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简介及其排名

2024-07-22

中国大学简介及其排名(共6篇)

1.中国大学简介及其排名 篇一

是在199月21日建校50周年庆典的时候举行的。校训碑形状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帆船,象征着学校的事业披荆斩棘,一帆风顺,勇往直前!上面镌刻着由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金义庵书写的“求实创新 励志图强”八个苍劲有力的红色大字,这八字校训集中体现了吉大几代人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勇于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校训给予新的诠释,既要将6校合并的新吉林大学所进行的改革实践沉淀进去,也要将吉林大学在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的进程中必须吸纳的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和新的教学与管理风格凝练其中,赋予新的内容与时代特征。新吉林大学于启动现代大学精神研究,着重研究了合并的原5所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优秀传统、办学理念、校风学风和价值观念,并对“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诠释,在此基础上提出21世纪的吉大精神。年12月29日在《吉林大学章程》中进一步凝炼出以求真务实、自由民主、开放兼容、隆法明德、与时俱进为核心的大学精神。

2.中国大学简介及其排名 篇二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产生了教育质量之忧, 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则加剧了高校办学资源的竞争。大学排名产生的初衷是评价高校的办学质量、彰显高校的办学影响力, 而如今, 大学排名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声誉的主要工具之一。

大学排名最早起源于美国, 早在1870年, 美国联邦教育局的年度报告就根据其所掌握的数据信息对大学进行排行[1]。第一个真正的大学排名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US News&Report) 1983年发布的, 从此以后其他各国纷纷仿效, 出现了以新闻媒体为发布主体的各种大学排名, 典型的有: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 (Times Higher Education) 、德国《明镜》、加拿大《麦克林》 (Maclean’s) 及日本《钻石》周刊等。中国的第一个大学排名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在1987年9月发布[2], 此后, 以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网大论坛、中国校友会网、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为代表的十多个机构发布了30多个不同类型的大学排行榜[2]。

大学排名的主办机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杂志和门户网站为主的社会媒体;另一类是研究机构。在中国, 大学研究机构是大学排名的主要生产者之一, 迄今公布过大学排名的大学有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等。大学排名的种类也很多, 从大学排名的参与范围来看, 有国际大学排名, 如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以下简称上海交大排名) 、泰晤士报的世界大学排名 (以下简称泰晤士报排名) 等, 也有区域性的大学排名, 如泰晤士报的亚洲大学排名 (以下简称亚洲大学排名) 等;从大学排名的评价内容来看, 有学科排名、学术绩效排名等, 也有综合排名。

随着高校、政府、雇主、家长和学生对大学排名的关注越来越多, 大学排名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同时大学排名始终扮演着双刃剑的角色:一方面, 高校希望通过大学排名提升声誉, 争取办学资源, 吸引优秀学生;家长和学生则把大学排名作为择校的主要依据之一;雇主把大学排名作为员工招聘的参考之一;政府也将大学排名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 作为科教资源配置的考虑因素之一。另一方面, 社会各界, 尤其是高校本身对大学排名的质疑从未间断过。越来越多的大学排名开始在指标选取和计算方法上下功夫, 不断调整优化排名技术, 以使排名结果更加合理可信。

二、大学排名的公共性

公共性指的是在一个共同体中公共意志、公共情感、公共价值、公共利益等要素的代表性或体现度[3], 它衡量的是一种公有性而非私有性, 一种共享性而非排他性, 一种共同性而非差异性[4]。

大学排名的公共性体现在大学排名的服务对象和作用主体上。大学排名的服务对象是高校, 作用主体是高校、政府、雇主、家长和学生, 这两者决定了大学排名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公有且共享的, 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公共价值和公共利益。大学排名最初只是高校“被消费”的商家行为[5], 高校通过各自在大学排名上的表现来彰显自身的发展质量、提升声誉, 以求在吸引办学资源上获得先机。从这个意义上讲, 大学排名起初相当于行使了社会评价的功能, 本意是通过公正、公开和公平的评价机制, 对高校的发展起监督促进的作用。然而, 随着高校和社会各方对大学排名的关注度和期望值越来越高, 同时高校诉诸大学排名提升声誉的现实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大学排名由起初的“被大学消费”变成了现在的“消费大学”, 高校对大学排名的过度依赖使大学排名体现的公共价值和公共利益中逐步渗入了私利, 由公共行为变质为商业行为, 直接导致了大学排名“公共性”的缺失。

大学排名的公共性决定了大学排名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即要体现公正性、公开性和公平性。而大学排名广受质疑的根本原因正是其公正、公平、公开性有待考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明确提出, 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现今的排名机构良莠不齐, 功利性观念突出, 对大学的评价方法各执己见, 操作过程没有完全透明公开, 使得大学排名的可靠性和公信度得不到保证, 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对社会评价组织的要求, 也不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

三、大学排名的风险分析

(一) 大学排名的风险定义及作用机理

最早给出风险定义的是美国学者海恩斯 (Haynes) , 他指出, 风险意味着损害的可能性[6]。大学排名的风险是指大学排名形成过程中及发布之后对高校可能造成的损失。根据风险的生成过程, 可以将大学排名的风险分为导向风险、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导向风险产生于排名发布后对高校行为的错误引导, 是大学排名的外部风险, 直接影响到大学排名的公正性;技术风险产生于排名规则的制定和数据的收集及处理, 是大学排名的内部风险, 直接影响到大学排名的公开性和公正性;道德风险产生于排名机构与高校之间的互动过程, 主要的形式是排名机构与大学的相互勾结, 直接影响到大学排名的公平性 (见图1) 。

大学排名的三种风险互相交织, 甚至互为因果, 技术风险作为内部风险, 有可能成为道德风险和导向风险的来源, 如大学排名可能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排名舞弊, 形成大学排名的道德风险。三种风险的共同作用, 对大学排名的公正性、公开性和公平性造成威胁, 从而使大学排名的公共性严重缺失。

(二) 大学排名的风险识别

1. 导向风险。

大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性组织, 它包含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 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在三大功能上都有很优异的表现, 而大学排名仅仅通过浓缩的几个指标来衡量高校的质量, 不仅不能全面地体现高校在三大功能上的发展质量, 还将高校引向“唯指标”的发展歧途。高校将自身声誉的提升归结为大学排名若干指标分值的提升, 这种发展捷径引导一些高校致力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指标分值的领域, 最终导致高校的同质化发展。

大学排名有利于规模大的高校, 引导高校向“大而全”发展, 致使办学特色泯灭, 办学资源竞争更加激烈。国外学者指出, 在世界大学排名中, 拥有100名教师、人均论文被引次数为10次的高校比不过拥有1000名教师、人均论文被引次数为1次的高校[7]。

大学排名中对相关指标权重设置的高低也可能误导高校的发展方向。上海交大排名重在评价科学研究[8], 因此有利于科研经费充足、科研实力雄厚的高校, 也可能引导高校片面追求在科研方面的作为, 而忽视教育教学的本职工作。泰晤士报排名重在评价国际声誉[8], 因此有利于拥有成熟的国际化运作经验的高校, 也可能引导高校争相国际化、加大国际宣传力度, 将高等教育进行市场化运作。

大学排名的结果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会加剧大学获得办学资源的“马太效应”[9]。无论是学科排名还是综合排名, 都体现了一个高校在相关领域的学术话语权, 排名越靠前, 高校掌握的各种办学资源也越敦厚, 学术话语权也越强烈, 进而使排名靠前的高校能吸引更多办学资源, 高校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 同时也不利于年轻高校的成长。

大学排名已经成为高校、尤其是急于创建一流大学的高校制定战略规划的重要参考。台湾大学在其《迈向顶尖计划书2008年》[10]中明确以上海交大排名和泰晤士报排名中的各项指标为基准, 以减少指标中台大与标杆大学的得分差距为目标, 制定了“迈向顶尖”的各阶段目标。由此可见, 大学排名对于高校发展的导向作用已经大大超出了大学排名的最初功能, 出现了一定的“越位”。

2. 技术风险。

大学排名基本上都是通过预先设定的指标和权重, 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计算, 最终得到一个总分来决定高校的排名。在此过程中, 指标权重的设置不当、数据来源的失真和计算失误均可能造成大学排名的技术风险, 相应地, 技术风险也可以分为指标风险、数据风险和计算风险三大类。

指标是大学排名中最受质疑的部分, 主要包括指标的结构和指标的选取问题。大学排名的指标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总量指标和效益指标的搭配上, 大学排名往往重视总量指标, 忽视甚至忽略效益指标。如上海交大排名, 涉及杰出校友数量、高水平教师数量、高水平论文数量和发表国际论文数量等5个总量指标, 总权重达到了90%, 效益指标 (师均学术表现) 仅占10%;再如中国校友会的中国大学排行榜, 涉及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声誉3个一级指标, 包含科学创新基地、基础科研项目、重大科研成果等8个三级指标全部为总量指标[11]。与此同时, 世界大学排名中若干权重较大的指标也是学者们质疑的焦点。有学者质疑了上海交大排名的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数学奖的校友和教师数量 (Alumni&Award, 权重为30%) 这一指标, 指出有些已经过世将近一个世纪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仍在大学排名的名次提升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7];有学者指出顶级的自然科学家以产出数量众多的高水平期刊论文为标志, 而顶级的社会科学家可能会发表一到两部重要的长篇论著而非很多期刊论文[12], 上海交大排名的高被引科学家数量 (Hi Ci, 权重为20%) 这一指标显然忽略了这样的一些社会科学家;以人文社科见长的高校在上海交大排名的另一项指标 (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数量, N&S, 权重为20%) 上也丝毫不占优势[13], 以至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在2009年上海交大排名中位列200多名, 而在2009年泰晤士报排名中位列67名。

数据收集是大学排名的重要步骤之一。大学排名的数据来源主要有3个:社会调查数据、第三方数据和高校提供数据。根据Alex Usher等的研究[7], 大学排名的数据来源中, 社会调查数据比例较少, 数据基本由第三方数据和高校提供 (见表1) 。大学排行榜的公信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来源的可信度[14], 由第三方和高校自身提供的数据都有可信度的危机。被大学排名机构广泛使用的ISI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 旗下的三大引文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简称SCI)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简称SSCI) 和Arts&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简称A&HCI) 被指纰漏甚多, 包括论文被引次数可能被低估达30%[15]、收录学科期刊不均衡[16]、对非英语学术论文的歧视[17]等等。

在指标和数据确定的前提下, 不同的计算方法仍可以造成高校排名位次的变动, 由此产生了大学排名的计算风险。俞立平[18]等利用2007年泰晤士报排名的原始数据, 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TOPSIS法、秩和比法、灰色关联法、熵权法6种客观赋权法进行评价, 得出了前40名高校的一致率为55% (22/40) , 后40名 (161-200) 的一致率仅为7.5% (3/40) , 由此可见, 选取相同的指标和数据, 但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可能产生不一样的评价结果。除了计算方法的风险外, 计算本身也可能产生失误。如2010年亚洲大学排名, 通过官方网站上提供的各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全时制折合数 (Full Time Equivalent, FTE) 计算生师比 (Student Faculty Ratio) , 我们发现实际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官方网站上公布的生师比排名有很大的差异 (见图2) , 而生师比这一指标在亚洲大学排名中的权重占到了20%, 所以生师比的计算失误会导致总排名出现较大的偏差。

3. 道德风险。

随着大学排名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大学排名开始沦为高校声誉的制造者, 引发了高校之间的声誉竞争, 一些急于求成的高校采用不公平的手段谋求在排行榜上的上佳表现, 从而产生了大学排名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主要有三种:其一是高校和排名机构之间的合谋, 如媒体曝光的某高校给某排名机构提供“赞助费”的事件[19], 指标体系和权重设置一方面是大学排名对高校质量的诠释, 另一方面也已经成为排名舞弊的温床, 排名机构根据高校的需求调整指标和权重, 或者直接篡改数据, 使该校的排位上升;其二是高校对提供的数据进行隐蔽性造假, 虽然排名机构会通过社会公布数据对高校提供数据进行核对, 但是仍不能排除某些高校通过数据造假提供对自己排名有利的数据[7];其三是大学研究机构作为排名机构, 有可能设计出对自己有利的排名规则, 以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发布的“2010年中国大学50强”[20]和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21]为例, 中国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分别均位列前10, 这与泰晤士报排名和上海交大排名都有很大的出入。

四、大学排名的风险规避及其改进策略

大学排名的风险规避, 根本上就是要使其回归“公共性”, 理顺其与高校、社会的关系, 肃清其对高校发展的不利影响, 真正发挥其在监督高校办学质量、促进高校间良性竞争和特色发展上的积极作用。

1.摒弃综合性排名, 鼓励分类专门评价。不同类型的高校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对办学质量的评价方法也不能以一概之。综合性排名往往用同一个尺度来评价高校, 忽略了高校之间的差异, 同时也扼杀了高校的差异化发展动力, 产生导向风险。如现有的世界大学排名就有利于规模较大、科研实力雄厚、以英语为学术语言的高校。综合性排名本身也存在诸多漏洞, 企图通过几个指标来衡量一个高校的综合发展状况, 本身就不合理。因此, 要引导大学综合排名向分类排名、专门排名转变, 对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文科型大学、理科型大学、综合型大学等不同类型的高校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 进行分类排名;同时, 针对学科水平、师资水平等开发专门排名。

2.搭建数据共享平台, 提供透明数据支撑。数据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到大学排名的公信力, 数据透明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数据的真实性。国家应以统计数据为基础, 建立高校运行数据共享平台, 由高校提供数据, 接受社会公众和政府的监督, 而排名机构可以直接从数据共享平台上选用所需的数据进行排名, 一方面提高了大学排名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有效杜绝了排名机构和高校合谋串改数据的可能性。同时, 数据共享平台可以被社会各界用于开发各类评价数据和评价工具, 实现高校自我查询、比较分析等多种自评估功能。

3.转变传统排名思路, 探索个性化定制排名。传统的大学排名以指标与权重为基础, 指标和权重均由排名机构确定, 且一旦确定不能更改, 不能满足社会公共和高校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 指标和权重的确定均缺乏依据,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可能厚此薄彼。个性化定制排名不给定指标和权重, 而是通过建立指标库, 让学生和家长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指标和权重, 定制符合自己要求的高校排名, 为择校提供有效参考;而高校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全方位分析自身所处的位置, 为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个性化定制排名将决定权交给了消费者, 使排名结果更加科学、有针对性。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CHE大学排名正是一种个性化排名, 如今已经吸引德国以外的很多欧洲国家的高校参与其中。

4.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强化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大学排名对高校的评价重在成果评价、重在科研评价, 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集中在对其杰出校友的统计评价, 普遍缺乏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本质、最核心的环节, 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杰出校友的多寡固然能说明高校人才培养的成绩, 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唯有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才能更真实地体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状况, 而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深入学生群体做广泛的调查分析。开发全国性的教学质量标准评估量表, 进行教学质量的全面评测, 将评测结果作为大学排名的指标之一。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 篇三

全国共有41所大学参与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排名第三的是西安交通大学,以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具体榜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学校名称1清华大学2华中科技大学3西安交通大学4浙江大学5重庆大学6华北电力大学7哈尔滨工业大学8天津大学9西南交通大学10上海交通大学11海军工程大学1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3沈阳工业大学14东南大学15合肥工业大学16山东大学17武汉大学18湖南大学19华南理工大学20哈尔滨理工大学21中国矿业大学22北京交通大学23东北电力大学24河海大学25福州大学26西北工业大学27太原理工大学28四川大学29上海海事大学30上海电力学院31上海大学32北方工业大学33上海理工大学34南京师范大学35郑州大学36湖北工业大学37兰州理工大学38新疆大学39三峡大学40湖南工业大学4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4.中国大学简介及其排名 篇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排 名 高校名称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华中科技大学 583
2 清华大学 583
3 西安交通大学 583
4 浙江大学 583
5 重庆大学 583
6 华北电力大学 583
7 上海交通大学 583
8 东南大学 583
9 湖南大学 583
10 西南交通大学 583
11 武汉大学 583
12 河北工业大学 583
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583
14 山东大学 583
15 华南理工大学 583
16 沈阳工业大学 583
17 天津大学 583
18 福州大学 583
19 大连理工大学 583
20 西北工业大学 583

业务规格

通过四年培养,本专业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系统掌握数学、计算机、工程制图等“工程工具”知识,并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初步的英语交际能力。

2、系统掌握电路原理、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控制技术、机械工程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

3、掌握电机、电器、电力、高电压等强电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4、具有电机、电器等电气装备的设计制造、运行控制、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生产管理的初步能力;或具有电力系统、电气装备、建筑电气领域的系统设计、运行控制、研制开发、试验分析的初步能力;或建筑电气领域电气设计、楼宇自动化、综合布线与智能建筑的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研制开发、试验分析、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进一步深造的能力。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可以从事下列工作:

1、电机电器设计、制造、控制、试验、运行维护、研制开发、生产管理工作;或电力系统与电气装备的运行、供电系统和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与运行维护工作;或建筑电气领域电气设计、楼宇自动化、综合布线与智能建筑的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研制开发、试验分析、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

2、电力电子、电气传动、自动化、仪表等技术领域的研制开发工作。

想做好电气工程师要具备以下几点:

1、熟悉供配电系统

2、电力拖动系统

3、自动化控制系统

4、具备点机械的知识。

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电气工程基础、电机学、电器学、电力系统分析、电机设计、高低压电器、电机控制、智能化电器原理与应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建筑供配电等。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理论联系实际、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号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研究、分析、设计、制造和应用开发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规格与业务范围

(一)业务规格

1、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系统的基础知识;

2、具有初步的工程知识和较宽的专业知识;

3、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文献检索、情报信息、技术经济分析和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

4、具有较强的制图能力;

5、具有应用电子、机械材料和工艺方面的知识和解决本专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实验、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问题的能力;

8、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科技发展的应变能力;

9、具有初步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生产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10、有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

(二)业务范围

1、 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设备设计、制造、测试等工作。

2、 自动化技术的理论研究及科学实验方面的工作。

3、 计算机测控技术和科研开发工作。

4、 工厂控制系统及设备的技术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

5、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微机接口技术、运动控制系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四、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当下电气控制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就业状况与机械等一样,优势很大,就业范围广阔。绝对是个专业性很强的专业,不过因学校不同,它的偏重也不一样,有强弱电之分,这个你首先要分清楚,一般主学电力系统分析,电机学,继电保护,电网等的为强电,这个方向的电气专业因为电力行业的发展而变的非常吃香,但是有这个方向大学并不多,大多数大学的电气专业都是以弱电为主,部分学校也开设由弱电控制强电的强弱电结合方向的专业,主要学习PLC,Matlab,自控原理等控制为主。

强电:这个方向的最好的去向个人认为是各地区的电力公司以及各大型电厂,至于这个行业的好坏我想我也就不必多说了,还有就是一些大型外企,如:西门子,ABB等都是这个专业的消化大户;

弱电:对于弱电来说,因为其一般偏向控制,所以若想进电力行业一般进电厂比较多,电力公司相对招的人就很少了,至于其它方面与强电相差就比较少了,也可进西门子,ABB等大型外企,以及国内几家大型的电气公司。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面宽、适应性强。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力行业就业,可从事电力设计、建设、调试、生产、运行、市场运营、科技开发和技术培训等工作,也可从事其他行业中的电气技术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部门、电力生产单位、电气工程研究开发公司和研究院以及具有电气相关专业的院校。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电气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怎样:

1,电业局

2,设计院

3,工程局

最好的是电业局。福利好,待遇高。然后是设计院,工作相对比较轻松。最艰苦的是工程局。因为要随着工程地点到处跑。但是工资也不低。总的来说是很不错的。而且还可以向自动化、电子等方向转行。这个专业,强电,弱电都有的。因为,主要学习系统的东西。专业科目,主要是,电路、数学电子、模拟电子、控制系统、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微机控制理论、还有电机拖动、PLC、电厂供电、单片机等。

“自动化”一是属于信息产业。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发展快、需要人才多、待遇高,是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在。因此,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一员,自动化专业同样有着光辉的前途。二是自动化应用范围广。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可以同自动控制挂上钩,现代化的农业、国防也都与自动化息息相关。三是本专业对于个人发展非常有利。本专业课程设置的覆盖面广,所学的东西与其他学科交叉甚多。这也与本专业的来历有关,自动化专业大部分源于计算机或者电子工程系的自动控制专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工业的不断发展使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的人才市场有着相当大的潜力。尤其是广东地区,自动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自动化产品不断普及,智能楼宇和智能家居的应用,智能交通的不断发展,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控制电器及电气控制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及生产线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其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毕业生可以选择国有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研究所、工矿企业等;也可以是一些外资、私营企业,待遇当然是相当可观的。如果学生能力足够强,又在学习期间积累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自己创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国外在该专业方向的研究要领先于我们,因此如果想要有进一步的发展,确立自己在国内该方向的领先地位,出国深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5.北京寄宿小学排名及简介 篇五

北京城区招收寄宿生的小学集中在6个区,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东城:史家小学、丁香小学、分司厅小学、黑芝麻小学;

西城:奋斗小学、银河小学;

宣武:北京小学、北京实验一小、育才学校小学部、康乐里小学;

崇文:光明小学、前门小学、崇文小学;

朝阳:芳草地小学、白家庄小学、朝师附小、朝阳实验小学安慧北小学;

海淀:中关村一小、中关村三小、人大附小、北大附小、海淀实验小学、七一小学、育英学校小学部。

□芳草地小学

被誉为“小小联合国”的芳草地小学目前一校四址,拥有中国部、国际部、寄宿部、培训中心、体育俱乐部5个办学部。寄宿部规模不大。30多年前,芳草地小学开始大规模接收外籍及港、澳、台地区学生入学,成为中国最早的涉外学校。学校以中国学生的外语和外国学生的汉语为主要特色课程,注重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超越。在这个国际大家庭里,孩子们合作学习、了解异族、异国的文化,为成为国际化人才奠定了基础。2007年芳草地小学成为全国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基地,并有13名学生赴新西兰留学,2008年又有50多名小学生赴英国留学。

□中关村一小

中关村一小是海淀区首批素质教育示范校。2008年该校三个校区共招收了19个班的新生,其中有5个班是寄宿班。家长们这样评价一小:环境好、教学质量好、管理规范、孩子在这里学习、生活很快乐。除了纳入课表的必修课外,学校每学期都为学生开设了近60余项、100多个门类的选修课,组建了“校梅花京剧团”等近20个社团,这为孩子们的个性发展、才华展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中关村一小在科技方面的教育很突出,在每年举办的全国航模、海摸的比赛中屡摘桂冠。该校2004年成立了国际部,是海淀区唯一一所可招收境内外外籍学生资格的小学。

□崇文小学

崇文小学从1960年建校之日起,就是全北京市唯一的公立全日制纯寄宿校。这一特色已保留了48年。这里只有寄宿生,没有走读生。目前每年招生4个班160孩子。这是一所寄宿热点校,每年小学招生都出现“一床难求”的现象。在这里上学,值!这所被称为“外交官子弟摇篮”的学校硬件一流,校园漂亮;软件建设上乘:在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和白淑兰校长的共同研究下,学校提出“以情移情”的办学理念,以“情”为中心,爱孩子,学校可谓“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一年级开设了“攀登英语”课程,以口语交际为主要内容。

□前门小学

拥有139年历史的前门小学首创了兼收寄宿生的办学模式。就是说,前门小学此前只有走读生,钱红石校长上任后,在北京创造性地开办了寄宿校。位于崇文区的前门小学目前一校两址,寄宿生每年招收两个班,总量占全校学生的“一半偏多”,多数是崇文区之外的孩子。学校在寄宿生中注重“养成教育”,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并利用学生社团的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和赏识教育。

□北大附小

一个孩子如果有机会在北大附小学习、生活几年,真是一件幸事。这里和北大校园一样漂亮,甚至比北大还要美得精致,小高层的灰色楼群,花草掩映,人文气息深厚。北大附小的校园建设渗透了尹超校长对北大校园文化的理解。北大附小往年招收两个住宿班,由于校园改造,今年只招收了1个班,不超过40个孩子。北大附小住校的孩子与寄宿部的老师特别亲,因为这里的老师真心爱孩子。每天早上7点,寄宿老师就带着孩子们在校园早锻炼,早读;晚上,寄宿老师还为他们开设第二课堂,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寄宿部的英语兴趣班让孩子们十分迷恋。

□黑芝麻胡同小学

东城区黑芝麻小学开办寄宿办已近10年。该校每年只招收一个寄宿班。寄宿学生的生活快乐、有序、充实,生活自理能力不错,集体意识很强。学校对寄宿工作提出的要求是:生活上让家长放心;学习上让家长省心;发展上让家长顺心。寄宿班的社会评价不错,校长杜军介绍,不少家长是“冲着学校的寄宿班”送孩子入学的。

□人大附小

人大附小今年第四年招收寄宿生。目前该校有10个寄宿班,共400人,仅占该校学生总量的十分之一强(人大附小学生总人数为3800人)。学校为寄宿部准备了100间宿舍,每个宿舍均为4人间,带卫生间(比许多高校研究生的住宿条件还好);学生不用上下床,而是4张小床。学校每月还带着住宿的孩子在校外组织一次活动。为打造寄宿部的教育品牌,人大附小寄宿部针对小学生住宿的特点展开了专题教育研究,希望孩子们能在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下全面发展。目前,人大附小寄宿部正尝试使用与走读部不一样的教材。

□分司厅小学

分司厅小学始建于1914年。学校10年前创立了寄宿部。每年常规招生1个班,现有寄宿生230人,占全校学生总量的近四分之一。学校在保证全校学生每天都能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基础上,还为住宿生增加了早锻炼。住宿学生在校还有牛奶,水果等加餐。学校还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老师用自己的关爱之心让学生懂得要对老师、家长、同学感恩,要回报家人、回报社会。学校已成立了90多个艺术小队,其中乒乓球队、合唱团、管乐队、舞蹈队、小茶人俱乐部等名气不小。

□银河小学

银河小学是西城区率先实行寄宿制的公办小学。现有学生300余人,实行小班化开放式教学,封闭式管理。住宿四人一间,配有空调、电视。生活老师亲切和蔼。该校从一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计算机教学颇具特色。学校课外兴趣班丰富,如设有轮滑、游泳、书法、舞蹈、声乐等。银河小学的管理层努力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健康、快乐、温馨的校园生活环境,家长发帖评说,孩子在这里住校越来越懂事,每周末回家都很开心,对学校的事情总是津津乐道。

□中关村三小

中关村三小的住宿部位于海淀万柳地区,硬件条件相当不错。

往年三小的住宿部每年招收4个班。今年招收3个班。住宿部实行封闭式管理,1至6年级老师基本固定。

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办了各式各样、各具特色的特长班及社团活动,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选择自己喜爱的一个参加,“学一个特长,长一项本领”。如科技、电子制作、网页制作、书法、国画、装饰画、剪纸画、电脑动画及管乐团、合唱团、舞蹈团等。与走读生相比,三小住校生更有条件享受学校高品质的艺术教育。

□光明小学

位于崇文区的光明小学是京城小学教育的品牌校。它的寄宿部目前不大,近几年每年只招收1至2个班,今年只招收了1个班。寄宿部现位于光明小学本部北面。但光明的寄宿部很快就要喜迁新址:广渠门外二环边上的新寄宿部硬件将达到一流标准,班容量也将扩大。

崇文教委一位官员评价说:光明小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完全是一流水准,因此学生在这里学习感觉到负担不重。光明还开设了国学、围棋等新型课程,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学生已经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英语已经成为该学校的品牌学科。住校的孩子们同样享受着愉快的童年生活。

□海淀实验小学

海淀实验小学一校三址,在校生4600名。这所优质校的文化课考试远高于海淀平均线,艺术教学在全市乃至全国艺术教育中都占有一席之地,管乐、舞蹈、合唱这“三团”连续若干年在市区级评比中名列前茅。该校寄宿部有寄宿生近300人,管理到位,师资不错。寄宿部本着“不求规模大,只求质量好”的原则,对每个学生负责。新任校长赵树辉说,学校还将继续加大对寄宿部的投入力度,下一步将筹建综合科技楼,拓展艺术社团,追求高品位、高起点的寄宿制教育。

□七一小学

在七一住校的700多名孩子在校都有“家的感觉”。寄宿部老师爱孩子,敬业。七一的一个校门与海军大院相通,环境好;学校每学期安排2至3次的安全演练。寄宿部在组织学生每天晨练的基础上,还定期开展讲故事、踢足球比赛等内容丰富的活动。学校还专为寄宿部学生举办科技活动和团队比赛。学校寄宿部网站可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去年,七一在海淀组织的五年级教学测评中,文化成绩均高于全区平均成绩。七一的孩子大都是艺术、科技、体育“三项全能”,孩子屡次在国家级的大型演出中露脸。

□上地实验小学

上地实验小学前几年由中关村二小管理,今年6月独立为法人。校长倪百明刚来这里上任。但这所“新”学校的寄宿资格则较老,已办了10年寄宿。目前在校生2000人出头,寄宿生240人。寄宿硬件不错:木地板、空调;每天两次水果,中午晚上加酸奶,晚上还有零食。国外合作校常来该校与住校生交流。每年中秋,学校都给寄宿生举办赏月活动,开篝火晚会。学校还按月给住校生过生日,晚上提供免费电话让孩子与家长交流。每周五放学时,家长可与所有任课老师见面;周日家长可与班主任沟通。学校保证住校的孩子有足够的锻炼时间。去年北京文科状元小学就毕业于该校。

□安慧北里小学

6.厦门大学各建筑来历及其简介 篇六

嘉庚风格的历史建筑

嘉庚风格的校园建筑,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包括群贤楼群、芙蓉楼群、建南楼群三个各自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建筑组群。这种风格前后经历了全面西方样式向富有闽南特色地域建筑样式的转变,直至形成不土不洋、中西混合的独特、新奇的建筑形态。这就是注重闽南式大屋顶与外廊建筑式样西式的巧妙结合,以斜屋面、红瓦、拱门、圆柱、连廊、大台阶为基本特征。

在2001年落成的嘉庚楼群,是厦门大学嘉庚风格的新的标志性建筑。嘉庚楼群秉承嘉庚建筑的“一主四从”传统布局,在校园中心沿南北向成线性展开。主、从楼高低错落,空间上以一高四低取得群体均衡。楼群东侧略呈弧形,面向中心广场,前方是开阔的芙蓉湖,从规模及高度上成为校园的主体楼群。

漳州校区建筑:位于龙海市港尾镇与厦大本部隔海相望的漳州校区,其规划与建设,在建筑理念的传承和建筑风格的发扬上,也始终散发着嘉庚建筑的独特魅力。主楼群又一次以“一主四从”的形式“一”字形朝东构筑,五幢楼之间有连廊贯通,使楼群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他如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建筑造型,从红砖粉墙、山墙坡顶、拱券连廊,到细部线角、色彩妆饰,既承袭嘉庚建筑的风格,又展示着自己的鲜明个性。嘉庚建筑是陈嘉庚先生个人的审美品位与当地能工巧匠智慧碰撞的结晶,是西方南洋建筑与闽南建筑在实践中不断磨合筛选而达成的中西结合的成功范例。访问过厦门大学的郭沫若先生曾动情地赞誉“厦大之美,全国之最”。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建筑大师陈从周教授著文盛称嘉庚建筑“在近代建筑史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今后要定为宝贵文物来保护”。专家的高度评价,也足以证明在特定历史时代建造起来的嘉庚建筑具有重要的艺术与科学价值,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保护嘉庚建筑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1.群贤楼群

群贤楼群是嘉庚校主建校时候建的。群贤楼群包括映雪楼、同安楼、群贤楼、集美楼、囊萤楼5幢建筑。

楼群兴建于1921年5月,1922年底竣工,这是厦门大学的首批校舍。群贤楼群动工兴建时,为了表达陈嘉庚自己教育兴国的决心,特地选择5月9日(即国耻纪念日)作为校舍奠基日。校舍落成后陈嘉庚将1号及5号楼分别命名为“映雪楼”和“囊萤楼”。“映雪”、“囊萤”二语,出自古人孙康、车胤不畏贫困、勤奋好学的典故。2号及4号楼,陈嘉庚则以“同安”和“集美”两地名命名,表达了嘉庚先生为振兴家乡、办好国民教育的决心。中间主楼落成时,有人建议取名为“嘉庚楼”,当即被嘉庚否定。又有人建议以“敬贤”(嘉庚之弟名)命名,陈嘉庚经过一番思考后,改“敬贤”为“群贤”,取“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之意。时群贤楼、同安楼和集美楼为教学楼,映雪楼和囊萤楼为学生宿舍楼。1938年5月至1945年8月,厦门沦陷期间,厦门大学成为日寇军营,校舍受到极大破坏。1946年厦大复校后,对群贤楼群等进行了修缮。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再次维修。

该楼群呈“一”字形排列,坐北朝南,砖石木结构。映雪楼和囊萤楼为三层建筑,建筑面积均为2316平方米,平面均呈双角楼内廊式布局。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双坡西式屋顶,屋顶铺红色机平瓦。山墙开尖拱形窗,三楼设前廊,8根西式圆柱承托屋檐。两楼3楼中亭亭楣上分别镌有陈嘉庚和陈敬贤手题的“映雪”、“囊萤”两字。集美楼和同安楼为二层建筑,建筑面积分别为1062平方米和1096平方米。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平面呈前廊式布局,一楼为拱形廊,二楼为方形廊,廊中间装饰西式顶檐柱。屋顶为双翘脊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铺红色机平瓦。同安楼和集美楼的楼名分别为时任厦门道道尹的陈培锟和原思明县县长来玉林手书。群贤楼平面呈“T”字形,建筑面积2593平方米。前廊式布局,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中部屋顶为双翘脊重檐歇山顶,两翼为双翘脊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铺红色机平瓦。山墙及屋檐下有闽南传统的灰雕泥塑及木雕垂花装饰。“群贤”楼名为时任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手书。各楼之间以双坡顶木廊相连。

中央主楼的屋顶采用闽南民居的大屋顶“三川脊”歇山顶建筑,高低错落,富有节奏感。集美楼、同安楼还是以中式风格为主,花格屋脊、石结构墙体,筑造典雅独特。出自勤奋读书的典故而命名的囊萤、映雪两座楼,其建筑风格则趋于西洋式。整个群贤楼群的这种中式占主导地位、西式为辅的建筑风格,体现了陈嘉庚先生对民族精神的崇尚和强调。囊萤楼由于是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而被列为厦门历史文化名楼。集美楼是当年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工作、生活过的住所,现辟为“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

2、芙蓉楼群

芙蓉楼群由芙蓉一、二、三、四和博学楼组成,除博学楼建于1923年外,其余建于1951年至1954年。博学楼初建时为教职工宿舍,1953年在此建成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芙蓉一、二、三、四号楼为学生宿舍。

芙蓉楼群基本呈半环状布局。芙蓉一、二、三、四号楼平面呈双角楼前廊式布局,一、四号楼3层建筑,二、三号楼主体3层、局部4层。砖石木结构,楼面均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芙蓉一、二、三号楼墙体以红色清水砖砌筑、花岗岩作装饰镶砌。芙蓉一层顶主体为硬山顶,角楼为歇山顶。芙蓉

二、芙蓉三门楼及角楼屋顶为歇山顶,两翼为硬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均铺绿色琉璃瓦。角柱作“出砖入石”装饰。拱券、栏杆及窗套均为西式装饰。三座楼的建筑面积分别为6045平方米、4820平方米和4120平方米。芙蓉四楼高3层,建筑面积4254平方米。墙体以花岗岩条石砌筑、红色清水砖作装饰镶砌,屋面为双坡西式屋顶,上铺红色机平瓦。拱券、栏杆及窗套均为西式装饰。博学楼高3层,建筑面积2496平方米。平面呈双角楼内廊式布局,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屋面双坡西式屋顶,上铺红色机平瓦。

3.建南楼群

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赠。

建南楼群系20世纪50年代初,由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资、陈嘉庚先生督造的,包括建南大会堂、成义楼、成智楼、南安楼、南光楼五幢大楼,曾是 厦大颇具风格的标志性建筑群。李光前先生的哲嗣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会念其年久失修,遂于1994年开始陆续捐献1630多万元巨资,予以全面翻 修,2001年我校80周年校庆期间举行了翻修竣工典礼,昔日雄伟壮丽的建南楼群重新屹立在厦大上弦场上。

在厦门大学的嘉庚风格建筑中,以建南楼群最为宏伟壮观,它是陈嘉庚先生倾注心血最多的杰作。

建南楼群亦由“一从四主”的五幢楼组成,主楼为建南大礼堂,东侧为南光楼、成智楼,西侧为南安楼、成义楼。五幢楼排列成弧形,巍然矗立在山坡上,正面向南俯瞰大海,楼前辟为半椭圆形的大运动场,利用楼群与运动场之间的落差,因地制宜地砌成可容纳两万人的大看台。由于运动场与看台都呈弧形,恰似上弦月,故称之为“上弦场”。

建南楼群由成义楼、南安楼、建南大礼堂、南光楼、成智楼5幢建筑组成,建于1951年至

1954年。时成义楼为生物馆,南安楼为化学馆,建南楼为学校大礼堂,南光楼为物理馆,成智楼为图书馆。2000年至2003年维修。

陈嘉庚创办学校从不为自己留名,但对他人的支持和赞助,却铭记于心。李光前先生长期竭力资助厦门大学,故芙蓉楼群和建南楼群的命名多与李光前有关。李光前祖籍为福建南安芙蓉乡,故有芙蓉楼群及南安楼之名。“成义”、“成智”则以李光前的亲属名来命名。而“建南”大礼堂则是与集美学校的“福南”大礼堂相呼应,两者合起来即是“福建南部”,寓意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是福建南部教育基地。

建南楼群建于一山冈上,沿山势呈半月形围合排列,南临上弦体育场,故又称上弦楼群。外轮驶入厦门海域,即可看到这组巍峨壮观的楼群。中式风格建筑建南大礼堂位居中央,其余4座西式风格建筑分列两侧。成义楼、南安楼、南光楼、成智楼4幢楼的结构和形制基本相同,均为3层建筑,平面呈内廊式布局,石木结构,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屋顶为双坡顶,面铺红色机平瓦。山墙开拱形窗,角柱作“出砖入石”装饰。4幢楼的建筑面积分别为5710平方米、4614平方米、4518平方米和3848平方米。建南大礼堂前部为门楼,后部为礼堂主体,石木结构。门楼共4层,建筑面积5578平方米。屋顶为双翘脊重檐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铺绿色琉璃瓦。山墙及屋檐下作闽南传统的灰雕泥塑及木雕垂花装饰。一层入口门厅矗立着4根西式廊柱,廊后为花岗岩砌筑的三开间厅堂,立面套嵌精雕细凿的辉绿岩“门贴脸”,厅堂设三道紫红色对开大门。礼堂为单层,屋顶为西式双坡顶,屋顶铺红色机平瓦。该建筑群系嘉庚建筑的精品和代表作,也是厦门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4.逸夫楼

也就是国际会议中心之一,是由香港的邵逸夫先生资助。逸夫楼即“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大楼,位于芙蓉湖西北面,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款500万港元兴建。该楼于1991年3月建成,共7层,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主楼设客房,另设会议室、门厅、餐厅等配套设备。它既是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又是一座多功能的高级宾馆,对于改善学校接待条件,加 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5.明培体育馆

明培体育馆位于囊萤楼前面演武场西边,是旅菲华 侨、我校海外函授学院1957年入学的学生佘明培校友及其夫人施淑好女士,捐献人民币210万元(一说30万美元,又说外汇人民币100万元)建造的正规 化体育馆。1986年4月破土奠基,1990年4月落成,共3层,建筑面积4700多平方米,屋顶采用进口铝锌钢板,设计新颖,造型美观;馆内设有一个篮 球场,2000个座位的看台,可作为各种体育训练和比赛之用。该馆的兴建,为我校开展体育活动增添了良好的设施。

7.华侨之家

“华侨之家”楼系菲律宾校友庄中坚先生、陈卿卿女士,以其父辈名义捐款外汇人民币10万元建造,1984年10月落成,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设会议厅,兼设套房,是我校侨联的办公地点,也是归侨教职工的活动场所。

8.电镜楼

电镜楼即电子显微镜实验楼,是香港著名爱国人士桂华山先生捐资兴建的。1982年6月,桂华山先生闻我校已接受联合国有关机构赠予的两部电子显微镜,尚 需建造电镜实验楼,乃慨然捐赠港币100万元,兴建此楼。电镜楼于1983年开工,1984年竣工,建筑面积1021平方米,现做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用 房。

9.西校门

西校门建在厦大旧主楼群贤楼群西边,由台胞、我校名誉校友张子露先生捐赠10万美元建造,1991 年3月落成。西校门高7.4米,长25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采用花岗石材,以左右延伸的弧面、上方两角微微翘起的长方形为造型基调,主体对称式构图 上面配以浮雕,以体现高校大门所应有的庄重性及文化内涵,整个造型简洁、明快、舒展,富有现代感。

10.萨本栋墓园

萨本栋先生自1937年至1945年任厦门大学校长,在抗战爆发、我校内迁长汀办学的艰难环境下,带领全校师生发愤图强,以高尚的人格赢得全体师生的尊 敬。萨本栋墓园位于成义楼后面(?),其修建系由菲律宾、台湾、美加、香港、泰国、新加坡厦大校友会于1989年发起筹款,后北京、汕头、南京、合肥、温 州、上海等校友会参与捐款。修建总投资11万元,于1991年3月竣工。主要是在原墓身墓基上镶嵌萨校长铸铜浮雕头像,在墓后堆设假山假石群并镌刻萨校长 生平传记;又在墓之东侧新建一凉亭,扩大墓前场地,植以草坪,依山修筑花坛、石阶等,使之成为我校师生凭吊先贤之处。

11.自钦楼

自钦楼是旅菲爱国华侨许自钦先生捐款200万元(一说140万港币)兴建的学生活动中心,位于芙蓉湖东南面、学校中心地带“三家村”,建筑面积2260平方米,为二层框架与三层混合结构,内设阅览室、活动室、展览室、录相室、多功能厅等。该楼自1992年3月落成后,一直是学生开展课余文化娱乐活动的一 个理想场所。

12.蔡清洁楼

蔡清洁楼是旅菲荣誉校友蔡清洁先生捐款500万元(石碑上写明捐款520万元 人民币)建造的综合性留学生楼,共10层,座落于小白城山岗上,正面俯瞰大海,气势壮观。建筑面积5606平方米,1994年4月竣工。主要作外籍留学生 及来自东南亚的侨生住宿、学习和活动场所。它的建成为我校发展海外教育事业创造了重要条件

13.克立楼

克立楼是厦门大学会议中心,系香港校友黄克立先生捐资438万元(一说400万港币)建造,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共7层,1994年4月落成。该楼是一座集住宿、会议中心与娱乐为一体的高级宾馆,它为我校举办各种高层次学术会议提供了良好条件。

黄克立先生福建泉州人,1936年毕业于我校政治经济学系,是香港著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曾长期担任全国政协常委,1997年首批获得香港特区政府授予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奖章,2004年5月逝世,享年95岁。

14.钟林美广场

钟林美广场建在西校门入口处的囊萤楼前,是海外华人钟宝玉兄弟姐妹为纪念母亲钟林美女士,捐赠款港币60万元建造的,1994年5月竣工。广场最主要的景观是在喷水池後面铜雕一似浪非浪、似鸟非鸟、似书非书的腾飞物,象征厦大一切都在腾飞。基金楼

基金楼位于我校群贤教学区,共5层,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总造价206万元,1994年10月建成。1993-1994年,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热 情倡导下,厦门的25家(一说26家)外经贸企业先后捐资约2000万元,建立“厦门外经贸企业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基金楼即是使用该基金两年收益的 首项工程。该楼设立外文培训中心,装配先进的视听设备,现为外文学院教学用房。建文楼

建文楼即“厦门大学教职员活动中心”,由泰国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捐资434万元建造,以蔡悦诗女士的先父蔡建文先生的名字命名。该楼建于学校大 南校门入口处原工会俱乐部旧址,共7层,建筑面积5460平方米,1998年4月建成。现作为学校工会的教工活动中心,也是学校举办展览的重要场所。建文楼志

蔡建文先生原籍福建晋江,生于一八九九年,卒于一九八三年。夙怀大志,颖悟过人,克勤克俭,白手成家。先后在菲岛、香港、日本、印尼、泰国经营工商,懋迁有无,称誉业界。既擅计然之举,得其精髓,豁然贯通。复效陶朱聚散其财:博施济众,造福桑梓;捐资兴学,泽裕后昆。

夫人吴淑贞,淑慎贞静,女宗典型;坤仪芳徽,闾里共称;训子义方,宇内扬名;芝兰玉树,瑞蔼盈庭。

先生令次媛悦诗女士,一九四九年毕业本校教育系,秉承父志,热心兴学。有鉴于母校尚缺教职工活动中心,乃偕夫婿丁政曾校友捐建此楼,以其令先尊之名名之,回馈母校,嘉惠员工,善莫大焉。兹值本楼落成之际,爰勒石以志之。铭曰: 巍然黉舍 允怀建文 肯堂肯构 美奂美轮 甘棠遗爱 挹芳扬芬 高风仰止 德范长存 厦门大学 立 一九九八年四月六日

17.联兴楼

联兴楼是一幢5层的多功能教学大楼,油印尼华侨、我校海外教育学院1995年入学的中文函授生林联兴先生捐资200万元建造。该楼位于蔡清洁楼西侧,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1999年4月建成,为我校建筑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教学之用 亦玄馆

我校故校长萨本栋教授的学生、机电系47届旅菲校友邵建寅先生,为纪念萨故校长,慨然捐资人民币200万元(一说400万元)建设厦门大学萨本栋微机电 研究中心,并命名为亦玄馆,蕴“玄妙深奥,钻研微纳科技;玄同混和,探索浩淼时空”之义。亦玄馆共5层,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2001年8月落成。经 过几年的筹建,该馆已初步建成我校微机电系统和微传感器领域高起点的开放重点实验室。颂恩楼(嘉庚三)

颂恩楼即嘉庚楼群三号楼,也是嘉庚楼群主楼,由泰国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捐献2000万元人民币建造,而取名“颂恩”,意在颂扬母校奖掖栽培之 恩。楼高21层,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现为校部机关、部分研究院办公用房和教学用房。该楼巍然耸立,气薄 云霄,是我校跨世纪的标志性建筑,更是我校行政服务和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颂恩楼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拳拳服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之要旨,捐建此楼,取名颂恩,以颂母校奖掖栽培之恩;以赞天道化育万物之德;以彰易理生生不息之功。木本水源,裕后光前。爱校情殷,殊足矜式。爰勒石志之,以垂久远。厦门大学 立 二○○一年四月 保欣丽英楼(嘉庚一)

保欣丽英楼即嘉庚楼群一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由香港校友黄保欣、吴丽英伉俪捐资630多万 元建造,现作为管理学院教学和办公之用。黄保欣先生1945年毕业于我校化学系,是香港著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曾担任国务院港事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筹 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1999年获得香港特区政府授予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奖章。

21成枫楼(嘉庚二)

成枫楼即嘉庚楼群二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由新加坡华侨吴定基、李织霞伉俪捐资528万元兴建,以李织霞女士的父亲李成枫先生的名字命名,现作为管理学院教学和办公之用。

22祖营楼(嘉庚四)祖营楼即嘉庚楼群四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由菲律宾华侨洪文炳先生捐赠款432万元建造,以其父亲洪祖营的名字命名。现为物理机电学院的教学和实验场所。钟铭选楼(嘉庚五)

钟铭选楼即嘉庚楼群五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由侨居香港及新加坡等地的华侨钟江海、钟明辉和天德集团的钟琼林昆仲共同捐资740多万元兴建,以其父名字命名。现作为学校现代教育基础中心用房。文正楼

文正楼即厦门大学医学院实验楼,位于大学路厦门大学医院附近,共 层,建筑面积0000平方米,200?年建成。2002-2003年,印尼著名实业家李文正先生先后捐资1000万元,注入厦门大学医学院基金。为感谢李 文正先生的慷慨捐赠,厦门大学将医学院实验楼命名为文正楼,并于2001年9月举行命名揭牌仪式。该楼现在作为医学院的行政办公和教学实验用房。成伟楼(医院门诊楼)

成伟楼即厦门大学医院门诊楼,原是李光前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兴建的,以他三儿子李成伟的名字命名。2003年至2005年,李成义先生主持的新加坡李 氏基金会先后捐款共527万元,重建此楼。新楼建在已拆除的旧门诊楼原址,仍沿袭陈嘉庚建筑的特色,共6层,建筑面积7175平方米,比旧门诊楼大了约4 倍,2004年1月竣工。新门诊楼的建成,不仅能为厦大师生和周边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而且为厦大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创造了条件。王清明游泳馆

王清明游泳馆位于校园内明培体育馆南侧,由香港校友王少华女士捐资500万元修建,以其父的名字命名。游泳馆共3层,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有两个标 准游泳池,800座位看台,2004年4月建成。该馆的外型设计别具一格,秉承嘉庚风格又富有现代气息,整体造型简洁大方;馆内集游泳池、健身房、乒乓房 等多功能于一体,是我校现代化的体育设施之一。

27林文庆别墅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心情播报》及教学反思下一篇:职工军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