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距离小学500字作文

2024-10-04

渐行渐远的距离小学500字作文(精选10篇)

1.渐行渐远的距离小学500字作文 篇一

渐行渐远的年味800字作文

年——喜庆、团圆与热闹的象征,这种热闹伴随着许多的传统与习俗,杀年猪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冬至之后,农村就开始杀年猪了。

杀猪在农村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可杀年猪例外。屠夫需要提前预约。万事俱备以外,就单等屠夫这第一刀了。这一道最见屠夫的功力,也是主任最为看重的,据说,第一刀顺不顺畅。血流的旺不旺,猪嚎叫声的响亮与否,皆关乎这一家就明年的运气好坏。

烧好的`水一桶一桶倒进大木缸,很快的,猪就在云雾缭绕的木缸里被褪去毛,白白净净的被两根木杠架在了木缸上了。这时候屠夫就会在后蹄尖切开一个口子,把年猪吹的鼓鼓的,到这时,人们就会对这个吹气的人肃然起敬,仿佛他就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杀掉狼的英雄。

猪在出缸之后,主人家会在卸猪之前放一串炮,烧一柱香,这就是年猪享有的特殊待遇。简单的仪式之后,屠夫的解猪就开始了。

屠夫拿起磨得锃亮的刀刃,刃间反射出屠夫的面容,通常是老迈成熟的。屠夫现在猪的背颈处划上一刀,这时候在场的人都要把手伸进去检测一下有几层膘,如同检验粮食的成色那般仔细认真与一派欢畅。砍肉的一组把肉割成块,前腿、后腿、猪蹄等被一一分割。处理猪下水的一组则把肠子边摘下来的水油套在板油上,像是穿上了一件质量上乘的蕾丝薄衫。

过年前煮的那锅肉,要煮猪头猪尾等,就是不能煮猪骨头,寓意为有头有尾,不煮骨头怕是有人说穷的叮当响。

年夜饭里,猪肉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五花肉一般不会被腌制,而是加上玉米粉、红薯被做成粉蒸肉;夹入煮好的蛋清淀粉,或煮好就成了夹沙肉;猪肚、猪肝、猪蹄、猪儿提前卤好,入口脆爽,下酒最好;硬肋上的肉,肥肉多,瘦肉少,最适合上蒸笼……

冬至之后,就是小城的街头,再也听不到季节深处的那一声猪嚎。市场上玲琅满目的摊位前——“大骨,八块。纯瘦肉,要了十六!排骨,这直排,美得很!”摊主一边用磨刀器磨着刀,一边招呼,那金属摩擦的声音,让我想起,古楼下,那个被丢进破碗里的钢镚儿。

而如今,杀年猪的家庭却越来越少,人们走向了高质量的生活,年味也不知不觉的走远了。

2.渐行渐远的时光作文 篇二

慢慢走出校门,和那渐行渐远的同学们道别,心中仿佛失去了什么。我不舍地回过头,望着校门上那几个烫金大字,我蓦然回想起刚入学时的那段时光。

夏天,晴空万里,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太阳把地面烤得滚烫;一阵风吹来,从地上卷起一股热浪,让人感到窒息。我在父母的陪伴下,来到了校门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大门上那烫金的校名。

我看了看身边,像我一样刚入学的学生数不胜数,每个人的身边都围着家长。他们有的高高兴兴地跟着老师前往教室,但大部分都是拽着父母的手臂,不肯进去。最后在父母、老师的劝说和生拉硬扯下才啜泣地走进班级。我不舍地回头看了一眼爸爸妈妈,三步一回头地走了进去。

我在座位上看着班上的同学们,他们有的在追逐嬉戏,推翻一张张桌子;有的三三两两地围在一起聊天,像什么“塞耳号”之类的游戏。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个子矮矮的男生,他头发乱乱的,脸上长着许多痘痘,特别是他鼻子下悬着一条长长的鼻涕,恶心极了!他就趴在桌子上,看着鼻涕慢慢流到桌子上,黄黄的一大团。周围的同学都急忙扔给他一包纸巾,他的同桌也躲得远远的。但大部分都是一言不发地坐在位置上。于是,我找了一个没有人的位置坐下。突然,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走了进来,他是我以前的同学——刘××,于是我招呼他坐我旁边。

上课铃声响了,一位中年的女老师慢慢走了进来。她说她姓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我仔细一看,陈老师面容慈祥,中等身材,理了一头乌黑发亮的短发。她又长又细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的眼睛,挺拔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的眼镜,显示出学者的风度。小学时光从此开始。

在几天的交流和学习下,班上的同学们也基本互相认识了。我还依稀记得有一个同学和另一个同学起了冲突,打了一架,最终在老师的调解下,他们化干戈为玉帛,后来还成为了铁哥们。

3.渐行渐远的童年作文 篇三

自记事起,我就堪称活泼一绝。说“活泼”还是过奖了,总之跑跑跳跳打打闹闹成为了家常便饭。

不必说在及肩的书桌上下徘徊,更不必说在幼儿园里成为“一霸”,且看历年走来,趣味横生,开朗乐观地跑了来,愈加清晰、明显……

听妈妈说,小时候去打吊瓶。我“冷眼旁听”其间的“鬼哭狼嚎”,毅然决然地昂首阔步上“刑场”,从未掉过一滴眼泪。如今想来,当初甚是果敢,现年见其针管,心中未免有所悚然,真是“女孩不哭”。

还要一项对我而言的“丰功伟绩”,迄今难以忘怀。那便是小学“跑步”上的小成就。想来已有两度春秋滑过指尖,那种骄傲、自豪,是前所未有的兴奋。

小学,最豪迈的女生是谁?是我。不仅是自身的贪玩豪爽,与跑步也 必不可少的关联。

运动会,年组十班,我身处十班。女生一班两个名额,我凭借着敏捷的反应能力与惊人的冲刺,成为二分之一,甚感荣幸。二百米跑时,当枪声似响未响时如离弦的剑一般“射”了出去,心中暗自窃喜,哈,这就叫“先下手为强”,如此,本组第一。强中自有强中手,“状元”被同班的另一位同学夺取,我为“榜眼”。不过本班彻底风光了一次。

重头戏还在后面。4*100米接力,会“抢跑的我责无旁贷地为第一棒。可惜,与第二棒僵持了几秒钟。愣神间,尽是懊悔,我欲哭无泪。

奇迹总是猝不及防地放发生。上文所提“状元为第四棒,超越第二名十米有余。这时真的是“所有情绪在我脸上发呆了”,耶!胜利!姐妹们跟我走,开庆功宴去!

往往在希望欲破灭时,会出现另一种转机。不要放弃,奇迹,就在身边。

后来,恋上了翻单杠的我人气一路飙升,收下了数位“徒弟”。颔首间,飞过了匆匆的小学、豪迈英姿飒爽的童年。

4.渐行渐远的高中作文 篇四

你就似那灰美人浑身散发着质朴、纯真,无一不让我着迷。四周零落的古屋是裙裾,斑驳的青苔是你灰色裙摆上最美的那抹青色点缀。但你皱起的眉头怎么也融入不进这片美丽的景色。曾经时常传出的快乐童谣是何时变成幽怨哀愁的词曲的呢?是什么让你的愁绪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古巷,我读不懂你。

“滴溜溜难穷尽的珠泪,乱纷纷难宽解的愁绪。骨崖崖难扶持的病身,战兢兢难捱过的时和岁。”你仰面轻叹,几十年美好的岁月终将逝去,一切的一切都化为一声叹息和着鼓词伴着悠扬的二胡飘向远方。你的身影被越拉越长,被雨水冲刷似要消散在这天地中。

古巷,我早已感受不到你了,不是吗?

城市道路一米一米压过去,高楼大厦一幢一幢建起来。你终于消失在这鳞次栉比的高楼中,看着你残留下的断壁残垣,世界一切的喧嚣像是一瞬间噤了声。我的泪流淌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古巷,当我终于感受到你带给我的一切,在刚刚读懂你的愁绪时却找不到你了。

漫无目的地走在大雨中,星河斗转,陆地演变,时光苍苍茫茫,天地间只剩大雨依旧,站在这荒芜的大地上,无人陪伴,无人知会,那曾伫立在我身旁的你,是什么带走了你,是发展的城市带走了你,还是人心遗弃了你。想要伸手挽留你,却只感到流沙淌过我的掌心,摩挲过我的指尖,转瞬即逝。恍惚间身边空空荡荡,唯有满眼苍凉。

5.渐行渐远的初一作文开头 篇五

铅灰的天,堆积的云,就像嘈杂的人声。收拾书本卷成一摞,用清秀的字体最后一次写下“七年级”。从此,便告别了七年级。这是奇妙的一年。

从体育节到艺术节,从攀登杯到联考,我们从任性到成熟;从彷徨到坚定,是七年级让我们蜕变。

体育节的疯狂后是第一次月考不可避免的挫败,失足从山顶跌落,被谷底的尖石划得遍体鳞伤。深夜浸湿被褥的滚烫泪水,至今还残留在脸上时的火辣疼痛。每一次试卷的讲评,每一张同学的笑脸,每一个从别人口中爆出的数字,都让我胆战心惊,自愧不如。我一度认为自己的确比不上别人,只能在晚自习摇曳的灯光下,咬牙忍住打转的泪水,埋头写字。直到竞赛班的选拔,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参加。结果却出人意料,它像是给无数次挫败的我抹上了创伤药,让我一点点恢复,一点点自信起来。我不比别人差!从此以后,我便不断地告诉自己。第三次月考的突飞猛进,以及在长期竞争中学会生存的经验,为我披上了盔甲,来迎接终极挑战——期末考试。这是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次考全科,抛开所有的杂念,走路、午休,复习资料被蹂躏的像一团酸菜。顶着冬日的寒风和夏日的骄阳,我奔跑在教室与寝室之间,每天最早到食堂报到,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不辜负自己的七年级。

相比之下,七下似乎轻车熟路了很多。只不过学习路上从没有一帆风顺,成功的背后总是有骄傲自满在作怪。果不其然,我中招了。在第一次月考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后,我像是一块飘在水上的木头顺流而下,于是乎在期中考试又跌了回去。这次已没了刚入学时的眼泪,我学着寻找那些出了问题的“零件”。我又像是战场上因为轻敌而惨败的战士,现在不得不重新拿起战刀。攀登杯的学习占据了大半个学期,我没有一颗灵活缜密的脑子,总为一道奥数题而满头大汗。但这没有关系,我的战刀上已沾满了敌人的鲜血,我已不再是从前那个哭哭啼啼的小女孩,我已成长为一名女战士。期末考试如期而至,还没从攀登杯超难的奥数题中回过神,一大堆的模拟题,每天的过关卷,深夜疲惫不堪的背记。最后,无论是否准备充足,我都将走上期末的“战场”。

6.渐行渐远的美丽 篇六

——题记

1

当我写下我的高中生活这四个字之后就无法再写下去了,我不知道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身份来叙述它过去完成时?现在进行时?亦或者是现在完成进行时?

我高四了,看到高一新生那稚气的面容会不自觉地忧伤;我高四了,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够被称作一名高中生。

2

几个月前,我还一直以为,走出了这个校门就很少再有机会再踏进来了;几个月后,我又回到了这里,与这片土地朝夕相对。

当我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离开之后的37天,我又大包小包地出现在了这里,真的很滑稽。

3

高四是提前开学的,偌大的校园里只有我们这些目光迷离的高四生。大家各自低头匆匆地行走着,沉默得可怕。

不得不站在另一个角度欣赏这个校园了,怀念那个奔跑了3年的大斜坡,怀念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4

有时候会不自觉的走到那个熟悉的教室里去,坐在熟悉的座位上,想着那些熟悉的人。

“她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mp3里,朴树的声音孤独得让人心疼,

我趴在桌子上就那样睡着了,我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然后时光倒流到了的夏天,那时我们还很年轻,

可以没心没肺的大笑,然后笑到嘴巴抽筋。

5

那时候刚开学,要整天的军训,班主任在一旁清点着人数。虽然我们一直抱怨着天气有多么的糟糕,军训有多么的辛苦。

但我们还是在享受着这一切。休息的时候会围在一起唱歌,有时还会几个班在一起斗歌。虽然彼此都不怎么熟悉,但是会为了班集体的荣誉而顶着烈日在操场上努力训练着,尽管全身都是汗水,尽管脑袋里已经有星星转了无数个圈……

怀念充满朝气有着阳光般笑容的我们。可是这一切就像是光良在《少年》里唱的“这是我们都回不去的从前……”回不去了

6

高3,我变成了一个乖宝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高3,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运动会,400米,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冲过红线的感觉。

然后有了个比我们还像个小孩子的班主任老汪,还有那让我们全班同学崇拜得五体投地的语文老师杨戈琪同志大家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停电的晚自习上,老汪会给我们唱“两只小蜜蜂啊,飞到花从中啊”然后全班同学一起“嗡嗡”那场面一个词——和乐融融!高考前的6月3日,我们班的所有老师和同学还一起去‘夏游’在学校后的小河上一起疯,搞得个个成了落汤鸡,许许多多的画面都被照相机定格成了永恒,每当看到那些照片的时候,都会偷偷地掉下眼泪。你们都在哪里啊?

6月8日的下午,当我从考场走出来的时候,不是一切都结束了的释然,而是莫名的悲伤,我看不到自己的路在哪里。

晚上大家在一起疯,彻夜未眠。这是我们这么多人在一起的最后一天了把。

8

我们说着以后就算读大学了,找工作了,都要在一个城市,然后我醒来,看到空荡荡的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个。

她们都走了,散落在天涯。

9

这一切的一切,就像是一场华丽的舞台剧,曲终人散,然后时间的幕布垂下,我们散场,离开。

我们就这样长大了,与曾经属于我们的高中生活背道而驰了。回头看的时候只能看到那些熟悉的背影在点滴中消逝,一点点,一点点地模糊,到最后只能看到那条通往回忆的路,空荡荡的,一直延伸到,世界的尽头。

7.渐行渐远的大姑散文 篇七

公历二零一六年八月十九日晚九时零八分,我的大姑安祥地睡着了。

当日下午,五时二十分,我接到大姑病危的电话,火急火燎地从湖口县城坐的士赶到江桥镇饶油榨村。我站在大姑的床前,用尽全身力气,对着大姑喊着:“大姑,我是xx,您听得到吗?”

当时,大姑的手不能动,脚也不能动,一只眼睛是合上的,另一只睁着。她嘴里不停地朝外吹着气,发出阵阵“咕噜咕噜”的声音。她的头,微微朝床沿的方向摆动了一下。

大姑,我知道,您一定是听到了,您心里清楚,只是您口里说不出来。您知道,是您最疼爱的亲侄子xx来了,他来看望您,希望您能尽快好起来!

炮竹声响起!恸哭声响起!七芯灯点起来!三斤四两倒头纸烧起来!船马轿烧起来!一杯香茗泡起来!

大姑从床上转移到了用两条长凳架起的一块门板上,用一块土砖枕头,脸上盖着黄表纸,身上披着一床大红的被面子。

大姑的头前,点起了菜油灯!一只大碗装满沙做成的香炉,里面点着香,散发着一种祥和而又好闻的味道!小案几上放着刚煮好的三碗饭,另一只碗里是一大块神符肉,肉上面插着一根筷子!一只新的瓦盆用来烧纸,里面的纸灰越聚越多!

大姑,您走好!大姑,您慢走!

大姑,您这几天只喝了点稀饭,现在要吃饱,才有力气赶路上奈河桥!

大姑,您拿钱去花!您别舍不得。有钱能使鬼推磨。路上解押您的小鬼,要多给点钱他们,这样他们才不会为难您,不会让您多受罪!

大姑,您要喝刚刚泡好的茶,别喝迷魂汤!您要记得回家的路,常回来看看您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外甥!

大姑四个女儿,四个儿婿,一个儿子,一个儿媳共十人齐齐地跪在灵前,呼天抢地,以头叩地,悲痛万分!

自古以来,圣贤就说过,“总之父母比天大,杀身难报父母恩”!不到此时此刻,不在生离死别的紧要关头,一般的人,是读不出这句话的份量的!

从此,天人永隔,阴阳有别!他们,再也看不见自己的母亲!而我,再也见不到我的亲大姑了!

天气太热,我的表姐妹们一个个哭得好几次都晕了过去。我的表弟在忙着联系冰棺。

本村近房的至亲听到哭声,也赶来了!大家都说,老人是民国二十六年生的(即一九三七年),今年刚好七十九岁整,望年就八十了。如此高龄走了,也算是上寿,是白喜事,你们做子孙后代的,就不要过于悲伤。老人生前,吃也吃了,穿也穿了,用也用了,你们都很孝顺,晚年她根本没吃到苦。这是实话,因为临终的时候我在场,大姑走得很安祥,没有半分挣扎与不舍!

小表弟说,三天前,妈妈有点感冒,买了药吃了,我认为没有什么大事。幸亏二姐夫去看了,有经验,决定下午把妈妈从九江送回家。没想到下午四点钟到家,晚上九点过一点就去了!按照习俗,每个老人都想老在自家的床上。哪怕是海外的游子,临死都在盼着叶落归根!如果妈妈老在九江,就是我们做晚辈的罪过了!只是,妈妈走得太快了,什么话也没和我们讲,有什么未了的心愿也来不及和我们说——

我安慰表弟说,大姑走得非常平静!因为她的最大心愿——就是儿孙满堂,一家人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过日子,这个愿望,早已实现了!现在,你们每个人已经成家立业,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论做人、论孝道,在饶油榨,在整个江桥镇,也是数一数二的!

晚上我和我哥一起,坐侄子的电动车回到老家柳方塘村过夜,因为按习俗,第二天一早要等饶家的人前来报丧后,我们才能去给大姑烧香。

整个晚上,我在黑暗中两眼望着房间的水泥天花板,完全没有半点睡意。后半夜,我还清楚地听见我睡觉的房门,发出两次很清晰的响声。我没有起床,我不是害怕,而是我不想惊动我的大姑。按照迷信的说法,方塘村是大姑的娘家,大姑在走前是一定要来看看的,用老一辈人的说法是——鬼魂在收足迹,凡是生前走过到过的地方,都要去一次。我的大姑,您年纪大了,腿脚又不好,千万要慢点,千万别累着摔着啊!

第二天一早,我和我哥说起房门响动的事,他说他也听见了。他怕我害怕,晚上没有对我说,他说他一晚上根本睡不着。是啊,毕竟血浓于水。至亲至爱的大姑仙逝了,作为她的两个亲侄子,怎么可能睡得着觉啊!

我的祖父和祖母,一共生养了四个孩子:我父亲、叔父和两个姑姑。听说叔父是在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只留下三个子女。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老百姓根本吃不饱肚子,因为穷,祖母狠心地把大姑和小姑送给别人抚养。因为我祖母也是饶油榨的女儿,所以她又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送给娘家村里的人抱养,可能是彼此都熟悉,大家知根知底的缘故,不会遇到那些鬼打架的坏人。再一者呢,走起亲戚来,既是到娘家,又是到女儿家,一举两得,很是方便。

自我记事的时候起,我就跟着祖母来饶油榨做客,我习惯把它称为饶家。

我们家在饶家的亲戚可多了,一是祖母的哥哥弟弟及儿子们,另一个是两个姑姑。所以,祖母每次回娘家,就要住上好几天。小时候在我看来,走亲戚有好吃的,这家吃一顿,那家吃一顿,甚是好玩。

在我的印象中,祖母在大姑家呆的时间最多。大姑为了防止祖母去别家吃饭,或是怕别家提前来约祖母去吃饭,她不得不采用她自己的绝招,那就是:她将每天的三顿饭都提前做,早餐吃得早,别人还没起床,她就做好饭了;还没到中午,她就早早地准备好了午饭,只要祖母上桌吃饭了,大姑就不怕别人再叫走祖母。因为这,细姑没少和大姑争吵,总是认为自己的母亲在她家吃得少,住得少。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也是常和祖母睡在大姑家里。因为在家里,我也一直是和祖母睡的。

那时的乡下,算起好吃的菜,除了鸡,就是蛋,还有,就是有人上门卖豆腐,要拿家里的黄豆换。因为不是过年过节,乡下是不会杀猪的,所以就算有钱也买不到肉。至于鱼,如果家里没有鱼塘,又没有人会钓鱼,平日也很少买到鱼。说起鸡蛋,平时大人们会舍不得吃,要攒着卖钱,用来买油买盐的。但在大姑家,只要我去了,每次总是煮面条,面条里会煮荷包蛋,多的时候,一碗四个,我根本吃不完。大姑很严厉,就算吃不下,也不准我夹出来。记得有一回,我实在吃不下了,趁大姑不注意,偷偷倒在猪槽里给猪吃。哞,那时的我,真不懂事!

除了逢年过节要走亲戚,还有乡下放电影、演社戏什么的,各村也要请客接亲戚。当然,祖母如果想念自己的女儿大姑和细姑,也是随时可以去饶家。碰上农忙的时候,我家里的农活忙不过来,大姑和细姑也会前来帮忙的。

年轻的时候,大姑身材比较宽厚,细姑相对比较瘦小。在外人看来,大姑颇有男人的风范,干活风风火火,又快又好。还有一样,大姑的嗓门很响亮,说话的声音特大。每回来我家,只要走在星湾的埂头上,我就能听到大姑的笑声。我立马就知道,大姑到了!

小学我是在源塘小学读的,初中到了江桥中学。遇上劳动课,老师要学生带耙锄、挖锄、扫帚、粪桶什么的`,因家里离江桥太远,有五六里路,我每次就去大姑家拿。有时,碰上大姑在田地里干活,我也能拿到东西,因为我知道大姑家的大门钥匙放在哪里。每次劳动结束,还农具的时候,大姑总是扯住我,留我吃饭,我却不乐意,偷偷地溜走。记得有一回,我在和一位同学扛大粪时不小心,扁担断了,粪桶掉在地上,掉下一块尿桶板。我当时很内疚,不知该如何向大姑交差。只好特意选在第二天的上午快放学时,将粪桶还回去。当时大姑的饭做好了,我却跑了,急得大姑在后面猛追。抓到我之后,还一路对碰到的饶家村里的人说:

“我这个侄子,小时候跟我很亲,怎么长大了,反而和我疏远了!”

现在想想,当时的我,并不是和大姑不亲,反而就是因为太亲了而害羞,因为大姑家里有四个女儿,曾经还有人开玩笑说,要将三表姐嫁给我呢!长大以后我才知道,现在是新社会,近亲是不能通婚的。玩笑终归是玩笑,我的三表姐比我大四个月,是四个表姐妹里,长得最漂亮的一个!也许那时,我最害怕的,是怕见到我那个三表姐吧。

因为那时家里穷,我的哥哥小学五年级辍学以后,跟了大姑父学篾匠,就是用毛竹帮人家做谷箩、谷筛、埚兜、晒筐什么的,现在这年月,这门手艺即将淘汰了,因为竹器大多被塑胶器皿所代替。我的大姑父只活了五十三岁就走了,留下大姑一个女人要养大五个孩子,当时我的小表弟还只有几岁,没上小学。

在分田到户的年月里,我的大姑当然吃了不少苦。田地里本该男人干的活,大姑一个女人照样干。畈上畈下,田里地里,风里雨里,我的大姑咬紧牙关,累死累活,顽强地将日子撑下去,心里在盼着五个儿女早点长大!所幸的是,那段苦日子,终于熬出了头!女儿一个个出嫁,转眼儿媳也娶进门了,而且这个儿媳,却是我方塘村人的女儿,她的父亲,同我的哥哥一样,也是篾匠!从中可以窥见,我的大姑,对她的娘家人,真的有感情!就像当年我的祖母找饶家人开亲一样,她也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娘家人的女婿!前前后后,差不多二十年,我的大姑所过的那段日子,这其中艰辛的过程,我没法亲历和参与,只能是靠我的想象!因为,我一直在外面读书。毕业后,我在县城商业系统端了三年铁饭碗,又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广东打工,一呆就是十八年!

我的祖父是在我未上小学时去世的。我的祖母是一九八六年走的,那年我正读初三。我的父亲是一九九二年离开的,头一年我刚结婚。当我大姑的亲人一个一个离开之后,大姑来我家的次数明显地少了!在这期间,我因常年在外漂泊,只能过年回家时,正月去饶家拜年,才有机会看见我的大姑和细姑,才有半天的功夫陪她讲讲话!她总是以我娘亲的身份,对我寒喧问暖,询东道西,总是摸摸我的肩膀,捏捏我的小腿,见我瘦了,怕我在外吃不饱,穿不暖,怕我个子矮小,会受外人欺负。儿行千里母担忧!我的亲娘早已不在了,只有我的大姑以我娘亲的身份和真情,在日夜惦记着我,牵挂着我!这份骨肉亲人般的深情,令我动容感动!

三年前,七十多岁的大姑开始头脑有时不清醒,一个人去到江桥,不知道哪条路回家。一个人在家,煮的饭菜放久了变质了,也舍不得倒掉。了解到这种情况,儿女们只好把她接到九江,跟他们同吃同住。一年前的时候,大姑越来越不清醒,大小便失禁,常常屙在身上、床上。女儿、儿子、儿媳们,个个都不怕脏,不怕臊,每天勤洗勤换,耐心地侍候,一天多次,喂老人用餐,每日悉心地照顾和尽孝,老人连感冒都很少发生。无论工作再忙,心情再不好,儿女们从来不对老人发脾气,真正尽到了赡养老人的义务。在自己的女儿、儿子面前,树起了最好的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孝道精神,传递了家庭和睦的正能量!

八月二十五号出殡那天,锣鼓喧天,喇叭、洋鼓洋号同奏,礼花炮竹齐鸣,光是亲戚送的花圈就装了一大车,非常热闹。因为天气热,三十五度以上,棺材太重,起码有一千一百多斤,原本按习俗是午饭过后发丧,表弟决定改在早上七点。路线是由饶家经江桥中学、江桥江家、文子湾至墓地。途中,许许多多的乡邻、旧亲、故友和素不相识的好心人,自发拿来香纸爆竹,前来路祭。

最后分别的时候到了!

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在火光冲天的冥纸飞杨中,在肝肠哭断、痛失亲人的呐喊声里,我亲爱的大姑,由十大丧扛人员抬着油漆通红的寿材,走完了在人世间的最后一段路程,留下了阳世间最后的一段人生轨迹之后,就要入土为安,和我们永别了!

从此,无论我怎样叫声“大姑”,您却听不见!

从此,我每次想念大姑,只能捧着您的相片!

从此,我们天隔一方,永远不能相见!

是啊,人生在世,最多不过百年!是身居高位也罢,是普通百姓也罢,富贵也罢,贫穷也罢,日食只求三餐,夜宿只能一榻,钱再多,屋再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贪得再多,捞得再满,又有何用?不如,认真地爱国爱家,好好珍惜眼前人,对上老人尽孝,对下子女尽责,对本职工作尽心,对公司老板尽忠,诚诚恳恳,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当那一日终于来临时,人去了,围观的人群里有人指着棺材说:这里躺着的,是一个真正的好人!

8.渐行渐远的荷花现代散文 篇八

五十年代,农村的生活艰苦,吃的都是什么野菜糊啦,蒸菜,杂什饭等,很少见到米粒。每当这时,我们小孩的嘴总是撅得老高。为这,母亲也就隔三叉五的偷空去荷塘挖藕,煮饭时,奶奶把藕切成小段,加点盐略炒一下,同少量的米饭一起煮。呵,这藕饭好吃,粉扑扑的,结实有嚼劲,满口生香。藕有两种性质:芽尖部位的白色藕叫水藕,脆嫩,没粉,宜做菜或生吃,脆爽甜润;除去藕尖,带金黄色的才是粉藕,不宜生吃,坚韧有点涩,煮熟了才有谈谈的醇香。

夏天,藕塘的水早被车到禾田灌溉去了,只剩塘心一点水,周围全是干的。这时的荷塘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

此时的荷花,在起劲的争芳斗艳。你含苞,它怒放,你展露莲蓬,它又冒出花骨朵,竞争无休止。

莲蓬像个圆锥体倒立在满是小钉的空心茎上。带纓须的小莲蓬,平平的莲面,小小的籽眼,像是在微笑;稍大的莲蓬,子仁在壮实,籽眼也大些,像是露出惊奇的眼神;老莲蓬有茶碗大,籽眼暴突,像豹眼圆睁的张飞。老莲蓬的籽仁已长出了绿色莲心,有点苦涩,煮熟很香。小孩喜欢嫩莲蓬,老莲蓬只有大人才摘。

我们一边摘一边吃,把多的用带茎的莲蓬穿成串。我们吃莲子还能吃出花样来:将一个外形好看的莲蓬,小心扒开一小片莲蓬皮,然后从这小口入内,掏出一个一个的莲子。莲子吃完了,外壳好好的。大家还把这当宝贝比式着,看谁的完美呢!上身赤膊的我们,玩得高兴时,突发奇想,用大荷叶掏两个洞,作马甲穿在身上,再摘片小叶扣在头上作帽,凉凉的,好玩极了。

荷塘也是大人光顾的地方。他们在收工或歇息时,也要来这摘几个莲蓬带回家,哄哄那些留在家里的年幼孩童。那些小弟弟小妹妹,见到莲蓬,一阵欣喜,又是闻又是看的,最后在大人的指导下,学会了掰、掏、剥,甜甜的白仁,引得圆润的笑脸长时间灿放……

另外大人还特别摘一些荷叶,晒干,卖给商店作包装纸。原来荷叶脉络密布,像蜘蛛网,晒干的荷叶很有韧性。精明的店老板用廉价收购,农户买糖用荷叶包四方小包,又美观又有清香味,很受顾客欢迎。

自从到外地读书,后又工作,我有近五十年吧,没有与藕塘亲近过。尽管也在村里过,有时还钓过鱼,但没在荷塘摘过一回莲蓬,好像忘了这是藕塘,是我儿时的乐园。

那曾想,退休后的几年,我又与荷塘扯上了关系啦。

2009年夏,已有一岁半的孙子,正是好奇好动的阶段,我也时不时地带他到田野看看。藕塘就在村背后,自然是常去的地方。粉红的荷花鲜艳欲滴,碧绿的荷叶随风摆动,送来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真的是‘香远益清’。孙子连说好看,并嚷着要荷花玩。找到长在岸边的荷花,折了一朵,孙子举着荷花乐呵呵地笑个不停。自此,孙子天天要去荷塘看会儿。后来弄了把四尺来长的竹柄钩,钩一两个莲蓬(我很小心,孙子单独站立,不超过五秒钟,更不能贪心)给他吃,孙子更是开心得不得了。

第二年,孙子脚步稳当多了,我能拉开点距离够莲蓬了,但也是限制在眼皮底下活动,不超过十秒钟。孙子四岁后,还成了小帮手,钩柄也换到四米多长了。莲茎很脆,钩在茎的中下部,快速拉扯,茎折断;然后在水面上,很容易把带茎的莲蓬钩上来。看到在钩上的莲蓬,孙子马上说,‘我来取!’,取下又穿上串儿。如果遇上较麻烦的,时间稍长,我就不断和他答话联系,即使这样,独处也不能超过半分钟。

今年孙子已经是七岁半了,又是莲蓬采摘时。儿子还没带孙子回家,是在城里还是在他外婆家?

村里的荷塘由五口减少到一口塘。养鱼的密度大,又是人割,又是鱼吃,荷莲能长么?幸存的一口荷塘,是因淤泥冲积而水浅,不能养很多鱼,才保住了荷塘原貌。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出于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表明了周的洁身自爱的高贵品质。在我这,荷莲于村,环境美,空气好;于我,天伦情趣的乐园。

9.渐行渐远的扬场锨散文 篇九

前几天回老家的时候,在庭院东南角的小厢屋里看到了一张新式塑料锨,比过去的木锨又宽又大而又好看,我便对一旁的妻说:“怎么现在都换成这样的锨了?”妻说:“这种锨看样子比以前的木锨好用的。”“看起来挺好看的,用起来不知道怎么样?”看到了那张新式的塑料锨,我不由地想起了曾前的木锨。

我所说的木锨,就是过去农村几乎家家都有的扬场锨,是过去扬场不可取代的必备工具。它的形状酷似铁锨,而又比铁锨长,比铁锨宽,因全是木质材料制成的,比铁锨轻,在农家用起来比铁锨轻便的多。

木锨制作起来很简单,它是将一根柳树或桑树圆木锨柄的一头用刨子刨成方形,在横着的中间凿成榫槽,在竖着的中间凿出两个圆孔,再在锨板的一端凿出两个相应的圆孔,用螺丝上紧就成了。

木锨的主要功用就是扬场和堆积摊晒的粮食,而它的扬场功能展现得可谓淋漓尽致。扬场,在我儿时的岁月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挥之不去,现在想来,眼前依然飘动着那金黄色的弧线。

从小在农村长大,所见过的用呱打打出的、碌碡碾压出的、脱粒机脱离出的粮食,都是用扬场锨来扬场,扬场的过程就是借着风力分离的`过程,东西南北风都可借用,借着风力将麦子、玉米之类的粮食从泥沙和粮糠中分离出来。

扬场,既是个力气活,又是个技术活,看起来简单,干起来难,要干好确实不容易。我所见过的扬场场景很多很多,想起来,多得有点眼花缭乱。我印象最深的当属二爷爷扬场、父亲扬场和祖母扬场了,他们的扬场各具特色。

大集体时代,二爷爷在生产队里当保管员,整天围着仓库和场院转,常常到场院里玩耍的我,眼球也就常常绕着二爷爷转,二爷爷就是用碌碡碾场、用扬场锨扬场的把式。每次见到二爷爷扬场的时候,大约都是下午两三点钟的光景,这时候,风起了,借风扬场才是时机。炎炎的夏日里,光着上身的二爷爷露出了黑瘦的脊背和臂膀,只见他站在场院中间的下风头,迎着风,用木锨铲着混杂一起的麦糠、小麦,只听“呲”的一声,就铲满了一木锨混合物,用力高高地往天空抛去,在天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金黄色的麦粒就会很规则地飘散在空中,然后随重力自然垂落,只听“唰”的一声,就落到了地上,真是“掷地有声”啊!麦糠则离开了麦粒,随风而去,飘绕飘绕,在天空一片飞扬。小麦一次次在空中飞扬,一次次“唰唰”落地,一锨一锨,声声不息,在场院中间已堆成了一个小山丘似的,这小小木锨的功能还真不小呢!

父亲那时是生产队里的会计,二爷爷没空的时候,他就接替二爷爷扬场,起初见父亲扬场的时候,我心中不免产生疑虑,整天打算盘子的手能扬好场?待看了一会儿,疑虑顿消,父亲扬场虽不及经常扬场的二爷爷经验多,扬场的角度不如二爷爷选得好,扬出的弧线不如二爷爷扬出的弧线美,可爱琢磨的父亲力气比二爷爷大,他琢磨着将粮食与粮糠的混合物更高地向空中抛去,在空中划出了一道道更大的弧线,粮食落地的时候发出更响亮的“唰唰”声。父亲扬场虽美不过二爷爷,但那扬场的气势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改革的春风吹绿了农村大地,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各家各户分了地,割了小场院,收获了粮食都推拉到自家的场院里碾压、扬场。记得轮到扬场的时候,祖母就对我说:“以后都是各家各户种粮食、打粮食了,庄稼地里、打场的活都得会,你先学着扬扬场试试吧。”那时我刚刚高中毕业,曾见过很多扬场的,心想,这有什么难学的?顺手从地上抓起木锨就开始扬,不干不知道,一干确实有道道,这扬场的活还真是看起来简单干起来难。我不是站的角度不对,就是拿木锨的姿势不好,扬出来的粮食不是分离得不好,就是粮食这里一堆那里一堆地聚不到一起。

这时候,站在一旁的祖母说:“给我木锨。”那时祖母已年愈古稀,却稳稳地铲着一锨粮食,用力往空中一抛,空中也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粮食和粮糠很自然地就分离了。我很惊讶这么大岁数的祖母扬场竟扬得这么好,能把一木锨粮食抛得那么高。祖母干了一小会儿,就让我站到她站的位置和角度,手把手地教起我来。祖母的一招一式里都有学问,教过我后,让我重新试试。我一试就大不一样了,接着就轻松自然地扬起场了。祖母当年教我扬场的情景,至今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10.渐行渐远的高中作文 篇十

一次又一次的**和问题让我们对事物充满了莫名的恐惧感,让我们不敢前行。这是“诚信”的危机,这是生活给我们出的一份考卷。

米兰·昆德拉曾说:“生活是一棵充满可能的树。”我们不能预见世界的明天会是什么样子,不过我们可以可以创造世界明日的容颜。很多商家因为个人微小的利益而泯灭了心中善良的火光,让危险悄悄的潜入我们的身边。这些人只是在前进的途中迷失了方向,就如孟子所云“君子生非异也。”他们只是忘却了造福人类的初衷,被利益和金钱暂时冲昏了头脑。让我们这个世界呼唤诚信,拥抱诚信,就能点燃他们心中善良的火把,让危险随之而去。

在每个人心中种下诚信的种子,让我们体验到诚信的力量,让“风险”渐行渐远。

诚实经营,赢得信任,会让我们心中充满温暖。不被利益诱惑,用纯真的心灵善待周围的事物,就像李嘉诚一样,诚实守信,不欺骗,不贪婪,你也会走向成功的彼岸。传播诚信,让诚信之花绽放在每一个人的心间,让风险随风而去,用心感受诚信的力量所改变的我们的世界。

给予时间让世界因为诚信而改变,给予信任让我们因为诚信而快乐。

对生活充满信任和憧憬,会使我们更期待明天,会让我们更能感受到享受生活的快乐。每个人都学会相信,才会让这个世界因为相信而变得与众不同。信任可以让人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只有每个人心中都装满诚信,装满“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奉献,装满浓浓的信任,才能让“风险”渐行渐远,才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美好而令人向往。

上一篇: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思想汇报下一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