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作文的教学

2024-09-16

情境作文的教学(10篇)

1.情境作文的教学 篇一

情境作文教学与想象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作文时写出具体的情境和氛围呢?教学中,我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 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感知情境――积累表象――启发想象――描 绘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学的路子。

一、精心引导学生感知情境,丰富表象积累

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要让学生作文时能够写出具体的情境和氛围,必须引导他们经历从“ 感知情境”到“描绘情境”这样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这里所言的情境,前一个指的是“实境”,即人、自然 与社会;后一个则是“虚境”,是经过艺术的加工和感情过滤创造出的情形与境界。

描绘情境有赖于丰富的想象,而想象又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记忆表 象储备越多,他所展开的想象内容越丰富。由此可见,要描绘情境必须从感知情境、丰富表象积累开始。

(一)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感知情境。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是中学生感知的直接对象。我训练学生感知事物 务求做到两点:1、 感知事物前蓄情于臆,即要求学生在感知事物之前要有一定的情绪准备。无论感知的客体 是日月星晨、风雨雷电,还是山河田野、花木鸟兽,抑或是亭台水榭,在感知前要广泛搜集与之相关的.名人诗 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以及景点介绍。并在反复阅读中受到感染,生发激情。2、 感知事物中融情于物,即 要求学生能够调动视、听、味、嗅、触等感官去感知客观事物的色彩、声响、芬芳等各种属性,由此而生览物 之情或触景生情等。与此同时,还要学会把自己的情感与意念自然地融入山、水、日、月、花、草、树木之中 ,让客观事物都染上主观色彩。要善于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创造出情境美。

(二)引导学生注重表象积累。表象是人脑中所保持的关于客观事物的印迹所表现出来的形象(画面)。 为了有助于这些“画面”积累,我向学生推荐了几种方法。1、“画面”描述法。 要求学生经常对自己感知或 体验到的印象最深的“画面”进行回忆、记忆,然后将“画面”用文字记下来。这种“记”不是机械地说明, 而是描述,是能够融会深层之意的描述。2、绘画或照相法。 要求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最有特色的场景、人物 勾画出来,然后旁注文字说明。“说明”要尽可能的详细,要将当时令人惊呼感叹,让人怦然心动的情景和心 理感受记下来。储备有大量的诸如此类的记忆表象,一旦“在与某种需要有关的强有力的兴奋中心出现时,这 些解体了的暂时神经联系就会按新的体系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形象”。(注:《职业技术教育》19第 12期第18页。)

表象积累的内容可以是某次活动最感兴趣的画面,也可以是印象最深的人物的音容笑貌。

二、精心策划“小练笔”,训练想象能力

(一)进行再造性想象训练。这种训练,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和表象积累,对所供材料进行想象,从而 创造出一种源于材料而又不同于原材料的意念形象。

训练举例:反复诵读唐诗《送元二使安西》后,驰骋想象,用短文再现当年王维为挚友饯行的情景。学生 受到课文插图启发,又从古装影(视)片上获得了表象积累,因此,基本能够完成。有学生写道:

古老的渭城坐落在渭河南岸,有一条驿道穿城而过,大道的两旁客栈与酒馆一间挨着一间。于

[1] [2] [3]

2.情境作文的教学 篇二

一、“微情境”之我见

作文教学中,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创设合适的短小情境,这便是“微情境”。而“微情境”的创设来源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也来源于学生对文本的阅读。

在“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充斥的“微时代”,应教会学生去观察和体验“微生活”——买菜时和老板对话的过程、和爸妈一起探亲的经历、放学回家路上哼小曲时的自由自在……在作文教学中,这样的“微生活”就是一种“微情境”。

作文与阅读紧密相关。有过语文文学创作的人都知道,大量阅读是提升创作能力的妙法。有过语文教学经历的老师更清楚,大量阅读可以打开学生表达的话匣子。阅读就要读出自己的感受,才能收获阅读带来的语言体验,这就是个性化阅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往往对某个片段有更深的自我体会,这样的“微阅读”,也是一种“微情境”。

二、“微情境”创设的探索

“微情境”的恰当创设是实现作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前提。现主要从“微生活”和“微阅读”两个方面来探索“微情境”的创设。

1.“微生活”的想象与呈现

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八课《李广射虎》时,文中有一些表示声音的词语,比如“沙沙”“嗖”等。在教学二十二课《海底世界》,也遇到了一些表示声音的词语,比如“啾啾”“汪汪”等。学生对拟声词很感兴趣,一个念头涌上心头:何不用拟声词来写一次想象作文呢?于是,我选择了一个主题——让拟声词说故事。课的开始,我在黑板上写下“沙沙”一词。

师:同学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生:是风吹动丛林的声音。

生:是秋天树叶飘落的声音。

师播放一段录音,先是“沙沙”声,之后又出现了“咔嚓咔嚓”声,然后是一声猫叫。

生(七嘴八舌抢着说):是猫偷吃东西的声音!是老鼠偷吃东西的声音!是汤姆和杰瑞(动画人物)在做游戏的声音!

师:是呀!你们的耳朵简直就是顺风耳,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生活中,你还在什么时候曾听到过“沙沙”声?

生:是爷爷用锉刀锉腿上老皮的声音。(全班哄堂大笑)

师:多么新奇而大胆的想象啊!你能给我们说说你这个关于“沙沙”的特别的故事吗?

生:每次我爷爷锉腿上老皮,都会发出“沙沙”的声音,我还老是问他这样做腿会不会疼,他都笑呵呵地告诉我,他老了,皮也厚,锉掉健康,不会疼。(全班又是一阵哄笑)

师:听听,“沙沙”声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这么真实而又可爱的故事!真羡慕他,能让“沙沙”声说出故事来,你们也能根据自己的想象,让它说故事吗?

学生跃跃欲试,有人说了猫鼠大战的惊险故事,有人说了风婆婆的神话故事……

这次作文课让我明白了,一个小小的录音提示让我的“微情境”开始了,它就是激发儿童表达欲望的“引子”,在作文教学中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并生成了生活化的作文。

2.“微阅读”的体味与表达

“微阅读”可以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感受,更要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表达。

(1)“微阅读”的体味——个性化感受

“微阅读”重视个体对文本的体味,重视个性化阅读。这样的个性化阅读不着眼于整篇文本,而是选取文本中的片段。

比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4课《寓言两则》中的《鹬蚌相争》时,学生在读到鹬和蚌之间的对话时提出质疑。

生:鹬的嘴被蚌给夹住了,怎么能说话呢?蚌也不能说话啊,它一说话,鹬不就逃脱了吗?

师:这个问题可真难回答,谁来帮他解答,也让老师也想想明白呢?

生:蚌是在壳里说话的,不用张开壳。

生:鹬是嘴被夹住不服输,还强硬着动嘴说。

师:照大家这么一说,那我们该在读时加点什么特效,才能读出当时鹬和蚌的样子来呢?

生:读鹬的话,可以嘴不要张大,接近抿着的状态读。(说着,她示范了下,引来同学们哈哈大笑)

生:蚌是在壳里说话的,所以声音有点空,可以用手捂着嘴读,就可以读出这种感觉来了。(说着,他也示范了下,同学们被逗得哈哈笑)

师:那现在,谁能到台上来,为当时的鹬和蚌来配配音?

[设计意图:以配音的方式来深化个性化阅读成果,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能在阅读中通过语言文字感悟背后的内容,就能在作文中用语言文字写出精彩的故事。]

(2)“微阅读”的表达——简短儿童剧

“微阅读”的个性化体味的最好表现形式就是情境表达,就是让个体感受得到升华。而儿童剧就是一个表达的平台与方法。城镇中小学校教师很少观看儿童剧,仅把它视为作文训练之余的“副业”,儿童剧的缺位严重。然而,儿童剧却是我们作文教学方法的“主业”。

台湾九歌儿童剧团成立于1987年9月28日,他们认为“儿童剧的创作演出,重点不在复杂的逻辑、华丽的声光或以粗浅幼稚的东西面对孩子、唬唬孩子,而是要能藉戏引导孩子思考、想象与创造”。而我这里的儿童剧是与之相类似的,但是极短小的片段表演。

可见,给学生一个表达的平台——个简短的儿童剧,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就是“微情境”创设下的“微阅读”的有效表达,这也是为学生写“微作文”奠定语言表达基础。

三、“微情境”成就“微作文”

3.情境作文的教学 篇三

关键词:事情原委;组织活动;观察事物

一、情境教学的含义

对于情境教学的定义多种多样,其中我国的特级教师李吉林提出的情境教学法最具影响力,她指出:“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而生动的场景,进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同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良好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对情境教学法不断地进行探索,并且认为: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有目的并且有意识地进行真实场景的创设,提高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以及主动探索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如何将情境教学方法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中:

1.依据事情原委来创设情境

教师在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时,经常会出现这一状况:学生即使亲身经历了某件事情,依然不能将事情的原委表述准确而生动。

原因就在于,学生对这件事情的感受不够深刻,观察也不够细致。如果能够使当时发生的事情再现,创设相关的情境,那么学生就能够很好地描述事情的原委。比如,有个学生在作文练习时,写的是帮助残疾人过马路的事,但是在他的作文中,只描述了简单的框架,并没有将残疾人过马路十分困难的景象写出来。

因此在课堂上可以找一位学生,让他把这位学生的描述表演出来,同时让写作文的同学进行仔细观察,评价他表演得像还是不像。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写作文的同学感觉非常不像,所以不断上前纠正他的动作。通过情境创设,再现事情的原委,写作文的同学很认真地修改了自己的作文。他将这一事件描述为:“……一位拿着拐杖的残疾人站在马路边,面对来来往往的车辆,他不断地张望,迟迟没有移动自己的脚步……”尽管只添加了几十个字,但是残疾人过马路十分困难的情境就变得非常具体并且更加生动形象。

2.通过组织课内外活动来创设情境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要对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使语文学习环境不断优化,并且要创造性地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大多数小学生写的作文内容非常老旧,原因在于他们平时的生活非常简单、单调,很难提供良好的写作素材,以至于他们总是在写屡见不鲜的事情,并且致使他们的表达欲望低下。因此,教师要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想办法不断积累学生进行写作的素材,创造让学生能够亲自体验现实生活的机会,使他们用心感悟、学会观察,同时收获生动的写作材料以及真实的情感。因此,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非常有必要,这不仅可以提供给学生很多写作素材,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活动,并且教导他们要仔细观察生活,汲取生活中的经验以及知识,进而使写作素材不断增加,并使他们的真情实感得到有效展现。例如,可以举办班会,诗歌朗诵比赛以及某一体育项目的比赛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非常受学生们的喜爱,而且会使他们印象深刻,对提高写作能力很有帮助。

3.借助多媒体观察事物来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指的是,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将语言、符号、文字、影像以及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综合进行控制以及处理,再根据教学要求,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有机组合起来,进而通过投影机投影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还可以根据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通过人机交互操作,来完成相关的教学过程。多媒体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也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计算机,将人或事等写作材料以图片、录像以及投影等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可以加强对学生感官的刺激,激

发他们的想象力。

相关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果进行了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进行创新的欲望,而且能够拓宽他们的写作思路,进而不断积累更新的写作素材。此外,情境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进行主动探索的习惯,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李艳青.浅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进行情境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4(3):143-144.

4.浅谈情境作文教学的几点方法 篇四

新余六中:李小芽

根据课本作文教材的安排、儿童的个性、生活特点,我运用创设情境方法,将学生引入角色,进行作文训练,使初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克服了怕写作文的情绪,尝到学作文的甜头。下面,我谈谈情境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生活(活动)情境,丰富写作内容。

我们不难发现,在作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讲台上有声有色地讲述作文如何写才形象生动,而学生却一头雾水,无从下笔。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学生没有如此的生活经验,叫他从何下笔?写出的文章当然是空洞无物,缺乏真情实感。为了使学生作文内容充实,语言生动,教师要结合作文教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组织能表现个性的群体活动,让学生有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在实践中体验生活,产生真切感受,作文才能有血有肉。例如,作文要写一次家务劳动,我就有目的地布置学生参加家务劳动;要写一次集体活动,就开展一次拔河比赛,举行一次中队主题会等。在这些活动中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产生联想,激发感情,有所感悟,萌发作文兴趣,故而,使学生在作文时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

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写作动机。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不时给学生一种惊奇,引起他们欢欣、兴奋和激动的情绪,引导他们进入教学情境之中,使他们在喜悦的积极的情感之中爱上了作文。例如:我在上作文课《XX小动物对我说......》时,我先不出示作文命题。而是让学生汇报自己最喜爱什么小动物,学生的兴趣很快被激发起来,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喜爱这些小动物的原因。学生分别从形状、颜色、活动时的姿态等方面描述小动物。(教师课前布置观察)从中也自然流露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这时,老师话题一转,让学生讲出人通常用哪些动作表示情感?学生积极发言:摇头表示“不”,点头表示“同意”......然后老师再转入正题;其实,小动物也通过他们的动作表示自己的心里的想法,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好像有很多心里话要对我们说呢。当教师要求学生与小动物展开对话时,已经把学生带进了情境中,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发言就更加踊跃积极了。发言中,学生真情流露,说得非常生动。此时,教师才出示作文题《XX小动物,对我说......》学生写这篇文章自然水到渠成,写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由上述例子可看出,作文教学首先使学生对写作题材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换句话说,就是从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达到完成作文教学的目的。

三、在语言训练中,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说到写,从仿到创的教学原则。

说是写的基础。说话训练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每次动笔之前要组织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说的内容要围绕写作内容进行,但训练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如:在上《美丽的小花园》一课时,我先设计了一系列说的训练。先让学生说一些描写景物颜色的词语;再说一些描写颜色的词组;然后进行说句的训练,(句子里同样要求描写颜色)最后鼓励学生尽量用丰富的词语和多种句式,托事物描述得更生动、更具体。说的内容也是逐步扩展,不单描写景物的颜色,还可以是描写景物的形状,或景物的动、静态等。

四、制定智力发展的目标,扎扎实实地进行各种能力的训练。作文是作者具有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反映。获取这些知识和能力靠日常的积累和磨练,没有捷径可走。因此,作文课也是观察,想象、思维等各种能力的训练课。每节作文课都应制定有关的训练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

观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生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表达,这对发展学生的语言是非常有利的。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除引导学生学会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鼻嗅外,还应该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即按顺序、抓特点)每节课前,教师就要根据写作内容制定观察训练的重点。如写景物、物品等类型的文章时,教师就以训练观察事物特点为重点。如写人物、动物活动、事情等类型文章时,就以训练观察事物的过程和人的神态、动作一下为重点。此外,在进行观察训练时,教师要创设情境,启迪灵感,如在指导写《记一次家务活动》这篇作文时,一上课,我并没立刻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而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谁看到老师刚才怎样走进教室,走上讲台,准备上课的?这个问题出乎学生的意料。于是,他们都很认真地回忆起来。不一会儿,学生争相发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说得一个比一个好。这时老师才相机指出:刚才同学们把老师进教室上课这么短暂片断,描述得那样生动、具体。就因为同学们不仅留心观察,而且懂得抓住人物动作、表情进行观察。此刻,教师再指导写《记一次家务劳动》就事半功倍了。

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想象性作文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好方法,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如三年级上学期可以进行《小摄影师》(续写)、《我未来的房子》、《自编童话故事》、《XX小动物对我说......》等想象性作文的训练。教师通过生活情境的展现、事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绘、表演等手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想象能力得到发展,作文水平得到提高。

5.情境作文教学设计 篇五

(一)有趣的游戏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开展互动游戏,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2、渗透写法,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活动情境的描述。

3、学会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为写作积累丰富材料。教学重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2、指导学生把活动过程写得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教学用具:课件

小猪头饰 教学过程:

一、课件激趣导入,快乐互动

1、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游戏吗?喜欢玩游戏吗?

2、课件出示一些小朋友在玩游戏。(师述:游戏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能给我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好吗?)

二、现场游戏,感受兴趣

1、老师出示一只小猪(故意不画鼻子)问:小猪缺少了一个什么?(鼻子)

2、老师明确要玩的游戏要求,《贴鼻子》。

3、游戏过程:指名一位同学上台,老师用红领巾蒙住他的眼睛,让他把鼻子贴到小猪相应的位置上。(提醒学生留心观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三、乐说游戏

1、师述:同学们,这个游戏好玩吗?你能把这个游戏的过程说给别人听,让他们也来分享我们的快乐吗?(能)

2、这里也有一班同学玩了游戏,看他们是怎样把游戏经过告诉别人的,出示范文《一次有趣的游戏》

3、指导同学们把游戏过程说说,必要时重现游戏时的动作。(动词有:拿、蒙、走、贴、打开、看等等)

4、除了说贴鼻子的经过,还要注意整个场面,例如:如果鼻子贴歪了,同学们

有什么反应?(注意说好“笑”的情景,如:哈哈大笑,前仰后翻、捧腹大笑,笑出眼泪,眼睛眯成一条线等等)

5、同位交流,说说评评。

6、小结:要把游戏经过说清楚,必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说具体。(还要注意动词的用法,把句子说通顺。)

四、指导起稿,快乐作文

(二)我 喜 欢 的 小 动 物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点或脾气特点、生活习性(捕食、嬉戏、休息)写一段话。

2、写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1、考考你,听一段话,猜猜是什么动物?

它,一身洁白的羽毛,一双乌黑的小眼睛像两颗黑黑的小珠子。脖子长长的,整个身子就像阿拉伯数字里的 “2”一样,神气极了!

2、它是谁呀?

出示图片

3、交流:你们是怎么猜到的?

二、写法指导

1、再猜一个:它,有着一双红宝石般的眼睛特别漂亮,尖尖的鼻子下露出两只白色的大门牙。两只长长的耳朵可以听见远处的动静。别看它平时看不到它的腿,可跑起来它的腿特别有力。

2、明明都是白色的小动物,却一下子让我们猜出一只是白鹅,一个是白兔,为什么呢?

3、写出了小动物的特点,也就是不同于别的小动物的特殊之处。(板书:特点)

4、归纳:像这样的描写属于外形特点

(板书 :外形)

5、游戏互动:

你们都见过小动物,下面我们来个互相猜一猜,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写一写,但是不能写出是什么?然后让大家猜一猜。

6、学生写小动物的外形特点,7、谁来读一读,猜一猜?

8、如果我们都养小猫,小狗,而且长相又差不多,那写出来的文章,可就一个模样了?

9、指导:回忆一下,你的小动物,有什么性格,特别是与众不同的脾气?(板书各种性格:懒惰、脾气暴躁等)

10、这些小动物太有意思了,今天我们就来写写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一种小动物。

11、小结写作方法:先概括后具体、举例子、运用成语、比喻、拟人、对比

要写得生动具体、字里行间表露了喜爱之情

6.《快乐情境作文》教学设计 篇六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快乐情境作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材分析: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只有通过灵活的手段,巧妙的设计,激发学生热情,调动积极性,才能促进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从而达到学会的目的。因此,本节作文教学课以活动贯穿于始终。在活动中实践,在活动中观察、思考、感悟、交流。发动人人参与,调动各个器官,捕捉写作素材,达到有物可写。

当然,本节课还在教师的导向、引领当中,使学生学会怎样观察,怎样想象,怎样体会与表达。如:教师引导学生“听,此刻你听到了什么?此刻的教室真静啊,静的能听到······”在引导聆听、感悟、表达当中,由扶到放,层层深入。最终落实在句子、片段、乃至连段成篇不同层次训练当中卓见成效。

学情分析:

小学生活泼好动,作文教学课堂应顺应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教学环节,采取教学措施,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因此本节课设计多项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

1.搜集相关的游戏,制作游戏条.2.礼物盒、套娃工艺品和糖果。

3.制作课件。

教学目标:

1.在情境教学当中激发兴趣,陶冶情操。

2.教给写作方法,掌握写作的技巧。

3.课堂练笔,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在系列活动中感受生活的乐趣,获取写作的素材,掌握写作的技巧,从而将激发写作的热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借着六一儿童节的余热,老师今天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瞧,这是什么?

二、情境教学,快乐体验。

(一)活动一猜一猜

1.看到这个神秘的袋子,你猜测到什么?

【教学意图】通过猜一猜环节,消除学生对老师的陌生感,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聚焦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

2.请睁大双眼睛,屏住呼吸,聚焦目光,感受谜底揭开的那一刻吧!(教师随机打开袋子。)

3.你看到了怎样的礼物盒?

4.你还看到了什么?

【教学意图】在反复提问中激励学生用心观察,在随机的评价中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学会观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5.此时此刻,你是什么样的心情?(用一个词描述。)

6.那就让我们静静地期待这一刻的到来。指名一生上台观察教室情形。交流:

(1)此刻,站在台上,你看到什么情形?用一个词来形容教室的气氛。(指名学生板书词语)

(2)此刻教师真静啊,静地老师听到了同学们的呼吸声。听,再仔细听,你还会听到什么声音?

【教学意图】在创设情境当中,亲身体验气氛,感受场面,用以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情境当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达到言语训练的目的`。

7.谜底即将揭晓,请一位同学打开盒子。同学们倒计时5、4、3、2、1.活动二揭开谜底

8.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此刻的心情又是一番怎样的滋味?(听出来了,你们的心情从刚才的充满希望转瞬为失望,从高峰跌入低谷。)

9.老师悄悄地告诉你:它的肚子里藏着老师今天特意带来的礼物。有想法的同学拿出你的热情,带上你的动作向老师示意。

10.老师感受到教室不一样的气氛。能用一个词概括此刻的教室是怎样的情形。(板书:沸腾、热闹非凡)

11.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的?(板书:动作、神态、声音、心理)

(三)活动三分享奖品

12.看来,奖品非你莫属了。(颁奖并享受奖品)

13.看着你津津有味的嚼着糖果,台下的人已经垂涎三尺。有人想要吗?

14.各抒己见。

【教学意图】吃糖游戏又一次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通过最真切的体验,学生一览无余的感受到吃者的举止、神态,从而体会到其心理。再一次在亲身观察、体验当中获得写的素材,得到写点的训练。

(四)小结归纳、出示金钥匙。

通过以上的系列活动,老师发现同学不仅学会观察,而且能大胆想象,充分表达。其实这就是开启写作之路的金钥匙。现在,让我们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展开小组游戏活动。(出示课件:金钥匙)

三、小组合作、快乐游戏。

游戏规则:

1.抽取游戏条。

2.游戏时间为5——8分钟。

3.小组长负责:明确游戏规则,组织人人参与。

4.观察游戏情景,感受游戏乐趣,表达真实思想。

四、课堂练笔,学以致用。

1.这节课给予我们难忘的印象,或者是猜一猜环节,或者是吃糖环节,或者······究竟哪一个镜头,哪一个场面,哪一个人物使你记忆犹新,请快速拿起笔,完成片段训练。(时间为10分钟。)

2.展示交流。

3.连段成篇。如果把这几个同学的片段描写连成一篇,应该怎样排列?(板书:时间顺序)加上开头和结尾即可成为一片完整的文章。

4.小结:看来,作文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多留心生活,多实践于生活,在生活中捕捉情境,感受思想,你将会得到写作的自信和成功。

【教学意图】这是高年级的一节作文课,针对高年级学生的水平,仅仅局限于片段描写是不够的。因此,在加强细节描写训练的同时,还应侧重于整篇的渗透,这样既完整性,又能增强难度,有层次性。

五、推荐格言,充分积累。

1.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

2.到生活中去,去观察,去倾听,去体验,去创造,去成长。

3.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长在一起的东西。

六、布置作业,拓展提升。

以本节课堂内容为素材,以写事或写人为体裁,以时间为线索,详略得当,语言流畅,学会环境描写烘托气氛。题目自拟。字数45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快乐情境作文

动作、神态、语言、心理鸦雀无声

7.作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初探 篇七

作文习作指导中创设情境, 主要的方面有三点:

一.创设情境观察力

观察事物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新的起点, 同样也是向创新迈进的第一步。只有学生对周围事物有新的认识, 新的看法,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对学生而言, 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就是观察, 这样比凭空想象出来的要具有感染力, 更加生动形象, 富有生机感而不会空洞没有内涵。例如从小事的事情观察, 再一步步地进行深入, 像一个小动物, 观察它的外貌, 它的生活习性, 进而观察它的喜好, 这样一点点地体会到观察的乐趣。再如一个水果, 它的外形, 它的味道, 它与其他水果的不同等各方面都需要观察才能得出结论, 只有亲身实践后才知道观察的重要性。学习观察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才会对事物有新的认识。主要的做法概括为五点:

1、看。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观察的窗口, 俗话说“世界上不是没有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看事物的变化是了解事物的第一步。

2、听。耳朵能听辨周围的声音, 每个事物的声音都会有所不同, 用聆听的方式去发现美。

3、闻, 尝。味觉能深入了解事物的内在, 为创设情境进一步的探究作出准备。

4、摸。让身体感觉事物的真实存在, 通过这样的接触将事物与自身结合在一起, 更加有利于情境的创设。

5、悟。通过看、听、闻、尝、摸这些体会到的感触加上自身的感悟, 再用语言将这些感触联系起来, 就会形成一个很好的有真实骨感的文章。

二.创设想象情境

人想象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 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课堂上, 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机遇让学生自行地发挥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素质。分为几步:

1、训练思维能力。情境的创设就是要将学生的思维无限放大。在训练思维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设定情景, 设定人物形象, 思考人物的语言, 心理活动, 以及在特殊情况下遇到的各种情况, 创造这样的情境让学生自行发挥, 提供他们表现的机会, 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 让学生自己用自己的双手去谱写一个生动并且富有感染力的生活场景。

2、培养想象能力。“能不拘形式, 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说出来,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是新大纲指出的。教师在布置作文作业的同时要不断为学生创造意境, 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想象作文是拓宽学生思路的主要有效形式。

3、加强语言运作。一个好的作文不仅要有一个好的思维, 一个精彩的场景, 还需要一些优美的字句将这些场景联系起来。古人云:“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 无以成江河。”这就要求学生要不断地从日常生活中积累, 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不能写出一个好的文章。主要的积累方法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

(1) 观察、体验。善于观察是丰富语言的基础, 将一些学过的文章中的短语词组用在观察的事物之中对号入座。学生在写作文时就可以将所观、所感形象的表现出来。

(2) 阅读、积累。许多优秀的文章并非是自己独立写出来的, 而是经过大量的阅读, 大量的收集, 然后再背诵这些美好的篇章, 从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并加以运用。与此之外, 还应该将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加以讨论, 了解不同的人物思想活动和人物性格对作文的编写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创设情境问题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发挥民主, 让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配合教师的教学,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同时, 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和谐。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全体学生针对这样的问题说出自身的看法。在这样的氛围之中, 学生会更加大胆地质疑。学生的争论与思维辨别能力也会大幅度增加。

8.情境教学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小学作文;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8-01

众所周知,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及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然而,在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仍然沿用的是以往滞后的教学模式,在此类模式的持续压制下,学生写出的文章不仅无充实的内容,而且无新颖的立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尽快予以改进,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本文简要分析了情境创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希望有助于作文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用自身的感受去创设情境

小学生爱听故事,尤其爱听老师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可以在指导他们写作时,讲述一些自己的故事来感染他们,以教师的自身感受来创设一种情境,诱发他们敞开心扉,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如在指导写《――的苦恼》的半命题作文时,教师没有急于指导他们怎样审题、怎样选材,而是对他们讲述起自己的苦恼。比如有这么个小故事:从初中便患上了近视眼,这给我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多苦恼。有一学期,我特别近视,老师在黑板上写,我看不见黑板,便格外用心地听,但还是越来越不会做题,成绩直线下降,我的心里急呀。唉,都怪这双近视眼,心里别提多苦闷了。然后,当教师要求他们也大方地讲讲自己的苦恼时,大家纷纷地把自己的苦恼告诉大家,有的学生讲述了自己“个子矮”的苦脑;有的述说了“小胖墩”的苦闷;还有的则讲起了自己家没有电脑的烦恼……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个个敞开了心扉,各种新颖的话题不断产生,随后的作文中不仅选材多样,而且都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深入生活体验情境,开展活动融入情境

叶圣陶先生指出:“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说撰。”生活是一本活生生的书,是最好的作文题材,也是最好的作文教学情境体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感受,搜集素材和资料,同时有意识地为作文教学开展一些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最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比如:写我的校园,可以带领学生体验校园人文环境,感受校园文化建设。向学生详细讲解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和相关人文历史,带领学生细细体味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渐入“物我合一”的境界,让学生有话可写,下笔有神;写亲情,教师可开展亲情活动,比如开展 “父母眼中的我”、“为妈妈洗脚”、“献给母亲的歌”等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涌现出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亲情作文;写游记,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山清水秀的景区游玩参观;写人的记叙文,可启发学生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写作素材,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观察人物的外貌、言谈举止……当学生融入情境体验后,激情地感受生活时,生活也会馈赠给他们写作的灵感。

三、创设想象情境激发想象

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激发想象的情境,启发学生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想象作文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形式。作文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乐写的文章,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写想象作文《二十年后的我》,因为在学生心灵世界里都蕴藏着一个个美好的愿望,而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不同,所想象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避免过多的限制,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敞开心怀说出自己的幻想或愿望。学生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考古学家;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宇航员;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科学家;还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探险家……此时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进行想象、构思。学生的发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用儿童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说出了真情实感,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这样不但便于学生发挥想象力,保证抒发真情实感,使文章内容充实,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有效地改变学生“怵头作文”和“移植作文”的现象。

四、创设观察情境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如教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让家里有饲养小动物的学生把小动物带来,将教室里的桌子拼成几处,每处放一种小动物。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特意创设一种情境,会让学生真正走到作文创作中去,用心去感悟情感,学会用心灵去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能够做到情感真挚,下笔有神。同时情境教学避免了枯燥,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思维潜能,让学生切实明白写作文不是“让我写”,而应该是“我要写”,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参考文献:

[1] 于爱芬.个性化写作的有效指导[J].教育科研论坛.2009.(09).

9.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篇九

教学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半,也是教师困惑的地方。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大多由命题论文,老,旧,虚拟,战斗现象组成,并不罕见。主要原因是教师不能创造有效的情境,指导写作方法,学生缺乏对生活事物的认识,缺乏写作兴趣。

写作心理学研究指出:文章必须经历材料文本双重变革的过程,即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变成观念或情感,然后这个概念 或情绪成文字。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写作的现实生活,客观的东西不会出现在物质基础的变革之前,实际上是现实生活,客观的东西留在人的心灵记忆中。没有外观,意义和文字只是被动的水。不同的物体在人类的心灵中不是在同一个层次,同样的外观在人类的大脑中不是完全凝固不变,经常冷漠和被遗忘。因此,表示存储的质量与写作的质量直接相关,创造有效的上下文是丰富学生心智的外观。

因此,我尝试用经验成分教学的环境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情境体验组成教学是基于预期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课堂科学中有效创造一种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交流,外表丰富。在此基础上,教师随后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教学和语言表达的组成,思维发展,气质等,结合指导学生写一个个性组成。使学生能够深化对生活的理解,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第一,创造有效的情况,丰富学生的外表

一个特定的生动情境设置,可以导致学生亲密和新鲜,动员学生兴趣,提供想象力,协会和猜想的空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观察和写作。

当我教实验论文类Mobius Circle。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我给学生一个谜题新闻界达成发言权。离开出版物,也留下了组成的最实用的功能的文章,留下组成最能调用冲动来刺激写作功能。老师和家长的精彩评论,甚至可以添加学生组成的课堂体验,然后使用计算机布局,伴随插图和花边,最后打印,第一批论文,发送到手的每个学生。

七,从阅读到岳读,丰富精神体验

最直接和方便的诱导体验的方式实际上是阅读。事情是复杂的,我们不可能经历一个一个,通过阅读和其他手段来了解社区,了解别人,是另一个重要的方式来体验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阅读平台进行阅读和写作,使阅读和写作相结合。阅读的范围广泛,允许学生阅读古代和现代着名,可以让学生阅读他们的同学作品,更值得注意的是发挥语言阅读的作用。而且有意识地在文本上阅读了一个有选择性的扩展和链接,并交换,诵读,评价等形式的学生进入岳读。这是更有益的学生去 读书,使阅读孩子意识的行动,成为孩子快乐的选择。

10.教学情境创设与情境教学的尝试 篇十

情境教学凭借情境,促进儿童整体发展,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感性认识;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品德教育;以训练语言发展为手段,贯穿课堂始终。教学情境的创设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联系,从学生生活中截取,强化生活的关系。课堂教学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课程改革为动力,扎实体现创新精神,推进素质教育。以现有教材为核心,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工作,情境交融,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了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途径。同时也能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拓宽学生乐学、会学、主动学的知识空间。

我们的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远离语言学习应有的真情实感,学生的学习乐趣被淹没在大量枯燥乏味的字、词、句、篇的分析和各种习题的训练中。为了努力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改变灌输式教学,我们的教师必须进行情境教学的探索。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课堂情境教学,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转变了教育观念,将课堂教学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交流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和创造者。依据学科特点,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构建了“创设情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能让学生逐步由以教师主导的“他主学习”,走向以独立自学为主的“自主学习”。由创设情境,进行片断语言训练到带入情境,提供学习的主题。通过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观察、角色扮演等操作性尝试,获取知识,以自己的所感去表达。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结合。我们每位教师都清楚教材中的美文是以语言为中介,以抽象的符号呈现教材画面的,要让学生感受其美,就要让艺术走进课堂,走进我们的教学。我们教师就要把直观的画面与语言描绘结合起来来创设情境,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从而完成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任务。

情境教学运用暗示导向、情感驱动、角色效应、心理场景的整合。运用暗示导向。在情境教育中,把跨度宽阔的教育、教学空间,用各种暗示手段联动起来,以不同形式、不同途径渲染教师的亲切、学习的愉快、书籍的智慧及学生蓬勃向上的氛围,可以使学生的无意识倾向处在忘我的境界中,趋向教育者既定的方向,还可以使学生从无意识的加工中最大限度地受益,让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会主动积极地投入认知活动。在优化的情境中,学生将经历“关注——激起——移入——加深——弥散”的情绪发展过程。随着情境教育的实施,学生的情感将在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延续、反复、发展,让学生的审美情感、道德情感和理智情感,在其间受到了很好的陶冶,并作为相对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逐渐内化、融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情境教育创设的情境,总是蕴含着教育者的意图。结合教材特点和活动需要所设计的角色,让学生扮演或担当角色,其角色扮演的热烈情绪将渲染整个学习情境,不仅是角色扮演者,全体学生都在无意识作用下,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最深切、最生动地经历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由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成为积极参与的主动角色。情境创设能够使学生的生活空间成为富有教育内涵、富有美感、充满智慧和学生情趣。丰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体验,潜在智慧的启迪,使学生得到一种满足,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向着教师创设情境的目标推进的“力”。在这种推力下,学生主动投入教育教学活动的态度、情绪、语言和行为,使已创设的情境更为丰富。置身其中的教师也即时感受到教学成功的快乐,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活动。这样,“情境——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在心理场中得到整合。推进和促使儿童的顿悟加速产生,从而不断改变他们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结构。最后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目的。那么什么是教学情境呢?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

在传统课程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学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以教材安排的内容和顺序进行,学生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教师基本不需或很少创设与教材不同的教学情境,因而,创设教学情境在传统课程的条件下还不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专业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课程功能和目标的调整,使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变革。基于问题情境,以问题研究为平台的建构性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主流,教师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力”也随之成为重要的教师专业能力。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呢?

传统教学也注重情境创设,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创设因此成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

知识是人类从实践活动中得来的,是对实际事物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反映。这也就是说,知识本身是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现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真正把两者统一起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学习。相反,如果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便是机械的学习。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显然,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孩子的眼前,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更应该注重创设情境。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教师就可以直观的给学生一个1平方厘米大小的东西,让学生直观的感知到1平方厘米就这么大。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学生基本上知道了一张饭桌面的大小约为1平方米,一个小学生的手掌面的大小约1平方分米,那么自己的大拇指的指甲面大约为1平方厘米。将面积单位与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进行比较,使学生对这三种面积单位有了深刻的认识。再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低年级的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不足,只知道人民币的不同面,不同面值人民币上的图案不同、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学生都不了解。如果教师能打出课件,在大屏幕上出示讲解再加上生活中的认知,学生会对人民币认识的很透彻。在教学中这只是情境的一个维度“境”,它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认知背景,情境的另一个维度是“情”。

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与之相联系的情感。教师在教学生识记“晶”字时问学生:天空一个大太阳天亮不亮?学生答:“亮”。那在大太阳下面还有两个并排站的小太阳天空会怎样?“更加明亮了”。师:不仅明亮还有些耀眼,三个太阳在闪闪发光这就是“晶”字。这种让学生充满想象的教学,把本来死板板的、不会动弹的文字,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钻进了孩子的脑海里。相反,如果照着教学法的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的,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上课冷漠毫无激情,那么学生听课也必然是冷漠、无激情的来听。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是没有质量的课堂。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情感激发的目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

总之,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倾向。这是情境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做到:

1、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桎梏,打破“教材是唯一知识源”的传统思想。

2、根据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要根据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进一步落实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全新理念。

3、密切学生学习生活和实际社会生活的关系,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主动去获取知识,并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各种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4、教师创设多种情景,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广泛地挖掘学生的巨大潜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5、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小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目的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体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获得学习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突出趣味性、思考性、现实性。实施情境教学的措施:

1、强调教师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彻底改变“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倡导教师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短时间、大容量、资源共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极大地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拓展教学活动领域,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获得情感体验、心灵感受,拓宽视野,磨练意志。

.创设情境:通过各种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语言环境,拉近语言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死的语言成为活的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录像、动画片、学生表演等多种方式,以活动为载体,设疑激趣,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利用书中的情境图和儿歌的表演,让学生在愉悦之中巩固知识。

.自主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知识,教师分层指导,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观察、阅读、思考、尝试、联系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去分析、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还要组织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共同研讨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要创设一种情景引导学生提出疑问,用实际行动去尝试、去讨论,最终得出结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发展多向思维。师生关系应是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教师要善于运用诱导的语言,紧扣目标,引导学生逐层深化,激活学生的思路。在实际教学中,创设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可以依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

情境教学拓宽了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通过多样性的课外教育活动、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野外情境教育活动,拓宽教育空间,形成多维结构的情境,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提高了教育的整体效益。同时,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通过创设一种“亲、助、和”的师生人际情境和“美、趣、智”的学习情境来缩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内容以及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儿童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发展。情境教学利用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担当教材中的角色、扮演童话角色、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角色,都顺应了儿童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规律。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儿童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其主动接纳知识、主动想象、探究、主动操作训练等一系列学科素养连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

上一篇:2019年百日安全生产活动总结下一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点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