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教学论文

2024-10-01

药剂学教学论文(精选8篇)

1.药剂学教学论文 篇一

药剂学学期计划

陈裕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质量控制、制备工艺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任何一种药物在临床使用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患者使用的安全、有效、稳定的给药形式,即剂型。药剂学是以剂型为中心研究其配制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与设备、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多学科渗透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药剂学理论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1.药物剂型概论(普通药剂学)。将各种剂型按形态和制备方法相结合分类为液体制剂、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半固体制剂、固体制剂、气体制剂、中药浸出制剂。介绍各种剂型的概念、特性、质量要求、合理应用,制备工艺、单元操作及其设备等。

2.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物理药剂学)。介绍药物溶液的成形理论,表面活性剂、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粉体学基础、流变学基础,药物制剂的设计(处方前研究)等。

3.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介绍现代药剂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新技术包括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纳米乳与亚纳米乳的制备技术、微球与微囊的制备技术,纳米囊与纳米球的制备技术和脂质体的制备技术等,新剂型包括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经皮吸收制剂和生物技术制剂等。

药剂学实验是药剂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药剂学中各种剂型的制备方法,影响各种剂型中药物质量和稳定性的因素及考察方法、新技术新工艺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处方前研究的意义,为学生将来参加制剂新品种、新剂型、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制剂研究与生产提供一个实践基础。

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掌握各类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与应用,制剂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一些典型品种的工艺及原理.掌握药物剂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科学知识在药剂学中的实际应用.能够根据医疗需求选用适当的药物,赋形剂及附加剂并将其制成安全,有效,稳定的制剂.了解制剂生产中常用设备的基本原理,性能,使用及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新成就,新技术和新发展.能初步查阅有关的中外文文献资料和处方前试验设计方法.一般内容如下 第一章 绪 论

一,教学目的:在掌握药剂学基本概念与任务的基础上,了解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及药剂学的发展情况,学习药物剂型,药物传递系统,药典与药品标准有关知识.二,教学要求: 1,掌握剂型,制剂,制剂学,药剂学定义及相互关系.2,掌握药典,药品标准的概念及处方的概念和类型.3,熟悉剂型的重要性,分类及原料药必须制成制剂才能应用于临床的原因.4,了解药剂学的任务及分支学科.5,了解辅料在制剂中的应用.6,了解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三,教学内容: 1,药剂学,剂型,制剂,制剂学概念及关系.2,药剂学的性质和任务;药物剂型的重要性.3,剂型的分类:按给药途径,分散体系,制法和形态等分类.4,辅料在制剂中的应用:药剂学中使用辅料的目的.5,药典与处方:中国药典内容,版本及沿革;药品标准;处方及处方类型.6,药剂学的发展方向:国外,国内.第二章 液 体 制 剂

一,教学目的:通过介绍液体制剂的特点,质量要求,分类,常用溶剂,附加剂的有关知识,学习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溶胶剂,混悬剂及乳剂的概念,制备方法,特点.二,教学要求: 1,掌握液体制剂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分类.5,了解不同给药途经用液体制剂特点.6,熟悉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附加剂.7,了解液体制剂的包装和储存.8,熟悉低分子溶液剂,溶胶剂,高分子溶液剂的定义及制备.9,掌握混悬剂的定义,物理稳定性.10,熟悉混悬剂的特点,质量要求,质量评价方法.11,熟悉混悬剂的制备方法,稳定剂.12,掌握乳剂的定义,处方组成,常用乳化剂.13,熟悉乳剂的特点,分类及鉴别方法.14,熟悉乳剂的类型,形成理论,稳定性,制备方法.三,教学内容: 1,液体药剂的定义,分类,特点及质量要求.2,常用溶剂:水,醇,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类,二甲基亚砜等.5,液体制剂的防腐:防腐和防腐措施.常用的防腐剂: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乙醇,季铵盐类,山梨酸.6,低分子溶液剂: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的定义,制法,举例.醑剂,酊剂的区别.7,高分子溶液剂的定义,性质,制备方法,稳定性及影响因素.8,溶胶剂的性质,结构和稳定性,溶胶剂的制备方法(分散法和凝聚法).9,混悬剂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影响物理稳定性的因素):粒子沉降速度,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絮凝与反絮凝,结晶的增长与转型,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10,混悬剂中的稳定剂:润湿剂,助悬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11,混悬剂的制备:分散法(水飞法),凝聚法.12,混悬剂的质量评价:沉降容积比的测定,重新分散试验,微粒大小的测定,絮凝度的测定.13,乳剂:定义,组成,类型,鉴别方法,特点.复乳的结构,特点及应用.乳剂形成的理论,界面吸附层理论.14,乳化剂:乳化剂的类型,天然乳化剂(阿拉伯胶,西黄耆胶,磷脂等),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固体乳化剂及辅助乳化剂.乳化剂的HLB值,混合乳化剂的选用.15,乳剂的制备:干胶法,湿胶法,新生皂法等.16,乳剂中加入药物的方法,乳剂举例.17,乳剂的稳定性: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裂,酸败.18,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第三章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一,教学目的:通过介绍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定义,分类及无菌技术,空气净化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学习注射剂,输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及眼用液体制剂的相关制备技术及质量检查.二,教学要求: 1,熟悉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定义和分类,注射剂的特点,给药途径,注射用水的制备流程及处理方法.2,掌握灭菌的概念和物理灭菌法,注射剂的定义,质量要求,热原的定义,组成,性质,除去方法.3,熟悉D,Z,F,F0值的含义,注射剂的制备.4,了解化学灭菌法和无菌操作法,空气净化技术,冷冻干燥技术,注射剂的附加剂.5,掌握注射剂的配制方法.6,掌握注射剂渗透压的计算.7,熟悉输液的质量要求,种类;注射用无菌粉末分类依据,各类优缺点,制备工艺.8,了解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9,了解注射剂新产品试制和质量研究,滴眼剂的生产工艺,处方工艺与附加剂.10,熟悉滴眼剂的吸收途径.11,掌握眼用制剂的定义,质量要求,影响吸收的因素.三,教学内容

1,概述:灭菌和灭菌法,无菌和无菌操作法,防腐和消毒,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定义,分类,区别;灭菌与无菌技术(物理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无菌操作法),灭菌参数(D,Z,F,F0);空气净化技术,冷冻干燥技术

2,注射剂:定义,分类,特点和给药途径,一般质量要求.3,注射剂的处方组成:(1)注射剂的溶媒: a,注射用水:质量要求.热原的组成及其性质,防止与检查方法.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蒸馏器:塔(亭)式蒸馏水器,多效蒸馏水器的结构,原理,反渗透制备注射用水.综合法制备注射用水.b,注射用油:精制法,质量要求.c,注射用非水溶剂:丙二醇,乙醇,甘油,聚乙二醇及其他.(2)注射剂的等渗与等张调节

附加剂:pH调节剂,渗透压调整剂,抑菌剂,止痛剂等.4,注射剂的制备:(1)注射剂容器的种类,质量要求,检查方法.(2)过程:安瓿切割,圆口,洗涤,干燥,配液,过滤,灌封,灭菌,检漏,灯检等及常用设备.(3)注射液的配制:配制用具的选择与处理,配制方法,注意事项.(4)注射液的过滤:滤器的种类,特点与选择:垂熔漏斗,微孔膜滤器,砂滤棒.滤过方法与装置:自然滤过,减压滤过,加压滤过.(5)注射液的灌封,灭菌与检漏

(6)注射剂的质量检查:澄明度,热原,无菌检查等.5,注射剂举例.6,输液剂:(1)定义,特点,种类,用法及质量要求.(2)制备:容器的质量要求及清洁处理(包括塑料袋),橡皮塞及衬垫薄膜的质量要求与清洁处理,保证输液质量的措施.(3)输液剂举例.血浆代用液,举例.7,注射用灭菌粉末:特点,质量检查,生产工艺,无菌粉末分装法,冷冻干燥法的原理及设备.制备工艺中的几个问题:吸潮变质,检漏问题,装量差异及产品的无菌问题.注射用灭菌粉末举例.8,眼用液体制剂:滴眼剂:特点,质量要求.眼的解剖与生理,药物吸收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滴眼剂的生产工艺;容器处理,pH值与渗透压的调节,无菌要求,抑菌剂的使用,眼用液体制剂举例.9,其他灭菌无菌制剂.第四章 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包衣)一,教学目的:通过介绍固体制剂的特点,制备工艺通则,学习散剂,颗粒剂,片剂的概念,制备方法,特点及片剂包衣的相关技术.二,教学要求: 1,了解常用的粉碎和混合器械的原理,应用及质量控制问题.2,熟悉散剂的吸湿,粉末的粗细对药物性质的影响;熟悉颗粒剂的制备和质量检查.3,熟悉粉体学的概念,应用和粉体的性质.4,掌握固体剂型,Noyes-Whitney方程,散剂的制备工艺.5,了解片剂按制备,用法和作用不同而分类.6,掌握片剂常用辅料特点,缩写,应用,性质及分类.7,掌握片剂定义,特点,种类,质量要求.8,熟悉湿法制粒的机理;粉碎,筛分和混合的方法及影响因素.9,了解片剂常用设备,直接压片法,压缩成型的评价方法.10,熟悉干法制粒压片,包衣的种类及质量要求.11,掌握制粒的目的,湿法制粒压片,包衣的目的.12,了解片剂成型,影响片剂成型及质量的因素.13,熟悉包衣片的种类,优缺点,包衣方法及设备.14,掌握包糖衣过程,常用包薄膜衣,半薄膜衣及肠溶衣材料.15,熟悉片剂压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崩解机理及其影响因素.16,掌握片剂质量评价.17,掌握干燥的概念和方法.三,教学内容

1,概述: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体内吸收途径,Noyes-Whitney方程.2,粉体学简介,粉体粒子的性质,粉体的密度及孔隙率,粉体的流动性,粉体的吸湿性与润湿性.3,散剂:概念,特点;散剂的制备(粉碎,过筛,混合);散剂的质量检查.4,颗粒剂:概念,特点;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5,片剂:(1)片剂定义,特点,种类,质量要求.(2)片剂的辅料:稀释剂与吸收剂,润湿剂与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及其它.(3)片剂的制备方法分类.(4)湿法制粒技术:制粒的目的,方法与设备;机理.(5)固体的干燥:基本理论,物料衡算,干燥速度,方法与设备.(6)整粒与混合.(7)压片:片重计算;单冲压片机,旋转式多冲压片机的结构及压片过程;压缩成型性的评价方法;片剂成形的影响因素;片剂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8)片剂的质量检查:外观,硬度,重量差异,主药含量,崩解时限,药物溶出速率,卫生标准,均匀度(9)片剂包装及举例.6,片剂包衣:目的,要求,种类;糖衣,薄膜衣包衣的材料,方法及设备.第五章 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一,教学目的:学习胶囊剂,滴丸和膜剂概念,制备方法,特点.二,教学要求:

1,掌握胶囊剂的概念,特点和分类.2,熟悉胶囊剂的制备方法(软,硬胶囊),质量检查与包装储存.3,熟悉滴丸的概念,特点与制备方法.4,了解肠溶胶囊.5,熟悉成膜材料种类及常用成膜材料的特点和性质;膜剂的制备方法和工艺.6,熟悉膜剂的定义.三,教学内容

1,胶囊剂:概念,特点,分类,应用与发展;胶囊剂的制备.胶囊材料简介,硬胶囊,空胶囊的制备与选用,药物粉末的流动性,药物填充与封口;含特殊组分的处理.软胶囊剂制备:滴丸法,钢板模法,旋转模法.肠溶胶囊剂.胶囊剂质量检查:主药的含量,装量差异,崩解时限,药物释放与生物利用度的探讨.胶囊剂的贮藏.2,滴丸剂:概念,特点,分类;常用基质;制备方法.3,膜剂概念,特点,成膜材料PVA的性质和特点,制法,举例.第六章 半固体制剂

一,教学目的:学习软膏剂,眼膏剂,凝胶剂和栓剂概念,特点,基质,制备方法.二,教学要求:

1,掌握软膏剂的概念和质量要求.2,掌握软膏剂的常用基质,制备方法,质量评价与包装储存.3,熟悉眼膏剂的概念,特点,质量要求及制备方法.4,了解凝胶剂的概念,常用基质,制备方法,质量检查和包装储存.5,掌握栓剂的概念,特点和质量要求.6,掌握影响栓剂中药物吸收的因素.7,熟悉栓剂的常用基质,制备方法,置换价,质量评价与包装储存.8,掌握置换价的定义及意义.9,熟悉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栓剂的添加剂;栓剂的质量检查;置换价的计算方法.10,了解新型栓剂.三,教学内容

1,软膏剂:剂型概述,特点,种类,质量要求;常用基质(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水溶性基质);附加剂;软膏剂的制法及设备;软膏剂的质量评价,包装储存.2,眼膏剂的特点,质量要求,用具,基质及包装材料的灭菌,配制方法,举例.3,外用凝胶剂:基质性质和制备.4,栓剂:剂型概述,特点,种类,质量要求;常用基质;栓剂制法;栓剂的治疗作用及临床应用;新型栓剂的介绍;质量评定.第七章 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 一,教学目的:通过介绍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的概念,特点,分类及其处方组成,学习气雾剂吸收的影响因素.二,教学要求: 1,了解气雾剂中药物在呼吸道中吸收的影响因素.2,掌握气雾剂的概念,特点,分类,组成和质量要求.3,熟悉气雾剂的制备方法与药物的吸收.4,熟悉喷雾剂,吸人粉雾剂的概念和质量要求.三,教学内容

1,气雾剂:概念,特点,分类,用途;药物在呼吸道中吸收的影响因素;气雾剂的组成;气雾剂的制备;质量检查.2,喷雾剂和吸收粉雾剂.第八章 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

一,教学目的:通过介绍浸出制剂的概念,特点,分类,学习常用浸出技术,常用浸出制剂及中药成方制剂.二,教学要求:

1,掌握浸出制剂的概念,种类,特点.2,了解常用浸出制剂的概念,特点.3,了解中药剂型改革的原则和程序.4,掌握浸出过程及影响因素.5,熟悉浸出方法与设备 6,熟悉浸出液的蒸发与干燥.7,熟悉提高浸出制剂质量的措施.8,了解成方制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三,教学内容

1,概述:浸出药剂的概念,进展,分类,特点.2,中药剂型改革的原则.3,浸出操作:药材的预处理;浸出过程;影响浸出的因素;浸出方法及设备;浸出液的蒸发与干燥.4,常用浸出制剂:汤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煎膏剂,颗粒剂.5,提高浸出制剂质量的措施.6,中药成方制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 第九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一,教学目的:在复习药剂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介绍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二,教学要求: 掌握:药物溶液渗透压概念,测定方法;熟悉:增加药物溶解度,溶解速度的方法;药物溶液的pH,pKa的测定.3.了解:药用溶剂的种类,性质;药物溶液的表面张力,粘度的测定方法.2,掌握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的定义与影响因素;增加溶解度的方法.3,掌握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的概念及区别.三,教学内容: 1,药用溶剂的种类及性质 2,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

3,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渗透压,pH,pKa测定;表面张力;粘度

3,低分子溶液溶解理论:溶解度和溶解速度的定义;影响药物溶解度与溶解速度的因素.4,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制成盐类,应用潜溶剂,助溶剂和增溶剂四类方法.第十章 表面活性剂

一,教学目的:通过介绍表面活性剂的有关知识,学习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种类,性质应用等.二,教学要求: 1,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应用.3,了解增溶相图.4,熟悉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4,了解表面现象,表面张力产生机理.三,教学内容: 1,概述:表面活性剂的定义,表面现象和表面吸附;2,分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3,表面活性剂的性质;4,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特征.第十一章 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

一,教学目的:通过复习物理化学等有关知识,学习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二,教学要求: 熟悉:微粒大小的测定方法,体内分布;微粒絮凝与反絮凝概念,特性.2.了解:微粒体系的意义;微粒动力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三,教学内容: 1,概述

2,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微粒大小的测定;体内分布,动力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

3,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热力学稳定性;动力学稳定性;絮凝反絮凝;DLVO理论等

第十二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一,教学目的:通过介绍制剂稳定性研究的定义,对象,动力学理论基础,使同学了解到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学习制剂中化学降解的途径,影响因素及稳定性研究的方法,提高稳定性的方法.二,教学要求:

1,掌握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概念,研究目的及化学动力学.2,了解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意义及范围.3,掌握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4,了解固体剂型化学降解动力学.5,熟悉固体药物稳定性的特点.6,掌握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7,熟悉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的途径.8,了解制剂有效期的预测方法.三,教学内容

1,概述:制剂稳定性的概念,研究目的,意义,任务.2,化学动力学简介.3,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水解,氧化及其他反应.4,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处方因素(pH,广义酸碱,溶剂,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基质或赋形剂);外界因素(温度,光线,空气,金属离子,湿度,水分,包装材料);稳定化方法.5,固体药物稳定性的特点及降解动力学.6,稳定性的试验方法: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有效期统计分析,化学动力学方法;固体药物稳定性研究的特殊要求.7,新药开发过程中药物系统稳定性研究.第十三章 粉体学基础

一,教学目的:学习粉体学有关知识.二,教学要求: 掌握:粉体的密度,空隙率的概念.熟悉:粒径,粒度分布概念;粒子形态分类,粒子比表面积,空隙率的计算;粉体的流动性及其表示方法.3.了解:粉体,粉体学概念;粉体的充填性.粉体的吸湿性,润湿性 三,教学内容: 1,概述

2,粉体粒子的性质:粒径及分布;形态;比表面积 3,粉体的密度与空隙率 4,粉体的流动性与充填性;5,粉体的吸湿性与润湿性 6,粘附性与凝聚性 7,压缩性 第十四章 流变学基础

一,教学目的:学习流变学有关知识.二,教学要求: 掌握:流变学的基本概念.熟悉:流变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3.了解:蠕变性质的测定.三,教学内容: 1,概述:基本概念;应用

2,流变学性质: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触变流体 3,蠕变性质的测定方法 第十五章 制剂新技术

一,教学目的:学习固体分散体技术,包合技术及微囊化技术.二,教学要求: 1,了解包合物的验证.2,熟悉常用的包合技术,常用的固体分散技术.掌握包合技术定义,特点,稳定性取决因素,材料,包合作用的特点 掌握固体分散技术概念及固体粉散体的类型.5,熟悉固体粉散体的载体材料,速效与缓效原理.6,了解固体粉散体的物相鉴别.7,掌握微囊与微球的概念.8,熟悉常用微囊的囊材,微囊化方法(以单凝聚法和复凝聚为主).9,掌握微型包囊技术定义,特点.10,熟悉囊心物,囊材及微囊化影响因素.11,了解微囊与微球中药物的释放,体内转运,质量评价.12,熟悉纳米囊,纳米球的概念.13,了解纳米囊,纳米球的制备方法,类型,质量评价.三,教学内容

1,固体分散体技术:概念,进展;常用载体材料;固体分散体的类型(简单低共熔混合物,固态溶液,共沉淀物);常用固体分散技术(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和溶剂-喷雾干燥法);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和缓释原理;固体分散体的物相鉴定.2,包合技术概念,特点,进展;包合材料;包合物作用影响因素;常用的包合技术(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冷冻干燥法和喷雾干燥法);包合物的验证.3,微囊,微球概念,进展,特点;囊心物与囊材;微囊化方法类型(单凝聚法和复凝聚法);微球制备方法;影响微囊粒径的因素;微囊与微球中药物的释放及体内转运;微囊,微球的质量评价.4,纳米囊与纳米球的制备技术:概念;制备方法;固体脂质纳米球的制备;磁性纳米球的制备;纳米球的修饰;影响纳米囊和纳米球的包封率,收率及载药量的因素;纳米囊与纳米球的稳定性;纳米囊与纳米球的质量评定 第十六章 缓释,控释制剂

一,教学目的:通过介绍缓控释制剂的定义,特点及应用,学习缓释,控释制剂的类型,释药原理,熟悉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原理和制备工艺,常用辅料及体内外评价方法.二,教学要求: 1,掌握缓释,控释制剂的定义,特点.2,熟悉缓释,控释制剂的类型和原理.3,熟悉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原理和制备工艺,常用辅料.4,掌握缓(控)释制剂的体内外评价方法.5,了解口服定时和定位释药系统.6,掌握脂质体的概念,组成,理化性质.7,了解制备脂质体的材料,制备方法及质量评价.8,了解类脂质体的概念.9,了解主动靶向制剂和前体药物;靶向性评价.10,熟悉靶向制剂的分类,特点.三,教学内容

1,概述:控释制剂和缓释制剂的定义(包括狭义与广义定义);特点.2,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溶出原理,扩散原理,溶蚀与扩散,溶出相结合的原理,渗透压原理,离子交换作用.3,口服缓释制剂的设计:影响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的因素及设计方法.4,缓释与控释制剂的辅料.5,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骨架型;膜控型;渗透泵型;植入剂.6,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体内外评价试验方法:体外试验,体内试验,体内外相关性.7,口服定时和定位释药系统:类型,特点.8,靶向制剂:概述,分类及特点,靶向性评价.9,被动靶向制剂:乳剂,微球,纳米粒.10,脂质体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和特点;脂质体的材料和制备方法,作用机制和质量评价.11,主动靶向制剂:修饰的药物载体,前体药物.12,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磁性靶向,栓塞靶向,热敏靶向,pH敏感靶向.第十七章 经皮吸收制剂

一,教学目的:学习经皮吸收制剂的概念和基本组成,特点,分类,研究技术,制备方法,质量控制.二,教学要求:

1,掌握经皮吸收制剂的概念,特点,基本组成和分类.2,掌握经皮吸收制剂中药物的经皮吸收.3,熟悉经皮吸收制剂的常用材料和制备方法.4,了解经皮吸收制剂的质量评价.三,教学内容

1,概述:经皮吸收制剂的概念,发展与特点;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与吸收途径;经皮吸收制剂的组成,分类.2,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透皮促进剂的应用;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新技术;经皮吸收制剂研究技术.3,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常用材料及特点.4,经皮吸收制剂的质量控制.第十八章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一,教学目的:学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概念,特点,研究技术,制备方法,质量控制.二,教学要求:

1,掌握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概念;2,熟悉蛋白质类药物制剂的处方与工艺及稳定性考察.3,了解蛋白质药物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及新的给药系统及评价方法.三,教学内容

1,概述: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研究概况;生物技术药物的结构特点与理化性质.2,蛋白质类药物制剂的处方与工艺:一般处方组成;液体剂型中蛋白质药物的稳定化;固体状态蛋白质药物的稳定性与工艺.3,蛋白质类药物新剂型给药系统:注射,非注射给药系统.4,蛋白质类药物制剂的评价方法.Ⅲ 教学组织与方法

1,实施机构:由药学院药剂物化教研室执行.2,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双语教学计划.3,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课堂教学形式,辅于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核心内容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介绍为主,一般内容自学为主.

2.药剂学教学论文 篇二

1、善于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大学阶段的学习课堂上,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学生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教师不再是授课主体, 应该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在学习新课程前, 布置新内容预习任务,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本预习, 在课上回答问题, 在预习过程中找出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 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能力, 这就是启发式教学。教师布置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自主创新学习找出答案,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活跃课堂气氛, 实现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

2、善于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药剂学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在药剂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道具吸引学生注意力, 例如教学PPT、图片、视频、中药实物等。教师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设计相关问题,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能力, 让学生在药剂学学习中养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考模式, 加深药剂学相关知识理论。教师在药剂学教学课堂上, 增加与学生的互动, 提高中药药剂学教学效率。

3、激发学生自主思考, 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

启发式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记性独立思考的习惯。在中药药剂学学习中, 设置很多实验课程, 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 理解药剂原理, 加深药剂知识。启发式教学方式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起辅助作用。教师需要给学生留有独立学习空间, 让学生自己钻研感兴趣的中药药剂学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药剂学方向, 提高继续深造的可能性, 为我国中药药剂学的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二、中药药剂学启发式教学实践

1、从日常实例、背景知识或已学知识引入新课

药剂学教学中, 教师做做好导入工作, 在课堂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醒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高中药药剂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内容联系日常生活内容, 将课本与实际结合起来, 让学生意识到本学科的现实意义。例如在讲解乳化剂概念时, 先让同学们观察沙拉酱制作过程。沙拉酱由色拉油、酱油、糖及蛋黄等材料制成, 问同学们不加蛋黄行不行, 进一步引出蛋黄就是降低油水表而张力的乳化剂。讲解粉碎一节时, 结合“散者散也, 去急病用之”的论述, 引出药物的扩散速率与药物的粒径成反比, 因此药物的粒径越小, 药物的溶出与扩散越快, 机体的吸收越好, 由此引入药物粉碎的意义, 学生很快完成了从药剂学基本理论到单元操作的思维转换, 提高了学习兴趣。讲解中药制作步骤时, 先进行设疑, 以前的中药复方每次要喝一碗汤药能到达疗效, 而现在将其制备成中成药后, 只需服用两粒胶囊。如何将一碗汤药制备成两粒胶囊呢?引入本新课, 老师详细讲述中药材制备成中成药的具体步骤并详细介绍原因。讲解缓控释制剂一章, 先让同学们观察新康泰克胶囊, 其内装黄、红两色微丸, 分别为速释和缓释部分, 让同学们明白缓控释制剂的组成与设计, 导入新课。

2、利用图片、动画等辅助作用帮助同学们理解抽象概念

中药药剂学中有很多名词概念, 乏味难懂, 学生在学习中很难掌握, 例如各种药剂名称、药剂技术等。所以教师需要想办法利用道具帮助学生理解学习, 可以利用生活实物讲解药剂名称, 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药厂, 通过观察联系理论, 加深对中药药剂学的掌握。例如在药剂学中有一节课程名为活性剂应用, 教师为让学生理解表面张力这个概念, 带领学生观察荷花, 在观察中提问如果荷叶枯萎, 荷叶上是否会有圆形水珠。

讲解抽象概念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 要循序渐进, 在学生理解了基本的道理后, 再提出深层次的问题;在理论分析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时候, 提出关键胜问题。如此层层递进,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3、重难点知识, 详细讲解, 帮助理解记忆中药

药剂学内容繁杂, 涉及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表而化学与胶体、中药制药工程与设备、生药学、药理学与中药药理学等方而的课程内容, 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这门课程有难度。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做到脉络清晰、主次分明, 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还要紧密围绕教学大纲, 对重点、难点内容, 力求讲深讲透, 便于学生透彻理解。通过启发式教学, 使学生易于从已学知识或常识, 进行知识的联想和类比, 加深理解记忆絮凝现象与絮凝剂是液体药剂一章的重难点, 讲解时先提问同学们混悬剂为什么容易发生沉淀或分层, 当知道是微粒易聚集而使粒径增大时, 提醒同学们应抑制药物微粒的聚集。如果微粒之间不是相互吸引而是相互排斥, 就能很好地解决沉淀分层的问题了。而絮凝剂抑制药物微粒聚集沉淀, 正是通过改变微粒的表而电荷, 使水化后的微粒外层带同种电荷, 相互之间产生斥力。

4、通过课下自学辅导, 培养探索与创新能力

课下自学是中药药剂学教学的一部分, 可以帮助同学们独立思考问题、培养探索与创新能力。老师可以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布置课题, 让学生去图书馆检索资料, 针对所涉及内容现进行思考, 然后讨论、讲评, 老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查阅资料, 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例如, 设计讨论题目为:中药制剂中如何有效保留药材中的挥发油成分?试从以下几个方而回答:第一, 挥发油保留的意义:体现中药的整体作用, 挥发油不能随意丢弃;第二, 目前生产上常用处理方法:中药片剂一般是将挥发油的乙醇液喷入干颗粒表而, 总混后压片;中药注射剂一般采用双提法, 再将挥发油与水提精制液混合。第三, 制剂新技术:采用 β 环糊精包合技术, 将挥发油固体化。通过这样的训练, 不仅让同学们串联整本书的知识点, 而且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中, 鼓励学生不盲从课本与教师, 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大胆尝试, 不要怕犯错误;肯定和表扬他们敢于标新立异的探索精神, 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手段外延非常宽广, 途径与方法也多种多样, 包括直观演示启发、案例启发、类比启发、设疑启发等, 可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灵活运用。总之, 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 将填鸭式或注入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使原来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适应当前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中药学专业人才的要求。

摘要:中药药剂学内容枯燥乏味、难于理解, 因此教师应该找到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们掌握药剂学知识。本文介绍了启发式教学在药剂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分析了中药药剂学启发式教学实践, 为提高药剂学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药剂学,启发式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伟, 王慧玲.启发式教学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4) .

3.药剂学教学论文 篇三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药剂学教学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54-01

教学实践显示,药剂学这门学科在多数药学专业学生看来属于比较枯燥乏味的一门学科,学生们需要掌握很多的药剂知识,为了方便学生对药剂学的学习,特引入案例教学法这一教学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实际案例中学习相应知识,培养能力。

1.案例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直接在课上教授学生相应知识,这种教学的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知识的传授比较机械,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比较被动,部分学生在实际的授课中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的吸收率比较低。

案例教学法则是以教师向学生提供案例,学生分析总结案例为主线进行的。教师会提前将案例发放到学生的手中并且会提出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去研究案例、搜集相关资料,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之后小组中的同学之间交换意见,统一意见,最后对问题答案进行总结归纳,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小组发表观点。

案例教学法是有很多的优点的。对学生来说,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主动寻找问题答案,一方面会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会进行筛选,了解到的知识会更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当然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及印象,其次学生在发表意见的时候能够起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在交换意见的过程中能够学到其他同学的一些思维方式或者好的观点,从而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观点或者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得到其他同学或者老师的认可,所以大家都会尽最大能力去完成任务,当一些同学没有其他同学做得好时,会努力改善自己,主动提高自己的学习。对教师而言,以往教师主要将教学目标集中在如何使学生掌握知识,很多情况是教师单方非常积极,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没有提高,采用案例教学法之后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为学生选取合适案例中。因此,案例教学法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2.案例教学法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接受药剂学知识是十分有帮助的,但是其中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如果能够将这些问题注意起来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容易,也会使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在药剂学的学习中得到最大发挥。

2.1 案例的选取要合适

案例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是案例教学法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案例的选取应当符合以下几个要求:首先第一点就是所选取的案例应当真实可信,这些案例可以来自相关的药学报道,也可以是教师在自己实际的科学研究过程中遇到过的问题,第二点案例的选取要对应所学内容,对所学内容能够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第三点就是所选取的案例应当比较突出,不应当选取一些生僻的案例,学生能够搜集到相关的资料,可以对这些资料进行对比总结。此外,这些案例应当设计合理,文字与图片并存,大量的文字会使学生对案例感到厌烦,适当的图片会使得案例更加生动,学生更容易接受。

2.2 案例的实施时间要合适

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知识对是否使用案例进行分析,应该使用案例的时候使用,没必要使用的时候就不要强硬地加入一些案例,否则会适得其反。药剂学中某些知识是比较容易学习的,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比较少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提供案例,让学生去寻找相关资料,寻找答案,但当相关的药剂学知识比较复杂,这时教师可以先将相关的基础的知识教授给学生,然后提供相应案例,让学生寻找案例中存在的与所学有关的内容,然后再去解决问题。

3.案例教学法在药剂学学习中的具体案例

3.1 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

我们知道根据SFDA标准的工艺中,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需要经过温度为105摄氏度、时长为30分钟的灭菌程序。在讲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提供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的“欣弗事件”。由于华源在灭菌的时候所需的温度和时间没有达到要求,使得样品中出现了细菌,使得服用过欣弗的病人出现了一系列的症状,为患者造成了胸闷、心悸、腹泻、呕吐、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受损甚至于死亡等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这一灭菌的失败的实际案例,引出灭菌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寻找灭菌方式、各自的适用范围以及不进行灭菌可能产生的后果等。这样学生对灭菌的知识会掌握得更好。

3.2 片剂制备方法

片剂制备中,微晶纤维素以及微硅胶是粉末直接压片中经常会用到的辅料,在学习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浙江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药学类试卷的一道简答题,题干大体是提供了一个处方:淀粉23克、微晶纤维素25克、滑石粉10克、颅痛定30克、硬脂酸镁1克、微粉硅胶1克,需要制成1000片,因为题目中出现了微晶纤维素以及微粉硅胶,所以采取粉末直接压片的方式制取片剂,而不是湿法制粒压片。通过让学生接触考题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点的印象,使学生对粉末直接压片以及湿法制粒压片的片剂制备方式有了更深的印象,达到更好的记忆。

4.总结

为提高药学专业学生对药剂学的学习积极性,使药剂学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特将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药剂学的教学过程中,日常生活中有非常多的药学案例,或来自制药企业,或来自教师科学研究,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师上课选取的案例,通过为学生提供真实典型的药剂案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印象,达到更好的理解记忆。

参考文献:

[1]徐静.案例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7):61-63.

[2]李向荣,孙晓译,李杰等.案例教学法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15,(7):151-152.

4.药剂学教学论文 篇四

关键词:药剂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学科[1],其主要是将原药物通过各种方法制备成适宜的剂型,以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的最好途径,是对理论教学最好的补充[2]。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制药工艺的改进,对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药剂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也需要优化。笔者在近几年教学中,结合药学专业药剂学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从课前准备、实验过程、效果评价3方面,对药剂学实验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1高职药剂学实验教学现状

当前,高职药剂学实验教学所用教材内容侧重于药物常规剂型简单制备,不符合药物制剂生产车间实际生产过程[3],重理论、轻实践,重实验内容、轻实验意义———更好地验证理论和拓展理论,进而提高动手能力,培养职业精神。此外,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无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药剂学实验课前准备

虽然多媒体已经进入课堂[4,5],但是单一的PPT仍然不能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鉴于目前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我们将药剂学实验中的相关知识点制成微课视频,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观看微课,进而小组讨论,归纳制备工艺流程,再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最终了解制剂制备过程。此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主动探究生产工艺流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提升动手能力。现以制备醋酸洗必泰栓为例,做一介绍。先将实验过程等内容制成微课视频。由于栓剂成模时灌模的多少、灌模的温度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栓剂最后成型,在微课视频中,将几种情况通过视频一一展现,让学生归纳、总结,最终得出栓剂制备工艺,从而制备出合格的成品[6]。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真正了解栓剂生产工艺。

3实验教学改革

3.1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在更新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传统灌输式实验教学方法改为“三步教学法”,即学生结合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以及提供的微课视频,以小组讨论等形式设计实验预方案,实验课上初步了解实验原理、步骤等,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实验操作,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

3.2改革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性质,我们将药剂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为基本验证性实验、综合实践性实验和自主探究性实验,有选择地进行实验教学。基本验证性实验主要用于更好地巩固理论内容,适合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综合实践性实验有助于多学科的交融,如含量测定、杂质检查等,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自主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课余查阅资料,设计工艺路线并加以实施,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成指导者,学生由执行者变成主动参与者,因而能发挥学生潜能,激发求知欲[8],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3改革实验管理模式

药剂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传统药剂学实验教学都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由于实验室资源有限,一些需要大型设备如压片机、胶囊机、充填机等教学的实验往往以演示为主,学生很难进行实际操作。我们采用开放实验室的形式,让学生课后随时到实验室练习,提高动手能力。同时,成立实验室管理小组,由操作熟练、规范的学生管理和示教,实现教、学、做的统一。之后,适时带学生进入药厂见习,深入生产一线,实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药厂的零距离对接,加深学生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4实验效果评价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9],完善的实验考核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学生能力水平[10]。结合实际,我们对实验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分为5部分。

4.1实验预习报告

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提供相关实验视频,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学生通过自学,查阅相关文献,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包括文献查阅结果、本次实验基本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在实验课前上交,教师给出本次实验预习成绩。

4.2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态度的体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有些学生较少动手,抄袭他人实验报告。我们要求小组长对实验内容进行分解,让每位组员都有事可做,每个人对于实验报告的书写都有所侧重,这就需要成员对实验内容有深入了解。学生将实验报告写好之后,上传至云班课学习系统,同时附上实验成品图片。教师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验成果给出成绩。

4.3实验态度

尽管很多实验都是在小组合作下完成的,但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却有所差异。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参与度,由小组长对组员表现进行评价,给出本次实验态度成绩。

4.4学期实验考核

学期结束前,安排一次期末实验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动手能力、实验动作规范程度、实验态度等。

4.5见习

为加深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岗位适应能力,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去药厂轮岗实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深入到药厂的各个生产岗位,跟着师傅学习制剂生产的各个细节,学习GMP的各项要求。见习结束后,由带教师傅给出见习成绩。

5实验成绩

平时成绩:实验预习报告成绩占20%,实验报告成绩占30%,实验态度成绩占20%,学期实验考核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70%,见习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30%,实验总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40%。6成效实验教学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较被动,实验效果也不理想,不利于提高其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其胜任岗位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崔福德.药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马春娟.基于能力培养的“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3(6):49-50.

[3]范高福,刘修树.基于“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的高职药剂学实践课教学改革初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9):65-66.[4]汤继辉,金涌,臧红梅,等.药学(临床药理学)专业的药剂学教学探讨[J].安徽医药,2011,15(2):262-263.

[5]查道成.多媒体技术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利弊[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23(9):74.

[6]刘苗,张邦乐.探索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评定标准[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5):84-86.[7]鲁莹,钟延强.药剂学课程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和探索[J].药学教育,2012,28(2):20-23.[8]姚建文,陈静,刘珂.颜元教育思想对药学教育创新的启示[J].药学教育,2011,27(1):17-19.[9]杨金香,李俊波,贺艳斌,等.整合药学专业化学实验课程探索建立教学新模式[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1,24(5):626-628.

5.药剂学教学论文 篇五

高职药剂学理论与技能同步教学改革探讨 作者:万春艳 戚文革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2期

[摘要]针对目前职业院校制药类学生综合能力与社会需求尚有一定差距的现状,课题组成员通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教育的药剂学教学新路子,创建了药剂学理论与技能双向同步教学新模式,为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实用药学专业人才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导。

[关键词]高职 药剂学 理论与技能 同步教学

[作者简介]万春艳(1967-),女,黑龙江牡丹江人,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制药工程系执业药师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高级医药工程师、执业药师,研究方向为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课题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药剂学理论与技能双向同步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0059)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8-0076-02作为一所高等职业院校,我们制药工程系的工作目标是“培养从事一般药物制剂和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的应用型、普及型高级药学专门人才”。在制药专业领域中,药剂学内容涉及工业化生产实践及医疗用药实践,是制药类各专业教学的主干专业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制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且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不能充分体现我们的培养目标。为了使学生既能满足药剂岗位需要,又能适应终身教育的需求和未来职业演变的趋势,密切结合药品生产实践和医疗应用实践,为医药企事业单位培养一支高技能的队伍是摆在我们高职药剂学教育面前的课题。

课题组通过改革药剂学教学方法,注重结合社会实践,探索出药剂学课程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步提高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内容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制药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从事生产、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等制药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是构建药剂学教学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1.调整课本内容。根据高职院校“理论以够用为度,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特点,对药剂学理论教学内容应求精,即对现有的教材进行必要的取舍。对简单易懂的内容安排自学,对难理解、难掌握的内容可以取其精华,只讲解小部分,其余由学生课后自主加以了解。而对于常用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液、口服液、软膏剂等则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同时,适当增加新剂型如缓控释制剂及生产实践知识的介绍,跟上时代潮流,补充教材内容落后于生产实践发展的不足,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增加实例教学的内容。在讲解基础理论与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具有国家标准的制剂处方为实例,向学生介绍工艺设计的原理,并逐步讲解工艺流程及在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展开自学讨论。这样,既可增强学生对基础理论与基本原理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行课程整合。把制药设备和药剂学整合为一门课程,减少课程之间的交叉和避免不必要的内容重复,达到药物制剂技术与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同步教学的效果,同时做到“削枝强干”。经过对课程优化整合后,减少了课程门数,节约了教学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实验室去做实验,也为学生参加制药生产实践预留了时间。这完全符合我国提倡缩短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时间,强化实践教学的宗旨。

二、教学方法改革

1.理论教学。药剂学教学以剂型为主线,每个剂型都设计相应的实训内容,做到具备理论知识之后,在实验室进行制备操作。也可以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把原来在理论课中讲解的剂型的制备方法,放到实验室进行,做到边讲边练,边练边讲,讲练结合,重在实训。

充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每一章设计成一个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小任务组成。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又把一节课的小任务分成更小的几个任务。每一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每一个任务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要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教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药剂学教学效果。药剂学各章节涉及很多药械设备,所以传授这一类知识必须借助电教媒体展示,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刺激,加深对工艺流程、设备构造的理解,为他们到药厂参观、实习以及毕业后工作打下基础。

2.实践教学。药剂学实验主要以处方设计和制备为主。以往实验教学基本是由教师分析成熟的处方,讲解处方中主药特点,分析各种辅料在处方中的作用,将工艺流程详细地写在黑板上,学生只要照方抓药即可,这样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而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可以使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大大改善。例如“常用软膏剂基质制备”这一实

验,首先在实验讲解中为学生提出几种基质类型——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水溶性基质,同时将制备几种基质所需药品统一放置在操作台面上,然后让2~3名学生组成实验小组,根据理论课中学习的知识挑选制备每种基质所需的辅料,写出处方;其次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处方,要求学生总结出各类型基质制备方法及制备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按照学生处方设计进行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以提示和启发为主,肯定学生的合理设计和创新思维,不代替学生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首先,实验的教学方式讲究多样化。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经常有意设置一些困难,学生排除了困难,则给予鼓励,这样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其次,让学生参观往届学生的作品也是做实验和进行实训的最好“开场白”,它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可将每一届学生好的实验作品保留下来,贴上“某某同学制作”的标签,摆放在实验室的展柜内,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实践教学的方法要求新、求变。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经验的积累,在具体的教法上做一些改进和提高是办得到的。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实践教学就会收到良好效果。

三、教学手段改革

1.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开放指实验时间开放、实验内容开放,学生、教师可利用课余任意时间来实验室做想做的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加强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内容的基础技能训练,在实验教学中以布置预习实验的形式,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开放实验室深入了解下次实验需用到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药品性质和工艺过程。因为学生不可能在有限计划学时内熟练掌握生产设备的使用,而掌握这些常用设备的使用又是制药类学生进入社会前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所以我们通过实验预习的方法,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开放实验室中完成这些内容。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训练上有计划,知道在什么时间内必须熟悉哪些仪器设备的使用和药品剂型的生产。

开放性实验涉及的实验内容较广,实验设备及药品比较多。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应注重自身的知识更新及实践操作技巧的提高,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具备过硬的实验技术能力,及时了解当前社会的发展动向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争取把最新最实用的技术介绍给学生,撰写出更多、更新的实验内容。同时,教师应尊重学习者独立的人格与个性,把学习者看做是一个发展的、能动的个体。为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既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

2.开展技能大赛。为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以技能培养为突破口,深化课程改革,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效融合,实现“教、学、做、考”合一,达到以赛促改的目的。我们在全系高职学生中举办药物制剂技术职业技能大赛,开展乳剂的制备、颗粒剂的制备、压片机的拆装、片剂的制备等内容的技能比武。通过以上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挖掘了学生潜能,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营造了“比技能、展风采”的良好文化氛围,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创造了条件。

3.实行“双证书”制。“双证书”教育是衡量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在安排实践教学环节时,把学生岗位技能培养和实行“双证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要求每个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得一项技能鉴定证书。药物制剂工是药物制剂专业学生必须获得的岗位技能鉴定,其等级标志着掌握实践技能的水平,由设在我校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组织考核并发证,学生只有达到技能鉴定的标准才能获得毕业证书。“双证书”制度的推行,提高了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推动了药剂学理论与职业技能双向同步教学的顺利实行。

4.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学校充分利用校属药厂的优势,确保学生有2周的生产见习时间,使学生亲临生产第一线,尽早适应药物制剂的生产实践。我们将学生放在全真的实际工作环境中,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既能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又能真正感受到实际工作的氛围。我们让学生熟悉每一道操作工艺,学会每一台设备的使用及维修,从而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和谐统一。通过校企合作,采取“2+1模式”“学工交替模式”达到理论与实践技能同步提高的目的,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考核方式改革

为促进药剂学理论与技能同步提高,我们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采用贯穿于整个药剂学教学环节的全面考试、考核方法,即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均增加考试或考核。其内容包括技能水平考核、理论考试和基本素质考核。技能水平考核分为阶段性技能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试。阶段性技能考核采用由各个实验项目的成绩综合而成的方式;综合能力测试采用现场一对一考试的方式,侧重于技能的考核。理论考试分为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可以按大纲要求及学生学习的现状分层次命题,以求考试能真实反映教与学。基本素质考核分成上课出勤情况、课堂讨论问题表现情况两个部分进行考核。上述考试方法,增加了技能检测和综合实验考核在总成绩中所占的分值,强调了掌握技能的重要性,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既重视理论的学习,又不轻视实验操作,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在高职药剂学教学改革中,我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先导,以制剂生产工艺为教学主线,以技能培养为突破点,构建理论与技能双向同步提高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目标具体化、能力培养综合化、教学内容实用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过程生动化、成绩评定科学化、课下教学组织化的目标。同时,实现了课上教学与课下辅导相结合、传统授课方法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理论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创建了高职药剂学技能化、实用化的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杨用成.当前高职实践教学解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7).[2]王鸿磊,张雪松.职业教育考试改革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6(10).[3]宋志轩,初玉霞.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9).[4]隋博远.改革高职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实践技能[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6.方剂学课堂教学论文 篇六

1方剂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方剂最初就是临床医家有效案例的真实记载,比如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就是一病一方,一证一方;晋末战事频发,整理完成了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唐代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就收录了他本人长期的医疗经验;清代温病盛行,便有了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载方多采自治疗验方。到了现代更有诸多的名医医案出版物,为我们方剂学课堂教学提供充足详尽的案例。如此之丰富的资源,若方剂学教师不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合理的利用,就造成了资源的荒废。其次,有些病案本身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些学生本人和家人有可能因为疾病接触或者服用过某些药方,那么,当他们再次听到与之相类似的病案,并且对相应的方剂进行系统完善的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就会很容易被调动起来。

2方剂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的优势

病例导入法在方剂学课堂教学中有相当的教学优势,首先,课堂从导入病案开始有利于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了传统方剂学“我讲你听”的弊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促进了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其次,学生通过对一个陌生病例的讨论,提高了自己综合分析方剂的能力,很好的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为以后投身中医临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我系开设方剂学课程的专业多数都是临床专业,早接触、早适应,这点尤为重要。

3方剂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的研究现况

现如今,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方剂学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还有一些研究者对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中病例材料的选择、病例课件的制作,以及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等,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在案例材料选择上,有学者提出以临床常见方,常见病为主,尽量选取学生熟悉,对学生日后的临床辨证论治能力具有启发性的病案。也有专家指出要特别注意选择中医名家的病案,既要录用辨证选方正确、疗效确切的病案,也要有代表性的误诊误治的病案。当然,目前的病例导入法也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病案在引入时,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被教师归纳的井然有序,学生的辨证论治、归纳总结能力并没有的到有效的训练,再加上有些疾病在初次或复次治疗后的转归及预后也没有详细的记载,很难让学生对该方有深刻的理解,掌握也就更无从提及了。在病例课件的制作上,多为口述、文字,更为生动的是由临床病例制作的录像。

4结语

7.《工业药剂学》实践教学研究 篇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需要大批不同规格和层次的人才,尤其是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要求高等教育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很多企业要求新进员工“拿来就能用”,立刻就能适应岗位要求,为企业创造价值,这就对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企业需要人才,高校以培养人才为己任。怎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的人才,这是摆在所有高等教育者面前的问题。为适应时代要求,安徽新华学院已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学生培养目标。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1,2]。

1 当前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医药行业在投资界拥有“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的美誉,2003年英国《金融时报》500强企业所属行业中,制药业是仅次于银行业的全球最有投资价值的行业。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医药工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自1997年以来,医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的比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的非凡产业,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保驾护航”作用[3]。

2 《工业药剂学》实践教学在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就业能力的必由之路。

《工业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工业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技术、生产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是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工业药剂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其教学过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的实践教学是整个《工业药剂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扩展,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思维、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对培养学生掌握制剂的生产技术、生产设备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为学生从事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发新制剂和新剂型等工作奠定基础[4]。

3 目前《工业药剂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应该发扬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如果给他一个框,他的思维就会被禁锢,学到的东西也会一成不变,不能够举一反三,所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懂得这些知识点,更应该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够很好的解决。

传统的《工业药剂学》实践教学仅限于校内的实验教学,开设的实验课多为孤立、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教学方式基本上是“实验教材+教师讲解+学生操作+实验报告”的单一模式,学生没有独立的思考空间,缺乏实验兴趣。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也很少预习,因为这些内容老师在实验课上还要讲授一遍,学生有依赖思想,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课前不预习、课中操作能力差、课后收获不大的不良现象。教学内容的陈旧、教学形式的单一化,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拿来就用” 的要求[5,6,7]。因此,传统的实践教学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改革势在必行,大势所趋。

4 构建《工业药剂学》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即企业要求的“拿来就用”的人才。安徽新华学院制药专业已获得“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项目拟对其核心课程《工业药剂学》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利于该计划的顺利实施。

4.1 对基础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对传统的经典验证性实验进行合并,同时增开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旨在构建一个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力图使传统的注入式、印证性模仿教学转化为主动性、探索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和严谨学风,诚实品德和科学精神。具体讲就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初步的科研训练,如查阅文献与综述,拟定药物制剂的处方、工艺,并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采用优化的手段,学生独立完成实验,通过实验结果获取实验数据,并能进行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写出规范的论文或实验报告,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8,9]。

4.2 研究建立仿真生产线进行实训教学

药物制剂仿真生产是实验室小试的放大,是工业生产的缩影,学生在校内仿真生产线实训。通过调研,研究确定典型制剂产品的仿真生产线,其原则是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例如固体制剂制备工艺与设备仿真生产线和液体制剂制备工艺与设备仿真生产线等,研究确定其工艺流程,选择相应的设备,进行工艺设计,完成建设方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深入加强与企业联系与沟通,与合作企业建立高层次、稳定性联系。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参与,校企合作模式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通过工厂实习,使学生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增强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结 语

《工业药剂学》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突破了旧的验证理论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重要性,也将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信息处理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对“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扩展学生的思唯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能力,提高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获取知识的方式为主动获取知识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质,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10]。

安徽新华学院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与特色”协调发展的办学方针,专业设置适应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要求。本项目研究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推动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实验室师资队伍,并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伟,钟昆明.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57-159.

[2]李桂霞,钟建珍,王立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20):4-6.

[3]潘敬民.医药行业投资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3):82-83.

[4]王英,尹健康,黄洁,等.工业药剂学实验课及见习课的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新课程研究,2008(12):126-127.

[5]杨树平.我国制药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药业,2008(18):14-141.

[6]欣立,刘书志.《工业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职业时空,2008(10):145-146.

[7]凌春生,吕敏,白颖.工业药剂学设计性实验的构建与实践[J].职业时空,2009(09):117-118.

[8]车庆珍.职业技术学校“药剂学”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4(20):11-12.

[9]孙波,余秀雅.药剂学教学模式的改革[J].药学教育,2004,20(3):27-30.

8.药剂学教学论文 篇八

【摘要】随着中药事业的飞速发展,中药药剂学的学科地位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寻找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变得至关重要。在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掌握基本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分别对中药药剂学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流程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对比式教学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多模式教学方法;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9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3-0161-03

随着生物医药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药药剂学在中药学类的几大专业,包括中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等专业中已属于主干专业课程,也是执业药师、主管药师等各类考试的必考科目。然而中药药剂学所涉及的内容繁多而且知识点零散,很容易混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系统的将各个知识点全部掌握,致使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为了适应我国药学事业和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飞速发展趋势,致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生产实践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中药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1]。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要努力寻找合适的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方法,通过合理的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熟练的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及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教会学生们“学以致用”,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1 流程式教学法

流程式教学法是将中药药剂学中零散的知识点串成一串,犹如一条线,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清晰的思路,学习起来更简单、更容易掌握[2]。传统的中药药剂学没有明显的引导性思路,学生只是全身心的集中于一堆繁琐的文字之中,并没有清晰的学习思路,然而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加,需要学生掌握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就会使学生们感到脑容量明显不够,学习过的内容犹如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往往旧知识还没消化,新东西又出现了。学生在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各种知识点时不能仅靠死记硬背,而需要对学习内容有条理的分析背诵,如学习各种剂型时就可以沿着剂型的制备流程进行记忆,这样就可以非常容易的掌握各种剂型的有关内容。龙晓英等[3]对本科生、专科生、执业药师与主管药师应试者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在1918年首创,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进行教学的方法[4]。案例教学法包括案例主线式和课后作业式两种方式,案例主线式是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引出知识点;课后作业式是指学生课后对案例再次分析对课堂讲述的内容加以巩固。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典型案例、根据案例提出课堂讨论题、预测学生讨论问题时出现的各种偏差、课堂讨论及课后总结[5]。如在对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入“欣弗”事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违规生产所致,其未按规定的工艺参数进行灭菌处理,其降低了灭菌温度,缩短了灭菌时间,增加了灭菌柜的装载量,使灭菌不彻底,降低了灭菌效果,导致患者在使用了其公司生产的“欣弗”注射液后,先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通过引导学生对此案例的讨论分析,重点强调中药制剂的“安全第一”的观念,明确其危险性,使学生对灭菌与无菌技术的重要性得到充分的认识[6]。在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案例分析,可以更生动的让学生了解到所阐述知识点的重要性和现实生产意义,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引起足够的重视。

3 实验教学法

实验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想通过实践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验证,学会运用课堂讲述的一些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中药药剂学》实验课与理论课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使学生具有熟练的基本操作技能、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较高的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毕业后从事药学工作的能力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在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尽量安排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指根据实验要求或自行拟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自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设计性实验是根据实验内容和目的,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独自设计实验方案,挑选实验所需仪器,再根据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实验结果各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对实验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合理的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自主实验的能力有着特殊的作用[7]。

4 开放式教学法

开放式教学法是指安排学生到当地的一些制药企业见习或参观,邀请经验丰富的药厂工作人员对车间的总体布局以及相关产品的制备工艺流程进行介绍,对操作器械做以详细讲解的教学法。学生通过企业实地参观,可以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药厂所见实物相融合,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对课堂所学知识更进一步了解,对于课堂上碰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实地参观得到解决,开拓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学能力。如在学完片剂相关理论内容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到药厂制片车间参观,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使学生们对片剂的制备工序、布局、工艺条件以及相关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更加熟悉,明确生产过程需要注意的要点等,使学生们对片剂的学习更容易[8]。

5 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中药药剂学课程大致分为剂型、基础理论和制剂新技术三部分内容,其中剂型中片剂和注射剂是两个重点教学章节,而且也是新药研发的常用剂型。理论课上教师在简单介绍剂型特点和制备方法以后,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别给出不同的药物的名称、临床适应证和临床常用剂量,其中每一种药物代表某一类药物的化学性质。各小组分别对给出的内容进行文献查阅、剂型选择和处方设计,然后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做出最优选择。各小组组内讨论完毕由1名代表对本组讨论结果做以汇报,汇报过程中各个小组的同学可随时提出问题或发表不同意见,对于难以解答的问题可以求助老师解答。通过这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6 对比式教学法

中药药剂学中药物的剂型包括十几种,各剂型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多不同之处,容易混淆。对比式教学,可以使讲述的内容简单化、清晰化、明确化,而且接受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学习效率。例如[9],甘油作附加剂,在不同的剂型中,就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在软膏剂中,甘油的主要作用是保湿,防止皮肤表面涂抹软膏后干燥失水,所以在软膏剂中甘油作为保湿剂使用;而在栓剂和膜剂中主要是起到增塑的作用,增加柔韧性,所以甘油在栓剂和膜剂中是增塑剂。再如,在“药酒和酊剂”这一节的学习中,可以通过表1的比较来帮助学生记忆。

综上所述,中药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内容日趋综合化,培养和造就创新型的复合型药学人才是药剂学教育者所面临的艰巨任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才能把握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方法精髓。

参考文献

[1]余江南,郭红.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化药学教育改革[J].中国药事,2003,17(10):641-642.

[2]龙晓英.流程药剂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3]龙晓英,杨帆,易军.药剂学流程教学法探讨[J].药学教育,2004,20(2):30-32.

[4]涂明华,杨耀防,姚果原,等.医学专科学校人才培养类型及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0,8(1):13-15.

[5]刘素梅.药剂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药学教育,2002,18(3):57-59.

[6]袁子民,程岚,吕佳,等.案例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45-46.

[7]赵琳,程岚,袁子民,等.中药制药专业《中药药剂学》实验课教学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4):187-188.

[8]黄自通.改过制药专业药剂学教学方法初探[J] .科教文汇,2007,8(22):95.

[9]姜林,赵翡翠.中药药剂学教学体会浅谈[J].新疆中医药,2009,27(6):67-68.

上一篇:三台县龙桥小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知识竞赛试题下一篇:高一年级物理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