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规划方案

2024-08-28

“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规划方案(共9篇)

1.“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规划方案 篇一

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十二五”(2011-2015年)】

个 人 培 训 学习五 年 规 划

舒 锋

2011年9月1日

“十二五”(2011-2015年)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规划

舒锋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人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十二五”期间普定县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及我校有关培训计划,为做好本阶段的培训学习,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结合本人实际,特拟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打造骨干、推动校本、覆盖全员、整体提升的工作要求,认真组织教师全员培训和专项培训。强化培训理度,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专业化发展。为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深入发展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工作目标任务

通过培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全面培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内容和方法,完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发展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

三、培训学习形式

采取分科、分期、集中和自学的形式进行。

四、培训内容

师德教育、“四新”教育及其他内容

五、时间安排

1、师德培训

(1)培训内容: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培训学习,做到爱岗敬业、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的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培训方法:采取集中培训、自主学习、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撰写心得、师德演讲等形式开展教育。

(3)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职业素养,热爱教育事业。

(4)培训要求:拟定个人培训计划,五年间参加各级培训累计不少于100学时,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每人撰定师德学习论文或学习心得一篇(累计不少于4篇)。

2、新理念

(1)培训内容:培训以教材为主线,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主题,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路子。

(2)培训方法: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教育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并进行总结与反思。

(3)培训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对教育基础课程改革的确良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材观和质量观。实现教育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和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

(4)培训要求:拟定个人培训计划,五年参加各级集中培训不少于60学时,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每学年撰写至少一则案例分析(五年不少于4则)。学校每学年要对新理念培训工作进行小结。

3、新课程

(1)培训内容: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经验教训,托展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知识素养、学科知识水平、教教学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2)培训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小组培训、集中培训,或利用业务学习实施培训学习。以“公开课、示范课、交流课”等活动培训教材确定研究课题,以开展优秀教案、优秀案例、优秀课件等评比,切实提高自身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3)培训目标: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开展“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切实提高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4)培训要求:拟定培训达标计划,认真做好学习笔记,五年中各级培训累计不少于80学时;听课、评课不少于60节次;上公开课、示范课、说课和评课不少于10次;撰写教学案例分析每学年不少于2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不少于10件;每份课件要附有学校的评价考核表,并在电脑中进行备份;上公开课、示范课要有教案备查;听课、评课和说课要有记录。

4、新方法

(1)培训内容: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2)培训目标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性。

(3)培训要求:拟定培训达标计划,认真做好学习笔记,五年中参加各级培训累计不少于60学时。

5、新技能

(1)培训内容: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教学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自己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提高自己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率。

(2)培训方法:培训主要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校本集中自学自练和对个别自己的重点辅导。采取集中面授和自学自练相结合的模式,辅以个别辅导方式进行。

(3)培训目标:以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教室工程建设与运用”为契机,使自己接受新一轮教育技术培训,提高自身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操作能力。

(4)培训要求:拟定个人培训达标计划。五年中,除完成新课程培训规定的多媒体课件任务外,个人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总结,学生成绩统计等必需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来完成,县级考核评估时要查阅电脑中的备份资料、现场考察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进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五年间参加各级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60学时。

学科培训按分别对语文、数学、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踪合实践课和其内容的学科培训。方式采取校本教研和专项培训的办法进行。做到时间、人员、地点、内容落实。

(二)专项培训

1、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校本培训120学时:其中师德培训{含法制教育}20学时,学科培训100学时)

3、班主任远程培训计划(30学时)

4、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计划(50学时)

5、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计划(20学时)

(三)学历提高培训

以在职为主、脱产为辅,到2015年,争取取得本科学历。

六、实施计划

(一)启动阶段:2011年9月至1月为启动阶段。制定各种计划和相关准备工作。

(二)全面推广阶段:2012年1月---2015年6月为全面实施阶段。认真实施各种培训计划,并认真总结阶段工作。

(三)根据上级相关安排进行集体培训或自学,具体进度见各培训计划的时间安排表。

总之,要周密制定计划,完善管理制度,找准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思路,务求取得实际效果。

2.“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规划方案 篇二

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介绍, 发展改革委还将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 研究各省市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加强试点省、试点市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组织试点省市对低碳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集中研讨, 寻求对策, 逐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化发展道路。

他说, 国家发改委还将加强人员培训, 通过促进项目建设等形式促进人员交流培训, 提高低碳建设能力;在加强同发达国家开展低碳经济合作的同时, 积极拓展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解振华认为, 中国的低碳试点目前取得了一定进展, 开局良好。

3.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 篇三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系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和省的战略部署,认真组织实施教育五大工程,努力夯实办学基础,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项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一)主要成绩与经验。

1.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学前教育结构得到优化,普及程度显著提高。全省幼儿园在园幼儿由2005年的213.92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77.23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66.69%提高到82.57%。

义务教育水平得到巩固提高,均衡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十一五”期间,全省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五年保留率、初中毛入学率基本保持100%的水平,初中毕业生升学率逐年攀升。2007年底,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完成C、D级危房改造。2008年春季,全省城乡均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千校扶千校”计划和“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得到有效推进。

高中阶段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基础能力明显增强。全省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从2005年的252.81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438万人,毛入学率从57.5%提高到86.2%,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下同)在校生的比例为48∶52。普通高中优质化教育进程加快推进,教学水平评估和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下同)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在各类国家级技能竞赛上取得优异成绩。

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从2005年的111所增加到2010年的131所;研究生在校生从4.39万人增加到7.25万人,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人数从1.25万人增加到1.81万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从87.47万人增加到142.66万人;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从29.56万人增加到46.4万人;电大开放教育和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规模居全国前列,自学考试健康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2%提高到28%。国家、省、校三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等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优秀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学科和科研实力不断增强,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成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和战略力量,获得了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重要奖项,产学研结合取得显著效益。

2. 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开放合作格局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团体、企业、公民个人参与办学的格局已经形成。2010年,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含幼儿园)达10605所,在校生约468万人,占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总数的2068%。我省已成为全国民办教育第一大省。

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得到巩固,高中阶段教育“政府统筹、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得到落实,高等教育“三级办学、两级管理”的体制进一步完善。

教育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入。区域内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与环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泛珠江三角洲地区之间教育交流合作稳步推进。粤港澳教育交流合作不断加强,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如期奠基建设,与港澳各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交流合作方兴未艾;粤台教育交流日益频繁。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教育交流合作格局逐步成型,来粤留学生规模明显扩大,教育国际化程度有新提高。

3. 教育发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较快增长。初步建立起省级统筹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省设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制度和免学费制度初步建立。省属公办本科高校生均综合定额拨款预算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省属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生均综合定额拨款开始试点,大规模清偿省属公办高校基建贴息贷款,“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的财政投入继续加大。

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师规模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义务教育代课教师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有新提高。骨干教师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取得明显成效。

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教育专网覆盖面不断扩大,拥有校园网的中小学不断增加,珠江三角洲地区初步实现“班班通”;小学四年级以上基本开设信息技术课;省级基础教育资源网已经建成,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日益丰富;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建成数字化校园。设施完善、网络畅通、资源丰富、应用高效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

教育装备条件进一步改善。全省中小学教育装备投入、可供教学使用的计算机、建有图书馆(室)的学校及藏书量、实验室和功能室数量大幅度攀升。高等学校教学科研装备体系日益健全。

教育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完成《广东省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和《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等地方性教育法规的立法工作;教育法制学习宣传效果明显;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意识明显提高,促进了教育决策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十一五”期间我省教育发展的实践证明,要实现教育科学发展,就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新需求的根本动力;必须坚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经费投入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教育经费投入能力和使用效益。

(二)主要困难与问题。

1. 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统筹发展力度亟待加强。义务教育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发展水平和群体之间受教育权落实不均衡,以及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教育决策和管理科学化水平、教育基础设施设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信息化水平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要求。

2. 人口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教育规模、结构、质量、特色、效益亟待协调发展。全省教育适龄总人口呈缓慢下降趋势,教育人口出现结构性差异,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逐年下降,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攀升,高水平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以及迈向高等教育普及化面临严峻挑战。

3. 教育发展动力活力不足,体制机制改革亟待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对“应试型”教育的改革创新工作推进困难,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学校办学自主权尚未全面落实,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较弱,教育国际化水平不高。教育法制建设和教育科学研究仍然薄弱。

4. 教育保障水平仍然偏低,基础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全省人均教育经费仅居全国中等水平,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放缓,欠发达地区教育经费保障水平较低。2010年全省预算内教育经费(含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907%,比2005年降低了055个百分点。教师队伍整体实力依然不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职业教育“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和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亟待充实提高。农村教育装备水平明显偏低。

4.“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规划方案 篇四

(2011-2015年)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和实施“遵义地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15年)》,切实提高我校教师整体素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贵州省“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三塘镇中心校“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师队伍优先优质发展战略,以“国培计划”为抓手,以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有效途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主要目标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聚焦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配置均衡、充满活力的高素质

专业化教师队伍。

“十二五”继续教育工程从2011年起至2015年止,用五年时间对全校学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

三、培训对象

全校在职教师。

四、“十二五”时期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任务

(一)提升师德建设水平

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使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确立教育教学工作中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教师普遍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师德形象。

健全师德建设工作机制。营造学校人人都是德育教师、处处都是德育环境、课课渗透品德教育的“三维德育环境”;继续开展“优秀班主任”、“名师”、“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评选活动,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形成师德建设工作合力。学校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及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选拔要突出师德和教书育人的实绩,考核重点是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在教师职务评聘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继续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到2015年,各学段新任教师达到大学专科或本科及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100%以上;鼓励教师向本科化迈进。(三)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制,发挥学校在用人方面的主体作用;将教师的创新实践和成效纳入教师职务晋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形成以师德为核心、绩效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

(四)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根据上级部门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基本普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2010年省教育厅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基础上,推进中级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能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力争80%以上的教师接受省规定的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

(五)加大骨干培养力度

积极培养镇级骨干教师,推荐县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构成多层次骨干教师梯队,捉高各类骨干教师在教师群体中的比例。努力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和素质提升工程。

(六)提升培训者队伍水平

构建以校为单位的大型学科培训者队伍,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力争校级培训真正取得实效。同时注重校本队伍建设,提升培训者教师水平。

(七)创新教师教育工作模式

开展“培训者素质提升工程”,努力实现教师教育制度、模式、内容、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满足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五、“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重点工作

(一)青年教师成长实施计划

青年教师的培训,按照初级教师职务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学科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及学科专业知识等内容进行培训。培训学时为120学时,平时培训与假期集中培训相结合,以校本培训为主进行。青年教师培训对象主要为:教龄0-5年,年龄3 0岁以下的中小学青年教师。1、0-1年教龄的新教师,通过培训,使其巩固专业思想,熟悉有关教育法规,具备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初步掌握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常规,尽快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2、1-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通过培训,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加深对本学科教学规律的认识,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并使一大批青年教师成长为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

(二)骨干教师培养,进一步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将骨干教师培养与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有机结合,形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链’’,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共同发展。

完善名师、骨干教师选拔培养机制。以镇、县级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及评选为平台,拓宽各个年龄段教师的专业发展通道。

实行骨干教师目标管理。建立骨干教师信息库和电子档案。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承担的职责和任务;鼓励骨干教师自主设计发展规划,创造条件促进骨干教师自身的提升和发展,参加高层次的培训进修、学历提升、学术交流等。

(三)抓全员继续教育,进一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需求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加强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要以教师发展为本,以教师需求为导向,实施分层、分类、满足教师不同需求的培训计划,在课程开发、培训方式、内容要求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紧密结合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

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的实施重心在学校,中、高级职务应按规定完成240学时、360学时培训,要大力开展基于本校实际的校本培训。

学校校长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要健全培训管理组织和相关制度,确保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实施有学校特色的培训课程,注重培训与校本教研、教育科研等工作的紧密结合,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1年6月底前为启动阶段。拟写《下

寨小学“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召开启动会,认真做好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与宣传,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4年为全面实施阶段。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培训质量。

(三)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1-12月为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3月底前,学校完成自查评估。

七、“十二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十二五”期间,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加强统筹管理,增加经费投入,明确政策导向,完善监督保障体系,为全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本规划的实施推进、研究指导、资源整合和评估监控,分析和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创建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规划各项工作的落实。要根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明确职责和任务,领导小组将定期组织检查考核。

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校长的首要任务是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将任用教师和培养教师有机结合,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场所。学校要成立“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根据本规划和实际情况制订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规划及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经费保障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机制,财政教育经费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行动计划配套经费落实到位。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确保学校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并做到教师人均培训经费逐年增长;多渠道筹措教师奖励经费,用于对各类优秀教师的奖励;支持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资助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培训进修和教育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健全项目实效与经费拨付挂钩的制度,规范经费使用,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政策保障

根据省、地、县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五年一个周期的管理制度和继续教育培训登记制度。教师每五年须接受不低于360学时的培训。教师参加符合规定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培训学时根据《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计入《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证》。五年内,教师完成规定学时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取得“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

学校要完善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对教师师德、教育教学工作和专业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实现每一位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监督保障

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及评价制度,逐步形成促进教师积极

参加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教师继续教育证书制度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与教师资格证书再认证相结合,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考核、评优评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骨干教师选拔、高级教师评审等的依据。

下寨小学

2011年9月

下寨小学 “十二五”

(2011-2015年)教师继续教育总体规划

一、培训目标

以提升教师育德能力、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和工作机制,努力造就一支具有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配置均衡、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培训模式

名师引领、远程培训、送教培训、校本培训。

三、培训项目

(一)师德师风培训

培训对象:全校在职教师。

培训内容:深化师德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训方式:校本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

(二)教师学历达标和提升培训

培训对象:学历未达标和学历提升的教师。

培训目标:到2015年,各学段新任教师全部达到合格学历。

培训地点:教师自主选择。

培训经费:教师自理。

(三)学科骨干教师培养培训

培训对象:学校拟定培养的骨干教师

培训方式:以校本培训为主,有机会选派外出培训。

(四)青年教师成长培训

培训对象:教龄0-5年,年龄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其中集中培训60学时,由中心校统一组织;校本培训60学时,由学校负责。

(五)培训者发展培训

培训对象: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者

培训方式:在岗研修和外派研修相结合。

(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

培训对象:45岁以下,已达到初级水平的教师。

参加上级组织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

(七)班主任培训

培训对象:班主任。

培训方式:参加地、县组织的培训,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以远程培训为主。

5.“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规划方案 篇五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江西省“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实施意见》和《抚州市“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服务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为导向,坚持公平与效益并重,秉承培训为教育发展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的理念,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公平均衡原则 促进公平是国家基本的教育政策。教师继续教育的公平原则就是要确保每位教师具有平等的参训机会,强调全体教师的整体提高,关注基层教师的发展提高,继续对农村薄弱学校进行倾斜支持,实现城乡教师的均衡发展。

优质高效原则

强调教师培训的效益,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科学合理设计培训方案,积极开设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师的培训课程,进一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 对性。形成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教师培训的考核评估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的满意度。

开放合作原则 要坚持培训者的开放性,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培训者的教学水平。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培训资源,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培训者队伍。要拓展区内外、省内外优质培训资源渠道,整合各种资源,完善合作机制,形成教师培训合力。

创新发展原则

加强调查研究,尊重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的创造性,鼓励培训机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及时挖掘典型经验,形成临川师训的区域特色。要具有国际视野,了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加强教师培训的课题研究,跟踪国内外教师教育发展的前沿成果及动态,确保我区教师培训工作的先进性。拓展思路,锐意改革,实现临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二、工作目标

“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构建惠及全体教师、提升全面素质、促进全程发展、实现全力服务的服务型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基本实现教师教育现代化。

具体目标包括:

1.高质量完成全区每位中小学教师五年共360学时的全员岗位培训任务,完成新录用教师一年180学时的新教师培训任务。

2.五年内使全区30%(2400人)以上中小学教师接受县级以上骨干培训,其中区级骨干培训1000人,努力造就一支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和一批具有全国全省影响力的学科教育专家。

3.全面推进校本研修,构建高效的校本研修服务体系,确保完成每人每年22学时的校本研修任务。评选一批区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进一步规范校本研修工作,形成“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4.深入开展网络研修,构建开放高效的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借鉴并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江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国内教育网站的师资和管理力量,构建和完善“临川教师教育网”,拓展网络培训功能,扩大网络培训对象,丰富网络培训课程,提高网络培训质量,高质量完成全体教师每学年12学时的网络培训任务。

5.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使我区基础教育教师高一级学历人数保持全市乃至全省领先水平,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高一级学历比例达到90%以上,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或研究生学位比例达到15%,80%以上职高专业教师达到“双师型”教师要求。

6.完善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形成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健全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工作机制,建立新型的教师培训组织体系、内容体系、模式体系和评价体系,初步实现教师培训工作现代化,开创师训工作新局面。

三、工作措施

(一)以学科教育家培养计划为龙头,形成分层分类培养机制,构建覆盖全员的教师培训新序列。

根据公平均衡原则和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十二五”教师培训的重点是构建分层分类、覆盖全员的教师培训新序列,以保障全体教师获得高质量、个性化的岗位培训。“十二五”期间,教师全员岗位培训将以专业发展阶段为导向,分为新教师培训、初级教师培训、中级教师培训和高级教师培训四个层级。每个层级按学科分类组织,将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有机结合,形成中小学教师全员岗位培训的有序体系。

1.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本计划由新教师培训、初级教师培训和教坛新秀培训等三部分组成。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统一要求,每位新录用的教师均需接受180学时的入职培训。已完成入职培训的青年教师,在其任教2—6年期间将接受初级教师培训,培训以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的基本技能、班主任工作能力培养等为主要内容,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重点,以课堂教学能力达标创优活动为主要考核方式。同时开展以教坛新秀为主要对象的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以评选校级学科骨干、区级教坛新秀、参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为主要目标。本计划由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室共同负责实施。

2.中青年骨干教师成才计划:本计划以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为主要对象,以破解教学中的问题为主要内容,以问题 研讨、反思交流、课题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使教师在破解教育教学问题中不断前行为主要目的。通过培训,引导教师学会撰写教学案例、教学论文,不断积累、提炼教学经验,参与教学理论的“生产”过程,提高中青年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形态,促使中青年教师向专业成熟型教师发展。通过培训,培养一批学科教学骨干,并鼓励其参评省、市、区三级学科骨干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区级学科骨干培训由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室负责实施。

3.学科教育家培养计划”本计划以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市级以上名师为主要对象,在切实做好名师培训的基础上,举办学科教育家培训班,造就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学科教学领军人物。进一步推进名师工程,坚持培养和使用并重的原则,完善优化培训方案,以课题研究为主要方式,帮助名优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研究成果。以建立名师工作室等方式引导名师在教师培训中发挥积极作用。名师、学科骨干参与培训活动将作为名优教师培训考核的内容之一。

(二)以校本研修示范计划为着力点,形成上下联动的组织机制,构建立足自主的教师培训新机制。

“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要实现培训机制的根本转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参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尊重教师的需求差异,提高参训教师的自主选择性。以校本研修示范计划为突破口,引导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学校发展需要,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将 教师发展需求、学校发展需求和上级部门对教育的规范需求有机结合,形成上下联动的教师培训长效机制。教师根据专业发展规划提出培训申请,并结合工作和生活情况,自主安排培训时间。每位教师在五年周期内的培训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在五年内修满规定的360学分即可。

1.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特点和需求制定五年专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和学习计划。通过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引导教师成为高学历、高技能、高职称、高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优秀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可从学历进修计划、职业技能达标计划、课题研究计划、阅读计划等方面考虑,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参训计划,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要参与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与管理,对教师的发展过程进行指导;同时根据教师的申请,结合学校工作安排和经费条件,统筹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每学年对教师的发展目标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做好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的跟踪培养工作。

2.校本研修示范计划:中小学校长是教师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本研修要与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有机结合。学校要根据本校教师发展需要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工作,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研修文化,把教师发展目标的达成度作为评价学校校本研修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室要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业务指导、服务和管理。要制定校本研修制度,进一步规范校本研修工作,促进校本研修的区域均衡发展;评选一 批区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树立校本研修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同时,教师进修学校要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和培训质量监控,每学年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组织具体培训项目,关注教师成长需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以赛促训,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多样化的舞台。

(三)以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建设为抓手,形成团队共进的研修机制,开拓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新渠道。

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是新时期教师培训的重要动向。“十二五”教师培训要整合各级网络资源,以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建设为抓手,拓展培训渠道,提高培训水平。临川区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建设以国家和省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为依托,以“临川教师教育网”为平台,各中小学门户网为基础,全面实现资源共享、团队共进、滚动发展的运作模式。

1.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建设计划:成立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络联盟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指导网络联盟建设。网络培训的基础是资源建设,当前我区培训机构和学校已经积累了许多网络资源;因此,整合资源、实现共享是网络联盟建设的首要任务。同时应加大投入,增加专业力量,引进优质课程资源,完善“临川教师教育网”,充分发挥主平台的培训与管理作用。进一步扩大网络培训覆盖面,丰富网络培训模式。推进网络团队研修模式,以名师工作室为主要方式,组织学科骨干和全体教师选择参与名师主持的网络研修活动,开展主题研讨,逐步形成由名师引领、骨干指 导、全体参与的网络研修团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名师、骨干和全体教师的共同提高。

2.教师专业成长电子档案计划:发挥网络的资源积累和管理功能。为每个参训教师建立专业成长电子档案,记录其成长历程,形成网络化的教师成长管理档案。建立网上选课报名平台,形成学分管理网络化系统,提高培训组织现代化管理水平。整理网络培训中形成的资源,选择优秀成果建立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库,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形成培训学习和工作实践互相促进的滚动发展机制。鼓励参训教师发布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入选资源库者可获得相应学分。

(四)以教师培训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形成开放竞争机制,构建突出服务的教师培训新体系。

根据开放合作原则,引进培训机构竞争机制,创新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制度,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制度。以创建服务型教师培训体系为目标,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开展临川“培训师素质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培训者素质,促使我区教师培训工作走上内涵发展的轨道。

1.教师培训制度创新计划:健全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制度。教师的各项培训都以项目管理的方式组织实施。教师培训管理部门通过项目申报、指导、评估加强对项目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机构提出申请,将拟举办的培训项目申请表报送区教育局师训管理部门,经审核确认后,方可列入教师 培训计划。培训管理部门对培训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并组织项目评估。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学分管理制度,明确和改进学分认定的渠道和程序,提高管理效率。实行培训课程质量检测制度,培训机构要对每门培训课程的满意度进行测评。实行教师培训证书制度,教师完成规定学分,经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培训证书,并作为职务聘任、骨干评选、职称评定等的条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评价体系,完善教师培训考核、奖惩制度。

2.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计划: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计划,在区教育局领导下,进一步发挥临川教师培训管理机构的统筹、管理、指导功能,进一步加强临川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教师进修学校是承担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阵地,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切实加强培训机构建设,将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纳入本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使教师进修学校达到国家级示范性学校标准。建设一批区级中小学教师实践培训基地,建设一批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基地。与省内外优秀教师培训基地挂钩,承办高端培训项目,提高我区教师培训水平。

3.培训师素质提升计划:开展临川区“培训师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培训者队伍。实行培训者入职资格、在职提高和骨干培训制度。对新入职的培训者要严格任职资格条件,并进行入职培训。每年举办高 质量的培训者培训活动,提高培训者设计策划、组织实施和管理培训工作的能力。加强骨干培训者队伍建设,通过选送外出学习、深入中小学挂职实践等途径,促使他们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的新时期培训师。发挥教师教育研究室和基础教育学科工作室的作用,每年设立教师教育研究专项经费,开展各级师训课题立项申报工作,对重点立项课题进行资助,进一步提高培训者教学和研究能力。

四、条件保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组织网络

提高认识,确立教师继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营造全社会理解、关注和支持教师继续教育的良好氛围。加强和发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审时度势把握好培训的政策、方向等重大问题,把教师继续教育作为实现教育内涵发展的支点问题来考虑。区教育督导部门要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列入教育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各中小学校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的基层管理作用,提高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主动性,强化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指导,促进区、校二级培训网络体系的健康发展。

(二)加大投入,落实经费,提高运行效益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按生均公用经费5%统筹,并集中管理。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4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十二五”期间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各中小学校要按照不少于学校日 常经费总额10%的比例保障本校教师培训。逐步建立并完善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共同承担继续教育经费的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培训经费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提高教师继续教育法制化、制度化水平,实现依法治训。形成教师培训评估与督导制度,区教育局每年对各学校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进行考核,并纳入校长绩效考核和学校评优的目标体系;学校要将每位教师参与培训学习和专业发展目标实现情况作为绩效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晋级、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宣传,交流经验、促进研究、提升水平、进一步扩大临川区教师培训工作的知名度。

(四)加强研究,创新模式,提高培训水平

不断总结提炼临川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已有经验,逐渐形成我区继续教育特色。加强课题研究,探索新时期教师培训的规律和特点,形成新的理论体系,指导教师培训工作,开创我区师训工作新局面。每年设立10万元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专项经费,开展市、区级专项课题立项申报工作,对重点立项课题进行资助。继续开展每两年一次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比活动,对优秀课题、项目和相关成果进行奖励,以提高培训者的研究水平。

五、关于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是经费不足。由于我区总体经济状况不佳,政府财政经费紧缺,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经费十分紧张,作为校本培训主要基地的教师任职学校,也有着同样的困难和处境,教师的学习、考察等研训活动受到了一定的约束。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较滞后。尽管区政府倾全力解决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专项经费,但教师进修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无法解决,建议省里能把教师进修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列入省级财政预算。

6.“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规划方案 篇六

为建设一支适应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需要的教师队伍,保证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绥化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以及本专业教师队伍现状和学科、专业发展计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本专业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学风端正、团结合作、具备一定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教4人、研究生学历者5人,学科背景涵盖教育学、心理学、特殊教育学和医学,能基本满足本专业常规教学的需求。

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队伍整体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青年教师占绝大部分、高级职称教师偏少;高水平的学科和专业带头人缺乏;教师的特教实践经验普遍不足,应用型的实践课程教师和实验教师很难满足教学需要;青年教师培训、提高的任务较为艰巨;教师队伍的整体科研能力不强;缺乏适应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充分挖掘教师潜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师资队伍建设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本系“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特殊教育专业学科专业发展建设以及教学科研工作需要为依据,坚持以教师为本的建设理念,坚持引进与培养师资并重的原则,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 1

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学科、专业建设目标,以引进与培养高水平师资为重点,全面促进本专业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结构趋于合理,为实现本专业的长远、良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师资保证。

四、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大人才引进和现有师资培养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尽快改变目前青年教师偏多、缺乏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现状。形成以特殊教育专业为主体,教育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康复治疗学、卫生保健学、社会学等多学科整合的特殊教育跨专业团队,并将特殊教育与康复训练的理论技术和特殊儿童的类型两大线路交叉,进行教学与科研合作团队构建,同时建立并完善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

五、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措施

(一)引进在感官障碍和发展性障碍儿童教育以及康复医学、言语语言治疗、作业治疗、物理治疗等康复治疗学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学历人才及学科带头人。

(二)聘请国内知名的特殊教育专家或特殊教育一线的优秀工作者来我院讲学,以拓宽教师的专业视野,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三)选派教师到在特殊儿童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大成就的特殊教育院校进行理论研修,到特教基层机构进行实践锻炼,形成理论研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教师培养机制,切实保证应用型教学的有效实施。

(四)探索开放化、多元化的师资建设之路,即教师队伍由固定和中长期、短期聘用的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客座教授等多种类型构成,在稳定

固定教师队伍的同时,争取其他类型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五)实行以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为主的教师学习培训计划。鼓励没有取得硕士学位的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在职进修提高,以适应新办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种有关学术研讨会议、业务培训会议,或到高层次院校的相关专业参观、学习、考察。

(六)实施“名师工程”,加大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力度,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并通过他们带动广大教师钻研业务的积极性,进而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好氛围。

(七)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度。发挥老教师经验丰富以及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优势,对青年教师进行有效的“传、帮、带”,保证青年教师迅速适应工作要求,尽快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八)通过完善并运行教学训练系统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教师苦练教学本领,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以改革教学内容、手段和考试方式为重点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7.“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规划方案 篇七

“十二五”(2011-2015年)

教师:王定艳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人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十二五”期间遵义县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及我校有关培训计划,为做好本阶段的培训学习,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结合本人实际,特拟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学生教育质量为宗旨,认真参加教师全员培训和专项培训。认真学习培训理度,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专业化发展。为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深入发展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工作目标任务

通过培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全面培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内容和方法,完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发展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

三、培训学习形式

根据学校安排,采取分科、分期、集中和自学的形式进行。

四、培训内容

师德教育、“四新”教育及其他内容

五、时间安排

1、师德培训

通过培训学习,做到爱岗敬业、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的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使自己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职业素养,热爱教育事业。

认真完成个人培训计划,并认真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级培训学时,做好学习笔记。

2、新理念

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主题,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路子。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教育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并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培训提高对教育基础课程改革的确良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材观和质量观。实现教育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和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

拟定个人培训计划,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级培训学时,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每学年撰写新理念培训工作个人小结。

3、新课程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经验教训,托展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知识素养、学科知识水平、教教学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认真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校本培训,切实提高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课、评课、公开课、示范课、说课和评课等活动;撰写教学案例分析;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4、新方法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性。

认真拟定个人培训达标计划,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5、新技能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教学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自己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提高自己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率。

有计划、有步骤地参加组织开展的校本集中面授和自学自的学习模式。

认真拟定个人培训达标计划。五年中,除完成新课程培训规定的多媒体课件任务外,个人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总结,学生成绩统计等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来完成,认真完成学校规定的学时。

总之,五年中,本人将认真完成各项计划、总结,找准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思路,务求取得实际效果,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洪关乡联星小平小学

8.“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规划方案 篇八

学习计 划

天柱县石洞镇中学:龙先华

“十二五”期间是基础教育全面发展、信息化不断推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时期,切实提高教师个人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因此,认真实施好“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和主要工作。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意见》和《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文件精神要求,根据学校相关方案,在总结本人 2006—2010 年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自己的现状,制定本人“十二五”(2011—2015 年)教师继续教育个人达标学习计划。

一、具体目标和要求

2011—2015 年继续教育,要以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为主要目标,以“一德四新”为主要内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主渠道,以网络教育支撑下的校本培训为平台,深入扎实开展个人继续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主要通过参与继续教育,应达到如下要求:

(1)通过培训使自己熟悉课标、教材、掌握教学常规、提高教育教学能 力,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2)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政治思想和专业理论水平,学会用教育 教学理论指导工作,自如地驾驭和处理教材,成为胜任本职工作的称职教师。

(3)通过学习和研讨,熟悉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完善知 识结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提高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 际问题 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力争成为学科带头人。

二、主要培训内容

(一)培训内容及实施步骤(2011—2015)培训的主要内容为“一德四新”,结合自身实际,在十二五“继教工程”期间,自身学习不少于360总学时培训,从工程启动到培训结束年均不低于72学时。

其中,师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60学时),新理念老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70学时),新知识教师专业发展导引(80学时),新方法衣服好课、新理念、新方法(80学时)、新技术教师的教学技能(70学时),全员培训以学科培训为基础,并将“一德四新”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对本人(2011—2015 年)阶段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的内容作如下安排:

1、师德教育 参与师德教育集中培训,时间为 2011 年 10 月—2012 年 3 月,以师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为主要内容,根据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教师的要求,结合本人师德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社 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培训、自主学习、专项活动、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案例分析、自我反省、对照检查、撰写心得等形式,认真开展师德 教育活动,从而使自己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 主义荣辱观,从而更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关爱学生。集中培训结束后,结合本人教学工作实际 撰写一篇 2000 字的学习心得或德育教育案例分析材料。

2、新理念

新观念参与培训时间为 2011 年 11 月—2015 年 7 月,以《教师快速成长的10个要诀》为主要内容,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和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并将新理念运用到教 育教学实践中,实现教育教学观念、教师角色和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培训结束后,自觉完成 1 篇学习心得或教学反思材料。

3、新知识

新课程参与培训时间为 2011 年 12 月—2013 年 12 月,以《教师专业发展导引》为主要内容,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 以“决战课堂 新教材大练兵”为主渠道 以“学校教育质量工程”、“达标课”、“教材教法过关”实践自我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积极参与以校本的培训和研修,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如上公开课、示范课;或确定研究专题,组织本学科或跨学科研讨活动;或参与优秀教案、案例、课件及优质课评选或竞赛等活动。通过组织参与各种学科业务活动,切实提高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在实践中逐

步掌握新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的设计思想和新课程的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掌握 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常规;使课堂教学在尊重学生、开放思维、鼓励 交流、优化过程、提高效益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培训结束后,必须完成两篇两课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两篇 1500 字以上教学反思或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材料,一篇 1500 字以上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论文或专题研究报告。

4、新技术

新技术参与集中培训时间为 2011 年 10 月—2015 年 8 月,以教育部《教师的教学技能》为依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在继续推进《信息技术基础》培训考试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参与新一轮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专项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 能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及课堂教 学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训结束后,必须完成 5 课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课件,收集好个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图像资料。

5、新方法

新方法参与学习时间:2011 年 12 月-2015 年 7 月,以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评好课、新理念、新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 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 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 性和创造性。

根据培训内容及时段安排,每结束一个阶段后,要对本阶段工作进行自查,重点从培训计划及实施过程、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归档等方面进行自查。

(二)参加骨干教师培训

争取参加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参与学科骨干教师培训

在本校内参与学科骨干培训,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科带头人。

四、措施保障

总结第三阶段学习经验,扬长避短,坚持积极参与、自觉研修相结合的原则。具体措施如下:

1、重视抓好资料收集工作,积极参与培训比赛、评比等活动宣传。“十二五”期间教师继续教育参训技能的提高竞赛等,来激发自身自学自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动自己的第四阶段的继教实践。

2、培训坚持要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训练,在训练中实践,做到学用一致,以学促教,以教促练。

3、培训时间的保障。“十二五”期间的培训与常规的教育,教学联系紧密,故在抓实抓好继教培训的工作中,坚持参与好学校政治、业务学习,班主任工作研究会,集体备课学习时间的培训,努力做到内容有针对性,实效性和 时间的固定和保证性。

9.“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规划方案 篇九

实施方案

根据《贵州省“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毕节市教育局文件(毕市教字【2011】28号)》《关于“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按毕节市教师继续教育“十二五”启动会的要求,为扎实推进我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完成上级“十二五”期间对教师继续教育的要求,促进我校教育发展,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提高育人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力推进新课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打造骨干、夯实校本,优化课堂、提升课研,全员参与、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我校继续教育工作力度,积极创设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师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扩大学习内容。进一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形成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完善教师培训的考核评估制度,秉承培训为教育发展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的理念,突出师德素养和教育

教学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我校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促进我校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的跨越发展。

二、目标要求

以省“围绕 “强化能力,提升素质,聚焦课堂,提高质量”以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国培计划”为引领,以“贵州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为抓手,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支撑下的校本研修为平台,扎实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市“五大工程”的总体目标要求”为目标;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培训任务。全面构建惠及全体教师、提升全面素质、促进全程发展、实现全力服务教师培训体系。保质完成上级规定的每位中小学教师五年共120学时的全员培训任务,新教师一年60学时的新教师培训任务。五年内使全校5%以上学教师接受县级及以上骨干培训,10%以上的教师接受镇级骨干培训,努力造就一支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完成每人每年24学时的校本研修任务。深入开展网络研修,扩大网络培训对象,提高网络培训管理质量,高质量完成全体教师每学年不少于10学时的网络培训任务。把师德师风教育融入到培训中,切实增强广大教师的敬业意识;全面推进校本研修,构建高效的校本

研修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制度,健全教师培训管理工作机制,形成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充实教师学习时间。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全体在职教师

四、主要任务

(一)全员培训

全员培训以“一德四新”为主要内容(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开展,涉及师德教育、新课程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校本研修、教育教学评价、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拓展。根据《毕节市教育局文件(毕市教字【2011】28号)》<关于“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要坚持统一性和灵和性相结合,并按照“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全面推进,注重过程,讲求实效”的原则认真开展。”“十二五”期间,将按上级要求认真完成全员培训,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按照分类、分层、分岗、分科组织实施的培训(含“四新)不少于120学时。具体要求如下:

1、师德教育

按照教育局方案要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结合我校教师实际,我校师德教育工作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为切入点,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学生满意的教师”为指针,以增强“责任感”和“生命感”为难主题。以地区教育局出台的学校、校长、教师“十个不”承诺为重点组织开展工作。深入学习和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执行《中共毕节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毕节市委组织部》出台的《干部作风行为规范“四要十不准”》。组织开展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主题的系列师德教育活动,全面实施“师表工程”,营造学校人人都是德育教师,处处都是德育环境、课课渗透品德教育的“三维育人环境”,塑造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引领教师履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促进教育健康、持续、和谐发展,确保我校规范办学行为工作取得实效。结合地区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教师的要求,抓住当前师德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通过集中培训、自主学习、专题讨论、撰写心得等形式认真开展师德教育。开展好“优秀班主任”、“名师”、“德育先进工作者”和各项专项活动,要求教师明确“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点滴皆楷模。”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强化“关爱贫困生、给贫困生送温暖;关爱学困生,给学困生送信心;关爱特殊生,给特殊生送方便;杜绝体罚学生,歧视差生,杜绝伤害学生心理”的爱生

活动。提高教师“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师生中广泛开展“我心中的好老师”和“我为人师”征文活动和演讲比赛活动。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每学年对我校所有教师进行考核和对所有学校进行考评,评出“文明班级、文明学校,师德标兵,师德优秀教师”予以奖励。通过考核和培训使广大中小学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行为。此项工作集中培训不少于60学时。

2、新理念

根据教育局《关于“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中“新理念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主题,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关、教师观和学生观”的要求。我校把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新理念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和认真完成二级培训,认真开展“校本培训”深化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和教

学研究,用专家的教育理论和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对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把新的教育理念真正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让“集中培训和自主研修相结合、静态的成果总结和动态的过程研究相结合”,让培训持续在教师教学生活的全过程。专注课堂,认真开展“课堂拼搏”和“学会教学”校本培训活动,紧紧围绕一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展开一系列的研讨,从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让教师课前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进行反思、交流。让教师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将思想转化为性格。培养教师自我规划、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能力,让教师的教学有个性、有灵魂。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五年内每个教师都完成下列书籍的培训学习:

3、新知识

按教育局《方案》新知识要求:“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搭建终生学习“立交桥”。依托互联网、远程教育平台、毕节地区教育信息平台、各类科研杂志、广播电视等,了解各学科前沿动态,认真学习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科育人,促进教育教学内涵发展”。

我校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新知识培训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认真完成二级培训的前提下,每位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终身教育的人生理念,关注自我的专业成长。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全面贯彻改革精神。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各科课程标准及其解读。利用各种渠道不断学习,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加跨学科综合知识。全面拓展个人的各方面修养,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把学生视为接受教育的一个完整的人。不把自己作为仅仅是一名某学科教师,只负责教学生学习某学科知识。而要把自己看成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负责人,要学会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思考。教研中思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看书,多反思;多听课,多学习;多研究,多探索;教学中不拘泥于个人的圈子,走出去看看,感受和体验外面世界的精彩和复杂。开阔个人视野,活跃个人的思维,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实力。真正了解各学科前沿动态,促进教育教学内涵发展。广泛开展教师知识竞赛活动,读书交流活动,每位教师在活动时都带上自己所读书籍或读书笔记,将自己在书中的收获和最大体会与其他教师交流。评选优秀表彰。

4、新方法

在教育局《方案》“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下,我校将着力推进“练师能”活动的开展。引领教师把持续不断的反思作为一种研究方式,引导教师多以课例为载体,将日常点滴的教学工作、教学活动与新问题结合起来,力争在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有明显改观,引导教师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上处理好学科目标与综合素养、双基教学与能力培养、探究体验与接受理解、自主学习与同伴合作等方面关系。把自己所上的课拍成录像,然后反复观看和研究,找出自己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制定相关的改进方案。提升课堂教学基本功,增强课堂教学的执行力、创造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自己教学的有效性。把教学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来,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多给学生提供体验机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坚决避免老师死教书和学生死学习以及老师用作业来变相惩罚学生的现象。

5、新技能

以教育局《方案》中“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及课后反思等基本技能;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不断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指导。我校将以校本研修为突破口,以全镇教师集体备课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参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尊重教师的需求差异,提高参训教师的自主选择性。引导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学校发展需要,结合工作和生活情况,自主安排培训时间。学习和应用新技术,完成省规定的技术教育能力“中级水平”培训任务,并把新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把新学和以有有机融合;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进一步改革和落实我镇集体备课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个别培训

1、骨干教师培训

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信息技术运用、教育科学研究及专家指导等形式,培养教师的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增强教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一支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较高政治教育素养和专业化水平的教师队

伍,在五完成30名左右镇级骨干教师和20名左右市级骨干教师的培训。争取有地级和省级骨干教师。

2、新教师培训

根据教育局《方案》要求,凡教龄在一年内或见习期的教师,各校必须对其进行培训,培训不得少于60学时。培训内容主要以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的基本技能、班主任工作能力培养等为主要内容,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重点,教育教学中的指导、考核、要求、建议、督促、所任学科的课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班主任工作等。切实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政治业务水平。新教师指导听课情况。汇报课、教师基本功比赛。培训学习总结、教案、读书笔记、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等由教务处负责。

3、学历提高培训

根据我镇各校教师专业结构情况,坚持在职提升为主、脱产学习为辅,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原则。稳步推进我校教师学历提升工作,通过实施教师学历提高培训,到2011年,实现我校小学教师大专化。本科文凭及以上学历者达到30%以上。

4、班主任培训

深入实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计划,建立健全 班主任培训制度,根据省、地、市安排,结合我校实际,通过远程培训和集中

培训等方式,每年对全镇所有班主任教师进行不少于60学时的专题培训。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帮助班主任了解班主任常规工作及基本要求,探究班主任工作的一般规律,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自觉性。通过学习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和方法,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创造性。积极探索,学会协调各方面工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加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培训,不断增强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

五、实施步骤

按教育局相关文件要求,我镇“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分启动、全面推广、评估验收三个阶段。

(一)启动阶段:2011年9—10月底为启动阶段。成立“毕节市层台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拟定工程实施意见,认真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广泛做好宣传工作;制定本校培训规划、实施细则和管理措施;在10月底召开层台中心“十一五”继续工程总结表彰暨“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启动会。

(二)全面推广阶段:2010—2014年为全面推广阶段。按市的总体规划和计划逐步推进,不搞“一刀切”和“齐步走”。在培训项目、培训进度上结合自身实际自行决定内容的安排和时间的先后,确保总体上在2014年底前完成实施意见规定的培训任务。在全面推广阶段,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培训质量,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在抓好全员培训的同时,加强对村级学校培训管理的指导督查,严禁出现培训死角。

(三)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1—12月为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6月底前,完成镇级 自评自查验收,做好准备 迎接市、地、省级的验收。

六、各类人员职责

学校职责:认真扎实地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根据市的整体部署,结合实际制定本校培训计划和管理措施;建立一支由本校骨干教师组成的辅导队伍,负责对本校教师进行面授辅导;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竞赛活动;按要求建立好学校集体档案和教师个人档案;负责抓好校本培训,对教师参加集中培训和自学自练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负责完成对本校教师的逐人考核验收任务,并做好准备,接受市、地、省逐级考核验收。

辅导教师职责:提高思想觉悟,服从领导安排,任劳任怨,有敬业精神;认真钻研培训教材,备好课,上好课;收集整理好辅导资料并归类存档;配合学校完成校级培训和考核验收任务。

教师个人职责:在完成岗位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学习领会师训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端正态度;认真拟写个人培训计划、总结,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师培训,作好培训记录,保证面授学习和自学自练时间;认真完成各种作业,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教学基本技能和学科教学业务水平,完成本阶段各项培训任务,并接受上级检查和考试考核。

七、培训要求

1、成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配置专干,真正做到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经办人员专门抓,并结合实际拟定实施意见和管理措施。

2、每学期拟写工作计划和总结,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主要培训场所,确保人员到位,使培训落到实处。

3、依靠骨干,利用远教设备,扩展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定期组织面授辅导;经常组织优质课竞赛和观摩课,研究课等教学活动,结合“六个三工程”实验课题,搞好校本课题研究;激发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校长亲自带头,以身示范,教师制定个人达标计划,坚持互帮互学、自学自练。

5、建立健全集体档案和教师个人档案。

八、条件保障和激励机制

1、培训经费: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共同分担。

2、第三阶段按省、地、市要求统一考试,统一发证。

3、所有在职教师都应按要求参加培训,否则在职称聘任中将底聘或不聘。

4、所有人员都必须按照相关制度和职责认真完成本阶段培训工作,不认真完成的,将严格按照地、市相关文件精神执行。

5、对不认真参加培训、考试、考核不合格者,见习期教师不得按时转正,其他教师不得推荐晋级和评优评模,己经评聘教师职务的,职称低聘一级,当年考核定为不合格。

6、对培训中工作认真,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优秀辅导教师和师训工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上一篇: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下一篇:风机工理论考试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