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社会实践报告

2024-11-08

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社会实践报告(共12篇)

1.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一

针对越来越明显的大学生消费热问题,我们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其中对 每月学生的主要花费进行了提问、对比、数据分析,总结了我校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去向,从普遍现象来看,我校大学生中简朴的学生要明显多于肆意挥霍金钱的学生,但是,现今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导致了生活费用的明显增加。

关键字:大学生、消费、物价、消费来源

正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正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感到供养一个大学生的压力,很多人说,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基本可以赶超白领。那么,大学生的高消费到底源于何处呢?为什么大学生的花费会如此巨大呢?

本次的调查对象多为大二的学生,虽然反映出的问题不是很全面,但是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调查数据的整体来看,大多数同学的月生活费都花在了伙食费、通讯费、交通费等基本生活费用上,但是为什么生活费用会越来越大呢?我们分析,可能是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物资丰富等原因能造成的,此外,地域不同,环境消费水平的不同也是影响大学生生活费用重要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目前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增长不是很快。31%的大学生月生活费还 限于400~600元,月生活费水平主要集中于600~1000元,占到了59.5%,仅有 7.1%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在1000~1200元以上,在1200 以上的只有2.4%。从此项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结构还是十分正常的。

首先,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强,独立意识较弱,他们的 生活费来源大都仅仅来自于家庭(81%),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通过自己做兼 职打工(7.1%)来减轻家庭的负担。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大学生独立性差,责任感弱,生存能力低下,不会体谅他人,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对于中和素质和人格培养的忽视。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说明了一点,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兼职,大多数学生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而是为了要增长个人的阅历和社会经验,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 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

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这是大学生消费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据有关资 料显示,武汉大学生中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28500 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 2100 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8383.96 元。这其中有92.7%的大学生把家庭 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 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 脑、手机和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在我们的调查中也体现出了大学生消费的两极 分化,不过高消费的人还是少数的,仅2.4%的被调查者每月生活费在1200 以 上。而生活水平较低的学生主要是在娱乐、交际、通讯、衣着等方面比较节俭, 学习方面的花销也会适当减少。

研究了各个方面的支出金额后,我们发现学生们花费最多的事在饮食方面, 通讯费用和娱乐费用跟以往调查显示的结果相比有增长的趋势,花费在学习方面 的金额与其他方面相比所占比例始终较小。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 于250―― 400 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 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 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 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娱乐、通讯支出,潜在 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

花费在学习方面的费用所占比例不大从侧面反映出当代 大学生的学习心态不是很积极,学习欲望不是很强烈,经历过多的放在娱乐和校 园生活的其他方面了。学校和社会可以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多买书,多读 书,努力发展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价值。人际交往费用的增长,说明 学生越来越重视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交往,这既是好事但也有值得忧虑的地方。更 进一步的思考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 书”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正逐渐成长为新时代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大学读书的我们,目前基本上还没有能自主负担所有生活开销的能力,所以,在花钱购物时就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肆意挥霍,许多没有必要的开销都应逐一免去,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建议同学们要控制欲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攀比心理的形成 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 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 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 有必要抬不起头来;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购物时不要急于出手,多参考别人的意见; 另外要学会理财,制定每月的开销计划,进行消费记帐也是大有帮助的。理 财其实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如何去 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1.大学生毛概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大学生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学生消费情况

3.大学生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4.毛概社会实践报告

5.关于大学生课余生活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二

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民众生活质量的不断上升, 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国人常讲“民以食为天”, 食品的安全性即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感最直接的体现。当下, 我国食品企业虽然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也得到了国家和民众的大力关注, 但是仍然不断冒出许多食品安全不过关、监管力度不够的事件, 引起社会哗然, 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直接反映出我国食品企业尚未严格把关, 社会责任承担情况不理想。因此作为食品企业自身要积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并且国家监管部门和社会舆论也要将其置于重要的位置, 让民众“吃得安心、放心”。

一、食品企业发展的现状

1. 完善监管机制, 力争做大做强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地方卫生局和众多食品企业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监测计划、评估机制, 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2013年颁布GB 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其中强调了对原料、加工、产品贮存和运输等食品生产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要求, 并制定了控制生物、化学、物理污染的主要措施, 增加了原料采购、验收、运输和贮存的相关要求, 一共九项变动, 进一步细化监管准则, 加强监管力度。对于企业自身而言, 自查报告与自我评估越来越规范:2011年的沃尔玛食品安全论坛呼吁制定食品安全行业规范, 提高行业自律意识与诚信意识,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2. 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度提高, 关注点不断增强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均生活质量的上升, 人民对食品安全关注度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 城区消费者中, 特别关注食品安全与营养的占69%, 不关注的仅占不到10%, 群众越来越在乎自己是否吃的好、吃的安全。自1995年起, 卫生部将每年11月的第一周定为“全国食品卫生宣传周”, 近几年, 为了方便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许多企业还开展消费者走进企业的活动, 消费者由此更加了解食品监管的流程, 不断给予重点关注, 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与舆论氛围。

3. 致力慈善, 打造爱心企业形象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回报社会是企业应该自觉担负的义务与责任, 在此过程中, 也逐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对社会和企业都是百利而无一害。中国众多企业都将社会慈善列入企业的日常行程中, 将慈善做到实处。多年来, 中粮集团在全国各地建立16所希望小学, 在慈善事业中累计投入6000余万, 并创立了为期13年的福临门助学基金项目, 为众多食品企业树立楷模, 鼓舞企业致力慈善事业, 力所能及回报社会, 肩负起作为一个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食品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

1. 食品安全事故出现频率增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越来越完善, 但是随着公众关注度的提高,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接二连三被曝光在人们面前, “健美猪”、“染色馒头”、“塑化剂饮料”、“地沟油”、“金黄色葡萄球菌水饺”…近几年来, 这些词语一次次触动着人们的神经, 网友疾呼“我们到底还要吃多少毒品?”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现状令人担忧, 而社会责任感的普遍缺失是导致如今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重要原因。当然, 《食品安全法》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逐条落实, 相关部门查、罚力度不够, 给许多不良商家可乘之机, 然后出了问题再整治, 那么这样恶性循环下去, 中国食品安全的前景确实堪忧。

2. 消费者不信任感增强

由于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也逐渐加重, 不信任感增强。我们在江苏省进行了一系列以蒙牛、王老吉、雨润、双汇四个企业作为范例的调查, 由消费者综合企业在产品质量, 社会公益, 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表现对企业给出相应的评价。通过数据统计的结果 (见图1) 可以看出, 王老吉的公众满意度是相对较高的, 而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蒙牛、双汇与雨润, 公众满意度大幅下降。由此可见, 仅一场事故就使企业形象大打折扣, 消费者不信任感极大增强, 并且公众普遍反映在相同条件下更愿意购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生产的产品。

同时, 我们从重视产品质量、优质生产等七个方向就消费者对食品企业的期盼进行了调查, 经过数据的统计 (见图2) 可以得出, 消费者对食品企业优质生产, 完善售后, 保护环境这三个核心方面的期待都达到100%, 反言之公众对企业的核心方面的现状是失望的。当然, 消费者诚挚希望食品企业进行大整顿, 能在不久的将来给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复。

3. 员工福利下降

自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 千万个中小型企业面临破产, 而存活下来的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社会大环境和更为残酷的竞争, 员工的工作量大幅增加, 但由于企业效益的下降和福利政策的不到位, 员工的薪酬福利并没有随着工作量加大而上升, 相反还下降了。根据我们对河南某知名食品企业员工针对公平合理发放薪酬增加福利方面进行的调查, 每17个人中就有1人对其表示不满;还有, 在不久前和家乡当地一家中型棉纺织企业的女员工交谈, 她说现在钱一天比一天难挣, 任务量却一天比一天大, 一个人干两三个人的活是常有的事, 工资和任务量挂钩, 她不分白天黑夜的干活也不过最多一月拿2000元 (某西北地区) 。从以上可见, 员工福利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况且面对如此困境, 大部分员工没有选择。

三、食品企业采取的措施———以国内知名乳品企业为例

1.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监督, 做好产品质量

该乳制品企业秉承“产品质量是企业的根基”这一信念, 采取源头控制、过程把关、产品抽检的方式以保证产品质量合格。该企业在2008年乳制品行业出现行业信任危机时, 虽然企业的销售量连续下滑, 但从整个行业来看, 该企业的销售量还是位于行业的前列。从此之后, 该乳品企业加强了在奶源检测, 利用国内先进技术对牛奶进行蛋白质、脂质等成分进行测定, 以保证进入生产线的牛奶是绝对新鲜和安全的。在参观生产线时我们了解到, 牛奶进入生产线以后, 通过高温杀菌等技术, 使牛奶的品质更高。该乳制品企业又用“标准操作, 绩效工作”来要求生产线上的每一位员工, “我们的要求是生产每一包牛奶都是安全的。”该企业的管理人员如是说, 同时他也提出“企业发展的关键是要做好产品质量, 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需求”。经过不懈努力, 企业的可信任度提高了, 销量也得到迅速提升。

2. 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氛围, 用心为员工“服务”

一个好的企业不只是有好的产品, 更要有一个很优秀的企业文化。该企业管理严谨,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管理和发展。“我们的每一个管理人员都是从生产一线开始的, 只有这样我们的管理人员才能了解工人们到底需要什么。”良好的反馈回复机制也是企业文化里面很重要的一点, 企业对员工的关心关注到了每一个细节, 这大大的增加了员工对企业的热爱程度。与此同时, “员工福利是我们企业最吸引人的一点, 也是我们公司能留住人才的原因”, 六项保险保障了员工未来的生活,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最大限度保障员工的利益。在2008年的行业危急中, 该乳制品企业并未对岗位进行辞退, 甚至没有降低员工的工资, 而是降低了高层管理人员的薪资, 以此来保证员工的利益。

3. 注重环保事业, 加强企业慈善投入力度

图3中的数据来自该企业在2013年就消费者对该企业发展方面的看法在陕西宝鸡地区的卖场上所做的一次调查, 此后该企业从兴建厂房到正常运营的过程中一直对这六大问题相当的重视与关切, 尤其是谨遵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在生产线上产生的冷凝水经过回收处理以后会再次进入冷凝系统;清洗生产线产生的废水会排放到专门的污水处理厂, 对水进行处理以后才进行排放;在该企业的成果展厅里我们看到其对于“三废”的处理达到国际一级排放标准的相关证明。

3.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三

2013年11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省人民政府提请的《浙江省社会救助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进行了审议。会后,法制工作委员会将草案印发各市县区人大常委会、省有关部门和单位、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通过代表履职平台发给省人大代表征求意见,并在浙江人大网、地方立法网上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同时,法制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派员赴绍兴、上虞、宁波、慈溪、衢州、龙游、杭州等地调研,听取基层政府及有关部门、人大代表的意见,实地走访乡镇、街道,听取社区有关负责人和具体经办人员的意见,并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和省有关部门座谈会听取意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永昌参加了部分调研。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内务司法委员会的初审意见和各地、各方面的意见,法制委员会对草案进行了多次研究、修改,提出了草案二次审议稿。2014年5月14日,法制委员会召开会议,对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审议。现将草案的主要修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社会救助体系和条例的体例结构。2014年2月下旬,国务院公布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并于5月1日起实施。国务院行政法规出台后,我省的社会救助条例需要在国务院暂行办法构建的框架体系内,根据我省实际进行补充、细化和具体化。为此,建议按照国务院暂行办法构建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将最低生活保障等八项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对草案章节结构作出相应调整,保留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两章,将专项救助中的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分别设章,同时增加特困人员供养、自然灾害救助、就业救助、社会力量参与四章。草案原有八章三十五条,据此调整后,草案二次审议稿增加为十三章六十二条。

二、关于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国务院暂行办法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草案二次审议稿依据上位法的精神,进一步明确了社会救助是政府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和标准,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城乡一体化。为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把有限的救助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家庭,要求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对象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根据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实行分层分类救助,并明确了停止救助的五类情形。(草案二次审议稿第三条、第四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

三、关于社会救助的对象范围。国务院暂行办法规定的救助制度以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特困供养人员为主要救助对象。调研过程中各地反映,目前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和基础的社会救助模式,使各类救助帮扶措施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集中,而一些处于最低生活保障边缘的低收入家庭实际生活状况比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更为困难。为体现分层分类救助精神,弱化悬崖效应,草案二次审议稿根据我省实际,扩大了部分救助范围:一是明确了低收入家庭标准,将低收入家庭及其成员纳入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的救助范围;二是将因患大病医疗费用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家庭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低收入家庭标准的人员纳入医疗救助的救助范围;三是将教育救助延伸到学前教育阶段;四是对因患大病等原因导致支出型贫困的家庭给予定期基本生活救助。(草案二次审议稿第十三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八条、第四十一条)

四、关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草案规定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五十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百分之七十确定。调研过程中,有的地方提出,对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可以只规定下限,并允许各市、县政府根据财政状况提高标准。也有的专家和部门提出,社会救助制度不同于社会福利制度,其功能定位在于托底线,主要是解决最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当给予上限的限制。同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宜硬性规定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而应按居民生活必需的费用确定。综合各方意见,法制委员会认为,草案的规定总体是合适的,应予保留。同时,建议根据国务院暂行办法的规定,增加“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费用确定”的内容。为体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一体化趋势和目前我省部分市县的实际做法,建议增加规定:“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实行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草案二次审议稿第十条)

五、关于救助信息与救助资源的整合。为合理配置救助资源,避免多头救助、重复救助,草案二次审议稿增加了以下内容:一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各社会救助管理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配合,实现社会救助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二是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有关团体的沟通、联系,协调开展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会帮扶等工作;三是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应当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创造条件、提供信息,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将参与社会救助的情况反馈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四是建立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对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进行审核认定和定期核查。(草案二次审议稿第五条、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二条)

六、关于社会救助的便民措施。为更好地保障社会救助对象行使权利,草案二次审议稿规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便民措施:一是在乡镇、街道的便民服务场所设置社会救助统一受理窗口;二是申请人申请社会救助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代为申请;三是申请人难以确定社会救助管理部门的,可以先向便民服务场所的受理窗口、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民政部门求助;四是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和特困供养人员凭证直接给予医疗救助,医疗救助对象在医疗费用结算时享受即时扣除补助部分的便捷服务;五是乡镇、街道要建立主动发现、及时救助机制,组织人员定期进行入户调查和关怀访问等。(草案二次审议稿第六条、第十一条、第十五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

法制委员会认为,社会救助是向特定困难群众提供的托底性制度安排,关系到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鉴于国务院暂行办法刚于5月1日起实施,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救助制度的落实需要一个过程。相比草案,草案二次审议稿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调整。为便于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审议,保证立法质量,法制委员会建议对本条例草案实行三审,在提请常委会本次会议审议后,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有关方面的意见作进一步的调研、论证,再适时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

4.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篇四

调查报告

院 系:经济贸易与管理系

专 业:电子商务

班 级:商务3101

小组成员:

常罗丹(1071301103)

颜威(1071301123)

张丹(1071301125)

张颖(1071301128)

2012年6月4日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大学生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性和消费实力的滞后性,都对大学生的消费有很大影响。

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对我院(农院)大学生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

现状概况:

从调查结果发现,我院学生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10%,月费用700--100元的人,占30%左右,500--700元的人占40%,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20%左右。在这些学生之中,超过50%的学生拥有电脑、约9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当代大学生主要有以下几支出:伙食费,买服饰,恋爱,上网费,手机费等。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一)、消费思想及消费行为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二)消费观念的导向

大学生在消费观上面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理智的认识,也未形成相应的消费观。另外,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三)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

我校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教学中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未能使我院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观。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我院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缺乏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有待贯彻落实。

(四)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因而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MP3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相反的,家庭收入水平低的,学生的消费情况有着不一样的境况。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五)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我院以及其他大学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六)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

在校期间做兼职中的大学生多数是为增长社会经验,以“补充家用”为目的的比例极低。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问卷中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七)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有的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

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院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消费的因素里,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同时也十分注重品牌与情绪对消费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总体上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则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针对于我院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能说明你独立,甚至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需要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二)、克服攀比情绪

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我院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三)、形成大学生良好的消费风气

5.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篇五

一、餐费以及各种聚餐费用

大部分的同学都会选择都会在校内餐厅吃饭,由于菜品的不同,每天的生活费也是不相同的,其中二十元左右的人较多。除了在校内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经成为大学生饮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各种形式的聚会成为在校大学生饮食消费的一个重点。对于同学之间花钱请客,大部分同学认为偶尔可以但不要太频繁。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每学期都要参加3-6次各类同学聚会,有些社团组织更是聚会频繁,这部分消费基本上每学期需要150-300元之间。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和同学朋友聚会一般选择在食堂三楼,但也有二成的同学选择在美食7+1,映雪左岸(那里消费较高)。聚会的理由多种多样、老乡相识,放假归来,过生日,得了奖学金,社团聚餐,庆祝双诞(圣诞和元旦)等。

二、购买服饰

从消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服装消费的档次越来越高,男女生对服饰要求也越来越挑剔。大学生购买品牌的商品,一方面为了满足自己的实用需求,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增加自己的被关注度。购买名牌产品更是能够满足人们这样的心理,大多数的大学生都会选择算是名牌的牌子,无论是衣服还是包包,因为这样显得自己很有档次,可见选择名牌产品对帮助大学生自己的交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名牌服饰也是一种象征和潮流。

三、恋爱消费

大生生恋爱已经是一个全社会都知道的事,每当赶上情人节,圣诞节,生日等一些比较重要的日子,情侣送礼物,少说也要一百多,有的还会不远千里去看自己的情侣,这些也会造成很多路费,由于建大男女比例较大,达标大部分男生反映每年给情侣的支出占很大一部分,甚至会让他们负债累累,不过有的女生表示很沾光,这样会省出自己一部分费用去买衣服,化妆品等。

四、上网费用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建大校园网的建设,目前但凡能上网的同学都要包套餐,分别是、30元1M,35元2M,45元6M。根据调查,近五成同学选择2M,特别是男生,由于游戏的需要,大部分是6M,女生有很多1M的。如果按每月35元计算,在校近四个月,那么一学期的网络支出费用就高达140元。

五、手机等通讯费用

根据调查结果,所有学生都拥有手机,他们的手机价位一般都在1000-5000元之间,其中近九成是智能机,月消费在50--100之间,而且发现但凡情侣之间或者是班长,团支书,学生会主要领导,社团主要领导等手机话费支出特别高,相对差距很大,对于统计结果造成很大干扰。虽然有校园V网,但部分同学表示,200分钟免费通话根本不够。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普遍原因是由于大学生没有主要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等这些主观条件,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另外由于生活费用的超额指出,通过调查发现近七成同学有利用自己空闲时间,包括周末,假期打工的经历,即使有未打工的也有打算近期会打工的。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问题也已成为大学生发展的主要问题。

由于调查人数较少,恐怕不能反映全部同学的消费情况,但能反映大部分同学的情况,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家里的宠爱没有养成抑制消费的习惯,大部分同学到月底入不敷出,消费水平较高,乱花钱,不会发钱的现象比较普遍,近八成同学反映、“有些支出也是没办法,别人都花,自己也就跟着花了。”由此可见由于这种哥们义气或感情的存在,这些支出又是必须的。

通过调查,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父母挣得每分钱都不容易,我们应该去珍惜,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这样才能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

6.大学生消费情况社会调查报告 篇六

组员:朱星月065015606 王晨露065015607 王玉 065015609 杜湾065015608

周诗雯 065015633

班级:护理156 前言: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

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所以这次我们小组做了有关这个的调查问卷,既是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及采访等形式确定高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为课题的社会实践,其意义和目的在于通过对部分高校的实地调研及调查、研究、分析。

调查结果分析:我们主要采用网络调查的形式,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对结果进行分析,首先调查总人数119人,其中生活费在1000-2000之间的占总人数72.27%,2000以上9.4%,500-1000占16.81%,500以下2.52%。有95.8%生活费来源于家庭。

生活费98.32%用于伙食,日用品77.31%,网购74.79%,学习57.98%,娱乐48.74%,通讯46.22%,其他20.17%。

有69.75%不认同大学生消费透支,则有18.49%认同,其他无所谓。

59.66%喜欢事先做好规划再进行消费,44.54则是能省就省,24.37%则是没有计划的消费。

对于现在社会中的消费观,72.27%认同经济实惠,17.65%认同高品质高要求,剩下的人任务能用就行。

对于名牌49.58%认为不需刻意追求实用就好,39.5%名牌太贵,条件允许再追求,10.92%认为品牌有保证,售后好,无可非议。

在理财方面,62.18%认识一点,会投一些钱到理财项目中去,34.45%没有理财观念。

76.47%每月网购1-5次,15.97%每月5-10次,每月10次以上5.88%,不网购的只有1.68%。

79.83%在网上购买衣服或配饰,75.63%购买日用品,53.78%购买书籍,52.94%购买零食,23.53%购买电子产品。

85.71%会将剩下的生活费存起来,5.88%会进行投资。

74.79%认为周围的同学消费状况正常,18.49%认为过高,6.72%认为节俭。

理想中的消费水平73.11%希望月末有剩余可供自己使用,13.45%能制定详细的消费计划,12.61%认为够花就可以了。

41.18%每个月没有消费计划,35.29%有时有,23.53%有。

63.03%偶尔有超前消费的情况,31.09%从没有消费超前的习惯,剩下的一直有。

57.98%的人从未用过借贷产品,36.97%的人用过花呗、白条、借贷宝,信用卡和分期购买都占5.88%。

67.23%有一点觉得自己的消费习惯需要改变,18.49%认为自己的消费习惯不需要改变,14.29%认为自己完全需要改变。

调查中的问题:就目前为止的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消费是比较理性的。消费观念属意经济实惠,消费比较节制,考虑到家庭的情况和根据自己的生活费安排,但是网购次数偏多,许多同学喜欢网上购物。同时也有少部分学生花费毫无计划,随心所欲,花费过高,甚至有的同学追求品牌,借贷。导致消费差巨拉大,出现两极分化;奢侈品消费结构不合理,存在攀比心理;人际交往奢侈品消费增多(攀比心理作怪)。原因在于(1)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2)社会建设范畴中缺少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

建议:(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一方面,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收入相适应,自己的收入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就是要考虑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因为,信贷消费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应该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而不能抑制消费,否则,一方面,会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当前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买方市场,应该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带动作用。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盲目从众是消费中常见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也是对普通消费者影响最大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因为,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例: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并且这些心理往往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因此,在消费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影响,坚持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理性消费。

其次,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它是个人消费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做出不理智的的消费选择的现象。往往是心血来潮、一时头脑不冷静,事后发现这种消费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需要。因此,在消费时,要注意保持冷静。最后,要避免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是不断变化与改善的,我们的选择也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7.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七

1 调查问卷编制

本次调查的内容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情况, 从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侵权现象易发环节、消费者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深入调查。为保护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提供合理化建议。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50份, 回收问卷435份, 回收率为79.09%。其中, 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为378份, 有效率为86.90%。实际样本数大于估算样本数, 调查的样本容量合理。本次调查首先采用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初步统计, 及描述性分析。然后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推断性分析。在推断性分析时我们运用了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2 调查数据

被调查人员对问卷中由专家评分出的18个影响因素根据重要程度打分, 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计分法。根据所收回调查问卷的打分情况, 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KMO测度和Bartlett球形检验。

KMO值为0.81, 用因子分析能取得较好效果。在此基础上, 运用方差极大旋转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 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3个, 三个因子对变异量的累计解释为73.429%, 累计解释率比较合理, 说明这三个因子保留了绝大部分的信息, 也说明问卷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每个因子的α系数都在0.7以上, 说明量表有较好的信度。

我们分析得出, 因子1在卖家夸大宣传、商品虚假打折、商品存在假冒伪劣现象、卖家不提供发票、卖家故意延迟退货款、消费者没有得到应有服务、商家价格歧视、支付安全没有保障, 方差贡献率达到33.577%, 为第一贡献因子, 可命名为网购中消费者侵权卖家影响因子;因子2在采取法律途径维权成本高、举证困难、维权法律不完善、电商平台不负责、商家制定霸王条款、刷单现象严重, 误导消费者、媒体对消费者保护作用太小, 它综合了25.899%的信息, 为第二贡献因子, 可命名为外部环境对消费者维权影响因子;因子3在消费者不主动索取发票、消费者贪小便宜, 它综合了13.963%的信息, 为第三贡献因子, 命名为消费者自身影响因子。

3 调查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3.1.1 电商平台自身的规范化运营能大大促进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电商平台自身的规范化运营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商品质量与价格的保障; (2) 支付安全保障; (3) 售后服务的有效处理。现如今电商平台的门槛普遍较低, 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却意味着更多的潜在消费危机。电商平台机制中的鱼龙混杂和自身固定的规范体系的不完善, 使得消费者的权益蒙受损失。

3.1.2 消费者权益保护程度与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程度有关

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消费者权益保护程度与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就目前我国已出台的相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看, 关于电子商务消费者的具体相关立法条文较少, 这确实给消费者权益维护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

3.1.3 消费者防范意识与维权意识的提升能促进商家及平台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从消费者常用的维权方式和对于商家的一系列价格战的反映来看, 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并没有那么显著。消费者维权意识可以促使自身以更高的要求去选择商家,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商家自觉增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意识。因此, 消费者防范意识与维权意识的提升, 对于促进商家及平台加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有重大意义。

3.2 建议

3.2.1 基于消费者自身的建议

(1) 提高维权意识。我们可以在购买商品之前尽量明确相关消费者维权法律法规, 确保在出现问题时有理可依;同时也要在网络购物的过程中为保障自身权益而做好防范, 例如要求商家开具发票, 以作为权益保障的重要依据, 同时保证自身信息安全。

(2) 避免贪小失大。作为消费者, 我们应当先从自身出发, 约束好自身行为, 不为商家让出的小利所动摇, 积极严格地抵制任何假冒伪劣商品, 切实以维护自身权益为考量标准去选择商家, 促使电商平台中商家对消费者自身权益的更多保障得以实现。此外, 对于存在问题的电商个户, 我们应该知情举报, 共同解决劣质电商服务的问题。

3.2.2 基于电商平台的建议

(1) 提高电商准入门槛。现如今的电商平台门槛尚存在一定程度的低端性, 使得整个电商行业出现一种非规范化的服务模式, 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因而, 在进入电商平台时需进行认证许可能够作为一个可控环节, 有效避免消费者权益受损。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其准入门槛, 大力治理电商中鱼龙混杂的局面, 从而利于维护消费者权益。

(2) 对产品进行定期抽检。目前的电商如淘宝、京东等, 大多数平台并未对在线商家所售商品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等, 这使得不诚信商家常以次充好、虚高标价, 通过一系列不正当手段压榨消费者。鉴于此, 对商品的定期抽检可以有效改善此类状况, 从而达到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目的。

(3) 出台鼓励政策, 积极打压幕后操作。目前网络刷单现象普遍, 一些商家通过不法手段提升商品销量, 误导消费者购买从而变相侵害消费者权益。对此电商平台可以出台相关规定政策, 鼓励消费群体举报存在刷单行为的商家, 从而共同解决商家通过不法手段改变销售量的问题。

(4) 第三方平台制度的完善。就目前来说, 我国电商并没有一个完善的第三方平台去帮助解决在网络购物中存在的消费者侵权问题, 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存在安全隐患, 同时责任制不明确和所需成本较大, 以及第三方处理不及时。第三方维权完善安全措施, 明确制度等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3.2.3 基于法律法规方面的建议

(1) 网络诈骗方面。建议在网络购物环节出台相关立法保障, 使得消费者在明确法律的基础上有法可循。针对其购物过程的不确定性, 可出台相关条文如商家必须为消费者开发票等硬性要求以此来作为保障个人权益保护的根据。

(2) 售后服务。针对售后服务这方面, 由于实体购物与网上购物之间的巨大差异, 可要求商家在保证自身体系正常运营的情况下, 严格按照本电商平台统一规范化的售后服务模式为消费者提供较为完善的售后服务。

(3) 电商价格战。对于“双十一”期间的商家先虚高标价然后再打折促销的行为应从法律角度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这与商家诚信经营和长远利益密切相关, 若此处有相关立法, 消费者可以在法律的保障下放心购买, 自身权益也得到充分保障。

(4) 个人信息安全。由于网络中个人信息的暴露性, 使得消费者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信息泄露的危机之中。对于商家私自将消费者个人信息转交给第三方的现象, 法律方面也应当制定相关条例去限制不法商家的侵权行为, 只有立法得到完善, 消费者个人权益才能得到充分保障。

参考文献

[1]睢利萍.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及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11 (10) .

[2]张月.浅谈网购下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J].才智, 2013 (10) .

[3]李苹绣.“双十一”现象形成原因及所在问题探析[J].中国商贸, 2013 (01) .

8.关于中学生寒假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篇八

目前,许多初中生的消费观存在着一定的误区,那么,我校学生的消费观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带着疑问进行了“后中学生的消费观”调查。

二、研究目的:

了解我校学生对消费的看法,跟家长和老师的看法做比较,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

三、研究计划及过程:

(1)步骤概述

第一阶段:设计一个调查问卷,通过它了解后中学生的一些看法。

第二阶段:上网,去图书馆查找资料,仔细分析挑出重要内容。

第三阶段:总结分类完成调查报告。

(2)安排及任务分工。

第一阶段:研究时间:2月21日~2月28日(胡冬冬、张政炜)

设计调查问卷,并发给各年级的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主要在网易、新

浪、搜狐、百度等网站搜索有关资料,进行下载和整理,其余同学负责上图书馆翻阅查找。

第二阶段:活动时间:3月1日~3月9日(许波、刘双双)

此阶段采取集体活动,分工合作的方式。统计调查问卷,并做出分析。

第三阶段:活动时间:3月10日~3月25日(曹卿卿、朱鹏飞、付亮亮)

资料总结,交流各自想法观点和设计灵感。分析占有资料,达成共识,形成理想模型。写调研报告,并记录每次活动过程。

第四阶段:制作课件(方江锋)

四、调查后总结:

1.学生的消费观如下:

该花的就花

尽量节俭

不花白不花

追求名牌

消费随家庭经济状况

模仿父母消费

60.3%

13.4%

24.6%

8.6%

56.4%

78.6%

从统计的表格中,我们不难看出,同学们节约意识不够强,同时,父母的消费观及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我们同学的消费。

2.学生消费心理情况如下:

求新性

兴趣性

从众性

盲目性

40.3%

39.8%

20.6%

24.6%

从统计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追星族”的同学较多,部分同学存在着盲目消费及攀比心理。

五、调查后建议:

1.我们不应该追求物质享受,应追求精神享受;

2.我们自己本身是消费者,要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要爱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3.我们应调整好自己的消费心理,切不要盲目消费。

4.我们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家长卸下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六、感想与体会:

1.经过一个多月的资料搜集,我们手里拿着辛辛苦苦寻来的资料,心里既充实又愉快;

2.研究之初,老师就指导我们确立了“研究方向;

9.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九

中学生应正确消费观念,它的确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消费心态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一个人的很多习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一个学生对待零用钱的态度,就能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一个从小克勤克俭的孩子,长大后花钱自不会大手大脚:小时候“要风得风,要雨有雨”,让他感到钱来得很容易,长大后一不留神,就会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通过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深刻地理解了学生理财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己也得到了这方面的许多知识。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在人们的行为中慢慢改变,而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观念。消费正是这样的,它既受内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外来事物的影响,我们应该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勤俭节约和储蓄行为是个良好现象,家长应对此加以鼓励和正确引导,使孩子从小养成善理财的好习惯。

提高中学生理财能力应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让我们成为金钱的主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自己对金钱的管理能力。不要盲目的去追求品牌,盲目的攀比,不要挥霍无度,要有目的,有限度的消费,毕竟我们还是学生衣食住行靠的都是父母,血汗钱要节制,花钱花在刀刃上。

八、研究心得

通过这次研究报告的实践活动,培养了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大胆开展社会实践的勇气和谋略,提高了我们的社交、口才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我们懂得了遇到困难――碰壁时,永不放弃。这是对我们的一个挑战与考验!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探索,使我们对原有知识有了更透彻、更直观的理解。

我们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成功进行,和全体组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相信,这次的实践活动中的酸甜苦辣,使我们人生中的难忘经历,乐趣无限,更主要的是我们收获了许多……

附件: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的调查问卷

1.性别 ( )

A 男 B 女

2.你的零用钱 ( )

A 每月规定 B 随时向父母要 C 偶尔消费

3.请问您一个月的零用钱大约是多少 ( )

A 50元以下 B 50元―100元 C 100元――200元 D 200元以上

4.您每月有剩余的钱吗 ( )

A 没有 B 有,但不多 C 有很多

5.请问您的用途(多选)( )

A 学习B 食品 C交通 D 通讯

E 娱乐 F 网络 G 购物 H 其它:

6.你认为自己的消费水平在同龄人中属于 ( )

A 较差 B 中等 C 比较好 D 很好

7.你对中学生吃零食、穿名牌的看法是

A 不会因价格贵而放弃 B 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可以考虑 C没什么看法 D不应该

8.购买一种商品,你首先考虑的因素是

A商品的用途 B价格 C款式及包装 D是否符合时尚潮流

9.你的消费理念或消费风格来自

A父母,因为他们是过来人 B兄弟姐妹,因为他们比父母更了解我需要什么

C同学或同龄的朋友们,因为他们知道什么不让我落伍 D没有人,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10.如果当月零花钱不够,如何解决?

10.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十

1、调研的背景

《调查与分析》课程已授课多年, 为了解学生们在学习《调查与分析》课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保证教学质量。

2、调研的意义和目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调查分析行业的发展急需掌握调查分析技术的专业化人才。这对调查与分析课程的教师的授课方式及授课内容也有很大的要求, 所以, 展开此次对《调查与分析》课程的调研, 从中分析出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学生对该教学授课形式及内容的要求及对该课程的总体评价。

3、调研步骤

(1) 确定选题, 以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为个案。 (2) 撰写调查方案。 (3) 设计问卷的方法和问题, 设计问卷, 打印、发放和回收。 (4) 检查回收的问卷并进行录入, 利用spss17.0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最后得出分析结果。

4、调研所使用的调查方法和分析技术

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2) 调查对象对学习的基本认识; (3) 调查对象对教学授课的态度和看法; (4) 调查对象对教学内容的态度和看法; (5) 调查对象对课程的总体评价。

本调查采用集中填答式方法进行。共发放问卷115份, 收回110份, 回收率为95.5%, 问卷有效率为100.0%。调查问卷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调研对象:本次调查抽取了电子商务专业共115名同学作为调查对象, 男、女生的比例分别为44.25%和55.75%。分析技术: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对学习的基本认识

(1) 《调查与分析》课程类型

关于本课程的课程类型, 63.72%的同学认为《调查与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21.24%的同学认为该课程实践性比较强;13.27%的同学认为这门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 仅有1.77%的同学对该门课程抱有其他的看法。

(2) 有没有兴趣听老师讲授课程

通过分析发现, 74.77%同学们有兴趣听课;只有25.23%的同学表示没有兴趣听课。大家有兴趣听课的原因主要是对着门课程很感兴趣, 以及认为这门课程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但相反不感兴趣的原因却是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和认为课程与专业知识毫无关系。

(3) 课程激发了你对《调查与分析》的兴趣的程度如何

通过分析, “很大、较大、一般、一点点、根本没有”设置的数据值依次为“1、2、3、4、5”。均值是2.46, 标准平均误差为0.081, 标准差为0.856, 方差为0.733, 全距为3。由均值可以看出, 学生激发的兴趣程度大小更趋向于“一般”。

2、如何看待教学授课

(1) 哪种教学形式获益最大

通过分析可知, 有一半的同学认为课程教学方式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获益最大, 41.07%的同学认为实践学习的教学方式获益最大。

(2) 如何看待师生间的互动

在对待课堂间师生互动对学习是否有帮助的问题上, 44.25%的同学认为帮助较大, 43.36%的同学认为帮助一般, 11.5%的同学认为影响很大, 只有极少人认为没有帮助。因此, 可知课堂间的师生互动, 对授课的帮助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3) 课程教学应在哪方面改进大

通过分析可知, 40.98%的同学认为应在交流、互动方面改进, 30.05%的同学认为应在实践教学方面, 19.67%和9.29%的同学认为应在知识面扩大和授课方式上改进。

(4) 对课程设计的总体评价

通过分析, 61.95%的同学认为该课程的整体设计良好, 28.32%的同学认为优秀, 只有9.73%的同学认为中等。

3、总体评价

(1) 是否使用课程中的知识来解决专业问题

通过分析, 32.74%的学生表示使用过课程知识来解决专业问题, 40.71%的学生没有使用过, 25.66%的学生不知道这两者之间有关系。由此我们建议, 在学习《调查与分析》课程之前, 老师应该对学生们讲解或者阐述一下这门课程与专业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学生们也应该主动了解一下。

(2) 课程的学习, 对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有无帮助

通过描述统计对其进行集中趋势描述, 本题中均值为2.34, 中位数为2.00, 众数为2, 说明学生认为课程的学习对将来从事工作岗位是有帮助的。

(3) 有没有必要请行业人士来为大家授课

通过分析, 23.89%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请行业人士来为大家授课, 52.21%的学生认为一般, 10.62%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13.2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4) 对期末实训是小组共同完成的看法

在这一问题上, 分析可知, 均值为2.15, 中位数为2.00, 众数为2, 说明学生对待实训为小组共同完成的态度是“喜欢”。

(5) 最喜欢的考核方式

通过分析可知, 学生最喜欢的考核方式是小组共同完成, 占了55.75%;其次是独立完成, 占20.35%;然后是占15.93%和7.96%的笔试理论答题和论文。

三、调查后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 学生对课程改革不关注不了解;对《调查与分析》课程不了解、不熟悉;对该门课程的兴趣不足;课程在内容的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个人能力存在缺陷, 自我认识不足。为此, 作出如下建议:

1、课程的内容设计和改进

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 在对待课程的设计评价上, 60%的学生表示设计的不错, 可以接受。但是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觉得课程的设计有点难, 因此课程的设计上应再考虑的全面一些。

2、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结果我们得知, 影响学生们对《调查与分析》学习效率的因素主要是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度不高和课程的信息量过大。为此, 我们建议, 可以让学生们了解《调查与分析》对他们的影响以及专业的影响来提高他们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同时, 课程应适当删减一些不必要的内容, 以减少信息量。

3、授课方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课程的授课方式存在着“教师讲授理论课程较多, 容易分心, 知识吸收率低、实训课时安排太少, 无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缺乏团队合作课题”的主要问题, 因此在解决这个问题上, 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适当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这样对学生吸收知识和利用知识有一个很好的帮助;实训课时的安排上, 应适当增加。

四、小结

对于《调查与分析》课程的改革, 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比较支持的, 因为改革后的《调查与分析》可以让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至于那么枯燥无味, 也不至于昏昏碌碌, 通过课程的改革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如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足、对课程的授课方式接受不了、课程太难、理论和时间不能很合理的搭配等一些问题。通过增加互动和实践课时、删减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师生互动、选择合理的考核方式等一些措施来不断地完善《调查与分析》课程的改革和建设。

参考文献

[1]柴庆春.市场调查与预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刘祚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教学初探[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3) :43-45.

11.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十一

关于大学生逃课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现在大学里流行一句话:“新大学三门必修课:谈恋爱,逃课,重修。”逃课成了大学里一个普遍的现象并且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这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大学的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由地支配时间,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远离父母的严格管教,我们恰恰又在这样一个不安分的年龄段。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是很多人追求的梦想,但是现今的校园里却弥漫这样一种逃课的风气,而且这种不良风气还有继续扩张的趋势。

【内容】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逃课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我们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河南理工大学大一大二本科生,为防止由于男女生比例差异悬殊而引起的调查误差,抽查的男女比例接近1:1,且各年级人数比例也接近1: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81份,其中经整理确认后,有效问卷81份

一、调查结果

从逃课的基本情况看,大部分学生都逃过课,大二逃课比率明显高于大一。据统计分析:80%以上的同学逃公共必修课,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道德修养》。65%的同学平均一周逃课1-2次,不逃课的同学占大约17%,超过17%的同学平均每周逃课3-5次,另外有3%的同学逃课6次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每节课均有逃课情况的存在,但大部分集中在上午第一大节,约占34%。经统计得,大家的逃课心理如下:超过8%的学生选择“想逃就逃,没多想”;而有4%的学生选择“很刺激,感觉很自由”;另外8%的学生觉得“完全无所谓,觉得很正常”;约50%的学生选择“有点担心老师点名”;只有不高于12%的学生选择“担心课程跟不上’.差不多45%的学生认为只要逃课得当,不会影响学习;不低于38%的学生认为有些影响但不太大;而13%认为完全不影响,可以自学获得高分;仅有不到2%的同学认为有很大影响。调查发现:有45%的同学同意应当培养我们的专业认同感,增加学习本门功课的兴趣,有38%的同学认为应改进教学方法、内容,吸引学生。

针对逃课后的去向我们了解到,有65%的同学选择宅在寝室,有25%的同学逃课出去玩或是社团工作,约10%的同学利用逃课时间来准备考证或是考研。有大约45%的同学认为偶尔逃一次课是无所谓的,只有10%的同学认为逃课是不应该的。针对影响出勤率的因素,调查分析得知:约有48%的同学认为授课老师对出勤率的要求比较重要;45%的同学认为自身兴趣决定出勤率;而老师的授课魅力、课程的重要程度对出勤率的影响分别是:37%和33%。在对于逃课情况是否会延续的问题上,约36%的同学认为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会得到较大改善,只有2%的同学认为逃课情况一定会消失。

二、逃课原因分析

对于大学生逃课的不同原因,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1)学生方面: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对于新的学习生活的不适应性。如果没有及时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加之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大学生很容

对上课形成无所谓态度,放松对自己的监督。而毕业压力小,就业压力大的现状,使学生置疑课堂教学内容的社会认可度,学生学习行为呈现一定盲目性,主要表现在盲目考证、盲目考研、等方面。

同伴群体的影响。大学生同伴群体中的压力能影响学生对学校和学习的态度。从逃课的行为上看,学生或是赞同他人看法,认为逃课是正常现象,或是特定情境中选择逃课,或是长期逃课而将逃课合理化。

(2)课堂教学方面:

教师的个人风格,与大学生是否愿意上课有直接的关联,同时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面临两难境地:即如何选择适应学生发展水平的内容。课程考核标准松散。考试题基本上是考记忆力,许多逃课学生都有考前“突击思想”以应付考试。

(3)教学管理方面:

对于逃课行为的放任。虽然大多数高校的明确把旷课作为一种违规违纪行为,但是这一制度约束往往不太能得到落实。教师常常在学期开始是验证声明旷课对课程成绩的影响,或者采取点名制,但实际上也并不一定严格执行。

三、改善大学生逃课的建议

(1)对学校来说,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调整课程安排,减少某些专业性不强的课程,让学生感到自己学的东西很有用,而不是在浪费时间。不要把专业性的课程都留到大三大四,让学生过早地了解专业知识,知晓自己所在的专业的社会动态。同时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建立一些可供学生实习的地方,增进知识的应用。

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体制,构建和谐的课堂秩序,更新教学内容,寻求切实可行的教学新思路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2)建立或改革并健全教学效果评估管理机制,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是解决这个问题前提。“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居主导地位,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影响学生的思想。学生普遍认为知识渊博、讲授内容丰富、思路清晰、分析透彻、逻辑严谨、敬业勤勉、风趣、诙谐的老师最为他们接受,但是目前能够达到这个要求的教师比例相对比较小。随着新技术地出现和学科的交叉发展,这种机制已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逐步暴露了不少问题,如学生教学意见反馈不及时,教师接受意见是否改进跟踪不到位等等。这严重阻碍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影响了教师教学意识的加强和教学思想的改进。

(3)把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效果监控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建立良好的教学效果评估管理机制的教学方式、方法和课堂管理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激情,来深深吸引大学生,让同学们感到每堂课都有所启迪和收获。很多教师追求教学生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照本宣课,而忽略了课堂管理,只要求学生顺从和狭隘的遵守,而只有灵活、有效构建的和谐课堂秩序,活跃课堂气氛,将会积极培养学生的民主心态和潜意识,从而使他们的对课堂有一个健康心理,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大学的逃课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大学生逃把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效果监控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建立良好的教学效果评估管理机制的教学方式、方法和课堂管理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激情,来深深吸引大学生,让同学们感到每课的多样性,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培养和教学的方式,根据学校的方针和政策,提高老师授课水平和吸引力,更新教学内容和

模式,注重学与用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减少学生逃课的现象,教学效率才能进一步提高。

12.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社会实践报告 篇十二

――通胀让消费者更加关注钱袋

通胀预期下,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即期消费需求的强弱。对于正常消费品来说,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相对价格上涨,消费者将主动寻找其他可以替代的商品,以降低消费成本。也就是说,在通胀背景下,消费者将更加关注价格,更加倾向于捂紧钱袋、理性消费。近两年,XX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超过 3%的警戒线(XX市cpi为103.1,为105.2),于是本次调查便发现,在决定上海消费者选择购物场所的诸多原因中,价格因素占比较重。

此次对消费者选择七大类购物场所(百货店、购物中心、大卖场、超市或便利店、中餐厅、快餐厅、面包房等)的原因调查发现,将价格因素列为首位的有四类,列第二位的有两类,第三位的有一类。

调查显示:价格是决定连锁超市业受喜欢程度的关键因素。当被问及“喜欢所选大卖场、超市或便利店的原因”时,都有近45%的受访者选择了“价格实惠”。

在物价连续上涨的背景下,对一些以品质、服务为卖点的行业和业态,消费者也将“价格”放在前面。当被问及“喜欢所选百货店或购物中心的原因”时,都有近35%的受访者选择“价格合理”,商品品质、对客服务等因素反而相对靠后。

关键词六:收入

――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渠道选择

当今社会,居民收入分配存在差距,不同收入阶层形成了各自的消费行为特征,从而在选择购物场所时表现出不同的偏好和特点。

工薪阶层的消费渠道明显具有“实惠”、“性价比高”等特征。外来的中餐品牌“外婆家”因其“好吃不贵”的特点受到众多消费者追捧,如果以年收入水平划分外婆家的不同类型消费者,会发现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喜欢外婆家的比例由9.5%(8万元以下)下降到2.1%(25万元以上)。近年来,无店铺销售这一新兴模式借助于成本、价格优势,实现了快速扩张和发展。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淘宝网在XX市场的受欢迎程度高达35.7%,在所有无店铺销售渠道中排名首位。但深入调查就发现,年收入由8万元以下提高到25万元以上,消费者中喜欢淘宝网的比例由44.9%下降到25.2%。

高收入人群偏好个性化、精品消费。收入较高的消费者对价格相对不敏感,偏好到小众化、个性化场所购物。在被问及最喜欢的大卖场时,年收入在25万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中,有5.4%表示“很少光顾这类商店”,这一数字是其他收入阶层的4倍。而针对精品超市的调查结果则与大卖场不同。目标客户主要集中于外籍人士、有海外生活经验的高级白领以及财富新贵等的ole’精品超市,自20进入XX市场,就在上述高收入人群中迅速赢得了口碑。本次调查发现,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的人群,有4.3%表示喜欢ole’超市,这一比例是15万元以下收入人群的4倍。

关键词七:年龄

――年龄层次决定消费场所偏好

消费者在其一生中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是不一样的,家庭的不同阶段也影响着消费选择。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中老年人在超市、批发市场购物的人数相对较多;而年轻人比较热衷于在购物中心等时尚场所消费、以及通过网络等新渠道购物。简要来讲,就是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者在消费场所的选择偏好上是不同的。

年轻群体偏好时尚消费场所。在被问及对哪类消费场所最满意时,20-29岁的受访者中有54%表示对百货店和购物中心满意;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百货店和购物中心表示满意的比例逐渐下降,直到50-59岁人群的41.7%。这或许是由于如今新兴的百店店以及购物中心,越来越注意迎合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趋向于年轻化和时尚化,忽略了中老年消费者的购物需要。

以沪上最受消费者青睐的百货店――百盛为例,20-29岁这一年龄段的消费者满意率为17.6%,50-59岁人群的满意率则下降到7.6%。作为比较,沪上知名老牌百货商店――上海第一百货,显然更受中年人喜欢:50-59岁消费者中,对第一百货表示满意的有9.1%,20-29岁人群中表示满意的比例仅为5.4%。

年轻消费者对待不同场所的态度更鲜明。以大卖场为例:无论是外资的沃尔玛,还是内资的华联吉买盛,50-59岁消费者对二者的接受度没有显著区别,对前者表示满意的有9.7%,对后者表示满意的有11%;20?-29岁消费者中,有25.7%表示对沃尔玛满意,而对华联吉买盛满意的仅有1%。

中年人对电视购物接受度较高。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电视购物的火热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者都对这种新兴的消费模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也呈现出不同的消费特点。调查显示,无论是c2c的淘宝网,还是b2c的京东商城,随着消费者年龄的增长,二者的受欢迎程度都在下降:淘宝网由20-29岁群体的54.9%,下降到 50-59岁的22.6%;京东商城则由20-29岁消费者的15%,下降到50-59岁的8.4%。与网络购物不同,借助于电视这一传统媒介,东方cj 电视购物成功争取到了中年消费者的喜爱,在50-59岁这一年龄段的消费中受欢迎率达到10.8%,而20-29岁消费者中表示喜欢东方cj的比例只有 2.9%。

关键词八:性别

――女性消费者比男性更加注重时尚消费

性别上的不同导致的消费特点差异很显著,本次调查就发现:女性消费者比男性更加偏好时尚消费。作为上海时尚地标之一的新天地,对男女消费者的吸引力差别较大:女性消费者中最喜欢新天地的比例,较男性高出近5个百分点,这个差值在针对所有商圈的调查中为最高的。

男性消费者对百货店、购物中心等时尚购物场所的偏好度低于女性。调查显示,男性消费者中表示“很少光顾百货店”的有2.3%,女性为1.1%;男性中有1.9%表示“很少光顾购物中心”,女性消费者中这一比例仅仅为0.5%。进一步的调查发现:男性消费者多由于“价格合理”而选择某家购物中心,女性则要求“商品种类丰富”、“购物环境舒适”。从这一结果来看,百货店、购物中心显然更契合女性的消费需求。

上一篇:汉字的艺术魅力下一篇:液压泵站技术协议