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幽门肥厚的原因是什么

2024-10-20

先天性幽门肥厚的原因是什么(精选2篇)

1.先天性幽门肥厚的原因是什么 篇一

关键词:幽门狭窄,先天性,肥厚性,X线钡餐造影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 多见于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 是婴幼儿呕吐最常见的原因, 常需要进行X线检查。现将我院2003年—2009年经X线检查确诊并经外科手术证实的27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X线征象分析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患儿, 男23例, 女4例, 年龄10 d~4个月。27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

1.2 方法

(1) 腹部平片。摄取腹部平片, 了解胃肠道内的气体分布情况。 (2) 钡餐造影。检查前禁食3 h以上, 检查时放置鼻饲管, 先抽出胃内的气体或潴留物, 然后取右侧卧位注入稀钡, 在透视观察下, 使胃窦部与十二指肠不重叠, 充分暴露幽门管, 取右前斜俯卧位点片准确显示幽门。因幽门管肥厚、痉挛, 钡剂常常难以通过, 不易发现较典型的X线征象, 故需做多次观察并适当等待。可每隔10 m in~20 m in观察1次, 每次透视时间不宜过长, 并要做好患儿的防护工作, 尽量减少射线的不良影响。造影检查结束后抽出胃内的钡剂。

2 结果

腹部平片见胃扩张, 胀气明显, 肠道内气体少。钡餐后钡剂行进至幽门部停止, 胃蠕动增强, 但仅有少量进入十二指肠, 幽门管细长狭窄, 其长度为15 m m~25 m m, 宽度为1 m m~3 m m, 其形态可呈线状、双管状, 弧形向上, 可见肩征, 十二指肠球底蕈状、乳头征、鸟嘴征。27例经X线钡餐造影提示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与手术结果相符, 诊断符合率为100%.

3 讨论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婴幼儿期常见的外科疾病, 占我国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的第三位, 有家族史, 多为足月儿, 早产儿罕见, 常见于男婴占80%[1].本病的病因至今尚无统一的意见, 多数人认为是由于先天性发育缺陷, 幽门肌间神经丛减少及神经节细胞发育未成熟, 使幽门功能紊乱, 幽门肌长期处于痉挛状态, 时间久后引起幽门肌肉肥厚和管腔狭窄而致不全梗阻。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主要表现为幽门环肌高度延长、肥厚, 形成硬度与软骨或硬橡皮相似的橄榄状肌块, 它不仅累及幽门管, 而且也累及幽门前区并稍突入十二指肠壶腹部, 使胃的出口延长、狭窄, 产生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

呕吐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 多于出生后2周~4周开始[2], 呕吐的特点为:最初仅回奶, 不久即进行性加重呈喷射状逐渐加重, 甚至可以每次喂奶后必吐。呕吐物常为乳汁、黏液, 常含乳凝块, 不含胆汁。检查腹部可见上腹饱满, 吃奶时可见胃蠕动自左上腹向右上腹移动, 吐后消失。多数患儿于右上腹部可摸到肥厚幽门肌所形成的橄榄状肿块。

X线征象:X线腹部平片见胃充气扩张, 小肠内无气体或仅有少许气体。钡餐后钡剂行进至幽门部停止, 胃蠕动增强, 但仅有少量钡剂进入十二指肠。线样征:幽门管细长、狭窄呈线状, 固定不变, 长约15 m m~25 m m, 直径仅1 m m~3 m m, 代表狭而长的幽门管。鸟嘴征:钡剂存留于胃窦和幽门前区, 未进入狭窄的幽门管, 为幽门管完全梗阻的表现。双轨征:程度较轻的肥厚性狭窄, 幽门管变扁平, 钡剂在扁平的幽门管两侧可造成双轨征。肩样征:蠕动波到达胃窦时前进受阻, 在大、小弯侧各形成一个明显的凹面向远侧的弧形压迹, 为肥厚的幽门肌块近端对胃窦压迫所致。蕈征:为肥厚的幽门肌块远端压迫十二指肠球基底部产生所致。乳头征:钡剂不能通过幽门管, 蠕动波在胃窦小弯侧形成乳头状突出。线样征、鸟嘴征、肩样征、蕈征、乳头征、双轨征等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比较典型的X线征象。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鉴别: (1) 喂养不当。喂奶过多、过急;或人工喂养时奶瓶倾斜将奶瓶内气体吸入胃内;或喂奶后放置不当等, 均为新生儿呕吐的常见原因。如系喂养不当引起的呕吐, 应防止喂奶过多、过急, 食后抱起小儿, 轻叩后背使积存在胃内的气体排出, 呕吐即可停止。 (2) 幽门痉挛临床症状相似, 但多在生后即出现间歇性不规则呕吐, 非喷射性, 量不多, 无进行性加重, 但右上腹摸不到肿块。用解痉剂治疗, 效果良好。 (3) 胃食管反流呕吐为非喷射性, 上腹无蠕动波, 无可触及的右上腹橄榄样肿块。采用体位疗法和稠厚食物喂养治疗可减轻呕吐。X线钡餐检查、食管24 h pH监测和食管动力功能检查等可协助确诊。

目前国内外临床医师多强调可根据右上腹部扪及肿块且有相应呕吐病史即可作出临床诊断直接手术, 不少学者主张利用超声做术前诊断, 只有临床、超声诊断不清者才借助钡餐确诊, 但临床诊断与超声诊断都有不少假阴性、假阳性[2]。因此, 对于原因不明的婴幼儿呕吐, 钡餐检查仍不失为一种最为准确可靠的手术前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沈晓明.临床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86.

2.先天性幽门肥厚的原因是什么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均为2011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入的住院患儿, 其中男39例, 女6例, 年龄15~151 d, 平均 (75±12) d。45例患儿均发现有呕吐的症状, 同时全部患者均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势, 回奶为所有患儿的的最初发现症状, 病情经过一段时间发展进而出现喷射性呕吐, 呕吐物一般多为黏液或乳汁, 个别患者偶见米汤类呕吐物, 但所有呕吐物均未有胆汁被检出, 若在胃内潴留的时间较长呕吐物则为凝乳, 并且患儿多伴有营养不良症状的出现。患儿出现呕吐的最早时间为15 d。其中31例患儿可于剑突下或右上腹触及包块, 10例患儿可见蠕动波或胃形。所有患儿均在实施术前进行B超检查。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儿统一采用东芝350A型超声诊断仪, 频率为715 MHz的高频探头进行腹部探查:实施超声检查前应按规程确保患儿处于空腹状态, 使患儿仰卧或左侧卧于检查床上, 充分暴露胸腹部, 在剑突下及右上腹使用B超高频探头进行扫查, 准确找出并标示出幽门管的部位, 同时对幽门肌层厚度和幽门管厚度、长度进行准确测量, 为观察患儿胃的排空状况、幽门舒张和收缩状况, 采用给患儿适量喂水的方法进行[2]。

1.3 诊断标准

超声显像诊断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标准:幽门管长度≥15 mm, 幽门管直径≥10 mm, 幽门肌厚度≥4 mm, 若以上三个标准并未同时达到, 仅有一项或仅有两项达到标准[2], 则采用超声评分系统见表1。当评分≥4分时诊断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 当评分≤2分时为阴性, 当评分=3分时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典型超声图像:当高频探头沿长轴纵切扫描幽门管时, 反馈得到低回声团块形状为近似梭形, 类“子宫颈样”的超声图像;当使用高频探头沿短轴横切方向扫描幽门管时, 反馈得到低回声团块类圆形, 呈现出外环内环低回声中环稍强的“同心圆”样超声图像[3]。使用高频探头扫描肥厚的幽门环肌反馈得到低回声、均质样图像, 其外层为轮廓清晰并且较薄的浆膜层, 而中央则为可依反馈得到强回声图像的幽门管黏膜, 幽门管腔则呈线状无回声图像[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5例患儿其超声诊断结果均与术中测量观察所得结果相符, 超声诊断没有假阳性出现, 患儿幽门管长度的术中测量结果大于超声测量所得结果 (P<0.01) , 幽门肌厚度、幽门管直径术中测量结果与术前超声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注:正常≤2, HPS≥4

mm

3 讨论

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是一种消化道管腔狭窄, 多是因为其幽门管壁的异常肥厚增生所造成, 且常因狭窄造成幽门部的不完全性机械性梗阻, 是新生儿多发疾病之一[5]。且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其比例为 (4~5) ∶1, 且多为正常足月儿[6]。本次研究所收集资料的男女比例为6.5∶1, 本病有家族集中的倾向。关于引起该疾病的病因一直存在着多种说法, 但是绝大多数研究者均认为主要是由于幽门肌间神经丛的减少及神经节细胞的不正常发育或发生了退行性改变导致;也有部分人考虑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若不及时采取正确治疗, 会造成患儿出现脱水、体液不足、电解质紊乱、营养失调, 并且还有可能出现窒息的危险[7]。

以往诊断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所采用的的方法均为使用X线进行胃肠透视, 以幽门管变细变长作为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但X线检查是一种有创性检查, 新生儿配合度较低, 且易引起吸入性肺炎[8]。故往往难以被患儿家长采纳, 但现今超声高频探头在检查中的应用, 可以明显观察到幽门肌层的增厚及幽门管的长度, 并以此来诊断该疾病, 且诊断的阳性率较其他检查要高。应用B超诊断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时可以避免X线检查时因吞钡剂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如吞钡剂时引起的呛咳造成患儿窒息, 及误将钡剂吸入引起的吸入性肺炎、肺不张。采用B超进行诊断时由于避免了使用X线进行检查时对患儿产生的直接照射, 更有利于患儿的身体健康。

经对本研究所选取的所有患儿的资料进行采集分析, 不难看出在术中对幽门管的直接测量结果比在术前于体外使用超声高频探头测得的幽门管长度要长, 可能是由于在术中对幽门管的测量为直接对其外部轮廓进行准确测量, 而经超声测量仅仅是对幽门管的切面进行测量, 使用超声测量时如遇幽门管自角部向后弯曲时则无法准确测量和显示其真实的最大径所致。但是在手术前使用超声高频探头测量幽门管直径和幽门肌厚度所得结果与于术中进行直接准确测量所得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使用超声诊断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阳性率高, 在本组试验中阳性率为100%, 而在其他与之有关的研究报道中其阳性率为98.8%[9], 甚至达100%。

综上所述使用B超高频探头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 而且采用B超高频探头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时简便易行, 无创伤性, 无痛苦, 易于被患儿及家属接受, 另外还避免了传统诊断方法中使用X线进行诊断时对患儿的直接照射。因此临床上如遇可疑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者可首选B超检查用以取代之前一直使用的X线检查诊断方法, 但在应用B超高频探头扫描进行诊断时还应注意排除其他一些可能对诊断准确性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操作人员的经验及使用仪器的正确适当与否, 患儿因某些原因所致的上腹部胃肠积气, 及注意与幽门痉挛相鉴别。

参考文献

[1]李吉昌, 刘绍玲, 马进财, 等.超声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8, 17 (3) :969-972.

[2]马姝颖, 王义成, 刘玉玉, 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高频超声诊断价值[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09, 26 (1) :32-34.

[3]严志龙, 吴晔明, 杜隽, 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标准与评分系统[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3, 23 (4) :298-300.

[4]杨健敏.B超诊断小儿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价值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 2008, 30 (3) :70.

[5]巨学名.高频超声对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诊断价值[J].中外妇儿健康, 2011, 19 (8) :4-5.

[6]张玉玲.超声诊断在小儿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2) :73-74.

[7]许海燕, 黄道远.高频超声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 2011, 24 (6) :3797-3798.

[8]米慧敏, 顾菜菜.B超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2, 12 (2) :47.

【先天性幽门肥厚的原因是什么】推荐阅读:

先天性08-25

健康教育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09-21

上一篇: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2012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爱我中华演讲比赛报告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