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体育教学生活化

2024-06-29

论小学体育教学生活化(精选8篇)

1.论小学体育教学生活化 篇一

《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教育领域中的“生活化”探索,是当前一个普遍性倾向。尽管世界各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及科学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各不相同,但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各国的母语教学都在向这一方向探索。

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之患。”这句话生动而形象地阐明了学习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杨再隋教授在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时,这样写道:“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此语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和生活应是紧密联系的,语文教学中的儿童应是生活中本真的、真心真意的、有真情实感的人。

我国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兴起的语文生活化教学,在借鉴吸收国内外相关理论养分的基础上,已取得了相当的实践成果:初步形成了一套生活化教学指导理论;逐步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如:仿真化的课堂教学环境、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内容等),开创了语文教学及教学改革的新局面。

然而,放眼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生活化”仍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大语文观”“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等说法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耳熟能详的,但真正将这种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工作,让语言教学折射出“生活”的光彩,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囿于原有的教学模式,读读说说、抄抄写写,既省事又可应试,难以突破;其二,困惑于无从下手,“生活的外延”太广,而“教学的时空”有限,无法找到二者之间的有效契合点,难以操作。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提出了“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话题,主要着眼于操作的层面,以教材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

二、课题研究具体操作

(一)营造生活化的语文教学环境

1、教室氛围语文化

教室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空间,在课题实验中,我们尝试构建生活化教室环境,让桌椅凝聚友谊,让墙壁黑板会说话,让教室像温馨美丽的家。

实验班窗台摆上学生喜欢的一些小玩具,讲台摆上花草,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图书角,有本书一百多本书,两三种儿童报纸,小组轮流管理,课余时间大家自由阅读,教室墙角放一个废纸回收站,收集废纸,既养成勤俭的生活习惯,又培养环保意识。墙壁上张贴“生活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语文小课堂,生活大学堂”等字画,在后面黑板开辟“成长园地”,由学生小组轮流承办,内容有都是与学生相关的,如:班级日记、心情帖、师生悄悄话、一诗、一句、一文„„

2、班级生活语文化

班级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在这里,既能开展语文活动,又能进行语文素质教育。选举班干部,让学生推荐和上台演讲;班里组织活动,让学生当主持人,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中队主题队会;组织欣赏绘画、摄影、书法等艺术作品等。

(二)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1、阅读教学生活化

新一轮课程改革教材进行了大刀阔斧地修订,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条理清晰,操作性强,与学生的实际联系得更加紧密,同时,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我们要求实验班的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材观: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我们在充分挖掘教材生活资源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寻找教材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点

把对文本的学习与日常生活联系,借助学生已经有的经验和积累,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加深学生的感悟,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学生刚学完拼音,就把家里的家具,自己的生活用品标上拼音,获得极大的成就感。“生活识字”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生把生活中遇到的生字,最爱吃的食品包装袋上的字,可乐瓶上的字、广告上经常看见的字、熟悉的路牌、商店名等收集起来与同学交流,学生的兴致极高。

(2)利用多种形式,创设生活场景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在低段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了很多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如:邮递员送信、摘苹果、过生字桥等。在中高段教学中,主要用以下形式开展语文生活化教学活动:(1)访一访,观察生活。(2)赛一赛,激情生活。(3)演一演,再现生活。(4)做一做,体验生活。(5)学一学,对比生活

2、作业设计生活化

实验班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兴趣一种乐趣。比如国庆长假,就是一张作业单,作业单上设计了以下题目:

(1)你在假期里读了哪些书,书名是什么,作者是谁?用一句话写下你的读后感。

(2)假期里你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或者参加了什么有意义的活动,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3)假期中你认识了什么新鲜事物,用简短的话介绍一下。

(4)假期里你帮家长做了什么家务事?说说你是怎么做的,效果怎么样?

3、作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1)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思想和学习实际。

课题组将各个年级的作文训练设计成了序列,使作文教学在保证完成教材要求的训练目标外,还进行了扎实的生活作文训练,这些命题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学生有“我要写”的欲望。

(2)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深刻地感受生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而新鲜的材料。如:五年级开设劳动竞赛,学生制作水果拼盘,然后写作文。学生习作时有了真实的感受,有话可写,有感情想表达,作文也没有了抄袭、无病呻吟的毛病。

4、创造性地开展生活化语文实践活动。

(1)“思维热身”。即每节课前五分钟,各个实验班进行开火车,用一句话表述一个主题,如:我今天的心情;上学路上;我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我今天想„„;这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话题,让学生很感兴趣,同时,又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对这一活动非常喜欢,常常可以听到学生很精辟的极富创造性的语言。

(2)口语交际训练。每周实验有一节口语交际课,专门供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可以单人演讲,讲故事、介绍新鲜事、说新闻都行,或者几个同学、小组一起进行口语对话也可以,这个时间,让学生充分描述生活,评论生活,实话实说,自由表达,学生的目光被引向了生活,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5、巧用媒体,创设生活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录像多媒体、网络等各种现代教育媒体,为语文的生活化提供有力的操作技术平台。运用听觉媒体,再现生活事件中的声音,引发想象,如课间,我们精选一些旋律优美的轻音乐以及优秀的少儿歌曲,放给学生听;运用视觉媒体,定格学生生活中情趣性、感染性的情景,深入体验;运用视听觉媒体和交互媒体,立体再现历史生活场景和学生现在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把生活搬进课堂,如组织学生观看《漫游地球》等录像片,帮助他们漫游世界各地,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丰富作文素材。我们还结合上电脑课,指导学生浏览从网上下载的各种少儿读物及信息。

(三)开发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

会学习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技能,把学生引导到生活中学习,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是本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重知识积累,重能力提高,重情感、价值观培养,紧紧围绕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学习活动。

1、开发校园学习资源

学生在生活校园大环境中,这里有老师,有学习伙伴,有学习的气氛,课堂内外永远是学习的好时间,好地方。我们努力开发校园学习资源,有以下形式:

(1)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我们利用早上和下午课前二十分钟播放儿童喜爱的故事,诗歌、演讲、音乐等录音资料,让学生静听,并展开想象。在训练听力的同时,也使高雅的语言艺术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2)每周五的中午,实验班的“一周新闻”时间,学生自己组织,以演讲、提问、对话等形式,对家庭、学校、社会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开发家庭学习资源

家庭对孩子的学习影响是巨大的,本实验十分重视家长在孩子学习中的作用,召开家长会,宣传我们课题的指导思想及具体做法,邀请家长参加课题的开题仪式,使家长也在课题中转变了教育思想,积极配合实验工作。实验班对家长提出以下要求:

(1)家里要有孩子的书柜,有条件的家庭给孩子雕刻藏书图章,一定的图书量是课外阅读的保证。要求学生在家每日读半小时课外书,并做一定量的读书笔记,中高年级学生每人设一本“采蜜集”,摘抄积累优美词句,并写读书笔记,配插图,培养多方面能力。

(2)新课程力求建立全面的、发展的、开放的评价体系,我们把家长评价纳入到主体评价之中,积累背诵、作文修改与评价、课外阅读、口语交际等,让家长参与、见证孩子学习的过程,并根据学习态度、效果给予等级评价。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查找学习资料。

3、开发社会学习资源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教师或家长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参观访问、公益劳动、民间采风、社会调查„„学生在生活化的语文实践中发展多元智能,将教育与个人的潜能、社会的需求协调一致,将教育的个人化与教育的社会化两者协调一致,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素质。

实验班学生开展了作生活记录和班级日记的活动,教师定期阅读,对学生的文章予以点评,并对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

我校还与市图书馆联系,为实验班学生办理借书证,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有了好去处,在书的海洋里汲取营养,学校定期举行读书知识竞赛,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就感。

(四)采用多元的语文学习评价方式。

为实验班的学生建立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记录袋中有学生翔实的语文学习成长资料,实验教师根据学生学年段的教育教学目标和要求,建立了一套既关注语文学习的结果,又关注语文学习过程的评价方案。

全面单项评价:学习档案评价包括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生字词积累、朗读背诵、课外阅读、作文、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等内容。

多主体评价:学生自己,学习伙伴、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重视学生的自主评价。

动态评价:注重学习过程,通过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周、月为时间单位,记录作业评优情况、课外阅读情况、听写情况等。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是落实语文新课程理念的反映

1、贯彻了新课标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这一教改的途径。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的机械的练习。生活化教学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跳出“教室”学语文,所倡导的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积极愉悦的课堂生活唤醒了孩子们沉睡的潜能放飞被囚禁的情愫,使每一个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上都得到了发展。

2、开发了语文课程资源。语文学习不再应该是独立的、封闭的、机械的,它是灵活的、开放的。本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全面开发学校语文学习资源、家庭语文学习资源、社会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多形式、多渠道学习语文。

(二)锻炼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素质

1、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实验教师在实验实施过程,广泛学习与语文教育相关的理论著作和教研杂志,并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大胆进行教学革新,锻炼了科研能力,锤炼了专业基本功,促进教学思想教学风格的初步形成,激发了全校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使教师群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促进了教师角色和观念的转变

(1)教师角色行为的转变。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帮助者、促进者,与学生一起创造、参与课堂生活,在师生互教互学中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教师人才观、学生观、发展观发生了变化,课题组成员十分重视理论学习和文献研究,采取交流式、案例式等有效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形成了一支有理论底蕴,能上好课的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三)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1、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喜欢学习语文,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关注生活,并自觉进行语文学习,课堂上,能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语文学习兴趣浓厚。

2、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提高较大。学生在语文成绩、作文、阅读能力及语文学习习惯上都有很大的进步。

(四)促进了“科研兴校”教学管理模式形成

本课题实验取得较好成效,对学校开展课题研究起到了示范作用。全校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实际,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教育科研气氛浓厚,“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把教学与科研紧密地联系起来,“科研促教、科研兴校”管理模式逐步形成。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小学语文生活化”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形成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以期全面提高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1、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平时的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课题实验人员的素质还有一定的差距。

2、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课题研究报告、学生作品、教师论文、教案、教学案例等形式呈现。但是,如何使这些成果能够深刻体现设想中“生活化”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实到日常具体教学过程中,还是一个研究的难点。

3、由于涉及到学生安全的问题,因此在带领学生走近社会生活和开展社区活动方面还有很大困难,因此,需要争取家长和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

4、个别教师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无效的“非语文”教学活动掩盖了对文本的理解,整节课看起来热闹,其实学生缺乏有价值的思考,收获甚浅。如何精心设计语文活动,使其对语文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2.论小学体育教学生活化 篇二

一、有生活,语文内容才能正确

传统的死记硬背方式、教师对学生进行“填鸭”灌输式,已经与当前的教育严重脱节,将势必被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互相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取而代之,应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重要性,并激励他们自得与自悟。因此,本人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大胆尝试, 让学生们勇敢地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记得我在教课文《春雨沙沙》时,学生在半堂课的时间内基本能背诵全篇课文, 课堂结束时学生也已掌握课文中所介绍的春天景物及其特点,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 用彩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春景。可第二天当我看到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时,不禁大惊:全班四十几名学生竟有二十名学生把桃花涂成了白色,把梨花涂成了红色或黄色。怎么办? 这说明学生对春景,对大自然中的植物,对自己身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还相当欠缺。最后,我决定亲自带领学生去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

星期日春光明媚,置身于花红柳绿、山清水秀的春色中,沐浴在和煦温暖的春风里,欣赏着田野春光,我和学生顿感心旷神怡,清新纯净。看着眼前美丽的大自然,同学们兴奋极了。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尖尖的小草,嫩绿的柳芽……这些感性材料在同学们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有声有色的画面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记忆。因为这是同学们通过亲自体验观察得来的,这种收获是具有更深层的、积极的意义的。这一天,同学们不仅目睹了美丽的春光,而且学会了观察景物和描绘景物的方法,真是收获多多。回来之后,那道作业题同学们就准确无误、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可见生活这本生动形象的大教材,具有神奇的功效。

如在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进行拓展学习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拓宽思路,谈谈对“美”的认识,学生的情绪激昂起来:“花儿的美,大树的美,绿草的美,山的美,水的美”……精彩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可见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要联系生活,他们就能在感悟的过程中放飞自己的心灵。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 是非常有效的。我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亲自走进生活、触摸生活外,还积极地将生活化的教学做成直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出来,使学生正确地学习语文内容。

二、有生活,语文能力才能提高

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是:“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并以此作为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是强调“综合性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既能挖掘语文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共享资源,又能综合利用各科知识技能,推动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如我在教学老舍先生的《趵突泉》一文后,提问:我们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呢? ———举起的小手寥寥无几, 就更不必说了解哪些名胜了。于是,我思考:如何把课堂延伸,扩大知识面,拓展视野,获得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呢? 为此,我组织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我让同学们回家认真地问一问父母, 问一问家人。第二天课堂上反馈后,我把重点放在了我们万荣县城内的飞云楼、荣河镇以北的秋风楼和运城解州的关帝庙这三处名胜上。接着我让同学们分成三个小组进行活动, 甲小组的同学上网或去图书馆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乙小组的同学利用周末去秋风楼和飞云楼实地观察,请教导游,做好记录;丙小组的同学到班上的李慧同学家里向她曾在关帝庙工作的大伯询问有关关帝庙的情况。这样,同学们各司其职,活动开始了。

两个星期后,同学们满载而归,并在一起交流收获。这下,同学们个个成竹在胸,俨然一个小导游,谈论起来滔滔不绝。有的展示了精美的图片,有的介绍了名胜的修建年代、历史背景,有的介绍了名胜的建筑风格,还有的朗诵了自己写成的小作文。我真为他们感到高兴。而且,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提高了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还接触了许多新事物,这无形之中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 培养了他们积极求知和努力创新的意识。我惊喜地发现,同学们的倾听技能、发问技能、观察技能、记录技能、访谈技能、写作技能等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再如为了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 我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识字中享受生活的快乐,发展学生的个性,力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建认知,愉快地识字,掌握汉字的规律,提高识字效率,为学生终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形式有“自我介绍”“最美的名字”“我的名片”等姓名识字;绘画、手工制作识字;商标、贴标签识字;给玩具起名字,编故事识字……在这些生活化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轻松有趣地学习汉字。在刚开学不久,每次发作业本时,让全班学生轮流发,并打印了全班学生的姓名,贴出来,人人一份,随时识记。还让学生用自己的名字设计小名片,互递名片,自主交流,以生活化的识字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教完《自选商场》后布置同学们:你们身边也有很多汉字,星期天,请爸爸妈妈带你们到超市里“找汉字”,看谁的收获大。星期一,同学们交流讨论时,大家都有很多收获,诸如“早餐派”“洽洽”食品“奥利奥”饼干“ 伊利”牛奶“立白”洗衣粉“亲亲”八宝粥……当学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这些汉字时,是多么兴奋啊! 这时,我又鼓励学生进一步留意生活,如招牌、路牌、广告等,鼓励学生通过儿童节目、新闻报道、课外读物等多种途径识字,这样的识字教学既联系了生活,又拓宽了识字渠道,扩大了识字量。

三、有生活,语文课堂才能精彩

“源于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 贴近生活 ,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是语文课堂生动、活泼、精彩的物质保证。

记得我在教学“席”这个生字时,让同学们组词语,当同学们组出“出席”这个词语时,我要同学们讲讲这个词的意思,其中有个男孩站起来做着动作大声说:“就是村里的人在一起吃席,快要开席时,管事的人说一声‘出席喽———’,这样端盘的人员就该上席了。”不等他说完,同学们就前仰后合地笑开了———为他的理解,也为他的动作和语言。发言的这位男孩是我们班的班长,他爷爷是村里有名的理事人,哪家有红白喜事准少不了,他是见多了,所以一下子就联系上了“出席”这个词。其实,“出席”这个词的书面意思并不是他所说的这样,可他的理解我也找不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见生活处处皆学问。

还有一次作文课, 我在组织了同学进行拔河比赛和跳绳比赛后,要求各自写出一篇题为《一次有意义的体育活动》的习作。一上课,只见同学们都摊开稿纸写开了,一改以往写作文时的姿态:咬着笔杆子,皱着眉头,搔着头皮,要不就呼啦啦地翻作文参考书,迟迟下不了笔。一节课过后,一篇篇生动新颖的习作便出现了,我要求每个同学读给大家听。有同学读道:只见红队的同学个个使足了劲,胳膊向后拉,身子向后倾,屁股向后驮。有同学读道:蓝队的同学个个使出了吃奶的劲,眼睛瞪得大大的,鼓起腮帮,满脸憋得通红,额头上条条青筋绽露。看他们描写得多传神呀! 同学们不时报以阵阵掌声。瞧! 有了生活,同学们的写作内容是多么丰富呀!

3.论小学科学教学的生活化 篇三

小学科学教育提倡关注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怎样实现生活化呢?

一、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科学教学应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

在教学《了解空气》的时候,教师通过创设生活中用漏斗倒酱油倒不进去的情境,让学生说说其中的原因,继而引出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用漏斗倒某种液体时,一下子倒不进去是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很多学生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但学生并没有认真的去思考其中的原因,把它“搬”到课堂上以后,一下子成为了学生关注的焦点。又如,在《溶解》一课教学中,老师提出——“现在很口渴,想泡一杯果珍来解解渴。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好办法,让教师快一点喝到这杯糖水啊?”泡果珍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一听到能够为老师献计献策更是来劲了,学生马上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给教师献上了计策来:“用筷子不停的搅拌能够使果珍快一点溶解在水里。”“用热水来泡溶解起来也很快的。” “把果珍放进水里,然后再用两个杯子倒来倒去。”……从这样的生活情景出发然后再引入到新课的教学中,学生有了前面生活化情境的引导,学生并没有感到科学是那么深不可测而是和他们非常的亲近,对实验设计也就非常的感兴趣了。

二、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儿童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课本、图册、课外读物、媒体信息、儿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熟悉的物品、周围的环境、实验仪器、电教媒体材料等等。提供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实验室的仪器容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陌生感,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学生生活中的牛奶盒、可乐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盒等等都是教师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比如教学《声音的产生》的时候,用专门的实验器材——音叉,而是提供给学生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纸张等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使直尺等物体发出声音来。又如,在教学“热胀冷缩”实验的时候,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是盐水瓶和学生喝牛奶用的透明塑料管,而不是实验室的烧瓶和玻璃管,实验的效果同样很理想。教学中如果一味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会制约了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有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作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了。

三、生活化的課外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

例如,在学习了《物体的热胀冷缩》,知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实验继续去探究生活中的植物油、酱油等是不是同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了前面生活化的实验材料的铺垫,这样的课外探究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学习了《植物的花》以后,教师设计了一份实验表格,让学生观察自己班级蔬菜基地开花植物的花萼、花瓣、花蕊(雄蕊、雌蕊)各自的数量。蔬菜基地是学生课余生活非常关注的一个地方,观察研究这些开花的蔬菜,学生并没有感到这是一种作业的负担,都欣然圆满完成了任务。

生活化的课外活动既巩固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得的科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学生乐于对周围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探究解决,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4.论小学体育教学生活化 篇四

向朝富

(湖北省来凤县第一中学)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课标在不断实施和改革。高中政治这一学科的核心理念是:“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骨架的政治课堂教学。”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标这一核心理念,将政治教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共同建立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以满足社会和教学的不同需求。主要以生活化在政治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为出发点,简单地谈论了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学习兴趣

高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学科。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常常会出现学生无精打采、课堂氛围死气沉沉的现象。然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课堂教学的知识太过理论化,脱离了生活。俗话说,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最后将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可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渗透尤为重要。这样不仅可以将理论知识简单化和具体化,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升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在高中教学中有效地进行生活化的渗透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其进行简单的论述与分析。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渗透的重要性

高中生是正值青春叛逆期的一个特殊群体,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专注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合适的、科学的课堂教学活动,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教诲。同时,高中生的思维模式相对于中小学生已经较为成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因此,对高中生开展政治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高中教学中,开展政治教学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要想能够成功、顺利地开展政治课堂教学,首先必须从实际生活出发,将理论难懂的政治知识转化成为简单、易懂、具体的生活化知识,从而降低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自信心。同时,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化的教学就是知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充分体现,是为学生营造活跃课堂氛围、树立生活化教学的典范。可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生活化十分重要。

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渗透的策略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高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颇为抽象、枯燥乏味的学科,进而使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乏味。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将生活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运用形象具体的生活案例,结合课本知识,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理论、抽象的政治知识具体化、简单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如,在讲授“经济全球化”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身边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即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在你们生活中,知道哪些是进口食品吗?”以此为突破口,开始经济全球化教学,这样先埋下一定的伏笔,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政治素材

生活中到处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只是缺少发现它们的教师,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政治素材,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带入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生活化教学的渗透。同时,教师在挖掘生活中的政治素材时,应该不断地完善理论知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充分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与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随着设计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设备是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将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和具体化地展现出来,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神经,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设备。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也不能与时代脱轨,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发挥其作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索能力、识别能力。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完美体现,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必须将理论抽象的政治知识与丰富多彩的生活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生活化的政治教学。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开展生活化的高中政治教学中,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新课改的高中政治教学理念――“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架的政治教学”。

参考文献:

[1]祁德兵。高中政治学科作业设计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09)。

5.【也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生活化】 篇五

大通县桥头镇中心学校

充守义

我们作为小学体育工作者,尤其是农村小学体育器材缺乏,加之平日里工作量大;所以,从实际出发,在生活实践中开创新的体育教学,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接触生活、感触生活,利用生活化的体育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用心去看待、发现、解决问题,发掘新的教学方法、手段让学生得到身心的体验和锻炼,在体育课堂中不断地求知与探索,让体育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从生活走向课堂,将生活中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融合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得更有味,教师教得更带劲。何乐而不为呢!

一、多彩的生活世界是我们挖掘体育教学的根基。

生活世界是我们创新体育课堂教学的根基,它引导着我们探究学生的对现实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对精神的感悟和对可能生活的憧憬。而创造是生活的本质,人的创造需要回到人的生活世界中才有意义,只有当学生进入真正的生命历程,真正的创造才会生成。我们应结合现代生活教育和创新理论指导,对学生生活的全部时空展开研究,再现生活的课堂,使我们的体育教学生活化,成为学生喜爱的课堂。

二、生活之树常绿,需要用心去选择。

“上山千条路,共仰一月高”,只要这种教学方式是符合教育规律,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的,就应予以肯定,并通过对体育课堂教学实例的共同合中更新教育理念。

感受和分析,在理论、实践和生活的融

例:我国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许多地方都有划龙舟的习俗,纪念战国时代的爱国诗人屈原。教学中利用学生自己制作的草垫子,人手一块,排列四路纵队,两脚左右分开坐在垫上,像条长龙,由最后一位同学将小海绵垫举起从头上方向前传递到最前方,最前方的同学接到垫立即放置地上并坐在上面,队伍依此前进一块垫坐下,后方同学将轮空的垫依法进行,直到最后一块经过终点线为胜队。将体育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体育的真谛。“纸飞机”在投掷教学方面可谓一项较好的辅助练习,在新的教学中,创设情景,将学校场地设成军事基地,新的方法进行新的练习,学生的跑、跳、投以及过障碍等练习在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越过高山(穿过篮球架)——飞过海平面(在架空层直线跑)——穿过小树林(8字绕石柱)——返回机场(站立于篮球场)”,创设情景,学生在跑的同时发挥着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体育课不再是单纯的慢跑;投射纸飞机并用立定跳远的方法量出距离,越远越好,学生跳、投的能力得到加强;风云变幻,如何克服困难,从穿过障碍物的练习,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坚强意志。“跳橡皮筋”是一项小学生喜欢的活动项目,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练习,将其引入体育课堂,从“型、色、变”等方面让学生“再创”新知,学习于课堂、娱乐于课余。如:有个二年级的学生除了老师教授的方法外,想出了用橡皮筋当作跳绳用,当时我试了试,轻巧不容易勾住脚。又如当作鱼网、当作手套绳、当作班车``````等等来自学生的想象创作。他们使用不同器材让动作方法得到再现令人为之感触至深!

三、从生活中感悟,实践中完善。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有心人,精心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在辅导学生进行练习时就应把生活与体育串联起来,即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使“生活”与“感悟”建立联系,发掘更新的教学媒介。

游戏是生活之感性和理性的高度统一;在游戏中,学生过去的经验得以再现,当前的现实得以表征,未来的可能得以萌芽和预期。回忆小时候常在地地上画圈扔小沙包跳来跳去,挺好玩的!教师以此萌发了“跳房子”教学,以新意图、新教法,以一小空空地为载体,凑成图案跳起来,蹦跳的欢快无可比拟,从生活中给课堂带来新的生机。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中采用比赛形式,更能体现出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他们愿意把许多体育项目,采用竞赛的方式来完成,并计较胜负.因此,在备课与教学时,都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考虑相应的教法和手段,通过采用多种多样富有比赛性的活动,尽力提高学生锻炼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发展学生下肢力量的素质练习时,就搞多数人都能参加的“立定跳接力”,“单脚跳接力”,“双脚跳”前进的比赛.练习技巧时,可采用滚翻类的比赛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练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及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优良品质.每次活动结束了,许多学生还兴趣未尽,沉浸在欢乐之中.体育课堂是创新体育教学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延伸于生活,真正体会生活是创新体育课堂教学的源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尽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根据不同的生活形象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教学,使学生对体育有新的认识,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某个群体,要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体育教师更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奉献出自己应有的劳动。

四.挖掘生活资源,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体育资源,并将锻炼的意识向家庭、生活延伸,以学生的作用,影响家庭其他成员投入到自我锻炼之中。使不仅学生感受到体育无处不在,运动无比精彩,而且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体育。例如:和爸爸、妈妈开个家庭运动会;家庭世界杯(用旧报纸挖两个洞当场地,把球用手指把弹珠弹进洞);和爸爸妈妈来个体操赛(在床上进行前滚翻,手倒立比赛);用气球来做个头球赛。通过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能设计出数不胜数的适合家庭成员参与的体育游戏。

6.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 篇六

摘 要:当前,学生一说作文头就疼,觉得无从下手,搜肠刮肚,文思枯竭,即使是写出了作文,也犹如一杯白开水,无色无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呼吁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口”,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的习作来。基于叶圣陶、吕叔湘等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的启发,我通过以下方法使作文回归本真:适时指导,激活习作兴趣;创设情境,激活创作真情;改革评价,激活习作热情。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得十分明确:“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由此可见,作文是为学生的生活服务的。但是长期以来,学生一说作文头就疼,觉得无从下手,搜肠刮肚,文思枯竭,即使是写出了作文,也犹如一杯白开水,无色无味。对此现状,我想起一句话:给他点儿阳光,他就灿烂;给他点儿雨露,他就滋润。老师如何把阳光雨露送到学生的心田呢?

一、适时指导,激活习作兴趣

记得有一次,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做好了上课的准备。这时一位男同学满脸通红地跑进教室,他一边跑,一边勒着裤带,我问他怎么了,他上气不接下气地回答:“上厕所了。”顿时,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这位小同学的脸更红了。看到这样的景象,我想学生的心情一时难以平静下来,不如把阅读课改为作文课,题目就是《难忘的一瞬间》,我让学生把刚才看到的一幕写下来,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个个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讨论起来……紧接着,学生们面带笑容,欣喜地开始了这次习作。我真没有想到,一节课下来,一篇篇精彩之作因而诞生了。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做好了一切准备,等待老师上课。这时,楼道里传来了笃笃的脚步声,随之我们班的韩磊同学闯进了教室,他满脸通红,一边跑,一边勒着裤带,上气不接下气地向老师解释:我……我……上厕所……没来得及…… 可见,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看似平淡无奇,但只要用心去捕捉、品味,处处都有精彩。

二、创设情境,激活创作真情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学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恰当、典型的材料,很多时候还是会感到“没啥写”;即便是同一事物,有的写起来只有三言两语,有的却具体形象。

为了丰富学生创作的题材,我们适时组织了多种活动,从学生“拔河比赛”、“演讲比赛”到生活实践活动“学做饭”、“今天我当家”、“我给妈妈洗脚”,甚至要求学生参加田间的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尽情地体验着“快乐作文”的快乐,作文兴趣浓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每次作文,学生再也不会为没有什么可写而发愁了,一篇篇活泼有趣的习作应运而生。

比如,有个同学写“扳手腕游戏”只写了几句话:“我和张峰扳手腕,我们手扳着手,毫不退让,这样持续了好久,我突然一个用力,把他的手腕扳了下去。”教师是这样指导他写具体的:先请他闭眼想想和张峰同学扳手腕时的情境,再跟大家谈谈自己是怎么做的、感受怎么样;然后又请张峰和其他观看的同学也谈谈当时的情形和感受;最后,请该同学再改改自己的习作。后来,这位同学的习作是这样写的:“我咬紧牙关,憋着呼吸,用尽了全部力气,使劲地把张峰的手腕往下扳。张峰也紧闭双唇,皱着眉头,脖颈绯红地使着劲,丝毫也不退让。就这样,我们僵持了足足一分钟。这时候,我感到手腕有些发软,感到张峰用有力的大手,正使劲地压过来。我顿时感到满脸通红,脑袋胀得像要爆炸了似的。眼看张峰的手就要把我压下去了,危急关头,我一个用力,使出全部力气,把张峰的手腕压了下去,一直压到桌面上。‘啊,我赢了!我赢了!’我欢呼起来。”就这样,在细微处一着墨,生活的精彩原态就跃然纸上了。

三、改革评价,激活习作热情

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认为:“作文教学一向是最难处理的问题,教师批改习作功夫下很大,学生不看,等于白花力气,应该改变改变方式。”习作教学中教师可改变评价方式,使评价成为学生作文的“催化剂”,使他们在评价中获取激励、享受教育。

激励要贯穿在作文教学的批改和讲评环节,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对那些问题比比皆是的“劣作”,教师也应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分析,用平等、商量的语气提出修改意见,不要全盘否定,而应该挖掘其“闪光点”。比如发现用得较好的词语、写得较好的句子,就要及时肯定,及时鼓励,用红笔圈出标明。这样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虽有不少缺点,但并非一无是处,只要不断努力、认真去写就会有进步,让他们始终希望在胸、豪情满怀、动力不减。同时,可以采用学生自己评、同学互评、小组互评的方式。

7.试论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篇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现状,策略

近年来,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逐渐加快,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因此, 更新教育理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在数学教学方面,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只注重灌输给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 要求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数学公式, 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而且, 为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大部分数学教师利用题海战术, 让学生通过多做题, 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使得数学教学目标与实际需求相违背, 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同时,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小学数学教师一味强调自己的地位, 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绪, 没有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再加上, 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学习能力有限等问题, 致使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甚至抵触的心理, 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 导致学生从小就出现偏科的现象.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策略

1. 创设生活情境, 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于年龄较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 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 创设相应的生活教学情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 在讲授《方向与位置》时,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请说出你的座位在哪里”, 引导学生通过第几排、第几列的方式来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 小学数学教师也可以直接给出具体的第几排、第几列, 让学生指出具体位置,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方向与位置的概念和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 适当提供机会,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倡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广大教师需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例如, 在讲授怎样用线段围成面积最大的图形时,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长度相等的细线, 在开始上课前, 把细线发给学生,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 亲自动手拼出图形, 然后, 通过与其他同学的比较, 让学生明白用同样多的线段围成的正方形, 是所有线段围成图形中的、面积最大的图形. 同时,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 去验证结果, 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3. 通过教学实验, 引导学生掌握重难点

实验教学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 促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 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把三角形的纸片发给学生, 让学生用量角器去测量三角形不同的角的度数, 当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 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度的结论时,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自己去证明这个结论, 让学生通过折叠、拼接等方式, 证明结论,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 布置课后作业, 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合理布置课后作业, 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 在讲解过加减法的运算之后,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给出文具盒、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用品的价格, 然后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 让学生去计算文具盒价格与铅笔价格加在一起的总数, 或者铅笔、橡皮和尺子加在一起的总数……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组合, 去计算学习用品的价格,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总结

总而言之, 数学是小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严重影响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此,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育理念, 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 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以推动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巧婧.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1.

[2]刘昌泰.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47:175-176.

[3]叶亚军, 周虹, 彭志敏.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文学界 (理论版) , 2012, 10:395+397.

8.论小学语文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审美情趣;学习潜力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意义

1.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一般只是对课本知识进行单纯、被动、机械的接受,而对一些课文的描写内容只能停留在主观想象方面。但是,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书本的机会,通过事物最直观的内容,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具体的事情中。

2.激发学生学习潜力

每个学生的能力、潜力各不相同,所以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只是采用单调、单一的教学方法,通过口头的或局面的形式来阐述自己观点。这样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无法适应所有的学生,部分学生无法做出和自己水平相当的回答。但是,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可按照自己的特长、兴趣来进行表达。如:角色扮演、说故事等等。

二、进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1.将实际的社会生活融入语文学习中

实际上,课堂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场地,社会是生活语文化的大环境。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调查、春秋游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融入社会和生活中。通过这样一些教学活动,将语文的教学与生活有机融合,可以极大地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2.引入生活化的作业形式

语文的广泛使用程度决定了其在生活中的运用,整个社会生活也是教育的场所。学生除了在语文课上学习、运用语文之外,很多的时间是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知识。将学生的作业生活化,就一定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融入生活中,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可以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中养成处处学语文和时时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3.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加大对生活的体验

教师要尽可能去提升学生语文的素养,加大生活的体验。通过这种情境生活的教育方式,将课本里所描写的情景与现实中的形象结合,客观地展现在学生前,让学生可以融入生活情况中,充分去体验、感受。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所以需要广大教育者打破原有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把生活中的情况和学习有机、统一地结合,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同时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礎。

上一篇:五四国旗下教师讲话稿下一篇:先进集体表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