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初中数学课堂

2024-10-10

高效初中数学课堂(共8篇)

1.高效初中数学课堂 篇一

浅谈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

李依航

摘要:随着高效课堂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如何顺应教学发展的时势,制定合适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对真正发挥高效课堂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有重要意义。我校制定了九步导学的教学模式,其中包括:引学示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点拨提升、质疑问难、有效训练、总结深化、布置作业这九步,以这种形式的教学,充分体现的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由以前的被动接受变成了知识的主动探究,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体。本文对于高效课堂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进行了简单地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数学教育 九步导学法

数学教育任务已转变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应从传统的集中于教学内容方面转变到教学过程方面,让每个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参与数学、主动探索去建立自己的理解和意义。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超常进步。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或者讲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消极被动行为,而是双方相互交流信息与情感沟通的过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这么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会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留在家里了。”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要“积极互动”,这样不但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顺利完成课堂教学;还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口语交际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

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在新课导入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从“两抓”入手。一方面教师要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深入地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抓准能让学生兴奋的点,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从实际出发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三、运用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

我校主要采用采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灌输—接受”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知识的输入者,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弱,学习效率较低。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有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准备了一根木棒,用铝线自制了一个圆,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便很快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好奇与求知欲,并使情感、态度、兴趣和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密切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的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究其应用价值。”当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会富有生命力。巧妙设置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创设自主参与的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抽象、枯燥的认识,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与情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五、多关心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分档提问,及时对差生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差生有机会表现自我,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先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我在教学中对差生坚持

“低起点,小步子”,使学生跳出恶性循环的怪圈,以小步子前进,将挫折的频率降低到最小的程度,长期保持一种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诱导他们发挥潜力。因此,要多关心差生,多与差生谈心,不歧视冷淡差生,增加对差生的感情投入,使差生由厌学化为愿学、爱学、乐学。

六、重视课堂小结

总结也是一门大学问。无论做任何事,做完就不了了之,那么永远找不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什么,无法更上一层楼。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老师不但要总结出每个小组出现的状况,每个小组之间的进展状况和学习合作的效果,还要根据出线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合作积累经验。同时,学生也要做好总结,总结出自己在合作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和感悟,让他们在总结中进步。学习也是一个不断反省的过程,养成了好的总结习惯,对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不可小觑的影响。

总之,高效课堂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都在于领会先行学校的精神,而不在于形式。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远跃传统,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全集》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 [2]《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3]《教育的智慧》林崇德 开明出版社

2.高效初中数学课堂 篇二

一、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新课程实施以来, 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重视问题情境, 重视问题中的学生活动, 重视实际问题到数学学习的情境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既能提供学生发现数学内部与数学外部相联系的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又有助于学生感受过程和方法, 积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直接经验, 体现新课程倡导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并生的课程理念.因此我们要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注重情境创设中的问题价值, 在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 数学老师要改变以往“一言堂”的不良的教学模式, 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数学老师可以就数学课上课的内容和上课的方式同学生进行探讨.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个是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对于增强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有积极作用.另一个好处是数学老师也可以通过这了解学生的想法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这里, 本文将以函数的奇偶性为例子.数学老师可以根据函数奇偶性这一节的课程内容, 本着“问题牵引、启发探究”的原则来创设教学问题情境.在上课一开始, 数学老师可以先给学生看两个函数以及它们的图像.在学生看完之后, 老师可以问学生几个问题, 例如:“这两个函数的图像具有什么共同特征?”“两个函数图像具有什么区别?”以及“通过这两个图像大家了解到如果两个自变量是互为相反数的话, 它们的函数值有什么特点”等有关函数奇偶性的问题.这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教学过程.学生首先了解了具体的函数以及它们的图像.在这之后, 学生可以通过它们推出函数图像的一般规律.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函数奇偶性的兴趣, 以便于今后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函数奇偶性这一知识内容的学习提高自身数学探究能力.这也对学生今后学习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情境的时候, 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坚持“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原则.课堂的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更多地体现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 体现问题情境的科学性和情境问题的价值性.通过有效数学问题情境设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学生从“要我学数学”到“我要学数学”的转变.

二、重视学生探索数学的能力

布鲁纳主张提出了发现学习的理念, 主张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探索能力.他曾说:“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布鲁纳的教育理念对于数学教学策略的改进具有积极参考意义.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以往, 数学教师并没有重视学生这种探索能力, 而是一味让学生参加“题海战术”, 以期提高他们的数学应试技能.这个情况需要得到改变.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有认真思考的时间和可操作的空间, 以便让学生亲身经历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探究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结果让学生自己去猜想, 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选择, 思路让学生去探求, 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 数学老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 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教材内容和数学题目.发展他们探索的能力.比如说, 数学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而不仅仅是用一种办法去获得答案.又如, 数学老师在讲解题目的时候, 不要包办.老师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让他们自行地探索, 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三、改变传统的“变式教学”模式

在我国的数学教育过程中, 数学老师十分重视“变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在“变式教学”的教学模式下, 数学老师从一道基本题出发, 或者利用等价条件、结论置换, 或者通过类比转换、或者通过条件和结论互换, 或者隐去一部分条件, 或者将静态问题变为动态问题.“变式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训练, 学生能够对相关的数学概念和定理有更为全面和系统的理解, 而且具有较好的数学知识迁移能力.这也是我国学生在数学基础上好于西方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 这一模式具有一个弊端.这个弊端是忽视了学生在这一模式中的主体性.教师是这一教学模式的主导者, 负责“变”.可是真正的主体者学生却只有“练”的份.这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为此, 我们要改变这种模式, 让学生成为“变式教学”的主人.实现这种转变要培养学生问问题的能力.李政道说过:“学习, 就是学习问题, 学习怎样问问题.”因此, 要实现高效课堂, 有一个方面是不可以忽视的.这就是教会学生提问题.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数学老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发问.对于学生的提问, 老师要耐心地解答.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问问题的积极性, 进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改进评价方法, 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不愉快, 这时, 学生可能会表现出自信心不足及学习情绪的低落.作为老师, 如果能够在此时适时地给予欣赏、鼓励和支持, 对他来说不仅是一种力量, 更多的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及信赖.课堂上教师要注重从学生认识、回答、发言对问题解决的意义和价值上去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贯穿数学知识, 注意引导能力的发展, 给予正确的价值导向, 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的热情, 而且应该关注学生能力表现、情感态度等, 使评价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同步进行, 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课堂, 参与课堂,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 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地上, 种子就会萌发出幼芽来.”加强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就是利用小组讨论、问题抢答、知识竞赛等各种手段,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数学学习的成功以及数学审美体验, 强化学生的内部动力机制, 提高认知水平, 诱导学生在分析中品味, 在愉快中记忆, 在思辨中深入, 在想象中升华, 在失败中反省, 在探索中提高, 并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协调,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浅析 篇三

关键词:高效课堂;新尝试;原则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风生水起的环境下,数学课堂向高效课堂发展已经是必然趋势。对于如何建立高效课堂,目前很多学校都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和经验。其实,在当前情况下,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形成高效课堂,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单方面的教育教学转变为双向的学习交流和互动。只有发挥教育行为两端的向心力,才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原则

1.学以至上的原則

学以至上,是指在初中数学教学和高效课堂建立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为最终目标。这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出了一个改革,那就是要彻底改变以考试成绩为目标,为指标的教学方式。学以至上,更强调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等方面的整合。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各方面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不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核心。

2.科学设计的原则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海量的做题是提高数学成绩和水平的最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发挥的效率有限,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疲惫和反感。在新的高效课堂目标的支持之下,通过传统的教课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学校和教师要通过科学的调查和设计来重新做课程的规划。要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尊重学生的心理认知和学习规律,尊重更为合理有效的教学规划设计。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方法

1.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尝试

目前的初中学生主要从“90后”向“00后”发展,其心理状态和认知特点主要表现为年轻化、自我为中心,在行事风格方面喜欢以自己的喜好进行判断。在新的高效课堂建立过程中,要注重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考虑从合作式教学、互动式教学、鼓励式教学等方面进行尝试。通过各种突破常规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授课中来。

2.宽松的教学氛围和环境的建立

高效课堂的建立,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打破了教师单方面授课的格局。这种教学方式在学生们看来可能会不习惯、不适应。为了帮助学生从旧有的学习方式中转变过来,有必要专门针对当前的课堂环境和课堂规范、氛围进行重新设定,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宽松新颖的教学环境。在良好的外部环境渲染下,学生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的效率更高,这对于推动高效课堂的迅速建成有良好的作用。

3.教学资源的侧重和整合

初中高效课堂的建立,作为一种全新的尝试,在意义上其实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否则就会引起学生和教师的质疑,影响后续的一系列改革规划。为了确保高效课堂的成功,学校有必要在教学资源方面进行倾斜,提供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和政策扶持,满足高效课堂建立的各项条件,以保障高效课堂以最理想的方式落实。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其意义重大,其需要做出的突破也非常多。学校在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之下进行高效课堂的建设,务必要在教学资源等各方面给予足够的尝试探索空间,尽量保证高效课堂发挥出预期的效果。高效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探索和尝试,可能会存在不足和缺陷,对此学校也要给予足够的宽容,给予整合调整的空间,确保高效课堂的建立有所收获,有所验证。

参考文献:

[1]孟小娟.浅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语数外学习,2013(8).

[2]杨财港.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陕西教育,2012(11).

4.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篇四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育思想的渗透引导,教学过程的科学展开,教育目标的实现,大多是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时空中完成的,而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深度,就直接反映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低效性而言的。因此,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深刻的问题。那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呢?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呢?(2)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3)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活动,学习兴趣大增,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方法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地的几家银行去调查有关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银行收集到的各种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例如对“统计图表”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来完成以下问题:(1)先在网上查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2)利用软件Excel来设计一张统计表来表达所收集到的数据;(3)根据表中的数据来选择设计不同的统计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题材,上课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搜集的材料和他们的活动过程,及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请他们作自我介绍,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提问、探讨。这样做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又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

总之,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为提高!

5.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论文 篇五

近来,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广大教育工作在探讨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的有效性、高效性。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探讨的问题和研究的课题。

一、以趣导入,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传统的新课开始,教师往往是回顾上节的内容,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导入本课内容。这种温故而知新的课堂开始方式,注重前后知识点的链结,使学生能做到数学知识融会贯通,也不失为一种切合学生实际的开课方式。但我们提倡的高效课堂,更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趣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只有学生对数学发生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数学活动之中。我们要抓住学生好奇心这个心理,引导学生数学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事物引入本课;也可以搜集实物展示引入,比如挂图、表格、小黑板、数学模具等;也有的数学老师会用数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讲高斯、祖冲之、华罗庚等数学家钻研数学的故事;当然我也会巧设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优化课堂结构,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主要内容

优化课堂结构是指教师在先进理念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要要素进行最佳的教学设计,最后完成整个课堂教学流程,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备课环节。备课非常重要。要使得学生掌握一节课的知识结构,掌握技能技巧,教师就得在课前认真备好教材,熟练掌握并驾驭教材内容,把握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面对全体学生而授课,同时还应该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备学生。每一节课的内容不一样,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也会不同,所以备教法同样重要。教师要掌握各种数学教法,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发挥出教师所擅长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教师要积极倡导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学生自主学习,不是简单的学生自学,教师要以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学习情境之中。学生通过自我发现、观察、分析,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学生遇到问题不浮躁、不气馁、不敷衍,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的好习惯。当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之后,必须要给学生以讨论交流的时间。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在小组内,学生各尽所长,各补所短,都有不同的收获。在合作学习之中,还能培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发扬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数学最可贵的精神在于创新,创新在于钻研,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寻找不同的解法,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优化课堂结构,教师特别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设计问题要精益求精,切勿冗杂;提问要难易适中,既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又要有层次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富有创造性;既要运用数学语言科学地正确表述,而且还应讲究语言的艺术性,方法和形式要灵活多样。

三、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

高效的数学课堂,必须要有一个使学生感到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构建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要宽容对待学生,微笑面对学生,更是要对学生以情感关注,情感投入。只有教师对学生以情感关注,学生才会把这种特殊的师生情迁移到学习数学之中,才会重重极强的学习动力。我们在平时也能听到有学生议论,因为某个学生讨厌某个老师,而对该学科产生厌烦情绪,直接导致数学成绩一落千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待每一位学生,正确对待他们所犯的错误,不把问题放大,不渲染学生错误,更不能歧视学生。要关怀体贴,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引路人。其实这种情感无时不在,在课堂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宽容的行为,都会触动学生的心灵。

四、反思课堂教学,是实现高效课堂不断发展的保证

6.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篇六

一、建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建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师生有序可循。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构建以下三种课堂教学模式: 新授课:

三大环节:

自主预习——课堂探究——课堂检测

五个模块:“解决自主学习中的疑问——有效质疑——课堂探究小组合作——巩固练习——课堂检测” 教学流程模式

1.自主预习——学案引领,自主学习,有效质疑

预习课既可以安排在前日晚自习,也可以安排在当天的自习课上,无论哪种形式,我们都安排了“学习教材、自主练习、查阅资料、尝试提高”四个基本环节。预习课上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派,帮助组内学生解决自学中的一般疑点,并充分了解全班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以备新授时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教师只有精心地组织好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环节——预习,学生在第二天的新课展示上才会更加从容、自信,这样的课堂才会是活跃的、高效的,也是我们师生共同期盼的预习生成。

2.课堂探究——合作交流,解决疑问

自学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限时)。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3.课堂检测——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讲评课的基本模式是:

错题统计、找准错因(让学习小组,分类、讨论,找出错因)——自主纠正、反思内化、展示思路、暴露问题(由学生写出标准答案和他犯的错误点及原因)——重点点拨、方法指导——变式训练、二次达标。也可以根据学生暴露问题的集中度设置错题重做卷和督促学生使用好纠错本。

二、高效课堂的特点 A、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B、教学程序:高效课堂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C、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合作学习;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D、教学抓手:导学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五步生成”。E、教学目标: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自主预习——课堂探究——课堂检测的具体要求

A、自主预习:学习的起点——让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再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合作交流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B、课堂探究: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师根据学情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普遍性”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兵教官”、“官教兵”。

C、课堂检测:落实效益——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在考试制度未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学都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学生的需要和考试的需要。反馈即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7.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实现高效 篇七

一、通过“有效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通过问题解决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效提问不仅把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数学活动,而且把它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尝试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数学知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同步增长的目的。

有效提问指的是教师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地发问。这种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提问,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的教学过程,必将提高课堂效率。

有效提问必须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指向十分清楚、明确,既能疏导学生思维的障碍,解决疑难,更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确切的,即使是发散性问题,其答案也应该有个大概的范围,而不是放任自流的,要避免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

(一)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

教师在提问设计上,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把握学习起点的基础上,提出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不至于出现因提问简单,使学生不感兴趣;或因提问过难,使学生信心受抑等现象。学习的起点主要有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有的知识基础。一般来说,学生的现实起点往往高于学生的逻辑起点。又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个体又有差异,因此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也就各不相同。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提问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有资料表明,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如果只给学生短暂时间去思考问题,并在学生还没有想好时就重复问题或请其他学生回答,其结果会使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信心,思维受到抑制,达不到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后,要学会使用等待技巧。一方面,提问后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思考时间。另一方面,在学生回答后,也应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详细说明、补充或修改他的回答,使他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以此来树立学习的信心,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

(三)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课堂提问不是目标,得到答案也不是目的。课堂提问必须注意“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解决问题”、“数学思考”等目标的融合,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好的提问设计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教师要通过合理有效地提问,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比如利用中学生具有好奇心、质疑求知欲望这一心理特点,以疑激欲,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萌发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深题浅问,浅题深问,直题曲问,曲题直问,比较提问,逆向提问,一题多问等不同方式技巧,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展多角度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展示学生的创新个性。

二、组建“有效小组”,扩大展示交流

(一)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编组。

在分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高低、心理素质等因素,让不同特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组合,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水平接近。

(二)选聘组长的标准主要有三点:

一是组织管理能力强,二是责任心强。即态度积极,率先垂范,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乐于助人,组织能力强,集体荣誉感强,能维持本组的学习纪律,起到组织、管理、检查作用。学习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组织好每节课的课堂自学、讨论、展示和评价。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总结一次,公布一次。小组长的权力很大,每周都进行一次组内评比。监督并落实班级班规的遵守情况。

(三)学习小组的调整。

如果小组之间积分差距拉大了,老师就进行宏观调整,保证每个组的实力差不多,有竞争力。小组一定要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有组牌,有组训,以便增强团队凝聚力。

(四)学习小组成员的分工。

在分组学习中既要防止个别优等生“唯我独尊”,不给其他同学发言的机会,又要防止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趁机偷懒,做“自由乘客”或“搭便车”。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分组学习的特点和优越性,认识到沟通、交流对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性,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学会互相尊重,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但同时也有倾听别人观点的义务。其次,要指导每个小组进行明确的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从制度上保证全员参与。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限制优秀学生发言的次数,同时激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将小组成员是否全面参与合作学习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以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分组时必须按照规定的原则,切记随意。同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展开讨论,对各组讨论的结果给予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知道正确与错误,并作出纠正。

三、设计“有效练习”,力求当堂达标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在实际的教学中时常出现学生“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一放就忘”的现象,教师精心设计了扎实到位的练习,而学生的练习效果却不能够实现预设练习的价值,从而造成重复低效的局面。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目前课堂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至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

(一)题材要有应用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接近生活,能应用在生活中;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情景,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参与兴趣。练习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如生活中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求大楼高度或利用不等式分析比赛等问题。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用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去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长期坚持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逐渐得到提高。

(二)选题要有典型性。

典型性的练习题,蕴含着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上的深刻规律性,通过教师的引导,能使学生把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挖掘出来并掌握,使学生学后能以点带面,一通百通。因此在设计练习题时要加强集体备课研讨、加强信息联络,依据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设计典型习题,带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巩固,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内容要有层次性。

练习题的设计,既要适合学生,又要适合教学内容。新课程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告诉我们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练习覆盖要宽,起点要低,内容要有层次性,形成一定的梯度。如果习题太容易或量太少,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完成,不但应有的知识得不到巩固,而且会使学生产生自满情绪。如果题目过难或量过大使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就会使学生丧失信心。设计题目要使知识梯度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解题、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整个练习题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使学生人人都能参与,给每个学生自我提升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体会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四)知识要有联系性。

教师设计练习题时,一方面要考虑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与提高。另一方面要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要从整体考虑设计练习,便于学生练习后,能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对知识的整体认知水平,及时总结规律,使知识上升为技能,改变“学什么就教什么”的做法,从而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

(五)题目要有纠错性。

在学生解答数学习题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完整或审题不够严密、思维面窄、方法不当等原因,教师会发现他们会多次在某个知识点上出现错误。因此设计习题时教师可从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和经常发生错误的地方入手,适当设计一些题目,有意布设“陷阱”,“诱使”学生进入误区。然后,组织学生共同探讨、辨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归纳出预防的措施。课后再配合题组练习,让学生在不断产生错误和纠错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从而产生防错的“免疫力”。

8.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篇八

【关键词】兴趣 高效 交流 激发 和谐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44-01

打造高效课堂是当今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 那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呢?这是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实践中认真思考的问题,相关教师要利用必要的教学手段对整体教学结构进行集中化的有效升级,并且建立更加新颖的教学措施,以保证学生能积极的配合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

一、想方设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独生子女在家越来越被宠,使得现在的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那种盲目惧怕,绝对俯首贴耳的学生已不多见。要想让学生“信其道”,必须要让他们喜欢自己,但要达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要运用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包括个人品格、口才、知识等各方面吸引学生,因为学生喜欢一个幽默、知识广博、品德高尚、善解人意的老师,他们也最敬佩这样的老师。另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针对学生的人格差异建立差异化的教学结构,并且将差异教学和基本的数学实体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利用相应的教学机制确保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优化的师生互动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课堂语言要规范准确、简洁易懂。

数学是一门对语言文字规范性要求非常高的学科,尤其是一些概念、定理,一字之差,或者字词顺序颠倒,都可能造成表达意义的不同,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规范准确。我们面对的是十几岁的青少年,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课堂语言要简洁、贴近学生生活、通俗易懂,能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课堂效率有效提高。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情境模式,通过情境导入的教学措施建立有效的课程结构,在实际的情境设置过程中,教师的课堂用语要保证基本的教学目的,在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过程中,相应的课堂用语不能太过抽象,也不能过于平实,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利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语言确定整体教学基调。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思维的同时,也要辅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积极的运用数学语言,真正将数学知识高效的内化。

三、调整课堂结构,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传统的中小学教学模式中,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口若悬河地讲,学生云里雾里地听,完全是被动的接受。而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堂结构进行了一些调整,师生之间多了些互动,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又可以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极大地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这种形式仍存在着不足,教师仍然是中心,学生仍然是随着教师的思维而动,在学习中依然处于被动地位。针对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教师要逐渐进行教学结构的扭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并鼓励学生建设自主的学习知识网络,优化整体教学主体问题,教师可以积极的利用自我评价学习机制,促进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挥自主学习意识。

四、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供适宜的“温度,空气和阳光”,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教会知识的同时,学会应用知识。让学生的心灵放松,让学生的情感流淌,让学生的智慧自然生成。例如学习了黄金数,告诉学生,哪里有0.618,哪里就闪烁着美的光辉,知道妈妈为什么穿高跟鞋吗?就是为了体现黄金比例啊,学生一下就乐了。这些偶尔的幽默能给学生带来学习时的愉悦,自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相应的教学资源,利用新颖的资源载体,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且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相应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集中召开资源的分享课程,组织学生进行数学资源的讲解,教师给予必要的专业性指导。这样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建立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模式,也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优化整体学习效果。

五、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要的是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师生、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开展,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为他们的自我表现和相互间的交流提供更多、更广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生会从中感到轻松自由,自然地成为交流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教学的需求,把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班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并且,在实际学习小组建立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掘学生的差异性特征,均衡的安排相应的学习小组。例如我在上图形认识初步时就用了很多小组讨论的形式,同学们接受的效果非常好,特别在图形的三视图和展开图这一节,通过动手操作,同学们清晰的掌握了知识。不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把竞争的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学生圆满地完成了某一项任务时,要给予奖励,使学生真正地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探究问题时思维方向往往也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启发和指导,把学生的思路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之更有效地、合理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上一篇:创先争优心得感想下一篇:浙美版第三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