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蔬菜种子进出口贸易分析(11篇)
1.我国蔬菜种子进出口贸易分析 篇一
近年来我国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贸易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通过对、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贸易额的.比对分析,对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贸易中有关贸易额、贸易价格、中医药、海关记录数据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加强野生动植物的进出口管理提出几点建议:规范海关记录、监管标准;加强大宗贸易的审查和管理;推广限额、限价管理;进行全国野生动植物贸易调查;争取某些产品的特惠税制度等.
作 者:安睿 张伟 An Rui Zhang Wei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150040刊 名:野生动物英文刊名:CHINESE WILDLIFE年,卷(期):27(3)分类号:F7关键词:野生动植物 进出口 贸易额
2.我国蔬菜种子进出口贸易分析 篇二
一、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现状
随着农产品贸易全球化, 我国近几年蔬菜出口量逐年增加, 占据农产品出口较大比重, 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从表1中可以看出, 自2005年至2007年我国蔬菜出口量增长幅度比较大, 而2008年出口量增长幅度较小, 到2009年我国蔬菜出口量有所降低, 呈现负值, 比2008年增长-2.0%, 但出口额却增加5.4%;直到2010年、2011年我国蔬菜出口量有大幅度上升, 并且呈持续大幅度上升趋势, 无论是出口量还是出口额都有较大突破。总的来看, 我国蔬菜出口量除2009年下降外, 都处于稳步增长的趋势, 而出口额也有大幅度提高。 (表1)
目前, 我国蔬菜出口主要流向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 其中主要出口到日本、美国、欧盟、韩国、中国香港、东盟、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占我国蔬菜总出口量的65%。可以看出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市场范围广、出口量大, 但也因此我国蔬菜出口贸易面临许多问题。
二、蔬菜出口贸易中的问题
(一) 卫生质量监控问题。
由于我国蔬菜种植业只关注数量的增长, 忽视对质量和安全的控制, 导致我国出口到发达国家的蔬菜出现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因此, 质量安全问题, 是目前影响我国蔬菜出口的一个突出问题, 各国对入境的蔬菜都有严格的卫生安全、质量要求、生态包装等检验检疫要求。而我国蔬菜质量标准体系与国际标准体系相差较大, 蔬菜出口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农民对农药、化肥、杀虫剂、各种各样的化学添加剂等化学药物的过分依赖、使用过度造成的。农药用量的不合理以及盲目使用, 不仅污染当季农产品, 还会长久残留土壤, 侵入地下水, 影响后续农产品和人类生活。例如, 2011年出现的“装嫩黄瓜”事件。这种黄瓜, 用水兑“坐果灵” (或者一些激素药) , 在挂果期、成熟期等时段, 用小喷壶直接喷在黄瓜花上, 长出的黄瓜又长又直, 花骨朵儿看着也厚实。与普通黄瓜相同, 在菜市场那种环境下一般都检测不出来。因为一般只是检测表面药物残留, 而它的有毒成分已经渗透到黄瓜里面去了。而有些生产厂家为了达到防虫、保鲜等目的, 会用到各种激素类药物。这些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因农药超标而被退回的案例频繁发生, 每年都会有五、六百起, 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70亿元人民币。因此, 提高农产品质量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
(二) 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蔬菜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 蔬菜生产、加工过程和方法、包装储运组成成分及性能等方面存在诸多方面的不利因素。而许多国家都已意识到要通过促进科技进步、保证劳动生产率, 来促进蔬菜产品能够以高质量、高产量的品质进入国际市场, 纷纷引进高科技术生产工具, 以加大蔬菜生产的规模。而我国, 由于科学技术的差别, 蔬菜产业生产规模小, 并且比较分散, 导致生产质量和数量不可观, 也导致生产成本过高, 在同种蔬菜竞争上不占优势。在国际市场上供大于求的情况下, 农产品的质量自然成了关注的对象, 今天的农产品质量将更进一步地与科技联系起来。
众所周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只有产品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我国蔬菜产业才有更大更广的发展市场。据调查, 在农业产出增长率中, 科技进步率所占的比率, 美国达到81%左右, 德国79%左右, 日本70%左右, 而我国目前只占40%左右, 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因此要使我国蔬菜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加大蔬菜产业技术革新是当务之急。
(三) 我国对蔬菜出口补贴政策不健全。
毋庸置疑, 我国数十年对蔬菜出口贸易的补贴政策, 对蔬菜的出口贸易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肯定的同时, 我们也需要正视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 补贴政策形式缺乏法定性。美国在《联邦农业完善与改革法案》中规定了对农产品价格、收入及农产品出口的补贴;欧盟也规定了直接补贴政策;日本的《食品农业农村基本法》也引入了直接补贴机制。而我国的农业支持政策大多没有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 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农业补贴立法少, 实施的强制性不高。
第二, 补贴管理体制运行不畅, 补贴效率很难得以提升。由于补贴政策过程中涉及财政、农业、计划、流通、民政和银行等部门, 涉及多个部门, 协调困难, 交易成本高, 时滞长, 加上部门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影响, 降低了对其补贴的效率。
第三, 政府机构费用支付较高, 直接转移给农民的费用较少。在绿箱政策中, 我国缺少6项与收入支持有关的政策, 占了绿箱支持的一半, 因而增加农民收入的补贴手段比较匮乏, 直接转给农民的补贴只占总绿箱支出的1.4%, 因此, 我国当前应当充分运用各种补贴政策。
(四)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虽为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发展带来很多契机,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发展。首先, 增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成本, 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竞争优势。某些技术壁垒虽然不直接对蔬菜市场准入进行限制, 但为满足其要求而进行的人力、资源的投入以及昂贵的检测费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从而削弱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例如, 向欧盟出口的蔬菜不但要求检验农药的残留量, 还要求检验出口国生产企业的卫生条件;其次, 加大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的控制, 使我国处于被动局面。发达国家用优先级的技术, 某种意义上控制着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发达国家往往会采取各种办法, 使其他国家的企业标准成为国际标准。而一旦发达国家的企业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那么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起跑线上就输给了发达国家。而以后的国际竞争将是标准的竞争, 谁制定标准, 谁就拥有主动权;最后, 这些技术性贸易壁垒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别国蔬菜产品的进入门槛, 加大了市场开拓的难度。例如, 美国对蔬菜生产过程实施HACCP计划, 这个鉴别危害并控制危害措施的管理体系要求对进口的蔬菜不仅从种植、收获、包装、运输的全过程进行限制, 而且对水质、肥料、操作人员个人卫生及健康、仓储运输工具卫生等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控制, 有一项不符合标准, 则不许进口。这无疑筑高了其进口门槛, 加大了我国农产品进入美国的难度。
三、如何解决蔬菜出口贸易中的问题
(一) 建立卫生标准体系, 加强质量监控。
蔬菜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 随着人民生活水品的提高, 居民家庭越来越倾向于购买高质量的蔬菜, 并对其质量显现出更多样化的需求, 而且更加关注蔬菜质量安全的问题, 尤其是蔬菜农药残留的问题。因此, 需要我国在质量标准体系、生产环境标准体系以及建设、监督、管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探索与完善, 建立有效的管理、协调运行体制与机制, 切实化解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改进我国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检验技术和手段, 加强蔬菜检验技术和手段研究, 培养高素质检测人员, 从根本上解决农药残留超标问题。
一些国家对进口的蔬菜, 都制定相应的措施, 例如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国要求进口的花生中黄霉素的含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二十;法国禁止含有红霉素的糖果进口;日本对进口蔬菜中农药的残留量规定不得超过百分之三十点五等等。因此, 我国在蔬菜安全卫生上不可落后于其他国家, 必须建立完善的卫生标准体系, 加强质量监控。
(二) 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国际上对蔬菜的需求量不断上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国只有加强对蔬菜生产的支持, 促进传统蔬菜产业向现代化蔬菜产业的战略转变, 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生产“高产、高效、优质”的蔬菜, 才能真正提高蔬菜出口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为此, 必须促进生产中的技术和设备的引进, 通过改进栽培技术、提高生产率来改善农产品生产结构的不均衡。并加强生产技术研究, 积极引进高科技生产工具,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不断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并且不断开发新品种, 培育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推广现代生物技术、精深加工等实用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促进产品的快速增值。同时, 基础设施不容忽视, 因为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产业化的前提条件, 产业化的农业生产是科技化农业生产的基础, 而科学技术又促进着产业化的形成。
(三) 健全对蔬菜出口的补贴政策。
根据农业补贴制度存在的不足, 借鉴国际经验, 目前我国应加大补贴政策机制调整的力度。第一, 建立促进蔬菜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农业补贴长效机制。对蔬菜出口补贴政策的目标要长期化, 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 加快补贴政策的法制化进程, 完善农业补贴法律体系。第二, 加快补贴政策和补贴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 提高农业补贴效率, 使其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一方面要尽快改革和改变低效率的价格支持政策, 把国家财政转为直接补贴, 例如直接提供低价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油、农机等支出;另一方面即使确立了有效的补贴方式, 如果没有一套规范的制度作保证, 对其的补贴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 要把补贴运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作为一个重点, 加强管理。第三, 调整支持结构, 执行农民收入补贴政策, 特别是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创新, 调整绿箱补贴在蔬菜出口贸易中的分配比例和优先制度, 增加对蔬菜产业的补贴, 减少政府部门在绿箱资源上的花费, 将更大部分的资金直接转移给生产者。
(四) 利用FDI, 突破贸易壁垒。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为促进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发展, 不受WTO机制的影响,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国必须引进FDI, 充分利用WTO给的优惠政策, 并突破贸易壁垒, 促进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
首先, 建立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和外贸管理模式, 针对我国存在的组织化程度低、生产规模小、应对能力差等问题做出针对性调整, 如将蔬菜生产者与外贸经营者的分散产权整合, 形成具有独立利益和较强谈判力的群体, 以便加大生产, 减少生产成本和贸易摩擦。
其次, 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国外技术壁垒的预警机制, 加强对国外技术壁垒的研究, 及时收集、整理和跟踪国外技术壁垒机制措施, 组织专门的机构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 (《TBT协定》) 信息中心和数据库, 并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 使他们做好防范工作, 采取积极措施, 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说到底技术性贸易壁垒大战首先是信息大战, 谁拥有信息谁就处于主动地位, 反之就被动挨打。
最后, 我国应努力与国际惯例接轨, 实施标准化战略, 确保产品卫生安全。目前, 国际上采用的标准很多是由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转化而来的, 充分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和经济水平, 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因此,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 不仅能让我们跟踪国际标准动态, 而且还能使国际标准反映我们的利益和要求。
综上所述, 可见我国蔬菜出口贸易还面临着一些挑战性问题, 因此, 我国目前应加快研究和建立适合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的支持和保护体系, 制定安全有效的战略目标。首先, 充分利用、完善、改造WTO相关政策, 从而争取、维护和发展我国蔬菜出口贸易中的权力和利益;其次, 应加强我国蔬菜产业自身的品质与效率, 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最后, 我国应加大科技投入, 从根本上解决生产效率低、质量差、不卫生等问题的存在。这必将大大推动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发展, 成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蔬菜出口贸易中存在问题的途径。
摘要:近年来, 我国蔬菜对外出口量急速增加, 已经成为第一大蔬菜出口国, 而在国际市场上, 蔬菜生产者之间不再是单纯的价格竞争, 质量竞争日趋激烈, 导致更多的农产品被拒之门外, 而我国蔬菜出口正由于质量方面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在出口贸易中也受到很大影响。为了提高蔬菜出口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我国必须通过利用FDI, 吸收先进技术与经验, 提高蔬菜出口质量水平, 增加生产中的科技投入, 建设标准化的生产基地, 充分利用WTO贸易规则, 突破贸易壁垒, 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蔬菜出口,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林玉洁.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对外经贸, 2012.11.
[2]郑洪成.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及淮安市本土化应对策略研究[J].时代金融, 2012.33.
3.我国蔬菜种子进出口贸易分析 篇三
我国蔬菜出口的现状
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产品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作为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之一的蔬菜业迅猛发展。但是随之而来,我国的蔬菜业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国际贸易绿色技术壁垒的限制和制约,严重影响了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在我国各类出口农产品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蔬菜,一直是我国较有竞争实力和增长潜力的出口农产品,蔬菜及其制品生产成本远低于国际水平,在贸易中具有较强的价格和成本竞争优势。据 FAO 统计,自 1990年以来,中国的蔬菜出口量一直居世界前5位,蔬菜为平衡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做出了突出贡献。虽然蔬菜出口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伴随着蔬菜出口总量的增长,我国蔬菜出口的优势则呈现下降趋势,影响蔬菜出口的消极因素有:技术落后、贸易摩擦、恶性竞争等,其中愈演愈烈的绿色壁垒成为我国蔬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弱的主要原因。
我国蔬菜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
农药残留问题严重,蔬菜业环保意识薄弱,相关“绿色”法规滞后
农民和各蔬菜基地对农药的特性与成分不完全了解,尤其一些高毒、高残农药未被准确识别,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种植过程中滥用农药化肥现象普遍。另外,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我国居民对于蔬菜的质量和安全卫生要求,与国外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我国蔬菜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的国家标准无论从数量、限量水平还是标准分类等方面与国际标准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各种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加上我国的蔬菜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卫生检疫意识、环境意识淡薄,对于产品的原料控制不够严格,使得产品存在许多质量上的问题,这就给发达国家以可乘之机。
蔬菜种植分散,质量不高,产业组织化低
我国的蔬菜在生产和流通方面仍旧属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数量多,质量低。而且大部分菜农仍是分散经营,设施较差,信息不灵,在蔬菜的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监控、品牌销售等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
出口市场单一
我国蔬菜很大部分出口到日本、美国以及欧盟等国家。日本又是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我国农副产品出口总量的32%。我国的蔬菜出口过于依赖日本这样的国家,一旦日本等国的贸易政策发生变动,就将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的蔬菜出口。比如日本于2006年5月底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各项政策越渐严苛,使我国的蔬菜出口越渐受阻。
绿色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
成本提升,降低了价格的竞争优势
发达国家对我国蔬菜出口实施的绿色贸易壁垒,目的是保护本国的蔬菜产业和降低我国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发达国家通过实施各种检疫指标、检测项目以及对生产加工和包装等各项要求,可以大大增加我国蔬菜生产经营的成本,使我国蔬菜参与国际市场的交易费用大大增加,国际竞争能力相应减弱,从而达到保护其本国蔬菜产业和限制我国蔬菜产业的目的。
市场门槛提高,我国跟上节奏困难
强制性技术标准在生产中的应用——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先进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和管理优势,往往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进口我国蔬菜。由于我国蔬菜生产量大、面广,生产加工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集约化和产业化程度不高,不仅蔬菜产品的外观,如大小、形状、色泽和整齐度及内在品质如糖份、矿物质、维生素营养成份含量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蔬菜食品的包装、保鲜、冷藏、贮运等环节也难以达到国际标准,极大地限制了国际市场的开拓。
各种法律和认证体系的建立——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强制实行的 HACCP(危害分析关键点控制技术)方案,己被联合国法典委员会及许多发达国家认可,并成为全球食品界检验和控制产品质量的共同准则。日本已经正式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大幅抬高了中国出口农产品的技术门槛,直接影响到近80亿美元的出口额,涉及到 6000 多家对日农产品出口企业,以及主产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另外,卫生检疫标准越来越严——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为此制定了许多检测和管理目标,如日本制定的“植物检疫法实施规则” 曾使我国输日蔬菜多次遭到退货或销毁的厄运,特别是菠菜出口历经坎坷,使我国农民束手无策,经济损失惨重。
针对绿色壁垒我国的应对对策
绿色壁垒所采用的技术标准通常是以先进的环保技术为基础,这就要求我国蔬菜的种植业、加工业进行技术和制度创新。通过制度的设计与强化实施并逐步最终放弃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环境保护由末端治理变为源头防控,努力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有利于我国改善种植方式和环境保护。
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安全质量和卫生标准体系。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的标准和有关发达国家的标准,结合我国实际,逐步制定农产品的安全质量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和检测方法。在蔬菜生产基地推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抓住蔬菜安全卫生问题的关键控制点,规范生产基地农药的管理和使用,确保在生产过程中无农药污染。
分布推行集约化生产,有组织联合生产
农业产业化有助于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通过规模扩张带来规模收益和产业链的延伸,而且通过组织和制度创新节约交易费用,给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因此,有必要通过蔬菜产业化经营加速我国蔬菜出口企业发展的步伐,统筹安排蔬菜产前、产中、产后,使产供销各个环节得到协调发展,实现规模经营。
发展多元化蔬菜出口市场
目前,我国的蔬菜出口企业不应只把目光集中在单一市场,应选择合适的区域市场和细分市场,创办跨国公司,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实现蔬菜国际化经营,从而绕过区域化和贸易集团化的国际贸易壁垒,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同时,加大贮运技术攻关,扩大蔬菜的运销距离和范围,开拓多地域国际市场,增强我国蔬菜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蔬菜出口营销人才
目前,虽然有许多专业化的出口公司经营蔬菜出口,但我国蔬菜出口的主体大部分却是农民。由于不了解国际贸易规则、现代营销知识和国内外市场行情,他们难以把握市场机遇。因此,应当造就一支懂得专业知识、懂得国际贸易规则、能合理利用TBT和SPS等有关规则,具有现代营销知识和外语水平的专业蔬菜出口营销队伍来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以便我国直接参与全球蔬菜生产、营销和产品的分配,以获取利润,提高我国蔬菜出口的经济效益。
4.我国蔬菜种子进出口贸易分析 篇四
一、政府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
1、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并将环保纳入外贸发展战略
政府应该对环保产业给予税收、信贷等宏观政策的扶持,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把环保纳入城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制定针对绿色壁垒的国际市场开拓计划,推行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绿色增长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制定和完善环保法规,积极推行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认证,强化环保执法,建立外贸环境技术标准的信息系统
政府应根据绿色壁垒的发展趋势,制定和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实现对外贸易的环境管理与国际环保法规和惯例接轨。ISO14000主要关心产品是否符合环保法规,是否和承诺一致等问题,是消除绿色壁垒的有效手段。
3、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政府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跟踪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科技成果,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并建立一批环保高新科技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基地,以促进国内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
4、充分利用国际公约的法律公平性,对国外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环保违法行为进行制裁 近年来,大量污染项目进入我国,这不仅严重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还在绿色壁垒下对我国的出口构成了潜在危险。因此,有关部门应拿起法律武器,严禁国外的环保不法行为对我国的侵袭。
5、充分利用WTO的组织机制,抵制绿色保护主义行为
我国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应该认真研究世贸组织关于环境和贸易问题的宗旨、原则、公约和议定书,加强环境与贸易立法,促进产品出口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二、企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
1、树立绿色产品竞争意识,提高绿色风险防范能力
企业应提高自身对环境与贸易问题的认识,树立绿色产品竞争意识,切实提高产品的环保水平。还应深入研究世贸组织对环境与贸易的规定,及时了解国际上有关环境与贸易的最新动向及发展趋势,预测国外可能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商品的环境要求,及时掌握海关、商检等部门的相关信息,提高绿色风险防范能力。
2、积极采用和推广ISO14000系列标准和质量认证,取得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1)积极采用ISO14000系列标准。这是突破绿色壁垒的有效手段。随着国际市场对环境标准的要求日益提高,生产企业应加快采用国际环保标准,提高企业自身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外贸企业应大力宣传和采用ISO14000系列标准,加强环境管理和建设,规范绿色贸易,打破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壁垒,使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采用质量认证制度。质量体系认证已成为世界趋势,各国都力求本国的质量认证制度向国际标准靠拢并获得国际上的普遍承认,以打破绿色壁垒。我国企业要加强对产品质量的认证工作,以带动产品质量的提高,从而跨越绿色贸易壁垒。
3、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积极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
打破绿色壁垒,主要靠绿色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因此,企业应积极学习国外开发绿色产品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加强与国外有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
4、对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实行环境控制,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
面对国外日益严峻的绿色壁垒,我国企业应对产品设计、原材料选购、生产销售和废弃物回收再生以及产品包装的全过程加强环境控制,以适应国际质量管理系列标准的要求,扩大产品出口。
5、拓展融资渠道,加大绿色产品的研发投入
5.我国蔬菜种子进出口贸易分析 篇五
摘要:本文引用了一些以前的数据和一些有关农产品具体的案例来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绿色贸易壁垒在不同的国家和区域下是有着不同的程度、影响和特点,尤其对于我国而言,近些年来出口贸易遭受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在参考了他人对农产品方面的分析以后,本文在出口贸易增长速度、出口的市场、商品的结构、成本及效益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于中国而言需要做出哪些措施来应对目前较严重的绿色贸易壁垒现象。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措施
一、引言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绿色消费开始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消费潮流。而“绿色贸易壁垒”这一名词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知道绿色贸易壁垒是发达国家为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和安全,通过立法制定的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目的是限制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绿色贸易壁垒是当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新动向,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正迅速成为各国本国利益的主要贸易武器,已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一把“双刃剑”。绿色贸易壁垒有多重的特点,既有合法性,又具隐蔽性,既能不断提高本国市场准入条件和环保标准,将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拒之门外,又能将发达国家的绿色产品进入世界市场。这些年来,绿色贸易壁垒引发的国际贸易争端开始层出不穷,围绕绿色贸易壁垒的争论也越来越多。而我国可以说是近年来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较大的受害国。据联合国的统计,2005年中国约有包括农产品在内的74亿美元出口商品因“绿色壁垒”而受阻。
二、绿色贸易壁垒概述及农产品案例综述
1、有关绿色贸易壁垒的概述
(1)含义:
绿色贸易壁垒,它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中国的国际贸易问题专家对其的定义是:“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分系统。”(2)特点
①广泛性:绿色保护不仅涉及资源环境与人类健康有关商品的生产、销售方面的规定和限制,而且对那些需要达到一定安全、卫生、防污等标准的工业制成品亦产生巨大的压力;既包括有形商品,又拓展到投资和服务领域。因而较之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更大。
②隐蔽性:从有关国际环境公约及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看,绿色贸易壁垒有一定程度的合法性,但在具体贸易实践中,各国往往借环境保护之名,将绿色贸易壁垒隐蔽于具体的贸易法规、国际公约的执行过程之中,成为进口国拒绝外国产品的致命武器。
③歧视性: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没有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比较落后的现实,对各类不同水平国家的产品规定同样的市场准入条件,这是有不公平的,对发展中国家带有明显的歧视性,严重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
④坚固性:绿色贸易壁垒抓住人们提高消费质量、关注生态环境的心理,根据国内市场和消费者的情况超高标准制定,先入为主,制造进口产品的消费障碍,具有坚固的限制进口的壁垒作用。
2、针对我国绿色贸易壁垒中的农产品方面的一些具体分析(1)一些实际的案例
据统计,仅1997年至2002年的5年间,我国出口商品因遭遇“绿色壁垒”而受阻的商品价值达400亿美元。
2002年以来,由于欧盟和日本先后改变或增多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农残检测标准或项目,我国以浙江省为主的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对欧盟和日本的茶叶出口全线下降。2002年初开始,欧盟对我国出口茶叶实行新的农残检测标准,农残检测种类由原来的29种增至62种,而日本对从我国进口的茶叶则采用“水溶法”农残检测,检测项目更达77项之多。在2002年初退回天津海关的农副产品中,中国出口到欧盟国家的蜂蜜,对方退回的理由是欧盟检出中国的蜂蜜达不到“10万吨中不能有1克氯霉素”的要求,随后,日本、加拿大、美国等也加强了对来自中国大陆的蜂蜜检验。
(2)对于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①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绿色经济观念。我国在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进程中,我国环保意识淡薄,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致使农业的污染也日趋严重。
②环境标准过低,农业生产企业认证能力薄弱。在我国已有的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
③农产品检疫系统不健全。中国农产品生产者对其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不高而导致农产品受阻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因此中国的检疫系统建设非常有必要加强。
④环保法律规范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引进外资、进口等环节中的环境条款还不完善,对国外进口产品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不严,对外国产品和污染密集型企业的进入管制较为宽松。
(3)我国应对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的相关对策
①强化国民绿色经济意识,完善国内环保法规。其中包括加大传媒宣传环保的力度和制定和完善国内相应的环保法规。
②改善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外部环境。包括整治农业环境,治理农业污染;控制农业水源污染,解决湖泊、大中型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和加强对农业环境科学的研究。
③实施扶持绿色产业的政策措施。包括制定绿色产业倾斜政策和建立农产品国际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④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开发绿色食品。具体方法: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⑤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推广绿色技术:农业标准化工作就是以农业科技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按照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的原则,把先进科技成果和绿色技术转化为标准,并加以监测、实施,使业生产、加工、管理和服务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活动。我国要加强对国际农业标准的研究,同时就需要企业自主研究和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生态技术,并将其大力推广。
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因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对在出口贸易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通过对有关书籍的阅览和已有研究的资料的指导,我想就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1、出口贸易增长的速度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出口贸易速度一直呈持续增长状态。早在1978至1996年,我国出口贸易以每年增15%以上的速度增长。1997年开始,出口贸易增长速度有些平缓,除由于出口基数、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冲击外,主要因素就是绿色贸易壁垒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新的重要工具并且被广泛应用。展望未来,我觉得贸易与环境问题将是未来国际贸易谈判中相当风头浪尖的话题。在当前国际贸易的种种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贸易中环境条款的最大直接受害者将是不争的事实。不难从一些案例的数据中发现,我国的出口贸易已经深受绿色贸易壁垒之累,所以在未来的时期内,我国的出口贸易速度想到立刻有早期辉煌状态是比较难的,但先在当前的速度下再稳步增长还是有希望的。
2、出口的市场
对于出口的市场,我国一直都比较侧重多元化的,这样也能让贸易取得一定的保证。如:2001年时我国外贸出口总额比2000年增长6.8%,但对拉丁美洲增长了14.6%,对非洲增长了19.1%。我们都知道,这两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对较低,实际出口总值却不多。不过,当前我国出口重心仍然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是全球环保意识很强、环保标准很高,因而其绿色贸易壁垒种类很多。因此,随着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是必须进一步的优化的,并要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不然我国在发达国家的出口市场份额就可能不会成稳定上升状态。
3、商品的结构
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出口商品结构有很多不合理地方。出口商品中劳动、资本密集产品比重高,大多技术含量、档次不高。我国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和冲击的出口商品主要涉及农产品和食品、轻纺产品、医药产品等。特别是发达国家,他们的法规中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陶瓷产品的含铅量,玩具的安全性指标等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所以我国的出口商品必须要优化它的结构,提高其技术含量,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具有竞争力。
4、成本及效益
出口的产品从本身开始到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包括产品研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到销售及回收处理等等都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在我国出口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较大,其竞争优势在于成本低、价格便宜。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会使出口商品的成本提高。提高了出口商品成本,换汇成本提高,改变了以往的贸易条件和比较竞争优势,会影响了外贸出口的经济效益。
通过分析,归纳做出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1、负面影响
负面影响几乎波及到我国出口贸易的所有领域,具体表现:
①发达国家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限制,这阻止我国相关产品进入他们的市场,参与公平竞争。据有关方面统计,绿色贸易壁垒使我国每年遭受的损失相当于当年出口总额的20%左右,价值高达几百亿元。
②严格的认证标准加大了难度。发达国家的认证标准总是会制定的很高,带给我国的出口贸易巨大的冲击,让这些产品投入不了。
③国外有征收绿色关税和反绿色补贴,这削弱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发达国家虽然不对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通过开展绿色认证、征收绿色关税以及反绿色补贴措施,使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大增加,进而就削弱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正面影响
①有助于我国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我们除了在世贸组织多边贸易框架内开展贸易协调和环境外交外,更为现实的选择就是面对现实,苦练内功,它促使我们努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提升国家环保技术标准,切实提高产品的环保科技含量,从而成功突破环境贸易壁垒的制约,达到贸易与环境的双赢。
②促使我国以环保为核心,积极开发绿色产品。我国的主要贸易对象是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强。这样,开发绿色产品相对来说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绿色贸易壁垒迫使外贸企业重新审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抓好企业的环保工作,开发更好的绿色产品,在以后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空间。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上述的阐述及分析,可以看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是比较大的,所以必须采取相适合的措施来应对。从政府和企业的两个大方面:
1、政府方面
①环保产业为重要发展方向。环保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会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为应对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政府应该对环保产业给予税收、信贷等各个方面宏观政策的扶持。需要具体制定针对绿色壁垒的国际市场开拓计划和发展策略,推行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绿色增长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毕竟环保这一词是未来社会的重头戏。②积极推行ISO14000系列认证,制定和完善环保法规。政府应根据绿色壁垒的发展趋势,制定和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实现对外贸易的环境管理与国际环保法规和惯例接轨。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主要有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ISO14000)认证、绿色标志认证等,这类认证对企业具有公证性质,企业申请认证有利于企业利益和效率的提高。通过了解 ISO14000认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增强,目前全球已有一万多家企业获得了ISO14000认证,而我国只有200多家,差距十分明显。所以在推行这一过程中,政府应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信息上的必要支持。
③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促进国内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这样随着我国产品的环保科技含量的提高,环境壁垒的制约作用将不攻自破。
④对国外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环保违法行为进行制裁。这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国际公约的法律公平性。
2、企业方面
①树立强烈的绿色产品竞争意识,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积极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提高绿色风险防范能力。关于绿色产品的竞争意识,就像上述政府应该以环保产业为方向发展是一个道理。此外,出口企业还应深入研究世贸组织对环境与贸易的规定,及时了解国际上有关环境与贸易的最新动向及发展趋势,预测国外可能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商品的环境要求,及时掌握海关、商检等部门的相关信息,提高绿色风险防范能力。
②为了取得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积极推广ISO14000系列标准和质量认证的应用。因为积极采用ISO14000系列标准是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而采用质量认证制度已渐渐成为世界趋势,所以可以看出其重要性。
③对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实行高度环境控制。这是为了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面对国外日益严峻的绿色贸易壁垒,我国的企业应对产品设计、原材料选购、生产销售和废弃物回收再生以及产品包装的全过程加强高度环境控制,以适应国际质量管理系列标准的要求,从而达到扩大产品出口的目的。
6.我国蔬菜种子进出口贸易分析 篇六
①信用保险是指权利人向保险人投保债务人的信用风险的一种保险,是一项企业用于风险管理的保险产品。其主要功能是保障企业应收帐款的安全。其原理是把债务人的保证责任转移给保险人,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其义务时,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
②赊销的交易模式:出口商寄出发票和货运单的同时,货物也会一并发出,相信进口商会在一个合理的信用期后支付货款。这种交易模式,显示了出口商对进口商的完全信任,在没有任何付款保证的前提下,就已经发出了货物。采用信用保险,出口商可以将风险转移给保险人身上,大大降低出口商收不到货物的风险。
8、解释银行保函的概念。银行保函的种类有哪些?
概念:通常作为卖方(出口商)行为的担保结付货款,对合同总金额的一部分作为担保,是担保人(保证人)和受益人之间的一种独立合同。
种类:见索即付保函、附有条件保函。
我国出口企业选择贸易支付方式的现状和原因
国新办1月10日发布会称,据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值3866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出口20489.3亿美元,增长7.9%;进口18178.3亿美元,增长4.3%;贸易顺差2311亿美元,扩大48.1%。我国已逐渐成为一个出口大国。
面对更大的国际市场,在各方面势必要比国内市场复杂许多。出口企业需要考虑进口国的政治政策、风俗习惯、经济要素等等。经过多次洽谈,双方达成贸易合同,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如何支付货款。国际间的贸易存在一些特有的问题:一般贸易额较大、双方难以经常直接见面、出口地与进口地相隔较远,导致出口商担心发出货物难以收回货款,而进口商也担心付出货款而收到的商品不符合要求。因而,进出口双方都需要一个合理的支付方式!
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受到进出口商的关注,支付方式的选择关系到出口商是否能顺利、及时全额收回货款。而贸易是双方的事,出口商不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忽略进口商,特别是在如今的买方市场。贸易支付方式的选择,应站在双方共同的利益上,适应当前国际贸易结算的潮流,共同承担风险,方能促成进出口商的共赢。随经济的发展,对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不断研究、深入,支付方式不断推陈出新,种类多样,适合不同的需求。
国际贸易的支付方式主要有汇付、托收和信用证三种。
汇付是指汇款人主动将货款交给银行,委托其使用某种结算工具,通过其在国外的分支行或代理行,将款项付给国外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包括电汇(T/T)、票汇(D/D)、信汇(M/T)三类。
托收是指由债权人(出口商)开立汇票,委托银行通过其海外分支行或代理行,向国外债务人(进口商)收取货款或劳务价值的一种结算方式。包括跟单托收和光票托收两种方式。跟单托收根据交单条件不同,可以分为付款交单(D/P远期,D/P即期),承兑交单(D/A)。其中汇付和托收都属于商业信用。
信用证(L/C)是开证行根据买方(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开给卖方的一种保证承担支付货款的书面凭证。信用证的出现代替了商业信用支付汇款和托收,它是一种银行信用,相对而言安全性更高,因而在一段时期内受到了出口企业广
泛的欢迎。另外还出现了银行保函、贸易卡等新兴的贸易支付方式。
对于我国的出口企业来说,信用证还是主要的国际货款结算方式。企业惧怕贸易风险,不敢采用灵活的国际贸易结算方,比较重视货款是否能够安全收回。因为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付款承诺的书面文件,属于银行信用,开证行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而且信用证是一种自足文件,一旦开立即独立于贸易合同。出口商只要满足“单证一致,单单一致”便能从开证行获得货款,这样便大大减小了出口商的风险。因而很多出口企业认为信用证是除预付货款外最有利的,能够保证其收汇,降低资金的风险。
然而,没有一种支付方式是完美的,信用证也不例外,否则支付方式的发展到信用证也可以停止了。经历过信用证支付方式的交易应该都清楚,信用证结算过程繁杂,效率低,时间长,费用高,对于信用证所列的各个款项要有非常清楚的明白,即使是非常小的条目也不能忽略,对于进出口企业的信用证审核员要求很高,而且信用证也不是一种无风险的支付方式。“单证一致、单单一致”的原则在保证出口人只要提供合乎要求的单据就能顺利得到货款,进口人也能利用单据做小动作,他们可能会和开证行串通,开除迷惑性的“软条款”,日后很容易由于单证不符而遭遇议付的困难。另外还可能出现货物与单据条款不符、欺诈、进口商和开证行无理拒付或无力支付等问题。
那我国的大多数出口企业为什么要选择信用证的支付方式呢?通过一些资料的说明,以及我自己的设想,我简单地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
①、相较于海洋文明的大河文明,中国人与生俱来缺少一种冒险精神,过
度依赖信用证的安全可靠,有一点墨守成规,不敢尝试突破、创新。一些企业甚至规定了只做信用证支付方式的交易;
②、我国的国际间贸易发展起步远远晚于西方国家,交易方式、经营理念
等均存在落后现象。当非信用证结算方式在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开始流行,信用证在我国却依然备受出口企业的欢迎;
③、信用证在我国贸易发展初期中,确实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有利于
出口企业的安全收汇,因而出口企业形成了思维定势,一时间难以接受其它的结算方式;
④、信用证支付方式存在着一些缺陷,但收汇率还是较高的,而能否及时
安全收回货款是出口企业最关心的事,所以出口企业愿意采用信用证的结算方式;
⑤、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相对处于劣势,资金的安全性是出口企业
首要考虑的因素;
⑥、我国的大多中小型出口企业对新的结算方式了解太少,专业结算人员
不足,跟不上国际贸易脚步。
参考文献
[1] 任晓燕,任晓鸿.(2007).论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选择.商场现代化.515.19-20
[2] 于晓虹.(2008).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结算方式现状分析.上海商学院学报.9.64-67
7.我国能源进出口贸易分析 篇七
能源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
能源进出口贸易是世界商品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信息的迅速传递, 商品、资本的流动比过去快得多, 世界经济已越来越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包括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 进出口贸易就是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由于能源本身特有的属性, 由于对能源需求的普遍性和能源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 决定了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进出口贸易。有的国家通过进口能源产品解决本国资源的短缺问题。如日本所需原油的99.8%, 煤炭的83%是靠进口解决的。有的国家虽然能源资源较为丰富, 但缺乏其他资源, 通过能源出口, 换取资金、技术、设备和所缺的资源, 用以发展本国的经济, 开发本国的能源资源。有的国家能源产品有进有出, 用以调剂本国的能源结构。因此, 能源进出口贸易已经成为世界商品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能源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意见
新中国成立以后, 特别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能源进出口变化很大。煤炭出口从50年代到60年代每年只有200万吨左右, 1975年突破300万吨, 以后迅速增加, 1985年达到777万吨。石油的进出口变化更大, 在1962年以前, 中国所用的原油大部分靠进口, 1962年实现石油自给, 以后石油出口逐年递增, 1985年原油出口量达到3003万吨, 占当年原油产量的1/4。近几年能源出口额约占出口总值的1/4, 能源正成为中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支柱。用这些资金引进国外的技术、设备及高耗能原材料, 同时也促进了本国的能源建设。在国家改革开放总政策的指导下, 中国能源进出口贸易变得越来越活跃。例如采取招标、中外合资合营、向外国银行贷款等办法, 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 用这些资金加速能源的勘探和开发, 开采出来的能源产品, 有一部分将用来偿还外国投资或贷款。当前中国能源供应比较紧张, 能源问题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 还要不要发展能源进出口贸易?如何发展能源进出口贸易?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有关人士的关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经济和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能源进出口贸易已成为发展我国经济的一种“新能源”。因此, 在国内能源供求比较紧张的情况下, 不仅不能放松能源进出口贸易, 相反地还要扩大和加强。当然, 中国是一个资源比较丰富而人口又众多的国家, 解决能源供应问题主要应立足于国内, 不能像日本等国那样主要靠贸易来解决, 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利用能源进出口的这种国际效益。出口是为了进口, 一个国家出口量的多少取决于进口的需要。中国的“四化”建设需要能源, 但也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 能源出口正是换取国外资金、技术的需要。目前国内能源供应紧张是在持续增产情况下的紧张, 只要采取正确的政策, 理顺能源与发展国民经济的关系, 利用市场机制抓好能源的生产和节约, 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就会较快得到解决, 继续扩大某些能源产品进出口是完全有可能的对我国能源进出口贸易的政策和方法, 应认真总结、改进, 以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1.要逐步调整能源进出口的方针。
要改变过去能源产品只出口不进口的单一模式, 而应根据国内和世界市场的需求, 采取有进有出的模式, 即将“产量一出口二国内自用”模式改变为“产量+进口=国内消费+出口”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利用我国能源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上的优势, 充分发挥能源进出口的国际效益。因为沿海有些地区的能源市场价格已接近国际市场价格, 可以进口能源产品, 一部分自用, 一部分经过深加工出口, 从而逐步做到有进有出的平衡。
2.逐渐改变我国能源进出口商品的结构。
国际能源市场一段时间以来, 供过于求, 一次能源产品价格下跌我国能源产品出口总的趋势应是逐步减少初级产品的比重, 扩大加工产品的比重。初步设想, 可以先从我国沿海开放地区实行, 然后逐步扩展到内地, 建议及早在沿海地区或现有的石化基地, 建设几个原油加工基地, 加工国产、进口的原油。当然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从目前到本世纪末国家需要外汇, 在价格有利的条件下仍可对日本等传统的用户出口一定数量的原油及成品油。
3.能源进出口贸易在方法上应采取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方式。
为了吸收更多的资金和技术, 在利用外资方面除了借贷, 中外合资、合营企业以外, 还可以允许外国独资企业单独投资;在合作内容方面, 除了合资合营勘探开发石油、天然气及煤炭外, 还可以合资开办能源加工工业;在偿还方式方面, 除了以煤、原油等初级产品偿还外还可以以能源加工产品及其他工业产品偿还。此外, 还要不断开拓能源产品市场, 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签订长期的贸易协定, 使能源贸易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我国能源进出贸易发展的策略与展望
中国能源市场是国际能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能源供需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世界能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 我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的9.56%和9.60%, 生产量和消费量在世界排名中均居第3位, 我国主要一次能源品种煤炭、石油产量分别占世界的24.3%和4.76%, 在世界排名中分别居第1位和第5位。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 我国同世界各国的贸易量日益扩大, 作为我国重要进出口物资的能源, 其进出口贸易量将不断加大, 正确分析我国能源进出口前景, 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进出口战略, 有利于推动我国能源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我国能源进出口前景分析。
我国能源的进出口产品主要是石油和煤炭, 下面分别对石油和煤炭的进出口前景进行分析, 并重点对煤炭的进出口前景进行分析。石油:石油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品, 其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我国一次能源产量和消费量的19.0%和15.0%。1950-1985年, 我国石油出口量逐年增加。1985年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而原油产量增长速度却相对较慢, 导致石油出口量逐年减少, 1991年比1985年减少19.3%, 而与此同时, 石油进口量却在逐年增加, 1991年达到1250万吨, 比1985年增长近12倍。1993年, 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成了石油净进口国, 1994年原油及成品油净进口量达800多万吨。按照目前的发展状况, 预计1995年, 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将突破1000万吨, 到2000年, 净进口量将在2000万吨左右。煤炭: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居于主导地位, 产量和消费量均占我国能源产量和消费量的近76%。1980年以来, 我国煤炭出口量除个别年份外, 基本保持了逐年增长的态势, 1991年出口量突破2000万吨, 1994年达到了2200万吨, 创历史最高水平。在此期间, 煤炭进口量除经济极度过热的1989年为29万吨外, 其余年份均在20万吨以下, 进出口量相抵, 我国煤炭净出口量基木在2000万吨左右。由于近几年来我国煤炭供需状况缓和, 资源比较充裕, 为煤炭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预计1995年煤炭出口量将达2 500万吨, 2000年将达4000万吨左右。目前我国煤炭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市场在亚洲, 但欧洲一些国家正在考虑增加中国煤炭进口量。多方面的迹象表明, 我国煤炭在国际市场上已越来越引人瞩目。未来中国煤炭出口的主要市场是亚洲和欧洲, 其中尤以亚洲为主, 而亚洲市场又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未来中国出口煤炭在亚洲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澳大利亚、南非、印尼、哥伦比亚以及俄罗斯。
2.我国能源进出口战略选择。
8.我国蔬菜种子进出口贸易分析 篇八
【关键词】经济增长;进出口;计量分析
一、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国际贸易不仅能带来直接的或静态的利益,而且能带来间接的或动态的利益。国际贸易在自身迅速扩大的同时,反过来推动世界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增长。回顾近代以来实现经济起飞的国家,对外贸易几乎都起到了“加速器”的重要推动作用。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战略,更是“贸易立国”的成功典范。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一直伴随着出口的强劲扩张,对外贸易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速度增长,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从1980 年到2001 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从381 亿美元增加到21738 亿美元,增长56.1 倍,年均增长25%左右,外贸依存度(外贸总额与GDP 的比值) 也从13% 提高到64%, 我国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量的比重也从0.9% 迅速提高到6.5%, 我国在世界贸易大国中的排位也从第26 位大幅上升到第3 位。按不变价格计算,30年间我国对外贸易总量年均产长11.1%,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0%左右。
那么,讨论外贸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这就有必要细致研究我国进口、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我国1991~2007年间的有关统计资料,通过对出口、进口和净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以计量角度来说明进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模型的建立及回归分析
(一)模型的建立
由于本文仅分析的是进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可以假定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平稳的,由此可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来讨论。参数估计常见的方法有最大似然法、距估计和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是估计随机变量参数最基本的方法,所以本文运用EVIEWS软件求相关参数。用GDP表示國内生产总值,IM 表示进口额,EX 表示出口额,T表示净出口,建立两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Y=€%Z+€%[X(Y表示GDP, X表示IM或EX、T)。样本区间选取1991年至2007年,所用数据(见表1)。
表1 GDP 与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单独分析进口、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使用数量经济软件EVIEWS,求得出口、进口和净出口与GDP的回归参数,(见表2)。
表2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
从表2可知,经济增长与出口、进口的相关性强;而经济增长与净出口的相关性较弱。现在再以回归方程进行定量说明。
(1)Y = 26494.33+ 3.073 X R2 =0.977 F =632.29(X表示进口IM)
(2.0662)(17.6064)
(二)模型的检验
(1)经济意义的检验:模型中的EX系数为正,表示随着EX的增加,GDP也随着增加;IM系数为正,表示随着IM的增加,GDP也随着增加。改模型符合实际情况。
(2)统计检验:EX与GDP的相关系数R2=0.976,拟合度很高;IM与GDP的相关系数R2=0.977,拟合度很高;T与GDP的相关系数R2=0.782,拟合度很小,所以净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密切。
(3)对线性回归的显著性进行检验:设定检验的显著性水平€%d=5 %,查F分布表可知F€%d(1,n-2)= F0.05(1,15)=4.54,因为3个变量的F值均分别大于4.54,所以以水平€%]=5%拒绝原假设H0(€%[=0),认为回归效果显著,即GDP与出口、进口和净出口存在线性正相关。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实证检验和计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条结论:
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出口额和进口额即贸易总额,而不是净出口额。许多研究只考虑了出口与产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把出口当作国外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在传统经济学中,从总需求的角度考虑GDP 的构成时,也仅仅计算了净出口。从回归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净出口也对经济增长有正的相关性效应,但是净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指数R2 = 0.782较小,也就是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明显;相反出口和进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很强(相关指数均大于0.95),也就是说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应该是进出口总额。
综上所述,贸易同经济之间是平行发展的关系。我国也和其他国家一样,外贸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一方面,外贸发展取决于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依赖于外贸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外贸进出口的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对GDP 的增长起着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晓峒.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9.我国蔬菜种子进出口贸易分析 篇九
论环保时代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技术性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屡遭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在关税税率不断隆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拆除的.情况下,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发达国家保护国内市场的主要手段.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技术性贸易壁垒将成为我国出口贸易中面临最多突破的贸易壁垒.
作 者:卢文雯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福建,厦门,361005刊 名: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ANGZHOU TEACHERS COLLEGE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00418(1)分类号:F740.4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 环保时代
10.宁波水果进出口贸易调查分析 篇十
摘要:宁波水果进出口贸易在发展中遭遇了巨大瓶颈,在这样经济危机也全球化的状况下,如何让宁波水果在这样严峻的经济环境中稳定持续发展,面对这一问题,我们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关键词:水果进出口贸易现状喜与忧解决方案未来展望
一:现状分析,喜与忧的交融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宁波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地位,与它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之间默契的配合是离不开的。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的宁波,位于中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南翼,浙江省东北部沿海。市区地处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三江交汇的河网平原,西南有四明、太白山余脉。优越的区位条件,秀美的河川山林,宜人的气候环境,举足轻重的交通地位,构成了宁波城市发展的独特地域环境。它更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主要职能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深水枢纽港及大型远洋集装箱转运中心,东南沿海重要的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南翼贸易与物流中心。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之中,它的水果进出口贸易更是发展的如火如荼。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水果贸易的发展状况。
首先,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下近几年宁波经济发展以及宁波水果贸易业的进出口状况。“入世”以来,宁波在中国655城市GDP排行榜中位列十二,全市GDP总值达2864.5(亿元)。2012年,宁波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24.7亿元,GDP增长7.8%;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90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475元,分别增长11.3%和11.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7%。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981.9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其中进口373.6亿美元,出口608.3亿美元,分别增长20.6%和17.1%,而在这之中,水果进出口贸易占据了相当一
部分的比例。尤其杨梅、水蜜桃、金柑和蜜桔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出口水果,而新西兰的奇异果,泰国榴莲等则成为了宁波重要的进口水果。
据了解,宁波水果进出口贸易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以及俄罗斯这三个国家。早在2004年,出口水果到美国、日本以及俄罗斯就已达到4.62万t,4.7万t,2.9万t,而上述三国占据总出口量的36.58%,由此可见,宁波水果贸易市场的出口地相对集中。这样的市场状况体现了宁波水果出口贸易传统市场的可持续性以及相对稳定性,这是宁波水果贸易市场发展的有效动力及支柱。而在进口方面,据宁波海关统计,今年1-2月宁波口岸水果进口量价齐增。1-2月宁波口岸进口水果2055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1倍。东盟为宁波口岸水果进出口贸易第一大市场,香蕉、鲜龙眼、鲜樱桃占据进口前三位,其中冷链保鲜网的络扩大也为水果进口贸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出口水果贸易的增多与发展,刺激了宁波地区供应与需求的发展,拉动了宁波经济的同比增长。
然而,当我们看到宁波水果贸易市场的喜的同时,也不得不注意到其中的一些问题以及挑战。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作为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宁波无疑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由于国外市场需求的减少,水果出口量的下滑,导致水果的供应远远大于需求,一些商家果农不得不采取降价措施,水果的价格普遍都比之前下降不少。再加上去年水果的丰收,更是让这种情况雪上加霜,比如去年柑橘类水果的大丰收,受其滞销影响,许多水果也不得不作降价处理。而原本我们的重要水果出口国日本也因钓鱼岛是事件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果的出口贸易。
再来看看进口水果的贸易量,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等国家对水果消费量开始减少,由于国内市场的限制,迫使他们不断寻求中国这个地大物博的巨大潜力市场,纷纷开始降价并且利用物以稀为贵这一道理向中国市场倾销水果。加之宁波水果种类单一,不够繁多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宁波水果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力,使进口水果更加有机可乘。而在另一方面,国外对于水果保鲜存储有着先进的技术,这是中国所无法媲美的。还有出口水果的外观品质也远不及进口水果。这样就在无形之中把经济危机加注到了中国,也加重了宁波水果出口贸易的负累,加大了宁波水果出口贸易的挑战。
人民币的升值是宁波水果出口贸易的又一挑战。人民币的升值,使国外消费者增加了购买中国出口水果的负担,吃中国水果成本的增加使得他们减少了对中国出口水果的消费需求。宁波水果出口贸易也遭受打击。可国外市场仍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而尚未恢复,宁波水果出口的贸易也尚未恢复。这样一来,宁波水果进口贸易与宁波水果出口贸易出现了极其不平衡的不状态。整个宁波水果进出口贸易市场也无法稳定发展。同时,世界石油价格下降导致了运输费用的下降,从
而使宁波进口水果贸易的成本减少,进口水果的数量增多,又进一步加深了宁波水果进出口贸易之间的不平衡。
从上面喜与忧的市场状况来看,虽然宁波水果进出口贸易一直是在发展的,可是仍然是问题多多,需要不停地完善才可以寻求又好又快的发展状况。
二:解决问题,智与利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息息相关。造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面对这一世界国情,我们不能闭关锁国,一味地求自身自立发展。可是经济的全球化也意味着危机的全球化,我们也必须要努力从自己国家出发,寻求国内市场的稳定发展,从而在这金融危机中生存下去。所以,在水果出口贸易减少之后,我们要积极寻找国内市场,刺激国内需求,拉动国内水果市场的发展,减少损失。适当减少水果产量,减少水果供应,利用市场这双无形的手来调解水果价格水果市场。
政府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适当增加对进口水果的制约,从而减少水果市场的供应,缓解供大于求的窘境。带动国内市场的发展,政府可以开办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比如购买果农的水果,然后分发送给一些孤寡老人以及孤儿幼童。同时制定一些福利补助政策,帮助果农果商们顺利度过难关。鼓励他们进行二次创业或者进行创新。普及一些有关于种植果蔬的知识,帮助他们种植更好更优质的果蔬,从而增加宁波水果的竞争力影响力。利用一些知名的有号召力的社会媒体,加大对宁波水果的宣传,增加知名度。
加强对于优良水果品种的研究,积极引进培育适销对路的优良水果品种,调整水果结构,建立优良品种的培育基地,随时满足宁波果农们的需求。同时要了解国际水果市场的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宁波果业培育种植的结构以及布局。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努力提高水果的生产技术水平,通过疏花、疏果等技术,控制水果产量,提高水果质量,生产出符合国际安全无公害农产品要求的水果,通过系列化、程序化的生产技术管理,增强品质保障,增加宁波水果的抗竞争力。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水果质量标准及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来管理、生产以及出口,从而缓解水果出口困难以及增产不增收的难题。这些标准大致包括:水果及其加工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框架的建立;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完善;生产或加工技术规程的制定和修订;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和修订等。
加快发展水果加工业。水果是比较容易腐烂的物品,当它无法销售出去时,为了减少损失,我们可以创新生产,生产出水果产品,比如水果罐头,水果果冻,果汁饮料以及果酱等。从而减少损失,甚至于规避所有的损失,而收获更多。
一直以来,宁波水果的出口都比较依赖于传统的市场,也就是美国、日本以及俄罗斯这三大市场,但在全球化的今天,科技的迅猛发展,拉近了我们与世界各国的距离。我们可以积极寻求新的市场,比如欧盟,中东,韩国等具有潜力的市场。积极开拓,努力寻求新的机遇与发展。
身为WTO组织的一员,要充分利用WTO的《农业协议》所提供的国内支持和调控空间,加强对水果产业的支持和调控力度。灵活而又有度的利用一些制度,实现发展保护。
尽量稳定人民币的汇率,不让它持续上升或者下跌,尽可能的稳定在一个适当恰度的位置。
三:展望未来,快与稳的发展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相信宁波水果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前景是比较开阔的,虽然照目前的形势来看,存在着上述的各种挑战,可是全球化的发展必然是更加深入以及彻底的,这就意味着再不久的将来,这个地球村的建立将为更加完整完善。而随着地球村的完善,世界这个巨大的市场必将为宁波水果进出口贸易均衡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条件。
面对现状,我们必须要保证宁波水果进出口贸易快与稳的发展,不急功近利。果品进出口企业要起到信息源的作用,不断将国际市场对果品需求的变化及时传递给生产者,同时也要起到技术引进的作用,对全国果品行业的发展起到龙头带动作用;要进一步提高宁波果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记得保持宁波果品生产向着稳定可持续方向发展,这是果品进出口企业自身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相信,通过努力、创新、思考、反省以及不断的探索,宁波水果进出口贸易一定会持续的又快又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1.《“入世”十年进出口贸易规模近况》&浙江在线2011年
2.中国655城市GDP排行榜(森林版)2006年
3.《中国水果出口特征及竞争力分析》&《农林牧渔》 2011年
4.《2012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新浪浙江2012年
11.我国蔬菜种子进出口贸易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绿色壁垒;出口贸易;效应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方面通过多边贸易框架推动着贸易的自由化;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又不断抬头,并且在其表现形式上出现了新的变化。发达国家运用绿色壁垒对进口产品采取的贸易限制越来越多,使出口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受到很大影响。
目前绿色壁垒已日趋全球化,并呈加快发展的态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陆续制订了一系列“绿色标准”和“绿色法规”。截至目前,国际社会已制定了一百五六十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同时各国制定的环保法规也越来越多。如德国就制订了1800多项环保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章。对于食品进口,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1 991年,就有32个国家和地区对427种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制订了标准。在纺织行业,目前最严格的要数国际环保组织制订的《欧盟生态纺织品标准》,它需要组成服装产品的每一个部件都通过有关检测和认证。
2009年中国的出口额为12016亿美元,首次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二。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出口大国,出口的商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环保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越来越多的出口产品受到发达地区和国家环保法规的影响。
一、绿色壁垒的概念及其特点
1.绿色壁垒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订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推行严格的检测标准及其他标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选择、强制性绿色标志、要求ISO14000认证、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等等。
2.绿色壁垒的主要特点
绿色壁垒与关税壁垒和其他的非关税壁垒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保护环境和限制自由贸易的双重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实施的歧视性。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静态效应分析
1.制约我国出口贸易量的增长
面对绿色壁垒,我国出口企业不得不进行产品升级,包括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工艺、新型环保材料以及进行绿色认证等等。这都将导致我国出口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从而削弱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出口数量减少。如图l所示。
在图1中,横轴表示数量,纵轴表示价格。S1线代表发展中国家某种产品的国际市场供给曲线,D线表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该种产品的需求曲线。假设在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前,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某种商品的出口量与发达国家的进口量均衡,那么决定均衡价格为P1,均衡数量为Q1。当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该商品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出于发展中国家受生产技术、原料、管理等因素的制约,使生产成本提高,供给弹性变小,供给曲线S1向内移至S,均衡价格上升到P2,贸易流量则下降为Q2。
2.使我国的贸易条件相对改善
如图1所示,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由P1上升至P2,反映在下图2中即表示为贸易条件由OF上移至OE。在0E相对价格下,我国的提供曲线也随之而上移,即曲线OB。我国的提供曲线OB与外国的提供曲线OA相交于P点。从图中可知,我国的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
3.短期内使我国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从以上分析可知,当外国采用了绿色贸易壁垒,一方面会导致我国出口量减少,带来福利水平下降;而另一方面则相对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带来福利水平的提高。因此,从长期来看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总体影响是两面的。但是在短期内,我国出口企业无法改变其产品结构,也无法迅速完成产品的认证和升级,所以其结果是出口减少,而贸易条件并未得到改善。短期内福利水平下降。
三、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动态效应分析
2009年我国出口的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东南亚、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对它们的出口份额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60%,而这些国家(或地区)多数是环保主义倡导者和拥护者,也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发源地。从长远来看,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向更加深远。
1.竞争效应分析
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开展绿色贸易,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而且符合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企业开发绿色产品,虽然要承担开发新产品的巨大开支和风险,但产品通常能在市场上取得领先地位。企业若能积极开发出绿色新产品占领市场,无形中就拥有了市场领先者的许多竞争优势。所以,开展绿色贸易有助f企业提高其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可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2.转移效应分析
(1)发达国家大量向我国转移污染产品和有害废弃物
由于我国环保法律、法规不健全,环保标准较低,起不到绿色保护的作用,造成了低标准产品的大量涌入。如许多进口食品经多次市场抽查都表明存在质量低劣等问题,法国洋酒牛血粉事件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2)大量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
在我国,虽然大部分外资企业拥有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比较注意生态环保问题,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利用中国较低的环境标准和宽松的环境管理而把在本国或者境外受到限制或者达不到环境要求的产业转移到中国。一些跨国公司利用我国“三来一补”等方面的政策,將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原材料进口到我国,在我国生产加工后,再将制成品运回国内,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转移到我国,整个生产过程不仅严重污染我国环境,而且利用我国生产安全保障不到位的廉价劳动力,直接危害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建议
1.应加快环保立法,严格环保执法
首先,应加快制定和完善环保法规制度,使之早日与国际环保惯例接轨。积极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加强外贸、环保、生产企业之间的联系合作,制定针对绿色壁垒的国际市场开拓策略。其次,应该加大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企业行为的处罚力度,使排污者和破坏生态环境者得不偿失,加大其外部不经济性运作的成本。这包括经济成本、违法成本及刑罚成本,充分体现法律的刚性约
束。通过严格的执法,使企业生产经营者确立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必受到处罚,并最终形成对生态环境破坏的高的预期成本的观念。
2.实施绿色高科技发展战略
调整国家现有的与发展趋势不相符合的贸易与环境保护政策,鼓励发展绿色经济。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发展绿色技术,开发和生产优质的绿色产品。
其次,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跟踪吐界上最先进的环保科技成果。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三废”综合利用技术,并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环保高新科技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基地及高新技术孵化、辐射基地,以促进国内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
再次,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绿色产业给予扶持,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其加入围际竞争行列。从而冲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扩大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空间。此外,要加强宣传教育,顺应绿色潮流,强化全民绿色经济意识。需要加大传媒的宣传力度,培育绿色经济行为。
3.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利用WTO的透明度原则积极收集各国的绿色壁垒信息和相关国家对抗绿色壁垒的案例,总结别国经验,一方面为国家应对绿色壁垒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帮助国家制定有效的绿色措施和制裁手段。
与此同时,善于灵活运用WTO爭端解决机制解决绿色壁垒纠纷案,在磋商、调停无效的情况下,也可根据WTO有关规定实施贸易报复措施,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还要培养熟悉WTO机制的专业人才为企业服务,改变企业过去在国际贸易战中消极、不应诉的被动观念,积极应对绿色壁垒。
4.建立绿色壁垒的预警机制
组织有关的政府部门和科研部门组成强有力的研究队伍,加强对国外环保认证标准的研究,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做好防范工作,以减少绿色壁垒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5.积极推进绿色认证制度
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的环境标准发布以后,很快在全球范围内被普遍承认、采用或推行。鼓励企业通过ISO14000系列标准认证,是冲破绿色壁垒的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办法,有利于把通过认证的环保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6.改善环境标志制度
【我国蔬菜种子进出口贸易分析】推荐阅读:
我国茶叶出口分析08-01
我国国际技术贸易09-22
蔬菜行业发展现状分析06-28
蔬菜筐市场现状分析及07-03
盲目抵制进口商品对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影响07-23
论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与我国的对策11-06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分析06-28
我国建筑节能市场现状分析08-06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