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2024-07-13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精选8篇)

1.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篇一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讨论文

一.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完善的过程。影响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内在因素主要表现专业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及在专业自我发展的心态和体验。首先,幼儿教师缺乏专业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我发展的意识是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很多幼儿教师缺失对职业的认同和深刻认识,未能树立主动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观念。其次,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还受自我发展的能力因素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挑战,教师要有目的、有自觉的去发展专业能力。再次,是心态因素。很多幼儿教师由于外在压力状况,感觉焦虑、乏倦,失去了激情。好的心态能有积极情绪,能主动困难,保持对工作的激情。最后,缺乏及时自我体验。有了想法和激情,不去主动体验,积极开展行动,自我发展难以得到提高。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除了自我能动性外,还需外部条件作为支持,主要表现为国家、社会、幼儿园、家庭四个方面。首先,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障。由于幼儿教师社会福利整体待遇偏低,而且相关教育行政部门重视不够,专业化保障力度不够,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的动力。其次,社会整体对幼师职业的评价和看法也会影响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积极性,评价低会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从而影响工作的实践投入。再次,是幼儿园教师自我发展的文化氛围和管理措施。不同于中小学教师,它既强调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注重保育能力,工作要求细致、专心,在这种工作情况下,很难有所突破。

二.唤醒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意识

唤醒自我发展的意识,走向自主。要唤醒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意识,首先对自身的职业要有认同感和使命感,转变自我发展的态度。把幼儿的发展与学习作为一份使命和责任。其次,要不断转换观念,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等,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幼儿教师在自我发展的过程,因主客观因素影响,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教师有时因此产生焦虑感。良好积极的心态对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幼儿教师需要不断体验探索,切实将自我发展落到实处。要想在专业发展上取得长足的进步,幼儿教师的自我反思是不可缺少的。幼儿教师的`自我反思主要指幼儿教师对自身专业实践的一种回顾、检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相关能力所做出的思考。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要取得进步,离不开教师持续不断地对自我进行反思与评价。反思自我发展的行为,找出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加以改正才能取得不断进步。只有通过及时、深刻、反复的自我反思,很多有益经验才会真正内化到幼儿教师的认知结构和专业实践中。对此,师傅、园长和资深教师要在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实践中遇到问题时进行帮助和指导,以提高幼儿教师自我反思的敏感性和有效性。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使徒弟通过对师傅教学实践的观察、模仿和师傅的具体指导,逐渐体悟实践性知识并不断掌握专业技能和智慧的培养模式。

三.建构幼儿教师专业素养

1.理念素养。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教育观和理性信念。在多元文化视域下,幼儿教师的理念素养不仅要有教育观念,还应有对文化的理性信念。当前我国由于区域差别大,城乡经济发展状况悬殊,家庭情况和社会声望程度不一,家庭成员民族和知识结构的多元,幼儿的文化背景千差万别,所以,幼儿教师应有一种警觉和敏感的态度,始终清醒地意识到幼儿及其家庭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家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摒弃文化刻板和歧视等偏见心理,幼儿教师要树立公平的文化观。面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幼儿,教师应坚信每个幼儿都有自身学习和发展的潜能,教师要对所有幼儿都应抱有相同、且较高的期待,保证不因民族、宗教、家庭经济、身体、性别或能力差异等而排斥和忽视幼儿,幼儿教师要树立平等的儿童观。幼儿教师应淡化权威意识,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平等中的首席”,给予每个幼儿平等的师幼互动和参与活动的机会;消解自身的话语权威,认真听取不同文化主体的声音,公平处理一日生活中的多元文化问题,对幼儿表现进行合理和民主的评价,建立民主的教育观。2.知识素养。知识素养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条件。在多元文化视域中,教育对象的生活背景和文化环境多元,需教师有各种相关知识来了解和适应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鉴于此,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就不能仅局限于“学科基础+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且需要多元的复合结构。幼儿教师应具有多元结构的知识素养,了解有关文化的基本知识。如,文化本身的特征、作用及发展过程的知识;与文化相关的学科知识;多元文化的内涵、核心要求和主要概念等。习得关于国家、族群、特定文化团体的历史文化知识。包括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一些民族的文化与历史和地区本土的文化特色和行为方式等。掌握特殊个体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说,特殊幼儿价值观和行为等特征,以及影响特殊个体身心发展的家庭和种族文化背景等。3.情意素养。情意素养是进行教育活动的内在动力。教育是以人格互染和心灵感召的方式与教育对象发生知识和情感互动的过程。早期教育尤其要关注儿童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教育是一种提倡平等、尊重差异的“大爱”式教育。每个孩子都有内在学习的需要和潜能,是独特的发展个体。所以,人文关怀的情意素养是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教师必备素质,多元文化视域中的幼儿教师应有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关怀并接纳不同文化背景的幼儿、家长和同事。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应对社会公共生活持积极心态,超越个人私利,深切关怀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并对幼儿成长抱有敬业奉献的精神。幼儿教师应凸显对处境不利幼儿的关怀,结合相关文化知识和教学手段提供有效的学习环境,并施以情感上的特殊关怀。

四.加强管理中的情感激励

以“人”为本的情感激励理念使幼儿园的管理模式逐步向“柔性管理”转变。情感激励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关怀驱动。情感激励蕴藏着情感关怀的无形力量,可以凝聚和鼓舞幼儿教师的士气。快乐而真诚的情感互动,可以引发幼儿教师和领导在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振”,激发幼儿教师内部潜在的工作动机,将领导关怀转化为自身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内部情感动力,从而实现情感的关怀驱动。园长的关注和激发能促进幼儿教师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园长作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人物,其作用不仅体现在行政和管理层面,更渗透在其和教师个人日常交往的点滴之中,很多时候,园长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副赞叹的表情都可能成为新教师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依据。情感激励的关键在于唤起和维持幼儿教师的内在驱动力。情感激励有助于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幼儿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内在潜能的充分挖掘,则有助于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构建富有激情的幼儿园文化和谐的幼儿园文化能给幼儿教师一种无形的力量,犹如每个家庭对家庭成员所具有的特殊力量一样,是一种源自于内心深处的强烈归属感和吸引力,是一种真实情感的吸引和满足。它可以使全体幼儿教师形成强大的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此,幼儿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理念,构建富有激情的幼儿园文化,重视幼儿园文化的整体设计、积淀和传承,用文化来提升幼儿园的管理品位,提高文化的育人功能,把幼儿园建设成有人文关怀、师生共享的情感家园,使幼儿教师切身感受到自身生命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以自觉、自愿的快乐心态去实现自身专业的主动发展。当然,文化的构建要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和先导,幼儿教师的行为,使幼儿园成为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教育园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一整套以教研文化为重点的管理体制和机制,通过制度来引导、规范幼儿机构,以人文精神教化全体教师。

五.整合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方式

立足区域资源,培养幼儿教师的文化敏感性。职后培训要结合地区特色,将幼儿园所在地区的已有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建立多元文化资源库,组织教师进行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组织精通民族文化的民间资深人士,与教育专家共同开发教师教育和培训课程,或邀请他们作为培训者参与到“国培”“省培”等培训中,提升幼儿教师对多元文化资源的应用能力。立足幼儿园实际,滋养反思、合作的教师文化。在幼儿教师准入考核时,应有意吸纳多元文化背景的教师,如外教、民族艺术老师和体能男教师等,丰富幼儿园教师结构;要鼓励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塑造开放和多元的班级文化;要鼓励教师从不同视角看问题,形成批判性反思与合作的教师文化,鼓励教师对文化不公现象进行批判,使其在行动中主动修正偏见,变革观念;要进行民主管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制度保障,保证教师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持续学习。立足教师实际,引导幼儿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并付诸行动。培养教师应面向所有在职的幼儿教师,要考虑到其身心特点和经验差异,考虑影响其多元文化意识的相关因素,结合多元文化实际体验,调动教师积极情感。培训形式应以主动参与式案例研讨为主,鼓励幼儿教师主动参与,积极评课、讨论与反思,将行动研究与反思相结合,增强幼儿教师的施教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其勇,美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走向与特征[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8)

[2]郑益乐,情感激励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缺位、失位与归位[J]教育评论,2016(06)

[3]刘艳金,生命哲学视域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其路径重构[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01)

2.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篇二

新一轮课改呼唤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更赋予了教师一个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引领自身走专业化发展之路。而其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是受到高度的关注。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的专业化,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令人堪忧。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职业教师必须坚持专业化发展,必须保持一种专业化发展的自觉性和态势。虽然很多教师意识到了这场教育改革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却徘徊在专业成长的大门之外,不知如何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不知如何走上这条终身成长的专业化道路。

一、参加培训———专业化发展的必由路

思想决定行动,理念催生行为。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育问题已由理念的冲击转变为操作层面的实施。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尤其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教育手段单一等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结构、课堂模式、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进而提升为符合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学艺术,一方面需要教师加强对新课程的研究、探索、创新,需要教师自身善于读书学习,从报纸杂志上汲取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需要专家的引领,直接、快速地吸取他人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参加各种高效的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并迅速成长的必由之路。通过培训,感受专家的教育教学精彩,体验新课改的脉搏律动,提升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洗礼自己的教育思想,把握现代课堂的精髓所在,从而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并促进自己教学特色的定型和教学风格的提炼。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可使自己对新课程理论的深化、教研课题的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流程的设计等有更加科学的理解和把握;可使自己对名师成长的路径、全新的教育观念、新型的师生关系、现代人才观等有所感悟和体味,从而使自己获得充实和提升。

二、常态反思———专业化发展的强基石

反思是针对教育教学中生发出来的相关问题的理性思考与再度认知。它对帮助教师从更高的层面上认识教育,理解教学,优化育人行为,促进专业成长等,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著名学者文森曾说过: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只有一个懂得反思的教师才能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否则,永远只是一个教书匠。有些教师教了十几年或几十年的书,仍然没有多大的长进,没有多大的提高,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教学理念传统机械,老经验、老模式,一用十几年或几十年,影响几代人,教书一辈子,辛辛苦苦,浑浑噩噩,教学成绩平平,学生不喜欢,同事不恭维,学校不重用,自己也感觉不到教育的幸福感。究其原因,是这些教师不善于反思,不能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改变落后的思想和落后的方法。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不断地进行批判性反思,只有理性的认识才能科学地指导实践。反思是总结、是批判、是追求。只有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才有可能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寻找自身的缺失与遗憾。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学———反思———再教学———再反思”的不断升华的过程。反思是教师发展最具积极性的因素,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然选择。

我们完全可以立足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体味、总结和再审视,多一些理性思考,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师生关系、学生的活动、班主任工作等,按照新的教育理念去思考问题,通过反思探索,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观察、发现、追寻和感悟,要有问题意识和发展意识,要勤于反思,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记下自己的教育教学灵感,并把它用于指导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使自己在反思中不断完善,不断提升。

反思,有助于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由感性走向理性,从浅薄走向丰厚,从“教书匠”成为“教育家”。通过反思,教师就会不断升华自己的教育理念,在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不断自主调适教育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和高效。通过反思,也有助于沉淀自己的教学特色,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我们要善于在教学中反思,在学习中反思,在科研中反思,在互助中反思;在反思中觉悟,在反思中提升,在反思中创新,在反思中发展。多思多益,常思常新。教师的反思不能只依靠外部的压力、他人的提醒,而要成为教师自然的行为、自觉的行动,使自我反思常态化,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专业化发展的梦工场

要实现教师的高端发展,仅仅陶醉于课堂的满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科研的高度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寻找并发现教育教学规律,去除教育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教师职业化要求教师必须思索教育,研究教育,探索教育规律。积极主动地从事课题研究是当代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然而,提起课题研究,一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认为,做课题那是专家、名师或领导的事,作为一线教师没有精力、能力和必要搞课题研究,能够上好课、管好班级就不错了,把课题研究看得很神秘。一些教师即使搞课题研究,那也只是形式上的东西,往往是“开题———轰轰烈烈;结题———忙忙碌碌;过程———冷冷清清”,没有真正树立强烈的课题研究意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形成“在教研中搞教学,在教学中搞教研”的“教学———教研”一体化的良好局面。

课题研究并非高不可测。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令我们不解或难以处理的问题、疑惑,这些问题和困惑就是我们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从平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选定有针对性、实用性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实践。研究即行动。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教师课题研究的肥沃土壤。在课堂上教师有了困惑,发现了问题,然后以研究者的姿态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改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为此,课题研究必须立足课堂,围绕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改革。课题研究不能崇尚空谈,不能只走过场,不能偏离轨道,迷失方向。离开了课堂和学生实际进行的课题研究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没有任何价值和生命力的无稽之谈。

作为一线教师,每天都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因此,我们拥有最鲜活、最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充足的研究时空和载体,课堂、班级就是我们的研究阵地。课题研究来源于课堂生活、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课题研究要回归自然,回归学情,要常态化,要有清水出芙蓉的效果。进行课题研究就是要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论证,将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学与研究水乳交融,逐步形成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课题驱动,行动研究不仅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职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助推器,是实现教师梦想的铸造厂。

四、博览群书———专业化发展的新引擎

书是流淌的血液、灵动的生命、知识的海洋、无尽的源泉、无穷的财富。神游天下,有助于我们松弛绷紧的神经,冷却燥热的情绪;遨游书海,有助于我们净化腐朽的思想;畅游书山,有助于我们擦亮心灵的那扇窗。他山之石,能使我们触类旁通,获得实实在在的精神力量。书,将会一次次使我们“受伤的心灵”得到抚慰,将会渐渐地使我们“缺钙的思想”变得坚强;书,将会一次次荡涤我们“污垢的思想”,使我们不再迷茫,不再神伤。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读书是思想的源泉,不读书就没有了思想的源头活水。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才会在教育的天地里有所作为,到达理想的彼岸;一个有思想的学生才会在求学的道路上,事半功倍,获得更多的成功。教师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更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这一切都要求教师要勤读书,好读书。

读书能产生美丽,让教师永远与幸福相伴;读书能产生责任,使教师具有高尚纯洁的道德风范;读书能丰厚底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读书能促进教育的发展,使其具有深远的内涵;读书能使教育变得简单而拥有无穷魅力;读书能使教师具有一双慧眼,从幼稚走向成熟;读书能厚实学生的智力背景,使学习既放飞心灵又天真烂漫。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只有多读书、勤读书、善读书,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把读书作为一种责任,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的责任是架起一座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让每一个在这座桥梁上经过的人都被注入人类文明的血液,并带着这种血液去创造人类历史新的文明。教师只有不断地读书,汲取新的知识营养,才能担当起这一责任。把读书当成一种责任,是教学方式转变的前提和做一个“研究型”教师的必备条件;把读书看作一种责任,是营造书香校园的

基础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关键;把读书视为一种责任,是“终身学习”的必然要求,是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

五、形成风格———专业化发展的明信片

成为名师是教师的追求和梦想,但事实上能真正成为名师者廖若星辰。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可能比较容易做到的是先把自己发展成为有特色的教师,然后再向名师的目标进发。每个教师都有着自己的特长、特色和风格,千篇一律、照抄照搬、机械模仿会使教师失去自我,丧失教学的灵性、活力和生命力。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成为一位名师,首先应做一名有特色的教师,从实际出发,保持自己的教学风格,如在语言表达上有自己的特色;在教学方法上有自己的特色;在情境创设上有自己的特色;在管理学生上有自己的特色等,做到“教出自己的个性来”。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只有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取得成功,所谓“一招鲜、吃遍天”。所以,建议教师们先审视一下自己,什么样的教学风格最适合自己。如果你语言诙谐,善于表达,最好向幽默风趣型的特色方向努力;如果你个性温雅,思维敏捷而深刻,尽量往沉稳质朴型的特色方向发展;如果你讲课情绪饱满,充满激情,善于言情,就要向情感型教学风格迈进……使自己或沉稳、或风趣、或严谨、或奔放……这样,才可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我们要走向专业成熟,走向专业成长,就要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更鲜明。教学风格的形成,标志着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价值的准确定位及充分实现,是社会丰富性中的独特自我的塑造和完善。

作为一名教师,确定自己的特色方向是打造特色发展方向、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第一步。教学风格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实践中完善的。一个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探索追求的过程,教学风格的发展是教师个性不断自我优化的过程,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千锤百炼、精心雕琢。做一名有特色的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凝练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既需要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的洗礼、磨砺,更需要成千上万节常态课的积淀、锤炼。我们只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勇于尝试,大胆实践,不断反思和总结,才能铸就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乃至教育职业生命发展的重要问题,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在教学上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教学风格往往能够体现一个教师独特的审美情趣、思想倾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乃至气质、性格、修养等众多的个性因素。成熟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教学风貌。确立和坚持自己的教学风格,不仅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增强,而且有利于加速专业化进程,对学生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引领作用。

每一位教师都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思想情感、个性特长,对前人积累的教学方法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借鉴、加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从而打造出具有自己鲜明个性色彩的教学方法。特色教师介于名师与普通教师之间,具有很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或某一方面的特长,属于教育教学的实力派,既是我们教师努力的方向,也是学生、学校、教育对教师群体真正可以期许的一件事。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勤于读书,善于反思,不断总结,塑造自我,大胆实践,就一定会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收获更多的精彩和喜悦。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路径 篇三

老河口市第八小学共有100多名教师,截至目前,该校已拥有国家级、省级、地市级骨干教师 24人,襄阳市学科带头人和拔尖人才14人,19人获得省优质课一、二等奖。近年来,该校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出了一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路径。

价值澄清法。教师从事的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教师的价值观不断面临着金钱、物质、名利等诱惑的“冲击”。为此,学校定期开展专题讨论,引导广大教师讨论辨析,如“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怎样做学生满意的教师”大讨论等。针对当前存在的有偿家教、乱订教辅资料、违规收费等不良现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大讨论,通过讨论让大家提高认识,克服浮躁心理,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团队研磨法。一是集体研磨。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集体精心研磨,不断交流切磋、实践反思,才能通过“磨”达到“合”——教与学的融合,理念与实践的融合。研磨教材。集体研磨不必追求华丽,要求把对教材的解读、教学目标(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落实知识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课堂大致流程研究得明白、透彻。研磨课型。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根据每门学科、每种课型的特点,集体研磨出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策略。反思教学。提倡集体反思与个人反思相结合,做到一个课例三次反思。即课前反思(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反思和探究)、课中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调整和生成)、课后反思(课后的自我评价及同伴间研究和重新设计)。有了团队的集思广益,有了集体智慧的支持,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和疑问被一一解决,教学设计被改进得越来越完美。二是个体研磨。面对教师群体专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学校根据教师的个性差异,分类培养,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对全校教师的课逐一研磨。学校坚持“校长挂帅,专家把关,人人研磨”的理念,通过“市级、省级、国家级参赛课,校际之间展示课,送教下乡或周六课堂示范课,课题研讨课”等形式,运用“自选课例、个人钻研备教案、试讲、集体研讨、改进、再试讲、再集体研讨”等方法,不断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

名师引领法。每个学科都成立了校级名师团队,名师育名师,努力打造师德高尚、科研型、专家型、在校内外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师团队。通过专家论坛、名师答疑、分享成长史、成果交流、资源共享等形式,有效地把生本课改理念、教学风格、教学技巧、教学方法,传递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除此之外,名师工作室的骨干成员采用“一拖二”的方式(即一个名师带二个骨干教师),师徒结对,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名师工作室成了全校乃至全市优秀教师的孵化器,教师队伍建设的助推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加速器。

课题提升法。为了践行“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每位教师都有微课题研究。学校每周定期召开一次“小研讨,大交流”微型课题专题研讨活动,广大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畅所欲言,在研讨中碰撞出教育智慧的火花。近年来,学校深入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其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新童谣》和《生本——点亮生命之光》两项课题研究成果被评为湖北省首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4.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篇四

学校办学以培养人才为本,培养人才以教师为主体,学校发展原动力是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师专业的良好发展可以促进学生发展,可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可以增强教师职场幸福感。因此,围绕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学科素养,学校做了一系列工作。

一、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管理机制

作为学校的领导层,必须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真正含义,并且引领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做好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导保障,不管从学校层面、中层的执行层面,还是教师个人方面,学校都要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人人都是专业领导者”的新的管理模式,以此来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二、创新做实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理论学习专业阅读

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强化教师的学习意识,达到教学理念的提升,育人水平的提高,为学生发展负责任。积极提倡以“专题阅读”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目的是让教师为解决自身专业问题而进行知识积累,强调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

2.博客资源库助推教师成长

迄今为止,博客已经由原先的静态博客发展为动态博客,形成了师生、生生、家校互动的博客群。同时,资源库的建设使年级学科形成了序列化持续性的链条,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共享。

3.做好校本研修活动

把校本教研的三大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整合形成整体的校本教研观。执行“读书学习—实践反思—科研解疑—博客写作”的教研思路,引领教师进入研究状态。形成教学问题集中汇报研讨制,让科研成为学校管理的常态。

三、深化课堂改革,助推教师成长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进行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出“构建自主高效人文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目标。

要求教师做到自主高效人文课堂的“七优化”原则,彻底杜绝课堂因追求活跃而失序,因强化有序而少趣,因套搬模式而低效的现象。要求教师科学决策课堂,坚决把课堂还给学生,目标直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落实课题过程化管理

继续推行“3+1”三级课题管理模式(“3”即指科研处、学科组、备课组,“1”即指科研骨干教师),侧重突出跨学科研究,成立由各学科科研骨干成员(名师工作室成员等)组成的学校科研攻关小组,及时汇总一线课改中的难点、困惑点,突破课改的关键环节。

3.建立微型课题研究机制,发挥教师个性特长

结合本组子课题和构建生命课堂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教研思想,展开积极“行为研究”,建立微型课题申报验收制度,实现教育科研的过程化、常态化,为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提供梯度式的教研平台。

四、校本课程开发,推动教师成长

努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执行好学科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构建学校课程特色,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努力为学生提供最大化服务,更好地挖掘、发挥学生潜能,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有效地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将开发成功的22类校本课程列入学生选择的菜单式目录,为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推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科视野得到有效拓展。

五、探索完善评价机制,以良好的制度文化氛围引领教师成长

结合目前的教育形势,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形成学校特色的制度文化,使制度起到导向性和激励性作用。建立有利于教师主动发展的评价机制,采取教学过程管理和制度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建章立制,结合省教育厅对教师评价的指导意见,我们出台了《张店七中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指导意见》,此意见分为六大板块二十五个模块,并以此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方向。

5.沙龙: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篇五

论坛三:

沙龙: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时间:2010年10月24日 地点:海门市实验小学 主持:贲友林

参与者:张兴华 施银燕 王俊 张冬梅 蔡宏圣

主持:贲友林:很高兴今天我们能聚在这里,共话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

王:我说三句话。第一句: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第二句话:老爹给根绳,圈地在个人。第三句话:老天给根绳,创造在个人。

我先说第一句话:2001年,我有幸成为了张兴华的弟子,说实话,我这个人并不是什么可塑之才,论才智、论口才、论形象,在座的每一位都比我强。可是,我思考了一下,再弱的、再劣质的东西,他都会有他精品的成分在里面。猎豹跑得快,乌龟虽然跑得慢,但它寿命比较长。其实,面对他们这些名师,我不用自卑,因为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我记得师傅教过变式和反例,教变式时,他把一个长方形图形画得比较夸张,这就是典型的变式。那么我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是不是另辟蹊径,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但是它同时又蕴含着数学的本质,这是我思考的东西。

下面我说第二句话,就是刚才说的“老爹给根绳,圈地在个人。”其实这句话蕴含着很多变与不变的东西,任何事物都是有综合性的,那么就像今天这堂课,变与不变我们既可以从周长的角度去考虑,也可以从面积的角度去考虑。变与不变其实是辩证的。有两句经典的话:这个世界上,永恒的不变就是变化;所有的不变其实就是变化。其实,我也在思考,我觉得我这堂课还是有一点小野心,就是想体现一点人类的思考,我想表达的主题是:人类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这是人类的本质。你看,今天的课上,所有的孩子都知道,要把地围成一个圆,但是在这个圆的背后,就像蜜蜂筑巢一样,它如果不考虑别人,外围就围成一个圆,它如果考虑周围邻居的话,他就会围成正六边形。其实我们每个人也一样,对待生命也一样,在今天,地球已经被我们肆意破坏得不成样子的时候,我们人类有没有想到,我们人类和植物动物怎么活命呢?我们只顾考虑自己,欲望在不断壮大,就像绳子圈地,如果每人都画个圆,那么周围是不是有空隙,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呢?这是我思考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点,就是老天给根绳,创造在个人。就像我刚才说的一句话,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根无形的绳子,你想,老天是不是给了我们每个人生命?它就像绳子一样,有始有终,那

小学数学教学“海门论坛”

么我们有没有把它围成一个面积呢?我想,对于一个浑浑噩噩,常年不反思自己生命的人来讲,他是没有长度没有面积的,那么我们都知道,所有的人都能围成一个圆形,但我们必须去思考,酌情考虑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其实我这样思考,是来源于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最高的知识是关于善的知识。谢谢大家。

张兴华:十年前,我认识了王俊。他有两个最大的特点:1。他很真诚,对人对事都很真诚;2。做任何事情总爱思考为什么。他读过哲学,很有哲学的思想,他今天所上的课与其说是实践活动课,不如说是哲学课。在课堂中,他向我们传递了很多哲学的思想、哲学的思考。由此我想到,作为一个名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作为一个数学名师,他本身的数学素养固然重要,但哲学的思想也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思辨深刻。可以这样说,哲学是上位于数学的思考,哲学是一切理论的母亲。今天,贲友林的课堂中也充满了哲学的思辨,一次又一次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他在度的把握上掌握得非常好。一个教师,他成熟的标志就是能把握好课堂中间各个环节、各个方法、各个手段的度,度的把握来自于哲学的思考。例如在郭沫若《白鹭》中所描述的白鹭一样,在教学中我们如果也能把握到这个度就好了。这需要哲学的把握,我想我们名师应该要有更多的哲学的思考。

主持人:针对这个话题,我们每个人都要说,都有很多话想说。那么作为主持人我顶一个规矩,每人最多针对这个话题说三句话。

张冬梅:我们这个团队有一个非常好的优良的作风,那就是:有问题从不藏着。王俊老师的数学课上,哲学意义很浓,但是我想问王俊老师:“作为一堂数学课,在这堂数学课上,数学意义有哪些?”第二句话,我们觉得我们这个教师的专业成长,向我们这样,以课例为载体,专家引领,同伴的合作,这样的形式是最好的一个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关键,就是自觉跋涉。

蔡宏圣:我认为把问题、读书、上课、思考、做课、反思总结把它打造成一条紧密相连的攀登的链条。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你的课堂要有突破,这就有进步了。

施银燕:在我没说完之前全是逗号。一说到教师专业发展,我就想到了很多公式: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再加上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我觉得这么一堆公式毫无作用,为什么?我当老师当了好几年,当我像只乌龟慢慢地向前爬的时候,有师傅领着,我感觉看到了很大的希望。前面有个师姐,她虽然受到的专业引领时间比我长,但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觉得正在慢慢接近她。但是等到97年张齐华一到这儿的时候,我发现全都完了。他到这儿来了两个月,就上了一节南通市的公开课,一上完我觉得我十多年都白走了,他来了两个月 2

小学数学教学“海门论坛”

就跑到我前面去了。我当时就惊呆了,所以我觉得那些专业发展的公式都没用。但是,后来一想,我可能怎么也到不了他那个高度,但我可以做我最好的自己。这样一想,那些公式又都成立。

专业发展和同伴引领,我这里提一个专业发展。应该说我很幸运遇到了师傅,师傅是一个很能看见别人身上闪光点的人。我知道我身上有优点,但不容易被人发现。我不能歌善舞,我长得很丑,写的字也很难看。就拿基本功来说,要什么没什么,但是师傅发现我优点,比如说我善于投稿,师傅是发现我退稿信才知道的。别人都是拿着稿子向师傅请教,可我不是那样的人,因为我特别怕师傅说我写得这么烂。我一般自己的东西都藏着,我喜欢悄悄地去投稿,我不让师傅发现。师傅老问我,你写的拿过来看看,好让你成长得快一点,我不愿意。我投稿后被退回来了,放在传达室里,我收起来了。其实师傅已经在传达室发现了我的退稿信。有一天,他问我要退稿信,全办公室的人,我感觉特丢人。在师傅的逼迫下我拿了出来,你知道我师傅怎么说?他说:“很不容易呀,一个小学数学教师投过去一般都是扔掉的,他能退给你已经不错了,说不定和他杂志的版面要求不符。”我记得很清楚,1994年,我的第一篇文章在《江苏教育》发表了。师傅在教师大会上把我那篇文章从头到尾读了一遍。然后师傅说:“因为这是施银燕的第一篇,所以学校将奖励三倍的稿酬,以后谁投的第一篇,学校也奖三倍的稿酬。”实小的这一传统就从我那时开始,因为有了第一篇就会有第二、第三篇,最后一发不可收拾。这是我的第一个故事。

贲:到底是数学教育博士,说的就是比我们本科生好!

施:其实一般我总躲在后面不说话的,今天我是真忍不住。接下来我说第二句话。我觉得有些东西明着学的是比较多,但是还有些是长期生活在一起受到的感染。我还说师傅是一个特真的人,这个真体现在做人上,也体现在做学问上。昨天听师傅报告的时候,不知大家是否在意,师父说变式和反例的时候,因为现在一直的观点是反例是变式的一种,可是师傅说:“我个人还不太赞同这样的说法,我觉得还是要把它分开。”我觉得师傅完全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思考。他说:“变式还是算概念的一个外延部分,而反例就根本不是了。”我觉得师傅那种读书都要想想为什么,如果那个东西跟我原有东西相像,能纳入进来,我就纳入;如果那个东西跟我原有认知有冲突,我就不接受。什么时候能接受了再接受。我觉得这一点我像师傅,所以我读书从来都是站着读不跪着读,那怕你是大专家,凡是我都要想想这到底有什么道理。所以记得那次基本功比赛,周围老师都在恶补心理学的东西,关于同化、顺应 3

小学数学教学“海门论坛”

都找来很多书,但是还是不懂。我在下面能指出关于同化、顺应的很多数学上的例子。师傅要不要我回答一下,看我回答得对不对?

所谓“同化”,应该是新的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是没有矛盾的,纳入新的知识后原有认知结构并没有改变,只是丰富了原有认知结构。而“顺应”不一样,应该说新的知识跟原有认知结构有冲突,需要先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才能纳入。我想正是因我学什么东西都是有意义的,所以我自己写出来的东西都记得住。什么是同化,举例子了。他们说小数的加法就是“同化”,我说:“不,看你怎么教,比如教整数加法,如果老师只教个位对齐或末位对齐,那你到了小数加减法那边读不起,你肯定“同化”不了;但是如果你老是特别有眼光,你教整数加减法的时候强调的是相同单位的对齐,也就是比较上位的东西,那么你教小数加减法时就是“同化”。

张兴华:我认为,现在小燕子的数学素养和学术水平与自己的专业发展是成正比的。你在同组成员中,数学素养是最高的,所以,现在的小燕子是很自信的。

贲友林:其实,我觉得施银燕的自信就像来源于她自己刚才所说的那句话“我们每个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我认为我们老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就是:首先我们每个老师,应该要发现自己。也许我没有别人优秀,但我做“我能做好的我”。第二就是:在课堂上寻找你的专业发展,在课堂上寻找自己,扎根课堂,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慢慢去想,慢慢琢磨,在课堂上成长我认为学生成长,你也就成长了。

张兴华和他的弟子们是一个开放的团队,这个开放体现在1:。我们每个人都是以个体的姿态在成长;2这个开放体现在欢迎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一起交流、一起成长。

6.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篇六

一、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 并强调:“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 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 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日益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中国农村合作事业的发展进入快速增长轨道,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呈现加速态势, 成为中国农业经营组织体制创新的一个新亮点。

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 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其发展中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合作社自身实力弱、运行不规范, 合作社的发展呈现异质性、多样性的特点, 水平参差不齐。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 从总体水平看, 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经营实力弱、承担风险能力差, 停留在微型企业行列。带动农户入社的能力弱、农民通过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购买的农资等的市场份额很低。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走的是“先发展, 后规范, 在发展中规范”的路子, 现在看来是发展有余, 规范不足。登记注册的合作社中, 一部分仍是松散型的, 虽然在工商局注册登记, 但没有办公场所, 有的连牌子也没有挂;有一部分合作社只是从事技术服务和流通服务活动的中介性组织, 没有经济实力来从事经营性活动;也有一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合作社, 有的是由涉农公司领办, 有的是由专业大户或大股东领办, 其中一些合作社甚至很少具有合作性质。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规模的迅速扩张, 学术界和社会各部门的争鸣日益激烈, 争论的焦点在于:在这些已经注册登记的合法合作社中, 有多少是按照法律规定的条款运作的?又有多少是为了套取国家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的“假合作社”、“贴牌合作社”或“空壳合作社”?有学者认为, 大约80%以上的合作社徒有虚名, 或出于政绩需要, 或为从中牟利而设(《八成农合社被指“空壳”农业部设槛推示范社》, 《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刊》2010年第6期)。也有学者针锋相对地指出, 那些认为虚假合作社泛滥的言论言过其实。合作社只要依法注册, 就没真假之分, 只有规范和不规范之分。不能用抽象的概念来框定合作社的实践, 农民受益是关键。[1]但是不管怎样, 在经营实力相对较强的合作社中, 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民主机制不健全, 领办人控制合作社, 成员账户没有建立或形同虚设, 财务管理不规范, 普通农民社员的参与度低, 普通成员与组织没有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甚至不过是“公司+农户”的翻牌。

究竟什么样的合作社是规范的合作社?规范的合作社在中国有没有发展的空间?有没有生命力?如何促进规范的合作社的发展?令人深思。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多样化、异质性的必然性第一, 混合型多样化的农业经营模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异质性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在现实的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 我们在各地看到的往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混合型、多样化的新模式, 走的是一条兼容性较强的道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形态一是出现对家庭经营的扩展和延伸, 通过各种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专业种植、养殖和营销大户开展规模经营;二是当地的公司或合伙企业, 或本地的外出创业的企业家回到地方上承包经营和进行产业化经营;三是工商外来资本或大企业进入农业, 连片开发, 反租倒包。这样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必然影响到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方向和乡村治理结构的演进, 同时也影响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现阶段的特点。如果多样化、混合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和经营形态在中国农村长期存在, 而对公司等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又缺乏制度规范和政策指导, 那么, 作为政府倡导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不可避免地呈现异质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第二,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相关条款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异质性发展提供了法理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 合作社是“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 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十四条规定, “……从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直接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 能够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服务, 承认并遵守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 履行章程规定的入社手续的, 可以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按照这项规定, 涉农企业也可以成为合作社的团体会员。与遵循国际合作社联盟七项基本原则的经典合作社理论相比,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一大区别是成员构成不再局限于具有相同市场地位、从事相同生产经营活动的同业生产者的联合, 而是在此基础上允许那些处在同一农产品产业链条上具有上游、下游业务关联的相关利益群体也能组成或进入合作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服务的提供者和服务的使用者在很多情况下是利益交换的两方, 如果提供农产品销售、加工服务的是龙头企业, 利用服务的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农户), 农户社员希望初级产品能卖个好价钱, 并能分享加工、销售的增值利润;而公司社员则希望农产品的价格越低越好, 公司的利润越大越好。这部法令本身已经为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两方共生在一个组织内提供了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同质性的组织, 也有可能成为服务利用者和服务提供者共同组成的异质性的组织。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难点是龙头企业与农民社员之间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 工商及金融资本以龙头企业的形式进入农业, 是剥夺小农呢?还是实现双赢, 龙头企业和小农户成为利益共同体?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之中。龙头企业内部化于合作社中, 外部矛盾转化为内部矛盾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一些地方的实践表明, 开展初加工、深加工和营销服务的合作社多数是依托龙头企业创办;农民自主创办的合作社基本以技术信息服务和对产品进行简单包装为主。在合作社内部, 龙头企业与农民社员如何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这种机制应该是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它能否建立就要看合作社内部的所有权、控制决策权和剩余索取权在农户社员与龙头企业之间怎么划分。

实践证明, 龙头企业领办的合作社中, 龙头企业与普通农户社员对合作社行使的权利差异很大。鉴于龙头企业拥有了合作社经营成功所需的资本、技术、营销渠道、品牌等核心稀缺资源, 并承担了经营风险, 这种制度安排决定了龙头企业成为合作社资产的主要所有者, 控制决策权和剩余索取权的主要掌握者。这也将造成普通农户社员在合作社的决策以及剩余分配中更加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从而与龙头企业的经营实力、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没有合作社的企业家, 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合作社。目前, 发展得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种是大户主导, 设立门槛, 排斥小农, 另一种是龙头企业领办, 资本占据主导地位。在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事业发展的初期, 专业大户领办或资本所有者领办合作社有其现实的合理性。政府政策的着力点应当顺应合作社的发展趋势, 在继续鼓励、引导各类社会精英带领农民发展合作社的同时, 强化对政府扶持资金使用的用途和收益分配的监督力度, 以保障扶持资金最大可能地让广大普通农户受益, 而非被个别领办人或企业占有。

7.高职高专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之探索 篇七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校本教研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进, 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全面实行, 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要实现学生的发展, 先是要实现教师的发展。学校管理的经验也表明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核心动力, 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 学校管理者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我们以务实的精神, 积极地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寻求适合学校教师特征的培训方式, 努力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地方, 使学校成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我们从校情出发, 紧紧围绕教师队伍建设, 特别是培养青年骨干教师这一主题, 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一、加强师德建设, 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

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师德系列教育, 如“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实践“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道德书籍”、“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家”, 要加大身边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 总结校内先进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 弘扬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 乐于奉献的师德风尚。学校的制度要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切合学校实际, 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研究氛围, 促进学校成员的成功, 成就了学校成员中优秀教师的涌现。经常在一起碰头, 相互交流。在交谈中, 他们相互碰撞、相互启发, 共长见识和智慧。

二、校本教研

1.规范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做到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

参与互动, 教师以主体者、研究者的角色主动参与教研、科研和培训活动, 在有效的交流研讨中, 收获教师个人单独学习得不到的知识, 教研组组长做好记录, 教科处检查做好评价记录。

2.案例引领。教研组活动中课堂现场诊断分析, 案例研究 (同课异构、先学后教等研究)

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教师撰写的案例, 每个学期每人须写一定数量教学案例分析, 举办教学论坛, 形成资源共享。

3.读书沙龙。完善学习制度, 加强学习管理。做到“四层次, 三必须, 两有, 一检查”, 即在学习形式上分四个层次, 每月一次全校教育理论讲座, 一次学科组学习, 一次网上学习, 一次个人自学, 在学习内容上做到三个必须, 必须是先进的教育思想, 必须是科学的教育理论, 必须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学习管理上二有一检查, 即有学习记录、有学习体会, 每学期检查一次。

4.教研组、备课组评价。

三、教学反思

反思性教学即“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 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 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教学反思也是一名教师成功的一个重要的行为因素。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同样, 教师的成功也等于“经验”加“反思”。这里的“反思”是特指教师在教学行动中, “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 将自我和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 不断地对自我及其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的过程。正因为反思具有如此的对自我和自我教学行为改善的功能, 因而它必然会促进教师的成长, 促进教师的成功。

优秀教师在自己取得成功的历程中, 都十分注意运用反思这一自我改善和自我调节的行为, 帮助自己成功, 促进自己成功。他们反思的行为途径与行为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与专家交谈

在反思策略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 即合作策略。它要求教师作为反思者, 不能将反思只看作是一种个人行为, 而要善于与他人交往合作, 在与他人的交往合作中获得更多的有利于自己成长、进步的信息;从而使自己更快地获得成功。在进行自我反思中, 也十分注意与他人的交往, 尤其注意与一些专家学者之间的交谈、交流, 在交谈、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更好地改善自己的行为。

有人说:“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又说:“当事者迷, 旁观者清”。多与专家交谈, 就能使现在或未来的名教师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己, 从而将自己一步步引向更新的境界。

2.独立反思

反思, 更多的是一种独立的自我反省活动。独立自我反省需要有一种自我问题意识, 要善于在行动前、行动中和行动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或某种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和琢磨, 从中寻找和发现问题;同时还要有批判意识, 要善于针对存在问题, 大胆地进行否定与批判, 从而实现一种新的超越。

因此, 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应该在“课堂拼搏”中不断进步。现代教师发展的研究表明, 经验加反思的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也是教师早日突破“高原期”的有效方式: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自主实践活动, 通过自我反思, 记录自己认为对专业成长影响较大的关键事件, 为教学提供基本素材, 在经验中学习, 在行动中研究, 在反思中成长。

反思作为一种实践行为策略, 还有进行总结归纳的要求, 即要善于将实践中的感性知识向理性提升, 将摸糊的知识向显性的理论知识提升。这一总结归纳工作, 对名教师的最终成功和成名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不要懒惰, 不要强调自己忙, 一定要拿起笔写东西, 从一节课写起, 从点滴小事写起;认真写三年教案, 未必成为一个优秀教师;认真写三年教学后记, 一定能成为—个有思想的老师”, 说不定还写出—个教育家来。这是经验之谈、成功秘诀之谈。这里强调动笔写, 实际上就是强调是要善于总结归纳, 要善于将感悟和体验化为理性的文本内容, 并争取上升到一定的学术和理论的高度。

3.内省反思法

内省反思法是指反思主体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根据反思对象及反思载体的不同, 内省反思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

(1) 反思总结法。

反思总结法主要是指通过自己记忆, 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总结、反思的方法, 从而进一步使教学实践中的“灵感”内化, 也使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得到考虑。

(2) 录像反思法。

录像反思法是通过录像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 反思主体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客观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这样能更好强化自己已有的经验, 改正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总之, 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 积极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 努力寻求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接合点, 大胆探索, 认真实践, 促使广大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步走向自主的轨道, 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 (1) .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8.浅谈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 篇八

首先是掌握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入职的头两年,随着课堂实践的开始和业务培训的跟进,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初步形成,在如何上课、如何当班主任上产生了一定的认识。他们知道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结构,知道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这个时期的教师还只在模仿上课上下了功夫,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关注还没有开始。再过五六年,通过不断深入的学习、反思,一部分勤奋而上进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会渐渐熟练,形成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教学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学方法、手段的使用等渐渐被他们掌握,他们表达教育教学观点明确,采用教学策略恰当,专业知识较为丰富,教学活动能很好地控制,能应付好教学上的各种问题。同时,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不但能搞好教学,而且能当好班主任。他们能正确地处理学生问题、有效地和家长沟通;能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营造班级学习的良好氛围;能关注学生的学法,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学习;能关注学生心理,帮助学生调节好情绪,处理简单的心理问题等。可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教育教学的基本技术,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教师。

其次是将教育教学技术上升为艺术,成为一名教育名师。关于教育技术和艺术的区别,语文教育专家李镇西老师曾经对此作了回答,他说:“教育技术的特征是普遍性,常常体现在教育过程(当然也包含课堂教学)中各种按部就班的操作,具有浓郁的大众色彩;它和共性相联,和传承相联,和借鉴相联;更多属于‘科学,逻辑推理,周密精确;它是理性的,有迹可循;它一丝不苟,严格规范,追求统一,提倡‘课有定则。因此,其模式步骤均可拷贝,方法技巧容易普及,可以逾越。教育艺术的特征是独创性,往往呈现为教育现场(自然要包括课堂教学)中各种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机智;它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源于突闪的灵感;它与个性有关,与阅历有关,与天赋有关;它是感性的,更多属于‘人文,不可捉摸;它妙趣横生,忽略规则,忌讳雷同,推崇‘教无定法。所以,其经验智慧不可复制,具体做法难以推广,无法超过。”

由技术上升到艺术,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一个瓶颈阶段。有的老师,掌握了教育的技术后就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就有了十足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产生了职业的倦怠和惰性,对专业发展没有了追求,止步不前、找不到前进动力了,出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现象”。这种现象将导致教师的专业发展短路;导致教师的专业素养停留在一个浅显的层面,没有质的飞跃;导致教师的教育教学没有走向培养人才的理想境界;导致整个教育呈现低迷低效的状态。我们必须认清这个情形,分析自身状况,排除产生“高原”现象的种种障碍,沿着教育专业发展的道路不畏艰难、步步攀登。

如何将我们的专业发展由技术上升到艺术?从技术和艺术的区别上我们不难找到答案。我们要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培养自身教育的智慧。做到像全国名师窦桂梅老师一样:激情不老,读书一生,宁静致远,以写促思,慎独养身,海纳百川,合作共进。这样,在教育的舞台上,我们就能做到站高望远、纵横驰骋、收放自如、水到渠成,成为一名教育的名师。

最后是形成自我主张,成为有风格有个性的专家。曾经到我校讲学的北师大肖川教授认为:当今,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付出的大量劳动仍停留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上,缺乏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涉和引领,缺乏对于自身工作高远的立意,缺乏对于“课本知识”所承载的价值观和心理结构的深刻洞察。归结为一句话,我们的许多教师缺乏“思想”。“思想”缺席,教师就 “丧失了应有的创造激情和发展内驱力”,同时“思想”缺席,就导致我们的教育人云亦云,没有把握“创新”这一教育的灵魂。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即使成为了教育的名师,也一定要敏锐洞察,一定要形成自己独立的教育主张。这个主张不一定是特立独行的,但一定是深入植根心灵、充满时代特性的,在这个教育主张的引领下,我们的教师才能够一步步深入地反思教育、审视自己,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矫正自己的过失,使自己朝着健康、前沿的方向发展,把教育引向开阔的空间。同时,在正确而独立的教育主张的引领下,我们的教师还要学会创新。21世纪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学生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乃至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与教师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成为一名教育专家,就是要担当起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所以,专家型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独辟蹊径,形成自我教育的个性和风格并彰显出来,成为引领他人的先锋,达成自己专业发展的最高目标,成为有个性有风格的教育专家。

从一名合格教师到一名教育名师再到一名成熟的教育专家,这个过程就是我们从事这个职业所必然经历的阶段和过程,这条道路恰若爬山,合格教师在山脚、名师在山腰,专家在山顶。而我们的教师队伍的现状也如山一般,合格教师很多,名师渐少,而专家就是凤毛麟角了。因为我们的教师畏难,有一种小富即安的思想,科研太累、学习太枯燥,认为自己只要能应付工作就可以了。殊不知,正是这种思想在作怪,我们很多有很好潜能的教师就这样庸庸碌碌过完了一生,我们教育的百花园中,本来可以出现满园春色胜景的,结果是一派“春不来花不开”的寒迹,这是我们国家教育的悲哀,也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失职。我们常常责难教育现状、高呼教育改革,却不知,教育改革的真正实践者就是我们自己。教育发展的推动力就是我们自己。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教师抛开小我,站在学校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看看自己所承担的责任,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以担当和大我的情怀定位自己的工作、发展自己的职业。我希望我们的教师能把鼓励学生考取北大清华的那番话拿出来鼓励自己,要有冲上峰巅、登临绝顶的气魄和豪迈,用拼搏之心面对职业、面对生活,人生难得几回搏,搏击,方显人生精彩!

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是一条漫长、艰涩的道路,但是我们的特殊职业赋予了我们走下去的使命,我们的心中应该升腾起不竭的动力,朝着这个目标大胆迈进。上下求索、不畏险远,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一切艰难的过程在记忆深处,也都会散发馨香,舒展美丽,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将成长为教育的大家与名师,引领教育风流!

上一篇:装修承包简单的协议书下一篇:三字经(节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