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区土地利用现状

2024-10-16

垦利区土地利用现状(7篇)

1.垦利区土地利用现状 篇一

关于区域土地整体利用效率的文献的研究, 由于关于土地的具体指标较难获得, 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与工业园区的土地利用效率, 而对于宏观性、区域性土地利用的情况比较少, 王文刚等从数据包络分析的角度对中国区域土地利用效率研究, 指标主要选取了农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三产业就业人数为投入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财政预算收入、和人口密度为产出指标。从宏观上对我国各省区的土地利用进行分析, 得出我国省区土地利用效率差异较为明显, 且存在土地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较大冗余, 资金的不足。

但是对于区域性土地利用效率应用在汽车产业上的研究几乎没有。根据数据指标的可得性以及前人在对中国区域土地利用效率上的研究的参考, 本文主要从各省区汽车整体的土地利用出发,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 选取的投入指标主要从资本要素、自然资源要素方面考虑, 产出指标主要从利润、规模、及总产值方面考虑, 运用DEAP2.1进行计算, 将其结果从三大区域上进行分析, 更加明显地看出各省区在汽车产业土地利用上面的不足与冗余, 最终希望可以对区域性汽车产业的土地资源的规划使用提出一些建议, 为进一步各省市发展规划土地资源集约型利用提供参考。

1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简称DEA) 是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和W W Cooper等学者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自1978年第一个DEA模型———C2R模型建立以来, 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应用领域也日渐广泛, 已经成为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领域一的种重要而有效的分析工具之一。

DEA以决策单元 (DMU) 的投入、产出指标构建出一条非参数的包络前沿面, 通过比较决策单元偏离DEA前沿面的程度来判断各个DMU投入、产出的有效性, 有效点位于生产前沿上, 无效点处于前沿的下方, 同时用投影方法指出非DEA有效和弱DEA有效的原因及其改进的方向和程度。

本文主要采用VRS模型面向投入的DEA模型如下:

其中θ是一个标量, λ是一个N×1的常数向量, xi和qi分别表示投入和产出, II×1是一个I×1的向量。

2 指标和数据的选取

DEA方法的研究主要在于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因此本文在指标选取的导向性、可操作性以及充分性原则的基础上, 借鉴前人在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效率方面所采用的方法, 如王文刚等在从数据包络分析的角度对中国区域土地利用效率研究的文献中主要选取了农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三产业就业人数为投入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财政预算收入、和人口密度为产出指标。再考虑到研究的对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本文将研究的范围继续缩小到汽车产业, 考虑到汽车产业的特殊性, 同时结合了现有可以查到的数据资料, 投入指标从主要资本要素、自然资源要素方面考虑, 产出指标主要从利润、规模、及总产值方面考虑。

投入指标:生产用建筑面积 (m2) ;主营业务成本 (万元) ;汽车工业固定资产 (万元) 。

产出指标:汽车工业总产值 (万元) ;汽车生产量 (万辆) ;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利润总额 (万元) 。

本文主要选取了2005-2010年我国27个省区 (由于西藏、甘肃、青海、宁夏4个省份在本文指标建立上的投入产出几乎为0, 因此没有考虑在内) 的汽车产业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 指标主要来源为《汽车工业统计年鉴》。

3 实证分析

3.1 数据分析

文章运用DEAP2.1软件进行计算27个省的土地利用效率, 并且得到结果如表1所示。

注:crste表示技术效率;vrste表示纯技术效率;scale表示规模效率

3.2 从我国三大经济地区的划分角度分析

由于考虑到数据所采用的来源较多, 同时前人有文献显示我国省区土地利用效率的平均综合效率水平一般, 省区间综合效率差距呈现增大趋势;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显著, 呈现东高西低, 与经济格局类似的特征, 因此为了方便比较, 本文也采用了类似经济地区划分的图表对结果进行分析。从技术效率来看三大区域关于汽车产业土地利用的情况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也有少部分, 西部地区几乎只有四川省达到技术效率的最优。

从纯技术效率来看各地区的有效的决策单元均有所增加。整体上东部以及中部汽车产业在土地利用效率上较好, 西部地区普遍在规模以及技术上均存在不足。只有河北省、吉林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海南省在调查的6年内均处于土地利用最优的前沿面, 其各自的总效率均为最优, 因此可以在当前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相应比例规模的扩大, 有利于这几个省汽车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从2008-2010的数据来看, 北京、上海、吉林、黑龙江、四川也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前沿面, 虽然在2008年之前这几个省的总效率均未达到生产前沿面, 可能存在纯技术或者规模上的问题, 但是在近几年的调整中都表现较好, 因此也可以按原有比例的规模继续进行汽车产业的发展。像重庆、湖北这两个汽车制造大省,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规模效率不佳, 他们在纯技术效率上几乎是高于平均值, 但总是由于规模效率而影响最总效率。

3.3 从投入冗余角度分析

土地利用效率不处于前沿面, 说明各个省区的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未达到最优, 存在要素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的情况。

对于固定资产投入的方面, 相对于主营业务投入方面较高, 可能是由于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方面不在生产前沿面上的原因, 而导致固定资产投入较多, 因此各区域的汽车产业可以据此进行适当的调整, 同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 找出具体冗余的部分。由于固定资产方面的缩减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资产浪费, 因此可以适当的调整投入比例, 对于规模递增的企业可以适当的扩大企业的规模, 来避免固定资产的浪费。

下面主要从土地的冗余进行考虑, 通过计算并将结果按上述分类划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各个区域的土地冗余在2005-2010年呈现先减少后增加, 可以看出各地2008年之前通过开发土地建厂生产以及增加产业规模来满足汽车产业的需求, 2008年汽车产销量急速上升, 使中国在世界汽车销量中快速名列前茅。但是在2008年以后由于之前各种投入要素的大规模增加, 而综合产出并没有随着投入的增加而出现相对比例的增加, 因此导致汽车产业出现了投入要素的冗余。本文主要从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 研究汽车产业在中国不同区域的利用效率。从上述表1-3可以看出东部、中部地区的土地冗余率较大, 西部地区相对于其他两个地区较少, 但事实上冗余率也较高。在资源稀缺的今天, 各汽车产业应该更加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 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 同时为企业实现最大利润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 对于规模递增的汽车产业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地调整投入比例, 加大资金的投入, 同时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通过适当的增加规模来减少规模效率低下而带来的总的技术效率的低下的问题。对于规模递减的汽车产业, 应该主要通过调整投入的资金和资源的比例, 并且适当地通过引进新的技术来提高企业的总效率。通过我国汽车产业区域性土地资源效率评价的研究, 笔者希望对区域性汽车产业的规划以及规模的发展提供适当的指导, 使汽车产业区域性发展更加符合国家土地资源集约化的要求。

4 结论

本文利用DEA模型评价方法对我国大陆27个省区的汽车产业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的效率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1) 我国省区土地利用效率的平均综合效率水平一般, 在运用DEAP2.1软件计算的结果, 从规模报酬来看2005年9个规模报酬递减的省份, 到2010年减少为4个省份, 整体上来说汽车产业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好转。

(2) 从三大区域的角度看, 东中西省区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率存在明显差异, 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较差, 呈现出了与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相似的特征。

(3) 从非前沿面省区的资源要素投入看, 我国省区土地利用投入的资金冗余较小, 而土地投入冗余较大。

从上述的分析过程及结果看, DEA方法对于评价土地利用效率具有较为明显的实用价值。但是本文在运用DEA模型评价省区土地利用效率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例如在投入产出要素的选取上, 尤其是投入指标的选取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般需要从资本要素、自然资源要素、人力资本要素方面选取, 但各省汽车产业关于人员的数据较难收集) , 因此在评价结果上存在一定的误差。另外, 本文主要是从区域的角度对汽车产业的土地效率进行宏观的研究, 但是对于各个汽车企业来说指导作用不是很明显, 有待于对各个企业之间的土地资源进行进一步的详细研究。

参考文献

[1]觀江红, 成舜, 郭永昌, 等.包头市工业用地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初步研究[J].经济地理, 2004, 24 (2) :250-253

[2]李伟芳, 吴迅锋, 杨晓平.宁波市工业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问题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 2008, 22 (5) :23-27

[3]傅利平, 顾雅洁.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土地利用效率评价[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8 (3) :103-107

[4]郭贯成, 任宝林, 吴群.基于ArcGIS的江苏省金坛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 (8) :24-30

[5]贾树海, 代丽媛, 宋振华, 等.基于滴权法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辽宁省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1 (3) :4-6

[6]王文刚, 宋玉祥, 庞笑笑.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区域土地利用效率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11, 5 (8) :60-65

[7]盛昭瀚, 朱乔, 吴广谋.DEA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

2.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规划探究 篇二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在发展中会不断地向外围扩展,这时就出现了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的问题,边缘区土地是城市与广大乡村地区连接的一个过渡区域,是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出现的具有特殊性的地域,是城市与现存的融合,同时具备二者的功能性质和结构类型,这种边缘区的土地利用特征存在双重性和过渡性的特征,是城市扩展的新的空间,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一、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现状

1、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效率低下

城市化的本质特征是以要素集聚获得资源集约利用和规模经济效益,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资源[1]。在现代的城市建設中最常见的边缘区土地利用形式就是建设开发区,但是进展大多数都不是很顺利,开发区的建设是一个大项目,如果城市经济水平没有达到要求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开发区的具体规划措施得不到落实,大量的土地被占用,但是后续的建设始终开始不了,造成了土地资源被搁置浪费的现象。另外,即使开发区建设顺利的完工了,由于居住地人们的消费水平或者居住人口密度的问题等,大多数的商铺项目也会被荒废,人们的活动区域还是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中心区域。在我国的省级以上就存在850多项开发区建设项目经过了国家的开发批准,但是实际的动工开发的土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3%左右,大部分的开发用地都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在中小型的城市中,边缘区的土地一般都用于发展乡镇企业,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企业规模较小但是却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存在土地规划利用不合理的现象。

2、城市边缘区土地的生态性遭到破坏

土地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已成为城市边缘地区土地利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工业污染,二是生活污染[2]。大多数城市的边缘区都被工业企业所占据着,有许多的乡镇企业或者工矿企业在这里汇集,其中不乏重工业企业,企业自身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再加上政府政策的宽松以及企业利益的追求,工业废气随意排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也是就地放置,不采取必要的生态处理措施,对周边的空气、环境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有的城市中将垃圾也是运到边缘区进行处理,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人口不断地增加,人们的生活垃圾将会越来越多,进入到边缘区域的垃圾也会越来越多,在垃圾焚烧或者掩埋过程中也会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垃圾还会对土壤成分和水源造成污染,有的塑料制品埋在地下一百年也不会被降解,而且其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容易对土壤造成污染,严重破坏城市边缘区的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另外,这种边缘去土地在管理上也存在城乡间管理权利的矛盾,缺少一个统一的城乡协调体系,加重了边缘区土地的不规范利用情况的发生。

二、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的完善对策

1、对城市边缘区土地进行合理规划

用地规模不仅是空间范围概念还包括用地数量指标,它的划定是编制城市边缘区规划中的一个难点,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条件合理确定城市用地的空间扩展范围[3]。政府在进行用地审批的时候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避免土地的盲目性开发造成的资源的浪费。边缘区域是一个城市以及其下属乡镇的中间地带,在开发规划中应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也要考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做好政府管理的工作。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增加时间的期限,不作具体的规定,但是想要达到的土地利用成果需要进行仔细的规划,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特殊状况都要进行充分的考量,保障建设指标都有一个可弹性空间,降低建设中的风险和损失。

2、对城市边缘区土地进行统筹规划

统筹土地利用要求各类规划必须在全局及发展观点的指导下制定,现行的土地利用规划重指标而轻分区管制,并且区域统筹的结论和管制的措施不够精细,还没有精确的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4]。将城市边缘区是土地进行集中的规划统筹,将不同的企业规划在不同的区域内,实行集中式的管理,促进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发展。城市边缘区的城市分区布局不能生搬硬套,应该按照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进行规划,同时考虑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将土地的使用适应性作为发展的前提条件,比如绿图规划思想的实践操作运用,与环境相融合后可以进行土地利用的共处和转换,是土地利用形式更加灵活,避免资源的浪费。

3、边缘区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

土地利用重在规划,如果不进行事先的分析研究就盲目的开发土地,那结果可想而知,土地的不合理的应用不仅不会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反而会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阻碍。土地利用需要进行经济、社会、生态扥给诸多方面的一个整体考量,充分对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在之后的生产发展中就能够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比如钢材生产企业就可以与城市建设企业相互联合,形成一个小型的产业链条。城市的总体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边缘区土地规划的发展方向,二者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互相促进而又互相制约,对闲置的土地进行有效的再利用,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在维持生态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边缘区土地的规范化利用。

结束语:

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规划需要借助宏观调控的手段,将城市建设的规划与其边缘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统一起来,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二者还不能达到有效的衔接,破坏了土地利用规划的结构和政策的落实,城市建设应该充分的利用闲置土地,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避免盲目的进行边缘区土地的开发,促进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的建设不断融合,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志军.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2]靳晓雯,欧名豪.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考[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03:30-34.

[3]李广梅.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管理机制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

[4]张侠,王嘉陵,彭补拙.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动态规划管理系统[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04:332-337.

3.垦利区土地利用现状 篇三

(一) 自然条件概况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简称“莫旗”)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部, 大兴安岭东麓, 嫩江右岸, 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与松嫩平原的交汇地带。

莫旗地处大兴安岭东麓支脉形成的浅山区, 南部系松嫩平原的北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并由西北向东南呈梯形逐降。

莫旗地处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带, 属中温带温和气候。由于地处大兴安岭森林边缘的低山丘陵地带, 受地形、地势、植被及纬度的影响, 形成了温度由西北向南递升, 降水由西北向南递减, 山地风速小于平原, 风向呈河谷走向等特征。

莫旗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1.93亿立方米, 属丰水区, 地下水资源约1亿立方米。

根据莫旗土壤的成土母质条件, 土壤类型分为暗棕壤、黑土、草甸土、沼泽土4个土类、15个土属、51个土种。

(二) 社会经济情况

全旗共有8个镇、2个鄂温克民族乡、220个行政村、770个自然屯, 980个村民小组, 13个社区。2008年全旗总人口340896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为81983人, 占总人口的24.05%, 农业人口为258913人, 占总人口的75.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06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5267元。

2008年全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2959万元, 同比增长9.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6482万元, 同比增长7.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7353万元, 同比增长8%, 其中: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76726万元, 同比增长13%, 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0627万元, 同比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109124万元, 同比增长15.80%。产业结构为54.2:22.7:2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923元, 比上年增长7.5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182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432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0148万元。

二、莫旗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莫旗自然地理环境区域差异明显, 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据莫旗2008年土地调查数据, 农用地937355.82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90.51%, 其中耕地498312.38公顷、园地面积为389.70公顷、林地面积为225309.76公顷、牧草地面积为177492.58公顷。建设用地26521.31公顷, 占总面积的2.56%。其它土地71736.01公顷, 占总面积的6.93%。农用地中耕地所占比例最大, 占农用地面积的48.12%, 林地次之。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所占比例最大, 占建设用地面积的93.06%。基于此, 对全旗土地利用状况进一步分析可得出如下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特征:

(一) 耕地面积广阔, 质量好, 农业生产条件比较优越, 耕地占农用地面积的53.16%。其中灌溉水田4707.79公顷, 水浇地884.41公顷, 旱地492720.18公顷。

(二) 林地资源较丰富, 结构合理。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1.76%, 其中有林地195492.95公顷, 灌木林地21153.33公顷, 其他林地8663.48公顷。乔灌结合形成防护林带。

(三) 牧草地资源次之, 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17.14%。其中天然草地176632.15公顷, 人工草地860.43公顷。

(四) 城乡建设用地面积较小, 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2.78%, 其中城镇工矿用地1651.40公顷, 农村居民点23028.63公顷。

(五) 其他土地面积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6.93%, 其中难利用土地居多。其中水域70216.70公顷, 自然保留地1519.31公顷。

三、莫旗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状况的影响表现在土地自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因地域间经济状况不同, 导致土地利用状况的差异。如莫旗的尼尔基镇有显著的地域优势, 这里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社会经济发展较快, 其利用土地的手段和力量是全旗其它地方无法比拟的, 能够给土地利用者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十分丰厚的,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果在全旗是较好的。而其它地区尽管所处的土地自然条件与尼尔基镇相同, 但由于经济条件落后, 在土地利用状况上要逊色得多, 在农用土地的利用中也是如此。因此在一定条件下, 不同的经济条件对土地的利用状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 民族生产经营习惯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莫旗以达斡尔族为主, 汉族居多数, 并有其它少数民族的半农半牧地区, 广大农牧民在长期生产经营中为合理利用土地积累一定经验, 体现了土地利用合理成分, 但亦保持着一些原始、落后的生产经营习惯,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生产率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

(三) 随着人口增加, 人均土地面积减少, 人地矛盾紧张

该旗所显现的人地矛盾:第一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耕地的减少表现出的人口与吃饭的矛盾;第二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草地的减少所表现出来的人畜争地的矛盾和环境退化的问题;第三是随着城乡居民用地的增加, 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必然导致的建设与吃饭的矛盾。

(四) 土地管理失控, 布局不合理

土地管理失控, 必然导致土地利用的混乱, 这种混乱状况主要表现为滥垦、滥牧、滥伐、滥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现有耕地的利用主要采用广种薄收, 掠夺式经营方式, 采取撂荒耕种制, 对土地只用不养, 造成地力耗尽后不断废弃, 新农田又不断开垦, 加速了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对草原的建设和保护力度不够, 人为破坏草场的现象较严重。如盗窃草场的建设设施, 毁坏草场的现象时有发生;非农业建设乱占滥用土地的现象较严重。在非农业建设用地上, 乱占、滥用土地是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因素之一。

土地利用结构在局部地区还不尽合理, 如东南部农区林地、牧草地缺乏, 北部林区又有许多宜农土地尚未开发利用。

四、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一)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切实保护耕地

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实施土地用途管制, 农用地特别是要保护耕地, 强化重点区域的保护, 建立和完善保护新机制。增加对农业科技含量的投入, 改变经营方式, 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 实行产业化和规模经营, 用地与养地结合, 开发利用与治理建设并举, 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系统。

(二) 加强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

林地资源是莫旗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因素。严禁乱砍乱伐, 防止森林火灾和病虫害, 扩大森林面积, 适地适种, 提高森林覆盖度和森林蓄积量是提高森林生态功能的重要保障。因此, 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做到杜绝“重造轻管”现象, 从而提高森林成活率。扩大森林自然保护区面积, 调整树种结构, 种植水保经济林、水源涵养林和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 同时大力营造防护林、新炭林等特用林种和各类经济林的种植比例, 构成带网片结合, 乔灌草结合的防护林生态系统, 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提高生态效益。

(三) 合理利用水资源, 防治土地盐渍化

莫旗水资源比较丰富, 嫩江等河流以及水库建设以比较丰富的水量供给着莫旗各方面的用水, 但水资源浪费严重, 比如农业灌溉中的大水漫灌, 不仅浪费了水资源, 而且使得土地盐渍化加强。今后应加强地上和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在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同时防止土地盐渍化。另外, 大力发展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度, 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 可逐步防治盐渍化土地的发展。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加, 土地利用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例, 在分析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 较详细地阐述了当地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并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关键词:莫旗,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2010) .

[2]莫旗数据更新调查工作验收汇报提纲.

[3]王万茂, 韩桐魁.土地利用规划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2) .

4.垦利区土地利用现状 篇四

【关键词】土地调查 应用 土地监察 证据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日常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本文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特指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农村部分,以下简称“土地调查成果”)能否作为土地执法监察证据问题,存在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土地调查成果,是国土资源部门依据《土地调查条例》,组织专业队伍,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实地调查而来,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效率,可以直接作为证据;另一种观点认为不能直接作为证据。现就农村土地调查成果能否作为土地执法监察证据问题,试作分析。

一、土地调查有关规定和要求

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基本农田状况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的活动。土地调查包括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专项调查。

土地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土地调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综合运用实地调查统计、遥感监测等手段。一般采用传统方式,即利用DOM和已有的调查成果开展全野外调查。由于各地技术条件不同、经济状况又有明显差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未作明确规定。

关于地类的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中规定,利用DOM和已有土地调查成果等资料,实地调查地类及其界线现状。地类调查至《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二级类。由于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的独立性,农村土地调查时,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特殊用地等按单一图斑调查,在城镇土地调查时进行细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中规定,农村土地调查以1:10000比例尺为主。调查底图制作,DOM的平面位置精度要求: DOM地物点相对于实地同名点的点位中误差,1:10000比例尺DOM,平地、丘陵地不得大于5.00米;山地、高山地不得大于7.50米。特殊地區可放宽0.5倍。规定两倍中误差为其限差(其他规定参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二、土地执法监察有关规定和要求

土地监察,是指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对单位和个人执行和遵守国家土地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对土地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的活动。

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 、处理恰当、手续完备、适用法律、法规准确、符合法定程序和法定职责权限。土地管理部门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应当依照受理、立案、调查、处理、送达和执行规定的程序进行。

案件承办人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 承办人可以向当事人、证人或者关系人提出询问,并应当制作询问笔录,承办人在必要时,可以勘验物证或者现场,勘验物证或者现场,勘验人员应当邀请有关组织或者人员参加,勘验人员勘验时,可以对物证或者现场进行拍照和测量。

三、对比分析土地执法监察与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的特点及其相关规定

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日常土地执法监察的重点区域,主要是在城镇郊区及其以外的农村部分,即在农村土地调查的覆盖范围内,查处的重点是擅自占用农用地进行建设、破坏耕地等违法行为。众所周知,土地违法案件查处中,当事人不配合,案件承办人员又不能即时采取有效强制措施,调查取证难度较大,调查取证的过程较长,以致案件无法及时办结,甚至造成案件承办人员工作不力的误解。基于上述情况,为了缩短案件调查时间,快速完成调查,提高案件办结率,案件承办人员认为,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是国土资源部门依据《土地调查条例》,组织专业队伍,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实地调查而来,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效率,可以将违法用地实际位置与土地调查成果图件上位置对应,直接判定违法占用的地类,并在土地调查成果图件上标注后作为确定土地违法案件类型的证据。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妥。

1998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一个显著改变就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此不难看出,土地土地违法案件定性的关键点在于是否符合利用总体规划,而不是与土地调查成果是否相符。

另外,从农村土地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调查底图的比例尺,也可以看出,土地调查成果的精度不高,远低于土地勘测定界成果的精度。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时,对违法用地的面积、四至界线要求精确确定。显然,土地调查成果的精度不能满足土地执法监察中对违法用地面积和位置认定的精确要求。

四、结论

5.我国基层土地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五

关键词:基层土地;利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38-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一切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粮食等几大难题,无一不与土地相关。合理规划、开发和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重要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耕地、林地和草地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日趋尖锐,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协调人地关系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1 基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1 土地撂荒现象严重

近些年来,农村土地撂荒现象严重。大量土地成为农民所称的“白地”。大量土地长期闲置,即使偶尔季节性种植,从农民自身角度来看,也只是出于自给自足的需要。与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初期相比,农民对于土地的热爱程度已经大大下降。土地撂荒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土地撂荒,这是在新时代下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这种事情的发生,却不是单独出现,而是有群体性征象。农民把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土地白白闲置,背后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1.2 立法滞后,管理缺乏法律依据

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受立法缺陷的制约,尤其是农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和农村集体非农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法规仍未出台,致使政府无法对农村集体非农土地使用权流转实行有效的管理,促进农用地规模经营,从而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目前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私下流转现象普遍存在,这既有人们以转卖土地来获取暴利的主观原因,也是由于现行法律法规的空白,政府土地管理不到位,致使集体土地资产流失严重,土地投机、炒卖地皮使一些人暴富。政府为了实现土地管理目标,需要约束农用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农村土地利用市场,使管理对象的行为符合社会利益。

2 基层的土地利用的对策

2.1 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保障可持续发展

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要积极推进管理理念、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前中央和自治区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是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各项决策部署,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积极管理。通过管理理念、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进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面对跨越式发展新的机遇,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赋予土地管理工作更高的站位、更开阔的视野、更深刻的内涵,用新理念、新思路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使国土资源管理从单纯的数量管理走向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的综合管理;从单纯的资源管理走向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从单纯满足需求转向供给和需求双向调节的差别化管理,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单纯依赖资源消耗拉动走向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拉动。我们要积极探索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机制、激励机制,实现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走出一条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子。

2.2 切实加强土地資源管理,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关系

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要用足用好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建设对用地的需求,全力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要形成集约用地的共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依法用地观。严格按照中央提出的国土资源保护和管理必须严而又严的总要求,全面落实基本国策,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把保障供地与集约用地、保障供地与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统一起来,在内涵挖潜、集约利用上下功夫。要尽快建立由政府宏观调控,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新机制,逐步实现从粗放利用向集约利用的根本性转变,妥善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圈多用少,圈而不用,盲目供地,低价供地,农民补偿不到位等问题。积极探索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以较少的土地资源配置,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新路子,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2.3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生产力

农田基本建设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农田水利建设。要兴建一批大型骨干调水灌溉工程,修复、更新和完善原有的水利设施,还要注重发展节水灌溉,缓解农田用水供需矛盾。

中低产田改造。改造中低产田应以提高耕地质量等级为主要目标,基本消除制约土地生产能力的限制因素,培肥地力,改善农业基本条件。

促进农田装备的现代化。要继续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大力推广适合于不同土地类型和经营方式的实用机械,加大管道系统和大棚温室等固定设施在农田装备中的比重。

2.4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布局

6.垦利区土地利用现状 篇六

【关键词】红寺堡;水资源现状;利用;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1. 红寺堡概况

红寺堡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地理坐标W105°43'45"-106°42'50",N37°28'08" ~37°37'23",行政区域面积2767km2[1],是承接宁夏东西南北的地理中心,北临利通区、青铜峡市和灵武市,南至同心县,东至盐池县,西北与中宁县接壤,区内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240m~1450m,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常年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多年平均降水量251mm,年平均蒸发量2387mm,年平均气温8.7℃。红寺堡区1998年开始移民开发建设,多年来经党中央和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当地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显著成效,昔日的荒塬景象已被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代替,累计开发整理耕地60万亩,人口18.9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38万人,回族人口比重62.3%。

2. 红寺堡水资源条件

(1)当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由于红寺堡区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其辖区内自然河流属季节性河流,水量补给主要依靠降雨汇流。罗山地区降雨分布主要集中在汛期,河道来水主要为暴雨产生的洪水,平均矿化度3~5g/L,无利用价值。因此,红寺堡区没有可利用的当地地表水。

(2)当地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

红寺堡区地下水资源量1277.5万m3,开采系数取0.6,可供水量为730万m3,另外,红寺堡区从中宁县恩和地下水源引水工程供水能力为1000m3/d,年供水量为36万m,红寺堡区地下水可供水量766万m3。

(3)扬黄水资源可利用量

红寺堡区供水主要依靠扬黄水,根据2009年《宁夏黄河水资源县级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宁夏分配给红寺堡区的可利用扬黄水量为1.88亿m3,扣除干渠输水损失,直开口可取水量为17100万m3。2011年,由于红寺堡区行政区域划分调整,将原灵武、盐池、同心等县行政范围内的1.46万亩灌溉土地划分入太阳山镇,由盐环定扬水工程供水,供水量为507万m3。因此,现状红寺堡区扬黄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7607万m3。

(4)红寺堡区可利用水资源量

红寺堡区处于中部干旱带,取用水量与耗水量基本一致,本文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按干渠直开口取用水量计算。红寺堡区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766万m3,扬黄水资源干渠直开口可利用量为17607万m3,目前红寺堡区中水回用水量较小,不计入水资源可利用量,因此,现阶段红寺堡区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8373万m3。

3. 红寺堡水资源利用现状

红寺堡区现状水资源主要用于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等四方面[2]。

(1)生活用水

现状红寺堡区人口18.96万人,用水量为310万m3,其中扬黄水90万m3,地下水220万m3。

(2)工业用水

现状红寺堡区年工业产值达1.35亿元,用水量为80万m3,其中地下水50万m3,扬黄水30万m3。

(3)农业灌溉用水

红寺堡区实际灌溉面积54.78万亩,其中属红寺堡扬水工程灌区灌溉面积51.36万亩,石炭沟片区1.96万亩,盐环定片区1.46万亩。干渠直开口农业灌溉用水量18336万m3,其中红寺堡扬水工程灌区用水量16770万m3,石炭沟区用水量1022万m3,盐环定用水量544万m3。

(4)生态用水

红寺堡区生态用水包括城镇生态环境用水、乡镇绿化生态环境用水、中盐高速、盐兴公路两边200m宽的生态林用水。本地区为干旱多风沙地区,现状生态环境用水87万m?。

(5)区域现状年用水结构

红寺堡区现状用水量18813万m3,其中黄河水用水量18543万m3,地下水用水量270万m3,农业灌溉用水18336万m3,全部为扬黄水;工业用水量80万m3,其中杨黄水30万m3,地下水50万m3;生活用水量310万m3,其中杨黄水90万m3,地下水220万m3;生态用水量87万m3,全部为扬黄水。状年行业用水情况见表1。

表1 红寺堡区现状年供用水结构表( 单位:万m3)

分区农业工业生活生态小计

红寺堡开发区扬黄水1677030908716977

地下水 50220 270

石炭沟区扬黄水1022 1022

盐环定灌域扬黄水544 544

总用水量杨黄水1833630908718543

地下水 502200270

合计18336803108718813

(6)规划新增项目及用水量

红寺堡区已规划实施的新增项目有西部人饮工程等,具体如表2所示。规划总用水量2742万m3,现状年实际用水量143万m3,需新增用水量2599万m3。

表2 红寺堡区已批复或规划新增供水项目( 单位:万m3)

序号需水项目总用水量现状用水量新增用水量

1西部人饮工程补水94 94

2鲁家窑生态移民人饮22139

3马渠生态移民项目54640506

42015年规模化高效节灌项目(3.55万亩)1062 1062

5弘德工业园区56810558

6红寺堡肖家窑项目区(2.0万亩)45080370

合计 27421432599

4. 存在的问题

根据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现状总用水量18813万m3,其中农业用水量18336万m3,占总用水量的97.5%;现状取用黄河水量18543万m3,红寺堡区黄河水用水指标为17607万m3,现状超936万m3;规划新增用水量2599万m3,则红寺堡区指标性缺水预计达3535万m3。而且,红寺堡区主要供水工程为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设计流量25m3/s,设计灌溉面积55万亩,但现状年已灌溉80.22万亩,扬水工程夏灌时段已按设计流量运行,供用水关系紧张,区域指标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并存。具体表现为:

(1)水资源总量有限,当地无可利用地表水,少量地下水,受水权限制的扬黄水,土地开发面积大,用水紧张,现状已超过取用水和耗水指标。

(2)农业用水量18336万m3,占总用水量的97.5%,农业用水占比大;亩均用水量335m3,低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其他扬黄灌区;灌区玉米种植面积35.83万亩,占总面积的65.4%,种植结构单一,玉米生长期较短,灌水高峰集中,加剧了区域用水紧张程度。

(3)红寺堡扬水工程建设年代较早,现状新庄集支干渠、五干渠等灌溉面积大于设计面积,供水关系紧张。

(4)近年新开发片区较多,各自在干渠、支干渠取水,缺乏统一规划,已建高效节水农业8.3万亩,但实际运行节灌面积小;各类蓄水池总库容为1362万m3,蓄水池总供水量仅为299万m3,利用效率低下,究其原因是后期运行资金短缺。

(5)节水灌溉工程维修技术服务和后期投入跟不上,而且地面滴灌带要更换,增大了运行费用;村农民用水协会对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运行管理经验不足,当地水利部门专业技术干部紧缺。

5. 应对策略探讨

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移民数量的增加、工业规模的扩大、生态环境的建设,区域对水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灌区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在取用水指标的限制下,新增用水量将只能通过灌区内部挖潜来解决[3]。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发展节水灌溉,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规划供水、调蓄工程,是破解红寺堡区水资源“瓶颈”的必然途径。

(1)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落实以水定发展,严守取水指标限定,做好水的计量管理,坚决制止盲目发展高耗水项目。

(2)对区内农业发展做中长期规划,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逐步减少畦灌玉米种植比例,增大滴灌葡萄、枸杞、药材面积,各种植作物应呈“大杂居小聚居”结构特点[4]。

(3)着眼长远发展,统筹考虑供水工程建设,逐步实现输水管道化、田间微灌化、种植结构合理化,避免造成供水工程频繁扩建、改建、废弃,适时推进扬水工程大泵改造和续建配套工作,合理规划建设调蓄设施,减少蒸发渗漏等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4)稳步推进高效节水项目的实施,加强项目的落实,提高农民思想觉悟,保障项目持续稳定运行;抽调和培养高效节水人才,形成专业化管理机构、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理、技术指导、工程维护、探索创新等常态模式。

参考文献

[1]姜羽. 宁夏红寺堡区农村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 2013.

[2]李淑霞, 陈玉春, 白丽,等.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公报[D].

[3]蒋永前, 王世荣, 桂林国, 等. 宁夏扬黄灌区水资源特征及节水型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J], 甘肃农业科技, 2012.

7.垦利区土地利用现状 篇七

关键词:文登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引言

威海市文登区位于山东半岛东端,西与烟台市牟平区和乳山市相接,北连威海市环翠区,东邻荣成市,南濒黄海,总面积1645km2,海岸线155.88km,总人口65万人。为我国与日本、韩国、东南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经济合作与科技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带,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城市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

1.地热资源概况

文登区地热资源丰富,山东半岛共有17处天然出露温泉,文登就独占5处,各地热田最大可采地热流体量1600-2200m3/天,全市合计约9300m3/天。

5处天然出露温泉分别是七里汤、呼雷汤、汤村汤、大英汤和洪水岚汤。温泉出露的地形地貌条件基本一致,控矿构造展布方向多为NE向、NW向构造交会复合部位,为构造裂隙型热储,水温52—72℃,最高达83℃。热水矿化度高,浮力、压力大,对人体作用力强,水中富含氟、溴、锶、锂、偏硼酸、偏硅酸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医疗和保健价值。

2.地熱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目前,文登区地热资源主要用于洗浴、医疗、休闲保健、养殖等,其主要开发利用情况如下:

(1)七里汤

七里汤温泉位于文登区城区,开发历史悠久。据传早在齐时就被发现利用,到了明清时期,已初具规模,吸引方圆几十里的人们前来泡汤。目前,七里汤共有开发企业3家,主要用于洗浴、保健、休闲娱乐及缫丝。依托温泉资源修建的温泉游泳馆、温泉洗浴休闲广场等一批娱乐设施,成为当地人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也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一个亮点。另外,文登区丝绸厂利用温泉水进行缫丝,制作出的丝绸柔软、细腻,光泽艳丽,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香港等地,也获得了良好的效益。

(2)呼雷汤

位于文登区高村镇北5km处。泉眼密布,沸汤涌流,热气蒸腾。70年代市水产局与水产科研部门在此建室内保温越冬池1628m2和露天鱼池17座,共2.2万m2,利用温泉池孵化鱼苗、虾苗和罗非鱼越冬保种等10余个科研项目试验成功,其中对虾种越冬及提前育苗属国内首创。附近农民利用温泉蒸汽建设暧房,种植冬季蔬菜,发展生产。

(3)汤村汤

位于张家产乡汤村西南的昌阳河北岸,旧称昌阳汤。泉水常年川流不息,井口水温65℃,深部水温71℃。允许开采量为每天870m3。该温度地下热水主要用来疗养、洗浴等,无需进行特殊处理便可直接利用。该处地下热水中溴、偏硅酸含量均达到矿水浓度,同时含有一定的微量元素。热水所具有的温度、化学组分及其放射性使其具有了较高的医疗价值和多种用途。

(4)大英汤

位于文登区铺集乡东约5km处。70年代,铺集乡在此建造纸厂,用温泉水处理纸桨,纸质柔韧光洁,深受用户欢迎。80年代村办养殖建鱼池13个,养殖罗非鱼20多万尾,经济效益非常好。目前,还建起了孵化厂、磨菇厂,温泉地热利用范围在逐渐扩大。

(5)洪水岚汤

洪水岚汤温泉位于草庙子镇南7km处,前几年,热水主要用于洗浴、养殖等,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近几年,威海市委、市政府将该区列为重点投资开发园区,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温泉资源的勘查与研究。目前,依托温泉资源建设的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度假区项目正在进行中,项目总体规划面积10000多亩,是集松林乐园、温泉康复洗浴中心、五州民俗村、休闲度假区、养殖示范区和商贸、旅游服务区等设施齐全的多功能核心区,是威海市依托温泉资源打造的一个精品工程和亮点工程,也为今后提升温泉资源开发利用树立了典范和样板。

3.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目前,文登区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将更加繁荣,对地热资源的需求将有较大幅度增长。目前,多家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集团就依托文登区丰富的地热资源进行投资开发做了较为周密、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部分项目已进入详细规划或前期开发阶段。但全区已查明的地热田均位于温泉天然露头附近,目前勘查面积很小,且勘查深度多在100m以内,地热田深部、外围及成矿有利地段勘查程度低,地热资源潜力十分巨大。随着地热地质勘查研究投入和力度的不断加大,地热资源量将会大幅增加,地热资源供需形式将会明显得到缓解,地热资源的开发规模、开发范围经及开发利用水平也将不断提到扩展和延伸。

另外,由于目前对地热资源的综合利用、梯级开发水平不高,热水的利用率较低,部分地段还存在着不合理开发利用的浪费现象,进一步加大对地热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利用率,坚持集约化、规模化综合开发利用,也能有效提高地热资源的利用,大大提高地热资源利用潜力。

4.结语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环保新能源,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各种生活中,前景十分广阔。文登区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对地热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在开发地热资源的同时,更要加强保护,避免资源的浪费,综合利用,提高地热资源的综合经济效益,为文登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昌军,李仁丽.文登市地热资源现状及开发建议[J].山东国土资源,2010,26(5):52-53.

[2]宋明忠,王敬,刘乐军,等.山东省威海市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报告[R].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2006.

[3]威海市地质矿产概论[M].威海市地质矿产局,山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1999.

[4]田粟.威海地区构造型地热田成因机制研究[D].山东:济南大学,2012.

[5]廖忠礼,张予杰,陈文彬,等.地热资源的特点与可持续开发利用[J].中国矿业,2006,15(10):8-11.

上一篇:幼儿园老师管理工作计划下一篇:回迁房买卖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