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折纸教学计划(共13篇)
1.校本课程折纸教学计划 篇一
小学校本教材
折纸艺术
教材说明
折纸又称“工艺折纸”,是一种以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折纸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它历史悠久盛行于全世界。折纸的材料非常普遍,各种厚薄适中的白纸、彩纸和花纸都可以用来制作。它简便易学,又妙趣横生,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种手工活动。在折纸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手的灵活性,也提高了想象力。他开发了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做事耐心的良好习惯。在简单的手工制作中,让孩子们味成功的快乐。
这本《折纸艺术》根据我校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开展研发的一门校本课程。折纸作为一项普及的艺术进入课堂,从学生思维发展出发,将折纸运用到学生的游戏和学习中。教材中较完整地归纳了折纸的折纸符号和图解以及多种基本折法,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物体为主。造型生动活泼可爱,适合家长辅导及教师教学之用。
《折纸艺术》意在通过折纸特色活动,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折纸方法,并正确掌握折纸的技能技巧,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动脑、爱动手、不怕困难的精神。实际证明,折纸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既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又可促进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大脑的发育。
目录
一、折纸的基本折法...........................3
二、千纸鹤...................................6
三、日用品...................................8
四、折小船..................................10
五、折纸花..................................13
六、折水果..................................14
七、鱼
(一)................................15
八、鱼
(二)................................16
九、动物
(一)..............................17
十、动物
(二)..............................18
一、折纸的基本折法
1、折纸符号和图解
复杂的手工折纸也是由最基本的折叠符号组成的,包括简单的曲折,前后折这些。学好了这些折叠符号,后续的折纸就变得容易和简单多了。
2、基本折法
手工折纸基本折法,包括对边折、对角折、两边向中心折、向心折等基本折法,花点时间先学习好基本的折纸方法
3、双正方形折法
4、双三角形折法
5、双菱形折法
二、千纸鹤
1.各色千纸鹤的含义:
红色千纸鹤——红色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白色千纸鹤——别以为是白色的就不吉利。到了鸟的世界,一切都要改变了。白色的鸟那不是天鹅就是喜鹊。
黑色千纸鹤——黑色是庄重的象征。
蓝色千纸鹤———蓝色代表忧郁、宽广。有海一样的胸襟和天一样的豪情。蓝色也通常是具有诗情画意的写手们最喜欢的颜色。
绿色千纸鹤———绿色在平时历史生机勃勃的意思,但到了鸟类世界里就完全是鹦鹉的代言人了。
黄色千纸鹤———黄色是暖色,给人一种温暖和温馨,更是中国人自己的本色。
千纸鹤,是代表你对被送的人的祝愿,每只千纸鹤承载一点祝愿,最终成为一个愿望。
2、步骤方法:
首先取一张正方形纸,开始折。把纸的左上角和右下角(或右上角和左上角)重合,折成一个大三角形。把它的两个锐角重合,折成一个小三角形。然后抓住小三角形的高(几何术语)向外拉。再抓住这个折成梯形的纸的高(也是几何术语)向外拉,又折成了梯形。然后抓住梯形的高再向外拉,拉到一定程度时向里一折,变成了正方形。后面的折法就是哑巴打官司——有理说不清了,不过我尽量不当“哑巴”。把正方形的上面折过来到中线,另一边也这样折。翻过来,也这样折。折了四次后,把左右两边翻开,把下端向上折,折成翅膀。最后取上端一部分向下案,折成头。
3、图解:7
三、日用品
1、盒子
2、纸杯
3、衣服
3、帽子
四、折小船
纸船折法1:
纸船折法2:
纸船折法3:
纸船折法4:
五、折纸花
1、百合
2、水莲花
六、折水果
1、桃子
2、香蕉
七、鱼
(一)1、燕鱼
2、金鱼
八、鱼
(二)1、八爪鱼
2、翻车鱼
九、动物
(一)1、青蛙
2、乌鸦
十、动物
(二)1、孔雀
2、老鹰
3、鸽子
2.校本课程折纸教学计划 篇二
校本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之后的一个新生事物, 作为三级课程, 必定要与国家、地方课程有所区别。三级课程的实施, 赋予了学校更多的自主权, 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其对国家、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作用, 切实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需要, 为社会培养多层次的人才。这也应成为校本课程实施的一个准确定位。
大同市城区四十三校的校本课程以“口语交际与实际训练相结合”为主题展开, 充分考虑了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针对部分学生不善于表达、不乐于表达, 以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沟通合作能力欠缺的问题, 旨在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借着校本课程的东风, 着力改变这一现状。之后, 我们选取了一系列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 以此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 发展学生口语表达水平, 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
教师在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应该首先掌握本校的校本课程设置的宗旨, 始终把握好这一既定方针,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只有找准定位, 把握方向, 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在正确的轨道上平稳的驶向预定的终点。
二、深钻教材, 理解教材, 统领全课
无论是哪一门课程, 教材并不是教师教学的全部。所以任何一位教师在拿到教材之后, 都要认真钻研理解教材, 用自己思维去分析、去研究, 用获得的精髓统领全课, 以熟练完美地驾驭整个课堂。
例如, 《水———生命之源》一课, 从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共同课题———水资源短缺入手, 意在让学生了解全球、全国及本地的水资源现状, 让学生知道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不能缺少的物质之一。而现在世界上所有生物, 包括处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 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事实———水资源严重短缺。由此教育学生节约用水, 珍爱地球家园。
本课的内容并不难理解, 是时下全球共同话题———环保的一部分, 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大家都在倡导环保, 却少有人真正行动起来, 是因为人们还没从中感受的切肤之痛。因此, 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设法触动学生的灵魂深处,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正在被损害, 让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深层次的认识, 从而指导他们的生活实际。确定了这一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就呼之欲出了。
三、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知识与能力并重
(一) 重视预习过程, 养成预习习惯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 很多学校的校本课程都是只有老师能拿到校本教材。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预习作业并布置下去, 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这些收获使学生进入课堂是有备而来, 随着老师的引导积极思考, 畅所欲言, 调动手中、脑中的储备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从而弥补没有教材的缺憾。
为了让学生愿意参与, 教师在设计预习题目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 难易适度。课堂上还要设置有效的检查环节, 检查方式多种多样, 或者是一些常规检查, 或者就是教师设计巧妙的一个问题, 穿插在教学当中, 为学生提供展示所得的机会, 给予充分的肯定, 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取得更好的成绩。
除了这种针对某一课的具体预习作业外, 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作一种更有广度的“预习”。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引导学生真正爱上这个领域, 使他们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时时处处去关注它、思考它, 从而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 与我们的课堂教学形成一个有效的良性循环, 最终引导学生实现更加有效的学习。
就本课 (《水———生命之源》) 而言, 笔者一方面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环保话题, 培养环保意识, 树立宏观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也针对本课设计了一些具体的问题。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时, 需要查找资料、上网、询问亲友、去图书馆, 这个过程不仅能锻炼他们的沟通合作能力, 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二) 脉络清晰,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一节课, 就像画家笔下的一幅画, 音乐家手中的一首曲谱, 有自己的灵魂, 自己的精神, 要将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充分展现在观者面前。所不同的是, 课堂上的教师与学生既是这件艺术品的创作者, 也是欣赏者。要想充分表达课的精髓, 就要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水———生命之源》一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以数字为线索贯穿全课, 通过全球水资源与淡水资源的数字对比, 和全球、全国、本地缺水状况的数字对比, 使学生深刻直观认识到水资源短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再辅之以图片、资料,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人类面临的严峻形势, 自然而然的生发出节水意识。这一系列的数字有效地贯穿全课, 体现了教学重点。
(三) 结合校本课程与本课教材特色, 给学生创设充分展现才能的空间
作为一节校本课, 应充分体现其对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作用。因此, 课堂上除了完成常规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之外, 还要体现出其三级课程的特色。教师应当设法在课堂上融会贯通, 尽力为学生创设更多、更自由的空间, 使学生展示自我, 提升个人能力。
结合口语交际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的主题, 本节课的最后又设计了为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做宣传的作业,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选取适合自己的方式完成这次作业, 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校本课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发展变化的空间还很大。在近年来的教学中, 不同地区, 不同学校, 不同教师, 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 教育事业的发展, 必将有更多、更新的经验涌现出来。在这里, 也殷切期望教育事业有更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3.如何提高校本课程教学效果 篇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汉族学生一开始学习朝鲜语,就走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语言世界。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学生在学习中采取何种态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这种语言的喜好程度。因此,在这一阶段,通过老师潜移默化的教育,使汉族学生产生对朝语学习的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以后学习朝语的主要基础。
首先,要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认为这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如果他们对老师有好感,便会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花大功夫学这门课。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和个性都是很强的,所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要教师教的有“趣”。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的,自制能力较差,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如果老师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认为,对于有进步或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及时、真诚和恰到好处的表扬,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如果对于有些学习成绩不好,但他的朝语字书写得很棒,或者他回答问题的声音响亮,语感较好的,我也对他们进行适时表扬,使他们在得到赞赏的同时,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二、精心设计课件
朝语音节课的内容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既难读又难记,学生学起来费劲。为了突破这种难点,我充分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身边的教学资源,每节课都精心准备自制课件和卡片结合起来,将形象化有声有象,并为其创设一个学习的情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网上很少有朝语课件,特别是朝语识字教学课件几乎没有,我就自己做课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教学。
三、精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中适时依据教学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关注学生接受状态和思维状态随时改变教学方法,教学的过程中,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形式。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启发学生,让他们在观察、比较、讨论、动手的过程中受益。
朝鲜语元音和辅音的拼读和汉语声母和韵母的拼读是相似的,但有些音素是汉语中没有的。所以重点把这些发音的口型、舌位、声带和气流、轻重准确地教给学生,并反复操练。特别是收音教学难度大,收音在文章中发音变化多样,连音化,送气音化,紧音化,语言同化,腭化音等,学生很难掌握。所以我根据实际情况把这些语法都编成简单的故事、顺口溜和通俗易懂的歌曲传授给学生。
四、精心设计课前活动和课堂练习
1. 精心设计课前活动。要想上好一堂精彩的课,课前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我在每一节课前精心设计课前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复习,通过复习活动,巩固已学过的知识。课前活动精彩多样,有词语接龙、口语对话、还有精心设計的“双簧”游戏。在“双簧”游戏中让学生用朝语说出要复习的“刷牙”、“跑步”等词语,另一学生相对应地做出动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踊跃参加,不仅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还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验,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展示能力。
4.折纸课程纲要(模板) 篇四
一、学生与资源情况分析:
折纸既是一种游戏,又是一门艺术。小学生对于折纸比较感兴趣,并且有一定的折纸基础和制作经验,逻辑思维也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通过运用一些材料,可以把自己所观察到的一些事物形态折出来。折纸作品不一定要花钱去购买,可将我们身边一些不起眼的学校及家中的弃置物,如纸张、广告纸、报纸、旧挂历等加以回收,利用简单的器材与工具,稍花些心思重新设计、制作,就能出现一个个有趣、可爱、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这种简易的制作,既放松了身心,又支持环保,美化了生活环境,还可以充实你的休闲生活,使你增添多一份全新的视觉感受。
二、课程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会一些手工操作。
2.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为一部分有特长的同学提供一个展示个性才艺的机会和空间。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心理品质。
三、课程内容
让学生利用现实生活中各种废品变废为宝,这样既可以节约财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废物利用的过程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这种“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广告纸、旧报纸、旧挂历等材料制作一些手工制品。培养学生的节约和废物利用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适时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深的想象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课程设置
一学期制作4-5种手工作品,大约4节课一个作品。
1.1-4周,萝萝制作,共4课时;
2.5-8周,花瓶制作,共4课时;
3.9-12周,天鹅制作,共4课时;
4.12-16周,折红纸世界,共4课时。
五、教学要求
1.以学生为主体,操作为主线进行教学。以废物利用为主导展开教学,使学生参与项目的确定、计划、实施、评价全过程。
2.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主持人,通过组织各种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亲身实践。
3.注重学校内外教学场所的联系,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折纸制作要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和社会力量。
4.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保护环境卫生和学生的操作安全。
六、评价方案
1.评价原则
折纸制作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对那些折纸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或有所发明与创造的应给予特别鼓励。
折纸的考核等级一般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
2.评价内容
折纸学习的评价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目标的整体性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折纸态度与折纸习惯、知识的学习及其应用、设计与操作技能、实践与创造能力、成果质量等。在全面评价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态度与习惯、学生的技术意识形成等方面的评价。
3.评价方式
5.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五
彭西小学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高,能够了解图画所体现的内容,体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及五千年的文明礼仪,大部分同学能够有感情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体会,还会配上自己喜欢的图画。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总目标:
1、通过阅读教师所选定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安全的重要性及祖国的文明礼仪。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文明知礼、思维能力等。
4、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
5、让学生掌握如何掌握安全常识,能积极主动地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6、阅读完毕后能及时归纳、总结,能独立完成好阅读笔记,在家长的帮助下,掌握所学到的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注意安全的意识,从小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2、能从课程中汲取有意义的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培养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精心备课,并按照计划实施教学活动,排除随意性。
2、多开展一些目的明确,形式生动活泼,富于童趣的活动形式。
4、定期评选出“文明小博士”、“安全小卫士”等。
四、教学进度安排 每课为一课时
校本教学计划
6.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六
一、教材简析:
我校的校本课程是以适合学生阅读为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发本地区资源,以此作为校本课程教材。以《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为主题,校长为课题组长,由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组成。
二、学期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引领,引导学生多进图书室、多读课外书,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2、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良好习惯。
3、提高对文学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地处农村,学生来源素质较差,家长一般为普通农民的子女,几个是外来民工子女。虽然家长主观上也有要求子女有出息的愿望,但缺少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学生大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习惯,更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另外,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学生很少有课外书,个别有藏书的也只有少量。
四、教学措施:
1、利用校本课程时间,有组织的上好校本教材。
2、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坚持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用笔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
7.校本课程折纸教学计划 篇七
这个活动小组大多数学生绘画基础差,动手能力弱,理应从基础造型训练开始,但这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又不能在短期内见到成果,往往会让许多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诚善·校本课程”在教材的编排上,充分考虑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编写了一本以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为目的的校本教材《创意空间》。在课程设置上,考虑从上手快、易掌握、容易出效果的线描入手,目的在于培养兴趣。
临摹对于初学者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从简单的形象入手,如荷花。从单瓣、到一整朵。这些都是短线条,容易一笔画完整,画流畅。然后画线条转折较复杂,长度增加的荷叶,学生在反复的临摹中培养一种画线条的手感。他们会发现,一次一次的逐渐加深难度的临摹,自己笔下的画越来越具有观赏性,以前常用的短节线不见了,线条流畅了,观察能力也在增强。学生从自己的绘画中体验到了一种成就感。
有了前一阶段的基础铺垫,第二阶段就开始默写。学生自由想象荷花、荷叶的位置和形象。这个阶段既可以强化对形的把握,也开始渗透一种构图的意识。学生不再被动的依样画瓢,而是在主动的探索线、形的组合。这个阶段是许多学习美术的学生一直很难突破的关口,当他们发现自己默写的绘画经过一次次修改渐渐丰满、渐渐赏目,通过展示,得到了其他同学和老师们的肯定,那种自豪和满足是无法言表的。有学生曾这样说过“老师,我真没想到自己能画出这么好看的画”。信心此时有爆棚之感,这样的情绪对学习文化学科也是一种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阶段就开始强化学生的构成意识和想象力的培养,主要方法就是结合我们诚善校本教材《创意空间》,给学生进行表现方法以及美术创作等思路上的引领。前阶段学生们都接触到的是线性的图画,通过多种美术形式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点、线、面、体等构成要素。因此,这个阶段从单项练习,点的构成、线的构成、面的构成、体的构成和综合构成这样的渐进形式。在构成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出超于常态的绘画。学生们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打破了以往对点线面体的单一认识,知道了形状、疏密、方向、大小、长短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这些基本的图形构成要素的丰富变化带来了视觉上的变化,从而极大的提升了画面的观赏性。在单项练习中还不断渗透节奏、对比、呼应、均衡等美术形式法则,把专业的知识融入到具体的实践中,学生的接受效果明显。由于每堂课练习一张小的构成,容易出画面效果,学生们学习兴趣浓厚,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也是很大的。这个阶段接近尾声时,每个孩子都能完成一张四开大的综合构成,当他们的作品张贴在展示墙上,“哇塞”“真棒”的赞叹声不绝于耳,这种成功的体会不亚于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通过前三个阶段的学习,部分学生们对美术的兴趣已经相对稳定。所以有针对性的基础造型训练就正式开始了,主要方式是画石膏几何体、人体五官、静物,到石膏头像这样一个比较专业化的过程。一来是为了能提高学生的造型与表现能力,二来是为了学生能在初中的前两年打好美术基础,为将来中考考艺术类高中或职校做准备,以免到初三临时抱佛脚,既难见成效,又影响文化课的复习。
以上教学活动是我们诚善美术社团比较常规的步骤,但有时也会灵活安排的美术课外活动内容。这种活动具有临时性、选择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例如遇到校外的美术比赛,如重庆市中小学课堂内外杯或者科幻绘画比赛等大型的赛事,我们就做专门的针对性辅导,让学生所学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取得的成绩对自己是莫大的肯定。而在每年的美术院校毕业展,鼓励学生去现场看,即便不能亲自去,我也会把展品拍回来给学生拓展视野。这类活动虽然不多,但是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参与到社会实践和美术品的观摩中,不仅得到了技巧上的训练,而且还提高了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我相信这些会给他们留下一生的印象。
总而言之,“诚善·校本课程”美术社团活动的教学安排充分体现我校学生这个主体的个体特征,在社团活动的层层推进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对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诚如,李庆云先生在《中小学美术教学法》中总结的,它们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为了加强学生的表现应用方面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应用方面的能力,为了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所以,对于有美术兴趣和特长的学生,我们诚善美术社团这个阵地,能真正使那些爱好美术的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在教学的课外延伸中得到满足,使我们开发“诚善·校本课程”的目的落到了实处,同时也真正体现了“一切教育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个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摘要:本论文探讨的是新课改环境下,以外出务工人员子女为教学对象的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展形式。在大多数学生没有美术基础,缺乏明确的美术活动体验的情况下,如何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热情,并把这种参与的热情渗透到其它学习活动中,是我校美术社团活动教学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主要就具体的教学过程作阐述。
8.试论语文校本课程教学方式 篇八
关键词:校本课程;相关误区;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1-0360-01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1.010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①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切入点之一来实施素质教育,涉及到了課程结构的调整和改变。
一、校本课程的概念
校本课程,即学校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先系统评估学生的兴趣、需求,结合本地的课程资源,自主研发设计一系列相关的内容,编制出来的课程。校本课程具有地域性、实效性、实践性等特点,是普通课程的有效弥补和丰富补充。
我们响应课程改革号召,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研发,但因为校本课程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师生对校本课程难免会存在一些误解。
二、校本课程的误区
误解一:校本课程即学校的自编教材。这一误解没有看到:校本课程是一种结果,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办学理念。
误解二:部分师生认为校本课程课与高考无关,此课可上可不上,因此有些班级的校本课程课形同虚设,有的老师甚至占用校本课程课,而学生在上校本课程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
误解三:部分教师把语文教材(人教版)和校本课程进行区别对待。有的教师对于语文课本教学,无论是备课、上课、复习、考试等都认真对待,而对校本课程就很随意,不知道该怎样上,甚至不备课或照本宣科。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为了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所以,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展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下面,笔者就语文校本教程的开发和教学方式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语文教师要有课程资源意识
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掘与当地有关的文化资源,将其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加强语文校本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知识多样性的渴求
教师在编写语文校本课程时,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有时代性、文化性与哲理性,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与文化品位;也要考虑教学不能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选文要“少而精”“广而博”,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
(三)教师应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语文校本课程教学不仅仅是文本教学,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开展诗歌朗诵会、诗歌接力赛、读书成果展示会、故事会、才艺大比拼等系列活动,创办“记者站”、班级期刊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
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以下着重探讨主题类和活动类校本课程开发模式。
(一)主题类校本课程
主题类校本课程开发可以采用横向拓宽的方式整合多方面资源,进行整体性、结构化的持续研发,从而形成可供选择的系列课程。比如,以诵读中华古典诗文为核心的“奠基性阅读”课程、以阅读教材相关读物为核心的“辐射式阅读”课程和以选修专题自主阅读为核心的“个性化阅读”课程,共同构建起网络化、交互式课程体系,极大满足了不同层面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
(二)活动类校本课程
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构建具有特色、形式活泼、新颖有趣的校本课程。如文学讲习班、课本剧表演、小记者采访、演讲赛、辩论会、新闻发布会、读书报告会、时文赏析会……让学生认识优秀的中华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各年级教师可在教务处的安排下,有计划地组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并选出优秀节目进行再指导,以便于在经典诗文教学展示课后进行汇报演出。又如,学校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有文学趣味的校园环境。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校园,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园、教室等便于学生集中的场地,并赋予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使我们的语文校本课程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语文课就不再局限于教育部统一编写的必考教材,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将兴趣与知识相结合,真正实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的学习局面,素质教育也将不再流于浅表甚至空谈。试想,学生看到教室里张贴着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看着自己精心布置班级的“图书角”“阅读栏”“我会读”“我真行”评比栏,看着“看谁写得棒”的习字栏,在每一个细节都能领悟到语文之美,能时时学习,处处感受,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推进语文校本课程教育,我们要加强课程资源意识,寻求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多种渠道,发掘丰富多彩的各类实践活动,更要大力开发传统优势资源,开发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让语文教学有丰富的传统情怀。
四、结语
9.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九
望台中心校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创新改革,针对不同地区的学生特点,开展校本教育,已成为特色教学的一个亮点,因此根据我校的教育特点特量身打造属于我们的“一主两翼”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校本课程。人类有了语言才能与人沟通,才有了文明,阅读和写作在人类的文明史上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阅读和写作的历史。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和“写’’是不可分割的。掌握读写的技能会帮助孩子们描绘出灿烂多彩的人生。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共同开发、实施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学校将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教师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科技制作、历史教育、手工制作、编织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师都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因此,教学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内容,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1、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法
校本课程的实施通过三个角度来进行:
分层: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个人意愿,组建教学班,进行分层次教学。分组:按课程类型、学习内容、学习程度、教学目标等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实施课程计划。研究性课程以实验班进行为主,班内分组进行。
分块: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双周校本课进行。学校所有教学和活动场所根据课程安排划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块。
2、校本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务负责,主要负则排课。教师的教案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
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由教务处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要求教务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校本课程在讲授的内容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不同于国家课程,要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要轻松愉快,教学方法不拘一格。
具体时间及内容:
三月份
1、明确阅读与写作的益处
2、阅读与写作的技巧 四月份
1、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类记叙文的指导。
五月份
说明文的认识与指导
六月份
议论文的认识与指导
七月份
10.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思,培养遵守交通安全以及素质高的下一代。
二、目的要求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经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加大了安全的宣传力度,增强了九年级学生的安全观念,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强化了学校内部治安秩序.
三、具体措施
(一)完善机构,保证工作。
1、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学校行政、工会、各班主任为成员的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负责日常安全工作。聘请交警大队教导员为校外辅导员对全校师生进行道路安全法规知识和技能教育;成立了“学生安全礼貌督导队”,“学生交通安全礼貌督导队”等交通安全督导机构。
2、健全完善各种制度,异常是交通安全工作月汇报制度,意外交通事故伤亡报告制度等。
4、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经常对各班级的安全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发现隐患,及时教育整改,确保交通的安全。
(二)召开会议,部署工作。
把交通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考核评估工作的主要资料。开展关于交通安全的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交通安全文件精神,并结合其他工作,落实职责,部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工作做到年度有计划、期中有小结、年终有总结,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三)加强宣传,增强意识
1、学校开辟“交通安全”专栏校刊,使师生受到良好的启发教育。
2、利用每周星期一早上的升旗仪式,加强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3、以课堂为主阵地,每周开设一至两节的交通安全专题教育课,其它课程有机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四)营造氛围,开展活动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要求,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校交通安全工作》、《少年儿童平安回家》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常识。
2、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交通安全活动。深入开展“平安回家我第一”、“我是礼貌班中道路交通最安全”、“今日我当交警”等活动。此活动规范了学生们的交通行为。
3、以“安全教育日”主题,悬挂、张贴有关交通安全标语。
4、聘请交警大队领导到我校做有关交通安全的知识讲座。
11.足球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探究 篇十一
一、校本课程——足球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该课程是针对我校1~6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我校足球开展情况自编的一套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足球的需求,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区别对待每一名学生和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有兴趣才有动力。因此,该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兴趣,建立平等、互助、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发挥个人特长,教出特色,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课前,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安排足球操、足球游戏;课中,教师要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把足球基本技术的学习贯穿于游戏中;课后,教师要给学生留有余兴未尽的感觉。“教之初——趣已生,教之中——趣更浓,教之后——趣亦存”,这就是我校足球校本课程教学观念下兴趣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形象说明。学生对足球有了兴趣,就会积极参与,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发展自己的特长,养成锻炼的习惯,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2.教学中淡化竞技运动,突出健康新观念
足球校本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不是将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足球运动员,而是在全校普及足球运动,形成特色,通过足球这一体育项目促进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校本课程的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面向全体突出健康新观念。在这种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教学,应该完全抛弃竞技运动。对每位教师来说,要大胆地探索和创新,寻求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学生喜欢的、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校本课程教学才是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体现“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体育与健康的教学。
3.以人为本,强化全人发展观念
体育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的课程,足球仅是一个体育项目,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体能、技能和运动行为的改变,这也是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比较注重的;二是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这是在体育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在足球校本课程内容的教学中,只要学生认真、主动地完成学习要求,学生在上述诸方面的状况就一定会发生积极的、全面的变化。但是,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不仅与其后天练习和发展有关,也与其先天遗传有极大的关系。从健康的角度看,每个人的运动需求和运动表现都不尽相同。因此,足球教学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保证每位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从而创造性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把锻炼身体与培养品格结合起来。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应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顺利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足球带给他们的乐趣,以满足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
二、校本课程——足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足球的需求,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师资力量不够强大
校本课程的开发提高了教师的足球教学水平;成绩的取得,也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我校有30个教学班,7名教师上体育课,在教学中发现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有的教师足球技术水平偏差,在教学中仅注重兴趣的培养,完全忽略了技术的教学,在班级足球比赛中,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今后,在每周的教研组活动中,应多进行足球理论知识的探讨和足球课堂教学的研讨。
2.体育器材场地设施有限
我校有200米田径场,上体育课的班级最多时达到七个,如果有两个班级开展足球校本课程,操场就会明显感到拥挤,有时球踢出去影响到别的班级上课,高年级的学生甚至会把球踢到操场外边。去年,我校由煤渣跑道改造成了塑胶跑道人造草坪,教学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变,足球教学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场地的不足仍然很难保证校本课程的教学,影响其教学效果。
总之,进行校本课程的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足球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最终树立终身体育观。
12.浅谈中学音乐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 篇十二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校本课程开发
一、校本课程的含义
校本课程, 国际上对此概念通行的看法是:校本课程是由校长、教师、学生、教育科研专家乃至家长、公众等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模式。其特点是以学校为依托, 并在开发过程中实行民主决策、民主评价。从这个意义来看, 校本课程实际上是一种开放性的课程开发与管理模式, 它体现了互动思维、民主思维与创新思维。因而,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1]”。
目前, 义务教育阶段以及高级中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根据相关指导文件的要求,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也成为音乐课程改革中引人瞩目的一项内容。
对于校本课程的概念及其开发方式, 笔者认同郑金洲教授对校本课程的解读方式, 即“为了学校, 在学校中, 基于学校”[2]。就校本课程开发而言, 徐玉珍教授也做出了较为稳妥的诠释:“狭义的校本课程开发包括校本化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程选择、修订、改编, 也包括对国家预留课程空间的全新的开发。”[3]学校出于适应本校教学实际的考虑而对国家课程或地方课程进行的补充、改编、引申、整合等等, 也属于校本课程开发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意义上, 根据学校教学实际情况而组织的第二课堂、综合活动等等, 已经属于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范畴了, 至于编写教材, 则仅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环节。
二、中学音乐教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与方法
笔者认为, 从校本课程的概念来看, 中学音乐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应把握两方面的原则:一是教研性的原则。过去往往认为课程内容是不可更改的, 而校本课程开发则将课程内容视为同教学方式一样可以修正。校本课程开发, 就是师生共同探索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过程, 因而具有教学研究的色彩;二是人本性的原则。由于校本课程是“为了学校”, 而学校在本质上又是“为了学生”。故而,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方法则应尽量新颖、生动而富于亲和力。
综上,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笔者大致提出有关中学音乐教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路, 仅做抛砖引玉:
(一) 就“利用国家课程计划预留空间开发校本课程”这种方式而言, 可着眼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来进行开发。学生的生活主要是学习, 因而就可以从这里着眼来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比如, 可以将音乐教学与英语、语文等科目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音乐知识, 根据语文、英语课文的情境来编排一些音乐剧。根据语文课文编写的音乐剧可以用汉语演唱, 根据英语课文编写的音乐剧则用英文来演唱。这样, 既锻炼了学生的音乐技能, 又培养了他们的组织、协作能力及发散思维,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二) 就“对于国家课程或地方课程进行补充、改编、引申与整合”这种校本开发方式而言, 则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来加以补充、整合及引导。比如新版人音课本《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京剧”这部分的教学, 可以添加名家唱段欣赏——梅兰芳《贵妃醉酒》片段, 但通过试讲发现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鉴于这种情况, 就可以先从学生感兴趣的“穿越剧”如《宫》等的讨论入手, 引出贵妃醉酒的故事。进而播放李玉刚《新贵妃醉酒》,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曲体、不同风格之间的异同以及在现在流行音乐冲击之下的古今结合的美妙之处。最后播放梅兰芳大师的京剧《贵妃醉酒》片段, 学生就比较容易领会梅派唱腔的优美之处了。
(三) 教师要将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教学科研工作来对待。教师在校本音乐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不断思考,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并适时撰写科研论文, 以便就教于同仁、方家。
(四) 校本音乐课程开发还要注意校际的交流与合作, 以便取长补短。将其他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成功经验尝试运用到本校的教学中来, 如果对路, 则容易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2014年5月, 笔者参加了石油分局在采一中学和小学进行的教研观摩课的参观, 受益颇深。尤其是对采一中学刘亚欣老师的公开课印象深刻。这堂音乐课对江南小调《无锡景》方言的欣赏以及学习试唱上, 吸引了学生以及在场所有观摩教师。学生们乐于模仿、品评方言中的奥妙, 提高了教学的宽度、深度, 但又不失诙谐趣味。如果说增加欣赏内容是宽度的扩展, 那么对咬字、声音的模仿便是学习内容深度的扩展。这种宽度和深度的结合能让学生在音乐课上领略到异地文化的魅力。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精华所在。
三、结语
综上可见, 中学音乐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 是一种具有教学科研性质的课程管理模式。而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 我们只有秉持人本性的原则,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来加以创新, 才能有效地提高校本音乐课程开发的成功率和实用性。
注释
1[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5.
2[2]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4-5.
13.剪纸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篇十三
一、)项目
1、授课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一节为特色课程活动时间
2、授课对象:四年级
二、课程开发的背景
1、传统文化的传承。
剪纸是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剪纸有其很强的装饰性、趣味性显示出独特的生命力,像一颗颗灿烂绚丽的繁星,装点之房屋、环境,美化着人民的生活,剪纸用一种亲切、朴素、通俗、美观的艺术表现形式,抒发劳动人民的真情实感。剪纸艺术处处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民间习俗结下不解之缘。
随着社会的发展,剪纸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已由过去一般的窗花装饰,发展到今天的刊头尾花、连环画、插话、邮票、动画、印染、舞美、商标、藏书票等许多方面。可以说,剪纸蕴藏了我国劳动人民深厚的情感,积淀了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是我国传统哲学、美学、民俗学等多方面的结晶,具有极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生命力,因而能够千百年来蓬勃发展,经久不衰。
2、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生爱动手,爱手工,且剪纸是一门容易入门的艺术,不受年龄的限制,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剪纸创作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表现内容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以及工具和材料的方便、廉价等。都事宜在小学中开展。
三、课程目标
1、了解中国剪纸的历史文化,了解相关的民俗文化知识,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了解剪纸的相关知识,认识一定的剪纸语言和表现手法。
3、掌握一定的剪纸技法。
4、培养学习兴趣,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提升审美、观察、动手等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
5、发展学生的个性,拓展其创新能力,6、更多的体验成功成功的快乐,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周授课计划 周次 内容 1 2 了解剪纸的基本知识 基础知识—剪纸的制作步骤
操作练习(师教授方法,学生跟着一起做)3 折叠剪纸的方法和步骤(师教授方法,学生跟着一起做)5 复习并自由练习折叠、剪多边
教授窗花的剪纸方法,在折叠的纸上画图案(师教授,学生跟着做)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复习并完成作业(学生回顾做,教师一一辅导)自由创作窗花
立体剪纸的折叠和绘画、剪纸(师教授,学生跟着做)复习并自由剪立体水果
【校本课程折纸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校本课程--书法计划10-16
德育启蒙校本课程计划10-31
学校校本课程教学计划06-22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计划09-05
羽毛球 校本课程计划09-26
校本课程——足球教学重点讲义资料07-16
特色校本课程09-12
美术校本课程介绍07-07
田径校本课程纲要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