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2024-07-19

农村污水处理设计方案(共9篇)

1.农村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篇一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改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决打好碧水攻坚战,现结合我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及其运营现状实际,制定本整改工作方案。

一、整改目标

对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按照“一站一策”的整治要求,因地制宜、因站施策,采取接入乡污水处理管网,完善配套管网建设,改建“大三格”加人工湿地等方式,强化管护运营,从而有效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发挥好污水处理设施的效益。

二、整改范国

全乡8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三、整改措施

1.加强设施检修维护。对治污设施损坏严重无法运转的,由乡政府通知承建单位立即子以修复,确保正常运行。

2.因地制宜科学建设。对管网不配套、破损严重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根据实际情沉,接入乡污水管网或者改建“大三格”加人工湿地。对可以修复的进行修复,抓好配套管网建设,对污水管网进行全面疏通、检修,提高农村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

3.落实管护技术支撑。按照“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原则,由乡政府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统一维护、管理,并负责培训村级操作人员,确保专业管护和规范操作。

4.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各处理设施要落实专门的操作人员,开展正常运维,确保设施高效运行。乡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整改经费保障。

四、整改步骤

2020年4月8日-16日为调査摸底阶段;2020年4月17-30日为整改准备阶段,乡政府要对照本方案和实际,制定细化的整改方案,并于4月30日前报县环保分局;2020年5月为集中整治月;2020年6月开展整改工作验收。

五、保障措施

1.提高政治站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打好碧水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各相关单位、各村务必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确保已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整改到位、发挥实效。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改工作领导组(名单附后),下设办公室,负责全乡整改工作的协调、调度、督査、推进等日常工作,确保整改任务如期完成。

3.落实经费保障。乡财政所应统筹各类资金,及时拨付经费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改工作。

4.压实工作责任。乡主要负责人是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要细化分解任务,强化工作措施,严明时限要求,全面推进整改落实。

2.农村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篇二

1 人工湿地的类型

按照工程设计和水体流态的差异,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分为表面流、水平潜流和垂直流湿地三种主要类型。其中, 表面流湿地不需要砂砾等物质作填料, 造价较低, 但水力负荷较低。该类型人工湿地在美国、加拿大等国有较多分布;水平潜流湿地的保湿性较好, 对BOD、COD等有机物和重金属等去除效果好, 受季节影响小, 在欧洲、日本应用较多;垂直流湿地综合了前两者的特点, 但其建造要求较高, 至今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2 人工湿地的作用机理

人工湿地是人们根据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单元优化组合来设计的, 利用基质一微生物、微型动物—植物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作用实现对污水的净化。物理作用, 是把污水引入人工湿地, 经过基质层及密集的植物茎叶和根系, 使污水中的悬浮固体得到过滤, 并沉积在基质中;化学作用, 由于植物、土壤一无机胶体复合体等多样性, 使湿地中染物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如化学沉淀、吸附、离子交换、氧化还原等过程得以去除;微生物作用, 湿地植物和湿地基质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群落, 在植物根区附近至远端依次形成有氧区、兼氧区和厌氧区, 不同的微生物活体或菌落对不同类型的污染物通过生物化学作用或吸附过滤而达到去除。

3 人工湿地设计原则

3.1 地域性、综合性原则

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环境背景, 地域的差异和特殊性要求在湿地生态系统设计中要因地制宜。要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貌条件设计湿地生态系统, 由于设计的湿地系统是景观或流域的一部分, 因而必须将构建的湿地溶入自然的景观当中。针对农村分散式户用生活污水等不同的处理对象, 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 不拘泥于固定的形状、水质种类和处理负荷等。

人工湿地设计涉及到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这就要求一方面设计系统应是花费最小的系统, 即由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和水流组成的湿地系统应按照自我保持来发展;另一方面, 设计系统应利用自然能量, 包括脉动水流以及其它的潜在能量作为系统发展的驱动力, 这就要求多学科的相互协作和合理配置。

3.2 协调性、美学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是指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以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 应将人类作为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独立于湿地之外。人类试图缩短生态演替或过渡管理系统的策略常常难以如愿。人类只能在设计和构建过程中对湿地发展加以引导, 而不是强制管理, 以保持设计系统的自然性和持续性。

美学原则是指设计的湿地系统一般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在许多湿地构建中, 除考虑主要目标外, 特别注重对美学的追求, 同时兼顾旅游和科研价值, 而生态美学原则主要包括最大绿色原则和健康原则, 体现在湿地的清洁性、独特性、愉悦性和可观赏性等方面。

4 人工湿地设计基本参数和方案

人工湿地系统的设计涉及水力负荷、有机负荷、湿地床的构形、工艺流程及布置、进出水系统和湿地植物种类等等, 由于地区气候条件、植被类型及地理条件各有差异, 因而大多根据现场条件 (这里选择固始迎河村) , 经小试或中试取得相关数据后进行设计。

4.1 总面积 (长宽比)

表面流湿地的推流状况与湿地的长宽比基本无关。长宽比的大小主要影响着水流的线速度和水头损失的多少, 过长的长宽比会形成湿地床中的死区、溢流或缺水, 延长了浸润线的长度, 给出水的高度调节带来困难, 降低了湿地对不同负荷的适应能力, 增加了管理难度;而长宽比小于1的表面流湿地则会发生短流现象;因此, 对于不同结构类型的人工湿地选择合适的长宽比对湿地能否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根据固始迎河村当地的自然环境, 在道路两侧天然沟渠内改建, 总长2400m, 宽300m。从植物管理和田间维护的角度考虑, 长宽比较大为有利。再按照地势条件以及初步设计要求, 在湿地总长2400m的布置安排中, 前800m为深水位区 (水位高约0.6m) , 后1600m作为常规天然湿地处理区。

4.2 水深及水周期

湿地生态系统设计中水的来源主要是河水、井水和降水。一般情况下, 如果构建的湿地离水源较远, 需要用各种方法来引水进入湿地, 例如用地下管道和水泵抽水等方式引水。若离水源较近, 则可挖渠或沟引水, 前者与自然水流的周期性不同步, 后者则可以完全同步于自然径流特性。根据湿地设计内容的不同, 要求的水深及水周期亦有差异, 季节性应有一定的变化, 主要是随着季节的降水变动而改变。水深及水周期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湿地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典型的湿地物种会展示对水浸的明显变化, 特别对于缺氧的不同敏感性, 在水浸条件下敏感物种能够生存仅仅是因为它们占有排水良好的微地貌生态位或者通过浅层伸根进入有氧土壤层, 因此干湿交替的水周期变化非常重要。

固始迎河村人工湿地设计包括深水区和处理区, 深水区水位0.60m, 类似于浅水潭, 种植沉水植物。地表流湿地处理区的设计水深是能保证好氧条件的最大水深, 这样实现较长的接触反应时间和较好的处理效果, 设计水深为0.20m, 运行中根据污水处理要求、植物生长要求和管理要求等进行具体调节。冬季运行时, 为维持一定水深, 应适当提高湿地水深。

4.3 水的持续时间

如果构建的湿地主要用于废水处理, 那么水在湿地中的持续时间就变得非常重要, 会直接影响到废水的净化效果。Watson JT (1989) 用t=LWnd/Q来计算水的持续时间, 式中, L是系统的长度, W是系统的宽度, n是孔隙度, 一般为0.86~0.98, d是平均水深, Q为平均流量。Klarer DM和Millie DF (1989) 估算了Erie湖滨湿地水的持续时间变化在24~114h。本方案设计考虑湿地水的持续时间在24~90h。事实上, 无论是为哪种目的而构建的湿地, 水的供应都具有人为和自然双重因素, 在某些环节必须遵从自然规律。

4.4 水的入流负荷

作为废水处理湿地的系统设计, 水的入流负荷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即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应用水的体积需多大进入湿地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比较高的入流负荷情况下, 水质的改进和沉积物的滞留将可能变低, 因而控制表层流的负荷需要精心的设计。Brown (1987) 则认为, 水的负荷率在2.2cm·d-1左右最合适;EPA指南则将水的负荷率定在0.7cm·d-1以下。在这方面, 对非点源污染的研究非常少, 设计中需要考虑最理想的负荷率应是多大才能进入湿地以便最有效地达到净化目的仍是一个重要课题。

本方案人工湿地水的负荷率选择1.6cm·d-1, 把湿地深水区划为面积800m×300m, 水位0.60m, 湿地处理区设计将整个面积土地1600m×300m分割成80个200m×28.5m的单元, 单元间由埂垅分开, 单独布置进水和出水设施, 单元间坡度基本保持一致, 污水呈自西向东流向。采用线形布水和集水, 使进水能均匀进入并均匀出水, 布水集水为明渠系统。

4.5 水力坡度和床底坡度

由于水头损失的存在, 在水流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水力坡度。水力坡度的大小影响到湿地的底面坡度和出水高度的设计, 对表面流湿地来说, 如果床底坡度与水力坡度不平行, 则可能会出现溢流;对于潜流湿地来说, 如果底面坡度与水力坡度不平行则可能会在进水端造成壅水, 在出水端不能淹没填料床, 形成较厚的空气干化带。因此在床体设计时, 床体底面坡度要尽量与水力坡度保持一致, 床底水力坡度只提供床体的泄水条件, 一般有几个厘米的高差即可, 不能把床底坡度为水流运动的驱动力, 因为基于床底坡度的设计对水流条件和水力负荷率的变化过于敏感, 本方案依自然坡度基本能满足设计要求。

4.6 水质指标

人工湿地的显著特点之一是良好的污水净化能力。国内外有关处理污水的研究表明, 人工湿地对BOD5去除率可达85%~95%, SS去除率达90%以上, 除磷脱氮效果也很好, 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0%~90%, 而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对N、P的去除率仅为20%~40%。根据初步设计目标, 出水指标达到GB8978—96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4.7 水生植物种植技术和布局方案

4.7.1 湿地植物选种及分布。

在植物种类选择上, 考虑耐污性、去污效果和综合回收利用的特点来确定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等 (见表1) 。选种原则: (1) 满足水体生态净化要求, 植物防污抗污及净化功能; (2) 根据景观需求配置不同高度、不同形态的植物; (3) 植物种类适合当地气候生长, 并注重多样性。 (4) 植物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以实多种经营、经济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程管理模式。

4.7.2水生植物种植技术和布局方案:

(1) 沟渠两侧的斜坡。植物选择:湿生植物美人蕉, 其花色多样, 外型美观, 花期长久, 生长快, 生物量大, 去污效果好, 并可以点缀湿地美化环境。栽种方式:沿湿地道路两侧斜坡分布, 共计1600株。按每间距20m、种植20株, 道路两侧共有80处。

(2) 湿地系统。 (1) 湿地进口前段 (前800m) 。植物选择:由于污水浓度污染负荷高, 淹没水位约在0.60m, 故选择抗污能力强, 易于生长繁殖沉水植物, 主要有:苦草———耐污性强, 生长快, 春夏秋三季生长。伊乐藻———净化效果好, 可四季生长, 耐污性强。栽种方式:按照间距约2m、矩阵型人工播撒草种。 (2) 湿地中后段 (1600m) 。植物选择:污水经前段处理, 水质有一定改善, 可种植部分挺水植物, 主要有:芦苇、香蒲———挺水生植物, 耐污强, 生长快且生物量大, 去污效果佳, 并可回收做造纸原料。鸢尾、菰、菖蒲———挺水生植物, 外型美, 鸢尾花可观赏, 生长较快生物量大, 去污效果好。湿地出口段根据当地土质等适宜情况, 在部分处理区单元内选择荷花、水葱和水芹等植物, 还可点缀一些花色外型美的浮叶植物睡莲等。

栽种方式:按照间距2m、矩阵型交叉复合搭配种植。按单元分区集中栽植。即在每个单元内种植同一种水生植物, 将80个单元处理田以单元形式按3:2的比例交叉或阶梯型布置。由48个芦苇、32个其他复合植物单元组成。此方法利于植物种植和收获, 具有观赏性。

3.农村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篇三

摘 要 山区农村地区交通不便,给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不便,在农村山区建设公路,符合广大山区的群众的现实利益。但是在山区公路设计中,路线的平面位置和纵断面高程受限很多,使得路线不得不进行绕行,这对于设计人员的线路选择及防护排水工作都提出了较好的要求。基于此,结合山区农村公路设计实践,就农村公路勘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促进山区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山区农村;公路勘察;公路建设;公路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2.3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2-099-02

公路建设对于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修建公路是山区农村多年的愿望。公路对于山区地区的农民来说既是致富路,也是脱贫路,因此修建好山区农村公路意义重大。而山区本身特殊的地理环境,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路设计的难度,给公路设计造成很大的影响[1]。同时,山区地区又是重要的植被覆盖区。因此,在山区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应该在最大限度地保障勘察设计结果的基础上,避免对于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本文主要结合实践,就目前山区农村公路勘察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促进山区地区公路勘察设计工作的开展[2]。

1 选线问题

山区公路的建设难度很大,且费用比较高,在建成之后,山区公路本身的营运管理也养护工作也都比较复杂。而在勘察设计阶段,线路的选择要适应山区农村的地形变化,避免对山体进行剧烈的切割,这样不仅危险,还可能会造成比较大的环境破坏。另外,应该最大限度的减少工程病害,有效降低运输和养护的管理成本,保障投产会后的运输能够得到正常的发挥[3]。但是实际在公路的选线中经过会出现各种问题,以下就公路选线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1.1 过于强调路线线型,忽略占用民房良田的情况

虽然在选线的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线路施工成本,尽力选择一些比较短、平的设计方案,但在实际上,这种做法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一定的拆迁费用。同时,还可能因为拆迁与征地的工作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造成更大的损失。而且还可能因为在拆迁中和当地村民的利益发生冲突,引起不必要的民事纠纷,这种做法的后果可能会引发村民对于正常施工的干扰,不利于安全和团结。所以在开展公路选线的时候,应当尽力绕开村庄和城镇等人员密集区域,通过适当增加连接线的方式使得山区农村公路能够和附近的高速功能链接,更好地促进本地的经济的健康发展[4]。

1.2 设计的过程标准要求过高

一些山区农村公路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盲目的追求高标准,在设计的时候避免了高填深挖作业的出现,这容易造成整个标段的填挖不平,增加弃土场或者是增设取土场,这反而会增加对于山区农村施工中的环境破坏。另外,一旦增设弃土场,还需要为这些增设便道,这又会增加土地的占用,这不仅仅对于山地的自然环境造成比较大的破坏,还可能因为距离加大而增加不少的建设成本[5]。所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优先考虑填挖平衡的设计方案,并且从环境绿化、水土保持方面进行相应的绿化和防护设计,达到对环境保护的目的。

1.3 设计中应该对线路沿线开展必要的巡查

在山区农村公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沿线特殊的建筑物,如爆破品的生产厂家、变电站以及主干网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对其安全进行论证,确保公路的设计建设能够在安全的范围之内,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安全范围进行论证的同时,还要认真考虑公路的运营安全论证。如果能够在调查阶段工作做的足够详细,使线路能够在安全的范围之内,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后续各项繁琐手续的变更,最大限度地节约公路的投资成本。

2 横断面和纵断面的设计问题

2.1 横断面的设计问题

山区公路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如横断面大多是半填半挖的形式,公路两侧,由于山区自然坡度比较大,所以填方工作很难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在适当的位置进行浆砌护坡,保障路基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沿河低线位对于路基造成的冲刷,使路基低于冲刷的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而对于公路内侧的瓦房路基内边坡应该适当的放大,并采用排水沟和碎落石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这主要是为了防御山洪,减少洪水将石块冲刷到路面的几率,避免造成更大的次生灾害。路基的宽度对于工程的整体造价有着比较大的影响,由于山区农村道路大多是四级公路。所以,在对路径宽度确定的时候,应该尽力的依据交通的流量来选择适合的宽度。在地形不允许的时候,应该尽力选择单车道加错车道的方式来进行设计,通过还要做好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

2.2 纵断面的设计问题

在对山区农村公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纵断面的设计应该在保证供水位的情况下尽可能走低线位,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较少路基的高度,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纵坡度过大,则会影响到行车安全和公路的本身的通行能力,纵坡度太小,则展线的距离会增至,加大工程造价。因此,在选择纵坡设计的时候,应当从建设与营运费用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前提之下,按照现行的技术标准,对于特殊的路段进行科学设计,值得注意的是要保证平纵线型之间的优化组合,确保行车安全。

3 设计图变更问题

山区农村公路的勘察和设计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如道路的排水设计、竖向设计以及管线设计等,需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和详细的分析,但目前,我国专业的山区农村勘察设计技术人员还比较缺乏,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类问题。一些设计团队在进行山区农村公路的设计时,忽略了内业设计必须要建立在外业测量的基础之上的原则,没有将外业的勘察设计人员和内业的设计人员分组作业。另外,设计图纸不合格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在实践中,当施工设计和初步的设计出现比较大的变动的时候,应当对初步的设计进行修正,而对于那些变动比较大的设计,应当在上级部门批准之后才能够进行实施。

4 结语

目前,在山区农村公路建设中,如何利用仅有的资金和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在满足山区公路设计发展要求的同时,设计修建好标准化的公路,促进山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要求,需要广大勘察设计者的不断努力。做好相关数据的采集和评估工作,会使今后的山区农村公路建设变得更加的完美,改变当地原有的落后面貌,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虞同文,刘伟杰,蒋应红.创新驱动发展,变革引领转型——访“刘伟杰道路与交通工程创新工作室”[J].交通与运输,2015(1).

[2]何敏燕,黄飞,陈四辉,等.农村公路建设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广东吴川农村道路建设管理为例[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2).

[3]毛学舜,张招金,徐晗,等.地质选线在杭新景高速公路衢州段的应用实践[J].公路交通技术, 2015(1).

[4]李洪,谭练武.CJJ 169——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浅析[J].公路交通技术, 2015(1).

[5]刘馗.国际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特点和体会—以斯里兰卡北部高速公路项目为例[J].公路交通技术, 2015(1).

4.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施方案 篇四

一、基本原则

(一)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原则。围绕改善和提高我区城乡人居生活环境质量、削减生活垃圾污染、保护环境,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和处理工作,努力构建城乡统筹、技术合理、能力充足、环保达标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二)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原则。各村(社区)垃圾处理处置设施由根据人口聚集程度、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生活垃圾成分和性质,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污染防治措施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要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逐步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和垃圾资源再利用。

二、预定处理方案

(一)、分类标准

农村生活垃圾分四类进行处理:

一是厨余垃圾、泥土尘灰、植物枝叶等可堆肥垃圾,如:剩菜、剩饭、菜叶、果皮、蛋壳、茶渣、骨、餐巾纸、面巾纸、尘土灰、植物枝叶采用生物堆肥的方式集中处理;

二是金属、塑料、玻璃、废纸等可回收垃圾,如废铁、废铜、废

入废品回收环节,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三是建筑垃圾,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土、废砖、废石、废陶瓷、水泥块、煤渣和泥沙等,送至指定地方粉碎处理;

四是废旧织物等不可回收、不能堆肥的垃圾,如废旧衣物、尼龙织物、皮革、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废农药瓶、废油漆、废日光灯管、废旧化学品和过期药品等等进入垃圾中转站集中处理。

(二)、处理方式

每10户农户为一组,放置4个垃圾分类处理箱,农户每天产生的垃圾必须进行初步分类后放入相应的垃圾箱中。

每个村设2-3名保洁员,配一台垃圾中转搬运车,建一处垃圾中转站。保洁员负责将农户每日产生的厨余垃圾、建筑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用垃圾中转搬运车运到垃圾中转站分类存放。同时负责村民聚居区公共区域的卫生清扫。

每个乡镇建一处垃圾处理中心,一个垃圾生态处理池。处理中心另设废品收购点用于金属、塑料、玻璃、废纸等第二类可回收垃圾的收储利用。处理中心配备垃圾转运车5台,混凝土粉碎机一台,厨余垃圾粉碎机一台。

从村垃圾中转站转运的厨余垃圾经粉碎后在垃圾生态处理池集中堆放,沤制有机肥料,提供给农户无偿使用。

利用,混凝土碎块则可以作为压制空心砖、路面砖、混凝土砌块的原材料。

废旧电器等无法生态处理、无害化处理的垃圾,镇垃圾处理中心统一收集后,运往上级政府指定的垃圾填埋场填埋。

三、运营方式

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对改善农村地区人居环境质量,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意义重大,也是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但农村垃圾处理点多、量大、面广,实行起来非常不易,运营管理更是困难,宜采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市场化方式实施。

具体来说,就是由第三方公司出资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环卫设备采购,人力资源招聘、培训、管理和使用,环卫方案实施。政府部门根据服务合同提供项目运行资金,并对项目运行结果进行检查、评估和监督。

我公司经深入市场调查研究,决定将环保工程及装备作为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企业转型为国内知名的环保、环卫设备制造商,环境治理工程承包商。为此,我公司已投资近百万元实施农村道路清扫、垃圾转运、污水处理设备的研究开发。如区政府考虑将颍东农村垃圾处理项目交我公司建设运营,则我公司近百万元的样机设备在拆解研究后可立即排上用场,不至于闲置造成浪费;另外我公司开发的新产品也有了现场试验的场所,可谓一举多得。

以上建议是否可行,请区领导考虑!

有限公司

5.农村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篇五

(草 案)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立法宗旨] 为了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理,保障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保护和改善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我县行政区域内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概念解释] 本办法所称农村污水处理,是指通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接纳、输送并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农村污水进行集中净化处理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包括污水处理设备以及接纳、输送农村污水的管网等相关设施。

第四条[政府职责] 乡(镇)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污水处理工作的领导,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通过财政预算和其他渠道筹集资金,统筹安排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本行政区域污水的收集率、处理率和达标排放率。

第五条[部门职责] 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统称污水处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的管理工作。

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使用后污染物的处理及排放情况和排放污水的个人纳管污水是否达

标进行监督管理。

县人民政府发展改革、水利、财政、国土资源、公安、工商、质量技术监督、价格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村污水处理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义务与举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义务,有权对污染环境和破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行为进行检举。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七条[规划与计划]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应当统一规划,配套建设,有偿使用。

县政府应当组织污水处理、发展改革、环境保护、水利等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县污水处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专项规划的要求,制定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年度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同步配套建设要求] 农村建设应当按照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要求,配套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或者预留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用地。预留的建设用地未经法定批准程序,不得改变用途。

新建、扩建、改建乡镇道路以及住宅小区的建设,应当按照专项规划的要求,同步建设相应的接纳、输送污水的管网等设施,并同步投入使用。

第九条[项目立项] 新建、改建、扩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应当按

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办理项目审批(核准)手续。

第十条[项目建设和改造]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污水处理设备、工艺与材料应当符合国家和省有关强制性标准。

第十一条[竣工验收]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完工并通过相关法定专项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组织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竣工备案] 建设单位应当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项目竣工验收资料报送污水处理、环境保护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档案移交] 建设单位应当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20日内,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要求收集、整理项目档案资料,向所在地建设档案机构移交。

第三章 污水接纳与处理

第十四条[管道纳污] 城镇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其排放的污水达到纳管要求的,应当将污水排入城镇污水管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条件允许以其他方式排放的除外。

鼓励企业对生产用水进行循环利用;鼓励宾馆、饭店、写字楼、住宅小区等建设中水回用系统,减少污水的直接排放。

第十五条[行为禁止] 禁止向城镇污水管网排放下列物质:

(一)挥发性有机溶剂及易燃易爆物质;

(二)氰化钠、氰化钾、硫化钠、含氰电镀液等有毒物质;

(三)腐蚀管道以及导致下水管阻塞的物质;

(四)不符合相应排放标准的医疗卫生、生物制品、科研、肉类加工等含有病原体及放射性的污水;

(五)其他禁止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

因意外事故致使含有前款所列物质的污水排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排水户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危害,并向污水处理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报告;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六条[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厂的废水排放,应当执行国家有关乡镇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七条[污泥处置] 污水处理厂应当具备相应的污泥处置能力,对污水处理运行中产生的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污泥属于危险废物的,应当按照危险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第十八条[统计报表] 运营单位应当依法向污水处理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相关统计报表。

第十九条[经营终止] 运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污水处理行政主管部门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终止特许经营协议,并实施临时接管:

(一)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在规定的期限内不予整改的;

(二)因管理不善,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生产安全事故的;

(三)擅自停业、歇业,严重影响社会公共利益和环境安全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终止特许经营协议的其他情形。有关临时接管的具体方案,由实施临时接管的污水处理行政主管部门制订,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章 设施保护和维护

第二十条[设施的改迁拆] 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经相关部门批准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建、迁移或者拆除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第二十一条[设施保护] 禁止从事下列影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和危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的活动:

(一)在污水管道、阀门、检查井等设施上面及污水管道两侧安全保护范围内取土、堆放物品或者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二)擅自在污水管道上凿洞接管排水;

(三)阻塞污水管道及出水口;

(四)损坏或者移动井盖、井座、阀门井等设施;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活动。

第二十二条[维修养护责任] 运营单位负责污水集中处理厂、管网、再生水利用和污泥处置设施的维修养护。

第二十三条[设备检修] 因工程施工、设备维修等原因,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需要临时停运的,运营单位应当提前48小时通知排水户。

第二十四条[突发事件] 运营单位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第二十五条[施工安全]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维修养护的,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当制定中毒、窒息等事故抢救预案,进行有害气体浓度的检测;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指定专门监护人员进行安全监护。

第二十六条[支持配合]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维修养护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支持、配合,不得阻挠和干扰。

第二十七条[电力保障] 电力部门应当保障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用电需求。因故确需停止供电的,电力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事前通知运营单位。

第二十八条[相关工程施工要求] 工程建设涉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在项目开工前,向运营单位查询地下污水管网情况。工程施工可能影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与运营单位协商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工程施工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造成损害的,建设单位应当予以赔偿。

在污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上下或者两侧埋设其他地下管线的,应当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并遵守管线工程规划和施工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监管要求] 污水处理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

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的规定,加强对农村污水处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依照各自职责查处违法行为。

第三十条[水质检测]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水质进行监督检测,对获得的检测数据,应当与污水处理行政主管部门共享。项目乡镇应当配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测,如实提供排污排水情况,不得阻挠、妨碍检测。

运营单位应当建立水质检测化验制度,并向污水处理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准确报送污水处理水质与水量、主要污染物削减量等信息。

第三十一条[信息公开] 污水处理行政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应当设立公开电话和网站,及时受理公众对污水处理的意见和投诉,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并予以答复。

对于污水处理过程中发生的污染事件情况及处理结果,应当向公众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转致规定]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三条[行政处罚]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污水处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 元以上 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 万元以上 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违法事实和处理结果:

(一)向农村污水管网排放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禁止排入的物质的;

(二)从事本办法第二十一条所禁止活动的;

(三)相关单位未履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维修养护责任的;

(四)运营单位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中所产生的污泥未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处理而随意倾倒的;

(五)因施工影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而未与运营单位商定相应保护措施的。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参照适用] 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6.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 篇六

一、现状分析

至20xx年全县共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6个(含六家桥乡七分村车上村稳定塘1只),涉及32个行政村,日处理规模1980吨,其中:采用无动力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工艺的52个、采用电动装置处理工艺3个、采用稳定塘工艺1个。但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使用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没有后期管护费用,县财政要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费用列入县级财政预算,确保有管护主体和管护资金。至目前为止,我县还有119个行政村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所需资金巨大,治理任务艰巨。

二、工作任务

因村制宜,分类梯次推进污水治理工作,选择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利用高低错落的地形特征,污水处理管网及终端设备设计于各村最低处,便于污水自然流动。根据污水量和污水来源,路线规划遵循“能落地、重力流、全收集、全覆盖”的原则,选择合适污水管网,实行雨污分流。创新推广“无动力+人工湿地”法,大力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工作,20xx年度计划完成新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3个,分别是郭圩乡程家村、礼陂镇下斜村和河上镇元家村,整治标准为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0%,黑臭水体整治率达到8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整治完成率达到80%,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2%,全县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设施正常运行率达到8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治站位。各乡(镇)、各部门要把抓好农村环境整治作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牢牢把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正确方向和重点工作,做到抓常态、抓细致、抓深入,从解决农民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入手,充分发挥各级基层组织的组织动员优势,压实村组责任,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结合爱国卫生月、卫生城镇创建、全民清扫等活动,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洁净美化乡村环境,努力提升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牢基础。

(二)强化舆论宣传。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发挥群众运动优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微信、宣传栏等各种媒体媒介,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和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农村环境整治的宣传报道,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健康卫生理念,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要总结提炼典型经验,收集图文素材,深入挖掘、宣传和推广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以点促面,带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主动投身到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来,努力营造全社会“人人讲卫生、人人搞卫生、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7.农村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篇七

高科国际社区位于西安市西南方向, 长安区沣河中部节点上, 北靠西咸新区, 南眺秦岭高冠瀑布, 东临西安高新区和三星城, 西接户县, 地理位置优越。以沣河为界分东岸和西岸。东岸片区是集休闲体育、酒店商务、动漫创意产业、研发设计产业和外籍人士生活工作为一体的国际生态商务社区, 2020 年东岸片区总建设用地面积为4. 83 平方公里, 规划人口8 万人。东岸片区属于西安市西南角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 该污水厂为西安市十四个污水处理厂之一, 近期处理规模为10 万吨/日, 终期处理规模为25 万吨/日。目前该污水厂仅是规划阶段, 尚未有建设计划, 而国际社区东岸区域已有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 近期园区内必将产生一定量污水, 若直接排放将对沣河水体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也不利于园区总体规划目标实现。因此东岸片区迫切需要实施污水处理站, 解决高科国际社区先期建设项目所产生的污水处理排放问题。

2 设计基础资料

2. 1 处理水量

据东岸片区服务范围人口、重点项目建筑面积及用地规划, 分别采用综合生活用水量方法和分类用水量加和法, 对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进行测算并结合《高科国际社区给水专项规划》东岸片区计算结果, 确定污水处理站近期2017 年设计规模1500t/d, 远期2019 年设计规模3000t / d。

2. 2 设计进水水质

高科国际社区在建项目有基督教堂、国际学校、三星专家公寓、国际社区生态城等, 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厨房、浴室、洗衣房、盥洗室和卫生间产生的污水, 为典型城市生活污水, 参考西安相似片区污水实测数据并预留部分余地后确定。本次污水处理站方案设计的进水水质指标暂按以下标准设计: BOD5≤120mg/L, CODcr≤250mg/L, SS≤150mg/L, T- N≤30mg / L, T - P≤3. 5mg / L, NH4N≤25mg / L。

2. 3 设计出水水质

本工程处理后的污水尾水排入沣河。据陕西省《黄河流域 ( 陕西段)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DB61 /224 - 2011) , 要求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排水应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18918 - 2002) [1]中一级A标准。故确定出水水质标准为: BOD5 ≤10mg/L, CODcr≤50mg / L, SS≤10mg / L, T - N≤15mg / L, T - P≤0. 5mg / L, NH4N≤5 ( 8 ) mg / L ( 注: 括号外数值为水温> 12℃ 时控制指标, 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 时控制指标) 。

3 工艺方案比选

考虑到近期园区污水量规模较小, 本工程仅作为污水处理厂建成前进行临时处理的措施。在选择处理技术时须采用技术先进成熟可靠、节省投资低碳技术, 满足建设简单、管理简单、运行简单可靠、建筑美观要求并据国家相关要求及规定, 采用“预处理+ 生物处理+ 过滤+ 消毒”处理工艺。而此工艺核心即生物处理工艺多种多样, 如SBR、活性污泥法、生物转盘法、膜- - 生物反应器 ( MBR) 等。

通过对市场上现有新型一体化装置工艺进行分析, 并结合本工程规模、用地及当地管理水平等特点, 出水水质 ( 特别是脱氮除磷) 要求高, 对目前在市场上得到认可的AONO和3D - RBC生物转盘法两种处理工艺一体化设备进行论证。

ANAO ( 厌氧- 缺氧/ 厌氧- 好氧) 工艺是在现有反消化除磷工艺基础上提出的, 主体是间隔成六个单位矩形反应池, 可据进出水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组合方式, 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节省投资, 能通过较长厌氧水力停留时间和较大缺氧池比例在系统中富集反硝化除磷菌, 起到高效低耗除磷脱氮目的[2]。

3D - RBC立体结构生物转盘污水处理设备采用高效生物转盘技术, 该技术使细菌和菌类的微生物、原生动物一类微型动物在生物转盘填料载体上生长繁育, 形成膜状生物性污泥- - 生物膜。污水经调节池初级处理后与生物膜接触, 生物膜上微生物摄取污水中有机污染物作营养, 使污水得到净化。配套纤维滤布过滤器设备出水可直接达到一级A排放。ANAO工艺和3D - RBC工艺流程见图1、图2。

4 方案技术比较

ANAO工艺: 优点: ( 1) 除磷脱氮效能高, 可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 非常适用于低碳氮比废水; ( 2) 工艺运行稳定, 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 3) 污泥减量效果显著。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相比, 可降低污泥产量40% ; ( 4) 单位占地面积小; ( 5) 建设周期较短, 施工简单; ( 6) 运行和维护简单。缺点: ( 1) 基建费用略高; ( 2) 采用鼓风曝气, 能耗高, 运行成本略高; ( 3) 工程投资费用: 1492 万元; ( 4) 单位污水处理成本0. 484元/m3

3D - RBC工艺: 优点: ( 1 ) 节能, 系统的水头损失小, 能耗省, 降低了运行费用; ( 2) 生物量多, 净化率高, 适应性强, 出水水质较好; ( 3) 生物膜上生物的食物链长, 污泥产量少; ( 4) 维护管理简单, 功能稳定可靠, 无噪音。缺点: ( 1) 占地面积大; ( 2) 处理效率略低; ( 3) 散发臭气, 宜滋生灰蝇; ( 4) 工程投资费用: 1177. 92 万元; ( 5) 单位污水处理成本0. 413 元/ m3

5 总结

ANAO工艺与3D - RBC立体结构生物转盘工艺出水水质均达到设计出水要求并均有成功运行实例, 但受规划区内规划定位限制, 3D- RB立体结构生物转盘工艺构筑物较多, 占地面积大、散发臭气及易滋生蚊虫, 而ANAO工艺整体结构紧凑, 占地小, 厂区环境好。3D -RBC立体结构生物转盘工艺依靠盘体转动实现充氧, 运行费用低, ANAO工艺采用鼓风曝气, 运行费用高, 但ANAO工艺可据进水水质情况调整充氧量, 减少运行成本。综上所述, 充分考虑到ANAO工艺技术优点与高科国际社区国际生态商务社区规划定位, 推荐采用ANAO工艺作为本工程处理工艺。

参考文献

[1]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S].

8.农村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篇八

关键词:变电站;土建结构;设计问题;措施

一、变电站土建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变电站在选择地址上存在的问题

由于变电站内部往往存在部分高电压、大电流的设备,同时这些设备之间的电路往往相互交织,因此,一旦出现自然灾害时,很有可能导致变电站内部的电气设备受到损伤,严重时可能会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这就提示我们建设变电站的时候,应该充分重视地址的选择。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变电站工程的土建结构设计人员忽视了变电站地址的选择,导致变电站选址不合理。比如,有的将变电站建在雷暴高发区域或低洼区域等,这就对变电站的安全及其稳定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变电站在基础及其结构稳定性方面存在问题

变电站的内部存在大量的建筑结构,它们是变电站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对变电站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变电站的建筑基础不牢固,同时变电站的结构设计不合理,这就会对变电站浇筑结构的稳定性及其使用寿命产生影响[1]。在实际的变电站工程中,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及耐用性方面的问题常常体现在对地基的处理与混凝土的质量上,一旦地基处理不合格,且混凝土出现裂缝等现象,势必会对变电站结构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三)变电站在整體布局上存在问题

变电站内部存在大量的电气设备,而这些电气设备往往对安装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一旦变电站内部的建筑平面布局存在问题,那么就会对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部分变电站工程设计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到变电站的整体布局问题,导致变电站的建筑结构与电气安装工程之间出现冲突[2]。与此同时,部分变电站工程设计人员会忽视变电站的某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如变电站的通风口直径过大,但却没有给变电站设置相应的防护网,这就极有可能导致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

二、变电站土建结构设计方面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土建结构设计前应进行充分考察

在变电站土建结构设计之前,工程设计人员应对变电站的线路路径及其造价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考虑,同时应对变电站地理位置的选择、人员的流动以及电网规划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考量,在此基础上,对变电站土建施工的地质状况及承载能力进行深入调查,从而为变电站的土建结构设计提供相应的依据,保障变电站地址选择的科学及合理性。与此同时,变电站工程设计人员还应依据选择的位置、站内水电供应以及建站面积等相关方面,科学论证变电站土建结构的设计原理,从而保障变电站土建结构设计的可行性。

(二)变电站地址的选择应科学

在选择变电站的地理位置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其一,变电站的地址应符合电气设备与线缆进出线的要求。在选择变电站的地址时,应该接近负荷中心,同时还应与周边的工矿企业等进行相互协调。尤其应注意变电站内进出线走廊的设计,应处于相对开阔的地方,从而可以方便电缆埋设及进出线架空工作的需求。其二,变电站的地址应符合节约用地的要求。在选择变电站的地址时,应尽量少占用当地的土地资源,特别是在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地区。其三,变电站的地址应该选择在周围环境较好的地区。在选择变电站的地址时,工程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变电站周围的环境,尽可能将变电站建设在周围环境相对较好的地方。如果变电站工程所在地的整体环境相对较差,且存在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时,应该尽量将变电站建在上风位[3]。其四,变电站的地址应符合地质条件的要求。在选择变电站的地址时,需要充分考虑变电站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等方面的地质特征,不应将变电站建立在山坡旁边,也尽量不选择低洼区域,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滑坡以及洪水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三)变电站地基的处理要合理

在处理变电站的地基时,应重视应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其一,变电站地基中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在变电站的土建结构设计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不良地基,为了保障变电站土建结构的稳定性,变电站建设人员需要对地基进行合理处理,处理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强夯法、片石垫层法以及挤密桩法等。其二,变电站地基中沟槽基础的处理技术。电缆沟槽、排水管道等都属于变电站内建筑基础的范畴,对其进行处理的时候,不仅可以采用常规的地基处理技术,同时还应该考虑沟槽与管道的具体特点。

(四)变电站的总体布局要科学

对变电站进行总体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变电站的整体规划。在对变电站进行整体规划的时候,应该以满足当地区域规划的要求为前提,并结合变电站土建结构的特点以及附近的防排洪等进行整体规划。特别要做好变电站内电气设施的设计工作。其二,变电站主控室的布局。在设计变电站主控室的时候,应该尽量将其建设在方便工作人员巡视且能够避开噪音干扰的地方。此外,还应充分考虑电缆的长度,应将主控室设置在两个配电站之间,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电缆。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障我国变电站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变电站工程设计人员应充分重视变电站的土建结构设计,必须在变电站施工之前制定科学且可行的变电站土建结构设计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国点变电站土建工程的质量,加快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十茵.变电站土建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及方案处理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9):211-211.

[2]李玲.土建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及变电站方案处理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5)

9.黄土村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施方案 篇九

农村生活垃圾废弃物分类收集管理

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水平,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处理和监管工作,进一步提高我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和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原则。围绕改善和提高我镇城乡人居生活环境质量、削减生活垃圾污染、保护环境,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和处理工作,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城乡统筹、技术合理、能力充足、环保达标;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二)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本村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生活垃圾成分和性质,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污染防治措施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要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逐步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和垃圾资源再利用。

二、分类标准和处理方法

农村生活垃圾分四类进行处理:一是厨余垃圾、泥土尘灰、植物枝叶等可堆肥垃圾,如:剩菜、剩饭、菜叶、果皮、蛋壳、茶渣、骨、餐巾纸、面巾纸、尘土灰、植物枝叶采用生物堆肥的方式集中处理;二是金属、塑料、玻璃、废纸等可回收垃圾,如废铁、废铜、废有色金属、饮料瓶、碎玻璃、废报纸、纸箱、废纸、废旧家电等可进入废品回收环节,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三是建筑垃圾,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砖头、渣土、弃土、弃料、淤泥等废弃物,送至指定地方填埋处理;四是废旧织物等不可回收、不能堆肥的垃圾,如废旧衣物、尼龙织物、皮革、废电池、农药瓶、塑料袋等进入垃圾中转站集中处理。

三、处理方式

1、户定点;户粗分;户初次处理。村民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对生活垃圾进行粗分类,将堆肥垃圾进行生物堆肥或生态循环处理,将建筑垃圾进行就近填埋处理,将可回收垃圾收集变卖,将不可回收垃圾送至垃圾收集池集中处理。

2、组细分;组收集。组上保洁员将定点垃圾收集池的垃圾转运至垃圾生态处理池进行细分类,生态化处理,再次减量,可回收垃圾变卖收入作为保洁员额外报酬收入,并负责组上的日常保洁工作。

3、村收集;运镇上。各行政村保洁员将组上垃圾池无法生态处理的垃圾收集转运至镇上的垃圾中转站。

四、工作要求

(一)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我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根据;布局合理、方便群众、便于转运;的原则,建设分类、收集、处理的垃圾设施。原则上每个集中居住区域或院落建设1个垃圾收集池,要求方便群众、坚固耐用。

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修建封闭的垃圾生态处理池,原则上1个村民小组建设1个垃圾生态处理池,要求布局合理,转运方便,垃圾能分类堆放,同时防止因堆肥产生的气味影响周边居民。

对已修建的垃圾池(库)进行改造,以达到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功能;对公路沿线已修建有破损的垃圾池(库)进行维修加固处理;对主要交通干线的垃圾池(库)进行贴砖美化。

(二)健全环卫队伍

根据垃圾收集、分类、处理方式,作业时间等因素,配置相应人员和运载工具,有序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和生态处置工作。

充分遵循村民自治原则,由村民小组聘请保洁员,支付劳动报酬(可优先考虑村干部、组长和农村低保人员)。原则上1个组设置1名保洁人员,将垃圾收集池垃圾转运到组上垃圾生态处理池分类处理,每月清运5次以上。同时负责村、组道路沿线和公共区域的卫生清扫保洁工作。原则村设2名保洁员,村保洁员负责将组上垃圾生态处理池的不可回收垃圾转运到镇的垃圾中转站。镇对村、组保洁人员实行月督查、月考核制度。

(三)经费保障

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卫人员经费实行一事一议的方式,按常住人口每人每月2元钱筹集(五保户、低保户免收),充分调动农村居民参与环境治理、保护环境的意识,筹集资金由村上统一管理,镇监管,定期公布资金使用明细。

五、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宣传

充分发挥优势,创新宣传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宣传平台,开展新公民文明素质培训,宣传教育群众学习文化礼仪知识,改变生活陋习,提升公民综合素质;强化公民的环境意识培训,改变垃圾乱倒乱扔乱堆、杂物乱放的不良习惯,提高自觉参与改善自身环境卫生意识。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村和各组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专项行动的各项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

(二)强化宣传,广泛发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能彻底改变我镇垃圾乱倒、乱扔、乱堆的现象,同时也能减少因生活垃圾带来的环境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是一项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要想发挥好生活垃圾处理的作用,首先就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要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导向作用,营造出强大的舆论声势,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并在参与中不断提高文明卫生素质,让群众真正体会到;我参与、我支持、我受益。

上一篇:教学改革创新计算机基础论文下一篇:窗前的树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