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学习报告

2024-10-27

依法治国学习报告(精选7篇)

1.依法治国学习报告 篇一

依法治国学习心得

通过对依法治国有关知识内容的学习,加强了我对法律知识的认识,使我对法律内容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法律意识。民众对法律的心理认同是最高层次的,依法治国,要使民众形成真正意义上对法律的信仰和价值认同,是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也是亟待完成的任务。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转型时期,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因此在转型时期,环境对于人的观念和意识的形成就显得十分重要,建设和完善社会制度社会法治环境,为依法治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是重要的一步。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所传递出的法律的威严,提高了我的法律意识,也加深了我对法的精神的理解,使法律内化成为我的精神观念。在现阶段,制约我国法制化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国民法律信仰的缺失,所以重点培养我们公民的法律信仰显得尤为重要。

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的梳理、清理、修订、制定和体系化努力,迈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形势下依规治党的第一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也进一步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部署,正为了法治中国的目标的达成。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能力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的协同运转。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认识到必须清晰的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深入学习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内容核要,进一步夯实党执政兴国的法制基础,巩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力量。

于我们个人而言,依法治国与我们息息相关。法律保障我们的利益,同时也规范我们的行为,依法治国需要每一个人的自觉遵守与维护,我们要做到知法守法,如此才能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秩序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依法治国下,公民尊法守法,并受到法律保护,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我们每个人都能获得法律给予的平等的基本权利,我们每个人也都是维护国家法律法制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整个社会和全体公民都必须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守,自觉尊重,自觉服从与维护法律,自觉将法律作为考核规范自身在社会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障,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因此,维护法律权威,首先要维护宪法权威。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法治是安邦固本的基石,要实现政治清明,民心稳定,长治久安,就必须依靠法治,依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整体、全面、合理的依法治国,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才可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2015级新闻一班朱悦

文学院新闻专业学生支部

2.依法治国学习报告 篇二

一、转变思想袁强化学习袁增强法治观念

长期以来, 依法治校只是部分学校人的一种理想化的思想。在实际的工作中, 人们还是习惯于用常规的想当然的侥幸的思想来管理学校。一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需得到法律的援助时, 才知道法律知识对于学校管理的重要性。参加本次培训后, 经过专家们的点拨, 我更感受到, 作为学校管理人首先要横下心来转变自己的思想, 主动参加各种培训或自觉静下心来学习各种有关于学校方面的法律, 与此同时, 大力举办校本法律知识培训, 以增强学校人的法律意识, 便于服务于开展卓有成效的治校工作。

二、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袁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

在长期的学校管理实践中, 我的经验是紧紧抓住教学这个主要中心工作, 着手制定一整套符合学校实际的、完善的教职工绩效工资考核管理方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财产管理制度、校务公开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岗位责任制度等。比如说, 2014年度, 我们组织召开了两次教代会, 并在教代会上讨论通过了《西华中心学校章程》、“西华中心学校校徽”、《西华中心学校关于教职工月考勤考绩及学期考勤考绩奖发放的有关计分细则规定》、《西华中心学校教职工岗位设置聘用计分方法》、《西华中心学校学生“校规”》、《儋州市西华中心学校学生管理制度》和《西华中心学校“优秀学生”评选规定》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落实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彰显的是依法治校的法治观念, 加强的是教学管理, 改进的是课堂教学, 从而使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走向正常化和规范化, 教学弱化局面得到根本扭转, 学校呈现一片生机, 教育教学的质量也会随之不断提高, 学校信誉持续升高。

三、从严落实规章制度袁强化评价力度袁择时完善规章袁促进学校依法治校工作有序发展

3.依法治国学习报告 篇三

一、着力提升队伍素质。一是强化法治理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法律职业信仰,增强司法为民意识,提高队伍法律素养,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二是增强廉洁意识。切实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强化职业道德操守,建立完善廉政风险评估机制,重点抓领导干部、抓关键少数的廉洁自律,从严管理队伍。三是提高业务能力。继续加强法律和业务学习培训,增强岗位练兵,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类型案件,进一步提高队伍办案能力。

二、着力规范司(执)法行为。一是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建章立制,堵塞制度漏洞,促进司(执)法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二是大力推进司(执)法公开,重视以公开促规范、促公正。三是强化落实责任。严格落实司(执)法责任制和有关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责任追究等制度,实现司(执)法的全过程留痕,加强监督制约,高标准严要求,切实规范司(执)法权力的配置和运行。

三、着力深化监督管理。一是完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健全内部办案审查监督机制,把内部自我监督的机制延伸到基层庭、室、队、所,加强监督管理。二是完善公检法司机关之间相互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相互间科学的配合和制约机制。进一步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作用,进一步发挥律师在诉讼活动中的监督制约作用。三是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和其他外部监督。更加主动地向人大代表报告司(执)法工作,及时反馈工作信息,让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公检法司机关的工作,从而更好地监督支持公检法司机关的工作。

四、着力完善工作保障。一是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通过深化改革,调整完善内部人员结构,充实一线办案力量,提高办案效率,缓解案多人少矛盾。二是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深化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高执法办案效率。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争取社会理解和支持,维护司法权威,营造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

4.依法治国学习心得 篇四

依法治国学习心得

同志们:

这次全会开得很成功。会议听取了县委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增补了6名县委委员,审议通过了《中共xxxx县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实施意见》,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县委全会通过的实施意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州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xxxx实际,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加快建设法治xxxx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州委十届五次全会的安排部署,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县的有机统一,着力推进依法决策、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进依法治县、建设法治xxxx,为转型跨越、率先小康、强县富民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下面,我代表县委常委会,就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州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讲五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委、州委决策部署上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以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党在依法治国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跨越,是党治国理政思维的突破、方式的创新。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省作出了新的部署。州委十届五次全会对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州各项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全县上下要进一步深化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迅速行动、认真抓好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州委十届五次全会的学习贯彻,学深学透、入脑入心,切实做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第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与中央、省委和州委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坚定上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不为任何干扰所动,不被任何思潮所惑,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奋勇前进。坚持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围绕为民务实清廉,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狠刹“四风”、狠抓作风,依法依规、严惩腐败,为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思想、组织和作风上作了充分准备;坚持抓大事、谋全局,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开创外交新局,展示大国形象,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坚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蹄疾步稳推动各项部署落实,党和国家事业各项工作亮点纷呈、成就卓著,开辟了治国理政新时代,迈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近年来,省委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主基调主战略不动摇,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战略,守住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条底线,形成了加快发展、稳中向好、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良好态势。州委围绕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发扬“追赶、领先、跨越”的“FAST”精神,全面实施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一圈两翼”区域发展“三大战略”,全州经济社会建设实现了新的跨越、迈上了新的台阶。我们要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州委的部署要求,始终把中央精神和省委、州委决策部署与xxxx实际相结合,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之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州委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政治自觉上。总书记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把依法治国作为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不仅是党带领人民进行艰辛探索的结果,也是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的总结,更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庄严选择和执着追求。我们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处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只有站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不断赢得胜利,让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我们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历史意义,更加自觉地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州委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各项工作。

第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州委推进法治建设的政治方向上来。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我们必须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国法治与西方所谓“宪政”的根本区别。我们要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坚持党的领导,有力有序推进法治建设;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从根本上保障人民权益;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切实做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

二、全面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委、州委决策部署,切实做好依法治县各项工作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州委十届五次全会站在不同的高度直面不同层级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分别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作出工作部署。加强法治建设,对我们xxxx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6.28”事件尽管发生在六年前,但省委赵克志书记一直在告诫我们州和县要不断吸取教训,其中就有法治建设方面的教训。“6.28”事件发生以来,xxxx从乱到治、到大发展的过程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过程。这次县委全委会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实施意见》,围绕中央、省委和州委关于法治建设的部署要求,充分汲取近年来我县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保障措施,标志着我县依法治县迈上了新的征程。我们要以久久为功的精神和善作善成的作风,只争朝夕,抓细抓实,确保我县依法治县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第一,必须加强党对依法治县的领导。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一条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我们落实党对依法治县的领导,一要保证党依法治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在我县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全面清理并修改废止与宪法和法律不符合,与四中全会精神不符合的>规章制度、政策文件,牢固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坚守法治底线。二要建立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县工作的制度和机制,充分发挥党在依法治县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县委常委会已把依法治县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与改革、发展、民生、稳定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人大、政府、政法机关要主动研究解决依法治县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定期向县委汇报工作,供县委决策参考。三要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坚持管方向、管政策、管原则、管干部,支持政法部门依照宪法和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着力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引导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在推进依法治县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要带头学习法律、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充分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

第二,统筹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三者紧密衔接、互为支撑,都是法律实施的重要环节。

着力强化严格执法。政府是执法的主体。严格执法,重点就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我们要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确保法律公正有效实施。一要依法规范政府行为。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市场规则,确保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行政机关要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庸政现象,坚决惩处缺职、失职、渎职行为。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建立政府权力清单制度,防止行政机关法外设定权力,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二要健全依法科学决策机制。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建立重大行政决策记录制度和实施情况后评估制度。规范和严格重大决策档案管理,完善行政决策监督制度。积极推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切实防范法律风险。三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按照保证力量、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推进综合执法,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确保每一个执法部门、执法岗位、执法环节、执法人员都有明确的执法依据,都遵循严密的执法程序,都承担相应的执法责任。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建立行政执法风险防范机制。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完善执法程序,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建立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四要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县、乡(镇)政府要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对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都要依法依规进行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发布机制,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社会评议、年度报告、责任追究等制度。

着力促进公正司法。总书记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司法机关要维护司法权威和公平正义。提高司法公信力,一要坚持司法为民。以人为本,坚决克服对诉讼参与人冷硬横推的现象,推进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检察院综合性受理接待中心等窗口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好节假日预约办案、巡回办案、网上立案等便民利民举措,完善巡回审判制度,拓展巡回审判范围。健全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建立和完善司法救助援助制度,加大对困难群众、弱势群众的法律援助,加强司法救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充分发挥司法救助基金作用,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二要确保司法公正。支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优化司法职权运行机制,健全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探索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严格执行案件办理期限制度,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还要按照中央《决定》要求,积极探索行政诉讼立案管理制度改革,解决行政诉讼立案难、审理难、判决难、执行难问题。三要推进司法公开。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加强人大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扩大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完善监督程序,健全人民监督员、陪审员制度,逐步扩大人民陪审员参审范围。健全和规范司法机关与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制度,探索建立法院、检察院办案人员权力清单制度。建立生效文书统一上网公开查询制度,依法及时公开执法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裁判文书,确保司法活动在阳光下运行。

着力推进全民守法。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一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理念树立和强化,作为普法的着力点和工作目标。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和国民教育体系,健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机制,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宣教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宪法至上、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二要树立法律威严。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继续深入实施“5531工程”、“六项工程”建设。依法规范信访秩序,依法保障信访人合法权益。实施诉访分离,强化源头治理。完善“12348”法律服务咨询平台,发挥好各乡镇(办事处)、村(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点)作用。让群众相信合理合法的诉求一定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彻底杜绝“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三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使其转化成为人民群众共同遵循和维护的理想信念、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办好道德讲堂,广泛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带头加强道德修养,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引导全县人民讲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促进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和文化支撑。

第三,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打铁还需本身硬。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为依法治县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一要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执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畅通具备条件的军队转业干部进入法治专门队伍的通道,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二要坚持依法从严管理。坚持执法办案“五严禁”,实行“一案双查”,严格落实执法责任“终身制”,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按照原则和规矩办事。三要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律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律师从业的基本要求,加强律师职业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律师队伍在依法治县中的作用。要发展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和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发挥他们在法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关心爱护法治工作队伍,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地投向基层,把大批有经验、有水平的法治工作者稳定在基层一线,带着感情帮助法治工作者解决一批实际困难。

三、以法治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着力创造新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法治是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环境是新时期经济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当前,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中央明确提出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内陆开放作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最大潜力,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动力。省委提出在坚持主基调主战略的同时,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打造“两高”经济带。州委围绕中央、省委部署,也对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一圈两翼”区域发展和“两高”经济带进行了谋划部署。尽管我县不直接处在“两高”沿线,但两高经济区全省覆盖,随着“四高一铁一港口”的陆续建成,我县交通条件即将迎来大改善,为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我县必将进入大开放、大合作、大发展的大交通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法治对市场经济的支撑作用。经济建设只有与法治建设相结合,才有生命力和竞争优势。我们要把法治精神贯穿到市场经济活动中,把市场经济活动纳入法治化轨道,为xxxx开放创新、转型跨越、后发赶超提供新的强大动力。

第一,培育法治市场,为经济发展营造平等的市场环境。“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细胞,是创造财富的实践者、推动者。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场主体的培育、引进和保护完善法治体系,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民营经济不合理的规定,消除各种有形无形壁垒,落实相关优惠政策,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地获得政策支持。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推进发展环境法治化,创新利用外资管理体制,增强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并搞好配套服务。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保证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正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类市场主体,坚决杜绝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探索推行“三证合一”(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制度,清理工商执照的前置性审批,充分激发人们创业的活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激发市场主体加快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

第二,建设法治政府,为经济发展营造优质的政务环境。要通过法治建设,更好地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促进外来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与本地优势资源相结合,加快我县改革发展步伐。对政府而言,要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对市场主体来讲,要落实“法无禁止皆可为”。要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大力开展减政、减负、减支“三减”工作,定期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对于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不适应我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需要的,中央和省、州已经取消的,坚决予以取消。对中央和省、州下放管理层级的行政审批事项,逐项梳理,沟通对接,明确承接机构,制定办事指南和操作规程。依法规范权力行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权力运行守边界、有约束、受监督。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创新服务方式,为资本的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为投资兴业提供良好的平台。要形成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为支持科技创新提供适合的“水分、湿度、光照”,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创新活力。加快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以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为重点,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争取省试点推进综合执法,大幅减少政府执法队伍种类,重点在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检、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渔业等领域内推行综合执法。当前,尤其要积极做好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建设,探索建立与社区、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共管机制,提高城管执法和服务水平。

第三,构建“平安xxxx”,为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实现社会长治久安,根本上要靠法治。当前,我县正处在工

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压力大问题多,必须不断深入实施“5531”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规范社会行为,惩治违法犯罪,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要依法持续改善民生。要逐年全面提升我县民生水平,不折不扣执行好各项民生政策。建立比较完善的配套制度措施,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和生活保障。建立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监管、社会救助制度。着力抓好精准扶贫机制体制建设,积极探索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有偿使用、滚动发展机制,推动扶贫工作由“救助型”向“开发型”转变,由单一扶贫到多措并举,把就地脱贫与转移脱贫结合,提高扶贫工作成效。二要依法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建立健全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心理干预机制,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加快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按照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置到位的要求,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维护正常信访秩序。要继续坚持依托群众工作中心,完善一个平台、两个渠道、诉访分离、依法办结、综合施治、属地化解的机制,将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妥善处理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工作中的矛盾纠纷,对因失职、渎职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三要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坚持严打犯罪,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坚决打击“八类”刑事犯罪,打好禁毒禁赌人民战争,从严整治社会治安混乱、黄赌毒、涉黑涉恶突出问题,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地区,每年有针对性地开展几次专项严打整治。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政法系统绝不能掉以轻心,要百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依法打击针对外来投资者的违法犯罪,确保外来投资者在我县的人身财产安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努力使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得到有效防范、化解、管控,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稳定在全省前列,提升平安xxxx建设能力和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xxxx长期稳定。

四、突出重点,统揽全局,确保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顺利实施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党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体现了党履行使命的自律与担当。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是新形势和新任务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姊妹篇,共同构成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两大中心任务。从严治党、依法治国,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保驾护航作用。我们必须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第一,坚持从严治党与依法治县的统一。善治人者,必先自治。中央《决定》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既是从严治党的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老虎”、“苍蝇”一起打,依法查处了一大批党员领导干部包括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体现了依法治国、铁腕治吏的强大力量。国家宪法和法律是全体公民和法人的行为规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任何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党章》是党内宪法,党纪党规是党内法律。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在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内行事,必须严格遵守《党章》和党纪党规。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从严治党的纪律规定,依法引导党员干部严守法律底线、严守纪律红线,严格依纪查处违纪案件,凡是触犯法律的一律依法处理,绝不能姑息迁就,既要用从严治党来体现依法治县,也要用依法治县来保障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第二,坚持深化改革与依法治县的统一。总书记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法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有了法治的护航,改革才能不走样、不变道、有章法,真正做到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把法治思维和改革精神有机统一起来,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推进改革,确保让改革“列车”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判断、出措施,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为实现发展目标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要紧跟改革步伐,在依法行政、司法公正、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突出xxxx特色、体现xxxx亮点。要保持改革定力,只要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有利于维护人民权益、维护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不管遇到什么阻力和干扰,都要坚定不移向前推进。公检法司要强化大局意识,要有自我革新的胸襟,不拘泥于部门权限和利益,确保各项改革顺利推进。第三,坚持法治与德治的统一。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支撑,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并行不悖、缺一不可,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西方社会也不是仅仅靠法律来治理,西方社会是依法治国与宗教治国相结合,宗教就起着道德教化作用。所以,我国历史上强调德刑相辅、儒法并用的思想,是有它的道理的。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法是他律,德是自律,需要二者并用”。在我县依法治县的进程中,要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良法和美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在推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同时,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增添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诚信精神,弘扬公序良俗,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推动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氛围。广大党员干部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同时要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把道德领域的一些突出问题纳入法治调整范围,加大执法、司法工作力度,弘扬真善美,制裁假恶丑。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把加强道德教育和依法解决问题、健全制度保障结合起来,让违法行为不仅受到法律制裁,而且受到道德谴责,引导人们强化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推动形成崇法守信的社会风尚。

5.学习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篇五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包括公民民—主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都由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确认和保护;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权利也必须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规范而有序地行使,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样一种人们向往的社会里,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保障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

社会稳定、秩序井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没有稳定和秩序,人们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和睦共处。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其中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较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调整解决。在众多的社会调整措施中,法律调整最为重要。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硬性”的社会功能和规范功能。要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实现社会和—谐,就必须依靠法治作保障。

依法治国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的含义做了界定:“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其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观念。

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会都必须树立有效的权威,没有权威就没有秩序。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决定了一个社会中不同的权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法律具有规范相和确定性,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废止。这种法律所独有的确定性,使人们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时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律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任何个人或者组织违反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特征,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崇高的权威性。

学习依法治国个人心得体会二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党的十八提出以后,俨然已成为我国新形势下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真言。每个国家都崇尚法治,都期待形成全面系统的法制国家。从古至今,各个朝代关于规范性的法律条文都是以当时的具体形势而提出并成文。立法为执法,为政府的行政行为或是人民群众的权益利益做保障,出不得差错,更少不得关注度。

立法的科学化是防止不切合发展实际从而造成法制产生的执行标准,怎么样的立法程序是科学的,形成的法律法规是契合发展需要的?反腐力度的逐渐加强,对法律执行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对于反腐倡廉及党内法规中制度的建设更提出了新层次的要求,必须要确保对反腐行为的预防和控制力度。

执法的严格性更是对法律实施过程最大的保障。任何法令的形成都必须要扎实可行的予以实施,并且确保执法的过程无偏差,不给群众造成生活和生产上的难题,这是其一;执法过程必须要公正严格,秉持公正,不凸显个人主义和官僚主义,这是其二。

司法的公正性是每一个涉及司法案件的人民迫切需求的,这需要司法机关必须要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最基本的行动准则,将犯罪治理法律化,公正化,容不得一丝错漏。要禁止司法行为中出现权钱交易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无疑是给我国法制的执行平添败笔,更影响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其首要的行为准则当是知法懂法守法,以法律约束行为,以法律认知行为,以法律辨别是非。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少不了全民的参与,需要全民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和谐健康水平。

学习依法治国个人心得体会三

一、构建以民主、权利、公平正义、法律至上为基石的法治文化价值体系。

民主是指由人民当家作主,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同时尊重少数人权利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权利是指公民在一个国家的权利体系或社会生活中应当享有的地位与权利;公平是指公民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他社会活动的权利、机会、程序和结果公平,正义包括政治、社会、法律正义等,体此刻司法领域主要是指程序公正、及时高效和依法公正审判;法律至上是指法律成为评判公民、法人和国家机关行为最基本的准则,其他任何规范都不能与法律相冲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二、完善法治理论与法治体系建设,这是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料。

我们应当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丰富内涵和内在逻辑,夯实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四中全会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总目标,并把它作为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同时也是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料。

三、理顺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关键。

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新形势下,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务必依据党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务必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四、建设法治政府,这是法治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法治的重心在于用法律制约权力,政府是执法主体,务必做依法行政的楷模。对执法领域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以权压法、权钱交易、徇私枉法等突出问题务必下大气力解决。法治政府的建设目标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

五、抓好队伍建设,这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

法治文化建设需要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工作潜力强、职业道德水准高、忠实于法律的法治工作队伍。

六、强化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法治文化氛围,这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手段。

6.依法治国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依法治国学习心得体会1

依法治国重要理念的提出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公民法治意识的强弱,法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一要坚持把全民普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二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少数关键”,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的模范,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三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依法治国学习心得体会2

党中央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创建富强、文明、和谐、法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求,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这样的机构,目的是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工作。

成立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集中统一领导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命运战略出发,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开启中国法治建设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根本保证,而依法治国委员会成立更好体现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更好为民服务。

成立依法治国委员会,是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依法治国委员会主要就是研究新时期如何解决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作为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

成立依法治国委员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法治保障的需要。依法治国委员会的成立,全面加强依法治国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正确发展方向,体现了人民所需、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落实依法治国全过程,防止“西方宪政”、“三权分立”西方法治思想的侵蚀,推动中国始终不移沿着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前进。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中国梦实现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过程中成立依法治国委员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提供强大服务,是推动法治化进程强大动力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工作举措,中央各部委根据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完善立法体制,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善。

依法治国学习心得体会3

习近平总书记20__年8月24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是很看重依法治国的,讲得也比较多。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解决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要紧紧抓住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完善立法体制,提高立法质量。要推进严格执法,理顺执法体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要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制度安排。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充分的认识法律的重要性,普法的重要性。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法治观念,培植法律意识,学习法律知识,即“知法守法学法用法”。

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二)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三)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性工作。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基础。在法制宣传教育基础上开展的依法治理,是亿万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公共事务、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创造性法治实践活动,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是依法治国的生动实践。

依法治国学习心得体会4

依法治国是老生常谈,是古今中外的治国方略。古者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国家繁荣昌盛离不开依法治国方略的功劳。从古至今,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推翻封建帝制之后,更是把依法治国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法治实施彻底的年代,国家长治久安,而忽视法治治理的年代,国家动荡不安,危机四伏。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没有法治会是怎样?是非不分,颠倒黑白还是人人自危,我们不得而知。有规矩,有适合我们国家的规矩才能延续我们的繁荣。我国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照搬照抄,也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这是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总结提出来的,这是中国人民的历史必然选择。道路走对了,我们事半功倍;走错了,我们事倍功半。事实证明,我们所走的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适合我国发展的正确道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一直坚持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秩序优先、制度保障、法律指引作为三驾马车,共同拉动中国向前发展。

依法治国学习心得体会5

全面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要义,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既是保证全面依法治国得以实现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底色。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路线图、施工图。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新任务,明确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要基本建成。为此直到2035年前我国逐步全范围全领域全深入,在全国上下形成“人人爱公平,公平为人人”的良好氛围,从党中央到省市县再到人民群众皆能参与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领航员,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既能增强党的领导,同时保证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不偏不倚。当下一些贪腐案例牵扯出来的官员存在以权谋私、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及不为人民群众干实事等现象,因此显现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要性、首要性。党员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对象中的一小部分,但很大程度影响该项事业的成色,所以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党中央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的领导,更加有力地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引路人,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党的奋斗目标。当下国家逐渐壮大,物质条件得以极大改善。现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延展,也就是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去追求,更加在意公平正义,对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有更高要求。总之,我们要继续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7.依法治国学习报告 篇七

2015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开局年, 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能否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就看明年的最后一搏。这就需要我们统一认识, 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里的部署上来, 科学分析形势, 准确把握好机遇, 推动全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分析2015年全省经济走势, 应该是稳中有升, 尤其是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其向好的一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 水泥市场企稳回升。哈尔滨市地铁2号、3号线的开工建设, 哈牡客专、哈佳客专开工建设, 800公里的公路建设项目包括鹤岗至伊春、绥化至大庆以及农村公路的提档升级, 哈尔滨机场、佳木斯机场扩建和迁建, 建三江、绥芬河、五大连池支线机场以及水运、水利设施建设, 同江大桥, 松花江、嫩江干流防洪抗旱减灾堤防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必将拉动全省水泥消费。因此, 我们要增加信心, 加倍努力, 全力做好2015年的各项工作。

(一) 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为散装水泥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实施, 为散装水泥依法推进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 我们要紧紧抓住发展契机, 推动散装水泥法制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抓紧编写《黑龙江省散装水泥行政执法手册》, 为行业行政执法工作提供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范本。为了使行业行政执法工作更趋于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 省散办决定起草和编写《黑龙江省散装水行政执法工作手册》 (以下简称《手册》) 。这项工作需要大量的法治理论基础, 需要对散装水泥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行政监督、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工作进行总结。尽管工程浩大, 任务艰巨, 但省散办将不惜人力、物力、财力, 全力推进《手册》的编撰工作。各级散办也要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手册》的编撰工作, 推荐有能力、有水平、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熟知散装水泥业务的同志一道完成《手册》的编撰工作, 指导行业发展。

二是加快《黑龙江省散装水泥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试行) (以下简称《规定》) 发布和实施。作为《条例》的配套措施, 《规定》已经完成, 下一步是实施阶段。各级散办要认真贯彻和学习, 严格按照《规定》开展行政处罚工作。尤其是近几年新设置的县级散装水泥组织机构在人员配备过程涉及到执法主体资格、执法身份和执法证件等敏感问题, 一旦程序违法将直接追究执法人员责任。要严格按照《规定》中的自由裁量规定执行, 不予处罚的绝对不能给予处罚, 轻微违法处罚情节的不能从重处罚, 较重违法情节的也不能给予从轻处罚, 保证《规定》落实到位。

三是全力做好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政策调整修订工作。鉴于《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继续执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标准等有关政策的通知》 (黑财综[2012]176号) 到2015年年底执行期满, 根据《条例》、财政部《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财综[2002]23号) 有关规定, 及时提请省财政厅有关处室开展政策延续的前期准备工作, 省散办将从2015年上半年开展文件调整的调研工作。

四是继续开展“十三五”期间加快散装水泥发展的规划调研工作。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国家发展散装水泥相关政策, 根据国家、省有关要求, 按照“限制袋装, 发展散装”的原则和“从使用环节入手, 进一步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的要求, 提出“十三五”期间加快散装水泥发展指导意见。2015年上半年完成社会数据采集工作, 下半年开展数据整理工作, 年底前完成课题研究工作和上报工作, 2016年上半年完成发布工作。

(二) 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 为散装水泥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一是做好散装水泥行政审批改为日常管理的试点工作。自2013年我省将现场搅拌混凝土行政审批权下放至市县以来, 方便了建设单位的行政许可审批过程, 缩短了审批时间。黑河市政府又进一步将散装水泥行政审批事项改为日常管理工作。2015年, 省散办也将开展前置变后置的散装水泥行政许可试点工作, 条件成熟以后, 省散办将事前管理改为事中、事后管理, 并报省人大、省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全省实施。

二是高度重视和做好当地权力清单工作。我们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 法无授权不可为。履行职能、行使权力, 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确立的清单进行, 不属于清单列举范围内的职权和权限不得为之。散装水泥发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责任重大, 任务艰巨, 稍有不慎, 将给行业发展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各级散办一定要重视权力清单的填报和报送工作, 严格按照《条例》法定授权填报。

三是强化法制培训工作, 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近几年, 全省散装水泥发展较快, 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发展格局正逐步显现。随着各级政府对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能力建设要求不断加强, 散装水泥从业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适应行业发展问题日渐突出, 当前, 加强全省行业法制培训, 努力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执法能力是全省散装水泥重点工作之一。2015年力争开展一次全行业的法制培训工作, 包括行政征收、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卷宗管理等, 都将纳入培训范围, 聘请省法制办省高院的专家学者授课, 进一步增强全省行业法制工作水平。

另外, 依据《条例》规定, 各级散装水泥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开展针对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专业技术人员、设备操作人员和专用车辆驾驶人员的免费培训工作, 市地级散装水泥办公室应当把这项工作切实开展起来, 解决散装水泥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

(三) 进一步完善推进措施, 为散装水泥发展提供多渠道保障

一是农村散装水泥推广工作要有新进展。经过30多年的努力, 我省城市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基本成型, 县级及县级以下的农村散装水泥推广应用工作是今后一个时期散装水泥重点工作之一。随着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垦区和重点国有林区小城镇建设进程加快, 全省农村水泥年用量将有所提高, 并呈逐年上升态势, 发展散装水泥市场潜力巨大。2015年, 全省要全面开展农村散装水泥推广工作, 在具备条件的乡镇和人口较为集中的乡镇开展预拌混凝土推广工作, 村屯建立散装水泥销售点, 为农村建设使用散装水泥提供有效的服务, 逐步提高农村散装水泥的推广面和应用比例。省农垦总局、省森工总局散办要继续加大在垦区、重点国有林区的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推广应用, 适时开展预拌砂浆的推广应用。

二是预拌砂浆推广工作要有新跨越。禁止在城市城区施工现场搅拌砂浆是提高散装水泥使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也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提高建筑施工现代化水平、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文明施工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2015年, 重点完成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大庆市的预拌砂浆建站工作, 实现鸡西市、双鸭山市预拌砂浆的“禁现”工作。推进鹤岗市、七台河市、佳木斯市以及垦区的预拌砂浆招商引资工作, 力争2015年底上述市地砂浆建站工作有突破性进展。鼓励有条件的县 (市) 开展预拌砂浆的推广应用工作。

三是预拌混凝土“禁现”要有新举措。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是国家推广散装水泥的重要举措, 是散装水泥“三位一体”的重要环节。目前, 我省城市、城关镇基本实现预拌混凝土全覆盖, 但是“禁现”工作开展的不彻底、不全面。既伤害了投资者参与散装水泥发展的积极性, 又造成环境破坏和大气污染。2015年, 所有具备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的市、县, 必须实施全面“禁现”, 省散办成立督导组, 一个市地、一个县 (市) 地开展督导工作, 直至全面“禁现”。据此, 全年会增加预拌混凝土供应量近500万立方米, 拉动散装水泥消费160万吨。

(四) 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 为散装水泥发展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

一是加强和改进目标责任制管理, 切实提高管理水平。要严格制定管理目标, 继续深化和完善全省目标责任制工作方案, 全面实施散装水泥省、市、县三级目标责任管理。要按照“十二五”规划采用一市一目标的量身定制方案签订目标责任。市地与县级散办也要按照不同的指标、不同的责任、不同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分解和细化2015年度目标责任。同时, 省散办将进一步加大实施过程中的对标检查和年终考核, 并按照“十二五”规划全面、系统地开展考核对标工作。

二是加大行业监督检查工作力度, 严肃查处散装水泥违规行为。2015年, 要继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加强散装水泥的执法监督工作, 严肃查处违反《条例》的违法行为, 对未按《条例》规定生产、使用袋装水泥的企业和单位, 公开通报, 限期整改;对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所造成的噪声扰民和环境违法行为, 要依法实施行政处罚。要加强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建立和完善日常管理和定期审计制度。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以招商引资、开发区建设等任何理由减征、免征、缓征或停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 依法引导和规范散装水泥生产、经营、运输、中转、使用及设备制造企业的行为, 切实营造良好的散装水泥市场秩序。

继续推进异地行政强制执行工作。自国家发布实施《行政强制执行法》以来, 我省散装水泥异地行政强制执行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年异地行政强制执行案件200多起, 标的额超过400万元。2015年, 继续推进异地行政强制执行工作, 争取作风过硬、工作能力强、精通散装水泥行政征收、行政处罚工作的基层法院实施行政强制。各市、县散办有异地强制要求的, 要按照统一时间、统一进度分批次开展异地行政强制执行工作, 始终保持对散装水泥违法案件的高压态势。

三是认真做好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前期申报工作。我省各级散办负责全省散装水泥行政日常管理工作, 执行国家、省散装水泥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制定本地区散装水泥发展规划, 负责本地区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使用和管理, 依法查处违反《条例》的违法行为, 协调解决发展散装水泥中的问题。各级散办要积极向主管部门汇报情况, 主动协调编办、财政及人社部门, 反应散装水泥工作性质及工作职责, 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理解。

四是深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条例》的发布实施对促进全省散装水泥发展意义重大。一部好的法规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落实。各级散装水泥办公室要认真学习贯彻《条例》, 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要采取有力措施, 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当地各主流媒体, 广泛宣传《条例》。要在全国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期间, 搭好台唱好戏, 促进全社会对《条例》的认知和认可, 增强生产和使用单位对使用散装水泥的自觉性, 切实把《条例》贯彻落实到位。

上一篇:信用社(银行)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关于成功名人的励志小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