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概论心得体会

2024-11-15

建筑概论心得体会(通用10篇)

1.建筑概论心得体会 篇一

建筑工程管理概论论文

——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初步认识

引言:通过学习建筑工程管理概论和土木工程概论。对工程管理专业有力初步认识,也不再是第一学期那样的对工程管理专业的那样无知。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应该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控制能力。更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建筑工程结构、建筑材料、工程实施等各方面知识。还应该掌握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工程能够在质量上达到标准。

关键字:技术、管理、经济、法律

正文:建设工程管理是指通过一定得组织形式,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工程建设周期内的所有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项目决策、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系统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周期、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所以作为一个项目的管理者,不仅应该具有良好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还应该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基本常识,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和法律知识,以寻找适合的工期,达到投资、进度、质量的优化组合,工程在各个阶段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最终达到保证工程有序、合理的进行。这可以总结为四个平台:工程技术平台、管理平台、经济平台、法律平台。

工程技术平台:工程技术是一个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的基础和核心,除此之外,把施工图纸变成宏伟的建筑物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采取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以及满足工程要求的技术性能都离不开工程技术的指导和支持,这之中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工程结构(基础结构、整体结构、细部结构),工程材料,工程施工等。为了使建筑物或构筑物满足使用者的要求: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工程结构选型、材料的利用和施工方法的要求。

管理平台:由于工程项目不断向复杂化、巨型化发展,所以必须有强有力的管理才能保证工程顺利实施,最终实现工程的目标。而作为一名工程的管理者,为了实现工程的目标,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工程按照工程的目标:合理、高效、协调的进行下去。这就要求管理者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使工作的各个阶段、各个工种、各方的利益都能够协调统一。

由于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变大、资金回收期变长、工程结构复杂化、专业要求较高、施工时间长。各个阶段、各个时期都可能出现问题,所以作为管理者在工程的实现过程中必须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法规实践运行能力。用法律的手段维护工程实施的顺利进行,保护工程的合法权益,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中都不违反法律的规定,使各个环节、各个步骤都做到法律法规的规定。把灾难防范在起始阶段,是工程的质量达到要求,保证人命财产的安全,也要最大限度的使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因此对于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先进的工程技术,良好的管理能力,敏锐的经济头脑,清醒的法律意识。一次我们在学习课程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工程技术反面的知识与技能,使工程结构更加的适用、安

全。而且要掌握经济方面的知识,的投资和收益达到最优化,还要具备良好的管理方法和健全的法律知识。只有通过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的共同协调作用,才能做出一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建筑物,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工程管理:

090312张志伟

2.建筑概论心得体会 篇二

过去100年里,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使一些建设项目的设计人员和业主产生了错觉:只要有工程技术支撑,就可以实现对建造人工环境的任何需求,使许多营建活动步入误区。

例如,对自然光的应用,原本已积累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有实用功能并与建筑景观结合的设计策略。建筑布局朝向、建筑物体形、房间高度和进深、门窗尺度和形式及屋檐、遮阳等,都考虑了引入(或遮挡一部分)自然光的需求,并且通过对光与建筑材料、建筑形式、建筑部件及其表现的研究,拓宽了建筑设计的思路。然而,如今许多房屋把已经成为建筑物功能组成部分的自然光,用整体围蔽的金属结构和染色玻璃阻隔在建筑物之外,使人们只能在人工照明的环境中工作。事实上,人类生存的先天生理要求(包括大脑、视觉神经系统)都需要自然光,人终年在人工照明的室内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不仅对人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也增加了能源消耗。

又如,过去半个世纪里,利用空气调节技术改善热舒适是建筑物室内环境特征的最大变化。大量使用空调,加重了对城市区域气候的不利影响。人类在自身的进化过程中,习惯于温度、湿度、气流有起伏变化的自然环境。而自然通风和人工气流是有明显区别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按正弦周期改变速度的气流在夏季给人的感觉比较凉爽。此外,与关窗且仅使用空气调节相比,利用自然通风的办公室有更宽的舒适温度范围。

2 绿色建筑理念

在房屋建筑全寿命期间(从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建筑施工、竣工后交付使用至拆除处理),使用寿命期间耗能占很大份额,其中以空调系统耗能最大。20世纪70年代因能源危机,人们开始关注空调系统节能问题,并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连同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一并考虑。20世纪9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地球环境恶化的后果,重新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自然环境的关系。而绿色建筑理念就是要引领营建活动的主流方向。

绿色建筑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追求实现的目标。体现绿色建筑理念的建筑设计,绝不是以消耗大量资源、能源及大量排废的工程技术手段创造与自然环境隔离的人工环境,而是尽量利用自然条件及与自然和谐的设计策略,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排废,运用适宜的工程技术创造现代社会的人居环境品质。

3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要点及评估

3.1 居住区、建筑群规划设计技术要点

讲求常规能源系统的优化和力求使用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节约用水、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和水环境系统集成;组织、优化自然通风,保证空气品质;确定应达到热环境、光环境和声环境品质标准及相关的保障措施;特别考虑绿化系统的生态功能和与透水性地面铺装的集成;遵循资源化、减量化及无害化的要求,设置废弃物管理与处理系统;寻求使用可循环、可重复、可再生的建筑材料,杜绝使用有损人体健康的材料。

3.2 单体建筑设计技术要点

以建筑设计(被动措施)为主、工程设备(主动措施)为辅是实现建筑节能和减少排废污染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设计构成室内空间环境的建筑围护结构时,须着重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墙体、屋顶、底层空间地面材料和构造的选择,应能满足不同环境条件的保温、隔热、防潮、隔声等基本要求。

(2)外窗一般采用双层玻璃窗,既可使其热工性能与墙体匹配,又有助于减少户外噪声干扰。

(3)采用可控制、可调节的组合遮阳系统,以满足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对太阳辐射遮挡、反射或引光入室的需求。

3.3 绿色建筑评估

在我国和其他国家相关行业、管理机构提出(公布)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和方法中,一般包括3项基本内容:一是构筑的建筑空间环境有益于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二是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尤其是竣工后的使用期间)的耗能和排废都力求减至最少;三是减少对地球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对拆除建筑的材料回收、再利用)。

目前,评估建筑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因素时,首先考虑CO2排放量,并将排放的其他温室气体的影响折算为CO2的等价量。

对我国台湾地区一幢钢筋混凝土结构4层楼住宅建筑40年全寿命周期排放CO2的评估表明,建材生产、运输及施工期间的CO2排放量仅占22.52%,按日常使用耗电量计算的CO2排放量则占62.94%。日本对办公类建筑采取的各种措施以减少CO2的排放量进行分析表明:采取节能措施(包括空气调节、人工照明)减排CO2占总量的15%,延长建筑物使用年限(包括结构安全、改变使用功能的建筑物适应性)可减排25%,运用生态材料(包括可回收再利用材料)可减排28%,运用适宜技术的废弃物处理(例如不用氯氟烃制冷或在处理时细心地回收)可减排32%。

4 体现绿色建筑理念的工程案例分析

4.1 香港国际航空港

在新选用地建造的香港国际航空港于1998年启用,使我国香港居民不再受飞机噪声的干扰。

在气候炎热的香港,降低空气温度是保证热舒适性的主要因素。减少太阳辐射得热,合理解决白天和晚间的采光、照明是总体设计策略的重要内容。

尽管航空港建筑大厅平面较深,宽度达324 m,但利用侧窗和在屋顶中部半圆形拱顶连续的三角形天窗,把大厅从地面到顶棚都照亮;利用沿屋顶便桥悬吊的反射板使自然光扩散反射;天窗都是有涂层的层压玻璃,以减少太阳辐射得热。

中央大厅的人工照明由向上的间接照明提供。利用特殊的控制方法达到与自然光的平衡,减少在一天当中使用的能源。为了避免均匀照亮空间的平淡和增加若干灯光变化,在某些地区(例如正厅上空)用若干向下灯光加强。在出发大厅,采用自然光与连续的墙面照明结合,增加垂直面照度,使在空间里的旅客有一种向上升起的感觉。在到达大厅里,连续排列的直射低亮度荧光灯直接安装在混凝土板顶棚上。图1为香港国际航空港出发大厅光环境实景,图2为该航空港旅客出发通道光环境实景(白天),图3为该航空港旅客到达大厅光环境实景。

4.2 英国太阳能办公建筑

光伏系统在建筑中的集成应用是当今研究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内容。英国于1998年建成的这座太阳能办公建筑(如图5所示),可利用太阳能给办公楼提供所需电力的25%~33%(约55 000 kW·h),在南立面将光伏阵列与建筑部件结合,使用了总高度达15 m的光伏(PV)阵列,以收集太阳能并使之转化为电能;该阵列以60°角倾斜,既可尽量多接收太阳辐射,又能减少对邻近道路上汽车驾驶员的眩光影响。

英国太阳能办公楼在白天仅使用自然光,由图4看出自然光可以从南立面PV板之间射入和北面的垂直玻璃窗射入;在中庭部分有屋顶采光可使自然光进入建筑内。图5为该办公楼南立面PV阵列布置图。图6为在室内朝南向光伏阵列墙看到的透入室内自然光。

4.3 南京聚福园居住区

南京聚福园居住区于2003年建成,总建筑面积12.5万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为10.7万m2。

该居住区总平面设计的主要特点是:①居住区中部设置面积达1万m2的开敞园林并与组团绿化连通,多层次绿化系统使居住区绿化率达40%;②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路面材料均采用透水性材料铺装;③建筑物布局可使每幢楼充分接受日照并利于夏季导入东南风。

建筑设计的特点是:①以多层建筑为主的住宅室内空间可灵活分隔,并有可充分利用的地下空间和半地下空间;②力求体现江南传统建筑文化与运用现代材料的结合;③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各种部件的保温隔热性能均优于国家规定的低限值,从而使总体节能效果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④为太阳能热利用设备的安装、使用与建筑的集成创造必要的条件。

该居住区设有雨水利用系统、景观水处理系统、智能化系统及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处理设施。由于在提供优良人居环境,节约资源、能源,推行建筑节能等方面对居住区建设的示范作用,该居住区于2005年获建设部颁发的“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奖”。图7为聚福园居住区(二期)总平面图。图8为该居住区部分景观。图9为单体建筑采用的阻断型铝合金中空玻璃门窗。

5 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若干思考

5.1 在全社会开展生态意识教育,提倡和宣传绿色消费方式

首先,加强对建筑师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教育,建筑师的创作不能脱离时代和当前的社会认识水平,建筑师肩负引导建筑进步的责任。第二十届国际建筑协会对建筑教育进行讨论后指出,过去的高校建筑教育,对引导学生在建筑物的体型设计方面倾注极大的精力,现在应更加关心历史、社会人文和生态环境。对于执业的建筑师,我国已经建立了建筑师的注册制度,对于继续教育也有了明确的规定。

其次,要在全社会普及生态教育,提倡绿色消费。所谓绿色消费方式,就是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在居住、出行、娱乐中不追求奢侈豪华,提倡节能、节省资源和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只有全社会接受并追求绿色建筑体系,才能带动建筑市场的需求,才能使市场各方主体去营建绿色建筑,推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5.2 改革建筑工程运作模式,加强建筑师对工程全过程的控制

在当前国内建设体制下,开发商把一项建设工程分段发包给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包括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基本上是开发商说了算。通常,建筑师都是先进理念的代表,可是在现行体制下,建筑师的权利极为有限,建筑师往往只能按照投资商的想法进行设计。因此,在工程立项时就应该有绿色建筑的创意要求,同时扩充现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按照绿色建筑体系的要求进行可行性研究。根据我国建设体制下人力资源及实际承接任务的现状,当前有实力的民用建筑设计单位应该在改革中积极向绿色建筑创意方向发展,特别要注意培养和吸纳这方面的人才,进行以工程项目管理服务(PM)或工程项目管理(PMC)方式为主的各种形式的工程总承包,发挥建筑师对工程的控制作用,将有利于推动绿色建筑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柳孝图.建筑物理环境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刘煜.国际绿色生态建筑评价方法介绍与分析[J].建筑学报,2003 (3).

3.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心得 篇三

关键词 中职 中医药学 教学 教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1中职生的学习特点

中职学生是一群特殊群体,很多学生选择职校之前,往往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基础较“差”。中职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所以,学生到了职校,当他们学习的内容发生了实质转变,之前语、数、英等文化课不再是“重点学科”,他们面对从未接触的专业知识学习,站在了全新的起跑线上。加上这个时期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思维活跃,记忆好,知识接受能力强,只要教师教法得当,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让中职生恢复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欲望,他们的学习效果定会有所改观。

中医药学概论为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之一,内容涵盖中医药学最基本、最重要、最实用的理论,学好这门课程有积极的意义。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师,在了解中职生特殊性及其学习的特点后,应改变传统的简单的知识灌输,使学生学习不感到枯燥无味,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中的几点探索

(1)精心备课,查阅相关材料

中职卫生职业教育中医药学概论编写十分简单,内容却覆盖了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三大板块。教学上,教师若照本宣科,完全局限书本的内容,就会出现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的情况。为了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容易些,学得轻松点,在备课过程中,围绕课程教学任务,根据大纲课时安排,笔者翻阅了一些参考书和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丰富了授课的书本知识。

(2)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医药学知识非常丰富,在报纸上、网络中或生活里我们经常可以了解到很多这方面的内容。所以,为了引起学生课余时间对它们的关注,笔者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每位同学每次上课前三分钟,按照号数顺序,一次课一位同学上讲台来,只要和中医药学相关,形式不限,内容不限,可以讲一些中医药传说,说一点养生常识,分享中药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等等。

(3)借助图片、视频等,让教学更直观

中医药学概述理论抽象,诸如五脏六腑、经络等,学生没有临床接触,对其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困难,单纯靠教师或书本对这些理论的描述,往往不能在他们的脑海里形成直接的感像。这时,若有其他教学辅助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老师就会教得更容易,学生也能理解和接受了,学得更轻松。所以,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笔者使用一些教学辅助手段,若在传统的板书课堂,就带上相应的模型或挂图;若是多媒体教学,就结合视频、图像讲解。

(4)结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让学生学习理解更容易

《黄帝内经》要求医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中医药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中医的思维方式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教师教学要根据学生理解的需要,适当引入看似“非医”的一些知识,这样学生理解中医药知识就会更容易了。

(5)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为了方便记忆,古人总结了很多中医歌诀,诸如《药性赋》、《汤头歌》、《医学三字经》、《频湖脉学》等,这些内容对初学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方法自古以来为诸多医家所推崇。然而,理解基础上的学习记忆更为重要。

(6)进行适当的课堂讨论,辨别掌握易混不易记的知识

中医药内容众多,比如中药方面,形状、功用相似的两味中药比比皆是,它们容易混淆,不易记忆,很让初学者头疼。这时候,教师在课堂上把它们拿出来,让学生自由讨论,从不同侧面思考,发表观点、看法。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通过讨论、辨别和总结,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

3进一步完善考核方式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笔者将考核方式由以往的闭卷考试改为闭卷与开卷以及平时学习成绩结合的考核方式,三者成绩各占一定的比例得出综合成绩。这种考试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考过程又考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赛美,朱章志,蔡文就.博士研究生《伤寒论》课程教学改革新探[J].中医药学刊,2004.

[2] 吴平.重视现代医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现代医院,2003.

[3] 季红,袁牧.药学专业教育中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09,(8):113.

[4] 孙枝莲,胡卫平.新课改下的教师教育观念现状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8):54.

4.建筑学概论 篇四

建筑学专业是培养掌握建筑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从事建筑工程一线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建筑设计院所、建筑设备安装工程公司、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建筑公司,从事建筑工程的辅助设计、工程现场技术与管理工作。

罗马柱式堪称欧洲古典建筑的典型构件,可视作欧风建筑的代名词。1977年落成的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向全世界宣告了高技派的诞生。二者在我国建筑界,以至文化界均产生了诸多争论。随着时代的脉动、科技的日新月异,罗马柱式所代表的欧风建筑正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根基。相反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大凡有影响的建筑物,或多或少与高技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技派建筑在我国正以其勃勃生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罗马柱式堪称欧洲古典建筑的典型构件,从古希腊、古罗马至今,其形式已沿用2000多年,可视作欧风建筑的代名词。1977年1月落成的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引起了世界各国人士的广泛关注,并从此向全世界宣告了高技派的诞生。近年来,欧风建筑与高技派代写论文在我国各地均可见于各类建筑。二者在我国建筑界,以至文化界均产生了诸多争论。有人对欧风建筑情有独钟,称其庄重典雅;相反,也有人将其贬为缺乏时代性的复古主义。而对于高技派建筑,有人伸出双手热烈拥抱,但也有人破口大骂,称其为不顾周边环境的标新立异。随着时代的脉动、科技的日新月异,罗马柱式所代表的欧风建筑正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根基。相反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大凡有影响的建筑物,或多或少地与高技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今的众多著名建筑师大都出自高技派,究其缘由,皆因时代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建筑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高技派的代表人物诺曼?福斯特(N?Foster)曾对建筑的时代性进行了准确的论述:“无论何时,建筑都是社会价值和社会技术发展变化的反映”。回顾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历程,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他话中的含意。1851年为世界博览会建造的伦敦“水晶宫”展览馆,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该建筑在当时古典建筑盛行的时期,一改过去封闭、厚重、墩实的建筑形式,第一次全部采用铁架、玻璃和木材,给人以晶莹剔透之感。建筑面积多达74000平方米,采用装配式施工,施工周期仅用了不到9个月。“水晶宫”的出现,曾轰动一时,人们惊奇地认为这是建筑工程的奇迹,反映了英国从16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技术的发展和变化。20世纪初,建筑科学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19世纪先后出现的钢与钢筋混凝土技术,但在许多人的脑海里还是保留着以前的固有思维———古典式样。许多大型建筑内部已经采用钢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外形却依然古色古香,大量运用罗马柱式。同时还出现了很多运用新技术建造的古典折衷主义建筑,这些建筑的形式已经完全与它的内部结构相脱离,完全丧失了内外逻辑的关联性。于是人们开始探索与内部结构相协调的建筑新形式。这一时期从欧洲到美洲轰轰烈烈地掀起了对新建筑的探索,诞生了众多的运动、学派和联盟。最终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运动几乎一统天下,开始了现代主义运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荣耀与兴盛。现代主义建筑以“少就是多”为指导思想,摒弃了所有的附加装饰,为二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的大量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短时间内解决了众多建筑的有无问题。假设在这一时期采用以罗马柱式为代表的欧风建筑来进行建造,简直就是一个不可想象的事情。但随着世界范围经济的全面复苏,人们又开始不满于现代建筑的单调与乏味,开始探索建筑的文化属性,探索建筑对人的精神的作用力。20世纪60年代末,以罗伯特?文丘理为代表提出了后现代主义理论,与现代主义大唱反调。出版了《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后现代主义曾轰动一时,其夸张变形、尺度异常的罗马柱式曾一度占据了各类建筑杂志的大量篇幅,大有再来一次“新复古主义”之势。随着时间的流逝,后现代主义似乎又一下子销声匿迹了。近20年来,以现代主义理论为根基,兼收各家之长的高技派却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起来。

高技派的诞生与成长高技派诞生于1977年的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吴焕加先生1978年曾撰文“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与当代一种建筑流派”,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对该中心的各种评价。法国《世界报》认为它是“一个纪念物,表现了法兰西伟大的纪念堂和象征之一”。法国《分钟报》却大唱反调,讥讽说“我们巴黎人生来聪明,竞选择了这样一个文化猴戏”。美国《纽约时报》认为“蓬皮杜中心象是一条灯火辉煌的横渡大西洋的邮船,它能驶往任何地点,碰巧来到了巴黎。„„它是对保守派的诅咒,也是对爱国者的当面挑战”。法国《今日建筑》的编者对如此纷乱的对立看法也不禁感叹到:“在埃菲尔铁塔之后,从来还没有一座法国建筑在世界上引起了如此矛盾的兴趣”。通过以上这些众多的评价,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首先可以看出高技派作为一种建筑流派诞生了;其次这一流派打破常规与时代合拍,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第三这一流派还存在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为代表的早期高技派关注纯粹的“技术美”。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全球性能源危机的日渐突显,以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为核心内容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成了一大批建筑师追寻的目标。新一代高技派正转向真正的功能主义,建筑的技术美、建筑的灵活性、城市文脉、生态环境成了他们关注的新焦点。建筑的技术美与建筑的灵活性是高技派一贯的做法。暴露结构及表现构件的精美已成了高技派的招牌。工厂加工构件、现场装配的施工方法保证了施工周期及其精致的细部与节点。

在当今欧美发达国家,工厂加工的金属构件已占据了整个建筑工程的相当比例,达到了标准化以及市场化。这样可以让建筑师将全部精力投放于整体构思之上。建筑的灵活性体现在建筑内部空间可灵活划分,可根据需要进行扩展而不影响原有建筑的正常使用。在技术上这种灵活性要依靠先进的结构和现代化的设备体系来实现。对于城市文脉的关注,使得高技派建筑不再像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那样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从“在城市中表演”到“为城市而存在”,这一转变无疑是十分深刻的,它使得高技派超越了一种简单的外在风格,从后现代主义的“文脉主义”吸取养分,从而步入了更高的境界。诺曼?福斯特1984年设计完成了位于法国南部的卡里艺术中心(Carred’Art),该中心位于历史名城尼姆斯(Nimes)市中心的19世纪歌剧院的废墟上,与著名的古罗马时期的卡里神庙仅咫尺之遥。怎样使新建筑融入历史街区,成了其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这里福斯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答案,“它尊重历史,同时又真实地体现出自己的时代风格,而不是一种折衷的产物”。就连平日对高技派牢骚满腹的查尔斯?詹克斯(C?Jencks)也不得不承认艺术中心“几乎做到了各要素之间的完美结合”。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是新一代高技派建筑思想中最强有力的核心内容。他们利用最先进的结构、设备、材料和工艺,结合不同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努力创造理想的人工建筑环境。艺术的建筑学,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它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构造某种体形环境等等。建筑学的内容通常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传统的建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建筑物、建筑群以及室内家具的设计,风景园林和城市村镇的规划设计。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园林学和城市规划逐步从建筑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建筑学服务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上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要求。因此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政治、文化、宗教、生活习惯等等的变化,都密切影响着建筑技术和艺术。如上所述,古希腊建筑以端庄、典雅、匀称、秀美见长,既反映了城邦制小国寡民,也反映了当时兴旺的经济以及灿烂的文化艺术和哲学思想;罗马建筑的宏伟壮丽,反映了国力雄厚、财富充足以及统治集团巨大的组织能力、雄心勃勃的气魄和奢华的生活;拜占廷教堂和西欧中世纪教堂在建筑形制上的不同,原因之一是由于基督教东、西两派在教义解释和宗教仪式上有差异;西欧中世纪建筑的发展和哥特式建筑的形成是同封建生产关系有关的。封建社会的劳动力比奴隶社会贵,再加上在封建割据下,关卡林立、捐税繁多,石料价格提高,促使建筑向节俭用料的方向发展。同样以石为料,同样使用拱券技

5.《绿色建筑概论》论文要求 篇五

选题一:

要求在分析十篇以上相关参考文献并完成文献综述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美丽中国的国家宏观发展目标和国内建筑领域的发展现状,从技术、管理、经济等环节出发,描述绿色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创新方法。

字数不少于三千字,要求图文并茂。

选题二:

6.建筑工程概论论文 篇六

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它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减少能耗。本文对绿色建筑的概念、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提出加强绿色低碳建筑的宣传, 提高绿色低碳建筑市场需求是关键。

关键字:绿色建筑,发展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

引言: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与此同时, 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旧有的建材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开发新型多功能材料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同时还要重视研究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包括制品加工新技术等,如将纳米技术与建筑材料结合,可开发出具有光催化性、抗菌、除臭、消毒等功能的生态建筑材料,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 何谓绿色建筑体系

1.1绿色建筑又究竟什么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给出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2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 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 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 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 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

2. 绿色建筑与人类的关系

2.1人类社会越来越发展,对房子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但如果我们的房子一直只考虑人类现在的居住环境,那么地球的未来可想而知将会是非常可怕的。于是人们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代表了自然、生态、生命与活力,贴切而直观地表达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内涵。

2.2发展绿色建筑,直接关系到全市节能减排目标的最终实现,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促进人、环境和建筑的和谐统一,改善人居环境,构筑美好家园,建设生态文明。同时,绿色建筑的发展还直接推动建筑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我市建筑产业优化升级,拉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是我市建筑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绿色建筑,是我市建设领域落实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市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 绿色建筑的综合利用

3.1 在第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我们看到,一家公司展出了利用太阳光实现室内采光的一种新型设备,这种设备通过新技术和特殊材料,最大规模地吸收太阳光源,并通过管道折射到无光区域,把最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太阳能利用起来,节约了电能,同样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除此之外,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泵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3.2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

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节能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群策群力,探讨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的各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思路。

(1).德国采用双管齐下的做法,一方面提高能效;一方面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政府把经济与生态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建筑产业方面采取更大的举措。德国已对建筑提出强制性要求,推出能源保护法规,密切关注与建筑有关的能源消耗。德国还将采取激励措施,提供一定的补贴以鼓励建筑使用可再生资源。此外,通过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的资助,启动了一个减少建筑物二氧化碳的项目,目前已完成了165万个住宅的改造工作,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0万吨,提供了290万个工作岗位。

(2). 英国政府现提出所有新住房到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并希望这个要求扩大到商业领域。对英国工业领域来说,建筑行业的可持续性是减少碳排放量的关键动力,采用整体分析方法,英国建筑领域将可以持续贯彻应用到建筑的设计、建设以及投入使用,同时也惠及居住者。而实现全球范围内采用和协调建设环境评估方法对于推行绿色建筑至关重要。

(3).美国在智能电网通过与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和协作,在发现用电量超出设定标准时,便可自动生成信号、调整载荷。通过更先进的建筑自动化控制,使设备系统和技术集成和协同工作,可为实现大规模建筑和区域集成化模式发挥重要作用。换言之,使电网上的建筑物内部设备和技术,如电梯、安防系统和暖通空调等,以及不同建筑物之间集成互联,实现片区和城市大规模的节能效果。

(4). 我国财政部与住房建设部刚刚颁布相关文件,将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支持开展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这项工作有望形成世界上最庞大的太阳能屋顶计划。具体是采取对光电建筑应用示范与直接的资金补贴,鼓励地方政府出台相关的财政扶持政策,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 建筑节能是所有节能项目中最具有潜力的,而零排放与合作是绿色建筑发展思路的关键词。

5.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6月9日,由丹麦王国科技部和丹麦王国驻沪总领事馆创新中心主办,杭州市科技局协办的丹麦绿色建筑节能技术(杭州)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丹麦科技部IT 管理和绿色IT部主任、丹麦外交部科技创业中心领事率丹麦科研机构、商业团体代表一行20人参加了研讨会。杭州市科技局局长楼健人、副局长周军出席研讨会。会议吸引了我市三十余家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大学参加。

研讨会上,丹麦科技部IT管理和绿色IT部主任介绍了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丹麦大学、公司代表也就有关技术与企业情况进行了展示。研讨会席间,市科技局局长楼健人、副局长周军还与丹麦科技部IT管理和绿色IT部主任、丹麦外交部科技创业中心领事举行了专门会谈,就进一步增进双方科技合作与交流交换了意见、提出了建议。

结论:绿色低碳建筑,绿色低碳观念已经收到各个阶层人员的重视。绿色低碳建筑的本质在于充分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其直接效果就是节约了资源,有利于资源的自然循环,保护了自然环境和地球环境。但是绿色低碳建筑观念并未步入平常百姓,因此政府大力宣传绿色低碳建筑带来的各种效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人们的绿色意识,从而逐渐增加绿色低碳建筑的市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催生各种绿色建筑人才,设计人才的出现,形成有效循环。

中国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要改善,在人民生产改善中不能照抄西方的道路,高能耗的道路,我们应该用比西方低得多的能源让我们的

人民过上健康的小康生活, 成为建筑节能技术和建筑节能产业的强国。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术论文网

[2]杭州科技局《浙江日报》

[3]丹麦绿色建筑节能技术(杭州)研讨会举行 -6-23

7.《商品学概论》教学体会浅析 篇七

商品学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研究对象, 系统地研究了商品使用价值的开发、形成、维护等全过程, 是一门涉及面广、交叉性强的应用型学科。

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经济管理各专业的实践, 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介绍商品及其使用价值理论, 包括商品的本质、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商品的品种与质量、商品质量标准和标准化、商品质量监督与质量认证、商品检验、商品分类与编码、商品包装、商品储运与养护、商品的可持续发展等诸多内容。

二、浅析当前商品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商品学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实际运用,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际运用型专业人才。鉴于目前课堂讲授仍然是以“老师教、学生学”为主的形式, 如何充分利用每堂课, 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避免“填鸭式”教学方法的负面影响是每位教师所需关心、研究和探讨的。当前商品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教学内容多, 专业性不突出

由于商品学理论知识涉及多个学科, 再加上商品种类繁多, 造成商品学教学内容多, 覆盖面广;同时, 教师采取的传统教学方法也缺乏直观性和形象性, 使得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难以真正掌握。

授课老师并非商品学专业出身, 对教学内容的精华部分并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并很好地传授给学生, 更勿论将其所学专业与商品学有效的结合起来, 因此商品学教学中的专业性不突出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2、教学方法传统呆板, 吸引力不够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商品知识讲得过多、过细,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缺乏对商品的感性认识;课堂模式单一, 许多老师上课只带两样东西:课本和U盘, 上课就将U盘往电脑一插, “PPT课堂模式”就开始了, 师生之间缺乏教学互动, 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其学习热情。

三、过于注重理论, 实际操作较差

当前我国普遍的教学中, 主要仍然是“老师讲, 学生听”“老师给重点, 学生记笔记”的模式。商品学的教学也不例外, 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改进的问题。

四、商品学教学方法的改进

现代人才衡量标准, 不是看你学了多少知识, 而是看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操作能力的高低, 因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其需要, 教学改革已成必然。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以上情况和本门课程特点, 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构建专业教学内容, 突出专业知识

由于商品学概论涉及商品多方面的内容, 改变所有涉及商品学知识的专业均使用同样的教学内容这一现状, 根据不同的专业对教材做出适当删减与增添, 为不同专业构建适合他们的不同的商品学专业知识体系, 让学生学到对其更有用, 更为简单实用的专业知识, 所以比较重要的或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知识就要重点讲解, 例如食品防腐剂的种类, 食品中的防腐剂的限使用量, 认证标志等。

2、灵活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资助学习兴趣

现阶段教学中针对一些基础理论和概念的教学, 如何调动学生听的兴趣、学的热情, 变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成为提高课堂讲授效果的关键。

结合一些多媒体技术, 如知识的录像片、新闻、广告、动画等, 突破“PPT课堂单一模式”;在商品实例选择中, 尽可能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较熟悉的商品, 我们经常见到、听到或用到, 但却不曾从商品学的角度考察过, 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 激发其“愿闻其详”的兴趣。

针对一些特定内容, 如“商品检验”中, 对于如何识别假冒伪劣商品, 就可通过课堂专题讨论的形式来进行, 这样既构筑了活跃的课堂气氛, 也使师生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增长知识;讲包装, 在告知商品包装的结构、功能、种类等基础知识上, 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现有包装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 并提出改进建议, 针对某一商品进行包装设计制作等。

让学生多讲、多问、多学,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 也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的在于将商品学的课程知识轻松愉悦的交给学生并能掌握, 老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明其他方法。

3、迈向实践, 走出课堂

商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课程, 涉及商品学实务内容较多, 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强化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 因此可腾出一部分课时作为实践环节。比如我们课程中的有关商品的标准、商品分类、条码、商品制度等内容的教学, 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到广州市不同地区或不同商场做一个小实践, 主要是搜集所走访商场里商品的类型、种类、条码、制度等有关情况, 并将其归类, 总结各种的规律, 了解方式不限, 活动完成后, 可以开个实践总结会, 将自己的学到什么知识, 发现了什么问题都跟大家讲讲, 互相交流, 然后老师再进行总结和进一步的补充等。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商品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目的是为商品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商品学》课程的学习, 就是要让他们利用商品学知识知晓如何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 如何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 如何保证商品使用价值的质量, 如何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 以及如何推动商品使用价值的发展。教学是一门艺术, 好的教学方法需要通过实践不断地摸索、充实和完善。

摘要: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实现的科学,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商品已渗透到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每一个领域, 成为在人们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而《商品学概论》课程作为工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 提高商品学的教学质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而且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及科学地指导消费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先简述商品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继而指出我国高校当前商品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改进商品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商品学,教学体会

参考文献

[1]万融.商品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翁莉.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品学实践教学探究[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3 (1) :10-11.

[3]姚玉琳, 王月河.商品学教学内容及方法研究[J].科教论坛 (青年与社会) , 2013:141-142.

[4]申小刚.《商品学》课程教学效果改进探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9 (29) 11:14.

8.建筑法规概论复习提纲 篇八

一、填空:

国家建设用地的使用制度有使用权的划拨、使用权的出让、使用权的收回。

招标投标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即公开原则、公平原则、公正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可撤销或无效建设工程合同的法律后果是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追缴财产。

订立建设工程合同的程序:要约邀请、要约、承诺、签订合同。

建设工程监理的任务即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

建设工程合同索赔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

法律关系的终止可以分为自然终止、协议终止、违约终止。建设项目的一书是指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两证是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筑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客体、法律关系内容构成。

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内容变更三个要素发生变化。二:名词解释:

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具体建设工程地区或场址周围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震活动性、地形变化等研究,采用地质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按照工程应采用的风险概率水准,科学的给出相应的工程规划和设计所需的有关抗震设防要求的地震动参数和基础资料。P19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和建设项目用地的实际需要,向提出用地申请的建设单位或个人核发的确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界限的证件。P22

建筑法规: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经济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在建筑活动中相互之间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P1 选址意见书:是指建设工程在立项过程中,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有关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布局的法律凭证。P20

P5建筑法律关系:是由建筑法规所确认和调整的,在建筑业管理和建筑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相关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三、简答题:

1、简述建设工程合同的履行及分类?P135

建筑工程合同的履行是指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包方和承包方根据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方式、内容及标准等要求,各自完成合同义务的行为。根据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的程度,可作以下分类:按照合同的规定全部履行合同义务的,称为全部履行;部分履行,部分未履行的,称为部分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均未履行的,称为没有履行合同。

2、什么是建筑工程施工许可? P33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制度是由国家授权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建筑工程施工开始以前,对该项工程是否符合法定的开工必备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建筑工程发给施工许可证,允许该工程开工建设的一项制度。

3、简述FIDIC《施工合同条件》的特点和文书文件组成?P188 FIDICK的主要特点是:

1、《合同条件》职责明确 ;

2、合同体系完整、严密、连贯

3、《合同条件》风险划分合理

4、《合同条件》具有唯一性

5、《合同条件》确立了业主、工程师及承包商之间相互制约关系

6、《合同条件》建立了以工程师为核心的管理模式。FIDIC编制的《施工合同文件》文书文件由通用条件和专用条件两部分组成。

4.《建筑法》确立的基本制度有哪些?及建筑法规的作用有哪些?P12

建筑法确立的基本制度:

一、建筑许可制度、二、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制度,三、建筑工程监理制度,四、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五、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建筑法规的作用主要有:规范指导建筑行为;保护合法建筑行为;处罚违法建筑行为。

5、简述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基本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制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制度,以及环境影响的后评价和跟踪管理制度。P300。P17.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P17

一、根据承发包的工程范围,可以分为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和分包合同。

二、根据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可以分为勘察合同、设计合同和施工合同。

9.建筑学概论观后感 篇九

男女主角是在建筑学概论课上认识的。男主角对女主角是一见钟情。通过课堂才知道原来两人住的地方离得很近。然后两人相识后并成为了好朋友。但是由于男主角的胆小及误会没有向女主角告白并且失约。在15年后的某天,已变身为建筑师的男主角忽然接到一笔生意,而对方就是他的初恋。此时男主角已经快结婚了。两人在纠结和美好中盖好了房子。并且得知原来当时女主角也喜欢男主角,也是她的初恋。虽然他们依旧忘不了对方,但是结局男主角依然去美国结婚了。

电影将现实和回忆以平行的方式展开,及完美了剧情,又将现实和过去进行对比,分别展示出了人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

《建筑学概论》并非描写了失去的初恋,而是在为假装纯真时的胆怯和那瞬间的犹豫而反省。

这部电影的名字起得非常有深意,无论是大学时的青涩甜蜜,还是15年后的重新探索,爱情永远像建筑学一样,有了好的憧憬和展望的同时,还需要一个足够稳固的结构去支撑。在建筑学的角度上说,没有一个好的受力结构、没有一个好的地基做基础,无论建筑美学做的多么漂亮,最终结果与影片应该是一致的。

10.建筑概论心得体会 篇十

生物技术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和尖端学科[1],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2]。生物技术概论作为将基础知识和前沿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近年来,除了生命科学专业将其设置为必修课外,一些本科院校非生命科学专业为了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将其设置为公共选修课程。珠海校区在2002年开设生物工程专业,并将生物技术概论设置为必修课程。由于该门课程知识面广,涉及理、工、农、医等多个方面,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同时也为了在医学院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生物技术人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在教材选用和内容选择、教学手段改进等方面不断探索,有如下几点体会。

二、选择适合的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因此其内容的更新和扩展也相对较快,同时,相关教材的种类繁多,为增加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教研室教师经过多次集体讨论,将宋思扬、楼士林主编的《生物技术概论》作为授课教材,该书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内容全面而新颖,概念准确,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能反映生物技术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2],在此教材基础上,又以刘群红、李朝品主编的《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英)史密斯(Smith,J.E.)著、郑平等译的《生物技术概论(原书第四版)》等书作为教学参考书籍,丰富教学内容,课堂信息量得到大幅度增加。

生物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材中除了介绍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外,还介绍了生物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但本课程理论授课仅有28学时,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考虑到本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蛋白质和酶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这三门课程都有系统的专业课学习,为避免内容重复和学时浪费,将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三章内容在该课程中不做讲解,基因工程虽然也有单独的专业课的学习,但考虑到基因工程技术是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后面各章节的基础,因此将其保留。教学学时的合理分配,增强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教学方法即组织教学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3]。

1. 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物技术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广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难点多、知识杂乱,缺乏兴趣。以往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始终遵循“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后复习,考试”这样常规的教学思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灌输知识的状态,学生想象力缺乏,对任何知识没有探究欲望,缺乏创新意识,对今后的科研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下次内容提前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在讲授生物技术培育抗除草剂、抗病虫作物时,可预留问题:这些具备抗病、抗虫作物有这么多优势,难道没有危害吗?在生物技术与食品包装内容时,课前先提出问题:目前食品包装方式都有哪些?生物技术在食品包装方面的应用和优势在哪里?这些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相关专业书籍,网络查阅文献,浏览相关网页,不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拓宽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学生在下次课前可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以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资源整合优化[4]。由于其丰富多彩的画面的切换使学生置身于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教学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5]。如,讲到PCR技术时,因为在其他科目中已经有介绍,考虑到学生可能有所遗忘,可以直接播放动画,让学生清楚PCR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讲解PCR的一些衍生技术,一方面节省课时避免重复,另一方面加深对新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解转基因食品优势和安全性问题时,先问学生:在一些油桶说明书上明确写有“本产品为非转基因产品”等字样,为什么?针对提出的问题,教师不给予解释和评论,而是让学生观看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到的视频。这种方式比教师单独用枯燥的PPT介绍目前转基因食品种类和相应潜在危害要生动和有趣,同时更能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图画和视频内容,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但容易掌握和巩固新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受到生物技术与日常生活、实际应用是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

3. 安排一定自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教学。

生物技术概论内容涵盖面广泛,但教学时数有限;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将所有内容都进行精讲、详讲是不可能的,因此,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可安排一些内容让学生课后自学。如,讲解生物技术与农业一章,其中核移植技术、胚胎干细胞技术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就可以和生物技术安全性及其应对措施一章中动物克隆联系起来,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查阅资料,如:克隆技术好不好?从社会伦理角度谈对克隆人的认识。可以分成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或者以正反两方的形式组织辩论,或者以小组形式选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并且充分发挥了其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完善考核方式

为避免期末考试一张考卷决定总分的弊端,实施综合考核方案,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对于参与课堂讨论、辩论、回答问题等都作为平时成绩,同时根据平时章节安排,布置了一些论文、书面报告的形式作为作业,也将其归为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的变革,使学习不再以单纯记忆型为主体,而是在增加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五、结语

多年的教学中,教师不断地探索、总结、实践,使学生对学习该门课程充满了兴趣,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打下了基础。

摘要:生物技术概论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其内容广泛、学习难度较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谈在教学改革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生物技术概论,教学改革,体会

参考文献

[1]王正加,斯金平,夏强强,等“.生物技术概论”通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2):61-63.

[2]宋思扬,楼士林.生物技术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朱甫祥.基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物化学教学[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2,2(1):24-28.

[4]崔妮,王晓娟,顾宜,等.高校多媒体教学发挥最大优势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8):772-773.

上一篇:学前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下一篇:大学实习见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