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00054重点

2024-07-08

管理学原理00054重点(精选3篇)

1.管理学原理00054重点 篇一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管理学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0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管理是由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它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管理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是(A)1-8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技术属性 D.人文属性

2.在下列有关个体行为的理论中,属于“激励内容”理论的是(C)2-48 A.期望理论 B.波特—劳勒模型理论 C.双因素理论 D.X理论—Y理论(激励内容主要包括: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

激励过程主要包括:期望理论、波特-劳勒理论 激励强化理论)

3.下列几种组织外部环境的类型中,不确定性最高的是(D)3-80 A.简单和稳定的环境 B.复杂和稳定的环境 C.简单和动态的环境 D.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4.企业在树立品牌形象、设计产品技术特点、性能特点和顾客服务方面通常采用的战略是(B)5-122

A.总成本领先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集中化战略 D.产品开发战略 5.计划工作原理中,目的是使计划执行过程具有应变能力的原理是(D)4-99 A.限定因素原理 B.许诺原理C.灵活性原理

D.改变航道原理

(灵活性原理是使计划本身具有适应性,改变航道原理是使计划执行过程具有应变能力)6.某企业产品合格率目前在92%左右,计划提高产品质量,将合格率提高到96%,这个96%称为(B)5-101 A.控制性目标 B.突破性目标 C.专业目标 D.组织目标

7.某面包厂过去一直购买面粉生产面包,现在决定自办面粉厂,以确保面粉的数量和质量。企业采用的此种战略形式属于(B)5-120

A.横向一体化 B.后向一体化 C.前向一体化 D.市场开发 8.下列不属于计量模型预测法的是(D)6-140 A.回归分析法 B.单一方程模型法 C.联立方程模型法 D.周期变动分析法(直观型预测法:头脑风暴法(BS法)、德尔菲法、关联树法、先行指标法

时间序列预测法:单纯外推法、移动平均法、指数滑动平均法、周期变动分析法 计量模型预测法:回归分析法、单一方程式模型法、联立方程模型法)9.采用防守型战略的企业,其组织结构的特点是(B)7-157

A.职权相对比较集中,管理宽度比较宽 B.职权相对比较集中,管理宽度比较窄 C.职权相对比较分散,管理宽度比较宽 D.职权相对比较分散,管理宽度比较窄 10.最早使用、也是最简单的组织结构类型是(B)8-179 A.职能型组织结构

B.直线型组织结构

D.直线—职能参谋型组织结构 C.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

11.组织中,实现最基本的信息沟通的途径是(D)9-187 A.计划 B.组织 C.管理 D.职权

12.下列因素中属于支持变革力量的是(D)10-212 A.对能力的恐惧 B.对失业的恐惧 C.对现行行为或结果的奖励 D.顾客的要求(支持变革力量主要包括:顾客需求、新管理团队、新竞争者

阻碍变革的力量:对失业的恐惧、对能力的恐惧、同事阻碍变革的压力、对现行行为或结果的奖励)

13.人员配备的系统方法是将(B)11-233 A.人员配备与人员的选拔有机地联系成一体 B.人员配备与管理的其它职能有机地联系成一体 C.人员配备与人员的训练和培养有机地联系成一体 D.人员配备与指导和领导控制有机地联系成一体

14.小王在某保险公司已经做了七年,业绩不仅逐年上升而且在客户中口碑非常好,去年保险公司将其由一般业务员提升为业务部经理,请问这符合人员配备中的哪一原理?(D)11-237 A.责权利一致原理 B.公开竞争原理 C.不断培养原理 D.用人之长原理

15.王某2000年被企业聘为财务主管,按规定三年后又转到本企业审计部任主管。这种职务变化属于(B)12-269 A.非主管工作的轮换

B.在主管的职位间轮换

D.事先规定的主管职务间提升 C.事先未规定的职务挖开

16.为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从而对组织内每个成员和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属于(D)13-281 A.计划工作 B.组织工作 C.控制工作 D.领导工作 17.团队发展所经过的四个阶段依次为(B)14-313 A.震荡、形成、规范、执行 B.形成、震荡、规范、执行 C.形成、震荡、执行、规范 D.震荡、形成、执行、规范 18.沟通网络中,开放式的网络系统是(D)15-330 A.链式 B.Y式 C.轮式 D.全通道式 19.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B)16-354 A.马斯洛 B.赫茨伯格 C.麦克莱兰 D.弗鲁姆(激励内容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主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定或安全的需要、社交和爱情的需要、自尊和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主要包括政策与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位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

“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主要包括成就、赏识(认可)、艰巨的工作、晋升和工作中的成长、责任感

激励需求理论:麦克莱兰主要包括成就、权力和社会需要)20.控制工作的首要目的是(A)17-374 A.维持现状 B.打破现状 C.改革、创新 D.修改已有的计划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人员配备的原理有(ABCDE)11-235 A.职务要求明确原理 C.公开竞争原理 E.不断培养原理

22.组织的宏观环境包括(ABCDE)3-73 A.经济环境 B.政治和法律环境 D.科技环境

B.责权利一致原理 D.用人之长原理

C.社会文化环境 E.全球化环境

23.组织工作的特点有(ACE)7-153 A.组织工作是一个过程 B.组织工作是静态的 C.组织工作是动态的

D.组织工作是与生产力直接相关的

E.组织工作要考虑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24.管理者所能变革的领域或对象包括(ABD)10-210 A.结构 B.技术 C.融资 D.人员 E.环境 25.非正式沟通的类型有(ABC)15-333

A.集群连锁 B.密语连锁 C.单线连锁 D.轮式 E.环式(主要包括:集群连锁、密语连锁、随机连锁、单向连锁)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限定因素原理4-96 答: 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准确地、客观地选择可行方案。27.集中化战略5-122 答:

集中化战略是主攻某个特殊的细分市场或某一种特殊的产品的竞争战略。28.决策6-128 答:

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或:决策是决策者经过各种考虑和比较之后,对应当做什么和应当怎么做所作的决定。29.职位设计8-161 答:

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30.管理信息系统19-438 答:

管理信息系统即是支持管理的工具和技术,又是组织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实施是基于主管人员决策信息需求、管理职能和部门业务活动的需要,组织运营的信息转化过程,按照一定的程序系统地展开的。它涉及到信息技术选用和设备的配置,应用软件系统开发,以及管理过程的优化和组织文化、管理方式的变革。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1.什么是战略管理?简要说明其特点。2-57 答:

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战略管理的特点包括:(1)系统性(2)长远预见性(3)对外抗争性(4)灵活应变性

32.简述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3-82 答:

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要保护股东及其他出资人的投资,并使之得到合理的收益;(2)对于新闻媒介,企业要保证提供信息的准确、及时,维护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客观性等,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3)对于社区,企业应当经常参与公益活动,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保护环境,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场所;

(4)企业对于政府的责任是认真遵守政府的有关法令和政策规定,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和管理,自觉履行作为公民应承担的各项义务;

(5)对消费者而言,企业应当把满足顾客需要,尊重和维护其合法权益,担负起教育、引导消费者的职责。

33.简要分析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主要因素。7-154 答:(1)技术

随着技术复杂性的增加,组织结构的层次也随之增多,管理宽度变窄,同时参谋职位也减少了,也就是说,组织趋向于高耸型;但是,当技术复杂性进一步增加时,管理宽度先是增加随后减少。(2)外界环境

在稳定的环境下对应的是机械式结构,而不稳定环境下则对应有机式机构。(3)组织的规模

大型组织的职位专业化程度要更高,分权化的程度也更高。(4)组织的生命周期

当组织由一个阶段发展为另一个阶段时,它将变得更大,更机械,更分权,专业化程度也将更高。

(5)组织的战略

不同层次的战略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组织结构的构成与特征。34.简述组织管理者所能变革的主要领域。10-210 答:

管理者所能变革的领域或对象不外乎三种选择,即:结构、技术和人员。

(1)结构变革包括对组织的职权关系、协作机制、集权程度、职位设计、管理跨度等因素的改变;

(2)对技术的变革包括对工作的流程、方法、设备、设施的改变;(3)人员变革则是对员工的工作态度、期望、任职和行为的改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5.试述集权制组织与分权制组织的特点。9-195

集权制指组织的管理权限较多地集中在组织的最高管理层。集权制组织的特点是:(1)经营决策权大多集中在高层领导,中下层只有日常的决策权限;(2)对下级的控制较多;(3)统一经营;(4)统一核算。

分权制就是把管理权限适当分散在组织的中下层。分权制组织的特点是:

(1)中下层有较多的决策权限;

(2)上级的控制较少,往往以完成规定的目标为限;(3)在统一规划下可独立经营;

(4)实行独立核算,有一定的财务支配权。

36.宏力电子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新领导班子上任以后,公司内部矛盾重重,经管理专家诊断,认为该公司主要是出现了沟通障碍问题。请你结合实际,论述沟通中的主要障碍因素。15-345 答:

沟通联络中的障碍主要是主观障碍、客观障碍和沟通方式的障碍三个方面。

一、主观障碍:

1、个人的性格、气质、态度、情绪、见解等的差别,使信息在沟通过程中受个人的主观心理因素的制约。

2、在信息沟通中,如果双方在经验水平和知识结构上差距过大,就会产生沟通的障碍。

3、信息沟通往往是依据组织系统分层次逐级传递的。然而,在按层次传达同一条信息时,往往会受到个人的记忆、思维能力的影响,从而降低信息沟通的效率。

4、对信息的态度不同,使有些员工和主管人员忽视对自己不重要的信息,不关心组织目标、管理决策等信息,而只重视和关心与他们物质利益有关的信息,使沟通发生障碍。

5、主管人员和下级之间相互不信任。这主要是由于主管人员考虑不周,伤害了员工的自尊心,或决策错误所造成,而相互不信任则会影响沟通的顺利进行。

6、下级人员的畏惧感也会造成障碍。这主要是由于主管人员管理严格,咄咄逼人和下级人员本身的素质所决定。

二、客观障碍:

1、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如果在空间距离太远、接触机会少,就会造成沟通障碍。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而形成的社会距离也会影响信息沟通。

2、组织机构过于庞大,中间层次太多,信息从最高决策层到下级基层单位,而产生失真,而且还会浪费时间,影响其及时性。这是由于组织机构所造成的障碍。

三、沟通联络方式的障碍:

1、语言系统所造成的障碍。

2、沟通方式选择不当,原则、方法使用不活所造成的障碍。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37.

十五年前,远大公司的总经理张诚志靠贩运水泥起家,凭苦干、借机遇,发展到今天已是一个拥有几千万资产的民营大企业。总公司现拥有一家贸易分公司、建筑装饰分公司和房地产公司,员工300多人。

自公司成立以来,公司的管理全靠张总个人的经验,从来没有通盘的目标与计划。近年来,公司的日子愈发不好过了。由于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建筑分公司的创利逐年减少,处于略有盈余的维持状态。贸易分公司也只是靠以前的家底维持公司的日常活动,大笔生意几乎没有了。房地产分公司更是一年不如一年,房地产市场疲软,公司手里积压的几十套房产成为公司巨大的负担。

但公司也有一些发展的机会,如做小型柴油机的代理商;开拓市中心商业街工程,虽投入较大,但利润可观。

总之,摆在张总面前的困难很多,但机会也不少。新的一年到底该干什么?以后的5年、10年又该怎样发展?该怎样制订公司的目标与计划?张诚志总经理现在正苦苦思考着这些问题。

请阅读上面的短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1)远大公司是否应制订公司中长期的发展计划?为什么?(6分)4-90 答:

远大公司应该制订公司中长期的发展计划,这是因为: 制订公司中长期的发展计划的意义包括:(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3)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4)有利于控制。

制订了公司中长期的发展计划后,公司各部门有条不紊的进行各自的工作,而总经理张诚志就能把精力关注在公司更长远的发展方向上去了。

(2)如果你是张总,你该如何制订公司的发展计划?(9分)4-93 答:张总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按照计划工作的程序编制企业计划。计划工作的程序:(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方案(6)选择方案(7)制订派生计划

(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2.行政管理学原理重点 篇二

1.简述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内容。

1.行政环境制约、影响行政组织,行政组织

适应行政环境

。2.行政环境制约、影响行政目标

3.行政环境变迁决定行政变革

4.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利用和改造

2.简述行政权力分配的方式与途径。

3.简述行政基本职能。

4.简述职位分类及其特点。

5.简述决策咨询及其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6.简述行政机关外部监督及其主要形式。

7.简述国外行政学的发展趋势。

8.简述行政权力分配的方式与途径。

9.简述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内容。

10.简述职位分类及其特点。

11.简述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结构。

12.简述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及其主要形式。

论述题

1.试述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

2.试述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及提高行政效率的主要途径。.专家咨询在决策中的作用。

4.试论行政环境的理论依据。

3.管理学原理00054重点 篇三

总论

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目的性有效性协调性过程性)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1:决策:所有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制定目标、行动)2:组织:设计岗位,授权分工,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设计、授权)

3: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互相理解,统一思想和行动,激励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指导、沟通、激励)

4: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衡量、纠偏)5:创新:与其他职能结合中表现。

管理二重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2、管理的社会属性

--反映社会关系

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三种技能:卡次

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西方早期思想产生的三个人物:亚当斯密巴贝奇罗伯特欧文 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

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 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

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评价:1: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 2: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3: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地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4: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劳动,在体力技能上受很大的压榨

缺陷: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他的科学管理所涉及的问 题比较小,管理的内容比较窄,企业的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都没有涉及。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中心问题是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六个方面的职能技术、经营、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 4:统一命令 5:统一领导6: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 7:人员的报酬要公平8:集权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平12:人员保持稳定 13:主动性

14:集体精神 人群关系论:(代表人:梅奥)霍桑试验观点

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和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 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一个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 2: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需要才出现 五层需要:生理,安全,感情和归属,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1)保健因素:当这类因素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就会消除,但是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包括: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等(2)激励因素:这些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的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

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职责

结论: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而保健因素则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X、Y理论:-麦戈雷格

X理论的主要观点: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对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努力地去完成工作目标。Y理论的主要观点:人都是积极向上的 超Y理论:乔伊。洛尔斯

主要观点:管理方式要由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来决定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

Z理论:威廉。大内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管理的主要内容:

1: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

2: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3:实行个人责任制

4: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 5: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6:相对缓慢的评价和稳步提拔 7: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 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1:客观性2:概括性3:稳定性4:系统性 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1: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制,避免盲目性 2: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

3: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经 系统的特征: 1:集合性2:层次性3:相关性

系统原理要点:1:整体性2:动态性3:开放性4:环境适应性5:综合性 人本原理主要观点: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 1: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2: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1:高度集权,从严治厂2:适度分权,民主治厂 3: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4: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责任原理内容: 1: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a职责的界限要清楚b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 c职责要落实到人 2: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 3: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责权利能力之间关系:

1:权限:实行任何管理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权力,没有一定的权力任何人都不可能对工作实行真正的管理。2:利益:完全负责意味着要承担风险,任何的管理者在承担风险的同时都要对收益进行权衡。这种利益不仅仅是物质利益,还包括精神利益。3:能力:能力是完全负责的关键因素。

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守等边三角形 效益的追求:

1: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

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题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同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

4: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5:建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合乎伦理的管理:

1:把遵守伦理规范最为获取组织利益的一种手段,更把其视为组织的一项责任 2:不仅从组织自身的角度出发,更从社会整体角度出发

3: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4: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 5: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企业取得卓越的成就 6:具有自律的特征 7:合乎伦理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2: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 3: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4:设定工作目标 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2: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3:社区福利投资 4:社会慈善事业 5: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目的:为了让受教育者的行为符合管理的要求。特点:群体性、个体性、强制性、示范性、自主性 决策

决策的定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 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使得决策达到最优:

a: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b: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据此控制所有可能的方案

c: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2:现实中上述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 决策的类型:

1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2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3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4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5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6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决策的特点:

1:目的性:任何决策都含有目标的确定

2:可行性:每个决策的方案都有一定的可行性

3:选择性:决策的关键是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 4:满意性:决策的原则是“满意”而不是“最优” 5:过程性:a:组织中的决策不是单项决策而是一系列决策的综合 b:在这一系列的决策中,每个决策本身就是一个过程 6:动态性:决策的动态性与过程有关

古典决策理论:--又称“规范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的假设提出的,盛行与50年代以前,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主要内容:

1: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 2:决策者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 3:应建立一个合理的自上而下的执行命令的组织体系

4: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都是在于使得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决策的过程:

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2:识别目标

3:拟定备选方案 4:评估备选方案 5:做出决定

6:选择实施战略 7:监督和评估

◆决策的影响因素:环境过去决策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伦理组织文化时间 决策的方法:

1.集体决策的方法: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

2.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⑴. BCG矩阵:横轴代表市场份额份额;纵轴表示预计的市场增长 ⑵.四种情况金牛:低增长,高市场份额明星:高增长,高市场份额 幼童:高增长,低市场份额瘦狗:低增长,低市场份额 3.确定型决策方法:1线性规划2量本利分析

4.不确定型决策方法:1:小中取大法

2大中取大法

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计划与决策的区别: 1:决策是关于组织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计划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

2: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3:在实际工作中,计划和决策相互渗透,相互交织 计划的性质:

1: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2:是管理活动地基础3: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4:要追求效率 计划的编制过程:1:确定目标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

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重要地前提条件 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地计划 6:制定主要计划 7:制定派生计划

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位目标 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 3:每一个企业管理人员的分目标都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 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来管理

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目标的性质:层次性网络性多样性可考核性可实现性挑战性伴随信息反馈性 目标管理的过程:1:制订目标2:明确组织的作用

3:执行目标 4:成果评价 5:实行奖惩

6:制订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滚动计划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是近细远粗。滚动计划法可以避免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评价:虽然使得计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任务量加大,但优点十分明显 1.计划更加实际 2.使长期计划和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 3.加强了计划的弹性,这对于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来说尤为重要。网络计划技术的评价:

1:能把整个工程的各个项目的时间顺序和相互关系清晰的表明,并指出了完成任务的关键环节和路线 2:可对工程的时间进度与资源利用实施优化

3:可事先评价达到目标的可能性 4:便于组织与控制

5:易于操作,适用于各行各业和各种任务 业务流程再造过程:观念再造流程再造组织再造试点和切换实现远景目标 组织

组织设计的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 管理组织结构形态:扁平结构形态、锥形结构形态

扁平结构:指组织规模已定,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

优点:层次少,信息传递速度快,尽早发现信息反馈的问题,尽早解决,信息失真可能性小。缺点:a.主管不能对每位下属有充分的了解

b.主管得到的信息太多,不利于及时利用 锥形结构:指管理幅度较小,从而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型的金字塔形态 优点与局限性正好与“扁平结构”相反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1主管和下属的工作能力2工作内容和性质3工作条件4工作环境 组织设计的任务:1:职务设计与分析 2:部门划分 3:结构的形成

组织设计的原则:1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2权责对等的原则3命令统一的原则 经营战略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

1.“保守型战略”:的企业领导可能认为,企业面临的环境是较为稳定的,需求不再有大的增长变化。在组织设计上强调管理和生产的规范化程度。

a:实行以严格分工为特征的组织结构 b:高度的集权控制

c:规范化的规章和程序 d:以成本和效率为中心的严格的计划体制 e:信息沟通以纵向为主 f:生产专家和成本控制专家在管理中,特别是在高层管理中占重要地位

2.“选择风险型战略”:环境复杂多变,需求高速增长,市场变化很快,机遇和挑战并存 组织结构特点

a:规范化较低的组织结构 b:分权的控制

c:计划较广泛而灵活 d:信息的沟通以横向为主

e:高层管理主要由市场营销专家和产品开发研究专家支配

3.“分析型战略”:介于前两者之间,它力求在两者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所以其组织结构设计兼具有刚性和柔性的特征

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的影响:

1:使组织结构呈现扁平化趋势

2:对集权化和分权化可能带来双重影响 3:加强或改善了企业内部各部门间以及各部门内工作人员间的协调 4:要求给下属以较大的工作自主权

5:提高专业人员比率 职能部门化:

优点:1:职能是划分活动类型,从而设立部门的最自然,最方便,最符合逻辑的标准 2:有利于维护最高行政指挥的权威,有利于维护组织的统一性

3:由于各部门只负责一种类型的业务活动,有利于工作人员培训,相互交流 局限性:1:不易知道产品结构的调整。2:不利于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3:各部门之间的活动不协调,影响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 产品部门化:

优势:1:能使企业将多元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结合起来

2: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生产方向 3: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内部竞争

4:有利于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

局限性:1:需要较多的高级人才去管理各个产品部

2:影响企业的统一指挥 3:各职能部门与总部管理机构重叠,管理费用增加,成本增加

区域部门化:--根据地理因素设立管理部门,把不同地区的经营业务和职责划分为不同部门的经理 矩阵组织:有很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优势:1:短期内迅速完成任务 2:由于项目集中了各种人才,便于知识和意见的交流,能促进新的观点和设想的产生。3:成员来自各个部门,可促进各个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局限性:1:临时抽调,产生临时观念,影响工作责任心 2:接受双重领导,工作中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

集权倾向产生的原因:1:组织的历史 2:领导的个性

3:政策的统一与行政的效率 过分集权的弊端:1降低决策的质量2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3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 分权的影响因素:

1:组织中有利于分权的因素 :a:组织的规模 b:活动的分散性

c:培养管理人员的需要 2:不利于分权的因素

a:政策的统一性

b:缺乏受过良好训练的管理人员 分权与授权区别:

1:制度分权是在详细分析,认真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一定的必然性,而授权则根据管理者的能力,下属的特长而具有一定的伴随性

2:制度分权是将权力分配给某一职位,而授权是将权力委任给某个下属 3:制度分权相对比较稳定

4:制度分权主要是一条组织工作中的原则,以及在此原则指导下组织设计的纵向分工,而授权则主要是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的一种艺术

人员配备的程序:确定人员需要量选配人员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 人员配备的原则:因事择人因材器使人事动态平衡

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1:组织现有的规模、机构和岗位 2:管理人员的流动 3:组织发展的需要 ◆管理人员的来源:

(一)外部招聘优点: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组织成员只知道目前的工作能力和实质

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缺点:1不熟悉组织的内部情况,缺乏一定的人事基础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 3:外聘干部的最大局限性莫过于对内部成员的打击

(二)内部提升

优点:1: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3:有利于保证选拔工作的正确性4:有利于受聘者迅速开展工作 缺点:1:引起同事的不满 2:可能造成或“近亲繁殖”的现象

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1:管理的欲望 2:正直诚信的品质3:冒险的精神 4:决策的能力 5:沟通的能力

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与方法

1:公开选聘2:粗选3:对粗选合格者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考核4:民意测验 5选定管理人 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1:为确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

2: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3: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依据 4: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 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

1:贡献考评——指考核和评估在一定期间内担任某个职务的过程中对实现企业目标的贡献。2:能力考评—通过考察管理人员在一定时间内的管理工作,评估他们的现实能力和发展潜力。应从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用人能力、沟通能力、创新精神和正派作风等方面进行考评管理人员考评的工作程序:1:确定考评内容2:选择考评者3:分析考评结果,辨识误差4:传达考评结果5:根据考评结论,建立企业的人才档案 管理人员培训地目标:1:传递信息 2:改变态度 3:更新知识 4:发展能力 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1:工作轮换 2:设置助理职务3:临时职务与“彼得原理” 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一)积极作用 1: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

2:人们在非正式组织中的接触会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 3:对其成员在正式组织中的工作情况也往往是非常受重视的。4:非正式组织也是某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

(二)危害 1: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正式组织的冲突

2: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会束缚成员的发展。3: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组织变革的动因:

a.外部环境因素: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科技进步、资源变化、竞争观念的改变。

b.内部环境因素:企业自身成长的需要、保障信息畅通的需要、克服组织低效率的需要、管理条件的变化、人员条件的变化、技术条件的变化等。

组织变革的内容:1.对人员的变革:工作态度、技能、期望、认知、行为等 2.对结构的变革:权力关系、协调机制、集权程度、职务与工作再设计等 3.对技术和任务的变革:流程、设备、工艺、技术、材料、元器件、产品等 组织变革的程序:1.通过诊断,发现变革征兆; 2.分析变革因素,制定改革方案; 3.选择正确方案,实施变革计划;4.评价变革效果,及时进行反馈 组织冲突的避免:

1、承认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合理性

2、明确直线与参谋各自的职权与协作的机制

3、委员会工作目标整合、加强沟通、确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4、理性区别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 ◆组织文化的内容:

1.组织价值观:组织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对该组织的经营活动以及指导这些活动的基本观点,包括组织存在的意义和目的、组织结构的作用、行为准则和利益分配等。

2.组织精神:组织精心培养而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组织成员认同的心理趋势、价值取向、主导意识和思想境界。反映了组织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风貌,成为凝聚组织成员共同奋斗的精神源泉 3.伦理规范:社会公德。通过公众舆论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

4.组织素养:包括组织中各层级员工的基本思想素养、科技和文化教育水平、工作技能、精力以及身体状况等。素养越高,组织中的管理哲学、敬业精神、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念、道德修养等就越深厚 5.组织形象:社会公众和组织成员对组织、组织行为和组织的各种活动成果的总体印象和认可度。◆组织文化的功能:

1、整合功能;

2、适应功能;

3、导向功能;

4、发展功能;

5、持续功能;

6、辐射功能 ◆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

1、选择合适的组织价值观标准

2、强化员工的认同感

3、提炼定格方法

4、巩固落实

5、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领导

领导的要素: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

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 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领导的作用:1:指挥作用

2:协调作用

3:激励作用

领导者素质及条件:

(一)思想素质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创业精神。

(二)业务素质 :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

业务知识:1:懂得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2:懂得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各项专业管理的基本知识3:懂得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熟知行业发展方向。4:懂得政治思想工作,心理学和人才学5:应熟练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

业务技能:1: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概念能力。2:决策能力3: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6:知善任的能力4:沟通,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5: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三)身体素质

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美国学者坦南鲍姆

1:经理作出并宣布决策

2:经理“销售”决策

3:经理提出计划并允许提出问题 4:经理提出可以修改的暂定的计划

5:经理提出问题,征求建议,作出决策 6:经理决定界限,让团体作出决策

7:经理允许下属在规定的界限内行使职权 管理方格理论:--布莱克、穆顿提出

--该理论用一张方格图来表示,在此图上,横轴表示领导者对生产的关心,纵轴表示对生产的关心。每一轴划分为9个小格,第一格代表关心程度最低,最后一格代表关心程度最高。

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适”的领导方式,领导工作强烈地受到领导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s=f(L、F、E),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特征、追随者特征和环境的函数 领导者特征:主要指领导人的品质,价值观和工作经历

追随者特征:主要指追随者的个人品质,工作能力,价值观等。环境:主要指工作特性。组织特征、社会状况、文化影响等。

领导环境:菲德勒具体划分为3个方面。即:职位权力,任务结构,上下级关系。

职位权力:领导者所处的职位具有的权威和权力的大小,或领导的决定权、强制权、奖励权的大小。任务结构:任务的明确程度和部下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 上下级关系:群众和下属乐于追随的程度。

领导艺术:1:做领导的本职工作 2:善于同下属交谈,倾听下属的意见 3:争取众人的信任和合作

4:做自己时间的主人

期望理论:--弗鲁姆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

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取决与对下述三种联系的判断

1:努力--绩效的关系。2:绩效--奖赏的关系。3:奖赏--个人目标的关系。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利益期望理论的核心是:双向期望

公平理论:--亚当斯认为:人们会通过两个方面来判断获得报酬的公平性 横向比较:就是将“自己”与“别人”相比来判断自己所获得报酬的公平性。纵向比较:自己的目前和过去的比较

强化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得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行为对他有利,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这种行为会减弱至消失

(一)正强化--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

1:连续的,固定的强化

2:间断的,时间和数量不固定的强化

(二)负强化--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 沟通的重要性:

1: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2: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经。3:沟通是企业与外部建立联系的桥梁。沟通过程:

1:发送者必须向接受者传达信息或者需要接受者提供信息。2:发送者将这些信息翻译成接受者可以理解的一系列符号 3:将上述符号传递给接受者 4:接受者接受这些符号

5:接受者将这些符号翻译成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6:接受者理解信息的内容 7:发送者通过反馈来了解他想传递的信息是否被对方准确接受 非正式沟通的特点: 交流速度比较快、信息比较准确、效率高、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有一定的片面性 应正确对待非正式沟通:

1: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它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否认和消灭都是不可取的。2:可以充分利用非正式沟通为自己服务。3:非正式沟通中的错误信息必须“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通过非正式渠道进行更正。有效沟通的障碍:

(一)个人因素:1:接受的有选择性

2:沟通技巧的差异

(二)人际因素: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信息的可靠程度和表达者于接受者之间的相似程度

(三)结构因素主要包括地位差别,信息传递链、团体规模和空间约束四个方面

(四)技术因素--主要包括:非语言暗示,媒介的有效性和信息过量 如何克服沟通中的障碍:

1: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

2:要学会:听 3: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

4: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畅通无阻和完整性。5:职工代表大会--可以为厂长汇报工作提供良机

6:非管理工作组

7: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

8: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控制

控制的必要性:1环境的变化2管理权力的分散3工作能力的差异 目标控制:1预先控制 2现场控制3成果控制

控制的要求: 1:适时控制 2:适度控制 3:客观控制 4:弹性控制 控制的过程:1:确立标准2:衡量成效

3:纠正偏差

1.确立标准:标准:人们检查工作及其结果的规范。制定标准是控制的基础。

(一)确定控制对象

(二)选择控制的重点 1:获利能力

2:市场地位

3:生产率

4:产品领导地位

5:人员发展员工态度

7:公共责任

8: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平衡

(三)制定标准的方法 1利用统计方法来确定预期结果 2根据评估建立标准 3工程标准 价、考核预算控制的执行情况。

上一篇:突发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下一篇:我们曾一起走过初中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