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反应法教学实例

2024-11-16

全身反应法教学实例(共7篇)

1.全身反应法教学实例 篇一

全身反应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正确定位 “学生”、“教材”和 “课堂”,由教学实践得出运用 “全身反应教学法”的若干体会,反思 “全身反应教学法”特点、步骤和教学心得,从而探讨 “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全身反应法在阐述其理论的基础上 ,展示了其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以及本人对全身反应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实施的一些体会,旨在增强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小学英课堂语中的实用性,为我国的英语教学拓宽视野,提供借鉴。

【关键字】:TPR教学法 课堂教学 小学英语 实践 反思

I.全身反应法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即“全身反应教学法”是美国加州的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是一种通过语言与行动的协调来教授语言的方法。“全身反应教学法”强调理解先于开口,学习应该从多听有意义的言语开始,并允许以非语言形式回应,最后才要求用语言表达。这也是许多小学英语教师所熟悉的一种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7-12岁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短时记忆好,学习以直接兴趣为主,善于模仿,心理障碍小,接受能力强,愿意在任何场合使用已知的英语。在小学阶段前期,不学习任何语法或音标,而是以隐性的方式将语法融于相关语境的语言活动之中。其中,以听的方式给儿童逐渐增加“输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遵循先有一定量的输入才可输出的规律,而且在儿童初学英语的第一步体现“以言行事”的理念。1.全身反应法的定义

全身反应法 TPR / 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时以身体行为对教学指令做出的反应,这是由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的 James Asher 教授于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James Asher 在对儿童习得母语的行为进行观察时发现,他们总是先在沉默中接受指令,直到完全理解后才开口说话。

2.全身反应教学法的特点

TPR教学法的主要特点:一是在语言学习中理解能力应先于表达能力。二是理解的能力得到发展滞后再培养说的能力。三是教学应强调语言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四是教学应尽量减少学生的紧张心理。

3.全身反应法的教学模式和阶段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用TPR教学的四个阶段。

第一,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学生边听边观察。(呈现阶段)第二,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然后请学生跟着做。(模仿阶段)第三,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请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去做。(理解阶段)第四,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要求学生复述指令、完成动作或说出指令,教师和其一起执行指令。(运用阶段)II.全身反应法在课堂中的实施 1.呈现活动

呈现活动对一节课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要求教师在表达时语言要清楚,教学活

动要灵活多样。

2、练习活动

练习活动是指新语言项目呈现后所进行的旨在训练听说读写技能的活动。此时的练习与呈现阶段的练习与呈现的练习区别在于:练习内容不是单项,而是新的语言项目的结合,融为一体,形成一个语篇层次上的练习。针对不同层次的练习,采用形式各异的身体活动和循序渐进的练习,不断地重复,模仿教师的语言进行练习。

3、运用活动

(1)全身游戏的活动。这种活动就是把学生置于一种游戏式的情景中。全身反应游戏的活动多种多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语言,通过游戏可以学生能更好的将全身反应法直接运用到课堂,是学生更好的掌握。

(2)TPR表演活动:学生通过形象的表演,即运用身体语言来表达口中语言信息。例如在教:“jump”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生围成圆圈一会跳、一会跑动,从而通过身体的活动来记忆单词。

(3)语言交际的活动:小学生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小学英语的学习也是如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可以将TPR教学法更多的运用到“读”和“写”上,我们可以稍稍改变一下教学模式,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编写简单的英语小故事,并几个人一组将这个故事表演出来,通过小故事,小话剧等我们可以在一定水平上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通过上述的方法我认为全身反应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就是要经过呈现阶段、练习阶段、运用阶段。这三个阶段由低到高层层递进,呈现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语言结构和词汇,练习活动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掌握和巩固语言学习的方法和模式,运用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达到为交际而运用英语的能力,是一种着重表达意义的练习。在这几个不同阶段,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因素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这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III.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的角色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听者、表演者。教学中应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开发个体的学习潜能。在全身反应法中,他们的任务是将听到的用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对整个教学影响力很小,因为教师已将内容确定。

2.教师的角色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导演、设计者。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即坚实的英语基础,标准流畅的语音语调,同时教师还应懂得语言学、儿童心理学及英语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如此,才能保证“TPR”儿童英语教学课堂的生动性、活泼性、才能寓教于乐,提高儿童英语的教学质量。全身反应法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教师的作用积极和直接,(Asher 1977)指出:“ 指示者的作用就像是一出舞台剧的导演,而学生则成了演员)教师可以决定教什么,展示什么新内容,选择什么辅助材料”。Asher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多应体现在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

3.教学材料的角色

全身反应法中没有特定的教材,因为老师的语音,行为和手势为课堂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课堂基础,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例如书本,笔,杯子或是课桌椅等作为辅助工具。

IV.我的反思

我们应该明确“全身反应教学法”是本着听力先行的原则,教师先说指令,把每个指令重复几遍,让学生有机会锻炼听力。等学生听熟了,再请学生复述。复述没有困难了,再要求学生开口表达。要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有差别,有的学生听一遍就能跟上;有的需要观摩久一点、复述许多遍以后,才能脱口而出。因此,设计全身反应教学法,顺序安排。全身反应教学法“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实际体验中学习英语。故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用英语交流,不在于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让学生在一个无须害怕挫败的环境中学习。”全身反应教学法"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习得英语。因此,我们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要注重精听和泛听相结合,提高听力能力,要给学生创作多听、多说、多练英语的机会。让全身反应法真正的在小学英语的课堂中发挥起作用。

参考文献:

[1] Asher, J.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Las Gatos, CA: Sky Oaks Production.[2] 钟妮.“全身反应法述评”.《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2010(10).[3] 梁三云.“全身反应教学法介评”.《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2).[4] 陈佳.“小学英语教学全身反应法研究”.《华北电力大学》,2005.[5] 付秀琴.“TPR教学法之我见”.《芜湖师专学报》,2001(1).[6] 罗晓美.“对TPR教学法的理性认识”,2011(5).[7] 文祖平.“TPR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体会”.《科技新报》,2011(24).全身反应教学方法初探

英语学院 T0801班 周丹丹

2.全身反应法教学实例 篇二

关键词:对外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任务型教学法,全身反应法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指对赴华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也包括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 , 即目的语环境中的语言教学。明确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这个事实以后,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就应该利用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 尽可能地创设汉语使用的真实环境, 把“学”和“用”相结合。注重培养外国学生在中国生活的生存技能,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中国文化并鼓励其亲力亲为。

一、任务型教学法和全身反应法

(一) 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及优点

任务型教学法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主要起源于外语教学领域, 是一种强调“做中学”、“用语言做事”的教学方法。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 以完成任务过程为学习过程, 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学习成就。

任务型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强调任务的真实性, 以及大量的小组活动。真实性就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模拟生活中的语言活动。如生活中如何查询地图以确定方位, 打电话并且做记录, 写一封信, 等等, 这些都有明确的目的, 而且都是生活中所要做的事。任务型教学法往往在小组练习活动中完成, 通过小组练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和别人进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解释、询问、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去掌握语言。

基于对任务型教学法特点的描述, 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其存在的优点:第一, 由于设计的任务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 因此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欲望, 使学生有话可说。第二, 小组合作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口头操练的机会, 合作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集思广益和互相学习的过程, 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提高其智力水平。

(二) 全身反应法的基本原理及优点

阿谢尔首先提出了能增强学生理解力的“全身反应法”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 “全身反应法”有别于传统模式下枯燥、单调、单向灌输式的授课方式, 转而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发出指令性语言, 并期待学生通过这些指示而立即作出相应的口头和动作反应, 在此过程中, 教师贯穿一定的肢体动作, 把语言转化为让学生乐于接受和喜爱的肢体语言, 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授课内容进行理解。

因此, 在阿谢尔看来, 全身反应法不仅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自然程序, 而且由于不强迫学生用尚不太熟悉的目标语来说话而使学习变得轻松。全身反应法通过师生互动, 使得学生融入课堂活动, 不觉得在枯燥地学语言, 而仿佛身临其境地在与老师、同学做游戏, 进而主动地参与学习并且积极思维, 语言学习也就充满了乐趣。学生以理解语言为主, 通过肢体动作去参与课堂有趣的活动, 减少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促进学生说得更流畅、更准确。同时使用全身反应法, 学习者可以在想说第二语言时才说, 学习者按照教师的指令作出反应,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情感过滤的作用。

二、任务型教学法和全身反应法的操作

(一)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动机决定课堂教学法的选择

本文在此讨论的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动机主要是指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为了从参与活动本身获得愉快和满足, 它取决于外语学习者个体的内在要求。外在动机则是达到某一目标的途径, 如获得外在奖励 (父母的赞同、奖赏, 考试取得高分等) 、避免惩罚等。相对而言, 内在动机与长期成功有联系, 外在动机与短期成功相关。

我之所以在对外汉语课堂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和全身反应法组织教学, 除了第二语言习得环境的要求外 (任务型教学法和全身反应法都是以实现有意义的交际为目的) , 更重要的是因为任务型教学法和全身反应法与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紧密相连。

(二) 全身反应法指导下的速成班教学 (短期成功)

外在动机与短期成功相关, 持有此动机的学习者来华学习汉语是为了通过一次考试或者胜任一份工作, 他们把汉语当作得到经济实惠的途径, 因此教学的性质带有短期、速成的特点。教师应着眼于机械性的句型操练, 重视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使得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句型, 达到目标。

基于全身反应法的特性和优点, 汉语速成班可以将此教学方法作为核心, 设计教学步骤。“全身反应法”指导下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可采取以下步骤。

这是一个依靠教师指令进行的快速热身练习, 它需要学生单独完成。

Pablo, 驾车围着Miako转圈并且鸣笛。

Jeff, 把这朵红玫瑰扔给Marry。

Marry, 尖叫。

新的指令:引入以下动词

洗你的手

你的头发

你的脸

找一条毛巾

一把牙刷

刷你的牙齿

你的雨靴

你的短裤

新的指令:引入其他词组

正方形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

快快速地走到门口并且敲门

慢慢慢地站起来

牙刷把牙刷放在桌子上

毛巾Jeff, 把毛巾搭在Pablo的肩上

然后, 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 学生应该用肢体语言回答教师 (例如用手指) 。问题如下:

毛巾在哪里? (Miako, 用手指毛巾)

牙刷在哪里? (Marry, 用手指牙刷)

角色转换

学生模仿教师之前的动作, 自愿地发出某个指令并让其他学生通过身体动作进行反馈。依次进行转换……

读和写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每个新的词组和示例过的句子, 然后说出每个词组, 操练每个句型, 学生通过听教师朗读的内容, 把这些信息记录在笔记本里。

(三) 任务型教学法指导下的提高班教学 (长期成功)

内在动机与长期成功有联系, 内在动机促使学习者期望参与、融入目的语社团的社会生活, 他们通常抱着积极的态度学习语言。因此, 教学就肩负着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言语交际能力、连贯表达能力 (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的重任。

“任务型教学法”以学习为中心, 以应用为动力, 以应用为目的, 以应用为核心, 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任务型教学法”可采取以下的模式进行操练。

目标任务:基本的社会生存交际——餐馆点菜

1. 任务准备阶段。

帮助学生明确任务话题和目标, 理解任务的指令, 激活学生语言, 为实施任务做准备。教师让学生在还没有正式学习该课文之前先浏览一下课文, 同时要将各种食物的照片和价格来进行整理。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生僻词语与词组、各种疑难的短语与句子要进行标示。

2. 任务实施阶段。

这是教学的核心阶段, 学生以配对或小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并向全班汇报任务成果。例如:我们可以假定某个小组是一个餐馆的工作人员, 其他的学生以就餐者的身份来就餐, 两个小组表演如何点菜、上菜。

3. 巩固阶段。

该阶段是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基础上, 把教学重心由意义转向形式, 帮助学生培养句法词汇、短语方面的意识, 突出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自去一趟中国餐馆的实践活动来构建出一定的语言氛围, 对于促进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有很大的好处。

三、结语

在组织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时, 教师应该明确一个观点: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法可以用于一切教学。这就意味着对外汉语教师不应该迷信某一种教学法, 必须充分考虑教学环境的特殊性, 充分尊重学生的特殊性, 灵活驾驭各种教学方法, 凭借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把诸多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 建立一个既能强调教师教学自主性又能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苏畅.任务型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应用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2]解晶晶.全身反应法理论特点及其在现代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理论, 2010.

[3]李征.浅谈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J].教法研究, 2011.

3.全身反应法教学实例 篇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0102-02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全称是完全肢体反应教学法,也就是“全身反应法”,这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在1966年提出的概念。这种方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笔者对该方法的理解是: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口头表达(学生“静听”),教师辅以肢体动作的示范并说出英语(学生“动听”),学生边模仿动作边说出英语(学生运用“全身反应法”)。这样教学,不但减轻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压力,而且能有效帮助学生树立“开口说英语”的信心。

开展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英语教学,不是要把语言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侧重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听、说、读、写、游戏等课堂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对英语的感性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学生后续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儿童具有活泼好动、心理障碍小、善于模仿、短时记忆好、学习以直接兴趣为主、接受能力强等特点。小学生拥有这些特点为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全身反应法”提供了实施条件与环境。在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中运用“全身反应法”,能使课堂气氛“热”起来,让所学内容“活”起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探索与实践。

一、运用“全身反应法”辅助课堂讲解

众所周知,母语是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干扰因素之一,会对外语学习产生一定的负迁移作用。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尽量用英语开展教学,避免说母语。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堂讲解时运用“全身反应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课堂用语的意思。也就是说,教师在讲课时应边说英语,边做动作。学生为了响应教师的动作,必须用眼睛紧盯着教师,几乎在看到教师的动作的同时听到语言。这样,学生在脑海中就会把图象和语言结合起来,无需教师用中文解释,也能理解教师说的是什么。运用“全身反应法”辅助课堂讲解,既省去了教师解释英语课堂用语的时间,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的身上,让学生真正做到眼、耳、脑并用,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果和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边进入教室边说:“Class begins.”学生能马上明白这是“上课”的意思。“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30.”教师边说边拿起自己的课本翻到30页并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立刻能知道教师所说的英语句子的含义——请打开课本的第30页。教师把手放在嘴唇上并发出“嘘”声,学生就能理解“Be quiet!”的意思……“全身反应法”与英语课堂用语配合使用,既达到了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的目的,又扫清了学生听不懂英语课堂用语的障碍,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即使教师讲解时逐步取消动作,学生仍然能听得懂教师的英语课堂用语。

二、运用“全身反应法”开展单词教学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在教学单词的过程中运用“全身反应法”,促使学生“动”起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识记单词的效果。

例如,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出版的小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中的动物英文名称时,可以通过师生共同模仿动物的声音或动作使课堂“活”起来。笔者教学单词tiger时,首先出示图卡,让学生大声读出该单词。接着,笔者模仿老虎吼叫的声音和老虎直立后张牙舞爪的动作,边做边说:“Tiger!”然后,让全体学生跟着笔者一起做动作和读单词。用同样的方法,笔者教授了lion,elephant,monkey,panda等新单词,还复习了dog,cat,bird等已学单词。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笔者安排了以下教学活动:首先,开展“One by one”(即“开火车”)的游戏,要学生任选一个动物边演边说,全班同学一个接一个地表演,防止有边缘人的存在,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其次,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一名组员模仿某个动物的动作(可加上动物的叫声),其余三名组员操练表示该动物的英语单词。要求组员轮流充当模仿者,反复操练。最后,进行“大动”,即组织Bingo猜词活动,让12人小组选派一个代表观察小图卡,模仿图卡中的动物的动作(可伴随动物的叫声),让同组的组员猜词。猜词又快又准的小组为优胜小组,该组的所有同学均获得一枚小红星。在活动中,学生相互教授单词、模仿发音、纠正错误、巩固单词,其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体验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这样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宗旨,真正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小主人。

三、运用“全身反应法”开展句子教学

在教授新句型时,教师可以先用身体动作把句子的含义演绎出来,然后说出句子,再让学生跟读,从而让学生同时从视觉和听觉上体验新句型。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模仿,更能让学生直接地领会和感受新句型。

例如,教学外研社出版的小学英语教科书第二册Module 3的Playground,学生需要学习句型“I like/don’t like…”。上课时,笔者开心地说:“I like football.”同时做出踢足球的动作。看到笔者的动作,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句子的意思。接着,笔者请学生站起来,模仿笔者,边说句子边做动作(加上开心的表情)。然后,笔者边做出无力踢球的动作,边沮丧地说:“I don’t like football.”接着,要求学生模仿。用这种方式,笔者顺利教授了本课的全部内容。用“全身反应法”来教学句子,不但使抽象的语言和直观的动作联系起来,还利用“边做边说”促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加深了学生对新学内容的记忆。

在新内容教授完毕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4人小组合作活动,要求各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列出更多的体育运动项目,并用“I like/don’t like…”句型记录下各个组员喜欢和不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笔者鼓励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使用动作演示句子和开口说英文。6分钟后,请其中两个小组的汇报员用动作来展示本组的活动成果,其他学生共同说出句子。看到这两个同学的成功演示,其他学生按捺不住了,他们纷纷举起手来要求上台表演。在此过程中,学生既操练了新句型,又复习了新单词和已学单词(basketball,table tennis,morning exercises,swimming,skip-ping,riding bikes等)。在课堂中使用“全身反应法”,学生们不仅能快速牢记新学的句型,而且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的课堂既生动活泼又井然有序,真正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性,还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以上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全身反应法”的切身体会。教学实践证明,“全身反应法”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使用“全身反应法”收效尤为显著,能切实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4.行为事件法面试实例剖析 篇四

行为事件法面试实例剖析

面试素质项目:团队合作能力

面试问题:请列举出你最近在工作中与其他人共同解决问题的事件。

行为面试要点: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情况下?与你一起工作的是什么人(进一步了解其合作的动机)?你当时承担什么样的职责?你们采取什么方式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你们对问题的看法有无不同(深层次的了解)?任务完成后,你的合作者如何评价你?(可参考STAR原则,即Situation(背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和Result(结果))应聘者陈述:“还是在今年五月份的时候,当时我和我的一个同事在编写一个应用软件时,发生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应该说是在一个算法的实现上应该怎么做,我们两个意见不一样,当时时间特别紧,应该是大概还剩十天的时间就要给结果了。但是这个问题不解决实在无法进行下面的工作。关于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做,我们吵了三天,吵到没有结果的时候,就在我们那个学校里面,环境也比较好,兜一圈,再回来就接着吵。我觉的像这种做事情肯定会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而且争论也是有必要的,争论的结果是可以找到最好的办法。最后好像不是我们两个原始的意见,最后我去了过图书馆,查阅资料,继续讨论,可以说最后还是一起做出来的吧。” 案例分析:

团队合作这一素质模型分为五级:

第一级:积极寻求并尊重他人的观点,促进群体的合作气氛;

第二级:在承认群体成员因观点不同而存在分歧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方法解决分歧,从而较好地完成任务;

第三级:群体中的成员观点不一致时,能够理解彼此的思想,求同存异; 第四级:调动群体中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感,提高群体的凝聚力; 第五级:设法解决群体成员的困难,使其愿意保留在群体当中。

通过应聘者的陈述和素质模型的等级的分析,该应聘人员是符合上述对团队合作第二级的解释的,因而作为一个面试考官,我们可以基本判定,该应聘人员具有基本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一素质。

进行行为事件面试时,须谨防非行为事件描述,例如在面试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些非行为面试的描述语句,比如还是上面的面试问题会碰到如下回答:

“这样的事情是很多的,我基本上都是和同事一起完成工作的。我这个人不会和同事发生争执,基本上都是大家一起做,也没有什么矛盾。有时我们也会加班,其实大家在一起都还是比较愉快的„„”

上面的回答,根本无法让面试官判断他的合作性问题,如果面试官尽可能地引导他回到列举实际的事件上来,而应聘人员仍始终回避问题绕圈子,那只能判断他的思维能力不强,或是在过去的工作中没有做出什么特别的业绩。非行为事件的描述中,会较多的会使用理论性意见词语:应该、我会、我想、可能等;含糊而不精确的词语:经常、有时、常常等;角色不清楚的词语:我们、每个人、大家等。当遇到这样的描述词语时,作为面试人员要进行引导,如果引导不成功,那就要结束你的面试了,否则是在浪费时间。

5.全身反应法教学实例 篇五

关键词:腹腔内高压,全身炎症,肿瘤坏死因子-α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5月至2007年10月入住急诊病房、中心ICU的IAH患者58例 (男35例, 女23例) , 年龄19~87岁, 平均 (47.2±12.9) 岁, 平均腹内压 (21.28±11.15) cmH2O。其中多发伤17例, 腹部外伤9例, 腹部外科术后3例, 心肺复苏术后3例, 呼吸衰竭6例, 弥漫性腹膜炎4例, 肠梗阻6例, 急性胰腺炎6例, 中毒2例, 急性脑血管病2例。

1.2 方法及观察指标

采用膀胱测压法, 向膀胱置一根FOIIY导尿管, 排空膀胱内尿液, 注入生理盐水50m L, 通过三通接头导管与测压器连接, 患者仰卧, 以耻骨联合为0点, 水柱高度即为IAP。患者入院后每天测膀胱压 (UBP) , 如UBP高于10cm H2O则继续跟踪测量UBP (2次/d) , 常规进行腹部平片及CT检查, 并入选至观察组。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入院第1天 (即入院24h内) 起, 每天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血常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行血气分析等检测, 并分别用SIRS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II (A-PACHE II) 评分, MODS病情严重度评分系统 (采用1995年重修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户) 进行评分。

1.3 诊断标准

根据分级标准, 将UBP>10cmH2O称为IAH, IAHIH-Ⅳ (即UBP>25cm H2O) 并伴有器官功能不全诊断为ACS。

1.4 标本采集与处理

无菌操作下, 由外周静脉取血2~3mL, 离心后留取血清贮存至-20℃冰箱备用。TNF-αEASIA试剂盒 (购自Biosource公司) 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 (x-V±s) 表示, 对不同组之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2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IAP>25组比较, *P<0.05

注:与IAP>25组比较, *P<0.05, **P<0.01;△第4天时与第1天时比较, P<0.05

2 结果

IAH与患者病情严重度关系, IAH越高者, 患者病情越重, 见表1。

不同IAH的患者血清TNF-α水平变化, IAH越高, 血清TNF-α水平越高, IAH持续时间4d者较初发IAH者血TNF-α增高, P<0.05, 见表2。

3 讨论

腹内压升高的常见原因有急性胰腺炎、肠梗阻、腹主动脉瘤破裂、腹腔内出血、骨盆或腹膜后出血、液体复苏后肠水肿、严重腹水、肠系膜血管栓塞以及人工气腹腹腔镜检查和手术后[3]。任何造成IAP升高的原因均可能进展为ACS。目前还没有诊断ACS的统一标准。普遍认为诊断ACS须满足2条: (1) IAP>25cm H2O; (2) 对器官功能产生了不良影响, 如心排血量下降、少尿、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或酸中毒等。本研究发现, IAP越高的患者SIRS评分、APACHEII评分、MODS评分越高。随着IAP的升高, 对心血管、中枢神经、呼吸、泌尿系统的影响越发严重。

TNF-α是一种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T细胞产生, 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促炎细胞因子, 它可通过激活细胞因子网络系统而诱发全身炎症反应, 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 心肌抑制, 微血管损伤及急性间质炎症等。研究已经证实了危重病患者血清TNF-α水平较正常明显升高, 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4]。

IAH及ACS最初认为仅涉及原发性创伤及外科手术患者, 但最近国外的研究证实约有20%的内科患者亦发生IAP增高。即使IAP轻度增高, 如10cm H2O也可严重影响终未器官的功能, 损害神经、心脏、呼吸、胃肠、肝及肾的内稳态。膀胱内压代替IAP可以帮助急重症专家正确诊断, 调整治疗, 并指导临床的复苏。

参考文献

[1]Burch JM, Moore EE, Moore FA, et al.The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J].Surg Clin North Am, 1996, 76:833.

[2]Grubben AC, van Baardwijk AA, Broering DC, et al£Pathophysiology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J].Zentralbl Chir, 2001126:605.

[3]汤文喜, 孙运波.腹腔内高压与腹腔间隔综合征[J].医学综述, 2006, 12:136.

[4]张连东, 张旭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意义[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3, 9:38.

6.全身反应法教学实例 篇六

关键词:全身反应法;初中英语;听力教学

引言

随着英语这一国际语言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全球掀起了新一轮的英语学习浪潮。如何学好英语,在教育界可以说是百花争艳,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林林总总。但是,总结来看,语言的教学方法离不开对学生认知结构特点与规律的研究与分析。同样,语言的学习,也需要对语言的特点与形成规律进行一些常规的研究与思考。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英语教学呢?特别是如何更好地推进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让英语听力练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的乐园与天堂。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英语教学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全身反应法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一 什么是全身反应法

全身反应法,单纯从字面上来理解,我们很容易将其理解为一种艺术课程,例如音乐、舞蹈之类的教学方法,实则不然。全身反应法是建立在科学的人脑认知结构等相关理论基础上的。它的发起人是来自美国加州的著名心理学教授詹姆士,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首先提出的。这一理论是引导语言的学习者将语言与肢体行为进行有机的联系,从而帮助语言学习者特别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驾驭语言。詹姆士在研究大脑的认知心理结构时发现:在人的大脑中,有两个半球,分别在人的认知领域扮演不同的角色。具体来说:人的左半球大脑主要分管人的逻辑方面的思维,人的右半球大脑,主要分管人的形象艺术方面的思维。但是两者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如果将两者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互动将会达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法对语言情景的真实性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模拟与加工。这种教学法在欧美国家的语言学习,特别是幼儿语言的学习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笔者通过在辽宁锦州八中,实验等初级中学进行走访时发现:初中英语课堂虽然秩序井然,教学方法得当。但是,学生学习的精神面貌并不是一种焕发认知喜悦的青春活力。初级中学的学生应该是学生青春、热血的时候,可是在听了几节教学示范课后,我却感到了学生对学习的焦虑与压力,而不是对英语学习强烈的需求与渴望。抛开学生认知,特别是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谈,教师的教授方法缺乏教学的互动与活力应该是影响学生英语课堂学习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

我国著名教育学者叶澜教授曾经在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讨会上提出:要把课堂的生命力还给课堂,换句话说:英语课堂应该是一个语言习得的愉悦过程,最起码,对学生而言,不是一种负担与折磨。所以,如何激发学生英语听力练习的热情,提高英语听力的课堂教学效果,已经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三 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战场。随着“向45分钟要效率”口号的提出,我们也应该从给学生减负的角度来重新思考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思路。全身反应法,作为一种在海内外获得很大推广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注意。

1 走出教学活动的误区,特别是在全身反应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特别是一些一线的英语教师,对于全身反应法存在某种误解或者歪解。他们认为:全身反应法就是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游戏、活动等等。这种缺乏理论指导的全身反应法会给教学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如果缺乏对全身反应法的理论基础的全面思考和认知,该教学法很容易流于形式,最后反而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2 全身反应法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与计划

关于英语听力教学,由于班级人数以及空间位置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和制约,很多具有一定规模的团体性活动是很难展开和进行的。因此,在全身反应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种方法背后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另外,所有的活动设计与安排要对教学效果进行提前的评估与调整,避免造成课堂教学资源的浪费。这种准备和计划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认知水平与认知心理的分析。只有建立在对学习者认知特点与规律的全盘考虑,才会在全身反应法的具体实践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全身反应法要注重多媒体教学的结合。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已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这种教学设施的变革,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语言教学点通过音频、视频等技术手段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吸收和理解。另一方面,全身反应法对教师自身的艺术修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如果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规避这一因教师自身能力欠缺给全身反应法的实施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多媒体教学在全身反应法的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度的把握,避免因多媒体的过度介入教学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对这种媒体教学产生过度依赖的现象。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只有把教师的聪明才智进行非常好的发挥和使用,全身反应法才会真正得到贯彻与推广。

4 全身反应法在初中英语听力课中的应用实例

在笔者日常的英语听力教学中,有一次比较成功的全身反应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的全身反应法的实施有所启发和裨益。

新课标初一第六单元是关于动物园的单词的认知,笔者准备了一些动物的图片和视频作为全身反应法的教学材料。具体实施如下:在通过课前一首歌热身过后,笔者打开已经准备好的动物的音频资料播放动物的叫声。比如,猫,狗,鸡,鸭,鹅,狮子,猴子,老虎,大象等等。学生通过动物的声音来判断动物的名称。通过这一练习,学生对于动物的声音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然后,我把各个动物的英语名称进行一一匹配,并引导学生进行听词与辨音的认知。通过这一阶段的认知后,学生对于动物的英语名称进行了一定基础的信息加工。为了帮其更好地建立认知结构。笔者引导学生做了一个“我来做,你来猜”的游戏,结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教学目标也非常顺利的实现和完成了。

结语

全身反应法作为一种比较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结合在一起。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通过对学生身体的感官刺激和联系来实现认知的强化。另一方面,在学生的积极主动的练习和实践中可以不断培养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实现独立自主学习的意志品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全身反应法的使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教师的活动组织能力,特别是艺术类活到的组织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样,在针对年龄比较小的学生来说,全身反应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教学方法,但对于具备一定逻辑思维能力的高年级学生,以及涉及比较抽象的理论与概念时,这种全身反应教学法并不能完全达到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晋祁. TPR教学技能特征及培养措施[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2] 黄亚楠,王晓为. 全身反应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3] 郭小纯.TPR教学法与我国的英语教学[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4] 刘鑫.基础英语教学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新方法——“TPR”教学法[J]. 保山师专学报. 2007(03)

[5] 梁三云.全身反应教学法介评[J].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5(02)

[6] 王春芬.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初中英语中的运用[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1)

7.全身反应法教学实例 篇七

摘要:如何提高幼师整体素质,促使幼师学生能在日常教学中熟练掌握和使用英语成为幼师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本文就将探究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幼师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關键词:全身反应教学法;幼师教育;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37-01

人们常说,教育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而幼师,正是幼儿教育中的核心力量。因此,增强幼师的个人素质,提高幼师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双语教学在国内越来越普遍,英语教学在幼儿教育中占比也越来越大。这也对幼师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幼师英语教学近况解析

1.学生学习情况。现阶段我国的幼师生源大多数都是女生,且大部分都是初中毕业生,英语基础一般都比较差。她们词汇量相当少,发音也不标准。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简单的对话。若坚持采取传统教学方式来进行幼师英语教学,教学效果将事倍功半。另外,幼师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

2.教师教学方式。多数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填鸭式”教学,重讲授,轻实践。在整堂课中,词汇和短语的记忆、语法理解、课文分析贯穿其中。学生被迫学习,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没有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更不会有自己的学习思考。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严重影响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二、全身反应教学法概述

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美国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James Asher)提出了全身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Pesponse,简称TPR)的概念。这种方法主张把语言和行为联结起来,通过身体的动作即肢体语言来传授外语。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的指令动作,然后让学生边说语言边对这些指令作出身体反应。全身反应教学法基础在于听力,听力基础扎实以后,再培养学生大胆表达的能力。说得训练越多,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顺理成章的就提升了。全身反应教学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1)语言学习中,重视学生的理解,先理解内化,再输出表达。(2)在学生完全掌握理解知识点之后,再训练他们大胆地说。(3)学生依托身体对语言的反馈动作来提高理解能力和记忆力。(4)教学中应当多思考教学设计的意义。(5)教学指令应当尽量简化,复杂的指令不利于学生的理解。(6)学习氛围要尽量轻松,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三、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幼师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1.课堂教学用语。一个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首先需要教师归纳总结知识点,不同的知识点适应的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师要为每个知识点匹配好最适合的教学环节。而各个教学环节在前后衔接时,又需要适合的课堂用语连接起来。在课堂进行英语教学时,若教师能够准备的使用教学用语,教学活动将进行的更加流畅顺利,这对于学生的听力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机会。同时还可以构成浓厚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喜爱。祈使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比较普遍,若能融合全身反应教学法,教学效果将会更加明显。这样,学生在听到英语语句时,还可以看到动作,能将语句和动作组合起来产生联想,这样即使学生一时不理解句子的组成,也能知晓句子的意思。比如“Please stand up!”就是“请起立”的意思。频繁使用这些语句,可以使学生尽快掌握生活中常见的语句,这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有很大实用意义。

2.儿歌、儿童歌曲教学。英语儿歌、儿童歌曲是幼儿英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英语儿歌也是每个幼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英语儿歌歌词比较简短,节奏韵律比较强,唱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但长期的反复教学,也会十分枯燥乏味,若将全身反应教学法应用到儿歌、儿童歌曲教学,给每一首儿歌、歌曲加上相应的简单的肢体动作,或可爱,或夸张。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边唱。教学《Ten little Indians》这首歌时,就可以运用手指T P R。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从one数到ten,而且掰手指的动作可以略夸张,当唱到Indians这个单词时,学生两只手配合起来,做出自己觉得能表现出印第安小孩特质的动作,不断地变化,还可以搭配印第安人特有的叫声,调动听觉、视觉、触觉,三者结合,寓教于乐。课堂气氛非常活泼。

3.单词教学运用。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词汇量的储存,是为了幼师在使用时,能更加流畅。但是单词的学习和记忆又是非常枯燥和乏味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记忆技巧来辅助了。为了辅助学生快速牢固地记忆单词,我会和学生一同把所要求记忆的单词做归纳,挑选出一些能够使用全身记忆法记忆的单词,比如有些单词和动作有关,有些单词和表情有关,再根据单词的词性进行分类,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词组。我还会利用游戏的形式组织班级的单词记忆比赛,除了能快速说出单词,还要求能够正确的书写,各组同学对于比赛非常热衷,同学们会利用课余零散时间记忆单词,相互揣摩,设计动作,寻找最适合单词记忆的方法。事实证明,这样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学生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最适合的单词记忆规律、方法。

4.教学方法的传授。通过考察幼儿英语教学,笔者发现,教师下达的正确的指令,再结合合适的肢体语言和富有表现力的面部表情是吸引孩子们注意力的最得当的方式,而这也正是全身反应法的本质所在。因此,无论是英语教学的研究,还是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我都会有意识的使用TPR教学。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但对课堂的教学流程能清晰明了,学生对于学习英语教法也更有兴趣,化枯燥无趣的教法课为生动有趣,学生学得有兴致,也学得更加扎实。

综上所述,全身反应教学法虽然是由国外研究,从国外传入我国的教学方法,但其在幼儿学习英语以及幼师教学中的优越性显而易见。教师充分利用身体各种感官,使知识更加活泼,使学生更加融入课堂,主动地参与学习。除了上述所说的应用,全身反应法教学还可以与和设计游戏教学、创设情境教学结合起来,由此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波.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幼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考试周刊,2014,44:122-123.

[2]李娜.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幼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4,03:179.

上一篇:用人计划表下一篇:小班 运动和力小班测试练习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