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2024-11-19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共8篇)

1.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篇一

剖析煤矿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顶板管理方法

庞节民

(贵州金黔矿业集团兴旺煤矿)

摘要:顶板事故是煤矿中最常见的事故,经常会影响到煤矿的正常生产,在煤矿井下事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本文对煤矿顶板事故的形成条件及过程和顶板事故的原因作了分析,并从矿井的客观实际出发提出了各种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安全生产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煤矿顶板;事故;预防;安全管理

1、前言

矿井顶板事故是井巷掘进、生产过程中多发性的事故,这类事故的后果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实践证明,顶板事故的发生是有规律的,只要能用正确的理论和手段实现对顶底板的监测,掌握其活动规律,把顶板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顶板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深入现场、总结和分析常见顶板事故原因和条件,加强顶板管理,杜绝或减少顶板事故,是做好矿井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2、煤矿顶板事故的形成过程

煤矿在地下开采,直接受上覆岩层压力的影响。因开拓、掘井或采煤,破坏了原有地层的平衡状态,造成矿山压力分布不均匀。这种分布不均匀的压力作用在巷道或回采工作面及四周的煤、岩体上,一旦超过巷道或顶板的支撑力,轻则会出现顶板沉降、片帮、支架回缩,重则就会发生底鼓、冒顶、断梁折柱、巷道压垮等现象。顶板事故形成与地质构造、顶板性质、支架支撑情况、推进速度、操作程度和生产现场管理都有直接关系。

3、煤矿顶板事故的原因

在局部矿山压力(多为直接顶或伪顶)作用下,由于局部空帮、空顶或支护不当、不及时支护造成煤、岩局部垮落而造成局部冒顶;由于矿山压力过大,主要是直接顶或老顶来压时,由于支护密度不够,支护可缩量小,顶板沉降不均衡造成支架断裂、垮塌。使采、掘、维修工作面顶板大面积垮落而造成大冒顶。

采空区顶板垮落不好,悬顶面积大;回柱操作顺序不合理,如先回承压柱,引起周围破碎顶板的冒落,或大块岩石推倒支柱,使临近破碎顶板失去支托而造 成局部冒顶;工作面支护质量不好,支架密度不够。木支架、棚腿、顶梁以及点柱的坑木直径太小,初撑力不足;在遇到地质构造(如断层、褶曲、顶板松软、破碎等)时,没有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也易造成局部冒顶;开采深度、煤层倾角、水、开采方式、断面大小等都会影响顶板的稳定性;炮眼要布置合理,装药量合适,防止放炮倒棚子;支护不及时,围岩暴露时间长,会因风化、变形及水的作用降低围岩强度,而引起围岩破坏、冒顶;管理不到位、违章作业,不坚持敲帮问顶、空顶作业等均会导致冒顶事故的发生。

4、煤矿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 4.1、及时支护、不空顶作业

坚持使用前探梁。锚网喷巷道放炮之后,进行初喷砼或打锚杆,做为临时支护,减少空顶时间。联合支护要保证质量,锚杆要穿透岩层,垂直打入,锚杆的角度要不大于允许误差值,使锚固力达到设计要求。对采煤工作面,空顶距要符合《安全规程》及《作业规程》规定,爆破后要敲帮问顶并打好临时支柱、托棚或戗柱,移溜后及时挂梁支护,支柱要及时架设。工作面的上、下安全出口及上下顺槽的超前支护要及时,回临时柱要先支后回。发现支架有断梁坏柱要及时更换并运出。顶要背严、背实,对漏顶、片帮地段更应加强支护。

4.2、合理装药、放炮

放炮地点附近的支架放炮前要加强支护,炮眼的布置方式、深度、角度、位置合理,装药量适当。一次放炮数量和炮眼长度符合设计和作业规程要求,只有这样,放炮才不至于崩坏工作面设备和支架而引起冒顶事故。

4.3、措施得力、严格执行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其措施要抓住重点,切实可行,并能根据现场情况及时修订、补充措施。特别是顶板管理,措施部分要行之有效,既要有经验理论数据,又要有科学依据,达到既经济又合理的目的。遇到工作面来压或地质变化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迅速落实。

4.4、正规循环作业

坚持正规循环作业是预防冒顶的一项重要措施。如果工作面推进(掘进)速度缓慢,顶板裸露时间长,压力容易集中,支架受力大且不均匀,当顶板压力超过支架支撑力时,就会发生变形、下陷或压死,支撑作用迅速下降,造成片帮、2 冒顶事故。坚持正规循环作业,顶板裸露时间短,顶板压力小,支架不易变形、损坏,可以有效地控制顶板事故发生。

4.5、落实规章制度

为实现安全生产,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违反制度的人员要追究责任,减少或杜绝顶板事故发生。具体制度如下:

现场交接班制度。所有管理人员,尤其是班组长、安全员、瓦检员要进行现场交接班,特别是本班遗留工程中注意事项及不安全因素一定要向下一班交代清楚。

敲帮问顶制度。工作前和工作中坚持敲帮问顶,对地质变化地点及压力集中区次数要增多,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处理。

验收制度。每班由队长或跟班区长、安全员对当班工程质量、安全状况及落实安全措施情况进行验收、评估。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限期整改。

顶板情况分析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顶板情况分析会,总结推广好的顶板管理经验,指出存在的不足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其它方面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梁柱检查制度,事故分析制度等等。4.6、掌握顶板活动规律.采取针对性措施

注意顶板观察,掌握顶板活动规律,做好顶板来压预报。从一些顶板事故经验中以及实际现场观察,绝大部分顶板事故发生之前是有明显预兆的。事实上,组织开展矿压监测管理工作,掌握片帮冒顶预兆的规律,进行顶板活动的预测预报,超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顶板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4.7、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业务素质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和“生产服从安全、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充分认识到加强顶板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搞好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所有管理和施工人员都应认真学习和掌握顶板压力形成机理、过程和管理方法等,提高整体队伍的技术素质。加强安全检查、监督力度,及时堵塞漏洞,做到防患于未然。对新工人要特别注意加强培训教育,坚持帮带制度,做好思想工作,提高警惕,逐步学会分析、判断和处理顶板事故能力。

5、工作面日常安全管理的重点

日常顶板管理的重点是采取正确的支护方式,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保证工 3 程质量。加强安全巡查,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5.1、支护密度和控顶方式的选择

根据工作面顶板岩性、采场周期性来压明显程度、来压强度以及来压前后顶板的变化情况等,确定支护密度和控顶方式。

5.2、生产过程中采煤与控顶之间的定时关系

周期来压不明显的采场,强调支护、采煤、控顶平行作业,尽可能缩小采煤、回柱放顶操作间的距离,以加快工作面推进度;周期来压较明显的采场,在来压前后采取不同的时控关系组织方案,来压前不宜采煤、放顶同时作业,来压后应当采用采煤、放顶保持最小错距平行作业。

5.3、采场来压前,加强支护质量管理

保证支柱有足够的支撑力,防止支柱倾倒。采煤工作面顶板日常管理的关键在于加强现场管理,支护要适应采场来压及顶底板变化情况,采取正确的辅助性支护措施,充分发挥控顶效果。

6、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防止各类冒顶事故的发生,除应掌握顶板来压规律,采取针对性措施外,还要加强管理,提高管理人员和职工安全意识,采取正确的支护方式,加强支护管理,保证围岩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岑传鸿,顶板灾害防治.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2]张宏、欧阳昶、韩强、王耀德,王庄煤矿炮掘巷道支架防倒装置的研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02).[3] 董方庭等.井巷设计与施工(修订版)[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4

2.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篇二

关键词:煤矿顶板,管理措施,分析及探究

煤矿资源作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在生产过程存在诸多困难及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井下采掘工作面顶板作为煤矿生产的重要部分, 一直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难点所在。以下, 笔者将从顶板安全事故发生的地点及原因开始分析。

一、顶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地点及其原因

(一) 工作面两端的冒顶事故

1、在进行工作面两端机头和机尾的移置时, 一般需要将旧支柱拆除, 同时换上新的支柱, 而这一过程很可能导致断裂的顶板发生松动和冒落, 从而产生冒顶事故。

2、在进行回采时, 由于与回采工作面相连巷道中支架的初撑力较小, 在拆掉原本的支架时难以对顶的下沉进行控制, 这很容易导致顶板的冒落。

(二) 煤壁附近的冒顶事故

1、由于旧顶的压力增加, 使得巷道两边的顶直接破碎, 而如果煤层本身的强度较低, 则会增加无支护空间, 造成片帮的冒顶事故。

2、煤层的直接顶由于构造问题或采动问题, 很容易出现各种裂缝或游离岩块, 这时如果放炮或者支护不到位, 则很容易造成支架的崩倒, 导致冒顶事故的发生。

(三) 巷道交叉口及其采掘工作面的冒顶事故

1、巷道交叉口的冒顶事故

巷道交叉口一般都是采用在原巷道的一侧开帮的方式, 由于这种方式需要对棚子进行替换, 当新抬棚的强度较差或者稳定性达不到要求时, 就会由于围岩的挤压而导致冒顶事故。

2、巷道采掘工作面的顶板事故

在挖掘时, 由于巷道工作面本身就有不少与岩体失去联系的游离岩块, 因此当支护不及时或者支护架失去作用时, 很容易导致岩块的冒落。

(四) 顶线及顶板破碎带附近的冒顶事故

1、顶线附近的冒顶事故

一般来说, 顶线在不断的下沉过程中, 会逐步地使周围岩体产生大量的游离岩块。当回柱时这些游离岩块会发生旋转, 这时如果支架的稳定性较差, 则很容易发生支架的倒落等情况, 而柱子的倒落又会使得顶板出现冒落问题, 这时若工作人员回避不及时, 那么就会发生顶板安全事故。

2、顶板破损带附近的顶板事故

顶板破碎带附近大多有断层带, 且这些断层带中泥沙的含量较高, 不仅遇到水时很容易软化, 而且使得岩石的稳固性较差。而当岩体软化破损时, 容易由于微观结构的变化使得岩体整个崩溃, 导致冒顶事故的突然发生。此外, 当顶板受到的应力大于岩体的抗拉极限时, 顶板的岩石也会出现冒落等情况。

二、加强煤矿顶板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 加强对事故频发区的顶板管理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看出, 顶板事故的发生基本都在几个固定地方。因此, 相关煤矿企业一定要加强对事故频发区的顶板管理。具体来说, 相关人员要对顶板发生的每个地点的具体原因有足够的认识, 以便采取相应策略来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如煤矿企业对易破碎顶板进行特别支护时, 可采用联合支护的方式来保证巷道十字交叉口等地方的顶板安全, 对于应力较为集中的区域如工作面两端要提高其顶板管理水平, 同时还要确保空顶区的顶板安全。

(二) 合理地对回采工作面进行布置

煤矿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一定要根据矿区周围的具体地质环境和地质条件来布置回采面。若回采的中厚煤层、厚煤层较为松软或者薄煤层出现破碎, 则应将回采的运输巷道设置在底板岩石中, 这会使得掘进时的施工条件更加符合要求, 从而降低顶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 加强对作业现场的管理

生产作业现场作为顶板事故的直接发生地, 其管理好坏关系着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加强作业现场的管理也是顶板管理的关键。煤矿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应做到“敲帮问顶的常态化、支护检查的经常化”, 同时还要控制好采掘工作面的进度。当需要爆破时, 应对岩层或煤层的硬度、巷道断面等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考虑, 制定出最佳的爆破方案。

(四) 建立完备的煤矿顶板管理体系

1、加大监管和惩罚力度, 引起员工思想上的重视

煤矿企业应加强对相关作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对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防止顶板安全事故发生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对由工作不认真或操作不规范导致顶板事故发生的工作人员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 要求其写出责任检讨书, 使其从思想上对顶板安全重视起来。

2、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增强专业能力

煤矿企业可定期地组织一些安全意识教育大会, 让工作人员学习国家和企业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 切实提高其安全意识。同时还可通过建立定期的考核制度, 来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使得工作人员在顶板事故发生时, 能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 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3、加强生产作业各个环节的管理, 保证作业质量

加强生产作业各环节的管理是做好煤矿顶板管理的重要措施。首先, 相关技术人员在制订掘进计划及相应的技术措施时, 一定要认真谨慎, 结合矿区的具体情况开展掘进工作, 把好技术关;其次, 煤矿企业应对作业及顶板支护时用到的各种设备、材料进行核对以及试验, 看其型号、规格以及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切不可使用一些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材料, 把好材料关;最后, 煤矿企业应对井下顶板支护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确保其流程的规范化, 在支护设备安装完成后还要对其进行质量上的检查, 比如看其是否牢固等, 质量不合格的不予验收。

(五) 加大资金投入, 引进各种先进设备和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 许多先进设备、先进工艺被不断研究出来。因此, 煤矿企业可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地引进各种先进设备和先进工艺, 切不可只顾眼前利益。许多煤矿企业认为引入新设备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 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 其实这是一种目光十分短浅的看法。企业领导者应该明白, 新设备、新技术不仅会提高作业效率, 加快工程进度, 而且由于新设备的安全性较高, 相关的煤矿顶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会降低。从长远来看, 企业的利润不但没有降低, 反而由于作业效率、管理效率的提升而增加了。此外, 由于顶板事故的减少, 企业因为事故而损失资金也相应降低, 这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 煤矿企业可通过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引入来提高顶板的管理水平。

结束语

顶板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 如何加强煤矿顶板的管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应对顶板事故频发地点和原因进行分析, 建立完备的煤矿顶板管理体系, 同时还要加大监管力度、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加强对事故频发区的顶板管理、做好每个环节的监督工作, 还可通过各种新设备、新技术的引入来做好煤矿顶板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伍世尧.浅谈合山煤矿顶板管理问题与发展[J].技术与市场, 2013 (06) .

[2]郭涛, 张红岩.煤矿顶板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信息, 2010 (29) .

[3]王立华.浅析煤矿掘进工作面常见冒顶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10 (12) .

[4]周增辉.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02) .

3.浅析煤矿顶板管理方法措施 篇三

关键词:煤矿;顶板;管理;研究;完善

0 引言

煤矿的每个安全事故都会涉及到工作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煤矿的监管部门如果只重视单位效益,没有形成有力的监管,就会给煤矿施工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必将形成安全事故。如何保障管理的有效性,管理人员要找准重点,以煤矿采掘质量管理为基本,全面综合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从管理方面控制顶板事故的发生。

1 煤矿顶板管理的意义

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大量资源多集中在深部。全国千米深井中,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地温、瓦斯、水害等自然灾害对安全生产和劳动强度的影响正在加大,制约煤矿发展采掘机械化的因素越来越多,地质条件也愈加复杂。

矿井开采过程中矿压问题日益突出,其中较为明显的就是冲击地压的问题,冲击地压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也会发生变化,从强度、频率和规模上都会随着开采深度而上升,同时冲击地压并不是单独发生的,会伴随着瓦斯突出、承压水等各种问题一同发生,他们之间会有互相的作用和叠加,这就造成了更严重的事故,这些灾害互为诱因给灾害的预防和防治带来了更严重的挑战;另外煤与瓦斯的突出危险性会越来越高,开采的深度增加会直接造成地应力的增大,地应力的增大对于煤与瓦斯的突出危险有直接的关系。还有,采场矿压也会由于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危险性更大,深部煤岩体的应力环境、变形与破坏特性较浅部煤岩体发生了显著变化。深层煤岩体的变形特性发生了根本变化,岩体的扩容现象突出;岩体变形具有不连续性,巷道围岩变形量大。随着采深的增加,采场矿压显现强烈,表现为围岩剧烈变形、巷道和采场失稳,加大了顶板管理难度,增加了支护成本。

在这种严峻的开采环境下就需要各煤炭企业对顶板管理工作提高重视,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文件,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煤矿安全长效机制,对于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起到预防和防治。

2 煤矿顶板管理方法措施

2.1 完善制度

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強化落实工作责任,推进各项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2.2 动态监测和预防

加强地质勘探和地质资料分析研究,做好地质预测预报以及矿压观测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煤层赋存情况、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和矿压显现规律,切实为做好煤矿顶板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可靠基础资料。在回采工作面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初次来压或者周期来压造成的冒顶事故,通常事故多发区为断层、裂隙发育的顶板等,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问题将会造成局部漏冒严重的还会造成大片支架的平衡不能稳固直接影响工作面的稳定,造成垮塌,甚至会影响到工人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这就凸显了顶板监测的重要性,及时对顶板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测,消除顶板事故隐患,加强支护措施,真正的保障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2.3 工程技术管理

有些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经过查证之后发现是由于工作面的质量或者现场的管理问题造成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充分认识到顶板事故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措施,在顶板管理工作中,采掘工程是基础,如何进行小煤矿的安全管理就需要从现场管理紧抓,首先重要的一项就是提高工程质量,这就需要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及时进行现场的检查和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就要进行指导和解决,尤其是在地质构造等大问题上要及时进行安全技术措施的补充教育,组织所有员工进行学习和培训,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安全员要对采掘面的支护质量进行一个良好严格的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避免出现隐患后没有察觉而造成的事故,在验收中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严格控制质量,保障工程质量的合格。

2.4 强化事故多发地点的顶板管理

在事故多发的地点,例如局部冒顶等问题,这种问题要首先找到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针对问题采取解决方法,例如冒顶问题的实质就是顶区内的有效支护没有充分的改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了解容易发生冒顶的位置进行重点控制,其中主要是地质构造有所破坏的周围;第二是采面靠近煤壁处或顺槽掘进迎头;第三是巷道、顺槽交叉口及回采工作面上下出口处;四是采面放顶线附近。找到产生的原因和多发地点之后就能够减少工作量,更有效率的维护顶板管理的安全。

2.5 加强现场检查监督

在现场的检查监督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监管部门的相关管理条例,一旦出现有违规行为和违规人员都要严格处理,避免打人情牌,对于一些事故预防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员必须给予奖励以示鼓励,井下一旦发生顶板事故,需要认真分析原因,并制定防范措施。

2.6 参与人员素质提高

在企业管理和生产过程中基本的单位组成就是小队,如何有效的控制事故发生就需要对这些队伍进行控制,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保障,在安全生产中需要及时解决一些安全隐患问题,对于班组建设不断加强,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基础,安全生产的根本就是将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工作人员以及各个班组要及时进行培训和监督,提高施工人员素质,真正的保障顶板管理工作和井下工作的安全。

2.7 创新实践

我国很多矿区,巷道支护工作难度很大,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在巷道支护方式上,建议采用锚、梁、网、喷、钢带、钢棚、注浆加固等多种形式的联合支护,有效地控制巷道变形。同时注重做好巷道底板水的治理工作,对于受动压扰动影响的巷道,通过提高支护强度合理确定停采线等方法来加强顶板管理。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煤矿顶板管理工作中,由于顶板管理与工作安全息息相关,这就需要我们充分重视顶板管理工作,从多方面综合控制,完善创新管理方法,真正的实现煤矿开采的安全和高效。

参考文献:

[1]杨雪林.浅谈煤矿顶板管理方法[J].科技与企业,2014(11):18-18.

[2]苏才.回采工作面特殊地段顶板管理方法探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0):146-147.

[3]郑伟.煤矿顶板管理的具体方法与措施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4(8):269-270.

4.煤矿顶板管理制度 篇四

顶 板 管 理 分 析 制 度

单 位:安龙县安泰煤矿

编 制 人:韩保亮 审 核 人:张清臣 编制时间:2017年2月8日

顶板管理分析制度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进一步加强我矿的安全基础工作,抓好我矿的顶板管理,保持我矿安全生产形式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经研究,特制定如下顶板分析管理规定:

一、组织机构:

1、为确保本规定的严格执行,矿成立顶板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顶板管理的各项工作,检查、落实、考核本规定的执行情况。

组 长: 徐文钊

成 员: 刘道军 梁水洪 张恒勋 韩保亮 杨东庭

李自党 段岗立

刘艳方 王朝辉 黄永生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科,由刘艳方负责顶板管理的具体事宜。

2、各采煤、掘进队要成立相应的顶板管理和工程质量验收小组,由主管队长担任组长。

三、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

(一)技术管理规定

1、在设计采掘工作前,技术科地测管理人员必须提供可靠的地质说明书。

2、采掘工程施工前必须编制符合本实际情况的作业规程。如遇情况变化,必须及时编制补充措施,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并贯彻学习。作业规程中必须包括顶板管理说明书。顶板管理说明书中对于

顶板来压、坚硬或复合顶板、过老巷或构造变化带、回柱放顶、工作面收尾、巷道回撤等情况必须进行说明,并制定专门的顶板管理措施。

3、支护设计必须依据工作面顶底板情况及矿压观测资料进行计算,并根据工作面支护密度的计算,合理确定工作面柱排距、工作面支护形式及机头支护形式。作业规程中必须明确规定所需各种单体柱、梁的型号、数量及备用数量。合理确定架设方法和回撤方法。

4、工作面要加强支柱管理,实行全承载支护、循环注液、制定防倒柱、防片帮措施,强化检测,保证质量。

5、沿空送巷,巷道设计与施工应避开集中压力区,施工时间必须在工作面停采、顶板动压稳定之后。

6、所有掘进工作面,迎头到永久支护之间都必须使用前探梁支架或其它临时支护形式,严禁空顶作业。前探梁或临时支护形式、规格、质量标准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7、掘进工程和巷修工程都必须严把工程质量关,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

(二)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

1、工作面切眼掘进一般情况下要一次掘成,形成单体支柱配合钢梁帮顶护严、支护到位。必要时单体支柱架设要穿柱鞋。支护不能一次装备的,要制定工作面装备支护替棚措施,明确替棚、单体支柱及顶梁架设程序和质量标准。

2、采煤工作面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其数量、规格、存放地点和管理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开工前班组长必须对工作面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可开工。严禁使用损坏的金属顶梁,失效单体液压支柱,单体液压支柱在入井前

必须逐跟进行压力实验;在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或使用时间超过8个月必须进行检修,检修后的支柱必须进行压力实验,方可投入使用。

3、采煤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所有支柱必须架设牢固,并有防倒柱措施,严禁在浮煤或浮矸上架设支柱。工作面的排柱距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使用工字钢支护工作面的工字钢规格要在作业工程中明确规定,碰倒或损坏的支柱必须立即恢复或更换。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柱径100mm的不得小于11.4MPa;柱径80mm的不得小于11MPa。

4、工作面柱、梁必须编号,不许缺梁少柱;外观缺损的柱、梁严禁使用。支护强度必须达到设计的支护强度要求。

5、工作面安装结束,要经过生产技术部门组织的联合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生产。

6、工作面初采必须制定专项初采安全技术措施,矿上应成立专门机构,坚持跟班制度。在工作面初采措施中,对工作面初采领导小组、工作面初采期间的支护管理和加强支护的特殊支护措施等内容,必须做出具体规定。

7、工作面初次来压前后,要有专人观测顶板压力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8、回柱时若出现工作面大面积来压有推棚危险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加强支护,情况紧急时立即撤出人员并向调度室和值班人员汇报。

9、为保证支柱有足够的初撑力,泵站压力不能低于设计值,液压管路不能有窜、漏液现象。

10、生产期间要保证支柱稳固,坚持循环测压及循环注液制度。

11、在作业规程中,必须明确分段回柱距离、回柱与放顶距离

及支柱与移溜距离。

12、根据上下两巷顶板情况合理确定超前支护形式,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巷道高度规定:炮采巷道净高不低于1.6m,超前支护长度不小于20m。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必须设专人维护,保证支护安全可靠、行人畅通。

13、工作面生产时要严格执行《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落实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责任制,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及敲帮问顶制度;定期分析支护质量存在问题,制定改进的具体措施。

14、工作面支柱确需穿柱鞋时,柱鞋的规格、尺寸、材质等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和说明。

15、建立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统计分析表和顶板事故档案,严格实行日常的事故分析制度。

16、采煤工作面因片帮造成最大控顶距超过规定距离时要采取安全措施;倾角在15°以上的回采工作面要采取防止大面积顶板垮落的措施。

17、采煤工作面一次放炮长度要根据顶板情况在作业规程中规定。放炮前要作到工作面无空顶、无不完整支架、无失效柱,并加固周围地点的支架;放炮中出现顶板破损、顶板超高、崩倒支柱或顶板来压等现象时要及时处理;放炮后要认真检查顶板情况,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按作业规程规定及时进行支护。

18、加强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工作。通过矿压观测成果,对开采的主采煤层进行顶板分类,及时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措施。

(三)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

1、临时支护管理

(1)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2)作业规程中必须对工作面控顶距做出明确规定。(3)作业规程中必须对采用的临时支护方式、数量和操作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2、架棚巷道顶板管理

(1)架设棚子前,当班跟班队长或班长必须指派有经验的工人按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并有专人监护,将浮石活矸清理干净。

(2)放炮前,靠近掘进工作面10m长度内的支架必须加固。放炮后,必须对放炮崩倒、崩坏的支架先行修复,修复支架时必须先检查顶、帮,并由外向里逐架进行;迎头作业在超前支护或临时支护下作业。

(3)支架间必须用牢固的撑木或拉杆连接起来。可缩性金属支架必须用金属拉杆,并用机械力矩扳手拧紧卡缆,卡缆拧紧扭矩不得小于150N〃m。支架和顶帮之间的空隙必须塞紧、接顶和背实。

(4)坚持对煤或松软围岩进行松帮卸压,减少支架变形,降低复修工程量,对确实需要修复的巷道,要及时编制措施进行修复。

3、井巷维修的顶板管理

(1)在井巷维修前应进行现场顶板鉴定,确定施工方法,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且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并向维修人员贯彻。施工中明确顶板监护人员。

(2)巷道维修作业,必须采取临时支护措施。

(3)维修巷道应有外向里逐段进行,回撤巷道金属支架时应由里向外进行,严禁维修人员进入维修地点里侧。

(4)维修巷道前必须先加固附近支架。在拆除原支架、架设新

支架前必须护好帮顶,防止帮顶漏岩(煤),翻一架给一架,严禁大翻大挑。在一架棚未完成之前不得终止作业。撤换支架的工作要连续进行,如不能连续施工,每次工作结束时必须背实帮顶。

(5)扩大断面和维修井巷连续撤换时,必须保证有在发生冒顶堵塞井巷时能撤出人员的安全出口;在独头巷道维修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倾斜巷道维修要由上向下进行;巷道对头维修时两处都必须有安全出口,距离小于20米时停止一处作业。发生冒顶时必须木垛接顶。

(6)支架巷道变形严重进行修复时,一条巷道严禁多头施工。

4、过断层、裂隙带、石门揭煤和岩性突变地段巷道顶板管理(1)必须加强掘进地段的地质调查工作,根据所掌握的地质资料,及时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

(2)在破碎带中掘进,必须一次成巷,尽可能缩短围岩暴露时间,减小顶板出露后的挠曲离层,提高顶板的稳定性。穿煤层或遇地质构造时,应采用可缩性拱形支架支护,并喷浆封闭。

(3)施工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交接班和安全检查制度。要经常观察围岩稳定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必须及时处理。

(4)掘进工作面临近断层或穿断层时,巷道支护应采用U型钢支架或U型钢支架加锚网喷或锚索的复合支护,棚距比正常段要缩小。

(5)必须减小空顶距离,及时架设临时支架,永久支护紧跟工作面迎头。

(6)采用钻爆法破煤(岩)时,必须少打眼、少装药、放小炮,尽量保持围岩的稳定性。若放炮中顶板难以控制与管理,有冒顶危险,应改用风(手)镐方法掘进。

(7)巷道支架背板要严实,提高支架对围岩的支护能力,防止掘进中漏顶或漏帮。

(8)当顶板特别松软破碎时,可打撞楔控制破碎顶板。具备条件时,也可采用对顶板注浆锚固的方法。

(9)在顶板岩性突变地段,要及时打点柱支护突变带顶板。对离层伞檐状围岩要及时敲掉。

20178

5.顶板安全管理制度 篇五

为了消灭顶板事故,确保安全生产,施工队组要严格执行以下制度:

1、每月组织一次各作业场所顶板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制定整改措施,确定完成时间。

2、每月对各单位顶板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进行奖励和处罚。

3、采掘队组所辖区为施工区与采取巷道连接口外前后10米至工作面的所有场所,负责该区域的顶板隐患排查与整改。各队队长为所管辖范围顶板隐患排查和整改的第一责任者,对全队范围内的工作进行划分,责任到人,并认真落实整改情况,负责整改隐患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安全措施施工,并严格执行四定表的隐患排查完成情况。

4、加强现场生产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认真审批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5、严格认真执行矿压观测,摸清顶板活动规律,合理确定工作面支护密度,有针对性的采取支护手段。

6、认真按照质量标准化进行施工和验收,坚持正规循环作业。

7、采掘工作面作业场所,所有人员要坚持敲帮问顶制度。即开工前班(组)长和安全检查员必须对工作面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危险时,方准工人进入工作面。每一个工作人员必须经常检查工作地点顶板,煤壁的安全情况。

顶板管理内容

1、所辖区域巷道内有无断梁折柱、等压棚、失效锚杆、顶板下沉、网兜、片(空)帮、漏(空)顶等隐患。

2、各采掘开工作面顶板支护及临时支护是否严格按批准的《作业规程》进行施工,有无因支护不及时造成的空顶或漏顶现象。

3、回采工作面两顺槽超前支护是否符合《作业规程》及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检查评分办法的要求,支柱是否有漏液,空载、初撑力不足、单梁、单腿等顶板支护隐患。

4、开掘工作面空顶作业,支护与《作业规程》不符,锚杆紧固力、锚固力不符合设计,失效锚杆、角锚杆角度不合格,不使用斜型铁饼或安装不合格,锚杆施工不符合标准,锚固力拉拔试验无临时支护,喷层厚度不够,金属网铺设联网不合格,钢带铺设不合格,架棚支护巷道中的空(漏)顶、接顶不实,空帮等压棚、架棚质量不合格,不使用撑木楔子等隐患。

6.风险预控顶板管理 篇六

一、顶板事故隐患分析

构造带自身围岩强度低、采掘面遇到的较小构造在精查报告和补勘资料不能提供及时性预测、过构造带时支护不及时,顶帮暴露时间长、支护参数不合理、工人违章漏支或少支、开采地质条件多变,造成矿压显现相差较大,掌握规律不够等造成掘进和回采过程中顶板冒落。冒顶灾害事故多发生在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失修巷道等地点。在地质构造复杂顶板管理困难地区,如断层带、冲刷带、裂隙发育带附近是顶板事故易发生地点。

1、地质条件等因素

掘进工作面影响顶板事故因素主要是工作面在过断层、过应力集中区、过老巷、过顶板破碎带、过巷道交岔点,在以上情况下地质条件较差是顶板事故的主要因素。

2、其它主观因素

(1)工作面的支护参数是否能满足巷道变形需要是造成顶板冒落的主要原因,是酿成矿井恶性重大事故的危险源之一,也是我矿重点防范的危险源。

(2)掘进工作面是否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提前预测顶板事故是矿井顶板事故因素之一,例如在工作面安装矿压监测仪监测顶板变化,为预防顶板(冒顶)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数据,在采煤工作面支架上安装测压表,监测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在掘进工作面安装顶板离层仪,监测顶板下沉等。

(3)在工作面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是否采取有效措施,也是矿井顶板事故的因素之一,例如采取打点柱、联锁棚子等方式加强支护,工作面过断层等情况时是否编写专项安全措施等。

(4)加强员工培训,增强员工预防顶板事故的安全意识,员工是否能熟悉掌握和判断采掘工作面顶板冒落的预兆是矿井顶板事故另一因素,如煤壁片帮、放煤炮、顶板裂隙加深、加宽、顶板掉渣、漏顶、岩层发出响声、顶板离层(敲帮问顶时发出“空空”的响声),顶板淋水加大、巷道及支护变形等现象。

二、矿井顶板事故分类:

顶板事故是指在采掘过程中,顶板意外冒顶、片帮、顶板掉矸,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事故。可分为局部冒顶和大型冒顶两类。

1、局部冒顶是指冒顶范围不大,伤亡1—2人的冒顶。多发生在地质破坏带附近、掘进工作面迎头及交岔点。

(1)地质破碎带附近的局部冒顶:地质破碎带及附近的顶板裂隙发育、破碎,断层面间多充以粉状或泥状物,断层面都比较尖滑,使上、下盘之间的岩石无粘结力,极易造成局部冒顶。

(2)掘进巷道交岔处的冒顶:由于巷道在开岔口的时候,巷道面积较大,开岔处巷道容易形成煤岩分层,分层后就形成顶板离层,如不及时支护,就形成大面积的离层,导致冒顶。

2、大型冒顶:大型冒顶是指冒顶范围较大,伤亡3人以上的冒顶。多发生于局部冒顶附近及地质破碎带附近。

(1)地质破碎带(断层、褶曲)附近。在这些地点顶板下部直接顶岩层破断后易形成大块岩体并下滑。

(2)倾角大的地段。这些地段由于重力的作用,岩石倾斜下滑加大。

(3)顶板岩层含水地段,这些地段摩擦系数降低,阻力大大减小。

(4)局部冒顶区附近也有可能导致大冒顶。

3、顶板事故预兆:在矿山压力作用下,掘进工作面顶板经常有压力显现现象,一般在来压之前都有不同程度的预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响声:顶板下沉,矿山压力剧增,掘进头支护材料变形、断裂、弯曲,并伴有响声。

(2)掉渣:顶板严重断裂时,顶板出现掉渣

(3)片帮:巷壁受压加大,巷壁片帮比平时严重,露网片,网片严重变形。

(4)裂缝:岩层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裂隙,巷道扭曲变形,浆皮脱落。

(5)离层:采用敲帮问顶的方法,如顶板发出“空空”声说明浆皮与岩体脱离,易冒顶。

(6)瓦斯涌出量增大。(7)有淋水。

三、矿井可能发生的主要顶板事故及威胁程度、范围分析

1、冒顶事故存在地点:掘进工作面多发生在过断层、过应力集中区、过老巷、过顶板破碎带、过巷道交岔点。

2、风险分析:矿井顶板(冒顶)是我矿造成危害严重的危险源之一,矿井顶板(冒顶)与支护强度是因果关系的,支护参数不能满足巷道变形需要是造成顶板冒落的原因,是酿成矿井恶性重大事故的危险源之一,是我矿重点防范的危险源。

3、矿井顶板事故威胁程度分析

矿井顶板事故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无论是局部冒顶还是大型冒顶,事故发生后,一般都会推倒支架、埋压设备、造成停电、停风,给安全管理带来困难,对安全生产不利。

(2)如果是地质构造带附近的冒顶事故,不仅给生产造成麻烦,而且有时会引起透水事故的发生。

(3)在有瓦斯涌出区域附近发生顶板事故将伴有瓦斯的突出易造成瓦斯事故。

(4)如果是掘进工作面发生顶板事故,人员被堵或被埋,将造成人员伤亡。

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

1、掘进工作面的冒顶事故一般规律(1)过地质构造带。(2)开窝、贯通、过老巷时。(3)直接顶较厚的锚网(索)巷道。(4)复合顶板。

(5)受采动等因素影响的工作面。

2、在通常情况下冒顶有以下预兆:压力大,爆破或截割后常出现放煤炮、片帮、掉顶、漏顶;支架变形,棚腿蹬出,背板折断;点柱开裂或折断;螺纹(钢筋)锚杆托板变形折裂、锚杆、锚索拉断;片帮、底鼓;喷浆体开裂掉渣;顶板出现裂缝,甚至有断裂声,顶板离层指示刻度值超过警戒线;锚杆拉力计压力指针刻度值超过锚杆设计锚固力。

3、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预防措施

(1)综掘工作面煤、岩性质,矿压规律及周围巷道关系等相关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支护设计。

(2)根据掘进工作面煤、岩性质,严格控制空顶距。(3)过老空及破碎带应针对性地制定出合理的支护措施。(4)劳动组织科学合理并严格组织施工,当班作业当班支护至迎头。

(5)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严格现场管理,护帮和护顶锚网锚索按作业要求同时跟进,杜绝盲目生产的思想观念。

(6)要坚持做锚杆拉拔试验和锚索的锁紧力试验,并做好锚杆(索)矿压监测记录。抽查锚杆(索)锚固质量。锚杆必须垂直于顶板,各种技术参数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并作好记录,发现隐患时,立即停止掘进,撤出人员,并报告有关部门和领导。

(7)超宽超高巷道要根据情况采取增补锚索加强支护加强支护措施。或采用加长钢筋托梁或锚索进行补强。顶板铺网时,要拉直接紧,网间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8)严格工程施工标准化作业,并有严格的监督考核体系。(9)掘进工作面巷道开口和巷道贯通期间,组织相应领导小组,现场跟班,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10)严格执行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等有关规定。锚网喷巷道必须按作业规程施工,各种技术参数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必要时增加锚索之护。

(11)加强巷道维修工作,修复旧巷道必须制定措施,严格执行由外向里、先加固后处理的原则,冒顶地带必须留有安全通道,严防冒落伤人、堵人。

(12)安监员加强三班检查工作,重点头要有专人把关,破碎顶板应严禁放炮或控制装药量,必须使用超前临时支护。

(13)必须积极进行支护改革,在高压区或破碎带中回采巷道维护困难,采用新型支护。

(14)强化干部现场跟班管理,提高跟班质量。(15)坚持一次成巷,缩短围岩暴露时间和暴露面积。

四、巷道交岔点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1)岔口应避开原来巷道冒落的区域。(2)开岔口应避开软岩、破碎带及地质构造带。(3)定科学合理的支护设计及施工措施。(4)执行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预防措施。

五、支设锚杆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锚杆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的间排距施工,锚杆至工作面迎头的间距必须小于锚杆的设计排距。

7.强化顶板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篇七

关键词:顶板管理,安全生产,对策

宝山区是黑龙江省的重点产煤区, 也是全国100个产煤大县 (区) 之一, 全区已探明远景煤炭地质储量近8.3亿吨。现有保留矿井31处, 核定总生产能力273万吨/年, 其中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矿井29处, 在建矿井1处, 恢复建设矿井1处。2012年完成煤炭产量200万吨, 实现工业总产值4.74亿元, 入库税金8500万元, 煤炭产业是全区主导产业。

近年来,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坚持“统一规划、科学管理、依法办矿、安全发展”的原则, 深入开展矿业秩序整顿, 不断加大煤矿安全生产投入, 改善了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全区连6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一般事故也逐年下降,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呈现出逐年趋好的态势。然而, 和全省同类其他产煤县区相比, 宝山区煤炭产业的百万吨死亡率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顶板事故仍未根除,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1 宝山区煤矿顶板事故现状

2008年以来, 宝山区煤矿安全事故以顶板事故居多, 顶板事故共发生了8起, 占事故总数12起的66.7%, 死亡8人, 占总死亡人数的12人的66.7%。其中, 2012年, 全区煤矿共发生事故2起, 死亡2人, 全部为顶板事故。因此, 顶板已成为宝山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 顶板管理已经成为宝山区近年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

2 顶板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

2.1 煤矿业主安全意识不强。

近年来, 由于煤炭价格持续走高, 一些煤矿业主受利益驱动, 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重经济利益轻安全生产的现象突出, 超强度、超能力开采, 不按矿井实际核定入井人数超定员生产, 导致事故的频繁发生。

2.2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煤矿安全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紧缺, 致使安全生产措施在最直接、最关键的作业现场很难落到实处, 重大危险源无法识别, 大部分事故都与现场没有专职技术人员、矿工不懂安全规程违章操作有关。由于技术人员匮乏, 不能准确及时填绘矿图, 一些中介机构编绘的技术资料不能用于指导煤矿生产实践活动, 导致技术管理出现盲区, 作业人员技术水平低下, 按照传统经验盲目施工作业;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不能准确编写, 甚至互相抄袭, 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3 安全投入不足。

从发生顶板事故的煤矿看, 多数煤矿安全设施投入严重不足, 国家要求推广的分区开采方式和以钢代木的支护材料改革无法落实到位, 许多煤矿仍然采用落后的木支柱支护, 点多面广, 现场管理缺位, 支护强度不够和支护质量不符合要求, 现场作业工人冒险作业, 这也是旺苍县煤矿顶板事故总量大的一个原因。

3 预防煤矿顶板事故的措施与对策

控制顶板事故发生是减少宝山区目前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内容。为此, 要强化安全技术培训, 严格落实现场管理责任, 切实加强煤矿顶板管理, 确保煤炭行业安全发展。

3.1 强化培训, 提高管理技能。

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顶板管理意识和技能, 是预防和减少顶板事故的前提。行业管理部门要聘请煤矿顶板管理方面的专家, 对全区所有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和采煤队长、班组长进行一次培训, 全面分析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并就典型顶板事故做出科学剖析, 围绕煤层顶板运动规律研究、加强矿压监测预报、改善支护质量、强化现场管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管理等方面, 提出做好煤矿顶板管理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各煤矿要组织井下作业人员认真学习掌握《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 加强对作业人员顶板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 特别是要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和安全教育, 提高对顶板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明确顶板管理的各项制度, 使他们在顶板管理中发挥主体作用;要组织技术骨干人员进行现场演示, 增强防范顶板事故的能力, 准确把握顶板管理的技术要领, 切实提高实战能力。

3.2 推进改革, 淘汰落后方式。

结合资源整合、标准化建设和煤矿灾后重建, 进一步贯彻落实小煤矿基础管理指导意见, 全面推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督促各煤矿借鉴国有煤矿的经验和做法, 强力推行矿井支护材料改革。要在全区所有煤矿采煤工作面全面采用金属支柱支护, 取消技改扩能矿井开拓巷道和准备巷道木支护, 积极推广岩巷锚喷 (锚网喷) 支护和煤巷锚杆支护技术, 壁式回采工作面要求实现单体液压支架支护和摩擦支架支护, 实现“以钢代木”的支护材料改革。对顶板长期悬空暴露的采空区, 采取人工放炮强制放顶卸压, 推广应用顶板支护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推广采掘机械化, 推广锚杆、锚索、锚网、锚喷等支护技术, 彻底改变煤矿顶板管理薄弱的状况。

3.3 严把关口, 加强现场管理。

一是技术规范关。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在制定技术措施和编制采掘计划时, 要严格依照有关政策规范, 要做到切实可行, 不能照抄照搬其他煤矿的技术规范。积极探索适合本矿地质条件和有利于顶板管理的设计方案, 从源头上减少顶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没有明显脱落征兆的巷道也必须明确规定临时和永久支护措施, 编制规程决不能粗制滥造。二是规程审批和学习关。要根据地质资料和矿压观测资料, 编制每个采掘工作面的采掘作业规程, 使规程真正起到指导生产、保证安全的作用;对地质构造不清、顶板管理措施不具体、措施没有针对性的规程严格执行“三不批”制度, 班次安排上要合理, 确保掘进放炮后立即出碴支护, 及时消除冒顶因素。要组织干部和职工认真学习“三大规程”, 让大家领会和掌握。三是工程质量关。采掘工程质量是顶板管理的基础, 煤矿井下各单项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单项工作作业规程施工。要严把支护质量关, 由安监员对每个采掘面的支护质量进行安全检查, 实行动态管理, 做到工程质量不合格不验收。四是初次和周期来压关。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易造成大冒顶垮面事故。要摸索和掌握来压步距, 在来压前采取加木垛、丛柱等加强支护的措施, 确保不发生事故。五是事故多发地点顶板管理关。回采工作面一定要有具体措施保证采空区的冒落高度和悬顶距离, 措施不落实不施工。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周期来压、过断层、过老巷、工作面收作及掘进工作面开门、过三岔口和贯通等, 都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 由矿总工批准、生产矿长组织实施、安监部门负责监督。加强工作面端头和安全出口支护, 回采工作面坚持超前20米支护, 掘进工作面进行前探支护, 采掘工作面坚持敲帮问顶制度, 预防零星顶板事故。

3.4 严格监管, 加大执法力度。

实践证明, “三违”不反, 事故难免, 对“三违”人员一经查出, 都要进行严肃处理, 任何人不准讲情面, 不准护短, 对于预防重大顶板事故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对于发生的顶板事故, 必须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 认真分析, 严格追查, 严肃处理;继续坚持在作业现场检查出缺一根柱子处罚1万元的规定, 对支护不力、不到位的煤矿实行重处重罚, 促使煤矿吸取教训, 制定措施, 杜绝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

8.顶板分级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安全管理;顶板事故;事故树

中图分类号TD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1-0135-01

1选题背景和意义

煤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占能源消耗的75%以上;而煤矿生产与其他行业相比其工作场所处于井下深处有限的空间,环境条件恶劣、多变,随着开采过程不断移动,采煤环境不断改变和恶化,在工作过程中顶板、瓦斯、煤炭自燃、粉尘、水害等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着工人的安全。所以,矿井环境条件恶劣、多变的固有属性是引起煤矿事故多发的潜在危险因素。仅就国有重点煤矿来看,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占89.5%,高瓦斯与瓦斯突出矿井占49.2%,自然发火危险矿井占57.5%,水害危险的矿井占43%,某些矿井还有冲击地压、岩爆和高温危害。而又由于煤矿工作环境差、工资水平又不太高,难以吸引文化、素质较高的工人,而不得不招大量农轮工、农协工和临时工,给改善安全环境带来更大的困难,从而导致安全工作的恶性循环。据统计,矿井有70-85%的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因此,煤矿职工素质低是企业本身带来的,也是引起煤矿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2事故树原理

事故树分析(缩写为FTA)又称故障树分析,是从结果到原因找出与灾害事故有关的各种因素之间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的作图分析法。这种方法是把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放在图的最上面,称为顶上事件,按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与灾害事故有关的原因。这些原因,可能是其他一些原因的结果,称为中间原因事件(或中间事件),应继续往下分析,直到找出不能进一步往下分析的原因为止,这些原因称为基本原因事件(或基本事件)。图中各因果关系用不同的逻辑门联接起来,这样得到的图形象一棵倒置的树。

对一个生产过程来说,由于设备,装置故障或作业人员的误判断、误操作以及受毗邻场所发生事故的影响,都可能形成发生事故的一定危险性。为了不使这些危险性因素导致灾害性后果,就需要预先分析和判断生产系统或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危险,有哪些条件可能导致这些危险以及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有多大。

事故树分析的表现形式是一种逻辑关系图,即对既定的生产系统或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条件及可能导致的灾害后果,按工艺流程、先后次序和因果关系绘成的逻辑程序方框图。利用这种用各种符号组成的形象,简洁的树形图,可以分析系统的安全问题或系统运行的功能问题,判明系统可能发生灾害的原因和途径。

3事故树优缺点及作用

1)事故树的优点。①由于事故树分析法是采用演绎方法分析事故的因果关系,能详细找出系统各种原因有的潜在的危险因素,为安全设计、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要点提供了依据。②能简洁、形象表示出事故和各种原因之间因果关系及逻辑关系。③在事故树分析中,顶上事件可以是己经发生的事故,也可以是预想的事故。通过分析,找出原因,采取对策加以控制,从而起到预测预防事故的作用。④事故树分析法既可以用于定性分析,也可用于定量分析。通过定性分析,确定各种危险因素对事故影响的大小,从而掌握和制定防灾控制要点;而定量分析,则能计算出顶上事件(事故)发生的概率,并可从数量上说明危险因素的重要度,为实现系统最佳安全目标提供依据。

2)事故树缺点。但事故树分析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①要编好一棵事故树必须对系统非常熟悉和有丰富的经验,并且要准确的掌握好分析方法。②对很复杂的系统,编出的事故树会很庞大,这给定性定量分析带来一定的困难,有时甚至计算机都难以胜任。③要对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必须知道事故树中各事件的故障率,如果这些数据不准确则定量分析便不可能。

3)事故树分析的作用。事故树分析可用来分析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的因果关系。可进行系统的危险性评价,事故的预测,事故的调查分析,沟通事故情报安全措施,优化决策等工作。也可用于系统的安全性设计,逻辑性强,以及即可定性分析,又可定量分析等优点。能够较全面的分析导致事故的多种因素及其逻辑关系,并对它们做出简洁和形象的描述。便于发现和查明系统内固有的和潜在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和采取安全管理对策提供依据。能够明确各方面的失误对系统的影响,并找出重点和关键的,使作业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各项防止,控制事故的要点。可以对己经发生的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充分吸取事故的教训,防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4煤层的顶板分类

位于煤层之上的若干岩层统称为煤层顶板。根据顶板的坚硬程度及距煤层的距离,由下而上可把煤层的顶板分为三层:①伪顶。伪顶是在煤层之上、紧贴煤层的一层松软岩层,一般厚度0.3为0.5m。当煤层被采落时伪顶也同时下落,混入煤中,影响煤质。②直接顶。直接顶是位于伪顶之上或煤层之上的顶板,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工作面煤层被采落时,直接顶不会立即垮落,而是在工作面上方悬露一定的时间才垮落。直接顶是采掘工作面支护的对象。如果支护好,就不会冒顶,否则会造成冒顶伤亡事故。③老顶。老顶是在直接顶上方的岩层,一般由坚硬岩层组成。老顶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定的后才能垮落。老顶垮落后会给采煤工作面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果工作面支护不好,就会发生大冒顶伤人事故。

5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1)矿山压力的作用。由于采场上覆岩层在开采影响下变形,移动产生矿山压力,这种力通过煤层直接顶板传递到工作面支架上。表现在回采工作面上,下出口附近,矿山压力呈现尤其剧烈,回采工作面中部顶板下沉速度快,压力大;初期来压和周期来压时,整个工作面压力显现异常剧烈。若没有掌握或措施不利都会发生冒顶事故。

2)地质构造的影响。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小型地质构造,如断层、褶曲、裂隙、陷落柱、冲刷带等。其中,最常见和对回采工作影响最大的是断层。这些都能改变工作面的正常压力状况,如对这些情况不了解就可能发生冒顶。操作技术不熟练,处理方法不当。

操作人员对顶板松石的形成、发展及变化认识不足,对其稳固程度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处理技能,使得选择站立的位置和处理方法不当,结果在处理松石时,出现撬左落右、撬前落后、撬小落大等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6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顶板安全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和学习措施。①把职工的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并把顶板管理技术培训作为我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的重要内容;②不定期举办以顶板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班,特别是新工人进矿都要先培训学习,考试合格发证后,方准许上岗;③审批后的作业规程,开工前要向作业队人员贯彻,经组织学习、考试合格才准予上岗。

2)加强安全意识管理的措施。①顶板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要清醒地认识到抓好防治顶板事故的重要性,树立了以抓顶板管理为重点的安全生产管理意识;②为了强化顶板管理,开展井口、班队安全教育,提高认识,做到人人讲安全,个个重视顶板管理;③强化安全管理机构,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矿成立安全科,井口成立安监站,配足一线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7总结

本文对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按照结构重要度的顺序,提出了防止顶板事故发生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赵日峰.煤矿顶板重特大事故分析及现场实用安全技术的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05.

[2]杨光,梁美健.试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

上一篇:业务自传信息技术下一篇:电力安全生产组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