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传染病管理与防控

2024-08-17

医院传染病管理与防控(共8篇)

1.医院传染病管理与防控 篇一

传染病医院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各级党委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会议精神,深入推进我院党风廉政,按照医疗集团党委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基本方针和“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健全制度、强化管理、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优化和完善具有集团公司特色的的“四为机制”(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勤廉有为的自律机制;切实提高预防监督实效,进一步优化规范行为的约束机制;加大查办案件力度,进一步优化遏制失为的惩处机制;打造过硬纪检监察队伍,进一步优化创新作为的激励机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实现医疗集团和我院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保障。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建立和完善思想道德防控机制

党支部要把加强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坚持统筹谋划、按需施教、注重实效、完善机开拓创新的原则,丰富教育载体、健全教育制度、落实教育责任,提高教育水平,坚持不懈地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廉洁从业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教育、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思想道德防线。

一是进一步强化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以“勤廉兼优、依法治院”为主题,推进廉政文化进班子;以“构建和谐、强企富民”为主题,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主题,推进廉政文化进岗位;以“清廉节俭,亲情助廉”为主题,推进廉政文化进家庭的“四进”活动。

二是进一步强化“十法”(正面引导法、案例警示法、强力灌输法、集中培训法、诫勉谈话法、舆论监督法、跟踪帮教法、预防提示法、寓教于乐法、亲情劝慰法)教育。

三是进一步强化特色警示教育。通过剖析身边的典型案例,开展算好人生政治、经济、名誉、家庭、友情、自由、健康“七笔帐”教育活动。

四是进一步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党支部要殷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始终,把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各阶段,变成党员干部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要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党的思想教育工作之中,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逐步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抓,职能部门积极抓的“大宣教”工作格局。

(二)、建立和完善规范权力运行的防控机制

一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确保科学民主决策。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内控机制,深化对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纪依法决策的监督。

二是深化党务和企务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按照中央实行党务公开意见,健全党务公开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实效。要抓好党务、院务公开工作的衔接,注重发挥整体效应。

三是要强化廉洁从业行为的监督,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要把《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制度的执行,作为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刚性要求。严格执行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制度。

四是要发挥效能监察和查办案件的综合功能,确保从源头上规范医院管理行为。

五是要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一岗双责”真正落到实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修订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三)、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权力的防控机制

要依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规定,重点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监督。

一是强化对领导班子及成员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的监督。二是强化上级党委对下级党政班子的监督及考核。

三是强化对重大经营活动及重点岗位人员的监督。纪委、工会、审计、财务、经管办等相关部门,要对物医疗设备、药品采购和各项招投标活动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监察。加强各种收费的监督检查,对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任人要依据相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廉情预警机制。

四、建立和完善适应企业机制体制创新的防控机制

切实做好改革转制过程中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确保廉政风险 防控机制建设及时跟进,达到全程监督,全员监控,全面覆盖。要注重及时发现和解决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超前、管用、有效,增强防控机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突出医院特色,突出解决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中的重点、难点、薄弱点问题。要把安全医疗作为廉政风险防控的重中之重,下功夫解决和预防安全医疗领域,尤其是在医疗工作中存在的廉政风险点。要强化思想道德风险防控薄弱点,杜绝由于个人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欠缺,操守失控而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行为发生的风险。

三、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2011年4月1日-4月30日)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学习调研。医院班子中心组和各党支部要开展专题学习,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的紧迫性,把思想统一到上级工作要求上来。支部要深入科室开展调研,弄清本单位廉政风险的表现、成因,理清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思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形成调研报告。

2、制定方案。要及时进行宣传、学习,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推进措施,建立组织领导机构。

3、教育动员。召开专门会议,认真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进行部署,通过开展专题党课,组织学习答卷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二阶段:排查廉政风险(4月21日-6月20日)

要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以及自己找、群众帮、互相查、领导提和组织审等办法,把各部门、岗位和专门事项存在的廉政风险找全、找深、找准,为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打好基础。防止和避免出现“四多四少”倾向。

1、查找廉政风险。一是查找单位风险,二是查找部门风险,三是查找岗位风险,四是查找制度机制风险,五是查找外部环境风险。六是查找思想道德风险。

2、严格审查。一是审核把关。集团公司和医疗集团领导小组要对医院负责人及班子其他成员进行审查。二是建立档案。医院要将排查到的风险分门别类,汇总造册,形成廉政风险档案库。三是上报情况,医院要及时上报查找廉政风险情况,经医疗集团领导小组合格方可转段。

3、评定风险等级。对查找出的廉政风险,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每项权力举报频率、案发频率、问题的性质、损失量大小等四项指标,按高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三个等级确定风险等级,建立风险等级目录,征求相关部门和主管领导意见,报医疗集团领导小组审定。

第三阶段:制定防控措施(6月21日-9月5日)

按照“岗位定措施、部门定流程、单位定制度”的基本要求,从加强教育、明晰职责、优化流程、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等方面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措施。一要对单位风险,着重细化“三重一大”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和执行权制度,主要监控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过程,用制度制约暗箱操作。

二要对部门风险,着重抓住工作流程中权力行使的关键环节,制定严密的防控措施。

三要对岗位,以解决岗位职责不清、位权限界定不准、行岗位职责缺乏监督制约、对失责行为追究不严等问题为重点,从制度建设入手,切实加强对各部门主要领导廉政风险防控措施,规范权力的运行。

四要对专项风险,着重制定全过程全方位防控措施,对所涉及部门明确防控责任,形成防控合力。

五要建立廉政风险防控动态监测预警机制。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9月6日-12月20日)

要坚持边制定措施边落实,边落实边整改的原则,保证已经建立的规范权力运行制度执行到位。

1、明确责任。要把落实防控廉政风险制度的措施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之中,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强化督促检查,确保防控廉政风险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抓好评估。

3、强化考核。

四、推进措施和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认真履行抓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责任,做到重大事项亲自过问,重要问题亲自解决,带头分析查找廉政 风险,带头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带头抓好自身和所管辖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切实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医院成立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张 旭

副组长:崔 嵬 张景东 张 力 孙德育

成员:于金岐 宋 洁 闻 艺 奚秀云 权 威 陶文迪 吴凤艳

付 艳 李 冰 李 春 刘兆军 毕淑燕 夏云友

2、加强督导检查。医院领导小组要按照上级的方案要求,经常对科室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选树典型。注意挖掘先进典型,及时进行宣传报道。

2011年4月20日

2.医院传染病管理与防控 篇二

1 学校传染病防控档案资料建立依据

学校传染病防控档案资料建立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3]《教育系统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4]《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规范》[5]《学校卫生管理条例》[6]《湖北省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表》[7]《湖北省中小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检查评估细则》[8]等相关要求,结合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整理。

2 传染病档案资料管理

2.1组织管理学校校长或者托幼机构主要领导者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3]。学校要成立传染病防控管理组织,明确责任人和责任范围,实行校长( 园长) 负责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传染病防控、食品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学校卫生管理的多项管理工作都要求体现学校一把手为责任人的情况。为了避免重复发文,提高办事和管理效率,学校可将工作性质有交叉或关联的组织领导机构合并为一个文件发文,即一个管理组织对应多项工作。拟定文件要点: 说明文件编制的主要目的,设立组长、副组长和成员,明确领导小组的责任。其他要求同发文的基本要求如发文日期、发文范围、加盖公章等。

2.2 制度管理

2.2.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把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拟定的应急预案应包含如下内容[4]: ( 1) 目的和依据; ( 2) 组织领导机构;( 3) 适用范围,如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化学中毒等; ( 4) 工作职责和责任分工; ( 5)常规防范措施( 预防预警) ; ( 6) 信息报告,含首次报告、进展报告和结案报告等; ( 7) 应急措施; ( 8) 善后与恢复; ( 9) 应急保障。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传染病类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92.86%[9]。可见传染病类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比例很高,但是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并不能替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反之,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应包含传染病、食物中毒等,其他单项应急预案可不再重复拟定或发文。

2.2.2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包括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晨( 午) 检制度、因病缺课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健康教育制度等。其内容要点: ( 1) 目的和依据; ( 2) 责任人和责任范围; ( 3) 工作要求或工作标准。

2.3 日常工作原始记录

2.3.1晨( 午) 检登记表晨( 午) 检应在学校保健医生或保健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初中、小学的晨( 午) 检工作一般由班主任亲自负责,高中的晨检可由班主任或指定班干部进行; 班主任或班干部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中有传染病早期症状( 如发热、咳嗽、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 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及时告知学校保健医生或保健老师; 由保健医生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晨检结束,及时填报晨检登记表。

在晨检过程中,对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填写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 日志) 表[5],并与晨检登记表一同交给学校保健医生。学校保健医生根据各班级报告,建立排查登记日志及动态追踪记录。

2.3.2学生因病缺勤跟踪记录表该表是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动态跟踪观察的记录表。由学校保健医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跟踪观察记录,一旦确诊为传染病,应提醒学生或家长隔离期限和病愈返校注意事项,无需每天记录; 若是疑似传染病要每日跟踪直到确诊或排除。

2.3.3传染病登记表和疫情处理记录表依据学生传染病病愈证明进行传染病登记,以全面了解每学期学校传染病发病情况; 疫情处理记录表,是记录学校或某班级发生传染病疫情后,对疫源地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2.4传染病管理资料的保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各类文书档案的保管期限定为永久、定期二种[10],因此学校传染病资料保管也分为永久和定期。学校传染病管理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等单位以红头文件下发的资料应属永久保存文件( 学校办公室下发文件时已存档) ; 日常各种工作记录属定期保存文件,定期文件最少保存10 a。根据湖北省十堰市的实际情况,并与该市疾病预防控制控中心传染病管理专家确认,传染病日常记录保存期限确定为3 a,存放于医务室备查即可。

3 讨论

3.医院传染病管理与防控 篇三

吉林市第二中心医院是一所建院近百年的综合性医院,三级甲等医院。总结我院传染病防控与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有如下做法和体会。

(1)明确“预防为主”的传染病防治方针和综合医院职责。

医疗机构是发现疫情和疫情报告的最主要来源,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检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发现传染病疫情或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2)成立感染管理办公室,实行感染管理制度化表格化。

2006年1月我院专门成立了感染管理办公室,配置了3名专职管理人员:主任1人、消毒隔离1人、本人由原作消毒隔离工作转做疫情管理信息直报工作(原疫情管理信息直报工作由电脑室人员兼职)。

结合我院实际,感染管理办公室重新修订下发实施了传染病报告制度与流程、传染病诊断标准、突发公卫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医院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等。同时,完善了门诊日志、病房住院登记、化验室阳性结果登记、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和传染病报告登记簿等。

(3)注重相关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实际工作中,我们多次组织全体临床医生针对传染病报告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并组织考试。对新上岗的责任报告人和实习生、进修生进行上崗前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8学时。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中有关条款、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各专门病种的报告要求等。例如: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禽流感、艾滋病、急性迟缓性麻痹知识的专项培训。并且组织全体参培人员考试答卷,将考试成绩作为每人本季度继续教育的考试成绩存档。

(4)形成疫情报告网络,将责任分工落实到人头。为了全面动态掌握疫情,我院将检验科生化室、免疫室、细菌室、体液室、急诊检验室、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等作为疫情监测点,通过总值班室和门诊大厅的两个报卡箱,形成一条完整的传染病报告网络。

(5)狠抓检查考核,强化疫情报告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为了确保医院传染病疫情完整、及时、准确上报,我们坚持对各种相关科室进行日检和周检。主要内容包括:加强门诊、病房、化验室各环节的检查和核对,做好检查及处理记录。并且将检查结果作为各科室及相关责任人的考核和奖惩依据;坚持实行了临床医生的首诊负责和报告责任制,化验室人员传染病检验结果报告制,责任疫情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的核查制。

(6)采取相应措施,妥善解决疫情报告遇到的疑难问题。

针对无化验室阳性结果记录,仅靠临床诊断的传染病病例,为防止漏报也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对新入院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先报未痰检(每日跟踪检查感染科住院患者一览表,排查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待痰检结果出来后,如是“涂阳”再报订正卡片。二是对儿科常见的风疹、水痘、猩红热等仅靠临床诊断的传染病病例,一方面向医生讲明漏报的后果与责任;另方面对就诊人数、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等进行跟踪检查。

针对传染病报卡中住址栏不愿填写的病例,在摸清患者怕填写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社交关系带来影响的心理,向其说明填写住址是为跟踪了解病情和通知使用新药特药。同时我们也会履行为患者保密的责任。

讨 论

从事专职疫情管理直报工作的体会,可以归纳为八句话:一个目标,二个绝不,三个勤字,四个知道,五个有心,六个了解,七个必去,八个不放。

一个目标:要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使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

二个绝不:绝不让医院发生传染病漏报和迟报。

三个勤字:一定要做到眼勤、嘴勤、腿勤。

四个知道:一定要让每位医生知道报卡的病种、方法、时限、地点。

五个“心”字:即对工作要有进取心、责任心,还要有热心和耐心,最主要一条就是细心。

六个了解:了解国内外传染病疫情管理的动态;了解传染病报告网上公告栏内发布的最新消息;了解网传的基本知识;了解网上住址栏内区、街道的划分;了解死亡报告卡中死因ICD10疾病代码的基本内容;了解国家卫生部每月公布的传染病疫情通报。

七个必去:凡是有传染病阳性结果登记的部位必去:检验科的生化室、免疫室、细菌室、体液室、急诊检验室、放射科的X光室、CT室。

八个不放:①每天发生的传染病人流向不放过;(门诊病人尽量动员住院治疗;普通病房的要转诊到感染科;不具备转诊条件的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②传染病登记簿登记不好不放过。③门诊日志记录不好不放过。④检验科阳性结果登记不好不放过。⑤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不好不放过。⑥节假日急诊医生往诊;外科医生手术不放过(一定做到在传染病规定时限内报告)。⑦报告卡内容填写不清不放过。⑧报卡中的先进典型不放过。

4.医院传染病管理与防控 篇四

医院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构架、工作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组织架构图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责

1.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主管院长报告;

4.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和报告,提出控制措施并协 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5.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

6.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

7.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8.参与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9.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

10.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11.从医院感染管理的角度对医院的改扩建提出合理建议;

12.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展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及管理工作;

13.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14.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疫情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15.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医教科

5.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 篇五

学校传染病预防晨检、午检制度

为确保学生健康,在传染病情发生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疫情,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地控制疫情蔓延扩散,保障广大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健康,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班班主任为本班学生健康情况检查报告第一责任人。校长为本校教师健康情况检查报告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和卫生员具体负责落实。

二、学生每天早上、下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检查,由班主任负责检查本班学生出勤及健康情况,并将学生健康情况汇总。各班主任每天上午7:50,下午1:50分别清查班级到校人数,及时将因病缺课学生情况填写在班级晨检、午检表登统计上,分别于当天上午8:30,下午2:30以前送报卫生员处。每天早上9:00、下午2:30以前卫生员将一日两次检查情况向分管校长或校长处进行汇报。

三、晨午检中一旦发现学生中有发烧(体温超过37.5℃)、头痛、咳嗽、咽痛、食欲不振、腹泻或呕吐等症状时要密切观察,立即报告学校疾病防控领导小组,将患者送至隔离室,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送往医院就诊。

四、晨午检时间以外师生中发现有可疑症状者全校师生人人有责任及时报告。

五、坚持追踪及电话随访制度。对发热、咳嗽的师生,做到每天追踪了解病情变化及诊治情况,对发现传染疾病患者或疑似病例,应对其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隔离,医学观察7天。各班主任要对发热、咳嗽的学生情况进行追踪,每天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并将患病学生情况及时报学校。

六、实行疫情快报制度,如有疫情班主任应及时向学校报告,再由学校逐级上报。对缓报、瞒报、漏报者,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本制度从发布之日起施行。

XX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管理制度

根据区教委有关文件精神,为确保我校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扎实有效,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人员必须在思想上对传染病防控工作高度重视。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学校结合本校的实际制订《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并启动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和防控工作预案。

三、严格执行学校门卫管理制度。坚持凭教师证或学生证出入校门和做好来访登记工作,凡患传染病或疑似者,一律禁止进入校园。

四、严格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工作。坚持晨检、午检制度,并做好晨检、午检记录。一旦发现发热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学校,与此同时要跟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在第一时间送学生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学生治疗阶段,不得到校,必须痊愈后持县级以上医院的康复证明才能返校就学。学生治疗期间,班主任必须每天跟踪疗情,详细掌握学生的治疗进展并记录在晨检记录本上。

五、做好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健康教育课、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对师生加强传染病知识和日常保健意识的宣传教育。做好对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业务培训。

六、做好消毒和开窗通风工作。

学校保证各个教室、功能室、办公室等相对独立、采光通风良好,完善洗手区的建设,同时为每个班配发体温表、口罩、药品及消毒用具和用品,设置专人每天做好消毒和开窗通风工作。

七、按照要求,上报疫情 一旦出现疫情,要及时了解基本情况并迅速报告。班级必须在发现疫情的第一时间上报学校,学校相关负责人向防保科、镇教委、学校卫生科、疾控中心汇报,同时通过疫情预警系统进行网络报告,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做好疫情处理与控制工作。对瞒报、迟报、漏报疫情,并产生不良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沙渠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制度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少年儿童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按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县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现将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关要求规定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群防群控。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

组 长:郭永洪 全面负责。

副组长:***,负责校园卫生消毒、住校生管理。***,传染病知识培训、负责食堂管理。***,负责疫情报告,晨检汇总。

***,负责饮用水的管理。食堂从业人员晨检。***,负责传染病宣传教育。

各班主任,全面负责本班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健康教育课,2、充分利用板报、校报、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3、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喝酒抽烟、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

4、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期至少集中开展两次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学

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三、落实学校卫生制度,依法治校常抓不懈

1、建立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每期入学进行一次查验。

2、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及定期体检制度;

3、加强校园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

4、建立教室、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四、落实“四早”措施,确保疫情预防和控制无漏洞、无死角

1、早发现。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经常化。由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及时查明病因。对可疑者应及时通知家长带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认。

2、早隔离。建立留观室,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

3、早报告。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按照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

4、早治疗。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协助家长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并做好病因追踪报告。

五、落实经费保障,改善学校卫生条件

1、学校卫生条件好坏,直接影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教学用房、宿舍、餐厅要通风良好;食堂建筑、设备及环境要求应符合《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厕所应有冲洗和洗手设施;

2、要为学生提供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3、保证疫情发生时有足够的消毒、防护用品以及应急工作所需的经费。

六、落实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处置有序高效

1、对疫情发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要有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七、加强日常管理,严格责任追究

1、每天开展校园清扫和消毒,并做好记载。

2、加强学生午餐和住校生的管理。

3、派专人每天查看学生教室、食堂、宿舍等人员集中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责任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并将其工作实绩纳入考核与奖惩中。

4、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到位、责任不到位的情况要予以通报,并责令整改。因工作不力造成后果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情节特别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学校师生员工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立即向校医务室报告。

2、校医务室实行首诊负责制。在发现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时,必要按照规定时限:甲类传染病(包括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6小时内报告;乙类传染病12小时内报告,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向负责传染病管理的校分管领导和区教育局分管领导报告,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向区疾控中心报告。根据传染类别、发病人数、病情等疫情程度,逐级上报。任何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疫情。一经发现将视情节后果追究责任,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晨检制度

1、每日对在校学生和教职工开展晨检,仔细询问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

2、以班为单位,实行班主任督促责任制,及时检查卫生员每日晨检记录并上交至校医务室。在上午第二节课间将缺勤同学的名单和缺勤的原因及时送到医务室,下午缺勤同学的名单和缺勤的原因,在4点钟之前送到医务室。每天有卫生老师汇总统计,以便及时了解学

校每天发生疾病的情况。

3、发热在摄氏38度及以上或患传染病的同学一定要回家看病休息、隔离,病愈后复课必须由卫生老师检查,确认痊愈后方可进教室上课。

三、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1、各班指定专人负责对早晨入校的的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各班均需备有学生缺课登记本,内容、日期、学生姓名、缺课原因、报告校医时间、备注等。

2、各班班主任负责每天的学生缺课登记,因病缺课的调查核实。班主任可委托班干部及时将因病缺课学生名单及具体情况报告校医务室。

3、校医务室对缺勤学生应及时进行追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登记本上,如果是传染病缺课的应填写病名、发病时间、诊断医院及目前在家或医院隔离治疗情况,未明确诊断前,在备注栏填写主要临床表现、症状等。

四、消毒隔离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制定以下制度:

6.医院传染病管理与防控 篇六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十一五”以来,我县疾控工作和公共卫生事业经历了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历程。我中心干部职工在县委、政府及主管局的领导下;在国家、省、州疾控中心的指导下,我们团结拼搏,科学发展;特别是在灾后,紧紧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医药体制改革的机遇,努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疾控工作任务。现将“十一五”期间我县传染病管理和防控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幅员面积3903.28平方公里,县辖区3镇、19个乡、149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425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11万余人,有各类医疗机构128所,其中县级6所、中心卫生院5所、乡卫生院18所,村卫生室89所,个体诊所10所。全县有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点(县、乡、村三级)128个,防疫专兼职人员50余名。

二、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加强能力建设

我县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卫抓落实强支撑提能力1

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为工作重心,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出发点,真抓实干。我县在“十一五”初期便成立了以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茂县传染病管理和防控领导小组》,并在全县在全县范围内抽调具有多年传染病管理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成立了《茂县传染病管理和防控技术专家组》以及成立了以各疫情网点法人为主的《茂县传染病管理和防控技术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提高各疫情网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业务水平,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十一五”期间我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定期组织各级各疫情网点的卫生防疫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传染病防治法的学习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累计培训20余次,增强了各级防疫医生的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增强报病意识,提高我县传染病管理工作质量。

三、回顾历史,提出亮点,总结过去,查找问题

(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加强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

根据疫情预报,结合我县传染病预防控制实际,继续加强传染病监测报告,强化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传染病监测和网络直报系统作用,提高监测工作的准确性、敏感性、及时性。五年来传染病报告率达―――%,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500/10万以内。

为了防止非典、人间禽流感和霍乱等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针对性地抓好疫情监测报告,我们加强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发热门诊和腹泻门诊的检查、指导。中心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制,强化疫情报告的时效性,随时掌握疫情动态,一旦发生疫情迅速扑灭,防止蔓延。

2、迎难而上、受益非浅

正当“十一五”期间我县卫生、疾控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时期,传染病防控工作已步入规范管理轨迹,然而突入其来灾难使我们县、乡、村三级防保网及全县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受到重创破坏、瘫痪、家园毁灭,使传我县染病防控面临着新的挑战。危难之际在县委、政府及主管局的正确领导和组织下,全县医务、疾控人员和广大群众含着眼泪,忍着悲伤,坚强地奔向无硝烟的战场。在关键时刻国家疾控、省疾控专家从天而降,特别是州疾控领导安主任一行专家组到达我县后没有住进县城,而是首先住进了我县急需疫病防控的乡村,方使我县大灾后传染病防控有了主心骨,让我们的防疫人员乃至全县人民感激啼泪。在国家、省、州疾控的帮助下我县第一个在灾后最短时间恢复了传染病手工报告,启动了灾后疾病症状监测系统,建立了第一个板房实验室,对肠道传染病实验室排查提供有力保障。从而增强了我县大灾后防大病无大疫的信心,并通过全体抗灾防病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阶段性成果。

(二)、多措并举,提高重点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

结合“非典”、人间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防治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传染病的预警和应急处理工作。一是制定并完善了相应预案,如:《茂县人间鼠疫防控应急预案》、《茂县贺乱防控控应急预案》、《茂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预案》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为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理等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指导依据。并制作防控流程图上墙。同时,根据预案开展了各类应急演练,特别是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中,成功开展了全县医疗卫生人员共同参与的大演练;使得我县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中无一例本土病例发生。二是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救治队伍,为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提供了组织保证。组建了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后勤保障等分队,作好了消毒药械及防护用品的物质储备,确保疫情处理工作顺利进行。三是加强人员培训,为了提高我县传染病防治工作水平,对全县各医疗单位的防疫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及高暴露人群等进行传染病防治、疫情报告及个人防护等知识的培训。“十一五”期间我县共培训各类人员约300多人次,使他们进一步掌握了传染病的诊疗技术,提高了疫情报告及疫情处置技能,增强了个人防护意识,为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以来,我县传染病防控成效显著,传染病发病呈连续下降趋势。截止2010年底我县无鼠疫、霍乱等甲类传染病发生;疫苗可控性相应传染病(脊灰、白喉、百日咳)连续五年无发病,麻疹、乙肝等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从06年的557.9/十万降为321.7/10万。

(三)存在问题

7.医院传染病管理与防控 篇七

1 树立防范意识

近年来生猪流通、交易日益频繁, 外来生猪传染病的传播机会不断增大, 生猪的疫病更加复杂, 严重威胁着生猪散养户的发展。因此, 生猪散养户应树立生猪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2 科学选址建舍

本着因户制宜、节约成本、利于管理、防止环境污染和传染病传播为原则, 将猪舍与人居房屋分离, 且处于人居主导风向的下风和饮水源的下方。猪舍应坐北朝南, 保证冬暖夏凉, 配套建造好猪舍周围的围栏 (也可采用挖沟、种树、种绿化植物等) 、栏舍进出口的消毒设施和粪污处理设施 (如沼气池) 。相邻猪舍要有一定的间隔, 以利于通风和防范猪群传播疫病。

3 做好消毒工作

养殖户在引种或购猪前, 应预备好栏舍、用具、饲料和必备的药物。对栏舍要彻底清扫干净, 尤其是过去养猪曾发生过疾病、有病猪死亡的栏舍, 更应彻底清扫干净并进行严格消毒。栏舍墙壁、地面以及食槽、饮水器的消毒可用2%~3%火碱溶液或10%~20%漂白粉溶液等喷洒消毒;铁锹、扫帚等用具可用清水冲洗干净后, 放在日光下曝晒消毒。栏舍消毒后, 打开门窗, 使消毒液的异味挥发, 有些消毒药液还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如火碱) , 消毒后应空栏3~5 d或用清水反复冲洗后方可引进仔猪。

4 引进健康猪只

养殖户 (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养猪户) 应尽量建立基本母猪群, 实行自繁自养。养殖户确需引进母猪时, 除了到持有县级以上的畜牧部门颁发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信誉度高的种猪场引进母猪外, 还要接受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的严格检疫并出具相关的检疫证明。养殖户从市场购进仔猪时, 应细心观察仔猪的精神状态和排粪、排尿情况, 了解防疫注射和产地检疫情况, 看是否打有免疫标志和畜禽产地检疫证明。购进仔猪后, 及时向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报检。对购进的母猪和仔猪应隔离饲养观察半月以上, 待确诊健康后方可转入正常饲养。

5 循序渐进喂养

刚购进的仔猪, 放入栏舍内让其自由活动, 熟悉新环境。保持栏舍内经常有清洁的饮水供应, 最初一周内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电解多维, 待其寻找食物时, 可先投喂适量的青绿多汁饲料, 以后再喂给少量的全价料。一般以猪吃到7~8成饱为宜, 待仔猪适应新的喂养方式后, 再让其自由采食。散养户使用自配料喂猪时, 应适量添加饲料添加剂或抗生素类药物, 为增强猪的消化功能, 可添加酵母或大黄苏打片。经过10 d左右的饲喂观察, 如猪的采食、饮水均正常, 可分别间隔7~10 d给仔猪注射猪瘟、副伤寒、口蹄疫等疫苗和进行驱虫、阉割, 并逐步转入正常的饲养育肥阶段。

6 加强卫生消毒

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生猪养殖卫生消毒规程, 并严格执行, 最大限度地消除病原微生物对生猪养殖的危害;二是养殖户应选用高效、低毒、不污染环境的消毒药物, 合理使用;三是养殖户应根据生猪养殖的不同消毒要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消毒药物, 如带猪消毒可选用有机氯、双链季胺盐消毒药物, 如空栏、环境消毒可选用复方戊二醛消毒药物等;四是生猪出栏后, 对空栏及活动场应及时清除粪便及其杂物后再进行消毒;五是在正常情况下, 养殖户应坚持每周对猪舍和环境消毒一次, 如发生生猪疫病流行时, 应坚持每天消毒, 平时应及时清扫猪舍, 保持猪舍及用具的清洁卫生。

7 按时免疫接种

(1) 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程序。

养殖场 (户) 应在兽医人员指导下, 制定符合当地生猪疫病流行特点的免疫接种程序, 并根据生猪生长的不同阶段, 严格按照防疫程序对生猪进行免疫接种。如成年种公猪、母猪应在每年春秋两季用猪瘟冻干苗和蓝耳病疫苗各免疫一次, 母猪应每四个月用猪瘟苗和蓝耳病疫苗免疫一次, 所有生猪必须每3个月用口蹄疫疫苗免疫一次。又如仔猪在20~30日龄用猪瘟和蓝耳病疫苗免疫一次, 在45日龄用口蹄疫疫苗免疫一次, 在60日龄用猪瘟和蓝耳病疫苗强化免疫一次。

(2) 给生猪免疫接种必须严格执行八大操作规程和有关注意事项。

一是生猪免疫接种的疫苗多数为病毒类弱毒活疫苗, 在给生猪免疫接种的同时投喂抗病毒类药物和使用消毒类药物, 会降低疫苗的效力。因此在给生猪免疫接种前后12 h内, 应禁止投喂抗病毒类药物和使用消毒类药物。二是生猪免疫接种的疫苗要现配现用, 疫苗稀释后应存放于阴凉处, 并在2 h内用完, 否则疫苗稀释后存放时间过长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三是给生猪免疫接种时, 应尽量降低猪舍内的光线, 减少群体应激, 保定生猪时, 避免因粗暴捕捉和生猪的强烈反抗而加重猪的应激反应, 导致生猪发生意外伤害。四是给生猪注射免疫疫苗时, 器械应事先高温灭菌, 生猪的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 注射部位要准, 用力要均匀, 严防用力过猛损伤猪的皮肤。注射完毕后, 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注射部位和针头, 注射用针头应尽可能采用轮流煮沸消毒后使用, 防止生猪免疫交叉感染疫病。五是注射油剂疫苗时, 使用前应充分摇匀, 当气温较低时, 应提前将疫苗放在37 ℃左右的温水中预温, 以防油剂疫苗吸收不良, 导致注射部位形成疙瘩, 甚至发生感染。六是对感染和患病的生猪不适宜进行紧急免疫预防注射接种, 应缓注或晚注, 以防副作用强烈, 导致生猪死亡。七是生猪的免疫注射接种应与生猪的转群、驱虫等错开进行, 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单独疫苗注射接种也应尽量不安排在同一天进行, 否则生猪的应激反应过大, 也会影响疫苗的效力。八是生猪的免疫接种结束后, 使用的器械须经高温灭菌处理, 剩余的疫苗严禁随处扔放。

8 合理使用兽药

8.论中国传染病防控系统建设与完善 篇八

【关键词】CDC;传染病防控系统;国外经验;升级建议

【中图分类号】R18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023-2

1加强传染病防控系统建设的背景

早在1998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模式就被我国引入,2000年,卫生部肯定了这个模式,并从省到县先后成立CDC。这个机构的主要职能包括:制定全国疾病控制和预防战略、公共卫生检测和预警、突发事件应对,还包括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培养。伴随着2003年SARS的大流行,2003~2005年,中央财政又安排了公共卫生专项资金92亿元,用于支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疾病信息网络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2006年,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被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安排公共卫生专项资金51亿元。在巨资的保障下,2006年底,卫生部宣布中国疾病防控体系“基本建成”,疫情信息报告系统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①

2论中国传染病防控系统现状

2.1传染病防控体系取得的进步

2.1.1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对传染病的预防意识增强

2004年12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正式开始施行,2007年6月卫生部又制定印发了《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这些法令、政策的颁布实施,标志了我们国家对于传染病预防意识的加强,对于纠正民众传统的“重治疗、轻预防”的错误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2.1.2疫情报告系统效率提高,传染病防控效果增强

我们国家传统的疫情报告模式,从医院发现传染病例,到县卫生防疫站收到疫情报告,平均就要5天时间。但随着覆盖全国95%的县和70%的乡镇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的建成,报告速度由5天大幅提升到现在的0.8天。这套领先世界的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保证了包括狂犬病、麻疹、破伤风、甲肝等37种法定传染病疫情的快速传递。从SARS与甲型H1N1防控的效果我们不难看出,疫情信息的更好传递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2.2传染病防控体系仍然存在的问题

2.2.1防控队伍素质不高

经过SARS、禽流感之后,我们国家传染病防控人才的水平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不能忽视的是我国目前甲型H1N1防控一线人员技术能力还是普遍偏弱,缺乏传染病诊疗、防控知识和意识的问题,同时在中枢机构中领军人才的储备不足。

2.2.2对民众预防甲型H1N1知识的宣传教育不到位

在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对于传染病的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有非常详细的规定,但对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普及的涉及很少,在实际的宣传教育过程中,对居民的传染病防控的宣传教育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政策层面,笔者在走访武汉市多家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过程中了解到,只有很少的医院开展过对甲型H1N1等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几乎没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过定期的、院外的宣传教育活动,对甲型H1N1的防控还是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问题,对甲型H1N1防控宣传的执行力度远远不够。

2.2.3监测体制存在弊端,监测指标不够完善

在疾病监测方面,我国建立了疾病健康监测系统,包括法定传染病的监测报告系统、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死因报告及出生统计监测系统、专病报告系统,但由于现有体制存在着多头管理、报告内容重复、各系统自行运行缺乏沟通等问题,常常出现一个病种多头上报,导致数据差别较大的情况。在当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传染病防治的监测指标主要包括: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对国外发生、国内尚未发生的传染病或者国内新发生的传染病,进行监测。②此规定对于一些与甲型H1N1相关的指标,如流感门诊量、相关药品销售量等没有提出监测。

2.2.4传染病预防控制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较差

在当前传染病预防控制服务都是按照行政区域规划设计的,虽然由中央统一领导,但由于各地经济水平,社会环境等的差别,使各地区居民可接受到的甲型H1N1的预防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了不公平的问题。

3美、日等国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的经验

美国和日本作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在传染病的防控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因而通过对其相关制度、体系的研究,可以找出一些适合我国情的“疾控”防治策略,促进我们国家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建设。针对上述我们国家在传染病防控中出现的问题,这两个国家的主要策略是

3.1传染病防控人才培养的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培训国内外流行病研究和诊断机构的人员,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掌握预防和控制急性传染病的新技术、新工具。一是针对与急性传染病密切相关的问题,对传染病专家进行不断的培训;二是通过“急性传染病实验室研究员项目”和国际研究生的培训,增加实验室科学家的数量;三是保持和扩大CDC(“疾控”中心)的急性传染病培训项目,在实验室进行急性传染病的诊断培训、在学校开设或更新急性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课程、在州和州以下卫生部门设立急性传染病培训项目培训技术人员;四是对国外的合作伙伴开展流行病学诊断、实验室方法等预防和控制急性传染病知识的培训,到1998年,CDC直接在15个国家组织了流行病培训项目,在39个国家完成了传染病管理发展项目。③

3.2重视对民众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

美国政府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宣传非常重视。美国CDC免费提供大量的常识性资料,还经常请医生、专家到社区讲解示范;美国媒体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日常报道较多,涉及非常广泛,包括新传染病的流行到最新药物的出炉,从日常的健身运动到蔬菜水果的营养吸收;美国对传染病的防控有保险公司的积极协助和配合,通过这些措施在民众中树立习惯性的防范意识。④

3.3传染病监测指标体系非常完善

美国不仅监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等典型的健康监测,处方及非处方药品的销售情况、门诊及住院情况、急诊室使用情况等现有的非常规监测,还监测道路及交通使用情况、娱乐费用等非卫生领域的数据。⑤

3.4增加防控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日本是传染病防控程度较好的国家之一,其预防控制一般实行国家监督,各部道府县各自负责。与我国不同的是实行国家监督,依据相关法律,各都道府县及一些市开设保健所,一般是30万人口设一个保健所,保健所和医院共同承担疾病预防控制。⑥

4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改进的建议

4.1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我们国家传染病防控人才的培养主要使用学校教育的手段,防控人才的实践经验不足,结合上述国家的经验,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更加注重发挥自己的调控功能,加强传染病防控机构、研究机构与传染病防控人才培养院校之间的交流,提高相关人才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充分认识到医学管理学科的重要性,在培养防控专业人才的同时,注重加强机构管理人才的培训,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传染病防控机构的运行效率;最后,加强各类相关人员的国际交流,从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中选调优秀成员,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实地学习它们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我们国家防控系统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4.2加强以社区为导向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对于居民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政策层面,必须真正落实到行动,为此,政府必须主动发挥作用,引导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敦促传染病防治机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拥有防控传染病专业人才的组织,结合自身和所在社区和季节等的实际,定期的走进社区,对居民进行相关防治知识的教育;对宣传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对在宣传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于消极应对的组织和相关责任人给予批评和惩处,通过完善奖惩制度达到激励传染病防控机构实现宣传目标的目的,切实增强居民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和提高预防传染病的能力。

4.3吸纳部分传染病间接监测指标,完善监测指标体系

在直接监测指标之外,零售药店的特殊药品销售量、医院门诊量、病床周转率,急诊室使用情况、道路及交通使用情况、娱乐费用等非卫生领域的数据等传染病监测的非常规及间接指标往往更能够及时反映疾病的流行和流行程度,将这些指标纳入监测指标体系,可弥补仅监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等典型的健康监测指标的不足,增加监测的信息量,提高监测的灵敏性。只有建成一个灵敏的疫情信息系统和完善的疾病监测系统,才能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充足的信息和科学的依据。⑦

4.4以人为本的传染病机构设置

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最基层的传染病防控机构,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作用巨大,但由于经济相对欠发达,在广大农村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关卫生资源的配置还存在不足,居民接受传染病防控的可及性有限,公平性欠缺。由此,在宏观调控方面,中央政府应该更多的发挥作用,提高贫困地区政府财力,增加财政资源配置,以提高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最大限度的实现地区间横向的均等化,保证各个地区居民在接受传染病防控方面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此外,加大对传染病研究机构的投资力度,对传染病防控技术的研发给与充足的资金支持,提高传染病防控技术水平,为实现更高效的防控系统的建设提高有效的技术支撑。

5结语

评价一个传染病防控系统的效率的高低,可以从整个社会对传染病的预防能力和应对能力两方面入手,在提升整个社会对传染病防控系统时应该把握好这一点。从社会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构建我们国家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居民作为社会的主体,是传染病防控系统的主体,因而必须使其充分参与到相关工作中来,这就有赖于良好宣传教育的引导,在整个社会中形成积极预防传染病的意识;防控专业人才的培养、监测系统的完善和防控机构设置的合理化,这些相关硬件机构的建设,也将使整个社会对传染病的应对能力大大增强。由此,把握住当前甲型H1N1流行,整个社会对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的认识空前增强的契机,切实的针对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将各项改善建议落到实处,必将使我们国家传染病防控体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更好保护居民的健康。

注释

① 《新闻周刊》从SARS到甲型H1N1—中国疾病防控体系升级.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7.

③ 张晓新,张黎明等.美国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J].2007,7(8):68.

④ 李茂夫.美国疾病防控面面观[J].当代世界,2006;7:50~51.

⑤ 江震,杨正夫.美国预防突发传染疾病建立快速预警监测系统[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04,21(1):45—46.

⑥ 黎彬,许增禄.世界主要国家突发传染病应对系统对比分析[J].医学情报工作,2005,6:405.

⑦ 翟清华,景彬等.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传染病防控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黎彬,许增禄.世界主要国家突发传染病应对系统对比分析[J].医学情报工作,2005(6):405.

[2] 翟清华,景彬,等.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传染病防控的启示.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7.

[4] 张晓新,张黎明,等.美国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J].2007,7(8):68.

[5] 李茂夫.美国疾病防控面面观[J].当代世界,2006(7):50-51.

[6] 江震,杨正夫.美国预防突发传染疾病建立快速预警监测系统[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04,21(1):45-46.

[7] 润泽.新形势下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J].

上一篇:北大击剑活动总结下一篇:中科大暑期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