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复习提纲

2024-10-08

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复习提纲(通用12篇)

1.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复习提纲 篇一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复习题(7)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 1.简述沟通的概念及分类。沟通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

大众沟通即媒介沟通,是一种通过媒体中介的信息交流过程 2.简述目光及面部表情在沟通中的作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最有效地显露个体内心世界的途径。个体是很难控制它的。人的态度、情绪和情感变化都可以从眼睛中反映出来。

个体的情绪变化,首先反应在瞳孔的变化上。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人际沟通如果缺乏目光接触,会成为一种令人不悦的困难过程。

面部表情是另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人的面部有数十块表情肌,可产生极其复杂的变化,生成丰富的表情。比如可表现肯定与否定、接纳与拒绝、积极与消极、强烈与轻微的情感。它可控,易变,效果较为明显。个体可通过面部表情显示情感,表达对他人的兴趣,显示对事物的理解表明自己的判断等。因而,面部表情是人们运用较多的体语形式之一。一般情况下,人们的目光与面部表情是一致的,但在特殊情况下会出现分离。此时目光是表达个体真实心态的有效线索。3.简述人际距离的概念。人际距离是沟通与交往时,个体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由于人们的关

系不同,人际距离也相应的不同。公众距离(12~25英尺);社交距离(4~12英尺);个人距离(1.5~4英尺);亲密距离(0~18英寸)影响人际距离的因素主要有性别、环境、社会地位、文化、民族等。

4.简述人际关系的概念及特点。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特点是: 个体性:人际交往的双方的社会角色会影响彼此的人际关系。直接性:人际关系是人们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可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

5.简述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基本人际关系趋向理论

三种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

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

人们有主动表现和被动表现两种表现方式,构成了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取向

六种人际关系取向:主动包容式、被动包容式;主动支配式、被动支配式; 主动情感式、被动情感式

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方式,对个体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有决定性的影响 包容--支配--情感--群体形成;情感不合--失去控制--不能包容--群

体解体 6.人际吸引的层次有几种?都是什么?

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7.竞争的条件是什么? 人际互动的主要形式是合作与竞争。竞争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其基本条件是:

1)目标较为稀有或者难得,并且双方对同一目标进行争夺才能形成竞争。

2)争夺中可能出现零和冲突(一方赢,另一方输),也可能出现双赢结局。3)竞争是有理性的,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第七节 社会影响 1.简述从众的概念与功能。

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从众俗称“随大流”,表现为个体的意见与行为和群体中多数人相符合。

2.简述社会促进及社会惰化的概念。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

高了绩效的现象。他人在场的形式有实际在场、想像在场和隐含在场。社会惰化也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日常生活中的“磨洋工”,就是一种社会惰化现象。社会惰化的主要原因,是个体在群体活动中责任意识降低,被评价的焦虑减弱,因而行为的动力也相应下降。3.简述塔尔德的模仿率。

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最早对模仿进行研究,他认为模仿是“基本的社会现象”,“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他在研究模仿在犯罪活动中的作用时,提出了三个模仿律。

A.下降律: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

B.几何级数律: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模仿一旦开始,便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迅速蔓延。时尚、谣言的传播像滚雪球一样。

C.先内后外律: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于外域文化及行行为方式。

4.社会感染的特点是什么?

社会感染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其特点是:

A.双向性:感染者与被感染者可相互转换,你感染我,我感染你。B.爆发性:在较大群体内产生循环感染。

C.接受的迅速性:在感染的氛围中,感染者发出的信息及情绪刺激为被感染者迅速接受。第八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

1.简述爱情的概念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2.简述爱情发展阶段的社会交换论观点。

社会交换论者视求爱者为理性主义者,人们总是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利益和幸福的人做伴侣;而所有导致爱情的因素均可归结为利益和价值。利益和价值两者都既有物质的、经济的因素,也包括社会的、心理的因素。据此理论,爱情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取样与评估;互惠;承诺;制度化。

3.简述婚姻的概念。

婚姻是男女结成夫妻关系的行为,是家庭成立的基础和标志。婚姻关系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即婚姻是按照一定的法律、伦理和习俗规定而建立的。

4.影响夫妻心理冲突的因素是什么?

(一)需求不满

A.自我价值得不到对方承认,自尊心受损。

B.一方或双方在性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C.一方或双方正当的感情需要,如温存和体贴的需要得不到满足。D.家庭经济需求得不到正当满足,如因种种原因支出过多、入不敷出;或过于奢侈,正当生活没有保障;或一方或双方无经济来源等。

E.在休闲、爱好等方面,双方的需要与兴趣差别太大。

(二)价值观念不一致 对人生目的的看法,对幸福、成就的看法等核心价值观念上的分歧和冲突往往也是持续的。双方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对方是错误的,在生活中碰到相关的问题,往往双方言语上互相指责,行动上背道而驰。

(三)远离的“自我” A.两个“自我”基本利益相异,各趋己利。

B.夫妻的婚姻动机都是利己,爱是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为对方作贡献。

C.遇到分歧,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D.对方处于痛苦时,不安慰,不帮助,使婚姻具有的促使双方心理健康的功能丧失。

E.双方心理调适过程缓慢,难以进入心理和谐状态。

(四)夫妻的性差异 夫妻在性欲及其满足方式方面差异较大,这可能是夫妻冲突的深层次原因。

5.简述家庭的结构。

家庭的结构分为结构要素和结构模式。

(一)结构要素: A.家庭成员的数量 B.代际层次 C.夫妻数量,夫妻是家庭的核心,家庭中有几对夫妻就有几个核心。核心越多,家庭越不稳定。

(二)结构模式

A.核心家庭:由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B.主干家庭:由夫妻和一结已婚子女,如父、母、子、媳组合而成。

C.联合家庭:由夫妻与两对或以上的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兄弟姐妹结婚后不分家的家庭。

D.其他家庭:上述三种类型外的家庭,如无子女的家庭(丁克家庭)。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核心家庭已成为社会的主要模式

2.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复习提纲 篇二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职业倦怠

近年来,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高校对于心理健康工作者的需求也不断扩大, 国家、社会对于此行业的关注也日益提高, 心理健康工作者感受到巨大的压力。长而久之, 心理健康工作者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为了促进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的健康、持续发展, 本文欲从角色压力、专业特点和个人特点三个方面分析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原因, 并且试图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干预方法。

1 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的职业倦怠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心理健康工作者很容易就面临职业倦怠的威胁, 大量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Petrazzi Woods&Antoinette (2005) 的研究发现发现超过70%的心理健康咨询员有高度或中度的情感衰竭。而高校环境下的研究也反映了这一现象, Wilkerson, Kevin (2006) 对78名高校心理咨询人员的调查发现, 情感耗竭能解释工作倦怠变异的45%。

一般来说, 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心理枯竭过程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1) 理想阶段。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初期会有很强烈的使命感, 会高度投入工作, 并充满陶醉感。 (2) 迷茫阶段。随着对高校心理工作的日益深入, 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咨询效率逐渐降低, 同时他们还需要处理大量繁杂的行政工作, 他们感到身心疲惫、心理枯竭。 (3) 挫折阶段。随着咨询个案的流失、咨询困难个案的逐渐增多, 心理健康工作者的自我效能感日益降低, 感到强烈的无助和疲倦。 (4) 冷漠阶段。在这个阶段, 心理健康工作者开始消极工作, 对心理咨询产生了厌弃感, 并有强烈的放弃心理咨询工作的愿望。

2 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原因

2.1 角色压力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往往具有教师和心理咨询师或是思政人员和心理咨询师两种角色, 因此他们往往会有角色冲突的困惑。作为教师, 相比于学生他们经常会有一种优越感, 这无形之中拉远了与来访者的距离, 而在咨询中他们也会常常指导甚至指责来访者, 进行价值干预。而学生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信任和尊重, 也会使他们迷失了自己, 在咨询中追求那种权威感和控制感, 从而导致过强的帮助他人和改造他人的期望。另外, 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归属于学工处, 很多时候会被指派思想教育工作, 从而增大了咨询中的阻抗, 降低了咨询效果。

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逐步提高关注, 对心理咨询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 对心理健康工作者予以大量期望。在人们心目中, 心理健康工作者应该是亲切的、成熟的、富有智慧的、能言善道的等等, 这样的角色定势无形之中也会给心理咨询工作者很大的压力。

2.2 专业特点

心理健康工作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需要做到高度投入、全身倾听, 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就极易产生枯竭和倦怠的感受。而在咨询过程中, 与来访者的反复互动、长期的卷入、来访者的消极情绪和行为也常常会给咨询师带来压力。因此心理健康工作者需要长期的、稳定的督导支持。督导是心理健康工作者个人成长和专业化朝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

另一方面, 很多心理健康工作者并不仅仅是心理咨询师, 他们更多时候承担着宣传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知识的任务。仍然有很多人对于心理咨询存在着一定的误解, 认为精神疾病和心理咨询是相联系的。要消除人们这些根深蒂固的成见是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 这也给心理健康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压力。

2.3 个人特点

年龄、性别是常用来分析职业耗竭的人口学变量。研究显示, 随着咨询师年龄的增长, 他们逐渐发展出更加成熟的咨询应对模式, 对于来访者以及自身表现的接纳程度也更高, 对自身的倦怠情况也能及时地做出调整, 因此年龄较大的咨询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较低。还有一些研究发现, 男咨询师的情感衰竭程度显著低于女咨询师, 而在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得分则显著高于女性;其他的研究则没有发现这种关系。性别差异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仍不清楚。

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健康人格对于咨询起着支撑作用, 他们不仅仅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咨询技巧来治疗来访者, 更多的时候他们需要以自身的健康人格力量感染来访者。因此, 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人格成熟程度越高, 他的咨询效果越好, 咨询感受越好;反之, 混乱的人格会破坏咨询效果, 给来访者造成不良的影响, 使心理健康工作者更易产生职业倦怠。有研究发现心理咨询师的低外向性和低愉悦性的人格类型与高倦怠水平往往相关, 另一些研究显示高集体自尊与高校心理咨询人员的低倦怠有相关。

3 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干预

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是解决心理健康工作者心理枯竭的重要保证。首先, 需要建立心理咨询督导机制。因为已有大量研究证明心理咨询工作需要团队建设, 治疗师之间在专业知识和情感上的强有力相互支持是减少枯竭现象的重要因素。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建立心理咨询督导机制。选派有经验、资历深的咨询师作为督导员, 或是各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建立督导互助网络, 这样可以帮助心理健康工作者不断反省自己咨询中的问题, 不断提高咨询水平, 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孤独感。其次, 需要保证心理健康工作者的数量。目前, 很多高校仅仅只有一至两名心理健康工作者, 他们很难应对全校多达一万余名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高校应配备足额的心理咨询教师, 因为大学生群体是高压力群体, 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第三, 心理健康工作者也需要不断修炼自己, 深入了解自己, 对有可能出现的心理枯竭进行预防。

参考文献

[1]蒋奖, 许燕.心理健康工作者枯竭的研究进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4) :26.

[2]王贵林, 孙悦亮.对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心理枯竭问题的多维思考.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科版) , 2005 (9) :150-151.

[3]林琳.高校心理咨询师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闽江学院学报, 2010 (4) :118-121.

[4]王艳喜, 吴海银.高校心理咨询教师职业倦怠之探析.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9 (5) :74-76.

3.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复习提纲 篇三

关键词:心理咨询师;职业耗竭;对策

随着社会的急促转型,外界环境的快速变化,生存竞争的不断加剧,职业耗竭已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国外的研究者多次调查结果显示,近30%以上的心理咨询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耗竭。国内研究也表明,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倦怠在性别、年龄、从业时间、周咨询时间和工作场所方面存在差异。对此,若不及时加以有效应对,则很容易产生诸如心理疲劳、情绪障碍、身心疾病、工作效率低下、职业动机难以持久等所谓耗竭现象。

一、心理咨询师职业耗竭及其表现

职业耗竭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用来描述由于在精神、体力和资源方面的过度需求而产生的失落、疲惫和耗尽感。职业耗竭是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症。

Freudenberger于1990年在报告心理治疗师的耗竭表现时称:“抑郁、犬儒主义、失去活力、失眠、失去亲密的朋友、从家庭中脱离等,是受损的明显征象。”Meiselman认为,当治疗师出现反复的噩梦、从其他来访者和家庭成员中退缩、专业行为出现小的偏差或污染治疗界限、希望终止对个案的治疗等现象时,都是心理治疗师正在经历耗竭的征象。

“耗竭”现象发生时具有这样三个特征:(1)情绪上的极度疲劳,表现为情绪处于极度低落、消极的状态,对自己所从事的咨询工作完全失去了热情;(2)非人性化的行为方式,表现为心理咨询工作者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行为去对待自己的同事或来访者,对他人毫无同情心,甚至表现得冷酷无情;(3)工作的成就感降低,表现为心理咨询师看不起自己的行为,对工作上取得的成绩丝毫不感到高兴,认为是毫无意义的。

二、对策

咨询师耗竭是由咨询师个体因素、心理咨询职业特征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因此,有效的应对措施是:既要培养咨询师对职业的积极认识,同时也要从外部加强社会支持的力度,完善督导制度,预防枯竭的发生。

(一)个体素质方面

1.不断自我完善

首先,心理咨询师要充分认识到个人的局限性。当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不能充分地帮助来访者时,应寻求同行的支持或经验更丰富的咨询师的督导;当自己的个人风格和资源对于来访者并不适合时,应考虑转介给其他恰当的咨询师。其次,进一步学习深造,学习深造使得心理咨询师自己的知识层次随时代的更新而动态变化,以应对更多的问题,不断更新知识的心理咨询师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职业耗竭的发生率。

2.培养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及行为能否实现预期目标所抱的信心或信念,是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有关研究显示,低自我效能感的被试比高自我效能感的被试更易产生职业耗竭。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提高自我效能感:一是培养积极归因;二是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象;三是培养成就行为。总之,自我效能感的获得是心理咨询师走出耗竭的心理基础。

3.角色多样化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一系列的角色,这些角色活动构成了其独特的生活内容,是他赖以生存和发展并维持其最基本的心理平衡的“个人支撑点”。全面的、丰富的生活内容有助于一个人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所以,要在闲暇时间内多从事一些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活动,尽量使自己的角色活动多样化。

(二)社会方面

1.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

许多研究表明,有力的社会支持,包括工作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保持个体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在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中,来自同业人员情感上的关怀、技术上的支持、知识的交流、价值观的认同,甚至仅仅是无判断的倾听等,都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保持并感受到自己对工作的控制。另外,积极的舆论导向也是心理咨询师避免职业耗竭的一剂良药。社会应该大力倡导积极的社会舆论,客观科学地认识、对待心理咨询及心理咨询师。

2.督导制的有效实施

咨詢机构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程序和明确的机构条例,严格照章执行,还要确立严格的督导体系,使得咨询师能够及时得到督导的帮助,预防职业耗竭的发生。而建立和完善督导机制和督导体系是促进咨询师自身的成长,促进咨询效果,进而避免心理耗竭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裴涛,张宁.国外心理咨询师职业耗竭研究现状[J].医学与哲学,2006.

[2]张琳琳,李志文.职业倦怠干预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教育探索,2007.

[3]方莉,李小龙,陈立荣.心理治疗师的耗竭[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4.心理咨询师考试考生复习计划 篇四

社会专业考试不计其数,很多人都是盲目的选择专业。一部分人都是根据社会的的需要来选择专业的,殊不知这样选择是不完全正确的,自己给自己找一个很好的出路是非常对的,但是如果自己选择的专业不适合自己,同时这个专业又是很难学习的,这就大大的打击了自己的自信心了。

一、制定合理计划

现今大大小小的考试从开学到考试都是时间紧迫的,因此这就要求学员有一个很好的学习计划和一个很好的复习计划。不要怕麻烦,计划好了可以很好的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至于让自己的学习更加枯燥无味。

二、慎重选择专业

相信在职的学员基本都是为了能够有一个好的出路而学的,学习心理学的学员也不例外,既然学习了就意味着将来有很大的几率是参与这方面的工作的。因此要时刻准备好,坚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面对着这些要慎重的`选择,千万不要跟随社会什么热门就学什么。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

三、注重能力考察

心理学考研主要考察以下几个能力:理解力、记忆力、外语能力和耐力。对于理解记忆和外语来说大家都不陌生不管是什么毕业的学员都能够很好的去接触,就是学习的好与坏的问题。在考研的过程中是枯燥无味的,同时也是顶着很大的压力的,因此耐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坚持几天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坚持很久或者是一年这就考察的是一个耐力的问题了。所以学员要学会坚持,制定了目标计划就按照自己的计划走。不达目标誓不罢休。就像是马拉松一样不管是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别到最后了自己放弃了,那么将来后悔的还是自己。

在此理解力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毕竟心理学的一些概念和原理是非常抽象的,面对这些死板的东西这就要求学员能够很好的去理解了。理解了所有的知识点也就能够相互的关联起来了。其实不管是你记住的多少,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才是最重要的。

四、三轮复习方法

下面笔者分享自己简单的三轮复习安排:

1.不管是复习什么对于学员来说根本都是在基础教材当中,什么都要管先通读全书。把课本的基础知识都通读一遍对于教材有个大概的了解是第一步。

2.这一阶段就要学员找出重点难点了,对于重点难点着重的去破除理解,把能关联的知识关联到一起。自己做一个知识树,要学会通过主干寻找枝干。

3.这一阶段就是对于重难点的记忆了,在记忆的同时还要做些历年真题。并且在做题的过程中圈出错题,从错题中提取出自己的易错知识点和不懂的知识点加深记忆。

5.心理学考试复习提纲 篇五

一、判断题(20分)

 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的科学。()

 心理学的一般方法论是主观唯心论。()

 个案研究法是把个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进行研究,不可以将群体作为单位。

()

 调查法的研究对象可来源于志愿者。()

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 行为主义的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强调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其自身行为过程与认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 人本主义的核心理论是自我实现理论。()

 控制加工可以节约注意资源,但不能提高加工速度。()

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 逻辑决定论是皮亚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前面学习的内容对后面学习的内容造成的干扰性遗忘叫倒摄抑制。() 马斯洛认为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是安全需要。()

 潜在能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在遗传和成熟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才能变成实际能力。()

 负强化就是惩罚。

 心理发展具有定向性与顺序性。()

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

 影响一个人性别角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社会文化因素。()

 害怕和焦虑是两种几乎一样的情绪状态。()

 教学效能感是最重要的教育信念之一。()

 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

 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 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大约在青少年末期就结束了。()

 凡是教学效果好的老师,都会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认真的研究。()

 穿着、行为古怪的人容易得到帮助。()

 心理辅导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有一定心理问题的人。()

 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有影响着个性

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 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二、单选题

1、心理学是研究及其规律的科学。

(1)行为(2)客观现实(3)心理现象(4)抽象思维

2、心理现象分为。

(1)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2)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与个性倾向性(4)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3、个性心理是通过_ 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认识过程(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4)心理过程

4、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_。

(1)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2)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3)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4)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5、_ 被誉为近代心理学第一人或心理学之父。

(1)弗洛伊德(2)华生(3)冯特(4)马斯洛

6、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

(1)冯特(2)华生(3)弗洛伊德(4)马斯洛

7、_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一大势力”。

(1)精神动力学派(2)行为主义学派(3)人本主义学派(4)认知主义学派

8、心理学的认知学派强调研究人类的。

(1)认知过程(2)行为(3)思维活动(4)潜能

9、一个人刚刚能够看见的光线亮度是他视觉的。

(1)差别感受性(2)绝对感受性(3)差别阈限(4)绝对阈限

1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______现象。

(1)反应(2)对比(3)适应(4)刺激

11、短时记忆的信息如果加以组织,记忆的容量可以扩大到_______。

(1)3±2(2)5±2(3)7±2(4)9±212、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粗枝大叶为特征的气质类型是。

(1)胆汁质(2)黏液质(3)多血质(4)抑郁质

13、价值观属于。

(1)个性心理特征(2)个性倾向性(3)心理过程(4)性格

14、主题统觉测验属于。

(1)投射测验(2)自陈测验(3)能力测验(4)智力测验

15、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1)发现法(2)头脑风暴法(3)掌握法(4)先行组织者

16、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1)能力(2)努力(3)任务(4)运气

17、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

(1)社会促进(2)社会抑制(3)社会进步(4)社会退步

18、心理辅导的对象是。

(1)精神疾病患者(2)心理疾病患者(3)心理失调者(4)正常人

19、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1)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2)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3)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4)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20、个体无力应付困境的一种状态,称为。

(1)自卑(2)危机(3)困扰(4)心理疾病

三、多选题

1、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_______。

(1)本我(2)自我(3)忘我(4)超我2、自动加工的加工方式是_________。

(1)依赖大量注意资源(2)不需要大量注意资源(3)应用灵活

(4)加工模式难以改变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1)动机(2)定势(3)功能固着(4)问题呈现的方式

4、印象具有______三大特点。

(1)间接性(2)直观性(3)稳固性(4)综合性

5、儿童依恋的类型大致有________。

(1)安全依恋(2)焦虑—回避型依恋(3)焦虑—矛盾型依恋

(4)焦虑—不安型依恋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__________。

(1)主动性(2)社会性(3)情境性(4)强化作用

7、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历_______等三个阶段。

(1)有趣(2)情趣(3)乐趣(4)志趣

8、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

(1)熟悉性(2)相似性(3)互补性(4)对等性

9、群体决策的优点有________。

(1)多方面收集信息(2)利用集体智慧(3)增加群体凝聚力(4)费时费力

1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适宜采用________。

6.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复习提纲 篇六

导读:大家好,心理咨询师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心理生理学的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特异感觉系统和非特异感觉系统

感受阈值:即刚能引起主观感觉或细胞电活动变化的最小刺激强度。

(重点题)(问答题)感受器的适应:随着刺激物长时间持续作用,感受灵敏率下降,感受阈值增高,此现象称感受器的适应。

(重点题)(问答题)感受野:把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如果把微电极插在视觉中枢的某个神经元上,记录其电活动,凡能引起其电活动显着变化的视野范围,就是该视觉神经元的感受野。

(填空)眼的基本功能就是将外部世界千变万化的视觉刺激转换为视觉,这种基本功能的实现,依靠两种生理机制,即眼的折光成像机制和光感受机制。前者将外部刺激清晰地投射到视网膜上,后者激发视网膜上化学和光生物物理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光感受功能,产生是感觉。

眼动的生理心理学机制:通过眼外肌肉的反身活动,保证使运动着的物体或复杂物体在网膜上连续成像的机制,也就是眼动的生理心理学机制。

(重点题)(问答题)眼睛的随意运动有哪几种方式?它的生理心理学意义是什么?

答:眼睛的运动有许多方式,当我们观察位于视野一侧的景物又不允许头动时,两眼共同转向一侧。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称为共轭运动。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称为辐合。物体由眼前近处移向远处时,双眼视轴均向两颞侧分开,称为分散。辐合与分散的共同特点是两眼视轴总是反方向运动,称为辐辏运动(重点题)。辐辏运动和共轭运动都是眼睛的随意运动。人们在观察客体时,有意识地使眼睛进行这些运动,以便使物像能最好地投射在视网膜上最灵敏的部位――中央窝上,得到最清楚的视觉。

(问答题)非随意的眼动

(重点题)(问答题)微颤的生理心理学意义是什么?什么是适应现象(感受器的适应)?

答:在两次扫视之间,眼球不动,称注视,其持续时间约在150-400毫秒之间。注视期间,眼睛并非绝对不动;事实上此时眼睛发生快速微颤。微颤运动保证视网膜不断变换感受细胞对注视目标进行反映,从而克服了每个光感受细胞由于适应机制而引起的感受性降低。

追随运动:是观察缓慢运动物体时,眼睛跟随物体的运动方式,这种运动的角速度最大可达500/秒。

颜色视觉的光生物化学基础

(填空)(选择)光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视杆细胞之中,是产生明暗视觉的基础。颜色视觉的光生物化学基础在于视锥细胞内的视蛋白结构不同。

视网膜上有哪几种细胞?排列方式及电传导方式?(填空)(选择)(名词解释)(问答题)

(选择)视网膜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是色素上皮层,由色素细胞组成,由此产生和储存一些光化学物质。内层是由5种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层,从外向内依次为视感受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水平细胞、双极细胞、无足细胞和神经节细胞。

细胞联系的一般规律是几个视感受细胞与1个双极细胞联系,几个双极细胞又与1个神经节细胞相关。因此,多个视感受细胞只引起1个神经节细胞兴奋,故视敏度较差;但在视网膜中央凹部只有视锥细胞,每个视锥细胞只与1个双极细胞相联系,而这个双极细胞又与1个神经节细胞相联系。因此,中央凹视敏度最高。视锥细胞自中央凹向周围逐渐减少,所以中央凹周围的视敏度较差。在视网膜的5种细胞中,由视感受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形成神经传递的垂直联系;由水平细胞和无足细胞在垂直联系之间进行横向联系,发生侧抑制等精细调节作用。

视网膜中央凹附近的视感受单位较小,而周边部分视网膜的感受单位较大。

电传递方式:除了神经节细胞之外,视网膜上的其他细胞对光刺激的反应均类似光感受细胞,根据光的相对强度变化给出级量反应,这种级量反应是缓慢的电变化,不能形成可传导的动作电位,但可与邻近细胞的慢变化发生时间和空间总和效应。水平细胞和无足细胞对视觉横向联系的作用正是以慢电位变化的总和效应为基础的。在视网膜上对光刺激的编码,只有神经节细胞才类似于脑内其他神经元,产生单位发放,对刺激强度按调频的方式给出神经编码。视网膜的横向联系中,水平细胞和无足细胞对的处理和从光感受细胞至双极细胞间的传递都是以级量反应为基础的模拟过程,只有神经节细胞的传递才是全或无的数字化过程。

视觉的传导通路:始于视网膜上的神经节细胞,其细胞轴突构成视神经,末梢止于外侧膝状体。

侧的视神经左右交叉到对侧外侧膝状体;而来自两眼颞侧的视神经,不发生交叉投射到同侧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细胞发出的纤维经视放射投射至大脑皮层的初级视皮层(V1),继而与二级(V2)、三级(V3)和四级(V4)等次级视皮层发生联系。V1区与简单视感觉有关

(重点题)(问答题)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体、皮层神经元感受野有什么不同?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呈现同心圆式,其中心区和周边区之间总是拮抗的。对感受野施予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开反应;相反,撤出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闭反应。在神经节细胞同心圆式的感受野中,其中心区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开反应,周边区引起闭反应的神经节细胞称开中心细胞;相反,其感受野中心区引起闭反应的,而周边区引出开反应的神经节细胞称闭中心细胞。

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感受野与神经节细胞基本相似,形成中心区和周边区相互拮抗的同心圆式的感受野。

皮层神经元的感受野分三种类型:简单型、复杂型、超复杂型。简单型感受野面积较小,引起开反应和闭反应的区均呈直线型,两者分离形成平行直线,但两者可以存在空间总和效应;复杂型感受野较简单型大,呈长方形且不能区分出开反应与闭反应区,可以看成是由直线型简单感受野平行移动而成,也可以看成是大量简单型皮层细胞同时兴奋而造成的;超复杂型感受野的反应特性与复杂型相似,但有明显的终端抑制,即长方形的长度超过一定限度则有抑制效应。总之,简单型的细胞感受野是直线形,与图形边界线的觉察有关;复杂型和超复杂型细胞为长方形感受野,与对图形的边角或运动感知觉有关。

(名词解释)功能柱:具有相同感受野并具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呈柱状分布,只对某一种视觉特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了该种视觉特征的基本功能单位。

目前,大体有两种功能柱理论,即特征提取功能柱和空间频率功能柱。视觉生理心理学研究发现,在视皮层内存在着许多视觉特征的功能柱,如颜色柱、眼优势柱和方位柱。

听觉生理心理学问题

(选择)人能听到频谱大约为20-16000赫兹的各种声波,对400-1000赫兹的声波最敏感。

频率鉴别阈限:在1000赫兹最适宜音高的附近,人们可以分辨出了赫兹的变化。

物理声学分析声音的频率、振幅或声压以及复合声的频谱;心理声学考虑到这些参数与人类主观听觉间的关系,则提出相应的参数是音高、音强和音色。

听觉通路:首先达延脑的耳蜗神经核,交换神经元后大部分纤维沿外侧丘系止于下丘。最后由内侧膝状体,由内侧膝状体将听觉传送到颞叶的初级听皮层(41区)和次级听皮层(21区,22区,42区)。

(选择)听觉的神经编码(理论):德国黑尔姆霍兹听觉共振假说;位置理论;频率理论;美国贝克西行波学说。

(填空)关于内耳音高编码问题的两种方式为细胞分工编码和频率编码。

(选择)(填空)在外周和中枢内对音强编码的机制较为复杂,可分为极量反应式编码、调频式编码、细胞分工编码。

(选择)声源空间定位的神经编码有两种基本方式:锁相-时差编码,强度差编码。这两种编码都依靠两耳听觉差为基础,前者是由声波达两耳之间的时差所形成的空间定位;后者是由声波强度在两耳之间差异所形成的声源空间定位效应。

味觉通路:舌的味觉传入冲动均达脑干孤束核,在这里交换神经元后上行至桥脑味觉区,最后达大脑皮质的前岛叶,这里是最高级味觉中枢。

嗅觉通路:前梨状区及杏仁核内侧。

躯体感觉模式及编码的一般规律

躯体的感觉模式是多种多样的,由表及里分成三个层次:浅感觉、深感觉、内脏感觉。浅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度感觉等,这些感受细胞都分布在皮肤中;深感觉是对关节、肢体位置、运动及受力作用的感觉,它们的感受细胞分布在关节、肌肉、肌腱等组织中;内脏感觉一般情况下这些感觉并不投射到意识中来,分布在脏器、血管壁之中,受到牵拉或触压会引起痛觉。

躯体浅感觉与深感觉传入径路:先投到一级皮层区(3-1-2区),再投身到二级皮层区(5区和7区)。

7.小学生心理学复习提纲 篇七

心理学的建立

一是从西方来看:第一位心理学家苏格拉底:对哲学家有一题目,其价值无限高过于这里的一切木石,甚至那里的一切星辰,这就是人心。他一生投入到“认识自己的事业”中。柏拉图: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心理健康取决于身体和心灵,健康的心灵寓于健康的体魄。亚里士多德:对心理学有着系统杰出的贡献。历史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论灵魂》。二是从古代中国来看

荀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

韩非:人也者,乘于天明以视,寄于天聪以听,托于天智以思虑;

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孔子,他的思想论及了心理学的多个方面。

如:性相近,习相远;

学而时习之;

听其言,观其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举一反

三、闻一知

十、触类旁通等等。

从以上两条线看心理学长长的过去,基本的定论是:

心理学寓于哲学中,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因为以上的论述基本源于两方面:

一是日常经验;

二是哲学思辩。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当科学方法第一次被运用于解决心理学问题时,科学心理学就出现了。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小学儿童心理学、小学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小学生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科学,是儿童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的说,它研究小学儿童在教育影响下学习的特点、认知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变化、品德与个性(社会性)的形成,以及这个时期心理健康状况等心理规律与心理特点。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儿童心理》

遗传与环境的争论(主要理解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

皮亚杰等等。

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大脑活动特点;

1、优势兴奋

2、镶嵌式活动

3、动力定型

4、始动调节

5、保护性抑制

大脑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主要为一节课中的节律变化)

P73

第三章

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哪四个阶段?它们的时间、名称、特点是什么,(主要是

第三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P91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阶段性的含义表现为:

1、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儿童的认知具有不同的质的特点;

2、阶段与阶段间的关系是非连续性的;

3、在同一发展阶段内,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平衡的(即在不同方面,儿童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和谐的);

4、阶段的顺序性是不可改变的,不能颠倒、不能逾越。

以及对教育的启示;

1、教育不应该只关注儿童思维的结果,还应关注儿童思

维的过程;

2、不强调对儿童进行成人化的思维训练;

3、承认发展中的个别差异;

4、认识到儿童的自主性与积极参与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P9

5同化、顺应、心理运算;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及对教育的启示。

最近发展区

儿童“能为”与“可能为”之间存在一个发展区,这个发展区对儿童来说是“最近的”,只要给与支持或通过儿童的努力就可以达到。

对教育的启示

1、在教学中应实行“辅助”学习

2、教学着眼于儿童的潜能发展

2、注意;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

注意是一种能力,它使我们把心智努力集中于对象,而这种集中是可选择的、可转移的、可分配的。

(一)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

总体趋势:从无意注意优势地位,逐渐过渡到有意注意占优势地位。

1、无意注意的发展

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处于同一水平。

儿童大脑的发育是儿童有意注意发展的重要条件

2、有意注意的发展

小学儿童有意注意的两个方面:

一是有意注意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逐渐提高;

二是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小学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发展;

P110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注意

(1)合理运用注意规律

(2)培养儿童相关心理品质 P1133、知觉;知觉的基本特性;方位知觉的发展;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阶段;指导小学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知觉是对感觉刺激作选择、组织与解释的过程

(一):知觉的选择性

将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特性。

影响知觉选择的三个条件: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动静关系

3、个体经验

(二)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恒常性有多种表现:

如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等。

(三)、知觉的整体性(格式塔法则)

相似性

邻近性

闭合性

好的连续性

简单性

图形-背景

(四)知觉的理解性

用已有经验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的特性。

二)、方位知觉

初入学的儿童一般能正确辨认前后、上下、远近,但对左右方位的辨认则有个发展过程。

朱智贤等的研究发现,左右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5-7岁比较固定的认识自己的左右方位;

2、7-9岁初步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3、9-11岁较灵活的、概括的掌握左右方位。

4、记忆的分类(主要是书上第二和第三种分类,短时记忆广度);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小学儿童记忆在量上的发展特点;小学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趋势或特点(以笔记内容为主)。

5、小学儿童想象能力的培养。

第四章

1、小学生口语发展的特点及培养。

2、小学生书面言语与口语发展的趋势(看笔记);小学儿童识字的基本情况(即特点)

3、小学生内部言语发展的阶段。

第五章

智力发展的趋势(贝利的智力成长曲线);智商的稳定性;智商发展的个体差异(以书上内容为主);韦克斯勒的智力分类。

第六章

个性(人格):人格是一个人在行为、情绪和认知方面自身相对一致而有别于他人的特征模式。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前五个阶段、名称、主要的发展任务、培养方法);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此阶段任务:培养儿童的信任感,发展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

培养方法:一定的育养技术;父母子女间的良好互动关系。

2、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耻感与怀疑感

此阶段任务:发展自主性。

培养方法:允许儿童做与其发展(年龄)相适应的行为,但是这些行为要符合一定

3、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

此阶段的任务: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

培养方法:父母应积极支持儿童的游戏活动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要求。

4、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

此阶段的任务:发展勤奋感。

培养方法:教师针对个别差异的学生的有效指导。

5、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

此阶段的任务:发展自我同一感,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

培养方法:鼓励青少年进行实际体验。

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

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

生物学因素;

社会化因素;

个体的自我意识。

一、最初的个性或气质

托马斯等人的研究表明先天的气质倾向是影响儿童个性发展的基础.二、体貌与体格的影响

体貌与体格特征与个性发展之间存在有意义的相关。

三、成熟速率的影响

一般认为,早熟的男孩倾向于更自信和更受欢迎,但早熟的女孩并不具有这种优势。有些研究证明,早熟儿童在学校测验中分数较高.第三节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

一、父母的教养

1、不同的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个性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鲍姆令特的研究:

对儿童的成熟水平进行区分:最成熟的、中等成熟的、最不成熟的三组;

自我意识;小学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8.职业指导复习提纲 篇八

<<大学生职业指导教程>>复习提纲

第一章 职业认识与职业选择

1.职业(P3倒数第三段)

2.职业的特性:社会性 经济性 技术性 稳定性3.职业分类(P4)

4.近年职业发展特点:高技术化 智能化 专业化 综合化

未来职业发展趋势:全球化趋势;信息化趋势;科技产业化趋势;文化创意 产业化趋势;自由职业化趋势热门职业(P13)

5.行业,产业(P9)专业(P17)

6.职业选择的原则(P19)“五个定位”(P20)

7.职业道德 的特征(P25)作用(P26)具体要求(P27)

8.职业道德与大学生职业发展(良好职业道德的作用)(P33)

行为养成的作用(P36)途径与方法(P38)“内化”“外化”(P41)

第二章 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生涯(P43 第二段)职业生涯规划(P43 倒数第三段)

2.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P48)

3.个人特质:兴趣,气质,性格,能力

气质(P54)职业气质(P55)职业类型(P57)能力类型(P59)

4.职业生涯选择理论(P65--66):吉列特,库伦伯茨,帕森斯,霍兰德(人格类型);职业生涯发展理论(P67--72):孔子,廖泉文,金斯伯格,舒伯(生涯彩虹图),施恩;职业锚(P74)

5.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P46)的要素(P78)原则(P79)特征(P79-80)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P80)

第三章 大学生求职攻略

1.就业准备(P93)知识结构模式(P95)知识准备(P98--102)能力准备(P103)

(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技能准备(专业技术资格考试)(P108)

2.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P111)

3.求职材料的分类:个人简历与自荐信,成绩单,技能证书,荣誉证书…….;(P115)信函形式:申请信,谋职函,感谢信,接受信,拒绝信,撤回申请信……;(P117)

面试技巧(P124P130)面试的原则(P126)求职心理(P135—139)

侵害行为(P140)维权途径(P142)

第四章做一个职场强人

1.社会角色(职业角色)(P145)角色转换(P147—152)实现角色转换的有效途径(P152--153)

2.第一印象(P157--159)

3.人际关系的特点(P160)影响因素(P161)意义,怎么做(P161--164)

4.职业素质(P165 第三段)职业能力(P165)综合素质(职业素质)(P167)职业能力类型(P168)

5.职业形象 作用(P171)如何塑造(P173)

努力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P178)

6.树立正确的职业观(P180)

第五章 创业胜经

1.创业者优良素质(P184--186)创业计划书(P194--200)

2.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P202)创业风险(P208)

大学生职业指导教程

1.大学生重点培养的四个能力: 自学能力、综合能力、专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2.MBTI人格理论的四个维度:注意力指向的维度、感知世界获取信息的维度、加工和决策的维度、计划与行动的维度;

3.大学学习的四个基本环节:听课、读书、探索、运用;

4.情商内涵 :正确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自我激励的能力;

认识他人的情绪;人际关系的协调

5.6.7.8.9.职业特性:技术性,经济性,社会性,稳定性。专业三要素: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专业中的人 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内省的三种途径: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自我批评,有改正缺点的信心与决心 一般能力(通常称为智力)的六大要素:注意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

10.影响职业声望评价的因素有:个人偏见,社会环境,舆论氛围、性别差异、教育程度、国别和地区。

11.人际关系的特点: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

12、现代企业的用人观: 招聘人才更加理性化;招聘人才更加注重结构 对人才的理

解更加多元化;对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更高;看重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注重员工的学习与创新欣赏有远见的人才。

13.如何树立正确的的择业观:正确的择业观应该是系统的,积极的,快乐的,高尚的,有效地择业观。充分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择业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找准自己的社会角色,确定好自己的社会位置;转变就业观念,放

低自己;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职业观念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的就

业观;树力自主创业和终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观;提高综合素质,注重诚

信,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14.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珍惜就业机会。

2、明确

学习目的。

3、正确估价自己,文凭“只看三个月”。

4、记住择业“五

忌”。一忌仓促上阵。二忌眼高手低。三忌互相攀比。四忌轻信受骗。

五忌要价过高。

5、要珍惜就业机会,切忌草率放弃或轻易跳槽。

6、要坚

持终身学习。(1)不断从自身的生涯中去总结学习。

(2)当自己遇到逆境或挫折时,学会如何去迎接挑战。

(3)在组织中透过团队来学习。

(4)访问长辈,请教生涯经验。孔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5)在人际关系中学习。要在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中磨练意志。

(6)参加相关训练,做到一专多能。

(7)参加专业系统学习。

9.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复习提纲 篇九

第二讲:教程第281-282页

第一节 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标准

第一单元 职业守则

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第二单元 职业道德

要点: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要严格按道德法律规范帮助求助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以下原则:(领会)

1.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2.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起来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的工作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性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3.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4.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人、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5.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于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就应对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6.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7.心理咨询师受卫生、司法或公安机关询问时,不得做虚伪的陈述或报告。

8.心理咨询师应将其开业执照、收费标准及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悬挂于心理 咨询服务场所的明显处所。

9.心理咨询师及心理咨询服务场所的相关人员应保持心理咨询场所的卫生整洁,秩序 安宁,并不得妨碍公共卫生及安全。

10.心理咨询师向求助者收取咨询费用时,应向求助者出据收费名细表和合法的收费凭 证。

11.心理咨询师不得以不正当方法招揽业务。

要点: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领会)

1.心理咨询师有责任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保密原则,以及应用这一原则的限度。

2.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身和他人的情况,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部门或家属)。或与其他心理咨询师进行磋商,但应将有关保密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低范围之内。

3.心理咨询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包括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均属专业信息,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不得列入其他资料之中。

4.心理咨询师只有在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在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隐去那些可能据以辨认出求助者的有关信息。

10.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复习提纲 篇十

心理咨询师首先应当具备健康的身心,正确的观念及循法守礼的法律意识和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举止。

在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时,应遵纪守法,遵守心理医生道德准则,在工作中,严格执行道德标准。心理咨询师应当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咨询师应当尊重来访者的个人隐私,在咨询与治疗中应当采取合法的、合规的、恰当的措施,为来访者保守秘密。

职业规范:

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服务的信念,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有豁达的胸怀,尊重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的求助者。

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应当首先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更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心理咨询师应当始终严格恪守保密原则,有关求助者的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及其他有关求助者的信息,均应当在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下严格保密。

心理咨询师在接受司法部门、公安部门、卫生部门询问时不得作虚伪的陈述和报告。职业礼仪:

心理咨询师应当具有良好的视觉及听觉形象和符合道德伦理规范的职业行为。

应尊重来访者,依据法律和道德的规范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

心理咨询场所应保持整洁、秩序和安宁,并不妨碍公共卫生及安全。

11.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 篇十一

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努力以增进来访者自我了解和自我改善的活动。在咨询的初期,咨询师要多承担一些责任去建立基本规范,去教导来访者如何使用会谈时间,以及清楚地说明彼此的责任和工作。在咨询一段时间之后,咨询师逐渐退居幕后,有主动变为被动,鼓励来访者承担更多说话的责任。如果会谈进行一段时间后,咨询师工作的比来访者还辛苦,对来访者改善的期望大于来访者本人,这时咨询师就要进行自我探讨,以发现自己内心潜藏的焦虑或者待处理的问题。

二、渴望来访者能立即改变,并视之为自己的责任

咨询师在实践的初期经常受到来访者焦虑的影响,希望来访者能在会谈若干次之后,既有明显的行为改变以便减轻来访者的问题,以及证明自己的治疗能力。然而来访者行为的改变通常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有一定的过程和条件的。,来访者的自我了解与行为改变牵涉到很多因素,他们的问题是经过多年积累而成的,心理困扰总是一层包着一层

三、企图改变来访者的想法、情绪与行为

不论资浅或者资深的咨询时,都会犯的错误是企图说服并改变来访者的想法、情绪与行为。结果来访者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引起更多更强的抗拒与防卫。在实际咨询中,()咨询师一定要谨记来访者有问题的想法、情绪和行为几乎都是自我防卫机制的本身或者结果,咨询师的工作在于提供一个关系、气氛与情境,让来访者觉察到自己的问题,随之改变也就会发生。%$#@

四、来访者在谈话时,治疗师在想问题、答案或者建议

来访者在谈话时,咨询师在做什么呢?咨询使用太多的时间去想自己的事当然不妥,用太多的时间躯体来访者向大案、建议也不好。整个咨询过程是充满互动与发现的,不是监督或者找寻答案的时候。

五、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解释个案的感受与行为

咨询过程中会用到诠释的技巧。面对来访者的问题,咨询师即使有过类似的经验,也不宜贸然用自己的经验来解释来访者的感受与行为,然后告诉来访者应该怎么办。因为,同一问题所触动到的个人内心层面与含义是不同的。咨询师的工作不是用自己的经验去解释来访者的行为,咨询师的工作是协助来访者去探索问题的意义,以及从经验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学习。

六、常问为什么

新手会不自觉地经常问来访为什么。但是有效的咨询方式是不要常问为什么的。这是因为问为什么的问题,很容易引起来访者的防卫机制,特别理智化的防卫机制。这样来访者就不容易觉察自己内在的感觉。而且经常问为什么的咨询师,会逐渐是治疗关系变成身家调查的感觉,不利于信任关系的建立。

12.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 篇十二

1、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而歧视求助者。、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起来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的工作性质、特点,这一工作的局限性以及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3、心理咨询师与对求助者进行咨询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求助者有非礼的言行。

5、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于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就应对求助者做出明确地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转介)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心理咨询师应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具体保密措施如下:

(1)心理咨询师有责任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保密原则及应用这一原则的限度。

(2)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身和他人的情况,必须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过有关部门或家属),或与其他心理咨询师磋商,但应将有关保密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低范围之内。

(3)心理咨询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包括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均属于专业信息,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不得列入其他档案资料之中。

(4)心理咨询师只有在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在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隐去可能据以辨认出求助者的有关信息。

(5)心理咨询师对于心理咨询服务的记录、开具的诊断、照会或医嘱,应指定适当场所及人员保管,并负有保密义务。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策划书下一篇:500字作文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