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说课稿

2024-08-28

职业生涯规划、说课稿(通用9篇)

1.职业生涯规划、说课稿 篇一

面向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面向未来——职业生涯规划》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教材包括“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调整与评价”,教材内容贴近中职生,内容涉及三大产业的诸多行业,旨在提高中职生职业素养、形成职业能力、促进中职生可持续发展。全书图文并茂、内容充实、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时代性。

(二)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职业生涯规划教材第一单元第1课,它是本书的开篇,也是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入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培养中职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增强学生的信心,树立必胜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把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和重要性作为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水平,我把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掌握职业生涯的特点;

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

3.素质目标: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大局观念意识。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通用能力,并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二、说教法:

为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真正做到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学过程中采用:讲述法、研读案例,讨论和分享、联想和想象、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讲述法是对教学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适当的讲解,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以达到解惑的目的。

研读案例,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讨论和分享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职业生涯定位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并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

联想和想象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憧憬美好的职业生涯描绘。

角色扮演是让学生扮演指定的故事场景中的人物,加深学生对某些特定职业的理解,培养学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

三、学法:

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这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的精华。本节教学,使学生掌握下列基本学习方法:

1.阅读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自读自悟,培养自学能力。

2.分析讨论法,学会根据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总结。

四、教学程序:

为了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过程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节课的教学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重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主动学习。教学程序我是这样设计的:

1、组织教学(1分钟)

2、导入新课(马和驴子的故事,5分钟)

以马和驴子的故事导入新课,通过故事使大家明白一个道理:要像故事中的马一样,做事情一定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并为之奋斗,对于人生来说,尤其如此,要懂得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目标有计划的前进。进而引入主题:关注职业生涯规划,讲解职业和职业生涯的定义

3、教学过程(35分钟)

伴随轻音乐,通过教师指导语,学生在冥想中幻游人生,折射出学生个体的兴趣、性格以及职业选择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比较明确地做出幻游职业选择,让大家分享对人生的美好憧憬。生涯幻游的目的是:初步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幻想未来的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状态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学习兴趣。

接下来是分析案例《执着的追求,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剖析讨论职业的含义,职业生涯的特点及重要性。这是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设定问题,学生研读案例后开展讨论,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和对个人发展的作用,强调树立对未来必胜的信念。

在讲解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时,先研读《从小就立志的陈东》案例,请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讨论,总结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同时思考个人的生涯规划,并开展讨论。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为了向学生渗透全局规划的意识。

4、教学效果的反馈(课堂练习,5分钟)

这个环节,结合课文开始的心海导航案例、学以致用,穿插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进行。

5、归纳总结(3分钟)

小结重在建立对个人未来之路有总体规划的意识,以思考性问题,启迪智慧,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思想等多方面进行总结。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概括和归纳的能力,在挖掘学生对未来美好愿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6、作业布置(1分钟)

我的梦想。

五、说板书

本着板书简洁明了,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的目的,我把板书设计如下:

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与职业生涯

职业与职业生涯的定义

二、职业生涯的特点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六个特点:两个重要性

三、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五个特点

六、说教学体会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打破传统,尝试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开放性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将就业与创业理念融入到课堂,结合案例、新闻等具有积极性的最新资料,鼓励学生规

划未来之路,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创新能力、开放性思维、观察与信息收集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应聘工作学习做准备。

2.职业生涯规划、说课稿 篇二

关键词:职业教育;两课评比;说课

1.拿捏到位的教材分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首先应熟悉教材的总体结构、各子单元的链接关系,能按照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的特点,会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能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其次,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制订的教学目标,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专业,学生的情况是不同的,要了解各种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要让学生感到教师传授的知识是真正有用的。最后,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才能确定准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深刻准确的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习成绩方面他们与大多数高中生相比有较大差距,而更显著的差异是在学习动机、情感及意志等方面,具体表现是教学中学生根本不听课或者听不懂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困难重重。

3.整体系统的教材处理

教师只有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与体系,才能立足单元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教学过程应结合学生的整体水平,体现梯度。教学不仅要发现教材的“原义”,而且要体会教材对师生的作用。从本质上说,教材的教育意义全是由师生的体验构成的。只有教师把教材内容改造为具体、生动、鲜活的情境,静态的知识才能转化为动态的知识,展示出生成过程,学生才能获得真切的体验,把教材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4.形式多样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应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结构科学,教学内容组织有序,呈现的方式符合教学目标的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说来,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媒体六个基本要素。这六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教师还要注意教法和学法的科学、合理的结合。

5.明晰流畅的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中重点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正所谓因材施教,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犹如空中楼阁。二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选择。例如有些理论性、概念性的内容就不太适合探究型教学模式,而实验性活动性的则用探究型教学模式比较好。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组织形式,每种教学组织形式各有其优缺点。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有步骤、有计划、有秩序地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

6.选择合理的资源整合

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把学生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天地里,如同在教室里多装几扇窗,给学生更多的阳光,给学生更新鲜、更自然的空气;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把目标从教材移向整个社会,更提高整体素质。

7.中肯具体的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应当具体中肯地分析,从以下几方面反思:一是成功之处。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等。二是不足之处。对不足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自己在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三是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参考文献:

[1]吕静.高职教学中反思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J].河南科技,2011,(14):2—3.

[2]许丽英.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李祎.数学教学生成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3.恪守职业道德说课稿 篇三

学科:

教师:

时间:

地点:说 课 稿《恪守职业道德》德育张高峰2011年03月丁蜀职中

【说教材】

一、地位与联系

本单元前承接礼仪内容,后承接法律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材第一单元由礼仪入手,而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由此教材过渡到第二单元。作为公民,中职学生应该了解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懂得道德对于完善人格、成就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作为未来的职场人,中职学生更应该了解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增强爱岗敬业精神和诚信、公道、服务、奉献等职业道德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因此,本单元的内容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由导语和三课构成。本单元的逻辑关系是:从道德一般讲起

(三)——然后重在引导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要求

(四)——再落实到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五)。贯穿本单元的主线是加强道德修养,做道德高尚的人。

第四课‚恪守职业道德‛凸显了中职特色、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是本单元要重点学习的内容。通过本课让学生懂得爱岗敬业的意义,了解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了解所学行业特有的职业道德要求,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本说课稿主要就第四课第2课时内容‚我诚信,我公道‛展开。

二、教学目标

教学大纲在单元‚教学目标‛中要求:了解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增强敬业爱岗精神和诚信公道、服务、奉献等职业道德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据此,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 了解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内涵以及具体要求。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 树立‚讲诚信、重公道‛的作风。

3、能力与运用目标

 辨析社会生活中关于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不同思潮。

 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做到诚实守信、办事公道。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内容、要求。

教学难点:辨析社会生活中关于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不同思潮,做到诚实守信、办事公道。

【说教法】

‚职业道德‛是比较抽象传统的‚讲授——接受‛的说教模式无法对其

做到生动的解读,也就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采用‚问题——发现‛模式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主动思考问题并获得知识。

同时,本课教学设计遵循“三贴近”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思路,以探究活动为依托,充分利用‚案例分析‛的具体、典型性,‚讨论、辨析‛的互动性,‚角色扮演‛的参与性开展教学,能够充分体现突出‚能力本位,学生主体,任务训练‛的理念。

【说学法】

学情:本课程是开设在高一下学期,这个阶段的中职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已经比较明确,对就业的期待也日渐强烈。但对于本课所学‚职业道德‛缺乏感性认识,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枯燥乏味。

学法:基于这个原因,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主动探究,通过参与案例的分析、角色扮演、辩论等方式,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进而获得知识。

【说教程】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本单元教学分8个课时进行。第四课《恪守职业道德》是单元知识的重点,安排3个课时。具体分布为:第一框1课时;第二、框1课时;第三框以及实践(编写《职业道德小报》)共1课时。

除课前准备外,每课时按40分钟计算:导入5分钟——探究新知30分钟——探究实践2分钟——回顾总结2分钟——布置作业1分钟。

以下展示的是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我诚信,我公道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报纸,印发材料:诚实守信的回报、信任搭档、诚实守信产生‚零缺陷‛,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三鹿‛奶粉事件的资料,安排一位学生准备讲故事‚诚实守信的回报‛。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身边诚实守信和公道的有关案例;按照分小组搜集‚三鹿‛奶粉事件有关资料;一位学生做讲故事的准备。

二、导入(5分钟)

以报纸所报道的宜兴紫砂假货充斥市场的报道导入。

三、探究新知(30分钟)

本框设计了四个探究活动

 第一个探究活动——食品安全警报的启示。

本活动的设计意图:一是通过不法分子不讲诚信,拉响了一次次食品安全的警报,让学生体会违背诚信的危害,知道背叛诚信的最大受害者将是背叛者自己;二是让学生思索职业道德中诚信的要求;三是让学生领悟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做人之本、立事之先。

开展这一活动时,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其他不诚信的现象,进行讨论交流。还可以结合‚资源链接‛中‚诚信产生‘零缺陷’‛进行讲解。

讨论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推己及人,懂得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讲究诚信才能营造整个社会的信任度。

 第二个探究活动——小崔的选择

本活动的设计意图:一是通过小崔的事例,让学生懂得诚实表现的是个人的内在品质,如果连诚实都做不到,就谈不上对工作的投入;二是引导学生思考在职业活动中恪守诚实守信的准则应有哪些具体表现。

开展活动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续写小崔的故事片。然后,分小组,让学生把自己所写的小崔的不同经历进行对比、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诚实守信的准则,用自己看到的或经理的事说明诚信的表现。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教学资源链接‛中的‚诚信的回报‛,增强学生对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准则的认识。

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小崔事件进行深入地思考,辨析工作业绩与诚实守信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工作业绩对于员工和企业来讲,无疑是很重要的,但若是与诚实守信比较,则轻重立见高下。因为诚实守信代表一种美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是企业文化素质的核心之一。个人不诚信,就会在引诱面前把握不住自己。这样,不但使自己不被信任,可能还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 第三个探究活动——踢开诚信的‚绊脚石‛。

本活动的设计意图:一是通过辨析,让学生懂得:诚信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二是让学生明白,诚信是对自己的内心法则,而不是以其他事物为参照;三是引出诚信的要求。

开展这一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举例反驳三个观点,还可以结合‚教学资源链接‛中‚信任搭档‛的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最后,教师总结,让学生认识到,诚信是一个人的美德与修养,一个诚信的人会信守生命的准则,是非判断分明,诚信代表着一种非凡的勇气,是力量的象征,代表责任和良心,所以,它是我们任何时候都应坚守的美德。

活动中,无论以辩论还是以讨论的形式,注意不要对学会僧进行人格方面的评价,二是对行为进行评价,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

 第四个探究活动——对‚办事公道‛的探讨。

本活动设计的意图:一是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看法为引子,让学生

明细办事公道是职业道德的准则;二是结合‚刘姝威‛的案例让学生懂得办事公道,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三是让学生总结出办事公道的要求。

开展这一活动,可以采用辩论的方式,让学生能更深层地领悟办事公道的内涵。通过观点一让学生领悟,办事公道就是处理事情坚持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照顾亲友显然是有违办事公道的原则的。通过观点二让学生懂得,无论是掌握一定权力的人还是普通职业人,工作中都涉及公德的问题,它不是有权人的专利。

活动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说得有一定的道理,都先给予肯定,然后再做引导。

四、探究实践(2分钟)

PPT展示的练习题

五、回顾总结(2分钟)

1、强调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意义,要求学生注重诚实守信,讲究公道。

2、用PPT出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与教育点。

六、布置作业(1分钟)

(1)辨析:《学习指导》 P22第4题。

4.职业生涯规划、说课稿 篇四

富县职业中学任文娟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材第三章第二节的《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下面我就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收获三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理论依据及设计理念

以教学大纲为指南,依据构建社会主义理论、学科探究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采用探究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本课的教学。通过事例,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主动获取新知,并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从课堂主宰变为课堂的主导,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在教学方式方面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多元选择,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

2、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是第一节内容的延伸侧重于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的训练。

本节所选的内容考虑到职高学生的特点,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因为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实质上是从业人员自觉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职业道德养成是以个人的自觉性为前提的,没有这种自觉性,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就是一句空话。而人的自觉性又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一个人对自己、对人生、对社会有正确

1的认识就取决于这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养成。

3、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是职高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且有部分学生曾在外务工多年,厌学情绪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上好每一节课老师在课前就要做好充分准备。

4、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并掌握其方法。知识目标:掌握“慎独”的含义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重、难点:

让学生在“培养”、“训练”、“体验”、“自我修养”、“强化”等重要词语的理解中领会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方法。

5、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举出大量案例,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分析等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我们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本节内容采用 “案例式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启发式为主,配合案例教学,且充分利用课件展示,使学生能从自身发现问题,把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课堂将课外和课内相结合,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现问题,探究新知,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案例(每组至少收集一个)

2.教师——收集资料、制作课件、调试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环节

一、导课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中关于吴捷成长历程的故事,并根据故事情节提出问题:

1、她的这些良好表现行为是与生俱来的吗?

2、她的成长历程对你有什么启迪?

环节

二、授新课

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教学提纲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出示图片(漫画一)——教师提问——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总结,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在专业学习中训练

师讲: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形成职业信念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大家观图,在专业学习中训练职业道德行为要求做到:(1)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2)重视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素质。对此请学生讨论: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技能训练?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有什么关系?

在学生回答基础之上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三、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丰富的社会实践是指导人们发展、成才的基础,是实现知行统一的主要场所。学生观图得出:如何在社会实践中体验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方法:

(1)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情感

(2)学做结合,知行统一。

教师提问(问题升华):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

四、在自我休养中提高

自我修养是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形成人们职业道德品质的内因。利用多媒体出示自我修养应注重:(1)体验生活,经常进行“内省”(2)学习榜样,努力做到“慎独”。并对“内省”、“慎独”的含义出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看名人名言。师提问:

在你的身边找出一位职业道德先进人物,同桌相互交流他们身上的职业道德品质。

学生:交流、讨论

师小结:无数事实雄辩地证明,凡是道德品质高尚的人,都是自觉进行道德修养的人。

五、在职业活动中强化

1.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板书)

讨论:什么是内化?我们应该怎样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2.将职业道德信念外化为行为。(板书)

讨论:怎样理解外化?

小结:不要总是在梦想高尚的事情,而要去做高尚的事情。

【巩固练习】

为了使学生巩固新知识出示练习,使学生把本节所学内容灵活运用到实际中。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这样做可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这种板书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布置作业】

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专业学习、社会实践中你是如何注意训练和培养职业道德行为的。

三、教学收获:

1、整节课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都能做到:动眼看、动口议、动耳听、动脑思、动手做,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

2、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整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课堂讨论热烈,交流广泛,思维活跃,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5.《致橡树》说课稿 篇五

关键词:学情;教学目标;诵读;意象;爱情观

一、说教材

《致橡树》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诗歌。这一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

二、说学情

这一阶段的学生敏感、细腻、感受力强,对人生、尤其是对爱情充满了好奇与憧憬,而这一时期又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我利用学习《致橡树》这首诗歌,使学生在赏鉴诗情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以及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人生态度。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中明确提到,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另一方面,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授语文知识与技能的任务,也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任务。因此,围绕着三维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找准并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内涵,理解作者倡导的爱情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以及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人生态度。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成诵,把握诗歌的意象及内涵。难点:对诗歌中的意象及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和学法上,我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设疑、自主探究为主线,在本课中主要使用了诵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通过这五个步骤,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以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1.导入激趣。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点亮你心灯的那把火;也有人说,爱情就是出门在外时的一个电话两份牵挂,可以让彼此的心在等待的相思中一起回家……“爱情”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曾引出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恩恩怨怨、酸甜苦辣……你认为的爱情是什么呢?是情网中人的意乱情迷吗?是“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的一夕欢愉吗?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抽象虚幻吗?我如果爱你,不应该怎样爱,又应该怎样爱呢?那么就请大家听一听美丽的木棉是如何为我们解答的?语文课应该是诗化的,是渗透着美和激情的启蒙课、召唤课,假如没有丰富的诗意的情感和溢满审美清泉的语言,就不可能有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诗意的放逐。因此,用诗化的语言对诗歌进行导入,一方面,意在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本诗的学习兴趣。随后请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查找的关于朦胧诗及诗人的情况。教师通过投影片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把握本诗的内容、主旨。

2.诵读感知。学生试读,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创设意境;教师范读是用教师之情去打动学生之情,是不讲之讲,是熏陶,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有了美的体验,这为下面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由诵读,体味文本。在音乐中学生自由地诵读诗歌,和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3.品读赏析。通过几轮的诵读,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感知,为品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读的过程中设置如下几个问题:诗中出现了几个意象,分别是什么?每种意象有什么特点,分别象征了哪种爱情观?作者否定了怎样的爱情观,又肯定了怎样的爱情观?对诗人否定的这几种爱情观你持什么态度?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你喜欢哪些诗句,说明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诵。前三个问题都较为简单,学生通过教师点拨都可以顺利完成。第四个问题是开放性话题,目的是训练学生的鉴别、分析及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师要及时对课堂进行调控,让讨论适可而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诗歌的诵读和理解上。第五个问题:这是一个促进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表达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教师应对重要的诗句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所赞赏独立平等、互依互助的爱情观。以上的这些设计,改变了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符合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使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思考、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美读回味。个别诵读,分享体验。先由一名学生进行朗读,学生评点,教师指导;然后请这名或另一名学生再次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配乐,诵读全诗。通过配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再次体味诗人倾注在诗行中的独立平等、互依互助的爱情观。

5.拓展思考。爱情是美好的,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的,中学生能不能品尝男女之间的爱情呢?请谈谈你的看法。在此,教师要作为一个参与者和帮助者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请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例子,用学生身边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的探讨。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用幻灯片出示短文《藏好爱的种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男女生之间感情;除了男女之间的爱情,生活中还有哪些值得我们追求的爱?这一问题是对前两个问题的升华,是对爱的扩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发现除爱情外,人类还有更博大的爱,从而使学生产生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6.推荐阅读:小说《简爱》,《简爱》是一部关于自尊和爱的小说,它讲述了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虽屡经磨难但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执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的女性形象。它所阐释的主题是:人的价值=尊严+爱。推荐学生阅读这部小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深化、内化,同时也达到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

七、说作业

尝试创作一首朦胧诗。这一设计,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又对其有很大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热爱诗歌、创作诗歌的热情,同时也检验了學生学习诗歌的成果,更是对本单元诗歌学习的总结。

八、说板书

6.白杨说课稿 白杨说课稿 篇六

一、说教材

《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本篇课文,一是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二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因此,我拟定了以下4个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浑黄一体、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课文重点是要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难点是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含蓄,意义深刻。在课文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变化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投影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指导朗读时,可分角色朗读,读书时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爸爸的神态变化;两个孩子的对话要读出天真和稚气来,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个性特点;爸爸说的那段话,因为是对孩子说的,严肃中又不失亲切和循循善诱。本文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朗读一理解一朗读,并结合多媒体等方法教学本课。而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做适当的提示或点评,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体,老师则起主导作用。

三、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为了让学生能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直观、自己提问题,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西部建设者的博大胸襟。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根据课文内容可以把课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第三自然段,主要讲列车在茫茫的戈壁上行驶,车窗外不时闪过白杨的身影。第二部分从第四自然段到第十二自然段,主要讲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特点。第三部分从第十三自然段到第十五自然段,讲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讲爸爸希望孩子们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课文重点是二、三、四部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思想,培养自我学习能力,我计划两课时授完本课。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学习第一部分内容,了解大戈壁恶劣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时重点精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不停的设疑、释疑中,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表白了什么样的心,从而激发学生对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从小要树立个人要服从祖国需要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在,我

来讲讲我上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复习新词:导入新课,直奔重点。

一上课,我将投影出以下词语:“戈壁、界限、介绍、新疆、浑黄一体、高大挺秀”,然后提问哪个词最能概括大戈壁的景象?(浑黄一体)此时在屏幕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景象,车窗外闪过一棵棵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疑。

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二至四部分的内容,琢磨出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接着分角色朗读。读完后,让学生谈谈他们从朗读中知道些什么,不理解的是什么?我再把他们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出来,估计有:①白杨有什么特点?②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爸爸借白杨表白什么样的心?③孩子们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④爸爸沉思些什么,为什么最后嘴角会露出微笑?

(三)讨论、释疑。

释疑的过程是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大致可以明白每部分内容大概讲的是什么,接着我重点组织引导他们逐步释疑,深入地学习课文,体会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1)我重点让学生朗读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的话,提示:读时要体现爸爸严肃中不失亲切和语重心长的语气。然后请他们讨论爸爸的三句话说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根据他们的回答,板书:高大直立、生命力强、坚强不屈。接着,我出示两个关联词“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让学生进行造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然后,屏幕展示出白杨与风沙、雨雪搏斗的情景,触景生情,老师引导全班齐读这些话,读出对白杨的赞美之情。

(2)学生了解了白杨的特点,由树及人,逐步加深,让他们自学第13至15小节,比较一下白杨和爸爸有什么共同之处。

完成练习:

①白杨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爸爸在边疆不管遇到_____,还是_____,他总是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__。

②大戈壁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里扎根。

边疆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在这里扎根。完成练习后,我再让学生回顾课文,思考:孩子们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爸爸想让他们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并点评:爸爸赞美白杨树,实际也是在赞美千千万万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工作者。(投影展示当年边疆建设者老照片和今日新疆的繁荣景象图片)

(3)学生领悟到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就不难明白最后一小节中,大白杨是指爸爸,小白杨是指孩子们。然后重点讨论,课文中爸爸两次沉思,思些什么,最后为什么会露出微笑?

学生明白了爸爸是因为相信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而感到欣慰,发出心底的微笑。这时,我想起了边疆建设者中流传的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提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板书(无私奉献)。

(四)总结课文,激发情感,教育学生。

同学们,在茫茫的大戈壁到处留下白杨高大挺秀,坚强不屈的身影,使人为之感动,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那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为了改变边疆的落后面貌,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更使人敬佩。相信在那里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到祖国需要他们的地方去,去建设祖国,建设美好的边疆。

(五)、课外拓展

向学生推荐阅读艾青的诗歌《帐篷》,以及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文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下阅读时,能进一步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在《小白杨》的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五、说板书

板书是体现文章脉落的载体,通过板书人们可以一目了然地弄清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板书设计如下:

借物 喻人

高大挺直 扎根边疆 3 白杨 —— 生命力强 爸爸 —— 建设边疆

7.职业生涯规划、说课稿 篇七

一,教材分析

状态角色

海陆变化段是六年级地理书第二章陆海是地球主要表面陆地和海洋分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和海洋分布的原因,是承担第一段大陆和海洋对地球的理解和海进一步深化。让学生意识到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的变化,今天我们看到地表形态只是地球小长距离发展的一个漫长过程,逐渐建立海陆变化辩证唯物主义者的观点

目标扫描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本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利用实例,陆,海不断变化,知道大陆漂移和板块理论的基本观点,说分布的世界火山地震特征。

能力目标:了解地球土地和陆地的演变,开发自己的阅读图表,想象思维和观察找到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行为主体 学习历史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的兴趣,初步发展现实和现实的态度。

更硬和更硬

根据课程标准和第一批学生的特点,这一节教材

主要内容是:板块理论的基本内容,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

困难是:大陆的漂移,火山地震在世界的分布和板运动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了地球的第一章和地图,地球的初始形状和大小通过大陆第一章和海洋研究初步了解了第二章,知道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分布趋势,本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库。第一年学生根据自己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顺利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

三,使用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现实情况,本课采用教学方法启发主要研究,辅以阅读指导,解释法律和视觉演示方法。所以选择课程资源来教材,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指导学习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践,本课正在学习:自主研究和合作学习。n 五,教学流程 处理

教学过程分为新课,学习过程,课堂总结和智能培训四个步骤。

我是一个新的教训的介绍:海洋的土地打一组图片,然后问:神的性质形状的多彩表面,学生们听说了海的口头禅的故事吗?玩卡通海桑,学生欣赏的图片,看动画和思考:为什么可以改变山丘?创造一个场景,引用成语指南,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习兴趣,也指出了本课的主题:海洋海陆变化。

陆海改变解释实例,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36页活动,问:1,为什么喜马拉雅山会成为海洋生物的化石?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古井等人类活动遗迹,说明为什么这里的局势过去?这是什么原因的海是由海造成的? 3,荷兰陆地面积继续扩大,反映哪些活动也可能造成沼泽的变化?学生与我的三个问题认真阅读教材的第一段36,37的三张图片,通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逐一解决。这种安排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典型事实 以法律与证据为例的综合证据分析实例,一起引导学生了解经验,重点帮助学生建立海陆变化的概念。你能举个例子吗?有我们在身边的例子吗?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学生沟通。在这个基础上,我投影从城市沐浴小镇北部的鱼收集的化石。学生同时推断:村里过去有什么样的环境?所以启发学生获得课外知识,联系家乡的沼泽,反映了地理学在教学哲学的一边。

上面我们知道沼泽的例子,反映了地球表面的当地土地和海洋的变化。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海陆线剖面?七大洲是四大洋

一致?很久以前,有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导致学生进入下一个大陆漂移的问题

我先问:这是什么现象发现?在这个基础上,他做了一种假设?学生看看教材38-40页,描述有趣的现象。在学生读完这本书后,我在课件上点击大陆漂移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观察:1,2亿年前,地球有几个大陆? 265万年前这块土地改变了怎么样 3,现在的地球陆地和海洋大纲怎么样? 4,如何形成大西洋?太平洋的趋势是什么?学生通过大陆的活动了解漂移假说的基本内容。

正确的论证需要一个科学依据来支持。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假设是真的?学生阅读教科书39页活跃文本,寻找证据:非洲古代岩层的相似性,以及在非洲和南美大陆的海牛鸵鸟的分布。什么其他证据可以证明其科学性?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和学生互相补充,以帮助Wigner找到证据。

许多地理研究表明,大陆确实漂移。为什么大陆漂流?在这方面,人们有不同的看法。美利坚合众国和长笛的海底扩张理论。我展示学生们展示海底图的底部,做一个简短的解释,扩大学生的知识。

在前两个理论的基础上,有板块构造。引导学生进入板运动学习。

这部分内容我进行了两个步骤。第一步我先引导学生团体活动,自学材料板运动箱题名,总结了板理论的基本理论。然后让学生拿出学前准备的世界陆地和海洋地图,找出六块板的轮廓图,组织 学生的六个板块的切割图案拼图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描述,剪切,战斗的手中的六块板的实际操作掌握名字和分布。最后问小组:在六个板块和世界火山地震地图上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学生观看交流,清晰的火山地震分布和板块运动之间的关系。第二步不仅是火山地震分布和板块结构,形成了世界上许多地理现象和板块运动。我首先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分发红海东非大裂谷,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山脉地图,然后课件展示板张力拉伸形成红海,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动态过程。指导学生观察和思考1,为什么红海地区正在扩大?红海如何形成? 2,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的特点是什么?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 3,当板被拉伸时会发生什么?板的表面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让学生总结地盘现象的板块运动的总结。

通过多媒体课件向长期历史的桑树场瞬时呈现,静态分布的表面物和动态形成的同时,直 学生的形象,帮助了解如何板块运动造成的土地和海洋变化。

类的概要我喜欢这种安排:地球的土地和板的轮廓的形成是板运动的结果,本课的学生你有什么收获?在我学生交流学习成果的基础上,我指出了本节的主要内容:应用实例来说明海陆变化,板理论的主要理论。

我设计了三种类型的梯子。一,巩固实践:填写专辑13页第一个问题,填写六个板的名称,审查和加强课堂知识。二是运用他们的知识,用本课的知识解释四个地理现象:台湾海峡发现古代森林和古河遗物,许多南太平洋岛国将被淹没,日本中小学学生经常进行防震练习。最近在巴基斯坦发生了强烈地震。使学生意识到知识的转移,经验学习对生活地理有用。三是延伸延伸:预测地脚在脚下会有什么变化?并谈论原因,使用假期来咨询相关信息和实地考察,写出家乡的沼泽作为一个小标题的标题来培养学生的视野。n 六,放学后反思

8.《荷花》说课稿 篇八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荷花》。

一、联系实际,说教材

本组教材围绕“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一主题,旨在感受大自然美好的同时,引领学生学会留心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本文节选自《诗的材料》一文,准确地说,《荷花》是叶圣陶老先生专为语文教材的编撰而创作的一个例子。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细读课文,我们可以发现文章有三美:

1.荷花美。作者笔下的荷花形态万千,多姿多彩,荷花旺盛的生命力是一种震撼人心的美。

2.语言美。叶老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用简洁、确切的语言将荷花的婀娜多姿描写得惟妙惟肖,文中的每一个词句无不闪动着美的艺术。

3.意境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叶老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把自己的感情和描写的事物交织在一起,达到了行神合一的艺术境界。赞美了荷花的千姿百态,再现了大自然的神奇。

二、结合实际,说目标

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形象思维较为发达的年龄特点,紧扣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制订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能读准“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中好词佳句的品味,激发学生爱“荷花”之美、赞“自然”之奇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5.教学难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积累文中生动、优美的词句,并能进行创新和大胆地运用。

三、立足发展,说策略

1.引情生趣,欣赏美。

2.以读为本,发掘美。

3.品析结合,领悟美。

4.以情促思,升華美。

5.以生为本,注生成。

四、情景交融,说流程

读讲精练教学法是以“言语训练为主线组织教学”的。因此,在预设教、学流程的时候,我力求把“言语训练”这条主线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好这个例子,以“读、品、想、练”为手段,以言语操练的形式,把课堂当成学生的操练场,引导学生在文字中体验语言美、朗读中品味荷花美、想象中领悟意境美,不断升华对荷花、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感受、学会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以此为依据,我预设了以下教、学流程:

新课伊始,我以谜语“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坐在绿船上”导入,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猜谜导入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优美的荷花风景片,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下,把学生带入文本。“投石激浪”让学生情感的河水泛起涟漪。

接下来,我指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生字词,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当学生熟读课文后,我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荷花美在哪里”,待学生充分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我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这一问题,引领学生进入下一环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和思考。”为此,在品味“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时,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质疑,这时学生会提出几个关键问题:“白荷花会怎样冒出来?”“除了‘冒’字,还可以换成哪些字?”“白荷花冒出来,想做什么?”我引导学生再次读文,读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感知。等他们说出可以替换“冒”的字后,我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比读、反复读,体会作者字斟句酌、锤炼语言的功夫。然后完成说话训练“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冒出来,仿佛( )。”

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抓住“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这句,继续引导学生质疑“荷花会有怎样的姿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练习说话,并自己设计肢体语言,边读边做动作,让语句描写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使学生充分感受荷花美妙的姿态,从而理解“一大幅活的画”的意思。伴随着我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结合多媒体展现一幅幅优美的荷花图,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中,我让学生大胆想象:此时他们就是一朵朵风姿卓越的荷花,除了蜻蜓和小鱼,他们还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之后,让学生带上我准备的荷花头饰,配乐美读课文。在这一环节里,我将“读、品、想、练”有机结合,在大量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充分展示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语言的独特性、学习的自主性,真正落实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细细品读完全文,请你们发自内心地用最美的语言去赞美心目中的荷花吧!”经过前面的层层品析之后,学生对荷花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火已经熊熊燃烧。学到这里,学生自主质疑的问题得以解决,教学重点得以训练,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在多层次的言语训练中感受到了荷花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五、移情入境,写感受

从言语训练的角度,我设计了以《假如我是一朵白荷花》为题的操练,让学生通过“自化其身的角色转化”展开想象,尽情地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把言语与思维的读写操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六、紧扣内容,说板书

课前,我在黑板上画好荷花图,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围绕荷花相机板书:

以此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叶老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老师们,整节课我以言语和思维的内在联系为基础,实施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于本课的生字书写及字词的拓展延伸我将在第二课时中具体落实。衷心感谢各位评委、各位老师的聆听,谢谢!

9.小班说课稿 好听的声音说课稿 篇九

一、说教材

1、教材的选择: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表现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更加喜欢直接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注意游戏化、情景化。《纲要》中对教材的选择有这样的一段话:教材的内容应源于幼儿现实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而应彩云老师也曾说过:“ 真正的教育是生活与生活的摩擦,教育要回归生活。”鉴于以上种种原由及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好听的声音》这一题材作为本次活动内容。

2、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幼儿快乐情绪的激发、倾听感受、操作体验为主要目的,在活动中渗透多种知识经验与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本次活动目标定为:(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重点:探索用各种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

难点: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根据以上三条目标定向作如下活动准备:(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PPT。(2)录音带: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在本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用生动的语言,神秘的动作来感染幼儿以外,还要积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于是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操作法: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儿根据教师准备的物品进行操作,探索。本次活动在引起兴趣后,采取了操作,让幼儿在动一动,装一装,听一听中获得感知,探索用各种办法让瓶子发出声音。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创造性、娱乐性、教育性。在品尝游戏的环节中,让幼儿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来猜测软硬糖果分别能发出大鼓还是小鼓的声音。

3、提问法:设计提问,引导幼儿听声音,回答问题。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把生活中的声音放给幼儿听,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认识,多媒体的运用,引导幼儿去听去猜去模仿,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幼儿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和审美情趣的统一。

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情感,在本活动中,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方位的参与: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敲敲,打打,拍拍,听听,猜猜等多种方式的参与,对探索用不同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产生兴趣。

2、师幼合作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的提高。我采用自编的小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对答教师的活动中,让手中的瓶子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3、游戏法:让幼儿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在吃吃玩玩中感受到硬糖果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软糖果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采取的以上种种教学方法,极大的体现 “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教学活动,活动步骤为:

激发兴趣——动手探索——听音伴奏——品尝区分——延伸活动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一开始,利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声音,让幼儿用耳朵听一听、猜一猜,激发着孩子辨听来自幼儿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2)、动手探索

根据小班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第二环节,我为幼儿安排了动手探索,提供了塑料小瓶,小盆,黄豆若干供幼儿动手操作。在这个活动环节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宽松的活动气氛中,引导幼儿敲敲,打打,拍拍,听听,摇摇,用各种办法让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3)、听音伴奏

在自由探索过后,我就采取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4)、品尝区分

小班幼儿注意时间短,兴趣稳定性差,新异、强烈以及活动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我就请幼儿尝一尝,咬一咬,再次吸引幼儿注意,激发活动的兴趣。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5)、延伸活动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附:

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

(一)、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

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五、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上一篇:成都的金沙_小学作文下一篇:各地社工面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