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共12篇)
1.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篇一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学科三年级下册“对称、平移和旋转”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帮助学生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二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感知的经验,判断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象的普遍现象;三能用形象的手势表示平移与旋转的动作;四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方格纸上图形的平移,以及画简单图形的平移,来感受平移几何特征。
【学情分析】
本课前面已学了轴对称图形,本节学习习近平移与旋转。【设计理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发展空中观念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是第二单元的重点。本课前面已学了轴对称图形,本节学习习近平移与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会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重点: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
教学难点:
1、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些和运动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它们是怎样运动的?请同学们用手势来模仿它们的运动。(播放图片,逐个模仿)师:有哪些物体的运动?(学生汇报)师:它们运动的方式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按不同的运动特点进行分类呢?来,和你的同桌讨论: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指名汇报。教师总结: 像汽车的运动 轮船的运动 马儿的奔跑 都是直直的,平平的不改变运动的方向,这样的运动是平移。用符号 ― 表示。
像飞机螺旋桨的运动 钟面时针分针秒针的运动 都是围着固定点,不断改变运动的方向,这样的运动是旋转。用符号 ○ 表示。
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平移和旋转。
教师提问:谁能举出我们身边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举例:电梯 升国旗 扶梯 拉门 拉窗户 风车 自来水龙头 旋转的舞蹈动作等等。)
师:看来物体不仅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还可以斜着平移。出示课题:平移和旋转。
二、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1、即时巩固。(生依次判断)
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还有很多。老师这有一组物体的运动图片,请你们帮忙判断是平移还是旋转?你们愿意吗?
2、课本第18页第一题说一说。
三、借助方格,研究平移现象
(一)感知平移的特征。(1)出示松树图。
1、导入:(课件出示一棵松树示意图)
出示松树图,松树图最左端挂着一颗红星,最右端挂着一个正方体,当松树图移动这边时,红星和正方体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红星说:“我在前面经过的距离长一点”。正方体说:“不对,不对,我和你走的路一样长。”同学们,请你们评评理,究竟谁经过的距离长一点。
2、生讨论并反馈。为了学生观察得更加清楚,请第一、二组的同学观察红星的移动情况,请第三、四组的同学观察正方体的移动情况。
结论:红星、正方体都是向右平移了6格,正好和松树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
3、设疑。
红星、正方体红星、正方体都是向右平移了6格,如果红星挂在其它地方,它经过的距离又是多少格呢?能不能找到一个不是6格的地方呢?
4、再次讨论并反馈。
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用点的移动看平移和格数,使学生自己明白无论看哪个点都平移了6格,进而得出结论,不管红星挂在松树图什么位置,它经过的格数都一样。
5、第三次设疑并讨论。
你们找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都是6格吗?我们再来看看松树图到底向右平移了几格呢?你们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结论:不管哪个点,都是向右平移了6格,正好和松树图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一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6、教学标准点和对应点。
(二)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学习三角形平移图。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再交流方法,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2、学习蜡烛平移图
(1)你们看这里有根蜡烛图,它就在做平移运动,(课件)我们用虚线图形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图形表示平移后的图形。你看这根蜡烛图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向右)这个很容易看出来,那么它向右平移了几格呢?(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2)你准备怎么看呢?请你自己先在纸上数一数,填一填吧。交流。你是怎么数的?(多问几位学生).
大家看了蜡烛的火焰、蜡烛、┅┅都向右平移了4格,我们就可以说蜡烛图向右平移了4格。
3、学习金鱼平移图
师:金鱼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呢? 师:请你自己数一数,填一填吧。
师:你是怎么数的?你就数了这1个点吗?怎么数了一个点向左平移了5格,你就知道金鱼向左平移了5格呢?(多问几位学生)
师:哦,大家发现要知道金鱼向左平移了几格,我们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左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金鱼向左平移了几格。当然,有的同学抓住一条线或一个部分来看也是可以的。
(三)画平移后的图形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怎么看一个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如果请你画出一个物体平移后的图形,你可以吗?(完成书本19页的第三题。)
1、请你先试着画一画吧。(师巡视)
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要说清楚你先画了什么,再画了什么,最后画了什么?
2、展示交流。(实物投影仪)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请生到实物投影仪前交流:先┅┅,再┅┅,最后┅┅。(肯定学生的多种画法)刚才几位同学的方法都很好,我知道你们可能还有其他的画法,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请你先想好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再动手。(生画,师巡视、指导)
四、欣赏。(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平移和旋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游乐场的游乐器械的旋转和平移给我们带来了刺激和欢乐;交通工具的平移和旋转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今天,老师就让你们再见识一下。播放《上海音乐厅的整体平移》视频。
五、全课总结。
师:学习这节课,欣赏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课本第20页、第21页)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亲历象,从现象入手,一步一步由从初步感知到联系生活深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用自己的手势准确地表达出这两个动作。整个教学过程侧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脑,动手,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但是在平移后的图形和平移几格后的教学上,自己还不能够很好地处理这个教学重难点,并且对于学生的学情掌握的还不是很好,自己经验不足,还需多锻炼。特别是数学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炼和严谨,实需下功夫。
2.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篇二
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形象直观、有声有色的特有优势, 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 促进了学生多种感官直接参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整合点有:①利用动画播放游乐场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②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量的生活素材, 把教学重点转化为直观的图像。③通过信息技术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找对应点、对应线突破难点。④利用实物展台, 直观展示评价学生。⑤播放视频, 帮助学生感悟新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1~43页的内容, 是在学生会辨认锐角、钝角, 建立了有关几何图形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 而作为新课程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 教材利用一些典型实例帮助学生认知平移旋转现象, 在观察对比中体会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点, 引导学生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运用, 为日后进一步学习平移和旋转知识奠定基础。同时, 本节课也是为今后学习平行线等几何知识做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 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 更无法想象, 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因此, 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 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使学生了解什么样的现象是平移, 什么样的现象是旋转。然后联系生活,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生活事例, 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结合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通过动手操作, 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究学习活动, 能正确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 体验到成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 能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初步感知
师:小朋友, 老师今天将带你们到游乐园去看看, 仔细观察, 每个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 并汇报观察结果。
2.丰富感知, 理解平移和旋转
(1) 师: (出示例1、例2) 图中画的分别是什么, 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使学生了解什么现象是平移, 什么现象是旋转。)
(2) 发现特征。 (利用课件展示)
师:平移现象有什么特征?旋转现象有什么特征? (生:平移是沿直线运动;旋转是以一个点为中心进行运动。
通过观察, 使学生能辨别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3) 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现象, 再在全班讨论各小组所举的例子。
3.实践操作, 探求新知
(1) 初步感知。
师:为了奖励大家, 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计算机演示搬家平移过程) 。请大家思考, 谁经过的路程长呢? (学生猜测提不同的意见)
(2) 教学图形的平移、判断平移方向和距离。学习画平移图形。
a.出示例题, 移一移, 说一说。 (计算机演示过程: 突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 箭头表示什么?虚线图形表示什么?实线图形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箭头表示向上平移, 实线图形表示原来的位置, 虚线图形是平移后的图形)
请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从整体图形说, 也可能提到找对应点) 。观察这三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你发现了什么? (生回答) 是的, 一个图形平移后, 每组对应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教师在方格纸上向右平移, 把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 使学生通过观察, 了解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大家再看一看, 这个图形的形状、大小有没有改变? (生:图形平移只改变位置, 不改变形状和大小。)
b.让学生自己把其他两种情形填完整。同时进一步巩固练习, 提问:最右边的房子向哪个方向移动多少格就回到原来的位置了?
4.巩固应用, 深化理解 (在习题纸上完成, 用实物展台展示)
(1) 画一画, 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 是旋转的画“O”。
(2) 做一做, 练习十的2、5。
5.感悟平移和旋转的价值、课后小结
师:平移和旋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工程师利用平移和旋转创造了许多伟大的奇迹! (播放“上海音乐厅平移”平移视频) 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现在老师最想知道的是, 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生汇报)
●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通过开放式教学, 让学生在主动自由的探索、自学、发现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同时也应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在《平移和旋转》这一课中我感受到借助文字、图形、动画、影像和声音多媒体的方式显示教学信息, 丰富教材内容, 可缩短了时空距离, 把远方的东西呈现在学生眼前, 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 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 促进了学生多种感官直接参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教学过程, 从而缩短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及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这样的课堂, 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它需要注意:①教师要有足够的能力来组织管理、驾驭课堂, 能比较好地做到收放自如;②如果能更好地及时交流并反馈就更好了;③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很繁杂, 教师需要下的工夫很大。
同时我思考可以试着引入其他软件来增加整合的层次, 如可以尝试着引入《几何画板》与小学的几何知识整合, 或是利用电子白板, 从而增强整合的交互性与实效性。这个问题还需更进一步深入的思考研究与实践, 总之, 要不断学习, 提升自己, 实现教学相长, 师生共赢。
我坚信:信息技术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把数学知识“用”起来, 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 让我们的教学精彩起来!
评委点评
首先, 我非常赞赏设计者把这次学习放在了“游乐园”中。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我总觉得每一个小朋友应该都有过游乐场经历, 因此这个场景是源于孩子现实生活情境的;二是因为游乐园里确实有好多“平移”和“旋转”的游戏项目, 更重要的是, 游乐场还有一些“又转又移”的项目会成为课上很好的讨论焦点。
其次, 值得肯定的是设计者还关注到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并让孩子们在小组讨论中辨析, 很是接地气。这也让我想起了前些年和同事一起讨论“平移和旋转”时的情景, 当时我有一个几近玩笑的建议——“画作业”:就是让孩子们画一画家里的平移和旋转, 然后往展台上一放去讨论, 说这就是最好的“整合创新” (事实上是我实在想不出所谓的创新方案) 。但后来孩子们的作业却异乎寻常的精彩, “拉窗帘”、“旋转的门”、“移门”、“卷笔刀”、“钟表”、“订书机”、“剪刀”、“门把手”……孩子们画下的这些身边的“平移”和“旋转”五花八门, 有对也有错, 但就在这种对对错错的反复讨论中, 引导他们逐步清晰了“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当然, 我谈论这个案例的另一个目的是想告诉大家, 有时候孩子身边的人、事、物也许就是最好、最真实、最亲切的资源, 我们不一定要舍近求远, 也不必总是想着如何猎新猎奇。
再次, 在实践操作环节, 信息技术手段恰到好处的使用, 把原来一个个具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逐步抽象出它们的科学概念, 尤其是关于对应点、对应线的直观展示, 对解决问题帮助甚大。或许, 这个环节大家都会有类似的设计 (针对例题的设计极容易类同) , 但这也确实是最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最后一点, 我认为“上海音乐厅平移”视频的播放颇有必要, 虽然我总是忠告老师们课上要谨慎使用视频, 但这里的应用, 让知识的力量得到了具体而清晰的印证。为此, 我们“浪费”几分钟时间是很值得的。
3.“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篇三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2~4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和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具体的学习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
教学难点:平移距离;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火车图、松树图、题卡。
课前交流:
同学们,中秋假期刚刚结束,国庆长假又将来到,能说一说你的中秋假期是怎样过的吗?你打算怎样过国庆假期?
教学过程:
一、走进游乐园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游乐园玩,想去吗?
大屏幕上都有哪些游乐器械?你最想玩什么?
他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他们的运动方式吗?运动方式就是它们运动的样子。
2.你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给它们分分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成员商量,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想的最全面。
小组交流,并说分类的理由。
3.小火车是左右方向的移动也就是水平方向移动,玩滑梯是斜线运动,火箭是上下运动也就是竖直运动,这些都是沿直线运动,我们把这种运动叫平移;像转转椅、摩天飞轮、风车都是绕一个点或轴运动,这种运动方式叫旋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
二、智力碰碰车
1.你能做一个动作,用你的动作告诉大家怎样是平移,怎样是旋转吗?
2.你能用身边的学习用品或自身做一个平移和旋转吗?
3.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平移或旋转现象?
4.判断(课件演示)。
5.智慧岛:填一填。
三、动力小火车
1.初步感知平移
聪聪和明明同坐一列小火车,聪聪在1号车厢,明明在4号车厢,请看,小火车开动了,它在做什么运动?向什么方向平移?
火车停下时,聪聪和明明吵起来了,他们都说自己所在的车厢走的路长。究竟哪节车厢走的路长?请大家帮忙想办法。
我们可以把小火车搬到格子纸上,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解决。
请大家拿出火车图,数一数,1号车厢经过了几格?4号车厢呢?你发现了什么?
大家说2号和3号车厢分别经过了几格?车头呢?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图形上的每个点平移的距离都一样,都和整个图形的平移距离相同。
2.松树图揭示平移本质
看大屏幕,松树在做什么运动?虚线图是松树平移前的位置,实线图是松树平移后的位置,箭头指平移的方向。
它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小组讨论,试着完成。
小组交流。
小结:判断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我们可以先在这个图形上找一个点,再到平移后的图形上找到和它相对应的点,然后数一数两个点中间有几格。
3.填一填
4.聪明的设计家
四、知识漂流瓶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它们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游乐园里游乐器械的平移和旋转给我们带来了惊险、刺激与欢乐,交通工具的快速平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你知道吗?我们居住的房屋也能平移。(课件播放)
五、欣赏
请欣赏艺术家们运用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图案。(课件播放)
课下,请用今天的知识分析这幅图是怎样形成的。
(作者单位 山东省肥城市潮泉镇中心小学)
4.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篇四
王 桂 芝
[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体系。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学生很早就有了物体或图形运动形式的感性认识,但只是个初步的印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并体会出他们不同的特点。并可以使用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推导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学情目标]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加入图画的形式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2.在探索物体或图形的运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感念。
3.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提高应用数学 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 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卷笔刀、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游乐园吗?假期老师也带小妹妹去游玩了游乐园,你们想知道老师玩了哪些项目?
2、课件出示图片,你能给这些项目按运动方式的不同分分类吗?
3、揭示课题
二、探究平移和旋转现象
(一)探究平移现象
1、多媒体出示火车运行、电梯升降、升国旗画面 师:同学们你们对这些画面一定不陌生吧!谁能说说火车车厢、电梯、国旗是怎么运动 的?(指名说)师:能不能用手势说明一下,这些物体将会如何运动(指名演示)
2、课件演示火车车厢、电梯、国旗的运动过程,想一想:这三个问 题的运动有什么特点?(指名说)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像火车运行,电梯升降、升国旗这样沿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沿一条直线运动)
3、举例 :生活中有哪些平移运动?
4、课堂活动:(按要求平移数学书)
(二)探究旋转现象
1、多媒体出示电风扇叶片、玩具螺旋桨、钟表画面。
2、师: 请同学们看看,这些物体的运动还是平移吗?为什么?(生:
不是沿着直线运动,他们是转圈的运动)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在数学上,除了平移这种现象外,还有 另一种运动现象,就是想台扇叶片这样转动的叫做 “旋转”(板书: 旋转)师:大家能用手势表示这种运动吗?小结:象电风扇叶片、玩具螺旋桨、钟表时针等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它们 都是围绕一个中心点转动的,我们可以把它叫旋转。(板书:围绕一个中 心点或轴转动)
3、举例:生活中有哪些旋转运动?
4、课堂活动: 观察卷笔刀削铅笔现象
三、主动判断,提升认识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你能判断吗?
1、想想做做第一题,下面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追问:
怎么判断的?)(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平移是沿着直线移动,而旋转是围绕 着一个中 心点转动。)
2、想想做做第 2 题:移动后与绿叶重合
3、观察火车,哪节车厢走的路最长(电脑演示平移过程进行核对。集体订正)
四、回顾总结,拓展创新
1、欣赏图案: 师:这些图案美吗?你们想试一试吗?课后请同学们利用我们今 天学习的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到时候在班上进行 展览并比一比谁设计的图案最漂亮!
5.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篇五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41—44页的资料(教材附后)。
教学目标:
1、透过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活动认识物体的两种常见的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体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
2、在活动情境中,探索决定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数格的方法。
3、在探索物体或图形的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魅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认识世界。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数出简单图形平移的格数。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数出简单图形平移的格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鱼图,方格图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移和旋转
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生齐:去过)觉得游乐园怎样?(生齐:好玩)是呀,游乐园里好玩的东西可多啦。此刻跟着老师一齐走进游乐园,好吗?(生齐:好)请你们站起来。
2、分类,引出平移和旋转
课件演示游乐园场景图(转转椅、摩天轮、大风车、火车、缆车)。
师:这是游乐园的一角,请你大声地说出这些运动物体的名称,并用动作表示它们是怎样动的,看一看,哪位同学的声音最响亮,动作最优美。
音乐一停,师:你觉得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一样吗?
生齐:不一样
你能不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一样分一分类吗?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生回答:
生1:转转椅、摩天轮、大风车是一类,因为它们是转动的。
生2:火车、缆车是一类,它们直直移动。
师:你们能用手势来表示他们的运动方式吗?
生1用手势(画一个圈)表示旋转,生2用手势(直直移动手掌)表示平移。
3、小结
师:像转转椅、摩天轮、大风车等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我们把这种运动方式叫做旋转。像火车、缆车直直地移动,这种运动方式我们称为平移。这就是这天我们要研究的:平移和旋转(板书)
全体学生用手势来表示平移和旋转。
4、用符号来表示平移和旋转
同学们都能用手势来表示平移和旋转,想一想:你能用符号来表示吗?
引出:用“—”来表示平移,用“○”来表示旋转。
二、反馈练习
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下方请同学们决定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用手势表示出来。
课件出示:电风扇、方向盘、电视生产线、拉抽屉、推拉窗,自行车的直线运动。
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学生在决定自行车的直线运动时,有的画圈,有的直直移动手掌。教师让学生各自说说理由。
生1:我觉得自行车的车轮在做旋转运动。
生2:我觉得整辆车在做平移运动。
师:这两位同学的理由都很充分。你们来说说自行车的直线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
生(齐):自行车的直线运动是平移,也是旋转。
生3:我觉得我们就应说自行车的直线运动既是平移,也是旋转。
师:你的语言表达潜力特棒。自行车的直线运动既是平移,也是旋转。车轮的旋转带动车身的平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的运动既有平移,也有旋转。
三、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除了电风扇、方向盘、电视生产线、拉抽屉、推拉窗、自行车的运动,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你能找一找,说一说吗?
(1)指名回答2—3人。
(2)同桌互相说。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们都是一个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人,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真让老师佩服。下方我们来做个猜一猜游戏,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
生齐:有!
猜一猜游戏:
1、平移后涂色部分在哪号位置上。
左边的圆形透过平移后,涂色部分在哪号位置上。
2、旋转后涂色部分在哪个位置上。
五、在活动中学习计算平移的距离(数格子)
1、数鱼平移的格数。
看到这个圆在平移和旋转,一个小圆点也坐不住,它也动起来了。
师:边看屏幕边思考问题。
课件演示:
(1)把一个点向右平移4格。
师:这个点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生齐:这个点向右平移了4格。
课件演示,学生数。
(2)从这个点引出一条线,把这条线向右平移4格。
师:这条线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指名回答。
生1:这条线也向右平移了4格。
师:你们注意到了吗?这个同学用了一个“也”字。你能说说你为什么用了“也”字吗?
生1:因为刚才的点向右平移4格,这条线也是向右平移4格。
生2:老师,我有个发现这个点在这条线上,所以它们平移的格子数一样。
师:你们的发现真有价值。点是这条线的一部分,这个点平移的距离就是这条线平移的距离。
课件演示,学生数。
师:同学们,此刻你们能不能用刚才发现的方法来解决下方的问题呢?能的就拍拍手。
生齐拍手。
师:你们的掌声告诉了我,你们准行!
课件出示下图:
鱼向平移了()格。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鱼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1:鱼向右平移了5格。
生2:鱼向右平移了9格。
师:这条鱼到底向右平移了几格呢?请同学们用小鱼图动手移一移,一边移一边数格子。
学生从动手移中发现:鱼向右平移了9格。
课件验证。
师:如果没有小鱼图移,你怎样数也明白小鱼向左平移了9格呢?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借助实物投影仪展示)
生1:我们组发现从鱼的嘴巴数到鱼的嘴巴一共有9格。
生2:我们组发现从鱼的尾巴数到鱼的尾巴一共有9格。
生3:我们组发现从鱼的身子数到鱼的身子一共有9格。
(3)小结方法
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发现,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有几种方法?结合课件演示,课件演示把鱼向右平移了5格的位置后稍微停一下。
师:把鱼向右平移了5格到它指定位置了吗?
生齐:没有。
开始有部分同学认为鱼向右平移了5格,你们是怎样想的呢?
生:我数两条鱼中间空出来有5格,所以就认为是鱼向右平移了5格。
师:从那里我们就发现: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不是数两个图形中间的格数。关键是找对应点,对应线。
引出:对应点,对应线。
板书:点对应点,线对应线。
(4)学生课件操作。
刚才那条小鱼向右平移了9格。此刻你们想让这条小鱼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
点名两、三个学生上来用课件操作:(1)平移鱼,其他同学看屏幕数鱼平移的格数,并相互检查。(2)下方的同学说鱼平移的方向与格数,上来的同学操作,并相互检查。
六、拓展练习
我们明白了计算物体平移几格所用的方法有:找对应点,找对应线,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下方的问题。
1、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43页第1题,比一比哪个同学动作最快。把题目读过去一遍:把涂色帆船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
检查,反馈。
2、找一找(课本第44页第4题)
请看屏幕,哪号金鱼能够透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就是两条鱼重叠后完全一样)。
课件演示
八、平移和旋转的应用
师:我们学了平移和旋转有什么用呢?
生1:我们出门坐的车。
师:是呀,汽车的快速平移,给我们带来方便。
生2:电风扇转动。
师:(当时教室正开着电风扇)请看电风扇的旋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生齐:凉爽的感觉。
师:同学们,平移和旋转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可广泛了,你们已经领略到了平移和旋转的作用。
想一想:我们居住的整栋楼房会搬家吗?
大部分学生回答“不会”,个别学生回答“会”。
师:楼房到底会不会搬家呢?请看屏幕。
播放上海音乐厅平移实况录像
把上海音乐厅整体向东南方向平移66。46米。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更多有关楼房平移和旋转的信息,能够上网浏览。
师:平移和旋转还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请欣赏:冰上芭蕾(申雪/赵宏博的表演)
我们为他们的完美表演献上热烈的掌声。
九、总结反思
6.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篇六
平移和旋转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学习这两部分内容,将有助于学生了解变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知他们的作用,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的观念。教材将平移和旋转安排在两课时,本节课把它们安排在一节课上,目的是加强两种变换的对比。这节课我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直观形象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利用课件创设活动的游乐场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同时让学生借助肢体动作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感知。之后,又让学生玩一玩含有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玩具,激发兴趣,深化理解。学生在大量直观形象的操作活动中较好的形成了概念。
二、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课的导入是动态出示学生喜闻乐见、亲身经历过的游乐项目:小火车、观缆车、摩天轮、大风车、滑梯、转椅,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学生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之后,我又启发学生寻找生活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司机开车转动方向盘师旋转;开抽屉是平移;拉拉锁是平移;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是旋转;钟表上的针在旋转等,巧妙的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实际教学中,老师还借助推拉窗户和拉窗帘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了平移是物体整体的移动,平移过程中,物体的形状、方向都不发生变化。
三、巧妙突破平移距离的难点。
7.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篇七
关键词:数控加工,坐标平移,旋转,缩放,FANUC
1 引言
在数控手工编程过程中会碰到一些结构特殊的零件, 这些结构可能有些局部对称、相似、重叠等特征, 如果采用常规的指令编程程序复杂、效率低、错误率高, 如果能巧妙的运用诸如平移、旋转缩放等特殊指令编程, 会使程序简单快捷, 既提高了效率又能保证加工质量。本文将结合数控铣削具体实例, 采用FANUC 0i系统进行编程, 来介绍这些指令的编程技巧, 其他系统也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启示效果。
2 图例分析
如图1所示零件主要为复合内型腔的加工, 我们把重点放在型腔Ⅰ、Ⅱ、Ⅲ的分析上, 孔系加工省略, 不做讨论。仔细分析会发现, 轮廓Ⅱ为轮廓Ⅰ的放大两倍, 轮廓Ⅲ为轮廓Ⅰ的平移与旋转一定角度。所以我们可以初步确定一个方案, 用轮廓Ⅰ编一个子程序, 其他采用平移、缩放、坐标旋转指令, 在主程序中调用子程序达到简化编程目的。
3 简化编程特殊指令功能与格式的认识
(1) 坐标平移指令G52。功能:将当前工件坐标系复制并平移到指定的位置, 形成新的子坐标系, 又称为局部坐标系。指令格式:“G52 X_Y_Z_”, 其中X_Y_Z_是子坐标系原点相对于当前工件坐标系原点的坐标值;执行“G52 X0 Y0 Z0”, 为取消坐标系平移。注意事项:局部坐标系只是工件坐标系的补充, 它不能替代工件坐标系, 是一个子集或子系统, 只有在选择了标准或附加的工件偏置后, 才能设定局部坐标系。G52指令设置一个新的临时程序原点, 在含有G52指令的程序段中, 绝对值编程方式的指令值就是在该局部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2) 坐标系旋转指令G68、G69。功能:将工件坐标系旋转某一指定的角度, 以简化编程。在G17指定的平面内, 指令格式:G68 X_Y_R_表示, X_Y_为旋转中心坐标值, R_为旋转角度, 取值范围为“-360°~360°”, 逆时针旋转为正, 反之为负。G69为坐标系旋转指令取消。G68和G69两指令必须成对使用, 缺一不可。
(3) 缩放指令G51、G50。功能:编程的形状可以被放大或缩小。有两种格式, 其中格式一为:G51 X_Y_Z_P_;X、Y、Z为比例缩放中心的坐标;P为比例缩放系数;该格式表示沿所有轴以相同的比例进行缩放, 沿各轴以不同比例缩放本文不讨论。G50为取消缩放指令, G51、G50配对使用。
4 编程策略
正是由于该零件在结构上有旋转、相似的特点, 可以综合采用“G52+G68/G69, G52+G51/G50”来编程, 首先以Ⅰ型腔编一个子程序, 选择刀具准10三刃平底刀, 一次下刀到加工面, 本文主要目的是为了介绍简化编程的方法, 下刀方式没有做进一步探讨, 读者可以进一步优化 (如采用螺旋下刀等) , 走刀路线圆弧切入和切出, 采用顺铣的方式, 如图2所示, 先用轮廓Ⅰ编一个子程序。
然后编写整个轮廓主程序:
5 几点说明
在以上编程中综合运用了多个特殊指令的嵌套, 辅以子程序, 其中恰当使用刀补, 使程序紧凑, 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在缩放及旋转功能下不能使用G52指令, 但在G52下能进行缩放及坐标系旋转。
(2) 使用坐标旋转指令, 旋转中心不同, 旋转后图形各点坐标也不相同。因此, 可以先将工件原点平移至旋转中心 (用G52指令) , 然后执行“G68 X0 Y0 R__”程序段进行工件坐标系旋转, 编程会变得非常简单。
(3) 在G69程序段之后, 必须有移动指令控制刀具在旋转的坐标平面移动, 以确保取消旋转有效。
(4) 如果兼有坐标平移、坐标旋转、半径补偿等指令的情况下, 建立上述状态各指令的先后顺序是“先平移, 后旋转, 再刀补”, 而取消上述状态各指令的先后顺序是“先刀补, 后旋转, 再平移”。
总之, 综合运用坐标系平移、坐标系旋转、缩放指令、半径补偿等, 配合子程序调用, 可以使看似复杂的零件变成简单, 提高了加工效率, 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BEIJING-FANUC 0i-TB操作说明书B-63834C/01[Z].BEIJINGFANUC, 2003/07.
8.“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篇八
在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进行备课时,我发现不同版本的实验教材将这一教学内容编排在不同的年级,人教版编排在二年级下册,西南师大版编排在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编排在三年级下册,而苏教版则分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及四年级下册(要求逐步深入)。一线老师都感觉到“平移”教学是个难点,到底安排在哪个年段更合理呢?我通过教学实践做了一些探索。
二、研究问题
首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我完成了教学设计(如下):
接下来,我用以上教学预案分别对二年级下学期、三年级下学期和四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实践证明,这一教学设计无论是教学环节的落实还是教学效果的体现,在不同年级都存在明显差异。对比如下:
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教学要注重活动的趣味性,教师要有较强的活动调控能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甚至很多学生都无法达到学习目标;三年级学生则能较准确地领会活动要求并能开展探究活动,能基本掌握教学内容并进行汇报交流,有体验和感悟;四年级的教学则更偏重几何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学生自主探究和交流讨论为主要学习方式,对知识的学习逐步深入,能从活动中总结归纳,教师更易于体现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更易构建互动的课堂。总体感觉在二年级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更像活动课,趣味性强但数学味不足,教学目标不易落实,突破难点尤为费力。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根据认知理论、儿童年龄特征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建议人教版教材将“平移和旋转”这一知识安排到更高的年段(或分段)学习,那样能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创造条件,有利于知识的前后衔接,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使学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
昆明市五华区武成小学
9.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篇九
本章的主要学习是对概念和性质的辨析,以及利用性质作图。数学的学习是有其枯燥性的,如何加强与实际的联系是新课改的主要思路。本章的学习还重在培养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图形中发现数学的美。因此在每一小节学习完后都要注意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图形,通过图形的设计,加强性质的应用,同时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性学习。同时,我还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大胆地引导学生在猜测、想象、比划、探索、验证、交流中学习数学。这一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从生活实际引入,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伊始,我就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并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不仅创设了蕴含本课知识点的情境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接着,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处理,从生活实际入手,首先观察钟表指针的运行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旋转,接着拨动钟表,在直接感观的基础上感受旋转点,方向(可分为顺时针、逆时针两种)及角度。然后,每组发4个半圆,让学生根据已获取的感性认识,看书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一个简单的图形如何形成美丽的图案。操作时,每次留下最后一张,作为旋转的轨迹,引导学生从中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的中心点、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1)利用多媒体,呈现生活信息,创设学习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一开课,我就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并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不仅创设了蕴含本课知识点的情境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静为动,突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要让学生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形的过程,明确旋转的三要素观察和操作不能达到连续展示的效果,这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其技术优势,化静为动,展示旋转的全过程,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表象,进而突出本课的重难点。
(3)利用计算机及时反馈的优点,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欲望,享受成功的快乐。
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我利用计算机及时反馈的优点,以人机对话的形式设计了习题,让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还时时激励他们认真动脑,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而正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生才乐于学,敢于学,会于学,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成功意识。
3、动手实践、亲身经历设计过程。
就本课特点而言,一些优美的图形用实际操作和图形拼接的方法,都不能让学生体验旋转的过程,而网络无法比拟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于是,我在拓展部分,先展示一些美丽的图案,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给的基本图形,创作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并进行知识的重组和创造。而这一过程,也就意味着要改变教师从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
经过对这节课的教学实践,在完成了本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学生操作水平的高低不同,影响了图案设计的质量。
10.《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篇十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对这节课的一些认识还停留在旧教材上。原来教材是把认识平移和旋转以及方格纸上的平移集中在一课时的,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才知道现在教材把这两个内容安排在三上和四下分开进行,可以说这节课的任务减轻了许多,主要内容就是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那么如何提升学生对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呢?我主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1、整体进入,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教材是先教学平移,再教学旋转的,但是身边物体的运动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我觉得整体进入更合适一些。学生可以通过对各种物体运动方式的观察,初步感受到两种运动方式的不同。
2、举例说明,学生评价。让学生举一些身边的平移和旋转的例子,就是丰富学生对这两种运动方式的认识,并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但是发现学生举例子时还是会出现问题,试上时我是自己判断的,感觉学生失去了一次思辨的机会,所以这节课我进行了调整,学生说完后,我让他们自己用手势判断,同桌讨论,都参与进来,真正把重心下移。在一些学生举例后,让没有机会发言的孩子跟同桌交流,让同桌判断,使所有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
3、设计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感悟平移、旋转的含义。对于平移,书上要求把数学书从左上角平移到右上角、右下角和左下角。但是在此基础上,我又增添了两个要求,(1)再平移到桌子正中间,(2)除此以外,还能怎么平移,就是让学生把对平移的认识从上下左右拓宽到斜向,从桌面拓宽到空间,从而感受到平移的特点:平移之后,物体的位置变了,但是方向不变。而对于旋转的操作,书上的设计也比较简单,就是把圆盘的指针按要求旋转到指定位置,我觉得这里和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向的认识可以结合起来教学。因为四下学习这个内容时是借助停车时转杆的打开和关闭进行教学的,其实它是截取了钟面的一部分,对有些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存在困难。而这个圆盘其实就可以看成钟面,又是比较完整的钟面,学生理解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是个很好的道具,所以我就把这个内容进行了前置。同时安排了相应的练习,老师出题,学生互出,让学生对这两种方向建立起比较深刻的认识。
11.《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 篇十一
在教学《平移与旋转》这一课时,我各角度地考虑了它与计算机网络的联系,主要就以下两方面着力加强教学效果。
一、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在这种模式下,计算机作为指导者,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再把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连接起来,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了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
对于“平移与旋转”的教学,传统教法很难让学生发现其规律,使学生对其不好理解。利用计算机,可以将教材上静止的“运动轨迹”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运动,而且是由人来掌握的运动。比如,三角形要向右平移六格,用动画的形式,将其三个顶点一格一格移动,然后用线把点连起来的全部过程清楚地展现出来。图形的运动实现了人为的控制,可以运动,可以暂停,顺利地突破了“对应点”这个教学难点。又如,在探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用边的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长”和“宽”的特点,一目了然地“对边相等”的概念渗入学生的大脑,使其探索的过程变得形象生动,很容易接受。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恰当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正确的理解。
二、利用计算机复习巩固
在课后,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巩固和熟练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这种课件不仅提供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图像,有些还有语音解说和效果音响,图文并茂,具有很好的视听效果,它能够补充课堂学习的内容和加强概念的学习。交互性、及时反馈和足够耐心的优点,使得数学辅导课件非常有用。
在教学完“平移与旋转”后,我从网上找到了与之相配的练习课件,让学生在计算机房进行个体练习。它分为“看一看”、“画一画”和“评一评”,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需要练习的内容,并且计算机即时对其操作进行反馈和评价。这样的巩固方式,明显要好于在作业本上画出来。由于三年级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很短,在操作上存在许多困难,受到能力限制;高年级学生用这样方式应该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练习;教师可以即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12.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篇十二
《平移和旋转》一课是实验教材“空间与图形”这一模块中的一个新增的内容, 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平移和旋转, 在现实生活中, 学生都经历过, 也应该有一种切实的感觉, 但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讲却比较抽象、复杂。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并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如何化抽象的数学概念为通俗易懂的生活现象?如何在生活现象中认识数学和理解数学?针对这些问题, 在教学设计上, 我作了一些尝试。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
师:今天, 我们一起到游乐园去瞧一瞧吧!去之前, 老师提个要求, 参观游乐园的时候, 请仔细观察, 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转的?观察时, 手可以试着比划一下。
(学生观看中山公园摩天轮、飞椅、森林小火车、激流勇进、转盘、探空飞梭这六个游乐项目的运动视频)
……
反思
一个生动学习情境的创造, 可以引发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切感, 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注入自己的热情。观看中山公园游乐园视频的环节设计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立刻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师:我们观察了这六个游乐项目, 它们是怎样运动的?谁来说一说。
生:森林小火车是在向前开。
师:森林小火车是怎样运动的?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生1:森林小火车是像这样运动的。 (用手模仿出了森林小火车的运动状态)
生2:森林小火车是像这样运动的。 (用手模仿出了森林小火车的运动状态)
师:大家一起来做一做。
(全体学生用手模仿出了森林小火车的运动状态)
师:对, 森林小火车就是像这样运转的。这是什么样的运动?谁来说一说。
生1:森林小火车是往前开。
生2:森林小火车是向左开。
生3:森林小火车是平平地移动。
生4:森林小火车是笔直地移动。
生5:森林小火车是直直地移动。
……
师 (总结) :森林小火车是向左直直地移动。
师:我们再来看看, 其它的游乐项目又是怎样运转的?
生1:摩天轮是像这样转动的。 (用手模仿出了摩天轮的运动状态)
生2:摩天轮是从上往下像这样转动的。 (用手模仿出了摩天轮的运动状态)
生3:摩天轮是像这样逆时针转动的。 (用手模仿出了摩天轮的运动状态)
生4:摩天轮是绕着中间的地方像这样转动的。 (用手模仿出了摩天轮的运动状态)
……
师 (总结) :摩天轮是从上往下绕着中间的固定部分转动的。
反思
尽管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纪小, 知识经验不多, 但只要是他们乐意参与的数学活动, 他们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是不可低估的。在他们熟悉、感兴趣的情境下, 他们的观察非常仔细, 从语言到动作都能感受到他们独特的理解。可见能否将数学教学融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是多么的重要。学生在这些能凸显平移和旋转概念本质的生活材料中感知, 虽然学生做的动作并不是真正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只是一种初始理解的表达, 但学生那充满童趣的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为学生的进一步感知和构建准确的概念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我们可以看到, 在这样有具体材料做支撑点的学习中, 学生情绪高涨, 劲头十足。
片断二
师:摩天轮是像这样从上往下绕着中间的固定部分转动, 而森林小火车是向左直直地移动。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
生:不同。
师: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来分分类吗?
生:能。
师:先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然后拿出卡片动手分一分。
(小组活动, 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
小组1:我们小组是摩天轮、飞椅、转盘放在一起。森林小火车、激流勇进、探空飞梭放在一起。
师:能说说你们的理由吗?
小组1:因为摩天轮、飞椅和转盘它们都是转动的。森林小火车、激流勇进和探空飞梭它们都是直直地运动的。
师:还有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
小组2:我们也是森林小火车、激流勇进、探空飞梭分为一类。摩天轮、飞椅、转盘分为一类。因为森林小火车、激流勇进和探空飞梭它们都是直直地移动, 摩天轮、飞椅和转盘它们的工作方式都是绕着轴转动。
师:像这样分, 你们都同意吗?
生:同意。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 这些游乐项目究竟是怎样运动的。
……
反思
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基础上, 教师没有紧接着端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而是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维空间, 放手让学生思考, 并让学生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 对这六种运动现象进行分类。从学生的回答中,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的必要性。事实也证明, 学生是会思考的。只有经过学生思考的活动才是有“灵魂”的数学活动, 这样的活动才是有活力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过程,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而且能使他们在体验中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理解。
片断三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生1:人直直地向前走。
生2:窗户左右拉开。
生3:飞机在走道上滑行。
……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生1:洗衣机的桶洗衣服的时候在旋转。
生2:电扇的叶片在旋转。
生3:飞机的螺旋桨在旋转。
生4:风车被风吹的时候旋转。
……
反思
在生活中发现平移和旋转现象时, 学生的表情是那么可爱, 而且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是那样的有趣、有用, 让他们不断地有发现的惊喜。学生在交流中深刻地体会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的不同特征, 也感受到了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 能发现这么多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说一说平移和旋转有什么不同?
生:平移是直直地移动, 旋转是绕着轴转动。
师:平移是向着一个方向做直直的移动, 而旋转则是围绕一个固定部分转动。平移和旋转是两种不同的运动。
师:你们能用你们的身体表演动作, 告诉大家这就是平移, 这就是旋转吗?
生1 (表演) :人向前直直地走;单脚原地旋转一周。
生2 (表演) :人向左直直地移动;头旋转一周。
生3 (表演) :人向后直直地移动;手臂绕肩旋转一周。
……
师:你们想表演吗? (生:想) 全体起立, 用你们喜欢的方式, 先表演一个平移运动, 再表演一个旋转运动。
(学生自由表演)
反思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把机会交给学生,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呈现学习的结果。这时, 学习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被动的,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地思考, 大胆地想象, 踊跃地表达,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总评
1.教学应该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 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新课程提倡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圣书, 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教师应从实际出发, 科学地处理教材。
“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 教材的设计是第一课时感知平移现象并能数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第二课时感知旋转现象。考虑到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 在一节课中既要认识平移, 又要能正确判断图形平移的距离, 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而第二节课的教学目标过于简单, 仅仅是认识旋转, 以及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认识。这样, 两节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上就会存在一紧一松的现象。因此,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 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 将第一节课的内容调整为将平移和旋转现象结合在一起认识。因为平移和旋转现象本就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是两种常见的运动现象。将这两种运动现象放在一起感知和认识, 不仅不会有冲突, 反而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提供现实材料, 为学生概念的形成建立支撑点
数学概念往往是以抽象描述的形式出现的, 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在理解上会存在很大的困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看到平移和旋转现象, 但很少有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这些现象。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概念是比较抽象和模糊的。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 能否提供一个能突出概念本质的、清晰的现实情境至关重要。在这节课中, 教师选取了学生都很熟悉和很感兴趣的中山公园游乐园这个现实情境, 为学生提供了尽量突出平移和旋转本质属性的感知材料———各种游乐项目。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游乐项目的运转状况, 把学生放在现实的背景下认识平移和旋转,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中积累关于平移和旋转的感性认识。随着他们对材料认识的逐渐深刻, 当这些感性认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对平移和旋转两个概念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3.从活动的角度设计教学过程, 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旋转和平移现象》教学设计07-27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06-24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平移和旋转07-22
旋转与平移教案10-09
教案图形的平移与旋转07-20
《移动和旋转》教学反思07-14
“平移”教学设计06-22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移教学设计07-14
《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学设计09-13
坐标平移教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