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源县旅游规划

2024-07-30

翁源县旅游规划(精选8篇)

1.翁源县旅游规划 篇一

汉源县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旅游产业是我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的支撑产业。为进一步促进我县旅游开发,发展壮大我县旅游产业,我们深入县内重点旅游开发项目、景区景点对于我县旅游开发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掌握目前我县旅游开发基本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对进一步加快我县旅游开发提出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推进旅游开发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立足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地震灾后重建、移民后续建设机遇,强势推进全县旅游开发:

一是加快推进百里花果长廊旅游环线项目建设。依托气势磅礴的花海果乡资源优势,立足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着眼农旅一体,突出花果阳光、田园古道、贡椒文化乡村旅游特色,以新建和扩建的方式,打通九襄、唐家、清溪、双溪、大田、前域、西溪7个乡镇的部分乡、村道路,并与108国道贯通形成长约100公里的环线,将优质金花梨、白凤桃、大樱桃、精品花椒、红富士苹果及小水果、大蒜等万亩以上的产业基地和流沙河流域的上千亩现代有机观光农业基地联成一线,打造集浪漫花海观光、水果采摘体验、乡村生态休闲、汽车自驾露营为一体的最美自驾游精品环线,让游客通过环线自驾游多视角多侧面一览汉源大美田 园的壮丽之景。项目总投资3100万元,于2013年10月启动建设,目前主线已具备通车能力,正在加快推进百里花果长廊观景点建设。由县整治办和大田乡牵头的位于大田乡的塔山望春观景台已完成施工建设工作。

二是加快推进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加强乡村旅游景区建设。在水果、蔬菜产区九襄、大田、双溪、清溪、前域等乡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厕所、停车场、游步道、休闲亭廊、景区标识牌等旅游基础设施和景观建设,按照“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的目标,建成了花海果乡(三强村农旅结合新农村示范点)、桃源胜景、槿上梨花、茶马古道、鹤舞田园等乡村旅游景点,突出乡村生态旅游“宜品、宜养、宜游、宜娱”特色,重点开发“鲜果采摘、农家体验、山水鉴赏、文化陶冶”旅游产品,让游客在春赏花、秋品果、四季游古道中充分感受到我到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积极协调后续景区建设项目启动实施。目前已成功协调由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的水岛山城度假村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3000万以上,已于今年7月22日开工。正在协调瀑电大坝工业旅游景区建设项目、河南乡丝路驿站景区招商引资项目,力争项目景点设施尽快进入实质性建设。

三是加快推进项目包装。目前已包装并推出了汉源湖水上游乐开发项目、岗顶生态公园旅游开发项目、养老地产开发项目、轿顶山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康体养身旅游开发项目、汉源县花海果乡景区乡村度假酒店项目、大渡河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开发项 目、清溪古城文化旅游区开发项目、金钟山-龙塘山景区开发项目、旭河-马鞍山景区旅游开发项目、感恩楼旅游景点开发项目、河西溶洞旅游开发项目等12个旅游招商项目,其中10个为旅游项目,2个为养生康体项目。

四是加快推进旅游商品开发。紧紧围绕汉源丰富的物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断做大做精贡椒系列、大渡河牦牛肉系列特色旅游商品。在汉源椒果、汉源坛子肉、大渡河奇石、汉源水晶风光纪念品、花椒香包、桃花茶等特色产品和纪念品深度开发上引导企业开发研究,进一步打造汉源特色旅游商品品牌。

五是加快推进旅游规划编制。目前已完成了《汉源县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汉源县旅游发展规划》、《清溪古城保护和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和主要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雅安市大渡河阳光休闲度假旅游带总体规划和重要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旅游策划方案》、《汉源县花海果乡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金钟山旅游区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汉源县花海果乡百里花果长廊精品旅游线路策划》编制,正在编制《汉源县花海果乡创建4A级景区实施方案》、《轿顶山旅游区总体规划》和《茶马古道旅游区总体规划》。

六是加大旅游开发保障措施落实和环境营造力度。成立汉源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旅游开发。整合项目和资金,集中力量推进旅游开发项目实施。抓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提升乡村旅游品味。通过举办会节、利用新闻传媒、印制旅 游指南画册、出版旅游文化丛书等多种形式宣传推介汉源旅游资源,为全县旅游开发造势提气。创新“1+3+N”招商新模式,主动“走出去”、“引进来”招商引资。成立旅游协会,促进行业自律。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确保旅游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旅游大开发带来了全县旅游经济的超常提速。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1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6亿元。2014年1-6月接待游客92.9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54亿元;仅在3月13日—4月13日汉源县赏花旅游文化月期间就接待游客3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9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项目整体推进不平衡,部份重点项目还未启动实施。如汉源湖开发、大渡河大峡谷开发等一些已经列入规划、对汉源旅游业发展起龙头作用或支撑作用的重大旅游开发项目目前仍处于可研论证或招商引资阶段,招商引资项目成功率低、项目落地性差,一些已初步建成的景区景点其基本设施还缺乏配套性,部份景区公路路段路面窄、标准低。全县旅游开发的总体进展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还有巨大差距,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景点景观打造任重道远。

(二)多元化旅游开发投资格局尚未形成,开发资金缺口巨大。由于我县旅游开发起步迟,景区景点建设滞后,丰富的旅游资源总体上还处于开发初期或待开发状态,需要实施的重点旅 游开发项目多,需要投入数亿元数十亿元的巨额开发资金,而目前我县旅游开发投资渠道单一,社会资本、民间资金的介入程度很低,投入主体还主要是政府资金投入,一年只能投入3—5千万元,杯水车薪,难以适应开发需求,开发资金短缺是目前制约我县旅游开发的瓶颈问题。

(三)人才匮乏困扰旅游开发。目前我县旅游开发最缺乏具有专业素质的研究开发型人才和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和资金短缺一样,人才短缺已同样严重地制约了我县旅游开发在项目研究、客观决策、项目实施管理控制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开展。

三、关于加快我县旅游开发的措施建议

(一)强化先机意识,持之以恒地强力推进旅游开发。在充认识我县旅游资源的丰富性的同时,要更充分认识我县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周边旅游资源的同质性和旅游业发展的竞争性,增强发展的紧迫感。按照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阳光滨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以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节奏,进一步高度重视旅游开发,突出旅游开发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先位置。要认真分析研判国家促进旅游发展相关政策和我县列入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后的新情况新变化,抢占先机,研究制定更加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更加切合我县发展实际、更加务实的政策措施、经济手段,强力推进我县旅游开发实现质的跨越。

(二)强化规划意识,用规划统筹旅游开发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一是对现有规划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完善,该修改的修改,该补充的补充,使旅游规划对旅游开发更具指导性。二是加强专项规划研究。以景区与景区之间、景区与景点之间、景点与景点之间相互协调、相得益彰为前提,做好景区景点的深度规划,逐步形成我县较为完整和完善、总体和专项配套的旅游开发规划体系。三是研究制定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加强规划的控制和管理,将旅游发展规划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贯彻实施,确保旅游开发活动在规划的原则范围内规范协调有序地进行。

(三)强化特色意识,促进旅游资源的特色优势向旅游开发的品牌优势、产业优势转化。汉源的旅游大的特色主要在“花”(花海果乡)、在“水”(汉源湖)、在“山”(轿顶山等)、在“峡谷”(大渡河大峡谷)、在“古”(古镇、古道、古遗址)、在阳光(阳光汉源)。要进一步强化我县“春赏花、夏游湖、秋品果、冬沐阳”的阳光休闲度假特色,强化汉源厚重的历史文化特色、浓郁的民族风情特色、得天独厚的高山峡谷地质生态特色,突出远古文化(富林文化、麦坪文化等)、古镇文化(清溪古镇、九襄古镇等)、古道文化(茶马古道、南丝绸之路)、红色文化在我县旅游开发中的内核作用和灵魂作用,走以特色创立品牌、以品牌支撑产业、差异化发展的旅游开发路子,以特色优势、品牌优势提升我县旅游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市场竞争力。

(四)强化项目推进,以优质项目优势项目促进旅游开发上档升级。树立“发展靠项目支撑、工作靠项目推进、形象靠项目改变”的理念,科学合理的布局和推进重点旅游开发项目的实施。一是坚持规划一步到位,项目分步实施,避免力量分散、资金分散而影响开发效果。在近期集中力量重点抓好花海果乡、汉源湖景区及周边景区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商品开发,集中打造核心景区、核心景点。以点连线,以点扩面。二是明确开发主体,激发开发活力。政府重点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项目建设。对于有投资回报的项目放手通过市场让民间资本投资开发经营。三是分类推进,持续开发。做到“三个一批”,即:启动实施一批,储备一批,研究论证一批。对于已启动实施的项目,加强精细化管理,力求建成精品项目工程,打造出精品景区、景点。对于开发条件成熟等待实施的项目,加强协调,力争早日启动实施。对市场前景好、开发潜力巨大的项目,要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确保项目研究的起点和质量。

(五)强化招商引资,构建多元化旅游开发投资格局。一是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重点旅游项目的对外推介,让外界充分了解汉源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开发项目。二是诚信招商,站在投资商的角度客观地作项目投资回报分析,多推“接地气”可靠性强的“实”项目,不推那些连自己都觉着“悬”的“虚”项目。根据近年来的旅游招商实践及时调整招商标的和要素保障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新的更加切实可行的旅游招商战 略,提高我县旅游开发项目招商的成功率。

(六)强化宣传推介,进一步为旅游开发聚集人气和商气。一是继续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强对我县旅游开发有针对性的宣传报道。二是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县举办各种会节的经验,提高办会办节水平,既勤俭节约又高质量地持续办好各种会节并在会节中高度融合旅游元素,利用会节聚集人气和商气,文旅结合,以文兴旅,提高汉源旅游开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强化人才支撑,为深度推进旅游开发提供智力保障。按照打造大渡河流域区域旅游中心的构想,成立汉源县旅游业促进中心或汉源县旅游开发研究中心,刚性或柔性引进当前我县旅游开发急需的研究开发型人才,如旅游规划方面的人才、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的人才、旅游经济分析项目可研论证方面的人才等,同时积极培育汉源地方旅游开发专家队伍,经常性地为县委政府实施旅游开发出谋划策,为企业、商家投资旅游开发提供具有专业水平的智力服务。

(八)强化资源保护,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重,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一是建立旅游资源名录,科学制定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对反映我县历史文化脉络的历史文物、古迹以及反映我县生态特征的生物资源要列入规划制定保护方案重点保护。二是在专业指导下,推行乡村旅游嵌入开发模式,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而大拆大建或简单的 “白化”、“新化”使优质特色旅游资源、自然原始风貌遭到破坏。三是依法规范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防止因任何形式的开发行为使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四是严格旅游资源保护行政执法,建立有效的执法检查制度,及时查处和打击各种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对被破坏的旅游资源责令限期抢救恢复,严禁在未经批准开发的旅游资源区域内开展任何旅游经营活动。

(九)关于全县旅游开发的一些具体建议

1、关于全县旅游开发总体构想。建议建立汉源县旅游产业园区。园区分为三个核心区,一是汉源湖旅游核心区,把汉源湖作为汉源旅游的“心脏”来打造,精心布局和建设湖面、湖岸、湖周景点。二是花海果乡农旅结合旅游核心区。把花海果乡作为汉源旅游的“魂”来打造,让产业环线、百里花果、古镇等各旅游景点有机统一并成为在省内外有影响力旅游精品。三是高山峡谷旅游核心区。把高山峡谷旅游与汉源湖旅游、花海果乡旅游结合,打造出汉源旅游的“气势”。在轿顶山、佛静山、大渡河大峡谷景区,开发具有汉源特色的高山峡谷科考、探险、观光项目,进一步实现汉源旅游的气势上的拓展。

2、关于产业环线建设,建议一是将小环线双溪乡白鸡关入口扩宽,让入口标志更加醒目。二是将白鸡关至大田乡建设村胜利村路段全部加宽成6.5米宽路面,以满足水果销售季节自驾游通行需要。三是在观景平台附近增设停车场地,避免造成占道停车涌堵。

3、关于汉源湖旅游开发,建议根据近年来的招商情况,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指导下适时适度调整开发战略战术,先把一湖水做“活”。近期在确保安全运营的前提下,可先开通水上交通、水上游船观光项目,同时推进湖岸如山帽顶、石龙庙、炒米岗及沿湖集镇等地点能够体现湖泊风情的大中小微配套景观的精细化打造,循序推进,逐步实现整体开发。

4、关于花海果乡旅游开发,建议要注重开发项目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注意控制非花果类建设项目的密度,避免因项目建设而影响花海果乡的“花”、“果”特色。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索“乡村旅游休闲度假酒店联盟”经营,鼓励多种形式的共同开发、联合经营,提高我县乡村旅游业态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5、关于九襄、清溪等古镇及茶马古道、南丝绸之路等古道旅游开发,应加大古镇古道旅游保护开发力度,并注意古镇古道景点打造要坚持修旧如旧,保持古镇原真性风貌,建议在清溪古镇将汉源旧“八景”物化,打造成微缩景观,为古镇旅游增色。

6、关于金钟山旅游开发,金钟山是沿汉源湖重点景点,建议各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沿汉源湖大树境内公路路面窄、弯道多、路面破损严重,应及时进行整修,寺院内配套服务设施如厨房、厕所等需要按标准进行改造,同时需在金钟山脚下公路旁设置停车场地。

7、关于大渡河大峡谷旅游开发,建议一是在可能的情况下 探索与金口河区建立战略协作或合作关系,跨市联手,共同开发,互利双赢。二是在专业指导下根据必要性和可行性加强景区观光道路、观光平台建设、标志性景观打造和自然景观的创意性演绎。

8、关于轿顶山、佛静山等生态景区开发,要继续加强自然生态资源保护,适度安排一定财力加强公路、观景平台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功能,积小成为大成,逐步实现深度开发。

2.翁源县旅游规划 篇二

1 主要经验与做法

1.1 搞好规划, 分步实施

天保工程从2001年开始, 以从根本上遏止生态环境恶化, 保护生物多样性, 增加和恢复植被为宗旨;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加快资源培育和发展, 使国有和集体天然林资源进一步发挥三大效益为指导思想;以《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规划》、《青海省天保林工程实施方案》为依据, 在全县范围内对于县辖10个乡和1个国营林场进行了规划。

1.2 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

在搞好规划的同时,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小册子向全社会和广大群众广泛宣传生态环境建设和天然林保护的形势和任务, 宣传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以唤起全社会和各级政府对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高度重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为实现山川秀美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3 用好资金, 稳步推进

遵照执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项目工程管理办法和资金使用办法, 并按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停止天然林采伐的通告》精神, 按资金管理办法管好用好项目资金, 杜绝资金挤占和挪用, 确保工程建设目标的实施。

1.4 注重质量, 措施得力

在项目实施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把依靠科技进步、促进项目工程放在突出位置。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林业科技工作的主战场, 科技工作要紧紧围绕建设良性生态环境来进行, 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承包创办科技示范点, 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林区基础设施薄弱, 天然林保护难度大。湟源县的天然林分布于全县10乡1场, 大多地处偏远, 交通不便;加之地方财政困难, 没有护林专项资金, 乡村护林员的工资由乡村提留解决, 护林站点设施简陋, 护林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给天保工程的实施带来一定困难。二是工程区内林牧矛盾突出。湟源县的畜牧业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发展较快, 大部分群众以养牲畜来增加经济收入, 致使牲畜严重超载, 使原来盖度不高的灌丛退化更为严重。三是天然林分布较为分散, 管护难度大。湟源县的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全县的10个乡和国营东峡林场, 较为分散不易管理。

3 总体规划与原则

3.1 坚持工程实施与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相衔接、协调的原则

处理好生态环境同发展经济、眼前利益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同全局利益的关系, 增强可操作性。

3.2 坚持总体规划, 突出重点的原则

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为重点,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 封造育结合, 乔灌草结合。

3.3 坚持集中连片, 重点突破, 分步实施的原则

在工程实施区集中人力、财力, 实行一条沟、一个小流域、一座山的集中连片治理, 重点突破, 分步实施, 力争治理一片见效一片, 积少成多, 注重实效。

3.4 坚持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的原则

根据工程区的具体情况宜林则林, 宜灌则灌, 宜草则草, 乔灌草一起上。坚持以生物措施为主, 在保护现有林草植被的基础上, 开展人工植树种草, 结合工程措施, 以区域流域为单元, 实行综合治理, 标本兼治。

3.5 坚持重视科技, 追求效益的原则

坚持高新技术与适用技术相结合, 科学设计, 严格管理;通过实施攻关、科技示范和推广应用, 提高治理的综合效益。

3.6 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 社会、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

3.打造资源县休闲旅游目的地浅议 篇三

【关键词】资源县;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

休闲旅游,当下正在中国悄然兴起,一时间成为旅游业界趋之若鹜的作业命题,大有颠覆传统旅游的趋势。其实真正的市场需求是旅游文化的多样性,而不是片面追逐某种形态。休闲之所以成为时尚旅游产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生成的一种更加自我的旅行方式,换言之,休闲旅游不是一种表态,而是一种有条件的产品集合,如,自然条件、人文资源、感知空间以及符合休闲旅游的服务与设施来支持。

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大众观光旅游已不能全方面地满足游客追求个性化和体验化的多层次需求旅游者对个性鲜明的“主题旅游”需求越来越突出。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日益更新,旅游活动不再是满足于“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简单感观需求,而是希望在旅游活动中增加更多的休息、消遣、娱乐、文化等内容,寻求深层次的文化欣赏,获得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更高层次的心理欲望的满足。休闲旅游正是适应这种欲望而应运而生,为具有鲜明主题和个性的高品位的多元化旅游产品。

開发休闲旅游产品,首先务必明白什么是休闲旅游

一、休闲旅游的定义

休闲旅游,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离開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

二、休闲旅游的特点

休闲旅游与一般的旅游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

1、修身养性

休闲旅游的最大主题体现在它的休闲性。休闲旅游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是人生品位的高度升华。从这一个层面上说,休闲旅游在開发上更注重休闲配套设施、休闲附加产品、休闲旅游产品等。

2、目的地重复性

休闲旅游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游客对其认同的旅游地具有持久的兴趣和稳定的忠诚度。

3、层次的多样性

休闲游客群体的体验已经不仅是到森林度假区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去温泉度假区洗温泉浴,而是更加追求旅游地的文化氛围和内涵。

4、自助、半自助方式

现代游客消费呈现多元性态势,余暇时间和可支配资金多,游客的个性化消费需求随之“水涨船高”,特别是高收入群体更偏好于自助式旅游或半自助式旅游,客源市场的多层次性需求决定了休闲旅游产品的构成务必根据客源定位来进行的,因此,休闲旅游更具有鲜明的个性形象。

5、交通的便捷性

休闲旅游与观光游比较,消费者更加关注经济成本相对比,休闲度假游更加关心时间成本,即追求从客源地到目的地交通上的低时间成本和快捷性。因为度假旅游并不主要关心旅游交通过程中的观赏效应,更关心尽快进入休闲状态,提高旅游的质量。综上所述,说明了休闲旅游地的形成与经营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和相应的设备、设施。

三、休闲旅游给资源县旅游经济发展带来契机

资源县地处广西东北部越城岭的山脉腹地,距桂林市区98公里,总面积1961平方公里,人口17.3万,居住着汉、苗、瑶、壮等13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贫困县,201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4.3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8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58元,年游客接待量16万人,各项经济指标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资源县自1990年開始发展旅游业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都把发展旅游作为带动资源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来抓,但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资源县的旅游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与其所拥有的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相匹配。

目前资源县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的重性,正在积极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旅游经济,但由于历史原因,资源县旅游业发展时间短,基础差,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旅游业发展到较高水平,就必须举全市之力,共同关心资源县的旅游发展。资源县旅游业必须寻找一个适于自身发展的定位,即将资源县打造休闲旅游目的地,使之成为桂林旅游经济新的增长极。

四、资源县具备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条件

资源县是广西首批优秀旅游县,境内山青、水秀、石奇、林幽,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特点突出,自成体系,在大桂林旅游圈中独树一帜,是大桂林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重点风景名胜区,资源县拥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两项桂冠,是全国唯一一个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完美结合的地方,境内矗立着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第二高峰真宝鼎。同时,资源境内分布的资江和五排河两大河流,分别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发源地之一。资源县森林覆盖率为78.4%,平均海拔913米,均为广西各县之首,其海拔高度、空气和水质的纯度堪称广西的“青藏高原”;在资源,冬天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雾凇和雪景,这在南方也是少有的,堪称南方的“哈尔滨”。

资源县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其旅游产品质高而稀缺,加之独特的高海拔的地理气候条件,是一处非常适宜人类旅游的目的地。在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努力開发休闲旅游产品,将休闲旅游贯彻到资源县的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当中,必定能将资源县旅游经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五、以市场为导向,制定资源县休闲旅游发展规划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将发展旅游经济作为平衡区域经济的一个有效途径。作为大桂林旅游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县旅游如何改善南重(阳朔县)北轻(资源县)的市场格局,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将优势资源最大限度市场化是资源县旅游发展的工作重点。

从旅游市场运作的角度出发,资源县务必寻找一个适于自身发展的定位,量身定制旅游发展规划是推进资源县旅游经济产业的方向和动力。

资源县旅游发展规划务必围绕改善基础设施、開发旅游产品、重塑本底形象诸方面循序渐进作业,并分为近、中、远期目标实施。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nlc202309030620

根据资源县旅游旅游基础设施现状,以及未来发展预期,科学规划,有效地解决旅游产业建设滞后与不协调问题是当务之急。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善吃、住、行、游、购、娱的服务与设施,即使招来客源,也难以实现资源县旅游的发展期望,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条件,游客仅能“到此一游”,吃无特色,住缺雅居,购乏卖场,必然导致游客逗留时间短,消费低。所有这些粗放型的初级旅游经营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资源县的旅游经济发展,因此,也不可能培养和造就忠诚的消费者。抑或难以将天赐的旅游资源转化成财富。当前资源县当务之急解决是“行”的问题,即如何实现1个半小时车程抵至,为游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交通服务,使游客能够进得来、出得去、散得開。要建设大型游客集散中心,開通旅游专线车,解决当前只针对团体游客、自驾车游客市场,完全忽略了到我区自主游和即兴游游客行的需求。其次是“住”的问题,加快新建、改造高档次和个性化宾馆的同时,对现有宾馆、旅店、“农家乐”应着力在统一接待条件,提高接待能力,规范接待行为,制定服务标准;制作交通、住宿、娱乐、美食、购物等游客指南图册,营造旅游氛围,方便旅游及消费。在“吃”上,要包装地方特产,挖掘桂北传统风味小吃,推出系列化的地方特色菜肴,以发展中小餐馆为主,实行挂牌标识制。在“购”上,制定优惠政策,通过招商方式引导和指导特色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组织做好特色旅游商品的開发设计。

2、注重地域与文化差异,開发旅游产品

充分利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品牌效应,围绕丹霞重点项目,倾力打造第二张城市名片。市旅游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丹霞地貌在桂林山水中的重要地位,统一桂林旅游形象宣传口号,桂林山水甲天下=喀斯特+丹霞,加强对资源县旅游目的地的整合营销宣传,逐步改变世界对桂林旅游的初始印象,实现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一是丹霞温泉度假区,打造养身度假、休闲王牌。二是天门山、八角寨景区,打造精彩、动感时尚王牌。三是资江漂流打造自然风光,观景王牌。

从旅游者消费的本质上说,旅游者寻求文化,购买文化,享受文化,消费文化;旅游经营者则生产文化,经营文化,销售文化。休闲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方式,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资源县在要想发展休闲旅游,就必须開发出一条具有资源特色,即具有桂北风情特色的休闲旅游街,如:阳朔的西街、成都的宽窄巷、丽江古城,作为地方旅游项目的核心。资源县的休闲旅游街,不仅仅的借鉴全国知名的休闲街的模式,更要有所创新,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具有桂北风情的建筑,古朴的民风,民族工艺产品、特色的佳肴,临江茶舍等等,共同构成资源休闲旅游街。对桂北民族文化、休闲文化挖掘越深、文化品位越高,独特性越强,多样性越丰富,就越有发展前景。

旅游产品的丰富性是吸引各类旅游人群前来度假观光的基础,因此资源县休闲旅游開发过程中,除了重点建设桂北旅游风情以外,更要与国际接轨,引进国际时尚旅游竞技项目丰富资源旅游。如:规划设计丹霞国际汽车拉力赛道,使资源成为国际汽车拉力赛承办地,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

3、强化资源县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本底形象

面对方兴未艾休闲旅游的市场情势,资源县必须要在较短时间内确立休闲旅游产业整体形象,要充分利用时机,设计整体旅游形象,形成自己的品牌。同时,将资源县景区自然资源融入进来,联合促销,要制定营销策略,确定形象口号、旅游标识物,制作标准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的旅游宣传图片、多媒体宣传资料,在电影、电视、互联网上宣传,邀请国内知名电视传媒机构来资源县采访,扩大资源知名度。

4、加强政府引导与管理,促使旅游业健康发展

为了加速资源县休闲旅游发展,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開发、依法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基础建设、道路修建、街道旅游等,等要有长远的、总体的考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投资失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使旅游系统内资源和产品优势互补,市场共享,循环顺畅,避免景区产品的雷同与恶性价格竞争。

创新机制,培养人才势在必行制定全县旅游人才培养规划,建立旅游专业人才信息库,聘请旅游著名人士和专家学者组成高层次的顾问团队,为资源县旅游业献计献策、培训队伍、做出贡献。建立资源县旅游培训中心,全面開展对旅游管理人员、导游人员和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等各类从业人员的培训。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多形式、多层次開发人力资源。采取“请进来”培训,“走出去”学习的方式,选派不同岗位的管理人员到先进地区参加短期培训、学习考察,学习外地旅游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提高整个旅游行业的专业技能水平。

六、落实近、中、远期休闲旅游项目的规划作业与实施

将资源县打造成为休闲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在长远规划的基础上,分轻重缓急的根据财政预算和招商引资状况逐步实施,科学合理的制定近中远三期目标,三年为一个结点,首先完善资源县的基础设施建设,然后不断重点建设休闲旅游标杆产品,最后不断丰富资源县休闲旅游项目,最终将资源县打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总而言之,资源县旅游必须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加快建设,充分依托桂林市旅游资源,整体营销,寻求适于自身发展的市场道路,实现资源县旅游跨越式发展。

责任编辑:梁彬

4.翁源县旅游规划 篇四

近年来,我县开展旅游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0年我县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确定为国家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县。为进一步促进我县旅游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游服务行为和旅游服务市场,增强旅游服务企业自律能力,提高我县旅游服务业的整体水平,确保我县国家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取得实效,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县“建设中国最美乡村、打造世界文化生态大公园”的工作目标,以提升我县旅游服务业的整体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为目标,进一步加快我县旅游服务业标准的制定、实施和推广,规范旅游服务业管理,保障旅游服务安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我县旅游服务向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推广旅游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组织企业积极参与省地方标准制定,引导旅游企业在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个性化的企业标准,力争旅游企业标准覆盖率达85%以上,标准贯彻实施率达90%以上,服务质量顾客满意率达95%以上,经济效益比试点前增加20%以上,2011年底前完成国家旅游服务业标准试点县验收并获通过。

(二)任务与责任分工 主要任务:

1、指导星级宾馆、饭店企业、农家乐(旅馆)在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个性化的企业标准,并建立企业旅游服务标准体系。

2、指导旅游景区景点管理企业在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个性化的企业标准,并建立企业旅游服务标准体系。

3、指导旅行社服务组织在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个性化的企业标准,并建立企业旅游服务标准体系。

4、指导导游管理组织在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个性化的企业标准,并建立企业旅游服务标准体系。

5、指导旅游购物超市、旅游交通等经营企业在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个性化的企业标准,并建立企业旅游服务标准体系。

责任分工:

县旅游局负责旅行社、星级饭店、星级餐馆、A级旅游景区、旅游咨询中心等旅游企业的标准化创建工作。县质监局负责标准化创建工作中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宣传培训推广,并根据需要颁布我县标准,监督各项标准的实施工作。

县发展改革委结合标准化创建工作,负责我县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有关措施的协调推进工作。

县城乡管理局、县规划局,负责对全县乡村道路、旅游停车场等旅游设施的规划建设升级、完善及标准化创建工作。负责公共厕所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县交通局负责城乡公路指示牌、出租车、旅游客运、水上旅游等业态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县委农工部负责乡村旅游业态的标准化创建工作。县工商局、物价局、卫生局负责餐饮、住宿行业(不包括星级饭店)和购物商场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县公安局、文化局负责文化娱乐业态的标准化创建工作。

县统计局负责全县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工作,并为标准化创建工作提供有关数据。

县委宣传部、县电视台负责标准化创建的新闻宣传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标准化创建工作的专项经费预算,保证创建工作的需要。

县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旅游景区内游客中心、服务指南、景区讲解员;旅游景区导向标识、旅游相关的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及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标准化创建工作。县旅游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积极配合创建工作。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力度,确保工作按时、有序稳步推进,县委、县政府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相关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旅游局,办公室主任由旅游局长担任。

四、实施步骤

我县试点项目工作共分四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筹备动员阶段(2010年6-7月)

1、成立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具体办事机构,召开试点工作前期筹备会,研究具体工作和任务。

2、制定婺源县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县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时间和具体要求。

3、召开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县领导作试点动员讲话,宣传开展试点工作目的、意义和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形成合力,拉开我县试点工作序幕。

(二)对接标准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0月)这一阶段是试点工作的实质阶段,具体分三个步骤。

1、资料收集工作(2010年8月31日前完成)。各责任单位结合各自职能要求,指导旅游企业收集与本部门管理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地方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等规定资料。

2、标准起草工作(2010年9月20日前完成)。各旅游企业结合本行业、本企业实际和特点,并参照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门要求规定,按照建立旅游服务管理标准体系和国家级服务业标准试点评估表内容要求,对本企业制定的各项标准、规范和要求进行补充、修订和完善,并形成企业旅游服务管理标准体系(草案)。

3、标准发布工作(2010年10月30日前完成)。县试点办对企业旅游服务管理标准体系(草案)进行统一审核,并指导企业及时做好标准修改完善和发布实施工作。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9月)这一阶段是将标准规范转化成生产力,用于指导具体实践,推动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提高的关键阶段,分培训指导、检查考评。

1、培训指导。一是县试点办聘请有关专家对企业负责人、工作人员进行标准化相关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和培训,确保标准化人员做到持证上岗。二是县试点办指导各企业标准化人员在企业内部开展标准培训和学习,确保员工标准知晓率达80%以上。

2、自检自查、验收提高。在标准培训实施后,由试点办牵头,组织相关管理部门,按照国家服务业标准试点评估计分表内容,深入各个旅游企业进行综合检查,对执行标准不到位的企业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四)验收总结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 按照国家旅游服务标准试点要求规定,对我县创建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及时总结,并申请上级部门进行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把宣传工作贯穿到试点工作的全过程。县试点办要深入到涉旅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加强对开展国家旅游服务业试点的宣传和指导,各相关部门和旅游企业每季度要向试点领导小组上报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成效和存在问题);县委宣传部、县电视台要及时对试点工作进行动态跟踪报道。

(二)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各责任单位和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对照目标任务,精心组织,明确一位分管领导、负责人亲自抓,一位工作人员具体做,确保试点工作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建标任务。

(三)强化沟通,争取支持。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要主动邀请省、市旅游局、质监局的领导、专家到我县检查指导创建工作。县质监局、旅游局等试点工作牵头单位要积极主动向上级部门联系汇报,争取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多取得上级部门的支持与帮助。

5.翁源县年轻干部培训班总结 篇五

为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以良好氛围迎接青年节的到来,也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年轻干部队伍的交流和建设,培养翁源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生力军。4月27、28日,由县委组织部和团县委联合组织的翁源县年轻干部培训班在县委党校小礼堂举行,来自全县不同岗位的优秀年轻干部共86人参加了培训。

此次培训,着眼于提高年轻干部综合素质,打造一个年轻干部相互认识、交流、增进友谊的平台,各学员以饱满的热情、端正的态度参加培训,整个培训严肃活泼、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此次培训班情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和特点。

一、学员年轻,具有朝气和青春活力

此次培训的对象是全县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33岁以下优秀年轻公务员或参公人员。学员比较年轻,大多是刚从学校毕业,步入工作岗位的新公务员,年轻干部所具有的朝气和青春活力贯穿整个培训之中。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黄令遥十分重视此次培训,在开班仪式上做了热情洋溢的动员讲话,他希望年轻干部保持活力、保持干劲,珍惜磨练机会。同时,也希望年轻干部要志存高远,要有志气,有理想,有奋斗,要求真务实,做好每件事。坚定信心,不心浮气躁,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并发出热爱基层、锻炼基层、成长基层,让青春在基层中闪光的号召。

二、强化学习,着力提高学员综合素质

作为刚从校门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干部来说,学习是快速掌握工作要领,提升自身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此次培训邀请了市委党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进行授课,并抓住年轻干部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培训内容丰富。课程设置有《领导干部的情绪控制与心理调适》、《公关与交际礼仪》和《演讲与口才》三个专题。

《领导干部的情绪控制与心理调适》主要围绕年轻干部在工作、生活中如何建立一个健康心态来阐述。对自我概念、自我沟通、自我冲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公关与交际礼仪》则从在公务场合中男女方的着装、会议及用餐座位安排等方面进行学习,让年轻干部掌握在社交场合中如何运用恰当的礼仪,创造出最佳人际关系状态。课程最后还安排了年轻干部观看中央党校关于演讲与口才的训练视频。这些课程,极大调动了广大年轻干部学习的兴趣,开阔了视野。每一位年轻干部在课堂上都能做到认真听讲、结合实际和深入思考,以做一个学习型的年轻干部为荣。

三、开展活动,着力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了丰富年轻干部的学习培训内容,展示年轻干部的青春风采,在培训期间还举行了“青春有约”——翁源县年轻干部培训班学员联谊会,目的是培养年轻干部团结协作、奋进的团队精神;增强学员建设翁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激发立足本岗、争做先锋、奋发向上的斗志。

联谊会节目内容丰富、健康,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主要是以游戏比赛为主,期间夹带抽奖。游戏比赛中,以组为单位来开展游戏比赛,游戏有《我猜我猜我猜猜》、《空中传物》、《双人三脚踩气球》、《分秒必争》等,每个年轻干部都十分积极踊跃参加游戏,既体现聪明才智,又考验团

队精神,整场联谊会充满着欢声笑语,洋溢着青春活力、和谐奋进的气氛。

除了举行学员联谊会,在培训的最后一天,县委组织部和团县委还联合组织全体学员举行了“立足基层•青春建功”集体承诺仪式,每个学员都签订了《“立足基层•青春建功”承诺书》,郑重作出承诺。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加强了交流、增进了友谊,同时也增强了年轻干部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效果明显,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6.翁源县旅游规划 篇六

为规范民宿经营管理,提高民宿服务质量,促进我县民宿业快速发展,保障旅游者与经营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广东省旅游条例》《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县民宿指导意见。

一、对象界定 民宿是指城镇和乡村居民利用自己拥有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住宅或者其他条件开办的,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旅游者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景观、特色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二、发展原则 民宿发展要坚持统一规划、科学有序、注重品质、体现特色、保护环境、永续利用等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开办条件 从事民宿经营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经营用房 1.凡新建用于民宿即经营性用房的,均须完善项目用地审批手续和按照建设报建程序办理工程报建手续,严禁以开办乡村民宿名义变相发展房地产。

2.对现有未完善房屋产权手续且正在从事食宿服务的农村房屋(含农村出租屋),以及拟改造为农村民宿的房屋,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房屋结构质量进行安全检测和出具“相关房屋安全性鉴定报告书”,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后方可进行经营服务。

3.民宿单幢建筑的客房数量应当不超过 14 间(套)。单幢建筑客房数量超过前述规模的经营接待旅客住宿的场所,应当依照旅馆业相关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进行管理。

4.民宿选址应当符合空间规划的相关规定,且不能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严控区等生态红线内,并应当避开易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域。民宿建筑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房屋质量安全的标准和要求。

5.每层楼面至少设一个通风采光的卫生间,地面应经防滑处理且有防滑标志,干湿分隔,卫生条件应符合有关规定,配备洗漱台、淋浴装置、梳妆镜等设施。

(二)消防安全 1.不得采用金属夹心板材作为建筑材料。

2.休闲娱乐区、具有娱乐功能的餐饮区总建筑面积不应大于 500 ㎡。

3.位于同一建筑内的不同民宿之间应采用不燃性实体墙进行分隔,并独立进行疏散。

4.应设置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5.每 25 ㎡应至少配备一具 2kg 灭火器,灭火器可采用水基型灭火器或 ABC 干粉灭火器,灭火器设置在各层的公共

部位及首层出口处。

6.每间客房均应按照住宿人数每人配备手电筒、逃生用口罩或消防自救呼吸器等设施,并应在明显部位张贴疏散示意图。

7.安全出口、楼梯间、疏散走道应设置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楼梯间、疏散走道应设置应急照明灯。

8.封闭楼梯间、敞开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外的出口可以作为安全出口;当主体结构为可燃材料时,木质楼梯应经阻燃处理,楼梯的宽度、坡度应满足人员疏散要求。

9.

墙、柱、梁、楼板和屋顶承重构件等均为不燃材料的民宿,应符合下列消防安全要求:

(1)采用钢结构时应进行防火保护,柱的耐火极限应达到 2.0h,梁的耐火极限应达到 1.5h。

(2)每层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相邻两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应大于 5m。当房间门至楼梯入口的疏散距离小于 15m,且使用楼梯疏散的各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 人时,除首层外可设置 1 个安全出口。

(3)楼梯间隔墙、室外楼梯贴邻的外墙、楼梯的建造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

10.墙、柱、梁、楼板等均为不燃材料,屋顶承重构件为可燃材料的民宿,应符合下列消防安全要求:

(1)经营用建筑层数不应超过 3 层。

(2)采用钢结构时应进行防火保护,柱的耐火极限应

达到 2.0h,梁的耐火极限应达到 1.0h。

(3)每层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相邻两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应大于 5m。当房间门至楼梯入口的疏散距离小于 15m,且使用楼梯疏散的各层人数之和不超过25 人时,除首层外可设置 1 个安全出口。

(4)楼梯间隔墙、室外楼梯贴邻的外墙、楼梯的建造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

11.柱、梁、楼板等为可燃材料的民宿,应符合下列消防安全要求:

(1)经营用建筑层数不应超过 3 层;当经营用建筑层数为 3 层时,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应超过 200 ㎡;当经营用建筑层数为 2 层时,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应超过 300 ㎡。

(2)每一层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相邻两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应大于 5m。当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 200 ㎡,房间门至楼梯入口的疏散距离小于 15m,且使用楼梯疏散的各层人数之和不超过 15 人时,除首层外可设置 1 个安全出口。

12.除厨房外,不得使用明火。不应存放液化石油气罐和甲、乙、丙类易燃可燃液体。确需存放的,应存放在独立的建筑内。厨房与其他部位应当采取分隔措施,并设置自然排风窗。燃油、燃气锅炉等易燃易爆用品,需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妥善存放管理。

13.

客房、餐厅、休闲娱乐区、零售区、厨房等不应设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零售区、厨房宜设置在首层或其它

设有直接对外出口的楼层,且其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大于 200㎡。

14.

客房、餐厅、休闲娱乐场所、厨房等应设有开向户外的窗户,确有困难时,可开向开敞的内天井。窗户不应设置金属栅栏、防盗网、广告牌等遮挡物,确需设置防盗网时,防盗网和窗户应从内部易于开启。窗户净高度不宜小于 1.0m,净宽度不宜小于 0.8m,窗台下沿距室内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2m。

具体消防要求请看附件 1《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试行)》。

(三)治安安全 1.安装治安主管部门认可的民宿住客信息采集系统,按照规定进行住客实名登记和从业人员身份信息登记,并按照要求上报治安主管部门。

2.民宿接待处、出入口和主要通道,须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于民宿集中的村庄和聚集地,在满足治安管理最低要求的前提下,可采取资源整合的方式,在村庄和聚集区域的重要路口和关键部位统一安装视频监控点。

3.民宿内应设置用于住客寄存贵重物品的设施。民宿客房要安装防盗搭扣。一楼应安装防盗设施,设施要便于由内向外开启的装置。

(四)卫生安全 1.民宿应当保持环境卫生整洁,加强卫生管理,公共用品用具要一客一换一消毒,一次性用品用具要一客一换。

2.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应当持有效健康证明。

3.民宿兼营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的,应当遵守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的规定,规范经营,保证食品安全。

四、办证程序 (一)民宿经营者应当依法申请商事登记,商事登记机关应当将其申请登记的经营范围登记为“民宿服务”。兼营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的民宿,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

(二)开办民宿旅游经营实行登记制度。民宿登记应当遵循便民原则。民宿登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民宿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旅游主管部门委托,具体办理民宿登记工作。办理民宿登记不得收取费用。民宿登记信息应当与有关监管部门共享。

(三)民宿登记事项包括:1.民宿名称、地址、经营者姓名及联系方式;2.民宿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客房数量;3.民宿建筑权属及类别;4.营业执照。从事食品销售、餐饮服务的,还应当提供食品经营许可凭证。

(四)民宿经营者应当对其提供的登记事项信息或者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不得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交虚假材料。

(五)民宿经营者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 20 个工作日内,向民宿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登记,提交民宿登记事项相关信息和材料,并承诺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民宿开办要求以及相关规范开展经营活动。

(六)乡镇人民政府在收到民宿登记申请后,对登记事

项相关信息、材料齐全的,当场予以登记,并提供登记回执;对信息、材料不齐全的,应当一次性告知补正。

(七)民宿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民宿经营者应当在 30日内办理登记事项变更手续。

五、监督管理 (一)成立翁源县民宿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具体由县政府办、农业农村、公安、消防、文广旅体、卫健、住管、市场监管、工信等部门组成,负责民宿发展过程中重大事项的决策及管理过程中涉及全局性、政策性问题的协调和处置。领导小组下设翁源县民宿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文广旅体局,负责牵头民宿的联合审批、联合执法和日常管理的指导督查。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制定相关监督管理措施和服务政策。

(二)各镇(场)负责本行政管辖区域内民宿的审核、指导、培训、服务、规划、统计、安全和日常管理工作,各镇(场)要安排相关人员,负责民宿管理工作。

(三)加强行业自律。民宿发展规模较大的村或镇(场)要推动成立民宿协会(分会)等行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六、政策扶持 (一)县设立 200 万元民宿发展专项资金,并每年列入财政预算,重点支持投资需求大、综合效益好的民宿做大做强。

(二)经韶关市评定委员会评定为韶关市星级乡村旅游

民宿,由县按照韶关市《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意见》的补助标准给予同等奖励。评定为韶关市乡村旅游民宿的,三星级奖励 10 万元,四星级奖励 20 万元,五星级奖励 30万元。奖励金须专项用于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

(三)大力实施精品民宿规范提升工程,对符合《翁源县“兰韵民宿”评定的必备条件》,并根据《翁源县“兰韵民宿”划分与评定标准》总分不低于 700 分的民宿,颁发“兰韵民宿”牌匾,给予一次性奖补资金,具体标准为:每间客房补助 1000 元,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 10 万元。

(四)县文广旅体、工信、税务等相关部门要引导规模经营民宿单位按照星级客栈民宿服务规范和标准,加大提升改造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民宿,引导其转为限额以上住宿业,实现公司化、规范化运营,提升其对地区生产总值和税收的贡献率。对转为限额以上住宿业的民宿,一次性奖励 10 万元。

七、附则 (一)本意见施行之前已开展民宿经营的,应当自本意见施行之日起 90 日内依照本意见有关规定申请民宿登记。

(二)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由翁源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负责解释。

7.湟源县良种肉羊杂交试验 篇七

1 材料

引进品种:无角陶赛特、特克塞尔;本地品种:青海藏羊。

2 方法

2.1 优良品种选取

引进品种在湟源县高寒地区养殖, 进行环境适应性、采食能力、疾病抵抗力、繁殖能力的观察, 改进饲养管理方式。选用无角陶赛特、特克塞尔为父本, 青海藏羊为母本进行杂交, 观察杂交后代在高寒地区的生活及生产性能, 选择适于湟源县养殖的优良品种。

2.2 分组与指标测定

观察记录引进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采食能力、疾病抵抗力、繁殖能力等, 并进行综合分析。选择6群 (6户) 年龄在1.5~6.0岁全身无重大缺陷的、健康的青海藏母羊, 进行陶×藏、特×藏杂交组合试验。对各组存活的后代羔羊初生、1月龄、3月龄、6月龄、8月龄、12月龄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 共测定陶×藏F1代和特×藏F1代羔羊各30只, 并进行记录和数据统计。同时, 测定当地藏系羔羊 (30只) 各项指标, 与陶×藏F1代和特×藏F1代羔羊进行对比分析。

2.3 采食情况

2个杂交组合的存活后代羔羊均具有耐粗饲、采食性广的特点, 羔羊每天采食干料1.0~1.5 kg、青料1~2 kg、精料0.2~0.3 kg, 成年羊每天采食干料1.5~2.0 kg、青料2~3 kg、精料0.4~0.8 kg[1]。

2.4 疫病防治

按照免疫程序定期对试验羊进行疫苗注射和驱虫, 圈舍要清扫消毒, 除个别羊只患常见疾病外, 未发生传染病, 表明2个引进品种羊均有较强的抗病能力。

2.5 环境适应性[2]

经过饲养观察发现, 2个引进品种对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均有良好的适应性, 特别是对高寒牧区有较好的适应性, 适宜在干旱及降水量较少的地区养殖, 耐粗饲、采食性广, 易于饲养管理, 抗病力强, 无特定遗传性疾病。适应性观察结果表明, 在标准饲养管理条件下, 羊群在高寒牧区能健康生长[3]。

3 结果 (见表1) 与分析

由表1可知:陶×藏F1代初生重、体尺各项指标与藏系羔羊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陶×藏F1代3月龄体重、体尺均比藏系羔羊高;陶×藏F1代6月龄和8月龄体重、体尺均比藏系羔羊高;陶×藏F1代12月龄体高、体斜长、胸围、体重分别比藏系羔羊高7.80 cm、8.82 cm、8.45 cm、6.72 kg。特×藏F1代3月龄、6月龄、8月龄、12月龄体重分别比藏系羔羊高6.53 kg、4.59 kg、7.88 kg、6.57 kg。试验结果表明, 在相同生长阶段、相同饲养条件下, 陶×藏和特×藏F1代羔羊的体尺和增重效果均优于藏系羔羊, 说明杂交优势显著。同时, 从体型外貌看, 陶×藏F1代羔羊肢体健壮, 体区丰满。

4 讨论

试验中2个引进品种及其杂交后代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品种特征指标[4], 其生长速度、体尺、体重、繁殖性能均表现良好, 说明2个引进品种及杂交后代对高寒牧区的自然环境和饲养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能很好地发挥优良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 可以作为优质肉羊品种全面推广。在饲养试验中, 用引进肉羊品种和本地良种杂交生产肥羔羊, 当年出栏, 既利用了杂种优势, 也保存了本地品种的优良特性, 为高寒牧区引进肉羊品种和开展经济杂交提供了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黄永宏.肉羊高效生产技术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3.

[2]于国庆, 胡朋飞, 赵立仁, 等.三个肉羊品种与小尾寒羊杂交效果观察[J].现代畜牧兽医, 2007 (9) :22-23.

[3]宋建华.利用肉羊杂交实施绵羊品种改良[J].新疆农垦科技, 2007 (4) :41-42.

8.翁源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步伐 篇八

翁源县地处粤北山区,是革命老区,中国三华李、兰花、九仙桃之乡,省市粮食、糖蔗、蚕桑、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代表们通过到马墩“冷泉滩”生态休闲观光园、康泉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珠江源胜龙茶场、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翁源核心区农业园实地视察,听取各园区介绍和县农业局、县畜牧水产局汇报,看到该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目前,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翁源核心区有台资29家,经营面积4.65万亩,总投资9.65亿元,其中信达蚕丝有限公司已成为该县国家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并与本县的茂源糖业公司一起成为广东省现代农业100强企业。此外,翁源还有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是韶关市最多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县。通过现代特色农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该县成为全省首批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之一,全县获得认证的无公害食品11个,绿色食品5个,有机食品50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已成为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汽车维修授权合同下一篇:在这里初中作文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