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探究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2024-10-10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探究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9篇)

1.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探究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篇一

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

摘 要:高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事业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高中历史这一学科在整个高中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师若能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必然会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质量,学生也能够更加高效地记忆和理解相关历史知识,就如何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具体措施,以期可以有效提高我国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中历史教学;优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于高中教学之中,高中历史教学亦不例外。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对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进行更深一步的转变,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很有必要。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历史教学作用进行优化

1.改正缺点,提高质量

在对高中历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教学质量。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历史的过程中完全是凭借枯燥的语言去描述,不论讲述得如何天花乱坠,都很难让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只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对于历史事件和知识不能有完全的理解和记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历史事件和知识有最为直观的认识,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深刻记忆的目的,同时还能够一改往日课堂的枯燥无味,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此外,教材中的内容是比较有限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想要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只能凭借教师的“博学”,因此知识获取量可以说是比较少的,从而制约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快速发展。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直接改善了这种状况,能拓宽学生和教师知识获取的范围,一些与历史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可以对历史进行更为直观和深刻的演绎,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

2.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对于历史教学来说,语言的描述还是略显枯燥和不足,很难将学生引入真实历史的回忆当中。例如,在教学《甲午战争》时,教师可以寻找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进行播放,例如电影《甲午海战》和《甲午风云》,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时中国的落后、所受的屈辱、将士保家卫国不惜牺牲的壮烈情怀,以此来触动学生的心灵,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融入其中,感受其中的耻辱,以此来激发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尚情操。

二、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成为目前我国教育的核心目标。相对来说,历史考试的内容难度也是越来越大,因此这种发展趋势使得我国的教学模式不得不发生改变以适应教学的需求。现代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将造福于整个社会。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生的学习量进行最大化,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历史的质量。

2.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

对于现代高中历史教学来说,多媒体设备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应该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充分的运用,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日常的教学当中。在对课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配合相关的影视资料和图片资料,以其图像效果和声音效果,给学生一种最为直观的感受,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历史的兴衰荣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已知的历史内容作为基础寻找相关的历史信息和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设备可以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感和存在感,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长久地发展。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教学需求。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在当今社会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长华,李会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1):5-6.[2]刘建明.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04):103.[3]刘树先.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教学[J].学周刊,2014(18):226-227.编辑 张珍珍

2.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探究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篇二

翻转课堂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的教师课上教授,学生听讲,课后复习巩固知识的教学模式。表现为学生在课下使用视频进行自学,课上和老师讨论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形式。在此种教学模式上,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控制,辅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对于高中历史学习来说,此种教学形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是由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对历史教学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调查显示,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主要以教授为主,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对大量的知识死记硬背。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学生感觉课堂学习枯燥乏味,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不高,难以积极主动的学习。而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为出发点,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重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历史教学更具新鲜感。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共同协作的能力。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感觉历史学习太过抽象,很难理解掌握。而传统的历史教学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理解知识,教师很难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而新型的翻转课堂可以利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形象化,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之间以及与老师之间的讨论,可以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共同协作能力。

二、翻转课堂在历史教学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翻转课堂的认可度不高。

现阶段,由于翻转课堂在我国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时间并不长,很多教师对翻转课堂缺乏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虽然有一些学校展开了翻转课堂教学,但是由于教师对翻转课堂的认识不足,而且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缺乏成功的范例,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而且,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教师与家长普遍认为网络学习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太过松散,而且网络会给学生带来很多的复杂的知识,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并且,一些教师没有掌握视频制作技术,实际操作中感觉费时费力,且不能确定网络平台的学习方式会给学生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因此,现阶段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认可度均不高。

(二)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历史教学模式缺乏积极性。

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自主的积极主动的学习。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在获得自由学习的机会同时,由于本身缺乏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很难积极主动的学习,导致很多学生认为此种新的教学模式过于费时费力。与此同时,很多学生在进行视频学习的时候,缺乏自我学习的正确认知,将翻转课堂学习看作是休闲娱乐的形式,导致学生学习不认真,效率不高,导致翻转课堂起不到教学的目的。

三、如何促进高中历史翻转课堂的有效开展

(一)进行翻转课堂的积极探索。

由于现阶段师生对翻转课堂的认可度不高。因此,我们需要进行翻转课堂的积极探索,建立合理的教学双方都能接受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我们可以先建立翻转课堂试点班,历史教师进行合作学习和探讨,共同探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使教师掌握翻转课堂的教学要点,共同合作制作出精彩的教学视频。然后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试点,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使试点班的教学优势展现出来。然后进行成功案例的宣传和推广,使广大师生认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二)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翻转课堂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索实施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首先,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认可并接受这种学习模式。其次,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充分设计教学视频,使学生对自主学习产生兴趣。最后,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并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探索,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进行翻转课堂多样性的探索。

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媒体的多样性,进行历史翻转课堂的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可以通过利用网站、微博以及微信等平台进行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还可以通过观看影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翻转翻转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高中历史的教学更具趣味性,教师应该掌握这种教学模式的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提高教学的效率。

摘要:在教学改革的新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使学生真正理解课堂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创新,改变历史教学枯燥乏味的现状,使学生真正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体,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模式,思考

参考文献

[1]孙丽娜.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李越.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6):60.

3.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探究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篇三

岷县一中

包宏伟

【摘要】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供我们借鉴,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明显,两极分化严重,“分层教学”是解决这种差异,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从教学实际出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分层,适应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求,为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新的活力,为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模式

模式分析

【正

文】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仍有一些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还在影响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致使课堂教学沉闷、学生缺乏生气与乐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由于信息技术课受到各学校条件及家庭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及操作水平差异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的授课带来了不少困难。

3、目前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大多数以课堂实践操作为主,由于学生先前所掌握的知识及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各有异同,所以导致学生在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无疑给教师对于课堂任务的设计及课堂纪律控制方面增加了难度。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都是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分层教学基本模式

分层教学理论的实施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具体落实到教师的备课、辅导、作业的布置、讲评、测试和学生的预习、接受知识、复习和对教学情况的反馈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以分层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借鉴其他学科的分层教学经验,结合信息技术课堂实际,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尝试了以下的基本教学模式:

第一,学生分层。要确定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的现状和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水平的熟练程度。一般我们分为三个层次, A层:学生基础差,对电脑没兴趣,接受和学习能力也比较差;B层:接触过电脑,有一定基础,接受能力较好,能基本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C层:基础比较好,接受和学习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在教学中要充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给每个层次的学生的任务要难易适中。其中,第一层的学生属于计算机操作水平差的一组,第二层的学生属于操作水平一般的一组,第三层的学生则属于操作水平比较熟练的一组。这样,就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掌握,可以布置不同的、有针对性的任务进行练习并进行指导。

第二,教学目标分层。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既要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同学超过课程要求去自主学习。对特长生来说在掌握课本知识后,应巧妙设计,更大的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最大程度的提高他们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通生要让他们完全掌握基本知识,完成作业,并逐渐缩小与特长生间的差距;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打好基础。

第三,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分层。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性不强,内涵有限。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便式习题组或例题组,以供不同层次学生选用。

第四,教学评价分层。由于采用了分层教学和分层测验,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不同,为了有效的反映出学生在原有知识点上的进步,必须进行分层评价。如果再以一张试卷的分数来评价学生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效,势必会造成不公平现象,并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果也反映不出学生实际的掌握水平以及提高的幅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他们的评价也应该不同。分层检查学习效果,可以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的学习向更高一层迈进。通过评价对少数不能达到目标的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帮助排除障碍,不使问题积累。通过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及时调整。

四、对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信息技术课堂分层教学模式有很多优越性,但也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首先是学生分层较难。信息技术教师所任教的班级数较多,但与每个班级学生的接触时间较少,每个班级之间学生存在的差异性程度又有一定的不同,这就给有效落实学生分层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其次是课堂调控较难。同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差异程度也有所不同,而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控制,使各层学生互相激励、启发,而不是互相干扰,其难度较大。再次是备课难度大。对同一教学内容,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目标,编制不同的练习,又要处理好各层习题与各层学生之间的关系,工作量非常大,且难度较大。所以这种分层教学模式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给广泛推广增加了难度。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分层教学模式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更好的环境,任务设置的合理、得当,能使学生主动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潜能规划设计自己的学习,可以从更深层次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潜心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锦生.分层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第22卷 第4期. [2] 于宏,宋延敏.分层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策略.当代教育科学,2004(6). [3] 周卫东,靳艳琳.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应用.中小学电教, 2005(3).

联系人:包宏伟

4.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探究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篇四

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是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对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有着积极的作用。也能使学生从被动地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历史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快。

1.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教师轻松地设计教学过程,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课堂过程,共同领略历史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魅力。学生们的探索思维会让学生求知欲增强,有些学生甚至会在创新过程中超越了教师提供的思维空间。

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会极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可以直接阅读原始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学习水平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资源,量力而行。

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如筛选能力、归纳能力、比较能力等。通过对原始材料的阅读、分析、运用,会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他人联系,进行学术讨论,共同完成某项作业,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突破了传统历史教学受限于时间、人员、内容的局面,拓展了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

2.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必然促进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网上资源丰富了教师和学生的历史知识,具体分类有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军事史、考古学、史学理论、科技史、战争史、生活史、博物馆与文物、历史人物、参考资料、艺术史、地域文化、史学专家争鸣等,这些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通过网站,我们不仅可以下载很多教学用的图片和课件,还可以看到一些教学理论、教学总结、试题集锦等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同时,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近年来,在一些硬件建设比较好的学校中已经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网络教学,众多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探索,已掌握了多种工具软件的使用技术,一方面,他们开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学习发达国家有效的教学模式,如英特尔项目新模式。今年暑假期间,笔者参加了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办公室组织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项目培训,获益匪浅。如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立足于校园网,尽量查找、利用互联网上历史学科和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学科的知识资源,会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同时,也能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一直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而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更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答疑者。学生在掌握大量教学资源和材料的基础上,主动大胆提问,质疑现有的史学观点,考察教师的知识面和水平,面对学生的“车轮战”提问,教师无疑会在某些问题上卡壳,甚至只能说“我暂时解决不了某某同学提出的问题。”其实,这不是什么丑事情,正是教学相长的大好契机。这种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角色大转变的趋势,这必然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更加丰富而扎实的历史知识,而且还需要跨学科知识,更要领悟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这无疑是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的双重意义,既锻炼了学生,又督促了教师。

5.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探究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篇五

陕西省山阳中学

刘小菊

[摘要] 信息日新月异的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目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冲击。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并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基础条件。目前在大部分学校的学科教学中还沿用着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的“接受”,没有更多的时间自己思考实践,不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探究和主动创造的意识,自然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网络

教学

模式

方法

探索

新课改的推广和实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近年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认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以个人独有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并且,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过程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教学过程围绕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这两个方面进行。这种学习模式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性和较高的信息素养,当前这种学习模式带来的问题便是学生的个体学习所得到的答案不尽相同,且容易偏离教学目标要求。

由于学科特点,信息技术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寻找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启示引导”等教学方式,避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失探究方向,也避免了教师“满堂灌”的现象。

一、以引导为主,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地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很多中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较差,面对新知识茫然失措,上过

一、两节课之后,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所以一堂课我们一般应该安排10-15分钟进行讲解、示范,并进行科学合进的引导,按照需要,该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能熟练掌握。

二、明确学习目标,任务驱动方式

任务驱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不是一味地讲授一大堆命令、术语,而是根据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力目标需要,设计出一些有意义的任务,通过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主动观察、探究和实践来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 2 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着引导协助的作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任务”是指我们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成一系列的“学习实践”任务。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完成这样的学习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超前预测备课法,提前几周进行前瞻性备课,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与补充。这样会使教学设计更加准确和有针对性,任务的设计和改动会更加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

三、科学合理地引导探究

一切先进技术对于人类都是“双刃剑”,信息技术也是“让我喜欢让我忧”。面对互联网上完全开放的多元文化碰撞和鱼龙混杂、扑朔迷离的大量信息,自主学习的信息引导是一个重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难点问题。如果没有“信息引导”,学生可能会产生“信息迷航”。引导学生以理智情感控制“网络漫游”的心态,提高自控能力;以健康态度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增强免疫力;以正确观念对相关信息进行准确、全面的价值判断,培养甄别能力。在学习中,教师虽然以“平等伙伴”的身份参与活动,但是凭借其教育责任、教学经验、学识修养和人格魅力,教师又必然是“平等中的首席”,一 束目光、一个手势都往往会对学生的认知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学习中应起到的引导作用是:协调(而不是调度)、参谋(而不是指挥)、教练(而不是裁判)、支持(而不是扶持)、帮助(而不是包办),“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们体会到: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学生探究的外部支持,如果引导不适度,可能会消除学生思维的广度、强度和深度。而对引导“度”的把握策略,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是教师个人智慧的结晶,来源于对教学的探索、反思和领悟。

四、小组协作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指出“学会共同生活”是应付未来生活各种危机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能力,把“学会共同生活”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为了培养学生共同学习的能力,可以尝试在课堂上适时做一些小组协作式的学习。“小组协作”是以几名学生为小组组成学习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效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协作式教学可以采用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形式。

五、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与小组协作式学习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小组协作学习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更容易操作,而鼓励合作学习并不一定局限于一个小组内,甚至可以不必局限于一个班内。如果说小组协作学习是一种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的话,合作学习更像一种理念──一种各展所长、相互促进、相互吸取有用信息的学习方式。小组协作学习时各小组可以安排相同的学习任务,而合作学习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要求的学习任务,这样更容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当然,合作学习可以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共同探索。现代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绝不比老师差,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要在相互讨论中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可以在讨论中,使每个人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其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模式,而应有其独特的方式。我们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去探讨研究适合信息技术教与学的模式和方法。作为从事中学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教师,我们的责任重大,我们要始终坚持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认真探索、研究其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初探《问题·分层·活动》法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十六中学 田永庆

教育是有规律可寻的,规律是需要人苦思苦索的。现在学校教育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阶段,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呢?

我校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在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探索中总结出:创新教育=问题+分层+活动。其宗旨是以问题解决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所有学生在迫切需要的情况下学习;以分层达标为目的,创设各种成功的机会,点燃学生学习兴趣之火;以组织活动为保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方向,以培养学生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进一步完善和逐步建立学生的内部动力机制。“创新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问题解决展开活动,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了学生对知识的三次概括。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应用就这方面谈一点个人的感受。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概念冲突,使其迫切感到原有的知识不够用,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诧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而集中注意,积极思考。

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我认为除了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提问题;更重要的是问题的设置要有意义,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兴趣学习才有动力,如果提问总是千篇一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因而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我在讲PowerPoint的初步知识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进入新课之前先用该软件制作了一个多媒体动画,动画的主体为《白雪公主》的故事,并和同学们共同观看,观看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讲解。观看课件后适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学生对此产生兴趣,也就有了探索的欲望。

二、提出合理设想

所谓合理设想即是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序列,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把握问题的难度、密度、梯度外,还应根据学科的特点设置问题。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的问题要科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大纲和教材准确理解,充分掌握,对计算机的概念准确理解和把握并精心备课,设计好每一个问题。

2.设计的问题要层次分明,难易适度:人们认识问题往往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因此,在设计问题时,问题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地去思维、去想象、去创造。教师在备课中,设计问题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逻辑和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

3.问题的设置要有必然联系:问题与问题之间不能是孤立的,这样很难使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前一个问题的设置要为后一个问题做铺垫,后一个问题要对前一个问题进行总结,只有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使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内在规律。

从以前的教育方法中观察,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的作业只停留于模仿,独立思考能力差,只注重具体的运算和推导,事先没有设想一个总的解答步骤;

2.知识的遗忘率高;

3.语言表达能力差,支离破碎,没有逻辑;

4.知识的迁移能力差,表现在学生很好地记住了规则、定义、公式之后,但却不会应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5.学生对作业批改不感兴趣,表现在作业发下来之后不认真检查,更谈不上改正了;

6.知识的缺漏现象非常严重,表现在学了今天忘昨天,学了今年忘去年,学了这本忘那本。

7.自信心不足,总认为自己不行;

8.意志力不强,学习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9.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习惯不好,表现在课堂之前不预习,下课之后不复习,学习只停留在知识表面,而不能深入进去思考。

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没有学会思考,即思维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而没有深入到实质。正因为学生得到的知识不是通过大量的事实概括得到的,没有经历自己动口、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因此才造成了知识的遗忘,即使记住了规则、定义,但也不会应用。现代教育心理学表明学校教学活动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可以看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只有学会思考,学生思维才会求异,才会创新。要想思考,那就必须有问题,问题是思考的导火线,是思维的出发点,是创新能力的源泉,因此,我们应当选择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三、实践操作

这一步是信息学的关键,只有给学生充分操作的时间,才能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自身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应用,对于这一环节,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决一个问题,当学生通过组内研究,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并通过投影把本组的答案公布给其他同学,由其他组成员提出置疑和补充说明,这样既可使知识细化,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巩固创新

学生自我创作是最能体现交互式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知识能力基础上给学生充分想象和发挥个性思维的空间,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和爱好,创作作品,并给予展示,使学生找到成功、自信、创新点。这一环节更是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操作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并进行总结性评比,对突出作品给予展示,对不理想的作品给予鼓励,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中得到提高,在学习中感受成功。

在探究性学习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就是和学生共同探究的合作者,是丰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是真实任务的展示者,是学生探究活动的支持者以及学生遇到学习困惑时的帮助者。教师还应以鼓励学生提问、概括,用激励来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如今的教育中,教师的 教学观念也在不断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在不断提高,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进一步完善具有探究性特色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确保探究性学习的进展,我校的《问题·分层·活动》更贴近于现在的教育体质改革,在一段时间的应用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我将在今后的一个时期里继续学习和应用该方法,并把它作为一个新理念形成的起点。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讨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一中 王延法

摘要:在2004年国家正式出台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对课程提出了具体的目标。经过几年的运行,其结果并不容乐观。不但教学模式不定,而且学生的层次差别很大,这就给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如何有效地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就我个人的几年教学经历来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以期和大家共勉。

关键词:上机课 任务驱动 评价

一、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形式进行组织教学

依据学生实际水平,确定教学内容,采用不同形式进行组织教学非常重要。现在多数地区从小学就开设信息技术课,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一些应用软件已经有所掌握,对计算机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进入高中后,如果教师继续采用不变的教学形式来教授差不多的内容,学生势必感觉上课没意思。所以我们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确定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

目前多数学校每周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由于信息技术课课时少,且信息技术属于应用课程,就应该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会并掌握知识,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记、背一些难懂的概念。课前可以安排适当的 12 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

对于通过学生自学能懂的问题,教师不必讲授,只需设计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教师通过小结、评价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同时我们要利用自己手头的教学设备,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直观,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此外,由于信息技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不断发展,教师必须注意向学生介绍新技术,并培养学生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以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志向。

(二)上机课

首先应保证上机课占教学总课时数的70%。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只有通过大量的操作练习、实践应用才能熟练运用。因此对于有关操作性的知识,必须安排学生在机房进行。

其次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实践性强,发展迅速,涉及知识面广,软硬件的更新速度快。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教学法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照本宣科更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教师应事先给学生给定适宜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这种“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获取、处理、分析、评价及应用信息的能力。

目前,“任务驱动”的教学思路在我省的中学信息技术学科中被广泛应用。实践也证明,“任务驱动”这一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其独特的优势。下面就以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来说明如何进行“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模式。

1.“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基础差异

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上的层次差异性很大。比如我所带的高一学生中,有的已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有的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不同。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量身定制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2.“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明确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前后联系等方面的因素。在我讲授多媒体章节课堂实例中,让学习打开存在服务器上的“音乐欣赏”文件夹,找自己喜欢的音乐,学生就迫不及待地问:“老师,怎么播放音乐啊?”我请同学们思考之后,先简单回顾文件的复制、粘贴,然后讲解媒体播放软件的选择和播放等新内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每个“任务”中涉及知识点不宜过多,“任务”的规模不宜过大,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

3.“任务”设计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注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可以避免信息技术以单纯的技术教学,通过学科的有机结合,可以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美术、科技社会等各科领域,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学生的兴趣一旦被调动,将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潜力。

4.“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统一。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共同协作完成,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课外实践课

课外实践课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课外实践课必不可少。但在设计时应注意:

1.与实际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性。不管是程序设计还是应用软件的操作,实践课设计时必须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觉到学以致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2.目标要求要与学生的能力相接近。在设计实践题目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设计的题目要接近学生的能力,不能太高或太低。总之,一堂“任务”设计精巧的信息技术课能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效果明显,达到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自主学习知识的目的。

二、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知识与技能”层面的内容来说,评价的办法是随堂提问。对于需要学生理解 17 的基本概念,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必要时可以通过测验的方式来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但需要注意不要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过程与方法”层面的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积极,是否持之以恒;在活动中计划是否合理,收集、整理信息是否全面准确,与同学交流、合作、交往的能力怎样等。评价的方法主要采用观察和轶事记录,也可以通过设置一些任务,如典型作品设计、项目型作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完成,从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中进行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的评价重点,应该抓住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的态度进行。通过对态度的测定,可以了解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全面合理的对学生作出评价建立在学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提倡以鼓励表扬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信息技术课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运用科学的评价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济良、李尚仁.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探究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篇六

1 互动式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互动式教学, 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 达到不同观点的碰撞交融, 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 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灌输式教学而言的, 其主要特征在于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对话”。在教学理念上, 传统教学看重的是经过教学后学生的成绩, 而互动式教学则着重于教学过程中“教了什么”和“学会了什么”, 是一种提倡师生交流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方式上, 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 而互动式教学强调师生及学生之间开展讨论、交流和沟通。在师生关系上, 互动式教学也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 师生关系、教学关系, 不再是单向的, 而是多向的、互动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从单纯接受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过程的主体,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从接受式学习改变为发现学习、探究学习, 激发学生的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 提升学生的创新兴趣, 培养学生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新事物的创新能力。总之, 互动式教学反映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交互、反馈和融合, 使得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 是一个对话的过程、理解的过程、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

2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课程。互动式教学法包括了三个方面:教师与学生互动, 即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 即生生互动;学生与媒体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 互动。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有目的、有组织又平等与自由的相互对话, 讨论、观摩、合作、交流, 并相互促进。通过互动交流, 学生更易于理解知识, 更乐于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 教师成了学生的引路者和指导者, 更容易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 使得课堂教学目标更好地达成。因此,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 通过优化互动教学方式, 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 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媒体的互动 , 以产生教学共振 ,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 基于互动式教学法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一, 主动性原则。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以及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第二, 民主性原则。师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了课堂的教学氛围以及学生在课堂的表现, 以及互动教学在课堂中使用的效果, 教师应该着眼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努力建立一种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 能够真正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的未来着想, 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第三, 实践性原则。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可以去指导生活实践, 充分利用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 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让学生切身感受学习的乐趣,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 互动式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激趣导入, 巧引任务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入,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学生的形象思维较活跃, 容易被一些新奇和刺激所吸引, 而对于一些抽象的、枯燥乏味的知识则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因此, 教学中教师的激趣导入, 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可以选取如下方法导入:一是对比渲染, 激发欲望。例如, 在讲解《插入艺术字》一课时, 教师可以设计两份内容相同、形式不一样的海报 (一份用艺术字, 另一份未用艺术字修饰) 让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已心中的感受, 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二是样例演示, 激发动力。例如, 教师在讲解Flash《飞舞的蝴蝶》一课时, 让学生观看动画, 对于蝴蝶怎么能够在草丛中飞来舞去, 学生感到很新奇;三是直接提问, 引发兴趣。例如, 在讲“美化获奖证书”一课时, 在导入中首先提出问题:你见过获奖证书吗?都有什么样的?你想不想自己设计制作一张获奖证书?通过这些问题, 会立即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上述几种方式, 实现了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 巧妙地引出了学习任务。

4.2 自主探究, 发现问题

导入新课以后, 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讲解新知识, 要给学生大胆动手实践尝试的机会, 让学生在对完成任务所必须掌握的知识进行主动阅读、认真思考、分析研究和初步实践操作 ,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以及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精神,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 在讲到Photoshop图像的加工时, 放手让学生尝试动手将不同的图片进行组合, 然后学生就会发现这些图片处理后可能不太好看, 有的色彩不对, 大小位置不合适、图层的设置不合理, 文字与图片不相符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具有针对性, 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学生自然有了主动参与和乐于继续探究的欲望。这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实践创新的机会。

4.3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认知水平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如果纯粹地统一教学, 就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 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失去信心的现象。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从实际出发,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充分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教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施教方法和内容, 设计的任务要有层次性, 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保护后进者的学习信心, 使他们在现有基础上尽快地弥补知识结构或学习习惯上的缺陷, 迎头赶上;使有潜力的学生不断前进, 使其追求更高的目标, 锦上添花, 最终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4 团结合作, 促进交流

在互动式教学中, 不但师生需要互动, 生生也需要互动,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 一般4-6人为一个小组, 采用“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小组。每个小组都有组长, 组员听从组长的安排, 小组长可以轮流当,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领导者”。小组长要及时组织讨论、分析、使成员之间相互理解、接纳并支持, 最后达成共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各个小组的成员齐心协力, 为了一个或多个任务共同合作、一起探究, 必要时请求老师的帮助。同时, 教师要一一巡视各个小组的进展情况, 必要时进行指导, 并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 还要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当然, 任何任务都不应该彼此孤立, 而是层层递进的, 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完成第一个任务才能继续前行。把所有的任务设置成多个链接, 让任务变成学生的内驱力, 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同时, 对于没有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学生来讲, 通过小组合作能够使这些学生有成功的信心, 达到鼓励他们的目的。

5 结语

总之, 教师应立足本地、本校和本班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 与自身的教学风格、教学艺术相结合,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地运用互动式教学法, 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将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摘要:互动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以及探究发现的能力, 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文从互动式教学法的内涵、必要性、设计基本原则, 以及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旨在让互动式教学法能够广泛而有效地深入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法,教学效益,交流合作,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 2011 (01) :52-55.

[2]吴忠良, 危进进.高中信息技术参与式教学模式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1 (27) :113-115.

7.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探究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篇七

根据我园“十二五”科研课题《第二代独生子女背景下幼儿的礼貌教育策略的研究》的阶段要求, 2014年上半年, 我园重点开展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礼貌教育结合的研究。老师们根据礼貌教育和幼儿的年龄特点, 结合自身特长和教学实践, 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改进, 尤其是对信息技术与礼貌教育的结合进行了新的探索。教师们在幼儿园传统礼貌教学模式基础上,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提炼出基于“学教并重”的教学模式、找错纠错的活动教学模式、案例讨论教学模式和基于角色扮演的活动教学模式。

一、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学教并重教学模式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学教并重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手段现代化、资源的多媒体化和教育环境的情景化教学过程中, 突出教师对礼貌言行基本内容的介绍、讲解, 突出教师对幼儿文明礼貌言行学习和练习的指导和组织。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刚开始接触礼貌教育、不甚熟悉文明礼貌知识的初始阶段。

如“大家排队轮流玩”的小班社会活动中, 执教的朱金婉老师请小朋友们观看“巧虎游园”的动画片第一段, 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回忆重点学习内容。如巧虎到游乐园去玩, 出现了什么问题?巧虎抢秋千玩对不对?谁能帮帮巧虎呢?应该怎么办?通过第一阶段动画的观看思考, 朱老师让幼儿第一次学说“大家一起玩, 轮流玩”。在幼儿观看第二段、第三段动画片时, 老师不断通过提问反复引导幼儿学说“大家排队玩, 轮流玩”。经过这样多次的重复练习和引导, 在第二次完整观看“巧虎游园”的动画片时, 孩子们马上不由自主地大声跟着说“大家一起玩, 轮流玩”, “大家排队玩, 轮流玩”。就这样, 幼儿在观看喜爱的动画片过程中, 自然而然地学会并接受了玩大型玩具中的礼貌言行。

在中班健康活动“学会礼貌咳嗽、打喷嚏”中, 执教的朱志云老师请幼儿观看视频, 了解细菌是怎么使我们生病的。在看到视频中的小朋友对着别人咳嗽、打喷嚏时, 孩子们都争着抢着说:他这样不对, 非常不礼貌, 会把疾病传给别人的!可问起咳嗽、打喷嚏的时候怎样才显得有礼貌的问题, 孩子们又说不上来。于是朱老师接着请大家观看视频里的正确做法: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或卫生纸捂着嘴, 之后立即洗手或扔掉卫生纸。朱老师还亲自边演示边讲解步骤, 幼儿也饶有兴趣地学习模仿。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清晰演示, 教师的引导讲授, 幼儿的反复练习, 有效地帮助幼儿树立了正确的礼貌观念, 学会了礼貌的言行。

基于多媒体技术学教并重的教学模式, 形象、直观, 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激发了幼儿学习兴趣, 使抽象的礼貌内容不再枯燥,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找错纠错活动教学模式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找错纠错活动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将收集到的含有不文明、不礼貌的言行图片或视频向幼儿展示, 请幼儿在其中找出错误的言行, 并提出纠正错误的正确做法。找错纠错活动教学模式较适合在已具有一定礼貌观念意识和行为的幼儿中开展。

在大班亲子社会活动“大手牵小手, 争做文明好家庭”中, 执教的张黎老师邀请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参加活动, 并请家长与幼儿分为两组, 以抢答竞赛的形式指出网络上下载的视频中有哪些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一听到要和爸爸妈妈在竞赛抢答中比高低, 孩子们就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很快就找出视频中人们在公共汽车上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不给老人让座、不排队上车、乱拍窗户、用脚踢栏杆、乱吐乱扔果壳纸屑等等。张老师再请大家观看一段动画片, 请家长组和幼儿组快速抢答餐厅里和旅游景点内的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孩子们又立即找出视频中的“在餐厅里大声说话、把吃剩的食物乱扔、乱喂鸽子、站在雕塑上照相、在景物上刻字”等等不文明行为。找出问题后, 张老师请大家再次观看视频, 让家长组和幼儿组针对问题给出建议。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应该排队上车;看到老人应该主动让座;吃东西应该将果壳纸屑扔进塑料袋, 下车时再扔进垃圾桶里;不能随意损坏公共汽车上的座椅和窗户栏杆;餐厅就餐应该小声说话, 不要打搅别人;站着与雕塑合影;不能乱刻乱画等等。孩子们七嘴八舌、迫不及待地抢着回答。家长们看在眼里, 喜在心头, 甘愿认输, 乐得把表现的机会让给可爱的孩子们。

找错纠错活动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技术, 有效地延伸扩展了教学内容, 拓展了幼儿的生活空间, 使幼儿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帮助幼儿提高了对礼貌言行初步的是非辨别能力, 对已形成的文明礼貌意识和行为起到了很好的印证巩固的作用。

三、案例讨论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能把具体案例运用到礼貌教学中, 使礼貌教育与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 有助于幼儿将礼貌意识与行为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有助于帮助幼儿反思生活中不礼貌、不恰当的行为, 并能马上修正, 逐步提高个人素养。

在大班语言活动“小熊请客”中, 执教的何青老师请幼儿观看“小熊请客”PPT动画视频。在连续完整观看了两遍故事后, 何老师引导孩子们围绕“小熊请客”这个故事案例进行讨论。老师问:小熊请客做了哪些准备? (抹桌子、端菜) 端的什么菜? (小虫子、鱼、肉骨头, 都是小鸡、小猫、小狗喜欢吃的食物) 小花猫、小花狗、小鸡是怎么做客的? (小花猫送给小熊一块点心;小狗轻轻敲门并送上礼物, 有礼貌;小鸡说喜欢吃虫子, 谢谢小熊!) 小熊他们为什么不欢迎狐狸? (狐狸重重地敲门, 好吃懒做, 让别人拿东西给它吃, 没礼貌) 小朋友想想, 如果我们当主人, 请朋友来家做客该怎样做呢?如果我们到别人家做客应该怎样做才对呢?何老师不失时机地将话题引向幼儿生活中请客、作客的礼貌言行, 通过多轮讨论, 使孩子们很快就意识到:做小主人时, 待客要礼貌周到, 照顾好客人;做小客人时, 可送上礼物, 表达心意, 举止要文明, 且要恰当地表示谢意。何老师通过小熊请客案例的讨论成功地帮助孩子们明白了生活中请客、作客的礼貌言行, 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在案例讨论教学模式中,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案例生动、形象, 极易于幼儿理解。在教师引导下, 幼儿都能对精选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案例大胆陈述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开展有意义的讨论, 较快地获得了相应的礼貌知识。

四、基于角色扮演的活动教学模式

基于角色扮演的活动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将礼貌教育内容置于一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真实任务情境”中, 让幼儿承担其中一个“角色”, 推动幼儿置身其中去完成假设的任务。

在大班语言活动“好朋友握握手”中, 执教的喻贝妮老师请幼儿欣赏了PPT课件展示的故事, 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在此基础上, 喻老师请幼儿带上动物头饰, 分别扮演小猴、大公鸡、小刺猬、小黄鸭等角色, 表演小猴子找朋友的过程。喻老师鼓励幼儿在角色表演的过程中学说故事中礼貌交友的短句。表演结束后, 喻老师又请孩子们每人找几个小伙伴做朋友, 并大声地说出他的优点, 让幼儿比比, 看谁找的朋友多。角色扮演令孩子们兴奋不已, 在老师的引导下, 幼儿较好地完成了学说故事中礼貌交友短句的任务。在完成找几个小伙伴做朋友的任务中, 孩子们更为活跃, 在运用礼貌交友短句上更加纯熟, 内容更为多样, 如XXX, 你聪明能干又很帅, 我想跟你交朋友, 可以吗?XX, 你做事认真, 乐于帮助别人, 我想跟你交朋友, 可以吗?……每个孩子在大胆扮演角色的过程中, 成功地学会了用适当的礼貌短句交朋友。

基于角色扮演的礼貌教育模式注重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教师通过挖掘和引发幼儿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从幼儿兴趣和情感需要出发, 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发展个性、独立思考和展现礼貌行为的机会, 使他们在实践中强化礼貌认识, 提升文明素养。角色扮演的教育模式在促使幼儿将文明礼貌的思想认识转化为具体的文明礼貌言行上,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

以上基于“学教并重”的教学模式、找错纠错的活动教学模式、案例讨论教学模式和基于角色扮演的活动教学模式等四类教学模式虽然激发了幼儿学习礼貌言行的学习兴趣, 改善了礼貌教育的方式, 提高了礼貌教育的质量和教学效率, 但无一例外都是教师唱主角, 都是由老师设置教学内容、寻找相关教学资料、设计教学方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好教学具……, 整个教学过程均由教师全程把控, 幼儿在其间只获得有限的施展空间, 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因此, 我认为, 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礼貌教育结合教学模式中, 还应大力推出基于幼儿自主参与的活动教学模式。

当然, 基于幼儿自主参与的活动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机智要求更高, 有时教师更像一位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因此, 教师要开拓视野, 提高专业素养, 进一步提升引导能力、应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8.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探究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篇八

当前, 现代信息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学生的英语知识, 培养其语言交际能力与实践能力, 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并使其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任务教学模式有机整合在一起,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高中英语任务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义

任务型教学模式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教师模拟生动的情景, 引导学生应用所学英语知识完成教师给定的任务, 并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自己的知识系统进行有机的利用、处理和创新[1]。不但如此, 任务型教学模式还要求教师鼓励学生之间利用英语交流, 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 完成具体的任务。高中英语教材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 为了取得教学成效, 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应科学合理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 为提升学生的整体英语成绩创造有利条件。

3.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英语任务教学中的策略分析

在高中英语任务教学模式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 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把学生定位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真正的主角。而教师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则扮演着引导、合作评价和促进等角色。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任务教学的策略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主要内容, 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主要参与对象,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任务的设计应以现实生活为前提, 以日常生活相关的情节为主要内容, 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交流能力为目的。在任务完成的过程当中, 学生必须对其知识储备进行整理与融合并以英语作为主要的交流语言, 从而在任务当中将英语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 以此方式提升学生学习语言与应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其次, 教师应充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 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生动的学习情境能吸引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并主动搜索与任务有直接联系的相关知识。教师应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 引导学生将旧知与新知有机结合, 帮助学生解决任务型学习中知识衔接不到位的 情况[2]。教师还 可以利用多媒体和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 以此作为主要媒介, 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与任务相关的英语知识, 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再次, 采取分组学习、讨论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自愿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 并制定每一个小组的具体目标、实施方法和时间期限。鼓励学生之间以英语作为主要语言类型进行讨论和交流, 同时做好相关的任务准备工作。任务的具体实施可以分为课堂内和课堂外进行, 小组成员之间必须明确分工, 利用自己所学知识, 通过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 从而提高自身的英语交流能力。当学生遇到问题后, 教师不给予直接解答, 而应当通过引导的方式, 合理利用E-mail、博客和QQ之类的现代信息技术, 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与直观的学习环境, 引导学生主动完成任务[3]。

最后, 任务正式完成后, 教师还需以各个小组为单位, 由组长担任汇报人员, 组织学生汇报该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 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在汇报形式的选择方面, 可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 合理采用多媒体等技术, 以课件为主要形式进行汇报。在制作课件时, 学生可加入自己喜欢的且与英语课文有直接联系的元素, 例如英文歌曲及图片等, 鼓励学生将汇报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 使学生能够以轻松的姿态展示自身成果, 从而更加全面地展示任务完成的具体情况。此时, 教师需指导学生从任务目的、任务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等方面进行汇报, 学生汇报结束后,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任务和小组之间合作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 充分肯定学生的任务结果,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针对任务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应进行指导, 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流的正确性和流畅性。

4.结 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任务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且取得了很大成效。借由现代信息技术整合高中英语任务教学, 对提高高中学生的整体英语成绩, 以及培养其创新能力, 提高学习主动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值得广大教师采纳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周莹莹.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高中英语任务教学模式解析[J].新校园 (学习) , 2012, 10 (10) :108.

[2]潘巧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研究[J].科技资讯, 2012, 32 (32) :154.

9.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探究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篇九

高中信息技术课立交桥模式是根据学生的客观差异性而设立的多层面、立体交叉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分层次教学法。它的可行性很强,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 适合学生的差异性发展要求

在学校中,班级的总体成绩是有差异的,各个学生之间的学习成绩和能力也有差异,同一个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上也存在差异。因此,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我所在的民办学校——广东博文学校,学生来自不同地方,生源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的解惑传道方式不能整齐划一,必须进行分层教学。

2. 适应学习环境的多样性要求

分层教学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很难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同理,如果学习主体没有一个好的信息技术环境,也很难学好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的环境包括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如互联网、电子阅览室、图书馆、机房等)和软环境(如学校对信息技术的重视,教师、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等)。学生目前正处在好的信息技术环境中,这为更好地学习,进而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适合民办学校高中教育的办学理念

我们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办学宗旨是“对每一家长负责,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对每个学生都制定一套合适他的学习计划,这是实施立交桥教学模式的动力。随着社会对教育个性化的要求,我校的办学理念会是教育的一种共识。那么,分层教学模式也会是一种授课趋势。

●立交桥模式的探索与实施

1.学生分层办法及步骤

⑴全面了解学生,正确定位。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和师生座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的测试,然后再结合他们自报的学习层次让教师了解学生,从而为比较科学、合理的分层打好基础。

⑵分层的目标设置原则。分层教学在不打破班级编制的前提下,从每个班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来组织教学。(见下图)

这种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不在一颗树上“吊死”,从多渠道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从而也让学校实现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对社会的需求,家长望子成龙的期待,学生的发展潜质、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千差万别,挖掘他们的潜质、潜能,让其充分地得到发展,是博文学校的使命,也是博文学校最富有特色的第二类教学计划——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将具有不同潜质的学生引上适合自身发展的成功之路。

2.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及其要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确定教学预期要实现的最终质量标准。学生之间的信息素养差别是客观存在的, 用同一个教学目标要求全体学生显然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差异性的发展需求。因此, 我们确定教学目标之后, 在计划实施时, 又制定了落实细则。

⑴高职类学生的教学目标是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我们为他们制定了适合的教学计划:抓基础。从打字开始练习指法,同时从计算机基础知识出发,介绍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工作原理;接着从办公软件着手,一步步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等级考试的内容,接着用一些练习软件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宗旨就是在抓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⑵普高类学生的教学目标是按《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方案》和《中山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实施细则》文件精神制定的,即让学生顺利通过等级考试。因此,对他们进行辅导时以会考大纲为准,进行基础性辅导,让学生能够掌握书本知识并能熟练操作使用计算机,最低要达到等级考试合格的目标。

⑶奥赛类学生的教学目标是参加全国信息学联赛。参加竞赛的学生要兼顾的方面很多:首先,奥赛是一种高风险的竞赛活动,其经济成本(包括智力成本、时间成本、经济投入等)相当高。因此选拔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些有兴趣爱好、综合素质高、思维活跃、学习习惯好、能熟练掌握一种高级编程语言的学生应是选拔对象,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学生尽量不让其参加奥赛组;其次,培养方法要对路。奥赛组学生的培养宜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策略,即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教师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并且聘请大学的教授或专家作为奥赛的客座教授来进行讲座或点拨,尽量提高培养层次。

⑷电脑作品制作类学生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参加省、市每年的电脑作品制作活动。这类学生要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工具,而且对计算机有一定的兴趣爱好。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和教学环境对各科知识进行整合,并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如研究性学习;通过校园网或互联网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和资料的查询;网页、公益广告等的设计等等。这种教学活动打破了学科界限和班级授课的局限,使学生更能轻松愉快地学习,不仅巩固了信息技术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其他整合知识的能力。另外,这个组的学生都有信息技术的兴趣爱好,容易凝结在一起,共同学习。利用学生的“差异性”容易形成“头脑风暴”,不仅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还培养了集体创作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对辅导这一组学生的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计算机知识,还要有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3. 教学模式的分类

分层施教是分层教学的关键。分层施教即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依据不同的分层目标,采用相应的学习起点、学习梯度和速度、学习方式,为不同学生进行分层讲解、分层练习,以期达到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教学状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施教主要有理论课、上机课和课外实践课三种形式。

先说“上机课”的形式。它是在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即通过广东省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注重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兴趣爱好的培养。理论讲解虽然有助于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理论知识,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但如果讲得过多,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从而妨碍学生积极及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阻碍学生形象思维发展。

再看“课外实践课”的形式。它主要针对参加电脑作品制作的学生而设,让学生在文化课外灵活使用各种常用软件(比如photoshop、flash、dreamware等),制作出自己的作品。用这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把每年研究的课题变成作品。去年我们的学生创作了《同一个舞台,放飞梦想》的电脑作品;今年又创作了《有礼走遍天下》。另外每学期都配合语文教研组“社会热点调查研究”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调查内容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并集体展播。

最后说说“理论课”。它主要面对参加竞赛的学生,在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理论讲解,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对参加奥赛的学生上机时要求多调试程序,不仅仅要会写还要会调试程序,通过调试对理论有更好的理解。由此可见,理论课必不可少。

●初步成绩

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教学能力,使教师在研究中探索出可行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大力宣传交流,有效拓宽了教学眼界,为提高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这几年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信息技术教师多次参加市里信息技术课优质课的评选并获奖,初中部获得了市一等奖,小学部多次获得市一等奖,高中部也取得了市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在电脑作品制作方面,韦沿海、范洪同学的《同一舞台,放飞梦想》获网页制作省二等奖,今年送出的《有礼走遍天下》获网页制作市一等奖,还将进一步参加省里的优秀作品评奖活动。我校小学部电脑作品《让节约成为校园时尚》获得省一等奖、国家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在信息学竞赛方面,虽然入学时没有参加过竞赛的学生,但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第一次参加信息学竞赛就获得了较好的成绩:陈锦豪获市信息学竞赛选拔赛一等奖,参加全国信息学竞赛广东省赛区的比赛时获三等奖,刘沐灵,温江涛获市二等奖;初中部也敖舰获省三等奖,市一等奖,罗桂钊获市二等奖。同时,几年来我们在电脑机器人比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高职学生中,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通过第2类教学计划,进入了国内外不同类型的高校。有学生考上了美术学院、澳门科技大学、广州美术学院,也有一批学生考上了国外的大学。这几年累计有一百多人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获得奖励,真正实现了“对每一家长负责,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目标。

另外,通过课题的研究大大增强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总结与反思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中实行分层次教学,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适应学生的“差异性”,满足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固有的缺陷,解决了不能因材施教的问题,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其他学科实行分层次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上一篇:授权委托及工作证明下一篇:银行员工激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