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点滴(通用15篇)
1.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点滴 篇一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教学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难点
单元 章 节
一
百分数的应用 8
1、使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含有百分数的式题 初步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 知道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经历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推等活动 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理解和掌握解决有关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二
圆柱和圆锥 9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 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 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
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活动过程
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便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 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 增强空间观念 发展数学思考
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
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理解圆柱、圆锥各种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灵活运用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三 比例 8
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
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3、使学生结合实例
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 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 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4、使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 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 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理解比例的意义 认识比例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 会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四
确定位置 5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 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使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
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进行表达的能力 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 获得成功的体验
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拓宽知识视野 激发学习兴趣
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行走路线
五
正比例和反比例 7
1、使学生结合实际情景认识成正比例和发比例的量
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者反比例
2、使学生初步认识正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能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 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3、使学生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 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
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 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者反比例
教学时数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难点
章 节
六
解决问题的策略 6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 从而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通过把转化策略与以前学过的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 体会转化策略的内在价值
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提高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 从而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通过把转化策略与以前学过的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 体会转化策略的内在价值
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提高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 统计 4
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 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 初步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简单的众数与中位数;能解释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 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 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3、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初步理解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发展统计观念
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初步理解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发展统计观念
八 总复习数与小数 5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 沟通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体会整数和小数
小数和分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内在联系;掌握因数与公因数、倍数与公倍数、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的含义;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意识及能力 发展数感
2、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意义和方法的理解
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明确四则运算顺序以及有关运算律的内容 能合理、灵活地进行相关的四则混合运算;加深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 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 沟通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体会整数和小数
小数和分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内在联系;掌握因数与公因数、倍数与公倍数、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的含义;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意识及能力 发展数感
八
简易方程 5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能列方程解答一些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提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 增强符号意识
能列方程解答一些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八 分数和百分数 5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
掌握分数、百分数以及小数和整数间的互化
2、在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含有百分数的式题 初步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 知道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八
1、量的计量
2、比和比例 5
1、使学生熟悉数量之间的换算的原理 能灵活进行单位之间的转化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能根据要求求比值、化简比;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会解比例;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
感受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能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
感受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能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八
空间与图形 5
1、进一步加深对有关图形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明确有关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以及常见几何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体会公式推导过程中的基本数学方法;会解答有关平面图形周长、面积和常见几何体表面积、体积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放大与缩小 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能根据制定的要求对简单平面图形进行适当的变换;掌握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不同方法 能按指定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增强利用几何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明确有关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以及常见几何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体会公式推导过程中的基本数学方法;会解答有关平面图形周长、面积和常见几何体表面积、体积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发展空间观念
能按指定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增强利用几何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八
统计与可能性 5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感受各种统计图表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或统计量表示数据
能根据统计图表和统计量所呈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思考 增强数据分析意识 发展统计观念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 知道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会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能判断简单游戏的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简单的公平游戏规则
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或统计量表示数据
能根据统计图表和统计量所呈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思考 增强数据分析意识 发展统计观念
会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 ?? ??
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
2.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点滴 篇二
一、收集材料, 让学生有话可写
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面临的最头疼的问题是没有东西可写, 搜肠刮肚也挤不出点东西来, 正如俗话所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 一个人头脑中储存的东西少, 生活素材过于单薄, 要写好作文也是不可能的。再加上学生年纪小、知识面窄这些客观因素的束缚, 促使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要多想些办法进行教学。
首先, 积累材料, 让学生从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去撷取, 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如三年级上册课文园地一, 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在教学中, 我结合综合性学习,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整理自己的房间、学煮面条、和小伙伴捉迷藏、画图画……为了让学生人人参与, 我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做一些喜爱的游戏、活动。通过这些游戏和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兴趣的话题记录下来。我就以此为契机, 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要求边记录边整理资料, 准备和同学交流。让学生在玩中学写, 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也拓宽了学生的写作空间, 充实了学生的习作素材, 习作训练充满轻松愉快的气氛, 使学生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带领学生到自然界去观察、感受、体悟, 启迪学生捕捉文思, 这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要时常带领学生进入生活的五彩世界, 在亲身体验中有所感受。如三年级下册课文园地一, 写家乡的景物。自然界中美的事物是到处存在的, 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在习作前, 我布置学生利用周末在家长的带领下到附近的公园、景区……游玩, 用相机、小册记下自己觉得美的景物。因为有家长的指点, 学生的观察显得有目的性。当然, 作为老师, 我也没闲着, 用相机拍摄、录制景物, 再制作成课件。在习作指导时, 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收集的素材, 又有课件的辅助, 学生进行书面表达就下笔如有神了。这样, 既可避免作文课的单调、枯燥, 又能使学生逐步做到“我手写我口”。既让学生积累了素材, 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还发展了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二、发挥榜样作用, 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
现在的小学生, 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由于生活阅历较为浅薄, 看问题较为片面, 缺乏深思熟虑, 遇事总是争强好胜, 决不服输, 你好我要比你棒, 于是我就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树立典型, 设立展示台, 印发优秀习作, 借助竞争机制,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在作文教学中, 每一次写完作文, 我都会让学生互相传阅讨论, 组织学生点评, 从中推荐一些作文, 让他们认真抄写并贴在展示台上。由同学先评, 好的作文要写出简单的评语,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看法, 写一写评论, 大多学生从习作者字写得怎么样、语句是否通顺等方面去谈, 但也有些学生涉及其他内容。据此, 我再作详细评讲, 肯定他们的成绩, 于是, 好的作文就这样被学生基本确立了, 习作被选的学生很高兴, 他们看到展示台上有自己的习作, 心里增加了自豪感。没被选上的学生, 先是羡慕, 后来也想上榜, 那种欲望是十分强烈的, 学生都盼望着上作文课。可见, 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来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 这条路径是可取的。
三、参与生活、阅读, 扩大写作空间
学生的生活方式是十分单调的, 几乎是“两点一线”, 生活在这种封闭的圈子里, 是激发不出学生的写作热情的。三年级下册课文园地五, 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在习作教学前, 我就引导学生结合综合性学习, 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还让学生从《智慧背囊》中找出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做好摘录, 让学生把相关的素材读给父母听, 并请父母提出意见。为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教学中, 我还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和阅读中接触的相关文章。大部分学生都能把事件有条理、具体地写出来。有的学生还想到爸爸妈妈每天要上班, 回家要做这么多的家务, 还要关心爱护自己, 是多么辛苦啊。表示今后要努力学习, 帮做家务, 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学生正是从亲身的体验中去获得这一感受的。可见, 引导学生五官开放, 心怀激荡地感受, 在一个情、声、色、味俱全的世界里获取种种形象, 从而来丰富感受, 强化感受,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提高写作能力。
教写作文就如同教做一道好菜, 必须有充分的材料准备, 对用餐人的喜好和菜色的属性有所了解之后, 再按照各种材料的入锅先后顺序和时间控制, 最后再加以装盘, 才能做出一道精致味美的好菜。总之, 作文教学要积极、有序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 积累材料, 培养他们善于体悟自己天真心灵中激起的波澜和吹皱的涟漪, 捕捉自己稍纵即逝的闪光的跳动, 激发起写作热情。
参考文献
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点滴 篇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42例1。
教材从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将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遵循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的总体情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此时的学生虽已初步具备信息分析、处理、解决的能力。但他们的思维仍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仍需要依据实际经验支持,通过下定义的方式获得概念。针对这一特点,在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时,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操作和动态演示,将概念的关键属性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相联系,使学生掌握概念。
【设计理念】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教学目标】
1.知道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2.加深对“平均数”和“平均分”意义的理解。
3.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4.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让学生知道平均数是一个不“真实”的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问题引入
现在黑板上摆两排圆形磁铁,第一排有9个,第二排有5个,我想请同学们帮忙,重新整理,使每排磁铁一样多。
2.感知
(1)学生思考移动的过程。
(2)教师操作引导:现在每排都有7个,7是这组数的什么数?
(3)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
二、探求新知
1.设置知识冲突
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平均数,那是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呢?
2.学习例1
(1)出示统计图:请大家看屏幕,这里是小丽、小华、小兰、小明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到的废瓶子的统计图。
(2)观察: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出示问题:“这一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你们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请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像这样的题目,首先求出他们的总数,再看他们是平均分成几份,就除以几,这样就求出了他们的平均数。
三、联系生活
学会了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那么在平时生活中你遇到过平均数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数学问题,如本次期末测试三年级数学平均成绩90分。
四、巩固应用
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小芳得了98分,小强得了96分,小明和小兰都得91分。你能算出這四位同学的平均成绩吗?
五、课堂总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及疑问?
4.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重难点知识点 篇四
第 一单元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通过学生上网查找各地天气情况,初步认识生活中的负数。
第二单元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初步认识球,知道球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重点: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难点: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通过让学生操作、讨论来获取新知识。
第 三单元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你里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 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迟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4、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难点: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通过挂图、卡片,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索来获取新知。
第四单元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对统计结果作出正确解释,并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预测。通过挂图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第五单元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借助实际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第六单元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运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时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图画、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点滴 篇五
1、威尼斯商人(节选)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剧本所表现出来的崇尚正义、仁爱、友谊的人文主义理想。
2、复述剧本主要情节,了解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3、品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品味丰富、生动的个性化的戏剧语言,初步培养学生戏剧鉴赏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目标1、3
2、学习难点:目标22、江村小景
教学目标 :1.了解剧本所展示的主题,以及表现剧本主题的形式。2.学习欣赏剧本精练通俗、思想内涵丰富的语言。3.学会欣赏剧本的结构。教学难点 :精练通俗的语言理解。教学重点:关于剧本的主题
3、《陈毅市长》选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
2、能力目标: A、初步学会通过对剧情矛盾冲突和人物对话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B、能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剧本,尝试进行舞台表演。
3、情感目标:感受陈毅市长的政治家胸怀和人格魅力。教学重点把握剧情的矛盾冲突,欣赏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教学难点理解两人之间矛盾冲突的转化过程;咀嚼其中蕴涵丰富的语句。教学方法和手段
4、一厘米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生僻字词的用法,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2.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3.通过作者对文中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常识,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
2.体会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3.领会小说的巨大思想内涵及其对于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对陶影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2.理解作者通过文中主人公来反映母亲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
5、藤野先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联系现实,关心时事。
4.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教学重点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1.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2.对真正“爱国性”的理解。3.思考中日关系中当前面临的问题。
6、生命与和平相爱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认识犹太人的民族精神,了解犹太人的才能和愿望。
2、概括出戴维的优秀才能,并进一步归纳出其优秀才能的根源。3.探究课文逐步深入地描写人物的方法。4.体会文章语言凝重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教学重点: 1.了解犹太人的才能和愿望。
2、概括出戴维的优秀才能,并进一步归纳出其优秀才能的根源。教学难点: 1.探究课文逐步深入地描写人物的方法。2.体会文章语言凝重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1)由犹太民族引出戴维其人。第二部分(2—5)介绍戴维的语言才能
第三部分(6—11)探寻戴维语言才能形成的根源第四部分(12—14)继续叙述对戴维的了解,抒发自己的感受
7、热爱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本课生僻难词。2.品味课文生动的语言,把握文章的情感和意旨。3.理解课文逼真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4.培养学生默读的学习习惯,提高阅读质量。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2.讨论法、发现法、诵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过程中,融入课文情境,认识人的价值和深切体会“人”的伟大。
2. 理解生命的意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 理解课文的感情和意旨,体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2.品味课文逼真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3.品味课文情节的传奇性。难点 1.课文浓厚的象征意义。2.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
2.学习海伦·凯勒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3.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及其深刻的主题,从中得到一定的人生启迪,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1.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理清其“形”,并领悟蕴涵于“形”中”的“神”,进一步体会散文“形”、“神”的辨证关系。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笑对人生的风雨。教学难点:
1.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及其深刻的主题,从中得到一定的人生启迪,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2.把握人与环境抗争时所折射出来的伟大的力量与意志,珍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9、送行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出现的“不谙世故、凄怆、邂逅”等生字词。
2、讨论理解文中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体会散文所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的问题。
3、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训练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难点:对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的理解
10、给我的孩子们(节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体会他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
2、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3、通过学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过程与方法:应主要使用讨论法来体验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示学生要珍惜美好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 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重要主题的方法。难点:通过学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
11、台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12、呼兰河传(节选)
一、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充满童趣的景物描写、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以及祖父勤劳慈爱的形象。
2、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以及祖父勤劳慈爱的形象
2、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19、雪
【教学目标】1.体味文中“雪”的意象的内涵,理解作者热爱生活<顽强战斗<为理想而抗争的精神追求;2.通过反复吟咏,体会课文精练生动<意蕴绵长的语言;3.初步了解和掌握散文诗的文体特点和阅读技巧。重点读懂《雪》,了解其写作年代和背景,探究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难点
1、品味文章精炼传神的描写语言和隽永含蓄的抒情语言;
2、了解作者在描写中寄寓的情感,学习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
20、《雪》四人谈
◆知识与能力
1、初步理解文学评论的写法。
2、引导学生理解四位作家、学者谈鲁迅先生的《雪》,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大一致的地方,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其间的异同。◆过程与方法
6.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点滴 篇六
《长方体和正方体》
新乡市第一实验学校 周云霄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主要教学内容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现将本单元中教学中的一些感悟总结如下: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例:如果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出现特殊情况(没有底面、没有上面、只围四周),学生在计算时困难更大,正方体表面积特殊情况的计算相对容易一些,只需理解需要求出几个面的面积即可。
2.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单位。
这类题目不仅需要学生理解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的含义,还要学生建立1cm、1dm、1m的表象,并与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建立联系。
3.单位换算。
单位换算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个难点,这需要学生熟知不同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之间相互换算的方法。在单位换算中,形如8.05 m =()m()dm,1 dm5cm=()dm,更需要加强方法的指导以及专项练习。32
323
4.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般采用排水法,使用排水法求物体的体积时变化形式多样,例如:容器中注满水或没有注满水、容器是否能完全淹没到水中,都需要学生充分观察分析题意。
姬冠珍已阅张永万已阅李治佳已阅
7.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点滴 篇七
《乞巧》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 俗称“七夕”, 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 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 所谓乞巧, 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教学目标】
1. 学会“乞”等四个生字。
2. 能字正腔圆地诵读《乞巧》, 感受古诗的韵律。
3. 运用阅读资料、观察插图、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诗意,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渗透古诗学法, 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4. 适度拓展, 增强语言积淀。
【教学过程】
1. 课前谈诗中人。
出示《牛郎织女》的图片。请大家说说为什么喜欢故事中的织女。
2. 揭题猜诗意。
拿到一首诗, 得先理解一下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这叫解诗题。谁来猜猜看, “乞巧”是什么意思?
3. 吟诗诵节奏。
(1) 自主、合作诵读。
大声朗读诗歌四遍, 前两遍自己读, 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后两遍读给同桌听, 互帮互助把字音读准, 诗句读通顺。
(2) 有层次地诵读。
1指名生读, 要求读正确、流畅。
2读出节奏。怎么读才朗朗上口?在吟诵古诗时能注意停顿的话会更好。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一般可以按“2字、2字、1字、2字”的节拍来停顿, 屏幕出示“节奏线”。
3指名读, 读出诗的节奏, 师随机范读。
4小组赛读, 争取有点韵味。
【评析:学习基于学生的真实起点, 由熟悉的故事切题入诗, 学生以此为据, 可观可想。个性化的诵读是凸显古诗个性的有效手段, 节奏的快慢、停顿的长短以及节拍的引入都能很好地辅助学生读出这首古诗的特点。古诗词与现代文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分行排列, 字数相同, 节奏感强。读得好, 诗中静止的景物就会动起来, 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感性的世界。苏轼所说的“三分诗, 七分读”, 就是这个道理。】
4. 解意悟诗情。
(1) 征求解诗意的方法。
现在, 诗歌能读得正确、流利、有节奏感了, 但这还不够, 学习古诗, 还要搞明白诗的意思, 你觉得可以用上哪些方法来理解? (预设:看注释、看资料、查字典、看插图想象等。)
(2) 自主合作学习。
1任务驱动, 出示投影。
第一步:请你读一句想一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用看注释、查资料袋、查字典、看插图等方法去解决。第二步:自己理解完后,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生自主合作学习, 师巡视指导。
(3) 汇报交流。
1第一、二句诗:“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着重理解“宵”和“霄”。
预设1 :宝盖头的“宵”是夜晚的意思, 联系“夜宵”理解。雨字头的“霄”是天空的意思。
预设2 :查字典, 宝盖头的“宵”的意思是夜, 雨字头的“霄”的意思是天空。
2第三、四句诗:“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a.“穿尽”为什么不用“穿进”?理解“尽”的意思。说明穿的红丝很多很多。
b. 简介:古诗中常用夸张的手法来表情达意。
c. 指名读, 读得夸张一点。
d. 理解两句诗的意思。
3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诗, 肯定会更有味道。
4此时, 你对诗题《乞巧》的意思有没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它是什么意思?随机板书:乞取智巧。
【评析:古诗教学中仍应注意对字词的教学。此环节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区分清楚“宵”和“霄”的意思不同, “尽”和“进”在句子中表达的意义不同。并且, 通过对“尽”字的推敲, 发现这首古诗的写作特点, 又延伸到“这一类”写作特点的古诗。】
5. 想象入诗境。
古时候的人们会怎么过乞巧节呢?让我们随着慢慢升起的秋月, 走进这个美好的夜晚。
(1) 请你静静地读一读这首诗,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预设:
生1 :我仿佛看到了碧蓝的天空。
生2 :我仿佛看到了星星。 (其中有两颗最耀眼的星星, 它们是……)
生3 :我看到牛郎和织女团聚了。他们仿佛在说:“我真想你啊!”
生4 :我仿佛看到了家家都在乞巧望秋月。
师小结:碧蓝的天空, 点点的繁星, 相聚的牛郎织女, 望着秋月穿针引线的女子……一幅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配乐朗读整首诗。
(2) 在这个美妙的夜晚, 其实最开心的就是那些穿针引线的女子了!请你再读读诗的后两行。看看那些女子在干什么呢?她们都是哪家的女子呢?她们会向织女乞取些什么?
1出示: ( ) 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祈求 ( ) 。
指名:你姓什么?例: (张) 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祈求 (父母健康长寿) 。
2民间有一首《乞巧歌》这样唱道:
乞手巧, 乞貌巧;
乞心通, 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
乞我姊妹千万年。
a自己读。
b. 让我们打着节奏来唱一唱。
3你们看,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 ×家, ×家, ×家, 家家……你一条我一条她一条, 穿尽红丝几万条。
4这些红丝还仅仅是红丝吗? (不是) 而是女子们的一个个 (美好心愿) ! (板书)
5她们的心愿很多很强烈, 对月穿针引线到天亮也不肯结束, 难怪唐朝诗人崔颢这样写道:长安城中月如练, 家家此夜持针线。
6多么隆重的乞巧节啊!可是“对月穿针乞巧”毕竟是一场比赛, 这些对月穿针的女子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7积累:通过同学们丰富的想象, 一个美妙、热闹、浪漫的乞巧节呈现在我们面前。配乐, 诵读, 背诵。
【评析:诵读之后, 在学生脑海中产生的画面感是古诗在学生思维中的具体反映。在这一时刻, 脑海中的画面取代文字占据主要篇幅, 但文字又牵引着想象的发展。再者, 由于时空距离相隔遥远, 学生与诗人的情感难以在短时间就引起共鸣, 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对诗真正意境的理解, 这就需要进行适度的资料补充、拓展, 使学生懂诗人的心, 明诗人的情。适时引入《乞巧歌》, 丰富了古诗留下的空白, 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红丝”的文化内涵, 使原本深厚的文化在呈现时不显得突兀和强制。】
6. 拓展巧整合。
(1) 古代过七夕的方式还有很多:板股绳、剥蚕豆留尖芽、蜘蛛织网、月下观影等 (图片展示) 。
(2) 古人写七夕的诗还有很多, 如《迢迢牵牛星》、五代·后唐杨璞的《七夕》、唐代权德舆的《七夕》、宋代秦观的《鹊桥仙》等, 同学们可以找来读一读。
(3) 《乞巧》是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还有哪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日》《清明》等。
【总评】
一、反复诵读现个性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大诗人苏轼曾说过:“三分诗, 七分读。”古诗词与现代文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分行排列, 字数相同, 节奏感强。读得好, 诗中静止的景物就会动起来, 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感性的世界。古诗词的音韵美是其他文体所没有的, 所以我们更要读出它的那种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节奏美。古诗词的诵读是很有讲究的。《乞巧》在诵读环节处理得十分到位。首先初读古诗, 要求把字音读准, 诗句读顺。然后读出节奏, 七言绝句可以“二二一二”或者“二二三”的形式停顿。
二、解词推究有个性
理解诗歌的语言是读懂诗歌的前提。与通俗易懂的现代文不同, 诗词的语言是含蓄的、精练的、跳跃的, 甚至是晦涩难懂的, 增加了学生理解时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的讲解,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对“宵”和“霄”等关键词的理解, 学生有的查工具书, 有的联系上下文, 有的看注释, 在理解古诗的同时, 实践了理解诗的方法。
三、品味想象凸个性
8.三年级下册《太阳》教学设计 篇八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及课文的朗读水平。
2.了解太阳的特点,该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举例子、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其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板书)学生齐读2遍。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板书:科普说明文。
二、学生集体读课文,教师要求仔仔细细去读,读准生字词
1.学生读完,教师评价。
2.让学生标出自然段。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凝(ning))
三、学习1—3自然段
1.请咱们班最勇敢的孩子给大家读第一段,看谁倾听的最专注
①指名读、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②这一段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这是什么句?(反问句)谁能改成陈述句?(学生答)。
③“箭为什么射不到?”学生思考答。(太阳离我们太远了)。
④有多远?画出这句话。
⑤“1.5亿公里远”作者举了两个我们容易理解的例子,谁来谈一谈。(指名读)。
⑥讨论“谁能走3500年”,“飞机要飞二十几年”不可能的事说明了什么?教师引导“差不多”、“二十几”是不精确的推断。
⑦太阳的第一个特点是离我们很(远)(出示课件),那箭能射得到吗?(板书 太阳的特点 远)那开头射太阳的传说也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⑧太阳离我们那么远,我们看上去太阳有多大?(一个盘子那么大)其实,太阳有多大呢?请男生读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男生读完,教师评价。
②画出说明“太阳的大”的一个句子,互相讨论“太阳到底有多大?”(地球承载着60亿人,200多个国家)。
③指名说出太阳有多大。出示课件“抵”可以换成什么词?(比)板书:大。
④一个太阳和多少个地球相比较(130个)师强调:这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30个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那么,下一段,课文还有告诉我们太阳的什么特点?
3.学习第3自然段
①请女生读,教师评价男生的倾听,请男生评价女生的读。
②师:太阳会发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光明)太阳会发热,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温暖)请学生回答: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 )送来的。
③第3段文中把地球比作了什么?(大火球)师:这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④出示课件。地球的表面温度是多少?举例子怎么说?(生答)
中心温度有多少?“估计”是什么意思?(不精确地推断)从这些词可体会说明文用词十分准确。⑤这一段用打比方、列数字的办法说明了太阳的第三个特点(热),板书:热
4.师小结。以上学习的3段形象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太阳的哪三个特点?(学生答)
太阳那么远,那么热,跟我们没有关系?(有关系),请谁来读读第四段第1句。
四、学习4—8段
1.指名读第4段第一句。
①第一句是什么句:起什么作用?板书:过渡句 承上启下。
②下文讲了什么?(指名答)课文最后一句说:“没有太阳,( )” 可见,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很密切哦!”板书: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
2.课文怎样介绍太阳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自由朗读4—7自然段,拿铅笔把最能概括每段内容的词句轻轻画下来,交流讨论。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①说说4—7自然段依次讲了什么?梳理思路动植物、人类生活、气象、防治疾病。
②出示课件,看图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提醒太阳与煤炭的关系,可阅读《学习法》“你知道吗?”你会获得更多的自然知识。
4.出示四幅图,引读第8段,勾画认为十分重要的句子。
师生从正反两面分读一、二两句,共同读“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5.集体感情朗读最后一段,提醒学生读出太阳的重要性。
五、“太陽来到我们班”出示课件
要求:学生试着将自己喜欢的部分,以太阳的口吻介绍。
六、布置作业
1.小练笔:太阳的自述。
2.阅读课文的资料袋和115页的《妙不可言的位置》,你一定会对太阳、地球、太阳系等自然科学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七、结尾语
9.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篇九
恩阳一小吴晓俊
眨眼间本学期即将结束,到了又该静下心来把这学期的工作回顾一下,这样既对这学期的辛劳有个交代,也将为下学期的开始做个准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可以说既紧张忙碌而又很充实。总体看,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能及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改革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对这学期的教学情况具体作如下小结。
一、主要成绩和经验
1、我首先用德律己。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及时总结得失,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本学期全勤,没因个人私事耽误学生一节课,能主动认真的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并与本年级组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了《多功能时间屋》这一教具的制作工作。
2、用心教学。真对本班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直观演示、运用学具动手操作,精心设计练习课,讲究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练习效率。整体上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3、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了“教”与“学”,“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认知结构的过程,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
4、完成了如下知识教学目标: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会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初步认识了简单的小数,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理解了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会进行简单的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难点,上课时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存在的问题
1、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不能积极与老师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同学做作业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书写较差,正确率较低。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
1、自己还要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2、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3、对学生注重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认真审题、自我检查的能力。
10.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十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了一学期的不断学习与适应,成绩都有相应的提高,首先在数认识方面大部分学生都不错,还有一少部分学生有待提高。其次,在计算方面,我们班学生也有了不小的进步,大约还有20%的学生计算方面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在应用与统计方面,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进行教学,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8.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方法措施:
1.认真备好课、上好课,钻研教材,设计和上好每一节课。
2.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或者采用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
3.紧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4.对差生要认真耐心地辅导。
5.在位置与方向教学中,重视概念的本质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认真组织考核和总结。
7.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规律加强思维能力,良好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8.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4课时
第二单元口算除法3课时笔算除法9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三单元简单的数据分析3课时平均数2课时
第四单元年、月、日的认识2课时24时计时法2课时
制作年历1课时
第五单元口算乘法3课时笔算乘法4课时整理与复习1课时 第六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2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3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3课时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3课时
小数的简单计算3课时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4课时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
11.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点滴 篇十一
一、把握时机, 引导学生展现真实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作文, 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也就是说, 学生作文的真实化应是我们作文教学的一个追求, 或者说是一个努力的方向!因为只有写真话, 抒真情, 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 才能实现做人与作文的真实结合。请看教学片段:
生:我叫王子云, 是西门小学三 (1) 班的学生, 今年10岁。个子不高不矮, 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 红扑扑的脸蛋, 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我的特点就是性子急, 做事毛躁, 一次烧开水, 忘了时间, 水都烧干了, 差点引起火灾。
(听着王子云的发言, 再看看她的外貌, 根本不相符, 实际的外貌是大嘴巴, 眼睛细长, 皮肤略黑。接下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对王子云的发言进行点评。)
生:烧开水都烧干了, 说出了她做事粗心的特点。
生:这件事很真实。
师:谁来补充?
生:她的语言很优美, 外貌写得很好。
生:“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写得很好。
该教学片段中, 王子云说的外貌显然不真实, 虽然语言很美, 把自己的外貌也写得很美, 但她是不加选择地把别人的外貌描写安装在自己的身上, 张冠李戴。这是当前小学生习作存在的普遍现象, 人物外貌千人一面。其他学生的点评同样只注意语言优美, 而忽略了是否真实。面对教学中生生互动生成的话题, 老师应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 不能对他们的误识置之不理, 淡然处之。如果老师能抓准时机, 这样点拨:同学们请认真看一看子云同学的外貌, 想一想, 子云同学介绍的是她吗?同学们经过观察、思考, 肯定会纷纷说出自己的见解:她的嘴不是“小嘴”, 而是比较大的;她的眼睛细长, 不是“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她的皮肤比较黑, 不是“红扑扑的脸蛋”……此时老师再顺学而导, 告诉学生:人物外貌的描写不能只追求语言优美, 要认真观察, 抓住特点, 用恰当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外貌的特点, 这样才能让读者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人物形象才会跃然纸上。
二、把握时机, 引导选择真材实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现行教材中的习作题目包含的内容比较多, 有提示、有要求、有方法指导、有拓展等。理解题意是学生选好材料, 写好习作的前提, 也是学生写好习作的基础, 否则就会出现离题、偏题的现象。如在“学生读题, 明确要求”这一环节, 学生自由读题目, 说说自己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请看教学片段:
师:现在同学们说说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这次习作是写写自己, 向别人介绍自己。
生:这次习作可以用的题目有《我给自己画张像》《这就是我》《爱哭鼻子的女孩》。
师: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
生:可以从外貌、性格、特长、爱好、优缺点等方面介绍。
生:我还知道写完后要把习作读给了解我的人听, 听听他们的意见, 并认真改一改。
该环节, 教师首先让学生充分读题, 思考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充分汇报, 在师生互动中明确题意。学生明确本次习作是写人的, 可以从外貌、性格、特长、爱好、优缺点等方面介绍自己。这时老师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选择材料的指导, 可以适时、适当引导学生回放自己生活、学习、休闲的场景, 从中选择能突出表现自己个性、爱好或特长的材料写。例如, 当学生汇报:这次习作可以用的题目有《我给自己画张像》《这就是我》《爱哭鼻子的女孩》时, 这句表面上是对学生拟题的引导, 实际上也暗示着选择材料的不同, 像《爱哭鼻子的女孩》只适合女同学写, 而且是爱哭鼻子的女同学。所以这次习作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介绍自己, 也可以介绍自己一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如能在此处进一步点拨, 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拓展思路, 从纷繁琐碎的真实生活中选择恰当的精彩事例, 写出真实的自己。
三、把握时机, 引导学生描写具体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 无意注意占主导, 他们的观察偏向无意观察, 观察时往往不够细致耐心, 思考得也不够深入, 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往往不深刻。习作时, 他们虽然捕捉到了习作素材, 却常忘记了某些细节, 以至于出现描写过于简单, 语言贫乏的现象。教师可借助媒体手段、交流触动、提问引发等形式再现情景, 帮助学生把事情的经过链接起来, 让学生在头脑中来一次真情回放。如在“汇报选材, 指导构思”的教学环节, 学生汇报自己想写的内容, 教师引导点评:
生:我叫郭佳敏, 佳, 是美丽、美好的意思;敏, 是敏捷、聪慧。妈妈给我取这个名字, 希望我是个漂亮、聪明的女孩。我今年十岁, 浓眉大眼, 绑着两把马尾辫, 大家都叫我小胖子。平时我喜欢蹦蹦跳跳, 非常喜欢表演小品, 昨天的主题队会上, 我还表演了小品呢。
(咋一听郭佳敏同学介绍的自己的外貌, 似乎没有女孩眉清目秀的特点, 不像女孩的外貌, 但仔细一看, 她说的自己的外貌很真实, 一个活脱脱的假小子。)
接下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对郭佳敏的发言进行点评。
生:事例不够具体。
生:写出了她的外貌特点, 浓眉大眼。
师:还有什么给我们留下印象?
生:写她留着马尾辫很真实。
师:还有什么需要帮助她的?
生:事例还要写具体些。如, 你是怎样表演小品的。
师:用“蹦蹦跳跳”, 写出了淘气的特点。
该教学片段, 发言的同学说到了自己非常喜欢表演小品, 昨天的主题队会上, 她表演了小品。评的学生也提出建议, 事例还要写具体些, 比如她是怎样表演小品的。教师此时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对, 菖菖同学评得非常到位。想想应该怎样写具体呢?”让全班同学参与到怎样把小品表演的细节写具体的情境中。主题队会活动是前一天举行的, 学生记忆犹新。这时, 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回忆:昨天你在表演小品时, 心里是怎么想的?神态怎样?有什么特别精彩的动作?哪些语言特别生动,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同学们有什么表现?此时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 大家畅所欲言, 将不断充实小品表演的情节。一个生动活泼的场面便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就知道, 场景的描写应注意“点面结合”, 首先可以写“面”, 说说这次主题队会的内容真是丰富多彩, 有舞蹈、唱歌、相声、讲故事等;然后再写“点”, 小品的表演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来写, 才能使习作更加具体生动。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习得了写作方法。教师及时的引导, 不但能使这位同学受益, 全班同学也能从中受到启发,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样, 不但培养了学生一双选择真实材料的慧眼, 还培养了学生一双描写真实生活的妙手。
12.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篇十二
刘凤瑛 本学期,我仍然担任三年级二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期间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工作中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一学期将过,我付出过辛劳,也有收获的喜悦。为了下一学期更好地工作,现作如下总结。
一、主要做法及收获:
1、重视对学生的调查了解,从而有的放矢,把握教育教学的主动权。针对这个班的实际情况,学生思维比较灵活,课堂纪律太乱,好玩的同学多,基础知识比较好。但作业不认真完成的情况,首先加大力度管理课堂纪律,情况有所改观。
2、坚持改革、努力创新,教育的出路在于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在于创新。根据认知、巩固、适用的原理,我在教材上作了适当的调整,便于学生系统地学习、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起到了巩固新知识的作用。
3、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结合。如教学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时,因为这些单位太抽象了,光课堂上讲,学生不一定理解,要去实践这些面积单位,可能要用半节或一节课,为了不浪费时间,我把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实际操作,感受与认识面积之间的实际大小。这样,寓教于乐,两全其美,使学生易学易记,牢牢地掌握了知识。
4、做好培优扶差工作。在引导差生方面,我除了进行个别辅导外,同学间采取互帮互助,好生带差生,当他们的小老师,平时注重监督他们的学习并给予适当的辅导,将课程难度降低到最小,尽量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次定时作业后,针对学生及试卷,及时对学生或试卷进行分析,查漏补缺,尽量争取每个内容都不落下。但是经过试卷分析发现还存在许多问题,有的孩子粗心大意把加减法做成乘除法,有的孩子不认真审题,有的孩子骄傲了不重视学习,有的孩子丢三落四不是丢了单位就是丢了答语,甚至漏了题目没有做。针对这种情况,我尽力做到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对学生的每一道错题进行纠错。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培优方面,由于本班学生中优生比较多,我主要采取相互竞争与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方法,激励学
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5.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沉闷的局面,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积极回答问题。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根究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存在问题:
由于本学期我有时带五年级数学,有时带二年级数学,数学老师换来换去,学生要适应不同老师的授课方法,有点受影响,学习习惯不太好。经常换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好处,另外也给其他老师添了很大的麻烦。这是教学中的大忌。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中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多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加强转劣培优力度,加强教学反思。
总之,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使学生因乐学而好学数学,使学生们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1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十三
本班共有学生59人,上学期的优秀率89%、及格率100%。这些学生通过两年多的学习,集体观、学习习惯已基本形成,大多学生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习效率比较高,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贪玩,上课时不能注意听讲。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首先要抓好学生的作业书写,二要对少数差生注意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单元:
符合知识发生发展的线索,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结构。
2、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采用小单元的形式交叉安排。
3、把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学生经过七个学期的学习,已具备了较好的口算、笔算能力,能掌握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已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应用书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会与他人合作,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发展了实践能力,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有些学生思维不够灵活,造成学习困难,还有个别家长素质差,家庭教育跟不上,影响孩子的学习。
三、总体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判断平年、闰年,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能力,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通过“你知道吗”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在教师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四、教学措施:
1、抓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地掌握基础知识。
2、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教学内容的弹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3、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差,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习惯,让成绩好的同学帮助他们共同进步。
4、运用实物,图片等各和可以利用的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5、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旧知识引新知识。
6、尽量地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思多练。
7、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4.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篇十四
1.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教学重点。
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熟悉的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涵义,让学生充分体验每一种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学会根据物体的大小选择不同的面积单位,学会估计图形的面积。一定不要只偏重面积的计算和单位换算而忽略了空间观念的培养和发展。
2.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发展空间观念必须以学生自身的空间知觉和体验为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充分知觉和体验的实践机会。一方面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还应该努力创设更多的实践活动,给学生以更多机会。
3.重视估测活动的过程,鼓励估测方法的多样性。
估测是数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主要方法,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教材提供的多种估测方法,在交流中体会估测的多样性,在学习中发展应用估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 重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5.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篇十五
教学总结
本学期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可以说既紧张忙碌而又很充实。总体看,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能及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改革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对这学期的教学情况具体作如下小结。
一、主要成绩和经验
1、我首先用德律己。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及时总结得失,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本学期全勤,没因个人私事耽误学生一节课,能主动认真的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
2、用心教学。针对本班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直观演示、运用学具动手操作,精心设计练习课,讲究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练习效率。整体上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3、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了“教”与“学”,“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认知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
4、完成了如下知识教学目标: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初步认识了简单的小数,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理解了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比较大小等。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难点,上课时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存在的问题
1、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不能积极与老师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同学做作业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书写较差,正确率较低。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
1、自己还要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2、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3、对学生注重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认真审题、自我检查的能力。
大新镇徐禅堂小学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点滴】推荐阅读: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难点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08-13
《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三》教学反思11-09
《什么是面积》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6-19
三年级数学下册搭配问题教学设计11-01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铺地面》教学设计07-06
一年级数学教学点滴谈08-21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06-23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思路-数学计划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