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2024-08-05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方案(8篇)

1.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篇一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共5篇)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确保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决定在学校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

一、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1.人员构成。每个团队由一名团队带头人以及若干名专业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教师组成。2.隶属关系。团队由专业所属教学部直接领导,团队成员可以跨专业、跨部门。3.成员数量。每个团队的成员数量依专业学生人数不同而异,原则上一个团队不少于5人,一位教师最多能参加2个团队。

二、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任务

(一)总目标通过团队合作机制,将本专业的学生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融于一体,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主要任务1.专业规划。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对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为依据,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提高专业内涵和质量,突出专业特色,扩大专业规模。2.教学教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要以突出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建设、特色建设为原则,以产学研为途径,从教学改革入手,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在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教改成果。3.招生就业。建立和实施“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的招生就业工作机制,通过狠抓招生扩大办学规模,通过落实就业树立学校形象。4.学生管理。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推动专业学生管理和德育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5.实习实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途径,改善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出一批能够拥有特色技能的“名优”学生。6.校企合作。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原则,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入手,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在专业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调研以及联合办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7.技能比赛。以国家和自治区中职学生技能比赛标准的依据,以真实企业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为蓝本,规划和组织本专业的校内技能比赛,选拔指导优秀学生参加自治区级、国家级技能比赛,提升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8.专业评估和项目申报。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自评,并按照学校及上级工作要求负责组织材料接受学校和上级部门的专业评估验收,或申报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示范专业或品牌专业等。

三、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及考核1.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在教学部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学校专业建设的基本单位,团队成员对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负责。2.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在合作的基础上明确分工和工作职责。每个成员须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而且形成团队内部的沟通制度、教研制度、会议制度等管理机制。3.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优先承担本团队的课程,也可推荐团队外成员担任本团队课程或班主任,但必须报请教学部批准后聘用,对聘用人员团队有权要求其按照专业要求实施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4.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常规工作考核由所属教学部负责。团队自身须建章立制,团队内部考核由团队带头人负责,团队带头人有权向教学部申请将不能履行职责的成员开除团队或根据工作需要增补新成员。5.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活动经费来源于教研活动经费和绩效考核优秀奖励奖金。学校每学期给予团队一定的活动经费,并对团队每学期工作绩效获得优秀的团队学校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方案、考核方案另订),奖金由团队带头人支配或分配,但须接受教学部的监督。6.学校对新专业进行一定的扶持,鼓励团队成员促进新专业的建设。

四、学校拟组建的专业教育教学团队

五、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组建的工作程序

(一)团队带头人选拔与认定团队带头人的选拔工作由各团队所属教学部负责,报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研讨批准后,由学校下达任命通知。团队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其职责要求如下:1.团队带头人应具有讲师以上任职资格,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核心课程2门以上的教学经历,教学效果好。2.熟悉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从事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经验或强烈愿望。3.具有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任务的能力,能够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4.能够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能够带领团队成员开展优质课程建设;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指导团队成员开展教改课题立项和撰写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5.能够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训室的建设与实训教学改革。6.能够指导团队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促进专业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

(二)团队成员的选拔与确定团队成员在个人报名的基础上,由团队带头人负责选拔,报请教学部批准并经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统筹确定后,由教学部发给聘书。具体选拔程序如下:1.有意愿加入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教职工,须在通知下发2日内,填写“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报名表”(附件1),交至团队所属教学部。每人最多可报2个团队。2.专业带头人收到报名后,在限期内选定团队成员,填写“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构成表”(附件2),报教学部审批。3.教学部审批后,经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统筹后,确定各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构成,教学部向团队成员发放聘书,学校办公室同时发文公布。

六、其他1.团队建设期为3年。建设期满,学校可根据团队绩效和学校发展目标的调整,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从整体上进行重组、调整或解散。2.建设期内,学校可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增加新的教学团队。3.团队及团队成员的考核纳入学校教职工考核系统,并与团队成员的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挂钩。附件1: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报名表 附件2: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构成表#2楼回目录教学团队建设方案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 2016-09-23 23:50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为大力加强信息工程专业部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根据专业部师资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3楼回目录省教学团队建设标准和方案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 2016-09-23 11:26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为大力加强全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自2011年至2015年每年评审100个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省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一)本科1.团队及组成。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以学科、专业系(部)、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2.带头人。应为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省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3.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无教学事故。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如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计划、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教学基地、国家级双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励。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6.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二)高职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三、实施与管理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采取学校申报、专家评审立项、考核、滚动管理的方式,分、分步骤实施。

(一)申报。教育厅每年组织申报省级教学团队。各校省级教学团队申报推荐名额为:教育部直属院校每校每年限报3个团队;省属本科院校(含山大威海分校和哈工大威海分校)及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每校限报2个团队;市属本科院校、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院校及其他高职高专院校每校限报1个团队。

(二)评审。教育厅根据我省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以及申报材料,组织有关专家通过审查材料、会议评审等方式,确定每年重点支持建设的省级教学团队的立项建议方案,评审时本科教学团队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将按照不同标准的评审要求分别评审,最后将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无异议的向社会公布并批准进行立项建设。每年评审时间和申报材料报送时间另文通知。

(三)建设与管理。被批准为“省级教学团队”后,各高校要按照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确保建设质量,科学运行,规范管理,并建立了有效地监督约束机制和管理模式,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教育厅将不定期对省级教学团队进行检查评估,检查评估不达标的,撤销“省级教学团队”称号,并取消该校3年内的申报资格。

四、2011年申报材料报送时间各高等学校务必于2011年11月1日前将以下材料报送至省教育厅高教处:(1)《2011申报省级教学团队汇总表》;(2)2011年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分本科、高职,纸质版和电子版各一份)。汇总表和推荐表可从山东省教育厅网站主页“下载专区”中下载。联系人:张鹏程电 话:81916019地 址:济南市文化西路29号邮 编:250011电子邮箱:http://附件1:2011年省级教学团队推荐汇总表 附件2:2011年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本科)附件3:2011年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高职)#4楼回目录美丽教师和魅力团队建设实施方案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 2016-09-23 8:122015年8月学校一向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师德师风教育,教师业务素养的提升。今年,我校将以“爱岗敬业,铸造师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为契机,在全校教师中形成“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崇高师德风尚,以优良的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管理,精心组织。学校重视美丽教师和实施魅力团队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落实以党支部为牵头,班子成员共同协作的领导机构。开展全员培训与分条线培训想结合的培训原则。通过隔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青年教师学习会、班子成员学习会、党员学习会等开展理论、业务、技能培训活动。

二、实践活动,注重实效1.师德学习,提升教师内涵。以政治学习、暑期集中师德培训为载体,继续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活动。本学期主要安排:(1)开展暑期集中学习,根据教育局文件精神,展开中国梦教育梦大讨论,开展“中国梦——教育梦”主题征文活动。本次学习重点体现师德学习校本化。分团队建设、魅力班级、生本课堂专场,体现学校本学期的三大重点工作。(2)重温学校规章制度,主要有《教工一日工作要求》《教职工请假制度》《师德师风建设意见》《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制度》《名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教职工绩效考核实施办法》《文明办公室评比条件和办法》《天妃小学博客叙事要求》等等。(3)开展师德承诺签名活动。根据教育局要求,每个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承诺签名活动。全体教师根据师德要求,认真履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师德承诺。(4)邀请平湖市师德报告团成员,作师德报告。(5)观看优秀教育电影,评析教育热点。(6)开展“天小十年——我与天小的故事”主题论坛活动,分享你我的故事,为天小十年献礼。(7)规范青年教师学习会。在团支部的组织下,进一步规范青年教师学习活动,开展教育理论、教育科研学习的同时,加强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本学期对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开展每日练粉笔字活动,并开展阶段性评比,具体团支部负责。2.业务学习,提升教育能力。学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重视校本研训、教育科研,从教学常规入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本学期围绕“生本课堂”开展小班化理论学习、导学案设计、小组合作等探讨。(1)精心组织校本研训。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精心组织教研大组活动、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2)教育科研继续深入。进一步规范博客、叙事的评选,规范课题管理,加强论文、叙事、个案等的评选,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减轻教师职业(3)有效提升教师基本素养。开展会前文化、主题论坛、教学比武、名师展示、听推门课等活动,为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搭建平台,使青年教师站稳讲台、崭露头角,中老年教师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3.体验活动,丰富教师生活。学校工会配合行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开展减轻教师职业压力,提升教师身心健康水平和职业幸福感。(1)本学期继续开展文明办公室竞赛,以年级办公室为单位开展竞赛,在原有十项竞赛的基础上,本学期重点抓好办公室环境文化建设,以洁净、温馨为重点,开展创建活动。(2)继续开展教工社团活动,规范开展广场舞、篮球、羽毛球社团活动,组织或参加相应的比赛,以赛会友,加强校际之间的联谊活动。(3)结合教师节、元旦等传统节日,开展教职工体验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小组庆祝活动。

三、考核评价,创建和-谐团队。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团队中的队员、管理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是关键,人文的管理、考评机制能挖掘各队员的潜能,让1+1>2。开展各类美丽教师、魅力团队考核评估,制定捆-绑式评价方式,先进带后进,促进团队内全体成员的发展。1.设置多项“美丽教师”评选。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设置以下几个类型:综合类设:名班主任、名师评选;单项类设:优秀辅导员、特色班主任、艺术特长教师、优秀博客、美丽组长。各项美丽教师评选活动有各条线负责,奖励办法按照绩效奖励相关要求执行。2.年级组魅力团队。(1)布置舒适温馨的团队环境文化。重视年级组团队文化建设,根据学校感恩、书香、陶艺三大特色,创设富有年级组特色的团队文化,通过团队精神、团队目标等布置,形成年级组教师之间和-谐、团结、竞争、合作的良好氛围。本学期对年级组文化的总体要求是,洁净、舒适、温馨。走入办公室,地面、桌面洁净,整体布置舒适、温馨。(2)打造舒适温馨的教工之家。深化文明办公室评选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务生活。开设职工社团,健全社团组织,定点、定时开展活动。投入资金,打造温馨舒适的教工之间,为教职工的悠闲提供保障。(3)评选温馨和-谐的年级团队。根据每周、每月的评选分数汇总,结合团队一学期来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取得的成绩,团队内教师的凝聚力等进行评选。分设魅力团队2个,美丽团队4个,学期末进行表彰。3.教研组魅力团队。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评选。每学年评选一次,根据学科教学研究,学科教学质量,教育课题研究,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开展评选。(教学线具体负责)4.青年教师魅力团队。以青年教师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选。每学年评选一次,根据小组活动开展、小组成员学习、教学等质量开展评选。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推进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教育,是平湖教育的中心任务,我校围绕这个中心,要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德育、教学、后勤服务上不断创新;教师围绕这个中心,要在提升自身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服务能力上狠下功夫。#5楼回目录具有特色的教学团队建设方案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 2016-09-23 14:17

(一)团队设置特色本专业团队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 11人,副教授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 81%;博士 11人,占教师总人数的 52%;硕士6人。其中50岁以上3人,占14% ;40-50岁12人,占57%,40岁以下6人,占28%。教师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名校。有首届百名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

(二)专业特色历史专业为师范类专业,主要培养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毕业生应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和本领。这是考虑到本专业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要去农村中学任教,除了胜任历史教学之外,还要适当外延,必要时可以兼任政治、语文、外语、地理等课程的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范围。

(三)课程特色本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以下原则和特色:A、师范性既然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学生必须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规律和现代教育技术,除了开设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历史教材教法之外,还开设了书法、普通话、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体育知识、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以及教育技术等多种类型的专修、辅修课程或专题讲座,使学生具备当好中学历史教师的各种知识和技能。B、理论性历史学科本身就是理论性极强的科学。如果学生不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就很难掌握史学发展的主体与走向。除了开设政治理论课之外,还要安排分量较重的史学概论课,它重点讲授史学的各个流派、渊源及特征,史学的社会功能,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史学的基本理论及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史学史是历史学的历史,介绍和研究中国自古至今的重要史学家、史学著作、史学流派、史学主张和史学理论。这些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C、实践性教师的工作特点是通过自己的言行输出知识信息,学生则从教师的言行中接受输入知识信息。因此实践性环节对于师范专业学生显得十分重要。从新生入校开始就安排相关的课程加强学生的教师基本功,重点是三字(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两话(普通话、讲话)。在教育实习的前一个学期安排中学教材教法和实习训练课,前者重点在理论,后者重点在实践,包括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备课、板书设计、教学方法、教态等各方面的训练,以便学生顺利走上实习讲台。对教育实习课更要予以高度重视,从指导教师的配备、实习计划的编制、实习学校的选择、实习的具体实施到实习成绩鉴定和总结,都进行了精心组织,保证时间和质量。讲授新课本科实习生不少于6节,使他们通过教育实习得到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初步实践,毕业后能胜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D、系统性选修课中的断代史(如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和国别史(如美国史、英国史、日本史、法国史、俄-国史)与中国通史、世界史有较多交叉和重复,除了保留少量确实质量较高、受到学生欢迎的选修课外,过渡到以专门史为主,如政治制度史、经济史、思想史、文化史等。专门史课程成龙配套、包罗古代、近代、现代各个时期及中国与世界两个层次,囊括古今中外。

(四)创新型改革措施A、《实施历史专业改革工程,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成果,载于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师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探索》一文。此项改革主要内容是调整历史专业结构和课题设置,体现科学性、师范性、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适应性、广域性、地域性的原则,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B、自1987年开始坚持“三结合”实习改革,至今已24年(内容说明见后),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C、以湖南灾荒史课程为突破口,指导100名本科生到各市县搜集湖南灾荒史资料,学生每人撰写一个县的灾荒史论文,既增长了学生搜集整理史料和写作科研的能力,也为当前减灾防灾提供历史的借鉴。《历史学为经济建设服务,与科学研究结合,改革传统学科教学模式》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D、《“三阶式”与“专题性”论文写作法相结合,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改革》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三阶式”即本科生从大二开始准备毕业论文,大三完成初稿,大四修改定稿,避免以往集中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完成,学生忙于考研或联系工作单位无暇它顾,致使草草完成毕业论文,质量滑坡。“专题性”即每个年级围绕一个专题写作,如农业史、人口史、水利史等等。这项措施对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效果十分明显。上述改革将继续坚持下去.(五)实践性教学A、我们重点抓了教育实习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谓“三结合”综合实习改革,即变单一的教育实习为教育实习、历史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三者结合的综合实习。即在教育实习的同时开展专业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考察历史古迹和老革命根据地(如韶山、井冈山、历史博物馆等),要求学生根据考察内容写出考察报告,把他们学得的历史、地理、文物考古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理论——实践——再升华到新的理论层次的循环发展过程;社会调查则是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农村、街道、学校等各个方面,搜集材料,加以整理后写成调查报告,或谈自己的感想收获,或发现问题针砭时弊,或对症下药提出整改建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B、从新生入学开始,即重视学生三笔字、普通话、口头表达能力等教师必备素质的培养、实习之前更以一个学期的时间实施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通过以上改革措施,毕业生质量明显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很多成为中学教学骨干,如涟源一中邹伟光,醴陵四中何辉龙,衡阳一中周明海等人在全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奖。历史专业本科生获国家级优秀班集体1次,省级优秀班集体5次,有120人考取北师大、中国人民大学等校硕士生。上述改革将继续坚持下去.(六)建设理念围绕学校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强化科学研究,促进学科课程建设:围绕目标打基础,突出特色创品牌,深化改革求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师范专业的特点,我们教学团队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教学改革项目为牵动,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通过教学团队建设,达到以下两个目标:第一、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整体努力,明确所承担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找准切入点。根据专业特点,重点围绕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方式等搞好教学改革,并对现有教学改革项目进行扩充、提升和整合,确保在较高层面上推进教学改革。第二、锻炼和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高水平教学需要较高水平的学术中坚或知名学者,通过各种途径选拔和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通过教学团队建设,营造一种氛围,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带头人、教学骨干和教学新秀等构成教学团队,联合推进教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既锤炼了团队带头人,也锻炼了教学队伍。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师合作。同时,促进教研室之间横向交流,进行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教学改革尝试,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教师教学合作机制和协作氛围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七)制度保障学校和学院均制订了一套团队建设和运行的规章制度,如人才引进制度、职称晋升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科研奖励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今后必须进一步规范、完善这些制度。以教学管理制度为例,要做到:第一,加强教研室活动,定期检查教案,定期检查教学进度,试讲制度等,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第二,定期交流教学经验,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第三,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加强教学档案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对教学日历、考试试卷、教研室活动记录、课程建设规划等进行规范,确保课程的建设向健康方向发展。

第四,完善课程考核方法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考试考虑采用笔试、口试相结合(课堂提问、作业),学生的平日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学习专业知识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相结合。这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目前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是百分制:考试成绩(笔试、口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并利用网络系统所建立的考试题库,不定期地抽查学生所学内容(包括考核全体同学或部分同学,全部所学内容或部分内容)。实行考教分离,使考教分离率达80%,以这种考核方式改变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时临时突击的不良学习方式,从而做到“以查促学”。

(八)资源建设学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每年对历史专业图书资料的建设经费均在20万元以上,并通过交流交换等方式获取较多的资源

2.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篇二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关系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计划自200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用5年时间建设1500门精品课程, 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 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放上网并且免费开放, 构建一个拥有千门精品课程的开放体系, 以缓解优秀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缩小地区差异。精品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教学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精品课程的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 将会促进带动更大范围内同类课程的建设。所谓团队, 是指有一定技能, 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教学团队作为一种团队形式, 它的特征是:拥有共同的目标, 团队成员间具有互补性及合作性, 团队结构具有梯次性, 团队效果具有长期性与稳定性等。精品课程的建设, 归根结底体现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一门课程是不是精品, 学生的接受程度如何, 除了课程的建设质量之外, 最主要取决于讲授课程的教师, 他的教学风格, 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个人魅力以及课堂的组织能力。因为高校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思维的启迪、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教学途径来完成, 要激发起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关注和热情, 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作为精品课程的教学团队, 不能只要求团队带头人具有较高的水平和素质, 而是需要团队的所有成员都具有与其资历相当的教学水平, 这样才能巩固和发展所承担的精品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优秀团队建立的基础和平台

课程建设是培养、锻炼教学队伍的基础, 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在建设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以作者所在的《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为例, 自2003年成为延边大学校级主干课程、优秀课程到2004年的吉林省优秀课程, 又经过了四年的建设和发展于2008年成为吉林省精品课程。在这期间, 教师队伍中的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由开始的1人增加到6人。而且学缘结构更加合理, 博士学位分别自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日本金沢大学、韩国延世大学以及延边大学等获得。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归国人员带回各自风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研究经历为广大学生开拓了视野。同时, 对于精品课程的教学, 教师更增加了一份责任与尊重。

另一方面, 网络的普及化及智能手机的应用, 使我们时刻处在接受海量信息的时代, 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公平地从互联网上获取有用的信息, 这就对精品课程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网站管理员即教师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建立开放的网络学习平台, 提高网页的制作水平等, 这些又成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对参与其中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因此, 精品课程对教学团队的促进作用, 除了要求团队人员在专业知识领域的拓展之外, 还要求紧跟时代脉搏, 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为高校学生的培养提升自身的能力, 这样才能成为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力保障。

二、优秀团队的培养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条件和保障

精品课程的建设, 最为根本的是参与其中的人的建设。人是在这个体系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在申请精品课程的过程中, 各项硬件标准, 如课程负责人情况、主讲教师情况、教学队伍情况等都与团队中的人有关。一个优秀的团队, 一定要有一个出类拔萃的带头人。带头人是团队的领袖与风向标, 是团队其他成员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同时, 团队负责人还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与推动者。在我们这个团队中, 团队带头人孟繁平教授毕业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神经免疫学专业, 于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以后, 一直致力于学科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工作。先后获得“吉林省优秀教师”、“吉林省新世纪高等学校建设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吉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不仅肯定了其教学水平, 也为精品课程的取得奠定了基础。在团队带头人的带领下, 团队的其他成员除了攻读博士学位和进修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外, 还在教学方面做出成绩。如获得吉林省重点教育研究课题2项, 吉林省一般教育课题1项, 校级教学研究课题4项, 并获得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 吉林省高教科研成果论文三等奖2项, 发表教研论文20余篇, 其中核心期刊7篇。主编、参编、翻译各级各类教材及指导书40余部。并于2009年获得“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 2011年主编的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获得吉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等荣誉称号。以上成果的取得, 在培养教学队伍的同时, 为进一步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增加了筹码。

俗话说“独木难成林”。团队带头人的作用固然是重要的, 但团队之所以成为团队, 并不是只因某一位成员的出类拔萃。团队带头人反映了一个团队的整体水平, 但还需要团队成员的齐头并进, 共同发展。团队中的成员要具有一个共同的、明确的教学发展目标, 这样才能围绕这一目标制定教学计划, 开展团队成员间的分工协作, 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补效应。因此, 团队中的每位成员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和优势特点, 进一步发挥各自的才能和作用, 才能使精品课程的建设水平整体提高一个层次。所以, 团队的建设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 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促进团队成员的建设, 从而使两者共同发展、壮大。

三、精品课程的建设和优秀团队的培养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精品课程的建设和优秀教学团队的培养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学团队的培养是申报精品课程的前提, 精品课程的建设又促进了教学团队素质的提高。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帮助我们解决如何让精品课程与优秀团队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达到双赢的问题。精品课程的取得不是终点, 而是更高层次的起点, 教学团队应以此为契机, 为教育的发展和高层次学生的培养,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尽一份责任。

当然, 一门精品课程的孵育和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的培养除了自身努力发展以外, 还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学校成为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最有力的保障, 应尽可能为团队的培养和课程的建设提供有利环境。例如, 学校教学部门为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学团队在教学的课时系数上给予一定倾斜, 普通课程教学的课时系数为1时, 而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学团队所在的课程教学课时系数为1.2, 这样, 通过与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挂钩, 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和优秀教学团队培养的积极性。另外, 采取了在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划拨经费和网站建设等方面提供进一步的支持等多项措施, 这些都能够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因为, 究根结底, 一所大学教学水平如何, 是可以通过其拥有的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学团队的数量和质量上反映出来的。对于大多数的教学科研型大学而言, 相较于科研, 对教学的重视程度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短板, 但是教学其实是教学科研型大学最主要的任务和责任。因此, 精品课程的建设和优秀教学团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 他们的形成建立是需要一个5-8年的建设周期, 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具有冲击国家精品课程的条件和能力。现在, 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周期已经接近尾声, 很多学科的课程已经确定完毕, 有些学校已经懈怠了这项工作。但我们认为, 应该按照国家设定的精品课程为课程建设标准, 继续发展自己, 即使形式上没有国家精品课程的称号, 但在内容和水平上达到国家精品课程的标准, 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奋斗目标。

自2003年到2013年为止的十年间, 以“新建本科院校精品课程”为篇名, 仅检索到9条文献, 其中包括2篇核心期刊, 7篇普通期刊, 这一数据也说明精品课程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并且需要参与其中的高校教师及时总结、共享经验, 为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永模.精品课程英译名问题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33 (5) :177-178.

[2]卞亚红, 张力, 孙项洁.提高医学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的策略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1) :29-31.

[3]杨柳.以教学团队为核心, 做好精品课程建设——《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精品课程建设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34:226.

[4]王平, 田维毅, 王文佳, 等.四维教学模式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探索[J].重庆医学, 2010, 39 (5) :623-624, 629.

[5]董伟武, 罗宗火.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孵化对策简论.现代企业教育, 2010, (20) :148-149.

3.高校优秀教学团队的培育与建设 篇三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学团队;培育;平台;机制

在分工日益细化的现代社会,单枪匹马、个人奋斗的时代已经终结,团队协作才是成功的基石。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高校要想在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领域获得成绩,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和实力,就必修依靠集体的力量、依靠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和合作。教育部在2007年启动的“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1]。为此,在教学管理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建设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是推动学科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教学团队的概念和特征

“团队”概念最初诞生在企业管理中,即为了共同的愿景目标或业绩任务,由少数技能互补、分工协作、责权利统一、民主和谐的个体组成的群体[2]。经过众多学者对概念的引申和发展,目前高校教学团队是指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所组成的正式群体[3]。

根据团队的一般特点和教学团队的特殊性,概括出教学团队的基本特征为:合理的教学梯队、鲜明的团队精神、德才兼备的团队带头人、明确的发展目标、显著的建设成果和优良的教学效果。

地方高校培育和建设优秀教学团队的必要性

地方高校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困难。而培育优秀教学团队,能够解决地方高校办学中面临的部分困境。

(一)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提高管理效率。

由于办学经费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原因,地方高校目前的教学模式是每个教师承担若干门课程,教师独立完成教案撰写、课堂授课、批改作业、辅导答疑、考试考查等各项教学任务,导致教师没有条件来研究课程体系的改革。而组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优秀教学团队,则能够有效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其整体绩效水平大于教师个人绩效总和[4]。

(二)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核心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地方高校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张,教师队伍的数量明显不足,而质量更令人堪忧。教师队伍过度“年轻化”,学校缺乏对高层次师资力量的吸引力,留不住逐渐成长的有一定影响的人才,师资队伍包括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都不太合理。而优秀教学团队的建立,能够在团队带头人引领下,交流教学经验,开展教学研讨,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素质。

(三)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相对于部属院校存在一定差距。而创建优秀教学团队,一方面,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实现人才培养技巧与经验的互补,教师相互配合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能通过团队带头人的辐射作用,教学团队能把握知识领域的最新动态,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促进课程系统的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能带来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搭建优秀教学团队培育和建设的平台

学校应该从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所涉及的方面出发,为教学团队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从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及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着手,搭建优秀教学团队成长和发展的平台。

(一)以专业建设为切入点,搭建优秀教学团队培育和建设的平台

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格局与办学水平,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地方高校应积极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重点培育优势和特色专业,建设示范性专业。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专业建设负责人制度及配套管理政策,积极进行专业评估和认证工作,建立動态监控管理制度。因此,高校应以专业建设为切入点,使其成为教学团队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二)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搭建优秀教学团队培育和建设的平台

课程建设包括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围绕课程建设,凝聚一批教学科研水平较高、具有相似学科背景的教师组建团队,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整合课程资源、建立课程群、更新教学内容为手段,加大核心课程建设力度,重点建设对学生培养质量影响大、覆盖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形成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群。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大力推进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使课程建设成为教学团队培育和建设的有效载体。

(三)以教材建设为内容,搭建优秀教学团队培育和建设的平台

教学团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教材建设。教学团队成员要跟踪学科前沿,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编写高水平教材。教学团队成员通过教材立项、精品教材奖励等方式,结合专业特色积极承担各级教材建设项目,编写出版新教材,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培育优秀教学团队。

(四)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团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育优秀教学团队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提高教学团队专业实践能力、培育优秀教学团队的重要途径。地方高校立足于地方经济建设,必须密切与当地政府、企业的关系,并获得其支持,为教学团队成员的成长提供实训基地。团队成员可以采取挂职、调研、实习等方式,分期分批的到企业,参与生产管理、项目建设、行业技术研究和员工培训等工作,提升其处理企业实务的能力;鼓励团队成员进行工程师认证等。通过以上方法,有效培育出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学团队。

建立健全优秀教学团队培育的机制

(一)建立职责清晰的管理机制

1.明确目标定位

目标定位是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地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必须与其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相切合,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地方高校由于底子薄、基础差,高水平的教师紧缺,办学实力较弱。因此,地方高校教学团队培育的目标定位应是培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

2.改革现有管理体制,理顺管理权限

地方高校现有管理体制下给予教学团队的决策权和领导权有限,不利于积极性的调动。理顺管理权限要求学校调整权利分配体制,确立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互制衡、分立的管理机制,赋予教学团队能够自由支配各种资源的权利,从而保证其良性发展。通过授权,给予团队成员充分的信任,使团队在完成工作的进度、方式等方面不受行政的干预,形成一种内在的控制机制[5]。

3.培养教学名师作为团队带头人

培养教学名师作为团队带头人,是教学团队成败的关键。教学名师必须德才兼备,是教学骨干和学术权威的人。可采取选拔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选取团队带头人,一方面选拔专业理论扎实、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教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另一方面引进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作为培养对象,对其进行教育教学培训,使其成长为教学名师和团队带头人。

4.组建合理的教学梯队

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是建设教学团队的基础条件,团队应该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梯次合理的队伍,成员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相对优化,团队中既有教学、科研骨干,又有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还有相应的学科作为依托和支撑。

(二)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别建立整个团队的评价考核体系和团队成员的评价考核体系,既要体现对团队成员个人层面的绩效评价,也要体现团队层面的绩效评价。对团队的评价重点是关注团队的凝聚力、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否得到增强、团队是否取得了一批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标志性成果、团队结构是否得到进一步优化等。对团队成员的评价重点为关注成员个人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是否得到提高、个人承担任务完成情况和对团队目标实现的贡献度、每位团队成员在其中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等。应根据地方高校教学团队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以业绩为核心,把团队整体考评和团队成员考评、定性考评和定量考评有机结合起来。

(三)建立公平的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能够调动团队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应有重点的选择一批工作基础好、建设目标明确、成效明显的教学团队进行有目的的支持和培育,对能够冲击国家级、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团队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和专项经费支持;资助团队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鼓励教师在团队中多作贡献,对于有突出成绩的团队带头人和团队成员给予物质待遇、教改项目支持、职称评聘等方面的奖励;为团队成员特别是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培训机会和校际交流的机会等。

(四)建立持续的保障机制

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着手,构建优秀教学团队培育和建设的保障机制。

实施扶持政策,促进教学团队建设。一是将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纳入学校的整体規划之中,制定明确的建设目标和措施,积极创造条件,组建教学团队;二是为教学团队提供开展工作必须的场地、设备和条件;三是要推行“重大项目团队资助计划”和“青年团队创新项目资助计划”,使团队资助演变成为学校教学研究资助的主要途径。营造宽松和谐的团队文化,团队文化对团队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谐的团队精神和文化能把成员的知识技能、积极性、创造性向实现团队共同口标的方向进行整合,以形成强大的合力[6]。应将学校文化纳入教学团队建设中,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团队文化,营造以人为本、和谐、进取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I].2007.

[2]顾昊.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

[3]解玉鹏.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M].湖南:湖南大学,2010.

[4]姜艳萍.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11).

[5]徐宇琼.地方高校教学团队培育与建设动力机制探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02).

[6]李漫.高等院校优秀教学团队的构建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2008(08):2-3.

4.关于建设我校优秀教学团队的思考 篇四

教学团队是高等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可以增进学校各方面的协作和整体能力,有效地提高组织效率。实际上,就高校教学而言,单靠教师个人是难以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建设、教学的组织实施等都需要教师的团体合作,发挥团队精神。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过分强调教师个人在教学中的作用,绩效考评和激励制度主要以教师个人为主,教学团队的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建设以任务为导向的高绩效教学团队,对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团队建设应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目的,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最终实现资源共享、聚集优势力量、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研究队伍。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主要谈谈如何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

一、提高学术水平明确学术发展的意义和方向

学科的基本特征是学术性,要加强学科建设首先要提高学术实力。而要做好学术工作,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学术。《辞海》给出的定义为“指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学术与学院的专业性是密不可分的,并非人人可为,学术水平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所高校教师团队的水平。

学术论文则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这就强调了学术的创新性和严谨性。从另一方面来说,重视学术道德、净化学术空气也是不可忽视的。所谓学术研究,不应单方面从实用性出发,更多地应该确立“以学问为目的而非手段”的出发点。作为一所国家重点的科研型高校,学术工作方面更需要在追求量的同时把好质这一关,提高我校的学术地位。如何提高学术水平

2.1建立优秀的学术梯队

通过梯队建设,为优秀团队建设搭建交流和研讨的学术平台。形成配置合理,学术背景互补,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术梯队和充满活力、勤奋进取、坚忍不拔的团队。吸引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发挥好这批人在学术梯队当中的作用。学术带头人要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相关学科的知识面,很强的研究能力;要有开阔的视野,带领本学科始终走在学科建设的前列。聚集高水平的力量投入学术工作,以学术研究促学科建设,同时也为教授们的发展提供土壤。

2.2优化业绩考核导向作用

完善奖励机制,以发展目标为导向,对业绩考核标准要适时地调整并加以落实。针对目前纵向项目较为薄弱的现状,提高纵向项目和重大课题的业绩权重。以促进我校优秀教师团队的学术能力发展,并利用更为完善的考核机制协调学术与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

2.3做好学术问题的选择

学术的开端在于问题的选择,这里往往存在某些需要澄清的误区,学术成果的价值不是由研究题目的大小决定的,而是由纯学理性探索所达到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

在做问题的选择时,应避免盲目选择过大的问题来切入。就重大课题而言,应量力而行,依托坚实的基础。如果不具备一系列必要条件,那么最终做出来很难保证质量。做符合自己条件的小课题,只要具有创新价值,也是可以出成果的。

应避免一味趋时研究热点问题,否则势必会造成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中资源过剩、浪费,而且大量没有能力的力量涌入,形成大量废品或滥竽充数之作,同时,大量有待研究的问题却无人问津,从而造成空缺。每个学者在研究中都应该坚信自己的工作有重要意义,不应左顾右盼。

应避免选题时广而不精,犹如蜻蜓点水,不能达到一定得深度。一个大学者,一生也只能解决一个重大问题,最多两三个,因此,教授应集中考虑自己一生主攻的方向、问题。这个问题必须是重大问题,必须是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必须是自己有可能解决的问题。

2.4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在校园内营造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学术氛围,为建立高素质的学术团队打下基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术精神,给予充分的学术自由,构建以供思维火花碰撞的学术平台,以促生新的理论。逐步使长期的学术积淀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形成一种引力,不断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的目光。追求高质量高水平学术成果,发挥核心学科的优势,突出各个学科的特色,洞悉学科前沿,抓住学科前沿,积极挖掘交叉学科的潜力。在学术发展非常快,竞争激烈的今天,要以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态度来对待学术研究工作。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使团队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定期在各学院各教研室,举行学术交流会,研讨会等。组织考察或访问活动,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二、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学研究的意义:

优秀的教学质量利于组建优秀教学团队,为社会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在调整和改进现行教学研究机制系统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该井教学质量,达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2我校教学现状分析

为我校组建一支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学质量和综合评估水平,培育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特对我校教学情况做以下研究和分析:

研究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有:(1)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师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知识的获取过程,而学生也只是机械的套搬套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会理解得应用。只会死记硬背课堂的知识。从而无法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课堂上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有待改善。这种模式,不会发散到学生的思维,而只会养成程序似的一问一答方式。不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3)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性,有些教师,却放任自流,把时间全部交给了学生,忽略了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指导,从而没有达到应学生发挥其真实潜能的目的。(4)课堂小组合作有形无质。没有很好的安排,指挥,规划。对于学生,最终只能让不予优秀生的意见。没有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5)在教学管理工作方面,学校纪律性控制不够严格。导致学生旷课,逃课现象依然存在。这对我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无疑是一不可忽视的弊端。如何改善教学质量

3.1 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培养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待提高。应注重积极引领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朝起正确的方向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意义上主动学习

3.2 变更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必须增加密度,加快节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堂教学必须精讲多练,及时反馈。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真正能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课堂教学必须既传授知识,又传授方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树立学习型社会观念,终身学习。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增

强学生纪律性观念。课堂教学必须自觉渗透德育教育。

3.3 全校参与统一改善

全校各学院、各校区必须参与教学学术改革的实施,以确保其广泛、快速的影响。同时应注重调整学院间各级领导间的权力制衡关系。全校上下一心,共同在教学质量上寻求进步。

3.4 改进教学评估体制

教学评估是—个复杂的问题。悉尼大学正努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的理想,因此,学校采用的一整套教学水平指标(TPIs)非常强调学生对自我学习的感知状况。并且这种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评价方法仍在不断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水平,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悉尼大学首先采取了为提高教学学术成就的教师提供资金奖励的办法。教学改进基金:按照这一方案,学校将为提高教学或改进学生学习质量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这项计划主要奖励与学生学习有关的教学活动,如在指定刊物上发表大学教学方面的文章、获得其他教学奖励或补助金等。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值得我们借鉴。

三、着重提高科研水平高等学校中教学与科研关系

在高等学校中,教学与科研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学与科研既不相互矛盾,也不能相互代替,没有科研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没有教学的科研不是高等学校中的科研。加强教学科研的联系,在科学研究中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出题,科研求解,以科研成果支持教学改革,教学与科研互动,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将越来越成为高校发展的战略。如何提高我校科研水平

2.1 科研团队人员跨专业组合。

团队人员跨专业、跨学科组成,各有一技之业专攻,提高了团队的知识凝

力,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心理、地位平衡,容易形成和谐融洽的合作氛围,加强了团队的力量凝聚,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信息量大大增加,社会分工更趋细化,一项任务的完成往往是大家通力合作的结果。据了解,我校大部分团队中成员是跨学科组成的,且生活、工作环境相同,在心理上有较高的认知度,利于开展研究活动。

2.2 加强团队之间的合作

目前,加强团队之间,尤其是校内科研团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已是大势所趋。就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样,只有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博天下之所长,为我所用,才更加促进自身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到了一个地球村中。竞争不可避免,合作亦是时代的呼唤,实现双赢是合作的最终目标,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捷径,科研团队之间的合作最终会产生更好的研究成果。

2.3 团队管理促进良性发展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组织的发展,管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方向明确

硬件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团队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科学决策、民主上管理上的差距会造成科研规模、质量、成果的成倍差距。有效的管理,正在于寻求各组织要素、各环节、各项管理措施、各项政策以及各种手段的最佳组合。通过这种合理组合,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效能,可以充分发挥这些要素的最大潜能,使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建章立制,树风促管,为团队的健康和谐发展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各项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确保高效、有序运行。科研团队是学术、科学含金量比较高的组织,所以要求更好、更高的管理模式来完成科研工作。

2.4 学研产用是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建立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科研模式是当前学院的核心和难点,就全而言,部分学院在学

研产用结合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学院各专业也有很好的尝试,但从整体看,科研这方面的工作还处在不太高的阶段,理性的、长久的、深层次的学研产用结合还没有从根本上取得突破。所以,产学研用相结合,把研究出的成果应用于实际、服务社会面临相当的挑战。

2.5 加强团队知识的与时具进

现在很多科研团队老化,知识结构与现实脱钩,直接导致团队水平下降,且没有胜任的接班者,导致团队停滞不前,最后解散,所以不断促进知识的提高,与时具进是每个人应对现实的必然选择。其次是培养接班人,不断为团队注入新的力量,使科学研究不断创新发展,增强后续性,研究的高水平发展同时增强了团队的整体地位,利于经费的调拨,更好的实现了自我价值。

5.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篇五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全省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落实本科教育基础地位和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培养和造就“四有”优秀教师队伍。经研究,省教育厅决定开展XX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特制定建设方案如下:

一、建设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新时代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人才的建设目标,立足XX省办学实际,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专注本科教学、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产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较大影响力的教学成果、教学名师和其它本科教学成果,推进XX省本科教育上质量、上水平。

“十四五”期间,计划分两批遴选XXX个左右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并支持建设,每批遴选XXX个左右团队,遴选工作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进行。

二、建设塬则

1.面向各类高校。在不同类型的普通本科高校建设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鼓励分类发展、特色发展。

2.突出示范领跑。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引领带动高校优化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提升,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3.“两步走”实施。报送的团队第一步被确定为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点;通过叁年的建设,经省教育厅组织开展验收,通过后再确定为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

叁、建设要求

1.基本要求。团队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授课是第一责任。团队教授必须全员给本科生教书授课,团队教师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热爱教学、研究教学,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做到师德高尚、学问扎实、教艺精湛。

2.团队组建。团队由专任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组成,鼓励以课程群组建团队,规模适中,梯队合理,人数为X-XX人。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文化,团队效应显着,集体成果丰富。团队带头人应具有高校教师高级职称,在本学科专业或行业具有较大影响力,每年承担本专业主干课X门以上;主持省级教学课程、成果、项目等X项以上;连续在教学一线为本科生授课X年(升本不足X年的学校自招收本科生当年起算)以上(截至2020年X月XX日)。团队教学研究和改革成效突出,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等奖励、认定。优先支持省级金牌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模范教师、优秀思政课教师等领衔组建团队,优先支持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教学团队申报。

3.建设任务

(1)致力于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深度持续开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形态、教学方法创新,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开展一课多师、一师多课改革,有效开展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专业教育取得成效;开展全员授课,严格遵守教学规范,质量意识强烈,制度化开展集体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学改革工作。

(2)培养和引进优秀教师,建成一批高水平师资队伍,致力培养名师。团队教师师德高尚,潜心教书育人,特色成效明显。形成合理的年龄梯队、学历层次、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运行机制等。

(3)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能力。突出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树立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建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能力评价体系。将质量标准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

(4)建设一批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基地、项目和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5)积极参与实施国家两个“双万计划”,建成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

四、遴选条件

2020年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按照主要建设内涵分为五类。除达到团队建设基本要求和团队组成要求外,各团队还应具备以下遴选条件:

1.教学科研型本科教学团队。限“双一流”建设高校申报。以国家级一流课程、一流专业、一流人才建设为目标,做到“一流团队、服务一流”,近五年获得X项以上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教改项目、一流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育人共享计划、“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规划教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实验教学项目等本科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开设X门以上专业课程(含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或X门大型公共基础课程,有主编相关专业教材;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科研成果有效转换为教学资源。

2.教学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以推进产教融合、建设一流应用型高校、专业(群)为目标,依托应用型专业群或服务产业特色专业,近五年获得X项以上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教改项目、一流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育人共享计划、“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规划教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实验教学项目、实习实训基地等本科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开设X门以上课程(含实验课程);团队中行业企业高级人才占X/X以上并承担教学任务X个学期以上;校企深度合作育人,联合制订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共建实训基地成效显着。

3.慕课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以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依托,以探索基于慕课应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任务,“大规模开放”和“小规模定制”并重,推动线上知识学习和测验、互动,线下翻转课堂讨论辅导,具有完整的教学组织活动和平台支持服务。建成X门以上国家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或订制化引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X门以上,开展基于慕课应用的混合式教学。其中,供课团队应当在线上授课X轮以上,学习对象多元化(本校+校外+社会),线上教学效果良好,师生互动充分,辅导答疑见面会达到授课要求,已基本形成可示范推广的在线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以平台数据佐证。线下应用团队应当与主讲团队充分合作,制订混合式教学方案,并在本校应用X轮以上,已基本形成可示范推广的混合教学模式,学习效果以主讲教师团队和本校教务部门数据分析为佐证。

4.实验教学型本科教学团队。以省级及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依托,以构建本科实验教学体系为任务,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近五年取得X项以上相应的省级及以上实验教学平台(项目)立项、教学成果、精品课程、优秀特色教材或教改项目;专业教师、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开设综合实验课程X门以上,实验开出率达到XXX%;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项目,科研项目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不少于X项;每学年所开设的实验项目内容更新率不低于XX%;团队所在实验室仪器设备完好率不低于XX%,近五年无实验安全事故。

5.思政课教学型本科教学团队。限省重点和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具有马克思主义学科硕士以上学位授权点、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所在高校申报。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目标,积极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近五年累计获得X项以上省级以上教学成果、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改项目、优秀教学科研团队、教学类活动奖项(其中至少X项为国家级);团队成员每学年至少系统讲授X门以上思政课;建成X门以上省级以上精品课程或省级优质思政课;学习效果、学生评教结果以主讲教师团队和本校教务部门数据分析为佐证。

五、管理和考核

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周期为3年,以学校建设为主。学校应安排配套经费开展建设,并负责日常管理,监督建设任务落实。省教育厅根据绩效考核情况予以部分经费支持,建设期满,组织省级验收及推广。未达到建设要求的,取消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称号。

申报与建设期间,团队成员发生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造成恶劣影响的,撤销省级团队。建设期间,根据教学需要调整团队带头人的,应报省教育厅审核批准。除应用型教学团队外,团队成员每年调整幅度不超过总人数的20%。

六、申报要求

1.实行限额申报、择优立项、宁缺勿滥。各类本科高校申报限额为:

(1)x大学申报不超过XX个,塬则上不申报教学应用型团队;

(2)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申报不超过XX个,其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申报不超过XX个;

(3)其他应用型高校(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除外)申报X-X个,塬则上不申报教学科研型团队;

(4)独立学院申报不超过X个,塬则上不申报教学科研型团队。

2.每位专任教师塬则上一人参加一个团队,校级领导不作为团队带头人。

3.省教育厅根据申报材料进行条件审查和立项,立项名单在省教育厅网站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发文公布,并指导相关单位开展教学团队建设。

4.各高校应充分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依据推荐条件,按照择优遴选、重在建设、有利示范的塬则,在限额内认真组织推荐,并报送以下申报材料:

(1)学校推荐申报公函;

(2)XX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申报表(见附件1);

(3)XX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推荐汇总表(见附件2);

(4)其他支撑材料:本文件“叁、建设要求”和“

6.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篇六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长效机制研究

2.改革开放4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验研究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研究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培训效果跟踪研究 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与退出机制研究 7.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8.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建设研究 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成长机制研究 10.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规范化研究 1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观测点建设研究 12.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测评方法研究 1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建设研究 1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教学指南研究 1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专题教学指南研究

1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教学指南研究 1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专题教学指南研究 19.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创新研究 20.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状况研究 21.高职高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专题教学指南研究

22.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专题教学指南研究

23.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建设研究 24.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提升机制研究 25.体育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提升机制研究 26.农林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提升机制研究 27.医药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提升机制研究 28.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

名师工作室选题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建设

西部选题 1.提升西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研究 2.西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3.西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究

4.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

5.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创新研究 6.西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7.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8.西部地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9.民族地区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

7.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篇七

一、根据企业的行业共性与各自特性, 建立多层次团队。

企业团队建设是一个多层次团队体系, 能将企业上下凝聚在一起, 互相依托, 共同推动公司前行的脚步。整个企业具有管理层、环节层和执行层三个层面的团队, 每个团队承担不同的职责, 要完成不同的责任目标。

管理层团队是企业的指挥机关, 掌握全局性的产业发展思路, 规划发展愿景, 制定经营目标, 是企业的核心。此团队要有领先的价值观念, 要与时俱进, 它是引领企业向健康有序的道路前进的航向标。

环节层团队是负责经营性的团队,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企业开拓市场的主体。此团队是企业的支柱, 起着连接性的作用, 他们掌握上游生产厂家的资源信息, 了解市场的经营动态, 及时出击, 抓住市场, 赢得市场, 占领市场。

执行层团队是负责完成具体的经营任务, 涉及基础工作的方方面面。对于一个物资流通企业, 一线员工冲在了工作的最前沿, 从厂家产品的发运, 到验收、储运、配送、供应, 这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 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公司一位中层干部在年度个人述职报告中提到, 我站在这里向大家做一年的工作汇报, 通过部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奋斗拼搏, 换来了今天所取得的骄人成绩, 在一分钟之内我就可以流利地念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的几行数字是多么的容易, 然而这些数字取得的背后凝聚了部门每一个员工多少的辛勤劳动和汗水。这些朴实的话语不正是一个优秀团队精神的真实体现吗?

企业的多层次团队系统的形成, 确保企业的各个部门对全局和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并为企业的整体目标各尽其力。不同层面的团队在管理上各司其职, 通过上层的目标制定, 到中间层的开拓市场, 流程的合理控制, 到执行层的贯彻落实, 付诸行动, 由此形成一条通畅的经营链条。

二、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员工团队建设方式。

在员工团队建设上, 既要继承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吸取其精华, 又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 借鉴优秀团队建设的经验。比如美国的IBM公司、微软公司, 都以优秀的企业文化而著称。他们都有一支能打硬仗的优秀团队, 他们的员工团队建设体现着不同的特点。这些知名企业, 在团队建设中重视发掘个人潜能, 重视员工个性化发展, 给员工留有发展的空间, 不压抑的进行工作, 这样更能有机会展示个人才能。国内的海尔、联想这些现代企业的文化既带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烙印, 又大胆借鉴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 达到了中西合璧, 优势互补, 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打造出了自己独特的企业品牌。所以, 一个有实力的企业, 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团队, 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利用自己的智慧, 扬长避短, 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那就是必然的。

三、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企业文化要素配合加强员工团队建设。

首先, 企业整体形象的设计源于企业经营理念的深化, 一个好的企业整体形象设计, 可以使外界对企业的形象识别更加容易, 更加直观, 拉近距离, 得到认可。通过视觉冲击强化人的记忆, 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其次, 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 按照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方法, 认真履行, 做好每一个细节工作, 相互衔接, 杜绝脱节现象, 能使每一项工作快捷高效地完成。从科学规范有效的工作流程和方法中, 提炼出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是符合企业当前实际的价值要素, 是企业的宗旨, 员工的共同信念和信仰, 它也规定着全体员工的共同方向和行为准则, 它指导着团队整体的活动和形象, 是为企业实现宗旨和目标服务的

企业整体形象设计, 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 标志着企业的形象和地位, 可以使整个团队极大地增强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从而化为团队不竭的前进动力, 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现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共同增长, 以合力提高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和知名度、美誉度。

四、员工团队建设应重视每一个员工的特点, 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 发挥出自有的能力。

对于我们转制企业来讲, 存在好多原国有企业的思想和模式, 当前的外部环境市场竞争如此激烈, 停留在原有的状态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环境。因此, 要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 有的放矢开展管理教育、市场营销及相关知识培训和学习,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以提高每位员工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发掘出每个人潜在的能力, 真正进入市场, 根据原有与上游厂家的资源优势, 开拓市场, 争取项目, 做好材料采购、储运、配送、供应工作, 遵循“三保一优”服务宗旨, 赢得各项目业主的好评和认可, 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提高市场竞争力。公司成绩的取得, 是团队力量的真正体现, 从工作中展现了团队强大的活力, 也更有利于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企业应从实际出发, 根据每位员工的特点, 更好的统一工作岗位, 有效发挥团队的力量, 使员工团队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发挥积极的作用。

摘要:在一个企业中, 每一个员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从公司整体到公司设立的每一个相关部门, 都是有必然联系的一个团队, 员工团队就是企业为达成发展愿景, 以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业准则凝聚在一起的协作组织。

8.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篇八

【关键词】高校英语电台;优秀学生团队;建设

引言

高校英语电台是传播校园先进文化,服务广大师生课外英语自主学习,活跃校园生活的重要宣传机构,是大学校园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宣传媒体。参与高校广播电台的学生都是学有余力、对传播事业饶有兴趣并各有专长的优秀个人。这些优秀个人以自觉自愿的方式组成一个相对有序的工作集体。这个工作集体实行以指导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个体为主体的传统管理方式,强调学生个体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高校校园环境的日益社会化,学生个性的不断增强和学生电台更加专业化的分工,传统仅仅依靠优秀个人力量做好电台宣传工作的方式不再适应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团队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形态,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把电台优秀个体组合成一个优秀团队,发挥“1+1>2”的功效,这是促进高校电台培养更优秀的学生个体和发挥更好的宣传作用的一个重要问题。

1.加强高校英语电台优秀学生工作团队建设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1.1 优秀团队的定义

对于优秀的团队管理界有这样的一个明确的定义:他们是各具才能却又在工作中紧密协作的一群人,他们充满创造力,工作专注,彼此信任,遵循严密的计划,全力以赴去完成同一个目标。

1.2 加强高校英语电台学生工作团队建设的可能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社会对学生外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能读会写,更要求能听会说。为了提高学生的外语听力水平,我校也建立了自己的外语调频教学电台。除了电台设备之外,学生工作团队在英语电台中也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的竞争力来自优秀团队的组建。同样,英语电台的社会化发展也源于工作团队的竞争与合作。

从电台团队形成的特点来看,高校电台学生工作团队的组成符合优秀团队形成的要求,具有形成优秀团队的可能性。其一,电台成员是经过严格筛选和精心配备的。电台成员是根据教务处的统一安排和电台各部门的需要在每学年开始时通过面向全校的报名、初试、复试、试用期等节节选拔而来的。其二,团队每一个成员都各具备专门从事相对独立的工作。每个电台成员都有自己比较专业的分工。外访中心负责采写编播新闻;编辑部门主要负责新闻及评论类节目策划、编辑,对校园记者等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协调,对开展大型活动的跟踪采访报道;播音部门主要负责日常播音工作和其他节目制作任务;宣传部负责电台日常节目、活动宣传以及大学英语三、四、六级与专业四、八级等考试注意事项的宣传工作;网络部负责电台的网面制作、更新和维护,台里的网络宣传和逐步开展节目数字化、网络化的工作;其三,团队通过相应培训使每个成员的个性特长能够不断地得到发挥。电台成员根据自身分工不同不定期进行相应培训,包括编辑、播音等的专业培训和团队合作等培训,以提高自身各方面技能和协同合作能力。

因此,高校电台学生工作队伍可以形成这样一个团队:电台成员在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才能的基础上,经过层层选拔形成,选拔出来的不同的人才,根据不同的特长设置在不同的岗位上,给予不同的培养和肯定。这样电台每个成员都能发挥自我,做好自己的事情。电台与其他学生群体的鲜明的差别就显现出来了——通过学生电台各具特色的节目传递电台团队形象,让听众们共同感受电台——“声音的世界一样美丽”。

1.3 加强高校英语电台学生工作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作为高校的一个优秀团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让大学生有了更真实和更多的体验,大家共同学习英语,促进交流,一起进步。外语电台增强了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和管理能力,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有共同的价值理念,从开始重视团队文化的建设,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合作,我校英语电台逐渐确立了一种“敬岗爱业,团结合作,开拓创新,积极上进”的工作理念。

2.结论

因此电台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打造一支优秀工作团队。

第一,明确团队目标,选拔和培训团队人才。清晰的目标是团队工作的首要环节,是团队开展工作良好的开始。清晰的目标包括团队总体目标和各个部门子目标,这些目标的确立能使个体理解和认同共同的目标愿景,并激励个体为实现团队的目标而调整个人关注的重心。第二,形成有效领导,发挥个体才能。团队领导者对团队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效的领导能使团队成员真诚地集合在领导身边,引导团队自觉地沿着既定方向前进。第三,强化协同合作,加强沟通交流。团队的根本作用在于提高组织整体的业务表现。强化个人的工作标准也好,帮助每一个成员更好地实现成就也好,目的就是为了使团队的工作业绩超过成员个人的业绩,让团队业绩由各部分组成而又大于各部分之和。要做到这一点,协作精神不可或缺。没有哪个成功的团队不需要合作。因此团队需要所有成员的通力合作。

高校教学电台收听便利,节目多样且灵活,涉及范围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并为英语自主学习环境建设以及配合英语课堂教学方面发挥重大作用。高校教学数字电台与网络资源的互补以及电化教学模式和听力自主学习模式的整合,充分发挥了外语教学电台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重大作用。同时辅助天网(电台)与地网(网络)的整合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共同参与式教学模式在数字化电台中的应用。基于高校教学数字电台对于外语听力教学、课外学习、考试等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朱永军.高校广播与校园文化探论[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1.

[2]何师胜.办好校园英语广播电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

[3]欧玲,费敏.论新形势下电台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4]郭雷,杨宜三.网络时代校园电台外语节目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4.

[5]徐存善.外语调频台与基础英语教学[J].机械职业教育,1998.

[6]李玲.高校外语调频广播电台建台管理初探[J].函授教育,1999.

上一篇:中农大考研复试班-中国农业大学气象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下一篇:高中作文XX字:《格列佛游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