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五年级数学

2024-10-16

西师大五年级数学(共10篇)

1.西师大五年级数学 篇一

西师大五年级数学《质数和合数》试题

一、把下面各数分别填在适当的位置。

15 38 1120 97 39 81 92 70 71 41 87 1200

质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2.所有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3.两个质数的乘积一定是合数。( )

4.除2外,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

5.19的约数都是质数。( )

6.在自然数中,没有最大的奇数和偶数。( )

7.任何奇数加1后,一定能被2整除。( )

8.两个质数相加的和一定是合数。( )

9.大于2的偶数都是合数,大于1的.奇数都是质数。( )

三、填空题。

1.既是偶数,又是合数,如( )和( )

2.既是奇数,又是质数,如( )和( )

3.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偶数,如( )和( )

4.把50以内的质数填入括号里,使等式成立。

( )+( )+( )=51 ( )+( )+( )=61

( )+( )+( )=71 ( )+( )+( )=81

5.把下面各数分别表示成两个质数的和。

10=( )+( )

40=( )+( )=( )+( )=( )+( )

6.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和是( )

7.在1-20的自然数中,最大的奇数是( ),最小的偶数是( ),奇数中( )是合数,偶数中( )是质数,最小的质数是( )、( )既不合数,也不是质数。

8.质数只有( )个约数,合数至少有( )个约数。

9.奇数+奇数=( )数奇数-奇数=( )数 奇数+偶数=( )数

奇数-偶数=( )数偶数-奇数=( )数 偶数-偶数=( )数

奇数奇数=( )数奇数偶数=( )数 偶数奇数=( )数

10.40以内的质数中,减2后仍是质数的有( )

11.五个连续偶数的和是260,这五个偶数是( )、( )、( )、( )、( )

12. 36的约数有( ),其中是质数但不是奇数的是( ),是合数但不是偶数的是( )。

13.用5、7、8、0这四个数字组成一个四位数,使它是2的倍数,这个数最小( ),最大( )。

14.有10个连续的奇数,最小的是a,第二个是( ),第三个是( ),第四个( ),第十个是( )。

15.一个质数,它是两位数,它的个位数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交换后,仍是一个质数,这样的质数有( )。

16.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七位数,从高位到低位排列依次是:最小的质数,最小的合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3的最小倍数,最大的一位数,最小的奇数和 8的最大的约数。请你猜一猜,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你能写出这个电话号码的几个约数吗?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 ),它的因数有:( )。(你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2.西师大五年级数学 篇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猜想——实践——验证”, 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 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 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会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摸球盒、转盘

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故事:《生死签》

很久以前, 有一个犯人被带到国王面前处死。这个国王喜欢抽签, 而且盒子里只有两张签, 一张是“生”, 一张是“死”, 抽到“生”就可以获救, 抽到“死”就会被杀死。请问, 如果这个犯人只抽一张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

但是陷害这个犯人的官员故意把盒子里的两张签都写上了“死”字, 请问, 这时犯人只抽一张签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他会抽到“生”签吗?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会抽到。

通过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步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可能性

可能 (不一定) 一定不可能

二、合作探究, 亲身体验

老师这节课为大家安排了一个摸球游戏, 让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探索可能性的知识。

(1) 介绍学具, 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 每个小组依次分得一个纸箱 (每个纸箱放置球的情况如下:球的大小和轻重一样, 第一个纸箱全部放白球, 第二个纸箱全部放黄球, 第三个纸箱放3个白球、5个黄球, 第四个纸箱放3个黄球、5个白球。第五个纸箱不放黑球) 。

(2) 介绍摸球规则:每个小组共摸球20次, 每次摸出1个球, 记录下其颜色后, 放回纸箱后, 再进行第二轮摸球。

(3) 操作体验, 小组合作进行摸球游戏并记录摸球情况。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一定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初步感受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联系。

(4) 汇报各组的摸球情况:第一组摸到的球全部是白球;第二组摸到的全是黄球;第三组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第四组摸到白球的次数多;第五组没有摸到黑球。

(5) 质疑:为什么每组摸球的情况不一样呢?

(6)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猜想。

(7)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结果:第一个纸箱放的全是白球, 所以一定摸到白球;第二个纸箱放的全是黄球, 所以一定摸到黄球;第三、四个纸箱放有2种球, 所以可能摸到黄球, 也可能摸到白球;第五个纸箱没有放黑球, 所以不可能摸到黑球。

三、验证猜想, 异中求同

(1) 让各个小组打开纸箱, 看看纸箱放球情况是否符合同学们刚才的猜想。

(2) 延伸:如果第五组的同学一定要摸到黑球, 该怎么办?

如果要让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 怎么办?

设计意图:异中求同, 验证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直接关系, 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

四、实际应用

(1) 试一试:1) 先让学生按题中要求进行摸球游戏活动, 然后思考题出的问题, 小组内交流。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2) 让学生再次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探索过程, 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联系生活实际, 说说街头转奖的骗局) 。

(课本85页练一练)

(2) 分析从下面四个箱子里, 分别摸一个球, 结果是哪个?连一连。

【出示课件】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可能很容易找到“一定是白球”“一定不是白球”这两个该连接的盒子, 但是对于“很可能是白球”“白球的可能性很小”会有一些争议。这里需要通过演示活动来帮助学生辨别“很可能”与“可能性很小”两者表达事情发生的程度大小。

(3) 问题:下面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出示课件】首先可以和学生说明:北方地区冬天比较寒冷 (冬天会下雪) , 内陆地区, 如江西省的冬天怎样? (学生回答) , 南方沿海如广西、海南等地属于亚热带气候, 冬天不太冷, 不会下雪;让学生说一说“武汉”“海南”和“哈尔滨”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查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各季的平均气温, 然后让学生分析“下雪”时气温的特点。再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判断各地下雪的可能性。

(4) 说一说活动。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五、全课小结

3.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阅读试题 篇三

从山崖上滴下来的小水珠,正好滴在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它决心把石头滴穿。这件事让河中的大浪知道了,大浪便哈哈大笑,对小水珠说:“嘿,凭你那点力气,能把石头滴穿?真是笑话!”小水珠说:“不信,我俩比比看,你把河边的石头打个洞,我滴穿这块石头。九百九十九天以后,看看是怎样的结果。”“容易,容易!”大浪哈哈大笑,觉得小水珠小得可怜,九百九十九天肯定不会滴穿石头,而自己的力气大着哩,别说把石头打个洞,就是把石头摧毁也容易!大浪立即答应和小水珠赛一赛。

从此以后,小水珠对准石头的一个点,滴呀滴呀,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白天黑夜,坚持不懈,辛勤地工作着。而大浪却不同,高兴时“哗——”地冲一下,不高兴时就懒洋洋……

九百九十九天过去,小水珠便来找大浪:“你快来看吧,我已经把这块石头滴穿了,银色的小圆洞还透着光呢!”

大浪听了,着急了,赶快使出全身的力气,“哗——哗——哗——”连续几声,可是河边的石头仍然一动不动。

1.这篇短文是按_____顺序写的。

2.用“∥”把本文分作三段,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3.用“~~”在文中画出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句子。

4.读了《小水珠和大浪》这篇短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师大五年级数学 篇四

一、求未知数

1.4.3-X=1

2.3.3+2X=10

3.15.3÷X=0.3

4.12.45-2.5X=9.7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1.25

(2)1-0.24-0.76

(3)15.28+7.45+0.72

(4)5.23×0.85+5.23×0.15

三、脱式计算

(1)97.2÷2.43×5.02

(2)7.6×2.5÷0.01+6.5

(3)(1.48+0.38÷4)×2

(4)2.53÷(0.44×1.25)÷0.25

四、列式计算

(1)用7.2与5.4的差去乘以它们的和,积是多少?

5.西师大五年级数学 篇五

学习目的:

1、理解并掌握比较分母相同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2、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价、概括的能力和自学探究、构建新知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激趣导入

三、学习新知

1、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1/4和3/4 师: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判断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也可以借助图形来判断,然后和同桌交流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指名汇报:说出自己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让学生看图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复习旧知中的前两组图)再写两组分数1/5和2/5 2/8和 3/8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组分数,说说发现了什么?(分母相同)师:谁能说说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怎样比较大小?

2、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

师:像这样的分数又该怎样比较大小呢? 板书: 1/5和1/4 让学生看图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复习旧知中的前两组图)再写两组分数1/5和1/7 2/8和 2/9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组分数,说说发现了什么?(分子相同)师:谁能说说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怎样比较大小?

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师:1/5>1/7 1/5<1/4 让学生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复习旧知中后两组图)追问:为什么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呢?学生回答。

3、小结:刚才,我们研究了什么?

4、那么1/9和2/6又如何比较呢?

可能有三种不同的思路

第一种是数形结合,根据分数的意义通过画图来比较大小;

第二种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两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进行比较大小。在此基础上引出通分概念,即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

第三种是把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陶所交流通分的方法,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思路:一种是用6和9的公倍数(即两个数的乘积)作分母;另一种是用6和9的最小公倍数作分母。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在下面的○里填上“<”和“>”。

3/4○1/4

5/8○7/8 9/10○7/10 1/7○1/9 1/4○1/8 1/5○1/2 3/4○4/3 7/8○9/10 5/8○4/7

2、(1)写出分母是5,且大于1/5的分数。

(2)写出分子是1,且小于1/5的分数。

五、课堂小结

6.西师大五年级数学 篇六

一、(共25分,8小题3分,其余每空1分)

1.两个数相除的商是85,如果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两位,商是()。

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

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来补

足),然后按照除数是()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一个小数,从()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地重复出现,

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小数都是()小数。

4.20÷6.6的结果可以简写成(),循环节是(),精确到百分位是()。

5.在小数除法里,要精确到十分位应商到()位;要保留三位小数应商到()位。6.()×17=4.7636.4÷()=14

4.2÷0.35=()÷350.72÷1.6=()÷16

7.把0.6、按从小到大排列是()。8.在里填上>.<或=。

8.65÷1.68.652.48÷3.210.36÷0.20.36

4.38×2.74.38÷2.712.6÷4.2123.4+1.86×4.2

9.一辆汽车0.5小时行驶20千米,每小时行()千米,行1千米要()小时。10.红星服装厂每套衣服用布2.3米,110米布能做成()套这样的衣服。

11.联欢会上把100朵花按2红、3黄、4白的顺序挂在一根绳上。第100朵花的颜色是

()色,红花共有()朵。

二、(共5分)

1.一个小数除以不为0的整数,商的小数位数一定与被除数相同。()

2.2.33333的循环节是3。()

3.2.45÷0.28=245÷28=8……21()

4.算式6.65÷7的商保留一位小数是1.0.()

7.西师大五年级数学 篇七

关键词:教学;提高兴趣;作业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5-146-01

一、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发现的问题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了,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华师大版),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阅读材料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课后练习难易适当,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明确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方法。

(2)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3)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展示闪光点,体现数学魅力,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5)改革教学方式,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建立一个接纳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二、在课堂教学及作业中学生遇到的问题

问题一:学习绝对值时遇到的难点

Ⅰ、对于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 )

例如:这个题目已知 ,求 。不知道利用绝对值这一性质来解题。

Ⅱ、对于这种绝对值( )不会求,而且容易跟“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混为一谈,他们就会直接说“ ”。我认为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有两个:一、没管绝对值前面的负号;二、不知道这个式子的意义,它应该是表示-2的绝对值的相反数,它包含了两层意思应先算-2的绝对值,再求其相反数。

问题二:学习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在把减法写成加法的时候容易忘记使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并且很容易漏写负号。

问题三: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对于这种类型-2-3,-2+3的题目很容易算错答案,都会算成-2-3=-1, -2+3=-5。

问题四:学习有理数乘法时:一、对于三个数或三个数以上相乘时确定积的符号的时候很容易漏写负号。二、这种

类型的题目很容易做错,例如: 。

错解一:

错解二:

正解:

出现错解一的原因是没按运算顺序来,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出现错解二的原因是把 积的负号(性质符

号)与 前面的减号(运算符号)看成同一运算符号,从而把性质符号遗漏了。

问题五:学习有理数除法时,求一个数的倒数很容易求错,学生只是盲目地记住倒数的定义没有理解,

例如:求-15, ,0.25的倒数。

错解:-15的倒数是15或 ; 的倒数是 或 ;0.25的倒数是 。求倒数的方法:

第一、把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把小数化成分数;

第二、把分子和分母位置颠倒,性质符号保持不变;

第三、整数的倒数直接把整数放在分母,分子为1。

问题六:学习有理数乘方时,很多同学容易把 和 混淆,这里 而 。

它们不仅答案不一样,而且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 表示的是1的100次方的相反数,而 所表示的是-1的100次方;还有一些同学在计算乘方过程中容易把负数的奇次方中的负号漏掉。

例如: 正确答案应是-8。

问题七:学习有理数乘法分配律时,很多同学直接去括号而不理会括号前面的符号,例如:计算

错解:

正解:

注意: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注意括号前面的符号。

8.西师大五年级数学 篇八

一、读拼音,写词语。(6分)

châ tuì

ã tóu

bá shâ

zhù lì mó câng lián yī()()()()()()jì sì

qiâ yì róng yù

jīng zhàn

diǎn fàn

ní jiāng()()()()()()

二、用“—”画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6分)潮夕()

全愈()

碧波荡扬()徒峭()

拔涉()

万古长清()清列()

凄残()

笑遂颜开()疙嗒()

拐仗()

如冤如诉()

三、写同音字组词。(6分)

凛()()围

荣()

()曲 liâ()士

fàn

罪()

()报

gē()膊()人

广()

(合()自

四、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3分)

A、灌入;B、(精神、力量)集中;C、记载,登记;D、用文字来解释字句。

1、老羚羊静静地注视着,待汽车发动起来,才缓缓离去。()

2、本商标已由我公司注册,未经授权,不得擅自使用。()

3、这本书阅读起来很方便,凡是书内难懂的字句,都有注释。()

五、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4分)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尽管••••••还是••••••

与其••••••不如••••••

1、()考试时临阵磨枪,()平时好好努力。

2、()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

3、他()取得了冠军,()打破了世界纪录。

4、()冬天雪花纷飞,满山的松柏()那么苍翠。

六、按要求写成语。(5分)

1、写出描写“绿”的范围的词语:

2、仿写: ①小心翼翼(ABCC):

②无声无息(ABAC):

③千姿百态(含两个数字):

④欣喜若狂(表示人物心情):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12分)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缩句:

2、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母亲!改为反问句:

3、苏娜说:“我不能呼吸,请帮助我!” 改为转述句:

4、大雪纷纷扬扬地下起来。改为比喻句:

5、喂,快让开,我要过去。改为礼貌用语:

6、我们不该抄袭别人的作业。改为反问句:

1、中国的汉字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写成打比方的句子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成陈述句

7、修改病句。

①、她穿戴着新衣服,漂亮极了。②、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③、只要主人一声令下,就飞向天空。

④、妈妈围着一条白纱巾,一件紫红色大衣,显得更漂亮了。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少年闰土》一文中,讲了关于闰土的 件事,这些事是。

2、《示儿》的作者是

代诗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的精神。

3、《母鸡》一文中,“我”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是。

4、叶挺的《囚歌》一诗中“地下的烈火”指的是

,“活棺材”指的是。

5、颐和园的长廊,可以说是

艺术和

艺术的集中体现。

九、课内阅读,完成练习。(8分)

记住 小家伙 他微笑着 意味深长地说 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 千万别吹嘘你钓到了鱼 在事情未办成之前就自吹自擂一点儿用也没有 纵然办成了也无须自夸 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⑴加标点。(2分)

⑵解释词语,并任选一个造句。(3分)意味深长:

自吹自擂:

⑶把画横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1分)⑷读了这段话,你想对作者说:

你想对自己说:

(2分)

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5分)《地震中的父与子》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xuâ

xiã)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tà tā)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zá zā)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zhàn

chàn)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2分)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关联词。(2分)

3、用“~~~~”画出总领全文的句子。(2分)

4、文中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

。(2分)

5、“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为什么说他们“无比幸福”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写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父亲的外貌的句子,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作文:(25分)

(一)把一件令你最感动的事写下来。《令我感动的第一件事》 要求:

1、选材要真实,感情真挚。

2、语句通顺,语言流畅。

3、中心突出。

(二)题目:《 让我》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爸爸,让我懂得爱是什么;读书,让我受益匪浅;那目光,让我愧疚;那句话,让我至今感动等。

2叙事清楚,内容具体,感情真实。3.书写工整,400字以上,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三)童年有太多太多值得自己回忆的事。想起这些事,你就感到高兴、幸福,还是后悔、难过呢?请你选择一件生动具体的事写下来,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语句通顺,标点准确,书写工整。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字以上。

(四)在这样一首歌:“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站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和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在你的心里,一定也有自己佩服、崇敬的人,你一定也期望长大后成为他(她)那样的人,请以《长大后我将成为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语句通顺,层次分明,中心突出。

3、字数不超过500字

(五)提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一定享受过浓浓的亲情。请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你的亲人诉说你的真情,表示对他们的谢意。题目自拟,写出真情实感,语句通顺。(不少于500字)如<<妈妈,我想对你说>>等

(六)题目:____________ 的变化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补充人、事、景、物等。(2)写一篇字数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

(七)、习作百花园。(30分)

9.西师大五年级数学 篇九

目录

1、看海

2、古诗两首

3、三峡之秋

4、游漓江 积累与运用

(一)5、捅马蜂窝

6、我没有钓到那条鱼

7、藏羚羊的故事

8、蝈蝈

积累与运用

(二)9、母鸡

10、一只贝

11、狼群

12、美丽的眼睛 积累与运用

(三)13、少年闰土

14、弹琴姑娘

15、高斯智断瓶中线

16、诗两首 积累与运用

(四)17、不平常的信

18、革命烈士诗两首

19、许世友四跪慈母 20、海娃 积累与运用

(五)21、我的老师

22、阳光很活泼

23、信任

24、网上呼救 积累与运用

(六)25、鹬蚌相争

26、自然之道

27、蜘蛛脱险

28、心田上的百合花 积累与运用

(七)29、颐和园的长廊 30、女娲创造人类

31、古诗两首

32、埃及金字塔 积累与运用

10.西师大五年级数学 篇十

(1)自由品读,探究“水墨画”的美。(2)小组合作学习。①交流探究所得。②用喜欢的方式朗读。(3)全班交流,共享资源。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池塘的美的呢?用“”勾画出来。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池塘的美。(初春、一过黄梅、临近中秋)②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慢慢变化着。

A.初春:池塘有什么变化呢?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飘浮在碧水间。“疏疏朗朗”是什么意思?

B.黄梅后:(黄梅指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池塘又有什么变化?菱叶涨满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涨满”“挤”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菱叶们长大了,整个池塘都是菱叶,显得很茂盛。“密密匝匝”可换词“密密层层”“密密麻麻”比较)小花的数量也真不少!哪些词告诉了我们?(缀满、一丛丛)颜色也非常美丽,有白色的,有粉红色的,还有一缕缕的馨香呢!

池塘还是小动物们的乐园呢!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嬉戏。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美呀!

C.临近中秋: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开始采“头朝菱”(即 4.我们的故乡有什么独特美丽的地方呢?小组议一议,再说一说、夸一夸我们的故乡。

2.《海滨仲夏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海滨仲夏夜独特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4.体会文中比喻句的意思和作用,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大量的比喻句,抓住海滨仲夏夜的景色特点,体会作者对这神奇的大自然景色由衷的赞叹与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选取几段优美的音乐,准备配乐朗诵;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作者、海滨、仲夏夜的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请见过大海的同学描述一下所见到的大海的景观。教师用深情的语言讲解:蔚蓝的波涛,金色的沙滩,雪白的浪花,翱翔的海鸥,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然而海滨的夜景其实更美,尤其是夏夜。下面就请著名作家峻青带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海滨仲夏夜的美景吧!(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释题。(海滨:地点。仲夏:古人以孟、仲、季分别指代 色。

2.(1)比喻句:愉快的笑声不时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就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浪花。

作用:把笑声比作浪花,表现笑声此起彼伏,源源不断。

(2)比喻句:月亮上来了。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作用:灿烂的满月比作光辉四射的银盘,表现了满月又亮又圆的特点。(板书:月亮)

(3)比喻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作用:把波浪比作鱼鳞,表现了波浪的层次分明及闪闪发亮。

2.理解词语。

“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

为什么用“抚摸”,而不用“拍打”“冲刷”?(用“抚摸”不仅让“海水”拟人化,使人产生一种亲切感,而且表现出“海水”微微波动的形态,与后面的“温柔”相照应。)

3.思考:作者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描写沙滩上景物的变化的?作者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了沙滩上的人?

提示:

(1)先想一想写的是什么人?

在各个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

(2)他们在怎样的环境中?心情怎么样?

在软绵绵的沙滩上,沐着海风,望着夜空,尽情地说笑„„

点拨:作者从描绘海滨仲夏夜自然景物的美进入到描绘海滨仲夏夜的生活美。

(3)教师归纳:这一部分,作者由景及人,从描绘海滨夏夜的自然美,进入到描绘海滨夏夜的生活美。(板书:沙滩人们说笑休憩生活美)

(4)小结:作者先描绘大海月色,再写沙滩也突然明亮了起来,写了在沙滩上乘凉的人们的欢闹。随着月亮的升高,夜已经很深了,沙滩上的人也“变化”了,有的睡着了,有的还在谈笑。最后,作者以抒情的笔调将眼前的情景和人物结合起来,以更多的笔墨写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酣畅地休憩,目的在于写生活美,从而将文章推进了美的境界。

(三)小结:作者由鲜红的晚霞联想到燃烧的火焰,由又大又亮的启明星联想到悬挂在高空的明灯,由倒映在海面上的一片晃动、闪烁的灯光联想到一串串流动着的珍珠,无不给人自然贴切的感受。而这一切联想,又都是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完成的,形象生动,仿佛把读者带进了仲夏的海滨之夜,观海赏月,怡然自得,引人入胜。

(四)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仿造比喻句。

提示:提供一个学生较熟悉的情境,如落日等,让学生抓住这一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练习口头仿造比喻句。

五、积累背诵。

背诵课文1~3段。

提示:背诵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准确把握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体会贴切的比喻对准确再现景物所起的作用.所以不必强求学生课堂背诵得一字不差,重点检查关键词句的背诵。

1.从指导学生背诵描写霞光、启明星、灯火的三个比喻句入手,在背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贴切的比喻对准确再现景物所起的作用。

2.从三个比喻句的背诵,扩展到三个段落的背诵,背诵过程中,要求学生准确把握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

(1)要求学生圈出表现时间推移的词语:“夕阳落山不久”、“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

去”、“夜色加浓”。

板书:入夜月夜深夜

(2)要求学生圈出表现霞光动态和色彩变化的词句。

动态:“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色彩变化:“橘红色”→“深红”→“绯红”→“浅红”→“深蓝色”。

3.请两三位学生上讲台有感情地背诵,无论背诵程度如何,都加以鼓励。

4.全班齐背诵。

五、回归全文,拓展升华

1.配乐朗读全文。

2.读了《海滨仲夏夜》,你觉得这个“海滨仲夏夜”是个怎样的夜晚?请你在中心词“夜”的前面再加些形容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幽美、艳丽、愉快、温馨、恬静„„)

3.总结: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可爱迷人的海滨仲夏夜,我们不禁产生向往之情。作者用了许多生动、形象、贴切的比喻再现了景物特点,使我们仿佛亲身感受到了那里的美,这归功于作者细致的观察及丰富的联想。假如你热爱生活,你也能做到。

4.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本文的感受,以《家乡夜色美》为题目,把家乡的美丽夜景介绍给大家,注意要多用一些恰当的比喻句。

3.《草原即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批边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3.激发学生对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边批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1.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制作课件。了解作家萧乾的资料。

2.腾格尔《天堂》的flash(http:///flash/天堂.swf)。

3.准备flash《美丽的草原我的家》(http://my.kuanye.net/会员区/flash/美丽的草原我的家.swf)和伴奏曲。

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引入课题

1.播放歌曲《天堂》。

腾格尔的天堂是哪里?这里呈现了怎样的景色?让学生尽情描述。

提到草原,许多人就会想到“一望无际”,想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就会想到蒙古包,想到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

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的画卷。

作者来到草原,也被眼前草原的美丽、辽阔深深吸引了,他提笔留住了眼前迷人的景色。今天我们将在作者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一碧千里的美丽草原。引入课题《草原即景》。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释题。

3.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搜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草原。

4.同学们,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访问内蒙古塔木钦大草原。那里一碧千里、翠色欲流。大草原是那样令人神往,让我们走进大草原,亲眼目睹她那迷人的风采!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并勾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1)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

(2)相机对加点字的读音作指导。

2.学生自由结成伙伴,通过阅读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1)学生浏览课文。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引出对草原美丽和辽阔的介绍。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朗读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的作用,并做好旁批。

把石堆比作野兽,把牛群、马群比作巨石,从中让人体会到塔木钦草原之大。

4.读中体会,学习4~7段。

(1)分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4~7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断进行理解体会,把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听。小组内交流自己所得。

(3)全班交流学习所得。

(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演示):重点引导理解以下地方。

①把云彩比作雄狮,顷刻间变成煤层,可见云彩的变幻无穷,从而形象地写出了塔木钦草原的无常气候。引导学生及时写好旁批。(板书:云彩——变幻无穷)

②彩云顷刻之间会变成乌云,骤雨之中又透出太阳的亮光。把太阳的一道亮光比作一匹薄纱,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和描写的细致。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写好旁批。

③从“完整”和“虹的两端跟地面衔接”想到草原上的彩虹形成了一道巨门,美丽无比。(板书:彩虹——绮丽)

④作者把云彩比作肋骨、岛屿、苍松古柏、银鱼,形象地勾画出了塔木钦草原上空云的各种形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旁批。

⑤作者把公路比作黄色带子,以公路的小更衬托出了草原的大。提示学生做好旁批。

⑥草原上云彩变幻无穷,骤雨后又出现绮丽的彩虹,雨停之后,云彩又在空气中飘荡,而蓝天下的通天大道,将人们引向又一片草原。由此让我们了解到塔木钦草原是多么美丽、辽阔呀!(板书:美丽辽阔)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回顾全文内容,配乐朗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写草原的美丽、辽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假如我们在塔木钦草原上,我们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3.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

充分运用比喻句这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草原美丽的景色和草原的辽阔。

五、拓展练习

1.背诵课文

2.感受课文比喻的新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理解葡萄沟美好在哪里,它有哪些独特之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新疆好地方》。

学生:搜集有关新疆、吐鲁番盆地、葡萄沟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励

1.播放视频《新疆好地方》。

2.新疆有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它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水果之乡,吐鲁番独居榜首。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3.你们想去吐鲁番的葡萄沟品尝美味的葡萄吗?想去,事先就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才行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葡萄沟的。

4.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二、体验

(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注意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

3.再读课文,思考每段各写了些什么,每段之间有什么联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二)品读课文,感受独特。

1.分组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也可按课文描写顺序来自学。读后小组探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也交流学习所获。

2.全班交流,共享资源。

按课文描写顺序交流,抓住葡萄沟独特的地方。交流时,还可用自己搜集的资料作为佐证。(板书:独特)

(1)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吐鲁番盆地成为中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的原因。

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吐鲁番有非常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板书:气候特征地理位置)

(2)葡萄是吐鲁番的特产,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

用“”画出作者描写葡萄藤的句子。它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葡萄藤对葡萄的爱护。)玛瑙:一种玉石,“绿玛瑙”代指什么?(代指像玉石一样的绿葡萄。)(板书:绿葡萄)

进入吐鲁番,在庄园沿途看见了许多独特的砖砌房子,估计与葡萄有联系。(板书:砖砌房子)

(3)这一段里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呢?联系上下文理解。

(这些省略号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当时内心的无比惊喜。)

为什么呢?(因为作者见到了壮观的、望不到边的绿色长廊,由此可知,吐鲁番葡萄沟的葡萄之多。)

(4)葡萄沟在人们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呢?(赫赫有名)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从“葡萄的世界,绿色的海洋”可见葡萄园之大。由此知道,葡萄沟是名副其实的葡萄王国。其间流露出作者无比的惊喜与赞美。

(5)这里解开了前面所写的各家各户的小屋之谜,具体地介绍了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板书:葡萄干)

(6)最后一段,作者对“特产”的看法,也很独特,耐人寻味。

三、升华

1.回忆吐鲁番的葡萄沟的独特之处。

2.品读文中的优美词句,选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3.今天的“旅游”到此结束了,请同学们回家把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

4.总结:吐鲁番的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机会去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尝那里出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

5.我们的家乡也是个好地方,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去问一问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家乡为什么是个好地方?下节课老师想请同学们像介绍葡萄沟一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好吗?

《积累与运用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借代”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在表达中的作用。

2.积累有关写景的四字词语,感受“用词准确、生动”在书面表达中的妙处。

3.学做读书卡,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阅读所得,并与同学交流,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

4.能将自己在童年生活中感到新奇、有趣的真实见闻和点滴感受文从字顺地写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教师:提供读书卡的范例;提供洋溢现代儿童情趣的习作;准备轻松、欢快的音乐。

学生:准备制作读书卡的材料;搜集有关写景的四字词语;准备童年生活照片。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有感情地自读句子,边读边想。

2.从朗读中,你有什么发现呢?

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船”指代水盆;“明灯”指代星星;“绿玛瑙”指代绿葡萄。

4.全班交流,并讨论:什么是借代?在文中使用借代,有什么好处?

5.小结: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就是借代。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

二、语海拾贝

1.导语:在汉语广阔的土地上,有一个奇妙的成语世界。你看,那里碧空如洗,风

和日丽,山青水秀,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那里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生机勃勃,让人目不暇接,耳目一新;那里至理名言,言简意骇,意味深长,让人受益匪浅,终身难忘。

你们看出了什么没有?

2.我们说话或写文章时,如果能准确地运用一些成语,将使我们的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有趣。大家已学了不少成语,平常也积累了一些,也能运用一些成语了,但是,还不够呀,所以,我们还得继续积累。我们就到语海中去捡拾一些成语贝壳吧!

3.自由读词语,读熟,并初步了解它们的意思。

4.合作读记成语,用喜欢的方式读记成语。

5.读了成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已印好“类别”“编号”“标题”等栏目字样。

5.教师对学生的准备情况进行了解,指导修改补充。

6.按计划开展活动。

7.评选最佳读书卡。

五、习作百花园

1.学生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2.谈谈你对“趣”的理解:快乐旅游、可笑经历、“惊险”游戏„„

3.理解“趣”的含义。(只要用心体会,都能发现童年特有的“趣”。)

4.音画引路,回忆“趣”。

(1)课件展示童年生活剪影。

(2)学生交流观后感受。

(3)随着音乐,学生在脑海里回放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5.小组讨论,交流“趣”。

(1)出示说话要求。

①选一件童年中的趣事来说。

②注意把有趣的地方说清楚,说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小组交流,互相启发。

(3)全班汇报交流,拓宽写作思路。

6.再次明确要求,书写“趣”。

7.完成草稿,再自我修改或交换修改。

六、自主阅读园地

1.激趣导入。

同学们,现在正值春暖花开之际,到处绿荫浓浓花香似海。你们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为了纪念谁?

今天咱们就去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去瞻仰中山陵的宏伟,感受先生人格的伟大。

2.借助拼音读段落、短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解决疑难问题。

4.全班交流,体会文章情感。

5.勾画出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并介绍给小伙伴。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积累语句。

7.小结:本文的说明方法及语言非常有特点。作者采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

中山陵那肃穆的氛围,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

5.《生命的药方》教学实录 课前让孩子再读一遍课文

交流课文写了哪三件事?

生:德诺为艾迪用花草弄药

生:艾迪带着德诺去新奥尔良

生:陪艾迪玩装死游戏

师:上一节,我们不停地说艾迪陪德诺,艾迪帮德诺,这节课,我们换一种思路,走进德诺的内心。走进一个人的内心怎么办?看张老师写。“听其言,观其行”

师:要走进德诺的心,要听谁的话

生:德诺

师:一步一步来,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

生:德诺咳得很厉害„„找不到回来的路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呢?再请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他梦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读得很好。老师建议你读的时候不要多字

生读

师: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就有一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这个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生:假的 生:假的 生:假的

师:有没有觉得是真的,请举手。也有很多相信这是真的

师:如果觉得是真的,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倒底经历了什么,才会梦到这个?如果觉得是假的,他是在借梦说话,他想告诉艾迪什么呢?可以轻声读,可以默读。

不要急着举手,想一下该怎么说

交流

师:觉得是真的同学请站起来。我先请一个同学交流,如果你和他说的差不多,就坐下,有补充请继续说。

生:我觉得德诺说的是真的,他没有必要骗自己的朋友,他平时会想,他死后会怎么样,所以会做这个梦。

生:我觉得应该说,德诺冷得真发颤,肯定他想快要死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就做了这个梦。

师:这里,哪里觉得生命走到了尽头?

生:星星的光是那么暗那么黑,就像德诺的生命。

师:你看,他联系了课文的下文来理解。

生:德诺十岁那样„„生读了 请你再默读课文,找一找还有哪些句子是直接写德诺的?

交流

生: 14 5.《生命的药方》教学设计

一、课文简析:

这篇文章主要说了德诺十岁就患了艾滋病,谁都躲着他,只有艾迪还一样当他好朋友。艾迪带他找医生,帮助他熬汤药,艾迪还曾经说过:“以后睡觉,就抱着我的鞋,想想艾迪的臭鞋还在你手上,艾迪肯定就在附近。”最后,德诺离开三天后,他静静地躺在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抱着艾迪穿过的那只鞋。因为他临死前都记着当时艾迪对他的照顾与给予他的快乐。小艾迪虽然没能给好朋友德诺找到延续生命的药方,但他却给了德诺一生中最好的药方——快乐的友情。

二、名言摘记

你不能掌握生命的长度,但能够掌握它的宽度、深度和高度。

如果生命不会完结,生命也就不会有价值;正是部分因为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才认识到生命的价值。

生命并不是一种辉煌的奇观或是一场丰盛的宴席,它是一种岌岌可危的困境。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得充实,而不在于活得长久。

什么是生命?它并不是像冷酷的理智和肉眼所见到的那个模样,而是幻想中的那个模样。生命的节奏是爱

所谓友谊,就是一颗心在两个身体里。

友谊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

友谊是宁神药,是兴奋剂;友谊是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

大量的友谊使生命坚强,爱与被爱是生活中最大的幸福。

三、课件制作

1、课题“生命的药方”

2、“这天夜里,德诺冷得直发颤,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艾迪,他梦见二百亿年前的宇宙了,星星的光是那么暗那么黑,他一个人待在那里,找不到回来的路。

3、月明星稀的夜晚,艾迪和德诺在一起。

4、课文插图。

5、艾迪与德诺妈妈的对话。“艾迪:“我很难过,没能为德诺找到治病的药。”

德诺的妈妈泪如泉涌:““不,艾迪,你找到了。”她紧紧地搂住艾迪,“德诺一生中最大的病其实就是孤独,而你给了他快乐,给了他友情,他一直为有你这个朋友而满足„„”

6、伴着乐曲,在课件2上飞出下列句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害怕孤独的时候,我们都渴望有结伴同行的快乐。

虽然我们无法阻止疾病,但是我们可以献出爱心;

虽然爱心无法将病痛减轻,但是可以将温暖留在心里;

虽然温暖不能驱逐死亡,但是可以重新燃起斗志„„

虽然命运会受到一次次地捉弄,但我们可以用孤独的药方——友情

来陪伴即将离去的朋友,

以快乐蔑视死神,让温馨的幸福永远荡漾在逝者的脸上。

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为他人送去生命的药方!

四、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珍惜生命,懂得在任何时候都要充满信心,敢于与命运抗争,感受友情的力量。

五、板书设计。

5、生命的药方

——快乐的友情

德诺

艾迪

不幸染病

寻找药方

孤独无助

熬草药

找医生

怀抱球鞋

赠球鞋

玩游戏

静静离去

„„

五、教学设计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师生问好。听着同学们响亮的声音,看着同学们花一样的笑脸,我感受到了生命是如此美好。可是,同样是十岁的德诺却没有了这种幸福,那年因为输血,德诺染上了爱滋病。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德诺怎样度过,他的好朋友艾迪又给予了他怎样的鼓励和支持,《生命的药方》也许能带给我们与以往不一样的感悟。(出示课题。)

2、齐读课题,问:当你

A、读对话。

B、想象他们还会说些什么?艾迪会怎么安慰德诺?

5、艾迪不仅这么说,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德诺做了哪些事?

艾迪依旧像从前一样跟他玩耍。

艾迪为德诺熬药;

艾迪带德诺求医;

艾迪安慰德诺,表白自己一直会陪伴他,并把自己的臭鞋塞到德诺的手上。

6、展示课件4:病房陪伴(课文插图)。

看图说话;艾迪还会为德诺做哪些事?

小结: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德诺在艾迪的鼓励下,没有放弃与生命抗争,就像飞蛾,就相小苗,就像身残志不残的杏林子。在病房里,依然会传出笑声。

引导:如果我是医生,我愿尽自己所有为他治病;如果你是——(引导学生激起同情心,愿意为伙伴献出一份爱心。)

过渡:善良的孩子们,你们与艾迪一样,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在德诺最孤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德诺是不幸的,因为--------;

德诺是幸运的,因为--------。

引导:什么是友谊?艾迪和德诺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友情。)

所谓友谊,就是一颗心在两个身体里。

友谊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

友谊是宁神药,是兴奋剂;友谊是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

大量的友谊使生命坚强,爱与被爱是生活中最大的幸福。

(三)情感升华

1、艾迪为德诺找到生命的药方了吗?展示课件5,引读:

艾迪:“我很难过,没能为德诺找到治病的药。”艾迪指的“药”——治病的药。德诺的妈妈泪如泉涌:““不,艾迪,你找到了。”她紧紧地搂住艾迪,“德诺一生中最大的病其实就是孤独,而你给了他快乐,给了他友情,他一直为有你这个朋友而满足„„”德诺妈妈指的是心灵的药——友情

(板书:生命的药方——快乐的友情)

2、、三天后,德诺静静地躺在了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抱着艾迪穿过的那双球鞋。有了艾迪的球鞋陪伴,我想,德诺已死而无憾。

3、、故事已结束,但留给你的是什么呢?学生谈谈读后感。

A、如果自己受到挫折,将会勇敢地面对;

B、如果朋友受到挫折,我将会全力以赴地帮助他,挽救他。

4、在音乐声中轻轻朗读:

我们每个人都有害怕孤独的时候,我们都渴望有结伴同行的快乐。

虽然我们无法阻止疾病,但是我们可以献出爱心;

虽然命运将会受到一次次地捉弄,但我们可以用孤独的药方——友情

来陪伴我们的朋友,以快乐蔑视困难,

让温馨的笑容永远荡漾在我们的脸上。

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为他人送去生命的药方!

(四)友情延续

1、《生命的药方》读后感。

2、珍惜朋友,关爱他人。

5.《生命的药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会简要复述课文。

2、感受艾迪对爱滋病人的关心和帮助,进一步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主要事件(提前板书课题)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动人的故事,读好课题。

2、师: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了,老师首先要求大家再快速地浏览一下,然后借助课题,用一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注意,老师要求借助课题来说。

二、借助主要人物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概括,我们可以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事的。那老师要告诉大家,读这类文章时,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主要.人物的言行来了解其品行,那么这篇文章最主要的人物是谁?(艾迪)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描写艾迪言行的句子。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划出艾迪的语言描写。

2、师: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同学们都找到了这样的两句话,指名读句。其实语言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找找还有没有艾迪的语言。

指名答,出示2句间接引语

3、师:同学们都找到了有关艾迪语言描写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艾迪为德诺做了些什么事。老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几句话,思考:艾迪为德诺找了哪些药方?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是怎么找的?

4、指名答,随机板书

5、引读2句间接引语和§5

6、师:除了四处打听、翻杂志以外,其实,艾迪还想到了一个为德诺治病的法子,而且他也去做了。是什么?(教师板书)

7、师:艾迪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接下来,老师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注意,老师要求大家用艾迪的口吻来说,想一想,艾迪最有可能会说些什么,等会儿小组派代表来交流。

8、指名交流。师总结:尽管艾迪满心希望,一片赤诚,然而结果却是(生:查无音信)。

9、师:为了帮助德诺治好艾滋病,艾迪千方百计寻找药方。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根据板书,连起来说说艾迪为德诺做了些什么。

10、指名交流。

三、借助主要人物的语言,体悟文情

1、师:刚才我们通过艾迪的这两句语言,了解了艾迪为德诺所做的事情。接着,让我们来看看 找到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读一读。

5、引读2句句子,师:正是因为这种种情况,老师请大家想像一下,艾迪除了身体上的病痛之外,其他还有什么吗?(心灵上的孤独)。

6、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课文,看艾迪到底是如何倍伴德诺的。(引读课文)

7、引读§

8、9(生:读人物语言)

8、师:此时此刻,艾迪的心情如何?德诺的妈妈说的这番话又有怎样的含义?老师请同桌两人对读,仔细体会一下。

9、指名同桌交流读,说体会。随机板书

10、老师请男女同学分角色来读好这两节,男生读艾迪的话,女生读德诺妈妈的话。

11、师:德诺的妈妈之所以会对艾迪说这番话,老师相信德诺在生前一定对他的妈妈曾经说过什么。接下来,老师就请你们展开想像,德诺曾经对他的妈妈说过些什么,同桌交流一下。

12、引读:§

9、§10 老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这幅画面,这个情景,然后说说你的体会。

13、师:正如你们所说,德诺把这份友情视如珍宝,他要这份友情永远地陪伴着他长眠于地下,这样他就不会觉得孤独。生命无法挽回,然而友情却可以刻骨铭心,无限延长续。

四、理解课题,人文引领

1、师: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篇课文的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谁来说说看。

2、师:课题不单单指艾迪为德诺寻找(指板书:治疗艾滋病的药方),还指艾迪给了德诺(指板书:医治心灵的药方),那就是(友情),是这份友情让德诺感受到了(快乐),不再(孤独)。

3、师:其实,有许多像德诺这样染上艾滋病的人,他们可没有德诺那样幸运。周围的人都怕被传染,所以他们得不到关怀,更得不到快乐,有许多人都在孤独中死去。为了帮助这些艾滋病患者,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出示,自读)

4、那我们又该怎样对待这些艾滋病患者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有关于艾滋病的公益广告语。

5、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艾迪一样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关心和爱护,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美好。

6.《遇难者的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激发兴趣

1.电脑情景导入(2001年“9.11”事件),教师向学生讲述关于“9.11”事件的大致情况。并询问学生:看了图片、报道,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四人小组交流)

(恐怖分子可恶、亲情重要、世间充满爱„„)

2.揭题。

在恐怖分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的那一刹那,一段母子亲情的故事在这危难时刻演绎,这便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遇难者的 对母亲的深情不也是伟大的吗?这种超出一切世俗与金钱的纯真的感情怎能不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呢!“妈妈,我爱你!”简短的五个字,是爱德华最后一次向母亲袒露心声,最后一次向母亲表达儿子对母亲深深的爱(板书:爱),这一句看似平凡的话是儿子用生命来书写的。相机板书:妈妈,我爱你!(生命留言)

⑥朗读使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通过情感朗读,将学生的情绪引向高潮。

3.反馈说说你还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4.学生质疑:为什么文章一开始不揭示电话留言的内容而是放到最后?作用是什么?(设出悬念,增添了“

3.了解作者毕淑敏: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毕淑敏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通过抽读生字、词,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2.联系生活积累,让生谈谈自己对“异想天开”“奢谈”“粗糙”“遐想”“置之不理”“毫不气馁”等词语的理解。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4.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2)你能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吗?(起因:1~6段;经过:5~19段;结果:20段。)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思想

1.事情的起因是怎么回事呢?读相关段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从 持自己的想法,这种勇气与自信是难能可贵的。)

(3)分角色朗读

8.《和太阳比赛早起》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学习诗歌中的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2、了解每节诗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每节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录音

四、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每节说的什么?

2、听课文录音。

3、分节读课文,讨论每节写什么,结合理解词语。

(1)清晨太阳还没有出来,宿营的少年儿童已起床。

(2)奔上山巅去看日出。

(3)讲日出的过程。

(4)日出周围景物的表现。

(5)“我们”看到太阳照耀大地的景象。

(6)“我们‘观日出后无比欢快、向上的心情。

4、采取多种形式训练朗读。《积累与运用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AABB式叠词的反义词,感受汉语构词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认识汉语丰富的表达形式。

2.在阅读中注意了解文章的线索。

3.能将自己的创意清楚地告诉大家,与大家交流、分享。

4.学会从小处入手,写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充满童趣的一天。

教学准备

提供洋溢现代儿童情趣的习作范文。

教学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自读、互读词语,读准字音。

2.想一想,这些词在构成上有什么特点?交流感受。

3.你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有不明白的可利用工具书或向他人请教。4.观察左右两边的叠词,想想它们的意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你还能找到相似的词语吗?教师相机板书学生的举例,再读词语,加深理解。

(松松散散——结结实实)(歪歪斜斜——方方正正)(冷冷清清——热热闹闹)(哭哭啼啼——欢欢喜喜)(偷偷摸摸——磊磊落落)(扭扭捏捏——大大方方)

二、词语拾趣

教师激趣:汉字可以说是世界上词义最丰富、最奇特、最有趣的文字了,人们利用汉字玩出各种游戏,比如对对联、说绕口令、接歇后语、猜灯谜等,玩法真是层出不穷!今天咱们也来玩一个有趣的汉字游戏,那便是词语转换。要想 转换得好,必须了解游戏规则。

1.默读书中举例,思考它的规则是怎样的?

(1.带领学生回顾课文,谈谈收获体会。

师:我们学了《儿子的创意》这篇课文,你能谈谈“儿子”为什么能得到国际大奖?你有什么体会呢?

同学们,创意是跳出“庐山”之外的思路,是超越自我、超越常规的导引;创意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是创造性的系统工程„„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你们也像那位小男孩一样,进行大胆的创意,展示出你创造的天赋。

2.理解题意,交流展示。

(1)读题,清楚题目要求。

选择项目设计介绍设计:设计的内容、设计的理由。

(2)教师举例说明。

(3)开始设计:可以画图样,可以写说明。

(4)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设计。

要求:讲述者将自己设计的是什么、设计的内容、设计特点、设计理由等表述清楚。

听者要认真聆听,可针对不清楚的地方向讲述者提出疑问。

(5)全班交流。

每组选一个最有创意的同学上台进行交流,师生相机进行评价。可从发言者的体态、语言、条理性、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选创意、表述都不错的学生为“最佳创意者”。

总结:同学们,在生活中,只要你认真观察,打破常规,多动脑筋,相信你会有很不错的创意。当然,在我们有不错的创意时,还要清楚地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才会让别人欣赏到你的创意。在听别人的发言时,应细心聆听,看看对你有什么启示。

五、自主阅读园地

1.教师介绍冰心和她的作品。

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冰心的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温柔亲切的感情,微带忧郁的色彩,含而不露的手法,清新秀丽的语言。

她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橘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了解作者所爱颜色的变化。

3.再读阅读提示,把自己的感受批写在旁边。

4.全班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师相机点评。

5.摘抄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在本子上,并与同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反复朗读。

六、习作百花园

1.教师谈话导入,激发习作欲望。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们已进入五年级了。每一天,我们都沐浴着父母、师长们的温暖,感受着小伙伴之间的快乐纯真,体验着努力的艰辛、成功的甘甜,丝丝缕缕,点点滴滴,让我们由衷地感叹:生活真是丰富多彩。今天就要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的记忆大门,将自己的精彩生活书写下来。

2.读题明意。

(1)自由读题,了解题目意思。

(2)全班交流:明确写作要求。

(3)借助题目拓展思路。

①理出题目所列举的几个方面:在学校里学知识、在家里与亲人交谈、参观名胜古迹、欣赏田园风光。

②除此之外,你还想到哪些方面?(参加校运动会、参加社区活动、参观动物园、做家务、逛公园、过年„„)

3.回忆生活,交流感受。

(1)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有没有感受最深的一天,最特别的一天、最让你记忆犹新的一天。

(2)翻翻自己近来写的日记、小练笔,寻找源泉。

(3)选择最想说、最想写的内容与小组同学交流,任何一天发生的事情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本组同学要注意倾听,遇到疑难处可相互提问。

4.范例引路,交流评价,点拨写法。

(1)请一名学生将自己想写的内容说一说,要求把内容说清楚。

(2)引导其他学生讨论:哪些地方说清楚了,是怎么说清楚的;哪些地方还没说清楚,应该怎样说?哪一部分应作为重点,哪部分应简明扼要,不应面面俱到。

(3)自主选材。

学生根据汇报与讨论情况,再次思考,自选习作素材,将一天里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做到有详有略。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真实、新鲜的,来源于生活的素材进行习作,并让学生回忆曾学过的表达方法,试着把一些方法运用到这次习作中。

5.教师出示几份范文,让学生交流评价,学习其中的优秀之处。

6.学生习作,真情体验。

(1)再次明确习作要求。

(2)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3)自主修改,完成初稿。

9.《南给守林人的女儿》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这一理念,从课题切入,在品读文本中讨论为什么要送给守林人的女儿,送什么给守林人女儿这两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多元对话中获得超越自我、超越文本的情感体验。教材的人文素养承载于语言文字中,教学中力图从两性整合、三维统一的角度去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音乐大师的人格魅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学习文章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从直接描写葛利格语言、行为的语句中,以及描写音乐的句子中感受这位音乐家崇高

的人格和爱的情怀。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金色的童年,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记忆,童年时代的每一次生日,也一定让同学们记忆犹新,每一次生日,陪伴你的是什么呢?能讲讲你们的幸福时光吗?

2.当我们沉浸在幸福时光中时,我们一定要想到是父母之爱、长辈之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带给我们快乐和甜蜜。今天,我们将走入文本,去分享另一个小姑娘的幸福。(生读课题)

3.引导生对课题质疑(守林人的女儿是谁?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为什么要献给她„„)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生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4.初读课文,提出疑问。

5.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读好:“达格尼”“爱德华·葛利格”两个人名,了解他们不同的身份。初步解决:什么是守林人,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等疑问。

三、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一)读5~8段:理解葛利格为什么给守林人的女儿送礼物?

1.初步讨论:葛利格为什么要送礼物给守林人的女儿呢?

2.讨论: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葛利格承诺送小姑娘生日礼物的呢?

3.品读课文5~8段,想象小姑娘讲述的艰难而又快乐的生活。引导学生想象爸爸守林时的危险、艰苦、勇敢、机智,守林小屋的简陋和温馨,玻璃帆船、布娃娃带给女孩的无穷乐趣„„让学生带着独特的感受细细品读

5.播放乐曲,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再读小姑娘听到的情景,看到的物象。

6.为什么说这首乐曲是件珍贵的礼物?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

四、感悟表达,积累背诵

1.课文中写达格妮回忆儿时往事时采取的是怎样的叙述方法?

2.为学生介绍插叙的写作手法,并推荐学生阅读有插叙手法的文章。

3.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10.《我和乌丽娜》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这一理念,从课题切入,在品读文本中讨论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什么这两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多元对话中获得超越自我、超越文本的情感体验。教材的人文素养承载于语言文字中,教学中力图从两性整合、三维统一的角度去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从“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教学重点

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丽江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教学难点

透过文字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同学们,金色的读书年华,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珍藏,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学,还有同桌。在这些同学中,你和谁的友情最深,能简要地谈谈吗?(引领学生以难忘的友情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能体会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和学习生字的情况。

(1)初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自然停顿,如: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2)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①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酥”“诧”“捶”“宅”。

注意多音字“娜”。

②形:注意区分“宅——诧”的字形。

③义: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如果与课文理解紧密相关就留到后面随文学习。

4.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初步解决下面的问题: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三、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一)回顾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

(二)从课文对“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的叙述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1.体会丽江的美。勾画出描写丽江的句子,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老师点拨以下几点:

(1)整体描写。

①扣住“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体会古城富有情趣的布局美。

②扣住“一千多年的历史”和“四方街的建筑特点”体会丽江城的古味。

(2)局部描写。

“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①“水”:水的特点是什么?

清亮:扣住“倒映着白墙灰瓦,还有那在水边浣洗„„特别好看”理解。

活跃:扣住“流下来”“冒出来”“哗哗哗”“汩汩汩”“穿行”等词语理解。

②“桥”:桥的特点是什么?(林林总总)“林林总总”什么意思?(形容繁多)

桥林林总总体现在哪些方面?

数量多:354座。

样式多:石板桥、木板桥;石拱桥、木拱桥;单孔桥、双孔桥、多孔桥。

材料多:石头、木头。

雕刻丰富:有东巴象形文的吉祥语,有东巴神舞,还有各种鸟兽花木。

(3)总结过渡。

这“水”和“桥”给丽江带来了什么?又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什么?

2.从具体词句中朗读体会“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的快乐。

如“我们流连在水边,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3.小结:丽江的“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从这快乐中也让我们体会到乌丽娜对美丽的丽江古城深深的热爱,这种热爱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看出,找出具体词句朗读体会。

4.学到这里,你觉得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结:这样的孩子谁都喜欢,“我”更是与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分别一年后的今天,当“我”看到《丽江古城》的邮票,决定给乌丽娜写封信,把邮票寄给她时,想一想,在信中“我”会对乌丽娜说些什么?

四、感悟表达,积累背诵

1.课文在叙事中写景,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的?

2.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特别好看”。

11.《天上的星星》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批读课文,西师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出现了批读文的教学,到现在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学习批读课文的经验。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是采用了“抓重点词句体会”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充分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想像、赏析、理解,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的主体性,利用批注,去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领悟作品的内容,并逐步学会自主探究阅读、习作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理解、学会欣赏。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本课带有生字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学积累优美词句。

3.能读懂课文,想象“月明星稀”的景象。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4.能仿照旁批,写出自己读课文的体会。

教学准备

朗读磁带,有关夏夜星空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词语引入课文学习

课件出示以下词语:

无聊 榆树 陡然 蓦地 调皮 鬼精灵

灿灿的 灼灼的 弱弱的 漠漠的

面面相觑 不得其解 目不暇接 大吃一惊

精光灵气 没精打采 天涯海角

1.抽生读词语,齐读词语。

2.如果能够体会一下词语的意思,你能读得更好。读这些词时要把词语的含义连同你的想象都留存在心间。再读一读,好吗?相信在后面课文的学习中你会理解得更好。

3.在你们心中,星星是什么样子的?在夏天的夜晚,你数过天上的星星吗?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请你说一说。

过渡:夏天的夜晚,天上有无数的星星闪闪发光,星星们就像孩子们那样调皮、可爱,让夏夜的天空显得那么的热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天上的星星。(齐读课题)

二、快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对星星的喜爱?

三、精读课文,品味星星的“热闹”和“月明星稀”的景象

1.生自读文,把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勾画出来,并在课文旁边批写自己的体会。

2.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出示以下句子,随学生的汇报呈现。)

预设1:

啊,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理解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

预设2:

一时间,夜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的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接。这些星星又像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

“目不暇接”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两个句子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吗?(陡然——蓦地)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预设3:

它们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现就要玩一个调皮的谜儿!这些鬼精灵,从哪儿来的?是一个家族的兄妹?还是从天涯海角集合起来,要开什么盛会呢?

从这句话体会孩子们对星星的喜爱之情,星星像孩子一样调皮、可爱。

预设4:

夜空再也不荒凉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学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担的,也有高兴极了,提了灯笼一阵风似的跑的„„

从“热闹”一词体会到什么?星星们是怎样“热闹”的呢?这些都是对星空中一些星座的描写。你能根据平时对星空的观察,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有„„有„„有„„”来说说星星们热闹的样子吗?

3.星星是这样的美,天空是这样的热闹。可当月亮出来了时,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为什么“大吃一惊”?请你认真读一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月明星稀”的内容,用“”勾画出来。

(1)学生自读课文。

(2)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①我们为什么会“大吃一惊”?

②“面面相觑”是什么意思?

③我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你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我们对星星的喜爱?理解“可怜”“不忍心”“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等句,体会孩子们对星星的怜惜之情。

四、总结,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1.本文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读起来更加生动、优美。

2.学了本文,体会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可从文章感情、表达方法、字词积累、写作等方面来谈。)

12.《家乡的桥》教学设计

教材: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验本)四年级

教学重点:在阅读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经历积累、感悟、运用的过程。教学难点:领会“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的丰富含义。课前准备:

 

1、推荐诵读王维的《归崇山作》一诗,了解诗意。 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

一、谈话启发,入情入景

引出课题:家乡的桥 

二、自读欣赏,整体感知。



1、配乐自由读全文。



2、围绕“家乡的桥”,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

3、归纳板书,梳理课文。



三、品味语言,积累运用(随学生的兴趣点调整教学环节,组织教学)



1、教师引读文中描写桥名的语句。



2、品读王维的诗句,理解“撷取”的含义。



3、播放媒体,欣赏不同字体的桥名,感受中华书法艺术品的美妙,体会儿时坐船、看桥名、听故事的情趣。

理解、积累“飘逸潇洒”、“刚劲雄健”。



4、指导朗读,抒发阅读感受。



5、欣赏家乡小桥的造型,借助课文语言,选择感兴趣的桥,介绍介绍。



6、欣赏作者儿时在桥边玩耍的情景描写,指导朗读,体会惬意与难忘。

四、根据板书提示,总结课文。



1、理解: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

2、创设情景,表达感受。

12.《家乡的桥》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家乡桥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读写“血脉”、“撷取”、“飘逸潇洒”等词语,能给名词加上合适的动词以组成动宾结构的词组。

3、能正确理解词语在句子环境中的意思,体会用词要准确。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五节。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用词要准确。

教学时间:三课时。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建了许多雄伟壮观的大桥。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与桥有关的课文,题目叫(板书)

1、家乡的桥

2、齐读课题

3、审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二、预习课文。

1、生字组词。

2、查字典,理解预习3的词。

3、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字组词。注意读音,组词是否正确。

2、理解词意。

①缀——连接,组合。课文指石阶一阶一阶连接上去。

②撷取——摘取。课文指如意桥的桥名是从王维的诗句中摘取而来的。

③刚劲雄健——强劲有力。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体强劲有力。

④飘逸潇洒一一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

3、通读课文,了解各节的大意。

①故乡江南的小河多。(板书:河多)

②小桥的数量多。(板书:小桥多)

③小桥的造型千姿百态。(板书:造型多)

④小桥的名称美,来历多,字体各不相同,关于小桥的故事多。(板书:名称美)

⑤小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是孩子们的“乐园”。(板书:乐趣多)

⑥作者最忆家乡的桥。(板书:忆桥)

四、根据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

1、学习课文1——3节,重点训练学生分三步体会用词的好处。

2、朗读课文

3、练习动宾词搭配。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

4、齐读填空练习。

5、出示课后练习2(2)用三步学习法讨论。

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

①荡:荡漾,一起一浮地波动。

送:陪送。

②小船在水波±荡漾,玩累了的孩子们平躺在小船上随着凉风的吹拂与水波的荡漾,一转眼就进入了梦乡。

③“荡”把小船在水波上移动的情景表达得十分准确形象;“送”把孩子们在凉风与水波的“陪伴”下不知不觉入睡的情景写具体了。

6、指导,试背

1、先请你自己轻声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些什么内容。然后选一段最能引起你对儿时的回忆,最能打动你的心的内容在小组里读?(生自由读,小组读)

2、课文哪一段话最能引起你对儿时的回忆,最能打动你的心?

三、学习

江南是我的家乡,而家乡的小河非常——(长),小桥的数量——(多)。下面我们一起配合着读好1、2两小节,老师先引读,你可要注意啊,老师可能改变顺序读,听仔细了。小桥的数量多,怎么多呢?读——(生)小河非常长,怎么长呢?读——(生),一遍不够再来一遍(师引读)

七、对最后一节的理解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忆桥的造型——,忆桥的名称——,忆桥是孩子们的——。

八、放录像(江南小桥的风景),学生轻轻跟着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结束全文。

12.《家乡的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识记:

能自主学习不认识的字。

理解:

1、联系上下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撷取、网布、平添”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积累一些优美的词语。

2、阅读课文二、三、四、五节,学习“概括——具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作者是如何从几个方面和运用举例的方法写具体的。

3、通过阅读和朗读理解“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这句话含义,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运用: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概括——具体”的写作方法,能用这一方法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31.家乡的桥(指名读课题)

2.作者的家乡在哪里?(出示

3.粗读“过户桥”

1)出示课件“过户桥”

2)“搁”还可以换什么词(放、架、摆)

3)用“搁”更能体现什么?

4)指导朗读

4.细品“单拱桥”

1)指名读相应内容,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2)指导朗读

5.作者具体举了两个例子来介绍桥的样子,为什么只介绍了两种桥?

6.总结方法:板书:造型千姿百态

作者用“家乡的桥大多是石桥,造型却千姿百态。”概括,又通过“过户桥、单拱桥”这两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把概括句写具体。这段话就是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来写的。

7.现在有那么多的老师跟随我们一起游览江南水乡,让我们尽地主之谊,做回小导游围绕“家乡的桥大多是石桥,造型却千姿百态。”这句概括句看着图来介绍家乡过户桥和单拱桥。

四、小组学习、交流二、四、五小节

随机板书:

小河长,小桥多

名称充满情趣

是孩子们的乐园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师: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回忆一起走进令作者魂牵梦萦的故乡,领略了江南古镇的秀丽风光,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家乡小桥的——多,桥的造型——千姿百态,桥的名称——美极了,桥还是——我们的乐园。让作者情不自禁地感叹道——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板书)

2.总结方法:在我们的共同学习中,发现了本课2-5节都用了相似的写作手法——“先概括后具体”,也就是先抓住事物的主要部分来介绍,然后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具体说明,这不仅适用于写一段话,而且也是一种回答问题的好方法。

3.布置作业:

请你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来介绍上海的桥。

板书:

小河长,小桥多

家乡的桥

造型 千姿百态

名称 充满情趣

是孩子们的乐园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积累与运用

(三)》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着力体现个性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教师素养着力体现: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和多元的解读,善于运用评价语言,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

教学目标

1.复习学过的关联词,体会因果关系的不同表达方式。

2.丰富词汇,寻找规律积累语言。

3.了解习作结尾的多种方式方法。

4.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的习惯,积极参与讨论。在活动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5.留心自己在生活中的美好感受、快乐时光,并能有条理地记录下来。

6.自主阅读短文,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因果句式的正确运用。

2.学会词汇归类积累。

3.学习在习作里用上恰当精彩的结尾。

教学准备

1.搜集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

2.搜集文章的精彩结尾。

3.搜集有关海啸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自读下面的句子,留心加点的词语,想一想句式有什么特点?

2.和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用上加点的词语说出更多因果关系的句子。

4.讨论还可以用哪些词语说出因果关系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

1.自由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每一竖排的词语的特点。

3.你还能说出哪些类似的词语。

4.根据词语的意思积累巩固。同桌相互交流积累经验。

三、互动平台

1.自读下面的对话,说说他们讨论的是什么话题?

2.这几种文章的结尾,你在习作中用到过吗?跟同桌介绍介绍。

3.你看到过或者用过哪些结尾?全班交流。

4.老师举荐学生习作中好的结尾,让学生知道写好结尾并不难。

四、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激发谈话兴趣。

同学们都爱听故事,读读看,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什么内容?(可讲解一下有关海啸的知识)

2.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

3.根据“有人说„„”的提示,你赞成什么看法?或者你还有什么看法?在四人小组中进行讨论。

4.请每种观点的代表发言,鼓励有相同看法的同学补充。

5.老师小结。

五、习作百花园

1.同学们,从小到大,你一定得到过不少礼物,它们或是一个精美的物品,或是一句动人的话语,或是一次难忘的体验„„到底是什么样的礼物?又是怎样得到的呢?你感受到快乐了吗?现在就请孩子们闭上眼睛,回忆这些快乐的情景。(和同桌说说。指名和全班同学交流,教师相机指导要说出重点环节和真实感受。)

2.明确习作要求。

教师过渡: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自己亲历的感受。同学们说说看本次习作还有哪些要求呢?学生先读读本单元习作要求,再谈自己的意见。老师总结。

(1)写明是怎样的礼物?

(2)礼物的由来。(写清楚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3)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注意开头、结尾的写法。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自评习作,修改。

5.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6.学生根据评价意见、建议,再次修改习作。

7.请学生上讲台念自己的习作或结尾。教师总结学生本次习作的优、缺点。鼓励学生留心生活,在日记、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六、自主阅读园地

激趣导入:平时同学们常感到写作文、写日记困难,不知写什么,那是你们没有发现生活中的美和有趣味的事,但读了下面这篇文章,你们就会有一双会发现的明亮的眼睛了。

1.快速默读短文《送你一双亮眼睛》,想一想“亮眼睛”指什么?

2.继续读短文,把打动你的地方勾画出来,并试着在旁边写下你的感想。

3.全班交流。

13.《毕升的梦想》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读中体会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在读中感悟毕升在发明活字印刷术过程中的投入。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个性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毕升在发明活字印刷术过程中的努力和投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4.学习抓住关键词概括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过程的方法。

教学重点

从直接描写毕升的语言、行为的语句中,感受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为实现梦想的努力和投入。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关键词概括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过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毕升的资料,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课

1.同学们,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其中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为我国古代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它的发明者就是——(板书:毕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3课。学生齐读课题《毕升的梦想》。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教师相机梳理问题:毕升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梦想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毕升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梦想的?结果怎样?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学生回答问题。师小结:我们围绕课题提问,再把这些问题用一段通顺的话联系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归纳主要内容的一个方法。

3.再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勾画四字词语。

4.检查学生生字和词语掌握的情况。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请你朗读课文,课文的哪些地方告诉了我们活字印刷术的重要作用?请你读课文7、8段,一边读一边勾画。

2.说说为什么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让学生们体会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引导学生读出赞扬的语气。

3.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真是太了不起了。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时忘我的投入。请你们细细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最能表现毕升为实现梦想废寝忘食的词语或句子勾画出来。

4.抽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机点拨。

“一个叫毕升的人在雨中慢慢地若有所思地走着,好像丝毫没有感觉到早春的小雨已打湿了他的衣衫。”引导学生体会“若有所思”的意思,体会“丝毫没有”的表达效果,再引导学生读好这个句子。

“一句话让毕升茅塞顿开,他猛地一拍脑袋:‘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说完,他立即跑出家门。他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一点儿也没有听到妻子在后面的呼唤。”引导学

生体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意思,体会“一点儿也没有”的表达效果,再引导学生读好这个句子。

引导学生抓住“自言自语”“念念不忘”“冥思苦想”体会毕升为实现梦想的执著。(适时板书:若有所思、冥思苦想、念念不忘、自言自语、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同学们,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些细节的描写,才让我们体会到了毕升在实现梦想过程中的艰辛与投入,我们习作时也应该注意人物的细节描写,这样刻画出来的人物形象才鲜明、生动。

四、根据提示,复述课文

同学们,黑板上的词语概括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过程,请根据这些词语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过程。

自由说,再抽学生复述。引导学生对同学的复述进行评价。

14.《最佳路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ouǎn)。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集有关“迪斯尼乐园”的介绍,以“走进迪斯尼”、“迪斯尼的故事”开展综合活动。

情意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课时安排:

2、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不但创造出了这么多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对于全世界热爱动画片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那就是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里可以说是每个人梦的故乡,好像来到了用梦和幻想编织的殿堂。

3、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和迪斯尼乐园有关的。

【板书课题:

6、最佳路径】(最佳路径:就是最好的路线。)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最佳路径?这条最佳路径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通读全文,正音:滨、窄、踩,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3、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4、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5、理清课文层次

你能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来给课文分分段吗?

是有机组成部分;因为他追求的不是“设计出”,而是“最佳”。)

5、读到这儿,可以看出格罗培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路径设计的要求之高,总是力求完美,追求最佳,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劳动。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严肃、精益求精)

6、指导朗读。突出:40多年、无数个、难题、微不足道、大伤脑筋、50多次、没有一次、更加焦躁。

那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如何成为最佳设计的呢?我们下一课再来探究。

四、复习生字词,学生抄写生字词。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有关迪斯尼乐园的资料。

3、阅读《创新的奇迹》

▲这样的设计给了游人以权利,是把游人放在了

应游客意愿的思想作风。

教学重点:感悟迪斯尼乐园的最佳路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朗读课文,了解迪斯尼的路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善思的品质。

3.情感目标:感悟课文蕴涵的哲理:给人自由,顺其自然,任其选择,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选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你记住了设计师的名字了吗?

2、出示图象: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教师展示他设计的相关建筑,迪斯尼乐园是他的

当他们的车子拐入一个小山谷时,发现那儿停着许多车辆。原来这儿是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你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据说这是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园,她因年迈无力料理而想出这个办法。起初她还担心这种办法是否能卖出葡萄,谁知在这绵延上百里的葡萄产区,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

“看到”“发现”后面都是格罗培斯的所见。

1)学生说农民卖葡萄的两种不同方法,老师幻灯片中画笔勾出:提到路边/吆喝;无人看管/投入5法郎/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2)如果是你会去哪里买葡萄?师:你要买葡萄,来我这看看,又大又新鲜,价钱也便宜。

(板书:给人自由任其选择。如果是我,我会走进园里自己选择,无拘无束挑选自己称心的葡萄,还可以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

3)过往的车辆和行人想法跟你们一样,再来读这两段话。

4)自己用个词语概括一下不同的卖葡萄方法产生的不同结果。

词语积累:无人问津人满为患;门可罗雀门庭若市;冷清;红火

4、格罗培斯从老太太成功的卖葡萄方法中想到许多,深受启发。(板书:启发)

出示:格罗培斯摘了一篮葡萄,急匆匆坐上车,对司机说:“快,掉转车头,返回巴黎!”

(师对学生说)哎呀,这个司机有点糊涂了,想一想,上车后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合理想象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同桌进行对话,每对至少两次,联系上下文,说出设计方案,了解这一最佳路径的诞生与农民买葡萄之间的联系。

司机问:“?”

格罗培斯说:“。”

„„

5、小结板书: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大师深受启发,他想到了什么?他马上有了具体的路径设计方案,回到住地后给施工部拍了封电报,谁来读出电报内容?

出示:回到住地,他马上给施工部拍了封电报: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电报按字收费,内容简单,施工部有点不明白格罗培斯设计的方案,你再给他们解释一下吧!(板书:撒下草种踩出小道)

6、你们说的真具体,课文写得比较简洁明了。

出示:施工部按要求在乐园撒下了草种。没多久,小草长出来了,整个乐园的空地被绿草所覆盖。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踩出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

心灵,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本课的教学力求通过对文中蒂姆的所作所为、所言所思进行深入的学习、思考,以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思想境界和编者意途。提倡多元解读,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蒂姆所表现出来的协作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培养协作意识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联系课文理解本课重点词语,体会蒂姆所表现出来的协作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也许,在别人看来,蒂姆的一切举动都超凡脱俗,而在蒂姆眼里,让人类共享知识和互相协作是理所应当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体会蒂姆所表现出来的协作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搜集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2004年,在芬兰埃斯波市举行的一个仪式上,芬兰技术奖基金会授予49岁的蒂姆全球最大的技术类奖——千年技术奖。这是一个迟到15年的奖赏,你想知道为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句子读通顺,将字音读正确。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用笔勾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这些生字。同时将你不懂的词作上记号。

2.抽读课文,学生评,师生共同正音。

3.小组交流,采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解决不懂的词语,老师相机指导。

4.教师出示能概括本课主要内容的词语,读词,检查学生理解情况。同时让学生看着这些词语,大致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5.教师指导记住字形,书写课后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许多人都觉得蒂姆获得“千年技术奖”是当之无愧的,你是怎么看的?学生边读边作勾画,作批注。

2.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答,结合课后2题的词语相机理解以下几个句子:

(1)在他之前,没有浏览器,网络世界一片空白。万维网的诞生给全球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一举打开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便之门。

学生汇报,互联网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方便?什么叫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教师小结,蒂姆发明的万维网为信息的交流和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一篇:大学校园安全在我心中范文下一篇:院墙外的天空的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