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数学全国理

2024-08-07

2016年高考数学全国理(共8篇)

1.2016年高考数学全国理 篇一

截止目前,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理科综合答案解析还未出炉,待高考结束后,力力会第一时间更新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理科综合答案解析,供大家对照、估分、模拟使用。

96个志愿填报诀窍

1、合理分配填报学校梯度

平行志愿大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策略依然可以使用,只不过需要根据各省允许填报的志愿数合理分配,一般各三分之一左右较为合适。

当然,也可根据个人意愿和风险承受度,适当调整“冲、稳、保”志愿数,但是建议保的数量不要变。

建议考生和家长尽量将96个志愿填满,高考是一个动态录取的过程,没有谁能确保一定被录取,将志愿合理的填满,是最有效规避风险的方法。

2、精心安排志愿次序

将比较想被录取的志愿,放在比较靠前的位置。

对考生来说,专业平行志愿投档依据考生位次、志愿顺序进行。计算机对考生所填报的96个志愿依次进行检索,先检索第1个志愿,符合条件就投档,不符合条件立即检索第2个志愿,以此类推。

一旦检索到符合条件的志愿并投档,后续志愿立即同时失效。所以对考生来说,精心安排志愿次序非常重要。当然,平行志愿的每一个志愿,对考生来说都是第一志愿,不管被第几个志愿录取都是第一志愿。

3、查看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

考生选报专业的时候,以前查看报考指南的时候,在同一个科类里,除有特殊要求外,考生基本可以填报所有专业,但在新的模式下,考生还需要关注每个专业的选科要求,看自己是否符合。

除了选考要求之外,还有专业的体检要求、单科成绩等,都是需要在招生章程或招生计划中详细查看的。

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区别

一、第一志愿优于第二志愿录取

之所以让我们大家,在填报志愿时候,将自己最喜欢的学校,放入到第一志愿中。是因为第一志愿被录取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而且也更能够优先被录取。

在学校录取的过程中,对于那些从来不缺生源的院校来讲;很多都不会去考虑第二志愿的考生。因为他们在第一志愿的考生中,就已经完成了今年的招生计划。

所以当我们将学校报到了第二志愿,即便比第一志愿的学生优秀,可能也不会被录取。当然了这个规律,一般都针对省内的院校,对于省外的院校来讲,并不太适用。

二、第一志愿比重更大

很多学校录取时候,都不会考虑第二志愿的考生;在他们看来,这位考生想要报考他们学校的意愿不强烈。

因此如果分数过了该学校的提档线,可能依然不会被录取。面对这样的情况,还是有些可惜;这也凸显了第一志愿的重要性。

综合上面的情况看来,第一志愿无论从哪方面看来,都比第二志愿要好很多。而我们在填报志愿时候,也应该尽可能将最想去的学校,放在第一志愿位置。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既要“冲一冲”也要“稳一稳”

院校志愿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既要考虑“冲一冲”,填报有希望够得着的理想学校,也要考虑“稳一稳”,填报与自己成绩“门当户对”的学校,更要考虑“保一保”,填报比自己成绩稍低点的学校,不要全部填报同一层次的院校。特别提醒考生注意,分数没有绝对优势的考生,千万不要将6个院校志愿全部填同一层次的学校,一定要选好保底学校。如果填报不当会惨遭落榜。

★ 贵州高考理综试题(新课标全国卷Ⅱ)

★ 高考理综如何复习

★ 高考理综答案

★ 高考理综答题顺序

★ 高考理综学习重点

★ 状元高考理综学习方法

2.2016年高考数学全国理 篇二

作为高考的重头戏———阅读理解不仅分值比重大, 设问角度多样, 而且呈现出篇幅加长、选材地道、难度加大等特点。缺乏对文章宏观结构和逻辑关系的理解是导致阅读理解得分低的主要原因。不会或不能利用母语对英语中的语篇知识进行语篇分析, 不了解语篇分析知识 (discourse analysis) , 很少进行衔接手段、篇章模式、文章体裁和题材、句际和段际关系等训练是目前学生在语篇阅读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学生能在细读语篇时有意识地快速建构语篇的宏观框架结构, 关注信息词, 弄清作者的观点, 关注关联词, 理清行文思路, 阅读理解能力一定会有显著提高。

一、通过段际连贯揭示语篇文脉结构———培养学生对语篇宏观结构的分析理解能力

(一) 中英文行文对比

中英文行文结构大相径庭, 汉语采用流水形式来表达“意”的单向流动, 没有长句的复杂结构, 只有短句的层层推进, 一句表达一个意思。在汉语中, 标点的主要作用是句意的停顿, 层层推进的流水式表达法没有复杂的结构, 不需要标点来承担结构的作用。而英语采用“树状”来表达“意”的相互关系。下面是美国小说家福克斯的一段演讲:

“But I would like to do the same with the acclaim too, by using this moment as a pinnacle from which I might be listened to by the young men and women already dedicated to the same anguish and travail, among whom is already that one who will some day stand here where I am standing.” (意为:人们对我的欢呼我也要作出相同的回报;我要利用这个高级盛会向青年男女说几句话;他们已经献身于这一辛苦劳作行业, 而在他们中间已经产生将来站在我今天站的地方的人) 。

在这段文字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其结构严谨, 表达的意思呈树状结构, 有主干 (主句) 、有枝叶 (从句) , 然后用语法手段连接各层意思。在英语中, 经常使用具有主从关系的树状结构, 标点是语法结构的有机成分。如果一“逗”到底, 就很难看得懂了。

彭漪和柴同文 (2010) 认为语篇中存在着段落主位和宏观主位。一个段落的第一个句子可以看作是这个段落的主位, 即段落主位。一篇文章的第一个段落可以看作是整篇文章的主位, 即宏观主位。英语是以线性方式展开段落的。一般的模式是概括—明晰因果—因循环递进导向, 每一个段落的首句都是信息含量较高的部分。综合每个段落的首句, 一般能建构整个语篇的信息框架结构。英语语篇的论点较明确地体现在语篇首段或末段。巧用这点, 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带领学生对语篇宏观结构的分析, 让学生建立起对全文脉络和框架的认识, 形成篇章的整体认知, 从而建立起语篇结构图式, 在解题过程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 文体模式和体裁模式的教学

任何体裁的文章都有自己成文的内在逻辑、层次体系, 把握了这一关系, 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意图, 寻找和理解文章的中心, 弄清文章脉络, 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 破解阅读难题。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文章的常见文体类型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学生要弄明白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新闻、广告等文体模式的特点, 如, 新闻的倒三角结构, 实验报告的实验目的、过程、结论及实验适用群体等, 学会利用每一段的首句或语篇的首尾段落。掌握“因体读文”的技巧和方法是提高高考“阅读理解”效率的重要途径。

语篇主要有四种基本类型:叙事性篇章、描写性篇章、议论性篇章和说明性篇章。每种语篇类型都具有一定的关系结构, 而关系结构可以通过话语策略 (discourse strategies) 来实现, 其中最突出的有四类:顺序、层次、连环和平衡。其中, 层次关系结构中的句子层层积累, 上下照应。这种语篇具有一种纵向的层次结构, 呈线性发展。

二、通过句际关系即段内连贯理解具体信息———培养学生微观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语篇连贯性是重要的语篇特征 (李福庆2015) 。语篇分析理论注重整体阅读, 但是并不代表是一种“囫囵吞枣”的泛读, 倘若如此, 语篇分析理论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因此, 在整体分析的基础上,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对微观阅读分析的重视。具体做法是:分析各段落之间的衔接, 甚至是词语之间的衔接 (张小平2016) 。语篇理论告诉我们, 语篇结构是有条理、上下连贯、前后一致的有机语言整体。段内连贯的主要内容是句间连贯。首句通常承载着段落间横向话题链中的一个话题。段内连贯的主要内容是话题连贯。语篇段落并不是句子的简单叠加。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单个句子意义的基础上关注句与句的关系, 把握作者在表达语义时使用的因果关系、对比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增补关系、指代关系、时空顺序、观点与事实关系等。在判断这些逻辑关系时,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常见的语篇标记 (discourse markers) , 如however, because, thus, finally, instead, on the other hand等。

(一) 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是指通过词的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互补、整体和部分等关系, 使语篇语义连贯。词汇衔接使学生明白词汇中的同义复现、同义互现原理, 解读和猜测生词。

复现关系 (reiteration) 是指某一词以各种形式重复出现在语篇中, 如原词复现、同义词、近义词复现、上下义词复现和概括词复现。

同现关系 (collocation) 属于同一个词汇链, 只要围绕一定的内容, 某类词就一定会出现。

(二) 逻辑联系语

为了表示两个或更多的句子之间的某种逻辑关系以及语篇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语义上的联系, 语篇常常使用逻辑连接词。因为, 使用连接词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上下连贯、很好地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刘建文2016) 。

1.词:如however, but, also, therefore, so等。

2.短语:如on the contrary, as a result, in other words等。

3.分句:如that is to say, what is more, all things considered等。

三、语篇分析实例

下面以2016年高考英语 (全国Ⅰ卷) 阅读理解C篇为例进行语篇分析。本文是一篇结构清楚、条理清晰的议论文。教师讲授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解读文章宏观框架, 把握文章主旨, 再引导学生进行段落层面和句子、词汇层面的微观分析, 最后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 推断答案。一个段落常有一个主题句 (topic sentence) 作为开头, 表达段落的中心思想, 其后的句子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句进行进一步阐述, 从各方面发展、支持和丰富这一中心思想, 我们通常称之为扩展句 (supportingsentences) 。本文的主题句是“The meaning of silence varies among cultural groups.”后面三个自然段的开头句则起到了统领整个段落的作用, 也可以称为每个自然段的主题句。紧随其后的句子都是以它们为中心进行阐述的, 起到发展、论证和支撑主题的作用。这篇文章的主旨大意为:沉默在不同风俗中所表达的不同意义及其在医疗方面的作用。这样, 文章脉络便非常清楚地呈现了出来。第35题, 文章标题即可以通过主题句“The meaning of silence varies among cultural groups”归纳得出选项B, What It Means to Be Silent。

文章结构可以用一个树形图 (见图1) 表示:

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句际关系, 即段内连贯理解具体信息———培养学生微观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1) The meaning of silence varies among cultural groups. (2) Silences may be thoughtful, or they may be empty when a person has nothing to say. (3) A silence in a conversation may also show stubbornness, or worry. (4) Silence may be viewed by some cultural groups as extremely uncomfortable;therefore (因果关系) attempts may be made to fill every gap with conversation. (5) Persons in other (词汇衔接) cultural groups value silence and view it as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a person’s needs.

解读:通过 (2) 句中may, may和 (3) 句中的may also词义复现, (4) 句中some cultural groups和 (5) 句中的other cultural groups相互照应, 第一句应为主题句。首句中的varies同义替换了第32题的选项C, culture-specific。

本段句间结构树形图 (见图2) 如下:

(1) Many Native Americans value silence and feel it is a basic part of communicating among people, just as som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Thai persons do. (2) Therefore (因果关系) , when a person from one of these cultures is speaking and suddenly stops, what maybe implied is that the person wants the listener to consider what has been said before continuing. (3) In these cultures (结论) , silence is a call for reflection.

解读: (1) (2) 句通过逻辑联系词Therefore构成因果关系。 (3) 句中的复现概括词In these cultures得出结论。 (3) 句中的a call for reflection同义替换第33题的题干a call for careful thought。

本段句间结构树形图 (见图3) 如下:

(1) Other cultures may use silence in other ways, particularly when dealing with conflicts among people or in relationships of people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power. (2) For example (增补关系) , Russian, French, and Spanish persons may use (v.) silence to show agreement between parties about the topic under discussion. (3) However (转折关系) , Mexicans may use (v.) silence when instructions are given by a person in authority rather than be rude to that person by arguing with him or her. (4) In still another use (n.) (同义复现) , persons in Asian cultures may view silence as a sign of respect, particularly to an elder or a person in authority.

解读: (1) (2) 句通过逻辑连接词For example构成增补关系, 同时, (2) (3) (4) 句中复现may use, may use, another use, 构成并列关系。第一句即为主题句。

本段句间结构树形图 (见图4) 如下:

(1) Nurses and other care-geivers need to beaware of the possible meanings of silence when they come across the personal anxiety their patients may be experiencing. (2) Nurses should recognize their own person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silence so that a patient’s silence is not interrupted too early or allowed to go on unnecessarily. (3) A nurse who understands the healing (治愈) value of silence can use this understanding to assist in the care of patients from their own and from other cultures.

解读:本段中复现了be aware of, recognize, understand, 构成并列关系。

四、结论与启示

语篇分析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文章上下文的联系、句际和段际关系、篇章模式、文章体裁、中英文行文的异同、词汇衔接等手段, 借助语法和行文逻辑来猜测、分析文本的语篇联系, 从而达到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对学生语篇分析能力的培养, 不仅要进行词汇、短语的教学, 而且要提高学生的语篇意识,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及主题句, 分析文章逻辑关系词, 解读词汇衔接等。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会逐渐建立起语篇意识, 了解语篇是一个语义连贯且具有逻辑性的整体。这样, 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会逐渐加深。分析语篇结构就是要超越句子层面, 整体解剖文本, 避免碎片化的英语阅读教学, 防止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现象, 真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2016年高考英语 (全国Ⅰ卷) 阅读理解C篇进行语篇分析, 认为教师应注重文体模式和体裁模式的教学, 培养学生对语篇宏观结构的分析理解能力;应引导学生在理解单个句子意义的基础上关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微观阅读分析理解能力。探讨语篇分析在高考阅读理解题型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语篇分析,语篇连贯性,篇章结构

参考文献

李福庆.2015.从语篇连贯性角度探究阅读理解的解题方法[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12) :56-61.

刘建文.2016.如何通过教材语篇分析培养学生构建篇章的写作能力[J].英语教师, (7) .

彭漪, 柴同文.2010.功能语篇分析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2016年高考数学全国理 篇三

试题已知a≥3,函数F(x)=min{2|x-1|,x2-2ax+4a-2},其中min{p,q}=p,p≤q,

q,p>q.

(Ⅰ)求使得等式F(x)=x2-2ax+4a-2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

(Ⅱ)(ⅰ)求F(x)的最小值m(a);(ⅱ)求F(x)在区间[0,6]上的最大值M(a).

按照命题组事先设计试题的意图,此题作为简单题第三题,不刻意增加试题的难度,是一道上手快、得分易的基本题(命题组原计划将此题设计成两空的填空题),重点考查函数基本思想和方法.从阅卷的实际情况看,试题难度预计有一定偏差,但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全省平均分为546,32%的学生得1分或0分,9%的学生13分及以上.下面我们首先简要介绍试题的常见解法和学生的典型错误.1试题的常见解法及典型错误

1.1第(Ⅰ)题的解法与典型错误展示

1.1.1第(Ⅰ)题的正确解法

正确解法1此问首先需将问题等价转化为:求解关于x的不等式2|x-1|≥x2-2ax

+4a-2(a≥3).下面通过讨论去掉绝对值符号转化为常规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①当x≥1时,不等式等价于2x-2≥x2-2ax+4a-2x2-(2+2a)x+4a≤0(x-2)(x-2a)≤0

2≤x≤2a(a≥3),故此时x的取值范围为[2,2a].

②当x<1时,不等式等价于2-2x≥x2-2ax+4a-2x2+(2-2a)x+4a-4≤0.考虑到二次函数h(x)=x2+(2-2a)x+4a-4的对称轴x=a-1≥2,

故h(x)在(-∞,1)上单调递减,故当x<1时,h(x)>h(1)=2a-1>0,从而不等式x2+(2-2a)x+4a-4≤0在

(-∞,1)上无解.【说明:当x<1时,利用x2+(2-2a)x+4a-4=x2

+(2a-2)(2-x)>0也能说明不等式无解】.综合上述,使得等式

F(x)=x2-2ax+4a-2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为[2,2a].

正确解法2由于F(x)的草图如图2所示,我们先求出方程x2-2ax+4a-2=

2(x-1)的根x1=2,x2=2a.考虑到当x≤2时,x2-2ax+4a-2≥2|x-1|,故从图中可知,不等式2|x-1|≥x2-2ax+4a-2(a≥3)的解集为[2,2a].

1.1.2第(Ⅰ)题的典型错误

典型错误1(参数分离法根深蒂固)由于不等式2|x-1|≥x2-2ax+4a-2等价于

a(4-2x)≤-x2+2|x-1|+2.显然x=2不等式成立,当x≠2时,不等式等价于

x>2,

a≥-x2+2|x-1|+24-2x,或者x<2,

a≤-x2+2|x-1|+24-2x,再将问题错误转化为上述不等式对任意的a≥3恒成立.

与上述错误解法大相径庭的另一种解法为:将不等式2|x-1|≥x2-2ax+4a-2中的绝对值通过x≥1,x<1讨论消去后再采用参数分离法求解,仍然将问题错误等价成恒成立问题.

典型错误2(讨论对象错误)求解过程中通过讨论实数a的范围来求最值,不理解产生分类讨论的原因和目的.

典型错误3(图像绘制不正确)在图2中忽视点B的存在而导致产生错误结果[2,+∞).

典型错误4(用十字交叉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比较生疏)不少学生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x2-(2+2a)x+4a≤0求解时求二次方程的根x1=2,x2=2a或用求根公式求,或无法正确求解,对十字交叉法比较生疏.

典型错误5(不善于借助图像直观分析二次方程根的位置)当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2+(2-2a)x+4a-4≤0时,毫无顾忌地直接利用求根公式x=2a-2±(2-2a)2-4(4a-4)2

=a-1±(a-1)(a-5),从而盲目地认为不等式的解集为[a-1-(a-1)(a-5),a-1+(a-1)(a-5)],

殊不知一元二次方程x2+(2-2a)x+4a-4=0的根是否存在(比如3≤a<5时则方程无实根)、也不考虑要讨论根a-1±(a-1)(a-5)是否落于区间(-∞,1)内.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不善于利用图像来直观分析二次函数的零点位置,从而很难想到如同标准参考答案中借助x2+(2-2a)x+4a-4=x2+(2a-2)(2-x)>0来简要说明不等式无解.

1.2第(Ⅱ)题解法和典型错误展示

1.21第(Ⅱ)题(ⅰ)问的正确解法

正确解法1(利用min{min{p(x),q(x)}}=min{p(x)min,q(x)min}求解)设f(x)=2|x-1|,

g(x)=x2-2ax+4a-2,则m(a)=F(x)min=min{min{2|x-1|,x2-2ax+4a-2}}=min{min{f(x),g(x)}}

=min{f(x)min,g(x)min}.由于f(x)min=f(1)=0,g(x)min=g(a)=-a2+4a-2,从而

m(a)=min{0,-a2+4a-2}=0,3≤a≤2+2,

-a2+4a-2,a>2+2.

4.2016年高考数学全国理 篇四

1.2016年全国卷一(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安徽、福建):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2.2016年全国卷二((适用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内蒙古、新疆、重庆、海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学习、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3.2016年全国卷三(试用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专利。可是指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从,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万类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2016年北京卷

(1)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①高中阶段的学习最需要注意什么,请给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提一两条建议,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150字左右。②很多家长在微信或QQ等媒体上建立了所谓“家长群”,请对这种现象发现评论。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150字左右。③请以“荷”为题,写成一段抒情文字。不超过150字。

(2)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肺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以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证据充分,论证合理。

2.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他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5.2016年天津卷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6.2016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2016年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7.2016高考语文上海卷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8.2016高考语文浙江卷

虚拟现实现在已经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逐渐变成现实的一部分,比如VR设备足不出户就能环游世界。我们怎么看这一现象呢?应该是接受,还是拒绝,或者是跟它保持一定的距离?根据材料作文。

5.2016年高考数学全国理 篇五

永州一中

刘小忠

第一篇:尺子

从100分到98分,挨一顿揍;从55分到61分,得一个吻。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却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许多人看来,前者退步了挨揍是天经地义,后者进步了得吻是理所当然。

我们常说,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在现实生活中,应当说尺子是最公平的,但拿在不同人的手里,去度量不同的人,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想读更多此类好文章请加微信:ncf724我们习惯了妈妈在厨房中的忙碌,一日三餐总是准时吃到可口的饭菜,可当有一天,我们回家面对着干锅冷灶的时候,却首先想到的是无饭可吃,沮丧之余,面露愠色,甚至开口责备,完全忽略了她累了病了,撑不住了,连烧口开水的力气也没有了;而我们的爸爸偶尔下一次厨房,煮一碗面,却能让一家人感到万分知足。惯性,使我们的尺子变得富有弹性,却无法丈量出爱的深远。

每个单位都良莠不齐,有干的有看的,也有捣乱的,总有一些秃子混在和尚之中滥竽充数。奇怪的是干的永远在干,看的一直在看,而干得越多失误也越多,得到的批评也越多,而那些看客,偶尔偷机取巧做做样子,就会名利双收。甚至那些捣乱的,变得乖巧一些,就会让领导和一席众人皆大欢喜,心满意足。惰性,使我们的尺子带了偏见,就再也无法凝聚众人的力量。

大家还记得北方小城那位舍粥的大嫂吗?每到冬天她就半夜起来,熬上满满的三锅热粥,免费送给寒风中瑟缩的清洁工、穷苦人和乞丐,数年如一日,不曾间断。而当有一天,一位老汉从中吃出了一粒沙子,顿时将一碗热粥泼在大嫂的 身上,而领粥的人,也瞬间划分为两大阵营:有人说老汉不该撒野,也有人指责大嫂不该掺沙子。薄情,让我们的尺子扭曲,冷了多少善良的心。

开县一辆满载了19名乘客的中巴,突遇险情,一头栽进深达五米的水塘。当地村民金有树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砸开车窗将19名乘客全部救出,自己却因长时间冷水的浸泡患上肺病,举债治疗数月,告借无门,不得不离开医院,病死家中。19名幸存者无一人去医院探视,更无人为他送行。金有树临死前写下一封信,第一句话就是:“我救了19人的命,现在谁来救我的命。”冷漠,让我们的尺子訇然寸断,留下无尽的遗憾。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子。我们用它来衡量别人,更要时常度量自己。这个世界,应当有这样一把尺子,于情充满温暖,于理凸显公平,于法彰显正义,时时刻刻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只要坚持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苛责自我,宽厚待人,星星之火,势必燎原,人间终会洒满阳光,洒满爱。

第二篇:巴掌让孩子迷茫 唇印给孩子力量

一一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爸爸、妈妈:

我知道,此时此刻,爸爸,您正在厨房里辛勤地忙碌。妈妈,您正在校门口焦急地等待。拿到今年高考作文题,看到图上的巴掌和唇印,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孩子是你们生命的延续,是你们生活的全部。可怜天下父母心。巴掌和唇印的背后,都是深深的情、浓浓的 爱。古人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我的脸上,既留下过唇印,也留下过巴掌。如今,他们都幻化成了一份记忆、一种感动。

然而,这份记忆,这种感动,我领悟得太迟了。很多同龄孩子,可能还没有领悟到这一点。其实伴随我和他们十二年学习生涯的,是无穷的压力、无限的自责和无尽的纠结。分数,分数,我的生活中,永远充斥着分数。你们习惯于拿我的分数和别的孩子比,拿这学期的分数和上学期的比,拿这次考试的分数和上次比,拿这一科的分数和别的学科比。比得满意了,你们会表扬和奖励。比得不满意,你们会批评和责罚。批评和责罚,当然让我沮丧,因为没考好。表扬和奖励,却也让我不安,下次怎么办。

有位哲人说过:“永远不要去追一匹马,用心种好你的草地,马自然会来。”还有人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过同样的意思:“你若花开,蜂蝶自来。”再往前找,孔子曾经说过:“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其实他们说到的,都是目标和路径之间的关系。学习成绩是我们的目标,那么路径就是一味地苛责吗?显然不是。

人要脸,树要皮,谁不想要个好成绩?但是积我十二年的经验和教训,最重要的决不是成绩,而是“兴趣”和“信心”。有了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心,成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爸,妈,您知道您的巴掌意味着什么吗?它意味着“兴趣全无”,它意味着“信心全无”。

俱往矣。陶渊明说过:“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您二老也说过,不准备要二孩了。那么经验也罢,教训也罢,意义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事情在于将来做了父母,我该怎么对待孩子。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兴趣比分数重要,信心比黄金珍贵。”

按照图中的意思,可以这样表达:“100分需要表扬,98分也需要表扬。61分需要鼓励,55分更需要鼓励。”以后,我的孩子如果考了100分,我会说:“不错!”考了98分,我会说:“很好!” 考了61分,我会说:“想吃什么,我来做。”考了55分,我会说:“想吃什么,我请客。”归根结底,就是决不让我的孩子被分数压得抬不起头,永远保持他对学习的兴趣、对自己的信心。中医讲究“扶正祛邪”,也就是充分激发病人自己的免疫力去战胜病魔。我相信,在兴趣的推动下,在信心的引领下,任何一个孩子,都会有所成长,有所进步。哪怕从55涨到61,那也是不小的进步。

爸,妈,时间已近交卷。其实我还有很多话想对您说。感谢爸妈给了我生命,陪伴我成长。

还有,求爸妈一件事:这门考试结束,千万别问我考的怎样。我知道你们急于了解。拜托,拜托!

儿敬上 2016.6.7于考场

第三篇:教育,不能缺失了“掌痕”

有人将夏明的漫画稍作改动,其画面清晰可见:条纹衣男生第一次考100分,得到一个亲吻的奖赏,第二次考98分时得到的却是一个耳光的惩罚;黑短袖男孩,第一次考55分,挨了一巴掌,第二次考61分,得到了一个亲吻。两幅画面的寓意很明显:无论基础如何,只要有进步就会得奖赏,退步了必将遭到惩罚。

从纵向对比中我们还会发现,条纹衣男生得到了“吻印”之后却难以维持现状而退步了,而黑短袖男孩第一次收获了“掌痕”之后,成绩很快进步了。

这不是在警示我们: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能缺失适当的惩罚吗?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之所以耐寒,是因为它不畏惧严冬。人又何尝不如此呢?经不起严峻考验何来顽强的意志力?纵观当今社会,人们一谈教育必言赏识,谈“惩”而色变。在这种赏识教育的温室里,孩子们失去了最基本的挫折承受力。有的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学习进步,口头表扬不起作用之后便是不惜重金奖励,而面对孩子成绩下降时 却敢怒不敢言。因为家长们担忧:长春17岁男孩因父母的几句批评跳楼身亡了。因为老师们害怕:徐州丰县某高一学生因在数学课上看小说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后跑出教室从5楼跳下去了;扬州一小学生因不愿意打扫卫生被老师批评而负气跳楼轻生了。老师们更是恐慌:湖南桃江一学生因不叠被子被老师批评而跳楼,教师夫妻被逼下跪之后没有丝毫的教师尊严了。这些生命之花为何如此脆弱?因为在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中缺失了惩罚,就像长期生活在温室里的花儿一样经不起风吹雨打。

在缺失磨难与挫折教育的环境中,我们很难培养出多次被贬而乐观豁达的苏东坡,更难以出现忍辱负重而奋笔疾书的司马迁。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几句批评都无法承受的人,都是因为缺少了磨难;连一点挫折都承受不起,何谈担当大任!

受教育者失去了惩罚教育,而教育者必将遭到惩罚!近年来,老师因批评学生挨打,父母因教训子女而遭杀害的例子已不再是新闻。

我们无意提倡棍棒教育,但棍棒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近年来出现的虎妈狼妈鹰爸们也确实将他们的孩子送进了理想的名牌大学,当今赏识教育环境中的孝子也不一定比“棍棒底下”出现的人数多。“高薪养廉”并没有减少贪官的数量,“废除死刑”倒是让监狱“人满为患”了。奖赏远不如严惩更具威慑作用,奖罚不明的军队必定失去战斗力,只奖不罚的教育难以培养出意志坚强者。在适当的惩罚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不仅意志力强,而且更孝顺父母,珍惜生命。回归适当的惩罚教育,回报我们的不仅仅是孩子优异的学习成绩,更是给了我们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值得欣慰的是,在因失去惩罚教育而遭遇惨痛教训之后,人们终于记忆起了“吻印”与“掌痕”的故事,尤其让大家明白,“掌痕”并没有让人消沉反而是激励成绩提升的有效措施。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而在某些环境中,磨难与挫折远比奖赏更具教育作用。

只奖不罚的教育必将面目全非,缺失惩罚的教育必将丧失其应有的功能!

第四篇:给孩子一块最后的栖息地

平日考满分的孩子,若是考了一次98分,家长就可能暴怒;平日里不及格的孩子,若是某一次超过60分,家长就有可能喜极而泣。说到底,不过是平常表现给人带来的心理预期不同。或许,这是人的某种劣根性。

我们生活中常常看到一种情况:每天任劳任怨干活的人,某一天闲了下来,旁人就无法忍受;习惯懒散度日的人,某一天突然勤快起来,大家就会对他的表现喜出望外。若是两者的突然变化发生在同一天,就很可能出现人们对后者的好评率大幅上升,对前者的印象分迅速降低——甚至,前者会招致一个响亮的耳光,后者却得到一个甜美的亲吻„„

你可以说这是人之常情,但是结果未免会使勤于做事的人感到心凉。做事的人容易被挑剔,即便成果累累,也会招人指指点点甚至责骂;付出少的人因为什么都没做,反而无处可挑。我们常说日久见人心,可人心多变。有心的人,能时刻记着别人的好,若能遇见,实属难得。所以,我们才需要来自朋友、家人、爱人的信任,并回报以同等的理解和信任。成绩的变动,原因是复杂的,谁都不该因为一时的状态变化去伤害另一个人。毕竟,人不是只存在于某个时间点的平面形象。每个人都是经过时间的沉淀,一点点成为了现在的样子。

话说回来,人生原本不该局限于别人眼里的优秀。不禁想到《伤仲永》一文,神童仲永最后会“泯然众人”,是其父母急功近利,过于压榨孩子的天性所致。孩子不该是父母用来炫耀的工具。每个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都应当拥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但是,便是仲永最后成为普通人,我以为,这样的生活对他来说,未必就不幸福。文人墨客自然会为世间少了一个才子叹息,但是,也仅此而已。他们不会关注仲永内心的需求; 在仲永儿时,他们也从未伸出帮助之手,给予他更好的学习环境。当然,这是我对古人的一种苛责。即便在今天,也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幸获得超于常人的天赋,都有幸生活在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

只是希望,在每个孩子摔倒的时候,家长们至少不要选择上去补一巴掌,而是选择鼓励孩子站起来,继续勇敢地向前走。亲情,是孩子最好的后盾和港湾。人生有那么多条路可走,就不要让“恨铁不成钢”成为孩子沉重的枷锁;不要让孩子感觉,自己在这世上,竟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栖息地„„

第五篇: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妈妈:

你送我到学校门口,我顺着人流走进考场,没有回望,我能够想象你眼神里复杂的情绪,我想我还是走得淡定一点吧。

可是眼前的漫画却让我思绪翻滚。

一个孩子第一次考试100分,脸上一个吻印,第二次考了98分,脸上一个掌痕;另一个孩子第一次考试55分,脸上一个掌痕,第二次考试61分,脸上一个吻印。

我想的是,第三次呢?第四次呢?只要分数有波动,孩子的待遇就有波动。按通常意义,第一个小孩是优生吧,第二个算是很普通的学生吧,可是全都生活在被分数控制的世界里,悲喜交替,无处可逃。

我有些不安,妈妈,那个对孩子又打又亲的人是谁呢?她可能是你吗?她正是你对吧?求学十二年,你没少亲我,也没少骂我,有时甚至“啪啪啪”!你引用我老师的话说我“要成为优质的做题机器”,可是我的老师总会接着说“更要成为优质的人”啊。

可是妈妈,你似乎简单了些,在陪伴我的路上,你的眼里似乎只有我的分数了,仿佛那就是我整个人的价值体现。是的我从小就会读书,就会考试,就是你昂首挺立笑傲江湖的“资本”;是的我知道好成绩的意义,它会让我更受宠爱和欣赏,它会让你更有成就和尊严,它会改写我们家的处境和命运,它会让我更便捷地获得人世间物质和精神的享受„„诸如此类。可是长大后目睹你因此而生的悲喜,我常常觉得是那么遥远。你呢?你有没有发现我越来越长的睫毛下,有更多的委屈?有没有发现我越走越快的脚步里,有更多的趔趄?你可知道,我会夜半,无言独上西楼,看月色如钩?你可知道,我会断鸿声里,栏杆拍遍,叹“无人会,登临意”?有时候竟至怒发冲冠,仰天长啸?甚或“长太息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你一直告诉我你爱我如命,所以我听话,我听你的话,不问他事,不贪享乐,不玩手机,不打排球,不弹我好的吉他,不看我爱的武侠„„我力求考得高一点再高一点,可是卷面有难有易,精神有奋有颓,也有失误比别人考得低的时候,还有命运捉弄人的时候。记得初二下学期期中考数学,120分我考了86分,回家后告诉你你脸色立变,不只是你,我爸他让我跪下思过,我不跪他一个巴掌甩过来,我一下趴到地上,那夜我跪了两个小时,可是第二天老师告诉你说少加了我30分,加上我还是全年级第一,回到家你一把搂过我亲了又亲,可是我的小小的心冰冰凉凉。妈妈,我无法承受,这是我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你知道吗?

我曾试着与你们沟通可是无效,我羡慕我的同桌李某某,他成绩平平可是说起父母却眉飞色舞,我更羡慕那些书里知道的大师和他们的孩子。鲁迅让他的儿子周海婴“完全的解放”,“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拂逆他的喜爱”;梁启超对他的女儿说“未能立进大学有什么要紧”说“天下事尽自己力量去做便是天下第一等人物”;梁培宽追忆父亲梁漱溟时说父亲的教育是“信任且开放式的”,有一次他考了59分,他拿着补考通知书给父亲看,父亲只一眼就还给儿子,那意思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这些小孩受了信任与激励,后来都有了出息。妈妈,你可知道我羡慕他们?

三个月前,百日誓师之后,一天下午放学,学校广播里传来朴树的歌:“当你仍然还在幻想/你的明天,它会好吗?还是更烂/对我而言,是另一天/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只想永远地离开/我曾经堕入无边黑暗,想挣扎无法自拔/我曾经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绝望着渴望着,也哭也笑也平凡着„„”我越走越慢,走到校门口突然泪奔,那天我索性在湖边哭得昏天黑地像一个英雄,哭完我安静地回到教室晚自习。妈妈,这是你不知道的。

有人抨击当代中国教育,说是天才教育,而所谓天才教育结果多半不是把一个普通资质的人培养成了天才,而是把他扭曲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畸形儿。我自问我尚不是畸形儿,妈妈,我为此感到庆幸,可是令我不安的是,我一样被卷在了这样的教育里了,我不知道的是我的明天,它会好吗?我们的明天,它会好吗?

妈妈,我仍然愿意考一个高一点的分数,用它来回报你。不过,明天之后,不管我考了多少分,你和爸爸都能高高兴兴地庆祝我高中毕业了,好吗?

您永远的女儿

2016年6月7日于考场

第六篇:春风化雨,学会爱

一幅漫画,画中有人,人中带情,情中含理。唇印与巴掌的交相映衬,不免让人思考,首当其冲的是当下的教育。

诚然,完美的100分令人愉悦,它代表着荣誉,书写着辉煌。追求完美乃人之常态,这好比战场上的征服,成王败寇,历史终由胜利者书写;亦如考场上的拼搏,排名录取,出类拔萃者方显英雄本色。但静己思虑,在物欲横流中野性拼抢,并以成败来论英雄的论调是否有失偏颇?“唯结果论”“唯分数论”的教育问题是不是应该直面正视了?其实,一个成功的教育,是不应该以结果为直接导向的,它应该更多的怀抱温暖,关注成长。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对每一个个体生命而言都是极为个性化的行为,有风格之异,却无好坏之分,但因为人心的塑造,才让教育的效果和技艺有了高下之风。55分之与61分,进步不大,也虽仅及格,但加诸于的是一份重过程的鼓励,对人格的尊重和成长的关爱,它体现了施教者成熟的智慧,那个唇印,显得美丽且富有诗意,因为它触动了人心最希望被肯定的渴望,从而会努力修正个体的不足,不断进步。

今天的中国教育,家长和学校常常用悄悄抢跑和拔苗助长的方式,批量生产出一一个个望之俨然的“成功人士”,他们只能在“鹰爸虎妈”的严厉苛刻中寒窗苦读,沉重机械的学习和唯分数论的应试机制下一次次感受心理的无力和挫败,他们丢失了对精神世界最美丽的追求,他们务实功利,少年老成,赢尽同学老师家长学校和社会的盛赞,然而他们的内心总印着那一个现实世界中清醒的巴掌,只要没有100分,他们的人生便会在98分,这个是现实领域的不分低分中渐渐失色。

又想起那个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的故事。凌冽的北风看似威力无穷,但它却让行人把衣服裹得更紧,温暖的南风徐徐吹动,却让行人心悦诚服。教育,应如南风,丝丝入扣且多一份温情,这样便能够润物无声般的化为力量,无论是进步中的60分,还是努力后的98分,都应该赢得的是唇印,而不是巴掌。

物质丰盈,精神苍白,结果导向,缺乏温情是这一代教育的硬伤,当我们的教育过度的关注结果而没有给予精神世界发育、建设及关怀的时候,那时的100分,不是肯定,而是嘲讽。

第七篇:莫为分数遮望眼

考试结束后,进步的孩子就可以得到嘉奖,退步的孩子便遭受打骂,尽管退步孩子的成绩比进步孩子要优秀很多。简单的漫画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悲哀:究竟从何时开始,分数变得如此重要,重要到成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

“乖,考好了妈妈给奖励。”“怎么考得这么差,太给我丢人了!”“你看看人家别人的孩子考的多好”„„.这样的话我们每个人应该都很熟悉,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每一个父母都非常关心自家孩子的成绩,总是希望孩子可以多考几分、再多考几分。可我不禁要问:分数当真有这么重要吗?分数真的可以说明一切吗?在这里,我想对每一个父母说:不要被分数遮蔽了双眼,不要将孩子束缚在分数的桎梏里。

可能会有家长反驳:我是想让孩子成绩好点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成为国之栋梁,于是剥夺孩子一切空闲时间,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从不注意在道德方面进行引导。更有甚者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多考几分,竟然帮助孩子作弊!这样的情况早已是屡见不鲜,在这样的唯分数主义教育方式下,我们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这些考试机器可以担当起复兴中华的神圣使命吗?

前些日子,少年大学生魏永康被学校劝退的新闻在网上疯传。魏永康十七岁进入中科院,二十岁因缺乏自理能力被开除。每年的中高考都会有一大批因作弊或替考而被取消考试资格的人„„.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可见,成绩绝对不是评判人的唯一标准,分数万能理论有时也会失灵。

十年寒窗一朝试锋,有人说高考是这充斥着不公平的世界中唯一公平的存在,可我却不这么认为。从来没有两片相同的叶,也从来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如何能用同样的教育模式,同样的一份试题来对待呢。一张薄薄的几张卷子怎么能够考出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修养呢?一个冰冷的数字就可以决定一个学生的命运?这未免有些片面和草率。

钱钟书高考时国文特优,英文满分,可是数学仅十五分,幸而遇上伯乐罗家伦,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终成一代文学大师。试想,若是放在我们如此注重分数的现代,那么钱先生可是严重的“偏科”,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迈过高考的门槛的。由此看来,分数真的不能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尺。

分数重要么?诚然,有时分数可以代表很多,但是分数绝对不能代表一切。莫为分数遮望眼,分数以外还有更为广阔而美丽的天空。

第八篇:能力不同,要求不同

今天看了这幅漫画,想到了很多东西。漫画中左边的人只是比满分低了一点就被打,但右边的人却只是考的比及格线高了一点就被奖励。乍一看可能有些不公,但细细想来,又确实是这样的。毕竟能力不同,要求不同。

一个能力出众的人,大家都会对他有较高的要求,因为大家都希望他能更进一步,有更高的成就,而一旦他退步了,人们也都会失望;但一个本身就不是那么优秀的人,一旦有了进步,大家都会感到惊喜,因为以前没有谁太过期望。

就拿古代军事家来说吧,像白起,孙子,诸葛亮,岳飞这些人都是纵横一时,几乎从未打过败仗,但他们一旦打了败仗,不知道有多少人感到不可思议。他们也会遭受到贬低和嘲讽。因为人们没有想到他们会打败仗,自然接受不了。但是如果是一个好不知名的将领呢,如果打了败仗别人也不会有太大的感觉,但是他打了胜仗,就会有人称赞他们。这就是他们身份的差距,能力的差距。能力高的人自然要求也高;相反能力低的人自然要求也低。

正如在这几天中进行的NBA总决赛一样,大家心目中的强悍的骑士队,强悍的詹姆斯,在赛场上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大跌观众眼镜。不仅2:0输了,还落后了30多分。大家对 于骑士的表现真是失望至极。这还是大家心目中的骑士吗?怎么会打成这样。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人们对他们的能力期望太大,要求也高,所以他们的失败自然会引来诸多的议论。如果不是人们认为他们有能力也就不会失望了。

我们在生活中就要像漫画中左边的人学习,我们必须有能力,虽然这样我们会被更高的要求,但是我们也会获得前进的动力,进步的动力。就如我们生活中的那些名人一样,他们虽然被要求得更高,但是恐怕他们也没有什么不乐意的。而且还会有更多的人羡慕他们。我们在生活中会被各种人要求,父母,老师,领导;也会因为各种事被要求,学习,起居,工作等等。不同的人受到的要求也不同,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努力提升自己达到他们的要求。

现在,我们最大的被要求是学习好,让我们从达到这个要求开始做起。

第九篇:显影人生

一张图,两个人,两种境遇,对应两个关键词:熟悉和陌生。熟悉的掌印,陌生的唇印,印刻涓滴过往,记录成长世态。

俗话说得好,人在江湖飘,哪个不挨刀?套用这个说法,成长路上走,谁人不挨揍?曾几何时,耳光于我,是家常便饭。不听话,啪;不好好听课,啪;考砸了,啪„„耳光啪啪山响,伴我一起成长。

儿时,小孩挨几记耳光,甚至一顿胖揍,司空见惯,大家早已见怪不怪。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对老师常讲的一句话说:“好好管管我孩子,不听话就给我打,我不会说你打坏了。”好像,打才是为了孩子好,不打不成教育。为了所谓的“为孩子好”,再不堪的手段都敢用,都会用,且得心应手。

时至今日,情况也许跟我成长的遭遇不一样,但究其本质,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观。现在的父母不舍得打孩子,就改为骂了,气不择言,什么难听的都说得出口;现在的教师不敢打孩子,换成“冷处理”——把你晾一边去。

骂与晾,是耳光的升级版,形态不同,其质如一。

如何判断孩子的好,最直观的是分数。多年来,学生们感叹着这么一句:“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后来呢,有人续上一句:“打打打,家长的王法;哭哭哭,我们的应付。”

分数为王,不仅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更是天下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又无奈的选择。分数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终点辉煌,如人所愿。加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理念盛行,还有几人能在分数面前,淡定从容?

分数是人生的“显影液”,操持在谁手上,谁都有洞悉一切,指点江山的优越感。没考满分,不行,分数掉下来了,更不行,怎么办?给他一个耳光呗,让他长长记性,买个教训!分数见涨,学习进步了,好,亲他一口!就这么简单明了,黑白分明。

判断一个孩子的进步,规划一个学生的未来,分数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未必。

网络上流传着两份名单:“第一份: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前面十人,你能认识几个,后十位呢,你有几个不知道的?

答案很滑稽,后人不知的全是清朝的状元,至今令人敬佩的那十个人,都在清朝的科举考试中,败下阵来,名落孙山。

是分数在他们面前,划出了一条天河,一边众星捧月,世人景仰,另一边郁郁寡欢,默默无闻。然而,时光却在他们当中,划出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分界线,一边默默无闻,另一 边世人景仰。

分数可以显影孩子一时之得失,却无法区分一个人未来之高下。

人生处处有山丘。歌星李宗盛唱道:“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古人云:一山放过一山拦。人生不是一场接一场的考试,而是一座又一座山丘,经受住一次考验,前面还有更高更多的山,等我们去攀登。

分数之外,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品德、勇敢、善良和坚持等等,才能综合考量出一个人的能力和实绩,真正做到无误差地显影人生。

第十篇:学霸和学渣

从步入幼儿园开始,我们便步入了求学之旅。从小到大,围绕在周围的关心无非是成绩。近来,网络上出现了“学霸”、“学渣”的流行语。人们在羡慕学霸,自称学渣的同时,却不曾发现这个世界对待学霸学渣的不同。

在家长眼中,学霸就是要满分,学渣及格就可以。

在中国这个拥有悠久科举考试历史的国家,应试教育的环境我们无法改变,亦只有努力学习,求高分求高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更是关心分数。然而对于从小成绩好的小孩,他们的要求很苛刻,不允许有一点失误。前几年一位“虎妈”在网上迅速走红,原因是这位妈妈立志让儿子考上北大,从小开始安排满满的时间表,无穷尽的补习班和作业。这样的家长有很多,他们对于孩子的要求很高,就算98分 仍然不满足。而对于从小调皮捣蛋、成绩不太好的“学渣”,父母明显更容易满足。因为父母,学霸们承担的压力更大。

不仅仅是父母,在社会上,学霸就意味着万能没有瑕疵,学渣可以获得自由的生活。

人们总在羡慕着学霸,羡慕的那些成功人士身上的荣光,殊不知他们肩上的责任与压力。能力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对于步入社会的“学霸”,更是不允许他们有犯错的机会。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事业成功,是公认的“学霸”人物,双十一购物节,当得知他一天卖出十几个亿时,大家不禁投来艳羡的目光,但当后来知道他当天的售出商品有近一半被退货时,大家立即转变了态度,否定和质疑几乎把他的所有成绩掩盖。而对于一个小偷在偷了钱包后打了欠条的事件,大家赞语一片,忘记了他行窃的的事实。因为社会,“学霸” 们有苦难言,生活其实不比学渣容易和顺畅。

当然,家长和社会对于学霸学渣的区分对待并不意味着学渣的日子比学霸轻松很多。学霸满身荣光,万人瞩目;而学渣更多的是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娱自乐。学霸和学渣其实各有各的烦恼,我们能为他们做的,其实就是去掉有色眼镜,一视同仁。

对于学霸一类的成功人士在经历一些小的挫折和失败是,给予他们肯定的目光。中国著名羽毛球运动员林丹多次在世界夺得冠军。近期他又一次打败了新加坡运动员李宗伟斩获世界第一,获得大家的赞许。林丹的成就不仅仅是他的付出和努力,更源于他的自信。当他在比赛中失利时,大家给予他鼓励,而非过于苛责的要求,于是乎他越走越顺利,一次次拿冠。人难免都会犯错,我们更应宽容对待学霸的一次失误,给他们更多的自由。

6.2016年高考数学全国理 篇六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以“军事化管理”“高考加工厂”著称的河北衡水二中不到一年就有两位学生跳楼身亡,于是,学校在每层教学楼都安装了密封的铁栏杆。为此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

“衡水中学是监狱,衡水二中是地狱。”一位家长说,衡水人都知道这句话,学校的孩子们更有切身的体会,“但有什么办法呢,为了孩子考大学就苦3年吧。”

多名在校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也是为了学生好,“确实显得气氛压抑,但大家都在学习,没有太关注这些”。

网友们更是“吐槽”不断。

而校方表示,此举是为了学生的安全,对于网友们的评论不予回应,学校会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踏实做好教育工作。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但其并非教育的唯一阵地。关于教育和生命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角度一,培养青年人正确的“三观”是首要任务,而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家庭、社会不能只把任务推给学校,学校不是万能的。

角度二,学校教育毕竟是教育的主阵地,不能功利化,而是百年树人。“军事化管理”“高考加工厂”无疑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

角度三,珍爱和敬畏生命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则,教育有外在的教育和内在的教育,最终是将“他教”转化为“自教”。

角度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家长的“为了孩子考大学就苦3年吧”,学生的“气氛压抑,但大家都在学习,没有太关注这些”,学校的“不予回应,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踏实做好教育工作”等是不是产生悲剧的根源——“集体无意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苏格兰北部设得兰群岛有一条一日游路线,一位退了休的远洋老船长负责运送游客。

油轮每次起航前,老船长都会面对着风平浪静的大海祈祷;很多时候,游客看到这种情况,都会禁不住笑出了声。有一次,油轮起航不久,平静的海面狂风大作,船疯狂的颠簸;这时,很多游客开始向老船长一样祈祷,也有人要求老船长跟着他们一起祈祷。但老船长说:“在风平浪静时我要祈祷,但在波涛翻滚时我要照顾好我的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1)从老船长在风平浪静时祈祷的角度立意,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要学会居安思危。(2)从老船长在波涛翻滚时只照顾船的角度立意,危险时刻要靠自己、不惧怕困难、求人不如求己。(3)从老船长祈祷和照顾好自己的船的角度立意,期待美好、不怕困难,事事认真才能成功。(4)从游客的角度立意,正视现实、正确理解别人的做法。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鲁国国君孟孙进山打猎,活捉了只小鹿,让臣子秦西巴先送回宫中,供日后玩赏。秦西巴在回宫的路上,发现一只大鹿紧跟其后哀号,叫声十分凄惨。秦西巴心中不忍,便放了小鹿,自己也因此被赶出宫门。

一年后,孟孙要为太子找老师。许多臣子都来向孟孙推荐,孟孙却单单请回了秦西巴。一个人能挺多直站多高,取决于品性的底色。使国君放心托付太子的,不正是秦西巴的慈悲之心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从秦西巴的角度写一个人要具备优秀的品性底色。即慈悲、善良、仁爱、忠孝礼义廉耻等,从孟孙找老师的角度写现代教育慈悲、善良、仁爱、忠孝礼义廉耻等这些是做老师和家长的必须要想办法让孩子具备的底色。如果老师和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成绩,那么二十岁后的孩子没有考试.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巷口,一台停着的电瓶车挡住了一辆小车的去路,小车司机在车上一个劲地按喇叭。过了一会儿,电瓶车主人匆匆上来准备推开电瓶车。小车司机忍不住愤怒地开口了:“按了半天你没听到吗,习惯怎么这么差,懂不懂规则?”电瓶车主人一听,也生气地回了句:“我在忙嘛,就分分钟的事,你就不能包容一下,自己动手推开?”小车司机又接了句:“你的车为什么要我推?”电瓶车主人也不甘示弱……吵声越来越大,道路越来越堵,原本宁静的小巷在刺耳的吵嚷声中显得那么的不和谐。

类似的事情也许曾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读了这段文字你也许有所联想或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标题,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文题解析】:针对此材料,可以从电瓶车主人的角度立意,可以从小车司机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两者综合的角度立意。

从电瓶车主人的角度确定话题,如“规则意识”“方便自己与影响他人”“习惯是不是小事”等;从小车司机的角度确定话题,如“指责与行动”“批判与建设”“他错与己错”等;从两者综合的角度确定话题,如“和谐取决于每个人”“自我反省”等。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断舍离”是日本家政咨询师山下英子所倡导的一种极简生活理念:通过“做减法”,“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让自己生活在宽畅舒适的空间,从而寻求压力的缓解和心灵的释放。

这种生活理念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题解析】:倡导物欲更少的简朴生活,以求释放更多的身心自由。也可以从人际交往角度,尚简尚真,摒弃烦琐礼节,;从学习角度,倡导去芜存菁,对一些已经过时的、实用价值不高的资料,对各种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勇于舍弃等。若从反面立意,倡导“加法”,观点深刻,符合主流价值观也算符合题意。(冠华作文网)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常常要经过十字路口,红绿灯、交通警……车来车往的都是喧嚣。方向与选择,混乱与规则,从众与坚守……瞬间的生活场景,往往也能带给我们丰富的感受和思考。

请结合上述现象及其反映的问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请工整书写,力求美观。

【文题解析】:只要在人生的方向与选择,混乱与规则,从众与坚守等各种十字路口做出正确的选择即可。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杨绛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写作这篇文章,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一句话作为立意的角度,也可以综合两句话进行立意。第一句话强调世界是自己的,你的世界是你自己的,你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为此,人必须要塑造自己,成就强大的自己。没有人为你创造美好未来,你的一切都由你自己来把握、来经营,与他人无关。就是你要具有强大的独立意识,独立完成,独立做到,独自担当。第二句话强调每个人都与我有关,因为我们是社会的一份子,是世界的一份子,人与人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关心别人,学会关心世界。

由第一句话,可以立意:“世界与我无关”“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我的世界我做主”等。

由第二句话,可以立意:“我与世界”“一枝一叶总关情”“让世界充满爱”等。

综合这两句话,可以立意:“爱自己、爱世界”“锤炼自己,改变世界”等。

写作时,最好把两句话综合起来,展开论述,但也可以以某一句话为重点,深入挖掘,用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散性思维,旁征博引,活用论据,综合生活实际,提出有创意的观点。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六月高考录取志愿填报中,云南省的文理状元被北大、清华抢夺,前五十名成绩者被各大名校征召,600分以上者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哪些心不甘情不愿难以抉择的考生和担心不被录取的考生觉得很不公平。一位招生老师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平其实是由你们学生自己决定的。你怎么理解招生老师的话?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要求准确立意,明确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文题解析】:填报高考志愿是由学生的分数决定的,分数由学生的自我条件和努力决定,它是相对公平的。人生的公平很多时候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去争取。无论是高考还是将来的人生发展,准高三学生现在有必要重视这一点。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常常看见这样的画面:地铁上、饭馆里、电梯上、马路边,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都被手机填满。朋友聚餐、家人团聚,“低头族”依旧忙着看微博、聊微信、玩游戏,就算搭话也是敷衍了事。“低头族”的队伍正在壮大,从年轻人到中老年人,甚至小孩子也在加入。

“低头族”源自英文单词phubbing,是一个完全被杜撰出来的单词,由phone(手机)与 snub(冷落)组合而成,大意是因玩手机而冷落了周围的人的行为。2012年这个词被收进了澳大利亚全国大辞典。很显然,信息时代的无礼与冷漠正在全球蔓延。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一、材料中的立意应该侧重于“低头族”的负面效应,而不是对“低头族”现象给予肯定。

二、可以从以下角度来构思:

(1)凡事应讲求个度。合理使用手机,可以为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太过沉湎在自己和手机的小世界里,就只会让人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2)不应该被手机所左右。手机虽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不加节制,必然会使人际关系退化,甚至引发情感危机。

(3)唤醒自制力。如果“低头”淡漠了友情、亲情,损害了身体健康,罪魁祸首不是手机,而是我们被打败了的自制力。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是一篇草稿。每个故事都是下一个故事的草稿,人们涂改来,涂改去,当弄得几乎干干净净没有了什么差错时,生活也就结束了。”法国畅销小说《没什么要紧》中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发表你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7.2016年高考数学全国理 篇七

一、题目[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查尔酮类化合物G是黄酮类药物的主要合成中间体, 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已知以下信息:

(1) 芳香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110之间, 1 mol A充分燃烧可生成72 g水.

(2) C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3) D能发生银镜反应、可溶于饱和Na2CO3溶液、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有4种氢.

回答下列问题:

(1) 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

(2) 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 E的分子式为_________, 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

(4) 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5) D的芳香同分异构体H既能发生银镜反应, 又能发生水解反应, H在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6) F的同分异构体中, 既能发生银镜反应, 又能与Fe 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共有___________种,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 且峰面积比为2∶2∶2∶1∶1的为______________ (写结构简式) .

二、分析

该题给出了物质转化之间的条件及一些信息.解题时既要看框图, 又要看题中给出的信息.

由信息 (5) 可知, F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有了以上分析, (1) (2) (3) (4) 问就很容易回答.

三、参考答案

(1) 苯乙烯

四、点评

本题框图关系清晰, 所给信息明确.从框图中起始物开始, 结合信息可逐步推出每一物质.题目中的明显信息有A到B及B到C的反应条件, 容易推出A为烯, B为醇.再结合信息 (1) (2) , 可确定A、B、C是什么具体物质.由D的化学式、D到E的条件及信息 (3) , 学生也容易确定出D的结构.

该反应的实质是取代反应.

在 (5) 中:

明确了以上反应机理, 就容易完成E到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F与C生成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也就容易写出G的结构简式.

本题的第 (5) 问, 实则考查了HCOOH可以发生银镜反应的特性.

8.2016年高考数学全国理 篇八

2013年全国高考已落下帷幕,考生及老师们有感慨、有喜悦、有纠结、也有心酸,真可谓意犹未尽.尤其全国卷理综25题更是众多考生讨论的焦点.这道题考查的内容覆盖物理必修1、必修2、选修3-5三个模块的知识,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解答方法灵活多样,采用动力学大门的“三把金钥匙”——动量观点、能量观点、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都能解答出来.以下三种解法与各位共同商榷.

试题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己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求:

(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解法一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

(1)从t=0时开始,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使物块加速,使木板减速,此过程一直持续到物块和木板具有相同速度为止.由图可知,在t1=0.5 s时,物块与木板的速度相同.设t=0到t=t1时间间隔内,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则v1=a1t1,v1=v0+a2t1,式中v0=5 m/s、v1=1 m/s分别为木板在t=0、t=t1速度的大小.

设物块和木板的质量为m,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g=ma1,(μ1+2μ2)mg=ma2,

联立上述各式解得μ1=0.20,μ2=0.30.

(2)在t1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设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物块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1′,2μ2mg-f=ma2,假设f<μ1mg,则a1′=a2′,f=μ2mg>m1mg,与假设矛盾,故f=μ1mg.

由此可知,物块加速度的大小a1′等于a1;物块的v-t图象如图2中点划线所示.由运动学公式可推知,物块与木板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距离分别为

s1=2×v212a1,

s2=v0+v12t1+v212a′21,

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大小为s=s2-s1,联立上述各式解得s=1.125 m.

解法二运用动量定理和v-t图象

(1)设物块和木板的质量为m,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木板在t=0、t=t1速度的大小分别v0=5 m/s、v1=1 m/s,由动量定理得

对物块:μ1mgt1=mv1,

对木板:-(μ1+2μ2)mgt1=mv1-mv0,

联立解得μ1=0.20,

μ2=0.30.

(2)在t1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由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知,木板加速度大小比t1时刻前小,由动量定理得

对物块:-μ1mgt1′=0-mv1,

对木板:-(2μ2mg-μ1mg)t2′=0-mv1,

联立解得t1′=0.5 s,t2′=0.25 s.

物块的v-t图象如图中点划线所示.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大小等于0.5 s前后两v-t图象“面积差”(图中阴影部分)之差.即

前0.5 s面积差:

s1=[12(1+5)×0.5-12×0.5×1] m=1.25 m.

0.5 s后面积差:

s2=[12×0.5×1-12×0.25×1] m=0.125 m.

所以,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大小为

s=s1-s2=1.125 m.

解法三运用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和运动学公式

(1)设物块和木板的质量为m,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木板在t=0、t=t1速度的大小分别v0=5 m/s、v1=1 m/s,由动能定理和运动学公式得μ1mgs1=12mv21,

对物块:s1=12v1t1,

对木板:-(μ1mg+2μ2mg)s2=12mv21-12mv20,

s2=12(v0+v1)t1,

联立得s1=0.25 m,μ1=0.20;

s2=1.5 m,μ2=0.30.

(2)在t1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由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知,木板加速度大小比t1时刻前小,由动量定理和运动学公式得

对物块:-μ1mgt1′=0-mv1,s1′=12v1t1′,

对木板:-(2μ2mg-μ1mg)t2′=0-mv1,s2′=12v1t2′,

联立解得t1′=0.5 s,s1′=0.25 m;

t2′=0.25 s,s2′=0.125 m.

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大小为

s=(s2+s2′)-(s1+s1′)=1.125 m.·中学生·

上一篇:中学共青团工作总结下一篇:轧花厂各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