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公司支出成本

2024-10-11

培训公司支出成本(通用8篇)

1.培训公司支出成本 篇一

小高层项目材料费成本支出控制措施有哪些?

a)材料部主任负责将材料费成本降低指标从材料采购成本、材料使用成本、库存损耗等方面进行分解,制定措施,实现各项分解后的具体指标,

b)材料采购时,做好询价工作,坚持“货比五家”的原则,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采购成本。平均材料费用支出应低于市场价格,具体单项材料费用支出不应高于同类产品市价。

c)严格执行定额发料制度,施工队不能超量存料,以防材料外流。

d)周转料不用时,应及时组织退场,以减少无用的租金支出。

e)做好库存物资的盘点工作,加强材料的月份核算,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

2.培训公司支出成本 篇二

企业绿化支出作为一个新的支出范畴, 如何核算已成为企业的一大问题, 而企业会计准则中也无明确规定。现较普遍的处理方法有两种: (一) 费用化。企业直接将绿化支出, 包括前期规划设计、购买、栽种以及后期维护等支出均计入当期费用, 冲减当期利润, 即按实际发生的支出,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 (二) 资本化。企业将绿化支出资本化又分三种情况: (1) 计入固定资产。前期的规划设计以及在未达到可使用状态之前的相关支出先归集于“在建工程”科目, 达到可使用状态后由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 (2) 计入长期待摊费用。所有相关绿色支出均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后期按照一定比例分期摊销。 (3) 计入公益性生物资产。将各期发生的绿化支出实际支出成本直接计入“公益性生物资产”[1]。

2 绿化支出成本化的原因

《企业会计制度》认为成本就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制造企业作为一个生产企业, 绿色支出的发生就是由企业的生产活动引起的, 故应该由企业生产的产品来负担, 这既符合成本定义又体现了成本对象化。

有些学者认为绿化费用是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发生的各种费用, 甚至在实务核算中将绿化支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然而, 作者认为企业对绿化的支出, 并不只是购买种几棵树或者草地, 更重要的是, 公司对企业文化的塑立, 以及环境绿化舒适越来越重视, 档次规格越来越高, 并且这项支出能为企业长期使用。对于制造企业而言, 绿化支出费用化会直接影响当期的利润, 如果企业的绿化支出占比较大, 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相反, 如果绿化支出成本化, 则不会产生这种影响。因为在产品售出之前, 绿化支出以存货的形式存在, 不会影响当期利润;只有在产品售出后, 绿化支出才会通过转化为成本数据, 冲减利润。由此可见, 绿化支出成本化更有利于企业保持相对稳定的利润水平, 相信理性的企业更愿意采用这种方法。

绿化支出资本化, 可能一小方面是符合资产的定义, 属于看得见摸得着的资产, 日常生产经营中, 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但在账内上无法体现这种隐形利益, 不利于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可靠性管理[2]。生产经营中和企业处置资产时, 容易导致资产流失。同时这种处理方法没有考虑到绿化植物的特性。苗木草皮等绿化植物具有“生命力”, 它们的价值不像固定资产, 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损耗减值, 相反会不断增值;也不像长期待摊费用需要逐期摊销, 后期维护费用的支出不是资本消耗, 维护会使得绿化植物生长的得更好, 增加了其内含价值。这种有别于其他资产的“生命力”是绿化支出的象征, 资本化显然也不符合事实。同样这样的特性也导致了企业不能如其他资产一样对其进行折旧摊销或计提减值准备等[2]。

除此之外, 绿化支出“成本化”还可以约束企业的短期行为, 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计入成本后, 绿化支出会受到制造企业的关注, 支出越多, 产品成本越高。同样的市场价值下, 企业的利润会被压缩, 又或者提高产品单价, 很明显这有损企业利益且不利于产品的优势竞争。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减少绿化支出, 更甚者, 会刺激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其他相关费用的节省, 企业不仅创造了良好的办公环境还获得经济效益, 也会社会做出了贡献, 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不仅如此, 将绿化支出计入产品成本, 也会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对环境资源无偿使用的观念, 为环境的改善提供思想以及行动上的准备。

3 绿色支出成本化的会计处理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 绿化支出大致包括:企业所支付的前期规划设计、购买、栽种以及后期维护等费用。企业可以在“制造费用”下设置一个二级科目——绿化费。该科目属于成本类科目, 借方登记所发生的各种环境支出, 贷方登记冲减数和分配转出数。同时该科目的明细科目还可以按照生产车间、部门和绿化支出的费用项目进行设置, 会计期末该科目一般无余额。

例:某生产电梯企业, 为了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 2013年购买草皮、灌木、香樟树种苗等用于绿化, 总购买费用18万元, 平整土地和种植所需的机械费用等共5万元, 发生肥料、农药费24万元、人员工资等50万元, 养护费用203万元。2013年该企业电梯总生产量是15000台, 发生总的产品生产成本为36亿元, 本年出售了13000台电梯, 已摊销成本31.2亿元。绿化费用计入制造费用, 完工出售的产品负担260万元的绿化费用, 剩余未出售完工产品和在产品负担40万元的绿化费用。简化分录如下 (单位:万元) :

1) 前期支出

应付职工薪酬50

2) 后期养护总绿化支出

3) 期末分摊成本

1) 完工出售产品分担绿化费

2) 未出售及在产品分担绿化费

综上, 相对于费用化而言, 绿化支出成本化将支出分摊到产品的成本上, 而不是一次性计入费用更能体现会计中的谨慎性原则。绿化支出也不是一次性的支付, 需要长期的维护和保养, 其目的是为了美化环境, 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凸显企业文化, 所以绿化支出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资产, 它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与固定资产的折旧是一致的。因此, 本文建议作为生产型的制造企业, 绿色支出应当成本化, 有利于保持当期利润水平的稳定性, 增加企业效益, 同时还有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卫平, 朱学义.企业绿化支出会计核算问题探析[J].财务与会计, 2014 (1) :37-38.

3.第1招 大举削支出 直接降成本 篇三

[观点]

拿起砍刀削支出

勒紧腰带过寒冬

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的赚钱或“抢钱”能力至关重要,在漫长的“寒冬”中,企业的省钱能力比赚钱能力还重要。大刀阔斧地削减各类支出,是企业应对经济危机、提高生存能力的最直接措施。企业可以考虑削减的开支包括以下几类:

一、固定资产建设或购买支出。建大楼、厂房或买机器、买车辆的计划,可以推迟或改为租赁。办公场所的改造、装潢也可以推迟或取消。

二、原料、零件、物资等采购成本。要通过价格谈判、品种替代、国产替代进口等方式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此外,还要制库存数量,简化包装和产品装饰,节省相应的采购和制造成本。

三、庆典、活动与旅游费用。企业按惯例举办的总结会、表彰会、茶话会、联谊会可以取消或简办,例行的春游或秋游、针对性不强的商务考察等,也可以取消。

四、招待与公关费用。借“过冬”之机,企业可以改革陈规陋习,形成或构建简朴、大方、高效的招待和公关模式。

五、形象广告、赞助等费用。不直接针对产品销售的形象广告、赞助、代言费用,可以压缩或取消。

六、差旅与办公费用。跨区域的会议改为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等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差旅费用。

七、人力资源相关费用。根据新的形势进行评估,确属较长时期内不再需要的人员可以裁减,短期生产经营波动导致的人员过剩可以采取放假、轮班等形式,还可协商集体减薪,津贴补贴也可削减。

[案例]

沃尔玛省钱之道

沃尔玛在采购中斤斤计较每一分钱价格,沃尔玛有向供应商讨价还价的高超技巧,这是沃尔玛商品售价低的法宝。除此之外,沃尔玛还有许多省钱之道,不遗余力地向节俭要效益。

节省办公面积:沃尔玛的采购经理们接见供应商的地方是面积相等的格子间,公司走道内堆着供应商带来的各种商品。沃尔玛大连店“总经办”设在家电区一个小角落里,是一个宽只有三四米、长约十米的形状不规则房间,最里面用文件柜隔出一个几个平方米的区域,摆上一张桌子和一排文件柜,就是总经理工作的地方,对面是常务副总的办公桌。文件柜另一边就是其他人工作的地方。左右两边各有一排长长的桌子,两个秘书、两个行政部工作人员,还有四位副总经理全都挤在这片狭长的空间内。总经办召开有其他部门参加的会议一般都是站着开,因为椅子不够用,即便椅子够用,空间也不够用。

节省办公费用:沃尔玛办公场所的装修异常简单,粗粗细细的管道都露在外面。办公桌、电脑桌都是最常见、最廉价的,连老板的也不例外,有的连桌子边上包的塑料条都掉了,露出了里面劣质的刨花板,沃尔玛绝不会因为办公桌上有几个痕坑而换一张新的。沃尔玛实行无纸化办公,确实需要用的纸从来都是正反两面用,为节省长途电话费必须使用IP卡。

节省差旅费用:沃尔玛大连店的一个经理去美国总部开会,被安排住在一所大学因暑期而空置起来的学生宿舍里。即使是被誉为“沃尔玛核心”的买手们,出差却只能住便宜的招待所。出差必须遵守规章和别人合住一个房间。六十多岁的沃尔玛亚洲区总裁钟浩威乘飞机不仅不乘头等舱,而且总是购买打折的经济舱机票。

节省人力资源费用:当卖场吵着人手不够时,沃尔玛并不马上招人,平时再忙都可以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或减少休息时间顶过去,等到了节假日,则会让财务、人力资源、市场等各部门的经理和主管以及办公室秘书等文职人员走上第一线投入到繁忙的卖场工作中。营运总监笑容可掬地当上了收银员,商店总经理从后仓运到卖场搬运商品,人力资源部的女孩头则戴上白帽卖起了长长的“棍子面包”。

[点评]

从被动到主动

降成本动真格

直接削减各项支出是立竿见影的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但一刀切削减支出的方式并不可取,应该在削减支出前对各项支出的轻重缓急以及占总支出的比例进行分析,有保有压,合理高效地削减支出。

在支出和费用分析时,我们建议从支出的必要性、可以节省的金额两方面来进行分类和评估,下图所示是M公司对准备削减支出的一个初步分析。

不同企业列入上述四类的具体项目有所不同,但这一分析框架则对各企业都有启发,例如,本田F1车队的费用每年高达3亿欧元,这与上述M公司的费用结构明显不同,所以,本田公司在2008年12月5日宣布将不参加2009赛季F1赛事,这将为公司节省了巨额费用。

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所进行的支出削减实际是被动的成本管控,企业应该借此机会,主动对各项支出进行精心分析计算,打造强有力的成本管控能力。

企业也可还借此机会提高自己的产品动态调整能力,一方面要当断则断,及时淘汰市场不需要的产品,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另一方面要提高产品停产和新产品投产的转换周期。

4.XXX公司财务支出管理办法 篇四

财务支出管理办法

本方法确定了长沙XXXXX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财务支出管理方面的事宜,为合理控制公司财务支出,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规范公司财务支出审批行为,特制定本办法。

一、支出分类

公司的财务支出按资金使用用途分为费用类支出和物品采购类支出。

二、费用类支出包括以下费用项目:

房租、水费、电费、物业费、会议费、宣传费、工资、福利费、社保费、商业保险费、差旅费、交通费、招待费、固话通讯费、移动通讯费、修理费、办公费、手续费、税费、财务费、开发费、研发费、其他费用。

费用项目的解释:

1.房租:指公司办公场地及公司为员工提供的集体宿舍需要交付的租金;

2.水费:指公司办公场地需要交付的水费;

3.电费:指公司办公场地需要交付的电费;

4.物业费:指公司办公场地需要交付的物业费;

5.会议费:指公司因管理需要或项目推广等发生的会议费用;

6.宣传费:指公司因业务推广发生的广告宣传费用;

7.工资:指公司发放给员工的薪酬及奖金;

8.福利费:指公司为改善职工福利发生的费用;

9.社保费:指公司为员工投保的养老、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用;

10.商业保险费:指公司为员工投保的人身意外保险以及财产保险等商业保险费用;

11.差旅费:指公司员工因工作需要发生的差旅费用;

12.交通费:指公司员工因工作需要发生的市内交通费用;

13.招待费:指公司因经营管理活动发生的招待费用;

14.固话通讯费:指公司办公场所固定电话及网络接入费用;

15.移动通讯费:指公司因工作需要给予员工手机通话费的补贴费用;

16.修理费:指公司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因需要修理维护发生的维修费用;

17.办公费:指公司日常办公发生的文具、纸张等各种耗材费用、邮寄费、票据费;

18.手续费:指公司与工商、税务、社保机构等各种政府和社会机构之间因办理各项业务手续发生的手续费用;公司因诉讼事件支付给法院及律师的诉讼费费用;审计费用;

19.税费:指公司须支付的印花税、车船税等以及行政性规费等;

20.财务费:指公司因财务收支活动支付给银行及债权人的手续费和利息费用,从银行取得的存款利息冲抵财务费用;

21.开发费:指公司因系统开发加工而引起的费用;

22.研发费:指公司因系统研究、调研和咨询而引起的费用;

23.其他费用:在上述费用项目中难以准确界定归入的其他费用支出。

公司费用开支应严格按照上述项目列支,公司财务部应对上述费用可以单独列出详细的管理标准进行,并针对上述费用项目定期编制预算标准和设置费用明细账进行监督及核算。

三、物品采购类支出包括公司自用办公用品、办公设备的采购和治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配备的长沙亿恩软件科技有限有限公司财务支出管理办法

设备及器件采购(以下统称物品采购)。

四、审批流程

公司财务支出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定量控制,先借后支,审核报销。支出审批流程:

1.支出金额小于等于500元人民币的:

①支出人填写支出单据并签字→②报部门经理批准→③再报单元总监批准→④再送财务部经理签字→⑤由财务部经理报MU总监签字→⑥出纳付款

2.支出金额大于500元人民币且小于等于1000元人民币的:

①支出人填写支出单据并签字→②报部门经理批准→③再报单元总监批准→④再送财务部经理签字→⑤由财务部经理报MU总监签字→⑥由财务部经理报常务副总审批→⑦出纳付款

3、支出金额大于1000元人民币的:

①支出人填写支出单据并签字→②报部门经理批准→③再报单元总监批准→④再送财务部经理签字→⑤由财务部经理报MU总监签字→⑥由财务部经理报常务副总审批→⑦总经理审批(总经理出差在外时,出纳付款前必须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息或网络向总经理申请审批,事后总经理再书面签字)→⑧出纳付款。

五、借款、报销规定及要求:

1、借款及各项费用报销必须以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为依据,零星交通费、电话费、水费、电费、福利费、修理费招待费等额度以内的要有部门经理及经办人员双方签字后经财务部经理逐项审核确认准确无误,报MU总监签字方可报销。费用额度在以内的要有部门经理及经办人员双方签字后经财务部经理逐项审核确认准确无误,报MU总监签字,常务副总审核后方可报销。费用额度在以上的还需经总经理同意才可报销,总经理出差在外时,需电话或信息报总经理同意,总经理出差回来时必须在费用单上补签字。领款人要在借款(支出)凭证上签字或盖章。

2、出纳人员要准确掌握有关报销的规定,超出费用支出范围的,均应由有关部门经理同意签字后,经财务部经理复核,MU总监审核,常务副总经理审批后报总经理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否则不予办理。

3、在报销中发现原始凭单字迹模糊不清或出现修改现象时,必须弄清情况或重新换取原始凭单,否则不予报销。

六、其他事项:

1、遇到特别情形发生不属于上述费用范围内,需要事前向总经理请示批准后方可执行。

2、严禁经手人分拆大额度金额变为多个小额度金额,从而简约支出和报销审批程序进行支出。

3、其他程序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进行。

4、本办法的修改根据公司发展和经营情况的变化,随需要逐步完善,随情况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和

变更。

5、本办法由长沙XXXXX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管委会于年月日制定,从即日起执行,以前与

此办法相冲突的公司规定、制度和办法从即日起作废,以本办法为准执行。

6、解释权:本办法的解释权为XXXXX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管委会。

长沙XXXXX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XX年XX月XX日

5.培训公司支出成本 篇五

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办国办《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办法》和《XX集团公司二级单位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办法》及《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单位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办法》等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XX公司的领导班子成员。第三条 具体内容

本办法所称履职待遇是指为公司班子成员履行工作职责提供的工作保障和条 件,主要包括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培训等。

业务支出是指公司班子成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履行工作职责所发生的费用支出,主要包括业务招待、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通信等方面的支出。

第四条 监管职责

(一)集团公司对公司班子成员的履职待遇、业务支出进行监督管理。

(二)公司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工作负主要责任,分管负责人负分管责任。

第五条 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依规。根据国家法律和集团公司相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坚决预防和杜绝企业承担个人消费支出的行为。

坚持廉洁节俭。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反对铺张浪费,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坚持规范透明。通过完善制度、预算管理、加强监督,建立健全严格规范、公开透明的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制度体系。

第二章履职待遇

第六条 公务用车

(一)公司主要领导配备公务用车(包括购置、租赁等),班子其他成员不配公务公车,以公司制定的车改方案为依据解决公务交通问题。

(二)公司公务用车的保养、维修费用,以及日常使用所发生的保险费、年检费、车船使用税、燃油费、停车及过路过桥费等各种运行费用,实行单车核算,在预算额度内按照财务制度严格规范执行。

(三)公司班子成员不得因私使用公务用车。班子成员履行工作职责自行驾驶公务用车的,必须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有关法律法规,不发放自行驾驶公务用车的补贴。

(五)公司不得以任何方式为部门或其他个人配备公务用车。第七条 办公用房

(一)公司班子成员只能配置使用一处办公用房。

(二)公司主要负责人办公室使用面积不超过30平方米(享受XX团公司部门副主任待遇人员办公室使用面积不超过40平方米),不得配备休息室、卫生间(下同);其他负责人办公室使用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

(三)班子成员不得长期租用宾馆、酒店房间作为办公用房。

(四)班子成员新配置办公用房严格执行本办法配置标准。现有办公室超过规定面积标准的,一般采取调换或者合用方式解决;必须采取工程改造方式的,如受现有建筑结构布局、线路和消防、空调等设施设备客观条 件限制,待办公用房维修改造或者职务变动调换办公室时解决,不应造成新的浪费。

第八条 培训

(一)公司班子成员可参加提高政治和专业素质、创新和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必要的培训。

(二)班子成员参加各种学历教育以及为取得学位而参加在职教育的费用由个人承担。

(三)班子成员参加出国培训的,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出国(境)培训管理规定,不安排无实质需要的国外培训。

第三章业务支出

第九条 业务招待

(一)业务招待是指公司班子成员为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需要,招待客户、合资合作方以及其他外部关系人员的活动。业务招待主要分为商务、外事、其他公务招待活动等。

(二)班子成员开展商务和外事接待活动,宴请标准每次人均不得超过300元(含酒水、饮料,下同),赠送纪念品标准每次人均不得超过300元。其他公务招待活动参照党政机关公务招待标准执行,不得赠送纪念品。

(三)要明确业务招待活动的审批、报销等程序。对各班子成员每次业务招待活动实行招待费用总额和人均费用双控管理,严格控制陪餐人数。商务和外事招待活动宴请,陪餐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二分之一。其他公务招待活动宴请,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接待对象超过10人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四)班子成员进行业务招待活动,由相关部门组织安排,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和标准,从严控制招待费用支出。

(五)公司业务招待活动赠送纪念品,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以宣传集团公司形象、展示企业文化为主要内容,严禁赠送现金和购物卡、消费卡、商业预付卡等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以及贵重物品等。各部门应当建立纪念品订购、领用等审批程序。

(六)公司班子成员的业务招待所发生的费用应当由相关部门及时结算。业务招待费用报销应当提供内部审核流程、发票,如实反映招待对象,业务招待活动内容,招待费用等情况,不得将业务招待费用以会议、培训、调研等名义虚列、隐匿。

第十条 国内差旅

(一)根据国家、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和财务会计制度,结合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建立健全本单位负责人差旅管理制度,合理确定本单位负责人国内差旅乘坐交通工具的类型和等级,以及住宿、就餐等标准。

(二)班子成员出差,其交通及住宿标准必须严格遵守《关于切实加强“三公”经费等八项费用管控的若干规定》的要求。

(三)严禁班子成员无明确目的的国内差旅活动,从严控制国内差旅随行人员。按照差旅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国内差旅费用预算、支出、使用、核算等财务制度规定,不得铺张浪费,严禁超标准使用,严禁用公款或者变相用公款进行国内旅游。

第十一条 因公临时出国(境)

(一)班子成员因公临时出国(境)严格按照集团公司管理办法执行,不得安排照顾性、无实质内容的一般性出访和考察性出访,不得安排与因公临时出国(境)任务无关的人员随行。

(二)班子成员应当严格执行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制度和任务安排,不得以任何理由绕道旅行,或者以过境名义变相增加出访国家和地区,不得无故延长因公临时出国(境)时间。

(三)班子成员因公临时出国(境)可乘坐飞机经济舱、轮船二等舱、高铁二等座及全系列软席列车一等座。

(四)班子成员因公临时出国(境)住宿费、伙食费、公杂费分国家(地区)按照财政部、外交部《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财行〔2013〕516号)规定执行。

(五)班子成员要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出国(境)费用预算、支出、使用、核算等规定,不得铺张浪费,严禁用公款或者变相用公款出国(境)旅游。

第十二条 通信

(一)通信费是指各单位负责人从事公务活动所发生的移动通信费用。

(二)班子成员通信费用主要负责人每人控制额度不超过500元/月,班子其他成员控制额度不超过400元/月。

第四章预算管理

第十三条 预算管理是指各单位按照财务预算的相关规定,根据公司年度生产经营实际,结合班子成员履行工作职责需要,对履职待遇、业务支出年度费用水平的预计安排、控制监督。

第十四条 班子成员履职待遇、业务支出实行预算管理,按年度、项目、人员编制预算,预算方案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十五条 班子成员履职待遇、业务支出年度预算编制应当综合考虑上年度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与当年生产经营实际相匹配,履行企业内部预算管理程序后执行。

第十六条 财务建立预算动态监控机制,监测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及时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预算的全面性、准确性,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除本办法规定的履职待遇、业务支出外,严禁以下用公款为班子成员支付个人支出的行为:

(一)按照职务为班子成员设置定额消费;

(二)为班子成员办理理疗保健卡、运动健身卡、会所和俱乐部会员卡、高尔夫球卡等各种消费卡;

(三)为班子成员购买百科全书、中外名著、古籍文献等与工作无关的装饰性图书;

(四)支付班子成员履行工作职责以外的、应当由个人承担的消费娱乐活动、宴请、赠送礼品及培训等各种费用;

(五)支付班子成员与企业经营管理无关的各种消费支出;

(六)向所出资企业和其他有利益关系的单位转移各种个人费用支出。第十八条 班子成员退休或调离本单位后,本单位不再提供履职待遇、业务支出。在办理退休或调离手续后1个月内,腾退配置使用的办公用房。

第十九条 班子成员履职待遇、业务支出情况和年度预算及执行情况等,作为民主生活会、年度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接受监督和民主评议。

第二十条 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和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单位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和监督。财务管理部门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监督;XXXX部门将履职待遇、业务支出执行情况纳入日常监督、审计工作内容,加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范围、标准等执行情况监督,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加强纠正和整改监督,启动责任追究程序。第二十一条 班子成员违反本办法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予以收缴或者纠正;用公款支付、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应当责令退赔;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据国家、国资委、集团公司、公司的有关规定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第六章附则

6.培训公司支出成本 篇六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4〕51号)、〘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办法〙(国资发分配〔2015〕5号)〘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暨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总部人员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实施细则及所出资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办法〙(中冶集人[2015]9号)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指“企业负责人”是指在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二冶集团)任职的下列人员:

(一)由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管理的中国二冶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包括: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不含外部董事、职工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二)中冶集团管理的董事会秘书。

(三)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为企业主要负责人。

第三条 本细则所称履职待遇是指为企业负责人履行工作职责提供的工作保障和条件,主要包括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培训等。业务支出是指企业负责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履行工作职责所发生的费用支出,主要包括业务招待、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通信等方面的支出。

第四条 中国二冶集团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在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的指导监督下严格执行,并对所属分公司(区域分公司)、所出资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实施监督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工作负主要责任,分管负责人和总会计师负分管责任。

第五条 严格按照以下原则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

(一)坚持依法依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坚决杜绝企业承担个人消费支出的行为。

(二)坚持廉洁节俭。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反对铺张浪费,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三)坚持规范透明。通过完善制度、预算管理、加强监督,建立健全严格规范、公开透明的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制度体系。

第二章 公务用车管理

第六条 公务用车管理是指企业负责人公务活动专用机动车辆的配备、运行管理和处置。公务用车配备是指车辆的购置(租赁)、更新;运行管理是指车辆的保养、维修以及日常使用的管理;处置是指车辆的报废、变价出售等。

第七条 合理配置、有效使用企业公务用车资源,规范企业负责人公务用车配备、运行管理和处置,保障企业负责人公务出行,降低公务用车成本。

企业主要负责人配备相对固定的公务用车;企业其他负责人不再配备相对固定的公务用车,由公司采取统一调度等方式保障其公务活动。

企业主要负责人公务用车配备标准为排气量2.5升(含)以下、购车价格(不含车辆购置税)38万元以内的轿车。企业其他负责人公务用车配备标准为排气量2.0(含)以下、购车价格(不含车辆购置税)28万元以内的轿车。公务用车使用年限超过8年已不能正常使用的,或者车辆安全状况、排放要求等不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可以更新。公务用车的报废和出售等处置,应当按照国有企业资产处置有关规定执行。

新任企业负责人配备公务用车或者现任负责人更新公务用车,应按照本办法配备标准,从现有公务用车中调配。确无合适车辆,可以为其购置。

第八条 企业负责人新配备或者更新公务用车要严格执行配备标准,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不得增加高 3

档配置或者豪华内饰。已购置使用的公务用车超过规定配备标准的,在未达到更新或者报废条件情况下,可以继续使用;已租赁使用的公务用车超过配备标准的,应当按规定配备标准重新租赁。

企业由于非政策性因素发生亏损或者处于被托管、重组脱困,以及拖欠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期间,不得为企业负责人购置、租赁、更新公务用车。企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出资企业或者其他有利益关系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供企业负责人使用。

第九条 公务用车的保养、维修费用,以及日常使用所发生的各种保险费、年检费、车船使用税、燃油费、停车及过路桥费等各种运行费用,实行单车核算,在预算额度内按照财务制度严格规范执行。

企业负责人不得因私使用公务用车。企业负责人本人提出自行驾驶公务用车的,应当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自驾公务用车违章造成的经济处罚全部由个人承担,因自身原因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经济损失的,个人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费用。企业负责人自行驾驶公务用车,企业不得给予自驾补贴。

第十条 为企业负责人配备公务用车后,不得再以任何名目发放交通补贴。

第三章 办公用房管理

第十一条 按照庄重、朴素、经济、适用和资源节约的原则建设办公用房,严禁超标准新建办公用房,严禁豪华装修。要公平配置、集约使用办公用房资源。企业负责人原则上配置使用一处办公用房,确因异地工作需要另行配置办公用房的,应当严格履行审核程序。

第十二条 企业主要负责人办公室(含会议室、接待室、休息室、卫生间、下同)使用面积标准不超过80平方米,其他负责人办公室使用面积标准不超过60平方米。不得长期租用宾馆、酒店房间作为办公用房。

第十三条 企业负责人新配置办公用房要严格执行配置标准。现有的办公室超过规定面积标准的,一般采取调换或者合用方式解决;必须采取工程改造方式的,如受现有建筑结构布局、线路和消防、空调等设施设备客观条件限制,待办公用房维修改造或者领导干部职务变动调换办公室时解决,不应造成新的浪费。

第十四条 企业负责人办公用房因使用时间较长、设施设备老化、功能不全,不能满足办公需求的,可以进行维修改造。办公用房维修改造应当以消除安全隐患、恢复和完善使用功能、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为重点,严格执行维修改造标准。

第四章 培训管理

第十五条 培训管理是指为加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提升企业负责人履职能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所发生的培训活动及费用的管理。

要围绕提高企业负责人政治和专业素质、创新和经营管理能力开展必要的培训。企业负责人参加各种学历教育以及为取得学位而参加在职教育的费用必须由个人承担。

第十六条 企业负责人参加出国培训,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出国(境)培训管理规定,不得参加无实质需要的国外培训。

第五章 业务招待管理

第十七条 业务招待是指企业负责人为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需要,招待客户、合资合作方以及其他外部关系人员的活动。业务招待主要分为商务、外事、其他公务招待活动等。

业务招待必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外事招待工作应当遵循服务外交、友好对等、务实节俭原则,从严控制招待费用支出。

第十八条 企业负责人商务和外事招待活动,由相关部门编制预算并组织安排,应当首先选择本企业食堂,在内部食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实行定点安排,发生的费用实行限额标准内据实报销。

(一)企业负责人开展商务和外事招待活动,宴请厅局级以上领导或同级别的外国来宾、世界500强企业来访团队,限额 6

标准为每次人均不超过400元(含酒水、饮料,下同),宴请其他宾客,限额标准为每次人均不超过300元。

(二)工作日中午原则上安排工作餐,工作餐限额标准为60元/人/餐。

(三)企业负责人开展商务和外事活动,赠送纪念品标准每次人均不得超过400元。

(四)商务和外事招待以外的其他公务招待活动参照〘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办发[2013]22号)执行,宴请限额标准为每次人均不超过300元,不得赠送纪念品。

第十九条 赠送纪念品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以宣传企业、展示企业文化为主要内容,严禁赠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以及贵重金属和其他贵重物品等。赠送纪念品须严格执行订购、领用等审批程序。

第二十条 业务招待活动严格执行审批、报销等程序,每次业务招待活动实行招待费用总额和人均费用双控管理,严格控制陪餐人数。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一)企业负责人业务招待费用由办公室严格按标准制定计划、编制预算并组织安排。

(二)业务招待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高档酒水。不得安排接待对象到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高档娱乐、休闲、健身、保健

等经营场所,不得参加所出资企业或者关联企业安排到上述场所的业务招待活动。

(三)业务招待所发生的费用应当由相关部门及时结算。业务招待费用报销应当提供内部审核流程、发票以及招待清单,如实反映招待对象、业务招待活动内容、招待费用等情况,不得将业务招待费用以会议、培训、调研等费用的名义虚列、隐匿。

(四)严禁报销因私招待费用及其他个人消费费用。

第六章 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 第二十一条 差旅管理是指对企业负责人为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国内、国(境)外差旅活动和费用的管理。

第二十二条 严禁企业负责人无明确公务目的的国内差旅活动,从严控制国内差旅随行人员。在保障企业负责人处理本企业境外经营管理业务的出国(境)活动前提下,不得安排照顾性、无实质内容的一般性出访和考察性出访,不得安排与企业负责人因公临时出国(境)任务无关的人员随行。

第二十三条 企业负责人应当严格执行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制度和任务安排,不得以任何理由绕道旅行,或者以过境名义变相增加出访国家和地区,不得无故延长因公临时出国(境)时间。严格规范国(境)外接待工作,严禁超标准接待。严禁用公款或者变相用公款在国内和出国(境)旅游。除特殊情况外,不得乘坐民航包机或私人、企业和外国航空公司包机,不得租用商务机。

(一)企业负责人办理国(境)外考察手续必须提供邀请函和详细行程安排,严禁通过中介机构联系或出具邀请函。每次出访不得超过3个国家和地区、在外停留时间不超过10天,出访2国不超过8天,出访1国不超过5天,出访团组人数、国家数和在外停留天数均为最高限量,不得曲解为必须用满。

(二)企业负责人不得私自办理护照签证和领取国(境)外证照,不得使用因私护照安排国(境)外考察活动。如因特殊原因需使用因私护照的,必须严格按照因私护照使用和管理流程审批。

(三)企业负责人在国(境)外考察期间,应当严守国家与集团机密,遵守考察地的法律、法令,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遵守社会公共道德,一切行动听指挥。

(四)企业负责人必须严格执行国(经)外考察管理制度、考察计划和各项费用标准,从严开展费用支出。考察活动发生的费用凭有效批件(审批凭证)报销,未经审批私自出国不予报销。

第二十四条 企业负责人须严格执行差旅期间乘坐交通工具的等级以及住宿、伙食和公杂费用标准,严格控制随行人员数量。

(一)企业负责人差旅期间可乘坐火车软座、软卧,动车或高铁商务座和软卧,轮船一等舱位,飞机经济舱。

(二)企业负责人差旅住宿费用在限额标准内据实报销,限额 9

标准为 500 元/人/天。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会议、出国差旅以及陪同外宾的差旅住宿费用可据实报销。

(三)企业负责人国内差旅期间的伙食费用实行统一标准,包干补助,补助标准不分途中、住宿,一律按出差自然天数计算,一般地区30元/天/人,特殊地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0元/天/人。如报销实际伙食费用,则取消伙食费用补助。

(四)企业负责人国内差旅期间的市内交通费用凭票据实报销。

(五)企业负责人国(境)外考察期间住宿费用、伙食、公杂费用按照限额标准参照财政部、外交部〘关于印发〖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行〔2013〕516 号)文件执行。如对方组织单位要求统一安排住宿,亦应严格把关,通过询价方式从紧安排,超出预算限额标准的住宿费用可据实报销。伙食、公杂费用原则上按照文件规定标准实行包干补助,如需报销实际伙食、公杂费用,则取消相关费用补助。

第二十五条 企业负责人应当严格按规定开支国内差旅费用,严格遵守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预算、支出、使用、核算等财务制度,不得铺张浪费。差旅费报销工作由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并严格按照财务管理报销流程审批。企业负责人不得借出差报销与差旅活动无关的费用。

第七章 通信管理

第二十六条 通信管理是指对企业负责人因公务活动所发生的通信费用的管理。通信费用主要是指企业负责人履行工作职责时所发生的移动通信费和住宅因公固定电话通信费。

第二十七条 严格加强企业负责人从事公务活动所发生移动通信费用和住宅通信费用的管理。参考电信市场资费标准,根据企业负责人岗位要求和履职需要,合理确定通信费用预算控制额度,在预算额度内按照财务制度严格规范执行,不得以任何名目为企业负责人发放通信补贴。

第二十八条 企业负责人通信费用按照如下预算控制额度内据实报销。

(一)企业主要负责人国内通信费用限额标准为 1000元/月/人;企业其他负责人国内通信费用限额标准为 900元/月/人。

(二)企业负责人因国际业务产生的通信费用须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后据实报销;企业主要负责人因国际业务产生的通信费须由企业其他主要负责人审批后据实报销。

第二十九条 企业负责人通信费用报销工作由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并严格按照财务管理报销流程审批。

第八章 预算管理

第三十条 预算管理是指企业按照企业财务预算的相关规定,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结合企业负责人履行工作职责需 11

求,对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费用水平的预计安排、控制监督。

第三十一条 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实施预算管理,按、项目、人员编制预算,并报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备案。

第三十二条 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预算编制应当考虑上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与企业当年生产经营实际需要相匹配,履行企业内部预算管理程序审议后执行。如预算有重大调整,应当重新履行相应程序。

第三十三条 严格控制预算内企业负责人各项履职待遇、业务支出,预算外支出未履行相应程序前不得列支。建立健全预算动态监控机制,监测和分析企业负责人预算执行情况,及时纠正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预算的全面性、准确性,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第九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除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关于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相关规定,以及本办法所规定的保障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外,严禁以下用公款为企业负责人支付个人支出的行为:

(一)按照职务为企业负责人个人设置定额的消费。

(二)为企业负责人办理理疗保健卡、运动健身卡、会所和俱乐部会员卡、高尔夫球卡等各种消费卡。

(三)为企业负责人购买百科全书、中外名著、古籍文献等与工作无关的装饰性图书。

(四)支付企业负责人履行工作职责以外的、应当由个人承担的消费娱乐活动、宴请、赠送纪念品及培训等各种费用。

(五)支付企业负责人与企业经营管理无关的各种消费支出。

(六)向所出资企业和其他有利益关系的单位转移各种企业负责人个人费用支出。

第三十五条 企业负责人退休或调离本企业后,企业不得继续为其提供履职待遇、业务支出,企业负责人应当在退休或调离本企业后一个月内腾退配置使用的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等。

第三十六条 企业不得向所属分公司、所出资企业或者其他有利益关系单位转嫁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

企业负责人在所出资企业兼任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并且主要工作职责在所兼职企业的,可以执行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标准,按照“费用跟事走”的原则,分别在企业总部、所兼职企业报销和列支,同一费用不得在企业总部和所兼职企业重复报销和列支。

第三十七条 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制度、预算及执行情况要作为厂务公开的内容,通过职工代表大会 13

等形式按定期公开,接受职工监督。

第三十八条 企业负责人应当严格执行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相关规定,将个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情况和预算及执行情况等,作为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接受监督和民主评议。

第三十九条 企业内部财务部门应做好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预算编制、审核、调整、动态监测、执行工作,审计部门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并做好专项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对违规案件进行调查及处理。

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执行情况积极配合外部巡视、审计以及有关监管机构的监督检查,积极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整改。

第四十条 企业负责人违反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相关规定,依据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由有关机构按照管理权限分别给予警示谈话、调离岗位、降职、免职处理,并相应扣减25%、50%、75%、100%的当年绩效年薪。涉嫌违纪的,移送纪检监察机构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一条 企业负责人违反本办法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予以收缴或者纠正;用公款支付、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应当责令退赔;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据国家或者企业的有关规定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细则由中国二冶集团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7.培训公司支出成本 篇七

一、规范部门预算编制的要点

1. 保证预算编制的时间充足并及时下达预算。

所谓“预算编制的时间充足”, 是指必须给予充足的预算编制时间, 以确保预算编制的质量。预算编制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尽可能满足更多的公共需要, 是部门预算工作的主要目标。所谓“及时下达预算”, 是指预算编制与审定过程是由《预算法》规定的, 按照规定的时间报送完整的部门预算, 并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及时下达年度预算, 这是规范部门预算编制的基本要点。

2. 部门预算的内容完整。

部门预算的收支计划, 必然根据综合预算的要求全面反映本部门收支活动的完整情况, 不能仅反映一部分收支内容。与此同时, 还要求各个部门的支出预算都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两类三块”的支出结构来编制。“两类”是指基本支出预算与项目支出预算, “三块”是指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三块”中, 在一定的人员编制与工资性收入 (包括工资与津贴、补贴) 政策下, 人员经费对各个公共部门来说是固定成本与不可控成本, 而日常公用经费与项目经费是可控成本。

3. 合理确定日常公用经费定额。

根据基本支出预算与项目支出预算的定义可知, “日常工作任务”与“特定工作任务”之间并无严格的区别, 所以“日常公用经费”与“项目经费”两者之间也就没有严格的区分方式。但是从规范的角度讲, 具体到某一级的部门预算编制时, 又不得不对这两者进行必要的区分, 而这个任务只有通过合理确定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来完成。合理确定日常公用经费定额的关键, 在于与日常公用经费相对应的工作任务的确定, 进而为确定“特定工作任务”、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打下基础。从现实的情况来看, 大多数财政部门在确定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时, 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定额本身, 而对与定额相对应的“日常工作任务”的划分不够重视, 进而容易将“日常工作任务”与“特定工作任务”相互混淆。这种情况会影响部门预算的规范性。甚至有的地方财政部门不仅未仔细区分与定额相对应的“日常工作任务”, 而且将日常公用经费的定额标准定得很低, 使其形同虚设。于是, 在预算执行中, 为了保证部门的正常运转, 必然会拆东墙补西墙, 或挤占、挪用那些有明确用途的项目经费, 致使项目支出预算改弦易辙, 或继续搞“三乱” (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 , 这就有违规范部门预算编制的初衷了。

4. 实施项目绩效评价。

所谓项目绩效评价, 是指进行公共支出项目决策时, 必然按照项目绩效评价的要求对项目进行全面分析, 进而确定该项目“该不该上”、“什么时候上”、“采取何种方式上”等问题。公共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然而由于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与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财力之间总是有矛盾, 所以项目的选择只能按先急后缓的原则, 优先安排那些急需上的项目。公共部门应坚持以结果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标准、以项目绩效为目标, 将分配财政资金与提高预算绩效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项目绩效评价, 公共部门可以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最需要的项目上去, 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二、正确理解日常公用经费的内涵

财政部预算司编著的《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中关于“基本支出预算”与“项目支出预算”的定义是:“基本支出预算”是公共部门支出预算的组成部分, 是公共部门为保障其机构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 其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项目支出预算”是公共部门支出预算的组成部分, 是公共部门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 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 包括基本建设、有关事业发展专项计划、大型修缮、大型购置、大型会议等项目支出。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 因为“日常工作任务”与“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这两者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线, 所以“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两者之间也没有严格的分界线, 只是说“项目支出预算”是“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对于一个部门来说, 除资本性支出 (包括支出的经济分类科目中的“基本建设支出”与“其他资本性支出”两类) 只能是项目支出, 在“商品和服务支出”这一类的支出款项中, 并没有严格规定哪些支出一定属于“日常公用经费”或哪些支出一定属于“项目经费”。

在理解了基本支出预算与项目支出预算的内涵之后, 就能合理确定日常公用经费定额了。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从实际出发, 合理界定“日常工作任务”的范围。从理论上讲, 每一个公共部门的“日常工作任务”都是不同的, 所以每个部门的日常公用经费也应该不同, 应该是一个部门一个定额。然而要做到一个部门一个定额, 不仅成本太高, 而且几乎不可能实现。鉴于预算编制与预算管理工作的需要, 完全可以从不同部门运行的差别成本中找出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成本项目, 据此确定日常公用经费定额。

三、合理确定日常公用经费定额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财政部在《中央本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 定员、资产和定额是测算和编制中央部门基本支出预算的重要依据。所谓“定员”, 是指国家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根据公共部门的性质、职能、业务范围和工作任务所下达的人员配置标准。所谓“资产”, 是指公共部门占有、使用的, 依法确认国家所有的公共财产。资产包括国家调拨的资产、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单位名义接受捐赠形成的资产和其他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等。所谓“定额”, 是指财政部门根据公共部门机构正常运转和日常工作任务的合理需要, 结合财政的可能, 对基本支出的各项内容所规定的指标额度。通常对于人员经费而言, 在国家有关工资与津、补贴政策确定的基础上, 无论是对机构与编制主管部门, 还是对其他公共部门来说, 基本上可以说是不可控成本, 或者说是固定成本。从管理会计的角度讲, 科学、合理地确定日常公共经费定额, 才是控制公共部门运行成本的关键。

1. 合理确定日常公用经费定额的基本原则。

合理确定日常公用经费定额, 应从实际财力出发, 坚持公平、效率与和谐三项基本原则。所谓公平, 是指任何一项定额标准对任何一个部门来说, 均应一视同仁, 不能搞双重或多重标准。公平原则与和谐原则是相辅相成的, 相对公平的定额, 就会促进和谐;而实现和谐目标, 又必须要求公平。所谓效率, 反映所获得的工作成果与工作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之间的对比关系。对于公共部门来说, 日常公用经费定额的最大效率, 意味着用最小的成本保障公共部门的正常运转, 完成公共部门的日常工作任务。所谓和谐, 是指确定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时, 应注意从方法到内容上都尽可能减少矛盾。

2. 合理确定日常公用经费定额的基本方法。

日常公用经费定额, 也就是日常公用经费的控制标准或目标。根据日常公用经费的特点, 可将“商品和服务支出”这一“类”级科目中, 属于基本支出的若干“款”级科目进行适当分类、归并, 形成若干个定额项目, 进而分项目确定各自的费用标准。具体定额项目包括办公及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日常维修费、会议费、专用材料费、一般购置费 (包括一般办公设备购置费、一般专用设备购置费、一般交通工具购置费、一般装备购置费等) 、福利费和其他公用经费等。按照这些定额项目的参照对象, 可将其分为实物公用经费定额与人员公用经费定额两类。

(1) 实物公用经费定额与人员公用经费定额。实物公用经费定额简称为实物费用定额。目前, 很多地方试行实物费用定额的范围主要包括行政机关用房 (包括办公用房、特殊业务用房、附属设施用房) 费用和机动车辆 (含小轿车、客车、货车) 费用两项。其中, 行政机关用房费用包括水电费、取暖费和物业管理 (含房屋日常养护维修、给排水设备运行维护、供电设备管理维护、专栏运行维护、空调系统运行维护、环境卫生管理、绿化管理、秩序管理及其他) 费三项内容。机动车辆费用包括燃料费、保险费、维修保养费 (含维护保养费、配件费和修理费) 和其他费用 (含养路费、过路过桥费、停车费、行车公里补助、行车安全奖励费及其他) 四项内容。每一项费用定额, 要根据实物用量及当前价格来确定。从各地预算管理的现状来看, 机动车辆费用定额制度相对成熟, 而行政机关用房费用定额制度一时还难以实施。所谓人员公用经费定额, 也就是日常公用经费定额中可以与人员挂钩的相关定额。如前述将日常公用经费的相关项目归并后的六个项目 (办公及印刷费、差旅费、交通费、专用材料费、一般购置费及其他费用) , 就可以人员作为测算对象来制定相应的定额标准。

(2) 单项定额与综合定额。所谓单项定额, 是指对“商品和服务支出”这一“类”级科目中的有关“款”级科目制定定额标准;或将其中的一些项目归并为若干项目后, 对这些项目一个一个地制定定额标准。在实际中可以通过理论分析的方式来测算单项定额, 该定额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是该项支出的标准成本 (或目标成本) 。而将通过理论分析测算的相关单项定额加总, 就得到相应的理论综合定额, 它也可以理解为综合标准成本 (或综合目标成本) , 如日常公用经费综合标准成本 (或日常公用经费综合目标成本) 、基本公用经费综合标准成本 (或基本公用经费综合目标成本) 。通过实证分析测算综合定额比较合适, 测算出的也就是相应项目综合后的实际平均成本。将理论综合定额与实证综合定额进行比较, 就可以确定实际运用的综合定额。

(3) “有差别”与“无差别”日常公用经费定额。对于日常公用经费定额, 无论是单项定额还是综合定额, 无论是实物公用经费定额还是人员公用经费定额, 都可以从实际出发, 采取“有差别”或“无差别”两种方式来确定。

所谓有差别定额确定方法, 是指在确定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成本支出时, 对单项或综合定额采取分类分档的确定方法。在实际工作中, 一种情况是根据部门的职能不同, 将部门分为若干类型, 在核准各类部门工作量、占用的资产和相关历史数据的基础上, 以资产或人作为测算对象, 确定各类部门各定额项目的单项或综合基准定额, 并在确定单项或综合基准定额的基础上, 再确定相应部门的分档单项或综合定额。另一种情况是, 为了防止部门之间的盲目攀比或为了避免矛盾, 不将部门进行分类, 而是将与人员或资产相关的项目按照易于为大家接受的方式分为若干档次 (如按职级分档) , 再通过必要的测算确定单项或综合基准定额, 并在确定单项或综合基准定额的基础上, 再确定相应的分档单项或综合定额。当然, 也可以采用部门分类与人员分职级相结合的方法制定相应的定额标准。

所谓无差别定额确定方法, 是指在确定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成本支出时, 既不对部门分类, 也不将定额标准分档, 而是在确定“日常工作任务”共同点的基础上, 采取无差别对待的办法予以确定。这里所说的“共同点”, 是指尽管部门的职能有强有弱, 任务有多有少, 成本有高有低, 但每个部门都要运转。基于这个“共同点”, 我们可以将保证部门正常运转的支出作为确定日常公用经费定额的依据, 而将有差别的其他工作任务都归属于“特定工作任务”。

此外, 对于单项定额来说,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采取有差别与无差别相结合的方法来制定相应的定额标准。这种方法是从实际出发, 本着公平、效率与和谐三原则, 对那些容易分类分档的项目, 采取分类分档的办法来制定单项定额标准, 如差旅费就容易根据公务人员的行政级别来分档 (因为不同级别的公务人员, 其报销标准本来就不同) ;而对那些不易分类分档的项目, 采取不分类不分档的方法来制定单项定额标准。显然, 若采取有差别与无差别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单项定额, 综合定额就必然有差别了。

四、公共部门运行成本的控制

1. 借鉴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理念。

根据控制论的观点, 所谓控制, 是指特定主体为实现其既定目标, 以信息沟通为基础, 对影响其目标实现的可控因素所实施的手段与方法等。控制包括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两个方面。区分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的主要标准是控制主体, 只要控制主体隶属于某个单位或部门, 这种控制就是内部控制。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不同, 可以将企业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旨在保证:经济业务的执行符合管理部门的一般授权或特殊的要求;经济业务的记录必须有利于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或其他有关标准编制财务报表, 以落实资产责任;只有在得到管理部门批准的情况下, 才能接触资产;按照适当的间隔期限将资产的账面记录与实物资产进行比对, 只要发现差异, 就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内部管理控制这种活动属于管理范畴, 它与管理部门要实现的经营目标有关, 是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控制的起点。借鉴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理念, 加强对公共部门的运行成本进行控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公共部门人工成本的控制。

公共部门的人工成本, 表现为部门基本支出预算中的人员经费, 在支出的经济分类科目中体现为“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两部分。人工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对机构与编制的控制。目前机构与编制膨胀的现象严重, 财政供养系数居高不下, “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这种循环客观存在。如何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加强机构与编制控制, 进而控制财政供养系数、降低人工成本,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从内部管理控制的角度看, 必须提高机构与编制管理的法治水平, 通过必要的法律或法规, 从制度层面规范各类公共部门, 从总量与结构层面上加强机构与编制管理;从内部会计控制的角度看, 必须保证会计信息被真实记录, 不做假账, 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与此同时, 还应联系各地的实际情况, 制定一些激励与约束措施, 鼓励各个公共部门主动控制人员编制。例如, 有的地方在实施总编制控制的基础上, 采取减员不减人员公用经费的做法, 这就是行之有效的促进部门降低人工成本的办法。

3. 公共部门日常运行成本的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的重点, 应放在资金收支及资产记录的可靠性上, 并通过内部审计将相关制度落到实处。分析公共部门日常运行成本的控制现状可以看出:一方面, 在公共部门的收支活动中, “收支两条线”改革并未彻底到位, “坐收坐支”现象仍然存在;另一方面, 在公共部门的会计科目中, “商品和服务支出”类科目下的若干“款”级科目, 往往不区分哪些支出是来源于日常公用经费预算, 哪些支出是来源于项目经费预算, 所以需要分清相关科目中用于完成“日常工作任务”与完成某项“特定工作任务”的支出额度。同时各项收入与支出应当客观记录, 不做假账, 不张冠李戴, 严格按照相关科目的要求编制财务报表, 保证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由于我国公共部门采用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 因此货币资金控制更应成为内部会计控制的重点。

(1) 从货币资金的收入来讲, 必须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的要求, 在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与标准的同时, 清理账户、严控票据、强调脱钩、统筹支出, 建立非税收入收缴分离制度 (包括国库集中收入管理) 与综合预算制度, 并要求财务会计人员严格执行。

(2) 从货币资金的支出来讲, 必须按照部门预算及政府采购预算的年度支出计划, 严格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对从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 直至资金到达商品供应商与劳务提供者账户的全过程, 实施内部会计控制。

(3) 从会计核算的角度讲, 要在“商品和服务支出”这一“类”级科目的相关“款”级科目中, 确定来自日常公用经费与来自项目经费的比重。从长远来看, 做好这项工作对于科学制定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进而合理确定相关项目支出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4. 公共部门日常运行成本的内部管理控制。

(1) 对日常公用经费实行分类管理。当财政部门通过编制部门预算将日常公用经费经过定额计算量化到部门以后, 对公共部门内部来说, 不可能也不必再量化到部门的内设处室 (或科室) , 但从有利于成本控制的角度考虑, 需要进行分类管理。笔者将部门预算中的日常公用经费又进一步细分为基本公用经费、特定公用经费与被动公用经费三类, 并实行不同的成本控制方式。

所谓基本公用经费, 是指保障部门内部各个处室正常办公、邮电通讯、市内交通所需要的支出。基本公用经费实行定额包干制, 由部门财务管理机构按人均定额标准核定到各处室, 以代金券的形式包干使用, 超支不补, 结余部分可开支于与工作相关的项目。基本公用经费支出由部门内各处室主要负责人签字后, 凭代金券在部门财务管理机构报销。

所谓特定公用经费, 是指各处室为完成特定任务, 在基本公用经费支出预算之外所需要的经费支出。特定公用经费实行计划报账制。部门内部各处室按年初批复的特定公用经费预算, 从严、从紧控制使用, 若有结余, 经领导审批后可用于与特定任务相关的其他项目。特定公用经费支出由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 部门财务管理机构根据预算复核、报销。

所谓被动公用经费, 是指部门工作和公务活动中将要发生但主动权却不在部门的相关科目的支出, 如上级临时安排的各种会议、国内外出差及接待等。被动公用经费实行及时报批制, 也就是当需要发生相应的支出时及时按规定程序办理:一是由部门内部的相关处室及时书面报分管领导审批;二是由部门财务管理机构根据分管领导的批示, 按照各项支出标准核定支出控制数;三是因特殊情况超过支出标准的, 还需要报部门分管财务的领导审批后, 方能据实报销。

(2) 采用非货币单位与货币单位相结合的预算管理模式。以到北京汇报工作这一项特定工作为例。在预算执行中, 若发现超支较多, 则首先将该项支出的总金额除以总“人次天”数, 得到平均单位“人次天”的成本, 进而将此成本与测算的标准成本相比较, 看是否超标。若超标, 则进一步分析是坐飞机的次数多了, 还是住宾馆的价格高了。其次, 将总“人次天”数除以总“次”数, 得出总“人天”数, 再用总“人天”数除以平均“天”数, 得到平均每次实际去的人数, 可与每次去的标准人数 (2人) 进行比较;或将总“人天”数除以平均每次去的“人”数, 得出平均每次实际住的“天”数, 可与每次住的标准天数 (1天) 进行比较。显然, 采用非货币单位与货币单位相结合的方式, 十分有利于进行内部管理控制。

(3) 采用财务报表与管理报表相结合的成本核算管理办法。显然, 要将基本公用经费、特定公用经费和被动公用经费的内部管理控制落实到位, 单靠传统的财务报表是不够的, 必须以各个处室为成本中心编制管理报表, 及时记录相应的信息, 为加强公共部门运行成本的内部管理控制服务。

摘要:本文在介绍规范部门预算编制的要点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了日常公用经费的内涵, 提出了合理制定日常公用经费定额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详细阐述了对公共部门运行成本的控制。

关键词:公共部门,日常公用经费,运行成本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预算司编.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8.培训公司支出成本 篇八

【关键词】医院财务制度;支出管理;成本管理;措施

一、医院财务制度支出管理和成本管理的涵义

1.我国医院财务支出管理

为适应国内公共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于2012年1月1日起全面实行新的《医院财务制度》,重新明确了医院支出的含义、范围。所谓支出管理是指医院通过完善对医院各项开支的管理来获得真实可靠的医院收支结余情况,从而为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率、促进财务管理科学化奠定基础。

2.我国医院财务成本管理现状

所谓成本管理是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疗成本的活动。成本管理是医院实行财务管理的基础。成本管理是由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各个方面有机组成的统一体系。实行成本管理,有利于医院摸清家底,加强绩效评价,合理控制费用,提高服务效率。

医院全成本核算是指在医疗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将科教项目支出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和医院其他支出纳入成本核算范围。核算的是医院及其各科室消耗医院自有资金、财政补助资金、科教项目资金的直接成本与全成本,反映的是医院总的成本结构和成本消耗情况。

二、进一步加强当前医院财务制度支出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对策措施分析

1.改进医院财务支出管理的对策措施

(1)加强财务支出预算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今后医院财务部门要进一步发挥财务预算的预见性和导向性的作用,加强医院财务支出的预算科学性,维护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努力提高医院资金整体使用效率,改善医院财务结构。

(2)严格控制各种预算支出。在科学预算的前提下,医院财务部门要严格控制各种预算支出,各项支出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加强对每一项支出的审核,同时对资金的使用全过程进行监管,始终做到不漏一个死角。

(3)对医务人员人员经费实行科学管理。医院中各类医务人员数量较大,且职位不同,医务人员的人员经费支出是医院支出中较为庞大的一个部分,因此今后医院对各类医务人员的各种支出如工资等应该严格按照职位、工作性质的不同而合理进行经费的发放,避免资金的浪费现象以及有关人员“吃空饷”等情况的出现。

(4)加强对各个科室研究资金等加强审核、监督。医院财务部门应该对各类资金的使用加强前期审核和后期使用监督,对各个资金使用基本情况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上报,保证每一项资金的使用都切实落实。

2.改进医院财务成本管理的对策

(1)提高财务人员成本管理的观念。新《医院财务制度》中对医院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指明了今后医院进行成本管理的方向。因此作为医院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要积极转变原有观念,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将医院所有的经营活动都纳入成本管理的范围内,努力提高医院成本管理的水平。同时医院也应该努力在广大职工中进行成本管理的宣传工作,使所有人都能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以更好地配合财务部门进行成本管理的日常工作。

(2)继续完善医院原有成本管理体系。完善而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是医院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各个医院必须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自身成本管理体系,建立由有关领导牵头的、囊括医院各个部门的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形成由医院财务部门统一负责、各单位各科室分工协作的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为医院进一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3)继续加强有关成本管理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为成本管理提供制度基础,各大医院要根据新《医院财务制度》并结合自身实际,完善成本预算管理制度,合理控制人力成本,完善本单位成本管理加强资金的筹集、投放与使用管理,保证资源利用最大化,为不断提高本医院成本管理水平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4)加强医院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当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各大医院纷纷建立自身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有效收集各类财务信息,统一进行全面的财务信息管理,实施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控制、分析工作,以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效率,其实现了对医院各类财务信息的实时监控,防止传统人为财务管理中由于各种人为因素而出现的各种疏忽和错误,进一步提高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等的效率。

(5)加强医院内部创新。鼓励在医院内部开展技术竞赛、技术改造等活动,鼓励各个科室进行医护技术的研究、开发,以进一步提高医院整体医护效率,减少运营成本。

三、总结

总之,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医院应该努力适应其对医院财务支出以及成本管理提出来的新要求,努力加强自身支出管理水平和成本管理水平,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全面提高医院财务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努力为医院日常经营决策、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财务信息,促进医院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英. 新医院财务制度支出管理与成本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 中国集体经济,2012,04:172-173.

上一篇:简历中的自我评价及面试回答技巧总结下一篇:年末家长座谈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