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中的小游戏加惩罚

2024-08-28

活动中的小游戏加惩罚(共6篇)

1.活动中的小游戏加惩罚 篇一

班里活动小游戏及惩罚方法

1、吸心大全

搞个扑克用嘴吸住,传给旁边的人,他在吸过去,依次传下去,谁掉了就喝酒

2、两个人一队,一定要男女搭配哦。一个人口里含一口水或者饮料都可以,然后说裁判指定的话,由另一人来猜。规定时间里猜对最多的就算赢。1、1、传牙签

参与游戏者每人抽一张扑克牌,然后相继按扑克牌的顺序坐好,持最小(或最大)的那张扑克牌的人为先头,用嘴衔住那根牙签,依次传到下一个人的嘴里,不许掉哦,注意不能借用手或任何工具帮忙,如果掉了,那自然要受到惩罚喽,传完一圈后,游戏未完。将牙签撅一半,继续抽扑克牌,按新的顺序坐好,接着下一轮的传递……继续撅一半……再撅……越来越刺激

3、我爱你VS不要脸

听上去有些“暧昧”,实际上是个练反应的好游戏。

规则:众人围坐成一圈,规定只能对自己左边的人说“我爱你”,对右边的人说“不要脸”。两人之间只能连续对话3次。一旦有人说错,即受罚。

亮点:当游戏达到一定速度时,反应跟不上的人,往往会出现“我……不要脸”或“不……我爱你”之类的经典“自白”。

4、箩卜蹲

将参与者分成四堆以上,每堆人手牵着手围成一圈,给每堆人以颜色或数字命名,任意指定一堆萝卜开始统一下蹲,同时还要念词,再指定别的萝卜堆做同样动作,目标要一致,依此类推但不能马上回指。

以一实例加以说明。有红、白、黄、紫四堆萝卜,白萝卜先蹲,蹲的时候念“白萝卜蹲,白萝卜蹲,白萝卜蹲完红萝卜蹲。”念完后所有白萝卜手指一致指向红萝卜堆。红萝卜们马上要开始蹲且口中一样要念念有词,之后他们可以再指定下一个但不能是白萝卜。

5、两只小蜜蜂

念词:两只小蜜蜂呀,飞在花丛中呀,飞呀……

动作:两人面对面,1.两手作兰花指状展开双臂上下飞舞;2.两手换掌状于胸前交*飞舞;3.出手锤子剪刀布;4.赢者伸掌作摔巴掌状,口念“啪啪”;输者和声“啊啊”;不输不赢则同时努嘴作“咋咋”亲嘴状。

胜负:看反应速度,负者罚一节目。(惩罚方法): 卡通跳。

分为男式和女式,相同的都是跳起时大腿和膝盖要并拢,小腿要分开,就像漫画中的姿势。不同在于:男式的向上跳起时左右脚前后分开,双手自然前后摆,同时嘴里要发出“呦吼”的声音;女式的向上跳起时左右小腿要向两旁分开,双手食指和中指在胸前做“V"的姿势,同时嘴里要发出”耶”的声音。屁股写字。

顾名思义,就是用屁股写字。双手放在腰上,然后扭动臀部,就像用手在空中比划一样把字写出来,一边扭,一边要把写的笔画说出来

2.活动中的小游戏加惩罚 篇二

在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实践活动发现,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 也是教师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 因此, 我们把自我保护的内容融入到各种不同形式的游戏中, 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到知识,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

一、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而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将安全教育融入其中, 使孩子感受不到任何压力, 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如在娃娃家的游戏中, “妈妈”要出门买东西, “宝宝”自己在家, “妈妈”叮嘱“宝宝”:“如果有人敲门怎么办?陌生人给的东西能不能吃?”, 扮演宝宝的孩子也知道放学时一定要等“爸爸、妈妈”来接, 绝不跟陌生人走, “妈妈”在照顾自己的“宝宝”时, 知道喝汤、喝水之前要先试试温度, 不给小“宝宝”尖利的东西玩。有的孩子玩小医院的游戏时, 俨然十足的小大人, 知道怎么处理简单的划伤、跌伤、流鼻血, 还告诉小病人在家烫着了, 可以先用冷水冲一冲。通过创设游戏情境, 不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而且在游戏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 引导幼儿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 以此来获得自我保护的方法, 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情境游戏

大班老师在开展《马路上的安全》这一主题活动时, 先组织幼儿用大型积木、废旧纸箱搭建“马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人行横道”等等, 还设计和悬挂了红绿灯的标志, 然后孩子们分别扮演“交警”、“司机”、“行人”。刚开始玩的时候, 孩子们是无规则意识的, 汽车、自行车走错车道, 行人乱穿马路, 汽车、自行车、电动车互相碰撞, “交警”也不知所措, 马路上乱了套, 老师并没有急于宣布规则, 而是在游戏结束后把孩子们召集起来, 就“怎样遵守交通规则”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老师则不失时机的加以引导。在接下来的几次游戏中, 有幼儿提出自己制作交通安全标志, 得到了其他幼儿的一致认可。通过一次次的游戏, 孩子们知道了规则的重要性, 也知道了如何遵守规则。

汽车和自行车、电动车自觉的各行其道, 汽车司机遇到行人及人行横道线减速慢行, 行人根据红路灯指示过马路, 遇到个别违反交通规则的, “交警”还会耐心的解释, 并告诉他正确的做法。在玩《乘公共汽车》这一游戏时, 扮演司机和售票员的孩子指挥乘客有秩序的上下车, 并告诉一些调皮的“乘客宝宝”:不能把头或者手伸出窗外, 不要在车厢里跑来跑去。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获得了深刻的感性认识, 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比教师无数次的说教印象更为深刻。

三、体育游戏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体育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体育游戏不但可以让孩子体验到快乐、成功、增强其自信心, 还可以培养孩子预测、判断、回避危险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自主的精神。当孩子们第一次玩某一器械或者新的游戏时, 教师可以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如何安全使用器械, 游戏中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如何避免危险的发生。在孩子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必须的安全行为规则的前提下, 可以允许孩子们玩一些自创的“非常规”的玩法。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 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一些针对逃生和疏散训练的体育游戏。如在《救护伤员》这一游戏中, 教师通过摆设器械、障碍, 精心设计出一系列“险情”, 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穿越障碍护送伤员到达“救护点”, 游戏结束后组织幼儿讨论, 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的表现予以表扬和肯定, 并推广他们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又如游戏《火海逃生》, 把消防知识和逃生技能结合起来, 孩子们先把毛巾弄湿, 捂住口鼻, 然后匍匐爬过飘满“浓烟”的垫子, 跳过“着火”的障碍物, 弯腰钻过“变形“的拱门, 最后来到指定的安全地点。游戏以比赛的形式进行, 竞争激烈, 孩子们既兴奋又紧张, 游戏结束后还意犹未尽的讨论着刚才逃生的情景和感受。这样的体育游戏, 既克服了幼儿集体逃生演练中的恐惧心理, 又让孩子们掌握了逃生的本领。

另外, 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设计一些音乐表演游戏, 如《不懂安全的大灰狼》让孩子把安全知识唱出来、跳出来。还可以设计安全游戏棋、走迷宫等智力游戏, 如:安全游戏棋:幼儿掷骰子, 根据数字走几步, 再按棋纸上的提示, 如:说出火警电话, 幼儿说出后继续前进, 说不出原地停走一次等。亲子游戏也是一种很好地游戏形式, 既能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内容, 还能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自我保护的技能, 增加亲子交流。

安全教育是头等大事, 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有了提高后, 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避免外界的伤害, 及时有效的保护自己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教育的效果不是永恒的, 对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 因此,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视安全教育为己任, 扎扎实实地把安全教育融入孩子真实的学习生活中, 充分抓住每一个教育细节, 让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于渊莘.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4.

[2]姚伟.幼儿园教育评价行动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2, 2.

3.游戏在体育课准备活动中的应用 篇三

一、学生参与的普遍性

准备活动中的游戏应力求让所有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得到适度的运动, 因此, 在选取游戏时应避免以下情况出现:一是游戏中的不同角色, 活动量差别过大, 而又难以做到机会均等;二是游戏的淘汰率高, 被淘汰的学生长时间站在一边;三是少数人做, 多数人看。故可选用“惊弓之鸟”、“踩影子”、“老鹰抓小鸡”之类的游戏, 而不应该选用诸如“丢手绢”、“抢空位”之类的游戏, 因为这些游戏在进行时只有少数人处于运动状态, 大多数人仍处于相对安静状态, 达不到做准备活动的目的。

“惊弓之鸟”游戏介绍:

(一) 游戏目的

集中注意力, 热身及发展其快速反应的能力。

(二) 游戏方法

如图1所示, 在场地上画个大圆圈, 学生手拉手, 面向圈内站在圈外, 放开手后1~2报数, 每个学生记住自己是单数还是双数。

游戏开始时全体学生沿逆时针方向, 做横跨步移动。当教师击掌发出“啪啪”两声时, 双数学生要迅速跑进圈内, 单数学生要试图抓住身边的人, 不让其进入圈内, 被抓住的学生要站在圈内中间停止一次游戏。如果判断错误而误跑、误抓时, 也要停止游戏一次, 然后其他学生站好报数, 继续游戏;当教师击掌发出“啪”一声时, 单数学生向圈内跑, 双数学生抓。

(三) 游戏规则

1.“抓人”时只准用手拍背, 不得拉拽衣服。

2. 每进行一次游戏后, 要立即重新报数以补缺位。

二、游戏内容的针对性

准备活动的游戏要考虑游戏对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 针对课堂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来选定。如进行短跑教学时, 可采用“高人矮人”的游戏, 使腿部充分活动开;上篮球课时, 可采用“控制传球”的游戏来增强学生传接球能力, 提高传球的隐蔽性、准确性等。

“控制传球”游戏介绍:

(一) 游戏目的

训练在有防守情况下的传接球能力, 提高传球的隐蔽性、准确性。

(二) 场地与器材

在一个篮球场上进行。先指定两名学生担任裁判员或教师担任裁判员, 其余学生一分为二, 人数相等, 为区别起见, 一组手臂上缚上红带子。

(三) 游戏方法

如图2所示, 游戏从中圈跳球开始, 持球队员设法在本队相互传接球而不失球, 对方则积极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抢断球, 游戏规定只准传球, 不准运球, 两队员间最多连续传球两次。如此, 一个队能连续传球次数达20次则得一分, 得分后由对方在端线外掷界外球。当发生运球或两人相互传球达三次时, 裁判员应鸣哨, 判其违例, 由对方在就近边线外掷界外球, 游戏以在规定比赛时间内得分多的队为胜。

(四) 游戏规则

1. 发生走步、运球相互传球超过2次情况为违例, 由对方掷边线球。

2. 为限制在防守时发生粗野动作, 规定该队犯规两次时对方得1分。

三、器材利用的一致性

准备活动游戏使用的器材, 最好能与教学基本教材使用的器材一致。如基本部分教学内容是跳绳或用绳练投中的鞭打动作, 就可用跳绳做“双人跳绳跑”、“踩龙尾”、“夺尾巴”的游戏;上跨栏课就可用栏架做“钻跨栏架”游戏;上跳高课, 就可用跨越斜杆的方法做“钓鱼钩”的游戏。

“双人跳绳跑”游戏介绍:

(一) 游戏目的

培养学生相互配合, 协调一致的合作精神, 发展其跳跃能力。

(二) 游戏方法

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15米的平行线, 一条为起点线, 另一条为折回线。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并为偶数的两队, 各成两路纵队站在起点线后, 横排两人为一组, 各队第一组学生并肩站立, 一人左手握绳柄, 一人右手握另一绳柄, 把绳荡在身后做好准备。游戏开始时, 两人摇一根绳, 边跳绳边跑向折回线。脚触线后, 两人再跳绳返回本队, 把绳交给第二组, 然后站到队尾。第二组学生接绳后, 依照前面方法进行, 直至全队轮流一次, 以先完成的队为胜。

(三) 游戏规则

1. 跳绳跑时, 必须连续一摇一跳, 不许只跑不跳。

2. 中途失误停绳后, 必须在原地重新摇绳后, 方能前进。

3. 两人的脚都触到折回线后, 方能返回。

四、游戏内容的可行性

4.活动中的小游戏加惩罚 篇四

一、设定区域游戏中的目标和内容

(一) 设定区域游戏中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指引。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开展科学活动时, 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等方面出发设定活动的目标, 而且还要结合时代的特征, 明确各个阶段的分目标。教师在对科学活动目标进行设定时, 首先, 把目标作为整个科学活动的出发点, 确保设计活动内容围绕着活动目标进行;第二, 不同阶段的分目标的设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切不可好高骛远, 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增加幼儿对科学技术的认知度。

(二) 精心选择区域游戏内容

在选活动内容的时候, 坚持从活动目标出发和以学生文本的理念, 不可随意设定活动内容。在设定内容时, 需要考虑到幼儿的认知能力, 让活动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 而且内容要丰富充实, 具有趣味性, 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例如磁铁的吸引力、水的浮力等等。

二、建立轻松自由的区域游戏环境

轻松、自由的活动环境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区域游戏就是幼儿园利用平时的教育设施和资源所搭建的一种游戏平台, 幼儿可以在这平台中去学习科学知识, 获得科学经验以及科学技能, 所以平台环境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幼儿在整个科学活动中的学习效果。幼儿园要从自身实际出发, 结合幼儿生活及其周边自然社会环境去营造活动的氛围和环境。另外, 除了外在环境和氛围以外, 教师还要在语言上, 给予轻松、自由的环境, 让幼儿之间充分的进行表达和交流, 由于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尚未完善, 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导和帮助, 要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出在科学活动的获得, 从具体形象上升到抽象逻辑, 真正的促进幼儿的成长和进步。

三、科学投放区域游戏材料

科学的活动材料有助于完成科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在进行幼儿园区域游戏科学活动时, 材料选取得当可以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学习的效率, 材料应贴近生活、安全可靠, 且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在贴近生活方面, 材料的来源要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贴近, 可以利用废弃物制作作品, 例如衣架、各种纸张等, 要打破传统的材料局限, 充分利用可用资源, 让材料贴近生活;在安全方面, 材料的选择要做到无毒、无味, 在利用制作之间要进行清洁消毒, 防止意外的发生;在层次性方面, 要允许从简单到深层次的探索, 由于幼儿自身的差异, 不需要一个步调, 可以同时开展相同内容不同层次的探索和实验, 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充分思考;在针对性方面, 由于幼儿年龄段、认知水平等各方面存在差异, 需要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让每个幼儿最大限度的去探索和追求科学。

四、科学活动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渗透策略

(一) 开始阶段:明确任务和目标

在活动开始阶段, 教师要明确给幼儿提出任务和目标, 进而引起幼儿的关注。任务目标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告知, 例如我们制作的风车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转起来?。在科学活动开始的时候, 把任务和目标引出更有利整个科学活动的开展。

(二) 活动阶段:激发幼儿探求

科学活动开展的主要效果就是让幼儿学会探索的方法, 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在科学活动开展过程中, 要充分的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共同交流, 并在此过程中, 教师加以引导和辅助, 通过提出发散性问题帮助幼儿梳理思路, 确定前进的方向。

(三) 结束阶段:总结活动经验

科学活动结束以后, 教师要引领和指导幼儿总结活动中成功的做法和失败的教训, 做到相互分享, 相互交流。在总结的过程中, 可以采用语言描述、过程重现演示、优秀作品展示以及经验分享等方法, 全方位的把科学活动的结果展现给幼儿, 让其从中得到锻炼并获得成长, 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余玲丽.科学活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渗透探索[J].赤子 (上中旬) , 2015 (5) :169.

[2]李凯歌.科学活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渗透[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 2012 (11) :345.

5.活动中的小游戏加惩罚 篇五

所谓数学游戏教学, 就是指把数学内容尤其是重点、难点内容, 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就是制定一套数学游戏规则, 用它作为一种方式或载体进行数学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数学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能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创设最佳情境。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 游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低年级数学中开展游戏教学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游戏导入可激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教师如果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 采用游戏教学创设激趣情境巧妙地导入新课, 就犹如磁石一般紧紧吸引住学生, 使他们兴趣激发、思维活跃、情绪高涨。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创设的情趣中妙趣横生、悬念于怀, 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 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为后面成功进行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要比单调、枯燥的复习和谈话导入效果要好得多。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 它是满足的源泉。”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以教材为载体, 以灵活的教学方法为手段, 创设各种游戏情境, 让学生在听听、玩玩、赛赛、学学、做做、摸摸、猜猜等多种游戏活动中参与学习。这样就更容易令学生融入角色学习的情境中。这样不但可使教育内容具体化, 而且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悟道理, 学到知识, 达到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游戏穿插明算理

儿童注意力的特点是无意识注意占优势, 有意识注意不容易持久。因此儿童学习一段时间后, 就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 精神疲倦, 思维松懈的现象, 有时还会玩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所以在教学中, 可以把教学内容转换成游戏活动, 穿插在课堂中间, 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时时刻刻处于兴奋状态, 为学生接受新知, 进行创新思维打开大门。例如我在教学7的加减法时, 发现不少学生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于是, 我就设计了猜数的游戏。我展示了一幅小白兔背萝卜的画面:小白兔背着萝卜飞快地跑着, 它边跑边喊:“妈妈, 我背回7个萝卜。”但是小白兔的袋子破了, 它一点儿也没有发现, 画面上出现已经掉出了4只萝卜。我边讲故事边引入, 孩子们一下就被这个故事吸引住了。于是我接着出现下面的问题:“小朋友, 请你猜一猜, 小白兔回到家时, 袋子里还能剩几个萝卜?”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学生的精神振奋了, 思维也积极了。学生不仅掌握了“7”的加减法知识与技能, 而且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通过猜数的游戏, 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再次激起思维高潮,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游戏表演破难点

在教学一年级数学 (苏教版下册) 笔算二位数减二位数的退位减中, 被减数个位不够的减法, 是笔算二位数减二位数退位减法的难点, 一年级小学生很不容易理解。我在处理例题时步骤如下:

1.出示例题“43-27=?”让学生独立思考, 试做, 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感知、发现问题。

2.提出问题:个位3减7不够减, 怎么办?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要从十位上借1, 这时十位上是3。

这样的讲解, 只有部分学生理解, 对于一半的学生理解有困难, 为解决这个问题, 想到了, 用形象的游戏表演再现抽象的思维。

3.让理解了的学生, 分别扮演被减数中的各个数字, 并用手表示。

通过以上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 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绝大多数学生都理解了整个思维过程, 巩固计算时正确题率较高。

三、游戏巩固增智慧

游戏最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单调的练习巩固环节中加入游戏的形式, 既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又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思考, 并且温习今天所学的知识, 从而起到熟练运用、加深巩固的作用。以苏教版数学 (一年级下册) 《认识图形》的巩固教学为例:

第一步:玩涂色游戏:

出示许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图形, 用三种颜色分别涂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并分别数出它们的个数填在表格内。

第二步:玩积木游戏:

(1) 用同一个正方体的不同的面画几个正方形, 然后比比画出的正方形, 说说有什么发现。

(2) 用同一个长方体, 你能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看谁画得多。

第三步:玩拼图游戏:

(1) 欣赏花仙子带来的一幅机器人图, 让学生说说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2) 学生自由拼图, 拼完之后在小组里欣赏、交流, 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 用了哪些图形。

学生对新知的掌握需要一个吸收、消化的巩固过程, 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的习题, 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 让学生有思维的空间, 并借助已有的知识来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其求知欲望, 巩固计算方法, 而且可以沟通生活、具体问题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联系, 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机会, 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四、游戏拓展练能力

游戏是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形式, 游戏拓展的巧妙运用, 对新知的巩固和升华有着明显的作用。例如, 二年级教学“表内乘除”和“两步以内混合运算”的内容时, 我要求学生课余玩“24点”游戏,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算法, 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做数学”, 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享受, 巧妙地利用实践操作的游戏作业, 不仅掌握了新学的知识, 拓宽了知识面,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6.活动中的小游戏加惩罚 篇六

关键词:盲童,体育教育,体育游戏

一、盲童体育教学活动的特点

盲童由于视觉功能受限,导致他们的协调性、动作操控受到较大的影响。在他们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能进行良好的运动操控和协调性的训练,可以促进他们更全面的发展。为了更好的扩大盲童的活动范围,体育教师应可能早的对他们进行单方向的独立行走能力的训练,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结合其他感觉器官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可以利用他们的手的触觉或耳的听觉代替视觉的作用,通过这样的训练,让盲童可以运用其他感官代替他们已经丧失的视觉。因此,保护和训练盲童的手和耳朵就显得十分重要。

体育教师在带领盲童进行锻炼时,一定要做好安全工作,要确保锻炼的过程不能对盲童的耳朵、手臂皮肤造成损伤。由于盲童的空间定位能力极弱,所以训练他们的听觉可以让他们学会靠听到的回声来定位,靠听到的回声确定所处空间大小。但是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在活动中尽最大的能力保证训练环境的安静,即使有响声不要过度的激烈,以免影响盲童听觉能力的训练效果,让他们能够得到完善的声音感知训练。

由于盲童体育教学的这些关键性的特点,笔着认为在盲童的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性的加入合理的体育游戏,以训练他们的手和耳朵的感知能力。这对盲童以后的生活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体育游戏在盲童体育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1. 促进盲童身心健康发展

因为视觉缺失,导致盲童无法看不到任何事物,所以他们通常都会失去对物体的认知动力,这便导致了随着他们机体的成熟,整体运动能力不能正常发展,这就形成了现在绝大多数盲童都没有运动的积极性的客观形式。从学术角度说运动能力可以分为基础运动能力和专长运动能力。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加强盲童的基础运动能力,基础运动能力的增强对于他们经后的生活自理和正常活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不论是盲童还是正常儿童,游戏都是他们所喜爱的运动形式,因为喜欢,所以他们的学习热情也就自然会强于正常的体育课程,所达到的锻炼效果也就会更好。所谓的体育游戏,其实就是在儿童游戏的基础上,根据锻炼的需要,在游戏中融合各种不同的体育的元素,在不抵消游戏本身的游戏性的基础上使游戏对孩子身体的锻炼效果更具有针对性。在运动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怎样学会控制运动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问题。体育游戏中的各种游戏规则对于学会如何控制运动有着关键的作用。在体育游戏的设计方面,由于盲童视力受限,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锻炼触觉的游戏,或者锻炼听觉的游戏,重要的是所设计的游戏一定不要有很强的运动性。

2. 矫正盲童的不良行为

对于许多盲童来说,影响他们身体发展最根本因素就是盲态,这种盲态会不自觉的让他们养成一些不良行为。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这种盲态,就会严重影响到身心的发展。盲童的一般都存在的不良行为包括耸肩、缩颈、低头、弯腰、碎步等,针对这些问题,体育教师可以把操练队列的项目融入体育游戏。因为这些队列操练完全可以纠正盲童的那些错误的身体形态。这在锻炼他们身心的同时也能培养盲童的正确身体姿态,使他们的肢体的灵敏度、协调性得到有效的发展,促进下肢力量的锻炼。

3. 帮助盲童战胜挫折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游戏,具有游戏所特有的竞争性,而在竞争中获得胜利就能够充分振奋参与者的情绪,对于正常儿童来说这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盲童来说情绪上的振奋可以有效的战胜他们内心的挫折感。在体育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游戏混合进行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让每一个盲童都能在游戏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间的能力差异,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出发,为不同的学生确立不同难度的游戏。盲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教师所制定的不同难度的游戏,在体验到游戏乐趣的同时,不断的提升他们的成就感,伴随着成就感的提升,就可以完全消除盲童的挫折感。值得注意的是,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学生间的能力发展水平,合理的为学生安排适当的游戏锻炼项目,避免因为学生能力不到位而造成的游戏失败,这样不仅不能让他们得到有效的锻炼,反而还会增加他们内心的挫败感。

4. 有利于盲童克服焦虑

盲童由于自身的缺陷和社会歧视等等的客观因素,导致他们在情感方面的需要通常很难得到满足,正是因为这些情感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导致盲童的在内心情感上容易产生焦虑。而体育游戏正是一种能够让他们集中注意力的锻炼项目,因为游戏本身的娱乐性,能够让盲童全身心的投入其中。由于体育游戏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等等特点,能够拓展他们的愉快、乐观、友爱、同情等不同的情感。这大大的丰富了盲童的情感世界,有利于他们内心情感的发展。另外,游戏是一种集体活动,在游戏过程中,伙伴之间的鼓励支持也能很好地帮助盲童整理自己的情绪,改变他们无人关注、无人信赖的状况,使他们真正的体会到被人信任的感觉,进而不断的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如果有了这些多种多样的情感和乐观情绪做出良好的铺垫,盲童就能够快速的摆脱孤独心理,才能逐渐的克服他们内心所长久存在的焦虑情绪。

5. 改善盲童的社会交往

一般情况下,盲童的社会性发展都会严重落后于普通儿童,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盲童家长的保护过度,因为盲童的生理缺陷,一般家长不愿让他们过多的与外界联系; 另一方面是因为盲童长期的自我封闭,极易衍生孤独感,会从内心里不愿社交,这完全不利于盲童的社交能力的发展。盲童们在体育游戏中改善身心发展的同时,由于共同的体育兴趣,很容易地把他们汇集到一个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群体中。盲童可以在这些体育游戏过程中,逐渐的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三、结语

上一篇:手术同意书模板a下一篇:议论文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