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博弈论研究的论文

2024-08-06

幼儿教育博弈论研究的论文(精选8篇)

1.幼儿教育博弈论研究的论文 篇一

基于博弈论的竞赛学习对学生学习动机影响研究*

肖达信

摘要:本文从经典的博弈理论出发,运用“合作与竞争”的思想解决存在矛盾与冲突的问题,设计“矩阵游戏”与“竞猜硬币”的竞赛学习模型,并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学习者在学习模式中最优策略的选择,探讨竞赛学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结果显示,竞赛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自身竞争力,改善学习绩效。

关键词:竞赛学习,博弈论,合作,竞争,学习动机

博弈论,又名对策论(英文是Game Theory),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行为(即博弈行为)的数学理论和方法[1]。在这类行为中,参加斗争或竞争的各方具有不同的目标或利益,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各方必须考虑对手的各种可能行为,并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案。博弈论的思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孙子兵法》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专著,如今在经济、管理、政治、军事、公共选择等方面都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竞赛学习是通过竞赛或竞争的形式习得知识的学习模式,是基于游戏学习的一种。竞赛学习策略结合协作学习,基于项目、问题、游戏的学习等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善学习绩效。本文利用博弈论的思想设计竞赛学习策略,将其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相结合,对比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反馈与效果,探讨“竞赛学习”这一具有游戏特性和教育意义的学习模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一、“囚徒困境”与“重复博弈”

博弈行为通常由个人、团队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2]。利用博弈行为中的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分析竞赛学习中尤为凸显的协作与竞争,探究策略选择问题。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是典型的非合作博弈模型,囚徒困境的主旨为,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有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半年。若二人都互相检举(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2年[3]。如图1所示,囚徒们虽然彼此坚不吐实,可为全体带来最佳利益,但因为出卖同伙可为自己带来利益,也因为同伙把自己招出来可为他带来利益,因此彼此出卖虽违反最佳共同利益,反而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因此在“囚徒困境“一次性的博弈中,双方都选择背叛是一个纳什均衡, 但显然不是顾及团体利益的解决方案。以全体利益而言,如果两个参与者都合作保持沉默,两人都只会被判刑半年,总体利益更高,结果也比两人背叛对方、判刑2年的情况较佳。但根据以上假设,二人均为理性的个人,且只追求自己个人利益。均衡状况会是两个囚徒都选择背

图1“囚徒困境”博弈

“囚徒困境”的博弈次数只为一次,博弈双方并不选择合作而选择彼此认为利益最大的*项目基金: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010重点课题《小学娱教产品的质量因子的分析与评价》,课题编号:2010—R—15757

背叛,但当“囚徒困境”扩展为多人博弈时,就出现很多矛盾与问题,共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当每个人都试图从有限的资源中多拿一点儿时,就产生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冲突。艾克斯罗德做了个实验,他要求每个参赛者把追求得分最多的策略写成计算机程序,然后用单循环赛的方式将参赛程序两两博弈,以找出什么样的策略得分最高。他邀请很多人来实验,得分规则和“囚徒困境”矩阵一样,什么时候结束游戏是未知的。

第一次比赛时共有15个策略(程序)参加,艾克斯罗德将每一策略分别和所有策略对弈,运转200步,结果得分最高的程序是加拿大学者罗伯布提交“TFT策略”(即“一报还一报”(tit for tat)),该程序第一次对局采用合作的策略,以后每一步都跟随对方上一步的策略,你上一次合作,我这一次就合作,你上一次不合作,我这一次就不合作。

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艾氏决定邀请更多的人再做一次游戏,并把第一次的结果公开发表。第二次征集到了62个程序,加上他自己的随机程序,又进行了一次竞赛。结果,第一名的仍是“一报还一报”。艾氏总结这次游戏的结论是:“一报还一报”仍是最优策略[4]。

“重复博弈”实验证明了在博弈被反复地进行中,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去“惩罚”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为。这时,合作可能会作为均衡的结果出现。欺骗的动机这时可能被受到惩罚的威胁所克服,从而可能导向一个较好的、合作的结果。

二、关于游戏学习动机的研究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内部因素,是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学习动机是指个体由一种学习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来自于17173的2007年“第七届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调查报告”数据显示,30%的游戏玩家玩游戏的主要目的是纯粹娱乐;其次是消遣时间和交朋友,其比率分别为14.66%和14.38%;以从游戏中获得现实收益的只占13%;随后的游戏目的是消遣时间(9%)和在游戏中成为高手受人尊重(5%)[5]。此时游戏玩家玩游戏的最主要目的是娱乐,其次是交朋友和锻炼智力。2008年调研参与用户游戏目的分析显示,娱乐和交友所占比例最高,分别达到了56.5%和42.1%;而游戏中成为高手受人尊重和从游戏中获得现实收益比例有所上升,分别为22.4%和17.8%[6]。说明人们在面对游戏时,娱乐目的最为明显,但逐渐在游戏中增加交流与沟通,玩家可通过游戏交友和收益知识,可见,游戏“有助于学习”的特性逐渐增加。

影响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因素很多,诸如学习者的需要,对学习活动的好奇心、兴趣,胜任感和成就感等[7]。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的乐趣越多,就越愿意主动参与并完成任务,学习动机就越高,除此之外,具有挑战性活动能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友好的竞争活动能增强并提高自身竞争力,这些动力能促进学习者更好的完成活动内容。竞赛学习这种以游戏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学习模式,在挑战与竞争中引发学习者正面且高涨的情绪,在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的活动过程中完成知识学习。

三、竞赛学习模式的设计及实验研究

本研究选取徐州市北大青鸟2000年开设的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实验课为例,跟踪调研使用竞赛学习模式的两门课程,通过介绍竞赛学习过程,提交小组最佳程序设计以及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兴趣及结果的反馈,探索竞赛学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一)“矩阵游戏”

在课程的学习中,设计使用基于P2P模型,由N个参与者参加的文件下载矩阵游戏,将参与者分为G个小组,每个成员为一组,要求彼此运用智慧与技巧与对方实现文件交换,计数方式参考“囚徒困境”矩阵。

模拟文件的交换过程,首先定义一个2X2的矩阵,竞赛双方可有两个选择:合作(C)或背叛(D),每次背叛行动的一方即不共享资源。在交换文件的过程中得分规则如图2所示,彼此分享各自的资源即可获都获得5分,若一方保守(不分享资源)一方共享,则共享

者获得0分,另一方获8分,若彼此都不共享资源则获得0分。

若一方的分享无条件地被另一方吸取时,游戏双方可能都不愿意无条件地分享资源,矩阵游戏的各小组都想获得更大的利益,导致双方疏离甚至封闭。所以他们宁愿选择“保守,保守”,不共享资源。

这是竞赛游戏的“困境”所在,而通过实验并分析学习者最优策略的选择,在提交的最优策略的算法程序中,绝大多数学生是将罗伯布的TFT策略算法加以修改,其中有一最佳算法,主要内容为:在起初的四个轮回中使用TFT策略,随后应用以下方法,若有连续两个轮回对方选C我方选D,则继续选D;若连续两个回合双方均选C,则继续使用TFT策略;若最后一个回合对方选D,那么我也选D,若非,则保持当前选择。

在课程结束后对41名学生学习兴趣与结果的调查反馈中得知,学生相当支持基于博弈的竞赛学习方式,但对于与其他组员的互动,多数学生保持中立。如表1所示。

表1 “下载文件竞赛游戏”学习兴趣反馈数据

(二)“竞猜硬币”

游戏中每个参与者手中有0-3个硬币,共N个参与者,每人有权藏0-3个硬币,因此当每个人都藏完,即被隐藏的硬币就有0-3*N个。此时,第一个选手报出他认为的隐藏硬币个数,依次下去,每个玩家报的数字不得和上一个玩家相同。裁判说其中某选手的报数为正确答案时,该选手离开游戏,直到剩下一个选手为止,游戏结束。

该算法课主要训练学生应用统计学方法编写程序。胜利的玩家运用大数定律,这些“有规律的随机事件”在大量重复出现的条件下,往往呈现几乎必然的统计特性,在试验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试验多次,随机事件的频率近似于它的概率[8]。所有的正确结果呈正态分布,而最可能的值是位于最小值与和最大值之间。

如表2,在对40名学生学习兴趣与结果的调查反馈中得知,学生相当支持基于博弈的竞赛学习方式,且较前一次实验课比,学生之间的交互有所增强,因为每一轮游戏都有多名学生共同参与,而非两人之间的博弈。

在对上述两节实验课的调查中,影响学生是否选择竞赛学习模式完成程序学习的几个维度:

*竞赛学习模式能否加强知识的掌握; *竞赛学习是否会给学生带来压力; *设计的竞赛游戏是否有趣;

*通过竞赛进行学习能否不断激起学习的兴趣; *学习的过程中加入竞赛能否提高彼此的竞争力; *能否在竞赛学习中促进彼此合作,增强人际关系; *在竞赛的过程中能否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学习中是否需要不断思考,引发新的学习创新;

对两个实验样本平均结果的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如表3,调查问题2的普适性最低,不同的样本对该项调查的反馈意见不集中。结合学生考虑参与竞赛游戏的学习动机,发现这些动机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包括专业知识以外)知识。

表3样本调查对比表的掌握情况较好,如表4所示,基于竞赛学习,学生完成任务情况普遍超过90%,但这并不意味着竞赛学习比其他任何学习策略好,它作为一种学习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竞争中不断思考。

本研究研究竞赛学习中的博弈行为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影响,视竞赛学习为一种学习模式,学习者的游戏结果并不等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竞赛中的“友好合作”使得学习者获得额外点数是团队胜利的标志,而不是个体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成绩,因此竞赛学习模式能减轻学习者的学习压力;其次,竞争游戏在组间进行,友好的竞争能给学习者动力,是游戏获胜的重要因素之一[9],从而也促进了学习者伦理道德的学习;除此之外,本研究中的竞赛学习与其他学习策略能很好地融合,是结合“竞争与合作”、“挑战与创新”的是综合学习策略。

在教育中使用基于博弈理论设计的相关竞赛活动有助于解决教育中的伦理问题,提高学习者的合作、奉献精神。近些年,在一些中高等教育的计算机教育中(尤其人工智能课程),运用竞赛性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的案例很多,且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较理想,例如人工智能的人机博弈程序实现等[10]。而在本研究中,基于博弈理论设计竞赛学习游戏能激发学习

者学习的动机,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基于博弈理论设计的竞赛学习不仅仅用于促进计算机相关的学习与教育,它同样可应用于其他学科与领域。源于博弈理论在经济学、社会科学、生物学等领域广泛应用,对其研究并非都是设计竞赛游戏,运用“合作与竞争”、“合理策略的选择”等思想用于分析存在矛盾与冲突的核心问题中,将会有借鉴与启迪作用。

参考文献

[1][3]Game Theory[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Game_theory.[2]郭俊杰,王佳莹.教育技术:一种博弈的思维方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9,(08):9-12.[4]周骏宇.艾克斯罗德重复博弈实验及其应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03):60-68.[5]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07).17173第五届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调查报告[R].上海:17173和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07.[6]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08).17173第五届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调查报告[R].上海:17173和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08.[7]Johnson,Roger

T.,Johnson,David

W.,Stanne, goal

Mary

B.(1985).on

Effects

of

cooperative,competitive,and

individualistic

structures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Vol 77(6),Dec 1985,668-677.[8]Law Of Large Numbers[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aw_of_Large_Numbers

[9]Bergin, S.& Reilly, R.(2005)The influence of motivation and comfort-level on learning to program.In Proceedings of the 17th Workshop on Psychology of Programming – PPIG’05, 293–304.[10]Wallace, S.A.& Margolis, J.(2007)Exploring the use of competetive programming: observations from the classroom.J.Comput.Small Coll., 23(2), 33–39.

2.幼儿教育博弈论研究的论文 篇二

博弈论 (GameTheory) , 又称对策论、游戏论或竞赛论, 是在研究博弈情境下, 参与各方和理性行为选择组合的理论;换言之, 是关于竞争者如何根据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变化, 采取最优策略和行为的理论。其中的博弈 (Game) 又称对策、游戏或竞赛, 是若干个人在“策略相互依存” (Strategic Interdependence) 的情形下相互作用状态的抽象表达。在博弈情境下, 每个人的福利或效用不仅取决于他自己的决策、行为, 而且也取决于其他人的行为, 即个人所采取的最优策略取决于他对其他人所采取的策略的预期程度。

在博弈中, 包含3个要素:一组局中人、局中人可以选择的策略以及局中人的得失。博弈中, 每一个有决策权的参与者可称为一个局中人;一个局中人的一个可行的自始至终全局筹划的行动方案, 称为这个局中人的一个策略;一局博弈结局时的结果称为得与失。每个局中人在一局博弈结束时的得与失, 不仅与该局中人自身所选择的策略有关, 而且与全部局中人所选择的一组策略有关。

博弈论开辟了经济学的一个新研究领域, 也成为了一种分析问题的工具。它突破了经济学原有的个人孤立决策的缺陷, 侧重于对决策主体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分析, 突出了经济学分析中理性人的地位, 探讨了个体理性 (不合作) 产生集体理性 (合作) 的机理, 揭开了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矛盾之谜, 即个体通过在行为相互作用中不断学习的过程而产生合作的可能性。

二、高等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和公地悲剧

高等教育信息资源的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其在投资中和使用中, 高等院校、政府主管部门以及高等院校内部等决策主体之间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的。高等教育信息资源的投资、开发、使用和优化状况与高等院校、政府主管部门以及高等院校内部等决策主体多次博弈和理性选择有关。因此, 以博弈论作为分析高等教育信息资源优化及共享的方法比较合理。

公地悲剧 (Tragedy of the Commons) 原是制度经济学的一个经典范例, 1968年由著名经济学家哈丁提出。他用在公共草地上放牧这样一个形象的例子, 证明了一个具有普适性的观点:如果一种资源没有排他性的产权, 便会出现被过度使用的问题和维护问题, 需求激增, 供给不足, 从而导致这种资源锐减, 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在社会经济系统中, 诸如公海捕鱼、森林砍伐、煤矿油田的开采都存在这样的公地悲剧问题。高等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高等教育信息化资源也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 其属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非排他性, 即消费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产品边际成本等于零, 即可同时消费, 增加一名消费者的消费并不显著减少可供别人消费的数量;第二, 消费的排他性, 即不能排斥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 无法根据是否支付了成本决定消费资格 (如校园网一般不向二级使用单位收费) 。如各高校对公共教育网的使用, 高校内部各二级或三级单位对校园网的使用都要受这种公共产品性质的影响。高等教育信息化资源的这种性质决定其在使用过程中 (尤其在共享时) 会出现一些问题, 如被过度使用、难以维护等。

2.1博弈情境的基本假设

博弈情境是指参与人在进行博弈时所面临的对手、信息和市场等有可能影响博弈结果的参数的集合。由于现实经济环境是动态复杂变化的, 高等教育信息化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不可预料的情况。本文对高等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的博弈情境作如下假设:

(1) 高等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有多种情况, 现在不妨只考虑这样一种情况:某高等学校有n个二级单位或三级单位 (如院系、职能部门) 共享一种信息化资源 (如教育或科研计算机网) , 即某高等学校的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有n个使用主体。

(2) 每个使用主体都有使用计算机网的自由, 即可以自由决定入网终端的数量;用gi∈ (0, ∞) 代表第i个二级单位接入终端的数量, i=l, 2, …, n。

(3) 设每接入一个终端给二级单位带来的平均效用为v, 且v是接入数量的函数。

(4) 每个终端至少分享一定数量的资源 (如带宽、信息) 才能带来效用, 所以终端数量有一个临界值:低于临界值时, 平均效用v为正;否则, 效用为零。

(5) 对于既定资源的计算机网, 增加一个终端也许不会对其他终端的效用产生太大的不利影响, 但随着接入终端的不断增加, 每个终端的效用会急剧下降。

(6) 设高等学校本身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理想的社会, 就问题而言, 社会最优化即帕累托最优, 也就是高校科研计算机网的最优接入终端数。

2.2高等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根据上述基本假设建立高等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的博弈模型。

由假设 (2) 设n个二级单位接入终端的总数量为G, 则 (1)

由假设 (3) 、 (4) , 设终端数量的临界值为Gmax, 则有v=v (G)

由假设 (5) , 可得 (3)

第i个二级单位面临的决策是最大化自己的效用ui。假定每一接入终端的单位投入成本为g, 则第i个二级单位的效用为:

式 (4) 表明第i个二级单位的效用不仅与自己接入终端数和投入有关, 而且取决于其他二级单位的接入终端数。上述效用的最优化一阶条件为:

一阶条件可理解为:增加一个接入终端对一个二级单位有正负两个方面的效用, 正的效用是这终端本身的效用v, 负的效用是这一终端使所有这前的终端的效用下降 (因为giv′<0) , 最优解满足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条件。

上述n个一阶条件定义了n个反应函数:

由公式 (3) 得出

式 (7) 表明:第i个二级单位的最优接入终端数随着其他三级单位的接入终端数的增加而递减。n个反应函数的交叉点就是纳什均衡:

尽管每个二级单位在决定增加接入终端时考虑了对现有接入终端价值或效用的影响, 但他考虑的是对本单位节点的影响, 而非对校园网上所有节点的影响。因此, 最优点上个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 纳什均衡时的总接入终端数大于整个校园网所要求的最优接入终端数。由假设 (6) 知, 也就是纳什均衡的总接入终端数大于社会最优 (帕累托累优) 时的接入终端数。这一结论也可以用下述办法证明。将n个一阶条件相加, 得到:

社会最优目标是最大化如下定义的社会总剩余价值:

最优化的一阶条件:

其中, c是最优的接入点端点数。

比较社会最优的一阶条件与个人最优的一阶条件可以看出, 高校的校园网等信息化资源被过度使用, 这就是校园网资源共享中的公地悲剧。

摘要:我国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存在地区发展失衡、资源封锁以及学生费用增加等现象, 其本质是信息化资源分布不合理。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来分析高等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面临的公地悲剧问题, 需要政府明确职能, 革新领导意识, 增加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 建立弱势补偿机制;学校之间建立协商、资源分享机制;社会和学校之间建立效用转移机制。

关键词:高等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博弈论

参考文献

[1]周义兴.掠夺教育公共资源警惕高考加分成公地悲剧[EB/OL].http://edu.qq.com/a/20060815/000049.htm, 2006-08-15.

[2]周洛华.信息时代的创新及其发展效应[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3]施锡铨.博弈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4]陈学彬.博弈学习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3.幼儿教育博弈论研究的论文 篇三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又辩证统一。社会价值固然重要,但个人价值也不容忽视。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重社会价值、轻个人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模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个人价值 社会价值

0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二元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社会价值固然重要,但个人价值也不容忽视。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二元价值,为此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重社会价值、轻个人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模式,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但要象过去那样一如既往地重视社会价值的实现,同时也注意个人价值的实现,惟有如此,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本文试图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从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上探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必要性。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人的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尤其是精神文明的进步)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意义的关系。

1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无比优越性;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也是辨证统一的,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是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有效方略;人的全面发展还是我党在新时代执政地位的合法性根据。而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

2 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自然,我们党也就将社会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当今的主题,做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广义的社会发展指的是社会的整体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全面进步,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和精神文明程度的同步提高。只有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得到巩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抵制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会有更坚实的基础,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要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

2.1 经济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实现 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科学技术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科学技术的水平决定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从而也决定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发展科学技术的关键在创新,科技创新问题,说到底还是人才问题。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还需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另外,促进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如改变增长方式,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和创新等等,都取决于我们能否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只有对劳动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他们的精神动力,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形成崇高丰富的精神境界,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应有功能,才能使他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作用,我国经济才有可能持续、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2.2 政治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实现 政治文明的发展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明发展包括政治意识文明发展、政治制度文明发展和政治行为文明发展三个组成部分。首先,政治意识文明的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实现。政治意识是政治领域的一种精神现象,是公民对政治生活和政治活动的心理反映,包括人们在一定社会中形成的政治认识、政治态度、政治信念、政治习惯和政治价值等,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政治主体的行为起着巨大的影响,它促进和制约着政治发展。

2.3 文化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实现 在推进经济、政治发展的过程中,能否推进文化发展,能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而关系到能否实现持久、协调和稳定的社会发展。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她已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从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但我们切记文化不管具有怎样的重要作用,它从来都不是一个抽象物,它是由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无数伟人的名字所支撑起来的宏伟大厦。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离开具有高尚品德和渊博知识的个体,文化的创造和发展就会成为天方夜谭。正因为如此,要想使社会主义文化得到发展,就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

①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与发展的主体既然是个人,因此,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培养他们相信科学坚持真理的品性,民族文化优良传统才能得到发扬,内容和形式才能得到积极创新,才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才有可能顺利进行。②弘扬民族精神也有赖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个人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才能培养个人积极拼搏、开拓进取、发奋图强和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这些民族精神一旦内化为个体的思想道德品质,时代先锋和优秀楷模就会大量涌现,这会进一步促进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再次,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个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抵御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社会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才有可能得到较大的提高,才有可能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略才能实现。③文化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教育科学事业的振兴。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养个人对迷信和伪科学的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信念,才能增强人们科学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风气,才能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素质。用科学武装起来的公民,不但会成为合格的劳动者,还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幼儿教育博弈论研究的论文 篇四

吉林大学2018数量经济学国际讲习班日程安排

1.时 间:7月5日8:30~12:00

题 目:系统性风险的度量与分析

主 讲 人:杜筱东副教授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内容简介:随着金融及保险业的不断融合、演变和人们风险认知水平的进步,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整个金融或保险体系发生的重大运行故障,及其传导至整个实体经济体系的风险,亦即系统性风险。本次短期课程将主要介绍系统性风险的定义、重要性及其潜在的经济影响,包括Copula方法在内的度量系统性风险的传统和现代方法及其分析实例。

专家简介:杜筱东博士,现为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农业与应用经济系副教授。获吉林大学技术经济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爱荷华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近年来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大宗商品市场、能源经济与政策、农业保险、机器学习的经济学应用等。

2.时 间:7月5日 13:30~17:00、7月6日 8:30~12:00 题 目:拍卖理论与机制设计

主 讲 人:温泉教授 美国华盛顿大学

内容简介:拍卖是最古老的市场机制形式之一,由于其在实践中较为直观并且容易实现,因而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机制设计则主要介绍传统拍卖形式的哪些方面可以做出修改,以达到某些特定目的并适应不同的市场和信息结构。本次课程将对经典的拍卖理论和现代机制设计理论提供一个全面和容易理解的概述。无论是希望了解该领域理论研究基础的学生,还是需要运用拍卖理论进行实证研究的研究人员,均能从这一短期课程中获益。

专家简介:温泉(Robert R.Richards)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博士,现任职于华盛顿大学经济学系,受聘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Economics Bulletin、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Economics Research International和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编委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微观经济学以及博弈论。曾在Econometrica、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Economic Theory、Games & Economic Behavior等国际经济学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3.时 间:7月6日 13:30~17:00 题 目:实验经济学前沿专题

主 讲 人:包特助理教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内容简介:随着芝加哥大学理查德˙塞勒教授获得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行为和实验经济学再次在学术界、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大众中间引起了广泛兴趣。本次课程将对近年来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的最新进展和实际操作技术进行专题介绍。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实验经济学在金融市场有关话题的研究,最新兴起的关于荷尔蒙对经济决策的影响研究和非参数统计方法在实验经济学中的应用。

专家简介:包特博士现任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人文社会学学院经济学助理教授。先后于复旦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近年来,包特博士已发表近30篇学术论文,并获得Emerald出版集团“杰出图书章节贡献奖”、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 Control优秀审稿人奖和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提名奖,受邀担任国内著名经济学期刊世界经济、管理科学学报、世界经济文汇和金融评论等匿名审稿人。

/ 2

4.时 间:7月9日 8:30~12:00 题 目:因子模型的最新发展以及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主 讲 人:刘庆丰教授 日本小樽商科大学

内容简介:近年来,因子模型在计量经济学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在理论上有了很大的进展,同时在实证分析层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课程将首先介绍因子模型的基础知识,随后在此基础上针对高维时间序列数据Diffusion Index预测、因子模型在样板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和因子模型的模型平均等问题进行讲解。本次短期课程侧重讲解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同时介绍部分重要理论结果。

专家简介:刘庆丰教授现任日本小樽商科大学(Otaru University of Commerce)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于日本新潟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于日本京都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Journal of Econometrics、Scandinavian Journal of Statistics、Japan & the World Economy、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Journal of the Japan Statistical Society等期刊的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计量经济学和金融计量经济学。在Econometrics Journal、Econometric Reviews、SSRN等期刊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并于2017年获得国际管理工程师协会最佳论文奖。

5.时 间:7月9日 13:30~17:00、7月10日 8:30~12:00 题 目:资产泡沫与宏观经济

主 讲 人:王鹏飞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

内容简介:此次短期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当前宏观经济学研究前沿的一些重要议题,第一部分介绍信贷市场摩擦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的一些前沿研究,讲述如何模型化金融中介等信贷市场摩擦,并重点分析其对资产泡沫的影响。第二部分将介绍宏观经济学中的信息分散问题,在理性预期框架下对凯恩斯主义关于选美竞赛(Beauty Contest)和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s)的思想进行模型构建,讨论由资产价格信息分散和宏观经济波动所导致的自致危机。

专家简介:王鹏飞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清华大学《经济学报》副主编、the B.E.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期刊副主编。先后于吉林大学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美国康奈尔大学获管理学学士学位、经济学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在近十年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Econometrica、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Journal of Money, Credit & Banking、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 Control等经济学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2017年荣获国际经济学国内最高奖项浦山奖,在全球最权威的经济学家排名网站Repec中位列十五年内新进经济学者前100位。

6.时 间:7月10日 13:30~17:00 题 目: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主 讲 人:杨旸助理教授

美国天普大学

内容简介:本课程将探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软件估计及应用。基于一般线性回归模型,首先引入空间邻接矩阵的概念探讨空间相关的设定。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类型的空间回归模型以及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回归。最后通过旅游经济的实际案例,介绍如何通过Stata软件估计空间回归模型。

专家简介:杨旸博士现任美国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旸博士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获得经济地理学博士学位(副修:计量经济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统计学硕士学位;在留美之前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和酒店与旅游业管理硕士学位。近年来,杨旸博士已在全球顶级SSCI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多次在各类国际学术会议中获得最佳(优秀)论文奖;并受邀担任顶级国际旅游学术期刊旅游研究纪事(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的副主编,旅行研究杂志(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和旅游管理(Tourism Economics)等顶级SSCI期刊的编委,以及20余种国际SSCI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5.幼儿教育博弈论研究的论文 篇五

学院:理学院 专业:数学091 姓名:李军

学号:0907010170

2010年12月21日

一、背景:

目前能源行业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最终似乎都可以归结为能源价格问题。能源价格是能源市场最重要的要素。如果能源价格包含了外部因素,竞争性定价机制将是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最有效途径。分析目前我国的能源价格结构现状,研究我国能源价格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从博弈论的角度讨论如何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为我国完善能源价格体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引言:

能源是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矿物质能源,核物理能源,大气环流能源,地理性能源)。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能源价格包括煤炭、石油、电力等产品的价格。能源的价格政策可促进生产,鼓励节约,使能源尽可能地获得充分合理、最有效的利用。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安全。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价格体系的合理性。

中国能源发展现状: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中国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

(1)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

(3)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

(4)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生产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基本能源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l/10,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量的急剧上升。自1993年起,中国由能源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能源总消费已大于总供给,能源需求的对外依存度迅速增大。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在中国都存在缺口,其中,石油需求量的大增以及由其引起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我国的能源价格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阶段的价格体系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能源价格偏低。价格偏低,导致了能源需求强劲,而能源供应紧张,由此产生供需矛盾。随着经济的增长这一矛盾日益加剧,从长期来看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我国正在倡导节约型社会,价格偏低也不利于能源节约和合理利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于廉价的能源的消耗。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到2005 年底,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为21.1 亿吨标准煤,每万元GDP 所消耗能量比“十五”计划指标上升了27%,比“九五”期末上升了7%。其次,能源比价不合理。我国能源比价是很不合理的,国际上按热值计算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价格比为1:1.5:1.35,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为1:4:3。比价不合理不利于保护环境,不利于能源可持续发展,不利于调整我国能源消耗结构。如今煤炭等污染较重的不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太重。而煤炭等污染较重的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主要原因是相对于其它能源而言,它的价格偏低。因此,我们必须进行能源价格体系改革。

现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我国的能源定价问题,试图通过博弈形成较为合理的价格结构体系。

二、模型建立与分析

(一)建模前提假设

假设,有n 个厂商生产不同的n 种能源。Pi 为第i 个厂商的战略,它是能源i 的价格,于是第i 个厂商生产的能源i 的需求函数为:Qi=ai-biPi+n(k≠i)

k = 1 Σ λikPk(i=1,2,„,n)(1)其中0<λik<1,表示第k 种能源对第i 种能源的替代系数,ai,bi都是大于零的常数,ai,bi,λik可以从历史数据中推算出来。

假设厂商无固定成本,边际生产成本为Ci。厂商同时做出决策,于是各厂商的支付为:Ui(P1,P2,„Pn)=PiQi-CiQi(2)

(二)模型建立

Di 为用C 代替D 中的第i 列所得的行列式。

(三)纳什均衡分析

由纳什均衡的定义可知,P*i就是纳什均衡的定价决策。

(四)结论

能源i 的定价与厂商i 自身的生产成本、其它能源生产厂商的定价、其它能源对它的替代系数有关。当其它参数不变时,可以得出:(1)当其它能源价格Pk变化时,会带动能源i 的价格Pi的同方向变化。但其变化幅度比前者小。如目前我国煤炭价格的上涨带动了电价的小幅度上涨。当其它能源的定价很低时,能源的定价也会较低,于是能源整体处于廉价水平。这也符合目前我国能源价格总体水平偏低的实际情况。

(2)当能源i 的生产成本变化时也会带动能源i 的价格的同方向的变化。但是成本变化程度△Ci大于价格变化程度△Ci/2。例如目前我国进口原油价格的上涨而引起国内成品油价的上涨,但前者幅度更大。

(3)当能源i 的替代系数增大时,能源i 的价格也上升。也就是说如果扩大能源i 的应用范围,可以使得能源i 的价格上涨。由此如果着力开发新能源的应用范围,可以是新能源的价格上涨,从而使得新能源的开发及应用更具动力和活力。

三、政策分析

以上能源价格的博弈论分析,分析了能源定价的原理,为我国形成合理的能源价格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要通过采取健全储备体系等措施,增强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在价格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垄断行业改革尚未到位的情况下,为了应对价格大幅波动、供应形势偏紧等变化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和影响,应尽快建立主要初级产品的储备制度,包括国家储备、地方储备和商业储备制度,形成储备体系;同时,既要明确各级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也要明确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责任,各方面要共同应对市场变化。此外,进一步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究、增强我国在初级产品国际贸易中的议价能力、合理利用进出口贸易手段维护我国经济利益,对于增强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也很重要。

二要灵活运用财政税收手段,减轻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的冲击。要研究运用特别收益金等从资源性产品获得的收入,建立相应产品的价格调节基金,当价格波动幅度过大时,启用基金用于补贴生产企业和特定群体。

三要“小步快跑”地理顺价格关系。随着高成本时代的到来,长期以来价格关系没有理顺所累积的矛盾正在集中显现。可以在不改变现行定价机制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阶段、有步骤、小幅度地进行调整、逐步向国际市场价格水平靠拢,并针对特定群体同步采取补贴措施。制定提价方案时,充分考虑提价的频率和每次提价的幅度,尽量避免引起上述问题。

四、基于模型的思考与管理对策

(一)长期建议:

(1)煤炭。要继续坚持煤炭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形成的原则,推动重点合同电煤价格逐步与市场价格接轨。要逐步提高煤炭开采的准入门槛,建立全国性煤炭交易市场,促进煤炭企业间有效竞争。要建立探矿权、采矿权交易市场,确保企业通过公开竞争获得资源。要逐步提高煤炭资源税标准,最终实现煤炭资源超额利润全额上缴。

(2)原油。要放开原油进口,允许国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进口原油。要积极参与国际原油价格的形成,通过建设国内石油期货市场,增强在国际石油市场的话语权。

(3)成品油。要尽快放开成品油进口、生产、流通和销售领域,将国内原油开采和成品油加工销售环节分开,允许符合产业政策和标准的企业和个人参与成品油的进口、生产、流通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尽快研究从消费端开征燃油税,通过制定差别税率,调节消费结构;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针对特定用户进行补贴。参照别国成功经验,探索建立以税收调节成品油价格的机制。

(4)天然气。要尽快放开天然气特别是液化天然气进口,允许符合政策和标准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天然气的进口贸易。参考沿海地区LNG到岸价格,计入LNG的储存、管输等成本,作为城市门站价格;

(5)电力。要按照发电和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和配电价格实行政府按照成本定价的改革目标,稳步推进电价改革。要全面落实差别电价、小火电降价、可再生电力加价,严格清理取消对高耗电产业的优惠电价。要继续推行分时电价等电力需求侧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煤电价格联动。要改革销售电价分类结构,逐步将按用电用途分类改为按电压等级和负荷特性分类,使各类用户价格合理反映供电成本,减少交叉补贴。

总的来讲,能源价格和税收改革的目标是,无论上游价格还是终端价格,均应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二)价格改革

关于能源价格和税收改革的时机问题,改革目前已经刻不容缓。目前矛盾已经发展到政府的价格政策处在两难境地、十分被动的局面,若再不改革、政府继续保持制定价格的权利,在高价格时代,不仅政府要承担通过干预价格缓解通货膨胀压力、要承担为能源生产企业补贴的义务,而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正处在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通过健全的市场机制推动企业从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型,则很可能错过转型的历史机遇;再者,从价格改革自身来讲,如果未来国际能源价格进一步攀升,改革本身的难度也会更大。从以上几方面来讲,长痛不如短痛,当前亟待启动价格改革。

(1)要按照市场导向原则的要求,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逐步放松政府对价格的直接管制,引入竞争机制,让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对部分不能形成竞争的领域,政府制定价格时也要充分考虑市场供求状况。

(2)要落实污染者和使用者付费的原则,还原真实成本。无论是能源生产者还是能源消费者,无论是企业还是居民,在能源生产和利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要缴纳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排污等各种费用。

(3)要合理设定资源税费标准,真正体现资源稀缺性。国家作为资源所有者,应当通过资源税费代表全体人民获得相应收益,并以资源税费作为调节资源配置、维护企业公平竞争的手段。要调整完善现行资源税政策,将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使资源税征收额度与能源资源市场价格、进而和资源开采收益联系起来。要逐步提高资源税征收标准,最终使得因资源开发而获得的超额利润、即资源性产品价格中的资源价格部分全部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保证全体人民作为所有者的权益。

在具体推进改革的进程中,为解决能源价格改革可能给低收入群体带来冲击、以及可能给高耗能产业带来冲击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问题,在能源价格市场化的大前提下,一方面能源价格改革要和财税改革相配套,不再以直接干预价格、而以财税政策作为主要手段进行能源价格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被高耗能产业主导有复杂的原因,单靠推动能源价格和税收改革不能解决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的问题,而且可能导致经济减速等新问题

因此,从解决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问题的角度来看,要毫不犹豫地推进能源价格改革,要与财税、金融、垄断行业、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等其他领域改革相互配套,只有相关措施综合配套加以推动,才能保证经济发展方式平稳地向期望的方向转变。

五、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周志明, 陈敏《博弈论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杨志勇, 林勇《统计数据失真蔓延的进化博弈论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胡洁 高俊 费立明《客户经理开展信贷业务的博弈论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顾巧论《基于博弈论的逆向供应链定价策略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张伟《电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博弈论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钟师鹏 谢霖铨《基于博弈论的能源价格研究》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陈其安《基于博弈论的发电厂商竞价策略研究》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魏震波《博弈论在上网竞价中的应用》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廖虎昌《基于博弈论的云南省水量定价模型》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崔萍《博弈论在企业薪酬决策中的应用》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刘艳琨《基于博弈论的会计信息失真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杨辉《从博弈论看统计数据质量》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张永胜《互利共赢的博弈论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房正义《无线网络中的博弈论应用研究》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刘昶伶《中小企业融资的博弈论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过琥岗《“固定薪酬”的博弈论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邹宇《国际商务谈判的博弈论议价模型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刘艳婷《对“最低价格承诺”现象的博弈论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徐品锋《博弈论在薪酬体系的运用》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叶德磊《日常生活中丰富生动的“博弈论”》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于皓瑾《博弈论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岳华《国际汇率制度选择的博弈论分析》 书籍:姜启源 谢金星 叶俊《数学建模》 书籍:谢识予《经济博弈论》

6.博弈论的发展及其应用 篇六

【摘要】博弈论主要是研究策略选择问题,强调的是个人理性。纳什均衡在非合作博弈理论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博弈不仅在日常的生活中司空见惯,而且广泛应用在经济、社会、军事等各个领域中。博弈论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它的哲学思维方式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博弈论 纳什均衡 应用 经济学

引言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竞赛论,用于分析竞争的形势。在存在利益冲突的竞争及斗争中,竞争的结果不仅依赖于某个参与者的抉择、决策和机会,而且也依赖于竞争对手或其他参与者的抉择。由于竞争结果依赖于所有局中人的抉择,每个局中人都企图预测其他人的可能抉择,以确定自己的最佳对策。博弈论是用数学方法来分析斗争形式的学科,也叫冲突分析。

一、博弈论的概述

1、博弈论的发展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英文名称是Game Theory,是使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最优策略的问题的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和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短暂发展,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博弈论的正式提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冯·诺依曼在1937年提出来的,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于1944年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被公认为是博弈论诞生的标志,是关于纯粹理论的理论。到50年代,博弈论得到了巨大的发展,Tucker于1950年提出了“囚徒困境”。纳什在1950年和1951 年发表了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重要文章,提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以及证明纳什均衡存在的纳什定理,奠定了现代博弈论学科体系的基础,这个时期的博弈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静态博弈模型的研究。

5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是博弈论产生重要成果的阶段。泽尔藤将纳什均衡的概念引入了动态分析,提出了“多步政策”,“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和“颤抖均衡”的概念,并发展了倒推归纳法等分析方法。豪尔绍尼开创了不完全信息对策研究的新领地,提出了“贝叶斯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分析不完全信息博弈问题的标准方法,初步运用随机分析方法解决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

80年代以后,博弈论开始走向成熟,理论框架逐渐完整和清晰,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深入,并开始受到经济学家真正的重视。1994年著名博弈论专家纳什、泽尔藤、豪尔绍尼因为在非合作博弈均衡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2005年奥曼和谢林因为“以博弈论分析方法增进了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说明博弈论已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可。

2、博弈论的分类

一是分为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如果各博弈方能达成某种有约束力的契约或默契,以选择共同的策略,此种博弈就是合作博弈。反之,就属于非合作博弈。企业之间的联合定价就属于合作博弈,而经常挑起价格战的企业采用的便主要是非合作博弈。在合作博弈中往往包含着非合作博弈。二是分为零和博弈、常和博弈与变和博弈。零和博弈指的是所有博弈方的得益总和为零,各种赌博就属于零和博弈。

三是分为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所有博弈方同时或可看作同时选择策略,采取行动的博弈是静态博弈。譬如,在投标活动中,投标人投出标书一般虽有先后,但因为所有投标人在开标前都不知道其他投标人的标价,因此可看作同时选择策略,采取行动。动态博弈则是指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有先后之分,后行者可以根据先行者的策略选择来决定自己的策略。如A企业降价后,B企业也跟着降价等。四是分为完全信息博弈与不完全信息博弈。在前一种博弈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拥有全部的相关信息,只拥有部分相关信息的便属于后一种博弈。

3、纳什均衡博弈

1950年和1951年纳什的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论的重要论文, 不仅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均衡解, 也证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 这就是著名的非合作博弈论的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可以描述为:如果一个博弈存在一个战略组合,任何参与人要改变这一战略组合都可能导致降低自身的效用水平(或只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因而任何参与人都没有积极去改变这一战略组合,这一战略组合称为该博弈的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揭示了博弈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内在联系。纳什的研究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后来的博弈论研究基本上都沿着这条主线展开。纳什均衡博弈论在现实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它不仅作为一种数学理论,可以用于经济学领域,而且还可能影响着某些方面。各国对博弈论的研究,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博弈论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博弈论的思维方式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

二、博弈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其实,生活中也存在博弈论的身影,如我国的“田忌赛马”的故事,说的是齐威王与大将田忌各出三匹马,一对一比赛三场,由于齐威王的最优、次优和较差的三匹马分别跑得比田忌的三匹马快,所以田忌总是以0:3告负。后来田忌的谋士孙胺给田忌出主意,让最差的马去与齐威王最快的马比,而让最优的马去赢齐威王次优的马,让次优的马去赢齐威王最差的马,这样便以2:0,取胜。还有一个关于博弈论很经典的例子就是囚徒困境。假设警察局抓住了两个合伙犯罪的嫌疑犯,但获得的证据并不十分确切,对于两者的量刑就可能取决于两者对于犯罪事实的供认。警察局将这两名嫌疑犯分别关押以防他们串供。两名囚徒明白,如果他们都交代犯罪事实,则可能将各被判刑5年;如果他们都不交代,则有可能只会被以较轻的罪各判1年;如果一人交代,另一人不交代,交代者有可能会被立即释放,不交代者则将可能被重判8年。对于两个囚徒总体而言,他们设想的最好的策略可能是都不交代。但任何一个囚徒在选择不交代的策略时,都要冒很大的风险,一旦自己不交代而另一囚徒交代了,自己就将可能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对于囚徒A而言,不管囚徒B采取何种策略,他的最优策略都是交代,囚徒B也是如此。最后两人都会选择交代。因此,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体理性行为与集体理性行为之间的矛盾、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正如上面两个囚徒所遇情形一样,没能真正实现自身的最佳利益,甚至是损人不利己。从“纳什均衡”的普遍意义中,我们深刻地领悟到经济、社会、国防、管理和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现象。

三、博弈论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自从将博弈论引入经济学以后,经济学改变了传统经济分析地那种以个人孤立决策,其他经济活动者的行为影响则被典型地简化为价格信号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而侧重于经济活动中多个利益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分析,从而使经济分析更能反应经济系统的本质。

现在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商品价格大战、家用电器大战、服装大战等等。按照纳什均衡博弈论的观点,各厂家价格大战的结局也是一个“纳什均衡”,而且价格战的结果是谁都不赚钱。因为博弈双方的利润正好是零。竞争的结果是稳定的,即一个“纳什均衡”。这个结果可能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对厂商而言是灾难性的。所以,价格战对厂商而言意味着自杀。事实上,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均衡就是“纳什均衡”。在这种状态下,每一个厂商或消费者都是按照别人已定的价格来进行决策。在这种均衡中,企业要使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要使效用最大化, 结果就导致了零利润, 也就是说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 非合作行为导致了社会所期望的经济效率状态。如果厂商采取合作行动并决定转向垄断价格, 那么社会的经济效率就会遭到破坏。

还有,假如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污染,但政府并没有管制的环境,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宁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绝不会主动增加环保设备投资。按照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所有企业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采取不顾环境的策略,从而进入“纳什均衡”状态。如果一个企业从利他的目的出发,投资治理污染,而其他企业仍然不顾环境污染,那么这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就会增加,价格就要提高,它的产品就没有竞争力,甚至企业还要破产。这是一个“看不见的手的有效的完全竞争机制”失败的例证。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乡镇企业的盲目发展造成严重污染的情况就是如此。只有在政府加强污染管制时,企业才会采取低污染的策略组合。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获得与高污染同样的利润,但环境将更好。

四、博弈论的经济学发展方向

当拿来主义不再局限于学者的书房,而开始实践于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博弈问题时,经济博弈论的应用必将期待着未来的重大突破,博弈论将会出现在经济学的各个前沿领域中。

博弈论进入主流经济学,反映了经济学发展的以下几个趋势:

1.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越来越转向个体,放弃了一些没有微观基础的假定,如消费函数及其投资函数,消费最大化等,一切从个人效用函数及其约束条件开始,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问题而导出行为及均衡结果。这正是博弈论的范式:给出个人的支付函数及战略空间,然后看当每个人都选择其最优战略以最大化个人支付函数时将发生什么。

2.经济学越来越转向人与人关系的研究,特别是人与人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冲突与一致、竞争与合作)。特别注意到个人理性行为可能导致的集体非理性。

3.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对信息的研究,特别是信息不对称对个人选择及制度安排的影响。在70年代,当经济学家们开始将注意力集中于研究具有理性行为、但只拥有有限信息的个体时,信息就成了许多模型的焦点——形成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博弈论。当个体行为受到重视之后,他们采取行动的时间顺序也开始被明确的结合了起来——形成由静态到动态的博弈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博弈论对人类贡献很大,在现实中应用也很多,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博弈论凭借自身的理论优势及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已经发展为经济学的前沿知识。博弈论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和全新的思想。相信在以后的时间里,博弈论将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更为巨大的作用,博弈论的发展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对企业与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7.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论研究 篇七

一、博弈论的基本原理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行为在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决策的均衡问题。当人们的利益存在冲突时, 每个人所获得的利益不仅取决于自己所采取的行动, 还有赖于其他人采取的行动, 因此, 每个人都需要针对对方的行为选择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反应。一个完整的博弈模型包括局中人、行动、信息、策略、支付、结果、均衡等基本要素。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 目前被大量地应用于我国的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并获得了许多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按照博弈的定义, 会计造假行为也是一个各方决策直接发生相互作用的博弈行为, 研究企业信息造假问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二、运用博弈论分析会计诚信问题

(一) 会计行为博弈的假设

1、假定政府、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构成博弈甲方, 企业经营者构成博弈乙方。

2、博弈的双方对信息的了解程度是不对称的。乙方是企业的经营者, 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有充分透彻的了解, 甲方作为外部人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的了解是不全面的。所以此博弈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的。

3、假设会计行为的双方博弈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静态博弈指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行动或虽非同时选择行动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前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 即在静态博弈中, 所有的参与人都是同时行动的, 没有任何人能获得他人行动的信息。最后双方通过博弈达到纳什均衡。

4、根据是否由主观引起, 会计信息的失真可以分为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和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 在文中, 对会计信息的失真界定为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而非无意失实。

(二) 管理层与监管机构之间的博弈分析

假设管理层提供真实信息的收益为X1=50, 管理层提供虚假信息而未被查出的收益X2=80, 管理层由于提供假信息而被查出的损失为X3=-40 (用负数表示) , 监管机构实施有效监管付出的成本为X4=-70 (用负数表示) , 监管机构监管不力发生的成本为X5=-50 (用负数表示) 。假设管理层提供真实信息的收益大于管理层提供的虚假收益;监管机构实施有效监管付出的成本大于监管机构监管力度不足发生的成本。博弈的过程如表1所示:

当管理层提供真信息时, 监管机构会选择监管不力;当管理层提供假信息时, 监管机构也会选择监管不严格;当监管机构有效监管时, 管理层会选择提供真的信息;当监管机构监管不力时, 管理层会选择提供假信息。由此可知, 纳什均衡为 (80, -50) , 即管理层选择提供假信息, 监管机构选择监管不严格。

(三) 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博弈分析

假设经理人员有两种战略选择, 即提供真实信息与提供虚假信息, 股东也有两种战略选择, 即购买公司的股票或拒绝购买。表2中数字分别代表了股东和经理人员在各种不同的战略组合中的效用水平。

如果经理人员选择提供真信息, 投资者选择购买;如果经理人员提供假信息, 投资者会拒绝购买。同理, 当股东购买股票时, 经理会选择提供假信息;当股东不打算购买股票时, 提供假信息是经理的选择。由此得出纳什均衡, 即经营者提供假信息, 投资者拒绝购买。

根据对监管机构与管理层、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博弈分析, 可以看出, 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是造假企业的理性选择。

三、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企业作为理性的个体, 在法律惩治力度不强情况下。选择造假策略进行会计处理, 说明在企业与企业的博弈中, 造假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大于不造假。之所以造假的利益大于不造假, 一定是会计行为约束条件过松, 企业造假遭受的损失很小, 这就是造成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博弈时, 难以促使企业向不造假的“纳什均衡”转变, 企业的最佳策略就是造假, 不造假反成了次优策略。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正是由于在现存的会计法律和监管体系中, 舞弊企业所承担的舞弊成本较小, 法律规定大多对单位不对人进行的处罚, 且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执行系统效率低下, 权威小, 领导者责任不到位, 处罚标准不明, 必然使舞弊之风蔓延。究其行为动机, 主要是因为他们以身试法所获取的利益远大于付出的代价。代价越小, 谋利越高, 舞弊行为发生的概率就越大。

四、利用博弈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 建立监管机构的奖惩制度

不管是监管机构与管理层之间的博弈, 还是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博弈, 要实现不造假的纳什均衡, 一种方法是通过引入对歪曲信息这种行为的严厉处罚来改变博弈中的效用水平。从监管机构与管理层博弈的过程看, 因为对监管机构没有任何的奖惩措施, 所以不管管理层采取哪一种策略, 监管机构都会选择监管不严格所以应对监管机构采取奖惩措施。

续上例, 当管理层提供假信息而监管机构能查出时, 相关部门将给予奖励X6=20, 当管理层提供假信息而监管机构没能查出来时, 相关部门将给予惩罚X7=-30, 而且要使监管机构有效监管所付出的成本与得到的奖励之和大于监管不力所付出的成本与承受的惩罚之和, 即只有X4+X6>-X5-X7, 才能使奖惩措施发挥效用。博弈的过程如表3所示。

对表3的博弈过程进行分析, 最后并没有得到纳什均衡解, 如果要使其有纳什均衡解 (管理层提供真信息, 监管机构有效监管) , 除了要满足X4+X6>-X5-X7, 还要使在管理层提供真信息时, 监管机构的监管成本X5>X4。如何使X5>X4呢?应加强对监管机构的评估, 当监管不严格时会付出声誉成本, 假设由于声誉成本的存在使得表三中X5=-80, 这样不管管理层提供何种会计信息, 监管机构都会采取严格的监督措施, 由此, 管理层提供真信息, 监管机构有效监管的纳什均衡即实现。

(二) 加大舞弊企业违法成本

从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博弈看, 因为没有严厉的惩罚措施, 不管股东是否购买股票, 经理人员都会选择提供假信息。如果可以加大造假的违法成本, 对会计造假的打击力度大, 使得会计造假成本远远大于造假收益, 就能够有效遏制会计信息失真。可见, 加大造假的损失, 改变企业的得益, 将有助于企业在相互的博弈中, 向不造假的“纳什均衡”转变。加大法律惩治力度的一个具体措施是在会计法法律责任的内容中做出民事责任的规定, 使得违规性失真所获得的利益与监督发现违规所付出的成本相适应。

会计法律制度制定的最高标准, 就是在确保实现会计目标的前提下, 按照现代博弈理论, 经过反复博弈, 直至达到纳什均衡状态, 制定出能产生绝对真实的会计信息的行为规范。追求绝对真实, 正是不断提高、优化会计准则, 不断提高会计制度质量的动力。在不同的时空, 各利益方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理解和要求同样变化, 这时, 就需要反复进行博弈, 以求得到新的平衡。可见, 通过法规的完善, 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会得到一定的遏制。但那只是相对的, 绝对的杜绝是不可能的。

(三) 构建内外部约束系统

在企业内部, 要进一步强化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制度, 在强调内部约束和内部控制的同时, 发挥会计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作用, 加大政府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

在企业外部, 要使会计规范刚性化, 在监管环境与制度上做出有效的安排, 有利于引导会计行为的规范化。在会计法、会计准则的实施上, 要加大宣传, 带头执法, 抓住典型, 及时处理, 做到违法必究, 执法必严。

参考文献

[1]、秦江萍.企业会计舞弊及其控制:基于搏弈理论的分析[J].财经论评, 2005 (7) .

[2]、姚海鑫.经济政策的博弈论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

[3]、胡延杰, 刘小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12) .

[4]、杨焕云.博弈论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上的应用[J].市场周刊, 2005 (7) .

[5]、李向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J].商业经济, 2006 (3) .

[6]、张敏.从博弈论观点看会计信息失真问题[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6 (2) .

[7]、蔡昌.会计博弈均衡分析方法[J].现代会计, 2006 (2) .

[8]、陈淑芳.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

8.基于博弈论完善物流制度的研究 篇八

关键词:物流行业;法规制度;博弈论;均衡分析

一、引言

随着电商物流逐渐成为人们快节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对物流服务的关注和期待也与日俱增。所以,无论对于EMS、顺丰速运等高端快递,还是以“四通一达”为代表的普通民营快递,各大物流企业都希望能更好的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但是,我国目前的物流行业依旧没有一个较统一的物流制度,大家都各自遵循着自己公司的规章制度,各自为阵。比如对于投递人员所犯的错误,企业一般而言都会对该投递人员进行同等金额的处罚,更严重的处以开除、停职等方式。但是,其防止、杜绝投递员犯错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各大新闻报道上依旧可以看到大量的配送不文明现象。

在经济学的当代制度分析史上,1981年由美国经济学家安德鲁·肖特出版的《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最早从博弈论的研究视角探讨人类社会制度现象[1]。十几年后,宾默尔[2]、H.培顿·杨和青木昌彦经济学家开始用博弈论方法较系统地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博弈论著名案例来做详细的分析,并将此方法运用到当前的快递运输行业中,为其提出完善我国现在物流制度的建议。

二、博弈论模型分析

该《小偷和守卫的博弈》模型的基本条件为:一小偷欲偷窃有一守卫看守的仓库,(V,D均大于0),其中有以下四种情况:

(1)如果小偷偷窃时看守在睡觉,则小偷就能得手,偷得价值为V的赃物;(2)如果小偷偷窃时守卫没有睡觉,则小偷就会被抓,小偷被抓住后要坐牢,负效用为-P;(3)如果守卫睡觉而未遭偷窃,有S的正效用;(4)如果守卫因睡觉被窃要被解雇,且其负效用为-D;除这些情况之外,则守卫与小偷既无得也无失。此问题为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问题的关键在于守卫是否睡觉,因为小偷具有理智的判断能力。假设守卫睡觉、小偷偷窃的概率分别为α、β,然后分别求出守卫和小偷的期望函数,然后对α、β求偏导数并使之为0,得到函数的最大值。结果如下:E守卫=(-D)×β+S×(1-β) E小偷=V×α+(-P)×(1-α)

①α=P/(V+P),β=0,即小偷不偷,守卫有α=P/(V+P) 的概率睡觉;

②α=0, β= S/(D+S),即守卫不睡,小偷有β= S/(D+S)的概率偷窃。

我们将所得到的两种纳什均衡用图形表现出来,观察在改变惩罚程度的条件下,守卫和小偷分别会做出怎样的反应。第①种,如果加重对守卫的处罚,虽然从短期效益看,能提高守卫员的职责意识;但是从长远来看,并不能使守卫更尽职,但是盗窃的发生率却下降了。第②种,如果加重对小偷的处罚,虽然从短期效益看,能抑制小偷的偷窃行为;但是从长远来看,并不能使盗窃发生率降低,而且还会使守卫人员更加松懈、懒散。综上所述,要想降低小偷偷窃的概率,可以通过加大对守卫的处罚值D。由于β值与P无关,因此加大对小偷的处罚力度,并不能降低小偷的偷窃概率。

三、博弈论引入物流制度

最近在物流行业,比较普遍和恶劣的现象是电商上出现的空投现象。许多电商为了刷自己网店的信誉,不惜在双十一这种大型购物时间里,投出大量的空包裹,这样不仅刷新该店的销售额还能给该店带来很大的信誉度,诱导消费者去该店购物。而有部分小型配送企业中的投递人员,为了在配送淡季时增加自身的营业额,甚至还与电商企业联合起来操控空投现象的发生,给消费者和行业竞争带来恶劣的影响。对于这种惩罚机制的法律法规的制定,我们根据博弈论中小偷和守卫的模型,并将其运用到物流行业制度中。

那么在该空投现象中,一共有两组“小偷和守卫”的对象,一个是电商与电商监督者,另一个是快递企业的配送人员与该企业的监督者。电商与配送人员即为模型中的小偷,他们可以选择空投或者不空投;电商监督者与快递企业的监督者即为模型中的守卫,他们可以选择严格监管或者放松监管。

(1)如果电商或配送人员在发生空投时,监管者放松监管,则电商或配送人员一件空投,获得利益V;(2)如果电商或配送人员在发生空投时,监管者严格监管,则电商或配送人员在发生空投时,就会被抓且要受惩罚,其负效用为-P;(3)如果监管者放松监管时,电商或配送人员没有发生空投,则有S的正效用;(4)如果监管者放松监管时,电商或配送人员在发生空投,监管者要被解雇,且负效用为-D;除这些情况之外,则监管者和投递人员既无得也无失。

将上述建立好的模型,根据博弈论的模型方法进行解决,假设监管者放松、投递员卖邮件的概率分别为α、β,然后根据上述的模型方法求出期望函数,得到函数的最大值。

E监管者=(-D)×β+S×(1-β) E投递员=V×α+(-P)×(1-α)

根据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加重对监管者的处罚,短期上效果较好,但长期以往作用的强度会降低;不过电商或配送人员的空投率却下降了,也就满足了我们想要降低其空投率的目标。

现实生活中,企业通常对犯错误的配送人员进行金额惩罚,改变的也是其惩罚力度。但是,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减少错误率的发生,不是加大对投递员的惩罚,因为从长期来看犯错率甚至会增加;而是加大对于监管者的惩罚力度,减少最终的犯错率。所以,我们要确立物流制度,关键需要制定一个严厉惩治监管部门的条例,这个监管部门可以是上级部门或者类似于廉政公署的专门机构。而不是对投递员增加惩罚,不仅不能降低错误率,反而使监管部门的人员更加松懈和懒散,我们也常常将这种方式称之为“激励的悖论”。

四、总结和展望

通过对《小偷和守卫的博弈》模型的分析,并将模型引入当前物流投递行业,我们对现有的物流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即在制定物流制度时,应加大对监管部门,管理层的惩罚机制,这样有利于减少投递人员的犯错率。从而提高客户对于物流服务的满意程度,树立客户心中良好的企业形象。在获得了投递人员卖力工作之时,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所谓双赢。但是,对于监管人员的惩罚力度也不宜过于严重,不然也会失去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所以,企业一定要制定一个合适的制度来约束监管人员,迫使他们加大对投递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减少投递人员的犯错率。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机制下,我国的物流行业一定会越做越好。

參考文献:

[1] 韦森,哈耶克式自发制度生成论的博弈论诠释 ——评肖特的《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3,6:42-57,206.

[2] Ken Binmore, Game Theory and Social Contract, vol. iv. Cambridge, Mass.: The MIT Press, 1994.

上一篇:大学生自我评价800字下一篇: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