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材的整合

2024-09-09

英语教材的整合(精选8篇)

1.英语教材的整合 篇一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是指国家地理,习俗,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和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等语言。可以看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明晰。所以学习一门新语言实际上是一个适应新文化的过程。如果你不了解传统的英国和美国文化,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和使用英语,更不用说英语的日常沟通。在体验和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节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外语的文化传统,了解英语文化与中外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丰富自己的英语语言素养。

本单元是学校历年12个月的主题,在各种活动中,有很多中西方国家,传统的节日文化,教材与学生的学校生活息息相关,对于文化渗透的教学过程,提供丰富的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我完全掌握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教育,但单位的节日太多,班级没有这么多时间渗透,所以我打算 所有的块的单位在一块梳理,让孩子完全理解每个节日的习俗,作为主题使用单位的关键句子什么时候?它在...参与对话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首先,学生在学校收集信息并报告显示。

由于不同的信仰,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因素,中西文化存在一些差异。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显然体现在节日。学生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和自己的差异有很好的理解,同时掌握自己的文化。当我教这个单位时,我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传统中国节日的内容:节日的时间,节日的起源,节日的传统活动,节日的迹象,节日的英语语言如西方复活节派对,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中国节日植树节,Y,中秋节,国庆节等。

孩子在课堂下使用网络,书籍等收集了很多这些节日的信息,上课时间报告单位作为一个单位,鼓励孩子们表达正确的时间来表达假日英语表达。孩子们积极说话,其他孩子也很严肃,可以增加一个综合,我们收获了很多知识,如圣诞节是为了纪念耶稣的诞生;复活节是为了纪念耶稣在死后的十字架中的死亡,这是一个重生和希望的象征;感恩是感谢神的丰收,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中秋节源自常规脚的传说等。

二,生产微视频,梳理不同节日文化

教师预先在这些节日上制作微视频:1.展示故事的形式,突出有趣的。我写了一个故事:约翰看起来2016年的日历,我们今年有几件有趣的事情。他转身走到这页的第27页说,看起来,然后让老师显示复活节的复活节字符,然后让孩子观看复活节视频,其次是其他节日到另一个所以,每个假日应该嵌入单位的关键句子学习,突出交互:时间。..?它在...要问这个假期的时间;你在那天会做什么?节日如复活节卷复活节彩蛋,中秋节吃月饼等。

三,节日文化的知识竞赛。

观看微视频后,学生对每个节日都有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测试,开展知识竞赛活动。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前来,比赛分为答案,抢答案等,老师以英文书名,如:何时是父亲节?如果你做一张卡 D说谢谢你的老师在假期,什么假日?让孩子根据需要回答,受访者得分,大大调动了孩子的热情。

第四,群体沟通对话,有效的输出语言。

学生对话表现,语言和文化的真实感受,也是文化知识教学的有效方式。教师通过形式列出的形式在月,节日和孩子们在这一天做事情,团队合作,使用下面的句子进行对话练习: S1:什么时候是母亲节 S2:可能。

S1:母亲节你会做什么? S2:我会给她写一封信。

五,个性化课后作业的布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应该改变学生作业的形式和功能,注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使学生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同时,提高语言的使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课后,老师可以安排各种有趣的家庭作业:进入中外节日文化作为生产英语手写报纸的主题,各组编辑编辑,制成精装书;让孩子们学习diy个性每个日历的日历都有一个假日在英语日期,和英语节的介绍;复习句子的焦点的教训,创造情况,如果你的生日和假日是同一天,你会如何请孩子玩主观主动谈话,看谁是好?选择最好的编辑器。

第六,文化和教育渗透到校园

英语教育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学习活动,无聊的口头练习,而是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使它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环境。那么,在节日文化的渗透中,通常的英语教学采取什么方式?我认为这是结合节日,进行相关宣传和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每年的12月25日,我们可以庆祝圣诞节,老师可以教孩子们的歌曲叮当铃,和一些圣诞节表在圣诞节 如圣诞树,圣诞老人,礼物等,也可以让孩子们在教室里一起打扮圣诞树,打扮成圣诞老人的礼物分配,让孩子们感受到圣诞文化,体验魅力圣诞。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节日文化的渗透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有效方法。结合节日文化,不断变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孩子的学习兴趣维持长久,让学生上中学,音乐学校,生活。

2.英语教材的整合 篇二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更应把越来越多的心思花在教材的整合上, 而不是单单依照章节按部就班去完成教学任务。

(一) 教材整合是课程标准的重要体现

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材观, 在对新教材的使用建议上提出:1、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2、适当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3、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4、适当调整教学顺序;5、调整教学方法。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 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 相反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开放的。教师要澄清对教材的模糊认识,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二) 教材整合符合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的实际需要

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内容丰富, 结构灵活, 每三年又抽调一线的教师去修订教材, 给教师提供了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机会。教师应吃透教材内容, 在准确把握教学重点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教材中提供的教学素材进行大胆取舍、重新整理、重新定位、重新调整和改编。

(三) 教材整合是新型教师必备的素质

教材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 而教师是教材的研究者和使用者。机械地使用教材的教师不算是合格的教师, 只有会用教材教、会整合教材的教师才是课标下的新型教师。教师不应受制于教材和教参, 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 灵活地、创造性地研究教的方法和内容, 设法使静态的文字变成活泼的交际活动, 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 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 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程, 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的体现。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的完美统一, 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有机结合, 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 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材的整合方法与实践

教材的整合在实际运用中应以发展性、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为原则。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中, 对于此套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整合教材方面做了一些实践性的探索, 取得了一些成效, 认为合理整合教材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教师在整合教材前, 首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分析教材、“吃透”教材

教师要用整体理念为指导对英语教材进行全程整合。英语教学是一个整体, 教材也是一个整体。只有用全局观来看待整个教材整合, 才能够清楚地知道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该如何整合教材。例如:仁爱英语教材初一上册在学习音标的时候是分散学习的, 针对现在词汇量比以前的教材大了。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借鉴张思中老师的集中学习方法, 把全部的音标学习了 (张思中老师用一节课时间教学完音标,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用一周的时间来教学音标。在一周之内教会学生会读音标、会借助音标拼单词。然后在Section D又分散学习音标, 学生还不能掌握么?这也体现了分散——集中——分散的教学方法。) 。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拐杖, 学习起来就轻松得多了。教师也用不着每节课教读单词 (有些学校的英语教师在初三来了, 还在每节课教读单词, 你说多辛苦啊!) , 教师只需要给学生正一下音就可以了。学生觉得英语好学, 自己都会拼单词, 很有成就感。这给了他们学习好英语的自信。那么, 仁爱英语教材词汇量大, 学生学习起来苦难的问题不久解决了!

分析教材、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整合教材必不可少的。例如:在初三上册教材学习Compound sentence的时候, 就可以整合教材, 把Page 50的内容一起学习了, 这样就使得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二) 教师在对内容进行调整时, 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需求, 要以人为本, 因才施教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 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对于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 可删减教材中部分难度较大的内容, 缩小学生的学习范围, 并适当补充一些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知识, 以获得教学实效;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则通过提供补充学习资料, 增补学生能够接受的内容, 扩大和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材中如果有涉及学生不熟悉的话题, 或教材容量过大, 或信息量过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量, 或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不适合学生等等, 教师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地补充或删减。例如:《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三年的英语学习中阅读要达到20万字的阅读量, 教材是不能达到这要求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给学生介绍或提供适合他们的读物。

教师要巧妙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教材整合的适应性。教学方法的选用也是保证和提高教材整合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课堂设计过程中, 应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应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更新教与学的方法, 让教材为我所需, 为我所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 围绕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活动, 不断改变自己的角色, 承担不同的任务, 要让学生积极思维, 参与教学活动, 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例如:本套教材每个话题都有对话, 我们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让学生编对话, 使英语成为我们的交际工具, 不是考试工具。也让学生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乐趣。

摘要:许多一线的英语教师觉得初中仁爱英语教材是教师难教, 学生难学。这实际上是这些教师没有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分析教材、“吃透”教材。笔者就是针对这样的情况, 阐述自己怎样整合初中仁爱英语教材, 让教师难教变成教师好教, 让学生难学变成学生易学、乐学。

关键词:初中,仁爱英语教材,整合,措施

参考文献

[1]《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3.整合高中英语教材的尝试 篇三

关键词:整合;高中英语教材

现行的高中英语新教材具有诸多的优点,比如:词汇量大,内容新颖,与时俱进,时代感很强等等。但同时,新教材的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前一个单元的知识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单词量大,语法练习的难度加大;有些根本不适合中等生和后进生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被挫伤,教师只能硬着头皮教,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实践证明,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也很累。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对现行教学资源的一种极大的浪费。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对现行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以下是笔者在平时教学中整合教材的一些尝试:

一、听力教学

听力教学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听不懂;即使听懂了,下课后又很快忘了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内容;里面有哪些新的语言现象和习惯用语。对于扩充词汇无益。所以,在讲授人教版Book 5 Unit 1 Workbook Listening的内容时,我打破常规,没有按照教材设定的练习进行泛听和精听,而是采用如下的步骤:

Step1Listentothetapeonceandgetthestudentstogetageneralideaofit,thenfinishEx.2onpage41;

Step2Listenothetapeagainandcompletethefollowing.

在以上两个步骤完成后,再听一遍就可以了,但是这样做的话,大多数中等生和后进生就理解得不是很透彻,所以,有了以上的铺垫以后,我把听力的内容进行改编,使它成为一篇完型填空题,让学生一边听一边选择正确答案:

Robert Briggs is carrying a book that helps them1 a kind of lily. It looks different to Robert. So he wants to find out if it’s2or not. Their biology teacher told them that if it’s already 3 , he’d find it in this book. Robert has to do some 4 first tofind out for 5 .If it’s been found and 6 , Then he’llknow its biological name. 7 ,a flower has two names.The first is the group of flowers it 8to——like a family name. The second is the kind of flower——like a 9 name. It describes what it looks like. For example,the color of an autumn sunset. Together you get the flower’s name, which is rose autumn 10 .A great scientist named Carl Linnaeusmade that 11 . He solved a12 problem for biology. 13 him, nobody could tell if a plant was new, as there was no way of 14 .Now, his system is still 15 .

1.a nameb call c identifyd give

2.a oldb known c knewd new

3.a newb known c old d given

4.a researchb survey c researchingd topic

5.a moneyb sure c free d certain

6.a foundb refound c named d name

7.a actuallyb actual c in fact d factually

8.a belonging b groupc team d belongs

9.a surname b givenc giving d called

10.a dawn b sunrisec sunset d set

11.a checking b systemc group d identify

12.a puzzling b seriesc serious d group

13.a In front b Afterc Besides d Before

14.a examing b checkingc testing d checked

15.a applied b checkedc used d in use

同样,我还可以把以上的练习处理成一道填空题让学生来完成:

Robert Briggs is carrying a book that helps thema kind of lily. It looks different to Robert. So he wants to find out if it’s or not. Their biology teacher told them that if it’s already , he’d find it in this book. Robert has to do some first tofind out for .If it’s been found and , Then he’llknow its biological name. ,a flower has two names.The first is the group of flowers it to——like a family name. The second is the kind of flower——like a name. It describes what it looks like. For example,the color of an autumn sunset. Together you get the flower’s name, which is rose autumn 10 .A great scientist named Carl Linnaeusmade that. He solved aproblem for biology. him, nobody could tell if a plant was new, as there was no way of .Now, his system is still .

不管选择哪种方式,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增加知识储备。听力内容经過这样的处理,难度降低了,形式也变成了学生熟悉的完型填空,学生在听练结合中既完成了任务,而且又一次熟悉了词汇和整个听力材料的内容。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学习英语就有了自信,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也被调动了起来。

二、词汇教学

对于后进生比较多的班级,词汇教学的进行往往有难度,而词汇教学又是最基础的。所以,怎样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有用的词汇是我们要经常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在每一节课前就安排了预习的任务让学生来完成。以Book 1 Unit 1 friendship 为例,在课前我让学生来完成这个预习任务:

Find out the useful words andexpressions in warming-up and reading, Unit 1

1.合计,加起来

2.总和是

3.请人来修理

4.使…冷静

5.不得不

6.对…关心

7.照顾

8.付…费用

9.本该(好好)学习

10.经历…

11.藏起来

12.写下,记下

13.故意

14.为了

15.面对面

16.目前

17.与…相处

18.爱上…

布置这样的作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带着任务预习课文,在任务中体会词语和短语在文章中的含义。预习课文的方法有很多,也可以把课文或者一个单元中的特殊句型和含有语言现象的句子挑选出来,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到并且写下来或者翻译过来,体会和汉语的表达有什么不同之处,通过英语与汉语的对比,加深对语言现象的理解,有助于熟悉课文内容,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扫清了障碍。

三、书面表达教学

现行人教版的课本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些书面表达的练习。但是有些练习并不适合学生,因为起点太高,难度太大。比如Book 1 Unit 3 中的书面表达是要学生在学完这个单元的内容后,给Wang Kun 写一封信,询问有关Laos情况,对于基础略差的学生来说,透彻理解课文内容已经不易,更不要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写作练习了。所以,综合考虑之后,我把本单元的写作换成了以下的练习:

请根据要点提示,写一篇以“East Beach”为题目,关于东方海滩(east beach)的旅游指南。要点提示:

1.位置:城市东部,离城10公里;

2.特点:世界上最好的海滩之一:沙细(fine),水清,无大(large)风浪;

3.运动:游泳,打排球;

4.设施:更衣室、商店;

5.交通:汽车、出租车。

这种命题作文不如开放式作文那样留给学生足够想象和施展的空间,但是对于训练写作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尤其是在提供一些必要的词组和句型的情况下把难度适当降低,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体会到用第二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喜悦。学生得到实惠,写作的积极性也会慢慢提高的。

4.对历史教材整合的认识 篇四

历史教材整合的认识

对教材的有效整合,目的是更好地去突破重点难点。它有利于明晰主干知识,掌握重点史实。更为重要的是,整合教材可以空出更多的时间来实施课程改革。如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图片、文字等材料的能力,完成“学习思考”、“自我测评”和“材料阅读与思考”,培养历史学习能力,促进历史思维的发展;多角度展示史实,用好地图册,读好资料卡片和知识链接;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架构现实与历史的桥梁。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等等。

5.英语教材的整合 篇五

——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策略

汪冬祥

新课改以来,教师们努力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进入教材,发现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逐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现在的语文课堂,很少有教师拿着设计得很精细的教案对教材进行像外科手术般细致的剖析了,很少有教师还以语文学科的知识为体系,进行孤立的线性的科学化的讲解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教学中,课文还是一篇一篇地学习,作文还是孤立地训练,口语交际还是独立于其他各项学习内容且侧重于技巧的训练,综合性学习还仅仅被认为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教师并没有充分理解教材编写者以主题为单元的编写意图,并没有能够真正由“人的发展”这一大的目标出发,所以这样的课改还是零散的浅层的,并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比如阅读教学,我们经常看到的模式是“初步感知,发现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体会感悟,拓展延伸”,第一个环节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粗粗读过一遍后就让学生提出问题,此时学生对文本只有大略的感知,当然很难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问题本来就没有深度,那么第二个环节互动对话式的“合作解决问题”就会流于形式,最后导致“体会感悟,拓展延伸”形同虚设。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中,基本模式都是如此。对教材中相互有关联的文章仍然孤立地学习,缺少整体的把握。学生虽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拓展了,但仔细分析,课堂中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假如仅仅是一种形式,那学生最终将难以学会学习,也无法促进自我发展。如何使这种理念变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呢?

一些学科的知识体系是线性的,教学时需分层递进,逐步上升,而语文学科知识体系具有交叉、相隔的整体块状结构。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者建立了网络式的立体体系,按主题单元编写,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三个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之中。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是否可以合理利用这种编排体系,既解决当前语文课改中存在的目标体系相对割裂、知识能力不能协调发展的现状,又能真正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们尝试不再以一篇课文来组织教学,不再把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割裂开来,而是以单元为一个教学整体,把各项学习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让学生由整体着眼,自主感知学习材料,在主动学习中发现问题,再结合单元学习的目标和已有知识背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四个方面决定自己的学习方向。这样,学生将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才能真正得到实现。教师在组织单元教学时,也由学习内容的传播者变成学生的学习导师、合作伙伴和学习顾问,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学习方向、筛选信息、判断信息,引导学生主动进入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从而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开发出新的课程资源。

那么,如何整合?整合就是将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从而发挥出系统更有效的功能。它的核心内涵是打破原有各要素之间的封闭状态,促进各要素之间的优势互补,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比如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每单元的课文内容基本围绕一个主题,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内容也与主题基本相符。但现在的教学没有合理利用这种组合,仍然一篇一篇地学习课文,仍然单独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仍然依据写作的要求单纯地进行写作,使这种优势被消解。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已经进行整合的学科内容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再进行横向的整合,达到优势互补,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那么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整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把单元内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结合性学习各项内容进行整合。比如人教版中语教材七(下)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人物风采”,所选课文都是表现古今中外著名人物的;写作是对人物刻画的训练;口语交际“学做小记者”也是采访自己设定的对象„„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领会编者的意图,进行单元整合学习。比如阅读教学,可以不再单一地一篇一篇地教,应该根据单元阅读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要,形成阅读探究的主题,把一篇篇课文作为研究探讨问题的范例。

2、把课内和课外打通,对课内外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比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课外阅读内容与数量的要求,许多老师觉得很难在课堂上实现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评价。进行阅读教学整合后,摒弃了繁琐的分析,节约的课时就可以进行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读物的阅读指导与阅读评价,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可以把本单元所学到的一些阅读策略用到课外阅读中,这样的整合就沟通了课内外学习。

6.整合单元教材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题记

时光的脚步匆匆,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已经将整合单元教材进行了两年,真如一位不知道姓名的人说的那样: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没有想不到的。当我想到要将单元的教材进行整合后,亦步亦趋中,感受到了迷惘,也收获到了一些快乐,先将快乐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都能够帮助解除心中的迷惘。

一、整合单元的教材,根据单元的主题去查阅资料,学生的视野更开阔。

六年级的孩子们已经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如果开始之初,他们在预习的时候查阅相关的资料是不假思索的索取,大篇幅的打印资料展现在你的面前,让你看到的是他们的热情与积极进取,但是,今天的他们,在预习的时候,查阅与主题相关的资料的时候,他们学会了取与舍。

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家园。当你在“百度”中输入“美丽的家园”的时候,点击回车键,在你的面前会出现几百条甚至上千条、万条的相关的资料。

我很是享受在第一课时的时间里,他们会在交流的环节,各自拿出属于自己的资料或者见解来补充课文中没有的内容。说的同学落落大方,谈吐自如,或许内心里还有一点点小小的自豪,听的同学,也是受益匪浅,或许他们在分享同学们的资料的同时,是不是也在内心里悄悄的对自己说,下一次我也要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与同学们分享。

二、整合单元的教材,课堂上节省时间,引导学生不再担心作业的完成。

给孩子们减负,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如此这般的口号已经被无数的人呐喊了n次,但是如今的孩子们并没有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他们厌倦了无休止的考试测试排名,他们烦透了每一天各科名目繁多的作业。看到孩子们脸上时常表露出的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合的表情的时候,我也感觉到教育的桎梏性的存在。我做不到让很多的孩子快乐的学习,我只是尽力的减少学生对于学习的厌倦。

在我们学校,每一个孩子手中都有一份《课堂作业》,这一份课堂作业是与教材同步的作业练习与拓展,分为夯实基础、阅读训练两个部分。

《课堂作业》上的基础夯实部分,一般都是汉字的注音,文中的重点词语,以及一些相关的句子的训练,因此很多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基本上是可以完成本单元的三篇课文的基础夯实部分的。为了不让孩子们在写作业的时候有压力,我一般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完成“夯实基础”部分,如果孩子们完成不了,我绝对不会批评或者指责他们,只会表扬那一些能够自己主动去完成练习的同学,因为,班上学习能力能力的不同,有几个孩子只做一道题目,甚至有两三个孩子因为懒惰或者能力等的问题,他们一道题目都不会去做。

这样,整合单元教材后,先是预习要整个单元读画圈,然后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检查他们的预习,整体把握每一篇课文后,就开始引导学生完成“夯实基础”,在每一次进行第一课时的授课以后,我基本上都会安排十分钟的时间来给他们讲解、落实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的“基础夯实部分”,特别是其中有一些句子的训练,有的练习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我甚至会留到第二课时的训练中去。

课堂上留时间给孩子们讲解作业、练习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做作业的困难,而且还可以提高写作业的速度,更多的是老师可以的监督能够提高写作业的质量。作业的质量高,孩子们也乐意接受老师的这样一种训练作业的方式与方法。

特别是在每一篇课文的第二课时的学习的时候,我都会在备课的时候将《课堂作业》中的重点句子,或者是重点的段落预设到教学活动中,这样,他们在第二课时进行作业练习的时候,就有一种很是熟悉的感觉,对于那一些能力弱一点的学生,我依然还是会根据作业的要求,引导他们再一次温习巩固刚刚所学习的内容,来完善《课堂作业》上的内容。

这样,无论是那一个层次的学生在练习起来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绝大多数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我就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那一两个能力很示弱的学生。虽然很多人不赞成有作业给孩子,但是必要的作业还是必须要有的,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在我这样的训练下,作业已经不再是他们困难。

三、整合单元教材,节省了许多时间,将时间还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第一应当热爱的,就是读书。因为这是他的责任。”这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师深以为然。面对新生,教师感叹:“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看起来没有差别——六年之后,他们将多么不同。”“不同”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阅读能力拉开了距离。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不仅鼓励学生看课外书,也给他们时间看课外书,引导他们如何看课外书。

六年级的他们较之以前长大了,懂事了,看书的内容也比之以前难懂一些,但是也存在能力弱一些的同学,这样的同学我一般鼓励他们将以前看过的书再看,或者是看一些有文字,但是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的课外书籍,但是拒绝动漫之类娱乐书刊走进我的教室。

记得六年级开学初,是别的班级假期看过的《瓦尔登湖》和《猎人日记》两本书,我真是爱不释手。很是舍不得就这样将成捆成捆的课外书处理掉。我和那个班级的老师商量:能不将这一些书籍借给我们班级的学生看,看完后再还给他们。

没有想到,这个老师就这样将这两本书送了我们班的学生,或许是得到的太容易了,也或许是这两本书也确实有一些深度难度,对于阅读量还不是很高的小学生来说,缺乏一点点的趣味性。

根据班级的现状,我鼓励他们根据每一本书的目录,列出看出的计划,每一天一两面,或者两三面,也或者是一个章节,计划不可以太大或者是太多。

单元整合教材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根据传统的安排,一个单元的三篇课文要六节课,整合后呢,需要四节课,无形当中就节省了两节课的时间。再加上每一周,学校都会安排每一天班级一节语文活动课。我也是从来不浪费他们的宝贵光阴,利用节省的时间和学校安排的时间,给他们看课外书。因为有我的督促,那一些认真的孩子确确实实是受益,对于那一些浮躁的孩子,虽然没有静下心来沉静去看课外书,但是迫于老师的压力,他们也在那里装张扬子看看课外书。看到兴头上,他们也会静下心来看一会儿。

还是先前那样说的,我做不到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但是我可以尽力让我班上的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学习不一定就是苦差事。

7.英语教材的整合 篇七

教师常用“整合”一词来表示自己对教材所做的本土化处理,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将其定义为“通过整顿、协调重新组合”, 我们可以依据这一释义对“整合”做进一步解释:“整”意为调整, 是手段与过程; “合”意为合理、合适、合力, 是“整”的要求和目的;“整合”即是通过调整使某物变得更加切合实际, 使其内外各部分协调以更好地发挥整体功能。所以, 有效整合教材需要合理 (即符合一定道理, 如正确的教材观、方法论等) , 适应于具体的情境 (如教师、学生、教学条件等) , 教材内部各要素间、教材与其他教学要素间形成协调一致的整体, 形成合力。对于如何使用教材的问题,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为“新课标”) 专门设置了“教材编写与使用建议”一节, 以该建议来讨论整合可以使整合行为更加科学、更富成效。那么, 依据课程标准关于教材使用建议, 在英语学科教学范围内, 我们可以将“整合”具体界定为:为了优化教材使用、提高教学实效, 教师对教材的文本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增减、改编、替换, 对教材设计的语言活动进行调换、拓展、重设,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等一系列的教学决策过程。

二、教材整合的认识前提

认识主要指信念。教师的教学有认知、情感、行为等层面, 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反映教师的认识和信念, 教师的思考与信念又为教学决策提供了基本的导向和参考框架。[1]因此, 作为日常教学决策的教材整合要取得实效, 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唯有如此教师的教学行为才是发自内心的, 这是教师专业自主的能动抉择。同时, 教学是基于课堂现场的实践活动, 认识教学情景的独特性是有效整合教材的重要前提。

1.秉承正确的教材观

教材观是人们对教材价值、作用、评价标准、处置方式等的基本看法, 涉及“教什么”与“如何教”的问题, 它从根本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 以规范、控制为特点的“圣经式”教材观越来越多地受到批判, “材料式”教材观渐渐兴起, 这体现了教学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材料式”教材观认为, 教材是教学的一种材料和工具, 是师生间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材料;教材是达成课程标准目标的基础性文本, 但不应作为权威来管控教学, 教师可以、也必须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教材进行批判性的调整, 实现建构性的使用。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将课程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五个层次, 前二者是由课程专家和政府颁布的“应然性课程”, 后三者才是“实然性课程”, 即教师领悟到的、实际教学中运作的、学生体验的课程。可见, 教师只有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创造性地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 对教材进行本土化的调整使用, 课程的潜能才能充分展现。“材料式”教材观为我们进行教材整合提供了科学的理念指引, 为教师在当前很难彻底摒弃“圣经式”教材观的大背景下提供了创新和自主的空间, 这将有助于释放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活力, 改变学生以机械记忆、背诵为特点的学习方式。

2.尊重教育情景的独特性

“材料式”教材观将教师和学生从对教材的依附、膜拜中解放出来, 体现了对教育情景独特性的尊重。教学情景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这一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着的教师、学生、内容与环境等空间结构性要素和目标、活动与评价等时间进程性要素所构成的特殊复合体。[3]从系统论角度看, 系统功能的发挥取决于要素之间形成整体、协调、动态平衡的关系。因此, 依据国家教育政策和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在投入具体学校使用过程中, 教师必须协调好教材的普适性、基础性与教育情景的特殊性和丰富性之间的关系, 根据自身素质、学生学情、教学设施与条件、地方课程目标与评价等情境化因素, 对教材做出相应的处理与调整。这体现了课程实施的调适取向, 即课程实施从教育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 教师在全面理解课程要求的前提下, 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与完善课程实施, 实施也就成了课程设计者与课程实施者之间的理解、对话与合作的过程。这一方面需要赋予教师更多的课程开发与决策权;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从单纯的课程实施者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 即对课程文件、自身、学生以及教育场景其他因素的系统化认识。可见, 教材整合将是一个贯通课程标准、地方教育要求、学校具体教学情景的协调、优化过程, 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策略和平台。

三、教材整合基本原则

创造性使用教材好比量体裁衣, 需要一本刻度准确的尺子。尺子就是原则, 为教材的调整使用提供导向、框架、方法和标准, 这样才能保证课堂实际所用教材的适切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从实践角度看, 课程文件、教材体系、教学需求、语言学习规律是整合英语教材最为重要的依据, 是有效整合教材的基本依托和保证。另外, 由于教材整合已经成为日常化的教学行为, 对此也须有科学的设计, 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调整。

1.课程文件

此处的课程文件主要指国家教育部门正式颁布的课程标准。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是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依据。新课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 体现了国家对英语教学的规范要求, 体现了科学的外语教学规律, 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 全面把握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能够保证教材整合不至于失去方向和理论基础。作为纲领性指导文件, 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实践与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引、规范、助推作用, 也自然地成为整合英语教材的重要依据。就理念而言, 新课标确立了素质教育理念,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置于英语教学的首要位置, 因此, 教材整合过程必须注重所用教材的发展价值, 以有意义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具有个人意义的东西, 特别是语言学习的积极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习惯。其次, 从目标与内容的设置来看, 新课标分别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方面进行说明, 这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英语课程总目标, 因此, 对于教材的整合必须注意材料的多元价值, 以利于不同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 从教学方法看, 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鼓励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在真实语境的语言运用中学会语言, 所以, 教材的整合必须关注通过教学活动的调整来创设更加真实的语境, 激发学生的交际需求, 从而实现语言信息的有效理解、加工和表达。

2.教材体系

教材体系本身也是教材整合的重要依据, 整合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用, 依赖于教师对教材体系的整体把握, 这与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密切相关。当前, 以教科书为中心的教材体系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 制约着包括教师经验和学生经验参与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媒体等的选择, [4]这是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结果。在多数教师的专业能力尚不能胜任完全自主的教材开发活动之前,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个性化灵活处理是符合当前教学实际的可行做法。首先, 教材是课程标准物化形态, 是教学最为重要的内容材料, 它包括材料载体、过程方法与态度价值观等显性、隐性因素, 教师需要对材料作多维度的分析。其次, 教材提供了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 给教师提供了合理的引导, 对于这些内容、活动、框架的编写意图的把握是整合的基础。在此基础上, 教师便可着手结合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完善。最为重要的是, 对教材的调整要致力于打通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的关联, 优化教材内容结构, 使之契合学生的年龄、个性特征, 注重兴趣、方法等因素的挖掘, 促进学生自主地、个性化地掌握教材内容。

目前的英语教材大多遵循“功能—结构—话题—任务”相结合的途径进行设计, 以话题为中心开展听、说、读、写的活动。[5]英语教材体系以模块为组织单位, 每个模块围绕特定话题和功能组织语言材料和技能训练活动, 各模块话题、语言体现一定的关联性与递进性。教师唯有在整体把握教材体系的基础上才能针对教材安排系统性、连贯性、层次性等方面的不足来对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

3.教学需求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 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 形成一定的能力态度, 人格获得一定的发展。[6]教材整合必然依据教与学的需求, 对教材所做调整应当有利于师生的交往, 有益于学生知识、技能、能力、人格各方面个体素质的提升。教材的开发不仅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而且也应该满足教材使用者的需求。在外语教材研究领域, 需求分析已经被认为是教材开发的基础性工作, 它不仅为外语教育政策、课程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也为教材目的、内容、活动、方法等的确定提供依据。因此, 在教材整合过程中, 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 教师的教学需求才能提高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Masuhara在归纳相关需求分析的研究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新的需求分析表, 其中包括学习者的需求、教师的需求和教育行政部分的需求[7], 而前两者为教材整合过程中考察教学需求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标和角度。笔者参照此表的框架, 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 拟定了教学需求分析的要素 (见表1) , 以便在对教材具体的文本、言语活动、练习进行调整时有一定的参考标准。

实际教学中整合教材所需分析的要素不限于表1所列项目, 且教材整合一般体现出较强的目的性,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 突出整合决策的目标指向, 真正做到教材服务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4.语言学习规律

规律是人们对事物间内在、本质联系的反映, 规律决定着事物必然的发展方向, 人类在活动中必须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提高活动的效率, 因此, 如何运用语言学习规律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促进学习的过程, 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话题。二语习得 (SLA) 研究中关于习得过程的理论概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语言学习的规律, 熟悉这些理论可以提高我们对语言学习规律的认识, 提高教学决策的科学性;对于教材的整合也应当遵循语言学习规律, 以使教学进程安排有正确的方向。

首先, 学会外语需要一定的条件。国内知名应用语言学专家王初明提出, 外语是在真实语境的体验里、在交际需要的驱动下、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在积极情感的配合下通过长期大量接触学会的。[8]这一论断指出学会外语的五个条件:真实语境、交际驱动、交流互动、积极情感和大量接触, 为教材的调整指明了方向, 也提出了要求。可以认为, 我们对于教材的处理必须有利于这些条件的形成。

其次, 语言学习过程涉及多种变量、环节和机制, 为了深入了解二语习得过程及其内在机制, 许多应用语言学家尝试将从输入到输出过程所涉及的诸多心理过程和变量整合在一个系统内, 形成了许多二语习得模式, 其中Gass和Selinker (2008) 的二语习得一体化模式比较具有代表性。[9]他们把二语习得的过程分为五个步骤:感知的输入、理解的输入、吸收、融合和输出, 全面客观地描述了二语习得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分析了其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心理加工机制。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学生逐渐学会语言的过程, 学生在课堂中听与读的活动、说与写的活动、交互的活动都应当指向于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吸收与内化, 输入、输出活动应该相互协同、相互促进, 共同促进学生语言系统的发展。所以, 教材的整合也应尽量体现这样一个过程, 通过整合教材来改善输入, 激发输出, 增加交互性的语言活动与实践。

5.系统的教材整合设计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课堂教学将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 学校、教师将被赋予更多的课程自主权, 教材整合也将成为日常教学决策的一部分, 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要求, 因此, 有效的教材整合还需建立在系统的整合设计基础之上。所谓系统设计, 是指对教材整合行为的系统规划, 是在分析学生特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习资源条件等的基础上, 对教材使用制定的全局性方案, 包括每节课中所用教材的安排。其目的是优化教材, 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方案执行当中、之后还应进行相应的整合评价活动, 以便进一步改善方案, 便于后续的使用。只有这样, 教材整合才能超越纯粹凭经验所带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确保整合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如果我们承认Krashen (1985) 所提出的输入是习得语言的唯一条件[10], 那么教师的教材整合能力是提高学生对教材语言素材理解、吸收水平的关键保障, 教师的资源开发能力将成为保证外语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

教材整合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有效策略, 教材整合能力是教师提高教材适应性的重要保障。作为常规教学行为的整合要做到有效, 需要教师秉承“材料式”教材观, 尊重教学场景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在全面把握课程标准、教材体系、教学需求、语言学习规律的基础上, 对整合行为进行系统的设计。

参考文献

[1]Richards J, Lockhart C.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2]郭晓明.从“圣经”到“材料”——论教师教材观的转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 (6) :17-20.

[3]扈中平.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李学.“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兼论教材使用功能的完善[J].教育发展研究, 2008 (10) :82-85.

[5]刘道义.改革开放30年的中小学英语教材[J].英语教师, 2008 (10) :1-6.

[6]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7]Masuhara H.What do teachers really want from coursebooks?[C]//Tomlinson B.Materials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239-260.

[8]王初明.外语是怎样学会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9]Gass S, Selinker L.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Introductory Course[M].New York:Routledge, 2008.

8.英语教材的整合 篇八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材;整合;模块

一、调整知识模块

外研版的初中英语教材在知识分布上呈模块状布局,教师可根据学生兴趣和认知情况,在充分考量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各模块的“出场”顺序作出适当调整,使之更贴近教学实际和学生需要,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对模块先后顺序进行调整时,应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点,在知识衔接影响不大的前提下,可先行讲授这部分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降低学习的难度。如,春节后的开学,第一堂英语课我并没有按照教材原有知识顺序按部就班,而是跳跃式地选择第二模块“Spring Festival”,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关注度也会提高,为新学期的英语教学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当然,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大大出乎其他教师的意外。

二、模块的内部调整

每个模块都是由三个单元部分构成的,教师根据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教学内容作出适当的整合,细化各知识点,突出体现知识系统的整体性。如,将Module 4模块Unit 3中的Activity 4与Unit 2的阅读串联在一起,作为阅读任务的完成,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单元内的调整

打破某一单元几个部分的顺序,进行重新组合和分配,这就是单元内的调整。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学情需要,对整个模块的Activity进行必要的删改增补。如,在讲授初一下册Module 3

的Unit 1时,我有意省去了Activity 5和Activity 6的部分,突出Activity 4,将其作为重点,让学生“提炼”出答案后,work in pairs将答案大声朗读出来。这样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适时纠正个别词汇的发音,使太多的Activity零散点具备同一指向,避免了凌乱纷杂知识的堆积。

从目前来看,有多套英语教材在各初中学校流行,但每一套都是优劣分明,教师在选用时,要发挥教材自身优势,在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着眼学生认知实际上多下苦功,在教学允许的范围内,对教材知识分布做更具针对性的调整,甚至是增删弥补,以期更符合学生的“口味”。

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举党旗紧跟党走下一篇:初二上册物理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