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珠从哪里来详细教案

2024-09-28

水珠从哪里来详细教案(精选4篇)

1.水珠从哪里来详细教案 篇一

《水珠从哪里来》是《冰融化了》的后一课,学生在观察冰融化的过程中会发现装冰的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本课就是从这个现象展开的。本课是思维含量比较大的一课,在学习本课前学生有不少错误的前概念影响他们,所以要分析出“水珠从哪里来”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对“水珠从哪里来”有以下的前概念:

1、温度差别造成水珠的出现。

2、空气能搬运水珠,使水珠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3、水珠从空气中来。

4、水珠直接由冰产生。

5、冰融化时放出冷气,冷气和周围的空气混合形成水珠。

6、首先形成雾,雾散开再形成水珠。学生对“水珠从哪里来”的猜测中最多提到的是“雾”,雾与水蒸气的关系?雾与水珠的关系?雾与冰的关系?空气与水蒸气的关系?这些纠缠在一起,使分析变得吃力。课后我在反思,在让学生猜测“水珠从哪里来”之前应该先让学生明白“雾”其实就是小水珠聚集在一起,猜测原因时不要把“雾”牵涉进来,另外还要让学生明白空气中存在着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把这些弄清楚后思路会清晰些,分析起来也简单些。

2.我从哪里来教案 篇二

贾杉琪

活动目标:

1、对自我生命的起源感兴趣,加深对妈妈的爱。

2、知道是妈妈的子宫孕育了自己。

3、初步了解胎儿在子宫内成长的粗浅知识。

活动准备:

1、胎儿在子宫内生长的视频。

2、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图片。

活动过程:

1、设置疑问,引发幼儿思考:我从哪里来?(1)小鸡是从哪里来的?小狗呢?小朋友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妈妈生出来的)

(2)我们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呢?(引导幼儿根据以后经验自由讲述)

2、观察ppt,了解宝宝在母腹中的生活情况:(1)师:在每个妈妈的肚子里都有一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子叫‚子宫‛,宝宝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

(2)出示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摆放)。

(3)师:小宝宝一天天的长大,他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不会吃东西怎么长大呢?

(4)组织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宝宝。宝宝越长越大,‚子宫‛房子快装不下宝宝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5)幼儿议论;师:‚每个妈妈的‘子宫’房子都有一个通向外面的门和走廊,宝宝把妈妈的肚子撑得很疼的时候,就走到医院,在医生的帮助下宝宝就沿着走廊出来了。‛

3、了解小宝宝在子宫内成长的粗浅知识,感受妈妈的辛苦,爱自己的妈妈。

(1)幼儿观察视频,了解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过程,感受生命的神奇。

(2)小结:小宝宝要在妈妈的子宫内生活10个月,他(她)不停地吸收营养,从一个小小的像卵泡一样的东西慢慢长出了头、手脚、五官,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重,最后妈妈的子宫再也装不下他(她)了,小宝宝就出生了。妈妈真辛苦真伟大!

活动延伸:

3.雨从哪里来教案 篇三

雨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1、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了解“蒸发”、“雨是怎么形成的”等科学现象。

2、培养幼儿大胆的表达、操作及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

3、了解雨与人们的关系。

教学准备:

磁带、玻璃杯、玻璃片、酒精灯、烧杯、火柴等实验用具等,投影机、课件《小雨点旅行记》。

教学过程:

一、听,什么声音?(下雨啦)

二、讨论:雨的种类及好处与危害

“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来讨论雨。”

提问:

1、 你们看见过什么样的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雷震雨)

2、下雨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坏处?

(好处:下雨可以净化空气、可以灌溉庄稼、花草树木、)

(坏处:如果雨下大了会造成灾害)

3、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雨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幼儿充分想象和猜测,激发幼儿探索的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实验:雨的形成

教师操作: ·在点燃的酒精灯上,把烧杯中的水加热并仔细观察烧杯中的水,请幼儿说说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水热了就会有蒸汽,许多水蒸汽向上跑的现象叫蒸发。

启发引导幼儿说说在哪里看见过水“蒸发”的现象?

幼儿观察:热水倒在杯子里,用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发现什么?

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启发幼儿思考:玻璃片上为什么会有水珠?

教师总结:水遇热--- 形成水蒸气--

---水蒸气升上天-----遇冷----形成细小的云滴----小云滴相互碰撞凝结成大水滴-----当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就从云中落到地面,就形成了我们看见的雨

四、观看课件《小水滴去旅行》

引导幼儿说说雨的形成。

4.纸从哪里来小学品德教案 篇四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爱护树木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2、了解制造纸张的重要原料和生产过程

3、了解自然环境被破坏后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行为与习惯:初步样成节约用纸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收集资料、数据统计了解纸从哪里来。了解树木与人的生活的关系和森林被破坏后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课件。

2、故事《蔡伦造纸》

学生准备:

1、收集关于造纸过程的资料。

2、收集森林对人类生存、生活重要性的有关资料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教师讲故事《蔡伦造纸》,激发儿童对纸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兴趣。

2、分组讨论:用什么原料能造出纸来?

二、木头怎样变成纸

1、出示挂图,让学生了解树木是生产纸张的主要原料。

2、播放录像:纸的生产过程。

3、交流,让学生了解造一张纸需要复杂的过程,需要砍伐大量树木。

三、森林的用处

造纸需要砍伐树木,那么树木和我们人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1、分组交流课外收集到的森林对人类生存、生活重要性的有关资料。

2、每组选一名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分组画森林调节空气的示意图,向大家进行宣传。

四、了解乱砍乱伐森林的坏处

通过交流,小朋友们已经知道森林对我们人类的作用非常大,那么如果乱砍森林会造成什么危害呢?

1、录像:森林被破坏的后果。

上一篇:城市系列报道策划方案下一篇:西藏“公益福彩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