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办

2024-09-19

农业办(共8篇)

1.农业办 篇一

一年来,思口镇农业办公室在镇党委、政府直接领导下和县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团结一心、精诚合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现具体汇报如下:

林业工作

一、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成果显著:20xx20xx年度总任务1409亩,其中山上造林982亩,山下绿化427亩,完成山上造林1002亩,完成率达102%,完成山下绿化433亩,完成率达101.4%,打造的重点和靓点是:1、积极做好王赋线公路两旁的绿化;2、积极做好“森林十创”创建工作;3、积极做好思口至思溪村级公路绿化。二、森林防火工作扎实有效:森林防火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做到高度重视,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一年来,全镇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主要措施:1、机构健全,完善了一支32人的森林消防半专业队伍,落实了镇、村、组三级层层包干负责制;2、宣传到位:发放了4500份致农户的森林防火公开信,张贴105份森林防火公告,在校园开展了森林防火知识讲座;3、预防得力:新开设防火带5.5公里,收缴扑兽器2台,落实了老人、痴呆特殊人群监护责任制。

三、林政管理加强,林区秩序良好:按年初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林政管理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严管林地、打击盗伐,规范采伐的办理,加强伐区跟踪管理,全年无一林业刑事案件的发生。

农业工作

一、粮食生产稳中上升:全镇年度种植面积14500亩,亩产每亩增加150斤,总产量增加220余万斤,人均增收300余元。

二、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采取多种形式推广农业新技术,全年讲课46次,3000余人次参加,免费赠送各种资料3500份,订阅《病虫情报》83份。

三、冬种油菜工作成绩喜人:以公路沿线和景区景点油菜种植为基础,发动群众和大户进行造片种植,全镇共种植油菜3992亩。

四、积极完成各项技术业务工作:抓好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承担了“茶树茶小叶蝉积素试验”,“江西省现代农业新品种试验”等技术性工作。

五、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家畜、家禽数比上年增长20%,动物防疫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栏。

水利工作

一、防汛在三月底立了防汛抗旱指挥部,制定了渡汛方案及抢险预算,成立抢险队伍,落实好防汛物资,安排防汛值班,对所有山塘水库的坝面及溢洪道进行了清理,病险水库,山塘安排专人值守,并对所有山塘、水库多次进行了逐个检查,做到发现问题就地解决,在平时运行过程中严格按批准的汛限水位运行,确保安全渡汛。

二、冬修:根据县冬修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制定有效的措施像落实防汛责任制一样落实冬修工程的责任,逐个落实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负责人,积极向上争取20余个项目资金,确保今年冬修工作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加强管理,严格规范建设程序,把好施工质量关,对各冬修工程加强监管和指导,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三、其他:积极配合水利局其他工作的进行,按时按量完成水利普查工作,在金竹坞水库、龙腾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积极协调与当地群众的关系,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农业办 篇二

攸县农业综合开发自199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集中资金办大事,突出重点抓关键”的原则,将土地治理项目资金,集中投入13个粮食主产乡镇,着力打造湘东“粮仓”。

1 令人欣慰的开发成效

1.1 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了“藏粮于土”基础

13年来,攸县将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总量的68.7%,重点用在县域中部的新市等13个粮食主产乡镇,实施农、林、水、机、科等工程措施,高标准改造中低产田8986.67hm2,建设高效节水示范面积2666.67hm2,把项目区建成了“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随着农业基础的不断夯实,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渌田镇江阴等7个村的666.67hm2农田,粮食生产常年因旱减产减收。2004年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后,2005年遭遇了100多天的夏秋连旱,由于农业综合开发新建了小Ⅱ型水库和山塘,田间灌溉渠道相通,保证了农业用水需要,大旱之年获得了粮食大丰收。

1.2 着力破解制约兴粮“瓶颈”,挖掘了粮食增产潜力

13年来,攸县把破解制约粮食生产“瓶颈”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又一个主攻点。石羊塘乡谭家垅村农业综合开发前,全村有80hm2农田,基本处于水利死角,每年抗旱耗资逾30万元以上,正常年景亩粮食产出只有350kg左右。2006年农业综合开发为该村新建了一座水轮泵站,硬化了5000m灌溉渠道,使缺水农田变成了自流灌溉、旱涝保收的稳产农田。2007年双季稻亩产达800kg以上,比开发前亩增产400kg。13年来,攸县先后为石羊塘等10个项目区,破解兴粮“瓶颈”20余处,让2133.33hm2“水利死角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农田,促进了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1999~2009年,攸县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5580万kg。2009年,13个重点开发乡镇粮食总产达33.95万t,占全县粮食总量的66.58%。

1.3 着力扶持“农”头企业,构筑了企农“双赢”平台

1998~2009年,攸县农业综合开发在10个重点开发乡镇投入财政资金2978万元,扶持了粮食等9个优势农产品加工项目,做大做强了“仙竹”等3家省级龙头企业,新增生产总值1.21亿元,创利税1620多万元。为了延伸粮食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运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基地生产—订单收购”的模式,扶持粮食加工企业建立粮食等原料生产基地8000hm2,与5万多户农户签订了“保价收购订单”,使农民增收3800余万元。

1.4 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大了“藏粮于技”力度

2002年以来,攸县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综合示范项目为契机,在10个重点乡镇投入财政资金1650多万元,重点示范推广了由20多项成熟实用技术分业集成的“稻米优化工程”、“设施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工程”、“绿色证书工程”。至2009年,4大工程推广应用面积逾80000hm2,新增水稻生产机械动力2.2万kW,培训农民3.8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6万余份,科技成果应用率、入户率和科技在粮食增长中的贡献率,依次达到了90%、95%、65%,分别比项目建设前提高了15个、21个和13个百分点。

2 农综开发的主要做法

2.1 紧扣县情,突出重点,形成围绕优势搞开发的共识

1998年,攸县被列入农业综合开发“国家队”,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一致认为:攸县是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粮食大县,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攸县经济亮点很多,但真正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数得着的还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第一个双季稻成建制亩产过吨粮县”、“全省第一个农业‘双千’县”等“粮”字号“名片”。实践证明,粮食安全是攸县经济政治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攸县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粮食生产是确保攸县50万农民增收致富的现实选择。为此,县委、县政府形成了抓住国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集中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投向县域中、西部素有“商品粮仓”之称的新市等13个乡镇,实施规模开发,做强粮食产业,打造湘东“粮仓”的共识。动员全县上下,在攸州大地掀起了农业综合开发热潮。

2.2 科学开发,注重创新,倾力打造“攸”字品牌工程

在“新”字上下功夫,在“精”字上做文章,在创新中求发展。这是攸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始终坚持的工作思路。为了创造具有攸县特色的兴粮工程,每个项目的实施,县农开办都要找准“主攻点”,推出符合县情民意的土地治理模式。如新市镇项目区,针对区内水源充沛、地势平坦、连片集中的特点,推出了渠路配套、以渠为主的田园化综合开发模式,连片建成亩产跨吨粮”的高产农田333.33hm2。又如莲塘坳乡项目区,根据区内地势平坦、田垅开阔、田园化规模初具、雨季地表水泛滥成灾、旱季渠道渗漏严重、农田缺水的特点,推出了一渠一路“非”字形路渠配套、快排快灌、高效节水模式,建成了名噪三湘的“攸”字品牌工程。获得了省、市主管部门的肯定,受到了时任省委书记杨正午的好评,赢得了美、日、韩等国来华农业专家考察团的赞许,荣获了全省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验收评比一等奖,被湖南卫视等媒体誉为“攸县模式”,推向湖湘大地。

2.3 重点培育,倾斜扶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为了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13年来,攸县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经济技术优势,选择优质稻米精加工和生猪扩繁精养为主导产业进行重点扶持,按照国家项目申报指南,严格现场考察评估、督查监理制度,确保了项目科学立项和成功实施。1998~2009年,全县通过扶持的11个项目,已成为攸县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农”头企业。仙竹米业在农业综合开发连续3次的扶持下,2009年“仙竹”品牌优质大米加工总量达5万t,实现销售收入1.82亿元。

2.4 健全机制,严格管理,努力提高项目科学管理水平

管理出效益。为切实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12年来,攸县相继建立健全完善了竞争立项制、项目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公示制、财政资金县级报帐制和工程建后管护制等多项管理制度,规范了项目和资金管理。2005年以来,攸县还建立了每年邀请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项目区视察1~2次的制度,虚心听取代表、委员的意见,有效地提升了项目建设水平。

3 当前面临的一些难点

3.1 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脆弱,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亟需提高

攸县有较好的水利设施建设,但由于60%建于60~70年代,施工质量欠佳、病险工程较多。近些年,虽经多次除险保安,但仍有76处中小型水库带病运行;1万余处山塘因年久失修,渗漏严重。另外是重点开发的13个乡镇,已连片建设了11333.33hm2高产农田,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基础,但项目区以外的粮地,不仅分散经营,且中低产田面积大,耕作技术传统,实现粮食生产的稳产、高产仍有很大难度。

3.2 财政支农投入仍然偏低,资金管理机制亟待创新

13年来,攸县农业综合开发投入13个重点乡镇的财政资金虽近亿元,至2010年中低产田改造亩投入标准也由1998年的132元,增加到了780元。但面对粮食生产的制约“瓶颈”、工程材料价格和人工工资等飞涨的现实,亩投入的资金仍然不足,项目建设除了水利工程的投入较足、建设标准较高外,其他农业、林业、农机、科技等工程措施却因资金偏紧,建设内容和标准仍相对偏低。同时,随着财政支农力度的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逐年增加。2009年财政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优质粮食工程、国土资源整理、农田水利建设等多方面的资金达4500多万元。但由于资金多头管理、项目分线实施,资金投入效益没有充分发挥。

3.3 粮食比较效益仍然低下,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利益增长点亟待培植

首先是目前粮食生产仍属弱质产业,在市场、自然灾害等多风险袭击下,比较效益无法上升。其次是国家为了保护和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近两年出台了粮食直补的惠农政策,但由于化肥、农药及其他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一亩地粮食直补、综合直补的总量赶不上一袋复合肥的涨价,有如杯水车薪的直补,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刺激效应”仍然微薄。

4 进一步建设湘东“粮仓”的思考

4.1 科学规划,为建设湘东“粮仓”提供科学依据

攸县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证明:科学规划是建设好湘东“粮仓”的基本保证。根据《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湘东“粮仓”建设应以县域中部岗地平原粮、经主产区的皇图岭等13个乡镇为重点,向西部低山丘陵粮、油、经作区和东部山地粮、林、牧业区的粮食主产村、组推进,制订以中部为主轴,东、西部为两翼集中连片,纵横贯通的总体规划。近期应以《攸县农业综合开发5年(2009—2013)土地治理规划》涉及的5乡镇77个粮食主产村为重点,辐射拉动周边乡镇、村(组),分年实施。

4.2 集中投入,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产业的扶持力度

一是抓住国家向农业倾斜扶持的机遇,举全县各部门之力,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向兴农、兴粮、兴水的项目和资金。二是搭建资金整合平台,加强支农资金的存量整合。目前,攸县支农资金已涵盖改善农业基本条件、粮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多个类别。这些旨在扶持农业发展的资金,要构建“以县为主、统筹规划、上下联动、各记其功”的支农资金整合机制,把各类支农资金用在建设现代农业的刀刃上。三是坚持多元投入,建立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粮食是国民经济的战略物资,是一种基础性公共产品,应在国家倾斜扶持的同时,像农业综合开发一样,坚持政府引导,民办公助,带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汇集多方资金,共建湘东“粮仓”。

4.3 突出重点,实施“四大工程”,把粮食主产区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按照山、水、田、林、路、电、农机综合治理,水利、农业、生物、科技等工程措施综合运用的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建什么”的原则,加强粮食主产区农田硬件建设。高标准搞好病险水利工程除险加固,确保耕地灌溉自流、旱涝保收。二是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攸县粮食主产区内的26666.67hm2粮田,中低产田约占70%,这类田主要是地下水位高、田间排灌渠道崩塌、淤塞、地力严重缺锌、缺钾。要找准原因,集中连片、分期分批进行改造。三是科技兴粮工程。依托农业部门的人才、技术优势,将最先进、最适用的科技成果在粮食主产区转化为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科学种粮水平;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现粮食生产由“粗放到集约、传统到现代、低产到高产、低效到高效”的根本性转变。四是龙头企业升级工程。为使攸县的粮食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要进一步加大米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延长产业链条,培植著名品牌,提高粮食加工水平,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

4.4 创新方式,推进集约经营,努力提高粮食产业的组织化、规范化程度

近些年,攸县在国家鼓励政策的拉动下,农村土地流转步代加快,全县已拥有粮食等种植大户2000多户,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58家,规模经营的耕地达6666.67hm2。这种具有现代农业基本特征的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组织,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领头羊”。要准确把握这一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建立政策支持机制,创新投入方式,鼓励申报财政支农项目,加快土地有序流转,积极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造中低产田,推进粮食产业的规模开发和集约经营。

4.5 加强领导,同向合力打造名副其实的湘东“粮仓”

3.小钱办大事到大钱办错事 篇三

足球丑闻,冲击模式

提到尤文图斯的转会模式,就不得不提莫吉。这个其貌不扬的秃顶老头,为斑马军团确立了独特的转会策略和风格。莫吉治下的尤文很少会像国米那样一掷千金,2001年用4120万欧元引进内德维德算是特例,更多时候,他们瞄准的是那些实用划算的球员,就算最后卖出也能盈利不少。1996年引进齐达内时,尤文图斯只花了300万英镑,而2001年卖掉法国人时,皇马支付了尤文7600万美元。

“借鸡生蛋”是尤文图斯转会模式中另一个关键词,他们会将买进的一些有潜力的球员或者青年队的球员,以租借的方式放到其他意甲球队锻炼,一两年后视情况再收回委以重任。基耶利尼在2004年加盟尤文图斯后随即被租借到佛罗伦萨,凭借在“紫百合”出场37次打进三球的优异表现,第二年他就重回尤文图斯,如今已经成为球队的主力中后卫。莱罗塔列也是被租借回炉的例子,他加盟尤文图斯后表现大失水准,常年被租借在外,“电话门”事件后他回到了球队,上个赛季令人眼前一亮。俱乐部总经理布兰科就曾表示,这种经营模式可以让尤文图斯永世兴旺。

但是,尤文图斯的转会模式因为2006年夏天的“电话门”事件而受到了影响。那一年,“尤文超市”被欧洲豪强哄抢,伊布、赞布罗塔、图拉姆、卡纳瓦罗、埃默森和维埃拉等球员选择了离开,尽管收入超过了8000万欧元,但因为降级,球队在转会市场上并没有大动作,几乎清一色是收回租借球员和签下自由球员。幸好他们留住了布冯、皮埃罗、特雷泽盖和内德维德一干主力,也为球队重回意甲打下了基础。

质疑引援,得不偿失

2007年5月,尤文图斯提前三轮杀回意甲,随后,俱乐部高层开始斥巨资买人,为球队东山再起作准备,从那个时候起,尤文图斯原有的转会模式开始变味。

莫吉下台后。吉利、布兰科和塞科成为球队的新三巨头,作为体育主管的塞科,接过了尤文图斯的转会工作。在莫吉手下当差十年的塞科算得上是莫吉的亲传弟子,但他并没有学到后者成功的转会策略。

900万欧元引进阿尔米隆,1300万欧元拿下蒂亚戈,1000万欧元招来安德拉德,1500万欧元请进亚昆塔,这是塞科去年夏天着重导演的四个大手笔,虽然《米兰体育报》赛季初将前三笔交易视为成功,但不久却都成了败笔。阿尔米隆和蒂亚戈不受重用,安德拉德与病榻为伍,加上花500万欧元引进了“水货中卫”布姆松,塞科去年夏天的表演饱受诟病,当冬季转会窗口开启后,阿尔米隆被租借到了摩纳哥,布姆松也被打六折甩卖给了里昂。

除了引进球员看走眼外,塞科在处理库存品上也太过激进。塞科仅收了350万欧元就将升甲功臣帕罗的一半所有权卖给了热那亚。与帕罗同命运的名字还有一长串:布拉西、萨拉耶塔、米科利、图多尔、巴尔扎雷蒂……

塞科的务实策略和球队的传统也有吻合的地方,格里格拉、萨利哈米季奇这些免费球员以及莫利纳罗这些收回的新秀,帮助球队夺得了上赛季意甲季军。除此之外,冬歇期从利物浦引进的西索科,多多少少也为他挣回了点颜面。

2008/2009赛季尚未开幕,塞科就在转会市场上连续出击。截至7月15日,尤文图斯完成的所有转会中有两笔引人注意,一是以2280万欧元从巴勒莫签下前锋阿毛里,二是以975万欧元从塞维利亚引进后腰波尔森。阿毛里在第一场热身赛中就证明了自己,他仅用了半场时间就打进五球,帮助球队以7:1大胜丙2球队。主教练拉涅利对阿毛里很满意,“他是我们的伊布。”相比之下,波尔森的加盟则让尤文球迷不满,因为丹麦人是纯粹的防守型中场,在这个位置上,球队已经有了C·扎内蒂和西索科。其实,“老妇人”的首选是利物浦的阿隆索,只因价钱谈不拢才退而求其次签了波尔森,在这一点上,塞科故伎重施:去年尤文想要G‘米利托,但被巴萨捷足先登,于是便拿安德拉德来充数。

除却这两笔大钱外,赛季未结束就敲定的瑞典名将梅尔贝里也已经来球队报到,德切利新赛季也从锡耶纳回归。创造力极强的焦温科则被球迷看作是新赛季的关键,本赛季租借到恩波利后有出场35次打进六球的不俗表现。此外,球队还以30万欧元租借了克罗地亚国脚克内热维奇,后者在过去两年为里窝那出场46次打进四球,技术全面。

其实就尤文图斯今夏的转会而言,中规中矩下却暗藏着危机。塞科意识到了本赛季球队丢球过多是因为中后卫能力有限,但他仅仅是免费签下了梅尔贝里。在刚刚结束的欧洲杯上,瑞典老将的表现只能用平庸来形容,阿毛里的到来让尤文图斯囤积了意甲最优秀的中锋群,但在特雷泽盖锁定一个主力名额的前提下,拉涅利没有理由将2000多万买来的阿毛里放在板凳上。但欧洲杯上德国队“双高”战术的失败无疑是前车之鉴。再看看其余的引援,德切利和克内热维奇都是以替补的身份来到球队,即便是小将焦温科也承认:“能回尤文图斯已经是一个梦了。”不具备组织能力的波尔森很可能成为下一个“水货王”,而他想撼动西索科的主力地位也是难上加难。想想塞科花了近1000万欧元又可能打水漂,早知如此何必卖掉与丹麦人风格类似的布拉西呢?但事实证明,这个夏天,尤文图斯只是小心翼翼地在各个位置上寻求替补,而且他们甚至忘记了给布冯配备一个具备实力的二号门将。

甩卖新秀,自断后路

即将开始的新赛季对于尤文图斯来说,除了要继续加大重建力度外,还要应付意甲和冠军联赛的双线作战。双线作战除了要能拿出两套实力相近的阵容外,还要考虑到球员的体能储备,年轻人往往比老将更具备体能优势。但正如尤文图斯近些年的作为一样,塞科需要的只是能在短期内帮助球队收获一两个冠军头衔的成名球星,对于青年球员,他不但不打算给他们机会,甚至将这些年轻人作为了自己收购一流球星的彩礼。

只收了250万欧元,他就将兰扎法梅的一半所有权卖给了巴勒莫,另外一半为阿毛里转会的添头。塞科还将帕拉迪诺的一半所有权卖给了热那亚。这仅仅是今年夏天的交易,在半年前,塞科差点将基耶利尼交换到曼城俱乐部。

当今夏的欧洲杯诠释了“跑动决定胜利”后,尤文图斯将年轻人悉数排挤出队的做法无疑是自断后路。梅尔贝里31岁、萨利哈米季奇31岁、卡莫拉内西32岁、皮埃罗34岁、内德维德36岁,谁能指望这些高龄球员在联赛和欧洲赛场上都能精力充沛?更何况如果帕拉迪诺们在新东家表现出色,到时候尤文图斯后悔想要再买回他们,则需要花费很大一笔钱,这对于意在重建的球队而言,无异于自己瞎折腾。

后记

4.农业办半年考核汇报材料 篇四

镇党委、政府:

上半年以来我办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就上半年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务进行了积极认真贯彻执行,同时对照区镇两级关于全年农业目标考核要求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落实,现就上半年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如下汇报:

一、农业生产总产值完成情况:

根据年度目标考核要求,我镇全年度农业生产总值下达目标任务为14598元,到6月30日我镇已完成该项指标8557万元,(其中:粮食总产值 3883 万元、畜牧业生产总值1609万元、副业生产总值3065万元),完成全年总任务的60%。

二、杂果林种植面积:全年任务为800亩,到6月30日我镇以完成2350亩(其中南华集团2200亩、核桃150亩、),占总务293%。

三、土地流转工作:按年度计划下达任务为4000亩,到6月30日,我镇已完成流转1003亩(其中龙岩村800亩、南朱刘203亩),占总任务25%。

四、绿色家园建设示范村2个,6月30日已建成1个(北里村)在建一个(西村)。

五、改厕工作,全年下达指标400口,到6月30日落实200口,(其中西村50口、后村50口、北城100口、)占总计

划50%。

六、主干道路绿化任务3.5公里,以完成1.8公里(政府门前1.2公里、二号路0.6公里),占总任务的51.4%。

七、根据我镇农业发展特点,投资为300万元建成占地200亩的有机核桃基地。

八、投资120万元建成了龙岩村人蓄安全饮水工程。

九、人均纯收入年度任务为5763元,到6月30日已达到3446.5元.农 业 办

5.镇农业办个人工作总结 篇五

一、主要实绩

(一)创新工作机制,高标准完成办公室日常工作严格按照轻、重、缓、急的工作方法,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办文、办会、办事等办公室日常工作。几年来,办公室共收文上千件次,发文近XXX件次,能做到件件有落实,次次有回复,确保无差错。同时主动协调,密切配合,搞好本局大小型会务XX多次,完成各种接待任务XX多次。组织各类政治学习、培训、例会等XXX余次,起草工作计划、领导讲话、调研报告、工作总结等达XX万字以上。

(二)加大宣传报道,推介宣传XX农业工作新成果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扬农业的大好形势,彰显XX农业的前瞻性、超时性,弘扬XX农业主旋律。几年里,共报送各类信息XXX余条,图片新闻XXX余条,电视新闻XXX余条,设计出版墙板报XX版次,组织指导局干部职工在区内外农业系统内部刊物和科技报发表XX篇次,其中,个人有X篇曾在市内外发表。

(三)虚心进取,不断提高理论和业务水平

由于农业工作是县域经济发展主要重点部门之一,业务工作量大,涉及范围广。作为局办公室主任,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基础,较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因此,我时刻关心国家大事,注意把握时代脉搏,注重理论学习和知识修养,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虚心请教,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始终能够干一行学一行,学而不厌,孜孜不倦。几年来,自己不但抓好本局办各项工作,而且多次参与全县开展的各项活动,被抽调协助县实践办做好第二批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同时积极参加并出色完成县电视台的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深受有关领导和部门的称赞。

(四)加强行风建设,确保局机关办事工作效率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自觉加强廉政建设,坚持做到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带领办公室全体人员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同时亲自抓好本局行风建设与信访接待工作。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今年的行风建设工作比去年有了较大的提高。

(五)出谋献策,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作用

一是协助突出抓好粮食生产,稳固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近年来,能较好地完成全县粮食生产任务,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其中粮食播种面积每年保持在XXX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均在XXX万吨左右。

二是找点子突破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优势产业不断提升。全县桑蚕、烤烟、中草药、优果工程稳步发展,态势良好。

三是积极探索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进农业全面发展。每年能协助推广站等部门全面开展超级稻推广示范面积X万亩以上和大力推广杂交良种面积XX万亩以上,其中推广杂交水稻X万亩、玉米X万亩。此外积极协助打造XX优质米品牌,带动全县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传统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四是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具体负责科技直通车进村入户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协助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累计XXX期,培训人数达X.XX万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X万份,发放光碟XXX碟,其中自己制作光碟XXX碟,放录像XXX场次,组织群众观看共XXXXX人次。

五是加强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为我县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一村多名中专生”提供保障。连续X年超额完成年度招生任务,学员在校人数达XXX人,同时负责主持农广校开展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活动,确保新型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培养任务完成。

六是负责组织和协调县职教中心、县农广校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任务XXXX人,均占年度计划任务的XXX%。

七是开展农民培训工作。XXXX年积极探索和完成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工作任务XXX人,至今,累计完成农民培训X.XX万人。

二、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6.农业办主任述职述廉报告 篇六

**镇政府主任科员:XX

一年来,按照镇党委、政府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有关农业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现述职述廉如下:

一、认真组织春季冲毁水利工程的修复工作;

修复了多个水毁水利工程,使一千多亩农田用水得到了保障,保障了春耕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二、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引导各村积极开展“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为了进一步改善各村环境和硬件设施,方便群众,我和村干部一起组织群众自行筹资,再加上社会捐助,尽力争取财政奖补,在符合“一事一议”政筞规定及没有增加农民负担下,共修建了多条通村公路,促进了经济发展。

三、认真贯彻落实有关“三资”清查工作方针和政策

积极组织实施上级和镇党委政府布置和“三资”清查工作:

①开展了“三资”基本情况调查。

②初步完善了全镇各村“三资”档案工作。

四、积极配**电局水政执法大队和政法部门对在xx河非法淘金的整治活动

经过整治,目前基本没有非法淘金,为安全防汛排除了隐患。

五、认真做好防汛工作

协助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等机关部门,为安全度过今年8月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并在灾后经济损失统计上,认真负责的上报各种数据,为国家的合理决策提供了依据。

六、监督指导好:农机、农技、畜牧等部门按照主管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开展工作。

七、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做好本职工作

1、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通过不断学习增强了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了理论水平,为进一步抓好基层工作、服务群众增强了本领。

2、加强对《廉政准则》和《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学习,以身作则,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提高。

八、抓好所包村及农办的各项工作

对所包村的工作全盘负责,虽然辛苦,但自己从无怨言,而是俯下身子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把农民反映的问题摆在首位,以农民增收,改善生活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积极化解村民的各种矛盾,把村里的矛盾基本消除在萌芽状态。

九、廉洁自律,切实做到勤政廉政

坚持认真学习并落实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的决定,工作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特别是财务管理中,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的现象发生。

十、树立全局意识,配合和协调各办公室之间工作

做好了上级和主管单位检查指导的接待工作,积极与各主管单位联系沟通,为我镇各项事业发展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自己的任职是合格的。但也存在不足,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综合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快。今后,我将再接再厉,一如继往地开展工作,为我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7.农业办 篇七

明治维新之后, 日本涌现出一批私立学校。但私立学校当时只是作为国立和公立学校的一种辅助性机构。日本政府先后颁布的《私立学校令》和《专门学校令》都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日本私立大学的发展。20 世纪初, 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日本政府颁布了《大学令》, 在法律上承认了私立高等教育的存在, 但该法令规定要想升格为大学私立学校法人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 严格和苛刻的标准, 使日本私立大学的门槛增高了不少。之后私立大学的学费虽然不断增长, 越来越贵, 但由于入学人数大幅度增加导致的教学设备与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依然非常明显, 因此, 高额的学费与落后的办学质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导致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学潮, 市民强烈要求降低学费, 使私立高校陷入了经费和教育质量下降的危机。

二、日本私立大学危机的克服

( 一) 政府立法, 健全法制保障体系。为了完善法律体系, 1899 年日本政府颁布了《私立学校令》, 该法令对日本私立高等学校的办学要求、管理体系、设置规范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标准。1949 年, 日本政府制定的《私立学校法》成为二战后私立高等学校办学、设置、管理的基本依据, 在随后的50 多年里, 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趋势的发展需要, 日本的该法定不断完善, 修改了23 次之多。所以说, 日本私立高等教育能够成功健康发展, 与其政府重视及健全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有很大的关系。

( 二) 政府资助, 后顾无忧的财政保障。为了帮助私立高校稳步发展, 当时的日本政府在资金援助方面采取了重要举措。第一, 增加教学和研究设施的经费投入; 为教学人员提供科学研究和教育资源的补助。第二, 政府大力支持鼓励日本私立企业对私立学校落实长期低息贷款, 得以维持和发展私立高校的稳定运行、改善教学和科研条件, 对私立高等学校完善教学设施和设备所需要的资金无条件低息贷款。第三, 实施税收优惠, 由于私立学校的教育公益性, 除非个别院校开展有收益的教育事业, 日本政府规定原则上不收取学校所得税、法人税等国税。

( 三) 民主管理, 规范的管理体制保障。日本的私立高等教育管理有着自己的特色: 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分权制, 分级对口管理; 根据1949 年《私立学校法》的要求, 日本私立高等学校的法人主要由决策管理机构、监督机构和咨询机构, 即理事会、监事会、评议会组成。私立高等学校的创办者主要是通过理事会对私立学校进行管理, 校长作为学校法人的理事在学校创办者和私立高校之间起到纽带和桥梁的作用, 而私立学校的决策机构是评议会, 在私立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等相关事务中实施审议决策。

( 四) 教育评估, 创新运营的质量保障。日本历来唯“学历主义”为标榜, 当今社会升学考试激烈竞争, 不仅是学生之间的竞争, 更是高等学校在教育资源、教学设施和各种教学条件的较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 日本高等教育已走向普及化, 家长及学生所关心的不仅是能不能上大学, 而是上什么层次和类型的大学。在此类情况的大背景下, 怎样大幅度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吸引更多的学生, 就成为私立高等学校运营发展的重中之重。于是, 从20 世纪90 年代以后, 日本的私立高等学校创设了临时和长久的自我评价部门, 依据学生的入学率、教学情况、教师资源、就业率、学费收支情况等多项内容开展细致、整体的自我检查和测评, 以保障其办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三、日本私立大学对我国民办教育的启示

( 一) 法制先行, 落实民办教育的政策法规。日本政府对私立高校的态度由反对到默认, 由法律上的认可到以法律形式保障和支持, 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改革的过程, 反观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立法, 1988 年以来虽相继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 但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立法出现滞后性, 并且上述立法有关法规内容空洞、政策界限和概念比较模糊, 缺乏可操作性。因此, 要想快速发展我国民办教育, 政府必须借鉴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有关立法经验, 加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立法研究, 完善我国的有关民办高等教育立法, 制定专门的《民办高等教育法》, 明确民办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权利、民办高等教育设立的条件的立法。

( 二) 特色定位, 寻找民办教育发展的突破口。日本的私立高校办学类型多种多样、结构设置合规合理, 合理定位各种类型和各个层次的私立高校, 其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学生实际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具有明确的实用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相比公立高校缺乏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主要是因为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模仿公办高校、盲目升格的问题, 缺乏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致使民办高校在办学模式上趋同, 某种程度上来看, 把自己置于与公办高校相竞争的一个极其不利的地位。因此, 民办教育要想稳准脚跟、卓越发展, 必须定位明确, 特色鲜明。

( 三) 多样资助, 促使民办高校经费独立。一是政府重视, 积极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和法规, 明晰政府给予民办高等学校经济资助的范围、条件及资助的计算方法; 二是政府应给予支持办学的企业行业减免税收等实施间接的经费支持;三是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特别是在民办高校校舍教学的建设、教学用地、科研投入、税收等方面设立大力的支持和政策优惠, 国家应该关注的是哪个学校办学质量好而不是哪个性质的学校, 使得民办高校的发展有重要的财政保障, 私立大学的合法地位与公立大学平等。

( 四) 科学管理, 增强民办教育的办学水平。管理是民办高校健康快速发展的忠实保障, 日本私立高等学校的科学管理机制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经验, 我国民办教育办学中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设立监事会, 并明确其职责, 有效监督决策机构及执行部门的行为, 加强法律法规立法, 即民办高等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立法, 完善董事会人员的设置、明晰校长、学校法人、董事会的权力范围。二是设立教授会, 即类似于日本私立高校的评议会, 加强对民办高校的日常教育问题科学的组织管理。以上管理制度的设定, 不仅可以使我国民办高校形成特色管理制度, 以区别盲目效仿公办院校, 有效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竞争力; 也对于保障民办高校办学的公益性、独立性和社会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 五) 三方评估, 提高民办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我国教育管理部门一是应大力建设发展第三方评价机构, 提高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权威性及实用性。二是加强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民办高校开展外部评价, 科学制定有关规章制度标准, 认真对待第三方机构的评估, 也避免学生花一流的学费, 买三流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鹏军编著.与民办大学面对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2]陈永明.日本私学发展的五大特色[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11

8.农业办 篇八

沾益作为革命老区和爨文化的发祥地,县委、县政府和教育部门为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科学决策、倾情投入,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进取、无私奉献,实现了沾益教育的自我超越。

“教育民生 均衡发展 普惠人民”演绎涅槃之歌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沾益县始终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提高,高中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走出了一条“发展办大教育、均衡办优教育、为民办好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端平教育这碗水,从“撒胡椒面”到“集中办

学”,沾益教育春色满园。在沾益县的城乡,听到百姓们议论最多的就是教育的发展,它给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政策普惠。当地百姓认为:不论是城里还是乡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丁光辉,一个土生土长的大坡乡中心校校长。谈到教育的变迁,他几多感慨。据他讲,自己上小学的时候,教室都是土坯房,课桌也是用木板子搭的,办学条件十分艰苦。现在,各个学校被现代化的高楼所取代,还实现了电子白板和信息化远程教学。目前,全乡有3所中学、20所小学、1所公办幼儿园和4所民办幼儿园,拥有在校中小学生6 300余人。近年来,县里通过“校安工程”“双基建设”,使数以千计的学子在优质教育的普惠中幸福地成长。

威格小学,一所坐落在山坡高处的学校格外亮丽。放眼望去,教学楼上“探索、求知、明理、做人”的校训,“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宗旨,被彰显得淋漓尽致;就连校园内的绿地也被各种菜园所取代。这种农村教育场景在城里学校是很难看到的,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信步在学校的“蔬菜种植基地”: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专有种植区,“白菜园”,一片葱绿、绿如翡翠;“瓜果园”,青瓜铺地、桃李压枝;“豆角园”,繁花点点、果满枝头……看到这些喜人的景象,梅永春校长更是喜上眉梢,他说,这是全县集团化办学的成果,为使孩子学习好、生活好、成长好,学校全部实行营养配餐,每天吃的都是师生们亲手种的蔬菜,绝对称得上绿色食品……

威格小学地处沾益县的农村,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始建于1972年。学校有4个教学班114名学生。为实现优质教育,这里只保留了1~4年级,还设有附属幼儿园。2005年,学校启动了封停危房改造项目,新建了教学综合楼和教师宿舍楼;2008年加强了附属工程改造,2012年曲靖博浩生物科技公司捐款新建了学生宿舍和食堂;学校又通过国家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完善了音、体、美、实验教学设备设施,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学校被确定为曲靖市勤工俭学现场会参观点和“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先进集体”。

——创新教育一条路,从“山高皇帝远”到“源头活水来”,均衡发展走进山乡。在距沾益县城82公里的德泽乡后山小学,我们见证了这里的发展变迁:它是沾益县最偏僻的山区小学,现有学生113人,学校建筑面积1 389平方米,全部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现代化校舍。校园环境、教育设施、育人功能,不比城里的学校逊色。当地百姓讲,现在的学校就是我们的命根子。如今,县里倾其财力建设美丽的校园,优质教育资源在不断扩大。目前,后山小学的教学用房达到了569平方米,学生宿舍200平方米,食堂250平方米,教工宿舍250平方米。学校拥有藏书3 351册,生均24册,固定资产达119.7万元。可以说,后山小学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乡村田园式学校。先后荣获“曲靖市文明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学校”和“云南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学校”等称号。

——盤活教育一盘棋,从“单一办学”到“多元发展”,优质教育实现全覆盖。这里是菱角乡赤章小学,也是沾益县最早创建勤工俭学的劳动示范基地,学校于1986年开展勤工俭学,现已发展到41亩示范基地,有梨园23亩、车厘子基地12亩、蔬菜基地11亩,还有金银花4亩、板蓝根13亩和养鸡场。多年来,学校以传授教育教学为主、以勤工俭学基地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科普知识的教育,通过教会一个、带动一家、辐射一片的方式,发挥了勤工俭学的示范引领作用。

走进该校,鸟语花香。在一片树林中上百只土鸡啼鸣雀跃。学校的勤工俭学基地,里面有“鸣园”“梨园”“果园”“禾园”“桃园”“李园”等师生的劳作成果。回头望去,校园广场中央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在几棵高大云杉的簇拥下,展现着这所学校的风采。杨柏才校长讲,学校占地34 356平方米,有在校学生含学前班400余人,住宿生170人,专任教师14人。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仅劳作示范基地,每年产洋芋4吨、梨15吨、小瓜1.5吨、玉米2.5吨、黄豆2.5吨,很好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生的生活水平,更减轻了当地百姓的负担。在教书育人上,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爱育教、科技兴校”的办学理念,办出了“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的乡村学校。先后被确定为“云南省小学劳动课示范点”“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先进集体”;还被列为曲靖市勤工俭学现场会参观点,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看到农村教育的喜人变化,县教育局领导感慨地说,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教育的发展,千方百计加大投入,打造安全优美的育人环境,为全县的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县里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两亿多元,改善了全县的办学条件;先后投资新建了县西平小学、县幼儿园和县水桥小学,还投入巨资新建了县四中和特殊教育学校望海小学,改扩建了县一中和县三中,使全县的教育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

为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沾益举全县之力顺利完成了“五四”学制向“六三”学制的过渡,又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建成了希望学校21所。自“十一五”以来,全县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了D级危房73 840平方米,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公平教育 情系桑梓 力以为民”谱写发展赞歌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义务教育作为初始的学校教育和覆盖最广泛的教育,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更是最能体现社会公平的落脚点。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沾益县长期坚持的教育方向和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沾益县的教育均衡发展中,有一个令人欣慰的可喜局面:偏远地区校园环境和师资力量一点不比城区的学校差,甚至很多偏僻乡村学校的设施条件远远好于城区学校。而实现这一跨越发展的是县委、县政府力主推进的“公平教育”,为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和接受优质教育的家庭送去了福祉。

——“教育公平,关键是均衡、核心是育人、目的是发展”。沾益县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从加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开始的。“十一五”期间,沾益县就启动了民心工程,对农村中小学教学楼、食堂、宿舍等基础设施进行彻底改造,使农村沿用了数十年或上百年的农村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据县教育局的领导讲,近3年来,全县中小学新增校舍58 888平方米;小学生均占地面积24.68平方米,中学生均占地面积52.45平方米,一个大整合、大集中、大发展、大跨越的教育蓝图由此绘就。

沾益县规模较大的乡镇学校——海峰中学,位于沾益县的大坡乡。学校创建于1970年,原校址在沾益县最大的“海峰湿地”。为保护生态环境,1997年迁址成为“沾益县大坡乡第一中学”,2012年又重新更名为“沾益县海峰中学”。

在学校举行的感恩教育活动上,上千名学生身着校服,双手端着一盆温水,信步走到自己的父母面前,或蹲,或跪,或双手插入盆中,或紧握父母的双脚,为自己的父母洗上一次脚,以示感恩之情。感受庞大的场面,有的父母潸然泪下、有的与孩子紧紧拥抱。

面对海峰中学的发展,校长陈云柱更是感受颇多。他饱含深情地说:“思之远则行之远,底之厚则收之丰。”海峰中学传承了40多年的办学精神和先进的治校经验,确立了“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以学生为本、教学以素质为本、育人以德育为本”的教育理念,办出了“让学生成人、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现代化学校,被云南省授予“农村中学劳动实践示范学校”“勤工俭学先进示范基地”等称号。

——“特色育人,源于本土、孕育思想、植根百姓”。深入挖掘沾益县教育发展的经验,除了把最美的环境、最好的校园交给学校,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思想不动摇,从思想上启迪人、塑造人、改变人。这也是国家教育发展纲要所强调的“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教育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

用德威小学林菊花校长的话说:“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播种一种观念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品德;播种一种品德就会收获一种思想;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改变一种命运。”这是德威小学全体师生的真实感受。德威小学是大坡乡一所百年老校,昔日的学校早已被现代化、高标准的校舍所取代。2011年学校整合周边6个村委会高年级学生集中办学,实现了办学效益的最大化。目前,全校611名在校生,415人寄宿生,在这所学校享受着最优质的教育。

在学校的公示栏中我们看到,这里的教师平均年龄只有35岁,90%的教师都是本科毕业,就是这支团队开设了书法、绘画、乒乓球、绣品等10个兴趣小组;语文教学还形成了“读中有情,情中有感,感中有悟,悟中有动”的教学特色。尤其是学校“爱生、爱岗、爱己”和“育其心、育其德、育其智”的“三爱”“三育”教育,打造出了德威小学响当当的特色品牌。近5年来,教师公开课获奖37人次,论文获奖115篇,学生获奖300余人次;学校被评为“云南省文明单位”,成为大坡乡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多元办学、政府主导、冲破藩篱、勇攀高峰。改变政府办学的单一模式,坚持义务教育以政府为主、非义务教育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是沾益县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又一显著特征。据统计,近年来沾益县投入617万元,为全县村完小配备了DVD播放设备和计算机地面卫星接收站,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广泛应用。2013年全县再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完成了1.2亿元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全县建设计算机教室149间,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室907间,300人以上的小学普遍都完成了校园网建设,全面实现了多媒体电子白板班班通,使农村学校享有与城区学校同样的信息教育资源。

以沾益县第四中学为例,它就是按照县委、县政府“规划设计一流、学习环境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质量一流”的总体目标,于2006年9月投入使用的全新学校。建设之初,县里就确立了“力争3年一小变,5年一大变,10年上一个台阶,努力创建省一级示范高级中学”的办学方向。目前,沾益四中有65个教学班4 089名在校生,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真可谓:硕果累累、桃李飞天。一个“公平教育、情系桑梓、力以为民”发展新格局,在沾益县全面形成……

“守候希望 利在當今 功在千秋”唱响时代凯歌

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和追求。而在沾益县各个学校,生活学习在这里的孩子、工作奉献在这里的教师、感受见证沾益教育快速发展的百姓们,做出了这样的回答:美丽的校园、良好的教育、优秀的教师、先进的设施,这就是沾益县为一方百姓和孩子们创造的最大的幸福;它为千家万户送去了欢乐……

——选聘一位好校长,带动一批好学校。沾益县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自2006年开始就在全县中小学校(园)进行校长公开招聘,实现了校长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许忠发,一名年富力强的小学高级教师,2012年担任菱角乡水冲小学校长,教育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乡前茅。现在,学校有7个教学班和1个学前班,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学校。据许校长讲,2003年县里启动危房改造工程,新建了一栋三层高的教学楼,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体育器材和图书室、美术室、班班都安装了电子白板,实现了信息化教学,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

——让教师合理流动,为发展注入血液。为解决农村教育后续队伍跟进问题,县里规定:在城镇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时,教师要有一年以上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同时鼓励教师流向农村,政府每年对自愿从县直学校(园)到边远、贫困山区任教的教师奖励2 000元。政策的驱动确保了年轻化的教育团队向广大的农村一线倾斜。

——让待遇更加普惠,令指数更加幸福。为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沾益县全面实施了绩效工资制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在此基础上,全县绩效工资统筹的5%向农村边远山区倾斜,按照地域交通情况将山区学校划分一、二、三类地区,从而确保了偏僻地方有了稳定的师资队伍。

“播种梦想 面向未来 创新鼎承”奏响希望之歌

全面总结沾益县的教育经验,如果说,沾益教育的均衡发展浇灌了满园春色,那么,“发展办大教育、均衡办优教育、为民办好教育”,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满载着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学子,向着“优质教育”“特色教育”“公平教育”“民生教育”疾驰……

县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6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县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并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共补助资金6 002.92万元;为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补助生活费2 983.98万元,救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46 775人,确保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同时,沾益县广大干部职工还积极捐资重教,捐资914万多元,救助中小学特困生44 262人次,救助1 210名大中专院校的特困生,使一大批山区儿女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

——山村校园电视台,走向全国大舞台。菱角乡第二中学是沾益县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就是这样一所农村学校却走向了全国。2013年菱角二中创建了“校园电视台”和“校园广播之声”。只要输入该校校园网站的域名,在全国任何地方便可听到菱角二中传出的最美声音。目前,学校“校园电视台”有4个频道,即1台教苑之窗、2台校园新闻、3台体育频道、4台文艺频道,一个小小的山村学校拉近了与全国教育的距离。

据潘正林校长讲,学校还有一大特色:“永恒的青春”光碟行动。这个活动是从每一名学子三年的学习生活开始,只要新生走进学校,对于学子们发自内心的感言,由学校一一录制下来,变成学生的成长记录。内容包括学校的各种特色活动、学子的出色表现、学习上的优异成绩等,待学子毕业后,学校以光盘或视频的方式贈送给每一名学子,作为人生中最珍贵的礼物,记述那段“无悔的人生、永恒的青春”。

——是雄鹰就要高飞,是骏马就要奔驰。菱角三中位于沾益县卡郎村,该校创办于1992年,作为多民族集聚的农村教育究竟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早在20世纪90年代,学校就确立了这样一条发展道路:挖掘民族地区的人文资源,大力开展勤工俭学,减轻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民负担,使每个学生都能享有良好的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当年,菱角三中就是在这样的方针引领下,以艰苦创业的精神,从领导到教师身先士卒、筑堤垒坝、围堤造田,还在校园内填挖出了硕大的运动场;就连伫立在校内的孔子塑像及“中国二十四孝”的浮雕,也是美术老师亲手雕刻的。距学校两公里处,是菱角三中的勤工俭学教育示范基地。基地有旱地90亩、鱼塘6亩、林地54亩、蔬菜大棚15亩。学校还有4 000亩林地和次生林地,150亩勤工俭学种植和养殖场。全校1 000多名学生在“两免一补”的基础上,全部实现了免费就餐。

——留守儿童的天堂,梦想在这里起航。在一处山坡下,几栋漂亮的楼房十分亮丽,“卜嘎希望小学”几个红色大字尽收眼底。学校位于沾益县西北部,现有11个教学班(含学前班),在校学生364人,其中留守儿童202人,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学校。

这里虽然远离城市,但师资力量配比都是一流的。18名教师都是大专以上学历。陈继光校长讲,2014年学校建成了“留守儿童之家”,新建了教学楼、学生食堂,还投入40余万元改造了教师宿舍、学生宿舍,更换课桌130余套,又新建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德育室、理发室、洗澡间、留守儿童亲情电话联系室,使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了最大的优化。

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到底该怎样评述沾益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经验,如果说“大发展、大均衡”描绘了沾益县教育的锦绣蓝图;那么“大整合、大跨越”就催生了沾益县教育均衡发展的累累硕果。如果说“大手笔、大举措”奏响了沾益县“党政重教、普惠人民”的华美乐章;那么“大教育、大创新”就树立起了沾益“发展办大教育、均衡办优教育、为民办好教育”的响亮丰碑。

再次审视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也许,沾益县教育局领导的一番话能够解读沾益教育创新发展的内涵:“作为沾益的教育人,创办一两所贵族式的学校不是我们的目的,面对千家万户的孩子,让他们都能享受到平等公平的教育才是我们的发展目标,更是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和需求。”

上一篇:一年一班品德与生活下一篇:机关夜间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