,着色的是另一个人。他们的作坊,叫做“画匠店”。一个画匠店里常有七八个人同时做活,却听不到一点声音,因为画匠多半是哑巴。

靳彝甫两者都不是。也可以说是介乎两者之间的那么一种人。比较贴切些,应该称之为“画师”,不过本地无此说法,只是说“画画的”。他是靠卖画吃饭的,但不像画匠店那样在门口设摊或批发给卖门神“欢乐”的纸店①,他是等人登门求画的(所以挂“画寓”的招牌)。他的画按尺论价,大青大绿另加,可以点题。来求画的,多半是茶馆酒肆、茶叶店、参行、钱庄的老板或管事。也有那些闲钱不多,送不起重礼,攀不上高门第的画家,又不甘于家里只有四堵素壁的中等人家。他们往往喜欢看着他画,靳彝甫也就欣然对客挥毫。主客双方,都很满意。他的画署名(画匠的作品是从不署名的),但都不题上款,因为不好称呼,深了不是,浅了不是,题了,人家也未必高兴,所以只是简单地写四个字:“彝甫靳铭”。若是佛像,则题“靳铭沐手敬绘”。

靳家三代都是画画的。家里积存的画稿很多。因为要投合不同的兴趣,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什么都画。工笔、写意、浅绛、重彩不拘。

他家家传会写真,都能画行乐图(生活像)和喜神图(遗像)。中国的画像是有诀窍的。画师家都藏有一套历代相传的“百脸图”。把人的头面五官加以分析,定出一百种类型。画时端详着对象,确定属于哪一类,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减,画出来总是有几分像的。靳彝甫多年不画喜神了。因为画这种像,经常是在死人刚刚断气时,被请了去,在床前对着勾描。他不愿看死人。因此,除了至亲好友,这种活计,一概不应。有来求的,就说不会。行乐图,自从有了照相馆之后,也很少有人来要画了。

靳弊甫自己喜欢画的,是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青绿山水、工笔人物,一年能收几件呢?因此,除了每年端午,他画几十张各式各样的钟馗,挂在巷口如意楼酒馆标价出售,能够有较多的收入,其余的`时候,全家都是半饥半饱。

虽然是半饥半饱,他可是活得有滋有味,他的画室里挂着一块小匾,上书“四时佳兴”。画室前有一个很小的天井。靠墙种了几竿玉屏萧竹。石条上摆着茶花、月季。一个很大的钧窑平盘里养着一块玲珑剔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的绿苔,长着虎耳草和铁线草。冬天,他总要养几头单瓣的水仙。不到三寸长的碧绿的叶子,开着白玉一样的繁花。春天,放风筝。他会那样耐烦地用一个称金子用的小戥子约着蜈蚣风筝两边脚上的鸡毛(鸡毛分量稍差,蜈蚣上天就会打滚)。夏天,用莲子种出荷花。不大的荷叶,直径三寸的花,下面养了一二分长的小鱼。秋天,养蟋蟀。他家藏有一本托名贾似道撰写的《秋虫谱》。养蟋蟀的泥罐还是他祖父留下来的旧物。每天晚上,他点一个灯笼,到阴城去掏蟋蟀。财神庙的那个侉子,常常一边喝酒、吃狗肉,一边看这位大胆的画师的灯笼走走,停停,忽上,忽下。

他有一盒爱若性命的东西,是三块田黄石章。这三块田黄都不大,可是跟三块鸡油一样!一块是方的,一块略长,还有一块不成形。数这块不成形的值钱,它有文三桥刻的边款(篆文不知叫一个什么无知的人磨去了)①。文三桥呀,可着全中国,你能找出几块?有一次,邻居家失火,他什么也没拿,只抢了这三块图章往外走。吃不饱的时候,只要把这三块图章拿出来看看,他就觉得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

这一年,这三个人忽然都交了好运。

王瘦吾的绳厂赚了钱。他可又觉得这个买卖货源、销路都有限,他早就想好了另外一宗生意。这个县北乡高田多种麦,出极好的麦秸,当地农民多以掐草帽辫为副业。每年有外地行商来,以极便宜的价钱收去。稍经加工,就成了草帽,又以高价卖给农民。王瘦吾想:为什么不能就地制成草帽呢?这钱为什么要给外地人赚去呢?主意已定,他就把两台绞绳机盘出去,买了两架扎草帽的机子,请了一个师傅,教出三个徒弟,就在原来绳厂的旧址,办起了一个草帽厂。城里的买卖人都说:王瘦吾这步棋看得准,必赚无疑!草帽厂开张的那天,来道喜和看热闹的人很多。一盘草帽辫,在师傅手里,通过机针一扎,哒哒地响,一会儿工夫,哎,草帽盔出来了!——又一会,草帽边!——成了!一顶一顶草帽,顷刻之间,摞得很高。这不是草帽,这是大洋钱呀!这一天,靳彝甫送来一张“得利图”,画着一个白须的渔翁,背着鱼篓,提着两尾金鳞赤尾的大鲤鱼。凡看了这张画的,无不大笑:这渔翁的长相,活脱就是王瘦吾!陶虎臣特地送来一挂遍地桃花满堂红的一千头的大鞭,砰砰磅磅响了好半天!

陶虎臣从来没有做过这么大的焰火生意。这一年闹大水。运河平了灌。西北风一起,大浪头翻上来,把河堤上丈把长的青石都卷了起来。看来,非破堤不可。很多人家扎了筏子,预备了大澡盆,天天晚上不敢睡,只等堤决水下来时逃命。不料,河水从下游泻出,伏汛安然度过,保住了无数人畜。秋收在望,市面繁荣,城乡一片喜气。有好事者倡议:今年放放焰火!东西南北四城,都放!一台七套,四七二十八套。陶家独家承做了十四套,——其余的,他匀给别的同行了。

四城的焰火错开了日子,——为的是人们可以轮流赶着去看。东城定在八月十六。地点:阴城。

这天天气特别好。万里无云,一天皓月。阴城的正中,立起一个四丈多高的架子。有人早早吃了晚饭,就扛了板凳来等着了。各种卖小吃的都来了。卖牛肉高粱酒的,卖回卤豆腐干的,卖五香花生米的、芝麻灌香糖的,卖豆腐脑的,卖煮荸荠的,还有卖河鲜——卖紫皮鲜菱角和新剥鸡头米的……到处是“气死风”的四角玻璃灯,到处是白蒙蒙的热气、香喷喷的茴香八角气味。人们寻亲访友,说短道长,来来往往,亲亲热热。阴城的草都被踏倒了。人们的鞋底也叫秋草的浓汁磨得滑溜溜的。

忽然,上万双眼睛一齐朝着一个方向看。人们的眼睛一会儿睁大,一会儿眯细;人们的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又合上;一阵阵叫喊,一阵阵欢笑;一阵阵掌声。——陶虎臣点着陷火了!

这种花盆子是有一点简单的故事情节的。最热闹的是“炮打泗州城”。起先是梅、兰、竹、菊四种花,接着是万花齐放。万花齐放之后,有一个间歇,木架子下面黑黑的,有人以为这一套已经放完了。不料一声炮响,花盆子又落下一层,照眼的灯球之中有一座四方的城,眼睛好的还能看见城门上“泗州”两个字(不知道为什么是泗州而不是别的城)。城外向里打炮,城里向外打,灯球飞舞,砰磅有声。最有趣的是“芦蜂追瘌子”,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焰火。一阵火花之后,出现一个人,——一个泥头的纸人,这人是个瘌痢头,手里拿着一把破芭蕉扇。霎时间飞来了许多马蜂,这些马蜂——火花,纷纷扑向瘌痢头,瘌痢头四面躲闪,手里的芭蕉扇不停地挥舞起来。看到这里,满场大笑。这些辛苦得近于麻木的人,是难得这样开怀一笑的呀。最后一套是平平常常的,只是一阵火花之后,扑鲁扑鲁吊下四个大字:“天下太平”。字是灯球组成的。虽然平淡,人们还是舍不得离开。火光炎炎,逐渐消隐,这时才听到人们呼唉:“二丫头,回家咧!”

“四儿,你在哪儿哪?”

“奶奶,等等我,我鞋掉了!”

人们摸摸板凳,才知道:呀,露水下来了。

靳彝甫捉到一只蟹壳青蟋蟀。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每天有人提了几罐蟋蟀来斗。都不是对手,而且都只是一个回合就分胜负。这只蟹壳青的打法很特别。它轻易不开牙,只是不动声色,稳稳地站着。突然扑上去,一口就咬破对方的肚子(据说蟋蟀的打法各有自己的风格,这种咬肚子的打法是最厉害的)。它口瞿口瞿地叫起来,上下摆动它的触须,就像戏台上的武生耍翎子。负伤的败将,怎么下“探子”①,也再不敢回头。于是有人怂恿他到兴化去。兴化养蟋蟀之风很盛,每年秋天有一个斗蟋蟀的集会。靳彝甫被人们说得心动了。王瘦吾、陶虎臣给他凑了一笔路费和赌本,他就带了几罐蟋蟀,搭船走了。

斗蟋蟀也像摔跤、击拳一样,先要约约运动员的体重。分量相等,才能入盘开斗。如分量低于对方而自愿下场者,听便。

没想到,这只蟋蟀给他赢了四十块钱。——四十块钱相当于一个小学教员两个月的薪水!靳彝甫很高兴,在如意楼定了几个菜,约王瘦吾、陶虎臣来喝酒。

(这只身经百战的蟋蟀后来在冬至那天寿终了,靳彝甫特地打了一个小小的银棺材,送到阴城埋了。)

没喝几杯,靳彝甫的孩子拿了一张名片,说是家里来了客。靳彝甫接过名片一看:“季匋民!”

“他怎么会来找我呢?”

季匋民是一县人引为骄傲的大人物。他是个名闻全国的大画家,同时又是大收藏家,大财主,家里有好田好地,宋元名迹。他在上海一个艺术专科大学当教授,平常难得回家。“你回去看看。”

“我少陪一会。”

季匋民和靳彝甫都是画画的,可是气色很不一样。此人面色红润,双眼有光,浓黑的长髯,声音很洪亮。衣着很随便,但质料很讲究。

“我冒进宝府,唐突得很。”

“哪里哪里。只是我这寒舍,实在太小了。”

“小,而雅,比大而无当好!”

寒暄之后,季匋民说明来意:听说彝甫有几块好田黄,特地来看看。靳彝甫捧了出来,他托在手里,一块一块,仔仔细细看了。“好,——好,——好。匋民平生所见田黄多矣,像这样润的,少。”他估了估价,说按时下行情,值二百洋。有文三桥边款的一块就值一百。他很直率地问靳彝甫肯不肯割爱。靳彝甫也很直率地回答:“不到山穷水尽,不能舍此性命。”

“好!这像个弄笔墨的人说的话!既然如此,匋民绝不夺人之所爱。不过,如果你有一天想出手,得先尽我。”“那可以。”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买卖不成,季匋民倒也没有不高兴。他又提出想看看靳彝甫家藏的画稿。靳彝甫祖父的,父亲的。——靳彝甫本人的,他也想看看。他看得很入神,拍着画案说:“令祖,令尊,都被埋没了啊!吾乡固多才俊之士,而皆困居于蓬牖之中,声名不出于里巷,悲哉!悲哉!”他看了靳彝甫的画,说:“彝甫兄,我有几句话……”

“您请指教。”

“你的画,家学渊源。但是,有功力,而少境界。要变!山水,暂时不要画。你见过多少真山真水?人物,不要跟在改七芗、费晓楼后面跑。倪墨耕尤为甜俗。要越过唐伯虎,直追两宋南唐。我奉赠你两个字:古,艳。比如这张杨妃出浴,披纱用洋红,就俗。用朱红,加一点紫!把颜色搞得重重的!脸上也不要这样干净,给她贴几个花子!——你是打算就这样在家乡困着呢?还是想出去闯闯呢?出去,走走,结识一些大家,见见世面!到上海,那里人才多!”

他建议靳彝甫选出百十件画,到上海去开一个展览会。他认识朵云轩,可以借他们的地方。他还可以写几封信给上海名流,请他们为靳彝甫吹嘘吹嘘。他还嘱咐靳彝甫,卖了画,有了一点钱,要做两件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后说:“我今天很高兴。看了令祖、令尊的画稿,偷到不少的东西。——我把它化一化,就是杰作!哈哈哈哈……”

这位大画家就这样疯疯癫癫,哈哈大笑着,提了他的筇竹杖,一阵风似的走了。

靳彝甫一边卷着画,一边想:季匋民是见得多。他对自己的指点,很有道理,很令人佩服。但是,到上海、开展览会,结识名流……唉,有钱的名士的话怎么能当得真呢!他笑了。

没想到,三天之后,季匋民真的派人送来了七八封朱丝栏玉版宣的八行书。

靳彝甫的画展不算轰动,但是卖出去几十张画。那张在季匋民授意之下重画的杨妃出浴,一再有人重订。报上发了消息,一家画刊还选了他两幅画。这都是他没有想到的。王瘦吾和陶虎臣在家乡看到报,很替他高兴:“彝甫出了名了!”

卖了画,靳彝甫真的按照季匋民的建议,“行万里路”去了。一去三年,很少来信。

这三年啊!

王瘦吾的草帽厂生意很好。草帽没个什么讲究,买的人只是一图个结实,二图个便宜。他家出的草帽是就地产销,省了来回运费,自然比外地来的便宜得多。牌子闯出去了,买卖就好做。全城并无第二家,那四台哒哒作响的机子,把带着钱想买草帽的客人老远地就吸过来了。

不想遇见一个王伯韬。

这王伯韬是个开陆陈行的。这地方把买卖豆麦杂粮的行叫做陆陈行。人们提起陆陈行,都暗暗摇头。做这一行的,有两大特点:其一,是资本雄厚,大都兼营别的生意,什么买卖赚钱,他们就开什么买卖,眼尖手快。其二,都是流氓——都在帮。这城里发生过几起大规模的斗殴,都是陆陈行挑起的。打架的原因,都是抢行霸市。这种人一看就看得出来。他们的衣著和一般的生意人就不一样。不论什么时候,长衫里面的小褂的袖子总翻出很长的一截。料子也是老实商人所不用的。夏天是格子纺,冬天是法兰绒。脚底下是黑丝袜,方口的黑纹皮面的硬底便鞋。王伯韬和王瘦吾是同宗,见面总是“瘦吾兄”长,“瘦吾兄”短。王瘦吾不爱搭理他,尽可能地躲着他。

谁知偏偏躲不开,而且天天要见面。王伯韬也开了一家草帽厂,就在王瘦吾的草帽厂的对门!他新开的草帽厂有八台机子,八个师傅,门面、柜台,一切都比王瘦吾的大一倍。

王伯韬真是不顾血本,把批发、零售价都压得极低。王瘦吾算算,这样的定价,简直无利可图。他不服这口气,也随着把价钱落下来。

王伯韬坐在对面柜台里,还是满脸带笑,“瘦吾兄”长,“瘦吾兄”短。

王瘦吾撑了一年,实在撑不住了。

王伯韬放出话来:“瘦吾要是愿意把四台机子让给我,他多少钱买的,我多少钱要!”

四台机子,连同库存的现货,辫子,全部倒给了王伯韬。王瘦吾气得生了一场重病。一病一年多。卖机子的钱、连同小绒线店的底本,全变成了药渣子,倒在门外的街上了。

好不容易,能起来坐一坐,出门走几步了。可是人瘦得像一张纸,一阵风吹过,就能倒下。

陶虎臣呢?

头一年,因为四乡闹土匪,连城里都出了几起抢案,县政府和当地驻军联名出了一张布告:“冬防期间,严禁燃放鞭炮。”炮仗店平时生意有限,全指着年下。这一冬防,可把陶虎臣防苦了。且熬着,等明年吧。

明年!蒋介石搞他娘的“新生活”①,根本取缔了鞭炮。城里几家炮仗店统统关了张。陶虎臣别无产业,只好做一点“黄烟子”和蚊烟混日子。“黄烟子”也像是个炮仗,只是里面装的不是火药而是雄黄,外皮也是黄的。点了捻子,不响,只是从屁股上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半天。这种东西,端午节人家买来,点着了扔在床脚柜底熏五毒;孩子们把黄烟屁股抵在板壁上写“虎”字。蚊烟是在一个皮纸的空套里装上锯末,加一点芒硝和鳝鱼骨头,盘成一盘,像一条蛇。这东西点起来味道很呛,人和蚊子都受不了。这两种东西,本来是炮仗店附带做做的,靠它赚钱吃饭,养家活口的,怎么行呢?——一年有几个端午节?蚊子也不是四季都有啊!

第三年,陶家炮仗店的铺闼子门①下了一把牛鼻子铁锁,再也打不开了。陶家的锅,也揭不开了。起先是喝粥,——喝稀粥,后来连稀粥也喝不成了。陶虎臣全家,已经饿了一天半。

有那么一个缺德的人敲开了陶家的门。这人姓宋,人称宋保长,他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什么钱也敢拿的。他来做媒了。二十块钱,陶虎臣把女儿嫁给了一个驻军的连长。这连长第二天就开拔。他倒什么也不挑,只要是一个黄花闺女。陶虎臣跳着脚大叫:“不要说得那么好听!这不是嫁!这是卖!你们到大街去打锣喊叫:我陶虎臣卖女儿!你们喊去!我不害臊!陶虎臣!你是个什么东西!陶虎臣!我操你八辈祖奶奶!你就这样没有能耐呀!”女儿的妈和弟弟都哭。女儿倒不哭,反过来劝爹:“爹!爹!您别这样!我愿意!——真的!爹!我真的愿意!”她朝上给爹妈磕了头,又趴在弟弟的耳边说了一句话。这一句话是:“饿的时候,忍着,别哭。”弟弟直点头。女儿走到爹床前,说了声:“爹!我走啦!您保重!”陶虎臣脸对墙躺着,连头都没有回,他的眼泪花花地往下淌。

两个半月过去了。陶家一直就花这二十块钱。二十块钱剩得不多了,女儿回来了。妈脱下女儿的衣服一看,什么都明白了:这连长天天打她。女儿跟妈妈偷偷地说:“妈,我过上了他的脏病。”

岁暮天寒,彤云酿雪,陶虎臣无路可走,他到阴城去上吊。

他没有死成。他刚把腰带拴在一棵树上,把头伸进去,一个人拦腰把他抱住,一刀砍断了腰带。这人是住在财神庙的那个侉子。

靳彝甫回来了。他一到家,听说陶虎臣的事,连脸都没洗,拔脚就往陶家去。陶虎臣躺在一领破芦席上,拥着一条破棉絮。靳彝甫掏出五块钱来,说:“虎臣,我才回来,带的钱不多,你等我一天!”

跟脚,他又奔王瘦吾家。瘦吾也是家徒四壁了。他正在对着空屋发呆。靳彝甫也掏出五块钱,说:“瘦吾,你等我一天!”

第三天,靳彝甫约王瘦吾、陶虎臣到如意楼喝酒。他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两封洋钱,外面裹着红纸。一看就知道,一封是一百。他在两位老友面前,各放了一封。

“先用着。”

“这钱——?”

靳彝甫笑了笑。

那两个都明白了:彝甫把三块田黄给季匋民送去了。靳彝甫端起酒杯说:“咱们今天醉一次。”

那两个同意。

“好,醉一次!”

这天是腊月三十。这样的时候,是不会有人上酒馆喝酒的。如意楼空荡荡的,就只有这三个人。

外面,正下着大雪。

8.冬天的岁寒三友作文 篇八

第八单元 岁寒三友

一、单元分析

竹与松、梅一样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岁寒三友”,它们象征着高洁、虚心、坚韧等品格,受到人们的喜爱。历代的许多文人墨客吟颂松、竹、梅的诗篇很多。作为小学生不仅要学习好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对于传统文化应该起到传承的作用。在“岁寒三友”这个单元当中,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年代等多个维度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体会“梅竹松”的品性。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重点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

2、品味诗句个性化的语言,体会“竹、松、梅”的象征意义。

3、通过诵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4、充分发挥诗画结合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发挥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继续提高探究学习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单元重难点

1、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重点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

2、品味诗句个性化的语言,体会“竹、松、梅”的象征意义。

3、发挥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继续提高探究学习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5课时左右

五、单元知识树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岁寒三友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并模仿写一首。

3、通过朗读、理解诗歌,联系生活拓展思维,感受“真善美”的重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塑造良好的人格。【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联系生活拓展思维,感受“真善美”的重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塑造良好的人格。【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并模仿写一首。【教学方法】

谈话法、观察法、讲授法 【预习问题生成单】

1、查找诗人松、竹、梅的相关资料。

2、熟读成诵,识字学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读文后提问质疑。

4、在感触深的地方作批注。

5、预习《阅读与表达》篇目——《 》。【课前准备】

1、幻灯片3张(松、竹、梅的图片)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松竹梅的古诗或语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岁寒三友”有特殊的情感,有很多文章赞颂它们,今天我们能够有幸一起欣赏三位名家的诗画。下面请同学借助每首诗旁边的画,以及下面的文字和自己以往学习古诗的基础,初步理解一下三首古诗。

二、初步理解诗歌:学生自学进行画批。

在自学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交流[投影出示步骤、要求] 过渡:刚才同学们各个小组学习很认真,下面我们就通过交流在全班分享我们的学习成果。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岁寒三友的来历。

2、全班交流,指名学生介绍“岁寒三友”的来历,教师随机指导。

3、点明岁寒三友的寓意:

⑴ 仁人志士对它的理解,是借此体现傲霜斗雪、铁骨冰心的高尚品格;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⑵ 老百姓则看重其长青不老、终冬不凋,引申为生命力的旺盛,所以也成为吉祥的象征。

三、深入理解诗歌,有感情地诵读:

1、诗歌大意:

卧在衙门的书斋里静听着竹叶沙沙地响动,总感觉是民间百姓呼饥号苦的喊声。在州县里像我们这些地位卑下的小官吏,民间每一件小事如同画上每一条枝叶总牵动着自己的感情。

2、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州县吏不是州县里地位卑下的小官,作者意指自己作为一个小小的州县官,能发挥的作用是很微弱的。

3、通过观察画面展开联想,你有什么体会?

4、可以看到画上竹叶基本向下。从这里能够体会出什么?

5、郑板桥是用竹叶来表示俯视民间疾苦。诗人躺在书斋听到风吹竹子的萧萧声,疑心是反映民间疾苦的呻吟,这足见诗人对民众的关心和理解。

6、用上面的方法学习其他两首。

四、知识总结

三首诗都学完了,你有什么体会?对于“岁寒三友”有什么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一下历代其他的关于“岁寒三友”的诗词。

五、拓展延伸

自古至今,“岁寒三友”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

1、欣赏“岁寒三友”为题材的作品。

2、①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岁寒三友》这个故事。

② 课外搜集与“岁寒三友”相关的作品或资料,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学法迁移,以一带多

1、过渡导入。

2、出示学习提示。

1)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文中重要词语,说出近反义词,并联系上下文写出意思。

3)找出文中的成语。

4)找出文中的重点语句或中心句,谈体会。5)写出学完这篇文章后所受到的启迪或感悟。

3、指名读提示。

4、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5、班级汇报交流,教师重点点拨引导。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板书设计:

墨梅图题诗 墨竹图题诗

梅:超凡脱俗 竹:青翠欲滴 高标挺立 人:卓尔不群 人:淡泊名利 爱民如子

苍松怪石图题诗

第一层:青翠本色

第二层:坚贞品格 铮铮铁骨、耿直廉洁

第三层:开来希望

课后反思:

9.成长三友 篇九

岁月如白驹过隙,时光似指间流沙。恍惚间,三年的任职期满,回顾自己三年来的岗位经历,深感读书、培训、同事是我的成长三友。

一、自主学习、理论提高。

从教务主任到业务校长,习惯性的注重自己个人专业技能的提高,角色和职能转变,令我有太多的不适:我应该干什么?我应该如何干?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充分利用工作之余和闲暇时间,在网上和教育期刊上,浏览搜索相关文章,进行学习揣摩。时至今日,我将自己的岗位职责定位为:方向引领,专业指导,教学服务,常规管理。这十二个字能够比较全面地概括自己的工作职责。只要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才会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才考虑自己应该怎么干的问题,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定位准确,自然会纲举目张,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和麻烦,在自己的岗位上准确发挥自己的功能。

二、岗位培训、实践提高。

刚踏上领导岗位,毫无什么管理经验可言,当教务主任时,我是什么都干,什么都管,业务校长也是这样吗?我只能是一边加强理论学习反思,一边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前行。内心渴望一次针对性的岗位培训,机会终于盼来了,2014年,我参加了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在一周的学习时间里,局长的开班学习要求、管院长的行为研究、苏院长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赵校长的创新共同体理论、吴校长的校长标准解读和成功学校发展轨迹、徐局长的课程改革、郭校长的复光教育实践。学员论坛上,全市各地代表的经验交流展示。专家同行成熟的管理经验,令我大开眼界,也令我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闲暇之时,翻看学习笔记,总能在片言碎语中找到指引自己实践的真知灼见。

2014年10月,我又参加了中小学校长国培计划,再次聆听了郭校长的经验交流:如何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感触特深,学校的发展和特色,无不是在脚踏实地的工作中建立起来的,无所事事,不思进取,只会虚度光阴,畏缩不前。

师训科举办的每月一讲的视频培训,也令我爱不释手。郑校长的讲座《学校如何提高执行力》,用数字提高工作质量、细致分解工作流程,工作沟通的技巧和技能,值得我思考学习,在工作中实践。

三、坦诚相待、交流提高。

校长年岁与我差不多,但是他任职时间长,管理经验丰富,很快适应环境,施展思想,开展创造性工作。除了极力配合校长的工作之外,我还注意增加与之交流学习的机会,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第一时间找到校长,反映情况,聆听他的管理经验。与校长一针见血、灵活多变的工作思路相比,深感自己的愚钝和粗浅。我们坦诚相待,每次交流,我们都能敞开心扉,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相互交流,从而知道应该如何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学会合理分工,学会沟通合作,学会监管指导,是我目前的三门必修课,我将在实践中运用。

三年的工作经验,使我深刻感受到:一名业务校长分管的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学校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和教学深化发展,无不与自己的工作息息相关,只有在“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螺旋道路上,才能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不辜负全体师生的信任和领导的期待。

工作三年来,有思想上的成长和期望。

合并学校完成之后,学校成立了教务处,我当时的思想是,这回好了,终于有那么多的人可以和我一起分担学校的业务工作了。并不注重树立自己的领导地位,只是把教务处看做自己分摊工作的下属,没有工作规划、没有工作部署,净忙些下发的工作。

通过与徐校长交流,才发现自己的这一思想是单纯幼稚的,既不利于个人成长,也不利于学校工作深入发展,甚至是导致学校业务工作处处被动。

由于自己是从教师干到业务副校长,所以习惯性地看重个人业务能力的提高,而忽视树立自己领导地位和能力,工作中处理事务时说话、做事力度自然不够,看问题看不到本质,处理问题也不能做到干净彻底,出现“说一说就好,一放手就差”的反复。

10.岁寒三友的诗句 篇十

2.林断山明竹隐墙。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 郑燮《新竹》

4.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白居易《夜雪》

5.夜深风竹敲秋韵。 —— 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6.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7.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8.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 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9.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10.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11.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12.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 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13.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 李白《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14.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 姜夔《疏影·苔枝缀玉》

15.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16.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 李颀《望秦川》

17.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 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18.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 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19.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 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20.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21.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 王冕《白梅》

22.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 王冕《墨梅》

23.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 张谓《早梅》

2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 张谓《早梅》

25.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26.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 崔道融《梅花》

27.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 陆游《梅花绝句》

28.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29.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 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30.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 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31.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 卢梅坡《雪梅·其二》

32.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 王冕《白梅》

33.相思一夜梅花发。 —— 房舜卿《忆秦娥·与君别》

34.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 皇甫松《梦江南·兰烬落》

35.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 齐己《早梅》

36.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37.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38.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 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39.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 李清照《懈恋花》

40.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 崔道融《梅花》

41.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 吴文英《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42.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 苏轼《西江月·梅花》

43.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 谢枋得《武夷山中》

44.幽姿不入少年场。 —— 陆游《朝中措·梅》

上一篇:拓宽教师成长的心灵空间下一篇:体育健身器材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