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简报

2024-07-02

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简报(精选8篇)

1.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简报 篇一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B类 英语专业本科生 竞赛时间

1.初赛时间及形式:初赛定于2012年4月8日(星期日)上午9:00—11:00在全国各地同时举行。初赛赛题包括笔答和听力两部分。初赛听力采取播放录音的形式。

2.决赛时间及形式:决赛笔试(含听力)定于2012年5月13日(星期日)上午9:00—11:00在全国各地同时举行。决赛分两种方式,各地可任选一种:第一种是只参加笔试(含听力),第二种是参加笔试(含听力)和口试。只参加笔试(含听力)的学生的决赛成绩满分为150分;既参加笔试(含听力)又参加口试的学生满分是200分,其中笔试分数为150分(含听力),口试分数为50分。决赛赛题和口试方案、题目由全国竞赛组委会统一命制。各省级竞赛组委会选择是否统一参加口试,并决定口试地点、时间、形式等具体事宜。

操作细则

1.赛场设置: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一个赛区,竞赛活动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组委会的领导下,初赛由各参赛高校设赛点组织进行,决赛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组委会统一安排考场。所有赛点的标准赛场考生必须为30人;非标准赛场考生必须低于30人。凡是安排超过30人的赛场,视为违反赛规。

2.听力测试:所有初、决赛赛点须提前安排和检查好听力设备和场地。听力测试必须在规定时间统一播放,在规定时间结束,否则视为违反赛规。自2011年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决赛听力部分将采用光盘播放的形式,光盘配发比例为100:1(参赛人数:光盘数)。若确因特殊情况无法使用光盘播放听力的参赛单位,在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委会提交的报名表中要特别标注使用听力磁带,磁带的配发比例仍为30:1(参赛人数:磁带数),未特殊标注者将统一发放光盘。同时,为做好保密工作,防止听力泄题,听力光盘将设置打开密码,由全国竞赛组委会于考前一周电话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组委会主要负责人,由该主要负责人通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参赛单位负责人。

3.赛区巡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组委会须派特派员(巡视员)检查和巡视初赛赛场及评卷工作;决赛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组委会统一安排。

后续活动

本竞赛每年都会举行后续活动,即全国大学生英语夏令营活动。营员从获特等奖的学生中择优产生。在夏令营活动期间,营员们将接受封闭式的英语强化训练,并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英语学习经验交流、旅游观光、英语联欢会等活动。其中,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和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是整个夏令营的“重头戏”。在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和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中的优秀选手将参加由中央电视台和教育部联合举办的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部分优秀选手将被选派出国参加国际大学生英语竞赛和夏令营活动。

2.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简报 篇二

2015年至2016年,笔者启动了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的培养研究项目。该项目以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学习需求为导向,开展的研究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首先使学生了解竞赛C类的题型,并将学生分组并分配任务,每个小组负责对不同的板块进行研究,通过自身的学习探究和老师的答疑辅助,对小组负责的题型进行出题特点、解题技巧和方法等各方面的归纳总结。这是一个让学生相互合作去进行自主探究并获得输入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既展开语言技能的学习,又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在前一阶段自主探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建群和集中面谈等各种方式,定期进行集中交流,分享和巩固。学生间进行相互输入,将第一阶段各小组的成果共享,摈弃了单一由老师传授知识的被动学习。这个过程也有指导老师参与,并分别对不同题型加以策略指导。

在第三阶段,学生各小组定期进行了自主模拟竞赛和强化训练,并在每次模拟后开展师生的交流与讨论,解决学生在模拟竞赛中出现的问题,包括解题思路和知识点等。这一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发现和自主合作学习。

最后,学生在4-5月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赛在4月中旬举行,通过初赛的学生在5月中旬参加了决赛。在初赛和决赛后,学生通过对比赛成绩的分析,对自己在备赛过程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进行反思,写出心得体会;老师对实践过程进行总结,进一步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

最终,在2016年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参与研究项目的学生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此外,由于在竞赛中时间分配不当而错失了分数,遗憾地与一等奖失之交臂的学生(该生获得了二等奖)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考试周刊》上发表了相关的论文。

通过在赛后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学生基本对这种培养的组织形式持肯定态度,认为这种方式的辅导和自主学习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合作;并且能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思考、总结,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提升了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但是在整个项目进行的过程中,笔者也逐步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首先,与学生的长期学习过程相比,该项目的开展时间只是一段相对短暂的时间,而学生的英语技能,竞赛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并不能完全依靠某个短暂时期的辅导或者培养达到一劳永逸提升学生的效果。短期集中的培养仍然需要和长期的实际教学积累相结合。除了在项目中的辅导和培养之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们也应该有意识地把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并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竞赛。

其次,与很多重点大学的学生相比,三本院校的学生仍然存在着自觉自律性较差,对教师的指导吸收情况不够好的问题。比如在笔者开展的项目中,就出现了有学生未完成题型分析,以至于无法进行分享交流;还有学生没有参与所有的定期集中讨论,或者是自主模拟训练等等。在辅导中,教师曾针对题型和时间分配对学生进行过做题策略的指导,但是在比赛中,仍然有学生忽略了这些策略,导致时间分配不当,而影响了最后的成绩或获奖的名次。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自觉自律性,也是后期要进一步进行研究的重要问题。

第三,由于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题量很大,题型多样化,市面上相应的辅导资料并不是非常丰富,因此学生要获得良好的成绩,仍然需要将自主学习与老师的指导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以传统的方式去讲解竞赛题,而应该考虑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这些对教师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稳定教师辅导团队,这些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竞赛成绩和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因此,完善学校的学科竞赛奖励机制,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激发教师培养优秀学生的主动性。

3.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简报 篇三

【关键词】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积极效应 应对策略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450-9889(2014)10C-0029-02

经教育部有关部门同意,由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联合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大赛分A、B、C、D四个类别,其中体育类、艺术类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类学生参加D类考试。该赛事是全国唯一的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竞赛,其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自愿报名、提倡“重在参与”的原则,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通过参赛,学生在心理和技能方面得以扩展夯实英语基础,充分展示自己的学识风采;教师则进一步推动英语教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方法。本文以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试题(D类)考试为例,就组织高职学生参赛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研究。竞赛共150分,内容涵盖英语听、说、读、写、译及短文改错各项技能。从试题设置上看,重点考查听力、阅读和应用写作,加上完形填空、翻译与改错题,充分体现高职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教学重点。与此同时,占分不多的IQ测试,为竞赛增添了一丝与其他能力测试不同的趣味性,更能吸引不少高职学生参赛。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赛,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应用,将大大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自我提升意识。

一、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的积极意义

(一)鼓励学生参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有关政策允许下,有高职学生在入学后的十二月份便参加了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并顺利通过(有些大学要求学生必须在修完大学英语课程后方可参加B级考试)。这类学生下一阶段的英语学习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这一现象尤其在以优异成绩通过B级考试的学生中普遍存在。他们一边为自己英语水平下降的现象感到着急,一边却又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此时教师不妨提醒学生,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是一个很好解决方法:通过竞赛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而学生则希望通过大赛挑战自我,以期在英语学习上突破瓶颈,克服僵化现象。

(二)鼓励学生参赛,可以推进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改革。英语作为一门非母语学科,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的文化知识外,还要多方面吸收各种信息,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也要结合实际,在课堂内外积极创造外语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正是推进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有效途径:报名参赛的学生为取得好成绩,必定会反复进行听、说、读、写、译方面的练习,并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勤于与老师、同学合作交流。学生在通过备赛总结应试经验和技巧,而教师则在结合课堂内外知识的基础上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不失为一次有效的教学改革尝试。

(三)鼓励学生参赛,能够增强学生竞争意识。竞赛作为一种奖励机制,不仅培养出参赛学生的自信心、荣誉感,其获奖后的喜悦更起到一定激励作用。不同级别的奖项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满足感和“居安思危”的自我约束力。学生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竞争现象,如何让他们在争强好胜的同时保持公平竞争的原则,是摆在教师面前一大任务。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能帮助学生培养良性竞争意识,学会共同进步。当今社会正是需要大学毕业生拥有竞争的意识与博大的胸怀,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教师应对策略

鼓励学生参加英语竞赛一方面能提高其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竞赛的学生参赛比例与获奖率也是一所院校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日常教学就要及时应对,使更多的学生具备扎实基础及优异水平,在比赛中获得佳绩。针对竞赛,可从下列几方面做到提早准备,全面参与,有效实施,提高获奖几率。

(一)注重日常教学积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高职学生入校时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要想切实提高学生英语整体水平,达到竞赛获奖标准,教师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在日常教学中稳扎稳打,切勿急于求成。

1.明确英语学习目的。不少学生在高考后便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加上入学后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加重,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是与日俱减。为此,教师在新生入学时就要及时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明白,英语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交流手段,是一门有用的沟通工具,并不会完全脱离日后的职业生涯。任何一个有抱负的青年都有面向世界的追求,掌握好英语这一信息载体自然是通往成功的捷径。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英语的认识由中学单一的语言学习转向大学实践应用。学生英语学习目的发生了改变,即从升学需要上升到专业需要,让他们产生紧迫感,及时调整学习态度,提高主观能动性。

2.教学内容上全面锻炼学生。由于大学生英语竞赛的出题范围广泛,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在一些题目上推陈出新,考查了诸如英语文化、IQ知识等较为新颖的内容。因此,除了完成大学英语大纲内容外,教师还需注重选择、整理教学内容,增加实用性、多样性和交际性素材,不断充实和拓展教材。增加教学内容的结果就是多鼓励学生拓宽阅读视野,利用各种课外资源提高口语、听力等综合水平。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教师甚至在教学中可以融入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形成英语竞赛与各专业的互补和合作,在更宽广的平台上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

3.督促学生加强学习策略引导。大学生英语竞赛的赛前系列辅导活动将帮助学生改变学习观念、树立对学习负责的意识。在备赛过程中,教师会针对比赛题型作进一步的加强指导,帮助学生制定长、短期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备赛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提高的语言技能与交际手段。通过教师的管理监督,学生备赛时学会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endprint

(二)适应学生心理变化,加强心理激励效应。大学生在校期间出除了学习专业知识,都希望多积累一些学习或实践经验,为今后迈入社会铺平道路。不少人还热衷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或考取各类资格证书,通过这些活动,使自身的个性、特长得以一一展现。一方面他们能够提高自身能力,另一方面更为自己的求职或深造添砖加瓦。趁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正达到顶峰的时候,鼓励他们参加英语竞赛,相信有不少人都乐于接受这一挑战,同时还满足学生们的各种学习上的表现欲望。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权威性是吸引学生的一大因素。学生一旦获奖,将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成果展示。一年级参赛未果,并不影响来年继续参加,反而可借此为动力,进一步提高英语能力。每一次的备赛,学生在教师辅导下,演练历年试题及模拟题,其实也是在锻炼提高英语应用水平。此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赛于每年4月进行,可以看作同年6月四级考试的实战准备,不少学生也是看中这个练习目标而报名参赛。同时,教师更要鼓励学生学会开阔视野,跳出“为考试而学习”的误区。活泼的竞赛题目、更广的知识面、紧密联系现实的试题,更能激发学生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热情。只有让学生明白这些道理,自然能吸引导更多的人报名参赛。

在备赛过程中,通过与教师的有效互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进一步被激发,体会出学习的乐趣,并在培养英语能力的同时,增强了自信心。尤其是当学生在竞赛中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时,参赛者本人的表现欲和心理满足感也会影响和感染周围同学,传递出学习热情的正能量。大家共同分享这一竞赛带来的成功喜悦,同时也在彼此之间产生积极的竞争意识,最终达到教师期待的目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三)尖子生培养有所侧重,扩大竞赛影响力。大学生英语竞赛在给学生带来各种积极效应的同时,也是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综合实力的比拼。因此在开展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时,还应侧重以下两方面的准备工作:

1.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工作,增加获奖概率。尖子生培养工作须趁早开展,包括:新生入学及时发现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指导尖子生收集整理竞赛相关信息和题型、加强尖子生之间交流、鼓励树立信心等。教师在备赛指导时要求学生尤其是尖子生要学会将考点知识变作题型知识,加强综合运用能力方面的引导,但同时也不能操之过急,须稳扎稳打,方能取得备赛主动权。大体上说就是在有限的辅导时间内帮助尖子生学会找出语言结构规律,归纳阅读重点,掌握写作题型,学会从总体上把握难点重点。

2.合理设定奖励保障机制,鼓舞学生的士气。国家奖项设立的名额有限,每届考试总会有些“遗珠”——仅以几分之差或名额限定而未获奖的学生。为了使学生的努力得到认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进行了灵活处理:在原竞赛组织单位设立的奖项基础上,协同学校相关教务部门设立校内奖项,对分数理想但未获国家奖项的学生予以奖励。这一做法总体上说是有积极意义的,即改进学生英语学习风气,在全校内促进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更多人继续踊跃报名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才需要。为此,广大英语教师都做出各种不懈努力和大胆尝试。其中,组织和指导高职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在改进高职英语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备赛参赛,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锻炼听说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促进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及时分析了解学生英语的实际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积极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高职英语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黛琳,张剑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6)

[2]尹松涛,黄雪飞.通过口语类英语竞赛强化大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0(3)

[3]曾宪国.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参赛分析与启示[J].考试周刊,2007(11)

[4]杨鑫辉.心理技术应用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2013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通知 篇四

一、考试时间: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赛于2013年4月14日(星期日)上午9:00-11:00举行。

二、报名事项

201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从2012年12月24日开始报名,在校非专业本科生参加C类考试,在校研究生参加A类考试,非英语专业专科生及艺术类学生参加D类考试。

三、报名程序:

1.报名以自然班为单位,确定负责人。该负责人在任课老师那里拷贝报名电子表格,填写报名同学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学号,班级,联系电话,任课老师,并统一收取报名费20元。班级负责人将个人信息汇总到电子表格中。

2.班级报名结束后,班级负责人将报名费一并存入 农业银行账户:杨京:6228-4802-6146-7385-215

请一定保留银行存款收据,没有收据者报名无效。

如果是在自动提款机上转账,务必确认提款机能否打印收据,同时一定要确认是否缴费成功。缴费不成功者不能报名。

3.2012年12月24日至2013年1月11日每周一至周五下午4:00至5:00,班级负责人带着银行存款收据、报名的电子表格到外国语学院308室汇总报名信息。(没有电子表格者不能报名)

4.所有报名同学请于2013年3月1号至3月5号登录烟台大学大学生英语竞赛专用网址核对个人信息,如有错误请于3月7日前到外国语学院308更改信息。

5.参赛同学请于初赛前一周即2013年4月7日起登陆烟台大学大学生英语竞赛专用网站查询参赛注意事项及考场安排。

1.各班负责同学一定要负责将报名同学的个人信息汇总到电子表格当中,不要交手写表格。我们只接受电子表格。

5.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考试通知 篇五

各学院及有关部门 :

201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赛)将在四月进行,现将本次竞赛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考试时间

2013年4月14日(星期日)上午09:00-11:00。

二、考试要求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竞赛开始30分钟内,即9:00-9:30考生不可离开赛场。考试正式开始30分钟后考生不得进入考场。竞赛结束前10分钟起,即10:50-11:00考生不得离开赛场。9:30-10:50期间,考生若交卷,需把答题纸放在座位上,待监考人员将答题纸收走后方可离开赛场。考试结束铃响后,考生应立即交卷。

2、大学生英语竞赛听力考试形式:

A类(研究生学生参加):在语音室内放音。

B类(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参加):在语音室内放音。

C类(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参加):电台发射频率为73.3MHZ。

D类(艺术类的本科生和高职高专学生参加):在语音室内放音。

3、考生须在8:20进入考场。考生必须携带盖有教务科公章的准考证、校园一卡通(或身份证)参加考试;禁止携带任何电子设备、书籍、手册等资料进入考场,否则将取消其考试资格或以作弊论处。

4、考生须自备钢笔或碳素笔、2B铅笔、橡皮、直尺等考试用具,C类考生需自备调频收音机或调频耳机(即学校为2009、2010、2011、2012年级学生所配备的);A、B、D类考生需自备调频耳机(即学校为2009、2010、2011、2012年级学生所配备的)。

5、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赛卷上视为无效。选择题一定要用铅笔划,如需更正,先用橡皮擦干净;非选择题用圆珠笔或钢笔作答。考生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否则视为作弊,按零分处理。

6、考试过程中未经监考人员允许,不准互借任何文具及其他物品。如对试题有疑问或试卷字迹不清时,考生应先举手,等待教师处理。考生之间不准互相询问。

7、在考试期间不得以任何理由把试卷带出或传出考场。

6.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简报 篇六

201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在竞赛方式、赛题题型和奖励方式等方面稳中求变,坚持改革和创新,命题保持与教学同步,兼顾大学英语课程内外的学习内容。本竞赛分A、B、C、D四个类别:A类适用于研究生参加;B类适用于英语专业本、专科学生参加;C类适用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参加;D类适用于体育类和艺术类本科生和非英语专业高职高专类学生参加。此竞赛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提倡“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坚持自愿报名参加的原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组委会和各参赛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任选几个或全部类别参加竞赛。

201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初、决赛均为全国统一命题,初赛和决赛成绩满分(含听力、笔试)均为150分。决赛备有口试题,加设口试地区的分数设置为满分200分(口试50分)。口试方案和题目均为全国统一命制,由各省级竞赛组委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统一参加口试,并决定口试地点、时间、形式等具体事宜。竞赛试题内容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力度,并完善听力、书面测试和口语部分,加大语篇层次上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同时将设计一些考查智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赛题,以增加赛题的难易区分度。为了鼓励更多大学生参赛,全国竞赛组委会将在初赛期间向每一位参赛学生颁发统一制作的精美参赛证书。

201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分初赛、决赛和全国总决赛暨夏令营三个阶段。2012年暑假期间将举办201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全国总决赛暨201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夏令营。本届总决赛暨夏令营营员将从201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获得者中择优产生。全国总决赛期间将举办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英语风采大赛等活动,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总决赛暨夏令营采取特等奖获奖选手个人申请注册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委会推荐注册双轨制。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全国性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竞赛,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发展和大学就业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本竞赛越来越受到各地各高等院校和广大大学生的重视,其参赛成绩和获奖证书已成为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教师评优、晋升和评职的重要佐证,是学生出国留学、继续深造、优先就业的重要依据。NECCS,体验成功,收获荣誉。为使广大师生熟悉本竞赛的题型和内容,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会于近日将样题公布在2012年版大学《英语奥林匹克》丛书各分册(吉林教育出版社)、《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真题及解析》丛书各分册(吉林教育出版社)、《英语辅导报》大学英语四级版等媒体上。样题所涉及的命题范围、题型、题量、分值安排、难易度及水平度与正式竞赛赛题基本一致,供广大参赛师生参考。

7.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简报 篇七

大学生对于参加“挑战杯”的积极性和热情都很高,很多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中途就被淘汰,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选题不好,没有找准正确的方向。选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选题好事半功倍,选题差劳而无功。因此, 对于刚刚步入科研领域的大学生来说,更应认真、慎重地对待选题。

本文作者有着多年指导大学生挑战杯的实践经历。通过对历届挑战杯获奖者的作品题目进行剖析, 并结合自己亲身体会,从选题原则、选题途径、选题策略和选题禁忌四个方面来探讨“挑战杯”作品的选题问题。

一、选题原则

从挑战杯竞赛的宗旨、目的以及历届挑战杯获奖作品的选题中可以看出,挑战杯参赛作品的选题需要遵循“先进性、创新性、价值性和可行性”四项原则[5]。

(一)先进性

先进性就是指你的作品能够反映当今科技的发展水平,在某一科学领域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当某一作品的选题处于学科前沿或是研究别人未曾研究的领域,或是虽然有人研究,但还没有成果出现的领域, 那么该作品就具有先进性,在竞赛中就有可能获胜。 比如第一届挑战杯北京大学的作品“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土地评价模型的建模研究”,该作品是把计算机应用到地理信息系统中,这个选题在当时就具有先进性。我们知道,在上一个世纪中,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信息技术最主要的载体就是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20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才开始问世,80年代电子计算机在国内刚刚起步,更谈不上在其他领域得到应用。可以说,在当时,把电子计算机应用到任何一个领域都会开创一片新的天地,都具有先进性。如果对历届挑战杯的作品题目进行分析,很明显可以看到,第一届挑战杯一等奖获得的作品中,有一半作品的选题涉及到电子计算机,以后逐年下降。图1给出第1至第9届获奖作品中,选题涉及计算机应用的作品所获奖励占总奖励的百分比(第1到第7届最高奖为一等奖,只统计一等奖,第8到第9届只统计特等奖)。如果现在再来利用计算机来从事某一领域内的研究,就很难具有先进性可言,更不会出现20世纪80年代那样热门。一般在新兴学科和热门领域内选题,往往能够反映当时的学科发展水平,具有好的先进性。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也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图2给出第1至第9届获奖作品中,选题涉及到人工智能的作品所获奖励占总奖励的百分比(第1到第7届只统计一等奖,第8到第9届只统计特等奖)。

(二)创新性

在战杯中获奖的作品都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选题突出“新”,创新性非常显著。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又分为多个层面:它包括理论上创新、方法上创新、技术上创新和应用上创新等等。

1.理论上创新:理论上创新是指提出新的理论见解。学生自己提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并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后逐步上升为自己的新的理论见解。一般只有充分掌握研究领域的现有水平,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发现问题和提出新的理论见解。有了新的理论见解,不论是否采用他人的技术或方法来验证,多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如果思想、方法、手段和技术路线均为自己所开创,那么你的选题就属于原创课题。这种课题容易得出新的结论,虽然有一定程度的研究风险和遭受非议,也是值得探索的。

2.方法上创新:使用新的研究方法来阐述一些已有的问题,也常常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科学结论,这种选题也具有很好的创新性。这里说的“新的研究方法”,不仅包含自创的新方法,也包括将别人创出的研究方法运用到新的领域。对于绝大多数本科生来说, 由于理论积累和思维深度、广度还是相当有限,一般难以提出新的理论见解,因此,主要的创新形式是在技术、方法和应用上的创新。

3.技术上创新:利用新的研究技术,比如新设备、 新试剂、新手段来研究已有的问题。这种选题具有很好的新意,往往能够更好地证实或否定别人的思路或假说。

4.应用上创新:是指把他人思想、技术或方法,应用到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或研究对象)上去,特别是在交叉学科领域,也有可能得出新的科学结论,有时还有可能获得意外的收获。应用上创新的关键是要寻找到新的材料、新的研究对象或新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在社会科学领域,由于新的社会现象、新的社会问题, 前人不可能进行研究,所以选定这方面的课题,只要做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就有可能获得较高的研究价值, 无须费力气去突破前人的研究框架。

图3是对第十届“挑战杯”的23件特等奖作品,从创新点进行分类统计。图3统计结果显示,获特等奖作品中,应用上创新排第一位,约占52.2%,其次是方法上创新和技术上创新,各占26.1%和21.7%,而理论创新最少。理论创新需要充分掌握研究领域的现有水平,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发现问题和提出新的理论见解。由于大学生受到知识广度和深度的限制,加上缺乏实践锻炼,所以很难提出自己的新的理论见解。

综上所述,无论是思想上、方法上、技术上或研究对象上的创新,多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那种使用已有的思路和理论,在技术上和研究对象上又没有新意,只是重复、验证或丰富他人的结论,就缺乏创新性。从历届大学生“挑战杯”获奖作品的题目中不难看出,好的作品不但突出选题上的“新”,而且在一件作品中往往包括多个创新点。

(三)价值性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一定要对人类社会有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价值性在于通过研究能够促进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能够增强人类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能够为人类的生产或生活服务。总之,价值性在于无论何种选题,都应该具有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能够对社会的进步有贡献,能产生效益的(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可行性

可行性是指所选的题目要具体,在你现有的条件下要能够实现。它包括你的假设是否合理,你的设计路线是否可行,你的实验条件是否跟上,你的经费是否充足,你的人员知识层次是达到,你的外部环境是否允许,你的研究对象是否支持,你的研究资料是否能够获得,你的调查是否会受到阻挠等等。

除了上述所说的四项原则外,大学生在选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扬长避短。有些学生一开始非常热衷于挑战杯课外研究,但由于对从事的研究课题不感兴趣,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开始厌烦枯燥无味的实验,以致失去研究兴趣,半途而废。这也属于一开始选题就出现了问题。

二、选题途径[6]

我们知道选题需要遵循的原则后,关键问题就是如何选题,好的题目从哪里来。一般可从以下10个途径来考虑。

(一)热点问题

在具体捕捉科研课题时,一般需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国家科技管理部门每年都会发布有关该领域或部门的研究《指南》,表明了国家各级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关注的热点,选题时可以依据有关领域或部门的研究《指南》,提出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科研课题。

(二)社会需要

当今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迅速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新兴的需求也随之产生,例如,人们对手机彩电等显示屏分辨率要求的提高,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便得到快速的发展,因而将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这种为了推动市场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需要研究和解决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从社会需要中选题, 往往具有潜在的市场前景,也是选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亲身实践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会不断地遇到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捕捉生产和实践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是科研选题的一个重要的源泉。例如关注生态村建设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空巢老人精神需求问题;生态环境产业化问题等等。

(四)空白地带

科学在不断发展,学科之间在不断地交叉与渗透。在交叉处的空白区寻找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 也能形成十分有价值的课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将某一学科、领域内的先进经验、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 领域中,有可能会产生新的效果和作用。

(五)观点质疑

任何一种理论或结论,在一定条件下都会有缺陷和不足。因此,要敢于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现有的理论和观点。当人们从来没有质疑牛顿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时候,爱因斯坦却对其进行了质疑,并由此萌发出建立新的时空观的设想。许多前人的理论和观点,随着时间和科学的发展,都会显示出缺陷和局限性。只有质疑现有的理论和观点,才能提出更新的理论和观点。

(六)历史难题

善于发现书本中的历史难题,也是选题的一条途径。我国数学家侯振挺教授,从“马尔科夫过程”的研究中,发现了“Q过程的唯一性”问题,从而解决了概率界多年悬而未决的历史难题,并创建了“侯氏定理”。 数学如此,其他学科也一样。

(七)学术争论

对于自然现象或规律的认识,历史上往往存在着不同观点,不同学术流派之间的争论。例如,光的粒子说与波动说之争和物种不变论与进化论之争,都是历上最著名的学术争论。关注当前学术争论的焦点,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八)反面思考

在思考问题时变换一个不同的角度,从相反方向思考。一般来说,人们往往习惯于“正向思维”,但是, 如果利用“反向思维”的方法,也有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九)反复推敲

在阅读书本以及期刊文献时,经常会遇到“在一定的条件下”、“在某种程度上”、“在给定范围内”等一些限定词。仔细研究和反复推敲这些限制词,是发现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鲁迅说过:“不要看了就写,观察了又观察,研究了又研究,精益求精,哪怕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创造出它的生命力来。”这对科研选题也是很有启发的。

(十)失败案例

失败是成功之母。从失败案例中寻找到失败或失误的原因,就有可能在失败的废墟上,重新筑起科学大厦,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图4从是选题途径的角度,对第十届“挑战杯”的23件特等奖作品的选题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显示, 获特等奖作品中,源于热点问题的选题约占30.4%,其次是源于社会需要的选题占17.4%。如果仅对社会科学类进行统计,9件获特等奖的作品中,有4件作品的选题涉及到社会热点问题,占44.4%。因此,有关社会调查和社会科学方面的选题,需要瞄准社会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数据的获取、加工、归纳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对策。

以上简单地列举了科研选题的常见途径。对于千奇百怪的自然界和复杂多端的人类社会,有着各种疑难杂问。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在导师的指导下,就会找到合适的科研课题,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三、选题策略

(一)类比策略

通过研究两个对象之间的相似性,采用类比思维方法来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二)对立策略

从已有事物、经验或课题等完全对立的角度来思考,采用对立思考方法来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三)转换策略

通过对事物之间的转换来获取研究课题的一种思维方法。转换策略一般是通过巧妙地绕过问题障碍,把复杂问题变成简单问题,把未知问题变成已知问题的一种思考策略。例如我国古代的“曹冲称象”, 就是运用了转换思考策略,利用浮力等于物体重量这一原理,解决了当时无法直接称大象的难题。

(四)移植策略

移植策略就是将某个领域的原理、技术或方法, 移植到其他领域,进而产生新课题的一种思维策略。

四、选题禁忌

(一)选题过大

学生对于所选课题应是力所能及和深有体会的, 切莫好高骛远、贪大求全。学生在科研选题时必须要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或难题,而且要对所选课题有足够的认识,并且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内。

(二)缺乏条件

选题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科研条件,包括硬件和软件。例如研究资料、科研设备是否能够满足,研究场地是否具备,研究时间是否能够保障等等,这些都是大学生选题时应当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选择科学研究的课题的时候,既要注意实际的需求,还要考虑到实际需要的问题并不是谁都能够研究的,这就要看我们是否具备足够的条件。

(三)含糊不清

科研课题一定要精练、具体、明确,不能笼统、模糊、空洞。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缺乏科学性,而且目标不清楚,难以下手。例如“优化教师教学行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这个课题从形式上看,好像没有什么不妥,但实际上却含糊不清。到底是研究如何优化教师行为,还是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果两者都研究,研究的切入口、研究的重心又在何处?这样表述,带有结论性口气,更像一句工作口号, 缺乏研究的味道。

因此,大学生“挑战杯”选题不宜选太大、复杂的课题,更不应该选择带有结论性、口号性的空洞课题。

摘要:通过对历届挑战杯获奖者作品题目的剖析,探讨了挑战杯参赛作品选题的基本原则,并从热点问题、社会需要、亲身实践、空白地带、观点质疑、历史难题、学术争论、反面思考、反复推敲和失败案例10个方面,以及类比思考、对立思考、转换思考和移植思考4个角度,分别阐述了选题途径和选题策略。最后对选题禁忌做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挑战杯,科技作品,选题,剖析

参考文献

[1]张灵,胡桂英.从“挑战杯”看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与高师创新教育[J].现代教育,2007,(11):168-169.

[2]平扬,冀宁,李新玲.109名院士为“挑战杯”题词:鼓励青年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N].中国青年报,2007-11-01.

[3]柳晓森,陈杰.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开幕——王兆国致信祝贺[N].人民日报,2007-11-16.

[4]第十届“挑战杯”竞赛官方网站[DB/OL].http://www.tiaozhanbei.net.

[5]宋伟.科研选题论证中的四原则[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1,3(04):70-71.

8.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简报 篇八

河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部分会员单位参加了此项赛事。组织参加此项活动的目的一是通过竞赛的方式鼓励和奖励在英语教与学上成绩优异的师生;二是希望通过抽样检测,了解我省中学生英语阅读水平,发现各会员单位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好的做法,交流各地先进经验;三是更好的为会员单位做好学术指导和服务,促进对英语阅读教学和评价的深入研究,推进英语课程改革进程。今年的比赛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大赛组织机构权威,流程

规范,组织有序

主办单位制订大赛的章程和赛题。大赛日常工作由省学会外专委秘书处承担。2012年4月28日我们下发了参赛通知;5月15日各参赛单位报送了参赛报名表;6月2日召开竞赛启动会;9月份各单位报名;10月17日邮寄试卷;10月27日进行了初赛统考;11月初阅卷并确定复赛人选,24日举办省决赛。

二、大赛覆盖面广,代表性强

此次比赛我省共有8个地市26个会员单位34188名学生参加初赛,60名同学参加了决赛。

三、试题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方向

竞赛试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导向。

试题重能力、重生活、重应用,对我省广大英语教师在英语新课程改革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次竞赛激发了参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了主动阅读的习惯。初赛试卷为100分,考点内容包括阅读技能考查(70%)和百科知识考查(30%)。百科知识以朗文中学英语分级阅读内容作为考查范围,有助于学生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四、丰富的内容,严谨的赛制

赛程设计合理,赛制严谨,比赛形式丰富,多角度展现选手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此次竞赛初赛采用笔试,决赛采用命题演讲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各年级采用了不同的题目,初二为My Favorite Festival;初三为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高一为We are Netizens;高二为Fame and Fortune。命题演讲过程中,有些选手开门见山,直切主题,开篇直抒自己的观念;有些选手则采用提问的方式,在诸多假设之后才给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些选手列举身边朋友的例子,用实例来支撑起自己的观点。命题演讲不仅展现了学生较高的文化素养,彰显了英语演讲的魅力,而且体现了选手们缜密的思维和睿智的头脑,让在场的所有观众领略到了英语语言的魅力所在。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选手反映敏捷、快速,让现场的评委以及观众领略到了他们睿智冷静的风采。

五、坚持比赛的公平性和公益性

上一篇:小金库专项治理自查的工作总结汇报下一篇:管理者的财务报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