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技术管理

2024-11-28

煤矿安全技术管理(通用8篇)

1.煤矿安全技术管理 篇一

正中煤业安全出口安全技术措施

自“9.28”正升透水事故以后,我矿按照上级文件指示精神立即进行停工停建,通过三个月的大整顿、大排查活动,我矿具备了复工的条件,为确保矿井早日实现联合试运转,我矿近期组织了施工队伍进行了副立井井筒改造。旧主立井仍担任矿井矸石的提升任务,旧副立井担任矿井回风任务,主斜井目前为矿井的唯一安全出口。正中煤业目前处于基建期间,特制定安全出口的安全技术措施:

1、定期对正中煤业安全出口和避灾路线检查维护,确保畅通。

2、矿机电科每周组织有关单位对绞车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检查试验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运搬队每天对主斜井的提升安全保护装置检查试验一次。

4、近期加大组织矿井灾害预防方面的演习,熟悉避灾路线。由安监处负责监督各巷道岔路口及避灾路线上设置路标及安全标志牌,防止人员走入岐途。

5、主斜井每天工人上下班期间进禁止下料,严格遵守“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的规定。

6、在每条巷道的出口、尾口均设立安全出口等标志牌。

7、矿井一旦发生事故,作业人员应按照一下各避灾线路撤离:

发生水灾时:01材巷、01运巷、01联巷→回风巷、回风石门→井底车场东→主斜井连接段→主斜井。

运输石门、轨道石门→轨道下山→井底车场东→主斜井连接段→主斜井。

发生火灾、瓦斯、煤尘爆炸: 01材巷、01运巷、01联巷→轨道巷→回风暗斜井→井底车场东→主斜井连接段→主斜井。

运输石门、轨道石门→轨道下山→井底车场东→主斜井连接段→主斜井。

2.煤矿安全技术管理 篇二

1 煤矿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要做好煤矿安全生产, 就必须综合地运用各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因为煤矿安全管理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之中.涉及到煤矿生产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 而煤矿生产的过程又十分复杂, 环节众多, 因此, 我们必须把技术管理看成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渗透到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 指导煤矿生产管理工作, 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 相互适应, 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打乱正常生产秩序甚至酿成大祸。

在对煤矿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安全生产是非常重要的, 煤矿的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煤矿的矿产职工的人身安全, 而且关系到煤矿的正常运营, 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煤矿在生产的过程中, 涉及到多个环节, 每一个环节的运转都关系到生产的稳定性。在对煤矿的管理过程中, 技术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 对于煤矿的技术管理, 它是煤矿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 渗透到了煤矿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 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煤矿的技术管理对于在生产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统筹各项管理工作, 所以煤矿的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他们之间互相影响, 互相制约, 所以要想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就要将煤矿的技术管理放到首要的位置来对待, 只有将煤矿的技术管理正常的运行起来, 才能做到煤矿的安全生产, 水平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

2 煤矿的合理开拓开采方案设计主要取决于技术支撑

对于煤矿的开拓开采, 是要进行一系列的技术设计方案的, 要进行合理的科学设计, 才能有计划的、有规律的、科学合理的进行开采。煤矿的开采, 是要经过科学合理的验证, 进行前期的技术勘察, 将各项数据进行详细的汇总, 经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 根据相应的科学原则制定出合理的开采方案。在对煤矿的开采进行设计的时候, 要充分的考虑到各项因素的存在, 是否会对开采造成一定的影响。不仅要考虑到开采前期的各项因素, 而且要对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故考虑周全, 万一发生突发状况, 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补救, 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开采的过程中要采取先进的开采技术, 使用先进的开采设备, 将开采的工艺流程进行合理的配置。以上这些都是需要技术的管理, 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将开采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安排, 合理设置每一个环节的流程。

设计应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的原则, 巷道布置力求简单, 各系统的设施和设备能力首先要技术可行、其次要经济实用, 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得力, 上述都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持, 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的比较, 最终制定出最佳方案。一座矿井的开拓设计, 甚至一个采区的开采设计, 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寿命和效益的好坏, 所以技术管理是在制定开拓、开采设计时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3 煤矿技术管理是查处和治理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 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 在生产过程中, 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造成故障或事故, 甚至可以酿成大祸, 严重危及工人的安全。不论任何煤矿均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 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只有通过不断查处生产中的隐患, 明确安全上的工作重点, 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 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在开采过程中, 对出现的局部瓦斯超限, 采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 采煤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斯来压以及过断层和钻空顶等这些短期隐患, 应明确责任, 制定临时措施, 加强管理, 使其尽快消除。煤矿短期性隐患又是技术管理的重点, 不仅要有定期分析, 还要尽可能做到定量分析, 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隐患与事故的关联性, 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 狠抓“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4.1 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

责任制, 明确责任, 狠抓落实, 实行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同时要重点把好四关, 即: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批关、隐患处理关。

4.2 高度重视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 是矿井防治瓦斯、粉尘和

防灭火工作的基础, 在具体工作中, 要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 调整改造不合理的通风系统, 管好用好通风设施, 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 做到合理供风、配分。同时要教育广大员工爱护好通风防尘设施, 杜绝人为的破坏, 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可靠。

4.3 加大“一通三防”安全措施资金的投入, 配齐通风防尘设施,

也就是说在“一通三防”设施的资金使用上, 该花的钱, 坚决花, 以确保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 做到万无一失。

5 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我们国家充分的重视人权, 积极的倡导以人为本的原则, 所以在发生一系列的煤矿安全事故之后, 我国越来越将煤矿的安全管理放在了首要的位置。那么在对煤矿的安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要充分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因为人在生产活动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对生产环节进行控制, 所以, 在一定程度上, 煤矿的技术人员在煤矿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在煤矿的技术管理上, 技术人员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安全制度的建立, 安全规范的执行, 都是要依靠技术人员来完成的。技术人员不仅要以身作则, 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 还要对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违规现象进行制止, 发挥监督作用, 动员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的工作程序, 将安全生产的意识深刻的灌输到每一个人的头脑当中, 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遵守安全生产程序。

在对煤矿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 要充分的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就要对技术人员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福利保障。重视技术人员的地位, 重视技术人员的建议, 在生活上和工作中给予技术人员一定的特殊待遇, 充分的发挥技术人员的带头作用。在管理机制上进行完善, 相应的规章制度上健全, 成立以技术总工程师为总负责人的领导班子, 在行政上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秩序, 完善管理流程, 为我国的煤矿事业做出贡献, 为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利的环境, 稳定社会的秩序。

摘要:我国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煤矿业发展的很迅速, 而且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 煤矿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也非常的重视煤矿业的发展, 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我国的煤矿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 在一些煤矿产业比较集中的地区, 出现了几率较高的煤矿事故, 给我国的煤矿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危机感, 也影响到了我国的社会稳定。因为煤矿业都是在矿井下进行生产作业的, 生产环境非常的危险, 极易出现事故的发生。对于这些事故的发生, 煤矿的技术管理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由于对煤矿的技术管理不够到位和管理不善, 出现了煤矿事故的发生, 所以一定要加强煤矿产业的技术管理, 尽量的避免煤矿事故的发生。本文将针对在煤矿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的管理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的意义, 分析了技术管理的作用, 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煤矿技术管理,高度危险性事故,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1.1.[1]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1.1.

3.煤矿安全技术管理 篇三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机电技术管理;设备入矿;人员培训

中图分类号:TD4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3-0045-02

我国是产煤大国,煤矿企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每年发生的煤矿安全问题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威胁着煤矿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煤矿企业乃至国家的经济都造成严重的损失。其中机电事故是煤矿安全问题中的一部分,这主要是由于对煤矿机电设备以及机电技术管理不合理引起的,为了避免这类安全事故发生,必须加强管理,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1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中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机电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严格的监督体系,还包括煤矿机电设备存在的问题,另外,机电职工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也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煤矿机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机电管理形式主义严重

为了保证煤矿安全生产,都制定了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机电管理也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具体管理规程。但是目前煤矿在实施管理中,存在重视程度不高,管理流于形式等缺点,并没有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有些安全检查员在工作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存在敷衍了事的心理,这样就很难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消除隐患,这也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1.2煤矿机电设备存在一定问题

随着煤矿生产机械化以及自动化的发展,煤矿加大了机电设备的投入,机电设备对煤矿生产效益产生的影响也逐渐增大。但是目前煤矿机电设备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很多机电设备老化问题严重;(2)煤矿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长期超负荷运行;(3)有些机电设备配制不合理,与煤矿实际生产不符;(4)缺少对煤矿机电设备的养护维修,对设备的测试技术落后等。

1.3机电职工以及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机电职工与机电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关系到整个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质量,关系着煤矿生产的安全性。目前煤矿生产过程中,一般一台机械有6人左右操作,但是如果操作人员技术不高、责任心不强等,又或者由于某些失误都可能对煤矿的生产带来安全隐患。另外,煤矿生产工作属于高危工作,并且工作环境比较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相关人员在工作中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也会导致失误操作等问题的发生。

2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对策

2.1不断完善煤矿机电管理制度

首先,要完善机电管理的责任制度,需要将煤矿机电设备都分配给相应的负责小组,并将设备安装、养护、维修等每一项工作,都安排给实际的人员,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其次,需要安排工程师、技术人员等对煤矿进行机电技术管理,建立一个机电安装、技术指导、机电保护等一体化的管理制度。最后,需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包括机电管理登记制度、机电设备检查制度等,将煤矿安全生产的机电管理工作细分,明确各项工作的细则。制定完善的奖罚制度,对机电工作定期考核,质量标准检查等可以与相关人员的经济挂钩,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以及监督机构,对机电管理制度的实施进行严格的监督。

2.2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煤矿生产是一项存在危险性的工作,而机电技术管理又贯穿于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这就需要制定一个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网络化、精准化的规划,编写机电设备操作手册、技术指导等手册,并且做好应急处理办法预案,加大对设备的在离线点检工作,包括对机电设备的工作环境以及运行状态的点检工作,利用先进的系统,对点检工作产生的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

加大对设备的资金投入,更换陈旧、老化的机电设备,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根据煤矿生产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额配制安排。加大对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提升对机械设备的测试技术水平。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检修记录,如果发现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提早排出隐患。

2.3加强对机电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加强对机电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目的就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系数,避免人员伤亡。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就是培养技术人员的安全操作技术,加强技术人员对机电技术运用以及设备操作注意事项的认识,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并在培训后进行相应的考核,这样能够减少或避免由于技术原因造成的煤矿生产危险;第二就是加强煤矿生产安全宣传,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技术人员实施管理,使每一个工作人员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高技术人员工作的认真态度,避免工作中出现麻痹大意的现象。

2.4对机电设备以及配件入矿检验要严格把关

在机电设备日常检修过程中,当发现设备老化或与生产配制不合理现象,需要及时地更换设备,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更换设备过程中,需要对新设备以及配件进行严格的检验,选用定点生产厂商,设备入矿前,需要检查产品合格证以及质量合格证。对于一些关键的配件,还需要进行实验室标准测试,如电气插件以及变压器等,经过测试合格后才能投入安装使用。

3总结

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每年都有很多煤矿安全事故发生,包括瓦斯爆炸、塌方、机电事故等。其中对煤矿机电事故的应对策略,主要以预防为主,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系数。这就需要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监督制度,监督各项制度的落实,还需要对技术、管理人员加强培训,增强其安全意识以及安全生产能力,不断地完善煤矿机电设备安装、管理、检修、养护等一体化体系,促进煤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覃日强.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2,31(6).

[2]王晓艳.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矿山天地,2012,31(5).

[3]邢建东,王敏.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企业与管理,2013,24(15).

[4]甘魁民.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与技术,2012,36(21).

[5]李铬,李春厂,梁睦,等.煤矿带式输送机事故分析及防护措施[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3).

作者简介:张社利(1965-),陕西彬长集团孟村矿业有限公司机电队副队长,研究方向:煤矿机电。

4.煤矿安全技术管理 篇四

煤矿开拓开采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开拓开采设计以及煤矿的开采工作需要从整体上对矿区进行勘探、规划、安排和布置。在对矿井进行技术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对矿井所在区域的地质、开采装备、技术、工艺等进行充分的掌握和了解,以此为煤矿的开采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在煤矿设计的时候,应该遵守三个原则,即技术应用合理化原则、集中化原则以及机械化原则。在设计巷道时,尽量简单方便,保证所采用的设备能够遵守技术运用合理化原则,以及预防事故的发生。而这些都需要以技术为基础保证,经过技术方案的比较、技术论证的分析等而选择最优的方案。煤矿的设计需要围绕着矿井或者是矿区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是否具有长期的寿命为中心,因此在进行开拓开采的设计时候,技术管理工作便会发挥其重要作用。

2.2技术管理在煤矿事故的防止作用

在煤矿开采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井下环境十分恶劣,而火、水、煤尘、顶板、瓦斯等都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而在开采中的各个环节及其之间的配合也对事故的发生率产生着一定的影响。若是各个环节之间的配合不合理,便会容易导致故障、事故的发生,严重者甚至还会引发灾难,给矿工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煤矿从本质上说,就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煤矿的开采环境具备许多无法消除的危险因素,只是危险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只有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严格的排查,检验其中存在的隐患并进行消除,才能从最大程度上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隐患存在的数量以及程度与煤矿事故的发生概率成正比,隐患数量存在的越多,程度越深,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便越大。因此,必须要彻底消除煤矿中存在的问题,重视每一个隐患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基础工作的强度,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采用先进的监测手段,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以此充分保证矿井的生产安全。除此之外,在开采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瓦斯超限的问题,顶板初次和周期来压问题、钻空顶和断层问题等隐患,对此应该制定临时措施,明确责任、强化管理手段。在技术管理中,矿井所面临上述问题还需要进行定期分析,通过理论、经验、实验等对事故相同隐患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便于事故隐患的及时消除。

2.3“一通三防”的重要作用

在煤矿事故中,瓦斯爆炸是人们最常见的事故之一,而其造成的后果却十分严重。对此,必须要做好“一通三防”的工作,将重点放在技术管理、合理控制煤尘和瓦斯的方面上,防止事故的发生。“一通三防”的重要工作主要包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从管理层到普通的员工,明确责任,提高制度的落实力度,对煤矿的生产进行共同管理,严格控制设计、成产环节、措施审批、隐患处理等方面;

(2)做好通风技术管理。矿井的通风不仅是煤矿所有工作的基础,而且还能有效避免煤尘,对于灭火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通风管理,合理改造和调整通风系统,保证通风设施的完好无损,同时还需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爱护设施的意识,保证通风系统的良好运行

;(3)加大“一通三防”的资金投入,保证完善的通风设施。

3加强煤矿技术管理的对策

3.1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煤矿开采不仅受到开采条件和地质因素的限制,而且还受到工艺落后、装备陈旧、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等影响。依靠科技进步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采煤工艺,不断创新煤矿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但是在新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可行性和技术论证工作,不能盲目进行开采;同时还要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改善新技术和新设备,避免新隐患的形成,使新工艺、新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3.2完善技术管理体系

大量的煤矿安全生产表明,如果缺乏一套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便无法充分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在开展技术管理的工作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对于技术人员的生活和工作上都给予极大的关心、支持、帮助,提高他们的薪资待遇,以此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以饱满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之中,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优质的服务。

4结束语

5.煤矿安全管理 篇五

(二)作者简介 姓名:李永昆

毕业院校: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采矿 学历:大专

工作单位:昆明钢铁控股集团-云南煤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师宗县五一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工作时间:2001年至今(13年)

现任职务:师宗县五一煤矿有限责任公司通风科科长

(三)通讯地址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雄壁镇大法召村委会五一煤矿

(四)联系电话

***

煤矿安全管理

【内容摘要】针对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及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着眼于煤矿安全生产中如何强化安全文化建设,论述了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及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突出了要强化精细化管理,筑牢安全生产防线,要进一步加强对人的管理。提出了在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中要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和客观规律制订安全预防措施,引入和运用心理科学分析方法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管理服务,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全新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关键词】煤矿;安全;精细化管理;现场管理;体系;

“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成为安全生产的主题,我认为煤炭安全生产最主要的环节是现代化煤矿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核心,因为人的因素是主导、管理因素是关键、物的因素是基础、环境因素是条件。在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中,应由事后追查为主转变为事前预防为主,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和客观规律制订安全预防措施,引入和运用心理科学这个手段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管理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安全管理体系。

1、煤矿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煤矿安全与生产是相互依存关系,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而言的,没有安全就没有生产,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不安全就不能更好地生产。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还比较普遍,造成事故几率也会增加。在当前煤炭市场不好的形势 2 下,煤矿的各级领导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树立“一切为安全工作让路,一切为安全工作服务”的观念,更应当带头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实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把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做到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抓安全的决心始终不动摇,坚持安全第一,把安全生产的方针落到实处,落实到现场,才能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煤矿安全生产运行过程是指人-环境-安全行为-安全状态-人的反复循环,其中,人是安全生产运行中的核心因素。安全管理就是要着重研究和控制在生产活动中自由度极大的人,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基础和保证。煤矿发生事故,除了环境和设备诱发的因素外,更多的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要克服人为事故的发生,必须要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培养训练员工养成自我控制的素质,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

2、安全意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安全意识在安全防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对自已所处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方式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有一定的认识;其次,对于隐患有一定的防范措施;最后,这些意识始终在人的大脑里跟随。在进入工作场所后,这些意识就不断地提醒自己,从而消除人为的不安全因素。安全意识对客观事物属性的认知程度如何,对人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要让安全驻足于人的意识中,必须依靠安全教育培训和对煤矿安全生产知识的学习,只有清晰地感知到井下的客观环境,才能为排除不安全隐患奠定认识基础。同时,只有矿工意识到不安全隐患才能在行为上、技术上做到预防,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3、煤矿安全文化的建设。

“安全文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指导和约束企业整体安全行为及员工安全行为的价值理念。首先,要明确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建设煤矿安全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有效控制和最大化降低安全事故,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建设煤矿安全文化的目标应定位于“使人们牢固树立安全观”。其次,要明确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根据实践经验,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应确定为“以人为本、坚持和树立安全发展思想观、将安全文化这一看似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有实用价值的指标”。最后,构建煤矿安全文化的运行机制和落实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安全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对安全文化的内容、目标、重点、原则、方针及其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有系统的了解。制订安全文化的建设规划,不断总结,逐步形成有煤矿特色的安全准则、安全理念和安全管理模式。把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有形与无形的安全氛围的影响,达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控制。

4、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落实搞好煤矿领导班子全面抓好安全的工作、建立健全煤矿领导班子跟班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加大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力度、大力推行标准化作业、积极引用现代安全技术装备等,煤矿安全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措施。标准化作业对搞好现场管理很有必要,工人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怎样干、干到什么程度、应注意什么,要以程序固定下来,使各类人员严格按程序操作,就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4 搞好现场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抓不住、抓不好这个关键就搞不好安全生产。煤矿在抓现场管理上狠下功夫,大做文章,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生产岗位责任制,矿领导、班组长、安全员、瓦斯检查员“四位一体”现场跟班管理作业,加强班组管理,努力实行狠抓质量标准化,反“三违”现象、现场查隐患的指标、措施得力、落实到位的管理体制。

必须认真分析煤矿的现场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疏漏和不足,发生的事故就和现场管理不到位有直接的关系。例如:少部分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较差,麻痹大意,对工作认识不到位,工作不负责任;跟班领导干部有迟下早上的现象,甚至还有空班的现象;部分职工技术素质不高,自主保安意识差等,这些都是制约煤矿现场管理水平提高的直接因素。要提高煤矿的现场管理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全面抓好矿领导班子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管理工作,煤矿现场管理的大量工作要靠矿领导班子和安全管理人员在现场中的管理来完成。从当前情况看,仍然有安全员脱岗的现象,少数人有不安心本职工作的想法。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这样几种倾向:一是工作应付差事,马虎凑合,不负责任;二是老好人,怕得罪人;三是麻痹思想,存在侥幸心理。这都不利于煤矿的现场管理。安全员在现场管理中具有其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搞好现场管理,就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安全员的工作,使安全员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对安全员要加强管理,严格安全员的工作,发现有脱岗、睡觉、当老好人、对工作不负责的,要严于重处重罚。同时,还要做好安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开展创最佳安全员活动、夺旗争优活动来提高安全员的工作热情。其次,要搞好安全员技术业务培训,5 在提高安全员的素质上下功夫,使安全员说能说在点子上、卡能卡在要害处,胜任本职工作。再次,安全员中老工人多,文化程度偏低,要适当调整安全员队伍,充实新生力量,提高安全员的工作力度。另外,应适当调高安全员的工资奖金待遇,以稳定安全员队伍。因为矿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在一线跟班现场指挥作业相比较而言,对现场作业人员有号召力,能够牢牢绷紧安全这根弦,处处按章作业,给工人做出样子,能够勤检查、勤督促、勤提醒,狠抓工程质量,严格管理,那么,现场管理工作就容易搞好。

煤矿几年来实践证明,“四位一体”抓现场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坚持“四位一体”现场管理工作,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要做好安全工作的现场管理,领导干部、安监干部、业务科室有关人员等就应经常深入井下了解、检查安全情况实行巡回检查,特别是加强了对井下存在有隐患和危险作业区的检查和安全监督检查,不但要有量的要求,而且要有质的要求,安全监督检查员不能仅限于提出问题、查出隐患,还要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解决问题,处理隐患。另外,对于查出的安全隐患,安监部门要整理分类,及时向领导汇报,向有关业务科室通报,并召集责任单位进行五定方案,限期处理。

5、推行精细化管理。

推行精细化管理,进而提高职工的质量标准化意识、管理人员科学管理意识。这样一来职工与管理人员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增大,学标准、干标准活的思想意识普遍形成,职工的素质和工作积极性逐步提高,促 6 进企业的发展。

首先,在生产管理上推行精细化管理矿及各基层单位制订精细化管理文件,在全矿范围内形成精细化管理体系。精细化体系文件的建立是管理控制体系形成的体现,是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方法、活动、程序等内容的体系整理和总结,使安全生产管理的所有活动,都能得到充分而有效的控制。科学的体系文件建立,使基层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生产中“有法可依”有了工作的标准,减少了以往在安全生产中的随意性,杜绝盲目蛮干,做到正规上岗,上标准岗。精细化管理的推行在管理上实现层次化、制度化,做到安全生产工作人人有责,使各项工作协调配合,实现预定的目标。

其次,在环境上推行精细化管理对生产环境特别是井下生产环境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狠抓工程质量管理,狠惩“三违”,切实有效地落实煤矿安全生产的“安全第一,不安全不生产”方针,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其中,在现实工作中,一提到安全工作,一些人总不以为然,认为那是领导和安全员的事,与自己无关,或是关系不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认识,形成这种认识误区的根源在于没有搞清楚,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存在这种认识的职工主观上产生麻痹,思想上警惕性放松,在实际生产工作中对安全心不在焉,能应付则应付、能走“捷径”则走“捷径”,这就为事故发生埋下了祸根。抓安全工作仅仅依靠领导和安全员是远远不够的,领导和安全员其职责主要是监督、检查,了解生产现场,班组安全状况,发现安全隐患,获取安全信息,消除安全隐患,促进安全生产。但是生产单位,员工多、生产面广、危险源点多,不可能派专人一 直“关照”每位员工,因此说,抓好安全工作更应该靠大家,靠我们每一个员工自己。只有依靠自己,安全学习的积极性、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才会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才会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才能及时发现自己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能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和防范。其实依靠自己抓安全说到底就是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实现这一转变就能使广大员工自觉地坚持“安全第一,预防 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讲标准、讲规程、查隐患、反违章,时时事事保安全”的思想,从而真正做到工作上“三不伤害”。“三不伤害”的精神实质,主要体现了一个“我”字,企业就是由许许多多的“我”组成,假如我们每一个职工都能做到:“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那么企业安全生产的大好局面就会形成。

最后,在外部环境上加大煤矿安全生产教育宣传力度,以粘贴标语、、电视、座谈、等各种形式大力广泛地唱响安全文化,为企业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要安全”的安全氛围。

6、加强安全心理培训。

通过培训来提高矿工的素质,但强调思想素质、技术素质和身体素质,往往忽视了心理素质,教育形式与效果的关系,安全生产,教育开道,思想先行,培训为本。实现安全教育形式与内容、效果的有机统一,是确保安全教育培训取得实效的关键。然而,煤矿还有程度不同的存在形式与内容、与效果严重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只注重形式上的花样百出,而忽视实效性,使其成为“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这样的安全教育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反而容易让职工反感,产生副作用,因此必须处理好安全教育务虚与务实的关系,做到虚工实做,虚实结 合。安全是一项系统工作,贵在管理,重在落实。虽然思想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不可少,但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制约,必须要以心理素质作为共同基础。实践证明,在紧张、危险的工作环境中,心理素质强会激发斗志、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员工的技术素质就会得到更好地发挥,处理好险情,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并正确处理好其中的各种关系,把握其规律性,赋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保证安全生产。

矿工安全心理和安全态度的形成,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一个自觉学习的过程。对矿工进行安全心理培训,就是要运用心理学这个手段,建立矿工安全心理模型,形成安全心理定势,提高安全心理容量,从而使员工在生产中能够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做出适应性的反应,用心理指导行为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矿工安全心理培训是一个新内容、新任务。培训工作要采取逐步展开的方式,内容从简到繁,方式由易到难,做到经常化、渐进式,有计划、有步骤、有程序的进行。通过培训使员工自觉地控制心理活动,指导好自己的工作行为,保障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大力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采掘工艺和安全基础设施的投入,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更是非常必要的。总之,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长治久安,任重而道远,只有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和安全意识,煤矿的安全工作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建立安全生产的管理机制,以人为本,营造安全生产氛围,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安全工程学,中国矿业大学版社

[2]煤矿安全规及程操作规程

6.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 篇六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方针、风险预控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综合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

1.2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

煤矿应制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方针应: a)经煤矿主要负责人批准;

b)明确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总目标;

c)包括遵守现行安全法规和对持续改进安全绩效的承诺; d)体现对员工进行持续培训的要求; e)针对煤矿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 f)形成文件,实施并保持;

g)传达到全体员工,使其认识到各自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义务、责任; h)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i)定期评审,以确保其与煤矿的发展相适宜。

1.3 风险预控管理 1.3.1 危险源辨识

煤矿应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并确保:

a)危险源辨识前应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b)辨识范围覆盖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及区域;

c)对所有工作任务建立清册并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对危险源辨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危险源辨识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

——危险源辨识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系统(采掘系统、机电运输系统、“一通三防”系统等)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d)工作程序或标准改变、生产工艺发生变化以及工作区域的设备和设施有重大改变时,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

e)发生事故(包括未遂)、出现重大不符合项时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

1.3.2 风险评估

煤矿应组织员工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并确保: a)对所有辨识出的危险源逐一进行风险评估,并对风险评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风险评估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b)在以下情况时执行持续风险评估,并保留评估的记录: ——新改扩项目前;

——新设备、设施、工艺和技术应用前或有重大改变时;

——为特定项目(采煤工作面安装、初次放顶、收尾、回撤,采掘工作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富水区、过空巷,排放瓦斯、井下电气焊、大型设备安装与检修等)制定安全措施前; ——执行重大风险任务前; ——执行特定检查和实验前; ——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项;

——调查事故(包括未遂)暴露的新风险。1.3.3 风险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应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a)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应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b)针对风险管理对象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 c)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d)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e)煤矿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1.3.4 危险源监测

煤矿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 a)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 b)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c)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

1.3.5 风险预警

煤矿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风险预警应:

a)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b)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1.3.6 风险控制

煤矿应建立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符合:

a)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b)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

c)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d)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e)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应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1.3.7 信息与沟通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煤矿应确保:

a)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b)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 c)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

d)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作业中存在不符情况,应汇报,并组织班后或作业后评估,并留有记录。

1.4 保障管理 1.4.1 组织保障

煤矿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

a)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 b)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最终责任由煤矿最高管理者承担。

煤矿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1.4.2 制度保障

a)煤矿应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人员入井、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

——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员工;

——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

b)煤矿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

——煤矿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

——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

——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c)煤矿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范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保证在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并确保: ——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文件收发、传达、归档; ——文件收发、归档应有记录,并形成目录清单;

——作废文件有标识,销毁文件有记录,无在用的无效、失效文件;

——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确记录保存期限。

1.4.3 技术保障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安全技术管理与控制程序,以消除和控制重大危险源。并符合:

a)应优先采用国际、国内先进安全技术标准、方法、工艺、设备、设施; b)应针对煤矿具体实际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1.4.4 资金保障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安全投入资金管理与控制程序,为实施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并符合:

a)煤矿应对安全投入资金进行统一决策、管理、支配;

b)安全专项资金的提取、使用应遵循“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规范使用”的原则,确保专款专用;

c)有专门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投入的安全资金有效使用。

1.4.5 安全文化保障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

a)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b)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

c)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煤矿的各项管理。

1.5 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1.5.1 员工准入管理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员工准入管理标准应: a)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

b)明确员工准入条件(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1.5.2 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

煤矿应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应:

a)具体、有针对性; b)按照风险等级进行。

1.5.3 员工岗位规范

在员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煤矿应制定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

a)种类齐全;

b)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c)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 d)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 e)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1.5.4 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煤矿应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

a)结合煤矿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 b)涵盖影响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 c)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1.5.5 员工培训教育

煤矿应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应:

a)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效考核制度; b)有足够的培训资源(师资、教材、资金、场所、设施等);

c)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d)每年末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e)每年末对上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f)每年末根据上述两个报告,编制下培训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g)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 h)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 i)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j)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k)确保培训机构和师资,有相关资质证书;

l)对参加培训的员工应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帐; m)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

1.5.6 员工行为监督

煤矿应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应:

a)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 b)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

c)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1.5.7 员工档案

煤矿应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 a)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

b)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身份证、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血型、持证情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 c)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对象。

1.6 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1.6.1 通风管理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通风管理控制程序,以控制和消除通风系统中潜在的风险。通风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矿井、采区和工作面应具备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采区应实行分区通风,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自然发火严重矿井的采区等,应设专用回风巷;

b)风门、风桥、风筒、密闭等通风设施保持完好无损;

c)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种供风场所的配风量,应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d)风速、有害气体浓度等,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e)按规定及时测风、调风,以使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量、风速持续均衡,并按规定的周期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f)局部通风机通风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设置同等能力的备用局扇,保持连续均衡供风;

g)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能够连续运转,应装有反风设施,各种参数符合规定,并定期进行反风演习。

1.6.2 瓦斯管理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瓦斯管理程序,通过瓦斯检测,及时掌握瓦斯浓度变化情况并采取措施,确保井下各地点风流中的瓦斯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瓦斯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煤矿应建立完善瓦斯管理制度,并应:

——明确瓦斯防治责任,并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

——根据井下条件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 ——严格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实行群防群治; b)煤矿应强化瓦斯检测,并应确保:

——有瓦斯检测专门机构,且人员配备满足要求; ——每年对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进行鉴定;

——相关入井人员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携带便携式或光学甲烷检测仪; ——瓦斯检查员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瓦斯检查记录做到井下牌板、检查记录手册、瓦斯台帐三对口;

——瓦斯检查人员严格按程序进行交接班;

——瓦斯检查地点的设置及检查次数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每日按程序规范进行瓦斯情况汇报;

c)煤矿应制定瓦斯隐患处理措施,并应确保:

——有瓦斯积聚排放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措施进行排放;

——排放瓦斯前应先确认回风系统的人员已撤退完毕,电源已全部切断,并已设置警戒栅栏、警标和停电牌;

——每次排放瓦斯都应做好记录,建册登记;

——临时停风地点,应立即断电撤人,设置栅栏、警示标志; ——长期停风区应在24h内进行封闭;

d)开采有煤尘爆炸危险煤层的矿井,应采取隔爆措施,并应:

——在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连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相邻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间设置主要隔爆水棚;

——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煤层掘进巷道采用独立通风的其他巷道设置辅助隔爆水棚;

——对隔爆设施实行挂牌管理,定期检查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

e)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立瓦斯抽采系统,瓦斯抽采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瓦斯抽采系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AQ 1027-2006规定,并按周期对抽采系统进行测定,确保系统参数合理、运行有效; ——地面抽采与地下抽采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应综合采取投产前的预抽采、采动层抽采、边开采边抽采、老空区抽采等措施; ——凡是应当抽采的煤层,都应最大限度地抽采;

——矿井生产计划与瓦斯抽采达标煤量相匹配,采掘生产活动应始终在抽采达标区域内进行;

——掌握瓦斯基础参数,吨煤瓦斯含量、煤层的瓦斯压力、矿井和工作面瓦斯抽采率、采煤工作面回采前的瓦斯含量,达到AQ 1026-2006规定的要求。

1.6.3 防突管理

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应建立并保持防突控制程序,制定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突出矿井采掘工作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有效控制突出风险。

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及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应编制防突专项设计。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移交生产前,应经当地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按管理权限组织防突专项验收;未通过验收的不应移交生产。

防突管理应确保:

a)突出矿井应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以确定煤层和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

b)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对于有突出危险煤层,优先采取开采保护层或预抽煤层瓦斯等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区域防突工作应当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包括:

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 区域防突措施;  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 区域验证;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包括:

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 工作面防突措施;  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 安全防护措施;

c)突出危险工作面应采取工作面防突措施,并进行措施效果检验。经检验证实措施有效后,即判定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当措施无效时,仍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应采取补充防突措施,并再次进行措施效果检验,直到措施有效。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应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保留足够的突出预测超前距或防突措施超前距的条件下进行采掘作业;

d)石门和立井、斜井工作面从距突出煤层底(顶)板的最小法向距离5m开始到穿过煤层进入顶(底)板2m(最小法向距离)的过程均属于揭煤作业。揭煤作业前应编制揭煤的专项防突设计,报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e)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应设置采区避难所,在突出煤层的石门揭煤和煤巷掘进工作面进风侧,应设置至少2道牢固可靠的反向风门,井巷揭穿突出煤层和突出煤层的炮掘、炮采工作面应采取远距离爆破安全防护措施,突出煤层的采掘工作面应设置工作面避难所或压风自救系统。

1.6.4 防尘管理

煤矿应建立健全防尘系统,有效降低各作业地点的粉尘浓度,并满足: a)矿井下列巷道应设置防尘洒水管道: ——主要进风大巷; ——主要回风大巷; ——主要运输巷;

——带式运输机斜井与平巷、盘区进、回风巷; ——采掘工作面所属各巷道; ——煤仓与溜煤眼放煤口; ——转载点。b)所有水幕灵敏可靠,封闭全断面,使用正常,在下列地点应设置净化水幕:

——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顺槽(水幕距工作面上下出口不大于30m); ——掘进巷道(在距迎头50m-200m范围内);

——多巷掘进在回风巷风流汇合处下风侧200m范围内; ——运输顺槽的转载点、溜煤眼上口及破碎机处; ——主要进风大巷、主要回风大巷。

c)下列设备应设置喷雾装置或者除尘器,并确保喷雾装置和除尘器正常使用:

——采煤机; ——液压支架;

——综掘机、连采机、掘锚机。d)防尘基础管理完善: ——及时清扫巷道洒落的煤矸、浮煤,巷道积尘按冲洗周期定期冲洗; ——按规定的周期测定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

——采煤工作面应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取煤层注水防尘措施; ——炮采、炮掘工作面应采取湿式钻眼、使用水炮泥等防尘措施; ——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完善;

——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资料齐全。

1.6.5 防灭火管理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防灭火管理程序,以消除和控制矿井火灾风险,并确保: a)防灭火设计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b)新建矿井、生产矿井延深新水平时,应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每年对所开采煤层最短发火期和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c)内外因发火管理和火区管理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d)防灭火基础管理符合下列规定:

——有防灭火管理制度、矿井防灭火系统图; ——及时对地表塌陷裂隙进行回填;

——有防火密闭管理台帐、火灾预测预报管理台帐、采空区技术管理档案; ——有井上、下防火措施。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材厂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应符合国家有关防火的规定; ——有灌浆、均压、注氮等防灭火技术措施。

1.6.6 通风安全监控管理

煤矿应建立健全通风安全监控系统,对矿井各重要场所“一通三防”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时掌握各种数据变化情况,并可实现对矿井相关设备的自动控制。安全监控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安全监控系统的中心站、分站、传感器等设备齐全,安装设置应符合AQ 1029-2007要求,系统运作不间断、不漏报;

b)甲烷传感器应按期调校,其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应准确,监控中心能实时反映监控场所瓦斯的真实状态;

c)当瓦斯超限时,能够及时切断相关工作场所的非本质安全电源,停止采掘等生产活动,人员应撤至安全地点,并及时按程序进行汇报; d)定期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趋势判断; e)相关记录、报表内容应与实际相符。

1.6.7 采掘管理

煤矿应建立并实施采煤、掘进管理程序,消除和控制采掘系统和作业中的危险源,且符合下列要求:

a)采掘设计应结合系统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并体现安全高效的原则;

b)作业规程的编制应考虑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中的风险,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c)巷道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类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施工及地质条件变化时应有补充措施;采煤工作面安装、初次放顶、收尾、回撤,采掘工作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富水区、过空巷等应制定专项措施; d)支护设计应合理选择支护方式、支护参数,各类支护设施可靠有效; e)对采煤工作面和采用锚杆、锚喷等支护的煤层巷道顶板实施监测,并阶段性做出趋势分析和判断;

f)确保生产矿井、水平、采区和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 g)开采冲击地压煤层:

——应编制专门设计,并制定专项防治措施;

——应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冲击地压发生后,应做好调查及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

1.6.8 爆破管理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爆破管理程序,以控制爆破材料储存、运输和爆破作业过程中的风险,并确保:

——爆破材料和爆破设备购置渠道正规,有合格证和说明书,并进行入库检验和登记;

——有专门的爆破器材存放地点,存放点周围环境、存放分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存放地点有明显标志; ——发爆器及发爆器的钥匙由放炮员随身携带;

——爆破材料运输方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

——爆破前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编制爆破作业说明书,爆破材料按照爆破作业说明书的内容选取,按照说明书进行爆破作业,并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1.6.9 地测管理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地质测量控制程序,确保采掘作业遇有地质构造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预控措施,以保障采掘作业的正常进行,并确保:

a)矿井各类地质报告齐全、规范;

b)在生产过程中各项地质预测预报及时;

c)掘进给向及时、准确,贯通测量精度符合《煤矿测量规程》规定或工程要求;

d)基本矿图齐全,内容、精度符合《煤矿测量规程》的要求,更新及时; e)对开采沉陷区进行有效治理,防水(沙)、建(构)筑物保护煤柱设计合理。

1.6.10 防治水管理

煤矿应准确掌握井田及其周边地表水系、地下水和采空区积水等分布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情况,评估地表水和各地下水系的风险,防治水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方针,组织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防治水计划,制定“探、防、堵、截、排”的综合防治措施;

b)井下防水、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能力满足实际需要;

c)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针对主要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

d)每年雨季前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e)防治水设施完善、设备齐全完好,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f)防治水专项应急预案完善。

1.6.11 供用电管理

煤矿应建立并实施供用电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供电、用电风险。供用电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矿井应有两回路电源线路。当任一回路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另一回路应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矿井的两回路电源线路上都不应分接任何负荷;

b)井下各水平中央变电所、井下主排水泵房、主要通风机、地面永久抽采泵站、固定式压风机、矿井立井提升人员系统全部实现双回路供电; c)矿井设备、电缆的选型与安装及机房硐室的设置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潜在的风险;

d)煤矿机电设备应具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或行业相关标准要求标志或证件;

e)供电系统及设备相关保护应齐全、灵敏、可靠;

上述保护一般指:欠压保护、失压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过负荷保护、接地保护、单相断线保护、漏电保护、防雷电保护、急停保护、闭锁保护、无压释放保护等。f)大型设备检修应制定专项措施; g)停送电严格执行工作票管理制度;

h)确保供用电主要场所通讯畅通、并有足够的照明;

i)设备监测、检修、维护到位,确保设备完好、运行可靠,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j)设备基础管理规范,各种图纸资料齐全,且应分类存档,便于查阅。

1.6.12 运输提升管理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运输提升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运输、提升过程中的风险。并确保:

a)各种运输、提升设备运行正常,安全设施、保护齐全、灵敏、可靠; 上述保护主要指:打滑、温度、烟雾、堆煤、防跑偏、急停、速度、断带、防纵撕、逆止、自动洒水、电气闭锁、欠压、过电流、过卷、过速、限速、松绳、防坠、斜井挡车装置及跑车防护装置、机车行车保护、指示器失效、满仓及“信、集、闭系统”等保护。

b)各种运输、提升装置完好、连接件紧固,并定期检查或测试;

c)运输巷道、运输胶带(轨道)、运输设备相对空间应满足安装、检修、维护及人、车通行的要求;

d)运输线路、路面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e)车库、车场、硐室设置和环境符合相关规程要求; f)运输提升设备技术档案、资料齐全、符合规范; g)运输提升设备检修记录齐全。

1.6.13 压气、输送和压力容器管理

a)煤矿压气及输送系统设计应科学合理,并确保: ——压气设备配备齐全,设备数量、能力满足要求;

——定期对压气设备进行检修,安全阀和放水阀动作可靠; ——新安装和检修后进行打压试验;

——输送管路设施布置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有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和使用管理办法。b)压力容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办法; ——有压力容器完好和存储标准; ——压力容器有出厂检验合格证; ——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台帐;

——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打压试验;

——移动式气罐有便于区分类别的颜色和代码; ——不同气体的气罐分类存放,有防倒装置;

——气瓶有防震胶圈、安全帽和减压器,乙炔发生器有回火防止器。

1.6.14 其它要求

生产系统安全要素还应同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等相关要求。

1.7 综合管理 1.7.1 煤矿准入管理

1.7.1.1 煤矿在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应进行安全评价,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降低风险,煤矿设计应: a)符合GB 50215-2005及国家、煤炭行业有关标准、规定和要求; b)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1.7.1.2 煤矿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并应:

a)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b)确保煤矿安全、环保设施严格遵守“三同时”原则; c)确保施工建设单位具备施工建设资质; d)保证质量合格,有国家相关部门验收记录。

1.7.1.3 煤矿投产前应保证有有效的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资质证、矿长安全资格证。

1.7.2 应急与事故管理

煤矿应制定并保持事故应急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1.7.2.1 煤矿应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并应:

a)按照AQ/T 9002-2006的规定和要求,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b)严格按程序对预案进行审批,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修订; c)确保所有员工都经过应急预案的培训;

d)确保煤矿保安体系完备,通讯报警系统有效,所有人员熟悉事故汇报程序;

e)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 f)确保有矿山救护队为其服务,煤矿企业应设立矿山救护队,不具备单独设立矿山救护队条件的煤矿企业,应指定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

g)煤矿应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平台。1.7.2.2 煤矿应规范急救管理,并应确保:

a)每一班组至少任命2名经过培训的专(兼)职急救员,急救员名单应在本单位张贴、公布;

b)每年至少有10%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

c)所有重点作业场所应配置急救箱,急救箱应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进行标识;

d)急救箱内保存一份急救用品清单,有专人定期检查,保证医疗器械、药品的完好齐全;

e)有急救箱配置分布图及急救用品明细表;

f)井下设置的急救箱、隔离式自救器等设置位置有明显的标识;

g)有急救用品使用记录,并定期对使用记录进行分析,以查找受伤害原因。1.7.2.3 煤矿应规范事故管理,作好事故汇报、统计和总结工作,事故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b)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c)根据事故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结束后,形成事故追查记录、事故调查报告;

d)对所有事故进行统计,建立事故和事件统计数据档案,并及时向员工公布;

e)定期对事故进行回顾,以强化风险意识与预控能力。

1.7.3 消防管理

1.7.3.1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消防管理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火灾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煤矿应根据实际应配备消防器材及设施,并应确保:

a)煤矿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使用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

b)依据GB 50140-2005编制本单位的灭火器配置标准,现场配置应与标准相符;

c)消防器材放置处有应反光功能的标志牌,放置位置不应挪作它用; d)消防器材设在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无阻塞;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以及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e)消火栓的设置应符合GB 50016-2006的规定和要求; f)有消防设施分布图和消防器材明细表; g)对所有的消防器材应进行编号; h)建立了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制度;

i)灭火器应按规定周期经专业部门检验、维护; j)消防设施维护、检验期间需配备相应替换器材; k)有消防设施维护和保养制度;

l)建筑物公共场所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等始终保持畅通。1.7.3.2 煤矿应定期组织进行消防演练,并应:

a)制定消防演习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b)有义务消防组织,消防队员名单应张贴公布; c)所有专兼职消防队员应进行培训和训练。1.7.3.3 煤矿应定期向员工宣传消防知识,并应:

a)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消防安全宣传; b)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

c)确保消防急救电话和消防队员联系方式向全体员工公示。

7.煤矿安全技术管理 篇七

1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机电设备老化严重、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煤矿作业环境十分恶劣, 在确保产能的前提下, 必须提供高效的机电设备, 以满足生产力的有效发挥。结合近年来我国发生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分析,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设备陈旧、故障问题造成的。煤矿建设的一次性投资很高, 一些企业或业主为了节约成本, 在煤矿建设层面投资不足, 导致生产作业中无法更新高新技术机电设备, 这一现象在小煤矿中较为普遍。事实上, 机电设备系统的更新和升级, 不仅是作用在生产效率层面, 对整个煤矿安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 机电设备老化, 随时可能导致故障产生, 影响通风、照明、运输等功能;在安全检测方面, 由于设备较为陈旧, 无法适应现代机电技术检测模式, 因此也很难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2 专业技术水平较低、施工作业缺乏监督煤矿勘探、开采和建设生产中缺乏专业人才是我国基础现状, 一方面, 在煤矿安全生产以及技术管理层面, 专业人才培养能力较低, 包括一些高校人才培养中, 严重缺乏对实践应用的掌握。另一方面, 煤矿企业也缺乏对专业人才的招揽意识, 为了节约人力成本, 大部分人员主要从事的是体力付出, 对机电技术管理缺乏认识。在这样的情况下, 要开展机电设备管理的规范性建设是很困难的, 在作业中往往存在经验主义倾向, 导致安全隐患。

1.3 安全管理意识不足、机电设备维护不力当前我国从事煤矿生产的人员中, 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教育培训, 在参与机电设备管理过程中, 不能及时发现、主动防范安全隐患。一些煤矿企业虽然展开安全教育培训, 但由于理解方向的偏差, 往往集中在防火、防爆等操作方面, 对机电设备关注度不足。

机电设备在恶劣的煤矿生产环境下, 发生故障的机率是很大的, 从购买、验收到维护的整个过程中, 都需要严格控制。尤其在运营的过程中, 由于高温、潮湿、粉尘等影响, 对设备的伤害很大, 要做好定期维护和保养。但现实中, 往往对机电设备维护力度不足, 只要还能工作, 就处于满负荷运转的状态, 忽视检测中机电设备的数据、指标等要求。

2 加强煤矿安全生产中机电技术管理措施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类型, 不仅要确保产能, 同时也要关注质量, 促使煤矿生产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机电技术管理是一个很好的入口, 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提高煤矿开采、生产的效率, 就必须加强机电设备的技术管理需求, 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2.1 加大资金设备投入、重视机电维修技术近年来, 为了提高煤炭资源生产效率, 减少生态环境污染, 我国针对小型煤炭企业进行了大规模治理、清理,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事故数量。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煤矿产权关系复杂, 依然有很大的自由度, 因此不仅仅要从宏观调控上入手, 同时还要加强具体的改革。

一方面, 要提高煤矿企业经营者的安全意识, 重视对安全事故的预防、规避, 这就需要在机电设备及技术管理层面加大投资;另一方面, 重视机电设备及技术的同时, 也要做好维修团队的建设, 加强对设备检修的力度, 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

2.2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机电设备管理借助煤矿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 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具体执行中, 可以按照企业管理体制分配, 由领导人员担任机电设备管理的负责人, 建立、编制、完善机电设备的材料。对于新购置的机电设备, 做好相应的规范化、标准化处理, 同时与人事制度、考核制度等进一步结合, 确保其有效性。

2.3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强实践技能培训煤矿企业中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较低, 单纯地依赖市场人才供应又很难满足需求, 因此要积极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 一方面注重专业人才校园体系的培养, 突出实践技能掌握。另一方面, 加强现有职工专业水平培训, 提高对机电设施管理技术的了解。

2.4 强化设备现场管理、完善监督监控体系煤矿生产的现场环境往往较为恶劣, 一般存在于山体、地下等空间, 即便在露天煤矿中, 也具有大量的机电设备管理干扰因素。因此, 要结合现场环境, 展开机电技术的现场应用和管理。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 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是从安装开始, 经过运行、检测、升级、更换、报废等一系列过程, 遵循机电技术的原理, 了解机电设备的生命周期, 进而实现相应的处理手段。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提高煤炭机电技术管理水平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条件, 也是未来煤炭产业完善自身的重要途径, 对保障煤矿工人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现状来说, 机电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仅仅需要在资金、设备等方面加强投入, 同时也需要在管理制度、监控体系等方面逐渐加强。尤其是专业人才的培养, 要建立学校与企业的联合机制,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不断提出新措施、研发新技术, 以保障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进行。

摘要:我国煤炭资源储量相对丰富, 在化石能源结构中占优势比例,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煤炭开采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相应的, 矿难事故的不断出现, 引起了公众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关注。尤其是建国以来, 我国在煤矿建设、高新设备、井下作业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取得了一定的安全成效。但煤矿安全生产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以下结合煤矿安全生产中煤矿机电技术进行研究, 分析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安全生产,措施研究

参考文献

[1]覃日强.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 2012, 06:262-263.

[2]宋占文.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2, 11:143-144.

[3]王晓艳.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3, 02:189-190.

[4]张有双.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能源与节能, 2013, 08:31-33.

8.煤矿安全技术管理 篇八

【关键词】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煤矿机电

煤矿业是国家的重要产业,其生产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但是生产安全问题却时有发生。比如:矿山瘫塌、机电事故等等。伴随着,技术的发展,煤矿机电设备开始逐步的代替了人力,煤矿作业越来越机动化、机械化。 因此,加强煤矿的机电技术管理安全生产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煤矿机电技术管理需要从多个环节入手,比如:设备的选择;设备的维修;设备的改造等等。同时,对于一线的技术人员也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在管理方面要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

1.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机电职工专业素质问题

在煤矿作业中,进行机器操作的时候,一般是6到7个人一起操作,任何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的疏忽,或者是技术熟练度不高、责任心不强都非常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并且,煤矿是一个风险非常高的行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时间非常的紧张,因此工作的压力非常大,出现风险的概率也非常的高。

1.2煤矿机电设备问题

煤矿设备的投入是非常大的,所以即使一些煤矿机械设备以后开始老化,需要进行必要的维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企业的维修和保养不是和及时,因此就导致了各种各样的风险。

1.3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煤矿的生产安全一直是国家非常重视的,因此都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涉及煤矿生产的各种详细的制度和规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并不是非常的高,将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落实的程度很低。

2.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措施

2.1做好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工作

在进行煤矿操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非常巨大的人员伤亡,这些伤亡对国家都是巨大的损失。为了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系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所有的操作人员进行全面详细的培训。安全操作的培训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安全问题大约一切问题。安全培训应该包括专业技术培训,煤矿机电技术的学习和指导,以及机电设备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在培训之后应该进行业务等级进行测评、并且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过关考核,只有通过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才能有效的减少因为技术疏漏导致的危险。第二是工作纪律的教育,工作纪律的强调对于安全生产有着重大的意义。针对安全生产进行专门的讲解和宣传,通过舆论的宣传使每一个员更加重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意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只有更高的思想觉悟才能使员工在工作中减少马虎大意。

2.2严格把控机电整机或部件入矿

煤矿机电一般都是大型,并且技术先进的机械,因此这些机械的购买价格会相对比较的高、类型比较的复杂,各台机器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对这些机电设备进行选择、采购的时候都要进行详细的摸底、研究。首先必须检查厂商的生产许可以及产品合格证。安装的环节也不能忽视,网络图的编制是不可缺少的,对于每个环节都要在施工图上详细的表明,在这之后需要制定详细的、合理的、工作流程和计划,并且对出现的突发情况进行预案。在进过机电、安全等部门的核查和研究后,批准通过。同时,设备和配件在进入到煤矿的时候,对施工的质量进行检验是必不可少的,应该制定详细的机电入场以及安装责任第一负责人签字的程序,这样才能确保质量的合格。同时,对配套设备的电机也要进行非常详细的检查,技术工程师要亲自进行调试和检查。

2.3制定健全的机电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煤矿机电设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步应该根据机电设备的具体情况对于不同的设备建立不同的小组进行一对一的专项负责, 一般其中包括:、安全保护装置组、设备组、电缆组等等,并且把对于不同的设备有针对性的分配人员,在这之后把不同的机器分配到具体的实施小组中,责任落实到人。 安排具体的专业的工程师以及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的调试和投入生产之后的技术管理。全面的煤矿机电技术组织架构需要及时的建立,把生产、机电技术和保护工作有效的融合起来。最后就是相关制度的建立,比如:机电管理登记制度;机电管理责任制度;机电管理检查制度等等。并且根据不同岗位的具体要求分别制定具体的管理要求,比如:出勤天数、检查设备的完好程度、具体的材料消耗情况的等等,并且应该把这些指标和技术人员的收入直接的进行挂钩,这样才能使责任到人落到实处。

2.4加强安全生产过程管理

生产过程的管理对于整个管理过程来说尤其的重要,煤矿机电技术的过程管理由于过程相对比较的复杂,所以管理起来非常的麻烦。因此,煤矿机电技术应该贯穿于管理的整个环节,运用计算技术对于煤矿的机电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对整个进行离线的管理,即使管理者不在电脑旁,当发生危险的时候,会立即动作,解决危险,过程管理的整个过程应该由生产部、安全部、机电部三个部门的主要的负责人一切协商制定相应的标准。在整个检修的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监控技术对仪器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获取参数,取得第一首的资料然后对整个过程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甘魁民.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2(24).

[2]程亚玲.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16).

[3]闫宁.浅析煤矿机电事故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9).

[4]林秋珍.朱玲玲.石记红等.基于VPN技术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网络的构建与优化[J].中州煤炭,2010(1).

[5]刘高峰.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4).

上一篇:社会管理及平安创建工作要点下一篇:小巷深深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