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24-07-25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共8篇)

1.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篇一

播种 生根 发芽

鹿头镇吉河小学

邬正国

高效课堂改革是课堂教学的一次深刻变革,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保证。

我们针对案例细化出了许多高效课堂理念,使教师具有可操作性。如: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睡眠、灵性、兴趣、发展还给学生”;强调“让学生去“经历”并且“经验”;强调“课堂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一切的预设应服务于现场,而不是服务于预设。”不仅使全体教师听得明白、而且更看得清楚高效课堂的“门道”。确保把高效课堂的每一个理念都播种到每一个教师的心灵。

三、落实“导学案”

实施高效课堂

能否实现课堂的实效高效,导学案质量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导学案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我校主要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导学案的编写要求:

1、“学习目标”力图体现三位目标的有机融合,在表述学习目标时不可含糊其辞,尽量用“写出、背出、列出、辨别、比较”等意义确定、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

2、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学法指导呈现的方式可采用知识链接,温馨提示的方式。

3、自学 合作 展示各个环节要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各环节必须有具体的实施方案、互动策略和操作步骤,便于学生实际操作。

4、导学问题的设置,要有思维含量,也不能问题太大,指向性不明,造成学生在预习时要么不需动什么脑筋就能完成预习作业,要么是无从下手。要充分考虑学生回答问题的思维出发点,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结合;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坡度,要善于给学生“架梯”。由浅入深式的台阶式提问使学生人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又能显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全体学生的智力发展。要本着素质教育“面向全体”性原则,不能遗漏“学困生”。因而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只有做到以上三点,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去探究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从而获得一种成功感,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四、建立评价机制 指引高效课堂

评价是指挥棒、是高效课堂的法宝。要使课堂上学生能长期的保持“善于交流,勇于展示,敢于质疑”的积极状态,要使教师保持旺盛的课改热情,就必须要做好师生评价工作。

(一)学生评价

我校学生评价采用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比的方式进行。具体方法如下:

1、每周小组成员的个人积分之和,为小组总分,小组总分每周评比一次,然后按照积分排序分为三个等级,分别记10分、8分、6分,每月等级分数之和为每月小组总积分,从而产生月冠军组。月冠军组,可获得标兵小组的称号,并或流动红旗一面。个人积分为学习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但所在小组未获得过月冠军组的优秀个人,不能获得三好学生的称号。

2、学生个人的积分 学生个人得分=导学案+课堂参与+达标检测

(一)导学案的评定 分为A,B,C三个等级:

A级:导学案书写工整,答题规范,有详细的总结反思,正确率、完成率都在90%以上,给3分。

B级:导学案书写较工整,答题较规范,有总结反思,正确率、完成率在80%—90%,给2分。

C级:导学案书写欠工整,答题不够规范,总结反思不全面,正确率、完成率在80%以下,给1分。

这项成绩最高分为3分,由老师在第二次批改导学案时评定,由小组长登记分数。

(二)课堂展示=个人参与+小组总评分

个人参与分——按照参与就有积分的原则,只要学生展示、质疑、补充、点评都可获得1分的个人积分,该项积分采用小组交叉登记的办法,随时用正字法当堂累计。

小组总评分——小组展示后,其他小组要随即点评,并给分数,最高三分,小组展示分为3分,小组成员每人的3分。该项积分采用小组交叉登记的办法,随时用正字法当堂累计。标准如下:

1、展态(自然大方,表达流畅,谈定不张扬);

2、展示质量(表述准确,适当互动,注重方法和思路的讲解,避免读题式展示;

3、全员参与;

4、合理分工。小组展示分

现在的校园,理念已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笑容随处洋溢在孩子的脸上。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自主学习氛围更加浓厚。我们深知,高效课堂的路还有很漫长,但我们坚信,只要努力,高效之花就一定会在我 校开放。

有效教学策略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上都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得快乐、学出意义,是新课程改革中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1、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从新的视角来重新发现学生,尊重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

2、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这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如,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3、关注准备策略,就是怎样备课。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我认为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有效备课。我原来的备课主要是根据传统教学法的一些环节,主要是从教师讲的角度,而不是从学生活动的角度来进 行。而 新课程改革中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不能被简单传递的,是通过与他人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而得以理解的。传统课堂中的讲授教学更多时候是传递知识,让学生 “记住”知识,而不是“理解”知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教师课前备的主要是“课”、“如何教”,而在学生“如何学”方面备得不充分。现在 我认为备课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进行。如果要备学生的学,定要考虑如何创建与之相应的学习环境。如 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这些应该是教师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教师只有深入的理解、研究和挖掘教材中所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好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让新教材真正成为有效的信息资源,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激励学生自我实现,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素养。

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点评:

有效教学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导下,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A、几点提示

1、更重要的是值得探索的问题,而不是现成的结论;

2、学会学习本身是学习的重要目的;听讲座的过程是很好的理解学习过程的机会;

3、如果你觉得理论“没用”,是因为你没有去用。

4、您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个学科的教师;您必须始终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

B、教学主张

1、教学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

2、创造丰富的课堂,带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

3、帮助学生形成认知框架——概念系统和命题网络

4、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

5、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机会——创设学生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机会

C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这一概念首先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教学都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甚至可能是无效的,负效的。何种教学就可称为“有效教学”,也就是说,满足何种条件或具备哪些特征就可算作“有效教学”?基于自主学习的观念,有效教学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有效教学的特征:

(一)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能够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二)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

(三)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 水平的理解;

(四)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

(五)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

(六)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二、有效教学与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

1、学习者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包括参与并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自主学习

1、自我导向

2、自我激励

3、自我监控

学生参与的方式:

对活动的合理期待 自主调控学习的进程

质疑

修正

丰富

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对活动的反思总结

三、有效教学的条件

(一)学习者具有学习的意向;

(二)学习内容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三)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知识基础。

四、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二)激活已有的知识积淀;

(三)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并处理学生的先前经验和直觉,1/3+1/2。

(四)鼓励学生学业求助的行为;

(五)以学生学习的真实的认知过程为基础展开教学;

(六)充分展开高层次的思维过程

有条理地思考

有根据地思考

批判性地思考

反省性地思考

彻底地思考

思维的品质:

流畅性;原创性(独到性);深刻性;敏捷性;精进性。

(七)充分展开课堂交互活动

产生想法;发展想法;促进多元理解

学生的想法之间要有实质性碰撞和争鸣,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达成“共识”,实现知识建构

(八)达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灵活应用

1、在不同的情景下应用知识;

2、用自己的话解释;

3、解变式题,解相关问题;

4、解综合问题,实际问题。

(九)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

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彼此接纳的、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

(十)使教学生动有趣,并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十一)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乐于给予学生他们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

(十二)以某种建设性、乐于激励的方式给予学生快速、准确、详实的反馈,引导学生制定行为改进计划

(十三)使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与他人有联系和被尊重

(十四)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履行责任的能力: 提供选择

(十五)鼓励和接纳学生自治权、主动性,和学生一起制定课堂规范(十六)、鼓励学生提出有深度、开放性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相互回答

D、课堂活动结构的转变

建构主义课堂活动结构

1、呈现问题情境;

2、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引发相关经验和认知冲突;

3、在教师支持下,学生合作探究并解决问题;

4、在教师的监控下,全班交流问题解决的策略、过程和结果,达成深层次的理解;

5、呈现新问题,促进知识的应用和整合。

E、备课工作重心的转变

F、给校长的建议

1、为了促使教师成为一个反思的实践者,您需要经常听一听老师的课,并经常性地组织说课;

2、学校应该是一个充满公平与正义的地方,不要把机会和荣誉过分集中在少数人的身上;

3、要充分尊重和理解每一个教师对待事情的感受,要有平等、真诚和充分的沟通;

4、形成一个相互认可、欣赏和支持的团队,让每一个人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但又要回避过于亲密的私人关系,因为它可能妨碍我们公正地处理某些问题;

5、要形成一种风气,在工作时间大家都不谈论与教育无关的话题;

6、努力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赢得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要吸纳家长和学生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

7、在学校的集会上,要表达主题明确、前后呼应、不断深化、鞭辟入里的教育思想;最好以学期为单位,设计和规划演讲的主题;表达时要努力做到“要言不烦、有条不紊、从容不迫、言之有物、张弛有度、掷地有声”;

8、我们是教育的专业人员,我们有责任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社会和家长,帮助他们确立对于子女和教育的合理的期待。

G、给教师的建议

1、在上课铃声敲响之前,您务必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别忘了以您自己的方式向学生问好;下课玲声敲响之后,如有可能,您最好不要急着离开教室,也许有学生需要您的帮助,当然,还不要忘了向学生道别;

2、学校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对学生的监护:学生在校期间,教师是学生的监护人,您务必把学生的人身安全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让学生远离危险,远离伤害,切忌麻痹大意或心存侥幸;

3、教学是一种仪式,当您走进教室时,务必带着课本、教案和学生名册;还有,希望您带着微笑进课堂、带着欣赏进课堂;

4、教师的仪容和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我们提议:美育,从教师的仪容开始;德育,从教师的言行开始。

我们要求教师注意自己的着装,努力做到整洁、大方、庄重、体面;教师的言行切忌粗鲁、低俗,而应该文明、和蔼与慈爱,为此,我们提醒您除了注意措词,还需要注意说话的声调与音量;

5、我们提倡对学生激励性、期待性的评价。将讥讽、挖苦、轻蔑等 等变为宽容、惋惜和同情,当发现学生的不足时,我们可以说:“如果你能够克服掉这个弱点,你会变得更加完美,更加可爱”;

6、如果您有吸烟的习惯,请不要在公共场合以及学生出没的场合吸烟;相信您会模范地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如“爱护我们的绿地,爱护学校校园的一草一木”。

7、世界其实就是我们自己,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处境;给自己多一点积极的、乐观的心理暗示。

给自己积极的暗示

我是重要的;我是能干的;我是美好的;我是快乐的

8、没有任何一门课程可以直接教给你教育的智慧,她只能从你丰富的内心世界中生长出来。

1有效教学策略的逻辑必要条件有效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 “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一一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2有效教学策略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要求教师有 “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 “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 “什么 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所谓 “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谈新课程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根据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教学主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为了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最终实现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合格公民。在个人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我认为,要转变“教师为主、先教后学、课后训练、集体教学、个体学习、目标单维、面向过去”的传统课堂教学策略为“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性教学、合作学习、目标三维、面向未来”的具有创新的意义的课堂教学策略

构建有效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小学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为:目标导学-------自主探究-------点拨升华------变式训练------应用创新。小学语文课堂可以采用尝试自学(在教师的激励与指导下,主动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和能力,自主阅读,扫除阅读障碍。)、展示梳理(交流阅读心得,掌握学情;提出难点、疑点,引领学生再次阅读。)、合作探究(教师精心预设活动,师生、生生、生本的有效对话,完成对难点、疑点、兴趣点体验、感悟与理解,披文入情。)、拓展运用(师生合作,梳理学法;适度拓展,综合运用。)四个环节;情境导航,尝试自读、个性体验,合作分享;重点引领,互动悟法阅读深化;巩固反馈,拓展提升

2.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篇二

一、目标驱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所谓的目标驱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其实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以达成一定教学成效的课堂教学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当作是教学的依据, 并且据此进行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而学生则需要将教学目标当作是学习的动力, 以便有效进行知识的学习。所以, 目标驱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 为了体现课堂的效果, 还要开展教学评价。而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 可以使教师以发挥学生最大潜能为目的采取有效教学策略, 因此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 由于学生的学习受到了教学目标的驱动, 所以可以使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得到提高, 继而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此外, 在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及时得到教学反馈, 从而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调节, 继而为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更多的保障。

二、构建小学语文目标驱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

(一) 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对于教师来讲, 能否较好地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主要还取决于其能否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因为, 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思路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而为了确立高效的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 不再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技能。从目标驱动的角度出发, 教师可以设定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即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督促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与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例如, 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 教师需要先设定让学生学习其中的字、词的教学目标, 以便使学生学会品位文章的语言文字, 从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之美。在此基础上, 教师应该设定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的教学目标, 以便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桂林的“山”和“水”的特点的欣赏。最后, 教师应该设立相应的情感目标, 以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 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完成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后, 教师应该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科学设置, 以便真正开始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喜好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 以便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一开始, 教师就应该进行问题的设置, 以便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而较好地设置教学问题, 也可以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 从而达成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此外, 通过设置教学问题, 也可以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从而围绕着目标对教学内容展开学习。例如, 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 教师在一开始就可以设置“你对哪位亲人有着特殊的感情?”这样的问题, 以便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而在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后, 教师就可以顺利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内容。

(三) 分层次实现教学目标

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还要分层次地实现教学目标, 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来讲, 就是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以便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达成每一个学习目标。而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渗透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收获更多的情感体会, 从而使学生的品德情操得到培养。为了达成这一目的,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文章的分层次的阅读。同时, 在每一次阅读后, 教师都可以提出一个学习任务。而随着学习任务的难度和思想内涵的提高, 教师则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学习, 继而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四) 促进课堂教学有效化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化, 教师在课堂学习结束后应该对学生的表现展开评价。同时, 学生也应该对自己和他人展开评价, 以便全面进行自身的认识。而通过这些评价, 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效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并且认识到自身在教学开展上存在的不足, 从而进行后续课堂教学的改进。此外, 教学评价的开展也可以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价值得到体现, 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继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3.中职英语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篇三

【关键词】中职 英语 有效教学

《中职英语教学大纲》对中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面对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进步,为了达成这个教学目标,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教学模式凭借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的显著优势,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理想。

一、有效教学

1.概述。有效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学生学习和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减少教学活动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而获得更高的教学成果的教学方式,追求在达成特定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教育价值需求的同时减少教学活动投入,将有效的教学资源能效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有效果是指教学活动结果满足预期教学目标,有效率是教学活动对经济学概念的沿用,是教学产出和教学投入的比值差值,有效益则是指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也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是教学目标和社会以及个人教育需求之间的吻合度,可见有效教学是社会、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三方互动行为。

2.有效教学的内涵。中职英语有效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对有效教学的内涵进行深度探索。课堂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依托,现阶段一些中职英语课堂上存在着学生听课吃力,教师讲课费力的情况,教师十分无奈,而学生兴趣低落,学习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而英语教学内容和学生专业内容有较大出入,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传统,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交流,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最终失去学习信心。

因此中职英语教学的关键在于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中职英语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方法,学会尊重学生,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控制课堂节奏,将单向教学行为转变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将学生真正带入教学行为中。有效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保持学生的自觉积极学习状态,通过对课堂教学知识结构的适当调整,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走出中职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

有效教学模式基于升本教育理念和有效教学理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价值观、伦理观,遵循学生的行为规律,发现并肯定所有学生的成长本能,对学生给予有效的引导,提倡、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将学习转变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转换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构建有效的,有生机的中职英语课堂。

3.中职英语教学现状。中职学生英语基础差,学生学习有较强的就业目的性,对于英语等基础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因此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1)对中职英语教学不够重视。一些中职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的态度不正确,对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意识到英语语言素质和英语技能在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方面的重要作用,仅仅将英语教学视作基础课程,脱离专业知识,对英语教学的投入不足。

(2)高素质专业英语教师相对缺乏。一些中职院校缺少高素质的英语教师,尤其是英语专业和师范专业,同时掌握丰富英语知识和教学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比较匮乏,一些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3)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薄弱。随着大学扩招,中职生源数量逐渐减小,生源质量下降,很多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水平较差,跟不上教学节奏,最终失去了学习兴趣。

二、中职英语有效教学模式的开展

1.合理应用教材。中职学校的英语教材有各个专业通用必修基础英语教材和专业英语两部分内容,其中基础英语基于初中英语知识,回顾知识点,用于和专业英语学习的衔接过渡,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与形式都比较简单,涉及到比较广泛的生活工作情景,而专业英语更加注重专业和交际,词汇更加生涩,单词学习量更大。两种教材之间的整合是中职英语教学的大势所趋,教师应该在对教材认真钻研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英语学习水平,根据主体内容和难易程度,进行教材内容的分类处理。教师可以基于某一主体,对若干相关单元的教学内容按照难易顺序或者相关性组合起来,整合知识点,对知识板块进行重组,有选择的应用教材,应用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对话情景,将生词应用进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英语2中《I saw a terrible movie》这一章节,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英语自行讲述自己看过糟糕电影的经历,通过这样生活化的场景降低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说英语的感觉,消除恐惧心理,建立学习信心。

2.多样化教学活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教学模式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主张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感受英语氛围,掌握英语知识点,培养英语思维。教师可以结合充足后的教学内容,安排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将书本上单调枯燥的语法、单词、句式转为生动的生活场景,有利于学生形成连动记忆效应,同时加深感性认识,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给予适当的引导。例如英语2《Its time to change》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模拟朋友之间闲聊的场景,每个人轮流说出自己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和改变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对自己不满,想做出改变的时候,利用这样的小组情景讨论,学生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锻炼了英语口语,通过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犯错误不可怕,不敢犯错误才可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将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特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学生出于就业目的参与中职学习,因此对于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内容往往有较高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例如学习英语1 Unit10《Where are you going to spend your holiday》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旅游专业的学生模拟一次旅行社内出现的对话,旅游顾问讯问顾客想要去什么地方旅游,再为顾客介绍一些旅游景点。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并给学生适当的指导,搜集学生的疑惑,对学生表达不妥的地方进行适当改进,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一举两得。

3.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式的小组讨论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模式,但是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的小组讨论可能变为茶话会,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时不能够放任学生,而是应该将其作为知识交流和内化的有效工具,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提升。教师分组应该讲究互相搭配,不同专业学生、不同学习能力学生和不同性格学生相互组合,在贴近生活的主题讨论中整合知识点,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共同进步。

三、结语

中职英语有效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取得进步,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参考文献:

[1]梁丽霞.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实现[J].职业教育研究, 2013(2).

[2]刘波.浅析中职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科教文汇, 2011(32).

[3]于闻国.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的尝试——多元情境教学的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7).

[4]竺洁敏.实现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J].文理导航(中旬),2011(9).

[5]赖旭晖.生本教育理念下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的实施[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2(3).

[6]牟艳英.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16).

4.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篇四

我校确立的《农村中学有效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课题,于2011年3月由学校研究决定实施,结合我们历史教研组实际,确定开展《历史有效性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我代表本课题小组作开题报告,请大家研究讨论。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1、目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我们走出了学习理论转变观念的第一步,也经过了“两转”、“三合”的外在形式探索阶段,现在我们改革的步伐又迈入了如何扎扎实实研究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新课程改革内涵发展的新时期。

通过初中历史新课程实验的探索使我们认识到: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学改革的成功不应该只是教学历年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形式的变化,而应该主要体现为教学的实际效果。但就目前情况看,由于教学策略不当,新课程教学无效和抵效仍然存在,就此提出此课程研究。

2、意义

(1)、它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其中的关键又是学生。教师只有唇膏粉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它是完善课堂教学,加强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的需要

课堂是一个奇特的空间,面积虽小,却能包容知识的海洋。如何在这特定的空间,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达到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崇高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改变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课堂教学,应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差异性突显出来,才能加强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教学。

(3)、它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作为一所乡村中学,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如何真正转变教与学的模式,如何真正前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如何提高农村中学教学质量,是我们苦苦思索的问题,我们试图通过各学科教学,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智力与效益。

学习进步与发展;有效率指单位教学投入内所获得的产出高;有效益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与个人的教育需求想吻合。

(4)、它对学校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对各学科教育教学过程的有关要素和环节进行思考和研究,需求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利于考察教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创造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激活教学活动主体的自主、能动、创新意识,促使其自觉的审视反思,改进教学目标和相应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总结探讨课堂有效性的策略,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途径,力争形成特色。

二、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性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局工作重点和局长讲话精神,以扎实开展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有效”,促进新课改内涵发展为目

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虾发展为核心;以课题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改革深化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本着“面向教学、研究教学、服务教学”的研究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个人探索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单科推进与各科并进相结合,最终实现课题研究的目标,找到适合我校有效教学的策略及方法,全面提高我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主要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它情调学生是学习活动和可代替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和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新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新课程实施中的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施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2、教学最优化理论。它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挂念,一是分子教学主要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多元智能理论。它强调教师应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智力。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方式变革。美国教育家阿姆斯朗以加得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提出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论和最优的教与学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4、有效教学理论。其核心的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种策略,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青筋做出决策课堂活动有效性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直到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他课堂教学效益。

5、“最近发展区”理论。它认为教学必须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促进了学生发展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而想让教学有价值,就必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或者说,必须找到那些他们不能独立地解决,却能在课堂环境里,在同伴或教师的帮助下得到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在教学之前确实是他们不能独立解决的,而在教学之后却能独立解决了,教学就显示了它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6、现代教学论。它把教学看作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教学是学生生活的只要失控。教学目标的确定、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设计,都与学生发展具有内在联系。教学成为学生以理解、体验、感悟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的重建活动。把教师看作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时空内,围绕一定的主题所进行的多向的交往活动,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三、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根据我校实际,本课题将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等学科开展有效教学策略日研究。将从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展开。在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等作表征分析,重点探讨他课堂中学生学生活动的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1、诊断并分析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生效率不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2、开展教师教的策略研究

(1)开展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研究。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材料;开发教学资源;选择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案的编写方法等。

(2)开展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包括探讨历史学科有效教学方式,研究课程整合的方法,核心内容的教学策略,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化,重建课堂教学中教学互动的师生关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校本化实施,灵活处理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进许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探讨课堂提问的策略、练习策略,如何人既关注全体又关注个体差异,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土和有效应用等。

(3)开展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包括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与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探讨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运用,构建历史学科有效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

3、开展学生学的策略研究

我们提出兴趣激发策略,以他学生学生积极性;情景创设策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学习;培养问题意识策略,他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自主练习和实践能力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引导体验激励评价策略,促进学生不断努力学习。

(1)深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促进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形成探究、合作、倾听等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探讨学生课堂学习及课外学习中运用的突进、方法、技巧、调控方式等学习策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包括专题研究、课题沙龙——借鉴学习经典理论、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题实验研究课、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观摩、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经验论文等。)

1、文献法。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的理论,以正确的理论开指导课堂实践,吸纳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教师自身也要综合运用各种路径,及时了解最新课程教改的相关成果,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2、调查法。主要调查教师教学和学习学习的态度、策略与效果,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教学与管理的行为。在实验的开始、进行和结题时,均进行单项或综合的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实验教师和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有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学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

3、个案研究法。根据学科特点,选取不同典型课例、典型实验对象进行分现研究,对收集到的各种个案分层次进行细心的整理、对比、分析,在总结个安眠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科学课堂教学策略。

4、观察法。观察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从而获取相关信息,促进个改进教学策略。

5、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献结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6、经验总结法。针对成功体验与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次为课题服务。通过学习、实验、总结形成本学科的教学策略,形成经验论文。

四、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计划开展三学年,以每一学期为一个周期,共实施六个周期,每个周期按以下步骤开展活动。

由教研组根据本组实际情况,深入课堂,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状况,重点找出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对本教研组各位教师教学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出带共性的若干问题,然后做好以下三件事:

(1)梳理影响课堂效率的若干因素,形成简单的书面材料,提交教科处备案。

(2)组织本组教师逐一讨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提出改进方法。

(3)确定本期重点解决的问题,形成研究实践课题,并制定活动的详细方案

五、课题的研究人员构成和专长

我组有教师七名,其中地理教师二名,思品三名,历史教师三名。市级教学能手一名。市、县级优优质课三人。他们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对科研工作有热情,能自觉主动地投入于教改中。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接纳性。

六、研究的现有基础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科研课题的大背景下,在省级课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和市级课题的基础上,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七、预期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名称及形式。

(一)组织准备阶段(2010.4——2010.5)制定试验计划方案,组织学习,交流研讨,外出考察。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0.6——2011.9)

1.成立课改相应组织机构。2.搞好各班学习小组建设。3.构建有效课堂新型教学模式。4 按年级抓好课改的落实。5 写好各阶段总结。

(三)成果总结阶段(2011.10——2011.1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1.举行课改汇报课。2.收集教学案例。3.教学论文。4.教学反思集。5.总结有效课堂新型模式经验。6.撰写结题报告。

八、结合我校实际,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不断完善深化本成果。形成具有农村中学特色的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使更多的学生受益,普遍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我校教育科研能力。

九、经费估算

学校划拨。

龙须门中学李忠良

5.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篇五

阳高县教研室刘珍旺

一、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二、课题背景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我县的全面铺开,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我们根据市、县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曾经承担了县总课题中的子课题《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模式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许多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章法,随意性太强;很多教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教师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形成了高消耗、重负担、低效率的局面。一句话,落实目标“少、慢、差” ;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和学生有效沟通,从而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变成了学困生,给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种种原因,也出现了新的倾向,如噱头多,课件多,语文味淡。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00后的孩子,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渴望展示自己,而我们的课堂没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

在问题面前,我们认识到,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处在教育改革风口浪尖中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研究与改革,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改变“鸠占鹊巢”现象,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此背景下,有县教体局教研室领导的大力支持,有“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课题研究成果作为基础,我学区全体语文教师愿意进一步探索“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成功模式,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课题界定与理论支撑

1、课题概念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具体表现在:让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会探索新知,愿意与他人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教学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2、理论依据

(1)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绪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行成。

(2)高效教学的相关理论。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高效课堂符合新课改理念:

A、紧扣“教”与“学”,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转变。

B、围绕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C、诠释的是“师”与“生”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实现师生相长。

D、教书育人的完美体现。

E、从传统到高效的教学比喻:传统课堂抱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

四、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本课题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义:

1、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适合长乐学区乃至更大范围内小语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意义: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优化小语学科的课堂教学,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解决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实际问题,总结出小语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框架,使教学过程科学化,合理化。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发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3、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通过研究与实践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收集、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教育内容,构建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课堂的学习模式。

2、探索有关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规律,构建指导小学生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等有效学习方式的操作方法。

3、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实验教师教学方式的优化和专业成长;丰富我校的文化内涵,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

4、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化素养,具有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提升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课题所反映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首先,要研究什么是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与旧课程有什么区别,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其次,要研究高效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评价、课堂要求以及管理等。

2、研究教材、学生和教学设备。

首先要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其二,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要分析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其三,是研究学校的教学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教学材料的准备等,这些都会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

3、研究学法。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必须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研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

4、研究教法。一是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二是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的名师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科学取舍,学习优点,为我所用。三是立足于自己课堂的学情和教材,研究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四是开展上课、观课、议课等活动,以先进理论为指导,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探索出切实可行的适合小学语文的高效教学和有效教学模式,在学区内加以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准备启动阶段(2013.4—2013.6)

1、深入调查研究,选题立项。

针对“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由参加过骨干教师脱产培训的李昌荣教师,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当前领域问题研究状况以及我校近年来教学实际,开展“语文课题有效性”师生问卷调查,对调查情况进行及时总结与分析,最终确定科研方向,进行选题立项。

2、调查研究中发现的困惑。(1)教师对分层教学、分层辅导等设计持不同的看法:认为40分钟一节课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学合作交流会不会影响课堂质量,分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如何体现。

(2)语文课堂教学如果突出了“工具性”,就会失去“文味”,教师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间的平衡点难以拿捏。

3、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策略。

针对教师的困惑,学校及时组织了科研讲座,坚定了教师开展研究的信心和决心,鼓励教师踏实走好科研之路,并在结合学习李炳亭老师《高效课堂22条》,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坚持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反思。

老师们在研究中制定了高效课堂的五步教学法步骤:

(1)课前预习、自主读画

(2)激趣导入、初步质疑(3)提炼问题、合作探究(4)适时点评、精讲点拨(5)拓展提升、有效训练

4、确立研究课题,进行课题论证。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来确立课题并进行论证。

5、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由李昌荣老师任组长,王宗琼老师任副组长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课题实施。

(二)初步探索阶段(2013.7—2014.1)

1、开展网上专题学习,名师课堂录像观摩交流活动。进行课题研讨。

2、利用课堂教学、课堂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课题实施与研究。如实记录研究过程中各种相关的现象、数据、问题等事宜。

3、开展课题研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举行课题经验交流会,研究实施课题。

此阶段,学校在语文学科中实施了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实践证明,“五步”教学模式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益:每个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各自更大限度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成为了现实。

(1)提高了学校领导对办学思想的认识。

课题研究提高了学校领导办学理念的认识,从“课堂让学生获得各自最大限度的发展”这一研究理念,延伸到学校倡导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学校更以课题的核心观念为指引,不断更新办学思想,落实和完善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行政积极带头投身课改,无论是最早涉足实验的,还是中间加入研究的,都满怀热情地投入,带领教师开展“学习——实践——总结——再实践”,对“高效”理念深入学习、理解,结合实验操作的情况及学生的实际,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的细节,对高效课堂教学与评价的形式进行了完善。

(2)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把与专家的交流学习作为强大的理论基础与后盾,专家先进的理念与指导,进一步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学校更充分发挥教科研精兵强将的作用,让他们通过上研究课、总结交流、组织探讨等形式,推广实验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得到了全体成员的认同。通过深入学习与大胆尝试,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深入实践阶段(2014.2—2015.1)在初步探索的基础上利用课堂教学、课堂实践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开展课题实施与研究。加强高效课堂理论的学习,深入学生实际,不断摸索,最终总结出可以操作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语文教学五步法。

1、在研究中学。

学校积极为教师实验创造条件,提供对高效课堂教学理论学习、实践交流的机会。定期观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专题讲座。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破解迷团,指明研究方向,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多次安排教师外出观摩学习,提高了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水平;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到课堂教学各环节的优势与不足。认真组织好研究课,做到课前同级几位教师同备一节课后集体讨论,一位老师执教后开展组内评课。在一系列的培训中,教师对实验的热情高涨,在学习中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大胆提出实验的改进意见,自身的研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在研究中教。

学校把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相结合。期初在制订教研计划时,就把课题研究纳入其中,如每周均开展“三课”(达标课、示范课、展示课)观课活动,周四进行评课、议课;每学期组织几次全学区高效课堂研究课,为开展实验研究提供课例;教师在学校营造的浓厚研究氛围中,坚持开展反复实践,不断提高课堂实效。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教师在适应这一改革的过程中提高了钻研教材教法、讲授表达的能力。

3、在研究中提高。随着对课题的深入研究,教师对语文教学五步设计的目的、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老师们开始重视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如语文科如何确定每课的“主题”?如何“直奔主题”?如何设计主线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在研究课中作了展示。其他教师在学习模仿中有了新的感悟,从开始的套用模式到学会根据学生实际,大胆地进行改良与创新,使得教科研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的开展,带动了学校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比过去更从容、更自信。

(四)总结推广阶段(2015.2-2015.6)

(1)汇集资料。课题组以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研究论文、实验报告、经验交流等形式进行总结,所有过程资料由专人负责整理、收集和归档。

(2)课题研究资料归档,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3)、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在学区范围内的各个学科推广研究经验。

七、研究成果与分析

本课题研究从申报立项到现在经历了近两年多时间,尽管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我们得到了县教育局教研究室领导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使整个研究工作基本达到了预定目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构建了高效课堂的五步教学法步骤: 1课前预习、自主读画

2激趣导入、初步质疑

3提炼问题、合作探究4适时点评、精讲点拨

5拓展提升、有效训练

1、课前预习,自主读画——“学”

在课前预习中,学生要将文中出现的不能读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划出,通过查字典解决基本的字词问题,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社会时代背景及文体特点,整理成小卡片。这一阶段的学习,要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再深入到文本中,理解材料内容,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并对文章精华进行吸收、消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有目的、有层次,默读思考和动笔圈画结合,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见解。并找出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学生能感知到什么程度,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积累而定,老师不必强求一致。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将产生的疑难问题做好整理,留待解决。这一阶段的学习中,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设计出简约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2、激趣导入,初步质疑——“疑”

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走进新课的学习。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由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及热点问题入手,学生感到自然亲切。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设计新颖的导课形式,如故事法、悬念法、实验法、紧扣题眼法、欣赏优美画面法等,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作好准备;要求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一切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信息资料。如我们常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资料;要求教师设计材料要能迎合学生口味,激起学生迫切学习新知的心态。

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情境中的矛盾时,就会产生疑惑。最佳提问点找到了,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基本思考方式。赞科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最有价值的本钱。”引导、鼓励学生初读课文后自主质疑。尊重学生的每个疑问,表扬质疑行为,激发学生较强的探究意识。

当学生发现疑问,提出问题时,他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欲望就已经具备了。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一次思考的过程,一次思想上的交流,是激发新思维的保证。

3、提炼问题,合作探究——“探”

合作探究,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多通道的相互交流,是网络式的立体交流体系。因为大家相互交流,又相互启发,每个人的思维都处于活跃、开放的状态,思维的不断碰撞将会形成“思想风暴”,激活学生的神经细胞,接通学生的神经联想,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迸发出各种独特的想法和见解。

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组成“互动互助”有效学习小组,好中下不同层次学生搭配,指定组长,合理分配发言次序。在合作探究中我们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尊重,学会交流。

强化合作互助形式,各学习小组先由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见解或学习心得先在小组内交流,每生汇报对问题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交互作用,把个别的发现转化成共同的财富,丰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认识。然后提出个人在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供全体组员讨论。最后,对达到的共识以及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准备下阶段交流时发表见解,并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进行有效合作探究。只有以合作的学习活动为纽带,才能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朦胧的意象变得清晰、具体、血肉充盈了。”针对文本内容及体裁的不同特点,还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展现学生的成果。学生在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过程中自然地达成预设的目标,并且在交流中又会获得新的感悟,达到共赢的目的。

4、适时点评,精讲点拨——“点”

适时点评是课堂高效的关键点。“点评”就是“点拨”与“评价”,这是高效课堂教师必备的两种教学行为。如何“点拨”?

一是把握“点”机。课堂是动态的,变化莫测,教师要善于观察、准确判断,该出“口”时就出“口”,不该出“口”时要封“口”。二是遴选“点”招。如“点”而不“拨”、“拨”而不“透”、点破点透。三是锤炼“点”语。课堂实践中,不少教师的点拨不到位,不能一语中的,关键是语言组织上出了问题,平时琢磨得比较少。作为点拨性语言必须准确、精练、富有启发性和牵引性,力求起到一语开茅塞的作用。

在精读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感悟-----感悟课文的人物形象,感悟文本的语言,感悟蕴含的道理。对于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认识,需要循序渐进,从词语的品味,到课文的理解,到体会作者遣词的妙处,对课文的语言魅力,让学生从读中充分地揣摩。

这一环节目的是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促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使学生与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并把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下来,逐步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为学生今后语言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领悟、掌握读书的方法。

5、拓展提升、有效训练——“练”

对当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进行回归性检测,将重点内容以检测题、提问等多种形式进行反馈训练,检查学生当堂掌握知识的情况。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灵活掌握技巧与方法。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从创新实践的目的出发安排拓展。如语文教学后,结合课文内容,当场编一首热情洋溢的小诗,创作一个精彩的儿童故事,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说说自己的肺腑之言;课后有效地组织学生编排小报、表演课本剧,进行辩论、开展一次社会调查等。这些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良好心理品质

这一环节目的是运用语文,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了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力。两年多的实验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多次承担研究课和参加县级各类观摩、评比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宣传与学习,老师们了解到了做课题的步骤、方法与途径,通过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领域小课题研究。通过小课题研究,我们的老师逐渐变成了一个思考者、研究者,对于每天都要遇到的教育现象和教育事件,不是靠多年教学形成的一种本能来解决,而是以研究的眼光,运用智慧去解决问题,体现出自己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价值所在。

八、本课题反思与展望

研究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开拓创新,才会有前进的动力。两年多来,我们虽然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以待今后弥补。

1、研究过程中,教师积极性高,但缺乏深度。往往表现出为了课题研究而学习。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做到周周集中学,天天要自学,月月来交流,建立课题研究的长效机制。

2、如何使亮点更亮,将成为我们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如何系统地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做好与现行教材的有机整合,形成校本课程的一大特色,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6.有效的汉语拼音教学基本模式研究 篇六

汉语拼音是认读汉字字音、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汉语拼音的内容又是比较枯燥的符号,尤其是面对刚入学的孩子。要想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完成拼音教学,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要改变拼音教学繁、难、偏、低的状况,就得打破单一的拼音教学方法,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使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在拼音教学中难度较大的就是音形相同或相似字母的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在使用过程中也会由于辨析不清容易产生歧义。针对不同的情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下列做法。

一、肢体激趣、记忆相似字母。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的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激趣就是把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融进新鲜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之中,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愉悦,使知识的传授有生气,在可感知的情景氛围中被学生乐意接受,从愉快走向成功。

如在教学中,我常常发现不少学生对声母当中“b、d”和“ p、q”分辨不清,从而给认读、识记生字带来一些困难,也让家长发愁。经过认真观察和研究,我总结出用肢体巧记字母“b、d” 和“ p、q”的音和形,效果较好。从书写形式上看,bdpq这四个声母都是由“竖”与“半圆”组成的字母,只是竖和半圆的组成方式不同。因此我就称它们为“四胞胎”,并告诉学生“竖”就是我们笔直站立着的身子,“半圆”则分别是我们的“脑袋”、“肚子”和“屁股”。同时自编儿歌帮助识记:大肚子b b b、大屁股 d d d、脑袋向右ppp、脑袋向左qqq。通过儿歌的诵读让学生的肢体动起来了,课堂也活起来了。就这样,我的学生很快便在扭动自己肢体的快乐中掌握了“四胞胎”的特征。为了巩固所学的内容,还鼓励他们和家长互玩“四胞胎”游戏。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学生非常喜欢。不信,请你试一试。

二、创设情景、区别相同读音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和人交流的培养。虽然这个要求在阅读目标中出现,但我觉得在学拼音时,就应该让他们去体验,去感受,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拼音教学中,读音相同的字母是声母y w与韵母i u,在使用过程中有些学生常将yi直接写成i,将wu写成u,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只记得y与i、w与u读音相同,却忽略了y与i、w与u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正确的区分它们,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它们之间关系。这一环节中我的设计是:情景导入“单韵母六姐妹中有一个叫小i的,(请出戴头饰卡片i的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它的妈妈是谁?(请出戴头饰卡片y的学生)小i的妈妈叫y,y是声母,所以我们叫它声母y,然后让两个带头饰的学生用抱在一起,组成yi。一个有趣的情景,让学生清晰的区分了声母y和韵母i。同时又让y和i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关系,就是“母与女”的关系。这是一种“血浓于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每个学生都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后,因势利导,据书中的图意编儿歌巩固记忆:树杈妈妈yyy、小i的妈妈叫大y,大y小i在一起,yi yi yi yi我们永远不分离。

在学习声母 w和整体认读音节wu的时候,我首先凭借多媒体的优势设计出一个动漫小故事:一位戴着声母w头饰的爸爸和一个戴着韵母u头饰的小男孩,手牵着手在公园里游玩。不知为啥?爸爸不见了,小男孩伤心地呜呜哭起来,小朋友,你们能帮他找回爸爸吗?生:“小u的爸爸怎么 能把自己的孩子弄丢„„”

抓住这个契机指导学生编儿歌:大w爸爸要牢记,别把小u丢掉去。小u小u别哭泣,爸爸在前等着你。随后,在根据教材图意编儿歌:屋顶爸爸ww w,小u的爸爸是大w,wu wu wu wu,大家一起来跳舞。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发现、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快乐、有趣的情境中,学会并掌握了这些看似难、可又有趣的拼音字母,强化了对y与i,w与u之间密不可分、不可替代关系的理解,同时,又受到了较浓厚的人文素养的熏陶和感染。

三、手脑并用、识记相似读音

拼音教学中,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对部分字母的发音存在语音缺陷。如平舌音与翘舌音不分,前鼻音与后鼻音不分,这是一个旧有的语言习惯问题,要想改变这一面貌的确很难,因为语音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得以发展。而特定的语音环境是固定的,不是经常发生改变的,因此,在拼音教学中,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z c s和zh ch sh的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一定要讲清每个字母的发音位置及其特点。如教s与sh时,告诉学生发s的音时,舌尖向前平伸,靠近上齿背;发sh的音时,舌头翘起,在硬腭与软腭之间,形成阻碍发音,声带不振动。同时进行s与sh的发音比较,并以语音示范和手势配合指导。发s时,手掌平伸,帮助学生回忆发音器官的位置。发sh时手指向上翘起,帮助学生回忆发音器官的位置。然后用“猜一猜”游戏训练学生,我发s 和sh的音,让学生根据唇形的变化猜出是哪个音。最后根据训练的要求,让学生练习“四和十”的绕口令,强化学生的发音方法。当然,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还需时时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导、调控。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巩固知识。

四、小组合作、优带差学拼音

由于智力发展、思维能力等的个体差异,学习汉语拼音时有些孩子接受得快,有的孩子接受得慢,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我的做法是:课堂上我通常采用学生互帮互学的学习方式,有同桌互读的,有四人小组互读的,在互读的过程中引导优生教差生,差生学优生,这样,既能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还让优生带差生看拼音读物,既提高了优生的拼读能力,增设了他们学习课外知识的渠道,又带动了差生,提高了差生拼读积极性。

五、巧用情景、培养创新能力

色彩鲜艳的情境图把学生带入了美的境界。它形象地展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万物。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情境图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语言,并把它有机的与学习汉语拼音联系起来。如在教学j q x的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声母j q x 的表音表形图,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记住j q x的发音,在耐心的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的同时,提示学生只要把母鸡的鸡读短些、轻些,就是声母 j的发音了;把气球的气读短些、轻些,就是声母 q的发音;把西瓜的x读短些、轻些,就是声母x的发音。再指导学生编儿歌帮助记忆j q x的形:母鸡母鸡jjj、气球气球qqq、西瓜西瓜xxx,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编儿歌识记声母,编得好的同学就请他当小老师教其他

学生一起读。不一会,学生纷纷举起小手说出自编的儿歌。有位学生是这样编的:i字加弯jjj、像个9字qqq、右斜左斜xxx,(其中学生对x编儿歌时,有的说歪歪+号xxx、也有的说一个x号xxx)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实践证明,先借学生对文本教材的自我解读,再利用图与性的迁移创编儿歌血学拼音,不仅能让枯燥的拼音课变得有趣,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j q x 与ü相拼去点规则既是难点又是重点,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熟记j q x与ü 相拼时的有关儿歌:“j q x小淘气、不愿和u在一起,小ü有礼貌、见到j q x 就脱帽。” 然后,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记忆:课前,我精心准备了j q x与ü的头饰,ü上面的两点特意做成活动的,(既可以灵活地取下来,又可以灵活地放上去。)再请四位学生分别戴上头饰上台表演“手拉手、做朋友”的游戏。趣味横生的小游戏,在课堂上表演着,一只只小手高举着,一张张小脸上写满了快乐和自信,想参与的热情可想而知。我们都知道,直观、有趣的表演活动是学生非常愿意参与的一种活动形式。而我们做老师的就应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观察评价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和情感的发展。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与做的体验中快乐地学习拼音。

7.中职基础英语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篇七

一、中职基础英语课堂上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 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在中职学校的英语课堂上普遍存在着学生对英语课没有兴趣, 中职生主要来源是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 文化知识基础相对偏低, 特别是对英语这门学科, 更是难以产生积极性, 厌学的情绪严重, 对学习没有信心等。

(二) 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师生双方对文化课的认识有着差异, 导致中职英语课堂上的教学率偏低, 存在着费时低效率的状况。按照旧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一节课往往只有很少的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学习, 其他学生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

(三) 传统教学模式的误区

传统教学模式是严格按照课本的内容进行讲解, 并没有顾及到学生的特点以及整合教材的内容进行灵活的运用。也没有拓展为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 只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而在中职基础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作为中心, 导致整堂课都是教师在上面讲, 学生在底下听。由于中职学生英语的基础相对薄弱, 尤其是一些男生多的班级, 更是不喜欢学习英语。从而形成了教师讲、学生旁观的尴尬场面, 学生没有得到机会训练以及运用英语。

二、有效的中职基础英语教学模式分析

(一) 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备课并制定出目标

教师应当准确把握住教材的内容, 以中职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出发点, 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并确定好教学目标。包括对基础英语知识的技能运用, 以及设置出疑难、重点等, 而教师只有完全掌握好教材, 才能自如地运用教学知识进行传授。教师要认真做好备课, 使教学模式多样化。

(二) 课堂教学实现多样化,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是在中职英语教学课堂上最需要被强调的一个部分。语言类的知识需要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及教师对此的正确引导作为基础, 并将理论性知识进行实践化。因此, 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 也是每位英语教师在不断研究、思考的话题。而有着多样化的教学就成为中职校英语课堂上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式, 教师围绕着教学的重点与教材的内容可以通过情景的模拟、合作、竞争等机制教学, 使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学习到知识, 并诱导学生使用所学的英语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 使其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三)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模式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美丽的孩子人人都爱, 而爱不美丽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是在初中不被教师所“爱”的孩子, 如想要使学生重新拾起自信心, 就需要中职教尊重学生的差异, 并把知识平均分享给每个学生。作为教师要时常提醒自己:“只有差异化的学生, 而不存在后进生”的心理, 相信每一个学生。而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不宜提太多以及过难的问题,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 也要抽取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问题, 使其都能得到心理的满足, 以及感受到被教师在乎的喜悦感。而对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 在课后布置作业上也要分配好, 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要多花时间去细心引导。

总之, 要想真正达到有效率的中职基础英语课堂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并以中职教学的理念为中心,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完善旧的教学模式,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并创造性地利用好教材的知识内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而加强实践教育, 也要做到评价及时、指导及时等, 以此来提高中职基础英语的有效教学质量。

摘要:英语作为中等职业学院所必修的课程之一, 对中职生的全面素质以及职业的适应能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也为中职生的发展提供了弹性化的选择, 然而中职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并不理想, 而基础英语课程内容由于与初中英语相近, 与未来职位接触点少, 从而不被学生所重视。

关键词:中职生,基础英语,有效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金娣.怎样展开中职英语基础模块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研究 (中旬刊) , 2012 (1) :157-158.

[2]周涛.基于有效教学的中职英语课堂模式探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4) :119-120.

[3]黄俏梅.信息技术在中职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软件导刊 (教育技术) , 2015 (5) :53-54.

[4]兰俊松.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情感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 :223-224.

8. 网络教学研究有效模式的探索 篇八

【关键词】 网络教学研究;教研共同体;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网络教研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1—0063—06

引 言

传统的英语教学研究形式有:集体备课、教学论坛、经验交流等。这些活动需要集中时间与地点,有专人组织,耗资耗力。由于教师平时工作比较忙,除了学校规定的时间外,教师很难集中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即使是一个教研组的英语教师,由于课程安排的原因,也很难较长时间集中在一起。尽管学校倡导教师间的团结互助,但由于缺少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往往无法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沟通,时间一久,教师间真正进行合作教研的也就少了。这种现状要求教学指挥系统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我们认为,应该一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武装和改造传统教研模式,提高其在现行教育体系中的效率和功能,另一方面创建各级网络教研中心,推动和促进新教学模式和教研模式在各级教育系统中发展壮大,并依托网络教研中心建立网络教研模式,吸引本系统全体教师甚至更大范围的教师共同参与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和发展。

当前教育具有多元性,在这个背景下,要高效、高质地完成教育任务,就要依靠信息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工具和有效的途径开展教学研究。本文主要探索如何通过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与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的构建,向英语教师提出开展网络教研的要求,整体提高英语教师利用技术开展教学研究的水平,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研究的理论基础

1. 社会建构主义

1996年英国应用语言学者M.Williams和心理语言学研究人员R.Burden以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以及社会互动理论等为基础,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赵鹏,2009)的核心在于人的知识不是通过简单传授获得,知识的建构发生在认知个体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环境中,是相互交往的结果,是社会互动的结果。Gergen K.J.认为:语言的意义是通过社会性相互依赖获得的,语言的意义基于情景,语言具有社会性功能。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社群成员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协力共建一个共享成果的文化圈,各个主体与社会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学习内容来源于整个共同体的构建,社群创造的文字和交互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对社群中的每一个人具有引导作用。

维果茨基(刘思佳,高瑜,2011)指出,个人的主观知识须经他人的审视和评判后才有可能重新形成并成为人们可接受的客观知识,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重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作用,认为知识的建构建立在与社会文化环境和团体交互的基础之上,是通过经验的分享、信念与价值的沟通而建立形成的,知识的建构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和团体互动的结果。维果茨基认为,学习是在共同体中通过协商进行知识建构,强调知识的情节性与合作性的交互,同时主张通过协商与对话使个体看到团体忠于与自己观点不同的观点,这样个体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加丰富和全面,才能有利于各个主体的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的双向建构,增进教研工作者之间的交互与人际关系,促进他们建构知识的能力和教研社会性的发展。

本研究正是在此理论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教研活动,每个教研工作者参与各种交互活动的行为和发言都对群体的知识建构产生影响。在社会群体中共建知识及构建教育工作者互动平台的过程中,促进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推进区域交流共享,创新教研方式。

2. 教研共同体

共同体是由自然意愿及共同的理念和理想而结合在一起的群体(hord, 1997)。教研共同体(李娟,2006)是为完成真实任务、问题,成员之间相互依赖、探究、交流和协作的一种教研方式。它强调共同信念和愿景,强调各个成员分享各自的见解与信息,鼓励各个成员探究以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层理解。各个成员在教研的过程中,与同伴开展包括协商、呈现自己的知识、相互依赖、承担责任等多方面的合作性活动。教师之间营造并构建新型的开放与互动、合作与分享、关爱与支持的人际关系,变对学校、教师传统评判为友善的合作与建议,变上下级关系为合作伙伴关系,能引导教师更加自主、自信地成长。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平等的方式开展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协作。教师不仅是在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且是在共同发展、建构教研共同体的共同知识。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克雷顿·奥尔德弗(Clayton. Alderfer, 1969)在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归纳出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即ERG理论。奥尔德弗认为,人的心理存在三种核心需要,即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发展需要。人本主义理论从人的心理需要这个层面说明了教师的发展也需要相互的帮助、协作和共同的成长。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阿吉瑞斯和舍恩在《组织学习:一种行动透视理论》(甘金球,王芳,2008)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具有某种目标的团队所有成员的共同学习,促使团队成员和团队组织共同进步和发展,从而实现既定的目标。近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把教学研究的重心转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主流话语。通过教研共同体的构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已经是实现教研有效性、教学有效性、教育有效性的捷径和趋势。教研共同体所有成员有共同愿望,能够平等对话,强调资源的共享、信息的交流、有效的合作,注重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发掘、研究、解决、呈现,能够促进教学和教研反思,为教师发展寻找新的支点,使教研更具实践意义。

教研共同体的构建理论,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避免教研活动的盲目性,增强活动的针对性,有助于研究理论从网络教研实践中得到及时的提炼,研究成果得到及时的呈现和转换,教学行为得到及时的改进,实现英语网络教研效益的最大化。

网络教学研究有效模式的调查和统计分析

1. 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

本研究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展开调查和访谈,参与调查的英语教师所在学校有:黑龙江电大、番禺电大、沈阳电大、东莞电大、四川电大、汕头电大、珠海电大、怀集电大、珠海斗门电大、开平电大、中山电大、惠东电大、江苏电大、广东电大、遂溪电大等,参与人数97人。调研借助QQ群、E-mail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有效回收率90.72%。其中,女教师53%,男教师47%,平均年龄35岁。 调查问卷共有24个选择题,下面是问卷调查结果和统计分析:

常规教研的主要不足之处是(见表1)。

现有教研活动中较为有效的是(见图1)。

参与的网络教研活动主要内容是(见表2)。

参与网络教研活动时,采用的交流工具主要有(见图2)。

英语网络教研平台所提供的虚拟环境主要应该具备(见表3)。

在参与网络教研活动时,碰到的主要困难是(见表4)。

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中对网络教研有帮助的资源是(见表5)。

2. 调查分析结果

参与调查的教师认为,常规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评课(37%)和单独备课(37%),学校进行常规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分学科组(53%);在常规教研活动中,经常使用网络备课(74%),偶尔会为查找教研资料而苦恼,主要是资料没有系统整理(47%);现有的教研中,经常或擅长做的是梳理出讨论的主要问题(58%)和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53%);参加网络教研只是一种尝试,偶尔使用而已(32%);网络教研的活动范围最好是互联网,在这个群体中有充分和完整的交流(47%);对网络教研方式处于观望状态,认为这种方式还很不成熟(53%);在网络教研网站上想做的事情是向同行或专业研究人员寻求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74%);通过亲身体验,认为网络教研是教研发展的一种新形式,不会占主导地位,是为常规教研服务的(58%);教研的最终目的是教学能力、经验的交流和相长(84%);63%的学校现在没有教研平台(专做教研平台用,而不是校园展示性平台、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非常期望拥有;个人保存了大量的教研信息的纸质档案,需要对其系统地、有计划地整理(47%);网络教研需要约束机制,且网络教研约束机制与常规教研约束机制应相互补充使用(47%)。

通过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网络教研应对教师参与的程度做一个细致的要求,重点应对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使网络教研发挥“资料查询、经验交流、发现并解决问题、形成科研成果”的作用。网络教研应突出灵活性,即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网络教研约束机制主要应体现在限制某些形式主义参加者和促进大多数参加者,参加者要言之有物,要讨论更专一的问题,可以就某一教研主题畅所欲言。网络教研应配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这套机制的重点应该体现在监控方面。应以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为基础设计和构建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充分发挥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的优势,让处于不同地方的英语教师和科研人员能够互相协作,取长补短,高效完成英语教研任务,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同时我们了解到,依托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每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研修发展情况、各学科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发展状况等等都可以在网上反映出来,可以因此而有效组织基于学校和教师实际教学问题的教研活动,也可以层层提取数据,实时观察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状况,指导、提炼和推广典型案例和国内外优秀论作,引领教师研修的健康发展。

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与远程英语

网络教研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1. 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

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力图实现以下功能:

(1)实施上下贯通的教研机构网络化管理,实现教研工作的有效引领和扁平化管理。

(2)使网络教研实质性地走进基层、走进教学过程,实现“教”、“研”、“修”一体化。

(3)为每一个教师和每一个学生开辟一个网络空间,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4)提供个性化的网络环境设计,使之既符合英语网络教研平台的总体架构,又彰显专业特色。

(5)实现课题管理网络化,提高课题研究动态检测、文档管理、推广应用的工作效率。

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构建了如表6所示的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功能模块框架。

2. 多主体深度互动的教研共同体的构建

本研究利用平台和QQ群进行教研共同体的构建和研究,参与各种群体的网络教研活动,如中央电大英语工作群、资源开发与共享群、广东电大英语教师群、省开课程教学团队群、英语移动学习课题组群等,增强了多主体间的互动,引发了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使协作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方式,促使教师在共同行动中追求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专业引领,需要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教师可通过与专家和其它优秀教师共同备课、听课、评课得到共同成长,通过共同行动逐渐养成对专业理论的渴求,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Goodfellow, 2009)。

实践表明,多主体深度互动的教研共同体的构建和实施,具体可以采取以下5种网络教研行为策略及实施方法(表7)。

3. 网络教学研究有效模式的推广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推广网络教学研究有效模式(杨卉,王陆,冯红,2008),本研究进一步创新教研模式,拓宽教学研究途径,利用移动技术建立了开放、交互、动态的英语移动教研平台,为教师提供了更便捷、快速、广阔的交互空间,使教研工作者在繁忙的行政和教学工作之余,能够见缝插针地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网络教研活动。

远程英语网络教研策略分析

1. 远程英语网络教研行为策略分析

通过一年时间网络教研活动和实验的开展,本研究在进行多主体深度互动教研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采用网络教研行为策略及实施方法,对在实验前期和实验后期参与的各种网络教研行为策略的使用系数和效果及网络教研活动进行了调查和比较分析(见表8和表9)。

在实验前期,各种网络教研行为策略中使用最频繁的是分级管理策略和共享交流策略,按系数依次排列为:分级管理策略(0.75)=共享交流策略(0.75)>课题引领策略(0.375)>自主反思研究策略(0.372)>群体反思研究策略(0.125)。在实验后期,各网络教研行为策略的各项使用系数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按系数依次排列为:分级管理策略(1.00)=课题引领策略(1.00)=共享交流策略(1.00)>群体反思研究策略(0.875)>自主反思研究策略(0.75)。由此可以推断,分级管理、课题引领和共享交流已经成为教研工作者每次参与教研活动必用的策略。实验后期参与的网络教研活动系数也有所提高,借助QQ群、飞信群等进行的讨论由0.84提高到0.95,课题网际交流或成果呈现、共享、评价由0.5提高到0.75,利用个人博客发表文章由0.5提高到0.625,网站资源为讨论提供基础及论坛讨论为网站提供资源一项也由0.5提高到0.625,依托教研网站上传下载教学资源由0.37提高到0.375。各种策略的使用效果也同步提高,其中课题引领策略的效果系数提高最快,由0.5提高到0.75。

实验表明,实施远程英语网络教研行为策略可产生以下效果:

第一、交流学习的范围广。教师通过国内外英语教研论坛和教研网博客,不仅能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还能与自己学科的教研员以及其它专家交流自己的想法,从而有效促进校本教研发展。

第二、交流学习的时间长。教师对问题的思考可以更充分,可以将比较成熟的想法与同伴交流,易于问题研究的深入,促进教师不断成熟。

第三、交流学习的焦虑少。当教师面对面教研时,因为心理压力、面子等等原因,常常不能说出真心话。网络交流减少了教师面对面交谈时的心理压力,使教师能够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得到其它教师或专家的指导,使自己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Barroca,2010)。

2. 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交互策略分析

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交互策略主要包括一对一交互、一对多交互、多对多交互和多对一交互策略,各种交互策略的主要网研活动方式见表10。

本研究在探讨网络教研行为策略及实施方法的同时,也对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的交互策略与网研活动方式的实施进行了试验与调查,并对在实验前期和实验后期参与的各种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交互策略的使用系数及使用频率做了调查和比较(见表11)。

在实验前期,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交互策略的使用系数依次排列为:一对多交互策略(0.725)>一对一交互策略(0.625)>多对多交互策略(0.5)>多对一交互策略(0.325)。在试验后期,各项策略的使用系数有了明显提高,依次排列为:一对多交互策略(1.00)>一对一交互策略(0.875)>多对多交互策略(0.75)>多对一交互策略(0.375)。同时各项策略的使用频率也在逐步上升,依次排列为:一对一交互策略(0.25上升为0.5)>一对多交互策略(0.15上升为0.25)>多对多交互策略(0.15上升为0.25)>多对一交互策略(保持0.00)。据此可以推断,一对多交互策略已成为每位教师最主要的网研活动方式,一对一交互策略和多对多交互策略是教师通常使用的网研活动方式。由此说明,知识共享交流是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交互策略的核心,包括知识的获取、存储、共享、运用。教师通过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交互策略的运用,将专家和其他教师的经验和隐性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同时也与其他教师共享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并转化为对知识的实际应用。此时,只要研究共同体采用的网络教研行为策略及实施方法和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的交互策略与网研活动方式的使用系数和效果系数持续上升,便能促使教师整个知识结构不断积累、调整和上升,最终达到知识的创新,进而促进整个教学团队的整体发展和提升。

结 语

本研究经过实践探索,搭建了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的远程英语网络教研平台和英语移动教研平台,有助于专家、英语教师成为教研活动平等的参与者和实践问题的探索者,多主体共建共享资源,从而实现跨时空的师与师的深度交流互动,使远程英语教研具有源头活水,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 赵鹏.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 科技创新导刊,2009,(22).

[2] 刘思佳,高瑜. 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交往的启示[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1).

[3] Hord ,S.M .1997.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Com munities of Continuous Inquiry and Improvement.Austin ,Texas :Southwes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Laboratory.

[4] 李娟. 论网络教师研究共同体的构建[J]. 中国远程教育,2006,(08).

[5] Alderfer, C. P., Existence, Relatedness, and Growth:Human Needs 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New York: Free Press, 1972 .

[6] 甘金球,王芳. 组织学习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观[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11).

[7] Goodfellow, Robin and Lamy, Marie-Noelle (2009). Conclusion: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in Online Learning Cultures. In: Goodfellow, Robin and Lamy, Marie-Noelle eds. Learning Cultures in Online Education. Continuum Studies in Education. London: Continuum Books, pp. 170-183.

[8] Barroca, Leonor; Rapanotti, Lucia; Petre, Marian; Vargas-Vera, Maria and Reeves, Ahmad (2010). Developing research degrees online.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15-17 Nov 2010, Madrid, Spain.

[9] 杨卉,王陆,冯红. 移动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环境支持下的松散型半离线网络教研模式研究 [J]. 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08,(10).

收稿日期: 2011-09-15

作者简介:杨伟燕,讲师,广东汕头广播电视大学(515041)。

上一篇:支部大会宣布党员处分下一篇:小学英语五年级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