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英语

2024-06-26

警务英语(精选8篇)

1.警务英语 篇一

关于警务英语教育浅析的论文

一、语言经济学概述及语言经济学的观点

语言经济学家对于语言的认识,往往是从以下的观点来进行认识的,他们往往认为语言是不分大小的,也不论其通用的程度如何,都能够为使用者的经济利益服务,但是这里却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经济价值的高低确是存在的。各种职业和各种部门活动中的使用程度,又决定了对于该种语言的供求法则的支配。在劳务市场中,对一种语言的需求取决于雇主的选择,而雇主的选择却不尽相同,这主要根据雇主在市场中使用何种语言和他们进行技术投入时使用何种语言来决定。语言供应方面任何时候都是相对稳定的,这是人们先前基于该语言的预期价值而进行投资的结果。只要语言能在劳务市场上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便会取得不同的经济效益。受雇者的语言熟练程度越高、经验越丰富,其身价就越高。

二、当前警务英语教学的现状

就目前警务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之处:首先,就是在日常的警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需求的多样化趋势。从语言经济学理论上来分析可以发现,警务英语的学习可以说是一种经济的投资行为,他们进入到学校里面进行英语的学习,是希望能够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和金钱投入来获得更多的语言教学资源,在获得语言教学资源的时候能够将语言应用到自身的实际工作当中去。就目前的警务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往往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教学过程和方法相对比较单一,不能够满足警务英语学习者的多层次化要求,由于警务英语学习者的基础各有不同,又没有能够进行适合的分层次教学,这样就容易导致没有办法做到对所有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其次,就是学习警务英语的学员没有办法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经济收益的观念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内心深处,对于警务英语的教学也是这样,他们进入课堂来学习警务英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在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以便在今后的警务活动中正确使用英语,并达到能够运用自如的目的。警务英语的教学和学习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学校的警务英语侧重的是对于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全方位教学,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警务英语教学不能够满足警察在日常的行动过程中的使用,同时也不能够对于他们的语言的应用给予相应的指导。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就是导致目前警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意见相对比较多的一个方面。

针对当前的警务英语的教学现状,推进警务英语教学的.改革所涉及到的内容相对比较繁多,这样的话就导致了学校在进行警务英语教学改革上面的阻力的产生,这种阻力的产生,往往就是目前警务英语教学中需要克服的最重要的内容所在。比如说,针对学生基础的不同开设分层次教学的方式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英语教学设备的改进和英语学习条件的完善,这些都是学校目前没有办法满足学生的要求的地方,导致了目前警务英语教学层出不穷的原因所在。

三、语言经济学视野下的警务英语教育

首先,坚持针对不同英语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由于警务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学生的基础层次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的英语基础,导致了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的效果的不一样,人们在学习一种语言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努力地提升英语学习的效果。所以说,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就需要开展分层次教学的方式,让英语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能够分配到一个班级里面去,这些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相互的交流,促进他们英语的学习效果的提升和完善,从而为学生获得更好的英语教育效果。从警务英语的教学现状中总结警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进行英语教学的一个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最经济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次,就是要让学习警务英语的学生能够提升英语学习的预期收益。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可以发现人们在日常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将英语的学习作为一门投资来进行经营的话,他们往往更愿意看到的是在短时期内对于英语学习的一种收益这样的话,从内心深处就能够让这些学员清楚地看到自身的语言学习的效果,从而增强了他们对于英语语言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在学习阶段投入到语言中的学习费用,能够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获得预期效益。外语的学习是为了能够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其不仅是口语和书面的交流,更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交流。因此,应当考虑将英语语言学习渗透到各个专业的学习中,开设双语教学模式,形成一个浓厚的英语氛围,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自然而然地获得提升。(本文来自于《中国校外教育》杂志。《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最后,就是要让警务英语的教学达到提升教学资源的优化程度,对于目前的警务英语教学来说,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而更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就在于能够培养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对于英语的一种应用能力的提升。从这点上来看,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双向的教学互动,这样才能够将语言的学习和英语语言文化的渗透联系到一起,更好地促进英语语言文化的教学的发展和学生学习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由于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被限定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这种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的教学。这种交流的工具,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语言交际的用途,更多的时候还能够让学生借助这种语言的交际功能,来获得比英语知识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从这一点上来看,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仅得到了一种语言的学习,更多的是得到了一种知识的获取手段,为今后获取更多的知识奠定了基础。所以说,英语语言的学习,往往是多个方面、多个层次提升英语学习者的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经济学的事业下的警务英语教育中,可以看到英语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看到在英语教学中急需改进的地方所在。从英语经济学的角度来正确地认识警务英语教育,不仅仅能够有效地提升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还能够给当前的警务英语教学指明方向,促进警务英语的教学手段、措施和方法的更新。

2.警务英语 篇二

1 提升涉外警务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涉外警务英语口语是指警务人员在实施涉外管理任务中和外国人进行口头交际时所用到的英语口语, 主要分为咨询类、验证类、办证类、求助类、办案类等五大类[1]。该类口语具有很强的社会目的性和语言特征:社会目的性表现在人民警察这个特定行业和群体的社会职责上, 他们肩负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历史使命;语言特征则体现在警察行业中所形成的文化理念、精神内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上。目前, 公安院校学员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差, 尤其是涉及到公安专业特色的英语表达时更是显得力不从心, 这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尽管如此, 在公安院校中提升涉外警务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却是十分必要的。

1.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修订本) 》提出,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 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 提高文化素养,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国家教育部办公厅于2007年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教高厅[2007]3号) 中也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同时,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对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提出的一般、较高和更高三个层次的要求中提到“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以及词汇量的具体要求与指标作适当的调整, 但要特别重视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另外, 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 则提出“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 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不难看出, 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里均明确提出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这种要求符合在校大学生们在该方面能力缺乏的客观事实,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 在校大学生应将英语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 提高自身语言综合能力, 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大学英语语言教育的理想效果也是帮助学生掌握能运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综合能力, 而非应试能力。

1.2 教学对象的期望

作为教学对象, 学生对自身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有着较高的期望。早在本世纪初就有学者对此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研究:如程世禄等调查发现81.21%的学生同意或完全同意“我非常重视提高英语口语能力”[2];朱菊芬在调查非英语专业新生英语学习现状中得出的结论之一是:“学生在四年大学学习中最希望掌握的英语技能是口语, 占66.10%, 远远超过其他各项, 其次是阅读 (22.88%) 、翻译 (8.47%) 、听力 (1.69%) 和写作 (0.85%) ”[3]。王斌华等对高校大三和大四学生进行调查, 发现学生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最重要的方面”有“听说” (62%) , “阅读” (38%) [4]。

此外, 笔者在2011年曾设计了名为“基层民警英语交流能力 (口语) 问卷调查表”, 共发放100份, 回收有效答卷87份。此问卷分别发放到湖南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高速公路管理大队, 湘潭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常德市公安局武陵分局及吉首市公安局各派出所等共11个基层单位进行抽样调查。在参与调查的87位民警中, 94.4%有大专及以上学历;49.5%通过大学英语各类等级考试;但在谈及能否用英语与外国人交谈时, 22.9%可以勉强交流, 9.2%的民警表示只能听懂却无法作出回答, 高达67.9%的民警认为自己根本无法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 而有86.2%的民警表示愿意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进行英语口语培训和学习, 提高自身英语口语交流能力。由此可见, 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基层民警都希望提升自身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 提升公安院校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也是当前提高公安民警综合能力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前期工作。

1.3 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 来华投资、工作、定居、求学的外国人逐年增多,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甚至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外国人聚居区。急剧增多的境内外国人口一方面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商机, 另一方面也给社会治安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和隐患。如外国人非法入境、从事与签证性质不符的活动、滞期不归、跨国犯罪、越境追捕、域外调查等, 由于涉外警务的涉外性, 使得我国涉外警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涉外案件在处理过程中, 由于语言文化方面的障碍, 往往造成警察和涉案外国人在沟通和交流上出现困难。处置过程稍有不慎或用语不当, 尤其当触及到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等敏感问题时, 可能引起外交纠纷或外交报复, 甚至可能会给国家的政治声誉、中国警察的话语权威及国际形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 对于我国涉外警务工作者而言, 首要的问题是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主要是英语) , 并在处理涉外事务的过程中,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尊重对方民族文化习俗, 用语规范、得体、有理有据, 合理行使我国涉外警察的话语权。

2 涉外警务英语口语教学研究现状分析

语言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是表达, 英语口语 (又被称为言语或话语) 作为语言的表现形式, 承担了重要的交际功能, 也是跨文化传播的基本工具和主要行为[5]。国内众多学者对警务英语口语及涉外警务交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论证。如彭国庆、殷相印等提出了警察交际口语中应该遵循的规范、禁忌和原则[6,7];张志华等就警察话语权行使不当的现象深刻地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法[8];方宁从涉外警务英语口语操用的角度分析了警察身份认同的问题[5];蒋荣丰提出涉外警务人员只有提高文化敏感性和文化适应能力, 才能灵活处理文化差异, 妥善处理涉外案、事件, 实现人与人、国与国之间顺利、通畅的跨文化交际, 因此提升涉外警务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势在必行[9]。

上述针对警务英语口语交际的研究, 均存在一些可供深入研究的地方:首先, 上述研究大多集中在对语言应用的文化背景及跨文化交际上, 忽略了语言的基本特性、表达的准确性及语言应用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其次, 在涉外警务活动中, 警察的言语应与交际对象相互协调, 才能满足一定的交际语境要求;再者, 警察的用语要得体, 要能适应交际对象, 并与交际对象的身份、教养、接受能力、文化情趣、心理承受能力等相适应。而现有研究大多只局限于警察自身使用语言的情况, 忽视了交际对象的影响;最后, 对于提升语言交际能力的原则和方法方面论述较少, 缺乏理论依据。

3 新时期涉外警务英语口语教学研究展望

针对前文对当前警务英语口语教学研究提出的不足, 笔者认为在新时期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前提下, 公安院校的英语教师们可从如下三方面加强涉外警务英语口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第一, 从涉外警务英语的语言专业角度出发, 研究该系语言的基本特性、应用规范、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 把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与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研究细分开来, 以EGP研究成果为基础, 丰富ESP警务英语的研究成果。

第二, 在专业语言特性的研究基础上, 增加非语言因素的研究力度。例如, 可从警务人员的交际对象角度出发, 充分考虑其身份、教养、接受能力、文化情趣、心理承受能力等相关因素, 加强警务人员的言语得体性、说服力、逻辑性、策略性等方面的研究, 以达到劝善惩恶、感染教化群众的目的。

第三, 丰富涉外警务英语口语教学研究的方法。众所周知, 后人的研究应基于前人成熟的方法和理论基础之上, 例如, 就本论题而言, 可以借助美国语言及修辞学家肯尼斯·博克提出的“认同理论”为指导, 重点从“同情认同”着手, 强调在人际交往中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情感, 即只有双方对交际的某观点达成共识/认同时, 交际活动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也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和效果。

4 结束语

人民警察是国家司法机关的代表, 其言行是全体公安队伍素质高低的重要体现, 尤其是在与国际接轨和各国交流不断扩大的今天, 人民警察更是代表着国家和人民的形象活跃在涉外的大舞台上, 因此, 恰当地运用得体性言语, 提升其文化和道德素养, 是顺利完成交际任务、改变交际对象不正确的行为观念、维护国家法律尊严、重塑人民警察话语权、树立人民警察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因素和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廖传风.涉外警务英语语篇的功能语言学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7:110, 164, 192.

[2]程世禄.大学口语教学改革:愿景与现实[J].外语界, 2006 (1) .

[3]朱菊芬.非英语专业新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J].外语界, 2003 (1) .

[4]王斌华.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需求调查及其启示[J].国外外语教学, 2003 (3) .

[5]方宁.从涉外警务英语口语操用看警察的身份认[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1, 22 (3) :56-60.

[6]彭国庆, 王桂胜.谈警用口语的规范与禁忌[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6 (4) :6-8.

[7]殷相印.谈警用口语的特征及应遵循的原则[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 :14-17.

[8]张志华, 蔡蓉英.警察话语权行使不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6) :21-26.

3.论警务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 篇三

【关键词】 专门用途英语(ESP)、警务英语、课程、学科、教材、国际警务

中图分类号:G623.31

引言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与学科相关联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在语言学理论框架下,语言学从解释语言特征转向发现语言在实际中真正使用方法(Widdowson,1978;Hutchinson and Waters,1991),语言教学重心转向学习者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在国际犯罪和跨国犯罪现象日益突出的今天,国际警务合作日益呈现出多层次的发展态势,在国际警务合作中越来越需要公安业务和外语能力兼备的复合型警务人才。

一、我国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发展

当西方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达到繁荣阶段时,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改革开放推动了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跨入二十一世纪后,不同学科专门用途英语开始呈现繁荣发展的态势。从1994年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制度的确立、2007年商务英语被教育部批准为独立的本科专业、2007法律英语证书全国统一考试推行,到2008年北外专用英语学院的建立,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步入了新阶段。

二、加强我校警务英语教学的迫切性

1.国际警务合作、涉外警务工作的迫切需要

在跨国犯罪日益猖獗的形势下,我国公安部门的涉外警务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涉外案事件处置工作急需具备扎实的公安实战能力和英语实战应用能力的复合型警务人才,我校作为公安高等院校中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院校,有责任把警务英语教学推向更高水平、培养更多优秀的涉外警务人才。

2.我校警务英语教学的发展

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发展在我校经历了从繁荣、削弱、到重新发展的过程。从1978年起的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外语系时期就已开始招生“专门用途外语(英、俄、日、德、法五个语种)命名的本科生,于1998年与当时的公安大学合并,经历了从法、德、俄、日语专业的被取消到“专门用途英语专业”于2004年为“涉外警务专业”代替的过程。

3. 我校警务英语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外语系时期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目前很多活跃在公安系统各级涉外警务部门,是国际警务执法交流与合作的中坚力量和警界精英。与其他普通院校毕业生相比,他们因具备良好的公安业务素质和外语实用能力能更快投入到涉外警务业务中。最近十年,因英语课程学时不断减少,大部分学生的基本功逐年下降,这一影响已凸显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在教材建设方面,除了多年前的世界妇女大会安保工作手册、申奥英语培训教材、以及首部《汉英公安词典》,教研室没有再进行教材编写工作,这极大影响了我校警务英语教学的长足发展,远不能满足国际警务交流与合作对警务英语人才的需要。

三、加强警务英语教学的措施

1.警务英语学科定位和范围界定

警务英语需要满足如下条件方可确立学科定位:自身的研究边界的界定;本学科研究的学术规范(研究方法、评价指标等)的规定 ;一批学术成果(尤其是经典著作)的认可等等。它融合了与涉外警务相关的知识。《警务英语四议》一文对警务英语做出了狭义和宽泛的定义(王卫平,2005)做了详细区分,指出狭义和宽泛定义有利于警务英语教师根据不同警种人员的需要选择和编写不同专业内容的教学材料和内容, 宽泛定义可以加大警务英语的研究和教学的包容性和灵活性,有利于最大限度发展警务英语。

2. 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和规模

我校公安类综合性大学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培养的目标是着力培养“忠诚可靠、业务扎实、敢于创新、精于实战、一专多能、作风优良、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一专多能”包括具备一定的外语特别是英语的实用能力。因此,在遵守教学原理和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可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基本要求、教学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教学模式和形式等,例如,减少普通英语课程学时、增加警务英语课程学时。

1.教材建设

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材编写都要建立在满足学习者特殊要求的基础上(Cunningworth,2002),因此警务英语教材的编写要以需求分析为基础。要把教学效果和技能的提高放在首位,这要求在教材编写的每个阶段都要充分考虑学习者本身及其语言学习需求。教材可分为普通警务英语和专业警务英语教材,前者是根据各个不同专业而编写的教材,后者内容使用者也可以根据业务类型进行细分。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以专业内容为基础(content-based),后者以语言技能为基础(skill-based)。

4. 测试与评估手段

警务英语课程教学的发展与测试与评估制度的建立密不可分。建立一个科学的考核指标以衡量警察特别是涉外警务部门警察的英语水平,可大力推动警务英语教学的发展,提高公安院校在校生和公安战线在职警察英语实用能力。

结束语

公安一级学科在我校的设立和创建国际一流警察大学目标的确立,迫切需要从警务英语着手,针对目前警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制定实际、具体而有效的整改措施。以全校规划教材的编写、公安一级学科的设立和国际一流警察大学的目标的确立为契机,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重新修订警务英语教学大纲、修改课程设置、加强教材建设,以快速促进警务英语的教学和发展、推动我校国际化进程、尽早实现我校跻身国际一流警察大学行列的目标,培养出更多符合国际警务合作需要、既有过硬的警务实战能力、又有较高的英语实用水平的复合型警务人才。

1秦秀白,2010,外语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ESP研究》(1):

2朱梅萍,2010,外语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ESP研究》(1): (88-98)

4.警务英语 篇四

正北方网 2016-07-05 12:50:33 阅读(157)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

以移动警务、一线警务为主体的民意民生警务实施以来,杭锦后旗刑事案件发案总数下降33.4%,城区发案数下降35.3%,尤其是街面“两抢一盗”案件和打架斗殴、酗酒滋事等治安案件及各类民事纠纷数量较往年同期下降了80%以上。人民群众感受着陕坝社会治安秩序的持续好转,对公安工作的认同感和安全感明显提高。

“评判公安工作有各种各样的标准,但检验和衡量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是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每一名民警都应该把工作的评判权交给群众。”杭锦后旗副旗长、旗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刘瑞平说。近年来,杭锦后旗公安局按照市公安局民意民生警务战略部署,将民意作为判断、引领警务工作的最高标准和努力方向,以民生为落脚点,不断创新方法载体,提升民警维护社会治安、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移动警务赢民心 服务百姓受赞誉

“过去我们出来摆摊时有遇上醉鬼吃完东西不给钱,自从特警巡逻车上街后,街上喝酒闹事的基本没有了。现在晚上巡逻车就在身边,我们出来摆摊比以前安全多了,看见巡逻车警灯心里也踏实多了。”杭锦后旗陕坝镇烧烤摊老板白四颇有感触地说。

为了有效提高公安队伍处置突发(案)事件、暴力恐怖事件能力,打好维稳反恐处突的主动仗,破解警务工作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改变传统被动的警务指挥模式。杭锦后旗公安局党委本着不变体制变机制的工作思路,推出了以移动警务平台为依托,警力下沉、警种融合为主要特征的警务改革模式,全面启动移动警务巡逻。

该局移动警务共安排10个巡逻值班小组,由党委委员分别任总指挥,每天由一个小组的巡值警力在移动警务指挥车上值班,并负责指挥调度巡防大队街面的2辆巡逻车和城区派出所的4辆巡逻车及人员,实现了指挥前移、决策前移、警务前移。在组建成立移动警务指挥巡逻组的同时,成立一个勤务应急机动组,由刑警、治安、法制大队、巡防大队、城区四所每日值班备勤人员组成,负责移动警务巡逻指挥组的增援及临时性紧急勤务的处置工作。

移动警务巡逻运行后,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形成了一套贴近群众、贴近实战的巡逻机制。该局移动警务巡逻车已经不是单一的发挥巡逻执勤、维护治安的职能作用,而是成为即“警务现场办公室”、“民情民意收集站”、“岗位实战练兵台”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直通车”。

警情直达,高效运行的“警务现场办公室”。由局领导带队执行移动警务巡逻任务,可以直接对现场警情进行指挥调度,可以对群众咨询进行现场解答和通知相关部门接待办理,减少了报告环节,避免了因层层上报延误时间而贻误战机,有效实现了资源整合、指令直达,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2015年2月23日晚上11时许,由局纪检书记武建忠带队的第五巡逻组接到陕坝东城区派出所出警民警手台呼叫:在汇龙华庭小区内有2人酒后妨碍民警执行公务。巡逻组民警立即驱车三分钟内赶到现场,对嫌疑人进行劝诫和警告无效后将其强制带离。整个处置过程不到十分钟,围观群众为民警的果断出手鼓起了掌。事后,2名嫌疑人为他们的不理智行为付出了代价,二人均被检察院批准逮捕。

贴近群众,了解民意的“民情民意收集站”。移动警务巡逻车实现每天重点时段上路巡逻,带队领导及民警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局领导可以了解掌握最基层的民情民意,了解到群众关心的治安问题,及时进行信息研判,做出适时合理的工作调整。巡逻车内配有巡逻日志记录簿、民情民意登记簿、公安各项业务办理及安全防范宣传册。巡逻民警在做好巡逻日志记录的同时,随时将群众反映的情况和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详细登记。在与群众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中,不仅收集了民情民意,而且拉近了警民距离,密切了警民关系。

多警联动,提高综合技能的“岗位实战练兵台”。每个移动警务巡逻值班小组人员从16个机关单位和业务大队安排抽调。警力走出机关,深入一线,变坐等出警为出动出击,零距离服务群众、打击犯罪,形成有效震慑,遏制案件高发的势头,增强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案)事件,警力能够迅速集结,拉得出,打得赢。该局机关各部门警力一线执行移动警务巡逻任务,既可以解决巡防警力不足的问题,又增加了机关各警种民警现场处置警情、调解纠纷、服务群众的一线实战机会,还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其它业务技能。机关民警在巡逻过程中都熟练掌握视频监控、防暴枪、防爆叉、警棍、手铐等武器和装备的操作使用。这种复合型人员组合开展巡逻工作,收到了战训合一、实战练兵的效果。

小民情大民意 群众满意来点赞

今年,杭后公安局又创新实行“一线警务”(一线摸清民意、一线化解矛盾、一线维护民安、一线服务群众),用亲民爱民的实际行动促进和谐警民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为实现“法治杭后”“平安杭后”贡献应有的力量。

紧密互动交流,一线厘清民意。一是组织民警进村入企,了解群众利益诉求,关心特殊人群,对有困难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针对群众的意见、建议,第一时间将工作落实情况反馈给群众,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二是以各社区召开老党员工作会议为契机,通过警民恳谈会等多种形式,主动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干部等进行面对面交流,有效抓住党员代表熟悉小区地形、熟悉小区情况、乐于谏言献策的特点,广泛收集意见建议。三是关注民情民意,针对辖区多发的、群众关注的入室盗窃、车辆盗窃及其它影响辖区治安稳定的突出问题,做到深入抓好“破小案、保民生”工作,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满意。

6月23日,杭后公安局在陕坝镇塞上星广场举行被盗物品返还大会,将近期破获的一系列侵财案件中追缴的一大批被盗物品返还受害者。此次返还的物品有汽车3辆、手机35部、各类白酒163件、摩托车25辆、电动车42辆、现金5万余元,共计价值80余万元。杭锦后旗晨达汽贸公司经理王飞从民警手中接过被盗车辆的钥匙后异常高兴,握住民警的手连连称谢。6月10日,该公司库房内的3辆价值38万元的汽车被盗,经过刑警大队民警18小时的连续追踪,在千里之外将案犯缉拿归案。在现场,市民徐女士给杭后公安局送来锦旗。徐女士告诉笔者,半个月前她家被盗,丢失了价值7000元的10件酒,没想到公安民警这么快就破了案,帮她追回来。杭锦后旗副旗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刘瑞平对笔者说:“按照市公安局民意民生警务的战略部署,我们想通过被盗物品返还大会这种形式,充分表明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开展好各类社会治安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最大限度挤压发案空间,尽最大能力挽回群众的损失。”

妥善调处纠纷,一线化解矛盾。以社区警务室为阵地,开展深入细致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全力确保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针对邻里之间、业主与物业之间等民间矛盾纠纷随机性强、发生快的特点,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民警深入辖区逐村排查,切实把握矛盾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管控、早解决,帮助群众解决纠纷,维护合法权益,赢得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时刻关注民生,一线服务群众。紧紧围绕关注民生、服务群众这一主线,要求每位民警在对待群众态度上做到“四节奏”,即“一笑脸相迎、二温馨请坐、三诚心办事、四慢走相送”,使民警成为群众在救助、咨询、报警时想到的“第一人”。同时,在服务窗口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对有特殊情况和实际困难的,采取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努力实现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受理“零推托”,最大限度方便群众。

为了让“关注民情”这条铁纪落到实处,该局定期将见警率、民情日记记载情况、服务态度、工作效率、执法公信力、联系群众率、问题整改率等进行“背靠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纳入全年绩效考核。

“亲民日记”搭建警民连心桥

今年4月份,杭后公安局最大限度地推动民警深入社区、深入群众,访民情、帮民困、解民忧,在全局范围内推行“亲民日记”制度。从局领导到基层民警人手一本《亲民日记簿》,在走访联系群众时,采取一事一记的形式,如实记录群众所需所盼,及时反映民情民意,帮助解决困难问题。每周公开一次日记内容,每月交流检查一次日记,把收集到的民情民意、困难和问题、解决办法、措施和结果等及时公布。

“亲民日记”制度实行以来,全局民警共走访群众5000余人次,撰写亲民日记2000余篇,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870余件,通过群众提供线索查处治安案件30余起。

下一步工作中,杭后公安局将继续以“务实、担当、创新、争优”的工作要求,始终以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秉承民意民生警务理念,推行警民恳谈、“零距离”传授防盗防抢防骗小技巧、信访工作精细化等“警为民”措施,倾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真正让民意民生警务“扎根、开花、结果”。

荣誉榜

去年,杭锦后旗公安工作绩效考核业务指标排名全市第三,进入绩效“突出”等次。在市公安局绩效考核中,该局网安、国保、禁毒工作位居第一,3个集体、8名个人荣立三等功,12个集体、28名个人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

杭锦后旗公安局被市公安局评为“2015全市民意民生警务工作先进单位、队伍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市旗县区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基层派出所建设先进集体、监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民生是最大的警务

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介德

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群众才会满意我们的公安工作。

构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有三项要素缺一不可:一是真心畅通民意渠道,这是前提和基础。沟通渠道畅通了,才能充分了解社情民意,在制定警务方针、确定工作重点时才有客观、真实的民意依据,公安工作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二是真情服务人民群众,这是核心和关键。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社会平安、公平正义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新期待和新要求,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第三是要建立新时期警察公共关系,这是建设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途径。要通过抓队伍建设、抓警民互动、抓舆论引导,全面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从而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化,推动公安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尽心办好群众的小事

浙江省台州市委常委、公安局长陈棉权

公安机关化解矛盾、服务民生,必须坚持以民为本,尽心尽力办好群众的小事。

小事连民心,小事连全局,小事连稳定,小事连和谐。所谓“群众利益无小事”,打造民生警务,必须牢固树立“破小案有荣誉感,办小事有幸福感”的理念,把群众的每一个呼声、每一起诉求、每一点意见都当成大事来看待,并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声。如近年台州市立足“老百姓最关注什么,公安就整治什么;老百姓最痛恨什么,公安就打击什么;老百姓最期盼什么,公安就服务什么”,建立了“既要破大案也要管小案、既要破案件更要防案件”等一系列机制,开展了“反盗抢、促和谐”等行动,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举措,尽最大努力从群众最需要的小事做起,尽最大限度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在有效增强群众安全感的同时,提升了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

四大策略支撑“三项建设”

江苏省苏州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张跃进

为保障转型形势下推进警务信息化、执法规范化、警民关系和谐等三项建设的健康发展,工作导向和支撑手段也必须及时调整,重点要从目标要求、实现路径、奖惩措施、队伍精气神等方面支撑“三项建设”。

一是完善以人民群众满意度为主要标准的“五个度”绩效考核导向。这“五个度”为:人民群众满意度、社会治安掌控度、警营和谐度、资源整合和能力提升度、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认可度。

二是把创意警务作为破解难题、深化“三项建设”的路径。不能一味靠增警力、添装备,而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是建立激励奖惩制度,努力实现固本强基的目标。

四是要以警队“精气神”支撑“三项建设”,理顺“心气”,提高“士气”,炼就“豪气”,弘扬“正气”,增强“底气”,培养“雅气”。

信息化是警务改革“第一支点”

云南省曲靖市副市长、公安局长胡祖俊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财、物的大流动,犯罪的动态化、智能化特征日趋明显,职业犯罪、高科技犯罪不断增多,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警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警之路,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实践证明,公安信息化是一场新的警务革命,不仅是提高公安机关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是警务机制改革的“第一支点”。

对于这场革命,谁认识得早、抓得好,谁就能赢得主动,占领制高点;谁认识得晚、抓得不好,谁的工作就会被动。

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在全体民警中叫响“不懂信息化应用的领导将丧失指挥权,不懂信息化应用的民警将丧失工作岗位”的口号,增强民警的危机意识,提高民警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去年以来,市公安交警支队始终以提升群众交通出行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全面把握民生脉搏,积极创新民生警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难点问题,推出了一批操作性强、实战效果好、社会认可度高的特色亮点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小天使交通岗” 保障学生出行安全

立足于路口、校内和家庭三个宣传阵地,落实路口三个10分钟(即“小天使”协助交警执勤10分钟、协助交警开展安全宣传10分钟、协助交警劝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10分钟)、校内二个提醒(即提醒师生遵守交通法规、提醒接送学生的家长按规定停车)、家庭三个一(即每天给长辈说一句安全提示语、每季度与家长合办一期交通安全报、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交通安全信),最终实现“1+N”(即通过教育一名学生,带动全社会关注交通安全)的社会效果。通过实践证明,“小天使交通岗”体验活动不仅使学生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还带动了身边的同学、朋友及家长共同遵守交通规则,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关注交通安全、人人参与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围。

“农村派出所管交通”切实服务农村发展

抓“合力”。全市乡镇设有交警中队的地区,派出所和交警中队合署办公,交警中队长兼任派出所副所长,由所长负责全面工作,交警中队是派出所下设的一个工作小组。实行一套班子、一个支部、一个办公场所,一个值班室、一个食堂;加“压力”。明确了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即协助交警部门重点做好维护交通秩序、开展安全宣传、加强源头治理、排除安全隐患、参与事故处理、强化危化品车辆监管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并以文件的形式给予明确;添“活力”。县区交警大队每月召开一次工作总结安排部署会,定期举办培训班,对各派出所管交通的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确保派出所管交通的人员会处理交通事故、会处理交通违法行为、会办车管业务;给“动力”。制定考评办法,成立督察小组,进行不定时明查暗访,并纳入市公局对县局、县局对农村派出所的目标考核。目前,全市参与交通管理的农村派出所共有73个,占全市农村乡镇已建派出所总数的84.9%,农村地区交通事故同比下降了50%。

“邮政代办业务”让群众少跑路少花钱

针对全市机动车、驾驶人大幅增长,外地务工人员多,流动性大,群众办证、领换证等业务耗时长、花费大等情况,依托全市253个邮政代办点,把车管服务网点延伸至全市各偏远乡镇、街道、社区。各邮政代理点直接向社会开办车管业务,在收寄车驾管业务资料时,根据业务办理规范要求,对车主及驾驶人相关资料进行审核;邮政窗口工作人员将收取的资料用单独信封寄至邮政速递物流公司车驾项目组;邮政速递物流公司车驾项目组每天将全市资料汇总后,交由派驻车管人员统一到车管所专台办理业务;车管所安排专人负责,办结后转交速递物流派驻人员,邮政速递公司按照城区1-2天,乡镇3-7天的规定时限,及时准确地将资料投递到每位办事群众手中。同时开通了远程服务中心,市民可通过拨打966669服务热线预约邮政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办理车管业务。去年至今,通过邮政快递办理各项车驾管业务36000余笔,为群众节省往返车旅费约360余万元。

“信息化警务”拓宽民生交管服务面

5.警务英语 篇五

一、当前治安形势下,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法,一方面能因应治安形势的新变化,树立起新的社区警务运作理念,建立起新的社区运作模式,由过去传统的依靠街道居委会、治保会为主的“粗放型”的行政运作模式,向新形的多元化的社区运作模式转变;另一方面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能够充分发挥社区民警主观能动性,调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辖区治安的维护,减少警情,减少犯罪活动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充分体现人民警察的价值观,同时也是提高管理措施减轻工作压力确保工作任务完成的必然要求。

(一)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是创新社区管理措施的一个重要内容。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有助于构建符合辖区实际的治安防控网络,是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社区警务是公安基础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掌握社情民意最直接的渠道。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服务跟着需要走”的原则,创新社区警务管理措施,就是要规范社区民警职责任务、工作目标、程序、标准、要求和效果,从而建立起一套高效廉洁的管理机制。

(二)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是减轻社区民警工作压力的必然要求。在动态治安环境下,创新社区警务工作的方法,有助于民警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是压减社区民警工作的压力有效途径。现阶段社区民警几乎承担了各项公安工作,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可想而知。因此,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就是用科学管理制度形式,切实为社区民警解决心理负担过重、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压力过大。把社区民警真正从日常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能,以更好地规划社区治安防控的重点问题和做好群众工作,让社区民警沉得下去,走进群众之中,全面增强驾驭治安整体局面的能力。

(三)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是完成社区警务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是当前社区警务工作改革的必由之路,又是在当前警力不足、任务繁重情况下,实现社区民警工作效能最大化的重要保障。目前,社区民警普遍存在过分依赖现成的工作制度和传统的工作方式,无法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地开展工作。即使深入社区也“匆匆来、匆匆去”,简单布置一下防控工作,又忙于处理别的事情,直接影响了社区民警开展基础工作的主动性。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就是为了争取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力量的支持,提供各类便利条件,积极发挥社区民警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确保社区警务工作多元化、实效性。

二、近年来我区社区警务工作的主要创新举措及当前存在问题

经过几年来探索与实践,越秀区的社区警务创新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实行党员干部进社区指导工作。目前全区有269个社区,已建成警务室272个,配备社区民警316名。社区民警全部脱离派出所的行政值班组,根据社区的治安动态,实行弹性工作制。同时,选派270名中层党员领导干部进社区,切实加强对社区警务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及时为社区警务工作开展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实行了岗位双向选择,落实责任捆绑制度。为调动社区民警的积极性,提高社区民警的工作水平,分局对派出所的勤务运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华乐所的试点实施“四班三运转”警务模式和岗位双向选择,让民警自主选择岗位,让岗位选择民警,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一名民警能够选择自己喜欢并能胜任的岗位。同时,在矿泉所、登峰所试点实施派出所领导与社区民警实行治安责任捆绑。将民警分到警务片后,以片为单位进行治安责任捆绑,所领导成员也分到片区中与片区民警共同承担治安责任,按照《越秀区各警种破、压案奖励办法》进行考核和奖罚。已从被动型警务向主动型警务转移,提高了社区民警为群众的服务效能。

三是社区警务实施分片管理,科学划分责任区。按照公安部每位民警管理1000户、3000人至4000人的要求,我局各派出所按地域划分若干片区,每个片区的成员由社区民警、治安员和刑侦民警组成,每个片区设组长、副组长一人,片区实行捆绑制度,片区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各片区自行考核汇总派出所进行综合考评,将考核结果进行张榜公布。

四是全面落实了“四种治安防范”模式。各派出所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全面实现了群防群治基本物业管理模式、引入物业公司的综合物业管理模式、健全防盗门的防范模式和推广IC卡、门禁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相结合的技术防范四种模式。有效地实现了天网、地网的互动,人防、技防和物防的有效整合。2009年全区刑事发案比2008年下降17%,三类可防性案件与2008年同比下降18%。

五是构建了社区警务网,提供便民措施。根据社会发展和实际的需要,派出所主动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式,设立社区警务网,根据居民的需要设置法律法规宣传社区警务新闻,便民服务;外事咨询警示专栏,社区民警信箱等栏目,积极开展便民利民和治安防控工作。社区警务网开通以来,广大社区民警结合“大走访活动”,结合日常工作,为群众大办好事实事1481件,收到表扬信51封,锦旗23面。

六是警务前移,建立公共场所治安警务室,延伸社区警务进校园、进企业、进商贸。根据《越秀区公安分局加强公共场所治安警务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将社区民警治安防范触角延伸至各个角落。通过建立商贸、车站、医院和高校等

治安警务室,现建设32间,有效压减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确保了各类警情两位数下降,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二)目前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推进社区警务工作中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社区警务工作中与现实的治安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先进社区的治安工作在现有工作措施下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在继续突破上遇到瓶颈问题,对社区警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有较大障碍。

一是部分社区民警政绩观不端正,工作平淡不讲求创新。面对严峻的治安形势,在社区民警中仍存在着对夯实基础工作的曲解,不能端正社区工作政绩观,错误认为基础工作难度大、时间长、出成绩难,不像刑侦部门破案后立功受奖,报纸有名,电视有影,电台有声,因此对工作抱着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工作责任心不强的情况。还有不少民警对开展社区基础工作,做群众工作不感兴趣,不扎实,不深入,不用心,不愿意把精力集中在夯实社区基础工作上。

二是非警务工作量过多,忙于应付繁杂的事务。近几年来,社区民警一方面要忙于应付各种各样的名目繁多的检查,另一方面由于街道司法组织工作不完善,不到位,一旦发生居民纠纷,社区民警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调解处理。不少社区民警反映由于非警务工作增多,很难保证每周不少于20小时在社区做基础工作。

三是社区警务相对独立的运作机制流于形式。派出所集打击、防范、服务、管理于一体,任务非常繁重,警力不足,不得不动用社区民警参加维护稳定和各种大型群众活动安全保卫工作,此外手工填写的台帐比较多,个别台帐内容还需再次输入电脑,造成重复输入,加重了社区民警的工作压力,特别治安复杂的的社区民警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压力更加大,身心更加疲惫。

四是社区民警缺少系统的专业培训。社区民警有别于其他警种的自身要求,随着社会化的多元化管理,对社区民警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仅凭“经验”办事和“吃老本”已不能适应社区治安形势发展的需要,但目前社区民警除新警上岗前作筒单的岗前培训外,正式上岗后很少接受专门培训。当前,各警种培训活动日益增多,但作为社区民警还缺少系统的、针对性强的、专业化的培训,给新形势下的社区警务工作开展带来被动局面。

三、借鉴先进经验,积极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方法

社区警务工作方法的创新其出发点是依托社区,立足社区,组织社区民警开展辖区治安防控工作,深入社区充分了解社情民意,社区工作存在问题和不足,因情施策,因势利导,在实际工作中创新工作方法,力求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取得新突破。下面,通过归纳和总结我区优秀社区民警的一些有效的工作方法,从社区防控、社区管理和群众工作上为社区民警创新工作法提供借鉴。

(一)“五字”工作法。一些社区民警习惯以简单的几个字总结自己的工作方法,便于运用和记忆。“五字”工作法就是其中一种,只要把靠、爱、深、细、实五个字牢记于心,社区警务工作就会出成效。“靠”就是依靠当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争取居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加强以居委会的沟通,互相协调,主动联系,通报治安情况,了解社区动态,达成共识,使许多难以落实的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爱”就是关爱百姓,热情服务以爱心解民忧,送温暖,充分体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深”就是社区民警要深入到居民群众家中、学校、企业单位,长期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熟知辖区治安状况,并从群众中获取治安预警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化解矛盾。“细”是要求治安防范工作应从细微处着手,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认真发现不稳定因素,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群众普遍关注的“小事”,要细心及时处理。“实”就是工作往实里干,要以实干的精神,溶于群众,接触群众做好治安防范工作,发动群众齐抓共管,压减三类可防性案件,压减原始警情和确认警情,结合工作,关心群众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自觉地挑战压力,尽职尽责,持之以恒的实干,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实事求是地巧干。

(二)“三台一站”工作法。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开设社区综合信息平台能有效向辖区群众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告知辖区治安状况,提高自防能力,实现以信息为导向的打击与预防机制,以管理促服务的机制,让信息化为现实斗争服务。华乐所华侨新村社区民警贺毅发挥社区警务室信息化功能,探索出“三台一站”工作法:一是短信群发平台。利用警务室建立“短信群发平台”,针对辖区治安状况进行研判,第一时间向群众发送安全防范短信,提醒住户做好安全防范。仅2009年发送短信5310多条,减少了社区各类治安案件的发生。二是开通社区警务室电子博客、网上警务室平台。利用网上警务室电子以及个人电子邮箱等平台实行三公开:公开社区民警个人资料、公开治安信息、公开服务项目。共受收到群众意见和建议413条,达到了“社区管理共参与,治安防范皆有责”的效果。三是建立“两级报警”平台,在社区中推广居民能接受的低价家庭联网报警器,目前社区大部分住户和机团单位加入“两级报警系统”,凡加入的住户或机团单位未曾发生过入屋盗窃案,探索一条社区安全防范的新路子。四是发挥警务室是群众服务站的作用。在建立“社区三台”治安防范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行警务室24小时勤务运作模式,实现了“灯要亮,门要开,事要办,群众要满意”的目标,让警务室成为百姓心中设在家门口的派出所。

(三)“四勤“工作法。社区民警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力量,民警工作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区警务工作成效,因此,“四勤”工作法是社区民警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一是勤宣传。积极深入社区采取上门、宣传栏、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治安防范宣传,动员社区社会力量协助搞好社区的治安防范,动员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工作,主动检举揭发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树立社会正气,营造共同打击违法犯罪的社会氛围。二是勤上门,要主动深入居民家中,了解居民生活状况,引导和教育居民住户做好自防意识,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提高群众对治安工作的满意度。三是勤登记。在社区工作中,要做好记录,将社情民情,逐条登记下来,熟记于心,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使社区工作深受群众认同。四是勤观察。要善于观察社区的人和事,及时发现可疑治安隐患和消防隐

患,让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

(四)“六员统管”工作法。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群众安居乐业,不能单靠社区民警单条腿走路,必须有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熟悉社区情况的社会辅警力量。社区民警要把辖内的保安员、联防队员、义务巡防队员、大楼大院的物管员、出租屋协管员、群众治安积极分子组织协调起来,由社区民警统一管理、统一指挥,实行“六员统管”,形成社区治安防控的坚强支柱。要定期向他们通报治安状况,传授公共安全防范知识,预防犯罪的技能,盘查、询问的技巧,做好值班记录。还要关心他们身体健康,家庭情况,对家庭生活有困难,要上门走访,想方设法帮助其解决困难,对身体有病队员要给予照顾,合理安排工作,把大家融合在一起,思想统一,目标一致,步调一致,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三强”“四心”“四民”工作法。社区警务工作要注重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是扩展社区警务工作范畴,提高社区警务工作效能的有效途径。六榕所社区警务女子中队立足社区治安实际和群众工作,摸索出“三强”“四心”“四民”的工作法,不单整体推进了社区防控工作的开展,还有效的拉近了警民关系,成为社区警务建设的新亮点。“三强”就是要求每个社区民警强管理、强防范、强整治。“四心”即恒心、关心、耐心、细心。“四民”是爱民、为民、便民、亲民。只要做到了“三强”“四心”“四民”,不仅使社区警务工作得心应手,还大大加强了警民魚水情的关系。

6.社区警务工作 篇六

一、社区警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前期的社区警务运行来看,我市各地的社区警务工作已经正常运作。但影响、制约社区警务工作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

(一)社区警务的功能发挥不够。社区警务既是公安工作的一部分,也是社区工作的一部分,特殊的交叉属性决定了其特有的功能。社区警务是社区群防工作的组织形式,是群众与犯罪作斗争的阵地,也是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进行信息互通的基层中枢。其功能是组织协调群防群治工作,而还能简单地等同于以往的居委会工作。因为社区的功能更齐全,设置更合理、科学。而现实工作中,民警在社区警务中往往只是应付式的等候、登记、处理,没有变被动为主动,没能将社区的警务工作统筹考虑与合理计划,而是简单地按命令执行,特别是在有计划地组织群众进行群防群治及其他的综合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社区警务的组织引导功能。

民警深入基层广集信息的同时,最大的工作要求是组织指挥一支防控力量。群防群治力量是公安机关的一支重要防控力量,在公安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但这种重要性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首先,思想认识不到位。公安机关内部未将群防群治这项工作提高到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社会治安的高度来认识,基层派出所对群防群治工作没有明确计划、目标和落实措施。其次,范围拓展不广。派出所只负责对协警、保安队伍的管理,对其它群防群治防控力量,未承担起管理职责。第三,队伍运作不力。社区民警牵头组织协调不够有力,未将其串联成有效的防控网络,导致各种群防群治力量的运作无力,未形成有效的防控体系。虽然有了一个警务室,在群众看来有了依靠的场所,但是民警还是单兵作战,缺乏稳固的根基。

(二)社区警务工作没有形成合力。社区警务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要求地方政府、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等各方参与。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是街道党委、社区干部,在对社区警务的认识上,及责任归属上还没有真正统一。调查中发现仍有不少社区单位和群众认为社区警务是公安部门的事情。社区中的大部分资金投入,往往是碍于民警的“面子”“交情”,都没有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位。特别是筹建警务用房、资金问题上,使社区民警感觉到人单力薄。另一方面社区民警在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没有对社区警务工作作一个比较全面完整的理解。社区民警投身社区的时间不多,与社区群众缺乏多方的信息交流,未能使社区群众真正认识到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关键在于社区。在具体工作中社区与社区民警共同分担维护社区治安秩序的责任意识不强,导致社区民警走不出独自承担解决社区违法犯罪问题的怪圈。

(三)社区警务的资源利用不足。社区民警在工作中往往依赖上级机关来解决人财物,习惯于依靠行政手段筹措各种社会资源,不善于动员社会力量,没有真正形成社区共防范的局面。开挖社区资源的成败优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警个人的状况。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民警个人素质好、活动能力强,利用社区资源的效果就明显。

三、改善社区警务运行的对策

(一)统一思想认识,发挥主力军作用,引社区合力共建社区警务。加强社区警务建设,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夯实公安基层基础,提高公安机关控制社会治安能力的重要举措。公安机关要按照派出所工作改革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切实转变观念,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积极的姿态做社区警务战略的实践者。要坚决克服责任区民警工作制度向社区警务转变中急于求成的心理,正视社区警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循序渐进地推动工作。要从长效管理的角度制订社区警务实施的计划和工作目标,避免短期效应、多头指挥,确保社区警务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服务为先、密切警民关系,得社区居民支持社区警务。推行社区警务的主旨是以预防犯罪和密切警民关系,实现社区警察和社会群众的有机结合。一是社区民警必须花时间、精力搞好细致繁琐的群众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听民声、知民情、排民忧、解民难”成为社区民警每天工作的具体内容。二是必须科学合理地建立职能明确的基层警务体制,提高工作实效,达到便民、利民的目的。设置适应社区群众需要的社区警务机构,保证基层足够的警力,使社区民警与群众进行最广泛的接触。社区警务运作要灵活、有弹性,在作息时间的安排上给民警一定的自主权。社区民警要围绕中心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提高民警在社区的出现率,加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增强群众安全感。三是以优质、满意的服务,赢得社区群众的承认与支持。为群众提供服务,不光体现在民警警容风纪、行为举止和文明用语上,更重要的是化解矛盾维护社区安定,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上。社区警务要求社区民警是多面手,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够妥善处理广泛的与社区相关的各种治安问题,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三)群防为本、发挥特殊功能,使社区群众投身社区警务。社会治安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在社区、公安工作必须立足于社区。而加强群防群治网络队伍建设,是坚持和发扬新形势下公安机关的群众路线,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和提高公安机关预防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地必须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广泛宣传,以取得党委、政府对社区警务建设的支持。社区民警要紧紧依靠社区党组织,动员社区各方力量,构筑新型严密的群防群治网络,并从规范组织、制度建设,目标任务,生活报酬等方面入手加以认真落实,使这支队伍在社区防控工作中做到有能力收集社区信息,有实力维护治安稳定。

(四)因地制宜、利用有价资源,用社区特色优化社区警务。在推行社区警务,维护治安工作中,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号召发动是其他任何部门无法代替的。各地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服从中争取理解,在服务中求得支持,依靠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实施社区警务战略。首先,利用传播媒介宣传社区警务工作的意义,提高吸引力。社区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群,是各种矛盾的汇聚点,社区成员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和行业,改革和发展中几乎所有的举措和结果都会在社区集中反映出来。因此,吸引社区居民参与遏制犯罪,维护治安就显得非常重要。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向群众宣传社区警务建设在维护治安秩序中的意义和作用,形成有利的舆论氛围,增强社区单位和群众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争取社区各阶层的支持。其次,利用社区特色,优化社区警务工作的内容,提高凝聚力。社区民警应根据社区治安环境、复杂程度、人员状况等特点,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使群众介入社区警务,使社区警务融入社区。市区清波门社区民警通过走访摸底发现在社区内有多家律师事务所,而社区内上门要求调解的多起邻里纠纷均涉及深层次的法律问题。社区民警找了社区内的一家律师事务所,邀请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每周来社区警务室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解答有关法律咨询服务。不仅使社区的数起纠纷得到化解,而且充实了为民服务的内容,提高了警务室的知名度,发掘了社区警务中的又一个亮点。第三,利用个体能力开发社区警务资源,提高战斗力。各地在社区中发掘治安资源时,必须教育民警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提高公安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塑造良好形象。只有民警的素质提高了,形象好了,为民服务工作到位了,才能使公众对民警产生认同、依赖和信任感,从而达到感情上的融洽和思想上的沟通。公安机关要以良好的形象和优质的服务取得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为开展社区警务提供强大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一是警务实建设资金紧缺,党委政府投入有限,导致警务室基础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健全,办公、交通、通讯等条件落后,难以保证灵敏高效运转。

二是社区警务室警力单薄,没有协勤辅警,民警工作繁重,压力较大,加之政治、经济待遇较低,致使民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三是派出所总警力不足,处置突发事件、调处矛盾纠纷维稳工作艰巨繁重,各类政治、经济、文化安全保卫活动频繁,各种专项行动不断开展,大量治安、刑事案件查处侦破、各种案件纷繁复杂等等常常使派出所首尾难顾,警力捉襟见肘,不得不经常抽调社区民警突击应付,致使设区民警无法真正沉到社区安心工作,防、管、控、工作难以落实。

四是社区部分治保、调解组织有名无实,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一些单位片面注重经济效益、工作成绩,而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却是领导挂在口上,名单写在纸上,制度挂在墙上,却不真抓实管,发现问题不报告,遇到矛盾就推诿,没有真正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治保、调解等群防组织”松、软、散、瘫”现象较为突出。

一是当前社区民警本身警力单薄,工作任务繁重,下社区时间和精力不能保证,不能全身心地沉到社区,有居民干部反映几天见不到民警到警务室来工作。

二是社区的整体力量,包括治安方面的力量需要进一步整合,有的社区和警务室形成合力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

三是部分社区民警做群众工作的主动性、责任性、预见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7.警务英语 篇七

关键词:ESP理论,警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与国际化合作更加频繁,各国间的警务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如何在国际范围内有效地开展国际警务合作,成功地预防和打击国际性犯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定,对我国的执法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一方面,要求执法者具备国际警务合作的必要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则要求参与国际警务合作的执法者具备警务英语能力,能够做到和国际执法者顺利进行交流。为了有效处理各种涉外警务活动,及时获取当今世界最新警务讯息,警务人员必须具备娴熟的外语应用能力。警务英语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涉外警务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影响着中国警察在国际上的对外形象。警务英语是在处理涉外警务活动时用到的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的范畴,即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如商贸英语、旅游英语、外贸英语等,是指和某类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所学专业方向的英语运用能力及在特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工作的交际能力。

教育部相继出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基本思路》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草案》中指出:学生掌握英语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交流和沟通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摆脱原有以知识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重点应转向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上,同时应提高学生在本专业方向英语交流能力。这就预示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将逐渐向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方向转移。[1]

作为培养未来警官的摇篮,公安院校越来越重视警员综合素质中外语水平的提高这为英语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空间与平台。学员警务英语水平的提高,首先需要教师水平的提高为前提。如何提升警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公安院校警务英语教师师资现状

目前,公安院校担任警务英语课程教学的英语教师可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由大学普通英语(General English)教学的英语教师担任;另一类是由公安专业英语基础较好的教师担任。但由于专业领域或语言结构的限制,警务英语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无法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

1.1 英语教学中中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问题

大多数英语教师为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熟悉的英语语言学科内容知识和技能,掌握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了解语言教学最新发展研究的动态,具有扎实的普通英语语言基础和较为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然而缺乏相关的公安实务学科知识,没有公安实践教学经验,公安语言体裁不熟悉,对学生在公安领域的各种需求不很明确。[2]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专业方面的知识满足不了教学要求。警务英语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还要有一定的公安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1.2 公安学科领域中英语语言运用问题

来自公安专业的专业教师,具备公安教学中所需的系统的公安基础专业知识,对公安课程熟悉,有些甚至有相关的公安工作经验与一线业务知识,熟悉本专业的语言特点,了解学生在本专业的需求,但是这类教师在英语语言方面相对薄弱,缺乏英语教学的技能,难以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专业教学。

由于ESP教学是一种以特定目标为导向(goal-oriented)的英语教学与学习途径(approach),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目的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注重语言能力和职业、专业相结合。所以,警务英语教学应该以内容为依托,教学要求是通过对语篇的目的进行分析,掌握语言结构、语言功能、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3]

2 警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根据前文的分析,警务英语教学的重心仍是语言教学,贴近公安实战的英语师资是警务英语教学的关键。警务英语教师应满足如下的要求:必须要有良好的政治修养;其次作为语言教师,还应具备外语教师的语言教学素质;三是他还是专业教师,还应具备公安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专业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这是同普通英语语言教师最根本的区别。[4]如何建立一支素质高、数量够、相对稳定的警务英语师资队伍,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加大培训经费投入

培训经费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定期派送英语老师参加公安业务进修培训,这是使英语教师不断完善公安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的需要,也是及时了解公安形势发展、掌握最新公安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学校应加大投入一定的经费,利用社会资源对英语教师进行校外培训调研,提高英语教师的公安专业水平和应用能力。[5]

2.2 下基层锻炼

警务英语教师自身要具备公安实战经验和实战能力,了解学生的专业需求,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深入基层,参与实战。教师深入公安实践,不仅能够优化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推进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并完善教师下基层锻炼的公安实践制度,是教师直接深入了解公安业务知识,解决公安教育与公安工作相脱离的有效途径。

2.3 拓宽师资培养途径

加强警务英语师资培养,可以分为长期培养和短期培养。[6]长期培养,主要是学校鼓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积极为教师创造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教育,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拓宽知识面;同时可作为访问学者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学习国外ESP教学的先进经验。短期培养主要校内培训。它是一种由学校自行组织教师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和形式根据本校教师的特点、专业需要来制定计划。可以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多开展公安业务方面的讲座或短期培训班,英语教师的参加可以在短期内高效的提高公安业务知识。

2.4 互助合作式教学

合作教学(co-teaching),是指具有某一特定专业背景的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合作共同教学(Jordan,1997)。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ESP研究者(Kennedy,1979)就提出了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合作进行ESP教学的思想。合作教学策略可弥补前文中提到的两类教师在各自教学中因专业领域的局限而形成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在ESP教学中,语言教师与专业教师的信息交流、沟通与合作是非常重要,也很有必要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弥补公安专业教师或英语教师各自独立教学中的不足,使双方教师互相取长补短,学生在这样的新的教学模式下既可以学到准确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得到良好的语言训练。使得语言交际能力在与专业相关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真正培养,进入一个模拟仿真的语言环境。合作教学互惠互利,相得益彰。在公安专业教师的帮助下,英语教师能够对学生的目标情景(target situation)有足够的认识,与此同时,英语教师又能让公安专业教师了解自身所面临的语言问题。[2]

3 结语

掌握警务英语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国际化警务人才需要的必然。与此同时,也使警务英语教师自身发展和提高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警务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摄取和语言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同步的,而且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警务英语教师应努力加强公安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为培养高素质的既有较强英语交际能力又精通公安事务的复合型警务人才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2]董桂君.ESP课程与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发展策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2)

[3]陈亚丽.ESP理论与以内容为依托的英语教学[J].中国ESP研究,2011(1)

[4]童慧萍.大学专业英语师资现状调查分析[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10)

[5]凌晓靖,蔡炎斌.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背景下公安专科院校师资培养的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8.警务人员健康告急 篇八

“去年我们为8000多名公安警务人员进行了体检,今年为朝阳区4270名警务人员进行了体检。我们发现这个群体的组成人员相对年轻,大致是从25岁到55岁,但是经过分析健康体检结果发现,其中高血压占26.63%,血脂异常占63.65%,尿酸高占26.49%,血糖异常占11.17%。在警务人员中,这些病症的发病率比一般人要高。这跟他们的工作性质有直接关系。”胡波说。

在警务人员中,普遍存在着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短等问题。生活的不规律和工作压力,使警务人员的精力、体力严重透支,工作效率下降,也使这个群体容易暴饮暴食,损害身体健康。

除了身体体检外,慈铭还对这个人群的心理健康进行了检测,发现警务人员在这方面也同样不乐观。

由于警务人员接触的案件繁多,类型也比较复杂,其中不乏涉及到一些社会的阴暗面,有时还要遭遇辱骂和抱怨。这些负向的事物,会给人的精神和心理造成压力。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压力就会累积,造成心理积怨。目前,心理健康问题在我国并没有受到特别的重视,但警务人员的健康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应该受到重视。

朝阳区地处北京城乡接合部,面积大、社区多、人口杂,治安管理难度大。长期以来,由于基层派出所警务人员配备较少,维护管区治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尤其是春节前后、“两会”期间,更需要大量的警务人员,现有警力明显不足。因此如何提高现有警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如何更有效地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迫在眉睫。

上一篇:家的温暖优秀作文600字下一篇:济南市中考满分作文《为自己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