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参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2024-10-12

“自主参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共10篇)

1.“自主参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篇一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课程任务较轻,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阅读。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小学抓起。

(一)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应明确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学生的活动不应该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而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其次,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要强并且可以预测结果。对于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上,最好少用“感受、体会”等词汇,因为这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清楚要如何达到目标。最后,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二)学生自己制定合理的阅读目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教师给与学生恰当的学习任务,即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任务。其次,大胆放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定阅读目标、自定阅读步调,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后,注意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重视朗读训练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朗读是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践:第一,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在新授课时,一定先解决生字问题,扫清阅读障碍。这样学生才能轻松地阅读。第二,能够正确流利地大声朗读。学生能够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前提下,将课文读准确,不多字少字,不读错字,并且能够流畅地进行阅读,语速合适,读长句时能够做到不顿读。第三,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第四,教师要加强范读指导作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朗读更多的是对教师朗读的模仿。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示范朗读,边读边对学生进行指导。第五,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及时评价。在学生朗读完成后,要及时评价,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充分肯定的前提下抓住学生的不足,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评价切忌模糊,要做到具体、有针对性。

(四)确定自主阅读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对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至关重要,优质的教学内容能为成功开展阅读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生活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整合,精选出能吸引学生兴趣又能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阅读材料。首先,将课本中有价值的内容筛选出来,作为阅读教学的核心;然后围绕这个核心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开拓学生视野;最后,对内容进行整合,成为阅读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达到自主阅读目的。

(五)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自主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进行相应教学。首先,教学方法趣味化。可以通过学生喜爱的方式比如:故事法,有些阅读材料可以尽情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去编织成故事,为大家讲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画画法:有些阅读材料文字优美,令人充满想象,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用画笔来描绘。其次,内容不必完全理解,重在让学生快乐阅读。

读一本书好似与作者进行对话,要细读细品,真正投入其中,逐渐就会茅塞顿开。因此,阅读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文本。但并不是让学生每一个字都会解释,每一句话都能理解透彻,只要学生能够对文本很感兴趣,快乐阅读足矣!

(六)开放教学过程,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学生会对同一文本有不同的理解。这是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学识不同造成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开放教学过程,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品中与文本一起成长,体会阅读乐趣。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他们的视角,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解读文本。

(七)完善评价机制

首先,强调评价的反馈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学目标给与学生及时、具体的评价,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及时改正。其次,重视个体性评价。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评价中也应以评价对象自身为参考,与自己做对比,而不是盲目寻找其他的参照标准。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最后,运用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对于学生来说起着强化监督作用。恰当的评价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任务上。教师对学生肯定的评价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对阅读的兴趣。即使评价不高,但由于参照物是自己的过去,都会有进步,所以学生的不愉快心理不会很强烈,相反会更加积极地去改正自己不足之处,使自己更加出色。

2.“自主参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篇二

一、结合实情合理分组, 引导学生充分参与

由于小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喜好、能力、智力方面的差异,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为了促进他们的互相学习、互补学习, 往往不提倡他们自愿组合, 而仅仅将他们的个人意愿作为分组的参考。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各小组就是一个彼此共事、互相团结的团队, 而不是纯粹的娱乐小组或者交友小组。所以, 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依据学生的个性、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进行分组, 让他们合理搭配。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往往采取以下几种分组方法:第一, 优差组合。教学中对于那些较难理解且比较重要的问题, 笔者一般采取优差组合的方法。比如在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九寨沟》这篇课文的教学中, 笔者在让学生们欣赏完九寨沟风光的美丽图片之后, 设置“为什么作者选择九寨沟而不是其他什么对象来写?”的问题, 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这是各统领全文的问题, 存在一定的难度性。若在班级上进行讨论, 一些同学将很快将答案说出, 而对于其他学生, 他们仅仅只有倾听的份了, 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索和得到真正的理解。因此, 笔者采取优差组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分组, 让优等生带动差等生进行讨论, 使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 发挥所有学生的想象和思索,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得出“九寨沟环境优美”、“九寨沟是我国的旅游胜地”、“九寨沟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等等结论。第二, 同等生组合。优差组合并不是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都适应, 若一味地采取优差组合, 将很可能会阻碍优等生的学习和跨越式发展, 同时也会促进差等生自卑心理的产生。因此, 在有些时候还应该采取同等生组合。同等生组合主要是指优等生跟优等生进行组合, 差等生和差等生进行组合。通过优优组合, 能促使他们跨越式发展;通过差差组合, 能激发他们讨论、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九寨沟》的教学中, 对于第二自然段九寨沟景色的总结, 采取同等生组合进行分组, 让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图片观察, 使用自己个性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概括和总结, 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则让他们根据课文描述进行讨论。

二、设置角色轮流分工, 激发学生合作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合作学习小组的安排必须合理, 首先, 每个小组人数应该合理, 一般为4-6人, 人多将对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个性的施展不利, 人少则缺乏互动性。其次, 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别、组织能力等进行优化组合, 并且让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小组中的角色, 如主持人、检查员、报告员、记录员等等职位进行轮换, 让每个人都能担任其中的每一个角色, 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这样不但可以激发他们的合作兴趣, 同时也能学生在组中长期所形成的优劣地位, 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将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探究意识、交际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注重方法, 在整个分组教学中, 教师必须进行合理分组, 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对各组成员必须进行轮流分工, 提升学生的合作兴趣;教师必须给足时间, 加强学生自主讨论;教师必须合理点拨, 提升合作学习效率。

三、给足学生交流时间, 加强学生自主讨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应该给足学生讨论、思考的时间。有了充足的时间, 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中, 可以自行发现问题, 并对问题进行自读自悟和自我解决。同时还可以进行学习情况交流、学习思路展示, 而且还能通过群体的综合、总结、判断, 得出最优的解决问题方法。并在最后通过反思和深化, 探讨出现的新问题, 进一步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比如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的《陶校长的演讲》的教学中, 笔者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讨论, 让他们提出问题, 如“陶校长在演讲中讲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你发现演讲稿和别的文章在形式上不一样的地方”……等等。对于这些问题, 笔者留足时间让他们分组合作讨论, 自读自悟, 自行解决。在分组合作学习中能解决的问题, 笔者不做分析, 而对于那些分组合作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 笔者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如关于“你发现演讲稿和别的文章在形式上不一样的地方”这个问题其跟文体有着紧密的关系, 笔者对演讲稿的文体结构进行了补充解说, 解说分析一番之后, 再让学生自行探讨问题的答案。总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 必须给予学生自读自悟充足的时间, 从而提升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四、选择时机合理点拨, 提升学生合作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因为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 其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 对于分组合作学习, 教师必须进行精心的策划和组织, 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因此,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必须进行合理引导, 以提升合作学习的效率。比如教师在巡视过程中, 对正在讨论并遇见问题的小组进行有意的提示和点拨。当然, 教师的点拨不能过多, 那样将不能充分发挥分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教师只有在全程掌握各小组情况的背景下, 对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很难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比如在《陶校长的演讲》的教学中, 对于“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的问题, 学生们在分组讨论中, 有些小组给出的答案:“因为多问个为什么能提升自己的智力”, 此时, 笔者进行了提示点拨, “除了此点原因之外, 还有其他原因吗?”这样以来, 这些小组的学生们又开始进行了思索和探讨、总结。所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的合理提示和点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能提升合作学习的效率。

综上所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将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探究意识、交际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注重方法, 在整个分组教学中, 教师必须进行合理分组, 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对各组成员必须进行轮流分工, 提升学生的合作兴趣;教师必须给足时间, 加强学生自主讨论;教师必须合理点拨, 提升合作学习效率。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交流、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表达、交往、学习的效率, 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探究意识、交际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从分组、轮流分工、讨论时间、教师点拨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参考文献

[1]李欣.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12 (12) .

3.“自主参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篇三

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 主体参与意识

一、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分析能力,丰富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小学生处在形象思维发展迅速,理性思维逐步形成的阶段,正确的阅读教学引导,对于训练其语言感受力、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都大有裨益。并且,小学阶段与初中高中阶段有所不同的是,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辨别是非的能力皆处于发展阶段,并不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来完成阅读,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扮演者重要的引导角色。

二、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小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课程,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非常适合创设多种多样的情景课堂,加之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教师稍微做一下鼓励或者引导,就非常容易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以《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为例,本身作为童话故事,就极易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加之文章短小精悍,适合小学生阅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分配角色,邀请不同的小学生扮演狡猾的狐狸,根据自己的想象模仿狐狸的语气,引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同学们通过同伴的表演,充分体会狐狸的狡猾,表演完毕,引导学生思考,狐狸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目的的,乌鸦为什么会上当?在充分领会文章意思,总结了全文后,可以引导学生继续发挥想象力编故事,讲述狐狸骗到肉后又发生了什么?这样的引导,是对阅读目的的拓展延伸,通过学生讲述不同的故事,充分提高他们的参与能力,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转变单纯老师在黑板上讲,学生记笔记的传统模式,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三、借助现代多媒体等资源,拓展阅读教学视野,使小学生发挥的空间更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内容浅显易懂并且图文并茂的资料,但是基于小学生的理解力较薄弱及想象力较强的特点,教师应该灵活运用现代技术,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如在阅读《春雨》的课文的时候,可以配以春雨沙沙的录音带,学生在读的时候,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如同身临其境,这样的阅读感受更深刻。阅读完毕,可以请大家讲讲对于春雨的感受,随其所欲,可以讲下雨时候的风景,可以讲春雨的颜色或者形状,或者自己在下雨的时候干过的趣事……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发言,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对错,讲得精彩的还应该奖励一下。这样把实际与学习结合在了一起,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发达,要善于利用起来,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上。学生对于声、光、色的体验,可以协助他们的思维动起来,与阅读内容相结合,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例如,在学习《日月潭》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日月潭的优美景色,青山碧水加上人文胜迹,动态地给学生展示文章中所描述的景色,文章与实景相结合,学生的认识更直观,理解更容易。顺带可以给他们讲述浅显易懂的台湾历史,神秘的妈祖文化,各种美味的台湾小吃,无形中,扩大了阅读视野,增加了课外知识,这样的课程更能有趣,小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会保持高涨。

四、展开课外阅读,寻找小学生阅读爱好点

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是现在每个小学生家里父母必备的学习资料,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可以适当的布置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然后抽用一部分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表述自己阅读的内容,与同学分享,说说自己最喜爱的人物或者故事,彼此交流,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小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口头表述能力也会逐步加强,同时有助于语文标准课程的学习。课外阅读因其不限制阅读范围,小学生完全凭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而不是强迫学习的状态,这对于他们主体参与意识的提高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五、结语

素质教育背景下,尤其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充分体现和尊重了学生的意愿,针对小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学校与教师要采用一些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主体意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加强,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激发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的热情,把自己看做是学习的主人,唯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苏群燕.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语文学刊,2011,(09).

[2]王文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中小学电教,2011,(10).

[3]曾高青.走好语文阅读教学之路[J].语文教育研究,2011,(45).

[4]杜国丽.浅释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中小学电教,2011,(10).

4.“自主参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篇四

陈仓区虢镇小学 唐小红

内容提要: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探究性阅读为核心,引导学生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领悟,其基本结构形式如下:激趣导入→自读质疑→论辩探究→拓展延伸。

关 键 词: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课“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就是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上,教师让学生采用探究的方式达到寻求真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探是探本求源、探求真理;究就是研究、研讨。探究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和提升探究、探讨的方法。这个过程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大胆探究的能力。

一、模式的指导思想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要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个体潜能,让学生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探究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存在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探究作为一种人格品质,完善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因此,探究过程本身就包含着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我的教学模式意图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同时,学会知识、学 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最终能主动发展。

二、模式的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不断创新的能力。”

3、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干预学生的思想,只起一个组织者、点拨指导者、启发诱导者,解惑辅导者的作用,让学生自己表达交流,自己学习评价,自我创新创造,自我选择判断。

4、马斯洛的人本管理心理学和教育学:强调实现人的潜力的最大开发,提出以人为中心,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师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5、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活动应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特色。

三、模式的基本特征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独立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相互交流的机会,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前提;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必备条件;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根本保证;给学生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关键。

四、模式的操作程序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探究性阅读为核心,引导学生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领悟,其基本结构形式如下:激趣导入→自读质疑→讨论探究→拓展创新。

1、激趣导入

【缘由】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使人们去探索、钻研、实践,要使语文课充满活力,教师就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之“乐学”。

【操作】这一环节可采取语言激趣,情景激趣,设疑激趣等方法或从题目入手,文中重点词句入手,找出能发挥导向作用的,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情境,激趣要让学生的探索潜能和欲望有所指向。

【示例】如在教学《信任》一课时,教师适时设疑激趣:同学们,春暖花开,人们都愿意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有一对夫妇在郊外路边发现了这样一则告示(师出示),看了这则告示你有什么疑惑吗?(学生质疑,可能会提到:真的有桃子吗?桃子真的可以自己采吗?桃园真的距离路边三里路吗?)师:既然大 家有这么多疑问,想不想去看个究竟?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信任》一起来读读吧!这节课以问题激趣,制造悬念,将学生拴住引到登堂入室的门边。

2、自读质疑

【缘由】“自读感知”是个体性的自主活动,教师一定指导好“自读”,注重读的方法与技巧的指导,把“读”作为最根本的学习手段,使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把学生当作“读”的主体,充分体现“生本教育”的理念。

【操作】自读时教师可提出恰当要求: 如:①正确流利地通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②基本了解课文内容后再细读,品味并积累一些精彩的词语和句子,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示例】如在教学《包公审驴》一文时,让学生感知课文后自主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

1、小偷偷了驴,包公不去抓小偷,为什么却去“审驴”?

2、驴又不会说话,他是怎样审的?

3、为什么驴被痛打后会逃到王五的家?

4、包公审驴结果如何? „„ 学生提出问题后师生可共同梳理问题,浅显的由学生直接回答,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而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由老师作恰当解释,剩下的可作为学习课文的目标。

3、论辩探究

【缘由】学生细读课文之后,提出了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于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释疑,要求他们精读多想,比较分析,展开讨论交流,求得问题的解决,此环节要不惜花费时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

【操作】可通过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讨论学习,课堂上不一定要把追求完美的答案作为教学目标,而应当引导学生在辨析问题上下功夫,以求理解更深入,思路更清晰。

【示例】在教学《凡卡》一课的结尾时,我先让学生齐读了“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这一段,紧接着问道:“凡卡把自己的心愿装在信中,写上“乡下爷爷收”,他的信爷爷会收到吗?爷爷会来接他吗?”问题刚一提出,教室里片刻沉静,学生进入思考。一会儿便沸腾起来,同学们的情绪高涨,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有的说:“爷爷肯定收不到他的信,因为凡卡的信封上没有写清详细的地址。”有的说:“但也许他会碰到一个好心的邮差,帮他打听爷爷的下落,把信送到呢!”也有的说:“不可能,因为那是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社会,人与人之间是那么淡漠,穷人的命运永远是悲惨的,不可能有这样的好心人,这也是作家契珂夫写本文的意图„„这时,教师应敏锐洞察这一矛盾,不失时机的引导他们研究、讨论和争辩,从而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4、拓展延伸

【缘由】语文教学还应结合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博引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操作】对于不同的语文课可进行不同的拓展活动。例如积 累语言学会运用、培养发散思维,想像写话、课外延读、课后活动。

【示例】①积累语言学会运用:如:学习《天马》后,摘抄佳词佳句,积累写马的词语。②、培养发散思维,想像写话,如:学习《凡卡》后,续写一段话,设想凡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③、课外延读:如学习《草帽计》后,向学生推荐有关三十六计的故事。④、课后活动: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后,举行一次“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手抄报比赛活动,学习《包公审驴》后,表演课本剧。

五、“自主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探究目标要明确具体。

语文阅读课教学,“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维目标要始终在教师的心目中有所明确。当然,要视课文的具体情况而定,虽然不一定每一节课都要有,但目标必须要明确具体。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作指导,我们在开展探究和做评价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有了探究目标,学生在学习时才不会迷失方向,零碎、发散的思维才能得以集中。

设计和制定每一课的探究目标,师生必须要对探究的主题进行界定。探究的主题往往是这一课教学目标中的重点目标。如以上《包公审驴》的例子,就是引导学生以“包公是怎样审驴的?”作为探究的目标。

2、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时间要充足。这一点不用讲道理,哪位教师都懂,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去进行探究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究性学习就流于形式。然而,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容易表现得不够大气,舍不得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的观念没改变,认为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不讲,学生能学到什么?二是怕被人视为无能,学生一分组探究,还要给那么多的时间,教室里岂不是乱套了吗?领导同事看到课堂纪律这么差,还以为教师太缺少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三是对学生不放心,认为学生只是个孩子,天生就有依赖性,他们在生活上依赖家长,在学习上依赖老师,都已经习惯了依赖,他们有多大能耐去探究?给他们那么多时间,岂不是浪费了吗?

5.“自主参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篇五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部分,阅读水平的高低亦是衡量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着力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讨论方法的分析,由此提出了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和选择阅读文本、精心运用讨论工具和技巧、以及灵活遵守讨论规则五种提高自主讨论教学的方式,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自主讨论

现代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以获取知识,但在某些学校,却依旧处在一个陈旧的语文学习模式中,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就像一个盛放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的容器,其自主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而讨论时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他们讨论的积极性,在主动探索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

1.师生关系需要正确处理

在阅读教学的自主讨论中,教师扮演者引导者和提供有效的话题的提供者的角色,而学生则充当着这一学习过程中的主体。首先,教师要选择一些合适的、有效的话题供学生自主讨论,其次,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观点,但众多学生的观点难免会有一些冲突,此时,教师需要进行及时的提醒和合理的化解,并将它们往正确的教学中引导,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合适的契机下,教师也可以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交流各自的观点,并对学生的思考方式做一些适当的引导,以培养他们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阅读文本需要科学选择

阅读文本是一堂阅读教学自主讨论课的基础,是学生开展讨论的立足点。因此,在一堂阅读讨论课正式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对阅读文本做慎而又慎的选择,以保证阅读文本的质量,在选择阅读文本时,需要从文本内容是否适合当前年龄阶段小学生阅读、文本难度是否适合当前年级的小学生、文本信息是否可以引发讨论、文本信息是否能顾引发学生阅读兴趣、文本主题是否深刻、文本的文学素养如何等方面考虑。阅读教学的自主讨论课不是单纯的为了讨论而讨论,它更加注重学生在这种讨论活动中提高的学习能力。因此,阅读文本必须具备涵义深刻、文学素养较高、语文技巧明显等要求。但对于文本的选择范围,我们并不做太高要求,这些文本可以来自于报刊、书籍、网络等渠道。

3.讨论工具与技巧需要灵活使用

在进行自主讨论时巧妙的运用一些辅助工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辅助工具有阅读反应日志、快速笔记和自读提示单三种。阅读反映日志记录了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感受、思路和想法以及产生的一些问题,通过这一方式,进行自主讨论的效率可以被有效提高。快速笔记是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一些阅读疑问以文字材料的方式进行记录,如此在讨论时,便能对学习中的疑问和重点内容作更加集中的关注。自读提示单由教师提供,是辅助学生进行阅读的指导材料,在自读提示单中,教师会对文本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进行标注,让学生在注意到这一问题的同时对文本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这三种辅助工具的运用,学生可以将阅读体验和感受进行实时的.记录,可以更好的理解文本并融入发问讨论之中,由此,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得以提高。

通过对讨论技巧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令讨论的质量更上一层。而提问、倾听、和回应是讨论技巧的核心与基础所在。在开展阅读教学自主讨论的过程中,先导条件就是提问环节,提问对于整个讨论过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质量高的提问势必会引起一个课堂气氛活跃而高质量的讨论课。问题一般由教师提出,因此,教师需要选择合理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但是,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也会提出一些问题,此时,教师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倾听对于自主讨论也很重要,一般来说,小学生可能会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别的小学生的想法,因此,教师不但要注重在讨论过程中倾听学生的发言,还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如此,学生们才能在倾听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问题,才能对文本有一个更加立体的认识。最后是回应部分,试想一堂自主讨论课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回应,该是多么失败的一种“讨论”。因此,学生不仅要会倾听,还要有回应,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要求了学生在倾听时要保证高度的精神集中,而高度的精神集中下,学生的思考必然会更加深刻,回应环节也会更加活跃。

4.讨论规则需要精心制定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很容易在兴趣被引起之后,将有目的的讨论课变成随心所欲的发言,而在出现学生观点不统一的情况下则更是容易由于观点的争执不下而导致课堂的混乱,由此讨论必然会偏离预定轨道。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自主讨论课程时,课堂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和纪律,对于发言顺序、发言多时间、分配原则、礼仪规范和内容要求等都要有一定的规定,当然,教师在制定规则时,还是要根据阅读文本内容、教学目标以及班级学生状态做合理的安排,一次约束讨论成员的行为,保证讨论活动可以正常有序的完成。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全程规则和纪律的关注者和约束者。一个合理的讨论规则势必能使一堂阅读讨论课开展的更加顺利,能使教学目标更有效的完成。

5.结语

自主讨论式阅读教学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但这一教学方式的开展依旧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准备和课堂引导。因此,虽然不同于传统教育,但教师的作用依旧很重要。通过这种自主讨论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和意识都可以得到较为有效的培养,自主讨论式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曾楣媚.浅谈小学语文自主创新阅读教学初探[J].中国文房四宝,,21(09):89-90

[2]陈莉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讨论研究[J].都市家教,,12(07):31-32

6.“自主参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篇六

实验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教学策略的研究》自2008年11月在徐州市教科所申报立项以来,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关心指导、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很多老师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广大音乐教师的共识。然而事实上在音乐课堂上学生(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生)大多都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掌握自主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习惯性的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唱和练,这种“自愿”处于被动状态下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出现了“听得多,交流体验少;看得多,主动参与少;模仿多,灵活创新少;学得多,反思感悟少”等与新课改不和谐的教学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学习是我们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我提出研究本课题,旨在尝试探索促进农村小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及指导策略,以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体会和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让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现,课堂上学生只有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觉得必须对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被动参与的现状进行改革,实行自主参与,探索一条适合农村孩子主动活泼发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路子。

2、实践意义

本课题立足于实践操作,运用行动研究法,边行动边研究,着眼于“自主参与”,着重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形成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指导策略,积累有形的教育教学经验,如经验总结、案例、论文等,对以后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从小学高年级中学生自主参与音乐学习的视角,以自己所教的五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课堂作为主渠道,进行实践与研究。

1、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上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探索农村小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探索促进农村小学生自主参与音乐学习的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的指导策略。

4、本课题研究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影响。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意识贯穿在整个音乐学习活动中。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能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发挥个人创造潜能,发展个性特征,形成能力。

1、通过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的角色。

2、通过对成功案例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农村小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通过实践研究形成具体的教学指导策略,使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学生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1)培养主体意识:学生能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并在亲自参与体验中逐步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

(2)培养合作意识:学生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在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群体意识和合作、协调能力,逐步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培养创造意识:学生能根据各种音乐材料,发挥想象力和思维潜能,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五、课题研究操作原则: 为保证该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教师应根据课题方案和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研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

2、差异性原则。受教育者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造成的原因有先天条件差异,有环境影响的不同,也有教育条件的不同。这些差异决定了教育工作者应当按照这种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受教育者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师生合作原则。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育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

4、反思性原则。反思是回顾已经做过的工作,把握既定的目标、进展,提出改进的方案,应用从教学中或从他人身上所学到的知识的一种能力。研究中,教师要具备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指导行为。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年来,我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扎实有效地开展实践研究,现将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如下:

(一)农村小学生音乐课堂上自主参与音乐学习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为了真实把握课题研究所需的相关信息及第一手原始资料,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理论依据,我对五年级的四个班进行了实事求是地问卷调查和走访了解,调查的目的主要是看这四个班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表现情况,看他们对音乐学习是否有兴趣、有方法、有能力,是否把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音乐教学实践,以便制定相应的对策。问卷调查主要围绕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自主参与学习的状况制定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是否明白自主参与音乐学习的重要性,是否在实验研究前后有所改善。问卷内容主要有:你喜欢上音乐课吗?课堂上你能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吗?你在课堂上经常和同学讨论、交流问题吗?你敢独立上台表演你喜爱的歌曲吗?遇到问题时,你是先自己思考还是先问别人?你认为音乐课有趣吗?„„

通过调查,我发现尽管音乐课应是所有学生最喜爱的学科,仍有不少的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学生只占30%左右,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较弱;有近20%的学生觉得音乐课太单调,主要是课堂上教学形式单一,多是以唱为主,缺少活泼多变的灵活性。教师对音乐学习的方法缺乏指导,给学生留有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太少,在课堂上,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学、唱和练,并且由于缺乏方法指导,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主动参与音乐学习,因而也就不能享受体验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另外,不少学生反映,课余活动少,兴趣活动小组不能正常开展也是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导致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主要原因。

(二)促进农村小学生自主参与音乐学习的课堂教学指导策略

1、基本策略: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性的训练,学生总是被动的听中学、看中学,而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实现学习方式的“六个转变”

通过实践研究,我认为让学生自主参与音乐学习的根本应实现学习方式的“六个转变”,即:由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转变;由机械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由个体性学习向合作性学习转变;由知识性学习向问题性学习转变;由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变。从而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玩中学”,把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2)做到教学方式的“八个转变”

教师教学方式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因此,我认为在新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应力求做到教学方式由注重自己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同一规格教育向关注差异性教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指责学生的“学”向反思自己的“教”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由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由机械式教学向创新式教学转变。力求达到教学方式由墨守陈规变成一种动态的、生成的教学手段,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目标的引导者,学习动力的激励者,有效学习过程的协作者,学习智能的开发者。

2、课堂教学指导策略

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主体参与者”的角色,教师则承担着“辅导者”的角色。教学中我认为可以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1)学法指导策略

①教给方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方法可以引导人们沿着正确的途径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只有把方法教给学生,才能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和发展,在实践研究中,我注意将学法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如在歌曲学唱教学中教给学生模唱的方法,器乐教学中教给学生演奏的方法,欣赏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律动的方法,创编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创造„„等等,并引导学生通过灵活的运用所学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丰富积累经验,逐步完善所学方法,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②有效指导。不同特征的音乐知识需要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有的适宜选择接受方式,有的适宜选择探究学习方式。对于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就要选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策略。如:对于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先接受下来,然后通过一定的训练才能学到手,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应采用讲述法、演示法等给予少而精的讲解。让学生真正领悟音乐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打牢基础。对于探究性学习,教师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探究、大胆的想象,并适时给以思考性的指导,凡是学生能自己发现的知识,教师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暗示。当然,学生在分析、探究过程中思路贫乏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学生有创造性的想法或做法时,教师应给予肯定,对曝露出来的问题,应及时给予纠正,讲清原因。让学生始终以成功者的心态自信的主动参与音乐学习过程中。

(2)激励性评价策略

“激励性”评价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作用是最有力、最有效、最持久的。学生从评价中品尝成功的乐趣,同样,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又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步入良性学习轨道。通过实践,我认为实施“激励性”评价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值得肯定的地方,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到自己各方面的提高与进步,看到自己能行的一面。在激励学生取得进步的同时,也要客观、恰当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与期望,产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动力。

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尊重他们的想法,不为学生的不经意犯错而生气。

③在评价态度上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在评价内容上,既要肯定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鼓励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参与度;在评价视角上,要站在学生的高度上,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④让学生走上讲台做“小老师”,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实践证明,让学生教学生,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还能提高音乐学习的质量。

(3)因材施教策略

小学生在认知特点、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实践研究,我认为采取分层教学可以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要。即在课堂上不搞“一刀切”,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区别教学,允许并提倡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目标,让各类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都能得到进步。具体操作方法是:通过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知识能力及学习风格的了解,按程度不同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教学群体,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层次低的学生重点指导或个别指导,对中等学生突出正确率的辅导,而对层次高的学生则给予较多的独立学习,允许他们“超前”发展。如:特长生可提前学习,课上可让他们辅助老师进行教学。实践证明,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4)合作学习策略

在农村小学一般都是大班额学生,教师不容易组织和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实施以学生互动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乐于交往的心理需求。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培养合作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将合作的方法、技能教给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具备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如:善于倾听、学会质疑、善于接纳别人的建议及组织协调能力等。

②把握合作时机。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时选择合作的时机(如当学生个人无法完成任务时;当学生学习有困难时;当学生有意见分歧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

③有效的合作手段:采用奖励评价小组的方式,可以促进小组之间竞争,使组员之间互相督促,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促进全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5)开放性教学策略

音乐教学应突破课内外的界线,努力创设开放、多元、完整的音乐学习环境,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经典与一般、中华音乐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注意吸收具有时代感、富有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丰富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根据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在普遍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作才能,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如:在教学前,可引导学生搜集与音乐作品相关的背景资料(包括诗文、图画、影视、艺术作品等等),然后在上课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交流,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大活动的参与面。

(三)农村小学生自主参与音乐学习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音乐学科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音乐教育教学过程,即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在音乐实践过程中,教师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这才是新课标理念下音乐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那么在操作层面上,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音乐学习呢?通过实践研究,我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如下:

1、培养自主意识

自主参与即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得到成功体验,形成自主意识。对于农村小学来说,我认为“激发兴趣”和“树立自信”是关键。

(1)激发学习兴趣。“我要学”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这种内在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多一些主动学习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关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学中,我充分抓住音乐特有的魅力,抓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活泼快乐的游戏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自觉观察与思考,主动地探索,独立自主解决课堂问题,使音乐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另外,在歌唱教学中,我把学生唱得好的歌声录下来,组织学生欣赏、交流、点评,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倍感成功的喜悦,情不自禁地萌发喜爱音乐的兴趣以及参与音乐活动的强烈愿望。

(2)树立学习自信心。学生学习的信心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长期以来,教师总是习惯让学生在自己的管压下学习,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而造成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所以出现了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策略,使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重拾学习的信心。一是充分相信学生。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成为活动主角,引导他们自由地想、自信地说、自主地做,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发展与进步的希望。我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从背着手“教”到牵着手“学”,从“我问你答”到“你问我答”,师生教与学互进,位置、角色互换,打破传统的信息单向交流模式,让学生成为信息与知识的传播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心与心贴近了,情与情交融了,师换来的学生的接纳,生得到的是教师的尊重。

2、营造宽松氛围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课堂上,我总是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亲自去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辨析音乐、创造音乐,使他们学的主动、学的开心。教学中,我力求做到多一点微笑,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受到感染;多一点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伤害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不横加干涉,尊重学生的隐私,不随便张扬;多一点赞美,不吝啬对学生的赞美、鼓励,以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

3、创设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使学生爱参与、想参与。(1)生活环境。音乐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在具体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找到音乐风格与生活情景的结合点,使音乐学习成为一种生动具体的生活体验。如:教学《我爱我的家乡》一课时,我让学生结合我们家乡的马陵山的美景,并根据自己平时的实际体验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家乡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结果有的学生用舞蹈,有的学生写诗文,有的学生画画,有的学生朗诵„„汇报节目丰富多彩,内容丰富。再如:我们农村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将课堂移到室外,让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让他们在清新的田野边歌唱、欣赏、表演。或将大自然“搬进”课堂。如:采一把漂亮的野花做道具表演,用嫩嫩的柳枝做柳笛、用翠绿的树叶吹乐伴奏,都让学生兴奋不已。

(2)教室布置。音乐教室的布置应充满艺术的韵味,让学生走进来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产生新鲜的感觉。如:我用各种音乐符号、乐器、音乐家格言及舞动的人物画像等装饰教室,既巧妙地让音乐常识汩汩输出,又让学生融入音乐环境感受艺术课独特的氛围,产生参与欲望。

(3)座位摆放。合理设计和编排学生座位,有利于学生的活动。课堂上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活动的需要灵活、别致地变换座位的排列,如:圆形排列、小组式排列、U形排列比传统的秧田式排列有明显的优势,学生容易进入状态,便于师生、生生之间多角度交流,增进友谊,教学成效显著。

4、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一个人的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作为音乐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尽情的去锻炼、去展示、去体验,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教学中。

(1)创编律动,快乐体验。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而随着音乐的变化轻松而准确地用身体器官来表现音乐是备受孩子喜爱的形式。课堂上,我根据作品内容启发学生创编动作随心所欲地进行律动或即兴表演,特别是个别表演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或优美的造型所吸引,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抢着上台表演,就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如:在欣赏《飞天》时,我发现不少学生边看边做飞翔的动作,于是,我干脆让他们集体做律动,这样大大满足了孩子们表现欲,增强了学生的表现能力。

(2)自制教具,引导探究。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说,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还不能普遍使用,但农村有农村的优势,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资源和潜力,在自制一些简易的教具和乐器的同时,引导学生也自制乐器进行演奏,如:教学时,我发动学生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做沙锤,用铁丝串瓶盖当串铃,用啤酒瓶装水当乐器演奏乐曲„„,在我的启发下,有的学生别出心裁拿来铁锨、锄头敲出了美妙的节奏„„。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还能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科综合,“艺术同感”。作为艺术的一个最重要的门类,音乐同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如舞蹈、戏剧、美术)及广泛的文化领域(如语文、体育、科学、英语)等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教学中我以开放的态度、较宽的视野,将这些门类与音乐有机融合,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艺术同感’,使其生成一种互补、碰撞的效果,促使学生脑、眼、口、四肢并用,通过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等多种形式体验和表现音乐形象。实践证明,有效的学科综合,能为音乐学习增添丰厚的文化底蕴,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爱参与。

(4)成立兴趣小组,培养特长。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发现并培养音乐骨干,我根据学生的特长及兴趣爱好,分别组织了舞蹈队、腰鼓队、竖笛组、二胡组、口琴组等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活动,并让学生把学到的技能在大庭广众中进行表演,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5)群体活动,提高素质。为了展现学生的音乐素质,我积极给学生提供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机会,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演出活动,如:才艺展示、比“舞”擂台、歌咏比赛、文娱汇演等。每年的“六一”、“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学校都要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娱汇演活动,师生同台表演,快乐的展现自己,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6)综合实践,服务社会。在当今社会里,家庭及社会音乐对学生的音乐爱好、审美情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电视、广播、VCD、电影),向学生宣传、介绍乡土文化,让学生学习并参与社会上的音乐生活,运用社会音乐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欲。如:在“马陵山饮食文化节”、“马陵山文化艺术节”上,我组织学生参与演出,增强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意识。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通过课题研究的开展,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增强,音乐素质明显提高。表现在:学生对于自主参与音乐学习的认识理解有较大提高,许多学生从过去的畏惧参与转变为爱学、乐学。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有明显的改变,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造意识得到很好的培养。从课堂表现看,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不再停留在表面上,而是体现在行动上。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参与合作,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做,能自信地与同伴、与老师合作交流、互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体验和表现歌曲中蕴涵的情感。由于教师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开放音乐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个人创造潜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次的汇报演出中,学生的才艺展示深受师生及社会的认可,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本人自身业务能力及音乐素质得到提高,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学校其他音乐教师的理论及教学水平明显提升,科研意识得到加强。同时课题研究较大的推动了学校整体工作,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五、其它成果表述

1、课题研究成果统计:

(1)《农村小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教学策略的研究》实验研究报告

(2)读书笔记、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等资料(共计30多篇)具体详见博客。

2、获奖论文、教案(共计4篇)

《角色体验,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获江苏省教育学会贰等奖;《让音乐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在《江苏科技报》上发表;《“角色体验”也是有效的教育方法》获徐州教科所科研杯论文三等奖;《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审美体验》获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论文贰等奖;音乐备课在新沂市教研室组织的教案评比中获一等奖。

教学案例: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审美情感》 《有效合作学习,享受参与乐趣》 《让孩子参与,要给孩子一颗自信的心》 《让音乐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读书笔记:

《爱是前提,趣是动力》

《解放孩子,让他们做音乐学习的主人》 《因材施教 张扬个性》 《师者,教学生学也》

以上教学案例和读书笔记本人认为比较好,请领导审阅。

7.“自主参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篇七

一、论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每个人的阅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要靠后天长期阅读积累或在实践中慢慢培养起来的。

1. 自主阅读能力不仅仅对语文学科有帮助,还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有所帮助。就像我们如果想学习其他科目的话,都想先去查看一下内容,而这就需要学生掌握这种阅读技巧,而这也将是学生未来应该掌握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也会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产生巨大的作用。

2.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间接提升其审美能力。

审美的要求是对现实和艺术作品中对美好的事物进行准确的认知和理解。而这种阅读能力就是从学生的视觉上转换过来,最终转换成一种感知、情感。不难看出,一种自主的阅读能力不仅能获得大量的知识,还能开发思维,丰富自身,逐渐养成一种好的品质。

二、适当增加师生互动

教师在讲述文章时,首先可以以范读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文中所蕴涵的情感,同时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添加设置以形体、音乐、语言的形式来带动学习氛围,以此来唤起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欲望,使他们有更良好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学习《秋天》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选择用表演的方法来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秋叶飘落的唯美意境。在讲述《玩具和游戏》时,如果想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感受到文中介绍的“毛绒小熊”的样貌,教师同样可以选择用表演的形式来向学生介绍文中小熊的各种状态和动作。

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不仅可以一目了然地让学生参与的课堂上的活动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加深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

三、巧妙运用阅读的方法,把握重点

学生在在课堂上的时间终究是有限的,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教师也不可能把课文里的所有内容都教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之前提前对课文进行探究和分析,有效地把握重点,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教学《奇妙的海底世界》时,教师就应该运用和重视学生对“奇妙”“世界”等词语的理解,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性,也能深刻知道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时候,更可以深切地懂得大海固然漂亮,但是不保护环境的话,再美丽的大海也会慢慢被人类的污染所破坏,并一步步走向“破碎”。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才可以更深入地去感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并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再如《司马光》,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对司马光砸缸的举动进行简要分析,突出他们自己的意见,因为在当今社会有的学生会认为司马光的行为是出于乐于助人,但是也会有人认为他这种举动对物品造成的破坏是不正当行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让他们把对文章的看法和意见写出来,教师在课后在进行整理统计,对想法过于偏激的学生予以矫正。这样在提高他们阅读水平的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科目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阅读是低年级学生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教学当中,教师也要不断改进和纠正教学方法,积累正确的教学经验,并且还要在课堂上积极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及时地了解他们的想法,进而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阅读环境。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重视对课本的利用,这样才能掌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和改革中,来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阅读训练,让学生积极起来,从而来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中国的汉语乃是国语,因此语文的重要性不用多说,最近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受到了众人的关注,尤其是教师和家长们。而近年来阅读作为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想要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而想要在实际阅读教学当中发挥作用,就应该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进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乐趣。不断地积极改革和创新,从而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董迎来.小学低年级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1).

[2]张启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J].新课程,2015(2).

[3]王秀梅.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浅谈[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1).

8.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篇八

小学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核心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小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提高,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从短期来看,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快速地提高小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但是却抑制了学生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能力,削弱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而单一的教学形式,枯燥课堂气氛,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激情,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对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不但能够改善现有的教学状况,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而发挥培养人才的作用,而且教学策略的研究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改善,有利于发挥学生想象和思考方面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案

1.注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想要提高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的能力,小学教师首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意识,将其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打破,突出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下,教师是教学的中心,为学生提高学习上的所有指导,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丧失了原有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抑制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首先就要改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转而教学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只需要做出略微的引导,以增加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能够对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解决,进而形成自己对于文章的看法和观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多的需要注重学生在自主性和创造性方面的培养,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2.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直以来,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重大的关系,因此,在自主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学习的整个过程。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多学生不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因此,教学策略的改变,应当对小学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和发展,各具不同的文章特点,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语文教师可以采用适合学生的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进一步吸引学生参与到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当中,既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局面;又能提高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和爱好,缓解甚至消除学生对阅读的厌烦情緒,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语文阅读,并且在课堂中能够集中注意力,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语文阅读方面的知识点,增强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底蕴。

3.创设平台,提升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的良好进行,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培养,更多地应该将阅读的范围延伸到课堂以外,要想真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的读物,让学生们能够投身到广阔的阅读中去,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想象的能力,全方位地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此外,教师也应该有目的地开展一些课本剧表演、故事会以及作文竞赛等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以及阅读所能够带来的快乐,而且适当的竞争合作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在文章阅读方面的能力和天赋,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9.“自主参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篇九

【摘 要】在高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课文之间的对话过程,通过对话可以增加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本文针对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进行分析,改变传授式的教学模式,通过提高教学中的自主阅读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学习;探析

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而且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并灵活运用语文并非易事。语文教学一直受到我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一些语文的新理念、新模式被不断地提出,用于对语文教学的提升并创新。特别是自主、合作、探究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提出,指出了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不但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还能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沟通能力都得到提高。

一、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运用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通过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保证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教师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可以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语文的知识,掌握语言学习的能力,进而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和发挥。阅读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而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可以通过给予学生交流、探讨的机会,相互沟通和表达,相互学习,不仅提高了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共同提高。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综合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学生长远的进步和发展。

二、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论是什么学科,还是学生处于哪个学习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越生动、越直观,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有可能被激发出来。教师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创设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引发学生热烈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二)分组式学习,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在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性格等为学生分组,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内可以更好地沟通交流,而且由于组员之间学习能力相近,兴趣爱好相似,大家在一起交流起来,氛围也更加和谐。组内成员应在四至六人为宜。同时,分组时也应注重让各组之间的整体水平尽量均衡,这样,各组之间相处起来也会比较和谐。学习时,组内成员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同时,教师也可以让组内的成员轮流担任小组组长,负责组内的分工、组织、督促等工作,以锻炼每位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当学生较好地完成组长任务之后,其能力得到锻炼,自信心也会提高。因此,通过分组式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实践

(一)营造适应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氛围

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设置情境,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合作教学就是满足学生个体内部需要,老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话的实用能力,为语文教学营造一个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

(二)增加高中语文自主阅读机会,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既希望得到知识,又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同,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在课外延伸阅读中,虽然阅读是个体行为,但共同的目标就是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而采取恰当的形式,定期组织体会交流很有必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结合思想教育、时事教学、班集体建设等环节,让学生汇报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使课外延伸阅读反馈于日常教学,真正实现阅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连平,陈俊香.还学生广阔舞台,显课堂精彩魅力——谈自主、合作、探究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J].德州学院学报,2011,S1.[2]虞学化.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途径[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2.[3]叶爱梳.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8)

[4]李位.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22)

[5]何淑艳.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自主阅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0.小学语文自主式阅读教学研究 篇十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阅读 自主创新

引言

自主创新性学习,是指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大胆进行语文实践,主动地、扎实地掌握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善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互动交流,不墨守成规,敢于挑战权威,积极提出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使自身的个性得到发展与张扬的学习活动。

1、语文阅读的主要目标

1.1在自主阅读中理解语言

新大纲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语文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要求达到:“一是对语言内容的理解,达到读懂课文意思的目的。二是对语言的品味,提高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詹天佑》开头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涵盖全文,初读时,让学生读书思考: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学生细读后,可回顾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回答问题。如詹天佑在“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等专业方面,表现了出众的才能并取得了非凡的工作成就,所以他是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也是“爱国”的工程师,是因为他不怕困难,不怕帝国主义的要挟、嘲笑,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那些外国人会讥笑我们……”这些表现了詹天佑有祟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对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要引导学生真正理解。

1.2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表现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新与活。新,要求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立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大话、空话,有自己的观察,有自己的想象,有自己的语言和真情实感。总之,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活,在理解表达时,在思考问题时,思路要宽,不局限于某一点某一方面。思维不应是直线性的,而是发散的,放射性的,做到在广阔的背景下,沿着多条路径思考。总之,在理解与表达中,体现灵活与机智。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

2、小学语文自主式阅读的教學步骤和要求

2.1确定学习目标

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学生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学习应达到什么标准。而且这些学习目标的设定应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依据统一的目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学习目标。

2.2激发阅读动机

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可以采用阅读兴趣激发、问题情境诱导、反馈评价鼓励、设置积极课堂环境等手段。当然,培养正确阅读动机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过程,往往不是凭讲大道理所能奏效的,积极的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本身的价值而产生学习需要。

2.3学生阅读学习材料

在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后,就让学生根据目标和任务进行阅读,但是自主阅读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看看书,而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情况下,系统阅读文本,独立获取知识。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数量,合理安排自主阅读时间,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教师要适当的给以辅导,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知识后,让学生自主阅读。

3、小学语文自主式阅读有效性保证策略

3.1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

教师积极发挥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性的发言。老师在精彩的细节处,给予点拨,给学生以启迪的作用,这样能够很好地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从而更好地开动脑筋全面地理解课文。

3.2在班级建立图书角

以自愿为原则鼓励学生把自己喜爱的优秀读物放在班级的图书角,这样大家可以充分地利用图书资源,教师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并多组织学生畅谈读书体会,珍视体悟的个体性、差异性、创造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图书角展示优秀的读后感,这样不仅循序渐进地培养大家的阅读习惯,而且也极大限度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水平,从而使阅读和写作成为班级里的风尚。

3.3培养习惯

好习惯养成了,终身受益。而好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如果学生养成了乐于阅读、勤于思考和勇于质疑的习惯,那么组织自主式阅读教学就轻而易举了。自主式阅读教学要确保有效,任务驱动是基础,小组讨论是手段,老师对全班的调控是保障,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因为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

3.4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

现代的新课程教学观主张要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得而不是被动,而自主的阅读正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去获取。自主阅读的感受同样也是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主体来说有较明确的要求或指向,要求主体去探索、去体验。不同年龄阶段的阅读活动中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充分考虑主体的个体差异,从学生以个人实践为参照的经验为起点,千方百计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他们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人。阅读教学的开放性除了呈现在学校课堂上,还可指向自然开放、社会的开放和生活的开放,以最终构建大语文教学观。在阅读教学中,教者的首要任务是:教师营造开放的教学课堂,给予学生充分思维和情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交流,在相互合作中来学习,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方法及流程。阅读教学同样也强调读悟写行四环节的结合,其中读写结合要创新,悟行结合也要创新,由读写到悟行也要创新,这创新就是教者在阅读教学活动上的创新。在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注意知识经验、方法能力的迁移性,逐步发展,培养主体的创新意识。

4、结语

面对新的课程标准,面对全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转换课堂主体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以阅读和讨论作为组织课堂活动的主线,努力构建学生自主式阅读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高克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J].文科教学探索.2006.(4).

[2]李光.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17).

上一篇:迎新春年老干部座谈会讲话下一篇:2020年银行XX支行业务经营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