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化汇报

2024-10-24

学校信息化汇报(10篇)

1.学校信息化汇报 篇一

教育信息化学校汇报材料

椒江第二职椒江六中

一、学校概况

椒江二职椒江六中是一所综合性的学校,是教育信息化走在全区前列的几所学校之一。我校,目前学校初中高拥有网络教室7个、多媒体教室40个。在校生总数2500人,45个教学班,教职工将近200 人。学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培养师生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作为重要工作目标,学校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现作以下汇报:

二、增加硬件投入,提高装备水平。

1、校园网。利用10兆网接入椒江区教育信息网,网络覆盖到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和各办公室,各班级、各实验室,各实训室。配备了5台三层核心交换机、一个上网行为管理硬件,二层交换机有50多台,400台学生专用计算机、150台教师用计算机。学校建有ftp服务器,下载服务器,金融服务器,有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员4个及数据中心一个。

2、计算机教室。每个计算机教室建有一台教师主控计算机和50台学生计算机,使用极域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多媒体网络教室7个。实现教师主控、电子登录、文件服务和网络控制等功能,保证学生一人一机的上机要求。

3、多媒体教室。学校建有40个多媒体教室,有LED投影仪、实物展示台、音响等,均接入宽带网,做到班班通,基本满足学校教

师开展多媒体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室与班级数之比接近为1:1。

4.计算机专业实训室。学校设有计算机网络实训室。能满足各种计算机网络实训要求,如网络安全实训,服务器配置实训,各种虚拟机实训,路由器,交换机实训。

5.计算机综合布线实训室。学校投入10多万,建有一个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的计算机综合布线实训室能进行楼宇智能化布线实训,网络的端接实训。

6.计算机金融实训室,学校投入30多万建有一个计算机金融实训室,内月DELL power2950高档服务器一台,装有用友B/S架构会计电算化软件一套,还有会计模拟软件多套,还有模拟银行系统的各种硬件与软件。

7.计算机维修实训室,共有维修用的计算机将近有100多台,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维修的重点实训室。有一支兴趣非常高计算机维修兴趣小组。

8、教师课件制作室。学校为满足数字化教学的需要,建有专门的教师课件制作室,配有3台多媒体计算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打印机、刻录机、视频采集卡等设备一应俱全。

9、办公系统。办公室实现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并有一个8口的交换机,实现校园联网,并接入宽带,学校实现校园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

10.摄影实训室。学校为服务形象设计专业及电子商务专业需要,建立一个专业摄影棚,装备有10多台单反像机,镜头,摄影布。

三、加强软件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1、开发信息技术课程。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开齐开好信息技术课,把信息技术课纳入正式课程,目前我校共有专兼职信息技术教师20名。

2、构建信息化平台。(1)网站建设。学校建立了椒江二职椒江六中网站,使用域名http:///,做到定期更新。学校还建起学校心理健康网站(),校企合作平台(),学生实习就业系统(http://stu.jez.net.cn)等各种网站平台十多个。所有在校学生通过网页实现网上电子书阅读。学校还构建了家校联系的网络体系,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平台。

3、资源建设。我们采取购买、收集、改造和校内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收集并开发教学所需的文字、声音、图像、图片、影像动画等素材,分门别类筛选进库,提供下载,方便教师备课上课之用。目前资源库拥有课件100多个。学校建有形象设计资源库,计算机平面实训平台,校内软件下载站。

四、加强师资培训,提高运用水平。

主要对全体教师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培训:第一、熟悉电脑操作技术和常用软件的使用。第二,熟悉办公软件的使用。第三,熟悉最基本的多媒体制作和因特网的使用。教师们通过外出、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学习了计算机基本技能,word文字处理、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和简单网页制作。目前,我校绝大多数教师能自制教

学课件并使用多媒体上课。

五、探索教学新模式,做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通过老师们的共同努力,我校的信息化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校多名老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赛课中获市、区级奖;3位老师的课件参加省、市级评比均获得二等奖;教师们积极撰写市电教论文,先后20多人次获奖。同时,我校学生也在电脑小报、绘画、动画,计算机维修,平面设计,影视制作等各种信息化技术的竞赛中频频获奖。

2.学校信息化汇报 篇二

前提——有特色思想的校长

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 实际上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表现。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决策者和组织者, 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 利用学校的优势, 发展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信念,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办学特色。陶行知认为, 真正的校长应“敢探未发明的新理, 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因此, 校长要能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特点, 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办学主张, 找到办学的优势和突破口, 从而扬长避短, 创造出学校的特色。

在确定创建信息化特色学校目标后, 学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入巨资购置了先进的硬件设施, 使教师人人有笔记本电脑, 每个教室都是多媒体教室。随即学校又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校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 加强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 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 研究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困难等, 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有信息化特长的师资

造物先造人, 学校要把开发人力资源放在首要的位置。教师的潜能不仅是资源, 更是学校特色发展的资本。要形成学校特色, 必须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教育实践告诉我们, 一所学校的特色往往指学校教师的群体特长, 是他们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升华。为此学校必须积极提供机会引发教师的特长, 努力创造条件培养教师的特长, 并提供机会各展其长。

据此, 学校根据实际加强了教育信息化的校本培训, 深入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 重点研究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力争多出好成绩。学校要求全校教师100%通过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水平考试, 100%具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研究与整合能力。学校还安排教技室的技术人员分别对全校教师进行了Flash、Autherware等课件制作方面的培训, 让每个教师都会制作课件, 会使用多媒体设备。在每个教室, 无论是普通教室还是专用教室, 学校都设置了一个电教设备使用登记本, 用于记载教师使用电教设备的情况。学校还要求教师的备课一律采用电子备课, 教育教学论文、随笔、学生习作等, 全部提交到校园网上, 真正实现了网上管理。

保障——浓郁的科研氛围

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认真研究和探索教育自身的规律, 从实际出发, 按规律办事, 是形成办学特色的有力保障。学校不仅承接了江苏省级立项课题《商住小区群配套学校多元化发展的研究》的子课题《课堂教学的个性化》的研究, 还参与了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并围绕这两个课题展开了丰富的教科研活动, 运用现代化手段开展课题研究实践课, 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 使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学校教科室定期出版《教科研信息》, 报道学校最近一段时间所开展的教科研活动, 小结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还摘录一些其他学校在本课题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一些教育教学理论, 供教师们学习和借鉴, 形成了浓郁的科研氛围。同时, 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比赛, 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根本——有信息素养的学生

校长的努力,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特色的形成, 最根本的还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学校培养一支有过硬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队伍, 最终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 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术和能力。因此, 我校将加强信息技术普及教育, 强化学生计算机“双基”教育, 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对学生实行分层管理, 分类培训, 落实优秀学生的计算机竞赛辅导培训工作, 并逐步扩大参与面, 保证100%的学生计算机操作及应用能力达到课程标准水平。学校除了通过信息技术课进行专门的训练, 还开设了信息技术兴趣小组, 电脑绘画小组等, 利用午间管理和放学时间进行训练, 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又锻炼了他们的一技之长。经过几年的努力, 我们的学生在参加昆山市、苏州市的电子技师比赛、电脑绘画比赛中均获得好成绩。目前, 学校所有的学生都会简单地操作电脑, 中、高年级的学生能从网上搜索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等, 信息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

3.刍议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 篇三

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预期效果表现为:第一,校园各群体之间可以方便、快捷地相互交流。学校的各方面信息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大大促进学校的科学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第二,学校领导可以全面及时地了解全校的各方面的信息。第三,各部分可以便捷交流,更协调地为教学科研服务。第四,利用互联网发掘社会智能潜力,形成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互补与整合。它能更好地利用学校的各种教学设备实现软硬件共享,可以更好地发挥各科教学设备的效益,并使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图书资料信息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一、当前学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基础业务工作不够扎实,馆藏资源不够丰富

这主要表现为档案收集范围狭窄,收集内容不够丰富。比如文书档案接收多,科技档案、专门档案接收少;政治领域方面的档案接收多,教学科研领域方面的档案接收少;宏观方面的档案接收多,微观方面的档案接收少;只注意接收纸质档案,而放松了书法、字画等其他载体的富有校本特色的档案收集;档案的纸质载体多,机读文件少。

2、档案工作者未能从知识结构上及时学习和掌握科技化手段,阻碍和制约了档案网络化进程,进而阻碍和制约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

由于传统的馆藏档案以纸张、照片、录音、录像等形态为主,其利用方式主要是阅读、咨询和编辑出版档案史料等,这种陈旧的服务方式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已远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主要体现在:档案工作依旧是传统的,现代办公技术的应用程度明显偏低,工作效率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贡献率一直没有达到自我满意的程度,档案工作的社会吸引率长期处于工作正常发展要求之下,以致对档案工作的社会应知率较低。

二、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1、积极构建学校档案信息平台

信息化档案工作应具备以下6个基本要素:(1)先进的档案理念;(2)数字化信息资源;(3)与互联网相连的校园网络;(4)档案信息智能化应用;(5)信息化人才和信息技术;(6)信息化政策和标准。管理对策是网络内容实用化、技术使用平民化、档案人员培训标准化。

具体措施是:(1)充分装备和利用先进的信息设备,如计算机设备、通讯设备、网络设备。(2)使管理信息的内容数字化。将教育教学各类信息生成和整理出来,使各类信息规范化、标准化,最后达到数字化;(3)完善信息服务系统。学校管理部门是信息资源的主要拥有者,也应是主要提供者。为此,各类教育教学信息不再是属于某一部门所有,管理部门应该向社会各界、学校师生员工提供完备的数据库和光盘检索系统、互联网虚拟系统等信息系统。(4)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各类信息人才要大大增加,尤其是既懂计算机操作、联机检索、上网查询等信息技术又懂教育管理的人才更加重要。因为只有这种人才既知道需要收集什么信息,又知道如何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

2、普及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

信息革命,不仅扩大了档案工作的业务范围,同时,也大大深化了档案的内涵。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这些都对管理者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目前,电子计算机、缩微复制设备以及先进的库房设备等进入档案管理领域,使档案存贮方面出现了系统和数字型多功能数据库缩微技术、光盘存贮技术,编目标引已向集约化和自动化方面发展,馆藏手检卡片目录和机检数据库、计算机终端相结合,读者服务中已出现网络化、复制、联机咨询、联机馆际互借等方式。随着我国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数据标准化工作的完善以及办公自动化设备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广泛应用,新载体形态方式的公文将大幅增加,机读型、缩微型、视听型档案将大量涌现。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档案工作队伍结构及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档案工作者必须熟知芯片、光盘、计算机和各种应用软件,信息技术知识将成为每一个档案工作人员知识构成的必备要素。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对档案工作者的培训和再教育,普遍提高在职员工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使在岗人员尽快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能,不断扩大知识面,及时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具备一定的适应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需要的基本技能,才能处理好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做好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同时,在熟练掌握档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对教育管理知识、公文写作知识和教育科研方法知识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为档案深层次研发奠定基础。

3、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档案、图书、情报、资料同属文献范畴,共同构成社会的信息服务体系。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在急剧增长,而对浩瀚繁杂的文献情报,任何一个文献部门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和信息全部加以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利用。因此,必须打破档案、资料、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联合目录、实行资源共享,正是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之一。建立联合目录是用统一的著录格式和编排,联合报道两个或两个以上档案馆(图书馆)馆藏的档案目标。实现资源共享使档案、资料、图书、情报等文献部门相互分享各自的资源,使利用者很方便地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知识、信息、情报。通过建立联合目录,形成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可以使各文献部门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文献资源互补,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因而也可有效地缓解存储空间拥挤,人员、资金紧张等矛盾,并有利于各级各类档案馆、图书馆馆藏朝着有侧重、有特色、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方面的发展。

4、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工作,不断丰富馆藏

4.明珠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篇四

嘉峪关市明珠学校

嘉峪关市明珠学校是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列入2010年九项惠民实事的建设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南市新区居民子女就近入学问题建设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根据南市区当前人口结构和增长趋势,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进行设计。一期工程小学部建设于2010年8月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共有学生860人,教师46人,教学班18个。

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和教育局高度重视我校的建设和发展,按照“高标准建设,高起点办学,高效能管理,高水平发展”的办学思路,不断加大投入,着力优化办学条件。尤其是在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更是给予了资金和设备上的大力的支持。先后累计投入经费105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我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明确了“推进基础设施配备建设,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设开放、动态、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教育

信息化支撑发展与引领创新的重要作用,使得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成为深化教学改革和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制高点。下面,我就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硬件环境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办学过程中,我校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技术装备。一是计算机配备工作。建校初,学校建成标准化计算机室1个,配备了54台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5:1,为学生信息课的开设提供了保障。市教育局先后为我校配备教师办公电脑27台,并全部接入互联网,师机比达到2:1,符合3:1的国家配备标准。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都有节点,使教师办公、学生学习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满足了教师电子备课需要,实现了资源共享。二是交互智能平板配备工作。今年,我校配备了16台交互智能平板,基本达到了每个教室1台,并接入网络宽带,实现了班班通。该设备集成度高、智能化高,计算机老师和设备厂家专业人员对我校全体教师进行了培训,现均已能熟练运用于课堂教学。学校制定了使用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的管好、用好交互智能平板。三是配备了移动电教小推车。学校共配有4台小推车,满足了每层楼班级的灵活教学需要。四是配齐了电教辅助设备。学校配有复印机1台、打印机8台、录音机6台、速印一体机1台、数码照相机1架、数码摄像

机1架、笔记本电脑2台,保证了日常办公的需要。五是其他信息化设备配备工作。学校还配有多媒体教室2个、电子交互式白板1个,还建有校园网站,校讯通信息网络平台、校园广播系统、红外线监控系统、LED电子显示屏等,满足了学校信息化教学需求。

二、软件环境建设

1.建成校园网。学校建有独立的网站,并设有高质量并受师生欢迎的主页。通过校园网进行校内通知、新闻发布、教研交流、重大事项公示等。网页布局合理,内容更新及时,点击率高,已成为我校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2.上好信息技术课程。我校共有计算机专业教师1名,学校按照课程设置要求,4-6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每班每周2节。在落实信息技术教材的同时,每个年级补充相应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我们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学校100%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都能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得到提高。学校还派信息技术教师赴湖南等地进行培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

提高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并早已成为展现教师自身素质和师表形象的重要载体。

4.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竞赛。充分发挥信息化设备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提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课件制作、交互式白板应用课比赛、录相课等,将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情况作为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重要要素,使教师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并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

5.成立了“C世界”计算机兴趣小组。将喜欢计算机的学生吸收进来,于每周四下午两节课后定期开展活动,提升学生的打字、电脑绘画、网页制作、软件操作水平,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明珠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广大教职工的辛勤努力下,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与上级的要求、形势的发展还有较大的距离。我们将乘这次信息化建设的东风,认真听取各位领导的建议,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新局面。

5.学校信息化汇报 篇五

xxxxx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多年来,上级高度重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加大各方面的投入,着力优化办学条件,尤其是在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更是给予了资金和设备上的大力支持,先后为我校累计投入经费190万余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我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教育标准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按照办学思路,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明确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设开放、动态、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建设带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创新重要作用,使得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成为深化教学改革和促进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下面,我就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一简要汇报:

xxxxx位于xx县城东5公里处的镇政府所在地,始建于1975年,2004-2008年在上级党委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撤并四个教学点组成现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彻底实现了全镇集中办学,教育资源共享的目标。目前,现有在校学生846人,教职工87人,教学班24个,其中中学12个,小学12个。

一、加大硬件投入,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办学过程中,我校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技术装备。

(一)计算机配备工作

学校现已建成标准化计算机室2个,配备了75台计算机,使生机比达到12:1,为学生信息课的开设提供了保障。上级又先后为我校配备教师办公电脑76台,并全部接入互联网,师机比达到1.2:1,符合3:1的国家配备标准。2014年,学校争取上级的支持,建成了录播教室1个,并于2016年通过增设互动设备,提升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整个校园网络共有二百个信息点,其中40个信息点到办公室,50个信息点到教室。使教师办公、学生学习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满足了教师电子备课需要,实现了资源共享。

(二)班班通配备工作

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自2012年开始,我校先后为各班配备了17台触摸式电教设备、7套多媒体教室,使多媒体教学覆盖了全校24个班级,同时实验室各功能室也配备了触控式电教设备,达到了每个教室1台,并接入网络宽带,实现了班班通、室室通。我校的班班通教学设备集成度高、智能化高,学校通过和石河子十中联盟学校手拉手活动,邀请联盟学校计算机老师和专业人员,依托学校的校本培训阵地,对我校全体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尤其是微课制作等软件的使用,使教师由原来的不会用、不敢用逐渐过度到现在均已能熟练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班班通,进行多媒体教学,拓宽了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直观,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班班通的使用率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近年来,我校在学生成绩抽查和中考中都处于乡镇前列的好成绩

(三)基本配齐了电教辅助设备

学校现配有复印机3台、速印一体机1台、打印机16台(已配备到个教研组))、数码照相机1架、数码摄像机1架、笔记本电脑7台,保证了日常办公的需要。

(四)其他信息化设备配备工作

学校还配有多媒体教室3个、多媒体会议室2间,以用于学校的学习、活动。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购置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软件,如计算机教室的xxx教学软件、xxx教学软件等,另外学校还建有校园网络服务器、校园广播系统、红外线监控系统、LED电子显示屏等,满足了学校的管理、宣传、信息化教学需求。

(五)做好信息化教学设备的维护

为此学校专门安排了一名兼职教师对各电教设备的使用进行监管,对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软硬件故障及时排查、检修维护,保证了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负责对各教师进行软硬件使用的培训和指导。

二、抓住信息化工作的关键,注重软件建设

1、成立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学校对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信息技术教师为成员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

2、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建设。为确保我校信息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电子备课室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学生机房管理制度、“班班通”管理使用制度、“班班通”使用安全责任书、各功能室管理使用的规章制度、教师机使用制度等。

3、挖掘资源,充分利用好各类教育教学服务资源平台。好的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可以让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资源,使教师有更好的途径快速成熟起来,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能极大地促进教育教学。我校的各科专业教师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xx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xx教师教研网络平台、xx县xxx教育平台上及时注册、学习、使用;各教师利用标准化双语教学平台客户端,整合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较好的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完成教育教学,提高了教育教学实效。师生们还在县级的电子资源库注册相应账号,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

4、夯实基础,上好信息技术课程。我校共有计算机专业教师2名,学校按照课程设置要求,4-9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每班每周1-2节。在落实信息技术教材的同时,每个年级补充相应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重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训和应用。充分发挥信息化设备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提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高。目前,我校45岁以下的教师95%都取得了xxx级的计算机考试合格证,绝大部分教师可以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幻灯片,运用Flash软件制作课件。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及教师展现自身素质的重要载体。

深入课堂,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组织教师上好公开课、示范课和研讨课,鼓励教师搜集、整理、开发、制作教学课件,大胆使用现有的电教信息设备,参加网上晒课活动,把所选的公开课、优质课在国家、地区级的教育资源网上进行晒课,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晒课是对学校教研氛围、教师合作意识、学科研究成果的一次综合展示,也是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学资源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有效运用的良好契机。2015年我校上传xxx、xxx、xxx、xxx等教师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等中小学科目的10节上课实录、教案、课件设计到xx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晒课,取得了2节部级优秀课、3节区级优秀课的好成绩,在xx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我校的xxx、xxx、xxx三位教师分别获得xxx地区三等奖;同时学校将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情况作为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重要要素,使教师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学科整合的骨干,全面带动并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建设。

6、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将喜欢计算机的学生吸收进来,于每周四下午三节课后定期开展活动,提升学生的打字、电脑绘画、网页制作、软件操作水平,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现在信息化建设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档案管理、学籍管理、财务管理的个个领域,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有效引领着学校的创新发展,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广大教职工的辛勤努力下,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我们将继续按照学校原定的的信息化管理办法,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合和建设各类信息系统,构建信息化基础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业务整合。二是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和师生信息库建设,实现校园的信息化管理。三十创新信息化管理模式,按照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的管理化方式转变,全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发展。

xxxxx

6.学校信息化汇报 篇六

安全工作巡查信息情况汇报

二〇一六年六月三日

东辉学区

安全工作巡查信息情况汇报

根据凉州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巡查工作的通知》(凉教安发〔2016〕25号)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校安全工作的特点,从5月26日至6月底组织开展全校师生经常性开展校园安全检查,确保校园、师生安全稳定。现将本周我学区各校、幼儿园安全检查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东辉九年制学校:

1、全校每月进行安全隐患自查自改。学校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校园安全专题会议,定期检查、教育,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安全演练。本学期来,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分别进行了防震避震、消防疏散、交通应急安全疏散演练,收到了良好效果。

3、学校内部安全制度建设比较完善,每学期学校都与教师、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各种节假日前、开学初、期末,都要对全校师生做专题安全知识教育,学校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校园安全专题会议,定期检查、教育,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我校实行放学路队制。一至三年级学生家长接送制,高年级路队制。放学后,值周教师将学生集队带出校门外,家长方可接送孩子。接送孩子的车辆要停放在校门外200米外的道路两侧,不得阻碍交通,绝不允许农用车、三轮车、摩托车等违规车辆接送学生上下学。

5、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全面落实学生营养餐和教师食堂的监督管理,确保全校学生营养餐和教室食堂的食品安全。营养餐管理人员和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上岗证。学生营养餐建立规范详细的原料索证管理台帐,做到食品及时留样、领导按时进行陪餐、留样及配餐有完整的记录。

6、重视对学生消防知识的教育,通过周会课、升国旗、上下学集队和安全演练等活动教育学生安全用电、防火防电,严禁学生带危险品进校。并 对消防设施进行了检查,消防设施完好。

7、校舍安全。由于学校多次对校舍进行安全普查,并根据普查情况进行了整改,对教室宿舍的门窗玻璃、课桌凳椅、线路布设、疏散通道进行了检修和维护,不存在安全隐患。东辉和平小学:

1、学校内部制度建设比较完善,每学期学校都与教师、学生、家长签安全责任书,各种节假日前、开学初、期末,都要对全校师生做专题安全知识教育,学校定期检查、教育,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全校定期进行安全自查自改,24小时有教师在学校值班,实行封闭式管理,上课期间,校外人员不得进入校园。教师在上班时间内外出必须履行请销假手续,经批准后方可外出。

3、查巡晚间值班安全情况。晚上注重学校大门的坚固及关锁与否,提醒值班老师在校园内加强巡视,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解除或报告。

4、我们发动全体教师对学校房屋各设施进行了认真检查,特别是教师宿舍、食堂的防盗防火设施。对自查出的事故隐患提出具体整改办法。

5、校舍建筑安全:在检查中发现,操场后边的观礼台因年久失修,墙体裂缝,存在隐患。解决办法:设置隔离带,悬挂警示牌,与村委联系维修或拆除。

6、学生上学路上安全情况。我校实行路队放学制,一二年级学生家长接送制,对部分学生家长骑摩托车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提出安全要求。

7、在校舍拆除期间,带班领导和值班教师加强了巡查力度,严禁学生进入施工区域,并对施工方提出了安全施工要求,确保师生人身安全,顺利完成了校舍校舍拆除工作。

东辉中心幼儿园:

1、组织落实、制度保证

幼儿园十分重视安全文明办园创建工作,形成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 3 工作合力。同时严格执行门卫登记、验证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警预案体系,落实应急反应机制;制定各部门,各科室管理制度。

2、危爆物品管理制度等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严格落实行值日制度,做好记录,坚持落实校长责任制,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文明建设工作责任追究机制。

3、加强宣传,形成共识,营造良好氛。中心幼儿园积极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宣传教育,坚持做到全园师生了解安全文明幼儿园巡查活动的意义和要求,并能积极参与其中。

4、加强与村委会联系沟通,及时主动地反映存在的问题,积极争取支持和配合。同时加强工作协调,定期沟通情况,研究问题,密切协作,加强配合,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推动巡查工作深入开展。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幼儿园周边无违规违法经营现象;幼儿园周边尤其校门出入口交通秩序良好。

5、确保全校师生的全面安全

幼儿园在巡查工作中要坚持预防为主,整建结合,及时准确地掌握本园和周边治安方面出现的新的情况,大力加强安全防范工作,提高预防、发现、控制和处置能力,努力消除学校及周边各种不安全隐患。东辉李家寨幼儿园:

1、交通安全。重点检查了幼儿上下学交通安全情况。

2、食品安全。重点检查了幼儿营养餐洗手、就餐和垃圾回收情况。

3、消防安全。重点检查了消防设施配备管理使用情况和幼儿园疏散通 道、安全出口设置情况。

4、幼儿园设施设备安全。重点检查了幼儿园教室、厕所、围墙及各功能室仪器设备使用及管理情况等。

5、幼儿园及周边环境整治。重点检查了幼儿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情况。

6、自然灾害防范。重点检查了各类安全应急逃生救援演练情况。

7、应急值守工作。重点检查了领导带班责任制和24小时值班制度情况等。

东辉学区

7.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 篇七

档案信息化是网络化、数字化、规范化的总成, 涉及档案管理、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等专业综合技术。反思我们的档案信息化工作, 我们深感: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须注重软硬件工程建设并举;注重档案科技发展规划和实现规划措施的落实;加强档案科技发展工作、促进档案事业发展和腾飞, 需要大力加强电子信息资源及信息化建设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 建设高素质档案管理队伍。中职学校在我国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 中职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其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中职学校中越来越突显

1 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当代世界中有可供使用的大量信息, 知识的类型亦相当繁多, 尤其身处在信息时代, 更是充斥着各式各类的知识, 而哪些才是教育工作人员所需要的?能够为教学过程带来何种效益?如何使众多知识有系统的呈现?如何搜集、精炼、储存、分享、创造知识, 管理这众多知识, 便是知识“管理”的目的。如何善用知识, 将会是未来竞争的主要关键因素。人类的知识不断被开发出来, 而信息也将面临“数据过剩, 却信息不足”的失调问题, 教学资源的多样化, 使得教育工作者无法忽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相信未来在科技上的进步, 并不只在于信息的生产, 更也不会是信息的传播, 最困难的问题将是在于如何减少和筛选信息。未来储存信息的能力是相当可观的, 但是要如何从我们记忆中取出有用信息的能力确实相当贫乏。真正的知识管理, 便是要做到取出每个人脑袋里所需要的信息, 凡能藉由知识管理系统而不断学习的组织单位, 才能发挥知识的最大功能, 带来竞争优势。

2 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2.1 强化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识

目前, 为了顺应当前的管理形式, 将纸质档案转换为电子档案, 但转换的过程中, 速度较快, 一些学校无法及时更新电子档案管理设备, 所以存在设备比较落后, 管理上专业人手不够等现象。电子档案管理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 必须要用最专业的手段对其进行管理, 确保档案的真实完整性。

求电子档案的管理者需熟练的掌握计算机, 然后把计算机和档案管理工作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促进电子档案的管理。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对管理人才的培训, 制定培训计划和管理计划, 随时关注管理不足的地方, 然后培训相关的管理人员, 还可以请专家来指导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 这样电子档案的管理人员会有更加专业的手段对其进行管理, 从而在管理上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思想品德等。这样便于为学校管理提供最有用的依据, 因为这关系着教师评优和学生健康成长, 所以必须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完善制度管理。对于中职学校的档案的整理、收集、归档工作都要明确管理到位, 要推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教育被视为一专业工作, 于是乎需以专业知识为基础, 而教育专业知识是由教育研究、研习中学习而得, 亦能由教师的实务经验及省思所产生。教师所累积的教学实务经验, 往往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结晶, 十分珍贵。但遗憾的是, 学校方面往往忽略了教师长年所累积下来的专业知识, 并伴随着教师调动或是退休而消逝无踪, 无法有效的经验传承及保存;同样地, 教师本身亦往往不清楚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 而造成无法储存、应用甚至分享, 更不用说是创造新的知识。教师所拥有的教师专业知识乃是学校组织中的重要资产, 然而, 学校和教师对于知识管理的内涵, 却仍一知半解。

2.2 加强对档案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

学习与档案信息化相关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数字化技术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现代管理技术知识、外语知识等, 提高档案工作者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技能, 以适应档案信息化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将这些珍贵的知识或经验须予以搜集、储存并传承分享, 以至于其它教师得以透过这些珍贵知识而提升教学质量、活络教学过程,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便因此被孕育而生。对教师而言, 知识管理是一种专业学习的过程, 也是获取专业知识的手段, 再者将知识管理应用于教育的领域, 早已成为近年来教育研究的主要议题。学校本身可视为是一个教师社群的结合, 而教师知识更是学校的重要资产, 更应珍惜并积极管理。若教师知识管理得宜, 教师将不再只局限于自我的知识, 可借助他人所分享的知识, 达到教师专业成长的理想。教师个人专业理论有许多属于内隐的、特殊的以及不断建构、变动的特性, 大体上是透过团体合作、自我省思、深度对话等活动而得。知识的生成变化是个体其内在个体经验、意义结构在社会或特定文化脉络之中, 交互影响历程中, 不断经由诠释、反当、转化的结果。因此, 教师的知识管理策略, 必需着重在整体的教师专业实践历程。

2.3 加大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投入

制约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因素有很多, 如资金、人才等, 但起主要决定因素的是领导者的现代化意识水平, 应投入大量的精力关心和支持这一工作, 没有资金, 应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投入资金;没有设备, 应千方百计配置先进设备;没有管理人才, 应积极培养、选拔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把档案现代化管理纳入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计划, 列入中职学校档案部门重要达标的内容进行考核。

总之, 档案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数字化、收集与传递的网络化已势在必行, 档案中蕴藏的丰富信息将在新世纪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我们必须加快电子档案的现代化建设管理进程, 确保中职学校档案为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巧玲.档案信息化管理[J].2009.

[2]陈炳亮.人事档案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 2009.

8.浅谈学校信息化建设 篇八

信息化建设班班通培训近十年来,我校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让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行,在建、管、用上狠下功夫,基本形成应用形式多样化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为“班班通”有序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班班通”设备配置后,学校成立了“班班通”工作领导小组,把“班班通”的管理和应用纳入到学校整体管理体系,统筹规划,明确目标,科学管理。为了确保“班班通”设备管理和应用的有序化和常态化,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多媒体设备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学资源管理制度》《“班班通”应用绩效考评制度》《“班班通”应用校本培训制度》等,对设备管理、使用等各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使管理及应用工作有章可循,管理规范,做到了天天在运用、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抓的局面。

二、强化培训,为“班班通”科学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应用,需每个教师熟练掌握相关技能是广泛应用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首先做到培训先行。

(一)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1.坐下來向骨干学。充分利用校本教研的平台,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分阶段,分任务,集体教研一起学,业余时间各自学,抓落实,抓检查,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掌握规定的内容,学校统一进行检测,对于不合格的教师亮黄牌,要求限期达到,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提高。

2.请进来跟师傅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经学校研究决定,聘请信息技术中心的专业教师为我校教师做专项培训,由信息技术中心徐主任带队,于波、李德彦、何丽新三位教研员,先后3次深入我校,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专项培训.2012年5月,我校聘请信息中心时永华老师和徐岭镇、李帅老师,来我校对全镇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技术技能说课培训。

3.走出去向专家学。除了参加上级统一要求和学校内部进行的相关校本培训外。近年来,作为全国“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校和“大连市信息技术应用实验校”。我校先后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到上海、广州、厦门、成都、大连等地参加培训学习,回校后,这些教师向全体教师介绍自己的全程收获,并把自己的所得传授给大家,真正实现了一人所得,大家受益的效果。

(二)“班班通”应用培训

“班班通”工程启动后,进行以“班班通”设备应用为核心的新一轮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设备日常使用、管理维护、基本操作、资源的选择和合理使用以及如何运用资源库备课等技能。采取“四定”即定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考核和“三结合”即集体培训与个人练习相结合、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校外培训与校本研训相结合。

三、突出应用,发挥“班班通”设备应有效能

1.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应用机制。我校将“班班通”设备的普及应用纳入到常规教学管理范畴,与各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我们主要做法是:“对课时硬性规定,对上课弹性管理”。达到常规教学堂堂用、教学公开课必须用,其他活动灵活用。每学期在全镇的教学工作检查时,中心小学都将信息技术和“班班通”的应用作为检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制定的标准进行评比,将评比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挂钩,并作为教师绩效工资考核依据之一。

2.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融合水平。为了有效运用“班班通”设备,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学校每学期都按计划组织各学科教师利用“班班通”设备开展教学观摩课、汇报课、评优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大练兵活动,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促进了教师实际应用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了以展示促运用、以赛代培的目的。

3.开阔工作视野,拓宽应用空间。多媒体的特性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易于学生接受。学校利用“班班通”设备的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自身作用。作为“戴尔项目校”我校与大连市旅顺口区迎春小学联手结对,两校教师认真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基于项目学习的网上交流,共同学习。现今已合作完成了《纸飞机的飞行》《蒜苗的生长》等14个项目,并全部在全国获奖。

学校还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学校闭路电视系统播放相关节目,如书法、绘画、讲座等,让这些内容不再是枯燥的文字,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4.加强资源建设,奠定应用基础。积极开发、收集、整合教学资源。我校2007年安装远程接收系统后,每天认真做好“天网”资源的接收下载、整理工作,并分类归档,建立详细目录。教师利用良好的网络环境不断丰富自己的资源,建立个人文件夹,并将资源分类整理、存放。

四、追求应用实效,彰显信息化工作新成果

多年来,在实施“班班通”工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加强管理,强化培训,追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学校各方面工作带来可喜的变化:

第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打破了传统的培训方式,将教师培训远程化、网络化。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第二,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班班通”这个平台将多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形象、有趣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9.学校信息化汇报 篇九

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校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时刻绷紧安全之弦,做到长抓不懈,警钟长鸣。本学期已接近尾声,在本段时间是事故多发期,为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学校加强了安全工作的力度,现将我校七月安全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安排考试期间及暑假时间的安全工作,并强调工作重点,抓好安全知识教育。

二、加强值班力度,安排学校领导值班和专人值勤护校,保证节假日期间学校的安全;

三、认真检查学生宿舍、教室,发现有安全隐患的物品立即收缴;另外对学校的公共设施不定时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经过安全自查,发现我校目前安全工作存在学校线路安置不太规范,并有部分老化的现象。

四、要求班主任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引导,把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10.学校信息化汇报 篇十

——创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临澧县实验小学

我校创建于1988年,经过27年的奋斗,现在已经建设成为临澧教育的窗口学校、湖南省合格学校、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湖南省示范家长学校、常德市名优学校、常德市明星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级32个,在校学生1902人,教职工93人。自建校以来学校连续20多年被评为全县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自2001年被评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之后,学校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被确定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现已经顺利地通过了试点学校的终极评估验收。

现在,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校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绩,但要想在学校办学品质、教育内涵、教育竞争力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必须依托教育信息化作为强大的支撑,用教育信息化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学校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学校在各位领导、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按照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2015年度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的通知”要求,以创建为抓手,主动谋划,强力攻坚,自觉完善,使学校在教育信息化硬件配备、师资培训、资源开发与应用、教学研究、示范引领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观念引领,制度保障,构建信息化管理网络

现在,教育信息化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制高点,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我们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

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将形成信息化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形态。

学校成立了以周乃恒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小组,领导班子成员对日常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指导、督促、检查、评估、培训,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学校信息化工作。构建了由信息教研组,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及网管员、学科教师组成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学校每学期工作计划中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专项工作。

二、硬件升级,软件更新,充实信息化教育资源

推进教育信息化,硬件是前提,资源是基础。我们在硬件升级,软件更新,充实信息化教育资源上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投入100多万元配套完善了校园智能广播网、校园闭路电视网和千兆校园网,成为全县第一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二是筹资100多万元为全校32个班级教室、2个多媒体电教室建设了多媒体“班班通”。在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全覆盖的基础上,投入10多万元率先购买多媒体课堂教学“畅言交互式教学软件”。

三是投入100多万元,用于完善现有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已建成的千兆校园网,整个校园网络共有终端138个,交换机总接口256个,其中43个信息点到教师办公室,72个信息点到教室和功能室,每个信息点都有2—3台计算机。网络强大的信息量,开放性、交互性及趣味性已经成为师生开展教学、进行交流的平台和工具。

四是全校32个教学班、2个多媒体电教室均配备了集计算机、投影仪、实物展台、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一体的交互式教学触摸一体机。

五是建成了高质量的学校空间,空间布局合理,内容更新及时,通过网络进行校内通知、新闻发布、信息交流。2014年,又将学校空间进行升级改造,融合了教师个人空间、班级学习主页,真正为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了最优环境。全校所有专任教师借助湖南基础教育资源网平台建设了自己的个人学习空间,已经成为教师教研、学习和交流的互动平台。

三、加强培训,掌握技能,提升信息化技术素养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学校构建了完备的信息化培训机制,采取“走出去,带回来”的方式,先后组织30多批次教师外出参加计算机等级培训、课件制作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网络管理员培训等培训学习。还利用多种途径,从不同侧面进行校本培训。从简单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到一些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从课件制作到网络技术、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以及简单维护等方面,以定期培训、专门辅导、互相结对等方式进行。还开展了“课件制作比赛”、“网页制作比赛”、“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考核”等活动,对教师采取“以考促练、以评促教、考核兑现、纳入常规”的激励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目前,教师人人取得了信息技术高级等级证,能熟练完成文字处理、演示文稿制作;教师个个能熟练从网络获取所需资源,完成网络交流;教学人员人人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强化应用,促进整合,实现信息化建设目标

软、硬件是基础,资源是核心,而实践应用、发挥其功能才是根本目的。要使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得以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1、成功实现了信息技术和学科应用整合。我校教师应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应用畅言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开展了如语文的情境作文、英语情境对话、口语学习、音乐作品欣赏、美术作品欣赏、心理健康教

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今年,学校被定为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基地学校,成功承办了全县“信息技术与学科应用整合”教学研讨观摩活动。

2、成功糅合了信息技术的德育教育功能。我校早在2000年就建设了校园电视台,陆续推出了《校园新闻》、《爱我临澧,发展临澧》、《实小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等优秀栏目,不但教育了学生,而且提高了学生素质。大型庆”六一“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展演、校园环保综艺大赛、大型家长会以及演讲赛、故事会、“道德讲堂”等均以校园电视台大型多媒体演播室为主会场,全校32个班级为分会场,全校2000名学生和家长通过多媒体“班班通 ”收看现场直播。

3、成功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科研的嫁接。在学校承担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艺术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用具有“准确得体、激励感人、导向明理、随机应变、幽默风趣”的语言、实物、媒体展示等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状况进行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课题已于今年2月份圆满结题。今年立项的市级课题《数字环境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研究》正在借助信息技术功能,顺利开展。

4、成功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

一是开辟网上家长学校。在校园网开辟“家长学校”栏目,有计划、按步骤对所有家长进行培训,开展家长征文竞赛活动,交流优秀家长育子经验。

二是组织大型家长会。2014年,隆重举办了校园文化艺术节暨庆“六一”大型家长会,县五大家领导、教育局长和2000名学生家长应邀出席会议。家长会主会场上,少先队员为优秀学生家长献上红领巾,隆重表彰了评选出的“优秀家长”和“优秀少先队员”。各班级分会场上,班

主任向家长汇报工作,孩子们展示了自编自演的才艺展示节目,优秀家长交流成功经验。

三是每学期举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开放课堂,展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魅力,展示班队活动课上孩子的特长素质。

四是积极开展网上交流。学校网站主页开辟班级主页,指导家长进入学校网站,关注学校发展。各班级主页设置“班级留言”栏目,鼓励学生及家长经常登录,进行网上班级留言,师生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交流信息。

五、深入探索,研究实践,开展信息化创新应用

当前,如何充分发挥试点学校示范引领作用,创造性的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已成为我校争创省名优学校,打造人民满意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破解的课题。因此,我校将深入探索,研究实践,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工作。

1、加大投入,夯实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基础。五年内投入300万元,完成硬件设备的升级换代,不断升级综合管控系统和应用管理系统,健全、充实、扩展师生网络学习空间,使已基本建成的数字校园走向完善与成熟。

2、加强管理,做好信息化应用机制创新示范工作。学校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着重探索建立信息化长效推进机制和有效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创新信息化建设、应用与管理的制度体系。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使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人人参与创新应用示范工作。

3、做实“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与应用示范。立足优质资源共享,探索创新的优质学校与网络联校之间课程教学互助共享模式,学校课程教学资源与社会共享新途径。

4、积极探索研究“利用网络学习环境促进学困生的转化”这一课题。结合网络学习环境的优势,从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角度来破解如何利用网络学习环境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将研究工作的要求、做法、成果及优秀案例及时置入相关的公共空间,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

5、组织好校内外各种竞赛比武、社团活动。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类竞赛比武活动,组织校园开放日活动,充分展示创新应用亮点成果。

6、充分发挥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亮点展示平台,及时展示创新应用成果和示范推广、辐射引领的动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随时接受上级督查评估。

上一篇:军训闭幕镇领导讲话下一篇:老年大学任课教师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