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2024-11-15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精选8篇)

1.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篇一

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乐群小学

杨艳

「摘要」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歌唱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在教学中要重视音乐人文与情感的体验。学生的需求应放在教学设计的首位,让每一个孩子真正享受到充满情趣、愉悦气息的音乐学习生活。

关键词:掌握姿势 创设情境 交流互动 尝试创编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一种情感艺术,歌唱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要把这种情感真切的表达出来,就必须进入角色,设身处地地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才能赋予歌唱以感人的魅力。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总是要学生按照老师期望的要求来演唱,导致大多数学生演唱时表情呆板,无所适从。这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相反,会扼杀孩子唱歌的兴趣,这对于培养孩子们丰富的情感意识和提高音乐表现力及创造力都是不利的。学生的情感被剥夺了,他们怎么能唱出动情的歌呢?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真正享受到音乐所带来的魅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掌握姿势,学会表情

正确的姿势是保证学生唱歌时正确呼吸、发声和歌唱的必要条件。无论是站着或坐着唱歌,都要精神饱满,身体端正,自然而不紧张。试想,一个趴着腰、坐姿随便的学生能唱好歌吗?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姿势,采取各种形式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养成端正、持久的好习惯。

演唱时的口形要根据发声、咬字吐字的需要,自然而灵活的张合,但基本上要保持椭圆形。嘴唇要灵活,不要鼓起,下巴要自然放松,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想象微笑时颧骨抬起的感觉,从而让他们体会到什么才算是口腔打开,做到字正腔圆。

二、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国歌》是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会唱的歌曲,更是向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首选歌曲。因此,在教唱《国歌》时,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当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旧中国一幅幅悲惨的画面和中华儿女不屈不饶英勇抗争奋起救国的壮丽场面,在此基础上再教唱《国歌》,当唱到“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时,可结合画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们强烈的爱国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有的歌曲,除去音乐旋律提示的情感体验,单靠一些简单抽象的歌词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是很难的,对此教师必须想办法,让语言难以描绘的内容,通过视觉形象具体逼真地表现出来,这样,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画面相结合,能把学生带到一个现实的世界。为学生创设出身临其境的情境,学生唱起歌来自然既有兴趣又有激情。

另外,对于一首新歌,可以适当启发学生对歌曲意境发表自己的感受,进行讨论,这样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歌曲意境的理解。例如:在教唱《小白船》这首歌时,有的学生将天空想象成蓝色的海洋;有的学生提出夜空应该是宁静的;还有的说月儿像小船,我和小伙伴一起坐在船上飞,小船儿轻轻荡漾在蓝色的海洋中……孩子们自己体会出的歌曲意境,要比教师主观灌输的想法更易让他们接受、理解并表现出来。同时,可结合校园集体舞《小白船》进行边唱边跳活动,可想而知,这样做小学生会唱得更起劲,效果会更好。

三、交流互动,传递感情

一首好的歌曲,往往蕴含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作品中涉及的故事入手,先讲述歌曲中所描绘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各自讨论对歌曲情感的不同体验,让他们在听听、唱唱、说说中进一步深化对歌曲的情感理解。我在教唱儿童革命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先给学生讲王二小在抗日战争时把日本鬼子引入八路军的埋伏圈自己却英勇牺牲的动人故事,然后利用视频播放这首歌曲进行欣赏,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王二小真勇敢,是我们中国儿童的骄傲,我们要向他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我要努力学习,长大了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让天下所有的人都过上好日子……希望今后不再有战争,让世界充满爱……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一个煽情的故事,拨动了孩子的心弦,引导孩子进入一种高尚的情感世界。当孩子们演唱这首歌曲时,群情激昂,他们用赞美的歌声表达出对王二小的敬佩之情。

另外,我在教唱《妈妈的眼睛》这首歌时,我先提问:你们喜欢自己的妈妈吗?妈妈现在在哪里?想不想妈妈?通过交流互动,在唱这首歌曲时,很多学生哭了。因为他们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妈妈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到头都无机会见到妈妈,条件好的也只能在电话里听到妈妈的声音。这对培养学生的亲情无疑是有好处的。

四、尝试创编 升华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音乐课程也不例外。在学会歌曲《我们的田野》之后,我尝试着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以《我们的校园》为题改编歌词,要求做到“字音对位,语言流畅”。同学们在分组创编过程中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最后创作了许多内容、题材不一的歌词。如:“我们的校园,热闹的校园,操场的四周,栽着碧绿的樟树,宽阔的操场,是我们快乐的天地。”等等。学生唱着自编的歌词,神情特别投入,演唱特别认真。

让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按照歌曲的旋律、节奏创编歌词。这样学生的演唱兴趣会大大提高,同时情感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激发。

总之,重视音乐人文与情感的体验,把学生的需求摆在教学的首位,使学生始终能在愉悦的心境下学习,让每一个孩子真正享受到充满情趣的音乐学习生活,才能让每一个孩子的情感在歌声中得到激发和升华。

2.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篇二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心理受到压抑, 创新的天性及灵感也被泯灭, 因此,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向学生介绍地理科学家发明创新的艰苦历程, 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创立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敢于对当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性的研究, 通过查阅资料、询问老师及有关专家等方式, 形成对某些问题的一些粗略见解, 以此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的习惯。例如, 在学习新能源时, 学生都知道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利用核能来发电, 但核电站发生泄漏时将对周围环境会造成很严重的污染, 如日本福岛核电站所发生的泄漏事故, 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人类是否能寻求更安全、更清洁的新能源呢?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可在课前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查阅有关资料, 并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有学生认为可以利用太阳能来发电;也有学生认为可以利用绿色植物来代替石油, 认为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 是人类巨大的能源宝库, 如油楠树、棕榈树等就是石油植物。只要能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 那么绿色植物将是目前解决能源危机最好、最有效的途径。发展绿色能源植物又可能与粮食作物争种植面积, 这影响到全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问题, 怎样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呢?通过对一些身边的问题作粗略探讨, 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式, 形成新的想法、新的观点、新的理论的思维过程, 是创造活动能够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来思考和解决有关问题,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教师可设置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问题,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去观察、思考、分析这些问题, 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选择最佳的方案。例如, 在学习初中地理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时, 涉及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地质、地形、气候、耗资、水质、解决缺水程度等方面对工程的东、中、西线进行比较分析, 提出自己认为最佳的调水路线。又如在初中地理中有关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大形成新大洋的问题, 撒哈拉大沙漠地区气候将有何变化?还会是一片不毛之地吗?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通过反复思考获得独特的见解, 有独见性地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同时, 教师还要经常要求学生在解决任何一个问题之后, 不以所得答案作为终端, 而应该引导学生继续作扩散性思考, 使学生学习范围拓展得更宽, 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活动的充分开展。

三、结合课本适当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活动, 通过学生合作与探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充分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 适当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活动, 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分析并解决相关的问题, 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 由于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的, 学生之间也存在各种差异, 因此, 面对同样的问题, 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多种多样, 产生各种不同的结果。教师要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之上进行合作, 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交流讨论的机会。通过学生互动, 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 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评判, 从而构建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如学习高中地理有关亚洲水稻种植业时, 教师可组织学生到校外对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考察, 询问有关专家, 并对稻谷的运输、消费情况等进行调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与探究, 找出目前我国水稻生产及稻谷消费等存在的问题, 以地理调查报告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活动, 让学生撰写地理调查报告、地理学小论文, 组织乡土地理讲座等, 这不仅能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精神。

总之, 现阶段我国的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灵魂和核心, 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适应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公民。所以, 在地理教学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也是改革的必然趋势, 它将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3.浅谈在愉快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 篇三

关键词:科学的人文观;愉快教学;素质教育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全社会都在关心素质教育的时代,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求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要想完成这一重要任务,就需要为学生创设愉快教学情境,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学习之乐,生活之乐,和谐之乐,从而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那么如何营造愉快的教学情景呢?

一、科学的人文观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要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对人文观有科学的认识,使教育尊重、珍爱并解放人的本性。

作为学生,他(她)们不仅有生命,而且是稚嫩的生命的主体,因而教育应尊重学生的生命,让之感到人生的每一步都非常重要,从而珍爱生命中的每一天,真正地拥有自己。特别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教育学生“这是为什么”,比教育学生“这是什么”更重要,让学生“会学”,比让学生“学会”更重要。

学生不但有生命,而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的成长生命,我们应用整体的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能,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动脑、动口与动手,记忆与思维等综合起来开发,而非单纯地视为动物、植物或产品进行训练、修剪、加工。只有深入学生实际,调查了解,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生命体”,出现在教师面前,才能实施素质教育,进而落实愉快教学。

二、要相信、信任学生,让学生在关爱中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教育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会学生能力,让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学,将各种能力综合起来。然而,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一部分教师想改革教法,又怕教学任务完不成,怕学生不能自己解决问题而耽误时间,更怕领导批评,同行笑话,结果一包到底,甚至个别领导在教师面前说“学生很坏,不管就出事”。这种教育已不适应今天的教育,更不适应今天的学生。

世上没有笨学生、傻学生,关键看我们用什么心态去对待他们。每个人都有个性,且个人的能力不尽相同,这样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一样。只有教师相信学生会干得更好,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进而表现个性特征。如果抹煞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视为雕塑家手中的泥土或画家画笔下的白纸,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势必造成师生之间缺乏感情联络、更无法进行直接的对话和交流,最终导致教育活动的失败,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实践表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次微笑,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终生。教师也是学生过来的,应该换个角度看学生,大胆地、放心地让学生去闯,即便是错了又有何妨,回头是岸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不敢让学生试,不相信他们,就永远不知道学生的实际能力,不知道学生也有比老师强的地方。

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教育工作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学生成长成才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教师要坚持以爱和责任为核心,以真情做基础,关爱学生,尊重、理解、信任和帮助学生,形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一要交融感情,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声,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白,真正打开同学们心灵的那扇门。二要欣赏学生的亮点,欣赏他们,尊重他们,在学生与教师之间架起一座真诚的桥梁。特别是学困生,要了解他们的困难,找出受困的原因,找准解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让困难迎刃而解,呈现出品质、成绩大有好转的苗头。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太好,常产生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对这类学生要多激励,多发现他们的进步面,用理解宽容的情怀去包容他们,用积极奋进的语言去激励他们,用爱编织希望的风帆,用爱点燃他们心灵的灯,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体验出老师的真诚和友爱,从而产生对老师的情感和信任。在这个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感到这个班集体,这个课堂充满了温情和关爱,就会对学习产生热情和兴趣。只有这样,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才能和学生的智慧才会在师生间的情感上得到充分发挥。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发展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因此,为学生创设情境,他们在情境氛围中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秘,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发展,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能力。学科不同,创设的情境氛围也不尽相同。

总之,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家长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包括个性、智力、能力、兴趣、爱好及特长等来教育学生。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在每一时期都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事实上,教师和学生不仅是教学关系,而且是伙伴,是志同道合者,双方都应力求使自己的活动服从一致的目标,追求共同的结果。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他们,关爱他们,让他们在愉快教学中学习、成长,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取得最优教育结果,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4.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篇四

在教学中应突出针对性、实用性,突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多开展对话、模拟面试等训练,加强人文、情感教育,为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关键词】中职生口才 就业竞争 在当今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口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一个求职者如果具备好的口才,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就能精彩地展示自己,给用人单位留下一个聪明伶俐善于沟通的美好印象,从而在众多人才之中脱颖而出,增加成功就业的砝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培训实用的职业技术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因为教学目的性强、针对性强,中职生多数能掌握基本的职业操作技术,再加上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情愿从基层做起的态度,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照理应有稳定就业的潜在优势。然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是否能够顺利就业,除了过硬的职业技术,与用人单位见面时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求职的结果。众所周知,目前毕业生成功就业前必须经过用人单位的面试。面试是一种双向沟通,用人单位通过谈话和观察,全方位地考察人才。求职者的仪表风度可以通过行为来判断,而道德修养、沟通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深度等必须依靠语言来表达。实践证明,中职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在短短的十几分钟要想通过面试关,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语言表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近年统计数据看,我校能够顺利实现就业的毕业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语言表达清晰,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而没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毕业生,大多数是经过很多次尝试后才能求职成功,有些甚至多年来都没有找到工作。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对中职语文课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中职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语文教学必须给予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训练高度重视。

一、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一)要借助语文教材,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很有效的办法。语文教材为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同时,教材在阅读课文及基础训练题中,也编排有人物交际对话的训练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语言表达训练的内容,尽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表达实践。(二)要创设交际情境,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根据中职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际情况, 在语文教学课堂设计上, 以就业为导向,创设多种交际情境,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技巧。例如,复述刚听的一段话语,讲一个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陈述本人当天的学习小计划,介绍自己,介绍家乡,介绍景物,介绍企业,介绍产品,词语接龙游戏比赛,诗文朗诵表演,辩论比赛,模拟求职应聘等,针对教材内容,结合求职的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能引起学生语言交际的欲望,激发他们进行语言交际的热情。(三)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强化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想真正得到培养,必须通过社会实践,语言能力的培养要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学生都是爱听故事的,尤其是那些妙趣横生、富有哲理的故事。教师可选择一些文明高尚、诚实勇敢、勤奋好学的人物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要求他们把故事完整地复述出来,教师必须把复述的内容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让学生沿着这条线索,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这样有助于加强学生听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生活中,也可鼓励学生选择一位自己最信任的教师或同学,就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分别与他们作一次深入的谈话,争取从他们那里得到忠恳的意见和建议。然后,让学生把谈话的经过、交谈的内容和对自己的触动详细地写进当天的日记,以此达到强化语言表达训练的目的。

二、说话思维训练说话能力是指运用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说话能力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组织内部语言能力。说话,无论是先想后说,还是边想边说,其中的先想边想就是靠思维来组织内部语言,思考为什么说对谁说说什么,这是取得良好说话效果的前提;二是语言编码能力。说话的过程就是对内部语言进行编码的过程,其需要三个基本条件,首先是必要的口语词汇储备,其次是把掌握的词语按照正确的次序组合,第三是依靠敏捷、灵活的思维来调控;三是表情达意能力。人们说话是把内部语言加以扩展,编译为一定的语句,通过发音器官变成有声语言,方能交际。说话人善于运用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表情达意,说话就会获得良好的效果。这一切同样要靠敏捷、灵活的思维来调控。说话训练的方式有朗读、讲故事、口头复述、看图说话、口头作文、解说、会议发言、问答、对话交流、辩论等,各种训练项目都要依靠思维来组织,同时,说话训练又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首先,通过说话训练,学生增加了语言信息的储备,也就是积累了思维原料,锻炼了快速选词造句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其次,说话也是思维的反馈,有了这种反馈,可修正和补充思想,使之更符合客观实际。第三,通过讨论、辩论等说话活动,可学习别人好的思维方法、思维模式,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语文老师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言传身教,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规范地说话,诚恳地说话,不说假大空的套话,有条理地说话,提纲挈领地说话,引人入胜地说话,使听者感到生动、具体、真切。

5.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篇五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应试教育所采用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己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教育,己成为21世纪教育的首要话题。那么怎样通过化学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培养学生的科学应用能力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应用,而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它与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现代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和化工产品。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明确规定,让学生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在教科书中也充分体现了化学科学实用性强的特点,尤其新增设了家庭小实验,更是把化学知识、化学实验与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探索性、直观性的特点,加强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培养学生的科学调查能力

调查过程也是科学的学习过程,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实际生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如:讲到水时,可让学生亲自到自来水公司实地考察,了解我们饮用的水是采用什么试剂、经过怎样处理才得以净化的,同时还要了解自来水公司每天的供水量,要求学生测量每天自己家的用水量,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教师再有目的地讲解水在地球上的储量以及淡水资源短缺现状,得出水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既获得了化合物--水的知识,又提高了其调查能力。

3培养学生的化学表达能力

语言交流对人的一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准确、简洁、清晰的语言去描述化学现象、反映化学事实,如,让学生描述钠与水反应的化学现象,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操作步骤,以及用化学方程式来准确地表示化学反应,或者让学生举办丰富多彩的化学讨论会、小论文答辩会、化学专题报告会等多种活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化学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能力,它己成为当前教育的几大目标之一,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知识更新的加速,未来的文盲己不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己是当前各国教育的共同目标,是高科技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综合能力的一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提出问题,多给学生提供讨论思考的机会。如让学生用现有的设备条件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过程;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解答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国外早在50年代就己提出,到80年代初日本己三次提出创新教育我国中科院院士王媛在80~90年代也己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己成为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v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灵活思维,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创造能力,敢于向权威提出问题。可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组装仪器,如让学生制备兰色晴雨花来预报天气情况;或让学生分析实验原理,如在讲解水的净化原理后,让学生判断FeCb能否用作净水剂,并进一步通过实验加以确定;或者让学生模拟某些实验过程,如让学生模拟雷雨放电;或者把问题倒过来思考,如乙烯是从石油中提炼而得,反过来能否用目前白色污染严重的乙烯制品--塑料袋制取石油呢?目前国内己有厂家利用塑料袋生产汽油。总之,要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通过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培养,是大纲规定的教育目标之一这一点国外很早就强调较高。鉴于目前我国实际,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苦精神差,安于现状。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团结协作、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学生在做实验时,当出现异常现象或数据误差较大而失败时,教师不应对学生横加训斥或敷衍了事,而应该教育学生不要因失败而难为情,鼓励他们实事求是地向老师汇报实验情况,并认真分析产生异常现象和数据的原因,启发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7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人类征服自然、创造财富的能力越来越强,使人类的生活也越来越舒适,人类利用大量自然资源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己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课题在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i识如在实验中,产生的有害气体须经处理后再排入空气;有毒废液不能随便排入下水道;用过的药品不能随便丢弃,通过这些实验要求使学生的环境意识逐渐形成同样,在实验中,通过节约试剂、废物利用、微型实验等可对学生进行资源意识的教育8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是美国科学教育的五个基本目标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着眼点。决策能力,是现代高科技人才所不可缺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研宄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水平。在社会活动中需要决策,在自然科学领域内同样需要决策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判断,敢于做出决定,让他们在决策正确中获得喜悦、提高信心;与他人合作时要考虑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决定,提高与他人的协作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儿,尤其是对自己做决定的事儿要敢于承担责任9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6.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篇六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于教育领域是一次深层次的彻底革命。这场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全面改革,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教师的角色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新课程的教学要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可以被罐装的容器,而是一举等待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在于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鼓励学生成功,教育的灵魂在于教人创新而不是复制、用教材教。

一、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做到人尽其才。

1、要通过各类学历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知识素质。

2、要通过各类教研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3、要通过各类师德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提高教学质量才有可靠的保障。

二、要合理配制教育资源,做到资源共享。

要想缩小县城与乡村学校人员配置的差距,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行政手段对全县的优秀教育资源进行重组和再配置。要把近年招聘的大中专学生分配到农村教师紧缺的学校任教,挑选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让其起到带头、引领作用;选调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委派局级机关优秀干部到落后学校蹲点等具体措施,进一步利用和挖掘现有教育资源,来提高后进学校的质量。

三、要加大教研力度,做到“教研兴校”。

1、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研教改方面的理论,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业务指导,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2、要加大教研投入力度。各校每学期要在学校经费中抽出一定比例的经费投入到教研活动中来,为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经费保障。

只有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提高质量提供“教研兴校”的保障。

四、要深化教育改革,做到改革促发展。

1、推行教育经费改革。没有钱什么事情都难办,什么事情也办不好,提高质量也莫过如此。在实行“一费制”的今天,许多地区农村教育难以维持正常运转。面对这种情况只有改革义务教育经费的筹措途经,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同时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学校经费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办好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推行课程改革。要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长效培训机制,改革评价方法,更新课程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培植课改典型,搞好校本教研等具体措施,将课改实验逐步引向深入。

3、推行人事改革。要通过建立和推行末尾淘汰制、教师聘用制、校长聘任制等具体措施,使之形成职称能高能低,职务能升能降,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用人局面。从而为加快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五、优化教育管理,做到“管理出效益”。

1、优化目标管理。年终目标考评,对各学科、各年级、各学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必达目标,依据目标进行奖惩,促使学科全面达标。

2、优化形象建设。通过进一步加强“三风”建设(校风、教风、学风)和师德师风建设,促使学生树立“遵纪守法、勤奋好学”的形象,促使教师树立“爱岗敬业、博学多才、乐于奉献”的形象,促使学校行政领导“公道正派、富于创新、严谨治校”的形象。

3、优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全员管理,从领导到教师,从学生到家长,从校内到校外,从部门到社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管理格局。通过实施全程管理,能够突出体现“六个一起抓”,即“德、智、体、美、劳一起抓;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一起抓;教与学一起抓;课内与课外一起抓;育人一线与后勤服务一起抓。从而有效形成教学管理的综合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力。

4、推行《考勤制度》、《教学奖惩制度》等等一系列制度,探索一套创新制度来优化学校质量管理,使之激发教师的教学情趣,从而为提高质量,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5、抓学习借鉴。成功的办学经验就是优秀的教育资源,共享这一资源,最快捷的途经就是学习。要虚心学习先进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学习,使之把他人的成功经验化作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的动力,以求达到快速提高质量的目的。

7.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篇七

关键词:物理学,激发兴趣,教学艺术

一、物理学

所谓物理学, 是指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而物理概念以及物理规律, 所依据的是物理实验事实。实验对于物理学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所以, 我们要重视实验, 学生通过实验, 来观察物理事实, 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 通过物理实验演示, 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我以“大气压”一节为例, 讲课时, 通过先装满水杯, 再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 看看水是否流出, 纸片是否下落, 从而, 学生能够很好理解大气压的存在。通过这样的演示,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用实验导入, 产生悬念

对于每节课, 在开始的几分钟, 往往学生的注意力是集中的, 所以, 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个机会, 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以讲动量和冲量为例, 在手里拿两支相同的粉笔, 从同一高度开始落下, 到两个不同桌面, 一个是桌面上, 一个是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 看看哪支是没断的, 由此, 引人动量和冲量的知识。

(三) 在实际生活中, 把熟悉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

在课堂讲授的内容以及实验内容, 即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 而通过演示实验, 把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能够感兴趣去学习,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 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学习, 提高了学习的效果[1]。

三、教师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 教师的幽默风趣, 使得学生得到感染和吸引, 自己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一) 通过生动风趣的教学, 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教学是一门具有语言性的艺术, 对于语言来说, 要灵活多变。在课前, 教师要从自我的心理上给与调整, 在课堂上, 才能生动。老师要带着快乐的心情去传授知识, 从而, 学生得到感染。在事实上, 通过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感染, 学生才会喜欢、信任和佩服老师, 从而, 学生对学习就会有兴趣。在授课时, 我们借时机讲错知识, 对教学效果也是好的, 学生会记得更牢[2]。

(二) 教师授课时, 要有丰富的情感, 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通过自己的情感, 使课堂教学语言有个性, 对于教师道德、情操有一定的要求。即作为一个优秀教师, 必须进课堂时, 面带笑容, 说的每字、每句能够给学生一种的满足感。所以, 一个精彩的课堂教学, 往往能够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能够增强他们的理智感;激发他们所求知的欲望;从而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三) 通过有趣的物理现象、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 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充分介绍物理学史、物理学家的事, 学生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 在合适时, 我们给学生讲授有趣味的故事, 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四) 让学生留心观察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从现象中, 感知物理的意义

对于物理学来说, 观察和实验是基础, 而物理定律和规律, 从观察中发现的。像牛顿一样伟人很多, 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考,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伽利略, 通过自己观察吊灯的摆动, 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的规律。所以, 通过举这些例子, 从而, 引导学生去观察, 尤其在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3]。通过这样的引导, 在生活中, 他们会发现很多物理现象。

(五) 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每个人来说, 都希望自我的实现、自我的认可、自我的成功。在成功时, 往往会情绪升高、兴趣加倍;而在经过多次努力却失败时, 就会产生低调的情绪, 严重影响了积极性。其实, 大部分中学生都感到学物理不容易, 这其实不是学生的问题, 尤其不是智力问题, 相比之下, 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是主要的[4]。

(六) 在教学中, 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来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层次、使得学生在智力方面得到发展

我们通过创设更多的条件, 来让每个学生得到进步, 尤其在学习方面, 使其获得在心理上的满足。例如, 在课堂提问上, 从内容与对象上考虑, 设计根据学生的水平, 提不同的问题, 而在布置作业时, 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来布置, 设置不同层次的题,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都能进步, 获得成功的快乐[5]。

(七) 在单元授课后, 要认真进行单元归类复习, 精心设计测试题

在授课时, 给学生一些暗示, 即对差班提一些要求, 而在复习时, 针对性的进行练习, 而在测试时, 使得他们获得成功, 从而激发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

(八) 在课堂上, 适当地为实例配上板画, 使物理现象一目了然

在我们分析两人追赶问题时, 把两个火柴人画得很逼真, 让学生心领神会。所以, 通过帮助他们达到成功, 即帮助学生牵线去搭桥, 不断克服面前的困难, 最终获得成功;或者通过感动学生用自己的情感, 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情感;通过讲道理, 让他们懂得学习的意义, 来启发学生准确的理解, 从而能很好地去掌握物理知识、概念、规律等, 最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6]。

总而言之, 在物理教学中, 对于教师的语言要有自己的特色, 通过适合的语言特点和功能;以及生动有趣的实验, 把隐含的信息讲明白了, 往往物理题是用新的方式来做, 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 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从而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 在乐趣中, 不断去获得和巩固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 我们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是最好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黄宇华.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究[J].软件导刊 (教育技术) , 2014 (02) .

[2]邹宇明.浅析高中物理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J].学周刊, 2014 (17) .

[3]祁旭生.初中物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浅论[J].学周刊, 2014 (17) .

[4]谭国营.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才智, 2014 (13) .

[5]余柳琼.高中物理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J].才智, 2014 (13) .

8.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篇八

关键词:音乐教学;艺术素质;农村教学

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音乐教学作为音乐传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音乐教学存在不受学生重视、学生练声不当等问题,教师应该从思想、发声指导以及当地资源出发,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一、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任务是“主要学习我国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初步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音乐技巧,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表现、鉴赏力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言简意赅地阐述了艺术素养以及艺术素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一方面能够直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出高于生活的艺术美;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解读我国传统文化,传承我国文化艺术。总的来说,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对于个人和国家都是有利无弊的。

二、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音乐教育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在广大的农村尤其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音乐教育几乎名存实亡。这是音乐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其中还存在两大方面问题;一方面,应试教育在农村初中学生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使得教学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学生会认为学习音乐是没有必要的、耽误学习的,是“不务正业”,即使有个别喜欢音乐的也会受到旁人的干扰;另一方面,由于在小学没有进行良好的音乐教育,使得中学生一些发声问题难以改变,容易损害嗓子,加上农村设施条件有限,教师不能很好地展开教学,教学工作任务繁重。

三、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主要策略

1.转变学生思想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应先是人的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首要条件是进行思想教育,即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植入现代教育的思想,让学生理解音乐的重要性和作用,开阔学生的视野,端正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心甘情愿地进入音乐的学习中。比如,从报刊教育书籍中选择有关学习音乐的重要作用的文章读给学生听,让他们认识到音乐教育不仅是培养音乐家,而且是面向全体,提高每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又如,在教学《草原放歌》时,教师可以教学生唱《青藏高原》并向学生讲解:“这首歌是在青藏铁路建成后写的,体现了人们的喜悦与自豪、当地风俗特色以及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融洽交往的关系。它不仅增进了民族感情,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对歌曲的背景和作用的介绍,能使学生明白歌唱并不是不务正业,相反,它是以一种美的艺术手段去传播感情,还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学习音乐是重要的也是有发展前景的。

2.引导学生正确发声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在练习时,每发一个音都必须符合歌唱发声原理:声音通畅,气息流动,音色自然,有音量而不“伤嗓”是总原则。有的学生急于求成,教师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导致学生的问题根深蒂固。因此,要把中声区的基础打牢,形成正确、积极、良好的歌唱状态。针对在发声误区徘徊较久的学生,教师应该将误区分类再以小组形式纠正学生的发声。此外,还要教学生最基本的丹田带动发声,这样对于学生的气息练习以及底气练习都有很大的帮助,不仅便于在歌唱中保护嗓子,展现实力,也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对说话底气以及响度的掌握。发声正确了,学生对于声乐的掌握自然就更加自信,也方便很多。尤其是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讲,正值青春期,处在变声阶段,就应该教会学生保护好嗓子,同时又不落下音乐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正确的方法中掌握好自己的发声体系,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成长。

3.因地制宜利用资源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尊重音乐与个人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农村地区贴近大自然,农村学生也具备最自然的嗓音,因此,农村的设施不完善却给了教师“生态教学”的契机。教师因地制宜,将课堂开在室外,不仅新颖别致,还更容易使学生打开心灵的束缚,放声歌唱,更能让学生施展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天然的艺术风格。例如,在教学《蓝天白云》时,就可以让学生在蓝天白云下体会歌词的深意,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趣味盎然地学会歌唱。在生态环境中将自然、歌曲与自己的嗓音融为一体,唱出最纯粹的音乐,艺术气息与艺术素质自然而成。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主要从思想观念、发声技巧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音乐指导。学生在适合他们的方法下学习音乐,在提高艺术素质的同时,综合素质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师的教学也会事半功倍,取得师生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曾碧觎.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丰都支教有感[J].音乐时空,2015(11):46.

[2]陈彩仙.如何让音乐走进农村孩子的心中[J].音乐时空,2013(06):141

[3]徐丽.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J].新课程学习:上,2011(08).

上一篇:护理管理学讲座作业下一篇:1校园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