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设计任务书

2024-07-03

空调设计任务书(精选8篇)

1.空调设计任务书 篇一

中等职业学校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技能竞赛选拔赛

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技能竞赛组委会

2009年5月

工位号

请你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下列工作任务

一、制冷管路加工与焊接(30分钟)

使用大赛赛场提供的管路加工工具、焊接工具及大赛规程允许的自带工具,采用赛场提供Φ6.4和Φ9.5的铜管完成以下操作。(选手在管路制作过程出现失误,在规定时间内可以向评委申请增发铜管,但评委根据评分细则扣分)

1、用割管器截取2段长度为100mm的Φ6.4铜管,利用胀管扩口器制作杯形口,采用平焊方式将管路焊接起来。

2、用割管器截取2段长度为90mm的Φ6.4铜管,利用胀管扩口器制作杯形口,采用立焊方式将管路焊接起来。

3、用割管器截取2段长度为100mm的Φ9.5铜管,利用胀管扩口器制作杯形口,采用平焊方式将管路焊接起来。

4.用割管器截取2段长度为90mm的Φ9.5铜管,利用胀管扩口器制作杯形口,采用立焊方式将管路焊接起来。

5、按照下列图纸形状及标注的尺寸弯制管路及扩喇叭口。

6、遵守焊接操作规程,文明安全操作,保持工位整洁。

二、空调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210分钟)

(一)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

正确使用制冷专用工具及设备,通过管路设计、管路制作、管路连接、系统保压检漏、系统抽空、充注制冷剂、调试运行等制冷维修基本操作,完成THRHZK-1现代制冷与空调系统技能实训装置空调系统的组装调试任务。具体操作要求:

1、根据空调实训装置的组成,绘制空调系统制冷制热循环的原理图,并在图上注明元器件名称,标明制冷制热循环时制冷剂的流向。

2、根据空调系统组成部件的位置,进行管路距离的测定,设计管路将需要连接的部件连接起来,要求布局合理,管路美观,并符合系统对流体温度、压力、流速的要求。

3、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割管、弯管、扩管等管路制作操作,将加工制作好的管路安装到对应的位置上,将空调组成部件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4、依据试压检漏规范要求对系统进行(氮气)试压和(肥皂水)检漏的操作。(检漏操作前必须向评委申请并记录参数)

5、对空调系统进行抽真空及真空检漏。(抽真空操作前必须向评委申请并记录参数)

6、正确判断空调压缩机的启动绕组和运行绕组,室内机风机高、中、低风档的抽头引线,室外机风机引线,压缩机性能,传感器的性能等。根据电气原理图(附表一),完成空调电气系统的线路连接。(通电前必须向评委申请,不得擅自通电)

7、完成充注制冷剂、参数测定、工况调整等调试操作。

性能要求:要求制冷运行状态下高风档运行15分钟后,室内风机回风口与出风口的温差达到9℃以上,运行压力、电流在额定工作范围以内;制热运行状态下中风档运行15分钟后,室内风机回风口与出风口的温差达到12℃以上,运行压力、电流在额定工作的范围以内。

8、遵守制冷实训室的安全操作规范,文明安全操作,保持工位整洁。

(二)智能温控电冰箱系统的组装与调试

正确使用制冷专用工具及设备,通过管路设计、管路制作、管路连接、系统保压检漏、系统抽空、充注制冷剂、调试运行等制冷维修基本操作,完成THRHZK-1现代制冷与空调系统技能实训装置电冰箱系统的组装调试任务。具体操作要求:

1、根据电冰箱实训装置的组成,绘制智能温控电冰箱系统制冷循环的原理图,并在图上注明元器件名称,标明电磁阀是否通电情况下制冷剂的流向。

2、根据冰箱系统组成部件的位置,进行管路距离的测定,设计管路将需要连接的部件连接起来。要求布局合理,管路美观,并符合系统对流体温度、压力、流速的要求。

3、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割管、弯管、扩管等管路制作操作,将设计制作好的管路安装到对应部件的合理位置,完成电冰箱制冷系统的组装操作。

4、依据试压检漏规范要求对系统进行(氮气)试压和(肥皂水)检漏的操作。(检漏操作前必须向评委申请并记录参数)

5、对电冰箱系统进行抽真空及真空检漏。(抽真空操作前必须向评委申请并记录参数)

6、正确判断冰箱压缩机的启动绕组和运行绕组、压缩机的性能、传感器的性能、电磁阀的性能,根据电气原理图(附表一),完成空调电气系统的线路连接。(通电前必须向评委申请,不得擅自通电)

7、对电冰箱系统进行加注制冷剂、参数测定、工况调整等安装调试操作。

要求:1)设定冷藏室的温度为6℃、冷冻室的温度为-12℃、时钟为调试完成时间、智能选择等相关参数。

2)电冰箱正常运行30分钟后,冷冻室蒸发器的管温低于-15℃,冷冻室蒸发器至压缩机的回气管前半段有轻微结霜现象,运行电流、压力在额定工作范围内。

8、遵守制冷实训室的安全操作规范,文明安全操作,不允许擅自排放制冷剂,保持工位整洁。

附表一

2.空调设计任务书 篇二

杭州朝阳橡胶有限公司位于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28万m2,是全钢子午线轮胎生产基地。

公司(三期)的裁断、成型和胎坯存放需要满足恒温恒湿的工艺要求:温度(23±3)℃,湿度≤55%。空调服务建筑面积约67200m2,设计采用水冷离心主机和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终端的方式进行制冷和加热。

2设计依据和制造车间室内外设计参数

2.1设计依据

(1)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2)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GB50243—2002《通风与空 调工程施 工质量验 收规范》;

(4)公司对本单项工程的有关意见和要求。

2.2室内设计参数

裁断、成型:全年(23±3)℃;湿度≤55%;新风量16.8%,保持5Pa正压。

2.3室外设计参数

室外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

3空调冷热源及水泵配置

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业主的工艺要求,经过计算:夏季空调冷负荷为16800kW,冷负荷指标为250 W/m2;冬季空调热负荷为13200kW,热负荷指标为196 W/m2。

设计设立设备机房,冷源采用离心式冷水机组,空调主机、水泵、集水器、分水器布置在机房一楼,散热凉水塔布置在机房屋顶。总冷负荷为16800kW,选用离心式冷水机组4台,单台制冷量4219kW(1200RT),合计制冷量16876kW。空调冷水机组供回水温度6/13℃(大温差系统,标准7/12℃)。

采用市政 热力管网,由区热电 厂集中供 热,蒸汽进厂1 MPa,过热蒸汽减温减压至饱和蒸汽0.3 MPa,采用汽水板换热,通过板式热交换器加热空调热水,空调热水供回水温 度为90/70℃。

设立专门设备机房2个,每个机房 主要设备 清单如表2所示。

4空调水系统设计

系统采用一次泵变流量、大温差控制 系统,通过用户 侧的负荷变化,随时调整水泵输出流量,实现供应侧和使用侧 的输入、输出平衡,达到最佳的工况制冷效率。考虑到使 用车间的平面位置,将整个水系统划分为裁断、成型2路系统,利用集水器和分水器分别进行供水和回水,集水、分水采用压差平 衡阀进行流量平衡,整个管路系统采用异程布置,增加一路平衡管,在每台组合终端空调(新风)机组的冷 热回水管 上设动态 平衡电动比例调节阀(常闭型),既控制实时负荷流量,又解决水力失衡的难题。

5空调风系统设计

车间采用吊顶,层高5.5 m,送风采用 镀锌风管 加橡塑保温,出风口采用旋流风口,均匀下送风,风口间距5m,同时考虑排风量的确定进行风量平衡计算,保持室内5Pa正压值,在正门入口处形成一个过渡温度场。

整个空调系统 均为一次 回风全空 气系统,风机可变 频运行。

6控制策略

6.1冷水机组及水泵控制

冷水机组与冷冻水泵的连接为“集合母管并联”方式,这种连接方式的优点在于,冷冻水泵可互为备用以及冷水机组与冷冻水泵可实现独立控制。冷水机组启停数量以及单台冷 水机组的流量通过率由用户端空调瞬间总负荷决定,而冷冻水泵启停台数及运行频率的控制完全脱离冷水机组,是根据用户端空调水流量实际需求值,并结合水泵效率、马达效率及变频器 效率分析决定,由典型干管末端压差来实现。制冷机组及配套阀门、冷冻水泵及配套阀门、冷却水泵及配套阀门、冷却塔及配套阀门等控制及监测一并纳入机房群控系统。

6.2一次回风空调机组(风机带变频器)控制

由送风温度控制器(带温度传感器)发出信号,调节冷热回水管上的电动调节阀开度来控制送风温度在设定的范围内;由回风温度控制器(带温度传感器)发出信号,调节送风机变频器的频率来控制回风温度在设定的范围内。

7项目总结及体会

(1)采用集中冷源,中央空调送风模式,整个空调服务区域达到了工艺温湿度要求。

(2)建立设备间,采用集中 制冷和供 热方式,运行管理 方便,维修量小。

(3)采用一次泵变流量、大温差控制系统,机组在最佳工况运行,同时在流量保证的前提下,大温差可以缩小管径,减少介质管材初投资,整个项目更加合理、优化。

3.新型空调设计与节能 篇三

关键词:新型空调;设计;节能

近年来由于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日趋严重,空调作为耗能大户,在满足人们健康、舒适要求的同时,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己成为暖通空调行业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设备更新和技术创新都是围绕节能与环保而进行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空调设备的技术创新

1.新型的空调末端装置:由于变风量系统送风量减小,会影响室内温度和流速分布,于是产生了变一次风量定送风量的末端装置。该装置由风机一个出风口(可由软管连接多个风口)和两个进风口的箱体组成。一个为一次进风口,另一个为回风口(即二次风)。当室内负荷变化时,通过改变一次进风量和回风量的比例,使送入房间的风量保持最大送风量(定风量)。如负荷减小,一次风量减小,回风量增大,两者在箱内混合后送入室内,可避免风量减小时引起气流分布不均的现象。它与带一次回风的诱导器空调系统相似。

2.改变气流方向的送风口。在风口出口处,设有由室温和送风温差传感器控制的上下左右可动的核体,通过改进风向板形状,扩大了送风范围。上下风向板和左右风向板采用一体化设计,左右风向板设在出风口前方。这样,降低了倾斜调整左右风向时的风量减小状况,左右方向的送风范围可扩大约40%。可使冬季产生下送气流,夏季获得扩散型气流。

3.毛细管网换热器:具备最大的换热面积,而且作为集配式结构通水能力好散热均匀,因而是一种高效的散热器,可以有效利用低品位的能源并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以毛细管网为末端采暖时只需要供水温度32-35℃,制冷时供水温度16-18℃,与地源热泵结合可以让系统比常规中央空调节能70%以上。这就是利用毛细管网实现节能的原理。对提高住宅品质来说,毛细管网只需要极小的安装空间,提供极高的舒适度,没有空气对流或湍流,没有噪音和灰尘污染,没有过热或过冷的局部区域,因而,毛细管网换热器代表了未来空调的发展方向,可以替代散热器、地板采暖和传统空调。

4.两个汽缸的双转子压缩机。根据负荷大小停止一个汽缸的工作,可在低耗电量状态下运行的双压缩机工作模式。 该汽缸连接压缩室的吸入侧和压缩侧,通过向压缩侧供给高压制冷剂来停止工作。本来旋转式压缩机是通过高压压缩侧和低压吸入侧的压力差使叶片追随滚轮,压缩侧和吸入侧能够分开。而此次通过消除吸入侧和压缩侧的压力差,使叶片自由运转,叶片用磁铁固定后呈打开状态,汽缸卸载,与原机型相比平均耗电量降低了约40%。

二、新型的空调方式

1.间接蒸发冷水机:采用自来水为制冷剂,以干空气的吸水能力为制冷动力的方式,把室外新鲜空气经过加湿、除尘、过滤、制冷,处理完以后送到房间里来,污浊的空气再由门窗排出去。对空气干燥的区域,间接蒸发冷水机是最环保节能的“天然”空调。

2.蓄冷(热)机组.利用夜间电力制冷并储存在介质中,白天运行时制冷剂经过蓄冰槽内盘管而起了过冷的作用,使制冷量在相同条件下增加1.25倍。或将夜间制造的冷气储存到混凝土顶棚的里面,在白天让顶棚和室内的空气进行循环。这系统结构简单,无需专门设安放空调机的机械室。与冰蓄能空调系统一同使用,可以节约电费约30%。而单纯使用冰蓄能空调系统,仅能节省24%左右。为了有效地利用这种新型空调系统,顶棚在设计中尽可能减少了梁的使用,钢筋的两端留下了15米左右的无梁的空间。由于是空气热源方式,通过四通阀门的转换亦可用于冬季制热。对直接利用太阳热量的冰蓄冷热泵系统,在屋顶上设具有制冷剂盘管的太阳能集热板,建筑物内设蓄冰槽,在冬夏季不同季节的晚上和白天,利用阀门的切换可实现蓄热后放热的工况。

3.水源/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它冬季从大地吸收热量(包括土壤、井水、湖泊等天然能源),夏季向大地放出热量,与常规的空调系统相比约可节能50%,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达到高效节能,无污染的新型空调系统。地源热泵系统是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最利于与太阳能供热系统相结合。

4.“一拖几”机组,由一台压缩机带多台室内机同时供冷(热)的系统。采用电子膨胀阀调节各室内机的制冷剂流量,以适应室内不同的负荷变化;采用变频调速方式对压缩机进行能量调节;该系统的配管长度可达l00m,最大的机组一台压缩机可拖十多台室内机。通过对室内外风机转速、四通阀、送风口风向调节板等部件的控制,可实现室内环境的高舒适性和系统节能的完美结合。同中央空调相比,它具有易调节,适应性强(能同时满足不同室内环境的要求),设备所占空间小,又避免了中央空调二次换热的损失。

三、空调系统的自控

由于电子传感器、微电脑、电子膨胀阀、变频器等技术的发展,空调从单一的温度控制到室内热环境的综合控制,发展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技术相结合的智能控制,空调传统机械式控制系统逐渐由数字式控制系统取代,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和空调的舒适性,而且催促了新型空调设备和新的空调方式的出现。

1.变风量系统中,机械定静压节流型末端装置损失大,准确性差,而电子变静压阀板型装置(末端装置内设风里传感器),采用直接数字控制系统,阀板由室温传感器及风量传感器所控制,而风机的转速由各末端的开度传感器经微机处理后直接控制,风机转速低,节能性好。

2.电子膨胀阀节流:节流机构为了节能降耗,应在不同工况、不同负荷下保证向蒸发器的供液量与蒸发负荷相匹配。节能的途径是及时地控制过热度(控制液位),实时有效地调节流量。热力膨胀阀在变工况下供液量的调节较差,而电子膨胀阀在过热度控制(液位控制)、流量调节均优于传统的节流机构,而且反应速度更快、调节范围更广,节能效果更加显著。于是产生了“一拖几”的新型空调机组。

我国的能源利用率非常低,能源结构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改变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以尽快提高我们的设计水平。在暖通冷、热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一次能源的利用率,力求对地球环境负荷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孙一坚.空调水系统变流量节能控制.暖通空调.2001.31(6).

2.殷平; 现代空调;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范存养,龙惟定; 面向地球环境时代的空调技术; 制冷与空调,2001.

4.王健夫,顾苏林; 暖通空调技术的进步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森林工程,2002 (3).

4.空调设计任务书 篇四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设 计 任 务 书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设计任务书在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高度关注的背景下,众多工业化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汽车、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传统燃油汽车尾气污染”的解决方案,部分国家甚至制订了停用传统燃油汽车的时间表。中国作为积极倡导和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负责任大国,在发展清洁能源汽车领域已走在了世界前列,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也采取了有效措施改进现有燃油汽车的排放问题,其中之一即是于 2020 年在前全国推广使用乙醇汽油。车用能源的上述变化,给化工界提出了一个重大资源利用课题: 在车用燃料油和燃料油添加剂需求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利用石油和石油加工产物中的相关馏分资源。对于我国而言,2020 年前石油化工界必须面对一个问题:当推广应用乙醇汽油而不再需要甲基叔丁基醚(MTBE)类的辛烷值添加剂后,如何利用(MTBE的原料)异丁烯生产既有使用价值又有市场需求量的下游产品。作为中国化工科技界将来的基础和栋梁,化工学子应该积极关注我国化学工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需求,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工程先进技术,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方案。

一、设计题目

为某大型石化综合企业设计一座分厂,以异丁烯为原料生产非燃 料油用途的有机化工产品。

二、设计基础条件

1、原料

异丁烯来源及原料规格由参赛队根据资源调研结果自行确定。

2、产品

产品结构及其技术规格由参赛队根据本队的市场规划自行拟订。

3、生产规模

生产规模由参赛队根据本队的资源规划和市场规划以及国家的有关政策自行确定。

4、安全要求

在设计中坚决贯彻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从提高装置的本质安全性出发,尽量采用新的安全技术和安全设计方法。

5、环境要求

尽量采取可行的清洁生产技术,从本质上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副产物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

6、公用工程

与总厂公用工程系统集成。

三、工作内容及要求

1、项目可行性论证 1)建设意义 2)建设规模 3)技术方案

4)与工业园区或污染源企业的系统集成方案 5)厂址选择

6)与社会及环境的和谐发展(包括安全、环保和资源利用)7)技术经济分析

2、工艺流程设计 1)工艺方案选择及论证 2)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 3)先进单元过程技术的应用 4)集成与节能技术的应用 5)工艺流程计算机仿真设计

6)绘制物料流程图和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 7)编制物料及热量平衡计算书

3、设备选型及典型设备设计

1)典型非标设备——反应器和塔器的工艺设计,编制计算说明书。2)典型标准设备——换热器的工艺选型设计,编制计算说明书。3)其他重要设备的工艺设计及选型说明。4)编制设备一览表。

4、车间设备布置设计

选择至少一个主要工艺车间,进行车间布置设计 1)车间布置设计; 2)车间主要工艺管道配管设计; 3)绘制车间平面布置图; 4)绘制车间立面布置图;

5)运用三维工厂设计工具软件进行车间布置和主要工艺管道的配管设计。

5、装置总体布置设计

1)对主要工艺车间、辅助车间、原料及产品储存区、中心控制室、分析化验室、行政管理及生活等辅助用房、设备检修区、三废处理区、安全生产设施、厂区内部道路等进行合理的布置,并对方案进行必要的说明; 2)装置布置设计; 3)绘制装置平面布置总图;

4)运用三维工厂设计工具软件进行工厂布置设计。

6、经济分析与评价基础数据

根据调研获得的经济数据(可以参考以下价格数据)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分析与评价:

1)304 不锈钢设备: 18000 元/吨

2)中低压(≤4MPa)碳钢设备: 6000 元/吨 3)高压碳钢设备价格: 9000 元/吨 4)其它特殊不锈钢按市场调研数据定价 5)低压蒸汽(0.8MPa): 200 元/吨 6)中压蒸汽(4MPa): 240 元/吨 7)电: 0.75 元/千瓦时 8)工艺软水: 10 元/吨 9)冷却水: 1.0 元/吨

10)污水处理费: 5.0 元/吨(COD<500)11)人工平均成本: 10000 元/月· 人,(包括五险一金)

7、参赛作品应提交的材料 7.1 必须提交的基本材料

1)项目可行性报告(篇幅控制在 50 页以内);

2)初步设计说明书(包括设备一览表、物料平衡表等各种相关表格); 3)典型设备(标准设备和非标设备)工艺设计计算说明书(若采用相关专

业软件进行设备计算和分析,则必须同时提供计算结果和计算模型的源程序);

4)设计图集 [PFD 和 PID 图(可以分多张图绘制);车间设备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装置平面布置总图;主要设备工艺条件图]; 5)工艺流程的模拟及流程优化计算结果和模拟源程序; 7.2 计入作品评分的材料

1)若进行危险性和可操作性(HAZOP)分析,请提供相关的文档(若采用专业软件实施,请提供能在该软件平台上打开的设计源文件);

2)若进行能量集成与节能技术运用,则提供相关的结果(若采用专业软件 计算,请提供能在该软件平台上打开的设计源文件);

3)若采用专业软件进行过程成本的估算和经济分析评价,请提供能在该软件平台上打开的设计源文件;

4)若采用专业软件进行容器类设备的结构设计,请提供能在该软件平台上打开的设计源文件。

5)能在所采用的三维工厂设计工具软件平台上打开的车间布置和装置总体设计源文件。注:

1、设计说明书均要求用 MS-Word 编辑,保存为 DOC 和 PDF 格式;图纸用 AutoCAD 绘

制,保存为 AutoCAD 2004 格式和 PDF 格式,计算机模拟和计算结果需提供可打开运行的相应软件存档文件。

2、如提交的基本材料缺项,则不能取得成功参赛资格。

5.设计任务书 篇五

一、设计题目:

苯―甲苯

精馏分离板式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80000吨/年 操作周期

7200小时/年

进料组成25%(质量分率,下同)塔顶产品组成 ≥97%

塔底产品组成 ≤1%

2、操作条件

操作压力

选(表压)进料热状态

单板压降:

≯0.7 kPa

3、设备型式

自选

4、厂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塔径及提馏段塔板结构尺寸的确定

(2)塔板的流体力学校核

(3)塔板的负荷性能图

(4)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

4、设计结果汇总

5、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

6、设计评述

三、参考资料

1.石油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院.塔的工艺计算.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化工设备技术全书编辑委员会.化工设备全书—塔设备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4.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苯―甲苯

精馏分离板式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90000吨/年 操作周期

7200小时/年

进料组成25%(质量分率,下同)塔顶产品组成 ≥97%

塔底产品组成 ≤1%

2、操作条件

操作压力

选(表压)进料热状态

单板压降:

≯0.7 kPa

3、设备型式

自选

4、厂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塔径及提馏段塔板结构尺寸的确定

(2)塔板的流体力学校核

(3)塔板的负荷性能图

(4)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

4、设计结果汇总

5、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

6、设计评述

三、参考资料

1.石油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院.塔的工艺计算.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化工设备技术全书编辑委员会.化工设备全书—塔设备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4.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苯―甲苯

精馏分离板式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100000吨/年 操作周期

7200小时/年

进料组成25%(质量分率,下同)塔顶产品组成 ≥97%

塔底产品组成 ≤1%

2、操作条件

操作压力

选(表压)进料热状态

单板压降:

≯0.7 kPa

3、设备型式

自选

4、厂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塔径及提馏段塔板结构尺寸的确定

(2)塔板的流体力学校核

(3)塔板的负荷性能图

(4)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

4、设计结果汇总

5、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

6、设计评述

三、参考资料

1.石油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院.塔的工艺计算.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化工设备技术全书编辑委员会.化工设备全书—塔设备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4.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填料吸收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水吸收二氧化硫

填料吸收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混合气(空气、SO2)处理量:

2400Nm3/h 进塔混合气中含丙酮:

5%(V%)相对湿度:

70%; 温度:

35℃

SO2回收率:

96%

2、操作条件

操作压强:

常压操作

3、设备型式

自选

4、厂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塔径的确定

(2)填料层高度计算

(3)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

4、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

5、设计结果汇总

6、工艺流程图及换热器工艺条件图

7、设计评述

四、参考资料

1.石油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院.塔的工艺计算.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化工设备技术全书编辑委员会.化工设备全书—塔设备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88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4.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干燥器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硫酸钾干燥器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20000吨/年(以干燥产品计)操作周期

300天/年

进料湿含量

14%(湿基)

出口湿含量

1%(湿基)

2、操作条件

干燥介质

湿空气

离开预热器温度

80℃

气体出口温度

热源

饱和蒸气,压力自选

物料进口温度

30℃

操作压力

常压

颗粒平均粒径

200μm

3、设备型式

流化床干燥器

4、厂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硫化床层底面积的确定

(2)干燥器的宽度、长度和高度的确定及结构设计

4、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

5、设计结果汇总

6、工艺流程图及换热器工艺条件图

7、设计评述

四、参考资料

1.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3.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4.化工设备设计全书编辑委员会编.干燥设备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年 5.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年

6.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多程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二.设计原始数据

1、煤油

处理量(10t/h)进口温度(140℃)出口温度(60℃)

2、冷却水

进口温度(自选)出口温度(50℃)

允许的压降:不大于105Pa 三.设计任务

1、设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热负荷、传热面积、换热管、壳体、管板、封头、隔板及接管等。

2、绘制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条件图(A1#图)。

3、设计结果汇总

4、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的有关问题的讨论

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参考资料

1.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2.尾范英郎(日)等,徐忠权译.热交换设计手册,1981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4.卢焕章等.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8.魏崇关,郑晓梅.化工工程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9.库潘.换热器设计手册.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10.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国家标准GB150-98)

11.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标准释义(国家标准GB150-9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钢制管壳换热器(GB151-98),国家技术监督局

13.化工设备图册-热交换器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多程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二.设计原始数据

1、煤油

处理量(15t/h)进口温度(140℃)出口温度(60℃)

2、冷却水

进口温度(自选)出口温度(50℃)

允许的压降:不大于105Pa 三.设计任务

1、设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热负荷、传热面积、换热管、壳体、管板、封头、隔板及接管等。

2、绘制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条件图(A1#图)。

3、设计结果汇总

4、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的有关问题的讨论

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参考资料

1.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2.尾范英郎(日)等,徐忠权译.热交换设计手册,1981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4.卢焕章等.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8.魏崇关,郑晓梅.化工工程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9.库潘.换热器设计手册.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10.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国家标准GB150-98)

11.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标准释义(国家标准GB150-9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钢制管壳换热器(GB151-98),国家技术监督局

13.化工设备图册-热交换器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多程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二.设计原始数据

1、煤油

处理量(20t/h)进口温度(140℃)出口温度(60℃)

2、冷却水

进口温度(自选)出口温度(50℃)

允许的压降:不大于105Pa 三.设计任务

1、设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热负荷、传热面积、换热管、壳体、管板、封头、隔板及接管等。

2、绘制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条件图(A1#图)。

3、设计结果汇总

4、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的有关问题的讨论

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参考资料

1.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2.尾范英郎(日)等,徐忠权译.热交换设计手册,1981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4.卢焕章等.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8.魏崇关,郑晓梅.化工工程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9.库潘.换热器设计手册.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10.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国家标准GB150-98)

11.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标准释义(国家标准GB150-9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钢制管壳换热器(GB151-98),国家技术监督局

13.化工设备图册-热交换器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正戊烷冷凝器的设计

二、设计条件

1.处理量能力:2.5×104t/a

2.设计型式:立式列管式换热器 3.操作条件:(1)正戊烷:冷凝温度为51.7℃,冷凝液于饱和液体下离开冷凝器;

(2)冷却介质:地下水,流量为7000kg/h,入口温度:30℃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5Pa

(4)每年按300天计,每天24h连续进行。三.设计任务

1、设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热负荷、传热面积、换热管、壳体、管板、封头、隔板及接管等。

2、绘制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条件图(A1#图)。

3、设计结果汇总

4、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的有关问题的讨论

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参考资料

1.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2.尾范英郎(日)等,徐忠权译.热交换设计手册,1981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4.卢焕章等.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8.魏崇关,郑晓梅.化工工程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9.库潘.换热器设计手册.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10.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国家标准GB150-98)

11.全国压力容器标准技术委员会,钢制压力容器,标准释义(国家标准GB150-9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钢制管壳换热器(GB151-98),国家技术监督局

13.化工设备图册-热交换器

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苯-氯苯分离过程板式精馏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20000吨/年 操作周期

7200小时/年

进料组成38%(质量分率,下同)塔顶产品组成 ≤0.2% 塔底产品组成 ≥99.8%

2、操作条件

操作压力

4kpa(表压)进料热状态

自选

塔底加热蒸气压力 0.5Mpa(表压)单板压降:

≯0.7 kPa

3、设备型式

浮阀塔(F1型)

4、厂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塔径及提馏段塔板结构尺寸的确定

(2)塔板的流体力学校核

(3)塔板的负荷性能图

(4)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

4、设计结果汇总

5、工艺流程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

6、设计评述

三、参考资料

1.石油化学工业规划设计院.塔的工艺计算.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化工设备技术全书编辑委员会.化工设备全书—塔设备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4.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5.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7.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蒸发装置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N aOH水溶液

蒸发装置的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计任务:

生产能力(进料量)

4000吨/年 操作周期

7200小时/年

进料组成8%(质量分率,下同)产品组成 25%

2、操作条件

加料方式:

三效并流加料

原料液温度:

第一效沸点温度

各效蒸发器中溶液的平均密度:ρ1=1014kg/m3,ρ2=1060kg/m3,ρ3=1239kg/m

3加热蒸汽压强:

500kPa(绝压),冷凝器压强为

kPa(绝压)

各效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K1=1500W/(m2·K),K2=1000W/(m2·K),K3=600W/(m2·K)各效蒸发器中液面的高度:

1.5m

各效加热蒸汽的冷凝液均在饱和温度下排出。假设各效传热面积相等,并忽略热损失。

3、设备型式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4、厂

河南地区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加热室和分离室 的直径和高度的确定

(2)加热管与中央环循管的规格、长度及排列方式的确定

(3)接管尺寸的确定

4、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

5、设计结果汇总

6、工艺流程图及换热器工艺条件图

7、设计评述

四、参考资料

1.陈敏恒,丛德兹等.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3.柴诚敬,刘国维,李阿娜.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4.时钧,汪家鼎等.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年

6.空调设计年终总结 篇六

弹指间xx年已伴随着我们的脚步急驰而去,穆然回首,才发现过去的一年是充实而又精彩的一年,内心感慨万千,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在我们昂首期待未来的时候,在这里对过去一年的工作做一个回顾,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以待在新的一年有所改进。

首先感谢公司的各位领导和同事给于我信任和支持。自xx年入职以来,近xx年里,在公司各级领导的悉心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各位同事的大力协助下,工作上取得一定的成果。

在这过去的xx年里,生活就像六月的天空一样,有阴有晴。但是有一点却是一直没有改变的,那就是学习与进步。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各位领导,是他们的包容和帮助才让我能够在尽可能短地时间内去适应现在的工作这个大家庭。让我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能每天都向前迈进,想着目标迸发。

在工作上,经过半年的学习与锻炼,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都比以前进步了不少。让我深有体会的是一下两点:

1、方案推荐。可能是刚开始进公司的时候遇到的好时机,一进来公司就协助其他几位同事进行好几个项目的方案推荐文案制作,因此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捡起了许多已经遗忘的知识盲点。我觉得方案推荐是最能考验一个设计人员的工作能力的。一份好的推荐书,它不仅要求制作人员要有足够的细心与耐心,使得整个的推荐书在贴合实际的情况下能将推荐书的关键点写进甲方的心里,更要求制作人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空调行业中的各个空调系统,知晓各系统的优点与缺点。

2、方案设计与报价。空调设计可以说是行业里人人都会做的,无非就是主机+末端+管路+控制系统而已。但是如何将方案设计做到在满足甲方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节约投资与运行成本,这就能考验一个设计人员是否是合格的设计员。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胆大、心细”。要敢去想,去思考每一种系统对项目的适应性,要及时跟各方面沟通,把握项目中的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将方案做到既适应甲方需求,又能降低成本,提高我们的成功率。

3、在为人处世上: 在学习进步之余,我也发现自身有不少的缺点是急需改进的。

1、是工作处事上不够细心;这点只要体现在项目报价与工程投标。在项目报价时也曾经因为不够心细出现过漏项等低级错误。

2、~~~ 在即将到来的x年,主要有一下几点期望及安排:

1、在工程能力上尽量多安排时间去工地现场,熟悉掌握项目施工的整个流程与工艺。

2、···

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及时总结与反省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多向领导汇报自己在工作中的想法,弥补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7.暖通空调节能设计研究 篇七

1 我国暖通空调的发展现状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暖通空调发展有了一定的进步, 但是仍然存在着几个问题。

我国暖通空调的发展东西部发展很不平衡, 无论是暖通空调使用的数量还是技术、理论以及暖通空调生产的厂家数量东西部发展都是不平衡的。虽然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 这种现状有了一定的缓解, 但是仍然很严重, 因此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研究仍然是迫在眉睫的。

暖通空调的使用水平还有待提高。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暖通空调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 但是我国的暖通空调的节能技术较之国外先进的技术仍然还很落后, 尤其是我国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过热一些房地产商为了节省成本并不适用最节能的暖通空调, 使得我国的建筑能耗还是相当大的。

我国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开发不足。我国的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只会一味的模仿国外, 并没有自己的科研成果, 这无疑很是让人悲哀。如我国的暖通空调在洁净技术方面还是很落后, 另外也没有国家的标准, 因此我国暖通空调在节能设计方面的科学研究应该加大力度。

2 暖通空调节能的途径与方法

暖通空调的目标是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和生产室内热环境。因此要想实现暖通空调领域的节能:

2.1 就要改善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 减少冷热损失

我们知道暖通空调的作用就是给我们提供一个温度适宜的室内环境, 因此, 只要是室内环境的温差差别不至于很大, 那么暖通空调的使用就会减少, 因此暖通空调也就节能了。因此应该做好建筑围护的保温性能, 减少暖通空调的使用, 那么建筑能耗也就相对减少了。

2.2 选择适合的空调方式减少空调系统的能耗

我们在使用空调的时候只有使用最适合的空调方式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空调的使用。例如我们打字的时候有人喜欢使用搜狗拼音, 有的人喜欢使用五笔打字, 可是只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我们才可以打字更加的顺畅。对于空调也是这样, 我们要选择最适合的方式来使用空调, 以便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目前变频空调器的季节能效比远高于定频能效比, 因此, 变频空调是目前国内最畅销的一种暖通空调。

2.3 冷热回收利用的研究运用, 实现能源最大限度的利用

对于暖通空调的节能方面来说, 最理想的便是技术的进步, 加强对冷热回收的利用。空调的冷热回收利用就像是我们熟知的废水的循环使用一般, 只用将使用过的冷热能量然后再重新使用, 那么将会减少暖通空调的使用的功率, 那么暖通空调的建筑耗也就降低了。目前我们可以利用自然环境和低温热源来节约大量采暖供热的燃料。我们知道如果热泵与直接接触式热回收设备联合使用, 其热回收效率比单一设备要高得多, 因此也就实现了能源的最大限度的利用。

3 暖通空调节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 暖通空调节能系统在设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 在我国暖通空调在节能设计方面的设计部门和设计人员都没有收到很好的重视, 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着已与诸位中心的观念, 以至于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盲目的追赶工期, 使得一些设计内容并不细致, 从而导致了费工费料, 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建筑耗能也大大的加大。另一方面我国在建筑能耗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并没有一套比较完备的节能系统评价标准, 以至于开发商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建筑耗能往往都是超标的, 因此, 应当加大对暖通空调节能系统的设计管理。

3.2 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能源管理的需求

由于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收到应有的重视, 因此, 设计人员在一些细致的设计方面并没有做到位。并且由于“调整优化”的概念缺失, 系统往往不能够达到标准要求。例如, 很多大楼的节能改造, 其实只要对系统进行认真的调试就可以是能耗降低下来, 但是这种“软性”改造并不可以带来比较实用的经济效益, 因此, 开发商甚至是商业运作的能源公司都是不愿意去做的。因此, 应该加强对整个设计运行的管理力度, 从而使暖通空调的能耗减少。

4 暖通空调节能设计研究

4.1 我们要变革暖通空调的设计观念

我们要有综合观念。暖通空调在使用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做好建筑的气温防护性, 还要加大科研力度采用最适合的空调方式, 先进的洁净技术, 使得冷热能量循环使用, 燃料获得最大的利用, 同时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 使得暖通空调的设计更加的合理。

4.2 对暖通空调的设计采用动态管理

我们知道由于开发商、建筑商、能源管理公司为了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往往忽略了环境效益, 使得建筑能耗严重超标。因此, 政府应当制定一定的规则, 进行暖通空调的节能的市场管理。制定合理的能耗评测标准, 由于现实情况的不断地发生变化, 所以我们应该采用动态的能源评测管理方法, 以便达到, 无论是设计人员、开放商还是建筑商、能源管理公司都能够上下一心, 是我国的暖通空调的建筑能耗降低。

4.3 推广应用使用可再生能源

我们知道空调的能耗很大, 而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的主要是不可再生能源, 这些能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将会给空气带来污染, 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设计人员应该积极的进行绿色能源技术的开发, 不断地使用现金的技术, 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例如目前我国最常用的可再生的绿色可再生清洁能源就是----太阳能。推广绿色清洁能源的技术是设计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5 结束语

全球变暖日益加深着我们的生存危机, 建筑能耗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暖通空调的能耗。我国目前在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方面仍然存在这很多的问题, 但是幸运的是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些的问题, 因此, 相信我们共同努力加大对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的研究, 相信一定可以使我国在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方面的研究取得突破。

参考文献

[1]姚军梅.公共建筑项目中暖通空调专业的绿色设计[J].科技资讯.2012 (16) :14-15.

[2]张赟.浅析国内外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BEMS) 的区别及发展[J].科技信息.2012 (22) :13-14.

[3]程首亮.建筑工程空调冷热源方案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视界.2012 (19) :14-15.

8.智能空调控制电路设计 篇八

[关键字]单片机 串行通信 温度传感器 自动复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电脑智能控制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使家电产品趋向高效、节能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淘汰老式空调的单调功能的控制电路,引入了智能化控制芯片,本电路(智能空调控制电路)的研制就能达到智能化控制的目的。本电路在执行机构(空调机)和被控参数(温度、时间等)之间建立一闭环控制。硬件电路上提供基于两种参数(时钟、温度)的控制方式。适当编制不同的软件,可灵活扩展空调机的工作方式。智能空调控制电路原理及分析:

智能空调控制电路(以下简称控制电路)为一89S51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其功能模块框图如下。下面将逐一介绍各功能模块电路。

1.主板电路。

(1)温度采样电路。这部分电路的重点组成部分是A/D转换器MC14433芯片。它把前级电路来的温度模拟信号转化成单片机能够识别的数字信号,供给单片机处理后,发出控制信号。传感器部分使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PT100。通过电桥电路将变化的电阻信号转换成供后级运放使用的差模输入信号。放大电路部分采用OP-07精密放大器组成的一个普通放大电路。具有失调小、漂移小的特点。传感器部分电路主要任务就是使MC14433的Vin与温度t成线性关系,提高控制精度。

(2)外部时钟电路。这部分电路核心是具有后备电池供电的MC146818低功耗高速CMOS集成芯片。MC146818有完备的时钟、闹钟及百年日历功能。可提供准确的当前时间供控制使用。其双向数据/地址总线直接接到89S51的P0口的8个引脚上。外接频率为32768Hz晶振。并配有独立的供电电路。在控制仪工作期间为电池充电,以确保断电时电池有足够的能量供时钟运行和使MC146818内部的数据不丢失。

(3)输出电路及报警电路。输出电路使用89S51的P1口作为I/O口。运用不同的算法,可实现开关量控制和脉宽调制输出,脉宽调制输出的控制信号可用来控制可连续改变的参量,开关量通过继电器输出。报警电路使用了一个音乐芯片。当89S51检测到一个非正常情况时,如传感器故障,使温度超限时,它会给P1.1脚一个高电平使喇叭发声,来提示用户处理。

2.面板部分。

(1)显示部分。显示电路部分接在89S51的串行口上。它的主要部分是CMOS型4096,由此决定它是静态显示。根据需要,显示元件可采用的是8段数码管和发光二极管,或者采用定制的码段液晶片、OLED显示等器件,来显示温度等必要的数据及运行状态信息。

(2)键盘输入及遥控输入。由于控制电路只采用了七个功能键,所以用一片74LS244将它与总线隔离开后,便可通过并口查询,方便地读取键盘值,然后作相应处理。加入遥控输入,通过软件解码来达到相应的控制功能。

3.硬件调试。自动复位电路:在89S51的实际应用中,当电源电压波动时,引起电压检测硬件电路上的INT0中断,从而使单片机处于节电工作状态下。但在电源恢复正常情况后,89C51不能借助外部定时中断恢复正常工作,进入“死机状态”。加入自动复位电路后,就可克服这种节电工作方式下的“假死机”情况。

经过多次的试验及调整,控制电路的软件调试成功,样机也能正常工作。

参考文献:

[1]MC146818数据手册[Z].

[2]MC14433数据手册[Z].

上一篇:吉利汽车的发展战略下一篇:教师节座谈会会议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