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学习心得体会

2024-10-15

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学习心得体会(共13篇)

1.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学习心得

通过这次网络培训学习,我认识到微课程在我们教学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帮助。微课程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

“微课程”,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程设计一般通过PPT、手写板、手机录音视频、录音等手段完成,由结构、画面、文字、语言组成。微课程虽然简短,但其作用巨大。微课程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设计;微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微课程的采用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微课程可以因材施教,形成自主学习的资源库。

微课程课件的制作非常方便,它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只要有数码相机或智能手机,都能够拍摄微课;微课程的题材非常的丰富,一个知识点就可以成为一段微课的内容;微课程的编辑制作也非常的简单,编辑软件非常的多,这些软件的操作方法简单易学,初学者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能够学会并掌握它们。

我决定此次培训之后自我探索微课程教学。传统课堂“先教后练”,即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布置作业、课外练习的教学结构,要变革为“先学后教”的教学结构,即研讨、练习、辅导,到布置预习、预习指导、知识预习。微课就是用来支持学生的知识预习。教师要开发好微课程,首先要选取好教学内容,并把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其次要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充满趣味地进行学习;最后必须亲自动手制作课程,借助PPT、手写板、微视频、微音频等信息化手段来进行课程开发。这样,真正地将微课程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提升教与学的效益。

2.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中职,微课程,设计,应用

一、提高微课程设计水平的意义

微课程是以传统的教学资源为基础建立发展起来的,它属于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开展微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精心制作、录制的视频,通过网上教学方式,特意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微课程讲授的教学视频、微课件、试题等,这凸显了教学内容的逻辑特征。一个独特的微型课程主要是在教学时间、内容、资源、存储容量、资源环境五个方面。每个微课程约5-10分钟,抓住了中职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并能满足中职生在短时间内的学习需求,碎片化学习。微课程增强教育资源的互动,脱离了课堂的束缚,可随时随地对要点知识展开讨沦、研究。微课程的应用非常广泛,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它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微课程的特点

微课程的特点是小,易于使用。首先体现在其教学时间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则,微课程通常是5-10分钟,10分钟或更多的微课程会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其次,教学内容小,就是要突出一些课堂教学点(如重点、难点和疑问的内容)的教学。最后,微课程的教学资源容量小,一般微课程视频总容量在几十兆上下,这样可以保证在终端上观看的流畅性。最后,微课程资源,易于使用。微课程教学视频剪辑贯穿整个教学的核心,通过教学反思,学生反馈和专家解读,以及专家审查等其他相关的教学资源,为微课程营造出了一个真实的教学情景,方便学生学习。

三、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1.学习需求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者分析,二是学习内容分析。通过对学习者的分析可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以及学习准备,这样能够为设计微课程提供依据。学习内容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在制作微课程前,要先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选择适合制作微课程的知识点,应该选择学习内容的关键和难点,容易出错的点。

2.目标设计。在设计学习目标时,它使用了2001版本的教育目标分类,也就是说,理论的认知目标的绽放,从纬度和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标准。

3.教学过程设计。微视频的整个教学过程简洁完整,教师要在简短的几分钟内完成情景设计(知识点的引入)、关键内容的讲授、总结收尾、作业的布置等工作。情景设计是影响微课程制作好坏的重要因素,好的情景在微课程的设计与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场景中,在设计方的情节中,添加一些方法或策略,调动了学生的自觉注意,无意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设计情景时,要紧扣学习内容与目标,最好以任务的形式给出,注重围绕学生的就近发展区,使学生不会存在心理上的压力。情景引入后进入关键内容讲解,讲解部分的设计要明确课程培养目标。讲解贯穿整个教学的主线。依据知识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总之将在课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总结要简洁明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查缺补漏。最后是习题的提供,通过完成独立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也是对已学知识的再次认知与加工。教师布置作业后,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通过互联网平台,教师检查作业、答疑,师生互动进一步加深知识点的掌握。

4.微视频制作。微视频的制作主要是完成它的录制,这个过程需要两个步骤完成:录制视频和后期编辑。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现在可以很好地嵌入到PPT2013中,这为教师录制微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帮助。PPT2013是广大教师用来制作课件的软件,简单易用是它的优势所在,在PPT中可以插入图像、音频和视频,因此采用PPT2013制作微课程成为教师们的首选。老师可以边放幻灯片边讲解,必要时还可以用屏注软件进行批注,整个播放讲解过程都能用嵌入的Camtasia studio录制下来。后期编辑主要使用Premiere软件和机器time字幕处理工具处理。运用Premiere增加片头、片尾以及转场效果,对不满意的音频、视频段进行剪辑等操作。对于关键词、重点部分使用字幕处理工具增加字幕。

四、微课程的应用模式及评价原则

(一)混合学习中的应用模式

混合学习指的是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说,混合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理念。由于微课知识比较碎片化,这就要求教师把每个章节的知识体系分享给学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应用,并抓住知识的重心。

(二)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中的应用模式

网络环境,提供了一个中职生独立学习的平台。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由学习,它是指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不受他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人能够不断地改变行为方式。教师除了把需要学习的知识以PPT等课件形式呈现出来,还要通过论坛、QQ等工具加强与学习者之问的交流互动,及时解答学习者的疑问。此外,教师应把重点难点问题转化为课件,及时更新,为中职生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资源。

(三)微课程的评价原则

就目前互联网上的微课程实施状况来看,微课程中的师生互动存在不足。微课程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资源环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微课程中的互动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互动系统进行设计。微课程的评价主要是对微课程的内容、设计进行评价,一般参照江苏省微课大赛评比标准。

五、结语

3.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学习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微课程;自主学习,计算机编程;ASP.NET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1-0088-04

作为在线教育以及未来教学资源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趋势,微课程正受到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关注。[1]微课程的出现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充分的、有趣的、深刻的讲解,有效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胡铁生[2]认为微课平台是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须由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开发,平台功能要满足微课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应用、研究对的功能模块,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

一、微课平台的现状及问题

近些年,随着微课平台地不断涌现,并取得了新的突破。[3]根据现有的微课平台实践与发展趋势,笔者认为目前的微课平台大致包括三类:

(1)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如:中国微课网(http://www.cnweike.cn)、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http://weike.enetedu.com)、浙江微课网(http://wk.zjer.cn/)等;

(2)非盈利教育组织帮助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学习平台,如:可汗学院(https://www.khanacademy.org)和TED-Ed(http://ed.ted.com);

(3)教育培训机构或公司自主开发的商业性平台,如:微课网(http://www.vko.cn)。

由平台建设状况来看,国外微课平台的建设相对新颖和完善,并已应用于日常教学中,而国内微课平台在教学上的实践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4]相比国外的微课平台,国内微课平台的功能还不够完善,微课教学的应用还不够普及,国内的微课平台主要是为了微课比赛与展示构建,缺乏针对不同学习者、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实际需求的功能模块开发和应用。但是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教育机构或公司构建的微课平台,功能较为完善,微课质量较高,然而,学习费用将成为学习者头痛的问题,不能够广泛推广和应用。

二、微课程自主学习系统的设计

1.系统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软件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关乎软件项目开发成败的重要因素。[5]不同的使用对象和学习内容对微课平台的需求也不同,所以需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进行学习内容和使用对象的需求分析。

内容需求分析是根据课程的特点,确定学习内容是否适合微课学习。计算机编程类课程是一门应用范围广、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这类课程十分适合微课学习,原因有三点:

(1)技能型应用学科可以将教学重点在于分解为多个知识点,并形成知识点网状结构图;

(2)技能型学科对于实践操作的要求十分重要,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对学习者自主学习效果好;

(3)技能型应用学科非常讲究技巧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显得十分关键。

用户需求分析是对用户需求所作的调查与分析,是系统设计、开发和维护的依据。微课自主学习系统的使用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和管理员。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平台进行网络学习时,要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某一门微课,拥有自己的个人学习空间,并能获取教师或平台给予的学习支持。教师要能够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并根据实际教学的内容,分割教学知识点,上传与管理微课教学资源,并与学生进行及时互动,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管理员能够对课程、用户、资源和系统进行管理,能够方便地对信息进行起草、发布、修改等操作,可根据系统发展要求,能够对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

2.系统功能设计

通过对国内外微课应用平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习内容和使用用户的需求分,设计出基于微课程自主学习系统,该系统由微课学习、微课资源、微课交流和微课管理四大功能模块组成,具体功能如图1所示。

(1)微课学习模块

学习模块为学生提供一个以微视频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网络环境,是系统的核心功能,它包括学生空间、教师空间、学习支持、学习激励、学习分析五个子模块。学生空间包括学生资料、个人消息、学习进度、学习笔记等功能;教师空间包括教师资料、个人消息、教学进度、教学笔记等功能;学习支持包括在线编码器、在线测试、即时笔记等学习支持服务工具;学习激励是学习、测试或课程结束后通过点赞、勋章和证书等形式给予学生奖励,以鼓励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学习分析是统计学生的在线时间、学习记录和成绩分布图等情况,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微课平台上的学习历程和存在不足,及时调整学习计划。

(2)微课资源模块

资源模块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丰富的微资源,用户可以对资源进行检索、查看和编辑,它包括资源检索、资源查看、资源推荐、资源上传下载四个子模块。资源检索是提供用户检索、微课检索、文章检索三种检索方式,教师或学生可以输入关键字,选择一种检索方式,快速有效查询所需要的资源;资源查看提供给教师或学生大部分的学习资源,主要有微视频、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工具等;资源推荐是针对学习者所学微课内容,教师不时推荐一些与其学习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和学习技巧;资源上传和下载是教师或学生可以对微课资源模块中的微资源进行下载,教师也可以上传一些与微课有关的资源进行资源完善,但需要经过管理员审核。

(3)微课交流模块

交流模块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娱乐及作品展示的社区,它包括问答社区、游戏社区、作品社区三个子模块。问答社区根据微课内容划分为不同的版块,教师和学生根据需求进入相应的版块进行问答交流,系统根据问答情况划分为待解答问题、热门问答和精彩问答;游戏社区为学习者提供休闲娱乐的经典游戏,它包含游戏界面、得分排行榜和源码解析三部分,源码解析是对游戏代码的分析解读,促使学习者的娱乐生活与学习发展相融合;作品社区是展示学习成果的虚拟社区,个人或小组可以上传制作完成的作品,并以文字、图片、代码、程序等形式进行展示,所有用户可以对作品进行浏览、点评和点赞。

(4)微课管理模块

管理模块指管理员负责对整个微课自主学习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以保障微课学习顺利进行,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该模块包括课程管理、用户管理、资源管理、社区管理四个子模块。课程管理是指管理员对微课程进行添加、编辑、删除等操作,并设置微课相应的属性,主要包括微课名称、授课教师、适用年纪、学习目标等;用户管理负责用户信息及用户身份验证操作,用户分为学生、教师和管理员三大类,不同的用户角色在系统中的权限和操作都有所不同;资源管理是管理员对所有微资源进行导入、编辑、删除和审核等操作;社区管理是管理员对所有的帖子、问答和作品进行查看、编辑、删除和审核等操作。

三、微课程自主学习系统的实现

微课学习主界面采用在线课程十分流行的“三分屏”界面布局,其中包括三个区域:微课播放区、在线编码区和即时笔记区,具体主界面如图2所示。微课播放区用于播放学生自学用的微课程,在线编码区完成新建、打开和运行等在线编程任务,即时笔记是学生对微课播放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感悟和思考,可随时记录,自动存储到学习笔记之中。

为了保证微课程自主学习系统的科学性、易用性及移植性,该系统采用现阶段相对主流的配置技术:系统整体采用B/S结构,系统的硬件环境采用PC Server机型,系统的软件环境采用Windows 2008 Server r2+IIS7.0+.NET Framework 4.0 sp1+SQL Server 2008。

该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NET技术、AJAX技术、FLV流媒体技术等。.NET技术是一个可以作为系统支持下一代Internet的可编程技术,它主要包括ASP.NET、C#、ADO.NET等。[6]Ajax是指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技术,控制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数据交换,它最大优势在于用户体验,就是能在不更新整个页面的前提下更新和维护数据。[7]FLV流媒体技术是实现FLV视频格式的流式传输,FLV作为一种新兴的流媒体视频格式,具有占有率低、视频清晰、体积小、下载速度快等特点十分适合微视频播放。[8]它在微课平台中应用的技术难点是视频上传后自动转换成FLV格式,可以用FileUpload控件实现视频上传,再调用编码转换工具ffmpeg或mencoder自动对视频进行转换,在格式转换完成后,自动截图插入到视频数据库记录,包括视频的名称、标签、路径等信息。部分程序核心代码如下:

/*自动转换为视频格式*/

public string ChangeFileFlv(string fileName, string playFile, string imgFile)

{

string ffmpeg = HttpContext.Current.Server.MapPath(PublicMethod.ffmpegtool);

if ((!System.IO.File.Exists(ffmpeg)) || (!System.IO.File.Exists(fileName)))

{

return "";

}

string flv_file = System.IO.Path.ChangeExtension(playFile, ".flv");

string FlvImgSize = PublicMethod.sizeOfImg;

System.Diagnostics.ProcessStartInfo FilestartInfo =

new System.Diagnostics.ProcessStartInfo(ffmpeg);

FilestartInfo.WindowStyle = System.Diagnostics.ProcessWindowStyle.Hidden;

FilestartInfo.Arguments = " -i " + fileName + " -ab 56 -ar 22050 -b 500 -r 15 -s " +

widthOfFile + "x" + heightOfFile + " " + flv_file;

try

{

System.Diagnostics.Process.Start(FilestartInfo);

CatchImg(fileName, imgFile);

}

return "";

}

/*播放当前视频*/

protected void PlayVideo(int VideoID)

{

Maticsoft.BLL.T_Video bll = new Maticsoft.BLL.T_Video();

Maticsoft.Model.T_Video model = bll.GetModel(VideoID);

VideoName.Text = model.VideoName;

ChapterID.Text = Convert.ToString(model.ChapterID);

VideoUrl.Text = model.VideoUrl;

da_html.Text = model.CodeHtml;

da_css.Text = model.CodeCss;

da_js.Text = model.CodeJs;

int ChapterId = Convert.ToInt32(ChapterID.Text);

int CountNum = (int)SqlHelper.ExecuteScalar("select count(*) from T_Video where ChapterID='" + ChapterId + "' and CourseID='1' ");

this.DataList1.RepeatColumns = CountNum;

int UserID = Convert.ToInt32(lblID.Text);

VideoStudy(UserID, VideoID);

}

protected void BindData()

{

int ChapterId = Convert.ToInt32(ChapterID.Text);

string sql = "select VideoName,VideoID,VideoImage from T_Video where ChapterID = '" + ChapterId + "' and CourseID='1' order by SortID";

DataTable objTable = fanhui_ds(sql).Tables[0];

if (objTable != null && objTable.Rows.Count > 0)

{

DataView objView = objTable.DefaultView;

PagedDataSource objPds = new PagedDataSource();

objPds.DataSource = objView;

objPds.AllowPaging = false;

this.DataList1.DataSource = objPds;

DataList1.DataBind();

}

}

四、小结

微课程自主学习系统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一种新形式与新趋势。该系统主要由微课学习、微课资源、微课交流和微课管理四个子系统组成,可灵活应用于多种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学习、在线学习或混合式学习,可以实现不同格式的视频上传后自动转换FLV流媒体格式,提供完整的学习支持服务,具体包括在线编码器、即时笔记、不同层次的在线测试与反馈,并通过同步与异步讨论与社区动态生成学习资源,一个作品的雏形形成之后,需要经过教师、学生进行评判和点赞,并在交流互动中不断对作品进行完善,最终形成优秀作品。经过一年多计算机编程类课程的教学实践,该系统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2013(19):65-72.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周艳,李育泽,徐义东.基于MOOC理念的微课资源网站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13-118.

[4]张一川,钱杨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6-33.

[5张岚.基于web的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1:15.

[6]倪晟.基于web的微格教学资源管理与评价系统的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29-131.

[7]倪晟.基于web的实验室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60-163.

[8]卢立建,林睿.FLV流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22):388-390.

4.学习微课制作与设计心得体会 篇四

泌阳县初中语文6坊/张晶坡

“微课”是当前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本次国培学习的重点。通过学习微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的几点肤浅的感受

一、对微课的理解

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是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它能使学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问题。

二、微课的特点

1、小:即微课容量小,目标明确,具有相对独立性。微课的内容往往是一个具体的点,而非一个泛面;持续时间较短一般控制在5—8分钟。

2、活:即微课内容的选择范围广泛,内容相对集中。微课可以涉及很多课程内容外领域并且适合于不同学生。微课立足于当前教育教学工作,选题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即可。

三、微课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信息技术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微课制作更能体现教师这一综合能力的运用。不会OFFICE办公软件,不会视频、音频的剪切与处理,根本谈不上微课。

5.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摘要】 本文基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独特特征,探讨了其微课程的具体设计过程,希望可以为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 微课程 设计 应用

一、引言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以微博等为代表的“微文化”开始走入了我们的生活,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且也满足不了当前的学习需求,就使得微课程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成为了可能。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独特的特征,使得其具备了微课程开发的有利条件。本文对如何有效进行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具体设计进行探讨。

二、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总体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是指在依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下,基于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满足小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需求,采用若干分钟的微视频为主要教学形式,实行自主学习的模式。由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独特特征,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应该体现学习形式的微型化、学习主题的聚焦化、学习技术的现代化、学习应用的多样化等特征。基于此,本文在结合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特征以及微课程的基本设计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具体模式,主要包括课前准备、中期设计、后期制作以及评价发布等阶段,同时,在微课程设计评价之后,还要反馈给前期分析,以形成良性的循环。

三、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课前准备

1、需求分析。课前准备是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这一阶段中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进行仔细的分析,不仅要对微课程的学习主题进行确认,还要对涉及的学习目标进行聚焦和化微。具体来说,针对学习需求的分析中,可以对学生当前的信息技术水平、学习生活经验、学习可能面临的问题、感兴趣的话题等方面进行了解。

2、化微处理。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还要对这种学习需求从一开始就从“微”的角度展开分析,确立学生的微学习需求。在确定微课程主题上,可以根据“选取学生必须要老师讲解的内容”和“确定学生需要微课程自学的内容”两个方面展开,尽量选取主题精炼,教学内容突出,方向针对性强等特征的主题。由于微课程和传统的40分钟课堂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要进行“化微”处理,即对现有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微课程需要完成的小目标。

四、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教学模块设计

1、微学习过程。对于微学习过程的设计的过程也即是对微视频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其中又含有微引入、微讲解和微作业三个主要的环节,而其中每个环节的设计又主要分成两部分:教学画面和教学语言。教学画面主要是指微视频呈现给学生的图画、文字和操作。

2、微学习支持。对于微学习支持设计来说,其主要内容为主要配套的微课件以及相关的素材等。以微课件为例,其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将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整合和演示,常用的手段有PPT。在微课件的设计上,教师要重点考虑呈现什么样的内容,传递什么样的学习信息等,同时,教师在设计制作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的可操作性,便于教学的顺利开展,不宜设计的过于复杂。

五、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制作发布

微课程的制作是在课前准确和教学模块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可以根据之前微学习过程设计方案和微课件、微素材等教学支持资源,利用合适的视频录制技术对教学实施活动进行录制,并进行必要的后期编辑,形成数分钟的微视频资源。当前常见的微视频制作方法主要有专业屏幕录像软件、智能手机拍摄、交互白板+专业屏幕录像软件、数码摄像机拍摄等等。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当前可以将微课程视频划分为理论讲解型和操作演示型,教师还要针对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完成后,便可以进行微课程的发布,通过相应的平台发送到学生的终端。

六、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评价总结

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程设计和开发完成之后,还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和总结,而且这种评价评价不能只是完成之后的一次性的,是需要贯穿于微课程开发和设计的全过程之中,这样才能综合对其进行衡量。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开发前的标准参照、设计完成后的自我评价,以及在教学运用之后的反思评价等。

七、结束语

笔者相信,随着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学生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都将有着明显的提升,从而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提升。

参 考 文 献

[1]金陵.建构中国特色的“微课程教学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2)

[2]唐军,李金钊.中小学微课程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3(09)

[3]寻素华.浅析微课程开发在校内外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09)

[4]张晓君,李东哲,陈雷.微课程视频制作中的注意引导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3(08)

6.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如今的世界越来越“微”型化。从最古老的微型计算机到时下最流行的微博,从微电影到微信微杂志等等一系列的“微”样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习不再只是学生的任务,已成为每个人必须终身从事的事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了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邀请了李玉平老师为大家进行了《微课程--做有想法的人》的专题讲座。李玉平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在讲座中理论联系实际,从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的作用、微课程的分类、微课程的制作这四个方面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微课程,真正让老师们领会到了微课程“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同时也给如何做一个研究型老师指明了方向。为了提高大家对微课程的深入认识和积极投入研究创作,科研处高玉英主任在校本培训中又再次简要的介绍了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使各位教师受益匪浅同时也积极的投入到了微课程的研究中,相信我校将迎来一个学习的新时代!

7.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学习心得体会 篇七

一、微课程概述及主要特征

“微课程”一词最初在1998年被尼尔森等人提及,它的出现容易让读者误理解为微型教学或者微内容。实际上,微课程是一种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它具有完整的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只是授课的地点、方式、授课的媒介、听课的对象与传统的教学不同而已。微课程没有时间、地域的限制,它的学习方式更方便,人们借助网络工具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首先,微课程主要突出了时间短、内容少的特点。微课程的时间一般在5到15分钟之间,在人们的感觉中时间比较短,适宜人们快速学习,并且人们也将乐意学习。微课程的内容短小,微课程的内容将传统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细小的知识点,既独立又成体系,有利于人们在短时间内理解和记忆。其次,微课程的传播媒介是信息技术,主要表现形式有视频、音频、文本、图片等,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已被人们广泛熟知,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获取信息,微课程出现在网络平台之后,有利于拓展人们的学习途径。最后,微课程能够满足各种人群的需要。由于微课程的内容包含许多方面,知识量庞大,对于喜欢学习的人群,他们可以花大量时间进行集中学习,而对于学习兴趣一般的人群,他们可以利用微课程进行反复学习,不会面临错过后无法弥补的局面。

二、微课程的设计流程

微课程的出现为网络教育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也为全面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微课程教育利用其时间短、内容精的特点,给学习者减轻了学习的压力,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方便。微课程包含了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而微课程的开发流程包括选题,设计课程内容并对教学内容做充足准备,在准备工作就序后对其进行录制,后期制作加工,修改工作完成后再传输到网络平台。对一个完整的微课程视频而言,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确保视频的有效成型。

除了制作程序之外,在课程设计中也要认真准备。首先,微课程的目标结构的选取是基础,微课程的目标设计与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密切相关,微课程在课程设计目标的选取上更接近于大众学习的目标。有适合学生的各学科的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弥补不足,对于优异的学生而言,微课程更是一条新的学习途径,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知识量;对于社会人士而言,他们可以通过微课程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者对自己的工作有更深的研究。

其次,在内容结构的设计方面,微课程的内容呈现的新颖性将决定微课程的发展空间,微课程的设计要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对儿童要有动画、童话内容;对老年人要提供他们喜欢的话题;对年轻人要与当今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只有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微课程才会受到更广泛的关注。

再次,微课程要严格按照“五步骤”进行制作。在结构安排中,微课程涉及主题、模版、内容、脚本和整合等环节,每一个步骤都非常重要,只有认真将每个步骤连贯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才能在课程设计中发现新的思路。

最后,微课程在推广方面,既要确保原有的创作节奏,又要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在文件视频的传输中,要借助人们普遍关注程度高的网络平台来宣传。

三、有关微课程的教学案例应用与评价

把微课程转为学校学科教材,需要一个发展方向,而在学校教学中运用微课程,也从侧面体现了微课程的应用价值。以高中化学为例,用微课程进行教学,首先要对其重难点进行分析,在知识体系中筛选出核心的知识点,然后将知识点进行分解,制作成微课程教学视频。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难度加大,容量增多。就《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一课而言,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原子、分子角度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构成规律,从而分析该物质的性质。鉴于化学学科的抽象性,在微课程教学视频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将图片、音频、视频三者结合,让图片、音频随着教学需要而不断转换,从而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所学知识。下面以苏教版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使用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一)制作前要认真阅读教材内容

化学是相对抽象的一门学科,在微课程的制作准备过程中,相关负责人要认真阅读教材内容,要全面认识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对其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化学学科知识。要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面临的共同难题,同时也要发现化学学科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二)确立与学生学习相一致的教学目标

在工作人员全面掌握化学学科的内容后,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困境,有针对性地制作微课程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查缺补漏的新途径,缓解学生的压力。当然,在教学视频制作的过程中,还要明确教学目标,形成系列课程教学活动,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方向确立微课程的内容主题。比如:可以将化学教学分为理论知识篇、化学实验篇、课外拓展篇,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对化学的理论知识逐个进行学习,灵活性比较强;化学实验是为了弥补学校课堂实验的不足,微课程教学实验包含的知识量更丰富,拓展的范围比较广,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量。

(三)严格按照微课程制作“五步骤”操作

制作《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一课的微课程时,首先,要明确微课程主题,由于本节内容与物质有关,因而,在课程设置中以物质研究为主,包括物质的结构、原理等,将物质用不同的形态进行展示,争取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能够对物质有一个概括的认识。其次,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取与之相对应的微课程模版。对于理论性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图文结合为主,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进行编排,对于要讲解的重点、难点知识,要采用视频演示的模版,将一些典型的视频元素运用其中,或者运用典型的化学研究原理,增加微课程教学知识的容量。最后,在内容的选取上,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填充,将制作的化学内容进行整合,重新修整,删减、添加,让微课程教学视频以更加完善的形式出现在网络学习平台中。

此外,为了让微课程教学能够继续推广发展,在微课程视频的制作中,还要提供课程评价环节,让观看视频的观众对教学视频的制作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便让微课程教学更好地为广大观众服务。

8.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 微课程设计与应用 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70009

近几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等软件的推广,网络阅读的呈现方式越来越短小精练,人们开始喜欢使用片段化的方式来表达,这有利于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同时由于内容的精练使传播的信息更加具有冲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互动性。从2011年开始,在学校教学过程中逐渐兴起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并且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着广大的教师和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用微课程教学,这种针对性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微课程应用的积极作用

1.可以实现针对性的教学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大多数学生所能够接受的,相比较而言是一种比较公平的方式,但是微课程可以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比如知识水平的不同、学习能力的不同等方面的差异,设计出不同的课程内容来进行教学。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措施更加人性化,也更加注重学生之间差异化的发展,针对性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全面发展。

2.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微课程设计中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优化学习的方法,会重复强调课程的重点内容,并深层剖析课程的重难点,可以直接向学生展现出教材的重点并快速掌握,这能够有效分配学生学习的时间,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3.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应用微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时间比较多,通过在这一过程中思考、探究,学生不再依赖于教师和家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1.注重课前的导入环节

在课程开始之前的导入环节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提高学生的成绩虽然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一个好的课前导入环节,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比如学习《看云识天气》时,教师可以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之前通过短视频介绍天空中的云朵呈现出的不同形状分别代表的含义,这一方面具有一定的铺垫作用,引出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对课程内容进行微型化的处理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在选择教材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主题的鲜明特征,所选择的知识点一定要短小精悍,并且内容丰富。在每一个微课程中,小结构的视频都是系统化的,包含着独立的相关知识点。这种方式可以简化初中生学习的方式,同时学习的时间也会得到相应的缩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会学习到同一个诗人的若干篇古诗词,学生在掌握了诗人生活的年代、背景、生活经历、自身抱负等方面的内容之后,就可以统一分析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微课程教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个单独的知识点,通过制作短视频,可以直接突出古诗所要表达的含义,加快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速度。

3.剖析重难点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包含着独特的中心思想,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程教学让学生进行课前自学。学生可以通过微课程的指导,明确学习的内容,制定学习的目标,这样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程,提炼文章的精髓之处,剖析文章重难点,并指导学生探究与思考,深化知识。

4.加强课外延伸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教师都会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延伸,通过学习范围的拓展,实现知识水平的提升。教师在设计微课程的时候,可以结合文章的类型,为学生介绍更多相关的知识。比如《月亮上的足迹》这篇文章属于科技性说明文,学生在学完之后会对科技、外太空等相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就可以在视频结尾的时候,介绍《奇妙的克隆》《月球之谜》等文章,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加强课外延伸。

总的来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广泛地设计和应用微课程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但是教师在设计微课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微课程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需要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允许差异化的存在。通过微课程的应用,充分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9.学习微课程制作心得 篇九

微课程学习心得

在这次学习中,对微课也总算有了一定认识。微课并不是一节课,可以说是一节内容完整、精炼的课程。如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能把这些章节中的重点都录制成微课再将资源给学生播放,在复习时可以充当很好的复习资料,也可以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所以这个技术水平是我们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虽然微课仅仅十分钟左右,但在这十分钟的背后却不知道有多少汗水。真正要录制好一个优秀的微课是不容易的,所以要加强学习。

10.微课程学习心得 篇十

听刘静波校长讲高质量学习工具,更是给了我不同的感受。刘校长讲了不到两个小时的课,是从技术层面上来看我们面对的经验和故事,形象的讲解、典型的事例,让我们这些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研伴听了都感觉很受益,我们能做到的只有认真的学习、努力研究自己教学经验,争取能够从最深处来审视我们的研究。

刘校长讲的把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问题,让我一惊。在我的教学中,我也会用小红花、小标志或者记录等内容,来激励学生,我总希望用这些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但从来没想过,当我们的评价这么注重外在形式时,已经远远离开了问题的本质。

当前概念、转错这样的措词进入到课堂中,刘校长的介绍给了我们非同一般的认识。刘校长认为:“课堂落脚点是学习,应该是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当我们一次次听经验报告时,听完了,热血沸腾,可是回去以后怎么做呢?做法是无法复制的,每个人所面对的情况不会完全一样。从理论过渡到实践,中间需要有一个环节就叫技术。报告中讲的知识经验,经验背后有理论,但是需要变成技术,才能被听者所吸纳。所以高质量学习就是要研究:如何把理论变成技术;如何把实践经验变成技术。从微课程里面就可以看到你的技术,不能举一反三就是因为缺少技术。”开场白这段话,让我们知道了,经验、理论背后竟然还有技术,第一次听说,所以触动很大。

刘校长接着讲了两个原则,一个是转错原则,一个是转化原则。关于学生的错误原因分析中,介绍了前概念和举例;转化原则中,一个KISS原则解读深刻:保持让简单到愚蠢的人都能够理解——这个转化的.过程就更需要教学技术的支持。

其中前概念从字面上看应该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已有经验,转化原则也并不陌生,但对于刘校长这样的解读我第一次听到,非常形象、具体、深刻,让我们真正弄明白了这两个概念的意义——这两个问题对于数学课的设计与教学来说太重要,所以对于我这样一个一线数学老师来说,更是感受颇深。在以后设计课的过程中,在这两个问题上可以有更深度的思考,从而形成更科学的设计思路。

11.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微学习;学习活动;微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3-0083-04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带宽的提高、移动设备的日益普及,当前人们的学习与生活已经进入“微”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移动设备进行交流、工作与学习,期望更高效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微学习“快速”“简洁”“碎片化”符合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浪潮。目前,国内对微学习的研究,大多偏重于理论研究,实践及相关开发案例比较少。微信作为一种新的媒体,拥有广大的用户群体,国内利用微信进行微学习的案例中多数将微信作为一种交互工具或者简单的信息发布平台,没有将微信的多个功能应用到整个学习过程。因此本文对微信应用于微学习的功能进行了挖掘,阐述了微信支持微学习的优势,探索微信在微学习领域的教育应用与价值体现,对促进学生通过微信学习知识,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微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1.微学习的概念界定

学习研究专家Lindner于2004年首次提出微学习(Micro-Learning)的概念,至今虽已历经11年的发展,但微学习的概念尚未统一。微学习的研究主要是以一年一度的微学习会议为主线展开,从2005年至2013已有7次,第8次会议也正在筹备中。从以往7届会议主题和研究成果看,经历了最初的注重微学习基本内涵和概念界定,到对微学习引起学习变革的分析与媒介的选择,再到微学习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相关微学习策略、结果和效率的关注的变化。

国外研究者对微学习的概念界定不同,Lindner主要从媒体特征来界定,认为微学习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是一种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Hug认为微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将学习内容分割为较小的学习模块,并且聚焦于时间较短的学习活动。Silvia Gabriellie则表示微学习的实施得益于小块的学习内容的开发和日臻完善的通讯技术,从而使学习者在特定场合(如休息时或在途中)轻松获取学习内容。

我国学者也从2008年起开始了对微学习的思考与探索。徐福荫教授从承载微学习的媒体特征对微学习进行界定,认为微学习是用微型媒体承载微型内容的学习。祝智庭教授不仅强调了微学习的“微”、“小”还同时强调微学习内容组块包含学习的内涵和品格,并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态度。陈维维、李艺教授等在国外关于微学习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微学习具有短时间、小片段、个性化、多媒介等显著特征。

综上所述中外学者从不同侧面描述微学习,笔者认为微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利用智能通讯工具,随时随地选择、获取、加工利用各种模块化、松散连接、自包含的学习内容,以多种方式进行互动交流面向全民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新的学习方式。

2.微学习的特征

微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利用现代的通信技术、为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而产生。因此其与传统学习有着鲜明的区别。笔者从微学习的学习者、微内容、微媒体、微时空、微情境5个元素概括其特征:

(1)生态化的学习情境促使学习者全民化与终身化

微情境包含了支撑微媒体传输的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环境,还强调社会情境,包括微学习者所处的真实生活背景、社会群体。在这种生态化学习情境下微学习群体变得比较广泛,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习者都有,所面对的学习群体不再单纯的是学生,可以是社会各层面的人员。这些学习者可能是白领、社区居民,甚至是在家庭的妇女、老人等。

(2)媒体的便携化促使学习时空的泛在化

台式电脑到膝上的笔记本电脑,到现在智能手机、iPad、电子词典、Gameboy 游戏机,这些终端设备都呈现微型化、便携式、与娱乐化工具相结合的倾向。无线互联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地理位置的限制,学习场所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只要你带上智能终端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交流,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与便捷性。

(3)媒体的草根化促使内容的片段化与多样化

基于Web2.0技术的各种应用形态中,比如微博、维基(Wiki)、微信等等,这些新的媒体应用更加支持大众参与草根的创作,几乎没有技术门槛,这也是其拥有丰富的内容来源的原因之一。学习内容形式多样,可以是一段文字、图片图像、一段音频或者短视频、一个Flash或者一个链接。学习内容由许多模块化的学习片段组成,片段之间相互独立,具有松散联系,可以以多种方式重组和更新。

三、微信支持微学习的功能分析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微信主要有三大功能,包括基本功能、公众平台功能和开放平台功能。

1.基本功能分析

用户可以发送文本、图片、语音和视频信息,并支持实时对讲、多人群聊、视频通讯,提高了通信效率,降低了沟通成本。

2.公众平台功能分析

个人信息设置功能:通过个人信息设置功能,管理者可以设置账号的名称、头像、介绍等信息,并根据此信息生成一个二维码,提供给用户扫描。用户管理功能:通过用户管理,对订阅公众号的用户设置分组以便实现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的分组来推送特定的消息。可以修改用户备注信息为真实的学号姓名,单击学习者用户名进行单独聊天辅导,针对用户进行批量分组,例如可以根据课程班级进行分组,方便定向信息投递。关键词导航功能:输入关键词即可访问对应功能。实时消息功能:在实时消息中,管理者可以看到5天内订阅公众号的用户发送来的留言信息(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语音信息)。同时,管理员针对用户提出的疑问,提供给用户1对1的对话解答服务。群发消息功能:群发消息的实现形式有文字、语音、图片、录音、图文消息五种,在“群发对象”里,实现更精准的消息推送。自动回复功能:指导者用户可以自己设定自动回复规则,学习者在满足触发条件时,收到教学辅导环境设定好的自动回复信息。前四个功能使学习内容的发布检索变得相对容易,使用户体验了一个个性化的内容学习平台。公众平台首页查看统计信息功能:每日新增订户数量和每日接收消息数量,了解教学辅导环境的活跃度。素材管理功能:可以用来提前编辑管理者要推送的内容,图片、语音、视频都可以提前上传保存在素材库里。

3.微信开放平台功能分析

开放平台可以在其他移动学习应用中接入微信功能,通过微信整合第三方应用与微信友好关系链,使微信成为学习内容推广和分享的有效渠道,具体支持微学习的功能分析如图1所示。

四、微学习平台设计

从微信支持学习的功能分析来看,其广泛的使用及强大功能可以减少开发和推广的难度。基于微信的微学习平台应该按照微学习每个元素的特征来设计,并且应遵循准确定位、学习者为主体、强调活动的情境性、注重内容的科学性、丰富的交互性、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原则。

1.平台总体框架设计

根据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和特点以及微学习的特征,将平台设为5层架构,分为数据资源层、应用业务层、微学习活动服务层、传输层、用户接入层,如图2所示。

(1)数据资源层包含用户信息库、学习资源库、作品库以及平台基础数据库。数据资源层是学习平台的基础部分,为整个平台提供相关学习数据和资源。

(2)应用业务层包含情境学习模块、学习交流模块、资源共享模块、学习评价模块以及信息推送模块,每个模块之间可以互相跳转链接。

情境学习模块主要是根据学习者需求提供恰当的学习情境,以及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学习交流模块主要负责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线上交互,学习者与指导者之间的交互以及学习者与平台之间的交互。资源共享模块提供学习资源的存储和分享,可以通过第三方云存储设备(如微云或者印象笔记等)将学习资料和笔记等存储在云端,学习者可以在学习过程通过群、朋友圈等将好的资源分享给其他人。学习评价模块将提供学习者一个考核的方式及考核时间。评价方式多样化结合,平台设置互评作品展示平台,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可以相互评价,也可以进行小组互评。推送信息模块是微学习平台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习者与指导者及整个平台的沟通桥梁。

(3)微学习活动服务层包括学习者管理、内容检索服务、学习资源管理、信息推送服务、交互服务等。该层是应用业务层的具体实现,直接为用户提供相对应的学习服务。

(4)传输层主要负责数据的交互。

(5)用户接入层由手机用户、iPad、掌上电脑或者其他移动设备的学习者、指导者及平台运营者构成。各类用户通过微信客户端访问微信公众号、微学习平台数据资源及进行交流。

2.《Flash动画设计》课程微信平台建设

《Flash动画设计》是宁波卫生职业学院的一门全校性的选修课,开课时间为每年春季学期,其面向的学习者是全校学生,所以学习者的基础参差不齐。笔者依据在该校的实习经验,对学生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对《Flash动画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着深入研究和分析。全校共有40名学生选修该门课程,学生随机分为两个班级,每班20人。笔者选择其中一个班级参与本课程的微学习平台学习。

教师与学生共同使用该平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微信学习平台的定位目标为: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补充和完善课程教学,为学习者提供无缝学习平台。微学习活动过程主要结合线下和线上,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学习支撑。(见图3)

在课程开始之前,也就是课前预习阶段,教师提前将微信公众平台使用方法及相关使用规则讲解给学生,学生通过二维码及账号查找的方式关注公众号。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群发功能将下节课相关知识发给学生供其自主学习。群发的内容以图文结合的模式嵌套了相关的教学视频,如图4所示。教师也可以在课前将一些预习的重点要点在微群里以语音的形式提醒学生,学生在微信群里讨论。语音的利用有利于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创设、悬念设置、案例教学、阐述解释、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在课堂中先由教师为学生创建特定的情境,让其在此环境中体验,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之自然过渡到所要阐述主题中;提出悬念设置环节主要是在学生进入情境后,教师有目的地设置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怎么实现,可能会用到哪些工具,然后由教师进行案例操作演示并讲解,学生独立完成作品。学生可以将完成的作品上传到微学习平台的作品展示模块,由学生互评或者教师点评,如图4所示。及时反馈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热情。

课外讨论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教师可以在整个专题讲完后组织学生群聊,巩固课堂知识和拓展知识,学生准时参加讨论,学生或者在论坛交流学习心得。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在微信学习平台支持下的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参与热情很高,表现积极主动,同时养成了利用此平台进行微学习的习惯。其中,基于此平台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次数明显增多,学习活动更加主动。微信学习深受学生喜欢,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的活跃度高,其中最新资讯的更新与推送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与时俱进,体现学习是生活化、社会化的学习理念。

五、总结

本文就微信公众平台在微学习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到教育领域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移动设备的不断增加和移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微信用户将会进一步增加,微学习将成为大众学习的一种新的趋势。而本文对微信的使用案例将在后期进一步跟踪,通过两个班级进行学习效果的比较,对学生使用该平台的效果进一步分析。除此之外由于受微信公众平台本身的功能限制每天只群发一条信息,并且图片大小须在2M以内,语音时长不能超过60秒,这些问题大大限制了平台推送学习内容的容量。为了使学习者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关微学习监控平台还缺少监控机制模块帮助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督促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后续的一些工作及不足之处还需反馈重新设计。

参考文献:

[1]Hug T., Lindner M., Bruck. P. A. Microlearning: Emerging concepts, practices and technologies after e-learning[A]. Proceedings of Microlearning 2005[C]. Australia, Innsbruck: 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5.15.

[2]Hug T. Micro learning and narration: Exploring possibilities of utilization of narrations and storytelling for the designing of micro units and didactical microlearning arrangements [A].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media transition conference [C].USA,MIT: Cambridge (MA),2005.1-14.

[3]Gabrielli, S., Kimani, S., & Catarci, T. The Design of microlearning experiences: a research agenda [A]. Proceedings of Microlearning 2005 Conference [C].Australia, Innsbruck: 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5.45-49.

[4]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2-19.

[5]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2):17-21.

[6]顾小清,顾凤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3):17-23.

[7]王萍.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3(6):34-41.

[8]程志,龚朝花.活动理论观照下的微型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1(4):21-26.

[9]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78-81.

[10]张振虹,杨庆英,韩智.微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12-20.

[11]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与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4(4):77-83.

[12]袁磊,陈晓慧,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2(7):128-132.

12.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二

一、微课程概念及特点

1. 概念。

微课程指的是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为主要载体的视频教学,有机结合教学和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活动。微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视频类部分),与此同时,它还包括教学设计、教材、教学反思,实践测试和学生反馈,老师评论和其他教学资源的支持。

2. 特点。

微课程的特点是小,易于使用。首先体现在其教学时间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则,微课程通常是5-9分钟,10分钟或更多的微课程会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其次,教学内容小,就是要突出一些课堂教学点(如重点、难点和疑问的内容)的教学。第二,微课程的教学资源容量小,一般微课程视频总容量在几十兆上下,这样可以保证在终端上观看的流畅性。最后,微课程资源,易于使用。微课程教学视频剪辑贯穿整个教学的核心,通过教学反思,学生反馈和专家解读,为微课程营造出了一个真实的教学情景,方便学生学习。

二、微课程设计与开发模式

1. 学习需求分析。

学习需求分析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者分析,二是学习内容分析。通过对学习者的分析可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以及学习准备,这样能够为设计微课程提供依据。学习内容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在制作微课程前,要先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选择适合制作微课程的知识点,应该选择学习内容的关键和难点,容易出错的点。

2. 目标设计。

在设计学习目标时,它使用了2001版本的教育目标分类,也就是说,理论的认知目标的绽放,从纬度和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标准。

3. 教学过程设计。

微视频的整个教学过程简洁完整,教师要在简短的几分钟内完成情景设计(知识点的引入)、关键内容的讲授、总结收尾、作业的布置等工作。情景设计是影响微课程制作好坏的重要因素,好的情景在微课程的设计与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场景中,在设计方的情节中,添加一些方法或策略,调动了学生的自觉注意,无意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设计情景时,要紧扣学习内容与目标,最好以任务的形式给出,注重围绕学生的就近发展区,使学生不会存在心理上的压力。情景引入后进入关键内容讲解,讲解部分的设计要明确课程培养目标。讲解贯穿整个教学的主线。依据知识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总之将在课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总结要简洁明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查缺补漏。最后是习题的提供,通过完成独立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也是对已学知识的再次认知与加工。教师布置作业后,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通过互联网平台,教师检查作业、答疑,师生互动进一步加深知识点的掌握。

4. 微视频制作。

微视频的制作主要是完成它的录制,这个过程需要两个步骤完成:录制视频和后期编辑。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现在可以很好地嵌入到PPT2013中,这为教师录制微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帮助。PPT2013是广大教师用来制作课件的软件,简单易用是它的优势所在,在PPT中可以插入图像、音频和视频,因此采用PPT2013制作微课程成为教师们的首选。老师可以边放幻灯片边讲解,必要时还可以用屏注软件进行批注,整个播放讲解过程都能用嵌入的Camtasia studio)录制下来。后期编辑主要使用Premiere软件和机器time_字幕处理工具处理。运用Premiere增加片头、片尾以及转场效果,对不满意的音频、视频段进行剪辑等操作。对于关键词、重点部分使用字幕处理工具增加字幕。

5. 互动与评价设计。

就目前互联网上的微课程实施状况来看,微课程中的师生互动存在不足。微课程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资源环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微课程中的互动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互动系统进行设计。微课程的评价主要是对微课程的内容、设计进行评价,一般参照江苏省微课大赛评比标准。

三、微课程案例设计与开发

笔者基于《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以微课程设计模式为指导,设计和开发“多媒体技术应用”微课程,开展互联网支持的微课程辅助教学。学生独立完成后将结果提交到互联网平台,这里选择微信平台。教学设计过程以表格的形式设计成文档,在制作幻灯片和微视频时可以方便使用。微视频制作的幻灯片之前,对“表达”ppt2013第一生产使用,然后解释使用Camtasia工作室录制的过程,在Premiere软件最后剪辑,对产生的time_machine字幕的关键内容制备的关键内容。

使用微信的移动教学平台,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机制。教师在微信群统一发布主题,学生登录微信看到主题后关注公众号进入相应菜单进行互动讨论。最后参照江苏省微课大赛评比标准对微课程进行评价。

四、结论

随着微课程在互联网上的流行,这已成为中职教师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成为“互联网+”时代中职课程学习的新趋势。中职考核模式的局限尚不能使微课程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微课程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能够很大程度地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微课程的介入可以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传统教学中没有消化的知识点,提高了学习效果,增强教与学的互动,建立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

摘要: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微课程在网上迅速流行。从微课程的优势提出了中职学校微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模式,并介绍了基于互联网微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最后,根据操作“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的特点,开发和应用典型的操作性微课程。

关键词:微课程,中职,设计模式

参考文献

13.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三

从狭义角度讲,实际上《网页设计与制作》有它一定的课程设计独特性和传统课堂教学局限性,初期尝试可能不會拥有太高的教学质量。尽管说当前高等教育中对微课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全面铺开,但微课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中《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应用几近空白,还未有可参考的教学应用经验,所以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堂中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渗透微课教学理念与方法模式,对推进该专业领域的教学改革固然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有益尝试,它既能够为学生创设良性的学习空间,也能够丰富教师的专业教学手段,一举多得[2]。

从广义角度讲,微课是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它更是一种全新形式的教学资源模式。在该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同样得到成长机会,这也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有意义。细致来说,它存在3点现实意义。

第一,它从广义范围上扩大了高职院校的微课应用范围,是对自身课程体系、资源共享机制以及校内课程安排灵活化的一种全面革新。再者,微课也实现了对传统计算机专业学科领域的有效补充,从正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这让未来微课教学常规化成为可能。

第二,它也拓展了教师的教研方式,让教师拥有了更多可利用教学手段。基于微课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更加灵活多变,教师不但能够在现场通过当堂展示来体现知识内容的开放性、实操性、广泛性与时效性,也能够与学生实现更多教学过程互动,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交流能力与教学互动能力,促进高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吹画梅花教案下一篇:对外汉语教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