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调研

2024-09-03

课题组调研(精选11篇)

1.课题组调研 篇一

加大项目规划力度,打造沿江旅游品牌

——紫金乡“黑惠江风情”旅游村项目发展调研报告

紫金乡旅游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组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二日 加大项目规划力度,打造沿江旅游品牌

——紫金乡“黑惠江风情”旅游村项目发展调研报告(初稿)

(紫金乡旅游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组)

旅游产业是大理州、巍山县“十二五”期间重点培植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紫金乡可以重点培植,可以大有作为的新兴产业。作为旅游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娱乐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它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近几年来,紫金乡依托境内黑惠江沿岸独特的旅游资源,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家乐经营,目前已形成一定的发展基础。面对乡村旅游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对紫金乡现有的沿江农家乐进行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完善设施,合理开发,提升品牌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围绕在紫金乡黑惠江沿岸开发建设“黑惠江风情旅游村”项目,紫金乡旅游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组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调研思路。

一、发展的优势及现状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紫金乡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突出优势。我们也看到,紫金乡乡村旅游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资源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

1、优越的地理条件,便捷的通讯交通。项目所在地位于大理

2.课题组调研 篇二

3月18日下午, 受人社部社保中心委托,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梁鸿院长、王文仪博士、方帅博士等课题组成员一行到福建省调研医保总额控制协商谈判机制建设, 分别与医保经办机构、医疗机构代表开展座谈。福建省人社厅医保处罗仁夏副处长、福建省医保中心张勇主任等作为医保管理部门代表向课题组介绍了医保总额控制政策背景和福建省的经验做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老年医院、福建医大社区服务站等医院代表参加了第二场座谈, 课题组深入了解各级医疗机构对总控协商谈判结果的满意程度, 以及对协商谈判内容、流程、协议形式的建议。此次调研有助于加强和完善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进行协议管理, 推动医保协商谈判在全国范围开展。

3.课题组调研 篇三

路甬祥院士一行首先参观了杂志社办公区,随后就如何落实“创新设计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提出的开展“中国好设计”活动进行了座谈。《数码精品世界》杂志社社长、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党

委书记葛程远介绍了《数码精品世界》杂志社情况,《数码精品世界》杂志社主办单位计世传媒董事长、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洪京一介绍了当前工作的重点方向,《数码精品世界》杂志社出版人、计世传媒副总裁梁继有,《数码精品世界》杂志社总编辑许伟明及相关领导在座谈会发言,表示为配合课题组发起的“中国好设计”活动,《数码精品世界》将开始专门栏目通过宣传报道,传播创新设计文化,激励全社会参与创新设计。《数码精品世界》杂志社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也参加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最后,路甬祥院士对座谈会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强调,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必须从主要依靠跟踪模仿过渡到依靠自主创新。而设计是制造的第一道工序,是创新的源头。创新设计对当今处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过渡关键时期的中国制造业具有重要意义。

4.调研课题 篇四

一、广告公司:

1、如何加强对外的合作;

2、寻找并提升核心竞争力;

3、开拓新市场、新经营模式、销售模式;

4、长久保持站牌、候车亭整洁的有效措施。

二、联众公司:

1、探讨劳动用工的新模式,保持职工队伍稳定;

2、提升职工业务技能;

3、拓展新的业务。

三、欧莱公司:

1、探讨新的管理模式、制定新的工作标准;

2、转变经营理念,完善工作流程,做好新增业务的各项准备工作和应对措施。

四、公交传媒:

1、(对内)加强培训,全面提升广告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企业形象;

2、寻找广告管理中得“短板”,改进并提高;

3、(对外)宣传品牌,维护并推广品牌。

五、多经办:探索新的合作经营模式,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六、客运公司:

1、如何加强精细化管理,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全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2、如何保持股份制客运公司司乘队伍稳定、做好招聘工作;

3、如何加强安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4、如何全面提升管理干部的业务能力‘

5、如何进一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6、股份制客运公司路对管理办法探讨。

5.课题调研方案 篇五

课题调研方案

根据《关于自治州2012党建理论调研课题立项的通知》(巴党祖发电(2012)95号)的相关要求,*****单位申报的调研课题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研究》。

一、课题调研组人员

组长:*****

组员:***

*****

二、调研对象

*****市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三、调研背景

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好,村级组织统一支配的财力雄厚,就会完全有能力为全村人办大事,有钱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村兴民富,村党支部就会得到村民的拥护和爱戴,党的形象和威信也会不断得到提高和巩固。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坚强支柱。*****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环节,常抓不懈。近几年来,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很快发展,实现了经济强村有突破、经济一般村有发展、经济薄弱村有起色的目标。

四、调研目的对*****市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方面的经验、问题和规划,进

行梳理和归纳,从加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力度的角度出发,总结出完善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径和模式,并从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对推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对策和建议。

五、课题要求

课题名称: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研究

(一)课题调研的相关背景

1、政策背景

2、社会背景

(二)*****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1、*****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三年来取得的成果

2、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仍然存在的问题及隐患

(三)分析原因

1、影响*****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外部原因

2、*****市各乡镇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上内部存在的 问题

3、其它原因

(四)实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途径的对策与建议

1、如何更好发展壮大全市农村集体经济

2、结合调研实际提出发展壮大薄弱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研究工作

要充分认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把研究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一项任务,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确保研究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理论联系实际

按照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对如何更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研究探索贯穿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际工作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之中。

(三)明确职责分工

课题组各成员按照课题相关要求,结合自身特长和优势,合理筹划,精心组织,确保按时保质完成调研任务。

七、时间安排

(一)筹备1、5月25日:成立课题调研组,召开开题会,研究部署并启动课题工作。

2、5月5日:成立课题写作班子,并召开会议落实工作。3、6月10日:拟定工作方案,提出工作建议,报领导审阅。

(二)调研1、6月15-25日:召开专题座谈,分别听取各乡镇意见和建议。

2、6月25-7月25日:组织实地调研,对典型村进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考察。

(三)撰写1、7月30日:完成课题提纲,报领导阅2、8月20日:形成报告初稿,并报有关领导

(四)完善

9月10日: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反复修改完善至定稿

(五)结题

6.农村调研课题 篇六

第一部分:农村社会问题

一、调研题目:河北省农村老龄化问题

调研目的:人口老龄化是我们国家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在经济落后的地方,老龄化的表现形态是不一样的。伴随中国整个国家的老龄化,农村在教育、经济均没有得到很好发展的前提下,却不可避免的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大量青年人外出,农村空巢家庭急剧增加,对现有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都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调研题目:农村养老或社会保障问题(空巢家庭养老问题)

调研目的:伴随中国农村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随之而来的养老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恐怕会引起农村社会出现动荡,而要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便首当其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由于中国旧有的子女对父母进行养老的方式受到计划生育所带来的挑战,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农村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面临老无所养的处境。特殊情况是:农村经济落后程度比城市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产生许多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愈加引起人们关注。

可以对老年人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问题分别调查。

三、调研题目:农村留守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

调研目的:这个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社会准备远远不够。一是农村学校对留守子女教育经验准备不足,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怎样关心学生的心理成长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大问题;二是留守家庭对隔代子女教育束手无策。对子女的监护责任交给了老人,而老人只能照顾子女日常起居;三是基层组织面对这个问题也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如果放任不管,过不了几年就会形成新的治安隐患。

四、调研题目:农村医疗及医疗保险问题

调研目的:在中国农村的大部分家庭,如果家里人身体健康,那么这个家庭生活还勉强维持,一旦某个家庭成员染上重大疾病,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恐怕是灭顶之灾,因为昂贵的医疗费用是大多数农村家庭所承负不起的。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很多农村家庭将背上沉重的负债,即使如此恐怕也未必便能凑齐亲人的医疗费用,由此导致很多农民一旦身患重大疾病便只好等死的悲惨现状。而要解决 这一问题,唯一的办法便是将中国农村九亿农民纳入到全社会的医疗保险范畴里来,使他们也能享受到像城里人一样的医疗保障,才能最终解决农民承负医疗费用的能力,以使他们在身患疾病时也能得到很好的救治。

五、调研题目:耕地保护问题

调研目的:很多地区通过圈地运动进行开发区建设,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及就业,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本是好事。可是,在开发区土地使用中均存在严重的浪费问题,本来一个企业正常运营只需要五亩土地即可,可是他实际征用的土地不下二十亩,造成一方面农村土地越来越少,一方面土地使用浪费情况却很严重的尴尬局面。在中国农村可耕地本来就少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对土地开发及使用的情况进行很好的监督和管理,不久的将来恐怕中国人便不能再养活中国人了,只能靠进口来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保护一寸田,留予子孙耕”是当今政府及社会中每一员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中国经济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第二部分:农村教育问题

一、调研题目: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素质提高问题

调研目的:现在农村普遍存在着教师队伍素质偏低、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教师队伍补充困难等现象,而教师待遇偏低既是问题的现象又是问题的成因。

二、农村中学教育条件

调研目的:农村教学设施落后,尤其是与城市中小学相比,各种教学设备缺乏和落后已成为制约农村学生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计算机、实验设施、音体美教学工具严重缺乏。

三、调研题目:农村中(小)学生生源流失(辍学)问题研究

调研目的:农村学校生源流失问题比较严重。原因有多方面:升学压力、高昂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毕业后结业困难,等等。农村生源流失会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会有社会的进步。

第三部分:农村其他问题

一、调研题目: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研究

调研目的:闲暇生活方式科学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待闲暇的态度,是衡量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传统社会中农民那种单一的生活时 间配置模式开始向多元化转变。闲暇空间正逐步扩大。在农村的闲暇时间有与城市不同的特点,但整体看目前农村居民的闲暇生活方式不太科学,表现为生活方式单一,活动内容贫乏等等。这种状况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经济水平、农村社会福利设施、居民观念等。拥有科学健康丰富的闲暇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标。

二、调研题目:农民消费结构调查

调研目的:农民消费结构是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新农村建设成果的标志。从目前来看,农民消费结构有了新的变化,如:在吃、穿、住、用、行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可以肯定,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农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农村整个消费领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消费层次偏低、消费方式不健康(人情消费比重大、婚丧大操大办)等,能否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对农村消费升级做好分析、引导工作,能否使农民在开源增收的同时摒除消费陋习提高消费质量,能否帮助农村消费者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的消费理念,都反映着我们开展农村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也是“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内涵的具体要求。

三、调研题目: 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研究

调研目的:当今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成为农村家庭变化的动力,促使传统的农村家庭转向现代家庭。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也对家庭结构的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明显的变化,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会有深远的影响。从家庭模式、家庭功能等角度来阐述家庭结构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动因,有助于我们充分地认识我国农村的深层结构,为政府决策机构制定正确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提供参考。

四、调研题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调研目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无论是对流出地农村还是对流入地城市,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量有知识、有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农村,导致留守农耕的劳动力和种田质量下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抛荒弃耕现象。可以调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去向,对农村的影响(如由于农村年轻人外出,农村老年人口比例明显上升,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老龄化,也使 3 农村部分地区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同时使得流出地农村常住人口文化程度明显下降。)等。

五、调研题目:农村社会组织调查

7.课题组调研 篇七

为做好调研活动的准备工作, 于2016 年2 月25 日下午召开了推进全省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调研课题座谈会。

会议由省联社监事会主任柴本成主持。

省联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邱青森介绍了省联社和全省轻工集体企业的情况, 同时指出, 城镇集体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形态, 在历史沿革中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历史性。但当前城镇集体经济存在改革发展滞后, 历史遗留问题多, 产权认识不统一等问题。邱主任强调, 课题组要通过本次调研, 全面掌握我省城镇集体经济的现状, 找准问题, 提出推进我省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并报送省委、省政府, 推动我省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政策法规的出台, 促进我省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

省联社理事会副主任李修德就会议的主要座谈讨论的《推进全省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调研课题实施方案》和《山东省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研究 (提纲) 》做了说明。

会上, 各位专家和参会人员围绕《方案》和《提纲》进行了热烈讨论。省政府研究室王唯宁处长从课题的立项、调研工作的开展等方面对我省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提出了建议;省社科院秦庆武教授、省委党校戚桂峰教授从所有制理论方面论述了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原省二轻总会经济综合部副主任夏季青认为, 省联社此时开展这项工作对促进我省城镇集体经济的发展非常有意义。课题组的其他成员也发表了意见, 对《方案》和《提纲》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会议对如何开展课题调研达成共识, 大家表示要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积极参与和完成这项涉及全省城镇集体经济未来的重大任务。

8.课题组调研 篇八

关键词:本科教育;课题组活动;体会;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80-2

0 引言

在高等教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新形势下,我国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包括其他专业本科教育都面临着培养出的人才就业难的考验,尤其是面临着中专与专科教育层次人才的竞争与挑战,因为多数涉农企业与非研发企业不需要高学历人才,而需要动手能力强的中专或专科毕业生。在不利的条件下如何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一改以往本科毕业生的基础知识牢靠而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薄弱的缺憾,突显出本科毕业生的优势与竞争力,提升本科人才的就业率和创业能力,这将是新形势下本科教育从业人员首应考验和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延边大学动物医学系本科教育过程中开展课题组活动的成功范例为例,详细阐述本科教育开展课题组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在新形势下对课题组活动进行的改革、完善与思考,期待为其他学科、专业的本科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1 动物医学系本科教育开展课题组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开展课题组活动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和高校合校浪潮的推进,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实施,以及畜牧与兽医业的产业化、集约化的逐步深入,对人才需求有了新的标准和新的要求,多数企业单位不想人才高消费,更倾向于专业基础知识一般,而动手能力强的中专或专科的动物医学人才。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出现了人员饱和或过饱和的局面,动物医学系本科毕业生想进入事业单位更是难上加难,这要求我们农业高校动物医学系要适应新的局面与挑战,及时做出合理化调整,无论在专业方向与专业软硬件配备上,还是在具体的教育与教学环节的改革上,都要下大力气进行调查研究与合理化整改,这将是我们继续开展教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针对不利的新局面与新挑战,动物医学系选派资深人士深入用人单位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研究,形成了调研报告,经召开全系大会进行研讨,最终总结出三点共识。一是专业名称过于老化,专业方向过于单一;二是我们教学内容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盲区;三是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相对薄弱,进入企业需要较长时间培训与适应才能进入角色。

基于经调查研究形成的三点共识,延边大学农学院兽医系(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前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改,具体归纳为三大整改举措。首先将兽医系的名称改为动物医学系,将兽医专业名称改为动物医学专业,将卫生检疫专业停办,增加生物技术新专业方向;其次将以往应用的较为陈旧的教材换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或其他国家级教材;再次充分利用动物医学系的现有资源,开展以导师制为基础的课题组活动。

1.2 开展课题组活动的可行性

早在1999年,动物医学系就提出了开展课题组活动的设想,当时尚属新鲜事物,难免会遭到其他系或专业的质疑和非议,但经过多年的实践,事实证明在农业高校开展课题组活动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尤其是在当时动物医学系现有的教育与教学资源基础上,开展课题组活动是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

动物医学系属于延边大学农学院传统老系,办学实力和科研实力较为雄厚,拥有本科专业和硕士专业等两个办学层次,硕士专业包括预防兽医学、基础獸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等三个专业方向,并拥有对内兼对外的教学实习基地——延边大学动物医院;在科研方面,约95%以上的教师均有校级以上科研课题,多年科研总经费一直在全校名列前茅。以上的软件与硬件条件为我们实施本科课题组活动提供了可行性支撑与保障。具体讲,充足的科研经费为开展本科课题组活动提供了资金保障;硕士专业的研究生所开展的科研课题为本科课题组活动提供了科研平台;延边大学动物医院对外服务社会业务为本科学生接触动物病例提供了机会。可见,无论在资金、平台,还是在基地上对为开展本科生课题组活动提供了可行性保障。

2 动物医学系本科教育开展课题组活动的实施办法

2.1 做好动员工作

首先是对教师的动员。通过召开全系教师大会,向大家介绍当前国家教育形势、专业生存现状、学生就业形势和课题组活动初衷等思考,使全体教师能认清新形势、新需求,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以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办学目标,充分认识开展课题组活动的重要性。在统一思想的前提下,制定“课题组活动实施方案”,明确课题组指导教师的职责,将课题组活动效果与年终教师等级评定和年终奖金相挂钩,激励指导教师参与活动的认同感与积极性。

其次要做好学生动员工作。从新生开学教育到大二课题组活动正式开始的全过程,充分利用每一次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经学前教育、就业培训、模拟招聘会等多种渠道,使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明确本科毕业生与中专毕业生以及专科毕业生相比存在动手能力差的弱点,想缓解我们的弱点,发挥我们的优势,就要从大学二年级投入到能锻炼我们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课题组活动之中,将我们从书本中学到的基础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善于发现和总结,以此再指导实践工作与课堂学习的良性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自发地意识到,只有参与课题组活动才能使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和生存本领。

2.2 做好申报课题组的协调工作

学生申报课题组应采取自愿和双向选择相结合的申报制度。即以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为基础,既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也要考虑指导教师的科研需要,使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达到默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题组活动顺利实施与开展。为此,系里采取墙报、板报、专题介绍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能了解全系教师的研究领域、科研方向、项目资金等情况,在此前提下学生向指导教师提交课题组活动申请表,指导教师将按照自己的需求从中遴选本科课题生,对于未被选中的学生,以采取第二轮、第三轮等自愿申报,直到课题组分组完成。

2.3 做好课题组活动与本科毕业论文的结合工作

延边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大学,对本科生的培养要求远高于其他一般性院校,尤其在本科生毕业论文环节。对于动物医学系两个专业的本科学生,延边大学要求学生在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实践与研究和毕业论文撰写等三项工作,短短一学期时间完成三项如此繁重的内容很难实现。课题组活动为此提供了可能,因为本科学生在第八学期之前的时间里,可以利用课题组活动对本专业的科研前沿、科研内容、科研手段、选题领域和试验设计等有个深刻的领悟与认知,避免了第八学期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中手足无措的尴尬局面。

课题组活动与本科毕业论文紧密结合的具体实施办法如下:首先本科学生在大学二年级进驻指导教师的课题组后,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实验室、实验设施和实验仪器,以及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向学生介绍指导教师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构想,让学生逐步熟悉实验室的日常运转流程,期间负责一些简单的实验准备工作;其次在熟悉实验室和掌握基本实验操作后,指导教师与学生深入沟通,确定本科学生课题组活动研究内容,并制定研究计划;第三在指导教师的监督与观察下,发现本科学生在课题组活动中能基本独立完成相关研究工作,且对所研究领域有一定的体会和理解后,由指导教师为本科学生拟定毕业论文题目,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拟定试验方案和实施细则,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实践与研究和毕业论文撰写等三项工作。

3 动物医学系本科教育开展课题组活动的体会与思考

3.1 开展课题组活动的收效

近些年,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本科生课题组活动,在本科学生的实际动手与操作、独立完成科学研究内容、应对临床病例等能力培养方面收效显著。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从2007年的85%升到2011年的94%;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从2007年的71%升到2011年的90%。用人单位的反馈显示,多数企业和个体单位认为,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培养出的本科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强,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能很快掌握本职工作的关键技术,很多本科毕业生在几年内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和技术能手。多数事业单位认为,我们的本科毕业生在文字处理与文章撰写方面,以及协调各级关系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等方面能力极为突出,以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一改以往对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积极性不够等怨言。

3.2 开展课题组活动的体会与思考

在新形势与新挑战下,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培养出的本科学生之所以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与好评,都得益于我们在办学过程中能与时俱进,能深入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适时推出开展课题组活动这一新举措。

在开展课题组活动过程中我们的收获是喜人的,是显著的,也是值得在其他学科与专业进行推广的。但在实施课题组活动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在实施初期制定的方案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甚至需要大幅修改的地方;用人单位不仅对我们的本科毕业生有好的赞誉,还存在不满意的方面,如对集体协作能力差、团队意识薄弱等。这都将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李淑玲,高旭.开展课题组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J].現代教育科学,2003,10:27-28.

[2] 张默,张艳,周明亮.农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2-3,3:25-28.

[3] 于娜,张航.高等学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2-4,4:57-59.

[4] 戚业国.我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反思[J].中国高等教育,2012,9:35-37.

9.调研课题 篇九

近年来,我们把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全国税系统的基础工作来抓,“不培训不上岗,不培训不任职,不培训不提拔”,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随着《公务员法》的实施,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各单位及公务员本人的重视。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一机制还没有完全规范地建立起来,还没有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仍存在着作为义务不能够落实,作为权利得不到保障的问题。由于工作忙、时间紧或经费不足而取消或冲击培训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推进干部培训与使用相结合,是新形势下加强国税干部培训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

“训用结合”是我们搞国税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普遍难题,其难有三:对“训用结合”的认识难以达成共识;训与用的结合点难以把握;训与用的结合度难以扩大。随着社会的更新发展,国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崭新的课题和任务,怎样用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干训工作,怎样在全面提高干部素质能力的基础上把人选准用好,怎样将干部的培训与使用有机结合起来,让训与用发挥出最大的叠加效应,实现共振共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教育培训现状

——干部培训的目的与个人参训动机接轨不够。大多数干 1

部简单地把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理解为培训与提拔相结合,而没有全面认识和理解教育培训与干部成长、促进工作的关系,没有认识到提拔是使用,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也是使用。一些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经过培训后而没有得到提拔,就片面地认为没有落实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进而导致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不扎实,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

——培训基地建设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由于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机制比较单一,培训基础设施及教学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加上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基本上都是“官办”的,办学质量的优劣、培训质量的高低与其自身的生存状态无关,缺乏应有的“市场意识”和“服务观念”。此外,现在干部的文化层次也越来越高,他们对授课老师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教育培训与能力提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普遍存在培训内容相对滞后,缺乏实效性,干部教育培训基本上还是“计划式作业”和传统的“填鸭式”单向灌输授课模式。想让干部什么时候培训就什么时候培训,想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受训干部基本上没有主动权和发言权,更谈不上教学互动了。“上下一般粗,左右一般齐”、“一个方子吃药”,培训形式和方法长期单一,缺乏新的教学手段。

二、“训用结合”解决途径

用辩证的观点对待训与用,实质就是“训用结合”。这种观点认为训与用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它们有共性可察,有规律可循。“训用结合”的优势是显著的:它开阔了训与用的工作视野,延伸了训与用的工作范围,提升了训与用的工作品味,并影响到训与用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训与用的相融合作,也使原本范畴不同、价值迥异的一对概念重新联系起来,实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共存共荣,最终实现1+1>2。因此,我们说“训用结合”,是正确认识干部教育培训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有效方法。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全面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干部教育培训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是相对于基础教育,还是相对于高等教育,干部教育培训都是成本低、见效快的一项实用性工程。各单位要把干部培训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把干部教育培训纳入本单位、本地区的人才资源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能。同时,要引导各级干部正确处理好培训与使用的关系,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观念,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和创造力,有效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

——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干部教育培训新机

制。培训基地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载体,也是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基础。首先,要积极探索引入市场化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实行培训机构质量评估制度和培训基地资源评估制度,着力整合资源,建立新型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其次,要努力增强干部教育培训中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并按学科、专业建立一个高水准的师资库,实现资源共享。第三,要充分发挥网上培训等多媒体教学的快捷性、时效性、开放性和信息量大的优势,加快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网站,把软性的教学资源输到网上去,以此为基础,搭建一个崭新的教育培训工作平台。

——突出“三个结合”,切实提高干部培训的使用效益。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要重点突出“三个结合”:一是按需施教,突出培训主体与发展需要的结合。举办各类培训班都要与国税系统的重要工作、中心工作合拍,做到既紧密结合工作需要,又超前于当前工作。二是因材施教,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根据干部岗位需求、知识结构和从事专业等情况,认真搞好培训内容设计,有针对性地分类、分层次开展培训,使干部切实能够“缺什么、补什么”,从根本上改变“一个方子吃药”的旧模式。三是灵活多样,突出灵活性和实效性的结合。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对政治理论培训,采取集中辅导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以考促学;对业务知识的培训,坚持分级分类培训的原

则,以单位自行组织为宜。对领导干部要采取短期集中培训的方式,实行集中辅导,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积极拓宽视野;对中青年干部,实行课堂教学、讨论交流等方式,在艰苦的环境中放手培养锻炼干部,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加强“三项制度”建设,健全训用结合的保障机制。为真正做到教育培训与使用有机结合,必须建立和完善“三项制度”:一是自主择训制度。在坚持正常的点名调训基础上,逐步建立一套“单位自主、个人自愿”的培训新模式,在一定范围内稳妥地推行干部自主择训,使计划调训和自主择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干部个人报名与公开竞争相结合、自我需求与工作实际需要相结合,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做到领导愿意派,老师愿意教;学员愿意学,学后有收获。二是跟踪培养考察制度。为解决干部培训结束一走了事的问题,组织人事部门对所有主体班次学员要进行跟踪考察,干部在年终考核述职时也要进行“述学”,以便随时了解参训干部学以致用的情况,为正确使用干部打下良好基础。三是任职资格和考试制度。这方面可推广一些地方的做法,将能力等级考核引入教育培训工作。主要做法是,设定要件层、基本能力考核层和扩展能力层三个不同的能力等级,让干部自愿申报,并与奖励机制和干部使用挂钩,对长期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干部要予以淘汰。建立国税系统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对拟任干部,要逐步推行资格考试。政治理论水平任职

10.课题调研计划 篇十

1.课题名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调研与实验

2.课题来源:XX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KES016)

3.课题调研类型:应用调研

4.课题负责人:XX市教育科学调研院xxx

5.实验时间:20XX年至20XX年

二、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验(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构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基本概念和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性略)

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人们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论调研日渐增多,但怎样把这种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使基层中小学教师便于操作和评价,真正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产生实质性的变化。

这不仅仅需要理论的研讨,更需要具体的实验。本课题计划在理论调研的同时,调查中小学生的现有学习方式,并进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供给可资借鉴的经验。

三、课题调研假设

本课题调研的二年的时间里,也正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逐步推广的时间,本课题主要到达如下目标:

1.经过理论方面的调研,发表一些有价值的关于学习方式的论文和实验报告,以此来指导实验的进行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推广;

2.经过实验,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经过以上的调研和实验,使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本事有明显提高,为新课程在我市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题调研的基本资料和思路

本课题的调研和实验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理论方面进行学习方式的系统调研

经过文献调研法搞清学习方式的概念、范畴、作用,把传统的学习方式与新的学习方式进行比较调研;经过调查法了解XX市中小学生现有学习方式及存在问题,提出转变学习方式的目标、步骤和预期效果。

2.进行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

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和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比如,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自主探究学习。所以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我们计划在实验学校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发者。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限定教师讲授的时间,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和学习的主动权。

第三,在调研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时,同时调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到教师少教,而学生能够多学。

3.进行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的实验

随着我市办学条件的改善,许多学校已经有了学校网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将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育的技术化趋势,成为近年来教与学改革的热点。

随着教学中的技术含量的提高,电脑、网络技术等成为学生学习手段之一,学生能够自我经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我们计划在有条件的实验学校中进行计算机环境中学习的实验,探索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为其他学校供给可资借鉴的经验。

五、实验的组织形式

本课题组由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验教师组成,理论调研部分由课题组负责人xxx负责,问卷的调查和组织由津南区教科室诸金英和大港二中刘志奇负责,实验部分由大港二中刘志奇具体负责。我们计划在大港二中进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因为大港二中(初中)已经进行了课程改革。

六、实验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实验的步骤

1.撰写调研和实验方案(20XX年1-2月)

课题调研方案由xxx负责撰写,课题实验方案由刘志奇负责撰写。每个实验教师根据课题组的要求写出本学科具体的实验方案。

2.实验的实施和总结(20XX年3月--20XX年10月)

(1)实验教师根据本学校的实验方案开始实施(包括理论的学习),实验教师可边学习边实践。从20XX年春季学期开始到20XX年暑假,各实验小组每学期末都要写出阶段实验报告,总结一学期来的实验成果,研讨存在的问题,写出下学期的具体实验方案。

(2)20XX年10-12月,各实验小组撰写实验报告,课题组汇总各实验小组的成果,撰写本课题的调研报告,理解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鉴定。

(二)实验的方法

严格的教育实验应采取对照实验法,即在平行年级中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教学方法,以观察实验的效果。这样能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说服力强。

七、预期的调研成果

11.课题组调研 篇十一

关键词:农民自助终端;金融服务创新;支付环境

中图分类号:F83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9—0028—05

一、引言

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是新形势下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促进信贷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内容,对于支持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以来,国家相继实施了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推出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改善了农村民生,活跃了“三农”经济。但是,在我国农村不少地区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方式、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适应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问题仍然突出。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推进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决定在全国选择粮食主产区或县域经济发展有扎实基础的部分县、市深入组织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在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指导下,由济宁办事处研发,并在汶上县试点成功的农金通,如星星之火,在全国掀起了农民自助服务点建设的高潮,该设备通过管理员的内部转账,让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存取款、查询等业务,有效解决了广大农村支付结算不畅的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迫切需要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一)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存在的问题

1. 支付服务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难以提供方便快捷的支付结算服务。一是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偏少。目前,为农民群众提供金融服务的有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农行三家金融机构,而农行鉴于竞争的需要,仅保留了少数乡镇的机构网点,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造成了农民无法享受普惠的金融服务。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竞争不充分。农村金融资源无法合理有效配置。二是大多数农村金融网点未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在办理异地跨行资金汇划业务时只能通过上级行转汇。三是结算基础设施如 ATM、POS 建设进展缓慢。ATM、POS机具布放少,通常一个镇只有1—2台,且ATM 功能单一,只能办理单纯的取款业务,广大农户享受不到现代化支付工具的便捷。四是同城票据交换未能覆盖农村金融网点,资金结算环节多。目前农村地区的金融网点未能开通同城票据交换,票据凭证主要依靠手工传递,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2. 传统支付工具仍占主导地位,结算服务创新力度不够。一方面现金结算方式仍占较大比重。受结算环境、思想认识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的现金交易量和现金业务占有率居高不下。农民各项收入和支出获得或支付方式仍以现金为主。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民只对借记卡、支票和汇款转账等较熟悉或略有了解,至于汇票、本票和网上支付等其他非现金支付工具大多表示不清楚甚至不感兴趣。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开办的非现金结算方式主要以支票、汇兑为主,银行汇票、商业汇票和银行本票等业务基本未开办,银行卡的使用也仅限于简单的存取款业务,电话转账、网上银行等新兴支付工具更是较少涉及。

3. 宣传引导不够深入。由于支付服务机构均把结算服务、业务产品宣传集中在县城,对支付结算工具的宣传和培训一般仅限于乡镇,而且宣传基本是在个别乡镇发传单、挂横幅,宣传形式和途径单一,覆盖面不广泛,没有深入到农村地区。而农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大多数农民群众与金融行业接触少,对银行的了解仅是存款、放款,对现代化支付结算知识了解较少,对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认知度较低,因而对新的支付结算工具的应用很难接受,制约了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使用。

(二)改善农村支付结算方式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提出了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加快农村支付体系建设步伐,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手段电子化、信息化和规范化,提高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业务的便利程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以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农村地区小额存取款业务需求旺盛,特别是农村信用社承担着政府各类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工作,以汶上县为例,全县仅粮补“一本通”存折就达到30余万户,在粮食直补款等各种补贴资金发放期间,广大农民客户出于“领到手的钱才是钱”的心理,集中领取粮食补贴款,造成信用社网点前台业务成倍增长,一线柜员经常加班加点,超负荷运转,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正常业务的办理。

针对上述情况,为贯彻落实面向“三农”、面向社区的市场定位,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认真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信息科技手段,积极开发适合农民应用的金融科技产品,以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偏少、支付结算渠道不畅、新产品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快捷的小额支付结算服务,并在济宁进行试点。济宁办事处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进行科技开发,于2008年11月成功研发出第一代农金通,并在汶上县次丘镇河里村进行了试运行。在研发过程中,省联社领导多次到基层进行实地调研,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进一步指明了研发农金通战略发展方向。

三、新的金融服务方式在农村的运用与实践

(一)农金通的主要功能

农金通是在自助查询终端的基础上研发的一款适合农村和农民使用的自助服务产品。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操作简单。农金通具有两种基本操作方法。一种是客户与客户之间的转账;另一种是设备管理员与客户之间的转账。客户与客户之间的转账表现为:甲客户需要现金时,甲客户将本人存折(银行卡)上的资金在农金通上转账到乙客户存折(银行卡)上,同时乙客户将自己的等额现金交付甲客户,实现甲、乙两客户的自助转账。另一种是客户与设备管理员之间的转账,表现为当客户需要现金时,设备管理员将客户存折(银行卡)上的资金通过农金通转入自己的周转账户,同时将自己的等额现金交付客户;当客户将现金交付设备管理员时,设备管理员将自己周转账户的资金等额转入客户存折(银行卡)上并打印存折。当设备管理员现金头寸超过核定的限额时,系统会自动禁止设备管理员继续办理业务,保障了资金安全。二是实现了多种服务功能。客户通过农金通可以实现银行卡与银行卡之间、银行卡与存折、存折与存折之间的转账及存折、银行卡内部的活期转定期、定期转活期等转账功能;另外客户通过农金通还可以实现交易明细查询、口头挂失、办理缴纳话费等中间业务功能。农金通支持跨地市转账功能,实现储蓄所几乎所有业务功能,可以逐步替代成本较高、内控薄弱、操作风险较大的乡村信用分社。三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易于推广。客户只需输入密码确认,即可完成业务操作的全过程,有效解决了多数农民客户不会操作自助设备的问题,有利于农金通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农金通还具有价格低廉、便于安装的特点,通过电话线连接即可,适合农村的现状;设备安放在管理员家中,避免了人为破坏,农村信用社只需对设备管理员进行简单培训,降低了推广成本。

(二)主要业务范围

现金业务:主要包括信通卡、存款存折和一本通活期存款账户的现金存款业务;信通卡、存款存折和一本通活期存款账户的现金取款业务;移动、联通、电信电话费现金缴纳和电费现金缴纳业务。转账业务:主要包括信通卡、存款存折和一本通活期账户的转账业务;信通卡和一本通内活期转定期业务。缴费业务:主要包括转账缴纳移动、联通、电信电话费及电费业务。存折补登业务:主要包括存款存折、一本通和零存整取存折补登业务。此外还能办理口头挂失业务、密码更改业务、查询业务和信息发布业务。

(三)农金通的试点情况

汶上县河里村是多年的信用村,村委会管理能力较强,原协理员存款规模大(存款余额1800万元)、素质高,全村共有农户1470户,村民7000人,占全镇人口总数的近十分之一。2009年初,第一台农金通产品就是选择在这里进行了试运行。首先,汶上联社与村委会接洽,介绍自助终端功能以及为农民群众带来的方便和好处,与村委会达成在该村布设农金通的合作意向,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其次,选择该村的协理员作为农金通管理员,签订了聘任合同。最后,信用社帮助、指导终端管理员对办公场所进行装修改造,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就如何操作自助终端进行简单的培训后即对农民群众开展了金融自助服务。当年,通过农金通累计办理各类业务8400余笔,其中通过转账形式实现客户间现金调剂3800余笔,金额500余万元;转账业务(含跨县区)1300多笔,金额1700余万元;补登折业务3600笔,在发放粮补款期间日均业务量高达200笔;查询业务300笔,交纳电话费150笔;受理口头挂失业务11笔;增加一本通、活期存折、信通卡开户420户,增加存款日均余额300万元。在办理业务的客户群体中,既有本村客户,也有附近村庄客户,一台农金通一般可以覆盖3—5个村。从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看,农金通在保留自助设备安全性能的基础上,相关安全设计指标达到了安全运行要求,设备运行稳定,业务功能丰富,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农金通的推广经验

汶上县农村信用联社在农金通的推广和应用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一是坚持“三个优先”的原则,即坚持做到优先在新型农村社区推广布设、优先在村风正的村庄推广布设、优先在经济相对活跃的行政村推广布设,达到“重点突破,整体带动”的效果。二是做好社区建设结合文章。“新建一个社区、布设一台自助设备”的推广思路,做好新型农村社区的自助终端布放工作。截至目前,该社已在10个社区安装了布设了自助终端。三是统一了服务标识。编制了自助设备服务点服务环境规范化标准,要求全部服务点营业区与客户区分离改造,对客户须知、外部形象标识、标牌、附属设施等作了统一要求。四是采取了多种激励措施。为鼓励设备管理员宣传、用好自助设备,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服务,该社除每月按存款额度兑付一定的手续费外,还根据发生业务的笔数每笔再给予适当的补助,年终对业务量排在前十名的再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

(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一是严格设备管理员准入。对于设备管理员选择,要经过村委会推荐、信用社审查、向村民公示等层层把关后,选聘出人品好、威信高、能力强的优秀人员担任。二是建立了常态的管理机制。经常性地与村委沟通、了解管理员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设备管理员进行检查,对存在违背合同约定、违反业务操作规范的管理员及时予以撤换。三是加强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员配置了保险柜、灭火器和警报器,自助终端操作区安装金属防护栏,配备狼牙棒等防卫器械,与周边村民群众签订联防协议,防范资金盗抢。对在缴存现金的途中可能遭受盗抢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为设备管理员缴纳购买保额为4万元的“现金防盗防抢保险”和12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含2万元医疗保险)。

(六)服务终端技术上不断完善

在河里村试点第一台农金通的基础上,济宁办事处对设备功能、外形、形象标识等几经完善、整合,对农村适用性、农民操作性、风险可控性改造升级,相继研发了第二代、第三代农金通,在管理上实现了“视同网点管理规范化,设置操作流程精细化”,在外观形象上实现了“语音提示耳能听,双屏显示眼能看”。

从运行情况看,该设备发挥了良好的业务辐射和带动作用,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效解决了农民粮补资金兑付难,小额现金存取难,农副产品交易结算难等民生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该产品2009获得济宁市创新奖励,2010年被省联社推广,同年获得山东省金融创新奖,并引来全国多个省市的农村信用社到汶上联社考察学习。

四、农金通在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方面的显著成效

(一)改善了农村金融服务环境

以前,汶上联社每年为辖内55万多农民代理发放各类补贴9300多万元,每年发放3次,业务量高达40多万笔,平均每天办理代发业务900多笔,金额约200万元。自从农民金融自助服务运行后,柜台的代理发放业务量明显减少,信用社门口再无排“长龙”现象。同时,使用农民金融自助服务还不受时间限制,将原来的8小时服务提升为24小时服务,农民可根据作息时间全天候办理业务,提高了兑付效率,大大减少了办理业务的等待时间。信用社还依托惠农一本通,创新金融服务品种,开展了代收水电费、通讯费、贷款利息等业务,有效解决了农民工外出打工挣钱,家里取钱难的问题。

(二)建立了新型的合作关系

农村信用社的协理员是由以前的代办员演化而来,已经存在了五十余年,他们在服务当地农民、促进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协理队伍人员众多、管理难度较大,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一直存在着管理思想不统一、法律关系模糊、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缺少科技支持、服务方式陈旧、服务功能单一、经手现金不能实时入账以及创新不足等问题,传统的协理员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日益精细化的风险防范要求。而转型后的设备管理员与村委会是合同聘任关系,村委会与农村信用社是金融服务合作关系,协理员与农村信用社是依托金融电子机具产生的一种金融服务代理关系。上述关系是按照市场化原则,在银村共建、电子银行渠道进村庄的基础上,实现的一种社区内自我互助性的金融服务模式,理顺了设备管理员与农村信用社的关系,实现了协理员到设备管理员的平稳过渡。通过安装农金通,村委会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提升了村委会的形象,村委会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实现了农村信用社、村委会、设备管理员三方共赢。设备管理员办理现金调剂业务全部使用自己的周转金,客户无论办理存取款,还是查询、转账等业务,都可通过设备管理员的对自助设备的操作即时完成,有效地规避了农村信用社对协理员的管理风险。

(三)加速了农村资金融通

农金通的推广和应用,是乡村金融服务模式的一个创新,填补了村一级的金融服务空白,完善了金融服务体系,让曾经被遗忘的乡村感触到了“普惠金融”的阳光。自助服务终端安放在设备管理员家中,系统与全省农村信用社联网,即时到账,办理业务时间灵活,可以实现全天候24小时服务。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存取款、领取各类补贴、自助缴纳水电费、通讯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贷款利息等业务,真正打造了农村金融便利店。特别是原来需要远距离往返银行办理业务的农民,节约了时间成本及劳务成本,大大减少了办理业务的等待时间,资金实时到账,方便了农村资金的融通,对农村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建立了普惠制的金融供给

农金通直接进入村庄农户,方便了农民办理支付结算业务,与银行网点机构相比,设备简单,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起到了与银行网点基本相同的作用。据统计,截至2012年6月末,汶上联社农金通设备已达到147台,为农民群众办理各类业务160551笔,金额49728万元。设备管理员不仅担当着管理和服务角色,还承担着金融新产品的宣传和推介职责,且更容易让广大农民客户所接受。这让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越来越多的电子银行业务进入农村,让经济落后地广大农村居民享受到了均等的金融服务机会,搭建了兴村富民的平台。

(五)巩固了农村信用社在广大农村的主力军地位

农金通有效填补了农村的金融服务空白,管理员直接的面对面的服务,更是建立了与农民群众良好的联系纽带,在农民群众享受金融服务的“短平快”同时,农村信用社在广大农村的各项业务也得到了快速的扩张,进一步巩固了阵地,扩大了市场份额。截至2012年6月末,汶上联社各项存款余额为52.8亿元,自2009年以来,汶上联社存款每年都以超过8个亿的规模增长,三年即翻了一番,市场占有率达到39%;银行卡发卡量达到11万张,手机银行、电话POS、网上银行等新业务也在逐渐被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

五、结论与启示

综上所述,农金通这一全新的支付结算方式,将金融触角延伸到了村庄,填补了广大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金融服务空白,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色彩。从农金通的成功推广和应用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第一,广大农民群众迫切需要得到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汶上县农金通得到了当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金融需求也与日俱增。

第二,农村信用社是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与广大农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天然的联系,有利于激活被压制和其拥有的网点和人员优势,有利于推广越来越多的、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

第三,推进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建设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农金通的布设虽然一次性投资比较少,但如果普及也要付出较高的成本。在这一过程中,迫切需要地方政府部门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建立持续、长效的国家政策扶持机制,并给予农村信用社在税收优惠、协调各方关系等方面的积极支持。

第四,带来了对变革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的思考。县域以下农村金融市场的服务空白,是专家学者、农村信用社、人民银行和基层政府一致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汶上县农金通的成功推广说明,机构网点的高成本、被动性服务和低的覆盖率无法真正融合或者渗透到农村实际需求之中,一个自主服务终端的引入,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的困境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农村金融传统经营模式的反思:当机构网点不具备规模经济的条件下,适销产品或科技平台或许是有效的替代方案;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应以需求为导向,在需求与供给之间寻找到兼容点,才是现阶段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突破方向。

参考文献:

[1]宗蕾.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设置项目研究——以润丰合行的业务发展为例[D].山东大学,2011.

[2]岳隆杰.农村自助金融服务终端的机构载体功能:济宁案例[J].金融发展研究,2010,(4).

[3]杨洁.金融自助服务:全面发展不断创新[J].中国金融电脑,2011,(2).

上一篇: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知识与管理下一篇:论张丽莉精神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