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仿写作文(共12篇)
1.背影仿写作文 篇一
一转眼,爸爸出国打工已一年多了,他离家时的背影,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那是去年春节后的事,为了多挣点钱养家,爸爸和村子里几个同龄人一起,报名去哈萨克斯坦当建筑工。我查看了一下地图,这个国家属于中亚,与我们国家的新疆接壤。听说那里春冬气温非常低,我不禁暗暗为爸爸担心,他手上有冻疮,一到冬天就发作,非常痛苦。哈萨克斯坦那么冷的天气,他能吃得消吗?
离别的日子终于到了,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外面下着雨,早春的雨丝,细细的,打在人脸上冰冷冰冷的。我和妈妈一起,到村口给爸爸送行。爸爸和同行的人从这里坐车到县城,然后再集中乘大巴到省城,最后赶赴哈萨克斯坦。
妈妈帮爸爸把行李放好,然后叮嘱爸爸在外面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妈妈的眼里噙满泪水,随时都有可能决堤而出。爸爸不停地点头,眼睛也是红红的。我把几盒冻疮膏塞给爸爸,忍不住泪流满面。爸爸一边给我抹眼泪,一边安慰我。
车子出发了,我的心像被什么力量猛扯了一下,蹲下身体,失声痛哭起来。正在这时,车子停了,车门打开,爸爸飞快的跑过来,一把搂住我和妈妈,那一刻,妈妈终于忍不住,也小声哭泣起来。
司机不停地鸣喇叭,爸爸得走了。只见他倒着往后走了几步,然后一转身,大步往前走去,把一个孤单的背影留给我们。我盯着爸爸身穿蓝色羽绒服的背影,盯着他低着的头,盯着他不时抬起的胳膊,我知道,那一刻的爸爸,一定正在偷偷地擦着泪水。
细雨蒙蒙中,爸爸的背影越来越远,然后定格在车门那儿,一动不动。我多么希望爸爸能转过身来,再看我们一眼。可爸爸的身体只是动了动,并没有转过身来,而是上了车。把一个弯得像弓一样的背影留给了我们……
这一别就是一年多,每每想起爸爸,我就想起分别那天,他那孤单的背影。我亲爱的爸爸,你在异国他乡还,好吗?你的皮肤是不是更粗糙了,你的背是不是驼了,你的身体是不是变得瘦弱了?
离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爸爸,我想你!恨不得你现在就能回到我身边!
2.背影仿写作文 篇二
一、敢问路在何方
初一新生,刚从小学升上来,有众多的地方需要他们尽早去适应。写作教学中,往往老师一布置作文,众生便一片哗然,只能胡乱编写故事,背些范文套上去,最终要求写500字的作文,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只写了300字左右。对此语文老师都很无奈,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
我们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不能让他们泄气,告诉他们写作不难,用心可以写好,写作有法可依,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有了兴趣,何愁写不出作文。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按照这一要求,针对初一学生的作文现状,我认为,首先得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然后才应解决学生“如何写”的问题。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作有了兴趣,有了激情,可谓成功了一半,但要写好,写出新意,还得学习一定的写作方法或者摸索出一条写作的路子,只有这样写作才能上台阶,有境界。
1. 留心生活,积累素材。
初一学生,面对作文,总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或者写不出什么。记得曾经布置一篇作文《童年趣事》,辛辛苦苦批改发现,有众多学生写抓泥鳅、抓鱼、爬山、捉迷藏等,更有甚者写成童年傻事,令我哭笑不得。尔后,我静下来思考,探其原因,归结于学生素材少,生活阅历浅,可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四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一是课前演讲,每天课前坚持让两个同学上台演讲,内容为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所感。二是每周写一篇周记,老师附上一定的鼓励性话语,其目的是激励学生不断写作。三是每周写三篇读书笔记,对于读书笔记老师事先规范明确的要求与格式。四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课本中的素材。如教《童趣》,我引导学生把自己小时候那些可笑、幼稚的故事搜索出来写在积累本上,结果学生的童年故事还真是丰富多彩,非常有趣,如炮轰牛屎,孵小鸡,过家家等。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引导学生写小时候的冒险经历,男生的经历更为丰富:爬树、森林探险、跳水等。教《羚羊木雕》,我让学生回顾自己与同学朋友之间闹过的矛盾和误会……课文是学生天天打交道的,像一座大矿藏,资源丰富,我们应好好地挖掘。
2. 模仿起航,激情扬帆。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人、事、物),但其作文给人的感觉还是较为空洞,原因是学生没有把积累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即缺乏思考、感受与体验。如能把积累的东西加以理解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便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仿写。例如,曹操的《观沧海》中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实际上是仿写了扬雄的“出入日月,田雨地沓”;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曹植的“丈夫之四海,万里犹比邻”。由此可见,仿写是写作的一条捷径,最起码给初一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记得在讲授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我让学生学习作者如何从不同方位去写景,同时抓住文章的写作思路:看花—忆花—悟花,让学生也这样借物喻人地写景散文。我充分利用校园的三角梅,采摘并带到教室让学生学会联想和想象。再如,我在上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时,让学生写身边的第一次,学习作者的省略得当、夹叙夹议等写作方法。教师要善于探究开发身边及教材这一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真正做到以本为本。仿写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条捷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仿写训练要有侧重点,是全仿还是点仿,每节课要有重点。第二,仿写的范文要经得起时间与空间的检验,如教材中的《春》、《羚羊木雕》等。第三,仿写训练应由易到难,千万不可违背这一原则。第四,仿写内容更要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只有有趣才能促使激发学习写作的动力。正如教育家程颐所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3.仿写:为作文教学助力 篇三
[关键词]阅读 写作 仿写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2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成效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致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初中语文一线教师,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本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我们语文课本所收入的文章大都是经典之作。语文课堂的大部分都是阅读教学,即文本精读。从2014年开始,我的课题研究方向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本资源,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真正搭建起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桥梁。
“利用阅读教材学习写作”“首先有必要对全部阅读教材做一研究统计,计算出有哪些教材以及它们各自在哪些方面有益于学生的作文,然后再确定采取什么办法和在什么程度上发挥阅读教材的作用。”[1]目前我们宁德市所使用的是2013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该教材较之前的教材在写作训练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增加了以往不曾有的单元写作训练指导。这对目前无序状的写作教学来说是进步。
以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为例,共六个单元的写作目标。其中,第五单元的写作目标——勤于修改,只能归为修改文章方面,谈不上是写作目标。第四单元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是指在写作中加入适当的议论,这点与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目标——“学会说点儿道理”是大同小异的,可以归类置后。所以,六个单元的写作目标筛选后就剩下四个。
另外,初中阶段的写作大多以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主:叙事要完整、连贯;写人能通过各种人物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因此,掌握好描写人物的方法,对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在以上四个写作目标的基础上重新框定本学期写作教学的重点:
第一、二单元:写好人物的心理描写
第三单元:写好人物的外貌描写
第四单元:写好人物的言行描写
第六单元:写好细节描写
为了更好地完成单元写作目标,在每一次的作文训练前,我会有针对性地选取部分课文的精彩段落,让学生仿写,即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来写作相似的语段或短文。这可理解为朱绍禹先生所说的“模仿和创造相结合的读写联结”。[2]它既能降低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又能为单元的写作目标服务。
以第一、二单元写作训练为例: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写好人物的心理描写,由此对应的仿写训练目标也是如此,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二单元仿写训练:心理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第二单元《最后一课》)
评析:这段心理描写片段,既有小弗郎士的内心独白,又通过环境描写折射出小弗郎士此时内心的愉悦,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国正濒临灭亡,这也就是环境描写型的心理描写。
仿写要求:选取一个生活事件的片断,通过描写环境,来侧面烘托人物的心理。
学生仿写范例:今天,天气十分晴朗,舒适的阳光如同母亲一样把我们抱在怀里。小鸟在树上歌唱。大家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上。……突然叫到我的名字,我兴奋地走到台下,手中接过一张奖状,我觉得这张奖状像一束阳光,把我整个人都照亮了。(赵嘉瑛)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的内容是环境描写型心理描写,这只是心理描写类型中的一种。在单元写作教学时,教师据此延伸开去,补充介绍心理描写的其他类型。这样由点带面,学生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
第三单元仿写训练:外貌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第三单元《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评析:加入议论性的语句(选段中划线的句子)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作家的性格特征。
仿写要求:在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时加入对其性格的评价性语言,以此来突显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仿写范例:乍一看,她瘦小的身躯外披着一套宽大的校服,但她的背影是那樣地坚定,走近,仔细掂量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里透着对世界的好奇,那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更看出她对知识的渴望。(李睿)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是通过评价性的语言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丰富了对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和角度。也是对单元写作训练内容的有益补充。
第四单元仿写训练:语言动作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只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
(第四单元《社戏》)
评析:通过生动细致的动作描写,写出小伙伴们娴熟的驾船技术以及看戏前内心的喜悦。
仿写要求:根据给定的情景写片段,描写人物的言行。(情景:家庭贫困的你,要回去向家长要50元钱用来捐给灾区。回到家,看到生病在床的妈妈,你会……)
学生仿写范例:我看着妈妈,躲闪地说道:“妈,老师说……说要我们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妈妈先是一愣,随后又平静地问道:“老师有说捐多少吗?” “50元。”我立马低下了头。妈妈沉默了一会,便开始找起什么来,我沉思了一会对妈妈说道:“妈,要不我跟老师说说,让老师通融通融?”妈妈从枕头底下掏出了零零散散的钱,有十元的、五元的、一元的,一把塞到我手里:“你数数看,够不够……”我感激地看了妈妈一眼:“谢谢妈!”(雷宇欣)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虽然只是片段练习,但已经基本涵盖了该单元写作训练的三个要求。仿写就好比正式演出前的彩排,彩排得越好,正式演出当然越出色。
第六单元仿写训练:细节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第六单元《猫》)
评析:简单的动作细节描写就能引发读者的想象。第一只猫活泼可爱的动态乃至情态都仿佛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仿写要求:通过具体的动作细节描写,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学生仿写范例:它(仓鼠)很活泼,都在刨木屑,从这里钻进去,又从那儿突兀地冒出来,抖抖身上的木屑,又再次钻进木屑里,不停地刨啊刨啊,接着又从中悄悄冒出一个脑袋,左看看,右望望,忽地灵巧地蹦出木屑堆,扭动着肥肥的身子,向前方的食物爬去。(雷雯)
综上所述,一方面,教师通过仿写练习,突破每次写作训练的重点,让作文教学目标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完成。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仿写的基础上再写单元作文,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就不觉得写作面目可憎了。因此,一次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仿写练习的确能够起到或铺垫,或提升,或完善单元写作目标的作用,真可谓是写作训练的助推力。
[ 参 考 文 献 ]
[1][2]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M].上海:中华书局,2015.
4.仿写背影作文 篇四
他时而抱着一个孩子满脸宠溺,时而牵着一个孩子满脸笑意的漫步在黄昏下,那个孩子最喜欢问他一些所不理解的事以及一些以前的旧事,他耐心祥和的一一回答,孩子最享受的时刻,无疑不是此刻。
孩子是同一个人,只是不同时间罢了。
时光总是在流逝的,你抓也抓不住,可那个背影那个人,从不受这时间的约束。
坐在窗前,享受着夜晚的宁静。手捧一册书。如行万里路。难得有这样清静的时刻,若不好好享用一把,岂不是浪费了这天赐良时?
我遨游在汪洋的书海中,大风,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文章中提到的爷爷,让我那零碎儿的记忆在一点一滴的拼凑着。
莫言的爷爷,技艺清湛,性格温和,意志坚定的一个老农民。他是乡村生活的专家。他对天气,季节,庄稼,生长等一些知识了如指掌,已经超过了大多数人。这样的一位爷爷,何尝不像是我那远在老家却令我百般思念的爷爷呢?
爷爷总是孤身一人。他总是嚷嚷着,有了我这个宝贝,也有了盼头和希望。依稀还记得小的时候,回爷爷家,总是不见爷爷的身影,若是换成平常的孩子,怕是要揪着父母的衣裳,哭着喊爷爷了。而我,早已习惯如常,眼眸一转,便知爷爷定是在那稻田里忙农活。农活是他这一生难以抛弃的东西,爷爷总是说,农作物和他是一体的,他像是为农活而生。
那时的我,自觉的蹲在一旁,目不转睛的盯着爷爷干这干那的。偶尔的还会问出一些关于我脑海里难以理解的蹩脚的问题,总是有点问了萝卜不见底的意思儿。爷爷每每听了脸上笑意更深了而后又很慈祥的回答我这个那个的问题,不厌其烦。许是有这样的乐趣,才不觉得无聊,长时间的蹲着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了。等天似乎有点黑了,爷爷就牵着我的手,迎着晚霞走,大步小步大步小步,一步一步,深深浅浅,欢声笑语。
许多年了,这个习惯依旧没有忘也没有变过。
可是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快及爷爷下颚了,爷爷总是喜欢用他布满老茧的手摸我的头笑着告诉我说,爷爷老了,已经使劲往下缩了,哪能和你们年轻人比了。老了吗?我不禁抬头看着爷爷,双眼紧紧地盯着他。爷爷往常如墨般的黑发,好像被下了魔咒,染上不少的银丝久经岁月的双手捧在了手中,我得眉皱的更深了,手掌中央老茧满布,却瘦骨嶙峋。鼻子一酸“爷爷不会老的,爷爷会陪我到永远的。”“傻孩子。”爷爷笑着看着我,将我抱进怀里。“爷爷,那是什么?”我指着一株并不知名的路边的一朵花似的。“哦,那是狼鸡头。”“狼鸡头?什么是狼鸡头?可以吃吗?怎么只有这里一株?”“可以吃啊,味道很好吃的。”爷爷抬起了头朝我笑着,爷爷的声音在春风中拂过耳旁竟是这样的舒服,我是多么留恋啊!
还是爷爷的背影,现在的爷爷弓着背干不了农活了。
那现在就换她牵着爷爷的手,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她还是会和以前一样问爷爷旧事农事路途风景的不解。爷爷的脑子里装着许多神奇而又吸引人的故事,对于这个孩子来说,这才是人生中最值得留念最温暖的时候了。
再美的风景都不及回家的那条路。
5.背影仿写作文 篇五
小学二年级,我去了寄宿学校,所以不管是去上课、去吃早饭或是去干嘛,我都看不见妈妈的身影,只有到周五我坐校车回到家的时候,才能看见妈妈。我一看到妈妈就兴高采烈地挥着手,兴奋地像个看到自己期盼已久的玩具的小孩子。
有次,妈妈送我去上课。那是秋天,略冷,刚下过雨,地上又湿又滑。我和妈妈之间就这么走着,没什么话。一直到了学校之后才蹦出一句话:“拜拜。”我看着妈妈走回家的背影,竟有点酸鼻子。
命运或许不是一个好导演,但却是一名优秀的心理医生。我从小就只有妈妈陪伴着我,就一个人把我这拉扯大,所以落下了胃病。每当她有些胃疼时,我都会煮姜粥给她喝。就这么坐着喝着粥,也不说话。有时她也会些苍白的玩笑:“哎呀,妈妈活不长咯!要是我死了,你怎么办呢”我赶紧捂着妈妈的嘴巴说:“呸呸呸,说什么呢!”我跟妈妈说我去洗澡了,但进了浴室的时候水一开我的眼泪就掉了,我希望妈妈一直都很健康。我想就这么下去,一直陪着我妈妈,一直,一直……可能到了大学,我不能陪在妈妈旁边,可我会念着妈妈那个高挺但又瘦弱的背影。
6.《背影》作文仿写初二 篇六
中午,老师的拖课,让我们晚了许久。我自言自语,抱怨道:“老师又拖课,吃饭又晚了,今天中午还要洗澡,真是烦。”正在说着的抱怨,也没人理睬,明显尴尬了许多。
排完队,准备去吃饭。我顿时像被放飞的小鸟,奔了出去,一蹦一跳地。
下了楼,场面有混乱,过往的同学,挡住了我的视线,挡住了我的去路。可他们是挡不住我看到她的背影。她依旧穿着那我看惯了的黑棉袄;披着那不长不短的黑发,黑发中明显多添了几丝白色,像是画上去的,不,那是岁月与操劳写下的历史;穿着黑色的平跟鞋。我一看便认出了她——吴老师。我用一贯而又大大咧咧的声音喊叫道:“吴老师,吴老师……”等到她回头看到我时,我的叫声才停止。回了头,她就冲我笑,那笑不是那么有活力了,而是有了沧桑感:“文文,好!”她那一行整齐的白牙,也是像以前一样对着我笑。我也对她笑:“吴老师好!”
脚步是停不下来的,毕竟跟着路队。这一秒相遇了,在下一秒又得分离了。我跟她的距离也就这样拉长了。
对拖课的抱怨也就到了九霄云外。这时候的阳光灿烂,浑身就像装上了铃铛,一路走,一路摇着,活泼的,又是俏皮的。等再回头时,她走远了。她的背影,让我莫名感到有一丝丝失落。感受到她的疲倦,她的辛苦,她的病痛,她的……。她的背影在一点点的消失。我怀念,她的课,她的茶,她的字……。怀念本是一种温暖的行为,而非冰凉与凄清。芸芸众生,凡来尘往,有时,她会催出我的泪来,她之前对我说的话,这多姿多彩的一切。
俗世里,我们本来所求不多,只要这一次阳光,只要这一场平凡的相遇和温暖。
7.如何在仿写中指导学生写作文 篇七
我们小学语文教师,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内容可写, 并能把握好文章的结构层次, 运用一些习作技巧, 这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讲, 模仿应该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借助名句名段仿写
写作和阅读是相辅相成的, 好作文往往和阅读课紧密相连。教学阅读课文, 我们教师要善于从中挖掘一些可以让学生学习写作的东西。这当中, 改写课文关键句 (或者中心句) 是一种模仿句子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后, 针对文末那句: “的确, 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 为自己想得少, 为他人想得多。”我布置作业让学生试着模仿该句子, 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学生依样画葫芦地写到: “的确, 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人, 为自己想得少, 为家人想得多。”“的确, 吴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 为自己想得少, 为学生想得多。”等等。这样简单的仿写, 就是基础最差的学生也能模仿, 我们不难发现, 这句话一放到写人文章的结尾, 点题特别有力度。对此, 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 把课文中的一些中心句进行改编, 变成自己作文中的好句子。同样地改写老舍《养花》的中心句“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既需劳动, 又长见识, 这就是养花的乐趣。”可以变成写《童年趣事》、《业余爱好》、《难忘往事》等主题文章的中心句。班上有位学生这样写他《童年趣事》的中心句: “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有苦有乐, 有成有败, 既需锻炼, 又长技能, 这就是打篮球的乐趣。”虽然只是改了几个字, 可用在他这篇习作中贴切自然。我给他的作文本上的这句话画了红红的波浪线, 在旁边写上评语: “巧妙模仿, 多像老舍先生的小徒弟呀。”虽然就是这么简单的依样画葫芦, 可是, 经他这么一写, 再加上我亲切的鼓励性的评语, 从此这位学生写作文的自信心增强了, 习作兴趣也随着提高了。
好的段落和篇章, 我也经常引导学生模仿着写。“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 下面是有钱人家的高墙大院。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头戴一顶少爷帽, 身着一件华丽的少爷服, 站在院中, 手捧一本书, 边读边抬头仰望深思, 神情十分专注。这少年便是鲁迅。”这是一位学生模仿着鲁迅的《少年润土》写《少年鲁迅》的作文语段节选, 对老师来说, 可能有点东施效颦, 可对于小学生来讲却品尝到了初学写作的欢快。
在教学老舍先生的《猫》这篇课文后, 我让学生去仿写。学生模仿《猫》, 写《狗》写《牛》等, 他们欢快地写狗啊牛啊的, 一下就思路开阔了, 都把狗、牛写得可爱了。于是我让学生去寻找动物变可爱的原因, 他们经过比较发现是因为写出了这些动物的独特性。我继续让孩子们仿《猫》去写《爸爸》、《同学》等写人记事文章, 他们把爸爸、同学也一样写得十分真实可爱。
二、仿照样式训练技法
写文章需要厚积薄发。凡是学画画、学写字、学打拳、学唱戏、学木匠等, 都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模仿过程, 熟悉一定的技法, 然后才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创作。到了一定时候, 熟能生巧, 写作文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小学生学习写文章更是同样道理, 所以指导小学生写作文不妨从模仿开始, 多让孩子们进行仿写练习。
作文好比盖房子, 房子只用砖块筑上去, 不粉刷墙壁也不装修, 不好好进行室内设计一番, 是不好住的。作文写好了, 要对它进行修改, 也就像给房子装修一样。用几句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修辞方法给它装修一下, 然后写点人物对话的提示语, 写点心理活动、神态描写, 算是添几件家具吧。经过我们老师这么一点拨, 可以使学生明白好作文一定得给它润色包装一下。
我们知道, 没有一个建筑师一开始就能把房子装修得很好, 都是在跟师傅学习和自己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 慢慢地提高技术的。语文老师在写作教学中便成为了师傅的角色。刚开始习作, 我硬性规定了一些不成文的规矩:一篇作文当中必须有几处修辞, 比喻、拟人、引用不可少, 反问、夸张、排比要学着运用, 开头结尾须点题, 对话描写要换行, 提示语位置要有变化。一开始学生被筐筐束缚着, 用的修辞有时候是“强扭的瓜——不甜”, 然而,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运用灵活了, 可见这方法还比较见效的, 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有模有样, 一套一套, 他们从中找到了习作的自信和乐趣。在语文教研组活动的时候, 我介绍了这一方法, 有老师笑着问: “这不成古代的八股文训练了吗, 学生有没有乱装修的时候?”我说: “确实有的同学写的句子有些怪, 但孩子们只是在习作呀, 怪点没关系, 咱给他们指出来, 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写作热情。”
这“八股文”式的模仿虽然有点带机械性, 但对于还比较缺乏语言积累的孩子们来说, 倒是见效很快的一种方法。
有学生在《游洋背美丽乡村》中写到:走进美丽乡村洋背, 只觉得一阵微风拂面而来, 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那山上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好像一群群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往里走一会儿, 只见溪水清澈见底, 鱼儿在水中“安居乐业”。阳光照在水面上, 波光粼粼, 像映着满天星星。美丽洋背真像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啊!
像这样学生写作的片段, 都是孩子们在“八股文”式训练中“装修”出来的, 而这个技术不仅仅是个别优生能行, 全班学生基本上能学用, 用语文教育专家魏书生老师的话来说, 就是“这个长胡子的老办法还挺管用。”
三、模仿范文写出真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的要求是: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要实现这一目标就有必要经历一个模仿范文的系统训练过程, 小学是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 重在激发和培养兴趣和自信心, 鼓励学生表达意愿。
学生一时写不出真情实感, 主要是因为不会观察, 不善表达。写作文时, 没有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 多数情况是让学生凭空去想、去捏造, 学生为了作文而作文, 于是就出现了虚假。如何让学生在模仿作文范文形式的同时, 不会发生情绪情感的复制而避免“假、大、空”这种现象的发生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 让他们感受人情冷暖。老师如果能写些下水作文, 与孩子们一起去寻找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那更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我以我笔写我心, 教师写成人的世界, 学生写孩子的世界, 才能唤醒写作人心灵深处的真情实感。教师写下水作文, 不要以孩子们的口吻去写, 而是应该站在成人的角度来写, 这样有利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样更能让学生体会和模仿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我在写下水作文《外婆》, 引导学生也写《外婆》、《奶奶》、《妈妈》等。不一样的故事, 一样的真情流露。下水作文《外婆》中写到:冬天, 外婆把鸡蛋放在火笼里煨, 我们姐妹几个围着火笼, 盯着鸡蛋, 只要一看见鸡蛋上冒出水珠, 就异口同声地大喊: “外婆, 鸡蛋出汗了!鸡蛋出汗了!”外婆迈着沉沉的脚步, 慢慢走过来, 从火笼里快速地取出鸡蛋, 放在围裙里擦两下, 说: “给小妹先吃吧, 她小一点。”到了晚上, 外婆先把火笼焐在被窝里, 暖好了被窝才叫我们上床睡觉。有一次, 外婆怕我们冻着, 上床了还把火笼放在被窝里, 我一不小心踢翻了火笼, 幸亏外婆及时抢险, 只把床单烧了几个小洞洞。这以后, 外婆还是坚持着用火笼给我们暖被窝, 不过总不忘叮嘱一句: “小心点, 别碰翻了。”
这是成年的我回忆少年时代的事情, 写得比较符合少年的情感体验, 也便于学生模仿。当然, 说教师的下水作文是学生模仿的范文时, 一些学生优秀习作更是班级学生模仿写作的好范本。基础差的学生还可以模仿《同步作文》里的作文, 学着写作文。
8.小学作文仿写策略初探 篇八
然而现在的学生作文中却出现了一种看似普通的怪现象,有些学生在没有生活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机械地套版、移用范文或他人习作中的词、句、段、篇写成作文,即所谓的“套作”,它与仿写形同神异,存在着本质区别。这是我们必须摒弃的。如何将他们引向作文仿写的正路,我们作了如下探索:
一、利用教材进行句篇仿写训练
模仿写作是让学生“照葫芦画瓢”,但不是一味地生搬硬套、抄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以课文为例,从选材、立意、想像、描写、结构等方面指导学生借鉴。如学完《东方之珠》后,教师可让学生学习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把句子补充生动、具体,启发诱导学生充分发挥想像。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写作时就会运用这种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习作就丰满许多,不再显得干巴巴的。同时,教师也可让学生学习课文中抓住特点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围绕以“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为主题写一段话。再如,教完《石榴》后,教师可让学生观察柿子,比较柿子和石榴的异同点,然后模仿课文写柿子。这样,学生在模仿中探索、感受,在模仿中领悟、创造,学会作文的技巧,不断丰富充实语言,逐渐学会运用语言材料去谋篇布局。
在小学低中年级,特别是三年级的起步作文中,读中学写、以读导写、仿写片段也都是顺应儿童模仿这一特点展开教学的。尤其是片断训练,范围较小,笔墨集中,易于操作,是作文基本功的单项训练。而往往这种片段训练都是从说话入手的,能消除初学者的紧张心理。无论记叙事情,描述人物、景物,或是说明道理,表达情感,总得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说,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写,如果能把这一个个方面,也即一个个片断,写得文从字顺,有条有理,明白具体,联段成篇也就顺理成章了。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语句优美、文理严谨的范文或典型的片断。作文教学要抓住阅读范文的契机,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开展活动积累仿写素材
所谓抛砖引玉,这里“玉”可以理解为是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积累,情感积淀。陶行知先生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可见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因此,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积累生活,才能使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1.充实生活
教师应多在文外下工夫,给学生创造各种活动的机会,寻求“源头活水”。首先,丰富学校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其次,让学生到工厂、去田野,了解社会变迁,领略青山秀水……丰富充实学生的校外生活。
2.感受生活
大纲指出,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即学生应有感而作。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知“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还要不断拓宽他们感受生活的范围,使他们知道感受的内容包括每时每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此外,还要引导学生经常和熟悉的人交流,感受生活中产生的“喜怒哀乐”,与别人一起分忧享乐,使他们体验到感受生活的乐趣。
3.积累生活
中低年级学生可以采用“见闻簿”的形式,每天用一句或几句话记录当天的生活;高年级学生则采用“写日记”的形式积累生活。此外,还可以因人而异,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积累习惯。
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了,习作时学生“我手写我感、我手写我思”,便能各抒已见,百花齐放了。
三、引导学生在模仿中创新
模仿仅仅是起步,最终是引导学生运用想像走向创造,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特色来。作文中要有自己的见闻、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感受,富有个性,具有新意。因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不同的思路写作文,使学生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向独特方面发展,教学生学会对习作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分析,以求新异,教者具体可从这两方面入手:
1.同文异取
即对于同一事物和同一人物,你写这方面的特点我就写其他方面的特点。如同样写“苹果树”这种植物,可以写苹果树的花美,也可以写果实香;可以写夏天的苹果树,抓住叶子茂密,果子如绿宝石,酸中带涩的特点来写;也可以写秋天的苹果树,抓住叶子稀薄、泛红,苹果像一盏盏红灯笼的特点来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各不相同。
2.同取异用
如同样写“踢毽子”这项活动,可以告诉人们踢毽子有益于身心健康,可以增添生活乐趣,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也可以告诉人们要学会一种技能非下工夫不可等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面去分析,写出它的新异点。这样的训练,将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学生思路的开阔,写出作文就不会千篇一律。
9.背影仿写作文800字 篇九
一家人所有的收入,几乎都来自自家开的服装店,可那店离家挺远,父亲每早开车到了店里以后,便一直到了深夜才回来——一直到现在,可父亲却是快要将近50岁的人了!每每到了傍晚,我放学回家,要吃晚饭的时候,姐姐在读高中,住在学校里,家里就只有我和妈妈两个人。所以,每每到了晚饭的时候,父亲就会与我们视频通话。
双方隔着屏幕,吃着各自碗里的饭,嘴里却往往有数不完的话。
每次视屏刚接通,就算他看到的是母亲,他也这样说:“儿子呢?放学了没?”其实说是通视频,就只是来看我一眼,其实就只是因为想我。我也明白,但不知为何,话到出口时,心里却感到莫名的难受,也许,是因为难堪吧!往往丕领情——通过屏幕他往往只能看见母亲的脸。
可不知哪一天我突然变了,因为什么?因为那背影。
还是想往常那样吃这饭,可孰不知店里却突然来了客人,他对我们尴尬地笑了笑,放下筷子,便起身去对付客人了。
我乘机瞥了眼屏幕,都是因为那巧合,都是因为看到了那背影﹔他身披一件极其单薄的红色布衣,那衣服勾勒出他弯驼的后背,勾勒出他瘦削的体格﹔灰裤子明显偏大。也不知是否是因为卡,他走起路来慢吞吞地。
原来,他是那么得瘦小;原来,他的腿脚是这般不便;原来,他的后脑勺有这么多白发;原来,他早已变老!。他与那客人攀谈着,可那客人却没开窍,竞头也不回地走了,害他白忙活一场。他蹒跚着回来,慢慢坐下,小口喘着气。生意没做成,他的脸色有些许不悦,看见我望着屏幕发愣,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丢下一句“吃饱了”便逃到书房写作业,写了半天,十个字都没有写完,脑海里还回放着那瘦削的背影。
现因为作业增多,父母为了节省我的时间,便没再通话了,可这是我们一家难得的“团圆”时间。我曾请求他们再视频,却遭到了父亲的一嘴回绝……
10.背影仿写作文600字 篇十
从孩提时代起,他就偶然出现在我的脑海,大人们都说他是个凶险人物,也经常拿他教育孩子,“如果你不听话,我就把你扔给疯子”。这样的话不知说了多少遍,所以对他产生了恐惧。小时候,爸爸抱着我去教育学院,当打开“城门”的一瞬间,他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但是不知他长什么样,只知道他很危险,样子很可怕。
当我渐渐地长大了,有一天,我和院里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在垃圾堆里,我们以为那是个垃圾袋,就拿石头打他,突然,一个苍白的脸转了过来,他布满皱纹,眼窝深深地陷了下去,满头长着白发,眼睛里闪着泪花,我们见他不发火,便高兴地拍手直叫,不停地拿石头打他,他却默默地蹲在一边,提着垃圾走了。
他的背影在我眼前闪过,那背影很沉重,我也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就回家了,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
他哪里去了,我也不清楚,是我们打他而躲到了另一个地方去了?还是失踪了,就在我们身边却看不见?也许,他可能饿死了,要不就是蹲在某一个角落里默默流泪,反正他已经离开了我们的视线,这个捡破烂的微不足道的人,心中的疑惑太多太多了。
后来,为了寻找他,我去了曾经见到过他的地方,可是那儿只有一个老奶奶。他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的视线。
11.初中作文仿写有效教学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创意 仿写 策略
所谓仿写就是我们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等进行作文的一种训练手法。小学阶段,仿写的确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到了初中,仿写往往被视为小儿科,提倡学生独立思考,要求有个性,有创新。这种想法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阅读量少,写作训练又往往疲于应试、缺乏系统性,所以,就农村初中学生大面积而言,他们更需要的可能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也就是进一步夯实写作基本功。就每一项内容的仿写来说,我们一般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一)精选范文
教材中的课文绝大多数是经典,对学生写作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但是,从整体上看,它们绝大多数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眼光来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发现生活,不易为初中生所接受。因此在精选范文时应尽量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与现实生活接近的、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的作品,从而使学生从阅读的兴奋中产生写作的冲动。比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我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了《从教室到操场》。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学生在知道了“怎么写”和“写什么”后,再进行训练,外有老师指导,例文为范,内有学生亲身经历,与以前相比便有了质的不同,无形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提高了。在具体操作中,我们还应该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选取合适的范文。
(二)指导阅读
指导阅读可以根据写作训练的需要侧重某一点。如读《那时,我泪流满面》,重点读懂文章的主题。在通读全文后,重点把握在思绪婉转的抒情中,作者也不忘发表自己的观点——黛玉不应该选择哀伤和死亡,她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让自己的人生“流光溢彩”。作者给自己的同龄人一个很好的榜样——阅读名著,吸收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化为自己的语言,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捷径。
指导阅读还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如读三篇范文《战胜脆弱》,尽管三篇作文选材不同,但结构上基本相似,都是按照“脆弱的表现及原因—如何战胜脆弱(原因及过程)—人生感悟”这样的思路来写的。我在指导时先是让学生概括出每一篇的结构,再找出其共同点。最后我提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三位作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基本相同的结构?换一下文章的顺序好不好?最后学生归纳出以下几点:文章结构的安排要根据文章的内容而定,要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中心,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要自然、合理。
指导学生阅读范文要把握其精髓。《旅回古代》本文小作者看问题的角度别具匠心,通过话题“旅行”想到经典文学作品和历史中的人物;文章切入角度也很独特,通过回忆自己崇尚的文学和历史中的女性来书写心灵和感悟,富有感染力。而从小作者对文学作品内容和历史知识的熟稔来看,这种喜欢阅读、认真积累的良好习惯会让他(她)得到更多的“甜头”,值得同学们学习借鉴。
(三)引导仿写
1、仿写的目的要求必须明确,写作练习与范文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如学习三篇《战胜脆弱》的结构,以“战胜××”为题写一篇作文(横线上要求填写“人性的某一弱点”,如“胆怯”“懒惰”“虚荣”等)。范文和作文都是写自己如何战胜人性的弱点,仿写目的也很明确,即“学习三篇《战胜脆弱》的结构”。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范文的结构:三篇范文几乎都是先概括地写自己的人性弱点及表现,再通过一件事具体描写自己人性的弱点,往往写得淋漓尽致,再写战胜弱点的契机,可以是一个人的一句话、一段话,或者一件事,这个契机必须具备足以使自己转变的力量。然后要求学生选一个人生经历中的某一弱点,按照范文的结构来表现自己是如何战胜某一人性的弱点的。
2、要引导学生审题。审题是写作中的重要环节,没有审好题目,往往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写作文审题比之其他作文更为复杂,它除了要按照一般作文的要求审好题目,还要思考:老师给我们范文的目的是什么?本次作文要学习范文的哪一点?范文是怎样体现这一点的?怎样在作文中体现这一点?
3、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问题:仿写主要是仿写例文的选材角度、立意、布局谋篇或表现方法、表现形式,决不能照抄内容,也不能改头换面,文章的题材自己要重新选择。仿写的题材必须是自己熟悉的,千万不能生搬硬套。只要在老师要求模仿的方面基本符合例文的样子,其他的方面可以大胆创新,不受约束。如仿《春》写《秋》,我们要学习的是《春》用几幅图画表现春天的写法来写秋天,至于开头和结尾不一定要用相同的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式来引入和总结。
(四)点评习作
习作点评不应该是仅仅给个分数或等级,老师要尽量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对仿写作文来说,点评的重点是“仿”得怎样,一般情况下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A、不根据实际情况,生搬硬套;B、基本符合要求,模仿较为自然;C、模仿中有创新,推陈出新。在点评时要把握分寸,对A类作文可另寻亮点,B类指出好在哪里,C类要充分肯定,可通过班级交流或打印后年级交流。
12.背影仿写作文 篇十二
同时,在当下的中、高考中仿写题(仿句题或者称作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参照已知例句的格式,仿写一个或一组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相互关联的句子,同时要求句子风格、写作技法(如修辞)保持一致。这些要求就同古人创作诗、词、曲有相似之处。
我们尝试着将诗词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从诗词仿写的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们主要从句式、语境、修改提高三个角度进行教学实践。
一、句式分析,诗词仿写的重要前提
诗词仿写的第一步是句式,要先从句子入手分析句子特点,准确把握好仿写的关键点。教师应先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句子,让学生学会分析什么,怎么分析。首先从字数开始,每句有几个字,然后分析句子结构如:用韵、有无对仗(对偶)、叠字等。我们以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为例来说明一下句式分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该词共有7句;字数分别为:“6,3。9。3,3,3。9。”共计36字;韵脚字为“楼、钩、秋、愁、头”分别在第1、2、3、6、7句;词中无对仗、叠字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启发学生进行仿写。
学生习作:
俯看亭下花放,坐亭上,园内水中落花轻轻荡。
望水中,鱼儿游,落花荡,又是一幅美景映心上。
二、创设语境,诗词仿写的重要保障
这里所说的语境,并不是文学作品中通常所知的语境,而是像仿写试题一样,给学生一个写作的方向。在诗词仿写过程中,如果内容要求放得太宽泛,学生就会无所适从,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所以教师应该适当地给出范围和写作内容或者规定主题。我们以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为例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我们首先进行句式分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共八句,40字;韵脚为2、4、6、8句的“乡、霜、墙、唐”;颈联、颔联要求对仗。如果我们就依此要求学生进行仿写,学生就会无所适从,不知该写些什么。那么教师就应该为学生降低难度,创设一个语境或者说给一个命题。这个语境的选择,我们不妨就从原诗入手,引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
《商山早行》是唐代羁旅诗的代表,温庭筠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自长安赴隋县,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去国怀乡之情在所难免。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我们就以此“早行”突破口,尤其农村的孩子秋、冬季节寒冷的天气早起上学,和温庭筠当时的情景之间就有很好的契合点,那么就以《上学早行》为题,仿写这首五言律诗。
学生习作 :
晨起洗漱罢,忽觉秋意凉。
虫声枯叶云,车辙柏路霜。
草木凝霜露,残叶匿残香。
因思昨宵梦,满腔愁情长。
三、适度修改,仿写水平提升的关键
写作与修改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好的文章无一不是通过反复修改才产生的,比如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曾“披阅十载 , 增删五次”,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写作必须不怕反复修改,必须修改十次二十次才行。”等等类似的例子,无一不是在说明修改在文章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写作文是这样,仿写诗词又何尝不是呢! 那么我们在诗词仿写中应该怎样修改呢?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改正错误
无论是仿写诗词 , 还是考场中仿写句子,由于时间、精力等方面的原因,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和错误。我们修改的第一步就是要修改这些错误和疏漏。比如学生在仿写《相见欢》时的一篇习作:
相见欢·离别愁
独登泰山无友,泪水柔,孤身枫林高处望清秋。
泪已干,心潸然,离别愁,犹如浊酒打翻在心头。
该词是本次习作中唯一一篇加题目的作品,句式很工整,用韵很恰当,上阕写泰山秋景,下阕写离愁,很切合中国文化审美品位,是一篇优秀之作。
美中不足的是,作者可能没有真正登过泰山,泰山似乎是没有枫林的,有点想当然了。建议学生将“枫林”改为“松林”,这样就更接近客观实际。
再如 :
相见欢
一轮皓月当空,月似弓,寒光似锦雨落入心中。
入愁肠,化泪流,是悲痛,梦醒时分值愁情正浓。
该词形式结构上不错,但是,上阕的写景有些问题,既然是“皓月”当空,又如何似“弓”?很明显矛盾了。结合该词的用韵修改前面的“皓月”应该更好入手一些,曹孟德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句子,不妨反用其境,将第一句改为“繁星点点当空”。
(二)巧妙炼字
炼字,古人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如唐代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王安石“绿”字的妙用等等。我们可以尝试着从一些动词、形容词入手,让学生尝试着用以一个字来表达更为准确、丰富的含义。比如学生在仿写《望江南》时的作品:
望江南
霜满地,孤立在江边。千浪白花浮眼前,余月当空,照心间,心寄梦魂边。
该词中学生想要通过描写深秋时节的夜晚,霜雪满地的江边景色表达愁思。“余月当空”这一句中“余”用的很不好理解,是表达多余的含义?还是天空中只有“月亮”?学生真实的想法当然是后者,这样的话“余”字用的就不是很好。结合前文的“霜”“浪”“白花”等意象,我们将“余”改为“素”,“素月当空”,天地一白,照透心间,颇有点《静夜思》的感觉。
(三)用典——灵活地化用前人的诗句
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种在古诗文中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即引用前人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用典在初中常见诗词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比如刘禹锡的七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巧妙地运用了向秀和王质的两个典故,表达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和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刘禹锡巧妙地运用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心境,而且使得诗句典雅富有内涵。初中生经过了九年的语文学习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古诗、古文以及历史故事。这些知识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应该成为学生学识和内涵的积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写作、仿写中去。第一步我们要先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现成的符合自己仿写意图的诗句直接运用到自己的仿写中去。
比如我们在仿写《商山早行》的《上学早行》中,由于情景太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毫无掩饰地表露在其中,充满了哀怨的愁绪。比如:前文我们列举的学生作品。
此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不妨回顾一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前片写“欢饮达旦,大醉”的情状,后片写佳节思亲的惆怅,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结束全词,将消极的情感彻底摆脱掉,表现诗人的旷达。引导学生从理想、人生的奋斗目标的角度,来看待现在辛苦的求学过程是否会有不同的感受呢?
那么就有同学写出了这样的尾联“对比实幸运,就此愤图强。”“仰头看蓝天,鸟迹满天空。”表达自己要为理想不断地去奋斗,以及翱翔于天地间的未来生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启发“我们是否可以用前人的诗句来表达这份情感呢?”学生开始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就产生了:
晨起动书囊,临行忆梦乡。
鸡声石屋雾,人迹石道光。
薄雾遮人影,乌首似白霜。
欲当凌绝顶,回想又何妨。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