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后练习(共8篇)
1.大学语文课后练习 篇一
1.看拼音写词语。
dènɡyǎn xuànyào jīfěnɡ qīnɡmiè luóɡǔ shūyínɡ
( ) ( ) ( ) ( ) ( ) ( )
2.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的样子。( )
(2)事前已经有全面的考虑,有充分的把握。( )
(3)形容因吃惊而发 愣的样子。( )
(4)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
3.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新排列下面几句话。
( )田忌照孙膑的话,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
( )田忌和齐威王第一次赛 马,三场都输了。
( )孙膑看了这次赛 马,认为田忌可以取胜。
( )田忌觉得很扫兴。
( )第二次赛 马,田忌果然赢了齐威王。
4.小练笔。
《田忌赛 马》这个故事中,田忌的赛 马总体上处于弱势,比不上齐威王的赛 马,但是在孙膑的建议之下,却能以弱胜强。其实历还有不少这样以弱胜强的故事,请你写出其中一个,并简要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古文阅读。
孙膑①尝与庞涓②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③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④梁⑤,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⑥。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第⑦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⑧,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注释】
①孙膑:战国时军事家。
②庞涓:战国时将领。
③黥(qíng):在脸上刺字并涂墨,用作刑罚或防止逃跑。
④如:往,到……去。
⑤梁:魏国的都城。
⑥驰逐重射:赛 马赌博。重射,赌注很大。
⑦第:只管。
⑧临质:临场比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__________________
②庞涓既事魏__________________
③田忌信然之__________________
④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庞涓为什么要加害孙膑,又是怎样加害孙膑的?(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田忌运用孙膑的办法,最后赢得赛 马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瞪眼 炫耀 讥讽 轻蔑 锣鼓 输赢
2.(1)垂头丧气
(2)胸有成竹
(3)目瞪口呆
(4)得意扬扬
3.4 1 3 2 5
4.《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巧施火攻,以弱胜强,创造了辉煌战绩,是中国历以少胜多的战例。
5.(1)①曾经 ②已经 ③对的 ④两次
(2)①齐国的使者认为他是个奇才,偷偷用车载着他到了齐国。 ②于是田忌向齐威王举荐孙膑。
(3)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4)做事情换一种思维,也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出奇制胜,不要拘泥于形式,要创新,有些事情,换一个想法,会有另一番天地!
2.大学语文课后练习 篇二
很多教师在上新课之前, 常常为导入新课而绞尽脑汁, 费尽心思。如果能恰当的利用课后练习题来导入新课, 就地取材, 就能够化平淡为神奇,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教《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 可利用课后练习三题中摘录的几段对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动作的描写和环境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话, 精心选择几句, 用它来引入课题, 导入新课, 就显得别具一格。我们可以这样“有一个人, 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 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 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他的卧室很小, 活像一只箱子, 床上挂着帐子……他也真怪, 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 也穿上雨鞋, 带着雨伞, 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这个人是谁?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然后, 教师板书课题。这样就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巧妙的利用了课后练习题导入了新课。
二、可利用其进行导读
叶圣陶曾说:“教师教各种学科, 其最终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 而学生能自为研索, 自求解决。”他明确地告诉我们,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学会学习, 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高中语文课后练习题, 很多对理解课文内容具有穿针引线的作用。如果语文教师能恰当利用它, 变练习题为阅读目标,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就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 并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提高阅读功效。
如教《阿Q正传》一文时, 笔者要求学生先按照课后练习三题设计的问题去阅读课文:辛亥革命的风暴传到未庄时, 阿Q为什么最初“深恶而痛绝”, 继之又“神往”而“快意”?阿Q为什么要做革命党, 他要革谁的命?阿Q做革命党同他的性格相符吗?洋先生不准阿Q革命, 他又如何对待?鲁迅说:“写阿Q是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 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的。”这两句话应如何理解?这样, 利用课后练习题, 学生找到了基础训练的落脚点, 从而很好地自学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同时变课后具体问题为阅读目标去激励学生阅读课文, 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使学生既熟悉了课文内容, 又加强了阅读训练,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三、可利用其来揭示文章的写作主旨
了解和明确文章的写作主旨, 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多数课文的写作主旨, 不是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点出来, 就是在“提示”或教参中专门列出来, 以便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主题思想, 但也有一部分课文, 却将作者的写作主旨安排在课后的练习题中。
四、可利用其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 开阔学生的视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 是思想之船的船帆和鼓满船帆的劲风, 有了它才能破浪前进。没有阅读, 也就没有船帆和劲风。”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 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石, 而课外阅读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活跃学生的思维, 具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现行的语文教材, 由于受编写体例、篇幅等限制, 很多课文有关的知识往往无法在课文中体现出来, 而这些知识对理解课文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至关重要。因此, 编者就以课后练习题的形式来进行补救。高中语文教师不应对这种“补救”不以为意, 而应当巧借课外练习题, 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五、可利用其确立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的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的主线, 每篇课文都有其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时, 只有明确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进而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才能达到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很多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常常是以问题的形式, 隐含在课后的练习题中的。
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课后练习第四题是这样设计的:有人认为陶渊明不仅是一位田园诗人, 而且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以本文和初中学过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为依据, 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在课堂教学中, 笔者以这个问题为教学的突破口, 组织了一次讨论,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见解。有学生认为陶渊明的诗歌成就很高, 但在政治上却是失败的;有学生认为他的归隐思想是消极的, 是对自己、家庭和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有学生认为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当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时便愤世嫉俗地离开官场这是不明智的等围绕着陶渊明的思想, 课堂上掀起了一股学术争论的高潮, 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完成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沟通, 在热烈的讨论中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又突出了课文重点突破了难点, 可谓一举两得。
3.语文课后练习的设计与应用 篇三
一、加强课后练习的巩固性
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后练习教学应当注重习题的多元化,老师要灵活设计相关练习题目,加强学生对口语、写作、赏析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训练,保证课后练习具备一定的巩固性,能够起到帮助学生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作用。
例如,初中语文苏教版教材中,《社戏》一文的课后练习题中仅仅提到了“月夜行船和月下返航是极为精彩的写景叙事手段。”却没有指导学生对这两个经典段落的描述手法与技巧进行解析与体会,单纯停留在让学生进行情感领会的层面,不够深入。所以,初中语文课后练习从微观角度看,必须以教材的每一章节为单位,加强巩固性课后练习。从宏观角度看,则要以每一册教材为单位,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练习,使各篇课文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从而深化学生的印象,巩固所学知识。
二、加强课后练习的可操作性
一直以来,我国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不论是有关于题目的指引描述,抑或涉及到实践活动的安排,都普遍缺少详细的操作流程,因此显得比较模糊。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后练习时,很难猜测出题目设计的意图,因此不能很好地安排学生进行课后实践活动,导致课后练习效率下降。
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威尼斯商人》一课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排演‘法庭审判这场戏。”老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组,分别扮演公爵、安东尼奥、萨拉里诺、夏洛克、巴萨尼奥、尼莉莎、鲍西娅、葛莱西安诺等人,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绎“法庭审判”的相关情节。学生要结合自己所扮演的人物性格与身份,在台词中融入相应的思想感情,把握好说话的方式。这道课后练习题采用了“表演”这一形式,让学生进行口语交流,对初中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老师在安排学生进行表演时,要先对学生传达有关信息,教给学生表演技巧,或展示一些范例。这样一来,才能使课后练习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让学生朝着正确方向进行课后练习。
三、加强对学生高级思维的训练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都是人类的高级思维,学生在进行课后练习时,其思维通常只停留在识记、感受等低级领域,没有实现对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练习。所以,课后练习要注重对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锻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孔乙己》的课后练习题:“小说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何用意?”“小说对孔乙己的描写,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从这些描写可看出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老师可以在题目后加上一句:“引起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是什么?”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就能够被全面调动起来,学生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出各种各样的原因,并与同学交流。通过思考与讨论,学生能进一步把握课文所用的人物描绘手法,还能提高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课后练习实施的相关策略
1.补充策略
补充策略是指老师对课后练习题从趣味性、知识性、扩展性等层面实行再次扩充,让学生真正在课后练习中获得好处,并实现有针对性的提高。老师要善于发掘课堂内外的有效资源,作为课后练习的补充。
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故乡》的课后练习:“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的变化?他们分别有怎样的变化?”而单纯考虑人物变化,对课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老师可以给习题补充一句:“作者对这些人物有着怎样的思想情感?”有了这一补充,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就能深化对文章的把握程度。
2.删减策略
删减策略是老师灵活运用课后习题的主要表现。老师可以依据学生所学知识和实际教学情况,把一些不合时宜的、作用不大的题目删减掉,或是换成一些贴近生活的题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多收了三五斗》的课后习题:“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没名没姓的‘旧毡帽朋友,这样写好吗?为什么?”该题目对初中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许多学生无法对这种写法进行详细表述。所以,老师可以将该题目替换成:“请对文中的主要人物——‘旧毡帽朋友进行讨论,这类人物和我们常见的小说中的人物有什么不同?”这样一来,学生便更容易找出答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灵活运用课后练习题,用创新型的方式指导学生更高效地进行课后练习,把课后习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在练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学习能力。
4.大学语文课后练习 篇四
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语文教材后“研讨与练习”的运用
遵循课程标准倡导的“少做题多读书”的理念,教材练习题量与以往相比大大减少。练习设计注重整体感知,反对繁琐分析。大量增加开放性练习,鼓励创新,突出体验、探究和讨论等练习方式。联系课文内容,开展写作与口语交际活动,实现语文听说读写的整合。
1995年版初中语文第六册《藤野先生》一课有8道大题,其中第3大题有4道小题,第6大题有3道小题,第7大题有5道小题。而课标教材中简化为4道题:
一、关于课文,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解。讨论一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二、朗读课文第一段和倒数第二段,重点体味下面几句话,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了,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 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这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从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三、弃医从文是鲁迅一生的大事,他在多篇回忆性散文中谈到过这段经历。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知道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吗?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
四、从下边两题中,选做一题。
1、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2、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三味书屋的寿镜吾,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再就是这篇课文所写的藤野先生。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一下,看看鲁迅笔下的这三位老师各有什么特点。
教材有较大的开放性和弹性。开放性,指沟通教科书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使语文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弹性,指课文分精读和略读,练习分必做和选做,综合性学习一般都设计几项活动供学生选做。另外还编有配合教科书使用的自读课本。适应了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需要。
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既有课文前的彩色插图,又有配合课文的线条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用心
爱心
5.大学语文思考练习六 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10分)
1.《春江花月夜》至今还是何种乐曲:。
A.小提琴协奏曲B.美声音乐
C.交响曲D.民乐
2.《一片叶子》的作者是人。
A.英国B.法国C.日本D.印度
3.《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名诗。
A.杜甫B.李白C.李贺D.李商隐
4.东山魁一的《一片叶子》是作者对的一种沉思。
A.树叶B.自然C.大地D.生命
5.《赤壁赋》属于赋体中的。
A.汉赋B.骈赋(律赋)C.抒情小赋D.文赋
6.“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出自苏轼的。A.《念奴娇·赤壁怀古》B.《明月何时有》
C.《前赤壁赋》D.《后赤壁赋》
7.《赤壁赋》继承和发展的赋体的传统手法主要是。
A.铺张扬厉B.夸饰渲染
C.主客问答D.骈俪对偶
8.下列诗题中,属于乐府古题的是。
A.《迢迢牵牛星》B.《春江花月夜》
C.《登金陵凤凰台》D.《江南春》
9.成语“凭虚御风”出自。
A.《赤壁赋》B.《后赤壁赋》
C.《念奴娇﹒赤壁怀古》D.《陌上桑》
1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出自一诗。
A.《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B.《蜀道难》
C.《饮酒》D.《北征》
11.“蓬莱文章建安骨”中的“蓬莱文章”指的是。
A.先秦的文章B.汉代的文章C.两晋的文章
D.唐代的文章E.宋代的文章
二、多项选择题(10分)
1、所谓“吴中四士”指的是。
A.张若虚B.贺知章 C.张旭D.包融E.王维
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A.比喻B.用典C.对仗D.拟人E.夸张
3.“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A.比喻B.用典C.对仗D.拟人E.互文
4.《春江花月夜》描写“思妇”的诗句有。
A.何处相思明月楼B.可怜楼上月徘徊C.愿逐月华流照君
D.江水流春去欲尽E.白云一片去悠悠
5.《春江花月夜》中,在写景中通过暗示手法写人情的诗句有。
A.玉户帘中卷不去B.捣衣砧上拂还来C.白云一片去悠悠
D.江天一色无纤尘E.汀上白沙看不见
6.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表现在方面。
A.诗歌B.赋C.散文D.曲E.词
7.《赤壁赋》体现文赋的特征有。
A.主客问答B.抑客伸主C.骈散句交错
D.押韵E.含蓄朦胧
8.下列成语,见于《前赤壁赋》的有。
A.冯虚御风B.望洋兴叹C.杯盘狼藉
D.分崩离析E.正襟危坐
9.下列《赤壁赋》的句子属于对偶的有。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D.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E.挟飞侠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0.三、名词解释(10分)
赋体
四、解释下列古文中加点的词的含义(10分)。
1.月照花林皆似霰.
2.玉户帘中卷不去 ..
3.鸿雁长飞光不度..
4.碣石潇湘无限路....
5.落叶摇情满江树。..
6.飘飘乎遗世独立..
7.苏子愀然..
8.酾酒临江..
9.知不可骤得..
10.相与枕藉舟中..
五、翻译下列古文中的句子。(10分)
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2.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4.空中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5.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6.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8.舞幽壑之潜蛟
9.侣鱼虾而友麋鹿
10.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六、默写并翻译“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七、简答题(10分)
1.为什么说“月光”是《春江花月夜》全诗的灵魂?
2.《赤壁赋》是如何做到景、情、理有机结合,体现出理趣之美的。
八、作文
1.自选题目写一篇游记
2.我与大学语文
要求:脉络清晰,有一定文采,700-800字。
大学语文思考练习
(六)参考答案
一、1.D;2.C;3.B;4.D;5.D;6.C;7.C;8.B;9.A;10.A;11.B。
二、1.ABCD;2.BD;3.CD;4.ABC;5.ABC;6.ABCE;7.ABC;8.ACE;9.BDE;10.ABCD。
三、赋体:是汉代形成的文体,讲究文采、对仗、韵律、兼有诗与散文的性质,形式铺张扬厉、夸饰,有大量描述。赋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汉初的赋继承骚体传统,并逐渐向新赋转化;东汉后期出现了抒情小赋;魏晋六朝赋
朝骈文方向发展,称为“骈赋”或“律赋”;中唐受古文运动的影响,产生了接近散文的 “文赋”。
四、1.细蜜的雪珠
2.思妇的居室
3.指信使
4.借指天南地北
5.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
6.超脱尘世
7.忧愁凄怆的样子
8.斟酒
9.轻易得到
10.彼此相枕着睡觉
五、1.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2.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
3.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
4.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
5.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6.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
7.江面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遨游。
8.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
9.与鱼虾为伴侣,与麋鹿为朋友。
10.时盈时虚的事物就像月亮那样,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
六、默写(略)
翻译:苏子说:“客人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这样长流不息,可是它始终没有流尽;时圆时缺的事物就像那月亮,可是他到底不会增减,要是从它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竟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可能保持不变;要是从它不变的一面来看,那么万物和人类都是不会消失的啊,我们又何必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呢?况且天地之间,万物各有
主,如果不是属于我所有的,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只有那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便成了悦耳的声音,眼睛看到了便成了悦目的颜色,拿它无人禁止,享用它也用不完的。这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啊,就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七、1.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看,月光的确是控引全诗笔墨运行的轴心,是贯穿统领全篇的灵魂。从结构上看,诗以月亮升起到坠落为线索,写了“月生、月照、月高悬、月斜、月落”的全过程。从内容上看,A.月光是景物描绘的主要对象,作者以月光统摄群像,描绘了潮水、波光、花林、沙滩、夜空、白云、青枫、闺阁、镜台、海雾等一系列景象,如铺展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水墨长轴,画面清丽,意趣盎然。B.月光是引发作者探索茫茫宇宙与漫漫人生两者关系因由的哲理思考的凭借。C.月光是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
2.江水、清风、明月,这三个自然意象,在文中贯串映现,或引启遗世独立的遐想,或引发惆怅哀怨的悲情,或喻指万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两重性,生发出即使在坎坷之中,有为的生命仍有其永恒价值的人生哲理。形象性、情感性和哲理性的统一使本文充盈着诗情画意和理趣之美。
6.成考《大学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 篇六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一、选择题
1.《陈情表》是一篇()
A.书信
B.小说
C.辞赋
D.奏疏
【答案】D
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一语出自()
A.李斯《谏逐客书》
B.李密《陈情表》
C.李清照《声声慢》
D.曹操《短歌行》
【答案】B
3.《陈情表》中“结草”典故出自()
A.《国语》
B.《战国策》
C.《诗经》
D.《左传》
【答案】D
4.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总集是()
A.《文选》
B.《乐府诗集》
C.《曹操集》
D.《战国策》
【答案】 A
二、填空题
1.本文是李密写给__________的__________。
【答案】晋武帝 奏疏
2.李密采用了__________文体方式,文章的艺术特色是__________。
【答案】骈文 散文结合,夹叙夹议,以情动人
3.日薄西山__________。
【答案】气息奄奄
4.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__________。
【答案】急于星火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答案】 成人自立
2.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答案】福分浅薄儿子
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答案】缠绕草垫子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答案】像臣这样去
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答案】只是因为
6.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答案】任官,免旧职任新职
7.若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答案】禀报请
8.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答案】怜惜
四、翻译下列句子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答案】生下来刚六个月,慈父便弃我而去。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答案】 外面没有勉强称得上的近亲,家里没有照看门户的僮仆,形单影只,只有自己的影子为伴。
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答案】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臣私心里,不愿废弃对祖母的侍奉而远出为官。
4.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7.刍议课文后研讨与练习设计 篇七
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者通过设计研讨与练习题,一方面呈现自己的编写意图和目的,另一方面为学生自学课文和教师教学提供思路和参考,因此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力是不可轻视的。事实也是如此,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依据研讨与练习来设计教学方案,指导学生自学的。
也许是过分依赖那些研讨与练习,渐渐地我们在教学中遇到了诸多不顺和尴尬。为了找到原因,我们对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标教材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反思,并征求了众多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大家认为,教材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设计,目标和方法整体上是好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在这里笔者暂且不谈好的方面,只谈不足的一面(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谈到的“不足”,是笔者这些学识浅陋的外行们以自己的标尺衡量的结果,“不足”不一定就是不足)。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提出问题的语气缺乏亲切感。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大部分是用公务式语气提出的,如:“朗读全文,着重朗读最后三段,看看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出对生命的哪些思考,试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七年级上《生命生命》)“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七年级下《孙权劝学》)这些问题本来是为学生自学课文提供思路和参考的,但这种公务式语气,无形中在学生与文本之间设置了情感障碍。
第二,问题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研讨与练习中的问题,单个看很漂亮,用词组句十分严谨,但是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来审视,就会发现问题之间没有形成序列,很多题患有“孤独症”,没有为学生做题提供明确的思维路径;做前面的题不能为做后面的题提供支持,做后面的题也不能强化对前面问题的理解。比如《安塞腰鼓》(七年级下)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编者是想让学生通过诵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特点,来加深对排比、反复修辞作用的理解;第三题,编者是想为学生提供一些语言知识,了解排比与反复的修辞方法,并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这两道题是可以归到一起的,因为两道题阐述的是同一个内容,对学生的要求也差不多。而第二题“联系上下文,品味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又是让学生从语言的思想内容方面去思考问题,这道题插在中间,阻断了第一题和第三题的联系,如果学生按照问题的次序去自学课文,他思考问题时,就很难有清晰的思路。
第三,部分问题过深过难,学生无法理解。如:“朗读全文。试用你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七年级上《紫藤萝瀑布》)“课文中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七年级下《最后一课》)这样的问题对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困难的。如果硬要回答,教师只好将教参上的答案抄给学生。学生获得抄来的答案又有何用?
二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感课文后研讨与练习对于日常教学的重要,所以希望它能编得更人性一些,能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具体来说,课文后研讨与练习应强化三个方面的功能:
(一)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先导,有趣的问题会像磁石一样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引领学生去学习、去探索。那么什么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情感需求。初中生不过是十二到十五岁的少年,正处在最不懂事、最不安分,却又渴望被理解被尊重的年龄,如果读题目如同跟老朋友谈话,就会产生被尊重的感觉;反之,如果读题目如同在接受他人的命令,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再好的题也不会有兴趣去做。
其次,问题要新颖、有挑战性。青少年最爱幻想,喜欢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果我们的问题编得既新颖有趣又有挑战性,学生就会从内心产生学习的愿望。如《香菱学诗》(九年级上)一课研讨与练习第二题:“香菱学诗可谓如痴如醉。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描写语句,体会这些描写的传神之处。”题目本身没有引人之处,加上编者又是用公务式的语气提出问题的,让人感觉乏味。如果把题目改成:“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说:‘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你认为‘梦中得诗’有可能吗?联系课文,说说你的看法。”题目有了挑战性和诱惑力,加上解题的目标明确,学生就会乐意去做。
再次,问题要能迅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不喜欢某篇课文,往往是因为文本与学生之间有较大的距离,而通过练习题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顺利走进文本,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社戏》(七年级下)一文研讨与练习第一题:“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这道题抓住了文章重点和突破口,但却是以成人的视角和口吻提出的,学生不会动情,也不会对文本产生亲近感。如果我们把视角对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再出此题,效果就会不一样了。如:“文中的哪件事让你感觉最有趣?它让你联想到自己过去哪件有趣的事?回头看看课文最后一句话:‘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把你心里的感觉跟同桌说说。”学生因练习题的提示,会很快联想到自己曾经历的趣事,心中产生温馨感,与文本的距离近了,学习的欲望也就有了。
(二)导学
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课后研讨与练习是很有潜力可挖的。和导游的功能一样,导学是以问题为向导,引领学生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走进文本,以最佳的路径去探究文本的重点,攻克文本的难点,课后练习的设计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
首先,问题是走进文本的切入点。每篇课文都有多个切入点,选择最佳的切入点,使之转化为问题,学生通过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就能顺利地走进文本。比如《伟大的悲剧》(七年级下),课文比较长,学生读一两遍不一定就能理清课文的思路,而该课的研讨与练习第一题是让学生复述课文描写的故事,学生会感觉很难。如果我们改为从剖析文章标题入手,用序列小问题给学生指点入口和路径,如:“课文的标题是‘伟大的悲剧’,中心词是‘悲剧’,说明课文内容是描写人的不幸遭遇的。读罢课文,想一想课文重点描写了哪些人,这些人经历了怎样不幸的遭遇,结果怎样。为什么说这悲剧是‘伟大’的?”学生顺着这些问题,能很快走进文本,把握文章的概貌。
8.统考《大学语文》练习题_2 篇八
(网络教育)
第一章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_______________ 》。根据音乐的不同,《 诗经》 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诗经》 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艺术手法。《 诗经》 在句式上以_______________言为主,以杂言为辅。《 诗经》 在章法上多_______________,在词语上多双声叠韵、重言叠字。3 .____________是继《 诗经》 之后在南方汉江一带崛起的一种新体诗歌。4 .《 楚辞》 作为一部诗歌总集,为西汉时期的学者_______________所编。.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品是《 ______________》,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抒情诗篇之一。6 .宋玉的代表作品《 九辩》 开创了我国文学中_______________主题的先河。7 .《 诗经》 和《 楚辞》 在文学史上并称“____________ ”。
8.《 诗经·周南·汉广》开头句“南有乔木,不可求思”,在艺术上是用了_______________ 手法。该诗所表现的那种可以向往追求却永远达不到的一种意境,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诗经· 邺风·燕燕》 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_______________主题的诗歌。其前三章皆以“燕燕于飞”起头,着重渲染_______________ 的情境。.《 诗经·王风·黍离》 的主旨,后代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在各家的解说中,以_______________之说影响最大。其诗有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_____________ ”。
第二章《 论语》、《 孟子》
一、单项选择题 .先秦诸子中,_______________ 最早提出“为政以德”的主张。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2 .先秦诸子散文主要以_______________为主。
a、抒情 b、议论 c、描写 d、叙事 3 .《 论语》 是_______________散文。
a、语录体 b、专题议论 c、编年体 d、纪传体 .法家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_______。
a、商轶 b、李斯 c、韩非 d、申不害._______________的散文对唐宋时韩愈、柳宗元、苏轼有很大影响。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a、对偶 b、比喻 c、顶真 d、排比.“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a、对偶 b、比喻 c、〕 页真 d、排比 .先秦散文,想象丰富、辞藻华丽,并大量运用古代神话,被我们称为最有文学色彩的,是_______________。a、《 论语))b、《 孟子》 c、《 老子》 d、《 庄子》
二、多项选择题(选择合适的2-4 个选项,在选项的字母上划圈).“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己。”在这九流十家中,儒、__、___、___为四大显学。a、道 b、墨 c、法 d、纵横.____、____、___《乐》、《 易》、《 春秋》 等文化典籍,被后人称之为“六经”。a、《 诗》 b、《 书》 c、《 礼》 d、《 论语》 3.___________等词语均出于《 论语》。
a、陈力就列 b、分析离崩 c、得道多助 d、祸起萧墙 4 .孔子在教育主张____________。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诲人不倦 d、兼听兼信 5.___________等人均是荀子的学生。
a、韩非 b、李斯 c、墨翟 d、董仲舒
三、填空题 .孔子的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 论语》 由孔子的弟子以及________编辑而成,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3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_______、荀子。道家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庄子。4 .所谓“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_______、________《 论语》、《 孟子》。
第三章 .《 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_____ 通史。鲁迅称赞其为“史家之绝唱,_____ ”。.《 汉书》 的作者是东汉的______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_______________ 史。3 .《 左传》 是___________ 体史书。《 国语》、《 战国策》 是_______________体史书。.《 史记·周亚夫传》 前段记载周亚夫任河内守驻军__________时的事迹。后半段部分叙写了周亚夫在_______________ 中的机智表现。作者以__________、对比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真将军”的形象。.《 汉书· 苏武传》 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的场景,通过这一典型环境烘托苏武坚强不屈的气节。6 .《 汉书》 班固没有写完,是由其妹妹_______________ 与马续补作完成。
第四章唐诗 .唐初诗人陈子昂提倡__________和兴寄,推动了当时诗风的变革。2 .唐代诗人_________的名作是《 春江花月夜》。.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创造出“诗中有画,_____________”的诗歌意境。.李白乐府的代表作,如《 蜀道难》、《 _______________》、《 梁甫吟》 和《 行路难》 等,大都是以
五、______言为主的杂言体。.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广度是空前的,其诗被后人称作“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可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登峰
造极之作。.中唐诗人_______________的诗歌《 长恨歌》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代白朴的《 _______________》,清代洪升的《 _______________》,都描写相似的内容. .唐代韩孟诗派主张“______________ ”与“笔补造化”。.唐_______________ 标志着我国古代短篇小说的成熟,代表作有沈既济的《 _______________》 :李朝威的《 柳毅传》 ;蒋防的《 霍小玉传》 ;李公佐的《 南柯太守传》 ;白行简的《 李娃传》 ;陈鸿的《 长恨歌传》 以及元稹的《 _________》 等。.晚唐___________创作的无题诗以繁复的意象表现心理状态,境界朦胧而内涵多义,与_______________ 并称“小李杜” 10 .王国维说:“词至_______________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十五)
第五章宋词 .《 _______________》 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收有温庭筠等人的作品。.宋代柳永大力创作_______________,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苏轼的词作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开“以_______________为词”的风气,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4 .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_______________,其散文创作开创了一代文风。.宋代的江西诗派把_______________ 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____、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倡“点铁成金”的创作手法。.__________,字美成,号清真,是宋代词格律派的代表人物。7 .李清照提出了词“___________ ”之说。.《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 是__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他在苏轼的基础上,进而“以_______________为词”,是____ 派的代表。.南宋_________的词被公认为雅词的典范,其代表作是《 扬州慢 淮左名都》。
第六章 唐宋文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_______________。2 .唐宋八大家中,属于宋代人物的有_______________人。.韩愈的《 张中丞传后叙》 以_______________事件中张巡、许远坚守滩阳城为背景展开叙议,作者批评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围绕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尽情抒写韩愈对亡侄伤痛的名作是《 _______________》。5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作品善于写景状物,多有寄托,代表作是___________(八记)。.散文名篇《 游褒禅山记》 的作者是__________,《 墨池记》 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7 .宋代作家中散文成就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
8。苏轼的《 前赤壁赋》 沿用赋体“___________,抑客申主”的传统格局,书写自己的人生哲学。
第七章《 红楼梦》 与古代戏曲小说 1 .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合称为元曲。.元杂剧中男主角称___________,女主角称___________ .元曲四大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散曲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被王国维称赞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元杂剧为《___________》。6.“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出自《 _______________》 .晋代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为_______________的《 _______________》。8 .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为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 》。.明代“四大奇书”为《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0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为_______________的《 _______________》。11被称为我国古代“叙事文学的颠峰”的长篇小说为____________的《 _____________》。12 .《 红楼梦》 前八十回抄本原名为《___________ 》。.
第八、第九章
一、填空 .鲁迅《 狂人日记》 的特色是“格式的特别,___________ ”。其历史小说结集为《 _______________》。2 .上世纪20 年代小说创作有三大潮流,它们是“人生写实派”、“自叙传抒情小说”和 _______________作家群。3 .上世纪30 年代除了以“左联”‘为主的“左翼小说”之外,还有“京派”小说和“___________” 小说。.巴金的《 爱情三部曲》 由《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部小说组成。5 .《 四世同堂》 是_______________的长篇小说。《 边城》 是_______________ 的小说。《 小二黑结婚》 是解放区作家___________的作品。.新时期最早出现的小说潮流是_______________小说。7 .《 活动变人形》 是_______________的长篇小说。.张爱玲的处女作是《_______________》,她1945 年出版的散文集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则是她的代表性小说。.1920 年胡适的《 _______________》 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更能代表抗战时期以及40 年代新诗水平的,是“_______________派”和“_______________派”
二、选择题: .韩少功的《 爸爸爸》 属于_______________。a 寻根小说b 伤痕小说c 改革小说d 反思小说 2 .下面不属于“新写实小说”的是_______________。a 《 烦恼人生》 b 《一地鸡毛》 c 《 红高粱》 d 《 风景》 3 .下面不是“新月派”的诗人是___________ a 闻一多b 李金发c 徐志摩d 朱湘
第十 十一章.30 年代左翼文学主潮中,杂文因其批评精神成为重要文体,鲁迅的杂文创作也达到了高峰,形成了一种“____________ ”传统。.报告文学是现代散文史上崭新的次体,是现代传播事业的产物。瞿秋白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现代游记散文的重要作品有:朱自清的《 欧游杂记》 和《 _______________》、李健吾的《 _______________》、郁达夫的《 _______________》、以及沈从文的《 湘行散记》。.现代散文中最主要的文体形式是抒情小品散文,此外还有一些“跨文体”的现象,如以散文形式表现诗意题材的作品,称作“_________”。鲁迅的《 _______________》 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鲁迅的杂文数量极多,共结成《 坟》、《 热风》、《 华盖集》、《 而已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且介夸杂文》 等14 本集子. ._________ 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其散文名篇有《 故乡的野菜》、《 苦雨》 等。.写出下列作家的代表作:何其芳的《 _______________》,巴金的《 _______________》,余秋雨的《 _______________》 . 8 .王小波在《 工作与人生》 中追求的生活方式是“回到日常,_________”。9.“__________ ”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戏剧的开始。.20 世纪20 年代胡适、欧阳予倩等人的戏剧作品被称为“_ _________ ”。.田汉在20 年代与人发起成立_______________,其代表作为《 咖啡店之一夜》、《 _______________》。.抗战爆发后到40 年代,在解放区产生了结合民间艺术形式的秧歌剧、新歌剧,代表作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曹禺经典剧作为 《雷雨》、《 _______________》、《 北京人》、《 原野》、《 家》,他的作品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创作走向成熟。.建国后,老舍的话剧影响最大的是《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A
网络教育
《 大学语文》 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5 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1 .《 诗经》 中最具民歌特点的部分是()A .大雅B .周颂 C 国风 D .商颂 2 .《 诗经· 小雅· 采薇》 的题材是()A .征战B .思妇C .相思D .送别 .下列《 楚辞》 作品中,非为屈原所写的一部是()A .九歌B .九章 C .九辩D .天问 4 .《 史记》 的体例为()A .编年体B .纪传体C .国别体D .纪事本末体 5 .我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为()A .左传B .战国策C .史记 D .汉书.“欲摘故纵,引君入毅”为()惯用的论辫手法。A .孔子 B .荀子C .孟子 D .韩非子 .《 汉书· 苏武传》 不与苏武坚贞气节构成对比衬托的是 A .卫律B .李陵C .常惠D .张胜 8 .《 春江花月夜》 是一首
A .乐府旧题B .杂律 C .讽喻诗D .闲适诗 9 .下列诗人不属于初唐四杰的是 A .王勃B .杨炯C .陈子昂 D .骆宾王 10 .《 漱玉词》 为()的词集
A .李清照B .晏殊C .姜魏 D .张孝祥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修辞手法为 A .夸张B .借代C .拟人D .对偶 12 .韩愈《 张中丛传后叙》 所抨击的人物是 A .张籍B .李翰C .于高 D .贺兰进明 13 .下列作家非为“元曲四大家”的是 A .关汉卿B .王实甫C .白朴 D .马致远 14 .余秋雨写都江堰,用()作对比衬托 A .长城B .大海 C .秦始皇 D .衮衮诸公 .下列不是“新月派”的是()A .朱湘B .李金发C .闻一多 D .徐志摩
二、填空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 诗经》 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艺术手法。2 .因《 黍离》 一篇,人们后来把_________称为“黍离之悲”。.《 离骚》 依《 诗》 取兴,引类譬喻,这种比兴手法被称为“_________”。4 .《 湘夫人》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境界来渲染愁情。5 .《 楚辞》 作为一部诗歌总集,为汉代文献学者_______________ 所编。.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风兮!风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微子》 7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_________,多助之至,_________。《 孟子.公孙丑下》 8 .《 汉书 周亚夫传》 前段写周亚夫军_________备胡,后段写周亚夫在_______________ 战役中的计谋。9 .关于《 长恨歌》 的主题,大体不外乎_________说、_________说和_________说。10 .南宋人编选的《 草堂诗余》,为一部_______________ 选集。1 .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 中,把“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称为“________”。12 .李清照《 武陵春》 词“只恐双溪炸魔舟,载不动,许多愁”,采用的是_____ 的手法。13.“唐宋八大家”中善于写景状物,多有寄托的作家为_________。.《 五代史伶官传序》 的中心论点为“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用文中句)15 .赋体传统的表现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为干宝的_________,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为刘义庆的_________。17 .《 红楼梦》 原名_________。后四十回为_________、_________所增补。.被王国维称赞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元杂剧为_________的〈_________〉 19 .当代诗人中,_______________被称为“乡愁诗人”。20 .曹禺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他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 分,共15 分)企慕情境 律诗
新诗格律派的“三美”理论
四、简述及默写题(第\1、2 题各10 分,第3 题5 分,共25 分)1.简述柳永词在词史上的地位 .简述《 狂人日记》 中“狂人”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 3 .默写晏殊词《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五、作文(25 分,含卷面整洁分2 分)
以《 “长宜子孙”之我见》 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 大学语文》 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 分,共10 分)1 .《 诗经》 中的《 风》
A、量小,多为民歌B、量大,少为民歌C、量小,少为民歌D 量大,多为民歌 2.“有教无类”为_______________的教育主张。A、孟子B、孔子C、韩愈D、朱熹.“欲擒故纵,引君入毅”为_______________散文中惯用的论辩手法。A、庄子B、孟子C、荀子D、韩非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_______________。A、战国策B、左传C、史记D、资治通鉴 .我国古代优秀的按内容分类的笔记小说集是_______________。A、太平广记B、聊斋志异C、世说新语D、搜神记 6 .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___________。A、王昌龄B、杜甫C、孟浩然D、王维 .我国历史上,其作品被誉为“诗史”的作家是_______________。A、陆游B、白居易C、李白D、杜甫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的作家是_______________。A、欧阳修B、苏轼C、柳宗元D、韩愈 .宋代文艺创作最为全面的作家是_______________。A、苏轼B、陆游C、李清照D、辛弃疾
l0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为_______________。A、世说新语B、聊斋志异C、搜神记D、太平广记
二、填空题(每题3 分,共30 分).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 小雅· 采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滕文公下).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_______!(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4 .就风格而言,宋词大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派。5 .《 稼轩长短句》 为_______________的词集。最能体现闻一多新诗格律化“三美”要求的是他的诗集_______________。7 .鲁迅的《 朝花夕拾》 和巴金的《 随想录》 的体裁同为_______________。8.老舍是出身城市贫民的作家。他开创了风韵独具的_______________文学。9 .影视文化是兼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性的审美文化。.汉语规范化必须解决的两个问题是如何使_______________和如何使_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共2 小题,每小题5 分,共10 分)1 .豪放词: 2 .朦胧诗:
四、默写(5 分)王维《 终南山》 诗
五、简述题(共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简析李清照《 武陵春))(风佳尘香花已尽)一词的“化虚为实”的手法。2 .简析巴金《 爱尔克的灯光》 中“长宜子孙”的含义及作者的批判意识。
六、作文(25 分,含卷面整洁分2 分)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推荐阅读:
大学语文思考与练习五09-07
语文课后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11-18
暨南大学大学语文09-22
语文课主题演讲大学生11-16
大学语文陕西师范大学08-02
大学语文考点07-17
大学语文答案11-04
大学语文感受11-11
大学语文诗歌对比06-23
大学语文考试复习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